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最新羊病预防与防治论文

发布时间:

最新羊病预防与防治论文

一、常见的羊疾病种类

1.传染疾病

羊在繁殖过程中最容易患有传染性疾病,导致传染病病原留在羊体内繁殖、生长,释放出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就会降低羊自身的抵抗力。当羊患有传染性疾病时,该疾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比如说,最常见的传播范围在羊粪便、空气、食物等。如果不能做好羊传染病控制工作,那么就会直接扩大传染病的传播范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疾病在羊生长过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寄宿在羊的体内中,如果不能及时祛除就会导致羊患有多种疾病,造成羊自身机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羊免疫力,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羊出现死亡现象。

3.普通疾病

羊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普通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导致羊新陈代谢系统异常混乱。另外,羊在生长期间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说温度、湿度、气温等导致疾病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提升羊在生长期间的患病率。

二、羊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羔羊痢疾预防与控制

痢疾病在发生时主要表现在羊小肠溃疡与剧烈腹泻上,对于羊的正常生长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对痢疾病防治过程中,可以根据羊的生长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比如说,在母羊分娩前20d 左右,可以向母羊注射2 mL的羊痢疾甲醛灭活菌疫苗,提升母羊与幼羊的免疫力。或者可以通过内服~ 的土霉素进行治疗,平均治疗 3d 左右,之后再平均每 2d 对羊的生长状况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羊可以健康的生长下去,提升羊的存活率。

2.莫尼茨绦虫预防与控制

莫尼茨绦虫是一种发生在羊小肠中的寄生虫而引发的疾病。该类型的疾病在发生时,会以地方性流行的趋势发生,会导致羊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在对其防治过程中,可以按照羊的体重调配对应比例的药剂,比如说15~20mg/kg 的吡喹酮;同时还可以按照羊体重服用75~80mg/kg 氯硝柳胺片口服 1 次。在羊出生、成长、成年这 3 个阶段中需要对山羊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从而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使羊健康的成长。随着环境、温度、饲料不断的变化,羊在成长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病原滋生体的,因此,养殖户需要对羊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提高羊的抵抗力,防止疾病发生对羊大规模的传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羔羊消化不良预防与控制

羔羊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疾病,羔羊在患病期间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对羔羊消化机能的正常运行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羔羊年龄不断的增长,该类型的疾病会逐渐减少。该类型疾病主要发生一些年龄较小的羔羊上。要想保证羔羊可以健康的生长下去,就应该提高对羔羊饲养的管理,保证羔羊生存环境干净、整洁。对于3 个月的羔羊来说,可以加强对其的护理,定期开展抑菌消炎工作,减少细菌的滋生。在对羔羊治疗过程中,如果其出现较为严重的消化不良现象,那么可以用温水喂羔羊消化药乳酶片1~2g 左右。如果羔羊出现腹泻,那么可以向羔羊注射 2 万 IU/kg 卡那霉素片。如果羔羊出现脱水现象,可以向其注射静脉注射250~300m L 糖盐水。

羔羊的疾病种类较多,除了所开展的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外,在对羔羊饲养过程中可以根据羔羊的生长状况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加强对羔羊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羔羊可以健康的生长下去。改善现有的卫生条件,保证羊圈干燥、整洁;根据羔羊的生长状况来明确羔羊的检疫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操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检疫意识,提升羔羊的存活率。

近年来,作为羊的重要寄生虫病的羊绦虫病有发生趋重的态势。此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方呈地方性流行,在潮湿季节最易感染发病,严重影响着羊的生长发育,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会造成成批羊只死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预防措施:采用圈养的饲养方式,以免羊吞食含有地螨的草而感染绦虫病。不要在潮湿地放牧,尽可能少在清晨、黄昏和雨天放牧,以避免感染病菌。定期驱虫。舍饲改放牧前对羊群驱虫,放牧一个月内驱虫两次,羊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10毫克,或用氯硝硫胺(驱绦灵) 10毫克,或用硫双二氯酚75~150毫克,或用吡喹酮75毫克,连用3天。驱虫后的羊粪要及时集中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经过驱虫的羊群,不要到原地放牧,要及时地转移到安全牧场,可有效地预防绦虫病的发生。治疗方法:1%硫酸铜对羊绦虫有良好的驱虫作用。一般1~6个月羔羊可给予15~45毫升,7个月成年羊可给予45~100毫升。一次治愈率约80%。隔2~3周再灌服一次。药要求纯品,当天配制,当天使用,不能过夜。园可用砷酸铅、砷酸亚锡、砷酸钙三种砷制剂驱虫。剂量均为: 羔羊克,成年羊1克,一次投服。服药后给以油类泻剂。

随着羊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肉羊饲养量快速增长,羊病的防治任务也就更加繁重。子宫内膜炎是繁殖母羊多发病,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对羊的繁殖将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母羊终身不孕,直接影响着肉羊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笔者现将该病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发病原因 1. 环境污染。羊圈舍简陋,棚顶防雨条件差,致使夏秋季节圈舍内潮湿,若圈舍打扫或垫料更换不及时,羊群在粪尿和污浊的垫料上躺卧,外生殖器易被污染。 2. 不洁配种。农村大部分地区肉羊繁殖仍采用自然交配的方法,公、母羊交配前外生殖器未清洗、消毒,易导致母羊子宫感染。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多数人工授精人员卫生消毒意识淡薄,不仅未对公、母羊外生殖器进行清洗、消毒,而且对使用的人工授精器材也不能及时彻底消毒,往往造成人为的交叉感染。 3. 接产、助产不当。农村养羊户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失去重体力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家庭妇女,他们在给羊接产或助产时不仅没有清洗、消毒手臂和母羊外阴,而且断脐的剪刀也未消毒,加上分娩时圈舍不洁,易造成细菌感染。 4. 继发感染。当出现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产道损伤、胎死腹中等情况后,若未能及时正确处理或治疗,侵入细菌或生殖道内某些条件性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会导致子宫内膜发炎。 二、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依其炎症经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 急性。患羊精神委靡,食欲降低,反刍减少或停止,常常拱腰、努责,做排尿姿势,不时从阴门中排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重症者分泌物呈暗红色或棕色,具有腥臭气味,卧下时排出量较多;阴门周围、尾根、后肢常黏附分泌物并干涸结痂。患羊因反刍减少或停止,往往呈现不同程度的臌气。**检查可见**以及前庭发炎,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开张,多数可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从子宫颈内流出。 2. 慢性。多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有的羊只体温略高,食欲稍减。哺乳母羊泌乳量减少,从**内排出透明、混浊或混有脓性絮状的分泌物。非哺乳期母羊频繁发情,趴跨其他羊只,但屡配不孕。**检查可见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并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三、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将患羊放在卫生条件好的环境下饲养,饲喂富含营养和具有轻泻作用的草料,及时清理母羊排泄物,保持圈舍清洁、温暖。 2. 搞好消毒。无论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配种前都要做好公、母羊外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特别是人工授精器材的消毒要彻底。接产、助产和剖宫产过程中也必须搞好消毒工作,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阻断传播途径。 3. 防治引起流产的传染病。 4. 及时正确治疗**脱、子宫脱、胎衣不下、胎死腹中等容易诱发子宫发炎的疾病。 四、治疗方法 1. 清洗、注药。清洗是清理子宫腔内渗出物,这是消除炎症的最基本方法。笔者常用的清洗剂有3%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等。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患羊保定在一横杆上,使其两后腿呈“八”字形分开,再用消过毒且在外壁涂抹润滑剂的开膣器打开**,将金属输精针**子宫内备用。对于子宫内炎性分泌物较少的患羊,用注射器吸取高锰酸钾溶液50~100毫升,通过输精针缓慢注入子宫腔内,药液停留10分钟左右后将羊后腿解开放于平地上,拍按其腰部或将其两前肢抬起,以利液体排出;然后再向子宫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0~120毫升,液体停留时间与排出方法同上。冲洗完毕后,将160万国际单位的油剂青霉素(也可选用其他广谱抗生素)注入子宫内。为防止药液从子宫内流出,可在注药后用一浸过生理盐水的棉球堵塞子宫颈口(下次冲洗时取出)。以上治疗方法,1次/天,连用3~5天即愈;对于子宫内炎性分泌物较多的患羊,选用3%双氧水稀释至1%的浓度,每只羊每次用量为100~150毫升,连续冲洗两次,再用生理盐水150毫升冲洗1次,待冲洗液全部排空后,选用磺胺嘧啶钠片,用量为克/千克体重(首次用量加倍),将其研成细粉后,与2克云南白药一同用塑料管吹入子宫腔内,也可将以上两种药物稀释成溶液注入子宫腔内,隔天1次,一般连用3次痊愈。 2. 全身治疗。对急性或坏死性的伴有全身症状的患羊,尽量不冲洗子宫以防止感染扩散,加重病情。具体治疗方法是:用5%糖盐水250毫升、青霉素钠(钾)32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C注射液~克,一次性静脉注射;或用5%糖盐水250毫升、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0~100毫升(50~100千克体重用量),配以等量碳酸氢钠注射液,一次性静脉注射。两个方剂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内黄县畜牧局 邮编:456300)

羊病治疗与预防摘要论文

(1)提前预防特别是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一定要提前预防。

(2)有病早治早治可把疾病对羊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治愈率。

(3)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良好的体况是减少疾病发生和提高机体抗病力的有效措施。

一、常见的羊疾病种类

1.传染疾病

羊在繁殖过程中最容易患有传染性疾病,导致传染病病原留在羊体内繁殖、生长,释放出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就会降低羊自身的抵抗力。当羊患有传染性疾病时,该疾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比如说,最常见的传播范围在羊粪便、空气、食物等。如果不能做好羊传染病控制工作,那么就会直接扩大传染病的传播范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疾病在羊生长过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寄宿在羊的体内中,如果不能及时祛除就会导致羊患有多种疾病,造成羊自身机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羊免疫力,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羊出现死亡现象。

3.普通疾病

羊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普通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导致羊新陈代谢系统异常混乱。另外,羊在生长期间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说温度、湿度、气温等导致疾病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提升羊在生长期间的患病率。

二、羊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羔羊痢疾预防与控制

痢疾病在发生时主要表现在羊小肠溃疡与剧烈腹泻上,对于羊的正常生长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对痢疾病防治过程中,可以根据羊的生长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比如说,在母羊分娩前20d 左右,可以向母羊注射2 mL的羊痢疾甲醛灭活菌疫苗,提升母羊与幼羊的免疫力。或者可以通过内服~ 的土霉素进行治疗,平均治疗 3d 左右,之后再平均每 2d 对羊的生长状况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羊可以健康的生长下去,提升羊的存活率。

2.莫尼茨绦虫预防与控制

莫尼茨绦虫是一种发生在羊小肠中的寄生虫而引发的疾病。该类型的疾病在发生时,会以地方性流行的趋势发生,会导致羊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在对其防治过程中,可以按照羊的体重调配对应比例的药剂,比如说15~20mg/kg 的吡喹酮;同时还可以按照羊体重服用75~80mg/kg 氯硝柳胺片口服 1 次。在羊出生、成长、成年这 3 个阶段中需要对山羊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从而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使羊健康的成长。随着环境、温度、饲料不断的变化,羊在成长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病原滋生体的,因此,养殖户需要对羊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提高羊的抵抗力,防止疾病发生对羊大规模的传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羔羊消化不良预防与控制

羔羊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疾病,羔羊在患病期间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对羔羊消化机能的正常运行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羔羊年龄不断的增长,该类型的疾病会逐渐减少。该类型疾病主要发生一些年龄较小的羔羊上。要想保证羔羊可以健康的生长下去,就应该提高对羔羊饲养的管理,保证羔羊生存环境干净、整洁。对于3 个月的羔羊来说,可以加强对其的护理,定期开展抑菌消炎工作,减少细菌的滋生。在对羔羊治疗过程中,如果其出现较为严重的消化不良现象,那么可以用温水喂羔羊消化药乳酶片1~2g 左右。如果羔羊出现腹泻,那么可以向羔羊注射 2 万 IU/kg 卡那霉素片。如果羔羊出现脱水现象,可以向其注射静脉注射250~300m L 糖盐水。

羔羊的疾病种类较多,除了所开展的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外,在对羔羊饲养过程中可以根据羔羊的生长状况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加强对羔羊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羔羊可以健康的生长下去。改善现有的卫生条件,保证羊圈干燥、整洁;根据羔羊的生长状况来明确羔羊的检疫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操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检疫意识,提升羔羊的存活率。

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传染病是由于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羊体内生长、 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导致的。寄生虫病是各种体内外寄生虫侵 害羊体,通过虫体对羊的器官、组织的机械性损害,夺取羊体 营养并产生有害毒素而导致的。普通病包括内科疾病、外科 疾病和产科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失调,误食毒 物,机械性损伤,异物的刺激以及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 为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各种卫生防疫制度,落实各种综合性防 治措施,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防病灭病的综合效果,保证肉羊生产健康顺利的发展。最后羊病的解决,要具体病症具体治疗,不可盲目用药。发现羊出现异常症状时,要第一时间寻找专业兽医师解决。畜牧堂徐老师是一位已经从业26年的兽医,可提供科学的羊病的解决方案。

炭疽病。预防羊炭疽病可以通过注射相关的免疫疫苗,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应该提高预防的力度,每年进行1次注射。发现羊炭疽病暴发以后应该及时将病羊隔离治疗。并且将养殖场严格封锁,采用火烧或者深埋的方式处理病死羊。彻底清理圈舍的卫生,扫除一切粪便,更换垫草等,并使用药物进行消毒。对于病羊可以通过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视情况选择使用炭疽血清进行治疗。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用药的相关要求。肠毒血症。科学管理饲料,保证饲料的卫生。对水源要严格监控,保证水源的健康。提高对养殖场的科学管理,注意圈舍的干燥程度。发现肠毒血症的病羊应该及时隔离,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可以选择使用抗血清和抗毒素。螨虫病。防治该病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圈舍的卫生,饲料以及饮用水的卫生。养殖户需要定期打扫圈舍,对圈舍进行药物消毒,定期用药物清洗饲养用具,如羊的食槽、饮水槽等。定期为养殖场内的羊只洗澡,保持皮毛卫生。发现螨虫病的患羊后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所用的药物可以选择敌百虫或石硫合剂。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要严格参照药物说明的步骤进行,注意药物的剂量、浓度以及使用的条件,还有具体的使用次数。以上3种疫病的防治措施在工作实践中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养殖户掌握以上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疫病,提高养殖场的饲养质量和经济效益。

羊口疮病的预防与诊治论文

羊口疮怎么治疗呢?羊口疮也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接种性传染病,也是一种较危险的传染病。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羊口疮的快速治疗方法,希望能对从事羊养殖业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在患羊口腔、口角、鼻孔、皮肤上形成丘疹,水疱、脓疱,破烂后形成厚痂。该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对羔羊危害严重,康复羊生长发育受阻。

该病主要发生于3~6月龄的羔羊,并常为群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常是因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引起健康羊群发病,或者是将健康羊置于病羊曾用过的羊舍或草场引起。

在该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羊舍及用具定期消毒。病羊患部用双氧水或碘酒冲洗涂擦,然后敷上冰硼散,每天2~3次,重症病例注射穿心莲、地塞米松、林可霉素注射液,三者混合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左右。

也可用2%龙胆紫凃檫,或用紫药水涂抹,涂抹时用力将患部的结痂擦破,将药液涂于患部。

1、先用温盐水将结痂创面泡软,去除结痂腐烂的表皮组织。用手清除创面的时候最好带上手术用的橡胶手套,防止自身感染病毒。

2、开始几次可以用碘甘油(就是用护手用的甘油加碘伏搅拌配置的膏状制剂)涂擦,待症状缓解后可以用红霉素软膏。一天两三次,每次最好先消毒。

3、症状严重的可以配合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天1次每次40-80万单位。

1、口腔型:病羊首先在口角或上唇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继而成为水疱或脓疱,脓疱破损后形成厚痂,严重病例,涉及整个口腔周围的颜面、眼睑和耳廓,形成大面积痂垢,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严重者继发肺炎而死亡。

2、蹄型:患羊在蹄叉、蹄冠部及周围形成水泡、脓疱,患羊破行、卧地,严重者转移至内脏,引起死亡。

3、外阴型:此型较少见,在公羊阴鞘肿胀,阴鞘口及阴茎上发生小脓疱,母羊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流出,阴唇及周围皮肤有脓疮。

是下面大哥说的 俗名叫羊口疮 带上手套把羊嘴上的口疮给抹掉然后用红霉素软膏涂抹 几次就好了

关键词:羊口疮病 诊断 防治羊口疮病是一种在羊群中极具传染性的疾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虽然它的致死率不高,但是却依然会对羊的健康造成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羊群养殖业的发展。所以,本文中将详细分析羊口疮病,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羊群养殖产业的生产效益。1、病原羊口疮病是一种因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会形成脓包和红疹,归属痘病毒科的范围。而且此病毒对网布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如将病变了的病痂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暴晒,它的传染程度就可以达到30-60d。掉落在地上的病痂,在经过冬天低温之后,依然会具有很强传染性。但是该病毒惧怕高温,在6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加热。羊口疮病毒只能存活30分钟。2、流行特点羊口疮病主要是在3至6个月龄的羊群之间传染,成年羊也会感染此病毒,但是发病率极地。病毒主要是通过病羊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染,而病毒又主要依附在脓包液和病痂之中,正常的样在接触之后,就会被感染,也会对羊舍、水源和饲料进行感染,从而感染到健康的羊群。该病毒一般会在羊群中传染多年,难以清除。

羊口疮病的预防与治疗论文

绵羊得羊口疮,寻找专业的兽医,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可以直接进行一些药剂注射,或者是买一些药膏涂抹伤口。

茄子末治羊口疮 (偏方)茄子50克,将茄子切成片晒干,研成细末,抹于羊口中。有清热除湿功效。 怎样预防和治疗 预防: (1)本病主要通过受伤的皮肤和粘膜传染,因此,要保护皮肤和粘膜不使其发生损伤。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芒刺。给羊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啃土啃墙,保护皮肤、粘膜。 (2)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3)在本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接种时按每头份疫苗加生理盐水在阴暗处充分摇匀,每只羊在口腔粘膜内注射毫升,以注射处出现一个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准。也可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经过10天左右即可以产生免疫力,对预防本病效果好。 治疗: (1)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2)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4)药物治疗: ①用病毒灵克/公斤、青霉素钾或钠盐4-5毫克/公斤,每日1次,连用3日为1个疗程,间隔2-3日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 ②维生素毫升、维生素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3-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羊传染性口膜炎多发于断奶前的羔羊与断奶后的幼羊。在临床上发现,出生10-15天的羔羊就会感染本病,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使得病羊口唇肿大,不能吃奶,最终死亡。由于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因此本病在羊群中可连年流行,连续危害新生羔羊。防控措施1、不从疫区引进羊,对新进羊必须隔离观察2-3周,详细检查后才与其他羊混合饲养。2、保持圈舍干燥温暖,勤通风,阳光充足,勤消毒,勤换垫草。3、饲喂优质的草料,且要营养全面,这样母羊膘情好,奶水足,羔羊体质好,口疮病的发病率就会大大较少。4、母羊配种前注射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或山羊痘疫苗,使羔羊能吃到带抗体的母乳。治疗措施1、对感染羔羊要隔离饲养,进行治疗,隔离羔羊可饲喂华畜羔羊代乳粉。2、对发病羔羊的哺乳羊乳头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发病羔羊口唇疮面先用1%高锰酸钾清洗,再涂抹碘甘油或冰硼散。3、继发感染病例,用瘟可康皮下注射体重,每天2次,连用三天。重症病例配合输液。4、中药黄连20g、黄芩30g、大黄30g、石膏100g、知母30g、淡竹叶30g、板蓝根30g、贯众20g、干草10g。水煎,温候灌服,每天一剂,熬两次,100斤羊体重。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羊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本病多发于3~6月龄的羔羊,常呈群发性,疫区的成年羊多有一定的抵抗力。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预防措施1、在本病流行地区,可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作免疫接种。我国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过犊牛睾丸细胞连续传代的方法,育成的弱毒株制成冻干活疫苗,适用于各种年龄的绵羊、山羊下唇粘膜划痕接种,每头接种量毫升,亦可于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免疫期3个月,野外大面积使用时,保护率达80%以上。此外,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用相同方法,也研制成功弱毒疫苗。使用时作口唇粘膜内注射或初生羔股内侧皮下划痕接种,接种量均为毫升,免疫期可达5个月,攻毒保护率达3/4以上。有资料报道,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细胞弱毒苗,保护期可达18个月,使用时作唇粘膜下接种,每只羊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怀孕母羊于产前30天或15天接种,新生羔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高水平的抗体。2、在本病流行区还可采集自然发病羊痂皮,经研磨后用50%的甘油盐水缓冲液制成1%的病毒液,在健羊的尾根无毛处作划痕接种,经7天左右接种处发生炎症或脓疱性病变,随后结痂,数周后痂皮脱落,此法免疫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母羊接种应在分娩前3~4周完成。本法有散毒危险,因而仅限于疫区采用。二、治疗措施现将近几年来报道的成功治疗方法摘录几则如下:1、哈拉(旱獭)油1千克溶化后与300克敌百虫混拌均匀,涂擦患部,经1天即可痊愈,用此法曾治疗12000多只羊,全部治愈。2、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毫克/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毫升,按2:1混合肌注,成年羊3毫升,羔羊减半或2毫升;局部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擦。一般用药2~3天,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严重病例要配合每天使用青、链霉素2次。3、用消毒外科剪和摄子去掉患羊痂皮、脓疱皮,用强力消毒灵溶液消毒创面后,将冰硼散粉末(冰片50克、硼砂500克、元明粉500克、朱砂30克,研末,混匀)兑水调成糊状,涂沫患部,隔日涂药1次,连用2~3次,治疗7~10天,至患部痂皮或结痂脱落,共治疗28例,全部治愈。辅助措施,将病羊隔离饲养,用1克/升强力消毒灵作羊圈舍、场地、环境消毒,每天2次,直至病羊痊愈为止。4.创面可选用以下药物涂擦:2%龙胆紫,或3%碘酊甘油(碘3g、碘化钾5g、75%酒精10ml溶解后加甘油10ml)或碘松石合剂(碘酊1份、松馏油1份、石蜡油1份)。每日2次,连用3天。磺胺类药物粉剂撒布创面。或用淡盐水冲洗溃疡面后吹撒冰硼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8g、研为细末)每天2次,2天后溃疡面上长出新的肉芽组织,此法疗效很好。混合感染时要配合磺胺药和抗生素消炎、补液等措施。5.清除痂垢后,创面先用高锰酸钾水洗,再用下列药物涂擦:①3%碘酊、松榴油、石蜡油(1∶2∶2)合剂,调匀后使用。②呋喃西林、鱼石脂软膏(1∶4);③碘甘油(7%碘酊70ml、加无水甘油30ml),均按每日1次,连续7天,隔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6.也可以下列中药涂敷溃疡面:①白芨粉、植物油、冰片(10∶5∶1)合剂,调匀;②人中白、人工牛黄、青黛、冰片、石膏、儿茶等份,共为末;③青黛9g、黄柏9g、黄连6g、桔梗6g、儿茶6g、薄荷3g为末;④口疾灵:用青黛、黄柏、地丁、枯矾、百药煎等十余味药研成细末,以水调成糊状。⑤儿茶15g、枯盐12g、人中白9g、川莲9g、飞矾9g、青黛6g共为细末涂敷或喷入口腔;上述药物每天涂敷1~2次。用浸蘸50g/L硫酸铜水溶液的棉花擦掉硬痂,然后在患处涂上碘甘油(50g/L碘酒100mL、甘油100ml)。7.蹄部洗净后用50mL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分钟,每天1次,连续用药2天,如未愈,隔1周再浸泡治疗。经上述治疗一周,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即可治愈。污染的垫草要烧毁,器具要消毒,例如20g/L氢氧化钠、100g/L石灰水或200g/L热草木灰水等。蹄部还可用10%的氧化锌或硫酸锌或5%福尔马林浸泡,再用10%的氯霉素溶液于酒精或丙二醇内涂搽,也可用土霉素或多粘菌素软膏涂擦。

羊病诊断与防治论文

本书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特组织科技人员与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羊常见病防治技术100问》一书。本书具有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便于操作的特点,适合广大养羊专业户与养羊场(小区)技术人员阅读。作者简介丁伯良,男,博士、天津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人民政府授衔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长期从事畜禽疾病防治工作,先后主持并承担部、市级科研与推广项目12项。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共出版《羊病诊断与防治图谱》、《羊的常见病诊断图谱及用药指南》等学术专著1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8篇。

快速诊断技术、羊病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常见羊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产科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等)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技术等,可供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广大农户与养羊专业户阅读参考。目录一、羊病的快速诊断(一)临床诊断(二)病理剖检诊断(三)辅助或特殊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二、羊病的综合防治(一)科学的饲养管理(二)良好的环境卫生(三)严格的检疫制度(四)免疫接种、药物预防与定期驱虫(五)发生传染病时的应对措施三、羊常见疾病的防治(一)传染病(二)寄生虫病(三)内科疾病(四)外科疾病(五)产科疾病(六)营养代谢病(七)中毒性疾病部分试读(二)病理剖检诊断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羊只死亡或临床诊断不能确诊的疾病,必要时可进行羊只的病理学剖检。通过对一些脏器组织呈现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的检查,可对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及中毒性疾病迅速作出诊断。因此,病理剖检诊断在羊病的诊断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例如,剖检发现死羊尸僵不全,迅速腐败、臌胀,全身出血,呈暗黑色,血液凝固不良,脾脏肿大2~5倍,淋巴结肿大等,町提示为羊炭疽。有时候除了需要用肉眼观察外,还需要采取病料样本作病理组织学的进一步检查。剖检方法一般,剖检病羊尸体取左侧位(左侧朝下),剖检应先观察尸体外表,注意其营养状况、被毛、可视粘膜等情况。然后剥皮,切开腹壁露出腹腔脏器,进行必要的结扎后,摘除大网膜取出胃肠,依次摘出脾、肝、肾上腺、肾脏等脏器。最后打开胸腔,将心、肺取出。对病变的形态、位置、颜色、硬度、性质、切面的结构变化等要客观地记录下来,必要时可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对尸体的外部检查、体腔剖开情况和各器官组织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判定和诊断。

发表“黄土高原梯田质量评价系统设计研究”(2007年12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VBA技术在出口蜂产品的TC族抗生素杯碟法检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2006年5月,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羊病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2003年9月,动物医学进展)等科研、教学论文15篇。开发“湖北地区主要出口植物有害生物多媒体数据库查询系统”、“羊病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等软件14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