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显微外科的设备与器械论文

发布时间:

显微外科的设备与器械论文

1. Xu Cui, Boxun Zhang, Yan Wang, Yongliang Gao. Effect of chitson-coated pressed calciumsulfate pellet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morphogeneticprotein 2 on restoration ofsegmental bone defect.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08, 19(2): 459-466. 2. Xu Cui, Dewei Zhao, Boxun Zhang, Yongliang Gao. Osteogenisis mechanism of chitosancoated calcium sulfate pellet on restoration of segmental bone defect.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09, 20(5): 1445-1450. 3. Yuanzheng Ma, Xu Cui, Hongwei Li, Xing Chen, Xiaojun Cai, Yibing Bai. Outcome of anterioro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under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and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in adults. Int Orthop, 2012, 36(2): 299-305. 4. Xu Cui, Yuan Zheng Ma, Xing Chen, Xiao Jun Cai, Hong Wei Li, Yi Bing Bai. Outcomes of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Adults. Med Princ Pract,2013, 22: 336-350. Cui, Yuan Zheng Ma, Xing Chen, Xiao Jun Cai, Hong Wei Li, Yi Bing Bai. Reply: To PMID 23391830. Med Princ Pract, 2014, 23: 96-97. 6. 崔旭, 张伯勋, 赵德伟. 三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硫酸钙片植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11):777-781. 7. 崔旭, 张伯勋. 壳聚糖包衣加压硫酸钙片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 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5 (7): 648-652. 8. 崔旭. 带血管蒂骨膜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验和临床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0, 23 (1): 62-63. 9. 崔旭, 张伯勋,李静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9): 666-668. 10. 崔旭, 张伯勋,李静东. 不同方法髋臼重建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8): 602-604. 11. 崔旭, 张伯勋. 可降解聚合物作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 14(15): 1159-1161. 12. 崔旭, 赵德伟, 古长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预测的生物力学研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2): 193-198. 13. 崔旭, 赵德伟. 生物力学研究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3): 211-213. 14. 崔旭, 马远征,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3): 197-199. 15. 崔旭, 马远征,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胡明, 薛海滨.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11): 105-107. 16.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明.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10): 807-812. 17. 崔旭, 马远征, 李宏伟,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郭立新, 薛海滨. 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9): 1325-1329. 18. 崔旭.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17): 27-28. 19.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胡明.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81例分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 11(10): 755-760. 20. 崔旭, 马远征, 李大伟, 薛海滨.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1): 9558-9562. 21. 崔旭, 马远征, 李大伟, 薛海滨. 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的成骨检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3), 381-386. 22. 崔旭, 马远征,陈 兴,李宏伟,才晓军,郭立新,薛海滨,胡 明.非跳跃性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 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 (2): 123-129. 23.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薛海滨, 胡明, 罗小波, 孟传龙. 经椎旁肌间隙后外侧腰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和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 中华外科杂志, 2014, 52(2):157-159. 24. 崔旭, 马远征, 陈 兴, 李宏伟,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 明.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术式选择. 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2): 189-195. 25.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罗展鹏, 李力韬, 罗小波. ILIF与TLIF治疗腰椎结核和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9): 37-41.

输液泵在临床医疗应用的现状输液治疗是现代医药学中最常执行的操作,也是病人衡量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和病人满意度以及康复的结果。据某医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调查资料表明,该院20个临床科室发生护理缺陷58例,有关输液治疗的护理缺陷26例,占45%,致病人投诉3例。发生输液护理缺陷的护理人员工龄1~2年的17人次,占65%;工龄2~5年的7人次,占27%;工龄5年以上的2人次,占8%。如此大规模的误操作,必定汇给病人和医院本身带来无法预计的后果,并且在现代医学护理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使用的药物及所需要的滴注速度也不相同。为改变输液时仅凭护理人员不断地查看滴速是否异常、输液是否完毕然后手动调节的原始方法,需研制出一种智能型输液泵。这类输液泵在市场上已经有所应用,但目前在医院中使用的静脉输液泵价格均比较昂贵,一般在1~2万元之间,所以在医院中大多只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护输液,而普通病人的静脉输液多数仍采用手动方式、人工看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普通病人的静脉输液也能自动得到监视和报警,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保证树叶的精确性、安全性,并且便于集中管理,我设计了一种低价位、高性能的智能医用输液泵。 智能输液泵与莫菲氏点滴法的区别及优点传统的临床护理中,多采用莫菲氏滴管输液法 ,莫菲氏点滴法问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法在治病救人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使用中存在着诸多不便,尤其在战地和野外救护中更为突出。如:要靠高度差才能输液,否则,不但不能输液,还会导致血液倒流,造成危险。随着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电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医疗输液泵在对病人的治疗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仪器,它可以在输液过程中精确控制流速,利用单片机对步进电机的控制来调节流速,弥补了莫菲氏点滴法的诸多不足,如伤、病员在移送,走动等过程中,可以做到无需架子的任意放置,达到正常输液救护的目的,可自主设定输液速度、输液完了报警、气泡报警等功能。所以智能输液器的各种优点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未来的开发必然会给医疗护理领域以及战地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

等会给你传呀 把分给我

(一)手术放大镜和手术显微镜 1.手术放大镜 手术放大镜体积小,佩戴在头上,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放大倍数一般为2~6倍,适用于直径在l~2mm以上血管和神经的手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术放大镜有镜片式和望远镜式,以望远镜式放大镜最常用。手术放大镜的缺点是:自身有一定重量,且靠移动术者的头部来调节焦距,长时间使用后,术者头颈部易疲劳;放大倍率小,视野较小,不适用于直径1mm以下血管和神经的吻合。 2.手术显微镜 手术显微镜是显微外科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可保证医生对细小组织结构进行手术修复。手术显微镜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支架及各种附加设备组成,放大倍率为6~25倍。放大后的影像特点是呈正立体像,能产生空间位置感,便于进行手术操作,因此,必须有两个目镜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按照同时参加手术人数的多少,手术显微镜分为单人双目式和双人双目式等,单人双目显微镜是手术显微镜中最基本的型式。在手术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应熟悉所选用的手术显微镜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加强维护和保养,才能达到视觉效果。 (二)显微手术器械 显微手术器械是指适合于医生在显微镜下对组织进行细致的解剖、分离和清创修复的特殊精细工具。常用的显微手术器械有: 1.显微组织镊 是显微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工具,作用为夹持、提起、分离组织,支撑开塌陷的血管壁,协助进针、接针与打结。镊子尖端有直型和45°弯型,镊子柄有扁平型与圆柱型。 2.显微剪刀 显微剪刀有直型与弯型两种,均采用弹簧启闭装置。用于分离组织、游离血管、剪线和切割神经。 3.显微持针器(钳) 显微持针器为圆柄、弹簧式持针钳,头部有弯直之别。持针器的主要用途是夹针、拔针与打结。持针器应夹在针的中、后1/3交界处。 4.显微血管钳 有直型与弯型两种,其作用主要为分离组织、钳夹、结扎小血管等。 5.显微血管夹 用于夹住小血管,阻断血流,并能固定血管,便于观察血管断端并进行吻合。理想的血管夹应既能阻断血流,不发生血管夹脱落,又不损伤血管内膜。 6.冲洗针头 为钝性针头,这些针头有不同口径,针头末端平滑,伸入血管内不致损伤血管内膜。针头有直、弯型两种。其作用为术中用肝素溶液冲洗吻合口或扩张血管。 显微手术器械在使用及存放时必须妥善保护。特别是器械头部,应套在塑料套管内或包埋在海绵等软质垫内存放,避免撞击损坏。 (三)显微外科缝合针线 显微外科的缝合针线为缝线一端连针的无损伤缝针。不同规格的显微镜缝合针线,适用于缝合不同口径的血管(表7-1)。 表7-1 常用的显微缝合针线 规格 针 线 用途 直径mm 长度mm 种类 直径mm 长度m 拉力g 7/0 6 尼龙单丝 50 吻合口径>3mm的动静脉、神经 8/0 6 尼龙单丝 50 吻合口径1~3mm的血管 9/0 5 尼龙单丝 25 吻合口径1~3mm的血管 11/0 4 尼龙单丝 10 吻合口径<的血管、淋巴管

显微外科手术器械论文

显微外科手术实质上是医生在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下,使用特制的显微手术器械,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针线,对细小的血管、神经进行分离缝合。像其他技术一样,显微技术早已用于生物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但最早用在外科手术上的是瑞士耳科医生尼伦和他的同事。1921年,他们就借助放大镜或双目手术显微镜,为耳硬化症病人做内耳手术。进入50年代,有人报告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缝合,至此,显微外科才开始了缝合操作阶段。1960年,美国的血管外科医生杰柯勃森,用手术显微镜缝合血管,使直径~毫米细小血管缝合即刻通畅率达到100%;这是显微外科的划时代发展。

1965年7月,日本外科医生增厚建二借助显微镜,以精湛的外科缝合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一例手指完全断离后的再植手术,创造了近代外科史上又一个奇迹。从此,外科医生们借助显微镜能够缝合毫米以下的小血管,开始了显微外科的新纪元。

80年代多采用自动控制的变焦距外科手术显微镜,既可以拉近目标,看清微细处,又能连续地回到低功率放大效能,以便看清全貌;还能经常保持同样的光度,便于双手自由活动。在这种手术显微镜下,医生可以缝合直径小于1毫米的微细血管和神经。

现在,借助显微外科手术,已使医生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手术由厘米进入了以毫米甚至微米作为衡量单位的领域。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已能缝合毫米的微血管。断肢低温缺血长达56小时仍能再植成活。断肢再植的成功率已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并可以从病人的脚上取1~2个脚趾,移植代替缺失的拇指,使失去手指的病人用脚趾代替手指写字、用餐具等。

用显微外科技术还能吻合神经,如运动神经移植术,是选择相应的运动神经,把它的未端分成若干细小的神经末梢,然后再移植到肌肉里,使肌肉恢复功能。

在我国,由于显微外科器材的配套自给,许多城市基层、厂矿、部队医院及一些县医院也开展了各种显微外科手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也开始在显微外科中发挥作用,它在图像识别、手术设计、手术预测、术中术后监测和监护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在国外,正在研究更为方便的手术显微镜。德国设计出一台声控手术显微镜,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话筒下达16种口令,如“焦点对准点”、“再放大”、“图像往左偏”、“高一点”、“中间的光再强点”、“停”等等。它预先把外科医生的声音进行编码,所以手术时别人的话不起作用,而且每发出一道命令,电子仪器都要先重复一遍,医生核准后,微型电子计算机才开动伺服电动机,再立即高度准确地调好显微镜。如果这种声控手术显微镜得到普及,显微外科手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你要的可是这篇?????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对流体的流量或流速进行精确控制,如化工领域里对微量化学元素的检测和分析常需精确控制流量。医疗保健领域中药液的流量与流速有时也要精确控制。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临床上应根据药物和患者情况不同配以适当的输液速度。输液过快,可能会导致中毒,更严重时会导致水肿和心力衰竭;输液过慢则可能发生药量不够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使治疗受影响并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常规临床输液,普遍采用挂瓶输液,并用眼睛观察,依靠手动夹子来控制药滴速度,不易精确控制输液速度,而且工作量大。癌症病人的化疗和病危病人的抢救治疗需要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灌注,通过调节输入的速度和时间将化疗药物均匀持续地注入,既达到化疗的最佳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糖尿病人遭受病痛的折磨,需要以一定的速度给他们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往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次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药效作用时间也较短,因此极需一种流量和流速能控的持续输送装置,来输送少量的药物并精确控制其输送速度和流量。对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输送某些特殊药物,如麻醉药、降压药硝普纳、TPN(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等时,输液速度和用药量尤其需要认真精确控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血液非常容易凝固,输血时很容易阻塞输液管。要保证血流速度大于某一值,才能顺利输血。另外,不管是输液还是输血,普通输液器对输液完毕和输液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故障,如气泡、阻塞等都不能自动报警,也不能及时切断输液通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应该及时处理,以避免血液倒流或其他后果。因此需要用智能型输液泵来控制药液的输送,并进行异常报警。二、智能型输液泵的功能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可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归纳起来,输液泵能实现以下功能:(1) 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2) 可精确测定和控制输液量;(3) 液流线性度好,不产生脉动;(4) 能对气泡、空液、漏液、心率异常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5) 实现智能控制输液。三、智能型医用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智能型输液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图1是智能型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框图。1. 微机系统: 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单片机系统。2. 泵装置: 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是输送液体的动力源。目前有很多种泵装置,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3. 检测装置: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红外滴数传感器(负责对液体流速和流量的检测)、压力传感器(负责堵塞及漏液的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负责对气泡的检测)等,它们可感应相应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入微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并得出控制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4. 报警装置:传感器感应到的信号经微机处理后,得出报警控制信号,再由报警装置响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主要有光电报警(发光二极管)和声音报警(扬声器和蜂鸣器)等。5. 输入及显示装置: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的工作状态等,多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和LCE液晶显示。四、泵装置泵装置的种类很多,分类也多种多样,就驱动原理来说可分为电磁泵、气动泵和压电泵等;就结构来说有离心叶轮泵、齿轮泵和蠕动泵等。医用输液泵需要精确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速,有些类型的泵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且考虑到输液管要安装方便,药液不能污染泵装置等因素,因此用得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指状蠕动泵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指状蠕动泵(Finger-like Peristaltic Pump),又称线性蠕动泵(LinearPeristalticPump),它体积小,重量轻,定量准确,使用方便,输液管安装方便。如图2所示,这种泵有一根凸轮轴,凸轮轴上有多个(一般为12个)凸轮,这些凸轮的运动规律相差一定的角度,每个凸轮与一个“手指”(即滑块)相连。工作时,由步进电机带动凸轮轴转动,使滑块按照一定顺序和运动规律上下往复运动,像波一样依次挤压静脉输液管,使输液管中的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定向流动。这种泵比较精确,容易控制。输液时不希望产生脉动,要求泵的线性度好。泵的线性度与“手指”的数目有关,当“手指”数目超过8个时,就有很明显的线性度,脉动也明显减少。2. 盘状蠕动泵这种蠕动泵具有圆弧形内周面的泵壳,有一中心轮,中心轮的边缘呈轴对称分布安装着一定数量的可转动的挤压轮,输液管夹在挤压轮和泵壳的圆弧形内周面之间。工作时,步进电机带动中心轮转动,中心轮又带动其周围的挤压轮转动,中心轮像“恒星”,挤压轮像“行星”,挤压轮既绕中心轮公转,又绕自己轴线自转。几个挤压轮沿着中心轮顺序挤压输液管,使液体以一定的方向流动。如图3所示。3. 注射泵这种泵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丝杆和支架等构成,具有往复移动的丝杆、螺母,因此也称为丝杆泵。螺母与注射器的活塞相连,注射器里盛放药液。工作时,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使步进电机旋转,而步进电机带动丝杆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把注射器中的药液输入人体。示意图如图4。4. 弹性输液泵这种输液泵靠的是机械力,它由气球状容器、输液管和输液调节器组成,如图5所示。气球状容器即是泵体,其内层膜是合成弹性橡胶(不是乳胶)。工作时,先用注射器往泵体里注进药液,然后使泵体密封,这样泵体里就有正压力,打开输液调节器,利用合成橡胶的弹性挤压作用,就可把药液连续或间断地输入到人体。这种泵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多用于长时间或间断地输液。五、产品简介及发展趋势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输液泵,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固定点泵(Stationary)和非固定点泵(Ambulatory);标准泵(Standard)和便携泵(Portable); 体外泵(External)和可植入泵(Implantable);机械泵(Mechanical)、电子泵(Electronic)和重力泵(Gravity);容积泵(Volumetric)和蠕动泵(Peristaltic) ,如图6所示。固定泵控制精确,报警齐全,但体积较大;便携泵体积小,病人可随身携带,用电池作为电源,只适用于小量输液;可植入泵使用方便,输液时病人移动不会产生影响,但需要外科手术;机械泵用正压力来输送药物和液体,没有电源(电池或交流电),体积小,可携带,主要用于输送小体积,长时间或间歇输液,通常用于化学医疗、止痛或抗生药类的输液;电子式泵输液速度可达999mL/h,可实现智能控制。国外对智能型输液泵的研制较早,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就进行了输液泵的研制。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国外产品,类型多样,性能较好,如日本JMS株式会社的OT-601型输液泵(控制精度为10%)和SP-500型注射泵,美国IMED公司GeminiPC-2TX型输液泵可实现四路控制,还有德国贝朗(B|BRAUN)公司的Multifuse型、PerfusorCompact型(控制精度可达到2%)、Infusomat P型和InfusomatfmS型,型号众多,以色列也有相应的产品。国内对输液泵的研制起步较晚,大都在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市场上也有一些国产输液泵,如北京科力丰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ZNB系列产品,深圳康福特公司也有输液泵产品。不过总体说来,种类较少,性能也需改进。输液泵将向更小型化、更便携化、控制更精确、更安全可靠发展。如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泵现在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大多数日常生活,甚至可带着泵洗澡或游泳,如MiniMed公司的507型产品。输液泵还向更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以后将在糖尿病患者皮下植入连续血糖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小型传感器,它每隔一段时间检测皮下体液并获得血糖数据。当血糖过高时,系统将发出警报。胰岛素泵根据血糖传感器测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后自动控制泵向患者体内注射胰岛素,真正实现智能输送。六、结论智能型医用输液泵能精确控制输送药液的流速和流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及时自动切除输液通路。智能型输液泵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医护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水平。输液泵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心血管科、急诊科和手术室,尤其适用于ICU和CCU病房的输液治疗。在医疗保健领域里,对精确控制药液的流速和流量,智能型输液泵将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她将成为精确输液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百度里面就有啊。

20世纪70年代以来,显微外科技术发展特别快。世界各国纷纷成立学术团体,建立显微外科研究中心、研究所及研究室,举办显微外科技术训练班,召开国际性和地方性学术会议,出版显微外科杂志。不少手术学科的各专业都先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该专业范围的精细手术,不断提高手术效果。我国是进行断肢再植手术最早的国家,也很早发展显微外科。各大城市和部队医院相继成立显微外科专业、研究所及研究室,提高效果,推广了显微外科技术。甚至许多基层、厂矿医院也纷纷开展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的第二趾移植和前臂皮瓣等都是我国首创,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我国一直居世界首位。其他如显微神经外科和显微淋巴管外科,也发展很快,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小管道显微外科和小器官移植外科亦已发展起来。纵观全国,显微外科已象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前途非常乐观。有些学科如手术外科、眼科和耳鼻喉科已将手术放大镜作为常规手术器械用于手术解剖、缝合操作上,无需另立手显微外科、眼显微外科和耳鼻喉显微外科。但从狭义来说,显微外科本身的发展,必须有它本身的理论研究,例如小血管吻合与大、中血管吻合有许多原则性区别。早期由于缺乏专门小血管吻合手术研究,只好借用中血管吻合的原则,故术后通畅率不高;以后发现小血管吻合的特殊规律后,术后通畅率大为提高。又如以往皮瓣仅限于腹股沟皮瓣、足背皮瓣肌间隙皮瓣,甚至可利用肌皮瓣的较大肌皮血管分支作为皮瓣的主要供血血管,如股前外侧皮瓣;又利用肢体又血管供血的特点,发展逆行性皮瓣等。这些都有赖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发展新的方法。故显微外科应该一方面要在外科各专业中,大力发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的新手术方法,从这方面提高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有它本身的学科研究,从中发现其新理论和新规律,推动学科发展。至于光学放大设备,显微手术器械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提高,使手术做理更多快更好。两方面并不矛盾。而是相辅发展的。

微创外科器械发展现状论文

——预见2022:《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迈瑞医疗(30076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鱼跃医疗(002223)等。

产业发展现状

行业整体情况:医疗设备占比近60%,整体国产替代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相关细分产品发展现状如下:

注:满分★★★★★,☆为半星。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

主要有四大发展趋势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歌猛进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兼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巨头的青昧下,行业竞争激烈,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中国医疗器械或有以下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论文关键词】:医疗器械国际竞争力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通过计算竞争优势指数,得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特别是高端产品占明显劣势。第二部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初具规模。我国作为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兴市场,潜力大,发展快,吸引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眼球,争先进军中国市场。同时,本土企业规模小、技术弱,缺少发展后劲,存在国内市场占有额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树立民族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改善产品结构等,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近几年的医疗器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总体都呈现较大的逆差,且贸易逆差呈波浪形的增长趋势。 就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方式来看,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输出的是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总体来说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现状。 我们从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医疗器械的行业现状。竞争优势指数是净出口与外贸总额的比值,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劣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RNXij=(Xij-Mij)/(Xij+Mij)(式中,RNXij— —竞争优势指数;Xij—— i国j商品的出口额;Mij—— i国j商品的进口额)。 我国医疗器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至2005年均为负值,处于(-1,0)之间,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平均水平以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大。但2005年贸易竞争指数上升为,接近于0。 再看另外一个指标—— 国际市场占有率(MS)。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 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 表示世界j 产品的出口总额)。 MSij值越高,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弱。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超过5%,从而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弱。而从国际上来看,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次是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到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 18%,而中国仅占2%。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偏弱,主要归结为“六大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与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占的份额低;四是进出口不平衡,世界市场份额小;五是有自主品牌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形资产创造的企业竞争能力薄弱。六,是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站稳脚跟— —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要处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通过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通过企业间并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拳头产品—— 强化企业研发能力。首先要解决资金瓶颈,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实力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有解决资金问题,才能放手搞科研。其次是要实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先是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进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第三,建立品牌—— 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一个在享誉国际的品牌。因此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将产品技术、产品质量等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并积极发挥广告与市场营销、品牌设计与策划的作用,打造中国百年品牌,靠核心竞争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创新营销渠道,建立强大的销售队伍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1)提高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3)完善医疗器械评估与检测中介组织机构; (4)加强医疗器械技术监督工作。 第四,优化结构— —提升企业出口效益。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要随时保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效益,并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论文关键词】医疗器械 维修检查 维修 管理 【论文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仪器设备已经成为医院的生命线,医院现代化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 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代理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代理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代理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3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微创外科的问世绝非偶然,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未来治疗学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无创伤方法代替有创伤方法,小创伤代替大创伤的方法。这也是未来医学生物工程中、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对病人而言,创伤小、恢复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微创外科的发展经历了近100年的历史,从最初对疾病的诊断,发展成现在的涉及几乎所有专业的一种技术;它本身不是一种专科,而更是一种外科的思维方式与哲学。微创手术利用高精尖的图象系统及微型器械,将传统手术操作的创伤减少到最小程度。微创外科从最初的用烛光作照明的“原始腹腔镜”,对腹腔内肝脏及其它脏器进行观察,至今几乎50%以上的操作都在微创下完成。从简单的内镜摘除息肉至复杂的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而这一切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图象技术的发展。高清晰度腹腔镜(硬镜)及纤维内镜(软镜)早在60年代就已出现,但近20年来一直用于临床诊断及少量治疗,主要是由于没有图象显象系统,只有操纵者一人透过镜子能看到操作过程,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直至80年代出现了连接镜子的摄像系统后,腹腔镜手术、脑显微手术、眼科显微手术等得到迅猛发展。自1987年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已推广到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近50%的手术数量。随之涌现出了大量先进的手术器械,更加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进程,这些器械有:内镜超声、超声刀、微型手术器械等。

显微外科论文

1. Xu Cui, Boxun Zhang, Yan Wang, Yongliang Gao. Effect of chitson-coated pressed calciumsulfate pellet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morphogeneticprotein 2 on restoration ofsegmental bone defect.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08, 19(2): 459-466. 2. Xu Cui, Dewei Zhao, Boxun Zhang, Yongliang Gao. Osteogenisis mechanism of chitosancoated calcium sulfate pellet on restoration of segmental bone defect.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09, 20(5): 1445-1450. 3. Yuanzheng Ma, Xu Cui, Hongwei Li, Xing Chen, Xiaojun Cai, Yibing Bai. Outcome of anterioro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under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and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in adults. Int Orthop, 2012, 36(2): 299-305. 4. Xu Cui, Yuan Zheng Ma, Xing Chen, Xiao Jun Cai, Hong Wei Li, Yi Bing Bai. Outcomes of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Adults. Med Princ Pract,2013, 22: 336-350. Cui, Yuan Zheng Ma, Xing Chen, Xiao Jun Cai, Hong Wei Li, Yi Bing Bai. Reply: To PMID 23391830. Med Princ Pract, 2014, 23: 96-97. 6. 崔旭, 张伯勋, 赵德伟. 三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硫酸钙片植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11):777-781. 7. 崔旭, 张伯勋. 壳聚糖包衣加压硫酸钙片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 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5 (7): 648-652. 8. 崔旭. 带血管蒂骨膜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验和临床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0, 23 (1): 62-63. 9. 崔旭, 张伯勋,李静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9): 666-668. 10. 崔旭, 张伯勋,李静东. 不同方法髋臼重建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8): 602-604. 11. 崔旭, 张伯勋. 可降解聚合物作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 14(15): 1159-1161. 12. 崔旭, 赵德伟, 古长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预测的生物力学研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2): 193-198. 13. 崔旭, 赵德伟. 生物力学研究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3): 211-213. 14. 崔旭, 马远征,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3): 197-199. 15. 崔旭, 马远征,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胡明, 薛海滨.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11): 105-107. 16.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明.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10): 807-812. 17. 崔旭, 马远征, 李宏伟,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郭立新, 薛海滨. 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9): 1325-1329. 18. 崔旭.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17): 27-28. 19.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胡明.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81例分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 11(10): 755-760. 20. 崔旭, 马远征, 李大伟, 薛海滨.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1): 9558-9562. 21. 崔旭, 马远征, 李大伟, 薛海滨. 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的成骨检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3), 381-386. 22. 崔旭, 马远征,陈 兴,李宏伟,才晓军,郭立新,薛海滨,胡 明.非跳跃性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 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 (2): 123-129. 23.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薛海滨, 胡明, 罗小波, 孟传龙. 经椎旁肌间隙后外侧腰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和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 中华外科杂志, 2014, 52(2):157-159. 24. 崔旭, 马远征, 陈 兴, 李宏伟,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 明.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术式选择. 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2): 189-195. 25.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罗展鹏, 李力韬, 罗小波. ILIF与TLIF治疗腰椎结核和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9): 37-41.

1998年8月我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AL.Rhoton Jr.神经解剖研究室学习回国后,在我的导师王忠诚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国内出版了一本《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图谱》,虽然该书对当时神经外科同道们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现在看来,由于当时时间仓促和工作的关系,该书在图片排版和文字表达上总感到不尽完美。我在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学习期间,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做了一些脑显微解剖研究工作,其中第三脑室底穿通动脉和第三脑室后部静脉复合结构的一些显微解剖图片被北美神经外科医生选用为解剖培训教材,并在2000年和2001年美国神经外科杂志(Neurosurgery)特别增刊上发表。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将这些图片作为外科解剖图谱保留。在临床外科工作中,这些脑显微解剖图片经常被拿出来复习,每次重温时,总会对临床工作和手术操作有所启发。许多同事在临床工作中常与我谈到,神经外科医生对于显微解剖的理解和应用,常常直接关系到临床手术水平和治疗效果。从北美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神经外科医生的培训和成长来看,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这些研究甚至贯穿其临床神经外科生涯。从根本意义上讲,作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离不开显微神经解剖技术的训练和显微神经解剖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可以把解剖知识与临床外科比作太阳和行星不可脱离(Anatomy to the surgery is like the sun for our planet.Anatomy gives us the life—sustaining knowledge to traverse the intricate pathway through the brain)。近些年来,我国一些神经外科中心也相继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建立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这些工作对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必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便于神经外科临床学习和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我把在国外所做的显微神经解剖照片编写成书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对我国神经外科技术和显微解剖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和促进。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是以临床显微手术为基础,研究如何显露脑内病变以及对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特别是利用脑的沟回、裂隙、神经血管间隙显露脑的重要微细结构和神经核团以及这些细小结构中穿通动脉的保护。目前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进展较快,每年都有一些相关论文发表,有许多医生在这方面已有较深的造诣。......目前脑结构解剖名词繁杂,为了便于学习和与国际接轨,所用的中英文对照解剖结构和名词均以较公认的1999年6月第38版《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为准。......石祥恩于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2004年11月15日

美容外科器械的论文

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探析摘要]目的:广泛取其精华,不断完善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及临床应用,从而提高美容医师的审美情趣。方法:总结各学派的审美标准,整理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探析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结果:取化妆造型之长,补美容医学之短,使人类更贴近于自然美,从而引领唯美新时尚。结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内呼外应之美,是最时尚的求美指南。我们提倡求美者走“健美-化妆-整形”这条求美之路,来寻求属于自己的个性美。[关键词]呼应之美;本质特征“呼应”一个熟悉而又经久不衰的字眼,她是文学鉴赏中最常用的一项指标。由前文埋下的伏笔,到后文的悬念被诠释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法,她不断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美容、军事、医药学、工程学、IT、艺术等)。如化妆艺术中常用呼应的造型手法原则;美术中也运用明暗关系、色彩的晕染、渲染来体现人物、环境与角色的呼应。虽然各行业中的呼应是大同小异,但是又各具特色。总之,他们的目的都是“烘云托月,表现主题”。那么,究竟整形泰斗与化妆大师之间,是怎样有机结合、内外呼应地将人的健与美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呢?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究,为了使该专业能与国际接轨,满足众多新世纪求美者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作出了探索与研究。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着眼于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势、皮纹的走向,来通过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立足于外部五官的长势通过素描学中的明暗关系、色彩的层次晕染、服饰的装扮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典雅、时尚、唯美的真实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她们两者的内呼外应、相得欲彰的联系,将是我们美容医学界探索、研究及应用的新课题。1相互呼应殊途同归:医学美学与化妆美学,一源于整形外科,一源于美术艺术,两者逐渐向医学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共同以人体美为研究对象,殊途而同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必然有美化自身、改变容颜的要求。在社会交际中,容貌美者容易赢得更多的信赖和倾慕,给人以愉快的视觉形象,从而有利于人际间进一步交谈和情感领域的开拓。中央电视台主任化妆师徐晶曾说“:化妆……,能够拂拭掉心灵的尘埃,能够唤起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潜在活力,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甚至有人说“:容貌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正是这种现实社会的需要,人们利用医学手段,来重塑容颜,美化人体;利用美术及艺术的色彩与线条,高光与阴影,造成视错觉,来美化容颜,修饰人体美,二者共同达到藏缺扬优的目的。整形外科学这样一门以诊治畸形为目的的学科,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出一门学科-美容外科学;美术艺术也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独立为一门学科-化妆造型学。各有所长:化妆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通过丰富的化妆材料、运用基本底、高光、阴影(暗影)的明暗关系来修饰不理想的容貌,使之接近“三停(庭)五眼”的标准,是在人的客观条件基础上的美化,再润上色彩衬托,起到藏缺扬优的视幻觉美,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长处的魅力美学[1];而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原理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研究、维护、修复和重塑人的健与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新兴美学学科[2]。两定义告诉我们:由于美容手段不同,各具优势,其美容效果也各有所长。通常将人体美分为生命活力美和人体形式美,对人体形式美的张扬是化妆美容的长处;对人生命活力美的流露是医学美容的优势。人们已公认的容貌美标准为:端正的五官,形态正常的眉、眼、鼻、唇、颏;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的面型;健康红润的颜面皮肤;自然闭合的双唇,微笑不露牙龈,侧貌鼻、唇、颏突度适宜;面部双侧对称,颧颊及腮腺咬肌区无异常肥大或凹陷;牙列整齐,牙齿洁白,咬合关系正常等。标准中包含了形式美和生命活力美两方面。要改变容貌的形态、轮廓,使之符合美学要求,非医学美容莫属。虽然化妆美容也有类似的效果,但只是色彩、阴影产生的视错觉,这错觉与要建立在一定的形态结构之上,且尚需一定的距离,不可能将鞍鼻妆饰成高鼻梁。但对皮肤色泽、弹性、湿润及容貌动势这些都能表现人的生命活力因素进行张扬或夸张,非化妆美容莫属。医学美容是重塑人体美,化妆美容产生的是修饰人体美。例如单睑,给人的印象是眼小、疲惫、迟钝、臃肿的感觉。美容医师根据受术者的要求、脸形、性格、职业设计出各种重睑:较宽的重睑、适中的重睑、较窄的重睑、广尾型重睑、平行型重睑、新月型重睑,并施行重睑成形术以改变上睑的形态,从而增进人的容貌美,并维持较长时间,这是化妆美容无法做到的。但化妆美容也有其优势,一是可重复性,二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美的张扬。在中国化妆美容界,公认且富盛名的“化妆造型三剑客”-毛戈平、吉米、李东田,他们的妆型和妆色都各具风格,也称为中国三大派别。唯美、典雅、经典而贴近生活的美女是毛戈平大师的化妆风格;时尚、惊艳、五彩斑斓、魅力四射的女人味是吉米大师的指南;前卫、时尚、狂野、诱人的妆型是李东田大师的路线。这些唯美、典雅、时尚、狂野、惊艳……的字眼,都是大师们对人体形式美各方面进行张扬和引领。相互呼应:呼应,在词海中的解释是:一呼一应,前呼后应,声气相通,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前后照应。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主要表现在美容手段与美容效果上的互补和目的的一致性。如鼻梁低者,先行隆鼻术,使鼻梁加高到合适的高度。一般手术切口采用:前鼻孔侧切口,鼻小柱基底部切口,蝶形切口,剥离鼻背到鼻根部,将雕塑好的L形假体放在鼻背筋膜与鼻骨骨膜之间,术中还须对假体进行适当修整,直到满意为止,最后缝合切口。术后无需特殊固定,1~2个月恢复正常,在2个月内应避免戴眼镜、日光曝晒及暴力冲击。隆鼻术一般选在身体发育定型后进行,男性在17~25岁,女性在15~22岁。隆起的鼻梁如果再配以化妆与之呼应,将会锦上添花。即在清洁皮肤、修眉后,打底以遮盖瑕疵,然后用高光膏,涂在鼻根至鼻尖,反复提亮,以达到理想的鼻型和鼻根高度。一个完美无缺,符合美学规定的鼻子就诞生了。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交相呼应,魅力无穷。所以,时下,笔者建议全球爱美者选用健美-化妆-整形的程序去探寻适合自已个性美的方案,这必将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求美时尚,随着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的出炉,整形美容再次热遍大江南北。2呼应之美呼应美感:审美是人的独特的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动、交错、影响,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活动[3]。审美愉悦就是美感,他是审美活动与其它意识活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传说她们美丽无比,分别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之美称,即是美感,是古人对她们进行审美产生的美感。审美意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4],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解、联想,而以联想尤为重要。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能引发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果将美容领域看成为一个王国,站在美容学的高度对美容王国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就像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医学美容好似宫殿的结构、框架、造形,化妆美容好似宫殿的装饰、色彩、气势,两者相互呼应,给人以金壁辉煌之美感。如果将美容领域比作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我看来,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犹如花与叶,花因叶绿而五彩缤纷,叶绿因花艳而生机盎然,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心旷神怡。对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之美,也许有人会想起美丽的苹果,颜色红艳,外形完美,肉质可口,内呼外应,惬意与食欲油然而生。近期,一股较强的“韩流”在国内登陆,国人无不因韩国影星的美艳而惊羡,由艳羡而仿效,准确地说,“韩星之美”应属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的表现。本质特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重塑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通过素描学的属性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修饰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探析呼应美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该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寻求美的本质,也就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本质的独有的规定性。诚然,医学美容和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与美学是一种子属关系,也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譬如现在盛行的“唯美、净化心灵,美化他人、美是自然的人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比”等观点,事实上,都是审美主体对人体美独有的规定性反映。换言之,也就是人类在驾驭美容学中的特有反映。医学美容是以治疗手段为目的,而化妆美容则是以修饰方法为目的,自然也就存在本质上的自身属性。呼应美,也是一种可以找到固定层面的一种事物的属性,她具有自身稳定的独特的规定性,其本质最终是能被人类揭示的。所以,呼应美探析的成果将会给美容领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点燃全球最亮的一次美容火花。[参考文献][1]毛戈平.毛戈平化妆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0-150.[2]郑振禄,何伦.医学美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7:]护肤纠错,留住美丽容颜[J]. 八小时以外, 2007, (07) . [2] 黄立娃,高媛,陈敏. 美容化妆学实验教学初探[J]. 长春医学, 2006, (02) . [3] 黄毅,彭力,王昌辉. 美容中医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J]. 长春医学, 2008, (02) . [4] 秀芬. 家制美容猪蹄肴[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7, (05) . [5] 张平,刘宁,曹刘静,李黠,陈翩. 盛唐时期的美容理念及美容方法初探[J]. 甘肃中医, 2007, (05) . [6] 毛忠南,李占虎,贾建兵. 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120例[J]. 甘肃中医, 2009, (03) . [7] 魏华,黄倩. 简谈中药美容[J]. 海峡药学, 2008, (04) . [8] 刘吉凤. 《美容中医学·绪论》的教学体会[J]. 中医药导报, 2009, (01) . [9] 张小龙. 中医药中的美容[J]. 环球中医药, 2008, (02) . [10] 沈志荣. 珍珠粉美容6问[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08, (04) .

中医药美容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效果持久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美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美容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现代中医美容是脱胎于传统中医美的新兴学科,具有历史悠久、 经验 丰富、整体观念、辨证求美、 方法 多样、安全有效、融入生活、简便易行等诸多特点。经过近代几十年的发展,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中医美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关键词】现代中医美容;发展状况

现代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学科相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中医学科,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研究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探讨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的方法,以达到维护、修复、塑造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专门学科[1]。现代中医美容脱胎于传统的中医美容,是对传统中医美容的继承和创新。传统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 文化 底蕴,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经过祖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美容体系——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形神俱美、文质并重,并且方法多样,安全有效,深受人们欢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亦不断提高,中国的医学美容事业顺应而生并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医美容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中医美容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现将现代中医美容的发展现状作简单概述。

1 传统文化 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传统中医美容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早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最早的医学分科,将医学分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而疡医,则便是是最早的中医外科医生。而各种对于皮肤疾患的治疗和护理则便是属于中医外科的范畴。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已有一些关于美容药物的记载,如“荀草……服之美人色”,“蕃草……服之媚于人”[2]。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实践、 总结 出多种损美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防治方法,甚至还涉及外科、牙科美容,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医家及经典著作。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具有保健美容或治疗美容作用的药物达160余种,并提到了美容用品的独特剂型——面脂,如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唐代著名医家及养生大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分别辟有“面药”和“妇人面药”专篇。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载药1892种在“眼目”、“面”、“鼻”、“唇”、“须发”、“胡臭”、“诸疮”等篇中,集中介绍了数百味美容药物,对每一味药物的功效及使用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以上这些不过是沧海拾遗,由此可见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而珍贵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而现代的中医美容正是对这些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现代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研究,并加以整理和总结,通过不断实践和验证,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医美容。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 教育 组副组长黄霏莉女士和首都医科大学的马斌荣教授合作完成了“中医美容咨询系统”,该系统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1993年底的400余种中医医籍及近10年40种期刊中有关中医美容的信息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归纳,成为中医美容科研、教学、临床治疗中随时可以提取的资料库。

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创新的科技也为中医美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验人员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草药进行药理研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药理成分。运用现代工艺的加工和提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留其有效成分,如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该技术是以低温高压提取,能有效防止中草药活性成分和热敏物质氧化,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特别是能较好地保留中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且无溶剂污染。使用该技术萃取分离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是普通方法提取的倍。

另外,对于制剂剂型的不断改良和创新也促使现代的中医美容更加便捷、实用、有效。例如将传统汤剂的改为口服液并改善其色泽、气味、质地再加以精美包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医美容的形象和品位,良好的口感也使之更趋于求美者接受。

2适应时代潮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中医美容具有诸多优点

整体观念、辨证求美: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而整体观念把人体美与五脏六腑乃至外在环境联系起来。中医讲:“有诸内,必形于外。 ”发生于我们皮肤体表的一些损美性疾病往往就是体内脏腑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这就说明了对于一些损美性的疾病,不仅要外治还要内调,要运用内服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各种治疗养护方法进行全面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黄褐斑,常常由于肝肾亏虚、肾阴不足等原因引起,那么在治疗黄褐斑的如果只是单一的使用祛斑的面膜外敷或是使用现代医学美容的激光、光子等技术来治疗,疗效差而且易反复。倘若,在外治的同时配合补益肝肾、滋补肾阴的内服药,再辅以针灸推拿疗法,从根本原因上治疗,就能得到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中医美容的这一整体观念得到了广大求美人士的普遍认同。

方法多样、安全有效:中医美容方法众多,大致可分为中药、针灸、推拿、刮痧、气功、音乐、心理、食膳、养生等,其中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优势。如中药又分内服外用,内服又分为疗效迅速并且可以随证加减的汤剂、便携的丸剂、使用方便的口服液、滋补力强的煎膏剂等;外用有膏剂、酊剂、气雾剂等。这些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或无。在这个崇尚绿色、自然、无害的时代,中医美容自然深受欢迎。

融入生活、简单易行:中医美容很多治疗和养护方法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食膳美容,古人云:“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食物与药物治病原理相通,源自“药食同源”一说。的确,很多中药界与药物和食物之间,如山药、大枣既是美味的食物,同时也属益气健脾的药物。中医讲: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皮肤、毛发等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的濡养而表现出滋润、光泽的健美状态;脾不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亏少,导至腹胀、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毛发枯槁,皮肤粗糙等临床症状,有损人体健美。那么一个脾气虚弱的人就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诸如山药、大枣之类具有益气健脾作用食物,来实现美容的目的。这样,既享美味又养容颜,简单易行,何乐不为?

独特的审美理念:中医美容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说中医美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说中医美容带着浓重的人文气息。现在连奥运都讲究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中医美容的这一点可以说是紧握了时代脉搏。另外,中医美容讲究中和(自然)之美、神韵之美、文质之美,这种理念也正好与现在的潮流相呼应。这样的中医美容自然会受青睐。

市场环境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状态,人们愿意也有能力去消费美容产品,而中医美容内调外护、绿色自然、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等特点也正好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其次,众多商家嗅到了中医美容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纷纷投资致力于中医美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大家所熟知的知名品牌百草集、丁家宜等就是成功中医药美容的典型案例。现在,国外商家也纷纷进军中医美容市场,04年4月,资生堂“中医美容与健康”研究项目由日本中医学协会在日本正式启动,旨在开展中国中医药学中涉及美容与健康部分的研究,并探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工作的可能性。

3注重学术研究,人才水平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各种有关中医美学和中医美容学的著作陆续出版,如《中医美学》、《实用传统美容法》、《中医美容大全》、《针灸美容》、《中医美容学》等,各类有关中医美容的论文也日渐增多。1989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成立,1997年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标志着中医美容与中医其他科室一样成为独立的学科。为了适应中医美容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许多中等或高等医药院校开办了医学美容专业,不论是中医院校还是西医院校, 中医美容学都是作为主干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有中医美容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 生。这些人才充实到美容行业中,大大提升了美容行业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4相关法规不断出台

卫生部2002年1月,卫生部颁布了19号令(《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医疗美容的定义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的容貌和人体各部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并且明确规定“医疗美容可谓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进一步确立了中医美容的学科地位。

中医美容博大精深,虽然近十几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还有诸多方面的欠缺。由于各种原因,中医美容科在各大医院里还不是很多见,而市场上的形式多样的中医美容也欠缺规范,从事中医美容的人才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没有医学基础。这些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也打击了一部分消费者的信心。所以未来的发展亦是任重而道远。对于未来中医美容的发展应该从进一步加强中医美容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融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中医美容的发展,促进中医美容的成熟。

参考文献

[1]刘宜群.中医美容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6:1

[2]胡长鑫.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的历史小考.医学与哲学,1992:(2):51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同样,也是美容研究的渊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翰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大类1233首美容方剂,269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本文对古籍中的美容方药归纳如下。

1 远古至先秦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秓”、“癣”、“疣”等损美性疾病[1]。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使用的化妆品——“燕脂”,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2]。战国时的《山海经》146种药物中,有12种与美容有关[1]。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个[3]。《养生方》中有3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2 秦汉三国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4]。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种,中经27种,下经19种),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汉代2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瘀滞引起的肝斑,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4];《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首,《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疗的内服、外用方共56首[5]。

3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的形成时期,亦是中医美容方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2本书,前者是一本哲学名著,后者是一本医学名著[6]。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卷中,而《肘后备急方》 以其所刊载的美容方剂之早、之多、之专,以及所明显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堪称中医美容第一书,其中记载的美容方有66条,应用于美容的药物有95种[7]。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所载730种药物中[8],有保健美容中药70余种,而且对《本经》有所发挥,如藁本,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沐药面脂”,这些都被后世广为应用。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也收载了一些美容方剂,共50首左右。 隋唐时期

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称《千金方》各30卷,其中较集中论述中医美容内容的章节有《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七窍病下,列方81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列方56首;《千金翼方》卷五·妇人一·妇人面药第五,列1论,39方;《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篡要·悦人面第六十三,列药9味,其余大量内容则散在各卷之中。其弟子孟诜撰《食疗本草》,载食药260味[9],其中有许多美容食物,如“荔枝,微温……健气与颜色”,“萝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净肌细”,丰富了食膳美容的内容。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方》,其中三十二卷专论美容,有面部美容方97首,美眉发方87首,澡豆方9首,口脂方3首,美手方3首,香体熏衣方10首,另有其他美容制剂方法11首[10]。凡其他各卷方药主治和用法与美容相关,并确有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作用的方药有34首。其中美发方9首,香体方4首,美手方7首,去除面斑方11首,保健方3首。凡原文中指明对头面损容性相关疾病具有美容治疗作用,如治疗白癜风方14首,香口方9首,香体除臭方43首,除疣方19首,除瘢痕方17首。依此思路,共得美容方药两类356方,294种药物。总之,两晋至唐间,中医美容可谓承上启下全面发展,不仅初步体系形成,也为宋元时期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宋金元明清时期

此期是传统中医美容方剂学的拓展时期。此期的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涉及到了美容问题,清代宫廷美容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两宋时期

在遗留至今的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收载有很多美容方剂。《太平圣惠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为主,共列方187首;第四十一卷为须发专方,共列“治法白令黑方”、“治眉发须不生诸方”等120首;此外,在其他卷中,还有治羸瘦、白癜风、针眼、目不明、牙齿黄黑、牙齿脱落、揩齿令白净、口臭、唇疮、热疮、(各种)癣、漆疮、手足皴裂等损美疾病诸方440余首,以及各种补益驻颜方240余首[3]。全书共有美容方剂980余首。《圣济总录》中,仅面体、髭发两门,就有处方100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诸虚门”及 其它 各门中,也散在收载了许多具有增白驻颜、乌发固齿、延年润肤作用的美容方剂[4]。此外,《使辽录》中,还记载了以中药“瓜蒌”调敷于面部的“佛妆”配方,与现代所称之“倒模”美容术是类同的。除此之外,《苏沈良方》、《洪氏集验方》、《济生方》、《类证普济本事方》、《鸡峰普济方》、《是斋百一选方》、《魏氏家藏方》等等,都载有美容方或法[3]。 金元时期

元初许国祯撰《御药院方》,汇集了金元以前大量宫廷美容用方,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等,该书还列出多种牙药,如白牙珍珠散、麝香散等,共计180余首,丰富了美容范畴。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2.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老年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健康论文范文

6. 浅谈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7.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8. 浅谈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去这里搜索你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