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国医学杂志伍连德

发布时间:

中国医学杂志伍连德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是伍连德。

1935年,诺贝尔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的科学家中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

伍连德博士(1879—1960),字星联,祖籍广东,1879年3月10日出生在今马来西亚槟城(槟榔屿)。伍连德的父亲伍祺学是广东台山人,闯南洋来到槟榔屿经营金铺生意,一共有11个子女,伍连德行八,“伍连德的生日是1879年3月10日,比爱因斯坦大了4天。”从小学习优异,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伍连德是杰出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预防医学家,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他是中华医学会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华医学会第二、三任会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并为推动学会的发展不遗余力。

中文名:伍连德

外文名:WULIEN-TEH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英属海峡殖民地(马来亚)槟榔屿

主要成就: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

代表作品:《中华医学杂志》

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1911年,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 *** 。1918年,创建北京中央医院(今位于白塔寺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分院)并首任院长;1922年,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总医院(现中国人民 *** 202医院),该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军医院;1926年,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

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

中华医学杂志伍连德

wǔ lián dé

伍连德,字星联,()。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华侨家庭。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1902年获医学士学位,曾在多所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工作,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应聘回到祖国,艰苦奋斗三十年,为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伍连德博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总办兼总医官、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中华医学杂志》第一任总编辑、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

伍连德在上个世纪初叶,受命赴东北防治猖狂肆虐的鼠疫,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浩劫,使人类避免了一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的涂炭。 伍连德博士作为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一生创建了显赫业绩,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赤诚的爱国精神、崇高的人道主 义精神、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忘我的献身精神。 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9月在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及其所属滨江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基础上,创办了滨江医科专门学校,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 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坚持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办学方向,成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基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军中,纪念伍连德博士,弘扬他的伟大精神,对于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教育的改革创新,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伍连德精神作为一面旗帜,贯穿到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过程之中,为培养伍连德式的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879年3月10日     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

1886年1896年     入槟榔屿公学就读。

1896年            获女王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习。

1899年            获科学学士学位。

1902年4月         获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学士学位,从剑桥毕业。

19021903年       在利物浦热带病研究所研究细菌学。

1903年            获得剑桥医学博士学位,时年24岁。

1903年9月         在吉隆坡医学研究所研究流行病。

1904年1907年     在槟榔屿开设诊所,成为社会活动的组织者。

1907年            应直隶总督袁世凯邀聘回国供职,赴伦敦、柏林考察军事医学。

1908年            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副监督(副校长)。

1910年12月        受清 *** 委派为全权总医官,赴东北调查组织防疫。

1910年12月        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扑灭震惊中外的瘟疫。

1911年4月         在奉天(今沈阳)召开 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当选为大会主席。

1911年5月         受摄政王载沣代表宣统皇帝在紫禁城召见,赏蓝顶戴,赐进士出身。

被俄国、法国授予荣誉奖。

1911年7月         形成《关于土拨鼠与鼠疫关系的调查》长篇论文,在伦敦召开的

“国际医学大会上”宣读。

1911年12月        代表中国 *** 赴海牙出席国际鸦片会议。

1912年11月5日     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宣告建立,他任总办兼总医官。

1913年6月         被聘为大总统侍从医官,前后十余年。

1913年7月         代表中国 *** 赴海牙出席国际禁毒会议。

1915年2月         与颜福庆等21人在上海集会,宣告中华医学会成立。

创办中华医学杂志》,出任总编辑。

1916年2月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大会在上海召开,他被选为会长,并连任两届。

1916年12月        获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18年1月27日     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北京中央医院,任该院院长四年。

19 年 月12日      霍乱席卷哈尔滨,伍连德领导下的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处集中全力消灭这场传染病。

1920年10月        第二次肺鼠疫流行并未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时中国人的防疫水平已超过日本和俄国。

1921年            力主在北京建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落成。

1921年            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医院,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                   医院。

1924年            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学校卫生和公共卫生学,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

1926年5月        《肺鼠疫》由日内瓦国际联盟出版发行,创立了肺鼠疫学说。

1926年9月8日      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他为第一任校长,

1938年            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1927年3月         国际联盟卫生组织聘他为该组织中国委员,并授予鼠疫专家称号。

1927年            出席国际联盟第七次远东热带病学会议,当选为副主席。

1930年7月1日      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正式成立,任监督(处长),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

1932年7月         与王吉民合撰的《中国医史》出版,与《肺鼠疫》同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部著作。

1932年            与刘瑞恒博士募集资金,建成南京中央医院。

1937年4月         当选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会长。

1937年6月         由伍连德等编著的《鼠疫概论》出版。

1937年8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被迫偕家眷返回马来亚避难。

1937年9月         定居马来亚怡保市,开设私人诊所,以行医为业。

1947年            抗战胜利后,偕夫人重返中国访问。

1950年            将北京东堂子胡同住宅捐赠给中华医学会做办公处。

1957年           《伍连德全集》编辑完成,捐赠南洋大学。

《鼠疫斗士:一名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出版。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是伍连德。

1935年,诺贝尔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的科学家中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

伍连德博士(1879—1960),字星联,祖籍广东,1879年3月10日出生在今马来西亚槟城(槟榔屿)。伍连德的父亲伍祺学是广东台山人,闯南洋来到槟榔屿经营金铺生意,一共有11个子女,伍连德行八,“伍连德的生日是1879年3月10日,比爱因斯坦大了4天。”从小学习优异,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伍连德是杰出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预防医学家,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他是中华医学会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华医学会第二、三任会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并为推动学会的发展不遗余力。

伍连德中华医学杂志

没有特殊的东西就不用写。

中文名:伍连德

外文名:WULIEN-TEH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英属海峡殖民地(马来亚)槟榔屿

主要成就: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

代表作品:《中华医学杂志》

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1911年,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 *** 。1918年,创建北京中央医院(今位于白塔寺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分院)并首任院长;1922年,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总医院(现中国人民 *** 202医院),该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军医院;1926年,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

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

wǔ lián dé

伍连德,字星联,()。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华侨家庭。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1902年获医学士学位,曾在多所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工作,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应聘回到祖国,艰苦奋斗三十年,为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伍连德博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总办兼总医官、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中华医学杂志》第一任总编辑、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

伍连德在上个世纪初叶,受命赴东北防治猖狂肆虐的鼠疫,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浩劫,使人类避免了一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的涂炭。 伍连德博士作为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一生创建了显赫业绩,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赤诚的爱国精神、崇高的人道主 义精神、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忘我的献身精神。 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9月在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及其所属滨江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基础上,创办了滨江医科专门学校,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 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坚持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办学方向,成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基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军中,纪念伍连德博士,弘扬他的伟大精神,对于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教育的改革创新,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伍连德精神作为一面旗帜,贯穿到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过程之中,为培养伍连德式的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879年3月10日     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

1886年1896年     入槟榔屿公学就读。

1896年            获女王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习。

1899年            获科学学士学位。

1902年4月         获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学士学位,从剑桥毕业。

19021903年       在利物浦热带病研究所研究细菌学。

1903年            获得剑桥医学博士学位,时年24岁。

1903年9月         在吉隆坡医学研究所研究流行病。

1904年1907年     在槟榔屿开设诊所,成为社会活动的组织者。

1907年            应直隶总督袁世凯邀聘回国供职,赴伦敦、柏林考察军事医学。

1908年            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副监督(副校长)。

1910年12月        受清 *** 委派为全权总医官,赴东北调查组织防疫。

1910年12月        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扑灭震惊中外的瘟疫。

1911年4月         在奉天(今沈阳)召开 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当选为大会主席。

1911年5月         受摄政王载沣代表宣统皇帝在紫禁城召见,赏蓝顶戴,赐进士出身。

被俄国、法国授予荣誉奖。

1911年7月         形成《关于土拨鼠与鼠疫关系的调查》长篇论文,在伦敦召开的

“国际医学大会上”宣读。

1911年12月        代表中国 *** 赴海牙出席国际鸦片会议。

1912年11月5日     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宣告建立,他任总办兼总医官。

1913年6月         被聘为大总统侍从医官,前后十余年。

1913年7月         代表中国 *** 赴海牙出席国际禁毒会议。

1915年2月         与颜福庆等21人在上海集会,宣告中华医学会成立。

创办中华医学杂志》,出任总编辑。

1916年2月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大会在上海召开,他被选为会长,并连任两届。

1916年12月        获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18年1月27日     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北京中央医院,任该院院长四年。

19 年 月12日      霍乱席卷哈尔滨,伍连德领导下的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处集中全力消灭这场传染病。

1920年10月        第二次肺鼠疫流行并未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时中国人的防疫水平已超过日本和俄国。

1921年            力主在北京建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落成。

1921年            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医院,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                   医院。

1924年            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学校卫生和公共卫生学,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

1926年5月        《肺鼠疫》由日内瓦国际联盟出版发行,创立了肺鼠疫学说。

1926年9月8日      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他为第一任校长,

1938年            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1927年3月         国际联盟卫生组织聘他为该组织中国委员,并授予鼠疫专家称号。

1927年            出席国际联盟第七次远东热带病学会议,当选为副主席。

1930年7月1日      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正式成立,任监督(处长),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

1932年7月         与王吉民合撰的《中国医史》出版,与《肺鼠疫》同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部著作。

1932年            与刘瑞恒博士募集资金,建成南京中央医院。

1937年4月         当选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会长。

1937年6月         由伍连德等编著的《鼠疫概论》出版。

1937年8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被迫偕家眷返回马来亚避难。

1937年9月         定居马来亚怡保市,开设私人诊所,以行医为业。

1947年            抗战胜利后,偕夫人重返中国访问。

1950年            将北京东堂子胡同住宅捐赠给中华医学会做办公处。

1957年           《伍连德全集》编辑完成,捐赠南洋大学。

《鼠疫斗士:一名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出版。

徐连敏中国药学杂志

楼主大大要符合自己的内容啊

1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

.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

.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

.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

.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的研究

6

.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

.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研究进展

8

.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研究进展

9

.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

.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

.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

.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

.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

2011

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

.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

.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

.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21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23

.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24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5

.某医院调查报告

26

.某药厂调查报告

27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28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9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0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1

.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32

.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33

.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34

.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35

.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36

.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保肝药,相信各位乙肝患者听的不少。从中草药到西药到中西结合的“中成药”,从丹参、蔡虎、地黄到易善复、双环醇、甘草酸二铵,再到小药丸、消炎利胆片、疏肝解郁胶囊,大家或许都服用过其中1~2个,甚至有些人吃过上十种。毕竟,跟许多乙肝患者讲乙肝病毒的复制、炎症活动、细胞分解、肝酶代谢,患者或许是听的云里雾里。但“护肝”两个字一说出口,清楚明确,直白了当,患者就知道,保护肝脏的嘛,一定对我有好处。可是,真的如此吗?保肝药国内现状保肝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产业。以水飞蓟为例,国内有100多家通过国家食药监局(CFDA)审批的药企都在生产各种类型的水飞蓟制剂。其中,化学药和原料药主要包括水飞蓟素、水飞蓟宾等;中成药则包括各种品牌的益肝灵。据药渡网信息,2015年,样本医院水飞蓟素的销售额达亿,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在7亿元左右。据公开资料,前述降酶药双环醇,2016年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达2亿元,同比增长,估计总市场规模在10亿元左右。相比之下,世卫组织推荐的慢性乙肝治疗首选药物之一的恩替卡韦,其2016年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也不过17亿元。《科技日报》201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双环醇累积销售额达30亿元,稳居国内口服保肝用药的首位。文章写道,“双环醇可以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总体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在中国肝炎所用化学药中,保肝药撑起了近四成的分量。据米内网HDM数据库显示,2017年,中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肝炎化学药物市场约为82亿元,占重点城市400多家公立医院用药总金额的。这个市场主要由抗肝炎病毒类、保肝护肝化药、免疫增强调节类三大板块构成,其中,保肝护肝市场约为31亿元,在重点公立医院肝炎化药市场中的占比大约为38%。米内网引述相关报告称,2017年中国肝病用药总体消费超过600亿元规模。同时预测,2020年中国护肝降酶药市场高达120亿元规模。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韩爽等人2016年在《中国药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安全无效”的药品花费最多,已成为中国特有的奇怪现象。相比之下,美国从没有“辅助用药”的概念,每一种获得FDA批准上市的药品都有明确而具体的适应症,且适应症都有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乱服保肝药的后果有人认为,保肝药可以预防肝病,所以,自行购药服用,甚至将保肝药物作为解酒、护肝药物长期使用。那么,保肝药真能预防肝病,而且多多益善吗?由于大多数保肝药属于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购买,很多人误认为保肝药就是普通保健类药品。其实,不同种类的护肝药各有其组成成分,适应证各不相同。因此,在应用保肝药时,同样需要对症用药,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长期不合理地使用保肝药,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加重,还有可能扰乱人体正常的免疫机能,使病情恶化。即使是肝病患者,也不能长期应用保肝药。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对有“保肝”作用的药物不加节制地服用,以为可以稳定肝功能,甚至有些人没有任何症状,仅仅体检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自作主张地长期服用保肝药,顾名思义地认为保肝药可以预防肝炎发作或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其实,多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转化、解毒,过多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有时,甚至会诱发药物性肝炎。并且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又没有医生进行用药指导,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化学作用,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再次受损。药物性肝炎有多可怕?药物性肝炎依程度轻重,有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急性肝炎等,最危险的则是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这型短期内肝脏细胞大量死亡,肝脏修复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一旦发生病情急转直下,病人在两周内就可死亡。保肝药也是一场利益与科学的对抗保肝药的特点是谁都无法量化其疗效。目前凡是经得起循证医学考验并通过美国FDA审批的药物,都可以给出一个定量的治愈率概率。以乙肝为例,假设病人的病毒载量为10的7次方,如果患者服用的是替诺福韦(一种强效抗乙肝病毒药——编者注),三个月后,他肝脏里的病毒会有百分之八十多的概率降低到检测不出来;但如果是保肝药,医生只能说,先保肝试试看嘛,连50%的概率都不敢给。用一位肝病医生的话说,保肝药是一类“让人听了名字就忍不住想买的药物”。在中国,吃保肝药的并非只有肺结核患者,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也会引起肝损害。在实验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中,一些药物被认为可以保护肝细胞,进而改善肝脏生化指标,在国内许多肝病治疗中被广泛使用。还有一些长期喝酒或熬夜的人也在网上咨询,“我要不要吃点养肝护肝的药?”获得各种指南与共识的提名和推荐,是保肝药推广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国内2005年与2010年的两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也提到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与双环醇等保肝药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可以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但推荐级别是Ⅱ-2和Ⅱ-3,也就是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的强证据,而在2015年的第三版指南中,则彻底没有了保肝药的影子。这类缺乏可靠证据证明其疗效的保肝药,仍极力寻求官方指南的“推荐”或“提名”,乃是受商业利益驱使。在美国,各个学会对指南的制定,要求非常严格,参加指南撰写的人,所有的利益冲突必须要列出来。一般来说,不会选那些跟很多药厂有联系的人参与指南的制定。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流行病学部主任唐金陵教授等人撰写的《中国临床指南:解决利益冲突和吸纳患者参与》一文,2018年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该文指出:“中国大多数指南是由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但有些是在制药公司赞助下完成的……由此看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制药公司的赞助才是根本。”保肝应该怎么做?休息肝硬化患者如处于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在功能上对肝脏的要求,使肝细胞有机会修复和再生。但在代偿期或无症状患者,可做轻工作,以不疲劳为度。饮食1、能量供应适当应根据患者体重、食欲和病情而定,一般每日应予2500kcal左右。2、蛋白质高蛋白质饮食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每日宜给予100g左右,至少1g/kg。如果患者有腹水和水肿形成,蛋白质摄取量应提高。如果有肝性脑病发生,蛋白质摄入量应降低,甚至暂时不给蛋白质,在此种患者可给予支链氨基酸口服,既可维持正氮平衡,又不至于诱发脑病。3、脂肪应给予适量脂肪,每日不超过30~50g。过分限制脂肪会影响食欲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于患者不利。4、糖类糖可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促使肝细胞新生,增加肝细胞对毒素的抵抗力,但不宜摄取过多。过量的糖可促发内源性三酰甘油产生,引起肝内脂肪浸润,不利于肝修复。5、维生素维生素A、B1、B2、B6、C、E等均可应用。目前国内外均有多种维生素混合胶囊或丸剂供应,临床应用十分方便,每日口服1~2粒即足够。曾有人主张维生素K1肌内注射加能去氧胆酸口服,认为对肝细胞有"激饲"作用,但确切疗效尚有待观察。6、促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肝细胞DNA合成、肝细胞再生和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肝炎。某些研究显示该生长因子对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也有效。7、"降酶"药物若转氨酶明显升高,可应用甘草制剂。甘草酸二铵80~10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连用20~30天,往往能较快地使转氨酶下降,但突然停药后易反跳,宜缓慢递减剂量;五味子及其提取品联苯双酯能有效地降低转氨酶,但能否改善肝内病变尚不明了。有人发现应用该药后肝内病变反而加重,故应谨慎应用。总结"目前尚无一种药物真正具有护肝作用。"葡萄糖一胰岛素-胰升糖素疗法,在动物实验中显示能保护肝细胞免遭坏死,但在临床上尚无证据说明对硬化的肝脏有效。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保肝"药物,在无可靠的证据肯定其疗效之前,贸然应用尤其是长期应用于肝硬化患者,是不适宜的。几乎所有药物都需经肝脏代谢,过多地应用药物反而增加肝脏的负担。因此,在无症状的肝硬化患者,正确的策略是"不乱用药,少用药,只用必要的药"。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很多的,但是需要原创哦。雅文网很多这类论文,也是同学给的当时我写的《杨树花及其复方制剂药学与临床应用研究》杨树花(Flos popul)为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或同属树种植物干燥雄花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但因目前缺乏对杨树花药理、药效及毒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其主要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也尚不清楚,因此局限了杨树花在兽医临床上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将杨树花(毛白杨雄花序)与黄芩复方,研制了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其制备工艺、药理、毒理、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试管法和薄层层析方法对杨树花水提液和水提液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检识,结果表明,杨树花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有机酸、强心甙、内酯及香豆素,蒽醌类化合物、酚类或鞣质;可能含有生物碱,不含有皂苷、甾醇、三萜类;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含有化学成分与水提液中基本一致;而正丁醇萃取液含有黄酮、内酯及香豆素、有机酸和鞣质。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法对杨树花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按L9(43)正交试验设计对杨树花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液PH为7,煎煮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2h,醇沉过程中乙醇浓度为65%,超滤液浓度小于/mL(按原生药计),超滤温度为15-45℃,压强大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层析方法对杨树花中水杨苷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层析后,所得水杨苷纯度分别为和并建立了HPLC方法检测其含量,以C18色谱柱,乙腈-水(7: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25℃,水杨苷在μμg(r=)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中山医学杂志伍编辑

是的,已经结束了,下面是关于调剂部分公告内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方案(含调剂申请表下载)根据《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及我院各学科特点及考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复试名单的确定所有报考我院的上线考生以初试分数在第一志愿报考导师的考生中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根据导师拟招收的指标情况确定复试名单,复试采取按比例差额复试的方式进行,生源充足学科的复试比例为1:2。调剂申请:1、临床型与科研型之间不能互相调剂。2、调剂原则:同专业方向优先,院内优先。3、合格生源充足的学科原则上不接收生源调剂申请4、相同二级学科内可进行调剂,无合格生源导师从校内其他院系调剂,须在各专业面试前完成申请。5、临床医学跨二级学科的调剂原则上不予调剂录取,确因学科交叉或学科融合需要的,要严格审查、严格把关,须于5月20日前报学校审批。

徐克成 总院长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国内知名的消化病和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教授是国际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主席,2012年中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先后担任南通医学院内科教授和消化研究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千叶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问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委员会胰腺病学组成员,世界肝病学会委员。担任职务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主席 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名誉主席日本低温医学学会特别顾问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委员会胰腺病学组和世界肝病学会成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东消化病系学会 常委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深圳消化病-内镜学会主任委员(全国)呼气试验临床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委员会常委兼肿瘤研究会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徐克成教授是国际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196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2012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曾任南通医学院内科教授和消化研究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千叶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问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现代消化病和介入诊疗杂志、中国交通医学杂志等杂志副主编。主编医学专著9本,发表论文400余篇。在徐克成教授的带领下,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冷冻治疗团队,以牛立志博士为首,为患者实施六千余例冷冻手术,其数量为全球单个医院第一;徐克成教授、牛立志博士等主编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冷冻疗法专著《肿瘤冷冻治疗学》。2007年第14届国际冷冻学术大会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获“世界冷冻治疗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15日,鉴于复大医院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的成就,国际冷冻学会授权复大医院为亚太地区冷冻治疗培训中心,并正式授予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冷冻治疗培训教师证书。2008年日本35届国际低温医学年会,徐克成教授的胰腺癌冷冻论文获唯一金奖。2009年第15届世界肿瘤冷冻治疗大会上,广州复大医院与美国梅育医院(Mayo Clinic)共同获得“世界优秀冷冻中心”的殊荣。让广州复大医院在“高端化、学术化、国际化的”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牛立志 医学博士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执行院长 肿瘤外科专家。于第四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博士毕业;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特长和成就擅长肿瘤外科手术及微创冷冻治疗,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腹腔肿瘤等实体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牛立志博士及其团队完成了世界最多例数(近万例)、最复杂的微创冷冻治疗。以牛立志博士为核心的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成就突出,已接受来自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南方医科大学、湘雅医科大学等医院医生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开展冷冻术。迄今为止,牛立志博士接待国内外参观培训共50多人次,其中经国家医学继续教育部门批准,共计举办冷冻治疗培训班4批,学员39名。 曾宗渊,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首席专家。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医疗系。曾任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从事肿瘤研究40余年,在头颈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喉癌和口腔癌,曾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喉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王建南 教授 主任医师专业特长和成就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不断更新现代普外科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跟进新技术。通过每周2次大查房和病例讨论形式向下级医师进行解读。改进手术方式,开展了2项创新手术。完成肝脏手术660台/次(包括左右半肝规则性切除、解剖性肝精准切除、超半肝切除、精准性肝切除、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Glisson肝段切除、腹腔镜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等术式)。参与原位肝移植167例(日本、英国),独立完成37例(英国36例,粤北医院1例)。完成肝内外胆道手术1000台/次以上。其中胆管癌手术120台/次,完成规范化胆管癌根治术43台。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3台(包括广州铁路中心医院、伦敦大学医学院、粤北医院,外院会诊手术),Whipple规范化手术在粤北医院肝胆外科已按指南规范进行。PPPD手术7例,胰管结石Pattington手术11例,胰岛素瘤规范性切除2例(粤北医院),巨脾切除22例,门脉高压断流手术80例以上,远端脾-肾分流术7台。胃肠道、甲乳手术:胃癌根治70台以上,直肠癌根治术100台以上,甲状腺手术300以上(双侧甲状腺切除,甲状腺癌根治。铁路中心医院、粤北医院)。乳腺癌根治和改良根治术50台以上。血管外科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肾动脉下型25例,肾动脉上型3例(英国17例,粤北医院11例)。下腔静脉血管平滑肌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左肾静脉-人工血管吻合1例。抢救性手术,术中意外处理,并发症处理能力:作为大外科主任自然承担普外科专业重大、复杂、疑难,高难度手术责任,多年来处理数10台各类普外术中意外情况,有较为丰富经验。同时担任韶关地区各市县及医院术中抢救和意外处理。对胆道休克,急性重症胰腺炎处理,胃肠道急腹症有丰富经验。 穆峰 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博士毕业专业特长和成就胸部肿瘤外科专业,从事临床工作对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胃癌、乳腺癌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方面经验较深。参加国家、省级、医院级科研基金4项,发表国家核心医学期刊论文35篇,其中作者21篇,教学论文2篇,获南方医院优秀教案奖和医疗成果奖3项。2011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李海波, 胸心外科专业 博士, 副主任医师李海波博士1994年6月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工作,任住院医师。以作者身份发表论著三篇及两次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000年9月考入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参加了广东科技局资助项目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独立完成其中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理化性质实验。2003年在相同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以主要参与人的身份完成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人工心脏瓣膜的开发研究,其中独立完成瓣膜材料的理化性能测试及成品瓣膜的体外流体力学测试。专业特长和成就主要临床工作包括肺癌、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及晚期肺癌,食管癌的冷冻及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光动力治疗等,现已独立完成肺癌及食管癌的冷冻及近距离放射治疗300余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010年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吸收为青年委员。 朴相浩,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于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工作10年。期间师从国内著名介入放射专家王执民教授,硕士毕业后留学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医学院2年。98年调入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开创该院介入科室。2003~2009年工作于韩国及日本。多次参加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国际大型会议。在国外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专业特长和成就擅长新法介入(微米化微量化学介入治疗-选择性肿瘤微血管阻滞疗法和球形微粒[超吸收性微球]栓塞)及超声聚焦刀治疗各种晚期肿瘤。 陈继冰 医学博士生物治疗中心 首席专家2011年9月赴美国休斯顿的MD Anderson肿瘤中心参观学习;2011年10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世界冷冻协会第16届年会,大会发言获优秀论文奖;国际上首次提出“冷冻-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肿瘤,2013年应邀赴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冷冻-细胞免疫疗法”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开展肿瘤干细胞疫苗相关研究。评价亚健康状体以及免疫功能低下,首先需要借助科学的数据检测来界定免疫功能低下真实存在。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是目前公认的最具科学性的免疫细胞数量的检测方法,而血浆细胞因子测定是最权威的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我院开展这两种检测的临床研究已有3年的历史,借助国际公认的检测仪器和试剂套装已为陈伟添、恩当、郭林等2000余名国内外肿瘤患者提供检测服务以及治疗指导,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检测和治疗的严谨性、科学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广受国内外肿瘤患者的好评,经多项院内研究证实免疫治疗的显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邱大卫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籍外国专家(持有中国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外国专家证”)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创始主任,现为JCI办公室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1965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留校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24年后,于1989年应邀赴美国从事临床研究近20年,在癌症的临床免疫学领域有较多经验。 曹斌,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1962-1968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以及中山医院实习及工作。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50年,其中从事消化专业32年。曾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兼内镜)工作16余年,1994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任消化科主任(兼内镜)。1998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上海市同仁医院(原长宁区中心医院)任消化科主任(兼内镜),同年被聘为上海市交通大学昂立公司上海地区消化病特约专家。2002年被中华医学会聘为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首批专家。2005年入选第五届中国名医并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名医论坛大会。专业特长和成就对鼻咽镜、气管镜、光动力等内镜操作治疗具有较长的经验。先后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著等30余篇。

不是问人吗:徐克成牛立志曾宗渊李朝龙穆峰好了,就记得这么多了。详细信息去百度,毕竟是正式官方介绍。

李绍珍,1932年9月16日出生,广东省台山市人。1954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医学院医本科(原为:华南医学院,即现在的中山医科大学 ),1953年院系调整后于1955年留校任助教,并兼任华南医学院住院医生;1962年中山医学院眼科研究生毕业;1980年~1981年先后于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PROCTOR眼科研究所及贝勒医学院任眼科研究员,从事眼免疫学研究及进修,通过多层次的眼科专业学习,为她在眼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起任中山医学院中山眼科中心副教授、中心副主任、眼科医院院长;1985年起历任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山眼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副主编、《眼科学报》主编、《香港眼科杂志》顾问、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四届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际防盲组织HKI中国顾问、香港防盲基金会理事、美国眼科学会国际委员;1996年起任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导师;1999年12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