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山西医学杂志官网是哪个

发布时间:

山西医学杂志官网是哪个

1个。根据咨询相关信息显示,医药学卫生杂志的官网仅有一个。该刊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医学、医院药事、医学心理、医学教育、卫生管理、技术与方法、放射与影像、医药检验、病例报告、综述等栏目。

时逸人(1896-1966年),现代医学家,江苏省无锡人。1916年即独立行医。早年即创办“江左国医讲习所”于上海,后赴山西任中医改进研究会任理事,并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后曾避乱于武汉、重庆。解放后至南京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任教。1955年由卫生部聘至中医研究院,任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后于1961年派赴宁夏,任自治区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是的,《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

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扩展资料

《山西医药杂志》的读者对象:

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学杂志官网

《护理研究》创刊于1987年,半月刊,是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西省护理学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的护理类学术性期刊。那么《护理研究》办刊历史有哪些呢? 1、 1987年,《山西护理杂志》创刊,编辑部设在汾阳高级护校。 2、 1992年底,编辑部迁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3、 1994年,该刊开始公开发行。 4、 2000年8月,《山西护理杂志》更名为《护理研究》,季刊。 5、 2001年,经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卫生厅认定为等视中华类杂志,并由中华护理学会与山西省卫生厅共同主管;同年,页码由48页增至64页。 6、 2002年,该刊刊期改为双月刊。 7、 2003年,该刊刊期改为半月刊;同年,该刊编辑部兼并了《中医药研究》杂志,并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8、 2011年5月,《护理研究》成功转型,成为首批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之一,并与《全科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协商一致,整合成立了山西医学期刊社。 9、 2014年,期刊社成功申办了《Chinese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英文版)和《循证护理》两种期刊;同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10、 2018年,《Chinese Nursing Research》更名为《Frontiers of Nursing》,进一步细化了护理期刊分类。至此,山西医学期刊社共出版5种期刊,分别为《护理研究》《Frontiers of Nursing》《全科护理》《循证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以上就是对于《护理研究》办刊历史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是的,《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

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扩展资料

《山西医药杂志》的读者对象:

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学杂志社官网

淋巴结核淋巴结核,亦称瘰疬性皮肤结核,是一种皮肤结核。常因淋巴结结核、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继发而来。初起为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坏死,最后破溃形成溃疡或瘘管,排出干酪样稀薄脓液。本病,现代西医学虽可用抗结核药物等法治疗,但疗程漫长,迁延难愈。现代针灸治疗淋巴结核,始于本世纪20年代[1],亦使用灸法。自50年代起报道迅速增加,早期采用火针、针挑法、截根术等法,以截根术较为盛行,有人曾对133例用此法治疗之患者,作为期2年另4个月的随访,发现远期效果明显[2]。近年来,加然抗结核药物已广泛应用,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并未见减少,穴位刺激方法亦有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王乐亭老中医,用6寸金针为主,辅助火针和灸肘尖之法,治疗淋巴结核效果明显[3],说明对传统方法的挖掘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据多年来治疗例数在100以上的临床文章统计,在3488例中,其总有效率在~100%之间。挑治(一)取穴主穴: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督俞、膈俞、三焦俞、肾俞、厥阴俞。配穴:天井、肩井、臂3、气海、缺盆、少海、极泉。(二)治法每次选主穴1穴(双侧),配穴据不同发病部位酌选。操作方法有两种。一为划拨挑刺法:令病人取俯 式坐位,常规消毒,以2%普鲁卡因溶液作穴位局麻,取消毒三棱针,刺2~5厘米深,在感觉达到肌膜层时,将三棱针上下划拨3~5次或更多些,划拨幅度~厘米,患者应感到麻木或轻微疼痛,随即起针,在针眼上敷以消毒纱布并固定。此法适于本病结节型早期。二为切割挑刺法:穴位消毒局麻后,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厘米长,深度至皮下,再刺入挑针,挑出白色纤维组织少许,并割断,缝合切口,盖以敷料。此法适于晚期病人。割刺用于主穴,配穴可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穴位轮用,10次为一疗程,停针3~7日,再作下一疗程。一般须20~25次。(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肿大的结节全部消失或缩小到立方厘米以下,且变硬,或溃破疮面愈合;显效:肿大的结节消退2/3以上,或溃破疮面愈合2/3以上;有效:病情减轻,但未达显效;无效:无改善或恶化。共治疗2585例,基本痊愈1372例(%),显效618例(%),有效487例(%),无效108例(%)。本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以侧颈部和锁骨上窝病变效果较好,颏下及腋下效果较差[4~7]。火针(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阿是穴位置:患处(下同)。四花穴位置:即膈俞、胆俞四穴之总称。结核点:大椎旁开寸。(二)治法每次主穴必取,配穴取2~4穴。阿是穴即患处用火针法,先在酒精灯上将针烧红,直刺淋巴结核,如为肿块结核型,可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的结节肿块,上中下各刺 1针,刺入核心,快入急出;如肿块已化脓未溃破,用粗火针直刺病灶中心,使脓液尽快排出;如已溃破者,在破口周围 厘米处,用火针浅围刺;如形成瘘管时,取适当粗细之火针刺入管腔,深度以不伤及正常组织为限。如果淋巴结肿大成团,可在肿块周围刺灼,针刺正常距离为1~2厘米。火针每周1次,连续4~12次为一疗程。配穴,采用针刺法,平补平泻,隔日1次。对已液化、干酪化破溃或形成瘘管的淋巴结核,可配合火针用药捻治疗。即以火针刺入形成孔道后,待脓汁排出,即选合适之药捻放入,外盖消毒纱布,据分泌物多少,每日调换。药捻制备:将陈醋和猪胆汁各500毫升,盛入搪瓷盆中,煮沸成粘膏状,然后放入红花5克、轻粉2克,混合揉匀后搓成长2~5厘米,如火柴棒粗的药捻,阴干后放入装有漳丹的容器内配。(三)疗效评价共治651例,基本痊愈483例,显效65例,有效67例,无效为36例,总有效率为%[5,8~10]。金针(一)取穴主穴:曲池、臂臑。配穴:肘尖、阿是穴。肘尖穴位置:屈肘时,鹰嘴突起之尖端。(二)治法:主穴用透刺法,用6寸长之金针(可用不锈钢毫针代替),针尖蘸少量经灭菌之甘油,从曲池穴,沿皮下对准臂臑(不得偏离)透刺。患者宜双前臂曲肘拱胸,针体与上臂沿长线呈45度角速刺入穴~厘米,然后退到皮下继续推进。当针尖透达臂3时,患者应有胀重感。然后医者左手抚按曲池穴周皮肤,右手以拇指指甲反向刮动针柄6~9次,以患者有热胀感为度,留针15分钟后,再刮针1次。局部红肿热痛用泻法,局部肿硬不红不痛用补法。用捻转补泻,针体捻转须达180°。留针15分钟再捻转1次,共留针30分钟。对病程日久肿硬不消或脓肿欲溃未溃者,用火针,法同前。腋窝部淋巴结核久治不愈者,灸肘尖穴,无疤痕着肤灸3壮。上述方法除火针每周1次外,均为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共治200例,以类似前述标准评价,基本痊愈45例(%),显效48例(%),有效10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3]。[1]牛大业。瘰疬鼠疮症之灸法表。山西医学杂志 1922;4(6):21。[2]夏玉卿。针刺治疗颈淋巴结核133例临床远期疗效观察报告。中医杂志 1959;(3):201。[3]于汇川,等。王乐亭应用六寸金针治疗瘰疬的经验——附200例临床心得。北京中医 1982;(2):13。[4]裴廷辅,等。挑刺治疗淋巴结核2000例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 1989;9(3):1。[5]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81:154。[6]刘桂芳。割肝俞穴治疗淋巴结核211例。中国针灸 1988;8(3):45。[7]张文俊。穴位割治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结核270例。中国针灸 1985;5(2):17。[8]王金祥,等。火针治疗瘰疬273例临床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 1984;(4):27。[9]朱应超,等。火针加药捻治疗颈淋巴结核280例报道。中国针灸 1987;7(2):13。[10]康维清。火针治疗颈淋巴腺结核48例 中国针灸 1997;17(5):280。淋巴结核80%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因 结核杆菌可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口腔、喉部结核多通过粘膜下淋巴回流感染到淋巴结,肺部结核则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感染淋巴结。<临床表现> 部分病人可出现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一侧或双侧、浅层或深层多个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位于颌下及胸锁乳突肌前、后缘或深部。初期肿大淋巴结相互分离,可移动,无疼痛,继之肿大淋巴结相互粘连,形成串珠状,轻压痛,若继发感染压痛较明显,肿大淋巴结常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较差。后期肿大淋巴结可发生干酪性坏死,形成寒性脓肿,局部皮肤发亮呈紫红色,触之有波动感,脓肿溃破皮肤,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或瘘管,瘘口处溢出稀薄样脓液。有些病人表现有肺结核及喉结核的症状如咳嗽、咯血、喉痛等。诊断 一侧或双侧颈部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呈串珠状,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或溃破皮肤形成迁延不愈的瘘管,一般可作出诊断。胸部X线或CT扫描,间接喉镜及后鼻镜检查有时可发现肺结核、喉结核及鼻咽结核等。结核菌素、PPD(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血沉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应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颈部原发性及转移性恶性肿瘤鉴别。治疗1.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2 抗结核治疗 常用药物有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3.局部治疗 已形成脓肿或瘘管者,可通过局部抽脓、冲洗,再注入抗结核药物。4.免疫疗法 可用转移因子、左旋眯唑、免疫核糖核酸、死卡介苗皮肤划痕、斯奇康肌注等治疗。5.手术切除 对少数较大的孤立性淋巴结可采取手术切除。 6.中医治疗商丘乳腺癌治疗中心采用中医秘方独创“活血散淤消瘤丸”治疗淋巴结核效果独特能在短时间内根治。

bìng lǐ mó xíng

Pathologic,nodel

病理模型是医学实验中在动物身上造成特定病理过程以模拟人的病理过程的一种模型。一般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组织、器官或全身的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和结构方面的变化,人们可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动物病理模型是研究生命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它可以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性观察,从而得出比较客观而明确的结论。60年代以来,有人把动物病理模型用于中医病理学研究。制造的中医病理模型目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外感温热病理模型,包括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及伤寒六经病机;另一类为内伤杂病病理模型,包括脏腑病机,气血病机、经络病机等,内伤杂病病理模型以脏腑病理为核心。

bái jí táng

白及500~100克 冰糖适量

把白及晒干或烘干后,研成粉末状,把冰糖(约100~150克)研碎,临用时把白及末同冰糖末和匀后加入开水,调拌成白及冰糖糊服用。

补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1岁以内病人每日用白及粉2~3克,1岁以上3~10克。

《山西医学杂志》

用那个促生长因子,有药膏状的,也有液体的,,会帮助皮肤更好的愈合。。。。

上海医学杂志官网是哪个

临床检验医学核心期刊很多,诸如临床检验杂志、检验医学、 中国实用诊断学等,更多医学核心期刊和相关论文发表,请关注中国期刊论文优秀门户网站——万方论文网。

核心期刊

现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与检验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从1999年起开设 “专题”栏目,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扩展资料

《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996版~2008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检索系统、波兰《哥白尼索引》检索系统、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自2002年起连续3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同时还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上海市科协系统优秀期刊提名奖、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

本刊于1986年3月创刊,从1999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9年起改为月刊。本刊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方法的性能和特点等内容。

就检验医学的方法学而言,新颖的自动化仪器及试剂,各种技术的日臻完善,加之小型化、简单化和即时检验(POCT)的发展,不断满足对患者快速诊断和自我诊断的需求,检验医学的发展使之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传播检验医学新知识和现代信息,因此,本刊于2004年起,将《上海医学检验杂志》更名为《检验医学》。

本刊现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检验与血液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从1999年起本刊开设“专题”栏目,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本刊在国内检验医学领域期刊中率先实行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2013年网站文章年点击量超过71万次(其中国内占、美国占、欧洲占、其他地区占。)。2013年全文下载量超过31万次;以中国()和美国()为主,分布于30个国家。

为了提高杂志质量,本刊于编委会换届之际聘请4位外籍专家作为杂志编委。这4位编委分别为:朱玉胜(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病理及检验医学系临床化学及毒理学部主任)、李仕勇(美国埃默里大学医院病理与检验科流式细胞实验室主任)、郑晓天(美国芝加哥Ann & Robert 儿童医院微生物室主任)、杨治(美国新泽西医科和齿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医学系教授)。这也为《检验医学》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检验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检验医学_官方网站-《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简介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这些期刊都可以,都是核心期刊,肯定够用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山西医学期刊杂志官网

是的,《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

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扩展资料

《山西医药杂志》的读者对象:

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医药杂志

《护理研究》,创刊于1987年,原名《山西护理杂志》编辑部设在汾阳高级护校。1992年底,为了杂志发展的需要,编辑部迁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杂志于1994年公开发行,1994年—2000年6年时间中,杂志以新的势态加入到全国众多期刊的行列,并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2000年8月《山西护理杂志》更名为《护理研究》,杂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如今《护理研究》不仅得到国内护理界众多专家的赞许,而且已跻身于世界护理期刊行列,并拥有数以万计的读者,成为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人员的良师益友。2001年经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卫生厅认定为等视中华类杂志,并由中华护理学会与山西省卫生厅共同主管本杂志。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作为我国加入世贸后向国外重点推荐的期刊之一,并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杂志基本情况亦得到改善,2001年页码由48页增至64页,2002年改为月刊,2003年改为半月刊,2001年页码由64页增至96页,缩短了刊出周期,提高了稿件刊出率,争取了大部分科研稿件,为杂志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在本刊刊出的立项科研课题,2003年54篇,2004年123篇,位居全国护理期刊之首,影响因子,在护理期刊中位居第一名。2003年《护理研究》编辑部兼并重组了濒临破产的《中医药研究》杂志,并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依托《护理研究》的办刊经验和资源平台使《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跻身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杂志,并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根据“山西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1年5月《护理研究》成功转型,成为首批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之一,并与《全科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协商一致,整合成立了山西医学期刊社。期刊社将发展目标定位在成为国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护理学术期刊群。依托《护理研究》、《全科护理》和《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的成熟办刊经验进一步发展这个独具特色的护理学术期刊群。2014年期刊社成功申办了Chinese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英文版)和《循证护理》两种期刊,进一步细化了护理期刊分类。至此,山西医学期刊社共出版5种期刊,分别为:《护理研究》、Chinese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英文版) 《全科护理》、《循证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11月1日与国际最大的出版集团Elsevier就护理研究英文版的发展与出版达成了合作意向,从某种意义上,《护理研究》已成为引领我国护理学术水平的精品杂志,必将走出国门,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全科护理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科护理学术期刊,为旬刊。

《全科护理》创刊于2003年1月,是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与山西省护理学会主办的全科护理学术期刊。

据2020年12月《全科护理》期刊官网显示,《全科护理》第三届编委会共有编委88人;据《全科护理》2020年第33期期刊内页显示,《全科护理》编辑部共有责任编辑1人、总编助理2人。

历史沿革

2003年1月,《家庭护士》作为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群众的护理科普期刊而创刊,刊期为双月刊。

2004年1月,《家庭护士》刊期由双月刊更改为月刊。

2006年1月,《家庭护士》刊期由月刊更改为半月刊。

2008年10月,经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家庭护士》更名为《全科护理》。

2013年8月8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经报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同意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出资设立山西医学期刊社,《全科护理》的出版单位变更为山西医学期刊社。

2014年12月,《全科护理》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