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韩彦辉发表的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韩彦辉发表的医学论文

郭沫若生平 郭沫若Guo Moruo(1892――1978)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一 在四川大渡河与岷江汇合处,有一座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这里是蜀王开明的故治,秦为安南县,隶蜀郡,汉代改隶犍为郡。北周为平羌县、郡治所,宣帝时置为嘉州。清雍正末年增置乐山县,始名乐山。 嘉州山水秀丽,有举世闻名的“仙山”峨眉山,有唐代凿建的世界第一大佛。峨眉第二峰绥山,俗称二峨。又有三峨,名为美女峰。在这美女峰正北有一小镇,唐代名为南林镇,清道光年间旧址被冲毁,迁至今天称为沙湾的地方。100多年前,这里是清末的四川省嘉定府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午时,母亲忍受着难产的巨大的痛苦,产下颇带“反叛”意味的婴儿――一个迫不及待“脚先下地”,跨出“反逆者的第一步”的“骄子”。母亲受胎之际,梦见一小豹咬自己左手虎口,便以文豹为这“逆产”婴儿的乳名,入家塾后以开贞为其学名,号尚武。 这家人祖上原籍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前迁蜀。传至此时,已是第六代了。祖父爱散财,以致家业凋零。父郭朝沛善理财,把家业恢复起来,并在旧居后园设立“绥山山馆”,为子弟们延师授业。母杜邀贞,又名杜荪福,进士之女,15岁嫁到郭家,勤苦操持,受到全家敬重。 1897年春开贞入家塾“绥山山馆”,8岁时塾师教读唐诗和司空图《诗品》,后来他关于诗的见解大体还受着《诗品》的影响。9岁左右开始学作对句及五言、七言试帖诗,产生了一个连本人都感到“有点奇怪的现象”,即“喜欢李白、柳宗元,而不喜欢杜甫,更有点痛恨韩退之。”进入20世纪的最初几年,开始大量接触新书刊,读古书也比较有条理了。同时,养成日后好议论和好做翻案文章的“脾气”。他毫不掩饰在“十一岁的时候”,性觉醒“泛滥到几乎不可收拾”的程度,以至沾染上手淫的毛病。然而“责备”有什么裨益呢?发蒙时天天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圣经贤传,对于“同年代的一般人的性早熟,怕要负很大的责任”。刚满13周岁,即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寄读。这个时候,他把《史记》读了一遍,“很喜欢太史公的笔调”。1907年秋升入嘉定府中学,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是“所嗜好”的一种读物,对其“后来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此间,“喜欢读的书是《庄子》、《楚辞》、《文选》、《史记》、严几道译的《天演论》、《群学肆言》”,并“特别喜欢《庄子》”。1910年2月,投考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三年级插班学习。 20虚岁一过,转瞬即是民国元年(1912)。正月十五上元节,奉父母之命与张琼华草草完婚。五天过后,人自此便分开了,但这个一生生活在孤寂“洞房”中的女人,始终使他感到“应该要忏悔”。经考成都高等学校理科、报考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最终在长兄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14年1月中旬抵达东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经过半年的努力,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医科,成为中国的官费留学生。到1915年7月,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第三部医科,与在第二部工科的成仿吾相识。1916年8月初,正当其患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悲观到了尽头,屡屡想自杀”的时侯,“无意之中”与左藤富子相遇,为其取名安娜,致“恋爱发生”,“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年底,专程赴东京接安娜来冈山同居。因此,招来父母的指责,甚至一度与他断绝书信往来。 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的德语课,由于教员以文学士居多,对他产生了“与目标相反的影响”,即“把决心抛弃的文艺倾向又挑拨煽动了起来,而且使旧文艺和新文艺深深地结合了”。因为德语课而喜欢歌德,进一步熟悉斯宾诺莎,由当时日本的“太戈尔”热而喜欢太戈尔,“便和哲学上的泛神论(Pantheism)思想接近了”,同时“又把少年时分所喜欢的庄子再发现”。泛神论思想不仅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和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还表现在他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论述中。 1918年8月,免试升入在福冈的九州帝国医科大学。1919年9月发表新时,首次署名沫若,自谓是取其家乡的两条河――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又名青衣江)“合拢”而成。从此,沫若之名便取代开贞了。20年代中期,在出版翻译小说和戏曲集时,开始使用“郭鼎堂”三字。其后,在古文字、古器物研究领域,常以“四堂”----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郭鼎堂(沫若)、董彦堂(作宾)并称,成为显示其学术成就的一个代号。 在福冈4年半的学医生活,基本上被其诗歌创作、文学活动所取代,完完全全“凫进文艺的新潮”,走上“弃医从文”之路。与田汉、宗白华通信讨论诗歌创作、人生道路,与郁达夫、成仿吾方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往返于日本、上海之间,出版白话诗歌集《女神》,翻译出版《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太戈尔、海涅、惠特曼、雪莱等人的诗文,发表诗剧、历史剧作……人虽然在福冈,但“旺盛的创作欲”使他对于繁重的医学课程“感到痛苦”。坚持到1923年3月,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毕业,获医学士学位。当时有人高薪聘其为医生,但却被拒绝。他表示“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无论如何,必须创立新文学”。4月,携眷回国,到达上海。 一年以后,开始与泛神论决裂:“从前的一些泛神论的思想,所谓个性的发展,所谓自由,所谓表现,无形无影之间已经遭了清算。从前在意识边缘上的马克思、列宁不知道几时把斯宾诺莎、歌德挤掉了,占据了意识的中心”。翻译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博士的《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对于郭沫若“转向马克思主义和固定下来”,“起了很大的作用”。1924年8月,在写给成仿吾的信中自信地宣布:“我现在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唯一的宝筏。”从《文艺论集》到《文艺论集续集》集中地反映了郭沫若文艺思想的转变过程,折射着他的整个思想、生活、作风的变化。 经瞿秋白推荐、林伯渠具体安排,1926年3月郭沫若自上海赴广州,应聘为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即文科学院长)。到达广州的当天,便在林伯渠家见到毛泽东。在随后的两个多月中,先后与周恩来、毛泽东等多次见面,结下他们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从此,郭沫若便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和影响下,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6月,与阳翰笙、李一氓约定投笔从戎,参加北伐。经周恩来具体安排,由孙炳文向蒋介石和邓择生(演达)推荐,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上校军衔)。7月出征,郭沫若随两湖主战场一路。孙炳文为其饯行,赠以“戎马书生”的徽号。8月,由北伐军政治部秘书长(少将军衔)晋升为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在复杂尖锐的内部政治斗争漩涡中,郭沫若始终保持着他那清醒过人的洞察力。1927年3月,蒋介石秘密委任其为“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说“你无论怎样要跟着我一道走”,“文字上的事体以后要多多仰仗你”。郭沫若“虚与委蛇”,跟随其自南昌赴九江、安庆,终于完全“看出了他的真相”,决定脱离蒋介石,在朱德家中写成《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发表。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14日,郭沫若潜入上海,通过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与李一氓、周恩来取得联系。周恩来听取了郭沫若的汇报,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向中央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建议。5月,郭沫若遭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通缉。几经辗转,于8月4日赶赴南昌,找到周恩来、贺龙等。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任其为主席团成员、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即,与南昌起义部队南下。8月17日抵达广昌,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郭沫若与贺龙等一道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2月,经与周恩来商定,再次东渡日本。此一去,海外十年,在受着“双重监视”和“为糊口文字百忙”的艰难情况下,郭沫若“走了他应该走的唯物主义研究道路”,一连写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卜辞通纂》、《古代铭刻汇考》、《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殷契粹编》等重要学术论著,成为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奠定了他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崇高学术地位。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南京政府取消对郭沫若的通缉,郭沫若即“别妇抛雏”秘密回国。12月,日军攻占上海之后,国民党南京政府迁都重庆,郭沫若与何香凝、邹韬奋等赴广州。1938年1月,辗转到武汉,始与于立群开始了新的家庭生活。4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0月下旬,撤离武汉,辗转长沙、桂林,于年底到达重庆。1940年9月,三厅被撤销。10月,重新组建文化工作委员会,继续担任主任之职,并请回三厅原班人马。就这样,郭沫若以双重身份度过了八年抗战岁月。此间,一方面写下大量政论性的文章,另方面又在学术研究上写出《屈原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历史人物》,在文艺创作上推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做出“至少使得自己较为满足的成绩”。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沫若全力投入到“反对独裁”和迎接“人民新春”的活动当中。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郭沫若连选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相继当选为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主席,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1954年以后,连选连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69年以后,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49年--1959年的10年间,郭沫若连选连任世界保卫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主席为约里奥·居里),“一直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不曾间断”。在国际交往中,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郭沫若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被苏联及东欧各国科学院授予院士或荣誉院士称号。 “文革”期间,郭沫若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外事工作。1970――1977年的8年间,他先后接待外宾数百次,尤其是在为中日建交和中美建交方面,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作为国务活动家和世界和平使者,耗去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郭沫若毕竟是文坛巨匠,从政之余继续追寻一个个的学术高峰,实践其“努力攀登不问高”的誓言,留下了学术论著《奴隶制时代》、《管子集校》、《李白与杜甫》和大量文物考古论文以及文艺创作精品――《蔡文姬》、《武则天》,讨论《再生缘》及其作者的一系列论文等,并主编了《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稿》等。 郭沫若的学术研究大体可以作如此划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以甲骨文和青铜器等古文字、古器物为基础,进行中国古代社会研究;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中,一面配合历史剧创作进行历史人物研究,一面纵论先秦诸子思想学说;50年代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社会分期问题和古籍整理方面,60年代则以历史人物研究与历史剧创作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在50-70年代的20余年间,随时都有对于古文字、古器物的单篇考释或研究论文发表。 郭沫若一生留下千余万字的著作,经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8卷、考古编12卷、文学编20卷。尚待出版的还有译著12卷、佚文集等。其著作被翻译为日文和欧、美主要文字,受到广泛的热爱,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郭沫若北京前海西街18号的故居、四川乐山沙湾的旧居,均辟为纪念馆供国内外人士参观。 二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最富时代特征的文坛巨星,他的学术文化成就呈球形发展态势,表现在诸多领域中。下面,分十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以中国文化为基点的世界文化观 在对20世纪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郭沫若形成以中国文化为基点的世界文化观:瞩目异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中国的传统考验其适应度,吸吮其科学的甘乳,促进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再走出去填写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页。 如何认识和吸收“异民族文化之优秀成分”,郭沫若有过两次重大的选择。如果说第一次选择是凭着感情的喜好,创作了白话诗《女神》,开辟出新文学的发展路径。那么当郭沫若进到理性的追求时,瞩目“异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目光便集中在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上。他注意到辩证唯物论的阐发与高扬“已经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同时意识到要让这一外来的思想和方法置根于中国“固有的文化”当中,为中国人所接受,就要看其适应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了。自1919年至1978年的60年间,郭沫若正是这样走过来的。郭沫若开辟的这一路径,在进入开放时代的今天,仍然为我们的学术文化发展所遵循着。 二、接受科学,走科学的中国化途径 在郭沫若的世界文化观中,包含着一个“科学的中国化”的思想,即关于“接受科学,主要的途径应该是科学的中国化”以及“以大众化为其目标,以文学化为其手段”和以“政治的民主化以为前提”的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提出“要唤醒我们固有的文化精神,而吸吮欧西的纯粹科学的甘乳。”30年代翻译英国著名学者威尔士(H. G. Wells)的巨著《生命之科学》(Science of Life),涉及到科学的综合化、大众化与文艺化的问题,认为科学的“综合化是以大众化为其目标,以文学(艺)化为其手段的。”40年代为上海“大众科学丛书”作序,强调“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这是科学在最高层次上的综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全方位的综合!“科学的中国化”,与反对愚昧迷信、实行科学大众化紧密联系在一起。郭沫若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认为“主要的就是由于科学不发达,一切不合理的累赘太多。”同时强调“不仅要使科学知识大众化,而且要使科学精神大众化。”真正做到这一点,愚昧迷信自然就无存身之地了!“科学文艺化”是郭沫若科学思想中的特殊认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始终充满着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融通。后面将要说到,建立认识中国青铜器的科学体系,体现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完美结合。历史剧创作,更是被当作“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成果。“科学的中国化”,又是与政治的民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科学与民主的关系,郭沫若说得很清楚:“要做到这一层(按:指科学的中国化),总要有政治的民主化以为前提。” 直至逝世之前发表《科学的春天》,郭沫若最后的心声依然是:“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们科学发展的道路。”仍然融汇着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三、个人本位 --“革命文学”-- 人民本位的文艺观 由个人本位的“自我表现”的创作主张到“革命文学”的文艺主张,再进到以人民本位的文艺观,既标志着郭沫若所走过的创作道路,又反映其文艺思想的不断成熟。这当中,折射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孔孟以人民为本位,墨子以帝王为本位,老庄以个人为本位。这样的认识,长期贯穿在郭沫若的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他对历史人物的种种评论了。 四、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把纸上材料与地下材料“熔冶于一炉”,确立起“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在“清算中国的社会”,以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来考验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这一“外来的异物”的适应度的同时,郭沫若发现恩格斯的《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便决心以这部名著为“向导”来撰写“续篇”,提供出来恩格斯“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国的古代”,写下具有开拓意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针对当时的“国故”之争,在认识上有着三个重要的突破:一是“国故”不再局限于经史子集等文献,扩展到地下出土实物----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二是“国故”包含“古代的真实的情形”。三是提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虽然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但其对“国故”的了解“是有莫大的帮助”的。“跳出”经史子集的范围,以地下出土实物为出发点,“跳出”传统观念的范围,引进外来的辩证唯物论观念,以此去认识“古代社会之真情实况”,一个全新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确立起来。这就是:“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国社会的古代”,“把《诗》、《书》、《易》里面的纸上材料,把甲骨卜辞、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冶于一炉”而确立起来的“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尽管《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有“好些错误的结论”,但具体结论的错误却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即它是以20世纪20年代最新的思想观念----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了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学术派别----古史辨派、古史新证派的最新成果,确立起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体系,领导了此后的学术文化潮流。在这之后,郭沫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继续进行探索,不断完善他的奴隶制时代研究体系,成为古史分期讨论中颇具影响一派的代表。 为着认识“古代的真实的情形”,郭沫若首先是对《易》、《诗》、《书》等传统经典进行考察。因“疑经”而深入地下发掘的实物,于甲骨卜辞、青铜器铭“创通条例,开拓阃奥”,在甲骨卜辞、青铜器铭研究两大领域分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五、推进甲骨学由草创迈向成熟,并预示着后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自1899年河南安阳发现甲骨和甲骨上的文字,到20世纪20年代,识其文、断其字,加之罗振玉、王国维等“导路”、“考史”的业绩,甲骨文研究走出草创阶段。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对殷墟先后组织了15次科学发掘。在此期间,郭沫若推出了他的《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殷契粹编》三部巨著,使甲骨学由草创迈向成熟。 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着一条“读破它、利用它、打开它的秘密”的路径。《甲骨文字研究》,反映的是对于甲骨文“读破它、利用它”的初始阶段的水平。《卜辞通纂》通过传世的精品,确立起认识甲骨文的“系统”,使甲骨文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郭沫若“所怀抱之系统”是将甲骨文按照干支、数字、世系、天象、食货、征伐、畋游、杂纂8类编排,不仅将甲骨卜辞各项内容的内在联系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为初涉这一领域者指明入门的路径。这一“系统”的建立,既使其得以纠罗振玉、王国维所误释,识罗振玉、王国维所未识,更使其洞悉了甲骨卜辞本身的诸多奥秘。突出的例证是:《卜辞通纂》考释“世系”类的卜辞之后,列出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殷代先公先王先妣世系表,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殷契粹编》也对殷代世系多有发明,为纠正《史记》记载之误提供了可靠证据。 郭沫若对于甲骨卜辞自身奥秘的探索,大致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当时如何占卜记事(包括占卜、刻写、用辞、行文等),二是后人如何科学利用(包括区分时代、断片缀合、残辞互足以及校对去重等)。对于当时如何占卜记事,郭沫若虽然没有亲身发掘甲骨的经历,仍然获得了与董作宾(彦堂)差不多是殊途同归的巨大成就。对于占卜的次数即“兆序”、占卜用骨和卜后刻写的问题,都提出了带规律性的概括和有预见性的合理探索。特别是甲骨文的刻写部位、行款顺序,即所谓甲骨文例,《卜辞通纂》阐发尤多,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读。在科学利用卜辞方面,断片缀合和残辞互足是重大创获。断片缀合,是将二片乃至三片、四片残破、分散的甲骨片经过缀合而基本恢复原貌,使片断记事得以完整。由于一事多卜,关于同一事的残损严重的卜辞可以相互补足,成为较比完整的史料,这就是所谓的“残辞互足”。由于缀合和互补,还发现著录重复的甲骨片。《卜辞通纂》中校出重片18片,《甲骨文合集》校出重片6000余片,为著录甲骨以来的一次总清理。 郭沫若从60年代起开始主持《甲骨文合集》的编纂,直至其去世后才陆续出版完成13大册,成为甲骨学的集大成巨著。郭沫若虽然未来得及为《甲骨文合集》写出“前言”就离世而去了,但他作为主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六、建立起认识中国青铜器的科学体系 《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金文丛考》等,体现着郭沫若考释器铭的新思路----把考古学纳入“美术的视野”,从器物的形制、花纹入手,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求得器物的历史系统,以历史系统与地域分布建立起认识中国青铜器的科学体系。 北宋以来著录的殷周青铜器多达三四千件,但多数年代和来历不明。郭沫若翻译出版德国人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学发现史》,并以书中“对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最初的实践,完成《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郭沫若改变以往“以器为类”的著录方法和孤立考释器铭的传统,理出两周青铜器铭的历史系统和地域分布。《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上编为西周金文,“仿《尚书》体例,以列王为次”。下编为列国金文,“仿《国风》体例,以国别为次”。所录器铭,西周铭辞162器,东周铭辞162器,合计两周金文辞324器。《图编》专辑形象,《录编》专辑铭文。《图编》所录图像,依器类形制和年代排比。该书完整地表达出郭沫若在这一领域形成的新的治学思路,以及首次建起的研究两周彝铭的学术体系。后来,郭沫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文中有一段自我总结:先寻到一些表明年代的标准器,把它们作为联络站,再就人名、事迹、文辞的格调、字体的结构、器物的花纹形式等以为参验,寻出一个至少比较近是的条贯。凡有国度表明的,在国别中再求出时代的先后。就这样,一共整理出了324个器皿,都是铭文比较长而史料价值比较高的,两周800年的“混沌”被凿穿。从这又发展出花纹学、形制学等的系统,作为社会史料来征引,就更有着落。以花纹、形式作为考定器物时代的重要手段,从彝器形象出发,郭沫若勾画出中国青铜器发展的基本轮廓,将中国青铜器时代(自殷周前期至战国末年)划分为四期----滥觞期、勃古期、开发期、新式期,为中外学术界所接受和沿用。如此的分期和论述,标志着郭沫若以考古学的科学方法研治金石之学,做出划时代的重大贡献。 释读周代彝铭,确立断代体系,是要探讨两周社会。由此出发,郭沫若发掘出若干重要史实,为研究两周社会开出新局面,这是郭沫若超出其他古文字学家、古器物学家的地方。 七、苏活古代文献生命,倡导古书今译 在以实物证史的同时,郭沫若念念不忘苏活古代文献的生命,倡导古书今译,尤其注重古代文献的年代,将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一起。 《<屈原赋>今译》、《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崖州志》校勘等,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展示出郭沫若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其中,以《管子集校》最有代表性。在版本搜集、对勘下大功夫中,发现不同的版本系统,同时尽可能无遗漏地网罗了以往校释《管子》的诸家著述。全书写有2000余条“沫若案”,总字数不下20万字。以校为主,校注一体;校释与辨伪、断代结合;运用甲骨文、金文、隶、草等新旧文字,并注入现代经济学等学科思想,将《管子》一书的整理推向新的高度。 八、系统考察先秦社会与周秦诸子思想 考察周秦诸子思想,与郭沫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不满意“游离了社会背景”而专谈周秦诸子的做法,便对秦以前的社会和思想作了系统研究,呈献出考察周秦之际学术高潮的“姊妹篇”----“偏于考证”的《青铜时代》和“偏于批评”的《十批判书》,成为其贯通诸子学说的代表作。其中,关于辨识儒家两重性、探究道家渊源与流派、区分法家与法术家等的研究,颇具久远影响,成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的一家之言。 九、研究古典文学,产生巨大社会效应 郭沫若关于古典文学的论著,总字数近百万言,主要写成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虽然这在他的全部学术研究论著中只占较小的一席之地,却有着其他绝大部分论著难以产生的社会效应。其中,以考释屈赋、辨胡笳诗、考陈端生、评李(白)说杜(甫),最能展示其学识渊博、思路敏锐、勇于创新的治学特点和研究成果的长久学术价值。兼具诗人气质和学者博识,一生贯穿热爱诗人的美、崇尚哲人的真的双重追求,形成郭沫若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学术风格。诗人、学者兼而为之,性情、理智交相融汇,写出《李白与杜甫》。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审视,透过李、杜尤其是李白的遭遇,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二是以诗证史,把李白身世、李杜宗教生活等项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三是突破了杜诗研究的旧框子,推动着杜诗研究的新进展。 十、以戏剧小舞台“再现”历史“大舞台” 把“运动、变化”的中国历史“大舞台”的若干片断(细节)“复制”出来,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于戏剧小舞台,产生巨大社会效应,是其他学者无法追及郭沫若的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以《屈原》为突出代表,蕴含着其研究屈原的重要成果。《虎符》在把握“历史的精神”方面,使其历史研究与历史剧作关系的理论得到新的充实。60年代,以历史人物研究与历?/td>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时,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同时,与马衡、常任侠等人进行了江北汉墓的试掘,发现"富贵"等字砖,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由于他当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对甲骨、金文研究开始计算,成果丰硕。到六十年代,郭沫若与高二适等人展开《兰亭》真伪大讨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家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 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 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 诗歌等。 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 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 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 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 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 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 1933,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 1936,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 lQ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 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 《筑》(剧本) t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 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沫若全集》(文学编 l—5卷) 1982一1987,人文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 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雪莱著, 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 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 辛克莱著, 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郭沫若(男)(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鼎堂,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沦等。四川乐山人。��1913年毕业于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同年底赴日本留学。 ��1918年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后弃医从文。 ��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发表过《残春》等少量小说。 ��1926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出版诗集《恢复》。同年被迫流亡日本,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并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古代历史研究,出版了后来引起争议的《十批判书》。 ��1948年到解放区。50年代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集》、《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等,论著《李白与杜甫》等,学术专著《石鼓文研究》、《奴隶制时代》等。

1781年,他的祖先从福建宁化县 到川西。1892年11月16日他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学名开贞。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1905年春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三名。 1907年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 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春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未实行。 1911年冬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 2月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就学。 夏 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 年底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 1月抵东京。 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 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 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 写小说《牧羊哀话》。 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 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 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 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 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 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荧》。 《文学论集》出版。 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 发表组诗《瓶》。 1926年 3月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 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 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 8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 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冬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 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市川市,行动受警方监视。 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 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 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 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 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 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 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 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 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 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 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 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 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 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 7月抗日 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 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 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 1月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 《石鼓文研究》出版。1940年 4月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 9月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 11月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 11月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 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棣之花》。 1942年 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 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 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 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 春 作《甲申三百年祭》,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 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 《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 《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 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 冬 迁抵香港。 1948年 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 年末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 11月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 11月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 12月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 《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 3月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 5月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 6月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 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 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 作《管子集校》。 5月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 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6月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冬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沫若文集》开始出版。 6月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 11月参加毛泽东率领的中国代表团。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那颗因疾劳成疾的心脏,终于疲惫地停止了跳动,享年86岁,中国现代文坛上这颗璀璨的巨星划过长长的夜空陨落了。 6月18日,郭沫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致悼词。悼词表达了党和人民对郭沫若的高度评价: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他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他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扶持和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俱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在他一生中,他的第一个诗集《女神》就以充沛的激情开创了一代诗风,使他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1926年,他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蒋介石背叛革命后,郭沫若奋笔疾书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1927年8月,参加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2月旅居日本。在他长达十年之久的海外流亡生活里,从事中国古代史、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和文学创作,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结合研究的新天地,同时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回到祖国,组织和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个时期,他写了许多历史剧和大量诗文。如:《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等著名历史话剧。194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继续从事文艺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负着繁重的国家事务、科学文化教育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领导工作,扶持和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文化、教育等工作者的成长,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繁忙的政务和社会活动中,他继续从事著述、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和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等。他文思敏捷,学识渊博,既博又专,多才多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诗人、戏剧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字、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文化战线上继鲁迅之后又一面光辉旗帜。

1、「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2、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李彦宏发表的医学论文

1、莫言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他也看过不少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1981年5月,莫言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成为莫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1982年,莫言被提为正排级干部,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后被提为少校,为副师职干部。1983年5月,莫言调到延庆总参三部五局宣传科任理论干事。

2、袁隆平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3、马云

马云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10日,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 6月30日,马云当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理事会联合主席。

4、李彦宏

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

李彦宏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5、雷军

1992年初,雷军加盟金山公司。先后出任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珠海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金山软件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1998年8月,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2000年底,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组后,出任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雷军从22岁进入金山,一直工作到38岁,在金山工作了整整16个年头,期间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工作。2007年12月20日,雷军辞去金山CEO职务。

2011年7月11日,金山软件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雷军出任董事长一职,这一提议获得了董事会一致通过  ,雷军正式接掌金山软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隆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彦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军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的8年间,李彦宏先生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 李彦宏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其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1996年,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 1998年,李彦宏先生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获得了各界的好评; 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 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 2002年荣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3年再次荣获“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4年1月15日,当选第二届“京城十三新锐”; 2004年4月,百度总裁李彦宏当选第二届“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的8年间,李彦宏先生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 李彦宏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其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1996年,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 1998年,李彦宏先生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获得了各界的好评; 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 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 2002年荣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3年再次荣获“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4年1月15日,当选第二届“京城十三新锐”; 2004年4月,百度总裁李彦宏当选第二届“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李彦宏经历三重境界终成事业 首谈婚恋故事李彦宏:我的路很顺,是因为总能抓往重要环节的机遇,而且能超常发挥。 古往今来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千百劳作,终有所成,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属于情理之中!在位于北京大学附近的百度总部,李彦宏(英文名Robin)追忆人生点滴———人们只看到百度上市成功后的李彦宏,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彦宏在美国工作最得意之时,毅然放弃外国公司丰厚待遇和期权,回国创立了百度。他是一个一直都很成功、并且能不断否定自己的成功从而获得更大成功的人。 北大骄子 “我心理上比较稳定,越是大的场合发挥就越好。在高考的时候,通过正常发挥我应该是能考上北京大学,但不一定拿第一(他以山西阳泉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 1968年,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的家庭。“小学的时候,考过戏剧学院,后来放弃了。现在觉得放弃也挺好,技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李彦宏回忆。年少时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 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为我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李彦宏说。不过,身处象牙塔,几多欢乐,几多愁。他离开阳泉迈进中国最高学府的激动心情,渐渐被图书情报学的枯燥、乏味消融。规划未来人生道路变得迫切。“那时候,中国的氛围较为沉闷,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单位,已经是非常好的选择了。在我看来,选择出国是一条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从大三开始,李彦宏心无旁骛,买来托福、GRE等书狂啃,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目标是留学美国,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专业。 留学美国 “我出国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换专业,刚到美国学计算机,很多功课一开始都跟不上。有时和教授面谈时,由于较心急,谈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结果那些教授就觉得我不行。” 1991年,李彦宏再一次挤过了独木桥,收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正值圣诞节,23岁的李彦宏背着行囊,穿云破雾,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一年有6个月飘着雪。在这里,他忍受过夜晚彻骨的冰冷。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忙碌到凌晨两点。在这里,他经历过中国留学生初来乍到的所有困苦。“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苦的,但年轻就应该吃苦。”李彦宏评价这段经历。 “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李彦宏骨子里有着勤奋、坚韧、执着的精神,这使得他的专业技能得到飞速进步。在学校呆了一年后,李彦宏顺利进入日本松下实习。“这三个多月的实习,对我后来职业道路的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彦宏说。 驰骋硅谷 “硅谷给予我最大的感触是,希望通过技术改变世界,改变生活。”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收到华尔街一家公司———道·琼斯子公司的聘书。“在实习结束后,研究成果得到这一领域最权威人物的赏识,相关论文发表在该行业最权威的刊物上,这对以后的博士论文也很有帮助。”李彦宏说:“但那时候,中国留学生中有一股风气,就是读博士的学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弃学业。起先,我认为自己不会这样。但这家公司老板也是个技术专家,他对我的研究非常赏识。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我决心离开学校,接受这家公司高级顾问的职位。” 在华尔街的三年半时间里,李彦宏每天都跟实时更新的金融新闻打交道,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子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1997年,李彦宏离开了华尔街,前往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硅谷,李彦宏亲见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无限风光以及后来的惨淡。 1998年,李彦宏在自己撰写的《硅谷商战》中分析总结到:“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要允许失败;让好主意有条件孵化;要容忍有创造性的混乱;要有福同享……” 这些典型的硅谷商战经验,后来被他得心应手地运用到了百度的创业中。 “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过程,只是面临着一些选择。”李彦宏说。从北大到布法罗到华尔街到硅谷,机遇来临时,李彦宏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这些多年的积累给他日后创建百度打下坚实的根基。 归国创业 “不要问现在加入商战是否太晚,按照现在信息经济的发展速度,谁又能够承担不参战的责任呢?” 李彦宏在海外的8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5年起,李彦宏每年要回国进行考察。1999年,李彦宏认定环境成熟,到了该参战的时候了,于是启程回国。 不知是巧合,还是机缘。又是一个圣诞节,李彦宏乘飞机从太平洋的东海岸重新回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回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处———北京大学,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创业。李彦宏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连同1个财会人员5个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徐勇,8人一行,开始了创建百度公司。 接着,李彦宏开始回美国找钱,本不爱开车的他整天开车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商中游说。最后他顺利融到第一笔风险投资金120万美金,比计划的100万美元还多。在百度成立的9个月之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万美元。 对于百度为何受风险资本青睐,李彦宏说:“投资者有一种信念,相信百度会越来越好。”事实上,在决定创业时,李彦宏在引擎技术方面,已可以排在全世界前三位。而李彦宏的执着、专注和专业又在业内有口皆碑。加之百度耕植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三点因素结合,百度自然对投资者充满了无限诱惑。李彦宏说:“那个时候融资相对容易,但是绝大部分企业还是融不到资。我们选到的这些投资人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非常能够看到长远目标。” 如今,百度已走过5年的时光,其间不乏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激烈的董事会争辩,合作伙伴徐勇的退出,商场无情的竞争等重重挑战,都在不时地考验和冲击着李彦宏。但李彦宏一直保持淡定、从容,随着资本不断增加,技术的不断成熟,百度有了一日千里的快速发展。2002年百度搜索引擎技术真正成熟。2003年百度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2004年百度品牌得到网民的广泛认可。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 成功后的道路怎么走?记者问 “用技术改变生活,仍是我不变的信念。上市只是成功刚刚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李彦宏回答。 李彦宏背后的女人 “彦宏,我爱你,好想嫁给你。”类似这种也许是开玩笑的话,常会贴在百度的李彦宏贴吧上。有人甚至讨论他的五官哪个部位长得最好:“如非要选一个的话,还是嘴巴,像罗嘉良的。” “英俊、成功、才华出众”,有企业家的气魄,成熟男人的魅力,学者的儒雅、淡定和从容。这样的男人,让一些女士感慨:教人如何不爱他——— 只可惜,他结婚了。 李彦宏属于“闪婚”一族,他与妻子只相识6个月就结了婚,如今已生有一个女儿。李彦宏和妻子马东敏是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中认识的。马东敏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两人认识时,她正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 李彦宏说:“太太对我影响非常大。她是个急性子,做出决定马上会行动,而我属于慢性子,考虑周到了才去做。我们的性格是互补的。我回国创业前在硅谷当工程师,觉得种种花草也挺开心。但我太太鼓励我去加入公司。而那时候我希望做得更大些,并由自己去控制方向。因此,回国创业是最合适的选择。但这对她是一种挑战,一般出国的女孩子都更喜欢国外的环境。但为了我的事业,她毅然回国支持我,这是很不容易的。” “回国创业的海归中,离婚率是很高的。但是,现在我太太和孩子都回国了。”说到这儿,李彦宏笑了笑,清秀英俊的脸庞流露出无限温馨与幸福。

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

韩罡发表的医学论文

徐克成 总院长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国内知名的消化病和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教授是国际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主席,2012年中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先后担任南通医学院内科教授和消化研究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千叶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问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委员会胰腺病学组成员,世界肝病学会委员。担任职务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主席 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名誉主席日本低温医学学会特别顾问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委员会胰腺病学组和世界肝病学会成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东消化病系学会 常委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深圳消化病-内镜学会主任委员(全国)呼气试验临床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委员会常委兼肿瘤研究会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徐克成教授是国际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196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2012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曾任南通医学院内科教授和消化研究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千叶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问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现代消化病和介入诊疗杂志、中国交通医学杂志等杂志副主编。主编医学专著9本,发表论文400余篇。在徐克成教授的带领下,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冷冻治疗团队,以牛立志博士为首,为患者实施六千余例冷冻手术,其数量为全球单个医院第一;徐克成教授、牛立志博士等主编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冷冻疗法专著《肿瘤冷冻治疗学》。2007年第14届国际冷冻学术大会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获“世界冷冻治疗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15日,鉴于复大医院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的成就,国际冷冻学会授权复大医院为亚太地区冷冻治疗培训中心,并正式授予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冷冻治疗培训教师证书。2008年日本35届国际低温医学年会,徐克成教授的胰腺癌冷冻论文获唯一金奖。2009年第15届世界肿瘤冷冻治疗大会上,广州复大医院与美国梅育医院(Mayo Clinic)共同获得“世界优秀冷冻中心”的殊荣。让广州复大医院在“高端化、学术化、国际化的”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牛立志 医学博士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执行院长 肿瘤外科专家。于第四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博士毕业;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特长和成就擅长肿瘤外科手术及微创冷冻治疗,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腹腔肿瘤等实体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牛立志博士及其团队完成了世界最多例数(近万例)、最复杂的微创冷冻治疗。以牛立志博士为核心的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成就突出,已接受来自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南方医科大学、湘雅医科大学等医院医生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开展冷冻术。迄今为止,牛立志博士接待国内外参观培训共50多人次,其中经国家医学继续教育部门批准,共计举办冷冻治疗培训班4批,学员39名。 曾宗渊,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首席专家。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医疗系。曾任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从事肿瘤研究40余年,在头颈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喉癌和口腔癌,曾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喉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王建南 教授 主任医师专业特长和成就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不断更新现代普外科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跟进新技术。通过每周2次大查房和病例讨论形式向下级医师进行解读。改进手术方式,开展了2项创新手术。完成肝脏手术660台/次(包括左右半肝规则性切除、解剖性肝精准切除、超半肝切除、精准性肝切除、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Glisson肝段切除、腹腔镜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等术式)。参与原位肝移植167例(日本、英国),独立完成37例(英国36例,粤北医院1例)。完成肝内外胆道手术1000台/次以上。其中胆管癌手术120台/次,完成规范化胆管癌根治术43台。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3台(包括广州铁路中心医院、伦敦大学医学院、粤北医院,外院会诊手术),Whipple规范化手术在粤北医院肝胆外科已按指南规范进行。PPPD手术7例,胰管结石Pattington手术11例,胰岛素瘤规范性切除2例(粤北医院),巨脾切除22例,门脉高压断流手术80例以上,远端脾-肾分流术7台。胃肠道、甲乳手术:胃癌根治70台以上,直肠癌根治术100台以上,甲状腺手术300以上(双侧甲状腺切除,甲状腺癌根治。铁路中心医院、粤北医院)。乳腺癌根治和改良根治术50台以上。血管外科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肾动脉下型25例,肾动脉上型3例(英国17例,粤北医院11例)。下腔静脉血管平滑肌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左肾静脉-人工血管吻合1例。抢救性手术,术中意外处理,并发症处理能力:作为大外科主任自然承担普外科专业重大、复杂、疑难,高难度手术责任,多年来处理数10台各类普外术中意外情况,有较为丰富经验。同时担任韶关地区各市县及医院术中抢救和意外处理。对胆道休克,急性重症胰腺炎处理,胃肠道急腹症有丰富经验。 穆峰 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博士毕业专业特长和成就胸部肿瘤外科专业,从事临床工作对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胃癌、乳腺癌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方面经验较深。参加国家、省级、医院级科研基金4项,发表国家核心医学期刊论文35篇,其中作者21篇,教学论文2篇,获南方医院优秀教案奖和医疗成果奖3项。2011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李海波, 胸心外科专业 博士, 副主任医师李海波博士1994年6月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工作,任住院医师。以作者身份发表论著三篇及两次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000年9月考入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参加了广东科技局资助项目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独立完成其中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理化性质实验。2003年在相同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以主要参与人的身份完成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人工心脏瓣膜的开发研究,其中独立完成瓣膜材料的理化性能测试及成品瓣膜的体外流体力学测试。专业特长和成就主要临床工作包括肺癌、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及晚期肺癌,食管癌的冷冻及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光动力治疗等,现已独立完成肺癌及食管癌的冷冻及近距离放射治疗300余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010年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吸收为青年委员。 朴相浩,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于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工作10年。期间师从国内著名介入放射专家王执民教授,硕士毕业后留学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医学院2年。98年调入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开创该院介入科室。2003~2009年工作于韩国及日本。多次参加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国际大型会议。在国外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专业特长和成就擅长新法介入(微米化微量化学介入治疗-选择性肿瘤微血管阻滞疗法和球形微粒[超吸收性微球]栓塞)及超声聚焦刀治疗各种晚期肿瘤。 陈继冰 医学博士生物治疗中心 首席专家2011年9月赴美国休斯顿的MD Anderson肿瘤中心参观学习;2011年10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世界冷冻协会第16届年会,大会发言获优秀论文奖;国际上首次提出“冷冻-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肿瘤,2013年应邀赴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冷冻-细胞免疫疗法”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开展肿瘤干细胞疫苗相关研究。评价亚健康状体以及免疫功能低下,首先需要借助科学的数据检测来界定免疫功能低下真实存在。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是目前公认的最具科学性的免疫细胞数量的检测方法,而血浆细胞因子测定是最权威的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我院开展这两种检测的临床研究已有3年的历史,借助国际公认的检测仪器和试剂套装已为陈伟添、恩当、郭林等2000余名国内外肿瘤患者提供检测服务以及治疗指导,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检测和治疗的严谨性、科学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广受国内外肿瘤患者的好评,经多项院内研究证实免疫治疗的显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邱大卫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籍外国专家(持有中国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外国专家证”)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创始主任,现为JCI办公室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1965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留校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24年后,于1989年应邀赴美国从事临床研究近20年,在癌症的临床免疫学领域有较多经验。 曹斌,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1962-1968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以及中山医院实习及工作。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50年,其中从事消化专业32年。曾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兼内镜)工作16余年,1994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任消化科主任(兼内镜)。1998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上海市同仁医院(原长宁区中心医院)任消化科主任(兼内镜),同年被聘为上海市交通大学昂立公司上海地区消化病特约专家。2002年被中华医学会聘为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首批专家。2005年入选第五届中国名医并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名医论坛大会。专业特长和成就对鼻咽镜、气管镜、光动力等内镜操作治疗具有较长的经验。先后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著等30余篇。

徐克成在《癌症专线》中提出:癌症必须有新思路。第一,癌症的发生机制极为复杂,单一方法很难达到良好效果,因此综合性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殊为重要;第二,癌症在不同的人、不同时期,均可表现为不同行为,因此治疗必须因人而异,实行个体化;第三,治疗必须顾全病人整体的健康。我们是治疗患有癌症的病人,而不仅仅是治疗病人的癌肿。癌肿消除了,病人死了,这是治疗的失败;只有病人的生命得到延续,治疗才算成功。目前愈来愈多应用微创治疗(如冷冻消融)和整体“培本”治疗(如免疫治疗),可能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策略或途径。

截止2013年,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有专任教师29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3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 秦小云女,汉族,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首届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现任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担任广西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广西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并担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广西医学” 编委和“华夏医学”编委。先后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2项;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1项,广西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类)1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西卫生厅和教育厅科研课题各2项;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A类课题1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部课题1项。 冯丽华,女,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系临床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筹)教务处副处长、柳石校区教务办公室主任。从事医院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28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兼任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学(内科护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电教协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广西医学职业教育研究会内科学(内科护理学)教研会会长、卫生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专家、柳州市教师资格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5项卫生厅、教育厅的教改科研课题,参与13项;主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获自治区级教改成果2项,全国电教协会教学课件一等奖1项、教育厅教学课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撰写临床、教改、科研论文38篇;主编全国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及校级教改教材1部,参编(副主编)规划教材2部。荣获“广西高等学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2010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2007、2009、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广西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2012年)、“柳州市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2005年)、柳州市“1+1”民族职业教育之星“优秀导师”(2010年)“柳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4、2006年)等称号。 吴文其,男,教授,临床医学系主任。1985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医疗系,获得学士学位,在我校及附属医院长期从事皮肤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带头人,皮肤性病学学科带头人。我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临床基本技能》负责人; 2009年带领临床实训中心获得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011年带领临床医学专业获得自治区高校急需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和2011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三项,已经全部结题。现参与省厅级课题研究6项,担任多本教材主编或副主编。2011年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唐荣兰,女,1975年高中毕业,同年下乡插队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广西医学院77级医疗系,1983年1月毕业分配来校工作至今。1990年晋升讲师,1996年晋升高级讲师,同年确认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1996年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半年,2004年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课题研究一年,并受聘为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副导师。现任医学院影像口腔检验系主任,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任教以来承担了护理专业、临床专业、预防专业、检验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医免疫学检验》、《医学遗传学基础》、《临床免疫学》等学科教学。先后主持了城市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电子游戏室的卫生学调查、瓜子细菌污染状况分析、市售调味食品细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柳州市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柳州市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柳州市血清学标志阴性急性肝炎的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 RNA)检测及序列分析,文章均发表于《中国公共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等国家级杂志;主持的区卫生厅立项课题1项已经结题, 现正主持广西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二次,国家级会议四次。《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改的思考》等多篇论文在国内公开杂志发表或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交流。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工作者和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等称号。 黎卫文,男,1992年7月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2003年获副教授职称。2006年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兼计算机教研室主任。1994年至今,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1999年起同时从事数字校园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实践研究。多年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全校率先实行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作业管理、课程考试、成绩管理、评教评学、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入新技术,加强和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2005以来,组织编印校级教材3套,主编并组织教师参编计算机基础规划教材3套共6本。重视教学改革、骨干培养和梯队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逐年上升,曾多次名列全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和推广工作,先后主讲全校的教育技术培训18期,协助和指导校级网络课程建设32门。2003年至今,先后获自治区级、校级、全国一级学会等先进(优秀)个人荣誉奖共13项,获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等奖励证书共21项,社会兼职4项。主持厅级课题3项、参与4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4项。 杨燕初,男,分别毕业于广西柳州卫生学校、同济医科大学,2001年参加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继续教育学习。1975年参加专业技术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病理学教学及临床活检工作;1991年起任病理教研室主任,现任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兼病理教研室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组成员;柳州市医学会病理学组副主任;柳州市医疗事故鉴定病理学专家。从事病理教学与临床病理活检三十余年,较为扎实地掌握了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病理诊断技能。连续五年年均授课约250学时。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已任,认真备课,悉心指导,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将“德为医之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的道德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紧跟形势发展,改变“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多方面(临床活检、尸体剖验等)收集、整理、制作了实体教学标本,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着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在临床病理活检工作中,主持完成学校附院的临床活检工作和柳州市医疗纠纷剖验鉴定工作,为临床治疗和柳州市卫生行政管理、司法部门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极具参考作用的依据,工作业绩得到柳州市医疗卫生行业的认同。曾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第一作者3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本。运用病理学科前沿知识进行多项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对甲状腺肿瘤的研究,其课题《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研究》,该课题经专家鉴定获得“国内领先水平”结论。 叶琳,女,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参加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34年。具有教师资格和临床执业医师“双师”证书。中华医学会中医内科分会会员、柳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级“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师”、“卫生行业职业技术鉴定考评员”。先后参加编写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五年一贯制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中西医结合专业用《中医诊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医护理学》和《中医护理学要点提示与习题》(人民军医出版社),均已公开出版。并注重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在省级以上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广西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和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立项项目5项。 蓝琼丽,女,心理学教授。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柳石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行,学校心理健康学术带头人,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师,广西心理学会、广西社会心理学会理事。1990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第,1990年曾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承担学校《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心理学教材4部。科研成果曾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和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月明 职务职称:中华医学会会员全国知名泌尿外科专家南开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解放军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军区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咨询专家北京军区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卫生应急专家解放军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南开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编委和《北京军区医药》杂志特约审稿,北京军区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军区卫生应急专家、北京军区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科学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评审专家、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咨询专家。 李玉魁,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解放军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中华泌尿外科学会会员,天津市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从事泌尿外科疾病诊治30余年,掌握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回盲肠重建新膀胱术等泌尿外科领域先进技术。1988年赴新西兰Otago University进修。担任科主任期间,泌尿外科成为北京军区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熟练解决本专业重大、疑难问题。 李伯全,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职务职称:解放军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南开大学教授、医学院硕士生导师解放军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天津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天津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知名泌尿结石治疗专家擅长疾病: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肾上腺疾病(肾上腺囊肿、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等),肾脏疾病(肾脏先天性异常、肾盂肾炎、肾结核、肾损伤、肾功能衰竭等)。在前列腺疾病、泌尿系感染、膀胱肿瘤方面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个人简介:李伯全,解放军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南开大学教授、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从事泌尿外科专业20余年,常年致力于泌尿系结石、肾上腺疾病及肾脏疾病的研究与诊疗,所获成就多以论文形式发表,已被国内权威医学杂志刊载论文30余篇,观点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由于所获成就显著,因此先后被评为天津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天津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由他组织或参与的医学科研项目,荣获天津市医疗技术三等奖2项,填补了天津市科技空白1项,研究成果均获权威部门推崇,随后普遍运用于临床。技术创新:在天津市率先将钬激光碎石术运用于泌尿系结石病的临床治疗之中,彻底解决了传统手术疗法及体外碎石术“伤害大、易复发”的弊端,从而成为天津市治疗泌尿系结石病的权威专家之一。由于钬激光碎石术具有不开刀、无痛苦、碎石迅速、康复周期短等功效,因此成为当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病的标准手术。他也是国内首批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专家之一,该技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早已成为肾上腺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王军主任 职务职称:南开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导师中国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解放军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军区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天津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擅长疾病: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泌尿系肿瘤(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肿瘤),前列腺增生,肾移植。个人简介:王军,解放军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南开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导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从事泌尿外科专业20余年,常年致力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的研究与诊疗,所获成就显著,屡获相关医疗权威机构高度评价。尤其在泌尿系肿瘤治疗技术方面的研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由于实力雄厚,因此被多家权威医疗结构授予殊荣。技术创新:在天津市,王军事最早将美国VEC汽化电切术运用于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专家之一,VEC汽化电切术属于微创性手术之一,与传统前列腺摘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治疗时间短、康复迅速等优点,因此被奉为当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标准疗法。而王军本人,也因此成为前列腺增生治疗领域的权威人物之一。此外,在运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王军教授也是代表人物之一,他与254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伯全一起,率先将钬激光用来治疗肾结石,继而又推行到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及尿道结石领域,一举解决了传统手术“伤害大、易复发”的弊端,从而成为泌尿系结石治疗领域的权威代表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254医院生物诊疗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7年获第一军医大学内科血液学硕士学位,2002获第一军医大学内科血液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吴祖泽院士,2005年6月出站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年以来主持国家863资助项目《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对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研究》(课01AA217041)和《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梗塞性血管病和病理性瘢痕》(题编号17061,2003AA216081)的研究工作。研发的“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和“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分别于2005年4月和2007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生物制品Ⅰ类新药临床批文(批件号:2005L01181,L01482),2009年3月“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获得Ⅱ期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09L01499),2006年及2008年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与他人合作获得江西省重大专项科研基金一项。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副主任医师 本科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擅长:从事临床工作20年,曾多次到郑州、南京、北京等著名医院进修学校,擅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康复及生物治疗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医学论文多篇。在北京、上海等三甲医院从事生物治疗临床工作多年,对细胞基因靶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小儿脑瘫、脑萎缩、老年痴呆等)、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足等)、其他疾病(肺纤维化、肝硬化、卵巢早衰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54医院生物诊疗中心及血液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治,特别擅长于血液肿瘤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基因治疗,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 1969年4月10出生于内蒙,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职称: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从事内科临床20余年,大内科主任12年,熟悉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肺纤维化,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经验丰富。对临床各种疑难杂症也有独到的见解及治疗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生物诊疗中心专家组技术顾问。Jonathan Bramson博士现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病理与医学系基因治疗中心教授。1994年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留在该大学的病理与医学系基因治疗中心从事肿瘤和感染相关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基础和应用基础、临床试验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加拿大政府各类项目资助,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 研发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受OCRN, NCIC, OICR资金资助):用编码各类(特别是黑色素瘤)肿瘤相关抗原的病毒或非病毒载体直接或修饰 DC 进行肿瘤基因或免疫治疗,针对这些肿瘤疫苗的开展的广泛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2. 腺病毒载体疫苗免疫生物学的研究(受CIHR资金资助)。3. 人类自然感染西尼罗病毒后T细胞免疫的研究(受NIH资金资助)。

梅俊辉发表的医学论文

周灭秦兴至隋氏,链神含嚼太和精日西风起红纷纷,夜合带烟笼晓日。相逢卵色五湖天,思乡望国意难堪。梅花一夜遍南枝,俊鹘无由拳狡兔。辉相分明十八身。

思念纠集寐梦频,梅林邂逅尘缘欣。俊眉朗目看自信,辉耀前程祈佳音。 -----用心原创,愿如所求

爱你一生是真心梅花明月柳花云俊杰识时审出处辉辉道树镜三春

思绪纷飞幻影在梅枝馨香浮心海俊伟容貌入眼靓辉灿福运八方来 独创,诗词小筑

李彦宏发表医学论文

介绍: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的8年间,李彦宏先生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 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其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96年,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美国专利。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2002年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2003年获第2届中关村“优秀创业者”称号。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的8年间,李彦宏先生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 李彦宏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其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1996年,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 1998年,李彦宏先生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获得了各界的好评; 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 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 2002年荣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3年再次荣获“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4年1月15日,当选第二届“京城十三新锐”; 2004年4月,百度总裁李彦宏当选第二届“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的8年间,李彦宏先生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 李彦宏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其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1996年,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 1998年,李彦宏先生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获得了各界的好评; 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 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 2002年荣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3年再次荣获“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4年1月15日,当选第二届“京城十三新锐”; 2004年4月,百度总裁李彦宏当选第二届“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李彦宏经历三重境界终成事业 首谈婚恋故事李彦宏:我的路很顺,是因为总能抓往重要环节的机遇,而且能超常发挥。 古往今来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千百劳作,终有所成,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属于情理之中!在位于北京大学附近的百度总部,李彦宏(英文名Robin)追忆人生点滴———人们只看到百度上市成功后的李彦宏,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彦宏在美国工作最得意之时,毅然放弃外国公司丰厚待遇和期权,回国创立了百度。他是一个一直都很成功、并且能不断否定自己的成功从而获得更大成功的人。 北大骄子 “我心理上比较稳定,越是大的场合发挥就越好。在高考的时候,通过正常发挥我应该是能考上北京大学,但不一定拿第一(他以山西阳泉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 1968年,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的家庭。“小学的时候,考过戏剧学院,后来放弃了。现在觉得放弃也挺好,技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李彦宏回忆。年少时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 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为我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李彦宏说。不过,身处象牙塔,几多欢乐,几多愁。他离开阳泉迈进中国最高学府的激动心情,渐渐被图书情报学的枯燥、乏味消融。规划未来人生道路变得迫切。“那时候,中国的氛围较为沉闷,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单位,已经是非常好的选择了。在我看来,选择出国是一条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从大三开始,李彦宏心无旁骛,买来托福、GRE等书狂啃,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目标是留学美国,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专业。 留学美国 “我出国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换专业,刚到美国学计算机,很多功课一开始都跟不上。有时和教授面谈时,由于较心急,谈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结果那些教授就觉得我不行。” 1991年,李彦宏再一次挤过了独木桥,收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正值圣诞节,23岁的李彦宏背着行囊,穿云破雾,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一年有6个月飘着雪。在这里,他忍受过夜晚彻骨的冰冷。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忙碌到凌晨两点。在这里,他经历过中国留学生初来乍到的所有困苦。“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苦的,但年轻就应该吃苦。”李彦宏评价这段经历。 “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李彦宏骨子里有着勤奋、坚韧、执着的精神,这使得他的专业技能得到飞速进步。在学校呆了一年后,李彦宏顺利进入日本松下实习。“这三个多月的实习,对我后来职业道路的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彦宏说。 驰骋硅谷 “硅谷给予我最大的感触是,希望通过技术改变世界,改变生活。”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收到华尔街一家公司———道·琼斯子公司的聘书。“在实习结束后,研究成果得到这一领域最权威人物的赏识,相关论文发表在该行业最权威的刊物上,这对以后的博士论文也很有帮助。”李彦宏说:“但那时候,中国留学生中有一股风气,就是读博士的学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弃学业。起先,我认为自己不会这样。但这家公司老板也是个技术专家,他对我的研究非常赏识。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我决心离开学校,接受这家公司高级顾问的职位。” 在华尔街的三年半时间里,李彦宏每天都跟实时更新的金融新闻打交道,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子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1997年,李彦宏离开了华尔街,前往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硅谷,李彦宏亲见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无限风光以及后来的惨淡。 1998年,李彦宏在自己撰写的《硅谷商战》中分析总结到:“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要允许失败;让好主意有条件孵化;要容忍有创造性的混乱;要有福同享……” 这些典型的硅谷商战经验,后来被他得心应手地运用到了百度的创业中。 “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过程,只是面临着一些选择。”李彦宏说。从北大到布法罗到华尔街到硅谷,机遇来临时,李彦宏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这些多年的积累给他日后创建百度打下坚实的根基。 归国创业 “不要问现在加入商战是否太晚,按照现在信息经济的发展速度,谁又能够承担不参战的责任呢?” 李彦宏在海外的8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5年起,李彦宏每年要回国进行考察。1999年,李彦宏认定环境成熟,到了该参战的时候了,于是启程回国。 不知是巧合,还是机缘。又是一个圣诞节,李彦宏乘飞机从太平洋的东海岸重新回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回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处———北京大学,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创业。李彦宏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连同1个财会人员5个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徐勇,8人一行,开始了创建百度公司。 接着,李彦宏开始回美国找钱,本不爱开车的他整天开车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商中游说。最后他顺利融到第一笔风险投资金120万美金,比计划的100万美元还多。在百度成立的9个月之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万美元。 对于百度为何受风险资本青睐,李彦宏说:“投资者有一种信念,相信百度会越来越好。”事实上,在决定创业时,李彦宏在引擎技术方面,已可以排在全世界前三位。而李彦宏的执着、专注和专业又在业内有口皆碑。加之百度耕植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三点因素结合,百度自然对投资者充满了无限诱惑。李彦宏说:“那个时候融资相对容易,但是绝大部分企业还是融不到资。我们选到的这些投资人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非常能够看到长远目标。” 如今,百度已走过5年的时光,其间不乏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激烈的董事会争辩,合作伙伴徐勇的退出,商场无情的竞争等重重挑战,都在不时地考验和冲击着李彦宏。但李彦宏一直保持淡定、从容,随着资本不断增加,技术的不断成熟,百度有了一日千里的快速发展。2002年百度搜索引擎技术真正成熟。2003年百度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2004年百度品牌得到网民的广泛认可。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 成功后的道路怎么走?记者问 “用技术改变生活,仍是我不变的信念。上市只是成功刚刚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李彦宏回答。 李彦宏背后的女人 “彦宏,我爱你,好想嫁给你。”类似这种也许是开玩笑的话,常会贴在百度的李彦宏贴吧上。有人甚至讨论他的五官哪个部位长得最好:“如非要选一个的话,还是嘴巴,像罗嘉良的。” “英俊、成功、才华出众”,有企业家的气魄,成熟男人的魅力,学者的儒雅、淡定和从容。这样的男人,让一些女士感慨:教人如何不爱他——— 只可惜,他结婚了。 李彦宏属于“闪婚”一族,他与妻子只相识6个月就结了婚,如今已生有一个女儿。李彦宏和妻子马东敏是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中认识的。马东敏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两人认识时,她正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 李彦宏说:“太太对我影响非常大。她是个急性子,做出决定马上会行动,而我属于慢性子,考虑周到了才去做。我们的性格是互补的。我回国创业前在硅谷当工程师,觉得种种花草也挺开心。但我太太鼓励我去加入公司。而那时候我希望做得更大些,并由自己去控制方向。因此,回国创业是最合适的选择。但这对她是一种挑战,一般出国的女孩子都更喜欢国外的环境。但为了我的事业,她毅然回国支持我,这是很不容易的。” “回国创业的海归中,离婚率是很高的。但是,现在我太太和孩子都回国了。”说到这儿,李彦宏笑了笑,清秀英俊的脸庞流露出无限温馨与幸福。

徐勇 李彦宏1999年底,徐勇与好友李彦宏回国创建了百度。

是山西-阳泉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