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证明

发布时间: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证明

患者开始运动前,应咨询医生,对身体状况进行了解和评估,明确糖尿病类型、血糖水平、所用药物类型及运动风险、有无并发症和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等,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以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小强度的力量训练为辅,两者相互结合的锻炼方法,效果最佳。运动治疗糖尿病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推荐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方式是在合适运动强度下的规律运动,以有氧运动为最佳。所谓“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情况下的运动,其特点是运动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较长。因为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相对较小,消耗能量的速率不高,可以直接通过燃烧血液中的葡萄糖来供能,而不一定要动用肌肉中贮存的糖元,所以降糖效果好。

心率一般在130次/分以下,老年人、病程较长及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运动强度和目标心率则应适当降低。研究证明,强度较低的运动,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大约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调动起来与糖元一起供能,使脂肪代谢的速度增加,糖利用更趋合理,以达到减重、降糖的目的。

有氧运动种类很多,包括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健身操、游泳、太极拳、骑自行车等非剧烈的运动。其中步行最安全、受限制少、容易坚持,是糖尿病人的首选运动方式,尤其对年长者更适合。也可将锻炼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爬楼梯、早餐遛狗、家务劳动、社区活动等,都可以进行。

血液循环中存在许多大分子物质,如脂质、糖等,若这些大分子出现异常,会影响血管,尤其是与这些大分子直接接触的血管内皮。

内皮是血管的第一层堡垒

血管内皮是血管内壁的一层单层扁平细胞,如果说血管是“管道”,血管内皮就相当于“内部保护层”,让血管免于被血液循环中的有害物质损伤。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是人体内重要的调节及保护器官。

完整的内皮可以有效预防有害物质侵入,是血管的第一层屏障;血液在“光滑、连贯”的血管中循环,其中的各种成分也不易沉积。不过一旦血管的第一层堡垒——内皮出现了损伤,便很有可能触发心血管疾病。

在血管中流动时,血液中的脂质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并沉积下来,使血管增厚、变硬;

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内壁增厚、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出现心肌供血不足或完全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如果斑块破裂或脱落,则发生心梗、脑梗,甚至猝死。

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损伤血管内皮,炎症是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中,不少年轻的血管炎症患者,患上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炎症破坏了血管内皮。

炎症状态下,细胞因子、抗原抗体反应等都可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炎症往往贯穿于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以及不同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十分重要。

此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都会损伤血管内皮。其中,高血脂可损害动脉血管的内皮功能,尤其增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脂水平过高还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调节功能,间接影响动脉弹性。

病理学研究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但成分很复杂,绝大部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其他成分。因此,控制血脂水平成为心血管一级预防的关键措施之一。

甘油三酯,降脂治疗“新靶点”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血脂异常人数高达亿人。对人体来说,脂质并不是有害物质,相反,脂质对人体十分重要。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脂质处于平衡状态,负责补充能量,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当血脂代谢出现异常时,人体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代谢紊乱,超过正常值,则会更易在血管内皮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只有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并将其降至标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事件风险增高呈正相关,也成为防治的重要靶点和疗效判断指标。

但临床发现,即使血压、血糖处于正常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样达标,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风险仍然存在。近年来,临床将这种情况称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

临床上,把“经过以目前临床证据为指导的标准治疗后(包括治疗传统的危险因素如不 健康 生活方式、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等),患者仍然存在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事件的风险”,称作心血管病剩留风险。

大规模人群研究发现,甘油三酯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明显相关。因此,目前认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大部分因素是甘油三酯等脂蛋白导致的。所以,甘油三酯也成为降低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新靶点。

而一项大规模研究证实,高纯度的EPA干预,在降低甘油三酯的同时,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非致死心脏病发作和非致死卒中的相对风险。所以,高纯度的EPA成为消除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有效“武器”。

鱼油 vs. 二十碳五烯酸

近年来,大量饮食研究证明地中海饮食有益于心血管 健康 ,其中,深海鱼富含的鱼油引起人们的重视;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BMJ)刊发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习惯性摄入ω-3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鱼油中的ω-3脂肪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且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从深海鱼、坚果等物质中获取。

近年来,ω-3脂肪酸、鱼油等也成为降脂治疗的热点话题,其中,因EPA、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而备受热议。

DHA和EPA在人体内的分布有所差别。说起DHA,“脑黄金”这个名称更加通俗,在脑细胞中大量存在,促进大脑发育;EPA则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可减少血栓形成、降血脂,对血管内皮结构的影响更显著,两者可谓“术业有专攻”。

从其他角度来看,EPA的机制在于调节对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同时,EPA可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减少炎性物质生成、抑制促炎因子,从而具有抗炎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来讲,EPA更加“对口”。

虽然EPA可从日常饮食中获取,但食物中的EPA含量很低,所以效果甚微。如果想要达到心血管获益的剂量,还需外界补充高纯度的EPA。

目前,临床上已出现高纯度的单一成分的二十碳五烯酸乙酯(EPA-Ethyl),即IPE,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授予为新实体。高纯度药物代表着药物的纯净程度高、杂质少;相同质量下,药物剂量更大。2019年12月,FDA批准IPE作为最大耐受他汀类药物的联合治疗,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就着手研究 EPA 在炎症和免疫方面的作用,发现其可降低促炎蛋白的基因表达,可改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情况;也有临床研究表明,在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炎症性肠病 、传染病等疾病风险方面,EPA具有一定的疗效。

放眼未来,除了心血管方面的获益,相信EPA有更多领域值得被深入 探索 。

健康人每天至少应进行半小时的体育锻炼,糖尿病人就更不例外了。特别是肥胖型糖尿病人,进行必要的运动,往往比单纯控制饮食更能取得降糖效果。省二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介绍,运动可以改善血糖,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有调查表明,每周锻炼7小时以上的妇女患2型糖尿病可能性是每周锻炼少于半小时的一半。方式:有氧运动,慢跑、快走最好糖尿病人究竟如何进行体育活动呢?陈耀医师介绍说,首先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定运动方式和时间,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每天早晚可分别进行30~60分钟的活动时间,对青中年患者在无严重并发症的前提下,可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所谓有氧代谢运动,就是指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加快呼吸与心跳,以满足肢体肌肉对氧气需求的增加,在运动中氧的供需达到平衡状态。有氧代谢运动是一种轻中度运动,下列运动方式都属于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快步走、跳健身舞、打乒乓球、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爬楼梯、登山等。老年糖尿病人可做些力所能及的轻度运动,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散步等。强度:运动时,还能自然交谈衡量运动强度最简要的方法是在运动时能否自然交谈,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能说话,但不能唱歌。通常对于无心脏病的青中年病人运动时心率在120~130次/分钟,一般是安全的。运动时机的选择,并遵循运动三部曲:5~10分钟热身,运动20~30分钟,5~10分钟放松活动。时间:餐后一小时,不易低血糖对于学龄儿童应当看到,运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运动对于糖尿病儿童同样重要,但一定要在血糖控制较为理想的情况下进行运动。有时特殊糖尿病的病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发生低血糖,如果在进食后运动或运动后必要时服一点含糖的饮料就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如果经常发生低血糖,则应减少胰岛素用量。学龄儿童糖尿病无需限制上体育课或运动锻炼,但运动不宜过于激烈。建议餐后1小时左右运动较好,不易低血糖。

建议选择全身的运动,基础的简单自己喜欢的,像游泳,散步,慢跑等,从小量出发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证明食物

亚洲国家对豆制品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可能有助于低植物性饮食人群的营养均衡。那么,豆制品对我们的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发酵豆制品摄入较多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下降10%有关,其中纳豆的多摄入还与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下降有关,男性为24% ,女性为21%。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 。

这项研究统计了一共92915名参与者,其中42750名为男性,50165名为女性,年龄在45-74岁之间,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年的随访。

两个队列的随访分别开始于1990年和1993年,在第5年和第10年时,参与者会填写经过多个研究验证的食物摄入频率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38种食物和饮品,记录每种的摄入频率和份量。

问卷中包含的豆制品分为发酵豆制品(包括纳豆和味噌)和非发酵豆制品(包括各种豆腐和大豆),研究的主要结果为五大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全因死亡率及特定原因死亡率。

根据总豆制品和不同种类豆制品的摄入量,研究人员发现,「发酵豆制品」与人体益处的关联是比较有显著性的。

与摄入量最低的组相比,摄入量最高组男性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0%,女性降低了11%。细分不同的死亡原因时,发酵豆制品摄入量与男性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关,摄入量最高的一组与最低的一组相比,风险下降了18%。

在发酵豆制品中,纳豆摄入量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关系最密切,对于男性来说,纳豆摄入量最高的一组风险下降达到24%,女性也有21%。

由于纳豆在其他非日本人群体中的接受度不高,一般人可以尝试包括豆腐乳、味噌等等,也都属于发酵豆制品。根据研究显示,虽然效果不及纳豆,却仍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和发酵豆制品中的膳食纤维、钾以及纤溶酶、多胺和纳豆激酶等生物活性成分有关,像多胺中的亚精胺,以前就被发现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降低心力衰竭相关死亡风险。

不过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无法完全消除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其他健康生活方式在内的混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其次,食物频率问卷是自我报告的形式,可能存在误差。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缺了它就会饮食无味,还觉得软弱无力,但若长期摄入过多,则很容易影响 健康 ,诱发疾病。目前普遍都在倡导一种“减盐”的 健康 饮食理念,人们越来越注重高盐饮食带来的 健康 风险,但最近有一篇研究却似乎为高盐饮食也有正面影响提供了证据。

高盐饮食引起心血管疾病、危及肾脏 健康 的观点已广为人知。不过,美国转化 健康 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团队却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研究结果,称 高盐饮食能提高肠道内双歧杆菌的丰度及增加肠道的通透性,使双歧杆菌通过代谢物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自然杀伤(NK)细胞,从而显著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给小鼠植入了B16F10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然后设置低盐、中盐和高盐3个不同梯度,再对实验小鼠进行投喂。经过对比发现, 与喂食正常或稍高盐分的小鼠相比,喂食高盐的小鼠体内 , NK细胞频率及其激活标志物CD107a均上调了50%, 而这有利于激发肿瘤的免疫效果,从而使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有所降低。

接着,为了评估高盐饮食喂养的肿瘤小鼠是否存在器官损伤,研究人员做了进一步的探究。结果表明, 高盐饮食耐受性良好,对主要器官不存在任何副作用 。他们也研究了高盐饮食对不同肿瘤的保护功效,发现在喂养高盐饮食后,小鼠的 肿瘤都得到了抑制。

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 高盐饮食或许能给赋予小鼠强大的肿瘤免疫,并且对生理没有明显副作用。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观察了小鼠肠道中物种的多样性,发现喂食高盐饮食的小鼠体内双歧杆菌丰度增加。此外,与正常饮食小鼠体内的肿瘤相比,这些小鼠的肿瘤中双歧杆菌丰度增加了6倍。这说明高盐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丰富了双歧杆菌,进而增加了NK细胞频率,促进了肿瘤免疫。

虽说此次研究似乎给出了极具参考意义的论证,但我们要认识到,动物试验得出的结论不代表在人体上也能产生相同效果。比起对肿瘤的抑制作用,长期高盐饮食带来的 健康 风险有着更确凿的证据。

从目前众多的研究结论看来,高盐饮食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长期高盐饮食,会降低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当人摄入盐分过多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来促进排盐,其中一些激素比如糖皮质激素有抑制全身免疫系统的作用,于是会削弱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反应,导致人体抵抗力降低。

此外,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还会导致肾脏损伤,更是加大了肾病的发生风险。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判断,盐的摄入有没有过量呢?

1.口渴

血液里的盐多了,血液渗透压高了,就会把组织中的水吸引到血管里。这一方面促进高血压,一方面使组织缺水,皮肤和黏膜失去滋润。然后身体感觉到渴,就特别想喝水。

2.水肿

因口渴而喝进去的水,并不像普通饮水那样容易排出,因为水被盐所“绑定”,而肾脏的排盐速度又很慢。所以,在一两天甚至几天的时间当中,身体里可能会积存过量的水,导致人体轻度水肿。

3.手指变粗

如果你突然发现体重没有任何增长的情况下手指变粗了,原因可能与吃盐太多而造成水潴留有关。

4.头痛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与每天摄入1500毫克钠的人相比,每天食用3500毫克钠的成年人头痛的可能性高出了近1/3。

相关研究显示,中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偏高,日均钠盐摄入量为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和《 健康 中国行动(2019-2030)》减盐目标的2倍以上。

很多人认为只要控制做菜时候的放盐量就可以达到减盐目的,殊不知,除了食盐,生活中还有很多“隐形盐”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摄入。

生活里,若固体食物中 钠超过600毫克/100克或高于30%营养素参考数值,液体食物中钠超过300毫克/100克或高于15%营养素参考数值, 即为高钠食物。

有些高钠食物即便吃起来感觉不到咸,但仍然含有较多的盐,生活中一定要多多注意这些食物的摄入量。

1、腌制和烟熏食品

2、加工肉制品

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通常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亚硝酸盐、食盐和其他添加剂,长期摄入对身体并无好处

3、“高盐值”零食

罐头类食品、薯片、锅巴、话梅、鱿鱼丝、牛肉干、调味坚果,以及豆腐干、辣条、麻辣豆腐等咸味零食,在加工过程中,大都会添加过多添加剂、盐分或糖分,比起那些新鲜食物,营养素也较少。

4、吃饭加下饭菜或调料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明明已经有了加盐的菜,还喜欢用各种咸鲜味调味料佐餐,或者加点榨菜、腌菜、酱菜、酱豆腐等咸味小菜,无形中又增添了 自己的摄盐量。

若想要避免高盐饮食,就要注意减少上述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逐步改变口味过咸、过重的习惯。注意限制每天食盐的使用量,可以用限盐勺来控制;在烹调时,可以使用少许陈醋代替食盐来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满足口感的需要。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有研究者发现,我国成年人过去40年间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饮食过咸可使人罹患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出现全身浮肿及腹水。患有肾炎、肝硬化的人,也会因过度食咸而加重水肿。所以提醒您在饮食中尽量不要吃得太咸,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谣零零计划#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1、鲫鱼

鲫鱼含有全面而优质的蛋白质,对肌肤的弹力纤维构成能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尤其对压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导致的早期皱纹,有奇特的缓解功效。

2、西兰花

西兰花富含抗氧化物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开十字花的蔬菜已被科学家们证实是最好的抗衰老和抗癌食物,而鱼类则是最佳蛋白质来源。

3、冬瓜

冬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对肌肤的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都能起到良好的滋润效果。经常食用,可以有效抵抗初期皱纹的生成,令肌肤柔嫩光滑。

4、洋葱

洋葱可清血,降低胆固醇,抗衰老,而海鲜能提供大量的蛋白质,同时富含锌。

5、豆腐

除了鱼虾类,豆腐也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同时,豆类食品含有一种被称为异黄酮的化学物质,可减少强有力的雌激素活动空间。若你担心自己会患乳腺癌,可经常食用豆类食品。

6、圆白菜

圆白菜亦是开十字花的蔬菜,维生素C含量很丰富,同时富含纤维,促进肠胃蠕动,能让消化系统保持年轻活力,并且帮助排毒。

7、苹果

含有纤维素、维生素C和糖,可防止皮肤生庖疹、保持肌肤光泽。

8、葡萄酒

美国《细胞代谢》杂志称,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强抗衰物质白藜芦醇。

9、豌豆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证明,豌豆有助于减缓细胞衰老进程。豆类中富含的纤维素和抗氧化剂是其抗衰益寿的关键。

10、椰子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发现,椰子中富含有益健康的中链脂肪,常吃此类食物可防止DNA受损,减缓大脑衰老。

11、石榴

法国一项研究发现,石榴含有与抗衰有关的前体化合物,可通过肠道微生物转化为具有抗衰老活性的尿石素A。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上公认的15种抗衰老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抗衰老,吃这十种食物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表明

把“吗”字去掉,答案是肯定的。看帅哥可以延长寿命!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双手会接触很多不同的地方,手上的细菌是非常多的,而我们用双手干的事情非常多,包括吃饭洗脸,有时候还会挠挠鼻子揉揉眼睛,如果不清洗手的话,会把手触摸到的所有的细菌,通过鼻腔,眼睛,口腔等途径传播到我们的身体里面会造成身体的感染或者是疾病的发生。很多疾病的传播就是通过手上的病菌引起的,所以日常勤洗手,保证手的清洁度是非常重要的。饭前便后要洗手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话。平时的时候注意,只要手触摸到比较脏的东西,或者是回家进门的第1件事就是洗手慢慢养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如果出门在外不方便洗手的话,可以随时带着消毒湿巾,这样也能够起到一个保障的作用。

亲,您好!每天看帅哥是会长寿的。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表明,每天凝视帅哥10分钟,就相当于做了30分钟有氧运动。同时,看帅哥还会触动大脑的满足中枢,由此产生的快感,就像跟发了财一样。最重要是能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能够让平均寿命延长4-5年,所以,看帅哥不但是养眼心情好,还能让身体更好!所以是说,以后可以名正言顺看帅哥了。

你可能认为跳伞比没有降落伞更安全。但是,根据《科学》杂志的报道,你错了。

这一发现在星期四(12月13日)的《英国医学杂志》圣诞刊上有详细报道,该刊刊登的研究比《华尔街日报》通常的报道更轻松。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降落伞对23名从飞机上掉下来的人的有效性。他们给一半的参与者配备了降落伞,另一半则背着空的北面背包跳出飞机。他们发现降落伞对参与者的生死没有影响。

“我们的开创性研究没有发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在治疗(降落伞)和控制(无降落伞)手臂之间的主要结果(死亡),”研究人员写道我们的研究结果应该让那些主张在娱乐或军事场合常规使用降落伞从飞机上跳下来的专家们暂时停下来。”[16个最奇怪的医疗案例]

当然,很难找到愿意从数千英尺高的空中跳下飞机或每小时移动数百英里的人,所以他们当飞机停在地上,完全不动的时候,测试了降落伞落在离地面几英尺远的人身上。(研究人员称之为研究设计中的“小警告”。

,但你必须通读到研究报告的第四段才能弄清楚。同样的,研究人员直到他们的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才澄清飞机实际上并没有飞行,死亡率也没有变化,因为两组中都没有人死亡。

是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研究人员在论文结尾处透露,他们写道:

“降落伞试验讽刺地强调了随机对照试验的一些局限性,即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或对照组以减少偏倚。”然而,我们相信这些试验仍然是评价大多数新疗法的金标准。然而,降落伞试验确实表明,对它们的准确解释不仅仅需要粗略地阅读摘要[科学文章的第一段,摘要]。

他们的研究还表明,临床试验评估的是,既定的治疗方法(比如从飞机上掉下来的降落伞)应该确保研究最需要治疗的人。把治疗方法贴在不需要的人的背上,并不能告诉你它是否有效。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自然》● 科学家揭示肝硬化细胞水平发病机制英国爱丁堡大学炎症研究中心N. C. Henderson和P. Ramachandran研究组合作发现在单细胞水平上肝硬化的纤维化生态位。相关论文2019年10月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为了获得细胞水平的直接相关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设计提供依据,他们分析了超过100,000个人类单细胞的转录组,从而得出了健康和肝硬化人类肝脏中存在的非实质细胞类型的分子定义。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与疤痕相关的TREM2+CD9+巨噬细胞亚群,该亚群在肝纤维化中扩展,从循环单核细胞分化,并且具有促纤维化作用。他们还定义了新型ACKR1+和PLVAP+内皮细胞,它们在肝硬化中扩展,在形态构造上受疤痕限制并增强白细胞的转运。新型疤痕相关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与PDGFRα+胶原生成间充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多谱系配体-受体模型揭示了包括TNFRSF12A,PDGFR和NOTCH信号传导在内的几种促纤维化途径的疤痕内活性。他们的工作在单细胞水平上剖析了未曾被预料的人体器官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并提供了发现肝硬化合理治疗目标所需的概念框架。据悉,目前尚无有效的抗肝纤维化疗法治疗肝硬化,肝硬化是全世界的主要杀手。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解码胎儿肝脏造血功能剑桥大学Sam Behjati、Elisa Laurenti、Sarah A. Teichmann 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Muzlifah Haniffa研究组合作解码了人类胎儿肝脏造血功能。 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19年10月9号的《自然》上。研究人员对约140,000个肝脏和74,000个皮肤以及肾脏和卵黄囊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确定了人类血液和免疫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组成。研究者从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推断分化轨迹,并评估组织微环境对血液和免疫细胞发育的影响。研究揭示了胎儿皮肤中的生理性红细胞生成以及卵黄囊中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先天性淋巴样细胞前体的存在。研究还证明了在妊娠过程中胎儿肝脏的造血成分发生了变化,其远离了主要的类红细胞,同时伴随着HSC / MPPs分化潜能的平行变化,研究人员并对此进行了功能验证。该研究揭示的胎儿肝脏造血综合图谱为研究儿科血液和免疫疾病提供了蓝图,并为HSC / MPP的治疗潜力提供了参考。研究人员表示,胎儿肝脏中的决定性造血作用支持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但其在人类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相关论文信息:● 新发现可作为黑色素瘤潜在疗法美国西雅图福瑞德·哈金森癌症中心Robert K. Bradley小组和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Omar Abdel-Wahab小组合作,发现了癌症中剪接体内非典型BAF复合物的破坏,并基于这一机制提出了对待一类肿瘤恶化的治疗方法。 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19年10月9日的《自然》上。研究人员结合泛癌剪接分析与阳性富集CRISPR筛选来优化促进肿瘤发生的拼接改变。研究团队报告说,多样的SF3B1突变集中在对BRD9的抑制上,BRD9是最近描述的非典型BA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复合体也包含GLTSCR1和GLTSCR1L57。突变体SF3B1识别BRD9内的异常的、深内含子分支点,从而诱导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衍生的毒性外显子的包被和随后BRD9 mRNA的降解。BRD9的清除引起了CTCF相关基因座上非经典BAF的减少,并促进了黑色素瘤的发生。BRD9是葡萄膜黑色素瘤中一种强有力的抑制剂,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或CRISPR介导诱变在SF3B1变异细胞中纠正BRD9 的错剪接可以抑制肿瘤增长。据悉,SF3B1是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RNA剪接因子,但对SF3B1突变促进恶性肿瘤的机制了解甚少。相关论文信息:● 癌症中U1剪接体RNA发生高频突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Lincoln D. Stein研究组研究显示,U1剪接体RNA在多种癌症中发生突变。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019年10月9日的《自然》。他们报告了在几种肿瘤类型中,U1 snRNA的第三个碱基处高频出现的Agt;C体细胞突变。 U1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碱基配对识别5C突变与肝细胞癌的酗酒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侵袭性IGHV基因未突变亚型相关。U1突变还可以使CLL患者独立接受不良预后。他们的研究证明了剪接体RNA中最早的非编码驱动程序之一,揭示了癌症中异常剪接的新机制,可能代表了新的治疗靶标。他们的发现还表明,驱动程序的发现应扩展到更广泛的基因组区域。据悉,癌症是由称为驱动因子的基因组改变引起的。已知有数百种编码基因的驱动程序,但尽管进行了深入的搜索,但迄今为止仅发现了少数非编码驱动程序。最近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改变的RNA剪接在癌症中的作用。尽管仅在蛋白质编码剪接因子)中发现了导致多种转录类型的异常剪接的驱动子突变,但仍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得到了证实。相比之下,由于表征非编码癌症驱动程序的综合挑战和snRNA基因的重复性,对剪接体非编码成分,一系列小核RNA的癌症相关改变的研究很少。相关论文信息:● 非编码RNA突变可引起Shh型髓母细胞瘤近日,加拿大病童医院Michael D. Taylor研究组发现复发性非编码的U1-snRNA突变驱动Shh型母细胞瘤的隐性剪接。2019年10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报道了约50%的Sonic hedgehog型髓母细胞瘤中U1剪接体小核RNA的高度复发性热点突变,该突变在其他髓母细胞瘤亚型中均不存在。在其他36种其他肿瘤类型的2442例癌症中,发现此U1-snRNA热点突变小于%。婴儿Shh-MB基本上不存在这种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97%的成年人和25%的青少年中。U1-snRNA突变发生在5剪接位点结合区域,并且snRNA突变型肿瘤显著破坏RNA剪接,并带有过量的5隐性剪接事件。突变的U1-snRNA介导的可变剪接使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并激活癌基因,这是治疗的新靶点,并造成了癌症中非蛋白质编码基因的高度复发性和组织特异性突变。据介绍,癌症中的复发性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在大多数儿童癌症中很少见。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Naveed Sattar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相关论文2019年10月8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搜集了2015年12月31日前四个欧洲国家基于人口的电子基础卫生数据库,其中意大利1542672人,荷兰2225925人,西班牙5488397人,英国12695046人。对120795名确诊为NAFLD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平均随访了年。在校正年龄和吸烟因素后,与匹配的对照组相比,NAFLD或NASH患者的AMI风险比为,卒中的综合风险比为。而在风险因素数据更为完整的组别中,在校正收缩压、2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使用和高血压等因素后,NAFLD或NASH患者的AMI的风险比为,卒中的风险比为。总之,对1770万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排除心血管危险因素后,NAFLD的诊断与AMI或卒中风险无关。NAFLD患者的成人心血管风险评估很重要,但无需以特殊方式进行。相关论文信息:● 中国科学家系统评价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研究组对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这一研究成果于2019年10月7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中央对照试验注册中心和等知名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5月20日之前符合标准的文献。入选研究均比较了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两种以上的疗法,且至少报告以下临床结果指标之一: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客观缓解率和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18项符合条件的试验包括4628例患者和12种治疗方法: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于培美曲塞的化疗,培美曲塞游离化疗以及联合治疗。与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的疗效相当,奥希替尼显示出最有利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达克替尼、阿法替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培美曲塞游离化疗、阿法替尼+西妥昔单抗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联合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在提供最佳总体生存效益方面也大致相当。但联合治疗引起的毒性更大,尤其是厄洛替尼+贝伐单抗,易导致3级以上的严重不良事件。不同的EGFR-TKIs显示出不同毒性谱。两种最常见的EGFR突变类型的亚组分析表明,在外显子19缺失的患者中,奥希替尼与最佳无进展生存相关,而在Leu858Arg突变患者中,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与最佳无进展生存相关。总之,与其他一线治疗相比,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于外显子19缺失和Leu858Arg突变的患者,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最优。相关论文信息:●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希腊约阿尼纳大学医学院Evangelos Evangelou研究团队系统分析和批判评价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于2019年10月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系统搜索了228篇符合条件的文献,描述了408个预后模型的开发,38个模型的外部验证,以及20个针对COPD以外疾病预后模型的验证。408个预后模型建立于三个临床环境:239个针对门诊患者,155个针对住院患者,14个针对急诊患者。这408个预后模型中,最普遍的终点是死亡率、COPD急性加重和再次住院的风险。总体来说,最常用的预测因素是年龄、一秒用力呼气量、性别、体重指数和吸烟。在408个预后模型中,100个得到了内部验证,91个检测了校准开发模型。286个模型无法展示,只有56个模型可通过完整方程式展示。C统计模型可对311个模型进行判别。38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但其中只有12个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团队进行验证。只有7个预后模型的总体偏倚风险较低。总之,该研究对COPD患者预后预测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评估,发现它们的开发过程存在一些方法上的缺陷,且外部验证率较低。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通过更新和外部验证来对现有的这些模型进行改进,并在临床实践中对它们的安全性、临床有效性和成本效益进行评估。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投稿事宜: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把“吗”字去掉,答案是肯定的。看帅哥可以延长寿命!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英国医学杂志》(BMJ)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在150年的历史中,它以其学术严谨、内容新颖、排版活泼的鲜明特点,受到世界很多国家读者的欢迎。中华医学会与英国医学会合作,于1998年创办了《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Chinese Edition of BMJ),成为BMJ的10余种不同国外版本之一。《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为综合性医学专业翻译期刊,由《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编辑委员会编译。其办刊宗旨是反映世界医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想,并及时传递给中国的医学工作者,从而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从事医疗实践,同时促进中国医学信息与世界的交流。BMJ中文版的栏目包括述评、医学新闻、论著、综述、讲座、教育与争鸣、研究动态、读者来信、医海拾贝等。本刊编委会由全国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有5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专家大多数都是医学界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强大的专家队伍为本刊高水平的选题、翻译及评论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创刊以来,本刊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始终根据中国读者的需要,从BMJ原版杂志中精选文稿精心翻译,使本刊一贯保持着内容新颖、及时反映医学最新进展、符合我国国情及读者需求的特点。成为临床医学了解世界医学最新进展的重要窗口和连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的良师益友。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表

走路的速度与寿命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走路速度较快的人寿命通常较长。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走路速度较快(每小时超过3英里,约合每秒米),则其寿命可能更长,相对于走路速度较慢的人(每小时不到2英里,约合每秒米)寿命更短。这是因为走路速度较快的人通常更健康,更具有体能和代谢的优势,同时他们也更有可能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身体状况和认知功能。当然,走路速度与寿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仍然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此外,走路速度的快慢也与个人年龄、性别、身体状态等因素相关,因此,不能仅仅依据走路速度来衡量个人的寿命和健康状态。

好处:非常羡慕他们的身材和外貌。自己也会有一些动力,以此为目标也会让自己以后要注意外表。心情会非常的愉悦,一些时候可以排解不好的情绪。如果是外貌协会的,可能会以此为标准。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亲,您好!每天看帅哥是会长寿的。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表明,每天凝视帅哥10分钟,就相当于做了30分钟有氧运动。同时,看帅哥还会触动大脑的满足中枢,由此产生的快感,就像跟发了财一样。最重要是能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能够让平均寿命延长4-5年,所以,看帅哥不但是养眼心情好,还能让身体更好!所以是说,以后可以名正言顺看帅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