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图片病例

发布时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图片病例

一名男子的眼部检查显示出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他的虹膜似乎“发光”,

这一怪异的外表证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导致他的眼睛色素脱落,根据一份新的病例报告,

这名44岁的男子搬到一个新的地区后去了一家眼科诊所,他想在那里找一名眼科医生,今天(11月1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相关报道:“眼睛”看不见:9个眼球损伤会使你蠕动

他说他有青光眼家族史,青光眼是一种可以损害视神经的眼疾,是连接眼球后部和大脑的神经纤维束。这种损害通常是由于眼压升高引起的,事实上,这个男人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眼压过高,并且正在服用药物来降低眼压,根据报告作者的说法,他来自加尔维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报告说,检查发现,他眼睛的压力远远高于正常范围。

更重要的是,当医生用显微镜和强光对眼睛进行眼科检查时,评估显示病人的两只眼睛都有“虹膜透照”。换句话说,光线透过虹膜或眼睛的有色部分。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称,当虹膜部分色素缺失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虹膜允许光线通过。根据美国眼科学会(AAO)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色素会摩擦虹膜背面。这些色素片会堵塞眼睛的引流系统,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导致青光眼。

色素分散综合征很少见,尽管在20多岁和30多岁的男性中更常见,而且可能遗传,AAO说。

在这种情况下,该男子接受了激光治疗打开堵塞的引流通道。AAO说,这种疗法有助于液体流出眼睛,并降低眼压。然而,病人在手术后经常需要继续服用降压眼药,正如这个病人的情况一样,病例报告说,

最初发表在《生活科学》上,

最初发表在发表在Live Science上。

不好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医学协会出版的医学期刊,创刊已200余年,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注重文章的实用性。NEJM是目前全世界阅读、引用及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此次投稿的栏目是《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该栏目刊登临床上罕见但具有启发性的病例,特别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栏目发表形式图文并茂,即典型照片加简明扼要的病例介绍。据NEJM官网显示,该栏目文章是NEJM点击量最高者之一,单篇周点击量可达6万余次。目前每年投稿量超过10000篇,拒稿率超过99%,竞争近乎惨烈

这篇文章是7月12日更新的。

当这位35岁的妇女来到法国的一家医院时,她告诉医生,她感觉电击像是从腿上滑下来的。更重要的是,她感到虚弱,最近经历了多次跌倒。

这名妇女的异常症状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原因:根据今天(7月11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份新的病例报告,

这名妇女住在法国,她告诉记者医生说她最近没出国。但她说她确实骑马和接触过牛。据报道,除了其他症状外,这名妇女还说,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她骑马有困难。

核磁共振显示,她的脊柱在第九节胸椎(位于背部中部)有病变。【8种可怕的寄生虫感染,会让你的皮肤爬行】

这位妇女需要手术切除病变,检测显示是由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的,细粒棘球蚴是一种在狗和一些农场动物中发现的小绦虫,包括绵羊、牛,山羊和猪。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说法,这种绦虫能引起一种称为囊性包虫病(又称包虫病)的疾病,在包虫病中,幼虫会形成在人体内缓慢生长的囊肿。

这些囊肿通常生长在肝脏或肺部,但它们也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然而,包括脊柱在内的骨骼感染是罕见的,仅占该病病例的到4%,根据2013年一篇关于囊性棘球蚴病的论文,

细粒棘球蚴的生命周期有些复杂:根据CDC的说法,这种蠕虫的“成年”形式生活在狗的肠道中,可以长到6毫米(英寸)长。绦虫卵在狗的粪便中排出,其他农场动物在摄入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会受到感染。一旦被农场动物摄入,这些卵会发育成幼虫,但在再次被狗摄入之前,它们不能发育成成虫(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说法,如果狗被喂食被屠宰的牲畜,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

人类在摄入绦虫卵时感染了细粒棘球绦虫,如果人们据疾控中心称,食用被感染狗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例如,如果一个人食用了从被感染的狗所在地采集的植物或浆果,他可能会被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称,人类被认为是“意外”宿主,因为他们不参与将疾病传播回狗身上。

是第戎大学医院中心的传染病专家Lionel Piroth博士,他治疗了这名妇女,他说囊性包虫病“在法国非常罕见”,目前还不清楚这名妇女是如何感染的。她没有报告说与狗有任何接触,他说,

一种可能性是,这名妇女可能是因为吃了被寄生虫污染的蔬菜而生病的,皮罗告诉《生活科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蔬菜就会被一只“不知名”的狗污染了,他指出)更让人不解的是,这名妇女是她家中唯一被感染的人。

除了手术外,这名妇女还接受了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报告说,9个月后,她没有感染的持续症状,也没有感染复发的迹象皮罗博士的论文。

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病例图

一名男子的眼部检查显示出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他的虹膜似乎“发光”,

这一怪异的外表证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导致他的眼睛色素脱落,根据一份新的病例报告,

这名44岁的男子搬到一个新的地区后去了一家眼科诊所,他想在那里找一名眼科医生,今天(11月1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相关报道:“眼睛”看不见:9个眼球损伤会使你蠕动

他说他有青光眼家族史,青光眼是一种可以损害视神经的眼疾,是连接眼球后部和大脑的神经纤维束。这种损害通常是由于眼压升高引起的,事实上,这个男人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眼压过高,并且正在服用药物来降低眼压,根据报告作者的说法,他来自加尔维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报告说,检查发现,他眼睛的压力远远高于正常范围。

更重要的是,当医生用显微镜和强光对眼睛进行眼科检查时,评估显示病人的两只眼睛都有“虹膜透照”。换句话说,光线透过虹膜或眼睛的有色部分。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称,当虹膜部分色素缺失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虹膜允许光线通过。根据美国眼科学会(AAO)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色素会摩擦虹膜背面。这些色素片会堵塞眼睛的引流系统,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导致青光眼。

色素分散综合征很少见,尽管在20多岁和30多岁的男性中更常见,而且可能遗传,AAO说。

在这种情况下,该男子接受了激光治疗打开堵塞的引流通道。AAO说,这种疗法有助于液体流出眼睛,并降低眼压。然而,病人在手术后经常需要继续服用降压眼药,正如这个病人的情况一样,病例报告说,

最初发表在《生活科学》上,

最初发表在发表在Live Science上。

这篇文章是7月12日更新的。

当这位35岁的妇女来到法国的一家医院时,她告诉医生,她感觉电击像是从腿上滑下来的。更重要的是,她感到虚弱,最近经历了多次跌倒。

这名妇女的异常症状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原因:根据今天(7月11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份新的病例报告,

这名妇女住在法国,她告诉记者医生说她最近没出国。但她说她确实骑马和接触过牛。据报道,除了其他症状外,这名妇女还说,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她骑马有困难。

核磁共振显示,她的脊柱在第九节胸椎(位于背部中部)有病变。【8种可怕的寄生虫感染,会让你的皮肤爬行】

这位妇女需要手术切除病变,检测显示是由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的,细粒棘球蚴是一种在狗和一些农场动物中发现的小绦虫,包括绵羊、牛,山羊和猪。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说法,这种绦虫能引起一种称为囊性包虫病(又称包虫病)的疾病,在包虫病中,幼虫会形成在人体内缓慢生长的囊肿。

这些囊肿通常生长在肝脏或肺部,但它们也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然而,包括脊柱在内的骨骼感染是罕见的,仅占该病病例的到4%,根据2013年一篇关于囊性棘球蚴病的论文,

细粒棘球蚴的生命周期有些复杂:根据CDC的说法,这种蠕虫的“成年”形式生活在狗的肠道中,可以长到6毫米(英寸)长。绦虫卵在狗的粪便中排出,其他农场动物在摄入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会受到感染。一旦被农场动物摄入,这些卵会发育成幼虫,但在再次被狗摄入之前,它们不能发育成成虫(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说法,如果狗被喂食被屠宰的牲畜,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

人类在摄入绦虫卵时感染了细粒棘球绦虫,如果人们据疾控中心称,食用被感染狗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例如,如果一个人食用了从被感染的狗所在地采集的植物或浆果,他可能会被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称,人类被认为是“意外”宿主,因为他们不参与将疾病传播回狗身上。

是第戎大学医院中心的传染病专家Lionel Piroth博士,他治疗了这名妇女,他说囊性包虫病“在法国非常罕见”,目前还不清楚这名妇女是如何感染的。她没有报告说与狗有任何接触,他说,

一种可能性是,这名妇女可能是因为吃了被寄生虫污染的蔬菜而生病的,皮罗告诉《生活科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蔬菜就会被一只“不知名”的狗污染了,他指出)更让人不解的是,这名妇女是她家中唯一被感染的人。

除了手术外,这名妇女还接受了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报告说,9个月后,她没有感染的持续症状,也没有感染复发的迹象皮罗博士的论文。

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咳血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症状,但并不罕见。即便如此,加州的一名男子咳嗽出一个不寻常的血块时仍震惊了他的医生:血块呈肺部形状。

根据11月29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份新的病例报告,这位36岁的男子正在接受严重心脏病的治疗。他患有慢性心力衰竭,这意味着心脏肌肉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

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医生把他放在一台叫做心室辅助装置的机器上,帮助心脏泵血。因为这些机器也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医生给他开了一种血液稀释剂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包括咳血。事实上,根据报告,病人有几次咳嗽,他排出了少量的血。但是,在一次“剧烈的咳嗽”中,病人吐出了右支气管树的“完整石膏”。换言之,这是一个模子(铸型)由凝固的血液形成的形状,肺的分支气道称为支气管。

“我们很惊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心肺外科医生Georg Wieselthaler博士对大西洋报说这是一种你无法想象的好奇心-我的意思是,这是非常,非常,非常罕见的。

对于病人来说,咳出由其他物质(如淋巴或粘液)构成的支气管“铸型”就不那么罕见了。但血液比这些其他物质更不粘和坚固,这意味着血液铸型在咳嗽时不太可能结合在一起,大西洋报道,

Wieselthaler告诉大西洋,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感染了一种叫做纤维蛋白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有助于血栓的形成;更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可能有助于病人咳嗽时血块保持完整。

尽管病人没有进一步的咳血症状,但不幸的是一周后死于心力衰竭并发症。

Wieselthaler的同事,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临床研究员Gavitt Woodard博士,告诉大西洋报,他们决定发表这张图片的一个原因是为了展示“人体的美丽解剖结构”。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上。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图片

nejm是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简称。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Medical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journal和综合性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

nejm杂志创办历史: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NEJM至今已连续出版超过200 年,现在NEJM是世界上阅读、引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超过 60 万人每周阅读NEJM,NEJM集团出版的期刊还包括NEJMJournalWatch和 NEJMCatalyst。

NEJM Journal Watch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经过同行评审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文章是由NEJM的权威作者和编辑从250多本医学期刊及医学相关新闻来源中整理和总结的当前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成果。

同时附有来自于NEJM的专家评论,专家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以及解释该研究成果如何应用于医学实践吗,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最重要的医学进展。

1、自然Nature

《自然》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及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

2、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1811年创办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经常被列为世界学术期刊医学领域中拥有最高影响因子之刊物。

3、科学Science

《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4、柳叶刀The Lancet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取名“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该杂志从诞生至今,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目前在整个医学界仍保持着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柳叶刀》目前主要刊登原创性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如特刊消息、案例报道等。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电子版的杂志,可以通过网上的数据库看到,国内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里面应该可以看,个人的话用pubmed可以搜索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图片

这些东西非常难,非常艰涩,刚毕业2-3年的心血管研究生也看不懂,我查阅500多篇英文资料,并花费大力气把专业医学名词翻译成老百姓能看懂的大白话,争取一文解决患者对于射频的了解,如有用处,不谢。

房颤发生的理论有很多假说,为什么叫“假说”呢?就是不确定。医生给患者说的话听起来都是肯定的,但实际上医生内心是不肯定的,全世界都是这样。就像大人教孩子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但实际上很多事大人自己拿不准怎样才是对的。

在说这些假说之前,我再强调一下对于房颤发生机理的解读:心房里的神经变成了一堆乱麻,乱放电、乱传导。

房颤的假说有三个大假说和四个小假说。

三个大假说是:多发子波折返假说、局灶激动学说、主导折返环伴颤动样传导学说。

四个小假说是:肺静脉的电学结构与基质、心房组织的房颤电学基质、心脏自主神经因素、房颤巢。

这些假说是过几年就有人发现一个,提出来,再过几年又有人研究一个,提出来,一个一个的当成新发现提出来的,都是只关注一点,谁提出一个假说,谁就发明一种射频方式,最后发现也不太理想,然后继续研究。大家彼此之间联系不多,这也是西医学科的特点,一个人因为心脏病住院,同时有血糖高、肚子疼、头疼、心烦,就要请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科、心理科来会诊,不会诊就不会治病。

今天,我把这些假说仔细归纳成一个整体。

这就是主流的三大假说。

爱闹事儿的人都有地域特色,肺静脉是通到左心房的,静脉是血管,心房是肌肉,接茬的地方肯定是肌肉包着血管,这一点包着肺静脉的心房肌肉。这疙瘩,爱闹事儿,这个地方的肌肉和电学性质不太一样,变坏了,这就是“肺静脉的电学结构与基质(变坏假说)”;

容易出带头闹事儿的来自(主要来自、不是绝对不是唯一)肺静脉这里,那小股土匪和皇协军来自哪里呢?来自根据地不稳固或者压根没有根据地的地方,这些地方人心变坏、心术不正,也就是很多心房的肌肉组织变坏了,相对应的电传导性质也变坏了,这就是“心房组织的房颤电学基质(变坏假说)”;

有一些土匪窝,点火就着,给个小眼神就拿起枪来出去玩命儿,特别容易激动,特别容易颤动,这就是“房颤巢”;

心脏所有地方都受神经支配,神经四通八达。神经指挥的好,那个地方就稳定;指挥不好,就不稳定;瞎指挥,也不稳定;在容易闹事的肺静脉那儿,以及点火就着的房颤巢那儿,神经的积极作用都是不够的,要么太弱,要么叛变了。这就是“心脏自主神经因素假说”。

提示:大家想想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和小说,认真想想,万物一理。

房颤机理介绍大致讲这么多,没法儿讲更细了,以上是我加工了的,原来是散落在成千上万篇文章中,你一句我一句,不成体系。

1991年,有个外国的外科大夫发明了迷宫手术,这是外科做的;

1994年,在上边这个外科手术的基础上,有了导管射频消融,这是内科做的,插管子、不开刀;

1998年,针对肺静脉的射频消融开始发展;

1999年,除了针对肺静脉,对整个心房进行消融;

……

这其中,百花齐放,因为消融的原理就是把正常心肌烧死、烫伤!所以,有用激光的、有用冷冻的、有用超声的、有用射频的,能量不同,反正都是烧!

……

然后,然后,一直到现在,全世界不断探索,尝试各种不同的“烧法”。

先上张射频的示意图:

大致说说这些探索:

外科迷宫的原理是:囚笼战术,用铁路和公路把土匪、皇协军分割开,分开以后就算是颤,也是小颤,不能大颤。这改变不了颤的本质,只是让若干小颤连不成大颤;

因为闹事儿的大多数在肺静脉和心房的交界处,所以肺静脉消融是沿着肺静脉烧一圈,让闹事儿的电传不过来,你这个村子不是不老实吗,围着村子整个挖一条深沟,你只能在村里闹,出不了村。医学上叫“完全电隔离”,就是彻底烧死,一点儿电也传不出来。这个问题是,烧的特别彻底有难度,烧的不彻底就漏电(白烧),烧完了还会有疤,伤疤都是缩着的,一缩就窄,所以会有肺静脉狭窄,肺静脉一狭窄当然会导致很多新的问题。总之效果也不太满意。

然后人们又发现,不光是肺静脉周围这点儿肌肉有问题,而是肺静脉前边这一片都有问题,不是一个村有问题,而是一个村最凶,周围几个村也都不太好,所以又开始把这周围的村子也都烧了。但是发现效果不好,刚做完不好,以后也不好!

效果不好,就是烧的不狠!所以在把肺静脉烧一圈的前提下,又开始在整个心房烧三条线,挖三条沟。想这样把主力部队和土匪皇协军分开,但也有问题。不加这三条线的射频,容易在射频术后出现房速(房颤是没了,但多出了房速),加了这三条线,能使房颤射频的成功率增高,使术后房速减少。但是,但是,但是这三条线要烧的很完整,一点儿好肉也别留(好肉能导电)。如果烧的不完整,就漏电,一漏电就更容易出现房速!这叫两环三线,烧两个圈,外加三条线,但每一个地方都不能漏烧,都要烧透!还是不太满意。

有日本人在两环三线基础上采取更牛的三光政策,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彻底烧一遍。现在有些医院在这么做,到底效果怎么样不太确切。

有些阵发房颤,有一小半不是肺静脉和心房接茬那个地方闹事儿引起的,是在别的地方,射频的时候就直接烧那个别的地方,当时是有效的。但有一个规律,就是哪里都有坏蛋,大土匪窝给端了,小土匪就冒头了,不摁葫芦不起瓢,一摁葫芦就起瓢,今天不起明天起,明天不起后天起。

因为怎么挖沟怎么烧效果都不满意,2004年一个老外想出了屠村的方法,检查哪个村子不稳定,不是围着村子挖沟了,而是整个把村子烧掉,烧成没反应,医学上叫“碎裂电位消融”,美其名曰“心房基质改良”,和人种改良一样。当然了,那个心肌肯定是烧死的,这个方法只是想着清除敌人,没想到是在自己国土上打仗,用核弹在自己的国家把汉奸炸死了,自己的城市也给炸平了,核污染很多年。重点是,效果也不行,射频一年后的成功率仅有33%。

心脏交感神经和房颤的关系非常密切全世界都是认可的(这是北京行善堂的理论基础,马宝琳就是研究这个快20年了)。所以,就有人把心房里的神经给烧死,行善堂去年碰到二位房颤的,一位是外科把神经给切了,另一位是内科给射频烧了。结果,还是颤!神经就是管放电、管传导的,因为一个传令兵当了汉奸,结果把所有传令兵都杀了,这不行。好的传令兵也不能起作用了,要维持良好秩序,还是要有大量好的传令兵。

人们也快没辙了,所以就乱拳打死老师傅。以上几种都上,多烧,彻底烧,烧完了检查,发现活的补刀……这名字叫做“递进式和个体化消融策略”,成功率高一些(都烧死了,心房整个快烧糊了,可不就不颤了吗),但房速曾多,注意,又是房速,没了房颤来了房速,其实对患者来讲房速和房颤没多大区别,并且据我们这些年研究,房速早晚都要变成房颤。因为烧的狠,所以经常把左心耳彻底烧的不过电、不动弹了(医学上叫完全电隔离),流水不腐,左心耳不动弹了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射频完了顺手切除左心耳,而且心房里烧的稀里哗啦,敢不吃抗凝药吗?!烧坏的地方都要结疤都容易形成血栓啊。

……

全世界还有很多射频方式,反正就是以上不同的组合,有的效果不好,有的说是效果好但是不可信(不是我不信,而是西医同行专家不信)。

现在全国各个医院的射频,也是不出这个圈。

写疗效很难,说疗效首先要说明白疗效的判断标准,怎么才算有效?怎么才算有效?怎么才算有效?我查了若干资料(正规学术资料,医生看的)。结果,再次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认识: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

首先是“射频治疗房颤疗效”的评价标准

1、2016年,我查了一些文章,发现正规公立医院评价有效的标准是“射频后24小时内每次发作房颤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射频完了,1天发作了10次房颤,每次4分58秒,这算成功!说明:我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但是今天找这篇文章死活找不到了!查了无数医学论文,就是没人提这个事儿!射频完了出现了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怎么算?没人提这事儿!

2、现在国内有些医院,射频成功标准定义为:“在未用或使用以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情况下,无房颤发作或每月发作少于一次且持续不超过1分钟”。也就是说,在没用西药的情况下,或者西药射频前就用,但不管事儿,射频完了也还在用。在这种情况下,射频完了以后不颤了,或者虽然颤,但每个月不到1次,每次不到一分钟,这算成功!射频完了出现了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怎么算?没人提这事儿!我为什么提呢?因为接触到大量患者,射频完了出现频发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等。患者肯定觉得是不成功,我也纳闷做射频的医院里把这算作什么?

3、2015年的房颤指南(什么叫指南,都有哪些指南,放到后边再讲)是这么说的:

如果有频发房早呢?没说!既然没说,射完了没有房颤、房扑、房速,但出现大量频发房早,或者出现阵发室上速,那肯定是算作成功了。

也就是如果每次持续20秒,不管你一天是发作1次还是发作100次,不算复发。那刚做完射频的头3个月怎么算呢?他们把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定义为空白期,在此期间发生的房颤、房速、房扑并不定义为复发。

大家明白了吧?射频完了前3个月不算,3个月后每次发作不到30秒也不算!

以上这算是好的,奇葩的标准更多,就说一个,国外的:

解释一下,前三个月不算,3个月后,如果有房颤,每次只要不到24小时,算成功;或者有房速但不到30秒,算成功;或者没来住院,算成功;或者没被电击(现在很少有人给房颤进行电击,有,但很少),算成功。

总之,射频的成功标准到处都不一样,想知道个明确的说法,没门儿!

指南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著名专家一起研究,很多很多,研究完了意见一致,写成文件,反正就是武林高手们先论剑再定江湖规矩。

比如:

2012 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发布其《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4 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和心律学会,发布了《2014 年心房颤动患者诊疗指南》;

然后,还是2014年,加拿大公布了《心房颤动的指南修正版》,用来修正既往的指南!

中国也有自己的指南,日本也有指南,我们国内大多数是听美国的。

很多很多大专家定的规矩叫《指南》。如果专家数量不太多,叫指南不太够格,没关系,就叫《专家共识》。和指南意义一样,就是力度差点儿,射频啊,药物啊,能不能进医保啊,都和这个有关系。国家的钱不能乱花,大专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国家就给报销,这里面会有好多联想啊。

这些指南很有意思,有时候欧洲的和美国的完全相反,不是全反啊,是某一个观点上完全相反。所以,有句话叫做“跟着指南找不到北”。

凑合着说完疗效的判断标准,该说疗效了。

经历了标准的折磨还不算完,下面继续。看疗效之前再次声明,你就别管它这个疗效是怎么算的了,咱就看数,我先列举一些,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知道点儿了不?……

至于国内,2016年,我个人比较认可的专家说他那里成功率是,67%。

总之,射频的疗效每家说的都不一样,想知道个明确的说法,还是,没门儿!

这都是去年以及去年以前……

今年我写这篇文章,仔细花大力气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内射频成功率突飞猛进,很多医院说成功率90%多,都是公立三甲著名医院(我这里还有照片,就不上了),针对患者的直接公开宣传。当然,还是属于科普性质,我查的专业文献里没有这么高的。

在看疗效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儿,患者做完射频回家,有的是定期回医院检查;有的是医生打电话问;有的是联系不上了;有的房颤自己不知道;患者总不能天天背着Holter,有的患者射频之前就没症状,射频以后也没症状,你不知道他到底颤没颤,这都是研究中不可避免的。

我先上一个学术文献里的公开结果,然后再写一下我们自己发现的一些情况。

副作用基本上分成穿刺造成的(把导管扎进血管叫穿刺),导管捅的,和放电烧的这三种情况。

血管穿刺的副作用包括:局部出血、血肿、感染;气胸(把肺扎破了);血栓形成、栓塞等;

导管捅的劲儿大了造成的有:主动脉瓣返流、心肌穿孔(心房肌肉实际挺薄、劲儿大了捅漏了)、心包填塞等;

射频放电造成的:房室传导阻滞(把正常通道给误伤了,只能装起搏器了)、心肌梗塞等。

有一个24个国家521家医院,一共16309例的统计表明:

说明一下:

说一下我自己发现的情况,有些患者射频完了以后全身没劲儿,有一个射频完了以后就没劲,到现在7年了,全身没劲儿,和做了大手术一样。人们都知道开刀手术伤元气,并不知道导管射频还能伤元气,现在明确了。还有一个刚做完没事,从3个月后越来越没劲儿,持续1年多了。

人一碰到高兴事马上神清气爽、精神百倍,碰到难题马上无精打采、心慌胸闷,碰到操心事儿就感到心气不足、有心无力。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心脏肯定能分泌一些正能量的什么东西,射频把心脏里面烧的半死,他就不能分泌了,就会有问题。这种分泌的东西西医已经发现了一些,比如一种叫心房利尿肽的东西,不但发现了,还人工合成了药,就治疗心衰,用心脏自己分泌的东西来治疗心衰。什么意思?心脏里自身有很多正能量的东西。

还有一些射频完了难受的。怎么难受的都有,比如心前区刺痛的,胸闷的,气短的等等。其实最多的除了房颤复发以外,更多的是频发早搏、房速,也有一些出来了阵发室上速。

射频治疗房颤的争论、和未来

争论我不参与,我只做争论的搬运工,把公开发表的医学专业论文上的争论写几句。

一个是全世界临床研究的结果和真事儿不太一样,真事儿比研究的差一些,这个真事儿在医学术语上叫“真实世界研究”,这种真事儿研究可能会成为以后医学研究的主流(目前医生晋升要求的论文是叫“循证医学研究”)。

以上争论全是公开发表的,只是大多数在医学专业媒体上的,普通老百姓看不到,我也要上专业网站注册花钱下载,还有很多是英文的。

整个这篇文章所写的所有内容都有出处,来自于全世界的研究,不是我瞎写的,只是我把他写的通俗了。包括我研究的用生物针影响心脏交感神经来治疗房颤,也不是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研究的,这个治疗是我研究的(全国蝎子粑粑独一份啊),但心脏交感神经和房颤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全世界研究了很多。

不知道。

期待……

马宝琳答。

在文献党下载器资源库可以查询并下载《新英格兰医学》文献

1、在文献党下载器资源库双击“NEJ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名称即可进入该数据库:

(注:首先需要在文献党下载器首页()下载客户端,登录客户端进入资源库)

例如这篇2022年的文献,点击PDF下载全文:

下载完成: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哦,你姥爷是阵发性房颤,这个确实可以考虑做射频导管消融的,但是据我所致一般也就是60%-70%的成功率。而且存在一定风险。其机制一般如下:一般阵发性房颤,考虑多数是在肺静脉中存在异常类似窦房结的起搏细胞存在,那么它也可以发出节律,导致房颤的。所以我们目前多数就是对肺静脉进行电学隔离,把你肺静脉和左心房这里用射频消融,组织肺静脉内的异常电位活动进入左心房,这样不就解决了房颤吗。人一般有4根肺静脉,所以现在多数采用全部或者多数肺静脉电学隔离。更有甚至,干脆我就在换绕肺静脉口对左心房做线性消融,这样似乎更加彻底 。但是实际情况是你有可能异常电位并不在肺静脉内呢,或者你本身心房内已经存在较多微小的折返环,那么这些都是导致房颤上述 消融方法不成功 的原因。国外还有对心房最紊乱电位产生的地方进行消融,你心房里哪里是最紊乱的电位活动,也就是说这个房颤发生的最厉害的源头我对其消融,但是这个也就是Nademanee医生做的成功率较高,其他人没法复制的。因为我们首先必须找到消融的部位,目前的定位系统还比较困难。以上我大致讲了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治疗机制。一般其实还只是少数心脏中心可以做,一是需要高档的设备,关键是需要三维立体电解剖定位标测系统,比如CARTO,EnSite3000,因为这样定位相对容易些,一是需要技术非常高超的电生理检查/射频导管消融的高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即使这样,也就是国内北京上海等少数心脏中心有条件,做的比较好一点。另外也有外科手术,目前是可以做到迷宫手术Maze Ⅲ,本世纪初美国还有Mini Maze(微创迷宫手术)出现,这个是微创外科结合用胸腔镜手术技术来做的,道理和射频导管消融差不多,也是肺静脉消融,左心房内线性消融,心外膜部分去神经化,左心耳切除。国内部分医院比如北京安贞医院也开展了这个手术。国外最高有90%的成功率报道。不过,我个人以为这个似乎也是不太靠谱的。其实,射频导管消融也好外科微创迷宫手术也好,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比如你对肺静脉消融,那么可能导致肺静脉狭窄呀,而且目前大多是对多数肺静脉(3根甚至全部4根肺静脉)进行消融,那么一旦导致肺静脉狭窄,那么后果也是比较讨厌的。另外其他的情况比如心脏穿孔等很多严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还有就是成功率实在并不那么高,据我所知就是所谓的成功者,也很多不是当场就立刻成功,往往是手术以后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胺碘酮,大概3-4个月以后才成功的。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对房颤形成机制等很多情况并不完全掌握,以及我们定位也并不总是那么准确的。我个人认为,一项技术,如果你的把握性还不是那么大,那么就只能说还在探索中,这个我看还是应该科学一点,保守一点,你既然是探索中的,那么你就不应该收我费用那么多吧,对吧。我这个人说话实惠的很。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图片格式

nejm是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简称。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Medical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journal和综合性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

nejm杂志创办历史: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NEJM至今已连续出版超过200 年,现在NEJM是世界上阅读、引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超过 60 万人每周阅读NEJM,NEJM集团出版的期刊还包括NEJMJournalWatch和 NEJMCatalyst。

NEJM Journal Watch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经过同行评审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文章是由NEJM的权威作者和编辑从250多本医学期刊及医学相关新闻来源中整理和总结的当前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成果。

同时附有来自于NEJM的专家评论,专家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以及解释该研究成果如何应用于医学实践吗,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最重要的医学进展。

插管可以在危急时刻救命,但是却也有风险!当病人接受插管时,会产生大量的病毒飞沫,插管时因近距离接触,将会使医护人员暴露在非常高的感染风险。由阳明大学校友、现任花莲门诺麻醉科医师赖贤勇设计的「插管防疫箱」(aerosol box),登上这个月的重量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并经由美国波士顿医学中心建议,作为个人防护装备的辅助配件。

医师执行插管治疗时,「插管防疫箱」可降低遭患者咳嗽飞沫喷溅的风险

赖贤勇的「插管防疫箱」公开设计后,迄今已经有30多国改良采用,作为防疫时医师防护装备缺乏的设备。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透明压克力板,让医师执行插管治疗时,能降低遭患者咳嗽飞沫喷溅的风险。这项设计经过波士顿医学中心实际试验后,发表专文并拍摄影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让台湾的巧思成为国际医学期刊、以及知名医学机构推荐医护使用的配备。

在波士顿医学中心的实验中,实验团队将含有10毫升萤光染剂的气球,安置于人体模型中,并将气球充气爆破,模拟插管咳嗽时飞沫喷溅的状态。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下,没有使用防疫箱,尽管医护人员穿上了个人防护装备,但病患的飞沫可以污染防护衣、面罩、手套、颈部、耳朵、鞋子等,甚至是医院地板都可以发现飞沫。但是有了赖贤勇所设计且无偿公开使用的防疫箱,模拟的飞沫只污染了防疫箱内层以及医师手套和防护衣前臂,其余地方都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

波士顿医学中心建议:作为标准个人防护装备

尽管这个简单的实验没有模拟真实咳嗽飞沫喷出的方向、速度、规模,大小等,但波士顿医学中心仍然建议这个由台湾设计的防疫箱作为临时性屏障,仍然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并建议可以作为标准个人防护装备的附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