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鸡抽风病怎么治疗论文

发布时间:

鸡抽风病怎么治疗论文

弄点凉水在鸡翅膀下面(跟人胳膊肘一样那位置)

刚出壳,可能小鸡冷了。可以在鸡窝里装个电灯用光给小鸡取暖。

杀了吃掉 ,让你抽。

鸡病治疗的论文

土鸡养殖的鸡群活动量大,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虫等无污染饲料,机体健康,但如果不加预防,有些疾病照样会侵害鸡群。土鸡养殖常见的鸡病有鸡新城疫、禽霍乱、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土鸡养殖的常见鸡病及防治方法。1、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病毒性的急性传染性,它没有流行性季节,在一年四季即可发作,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病发极快,死亡率极高。病发时具体表现为鸡呼吸困难、腹泻,病理是急性的话,发病后再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如果是亚急性的花,鸡开始会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弱、羽毛松乱、昏昏欲睡、行动不便、口中发出咕噜的声音,最后死亡。防治方法:由于此病的发作极为快速,所以一般以预防为主,鸡仔时要及时接种疫苗,平时要加强饲养,注意卫生消毒情况。发病后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用鸡新城疫I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地进行防治。2、禽霍乱禽霍乱是普遍发生在家禽间的一种传染病,此病主要发生在长期阴雨天气,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发病具体表现为败血症、腹泻,和鸡新城疫一样,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发病快,死亡率极高;而慢性的则表现为关节发炎水肿,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呼吸困难,拉稀等症状,粪便为灰黄白绿色。防治方法:此病的危害极大,无良好的治疗方法,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发病后为慢性的可用药物治疗,如果是急性一定要病鸡及时处理掉。如果是养鸡场发病,基本无就,要将鸡场全部封锁,将场内鸡全部扑杀焚烧,再对场地进行全部的消毒,在两月后,再重新引鸡饲养。3、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常见的疾病,由大肠杆病菌引发,它并不是具体代表某种疾病,而是有大肠杆菌引发的疾病统一叫法。发病时变现为腹泻、精神沉郁、食用不振或不进食,常常还危害鸡的肝脏而致死。防治方法:首先要减少养殖密度,做好卫生环境以及消毒工作,饮水和饲料一定要干净清洁,防止因变质或霉变的饮水饲料导致此病发生。发病时用特效药浆杆疫杀防治即可,也可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增强抗病力。4、鸡白痢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一月龄大的雏鸡身上,雏鸡的体质较弱,易受其侵扰。发病具体表现为不进食、精神不振、脱水、腹泻,最好死亡。防治方法:平时加强饲养和消毒隔离,保持适宜的温度,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发病后,及时将病鸡隔绝,再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饮水治疗。

在农村,鸡一发病,许多人认为是鸡瘟。其实,鸡病除了鸡瘟外,还有鸡霍乱和鸡白痢两种。下面我们提供一些鸡病防治的一些简单方法。

慢性鸡瘟可以治疗。在发病初期,用刀豆根或南五味子根煎汤灌服,分笼饲养。得了鸡瘟的鸡,其粪便、口液、呼气,都带有大量病毒,已死病鸡的耳朵上,也带有大量有毒病菌。因此,不要让病鸡乱跑,对没有患病的鸡要注射疫苗,防止传染(详见《怎样防治鸡瘟》)。

1、预防鸡霍乱的方法: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喂料用具应该时常洗刷消毒。每年五月底,六月初,给家禽注射一次霍乱菌苗。凡是得霍乱病死亡的鸡,千万不能乱扔,人也不能吃,要作绝迹处理。

2、鸡霍乱病的治疗方法:

(1)用磺胺噻唑钠片治疗。每只病鸡每次服~1片,一天三次,连用3天。也可用20%磺胺噻唑针剂注射,用量为每只鸡一、二毫升,一天注射2次,连注射2天。

(2)内服土霉素。每只鸡每次用量0. 02—0. 05克,每4小时一次,连服三次。

(3)注射链霉素。每只鸡每次肌肉注射0. 025~0. 05克,一天注射二、三次。

(4)中药治疗。用等量的雷公滕和香附子研成粉,一斤药粉加4两面粉,做成和赤豆一般大小的丸子,每次给每只病鸡服三、四丸。

是初生小鸡的急性传染病。得病的小鸡,开始时不吃食,羽毛粗乱,翅膀下垂,闭眼呆立,拉白屎,发出吱吱叫声,3-5天就会死去。

1、预防措施:

孵小鸡时严格选择种蛋,鸡舍要打扫干净,饲料要多样化,做到不饥,不冷、不热、不过饱。

2、治疗方法:

(1)喂粗制金霉素。孵出1~10天的小鸡,每天喂200~400个单位,10天--20天的小鸡,每天喂400~600个单位;一个月的小鸡,每天喂600~800个单位。可以把一天的用量分成3份,分别掺入饲料中喂下。

(2)把大蒜捣碎,加菜油拌匀,连续内服两天,每天三,四次,每次2~5滴。

(3)用红糖一两,烧酒2两,调匀,连服二、三天,一天服2次,每次1/4调羹。

(4)内服磺胺胍。10只小鸡服一片,喂时加小苏打。

(5)喂白胡椒。每次一、二粒,上下午各喂一次。

(6)喂合霉素。每只小鸡每次喂. 05克,一昼夜喂6次。

(7)喂呋喃唑酮,按~0. 04%的比例,掺合在饲料里,连续喂7 -10天。

如何防治鸡常见病呢?鸡病是养鸡户都讨厌但又没办法回避的,也常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其实鸡发病时可以通过观察一些东西得出的,并及时予以治疗。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几种鸡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技术。一、鸡瘟的症状及治疗本病春秋季多发,传播快,死亡率高,由鸡瘟病毒引起。流行初期多为急性型,体温达43-44℃,被毛蓬松,口流粘液,闭眼缩颈,两翅下垂,步态不稳或转圈,冠紫黑色;摇头打咯,发出咕咕叫声;呼吸困难,粪便绿色;后期腿、翅麻痹,死亡率高,无特效疗法,须事先预防,雏鸡用1系鸡新城疫疫苗滴鼻接种,8个月龄以上用1系鸡新城疫疫苗胸肌注射接种,初生雏免疫后1个月须再用1系苗免疫一次。二、禽霍乱的症状及治疗由家禽巴氏杆菌引起,无明显季节性,春秋季多发,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病鸡未见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羽毛松乱,垂翅打盹,少食,口渴,呼吸急促,口鼻流混有泡沫的粘液,鸡冠肉髯青紫,常肿胀,病鸡发热,下痢,体温达43-44℃,最后痉挛或昏迷,一般经1--3天死亡。慢性的冠髯肿大,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关节肿胀,病程数周。治疗:可在饲料中加0.5-l%磺胺噻唑或0.土霉素喂给:亦可用青霉素2-3万单位,加适量氨基比林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三、鸡白痢的症状及治疗由白痢杆菌引起,主要危害2~3周龄的雏鸡,病鸡及带菌鸡排泄物为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其次是呼吸道,也可通过带菌母鸡经卵传给孵出的雏鸡。病雏果立无神,眼睛半闭打盹,羽毛蓬松,两翅下垂,食欲减退,拉白色发臭糊状稀粪,排粪痛苦发尖叫声,多于1~3天死亡。成鸡多为隐性或慢性,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重症常有贫血,产蛋减少。治疗:可在饲料中添加—0.04%或在饮水中添加的呋晴唑酮,连用7天,注意应充分混合以防中毒;或土霉素、金霉素和四环素每只雏鸡每天喂20-30毫克;或在饲料中添加1%磺胺脒和等量小苏打。预防,首先要淘汰鸡群中的带菌鸡,鸡舍,地面和用具彻底消毒;孵化用的种蛋必须来自阴性公母鸡,并用福尔马林熏蒸后入孵,孵化器使用前也要经福尔马林熏蒸。四、鸡球虫病的症状及治疗为常见原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15-45日龄雏鸡,春夏季多发。病初衰弱萎顿,喜拥挤呆立,羽毛松乱,闭眼垂翅,便秘下痢交替,粪里带血恶臭;后期冠,髯苍白,极度消瘦,两腿无力,急性经6-10天死亡,死亡率60%左右,成年鸡多为慢性,症状不明显,很少死亡,病程1-2个月。治疗;每公斤精料加2-4片(克/片)痢特灵,用水化开拌入料内,连喂4-5天,要拌匀并掌握药量以免中毒;或在粉料中添加0.08%的金霉素粉喂给。

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尽早地认识疾病,以便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治措施。只有及时正确的诊断,防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使鸡群病情得以控制,免受更大的经济损失。鸡病的诊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流行病学调查有许多鸡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甚至雷同,但各种病的发病时机、季节,传播速度,发展过程,易感日龄,鸡的品种、性别及对各种药物的反应等方面各有差异,这些差异对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一般进行某些预防接种的,在接种免疫期内可排除相关的疫病。因此,在发生疫情时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结合临床症状和化验结果,确定最后诊断。(2)临床诊断①现场观察:首先观察了解周围环境,并着重观察鸡群在自然管理条件下,管理措施、饲养方式、垫料(垫料的种类、厚度、更换情况)、换气(换气方式和次数、通风系统工作情况,有否毒气等)、温度(鸡舍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如何,保温和降温措施等)、光线强弱情况(光照时间长短、光照强度的大小)、饮水情况(水源、水质、饮水方法、饮水器种类以及饮水供应情况等)、饲料(饲料种类、数量、给料方法等)、饲槽(饲槽数量、规格等)、栖架(数量、样式、高度等)、饲养密度(鸡舍中有否分区和栅栏,每平方米饲养鸡只数)等。然后再仔细观察鸡群,即站在鸡舍内一角,不惊扰鸡群,静静窥视鸡群的生活状态,寻求各种异常表现,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②病鸡个体检查:对整群鸡进行观察之后,再挑选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病鸡进行个体检查。这种检查,一般先检查体温,接着检查全身各个部位。(3)病理解剖检查鸡体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侵害后,其体内各器官发生的病理变化是不尽相同的。通过解剖,找出病变的部位,观察其形状、色泽、性质等特征,结合生前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和死亡的原因,这是十分重要的。凡是病死的鸡均应进行剖检。有时以诊断为目的,需要捕杀一些病鸡,进行剖检。生前诊断比较肯定的鸡只,可只对所怀疑的病变器官作局部剖检,如果所怀疑器官找不到出怀疑的病变或致死原因时,再进一步对全身作系统周密的检查。在鸡群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正常的情况下,突然有个别鸡死亡时,必须进行系统的全身剖检,以便随时发现传染病,找出病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实验室诊断在诊断鸡病的过程中,对其中的有些疾病特别是某些传染病,必须配合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当然,有了实验室检查结果,还必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所见再进行综合分析,切不可单靠化验结果就盲目作出结论。(5)鉴别诊断随着养鸡生产的发展,鸡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变得错综复杂,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家庭鸡场而言,在鸡病诊断中,鉴别诊断难度相对较大,但非常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根据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认真分析,仔细梳理,从可能会发生的多种疾病中逐一排除,最后作出正确诊断。

痛风病治疗论文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护理对痛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5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下,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痛风;中西医护理;临床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加之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等因素,促使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痛风是由于机体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尿酸增高,从而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痛风的主要特征是尿酸增高、特征性关节炎反复的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关节的活动或出现畸形、痛风性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其外因是由于饮酒过量损伤了脾胃造成脾的代谢障碍;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和脾气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所致脾气虚弱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1]。

中医认为痛风多见于中老年和肥胖人群,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加之肥胖多痰多湿,痰湿重浊,同时又过食滋腻厚味,从而出现痰浊流窜经络,阻滞气机,影响代谢,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功能受损。本文结合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具体的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1 )岁;观察组14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者的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即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

常规的西医护理

对于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抬高患者的患肢,直至患肢开始恢复活动为止[2]。在此期间需要时常变化体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功能的缺失。要做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等伴随症状。对于不良的药物反映,要及时的反馈,观察是否调整用药。通常使用的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快速特效药,但是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禁止服用。在使用抗痛风药物治疗时,最好不要联合用药,以免出现副作用。在用药期间,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不得少于2000ml/d,饮水可以稀释尿液,防止尿酸盐在肾脏形成结石。

中医护理

中药外治的护理

中医外治的护理,具体是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取不同中药外洗或外敷治疗疼痛部位,进一步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病变部位在指、腕关节处,一般采用外洗法;如果是大关节主要采用中药外敷法;在中药粉剂中加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消肿止痛的效果满意。

服用中药的护理

湿热蕴结型中药宜饭后偏凉服;湿热留痹者,汤药宜温服;脾肾不足者,则汤药宜饭后温服。

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治愈。急性痛风多为湿邪蕴于关节所致(热盛、湿重、湿热并重);早期在服用秋水仙碱时,对肠胃有刺激,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用芦根煎水代茶饮或栀子、板蓝根、蒲公英泡水代茶饮,以利于尿酸排出,防止肾结石;也可以用玉米须、丝瓜络各60 g煎汤代茶饮,以碱化尿液;平时可以多食西瓜、冬瓜、绿豆汤以利于清热疏利。如果是慢性或间歇性的痛风,在饮食方面要以低热量饮食为主,避免诱发痛风。

可以选择解毒、健脾、利湿、消火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物,防止助湿生热的发生。特别是不能酗酒,肝肾阴虚者可以配合生地黄粥、银耳、芝麻等养阴生津的食谱,或者也可以用红枣、枸杞子、薏苡仁、粳米煮粥食用,有补益健脾的作用;痰浊阻滞要多喝碱性饮料,如牛奶、汽水等,以助浊毒排泄。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的肝、肾、胰、脑以及凤尾鱼、啤酒、贝类等。

日常生活护理

能量摄入

痛风病与高血压、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症关系密切,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限制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可以根据病情相应的调整个体能量的摄入。可以选择增加碱性食物摄取,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鼓励患者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样不仅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利于痛风的恢复。

限制饮酒,禁止吸烟

饮酒可以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大量的饮酒,会是血清尿酸含量增高,诱发痛风的发作;同时饮酒可以刺激嘌呤合成增加,使血清和尿液的尿酸水平升高。啤酒也含有少量的酒精,因此也不可以引用。酸奶含有较多的乳酸对痛风患者不利,也应该避免饮用。禁止吸烟。

注意食品烹调方法 在烹调食物时,也应该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这样可以减少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量。例如,将肉食先煮然后在烹调;对于食品的一些辅料,如辣椒、胡椒、芥末、生姜等均能兴奋自主神经,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所以在烹调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或少放。

起居运动护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随着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如果外感风寒,内聚湿热可诱发痛风。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规律性,注意气候对病情的影响,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痛风的发作。在中医中人过于劳累,气耗则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机体的修复能力均降低,容易诱发其他病的复发,由此应该注意休息。可以根据病情适当的增加运动,运动疗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性。运动量要适中,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增加乳酸的产生,pH值下降,而诱发急性发作。进行轻度的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肌肉比例,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如此,正确的运动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

心理护理

对于男性痛风患者,由于在事业、家庭中担负的较多,如果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里会增加负担,情绪低落忧郁。所以家人应该给予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心情愉快,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和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在日常起居中应该严格执行注意事项,减少诱发因子的产生。可以使用中医的情志疗法、自然疗法、文娱疗法作辅助治疗。

3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痛风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随着人们对痛风病知识的认识,从自我管理、自我观察等方面较为自觉,这也增加了临床护理方法的有效实施。今后我们要结合临床病例不断的提高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安惠霞,韩丽,赵建霞.痛风患者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12,26(6):466.

[2]刘明武.痛风的辨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0,2(3):163-164.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痛风中西医诊治与调理》(吕景山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痛风中西医诊治与调理

作者:吕景山 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

出版年份:2008-9

页数:199

内容简介:

《痛风》由著名老中医主编,详细介绍了痛风的基础知识和诊治调理经验。《痛风》共12章,包括嘌呤、尿酸与尿酸盐、嘌呤代谢调节与相关酶系,中医和现代医学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痛风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痛风的现代医学治疗、对药治疗、对穴治疗和辨证施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并发症的诊治调理等。

作者简介:

吕景山,男,1934年生,河南偃师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本科,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同年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医师、主任医师。1986年调山西中医学院任教授。1991年调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主任医师。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过敏性病症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施今墨医案解读>、《吕景山对穴》(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冠心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糖尿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等。发表论文50余篇。1983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省工会给记二等功1次,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山西省老科协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鸡蛔虫病治疗的论文

鸡蛔虫病分布很广,常引起雏鸡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大批死亡。

(1)病原及其生活史

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线虫,寄生于小肠中(图12-20),雄虫长~厘米,雌虫长~厘米,虫体黄白色,表面有横纹。雌虫在鸡小肠内产卵后,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发育成内含幼虫的感染性卵。鸡采食被感染卵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而遭感染,感染卵在腺胃、肌胃中释放出幼虫,幼虫先在十二指肠和肠腔内生活9天左右,然后钻进肠黏膜内蜕皮,在此期间可引起肠黏膜出血和发炎,并继发致病菌感染。幼虫在肠黏膜内寄生8~9天又回到肠腔,分布到小肠各段,发育成熟,交配产卵。从鸡食入虫卵到排出下一代虫卵,需35~50天。

图12-20鸡小肠内的蛔虫

虫卵对环境因素抵抗相当强,在潮湿无阳光直射处可存活很长时间,寒冷季节经3个月冻结虫卵仍不死亡。但在直射阳光下或经沸水处理和粪便堆沤等可迅速死亡。

本病2~3月龄鸡多发,5~6月龄鸡有较强的抵抗力,1年以上的鸡多为带虫者。饲料中动物性蛋白质过少,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缺乏,以及赖氨酸和钙不足等,使鸡的易感性增强。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鸡的肠道内有少量蛔虫寄生时看不出明显症状。雏鸡和3月龄以下的青年鸡被寄生时,蛔虫的数量往往较多,初期症状也不明显,随后逐渐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翅膀下垂,冠髯、可视黏膜及腿脚苍白,生长滞缓,消瘦衰弱,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现,有时粪便中混有带血的黏液。成年鸡一般不呈现症状,严重感染时出现腹泻,贫血和产蛋量减少。

剖检常见病尸明显贫血,消瘦,肠黏膜充血、肿胀、发炎和出血;局部组织增生,蛔虫大量突出部位可用手摸到明显硬固的内容物堵塞肠管,剪开肠壁可见有多量蛔虫拧集在一起呈绳状。

(3)实验室诊断

本病可根据鸡粪中发现片段排出的虫体或剖检时在小肠内发现大量虫体而确诊。也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出粪便中的虫卵来确诊。鸡蛔虫卵呈椭圆形,深灰色,卵壳厚,表面光滑,内含1个卵胚细胞。

(4)防治措施

实施全进全出制,鸡舍及运动场地面认真清理消毒,并定期铲除表土;改善卫生环境,粪便应进行堆积发酵;料槽及水槽最好定期用沸水消毒;4月龄以内的幼鸡应与成年鸡分群饲养,防止带虫的成年鸡使幼鸡感染发病;采用笼养或网上饲养,使鸡与粪便隔离,减少感染机会;对污染场地上饲养的鸡群应定期进行驱虫,一般每年两次,第一次驱虫是在雏鸡2~3月龄时,第二次驱虫在秋末;成鸡第一次驱虫可在10~11月,第二次驱虫在春季产卵季节前的一个月进行。驱虫药可选用以下几种:①驱虫灵:每千克体重克,混料一次内服。②驱虫净:每千克体重40~60毫克,混料一次内服。③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溶于水中内服。④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混料一次内服。⑤氟甲苯咪唑:以30毫克/千克混入饲料,连喂7天。⑥每只鸡用南瓜子20克,焙焦研末,混料内服,一次即愈。

鸡蛔虫病是由鸡蛔虫引起的鸡常见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国非常普遍,鸡群感染率介于6%~87%之间;高密集的放养方式,鸡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更高,感染率可达100%。鸡蛔虫雌虫在鸡的肠道内一天可排出几万个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刚从鸡粪便排出的虫卵,其它鸡不感染,虫卵在潮湿的土壤及适当温度条件下可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温度湿度越高,虫卵发育速度就越快,通常需约6天~7天。感染性虫卵可在土壤中保持活力达6~个月。当鸡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土壤时,虫卵进入鸡的肠道,在肠道内环境作用下孵出幼虫,幼虫随即进入十二指肠并在绒毛间的间隙生长发育,经过一段时间后,再钻入肠粘膜内破坏李氏分泌腺,再经一星期,自由活动于肠腔内。_症状:对症状明显的活鸡进行剖检,可见小肠粘膜出血发炎,肠壁上有颗粒状化脓结节,小肠内肉眼可见黄白色蛔虫,长厘米~11厘米不等。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且在小肠中发现有厘米~11厘米长的线虫,即可判断为鸡蛔虫病。通过对鸡粪便进行镜检,若发现有蛔虫卵,可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确诊。_防治:_(1)定期驱虫:预防性驱虫见表5重点寄生虫病预防。_(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为防止产生耐药性,注意药物的更换使用。

鸡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本病遍及全国各地,甚至造成大批死亡。

病原:鸡蛔虫是寄生在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3个脣片。雄虫长26~70毫米,雌虫长65~110毫米。新排出虫卵内含一个椭圆形胚细胞。虫卵大小为70~90微米×47~51微米。

(1)生活史

雄虫交配后死亡。受精后的雌虫在鸡的小肠内产卵,卵随鸡粪排到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经1~2周发育为含感染性幼虫的虫卵,即感染性虫卵,其在土壤内6个月仍具感染能力。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

(2)流行特点

虫卵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常用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很强。在严寒冬季,经3个月的冻结仍能存活,在干燥、高温和粪便堆沤等情况下很快死亡。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雏鸡常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精神沉郁,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下痢,有时粪中混有带血黏液,羽毛松乱,消瘦、贫血,黏膜和鸡冠苍白,最终可因衰弱而死亡。成年鸡多属于轻度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幼虫侵入肠黏膜时,破坏黏膜及肠绒毛,造成小肠黏膜发炎、出血,肠壁上有颗粒状化脓灶或结节。严重感染时可见大量虫体聚集,相互缠结,引起肠阻塞,甚至肠破裂和腹膜炎。

(4)防治方案

诊断与防治措施:流行特点和症状可做参考。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发现大量虫卵,或尸体剖检在小肠,有时在腺胃和肌胃内,发现有大量虫体可确诊。

①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在蛔虫病流行的鸡场,每年进行2~3次驱虫,杀灭虫卵。

②治疗

枸橼酸哌嗪(驱蛔灵),每千克体重250毫克拌料。驱虫净(四咪唑),每千克体重25毫克拌料,一次喂服。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拌料。丙氧咪唑,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拌料。

鸡病诊断与治疗论文

在鸡的疾病中呼吸道问题较为多见,不同的鸡病其呼吸道症状表现不一样,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初学者容易混淆。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就鸡表现呼吸道症状的疾病作一概述。首先,应明确鸡的呼吸道症状不是一种病,而是鸡病的表现之一,可以成为诊断某种疾病的提示。临床上能引起鸡的呼吸道症状的疾病简分为以下几种:

1、病毒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

2、霉形体病(鸡败血霉形体病)

3、细菌性疾病(鸡传染性鼻炎、鸡白痢、禽霍乱)

4、其他疾病(鸡曲霉菌病、一氧化碳中毒、中暑)

5、混合感染

本文重点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这些疾病的不同点。

一病毒病

1鸡新城疫(Newcast leDisease,ND)

本病由副粘病毒属新城疫病毒引起,各种日龄的鸡都能感染并发病。鸡的保护性抗体可分为粘膜表面的IgA和血清中的IgG,呼吸道粘膜抗体和血清抗体达到一定滴度时才能有效地防止新城疫的发生。由于首免方法选择不当(如饮水免疫),致使鸡的呼吸道粘膜抗体未达到保护水平,或使血清中新城疫抗体不高,引起鸡发生新城疫。

临床表现为,呼吸时上下喙闭合不全,经常张口呼吸,呼吸时发出“咕噜”声,有甩头和吞咽动作,嗉囊积水,倒提时粘液或饲料从口中大量流出,拉绿色稀粪。

剖检可见,喉头充血、出血,气管粘液增多、粘膜增厚,全身出血性病变明显,腺胃乳头出血,肠胃道出血性、卡他性炎症。

非典型鸡新城疫或慢性新城疫(由超强毒新城疫病毒感染免疫鸡群引起),临床上以神经症状为主,体态消瘦,扭脖子,运动障碍,受到刺激时症状加重。由于吃食、饮水困难,最后多衰竭而死。剖检可见,喉头充血明显,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全身出血性变化少见,腺胃乳头出血少见。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tis,IB)

由冠状病毒科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分为呼吸道型传支和肾病变型传支。

我国呼吸型传支主要是马萨诸塞型(麻省型)。

(1)、侵害1-4周龄雏鸡,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喘息、咳嗽、打喷嚏),打堆以及死亡严重,死亡率为25-75%不等。剖检可见,支气管炎卡他性炎症,内有粘液,气管中有干酪样物质,气囊壁增厚和混浊。

(2)、侵害成年鸡,首先表现为咳嗽,有鼻液,发出“喉喉”声音,稍后出现产蛋量下降,产蛋率下降约一半,产软壳蛋和畸形蛋(表现为大小不一、蛋壳变白、粗造、蛋黄与蛋白分离、蛋清稀薄如水)。经两周下降至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一般恢复期需2个月时间左右,青年鸡恢复快于老年鸡。剖检可见腹腔散在卵黄。

肾病变型传支(NIB),病原主要是澳大利亚T型毒株,主要侵害1-2月龄的鸡,主要表现为,鸡渴欲增加,腹泻,粪便灰白如石灰水。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尿酸盐大量沉积,称“花斑肾”。

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 Cheitis,ILT)

由A型疱疹病毒引起,主要侵害4-10月龄鸡。

主要表现为坐式呼吸困难,伸直头颈张口呼吸,咳嗽,咳出血性粘液,附着于笼具、饲槽上。

剖检可见,喉头和气管粘膜发炎肿胀,粘膜出血,气管后段常有血凝块样物质沉积。

4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

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鸡、火鸡、鸭、鹌鹑、鸽子以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

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与病毒致病性高低、感染强度、毒力强弱、传播途径和禽的种类有关。禽流感爆发时症状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神经系统。有轻微到严重呼吸道症状,咳嗽、流鼻涕、流泪,少数鸡眼部肿胀,结膜炎,严重者眼睑及头部肿大,通常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减少,消瘦,开始蛋壳变白,直至产白壳蛋、软壳蛋,产蛋量下降,最后可完全停止产蛋,鸡羽毛松乱,颜面水肿,鸡冠和肉垂发绀变乌,普遍发生腹泻,拉绿色或水样粪,倒提时从口中流出大量水样液体,死亡率一般为5%-15%左右。

剖检主要有蛋黄性腹膜炎,大多数死亡鸡只心肌、肝及腺胃乳头有出血点,腹腔内有破裂的蛋黄,卵巢上有蛋白和蛋黄滞留形成的粘性分泌物附着。

二鸡霉形体病(Mycoplasmosis)

简称“慢呼”(CRD),能引起鸡的呼吸道病的是鸡败血霉形体(MG)。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

主要表现为,早期流鼻涕、咳嗽、窦炎、结膜炎和气管炎,呼吸道罗音,晚上特别是夜深人静时,罗音更为明显,后期眼睑肿胀,严重时上下眼睑粘着,突出状如肿瘤,眼球萎缩,常表现为“三轻三重”,用药时轻些,停药较久时重些;天气好时轻些,天气突变或连阴时重些;饲养管理良好时轻些,反之重些。

剖检可见,鼻道、眶下窦粘膜水肿、充血、出血,窦腔内有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喉头气管内有透明或混浊粘液,粘膜表面有球状灰白色干酪样物,气囊壁增厚、混浊,附有豆渣样渗出物。

三细菌性疾病

1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

病原为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只发生于鸡和珍珠鸡,其他禽类不感染。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其临床特征是:喷嚏,鼻腔流出粘性分泌物,流泪,结膜炎,眼睑周围和颜面肿胀,肉髯水肿,剖检可见:鼻腔和窦急性卡他性炎症、粘膜充血,潮红肿胀,表现有大量粘液和炎性渗透物凝块,病程较长,严重时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有干酪样物。

2禽霍乱(Fowl Cholera,FC)

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于育成阶段的鸡,常呈地方性流行。

最急性型,临床上往往看不到症状,突然死于禽舍中。

急性型,表现为病鸡体温升高,达43-44℃,渴欲强烈,频频饮水,很少采食,有时腹泻,拉黄、白稀粪,偶有绿色稀粪,呼吸急促,常张口呼吸时而发出“咯咯”声,病程1-3天,最后衰竭死亡。剖检可见,腹膜、皮下和腹部脂肪、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肺充血,表面有出血,肝肿大,表面上有条纹状灰白色坏死灶,这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3鸡白痢(Pullorum  Diseaes,PD)

病原为鸡白痢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鸡。

临床上病雏呼吸困难而急促,其后腹部快速一收一缩,部分病雏肛门粘有白色稀粪,2周龄为死亡高峰,3周龄以后呼吸症状逐渐减轻,以后主要拉白色稀粪。

主要剖检变化是肝肿大,肝脏有针尖样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四其他疾病

1鸡曲霉菌病(Aspergillosis,Asper)

病原主要是烟曲霉菌和黑曲霉菌等,多发生于1-3周龄以下雏鸡。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口喘气,无罗音,很少采食,急性爆发时死亡率可达50%,曲霉菌侵入眼部时眼皮下蓄有豆渣样物质,眼皮鼓起,角膜溃疡,象“白眼珠”。

剖检可见,肺部、气管变为黑紫、灰白色,质地变硬,切面坏死,

气囊混浊,有霉菌结节。

2一氧化碳中毒(COPoisoning)

俗称煤气中毒,冬季禽舍烧煤供温时,由于通风不畅引起。如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时即可引起中毒。

轻度中毒时,鸡群精神呆滞,不活跃。

严重中毒时,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呆立,昏睡,头向后仰,死前发生痉挛和惊厥,剖检可见血液和脏器樱桃红色。

3中暑(Sunstroke,Heatstroke)

又称日射病及热射病,常指夏季温度在35℃以上时发生的疾病,雏禽多见。

患日射病时,病禽表现为烦燥不安,战栗痉挛,昏迷,体温升高、粘膜发红,可大批死亡。剖检时大脑和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

患热射病时,病禽呼吸急促,张口伸颈喘气,两翅张开下垂,口渴,体温升高战栗昏迷,痉挛倒地,也可大批死亡。剖检时大脑和脑膜充血,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凝固不良和尸冷缓慢。

五混合感染

临床上病毒、细菌、霉形体、不利环境等多病因引发的并发感染比单一感染更为多见,三重感染甚至多重感染亦时有发生。

混合感染可以加重呼吸道症状亦可以减轻其呼吸道症状。

霉形体(MG)与副鸡嗜血杆菌(HP)有协同作用,MG与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与喉气管炎病毒也存在相互作用。以传支病毒攻击未感染霉形体的鸡比攻击慢性感染MG的鸡表现的临床症状更加轻微。

1、鸡瘟。预防:可靠的方法是进行疫苗接种防疫。预防接种:1-2周龄的雏鸡用鸡新城疫Ⅱ系苗稀释10倍滴鼻;隔断0天左右再重复一次;2月龄以上的中、大鸡用Ⅰ系苗稀释1000倍,每只鸡肌肉注射1亳升,可免疫一年。 饮水免疫法:用鸡新城疫Ⅲ系(f系)疫苗稀释成水溶液,让鸡自由饮食,10-30天后再饮用一次,可免疫7个月。对疫区严格封锁,并进行彻底消毒。 治疗目前此病尚无药物治疗,可试用:蒜头3-5片,打烂混合少量硫磺粉及生油灌服,每日2次。巴豆半粒打烂(药店有售,有毒性,严控剂量)混合少量生油灌服,每日2次。用鸡新城疫Ⅰ系苗稀释500倍,每只病鸡肌肉注射器亳升,有一定疗效。据资料介绍:对于已有神经症状的病鸡,一般注射后2-3天即痊愈。 2、鸡出败:预防:每年定期注射禽出败菌苗,2月龄以上的鸡不论大小,每只鸡肌肉(或皮下)注射2毫升,每4-6个月防疫注射一次;亦可在饮水中加入的高锰酸钾(灰锰氧)或的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水溶液,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治疗:青霉素3-5万国际单位/只,作肌肉注射,每天3次。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肌肉注射,每只鸡每次1克(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每天2-3次。以上药物疗效确切,但鸡完变黑紫色后,治愈率则较低。 3、鸡白痢:每公斤饲料加入痢特灵200-400毫克(即2-4片)拌匀喂鸡,连用7天,停3天,再喂7天。按每公斤鸡体重用土霉素(或金霉素、四环素)200毫克喂服(每片药含量250毫克)。 或每公斤饮料加土霉素2-3克(即8-12片)拌匀喂鸡,连用3-4用。每只鸡每天用青霉素2000国际单位拌料喂服,连用7天。每公斤饲料加入磺胺脒(或碘胺嘧啶)10克(即20片)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克(即10片)拌料喂鸡,连用5天;也可用链霉素或氯霉素按加入饮水中喟鸡,连用7天。以上药物好交替使用,以利提高疗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