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对伤寒杂病论的认识论文

发布时间:

对伤寒杂病论的认识论文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一) 公元2世纪以前,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由于当时传染病不断流行,据《后汉书》记载,在光武建成13-26年(公元 37-50年)之间,曾有7次大疫,灵帝建宁4年到中平2年(公元17l一185年)之间,曾有5次大疫,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二) 总之,三阳经证多为热症、实症,三阴经证多为寒症、虚症;六经论治在指导临床实践方面,使人们有了规矩可循. 通过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采用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因为疾病的来由,都是人体抗病能力的正气同致病因素的邪气作斗争的表现,其结果不是邪盛就是正衰,或者是正胜则邪退.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这些都是按照扶正祛邪的原则而制定的. 此外,张仲景还提出“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的灵活辨证方法,在讨论治疗中要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运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以及表里兼治的方法,并对治疗的禁忌,以及针灸综合疗法,都有所论述. 今天读到的《伤寒论》和《金匿要略》 《伤寒论》中制定了22篇、397法,立113方;《金匿要略》则制定了25篇,立262方.从其记载的内容,可以知道,祖国医学早在公元2世纪时,经过医学家张仲景的实践和总结,已能正确使用解热药、导泻药、利尿药、催吐药、镇静药、兴奋药、健胃药、截疟药、止痢药等等,其中极大多数方药,已由现代科学证实它的疗效可靠. 人们还可以在《金厦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看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今九窍闭塞……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就是说,如果人们能够保养谨慎,勿使致病的邪风侵犯经络,要是刚中经络,还未流传到脏腑,就给予治疗,四肢一感到不方便,就用调整呼吸,施用针灸、推拿,使得耳目口鼻以及大小便都畅通……穿衣服要调节冷热,饮食要注意甜酸苦辣,勿使人体有所衰退,疾病就不可能侵入肌肉皮肤.这是指导人们对疾病作斗争的认识和方法,要求人们做到末病先防、有病早治. 一千七百年前的张仲景,在祖国医学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是巨大的.《伤寒论》和《金医要略》总结了我国在公元3世纪以前的医学经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严密选择疗效可靠的方药,对掌握疾病的防治以及推动医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承先启后作用.此后,历代很多医家对张仲景学说作了进--步的探讨,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钻研,有所发挥、有所前进,从而形成了祖国医学中的伤寒学派. 据有关记载,除《伤寒杂病论》外,张仲景尚著有如下著作:《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张仲景方》十五卷;《张仲景口齿论》;《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等等.上述各种书目,可能是《伤寒杂病论》分解出来的部分内容的单行本,未必是另有所述.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张仲景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伤寒杂病论》著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著作影响甚大。他诊病和学习时遇到一丝一毫的疑问,即“考校以求验”,绝不放过,一定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张仲景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无神论思想的医学家。

《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亿等人整理校定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药方剂方面,《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药方,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辨证分析,定为某种病症,最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药方。《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伤寒论》在大量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程与愈后等等之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几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初期、中期、末期不一样的临床表现,以及不一样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

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在这些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与不一样病人体质等不一样反应所表现的千变万化的征候,作出了颇富科学思想的综合、分析、论述和预见性结论。与此同时,张仲景还以“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一说为王叔和整理时所加),集中论述了伤寒的切脉与切脉诊断等问题。《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即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它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对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进行了有规律性的论述。世称《伤寒论》113方、397法,虽不尽确切,但其逐条评述传染病、流行病不一样发展时期不同表现的因素、病理、症状、体征以及据以诊断的依据,治疗处方用药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无不条分缕析。《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专论内科等杂病,共3卷。全书共分25篇,所论述之内科杂病有:痉、日张仲景故乡。湿、暍、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中风、疠疖、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消渴、黄胆、下痢等40多种;外科、骨伤科方面疾病有: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此外,还有妇科病症等专门论述。该书认为上述疾病等等之发作,其病因不越三条,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为外因;七情(喜怒哀乐悲惊恐)过甚为内因;金刃、虫兽咬伤与饮食偏颇而造成伤病者为不内外因。张氏对内科等杂病之认识,重视一个病一个病地进行比较具体的叙述,在诊断上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多以脏腑经络为重点,运用营卫气血、阴阳五行等学说,以指导临床治疗之实施。该书共收方剂262首,其特点与《伤寒论》之方剂一样,药味精炼,配制严密,多富有针对性。该书所记载的自缢患者的抢救,其所叙述的原则要求、技术要领,以及对人工呼吸法全过程的生动描述,该法几乎与现代之人工呼吸法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富有综合性技术要求。

伤寒杂病论对便秘的论文

只是一个便秘,就不是那么简单,当少阴寒实的时候,什么叫寒实?病人便秘,可能一个礼拜或者十天才大便一次,小便清白,如果小便是黄色,那就是阳明证,阳明都是热证。寒实的病人便秘,不会感到肚子难过,阳明证是燥热,阳明证的便秘,肚子非常的不舒服,会有胀痛的感觉,心情也很焦虑,当阳明燥热之气冲上大脑的时候,病人会有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我们就知道是大承气汤证。 寒实的病人就没有那些感觉,没有症状,七天十天一次大便,也没有哪里不舒服,说话也还是心平气和的,少阴病主力的处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炮附子,细辛,如果把麻黄去掉换成大黄,就是治疗寒实便秘的处方 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12克,炮附子8克,细辛8克,如果不知道是寒实,用大承气汤下去,病人也会跑厕所,但是,跑得很难过。少阴寒实便秘的病人吃了大黄附子细辛汤下去,会感到很舒服。       少阴寒实,是肠子完全没有蠕动,当肠子没有蠕动,大便会慢慢地堆积起来,不会感觉到痛,阳明燥实,是肠子有蠕动,只是肠子里津液太少,肠子太干了,肠子一蠕动,就会产生痛。少阴寒实,没有蠕动,所以,我们用热药下去,附子和细辛,细辛我们在伤寒论里的小青龙汤里用到细辛,还有就是少阴证里用到了细辛,细辛能把里面的寒运送到表面上来,当归四逆汤里面我们也用到细辛,那是因为细辛能进入到小肠,细辛的根就像小肠,所以,细辛一下去,肠子与大便就分开来了,由于有寒冰,要靠炮附子来化冰,如果是十天不大便,细辛开12克,如果七天不大便,细辛开8克,如果半个月不大便,细辛开20克, 如果是 大承气汤证 ,厚朴8克,枳实8克,大黄12,芒硝8克,厚朴宽肠,大家都知道,但是厚朴管的是大肠,枳实管小肠,厚朴刺激大肠产生粘液,枳实刺激小肠产生津液,津液就很快补回来,大黄去实,芒硝攻坚,芒硝把大便打散,大黄就推动打散的大便向前走,由于有厚朴和枳实刺激肠道产生的津液,所以,大便很快就被攻下来了。大便如鞭或者是下利的便秘,这都大承气汤证,前面已经讲过。         如果是老年人的便秘,老年人本来气就不足,当大便堵在肛门口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猪胆汁来消导,也可用蜂蜜来导引,怕麻烦的话也可以用开塞露,但是长期用开塞露还是不好,有一定的副作用。        有很多癌症的后期,看起来就像大承气汤证,当然有的是纯大承气汤证,那是没有癌症的。有不有癌症,我们前面讲了用阴阳的诊断,就可以判断。少阴寒实与阳明热实,想都能想得到,少阴寒实,脉微细,无力,阳明热实,脉又大又强又硬,洪大有力。同样道理,寒实出现的时候,舌苔比较白,比较厚,阳明热出现的时候,舌苔比较黄,比较干,舌苔的颜色越黄最后变黑了,也就是热到了极限。舌苔白到极限也是黑,但是,由于是寒,舌苔上津液润泽。

蜂蜜栓的出处:《伤寒论》张仲景:食蜜七合。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蜂蜜栓的作用原理: 蜂蜜栓塞入肛门后,三十分钟左右基本会完全融化,因为是纯正的0添加蜂蜜做的,所以融化的比较快。此时,融化的蜂蜜主要留存在直肠内,软化便便、润滑直肠;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亲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可以顺利解决的原因。 蜂蜜栓的制作: 蜂蜜是有生命的东西,纯正天然蜂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纯天然蜂蜜刚开始煎制,出现白色泡沫!此为酵母菌!直至颜色加深为深红棕色,方可搓制蜂蜜栓!。 熬制时间长,软硬度适中。黏度大,吸附能力强,能有效的吸附肠道内异物!栓体颜色呈红棕色,左右长,直径1cm左右!放入冰箱内保存,保质期2年。 蜂蜜栓的制作详解: 我们看蜜煎方:“食蜜7合”,食蜜就是蜂蜜,7合,在这里他用了140毫升的蜂蜜。一味,就是只有蜂蜜,没有别的添加,于铜器内,微火煎”,放在铜制的器具里头,微火就是小火,煎是什么意思?我们在讲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凡有汁而干之谓之煎”,蜂蜜它本身是一种液状的物质,放在火上,用小火加热、浓缩,这就叫做煎,因此这个方名他就叫做蜜煎方,而不叫蜜煮方,煎出来的蜂蜜栓,火候,时间稍有差异,颜色可能略微不同,基本属于深红棕色,所以应当特别注意在《伤寒论》中,煎的含义和煮的含义是不同的。浓缩到什么程度呢?“当须凝如饴状”,饴糖就是麦芽糖,我们在前面小建中汤方药组成中提到过它,饴糖的粘稠度比较高,拿筷子可以挑起来,蜂蜜呢,新鲜的蜂蜜,拿筷子是挑不起来的,把蜂蜜加热到拿筷子一挑可以挑起来,这么一转能够在筷子头上形成那么一个圆坨状的时候,这就可以了。“搅之勿令焦著”,一边加热浓缩一边拿筷子搅,不要让它焦锅,“欲可丸”,加热到什么程度呢?要可,就是适宜,丸就是团,就是加热到适合做成团的时候,你能够团成团的时候。“并手捻作挺”,两个手合并起来把它搓成一个挺状的东西,“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要一头尖一些,搓成多么大的挺呢,要手指那么粗。当然我们现在临床用的时候,像小指这么粗就可以了,不要像大拇指这么粗,这太粗了,像小指这么粗。 “长二寸许”,一寸是厘米,二寸左右呢,是厘米,也就是4-5厘米,实际上4厘米就可以了,当然你要看给小孩用呢,还是给成年人用,给小孩用的话,你把蜂蜜栓或者蜂蜜条再作得小一些。给成年人用呢,就像张仲景书上描述的,像小手指这么粗,有4-5 公分这么长,一头是比较尖的。“当热时急作,冷则硬”,这个冷则硬后面应当划一个句号,一放凉了它就硬了,你就团不成这种条状的东西,所以要趁热的时候做,实际上趁热的时候你不急做的话,它烫手,所以人们手上抹上一点油,得赶快搓,倒来倒去的这手,你要不赶快做的话,它非常烫。你想刚做的蜂蜜,它温度是很高的。

癌症的病人,不管是什么样的癌症,都会有盗汗的现象,乳癌的病人给西医开刀,本来是在阳明经上面,也就是在乳中穴这个地方长了乳癌,西医没有经络的概念,开刀开掉了,阳明经下面是肝经,当开刀以后,乳癌就顺着肝经,直接进入到了肝脏,变成了肝癌。       女人的奶水如果逆流跑到肝脏里面去,男人的精渣进入到了肝脏,这些过多营养进入到肝脏都会造成肝癌,经方大师唐容川说,治肝必治大肠,当大肠很通畅的时候,肝部的压力就会减轻,血液有疏散的地方,压力会减小。     治肝要先实脾,当把脾脏固好了以后,肝病就不会再恶化,临床上,病人在吃柴胡,黄芩,玉金,龙胆草的时候,肝脏的指标都会下来很快,当肝的病毒很强的时候,病人在晚上一到三点不能入睡,这个时候,我们要加茜草和炙鳖甲进入,那个效果马上就能看得出来。    柴胡、黄芩,玉金,龙胆草,茜草,炙鳖甲,这六味药,不单单是治疗 肝癌的主力处方 ,也是肝炎,肝硬化的主力处方。病人有发黄的现象,中医把黄分成了阳黄和阴黄。所谓阳黄,就是鲜黄,病人有便秘,阳黄的时候用 茵陈蒿汤 ,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大黄通大便,所以,这就是治肝要治大肠,要绝对保证大肠的通畅,绝对不可以有便秘,一但有肝病的病人,又有便秘,肝病会恶化得很快。       刚开始的时候,病人还没有腹水,晚上一点到三点都不能入睡,而且还盗汗,烦躁,燥热,脉数,按到骨头边有护骨脉,在背上第九椎会有压痛点,耳朵里面的肝点也有压痛点,手掌也深红色的,这些都代表病人有肝家阴实症状。这个时候赶快下手治疗,平常三餐吃四神汤:薏仁30g,莲子30g,芡实20g,百果30g.健脾胃,这就是治肝先实脾的动作。       肝脏是血脏,我们在攻坚的时候,都是用活血化瘀的药,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茜草,炙鳖甲,鳖甲的性就是钻到泥巴很深的地方去躲起来,用炙鳖甲就是取鳖甲的性。

伤寒杂病论文不对题

平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六气主客第三 伤寒例第四 杂病例第五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 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辨疟病脉证并治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大致是阐述大圣人的思想,各家都无法比拟。

从前晋朝的皇甫谧写的《甲乙针经》说:伊尹以大圣人的才能,根据《神农本草》,记载了汤液配方。汉朝的张仲景又增加了汤液药方,写成几十卷,大多都很灵验。

近代的太医令王叔和,又阐述张仲景的论述非常精辟,也是可以采用的。张仲景传承伊尹的方法,伊尹传承神农的方法,这不就是说《伤寒论》是阐述大圣人的思想吗? 张仲景在《汉书》中没有传记记载。

在《名医录》中有:张仲景,南阳人,叫张机,仲景是他的字。被举荐为孝廉,作官做到长沙太守。

那时才开始向同郡的张伯祖学习医术。当时的人说,张仲景的见解精妙比他的老师还高。

他的论著,语言精炼而且深奥;方法简单但很详细,不是浅陋的人所能比的。从张仲景到现在八百多年,只有王叔和能学习到他的医术。

这之间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等人,并不是没有才能,但各成一家,不能深入研究张仲景的理论。开宝(宋太祖年号)年间,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张仲景的著作献给皇上。

但是文字道理有许多谬误,没有经过考正。历代虽然收藏在书库里,也欠缺校正,致使治病的医生们,满天下都没有懂得此书的。

国家下令读书人来校正医书,我也被选中。我认为各种急病,最厉害的就是伤寒。

现在先校定张仲景的《伤寒论》十卷,总共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种方法,删除重复的,共有一百一十二个药方,请朝廷颁布发行。

《伤寒论》,大致是阐述大圣人的思想,各家都无法比拟。从前晋朝的皇甫谧写的《甲乙针经》说:伊尹以大圣人的才能,根据《神农本草》,记载了汤液配方。汉朝的张仲景又增加了汤液药方,写成几十卷,大多都很灵验。近代的太医令王叔和,又阐述张仲景的论述非常精辟,也是可以采用的。张仲景传承伊尹的方法,伊尹传承神农的方法,这不就是说《伤寒论》是阐述大圣人的思想吗?

张仲景在《汉书》中没有传记记载。在《名医录》中有:张仲景,南阳人,叫张机,仲景是他的字。被举荐为孝廉,作官做到长沙太守。那时才开始向同郡的张伯祖学习医术。当时的人说,张仲景的见解精妙比他的老师还高。他的论著,语言精炼而且深奥;方法简单但很详细,不是浅陋的人所能比的。从张仲景到现在八百多年,只有王叔和能学习到他的医术。这之间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等人,并不是没有才能,但各成一家,不能深入研究张仲景的理论。开宝(宋太祖年号)年间,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张仲景的著作献给皇上。但是文字道理有许多谬误,没有经过考正。历代虽然收藏在书库里,也欠缺校正,致使治病的医生们,满天下都没有懂得此书的。国家下令读书人来校正医书,我也被选中。我认为各种急病,最厉害的就是伤寒。

现在先校定张仲景的《伤寒论》十卷,总共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种方法,删除重复的,共有一百一十二个药方,请朝廷颁布发行。

《伤寒论》序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起死回生的那个案例)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见扁鹊见齐桓公),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

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原文】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百年的寿命,最宝贵的身体,却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

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原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译文】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

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其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占其中的十分之七。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选用《素问》《九泉》《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并结合辨别脉象和辨别证候的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

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原文】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译文】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

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中古有长桑君、秦越人,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自此往后到现在,还没听说过有比得上他们的人呢。

原文】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译文】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

《伤寒杂病论》原文: 脉法——《伤寒杂病论》第一篇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

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胜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

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

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

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

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

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师曰:平脉大法,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

若见损至脉来,为难治。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

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故曰复,病在表也。

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

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也,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北方肾脉其形何似?师曰:肾者水也,其脉沉而石,肾病自得此脉者,愈;若得实大者,则剧;何以知之?实大者,长夏土王,土克北方水,水脏立涸也。

师曰:人迎脉大,趺阳脉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趺阳平等为逆;人迎负趺阳为大逆;所以然者,胃气上升动在人迎,胃气下降动在趺阳,上升力强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为逆,大逆则死。 师曰:六气所伤,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风中于前,寒中于背;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客皮腠,湿流关节;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风令脉浮,寒令脉紧,又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躁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师曰:夫色合脉,色主形外,脉主应内;其色露脏,亦有内外;察色之妙,明堂阙庭;察色之法,大指推之;察明堂推而下之,察阙庭推而上之;五色应五脏,如肝色青,脾色黄,肺色白,心色赤,肾色黑,显然易晓;色之生死,在思用精,心迷意惑,难与为言。

色青者,病在肝与胆;假令身色青,明堂色微赤者,生;白者,死;黄白者,半死半生也。 色赤者,病在心与小肠;假令身色赤,明堂微黄者,生;黑者,死;黄黑者,半死半生也。

色黄者,病在脾与胃;假令身色黄,明堂微白者,生;青者,死;黄青者,半死半生也。 色白者,病在肺与大肠;假令身色白,明堂色微黑者,生;赤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

色黑者,病在肾与膀胱;假令身色黑,明堂色微青者,生;黄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 阙庭脉色青而沉细,推之不移者,病在肝;青而浮大,推之随转者,病在胆。

阙庭脉色赤而沉细,推之参差不齐者,病在心;赤而横弋,推之愈赤者,病在小肠。 阙庭脉色黄,推之如水停留者,病在脾;如水急流者,病在胃。

阙庭脉色青白,推之久不还者,病在肺;推之即至者,病在大肠。 阙庭脉色青黑直下睛明,推之不变者,病在肾;推之即至者,病在膀胱。

明堂阙庭色不见,推之色青紫者,病在中。

《伤寒论》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六经形证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原文很好找

翻译不多

你看能不能帮到你

原文:“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译文:只是争相追求荣华权势,仰慕权贵豪门,迫不及待地一味追求名利地位。重视名利那末节,轻弃身体那根本,使自己的外表华美,却使自己的身体衰败,皮不存在了,毛将附在哪里呢?

原文:“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译文: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已经消灭,变成死尸,深深埋在地下,白白地为他们哭泣。痛心呀!整个社会上追求名利的读书人昏沉不醒,没有谁能觉醒省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生,那还谈得上什么荣华权势呢?

原文:“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发数息,不满五十。”

译文:观看当今的医生,不考虑探究经文的含义,用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是各自秉承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诊察询问病情,致力于口才敏捷;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只按寸部脉,不按尺部脉,只按手部脉,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及寸口,三部脉象不加参验;测定病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不满五十动。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其脉沉者,荣气微也。 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 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脉(一云秋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一云夏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一云阴气)衰也。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 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 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经§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问曰:病脉,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立夏得洪(一作浮)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脉迟,此为在藏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硬,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 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府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硬,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体形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目闰 ,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此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执水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又未知何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胚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藏府,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弧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躁扰者,必欲解也。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为欲解也。 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 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平脉法第二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府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 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若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 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汝*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其*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耳。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 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是肝藏伤,故知死也。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者,故名复*,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脉属木*,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也。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隐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肤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一作下)。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隔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而*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肤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藏六府相乘故令十一。 问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府,诸阴迟涩为乘藏也。 自己去网站看,打不下了

问题一:全本伤寒论 一共多少字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包括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前者5万字左右,后者3万字左右。 问题二:伤寒杂病论 有多少字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包括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前者5万字左右,后者3万字左右。 问题三:金匮要略共有多少条原文?载方多少首?用药多少味 一、这个问题涉及到《金匮要略》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有关解释简介如下: 《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二、有关内容详解如下: 《金匮要略》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为读者提供了辩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书中重点论述了内科病证,诸如痉、湿、、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血、下血、胸满、吐血、呕吐哕、下利等40多种。同时还论述外科、伤科如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病证。此外,设有女科病证的专篇论述。该书以疾病分篇,论述每种病证的不同症型和不同阶段的治疗,以及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临床实践,便于后世业医者分析比较,学习掌握治疗中的圆机活法。此外,书中另有脏腑经络病脉,摄生养慎以及饮食卫生、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论述。 《金匮要略》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诊疗经验,当时对多种疾病的病因认识,已明确地归纳为三大类,并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所谓内所因)列于发病的首位。重视四诊合参,以脏腑经络为辨证重点,结合营卫气血、阳阴五行等理论。在论治方面,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所谓上工治未病。强调在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调整脏腑功能。 《金匮要略》共收集方剂262首,方剂的特点和《伤寒论》方一样,所收载的大部分方剂,确有较高的疗效,如大柴胡汤、泻心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鳖甲煎丸、当归生姜羊肉汤、半夏厚朴汤、厚朴七物汤、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甘麦大枣、酸枣仁汤、肾气丸、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黄土汤、枳术汤、括萎薤白白酒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胶艾汤、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白头翁汤、苓桂术甘汤、十枣汤等方,均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所载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后世方剂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金匮要略》除汤、丸、散剂内服和针灸治疗外,还载述了温熨、坐约、烙法、洗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外治法,为临床治疗学和保健卫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记载的若干急救卒死治法,特别是对自缢,书中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食疗、 *** 、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规程符合科学性。 问题四:《伤寒论》的作者是谁? 《伤寒论》作者张机,字仲景,约生于公元150~219年,南阳郡涅阳人。少时随同郡张伯祖习歧黄技,好学多思,终至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成为著名医家,与华陀并称于世。因其对临证医学的卓越贡献,而被后世医家奉为医圣。 仲景生平《汉书》无传,其生卒年份无从确认。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5~17)则将其生年确定为公元150年,卒年确定为公元219年。 关于仲景的籍贯,认识亦不尽一致。李濂《医史卷六》记:“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襄阳府志》记其为南阳棘阳人,而《河南通志》谓:“张机,涅阳人。”80年代初,有研究者考证(1)确认涅阳(河南邓县穰东镇张寨村)为仲景出生地。 仲景生平事迹中,最著名者,即其曾为长沙太守之说。始见于北宋林亿等校定《伤寒论序》注:“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也,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此前并无相似文字记载。《后汉书》和《三国志》均未为其立传,即如王叔和、皇甫谧等晋唐医家,在论及张仲景时,都未提及此事。其为长沙太守之说,始于北宋,其后日盛。 尽管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仲景为长沙太守之说影响甚大,流传很广。传说其为长沙太守时,每逢旧历初一、十五,即停办公事,在大堂上置案诊病,称为“坐堂”,故至今仍称药堂应诊之医生为“坐堂先生”。后世尊称仲景为张长沙,其方为长沙方,皆源于太守之说。 仲景医德高尚,向为后世所传颂。其所处之时,风气日颓。士子多追名逐利而不求务实。仲景对此颇感愤慨,并予以抨击。反对重巫轻医的不良风气,呼吁社会关心医学。同时,也对因循守旧、不负责任的恶劣医风给予无情批判。自己则以拯疾济世的崇高责任感,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原则,奠定中医临证医学不朽之基。 问题五:请教善知士:《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灵枢》《素问》《难经》《温病条辨》原文各是多少字呢?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十卷22篇本,为网络本,含宋臣序、张仲景自序、辨脉法、伤寒例、辨b湿⒙鲋ぁ⒘经病、可与不可。 全书――含标点62506字。测算中间一页,含标点1328字,人工测标点为287个,除标点字数为总字数的;再测算后部一页,含标点1360字,人工测标点也为287个,标点占;两次平均除标点字数为总字数的;含标点62506字乘,《伤寒论》全书不含标点在49156字左右。 辨b湿⒙鲋ぁ⒘经病部分――触标点31198字,不含标点约24456字。 可与不可部分――含标点21177字,不含标点约16600字。 辨脉法、伤寒例部分――含标点8913字,不含标点约6986字。 两序含标点1210字。 《金匮要略》三卷25篇本,为网络本,无序。 全书――含标点36245字。测一页,含标点967字,标点199个,纯汉字。再测算后部一页,700字(含标点),人工测标点为129个,标点占,纯汉字;则《金匮要略》全书不含标点在29081字左右。 结论:张仲景《伤寒》近5万言,《金匮》近3万字。(注:版本不同,字数多少有差异,也没个定本) 《黄帝内经》 《灵枢》《素问》 宋林亿新校正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本,计81,630文; 南宋史崧校正本《灵枢经》,计65,388文; 合162篇共147,018字。(注:以上为篇名+正文字数,各版本会有少量出入。) 《黄帝八十一难经》 网络版,使用word字数统计。含大小标题、标点,14,761字。含大小标题、去掉标点后统计,约12,258字。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温病条辨》 此书为温病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共六卷,系清・吴瑭撰,嘉庆三年(1798)完成,前后花了六年时间。 卷首,引《内经》原文计十九条,以溯温病学说之源。 卷一,为上焦篇,论述各种温病的上焦证。 卷二为中焦篇,论述中焦的各种温病及寒湿证的证治方药。 卷三为下焦篇,阐明了温病下焦证的证治方药。 卷四为杂说,设短篇论文十八篇,分论与温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善后有关的问题。 卷五为“解产难”。 卷六为“解儿难”,结合温病理论研讨产后调治、产后惊风、小儿急、慢惊风和痘症等。 用word统计网络版(地址:),含大小标题、标点,116,684字;含大小标题、去掉标点后统计,约100,582字。 △数据来源:部分摘自网络,部分为个人亲自测试。 ...>> 问题六:伤寒论中第7条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这个字怎么读 有两种读法,第一种:念jinjin,认为是河南方言,意思是僵硬 第二种:念shushu,意思是像没长满毛的小鸟一样,行动不便 问题七:《伤寒论》真相到底是什么? 《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在中国古代是对热性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所谓“人之伤放寒者则为热病”意思是说,凡人受了风冷,就会患发热的病,认为一切发热的病,都是因受冷发生的,所以通称“伤寒”,因此“伤寒”二字,包括多种流行性热病。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b湿⒙鲋ぁ薄“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b湿⒌闹ぶ.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六经形证 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

《伤寒杂病论》原文:脉法——《伤寒杂病论》第一篇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胜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师曰:平脉大法,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至脉来,为难治。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脏伤,故知死也。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故曰复,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也,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北方肾脉其形何似?师曰:肾者水也,其脉沉而石,肾病自得此脉者,愈;若得实大者,则剧;何以知之?实大者,长夏土王,土克北方水,水脏立涸也。师曰:人迎脉大,趺阳脉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趺阳平等为逆;人迎负趺阳为大逆;所以然者,胃气上升动在人迎,胃气下降动在趺阳,上升力强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为逆,大逆则死。师曰:六气所伤,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风中于前,寒中于背;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客皮腠,湿流关节;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风令脉浮,寒令脉紧,又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躁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师曰:夫色合脉,色主形外,脉主应内;其色露脏,亦有内外;察色之妙,明堂阙庭;察色之法,大指推之;察明堂推而下之,察阙庭推而上之;五色应五脏,如肝色青,脾色黄,肺色白,心色赤,肾色黑,显然易晓;色之生死,在思用精,心迷意惑,难与为言。色青者,病在肝与胆;假令身色青,明堂色微赤者,生;白者,死;黄白者,半死半生也。色赤者,病在心与小肠;假令身色赤,明堂微黄者,生;黑者,死;黄黑者,半死半生也。色黄者,病在脾与胃;假令身色黄,明堂微白者,生;青者,死;黄青者,半死半生也。色白者,病在肺与大肠;假令身色白,明堂色微黑者,生;赤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色黑者,病在肾与膀胱;假令身色黑,明堂色微青者,生;黄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阙庭脉色青而沉细,推之不移者,病在肝;青而浮大,推之随转者,病在胆。阙庭脉色赤而沉细,推之参差不齐者,病在心;赤而横弋,推之愈赤者,病在小肠。阙庭脉色黄,推之如水停留者,病在脾;如水急流者,病在胃。阙庭脉色青白,推之久不还者,病在肺;推之即至者,病在大肠。阙庭脉色青黑直下睛明,推之不变者,病在肾;推之即至者,病在膀胱。明堂阙庭色不见,推之色青紫者,病在中焦有积;推之明于水者,病在上焦有饮;推之黑赤参差者,病在下焦有寒热。问曰:色有内外,何以别之?师曰:一望而知者,谓之外;在明堂阙庭,推而见之者,谓之内。病暴至者,先形于色,不见于脉;病久发者,先见于脉,不形于色;病入于脏,无余证者,见于脉,不形于色;病痼疾者,见于脉,不形于色也。问曰:色有生死,何谓也?师曰:假令色黄如蟹腹者,生;如枳实者,死;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余色仿此。师曰:人秉五常,有五脏,五脏发五声,宫、商、角、徵、羽是也;五声在人,各具一体;假令人本声角变商声者,为金克木,至秋当死;变宫、徵、羽皆病,以本声不可变故也。人本声宫变角声者,为本克土,至春当死;变商、徵、羽皆病。人本声商变徵声者,为火克金,至夏当死;变宫、角、羽皆病。人本声徵变羽声者,为水克火,至冬当死;变角、宫、商皆病。人本声羽变宫声者,为土克水,至长夏当死;变角、商、徵皆病。以上所言,皆人不病而声先病者,初变可治,变成难瘳;词声之妙,差在毫厘,本不易晓,若病至发声则易知也。师曰: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病人长叹声,出高入卑者,病在上焦;出卑入高者,病在下焦;出入急促者,病在中焦有痛处;声唧唧而叹者,身体疼痛;问之不欲语,语先泪下者,必有忧郁;问之不语,泪下不止者,必有隐衷;问之不语,数问之而微笑者,必有隐疾。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假令言出声卑者,为气虚;言出声高者,为气实;欲言手按胸中者,胸中满痛;欲言手按腹者,腹中满痛;欲言声不出者,咽中肿痛。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少谷神,虽困无苦。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师曰: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脉洪大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何以知之?师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假令濡而上鱼际者,宗气泄也;孤而下尺中者,精不脏也;若乍高乍卑,乍升乍坠,为难治。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鞕。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寸口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热,风为虚,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也?师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也。何谓阳脉不足?师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何谓阴不足?师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涩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于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于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谓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胃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追,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弧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寸口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寸口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寸口脉浮而大,有热,心下反鞕,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腑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鞕,汗多则热甚,脉迟者尚未可攻也。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师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紧,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师曰:脉大而浮数,故不战汗出而解也。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师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数而解者,必能食也;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未欲解也。若脉和,其人不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欲解也。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知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宜下之。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苦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凡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凡里有病者,脉当沉细,今反浮大,故知愈也。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得此吐利?师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耳。辨脉法——《伤寒杂病论》第二篇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脉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动摇者,名曰动也。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脉阴阳俱促,当病血,为实;阴阳俱结,当亡血,为虚;假令促上寸口者,当吐血,或衄;下尺中者,当下血;若乍促乍结为难治。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却结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师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阴气衰也。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脉阴阳俱弦,无寒热,为病饮。在浮部,饮在皮肤;在中部,饮在经络;在沉部,饮在肌肉;若寸口弦,饮在上焦;关上弦,饮在中焦;尺中弦,饮在下焦。脉弦而紧者,名曰革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紧者如转索无常也。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寸口脉浮而紧,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不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饐。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隐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曰泄风,久久为痂癞。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者,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则面色黄;荣气不足则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浮大,无外证者,为病属内伤。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濡弱者,男子病失精,女子病赤白带下。寸口脉洪数,按之弦急者,当发瘾疹;假令脉浮数,按之反平者,为外毒;脉数大,按之弦直者,为内毒,宜升之,令其外出也;误攻则内陷,内陷则死。寸口脉洪数,按之急滑者,当发痈脓;发热者,暴出;无热者,久久必至也。寸口脉浮滑,按之弦急者,当发内痈;咳嗽胸中痛为肺痈,当吐脓血;腹中掣痛为肠痈,当便脓血。寸口脉大而涩,时一弦,无寒热,此为浸淫疮所致也;若加细数者,为难治。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隔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饐,言胃气虚竭也;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滑则为哕,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气噫不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鞕,气噫不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者,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趺阳脉浮而芤,浮者胃气虚,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也。趺阳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胃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干烦而不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淤泥而死。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趺阳脉微沉,食饮自平;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趺阳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趺阳脉沉而微,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鞕。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妊娠脉弦数而细,少腹痛,手心热,此为热结胞中,不先其时治之,必有产难。产后脉洪数,按之弦急,此为浊未下;若浊已下而脉如故者,此为魂脱,为难治。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也。师曰: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师曰:发热则脉躁,恶寒则脉静,脉随证转者,为病疟。师曰: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为其形损故也。师曰:脉乍大乍小,乍静乍乱,见人惊恐者,为祟发于胆,气竭故也。师曰:人脉皆无病,暴发重病,不省人事者,为厉鬼,治之以祝由,能言者可治,不言者死。师曰: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掣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油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又未知何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奇经八脉不系于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脊背强,隐隐痛,脉当微浮而急,按之涩,治属太阳。任脉为病,其内结痛疝瘕,脉当沉而结,治属太阴。冲脉为病,气上逆而里急,脉当浮

论文对精神病的认识

精神病是指医学上一种精神障碍,大脑功能性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活动不在正常范围。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人。对于他们,我们不能直接就说他是神经病。神经病跟精神病区别很大的。对于这类病人我们还是要给与更多的关注。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哪怕即可死去都爱的精神病要好。精神病一旦得了,一个家庭就拖垮了。愿每个人都无病无灾。

目前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抑郁症、躁狂症、自闭症等,还有一些其他精神问题,比如失眠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有比如对人冷淡,与人疏远,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等。时常的无故发脾气,不能自控,敏感多疑。有联想障碍,明显的逻辑问题会自相矛盾。或有无端的恐惧心理等等。

关于精神病的概念,在临床医学上也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平时一般所说的疯子是指狭义的精神病,它仅指精神活动异常达到一定程度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最典型的就是精神分裂症。而广义的精神病范围更为宽泛,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神经症和重症精神病(狭义的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重症精神病又称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重度自闭症等。 重症精神病患者严重的精神障碍使其基本丧失了自理能力和正常的社会活动能力。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以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精神病 精神病人 预防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精神病人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大,危害后果严重,对其周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个个惨案的发生,使很多人对刑法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认为刑法应该与时俱进,平等对待精神病人,包括与常人同等的刑罚。 一、精神病人犯罪现状 2004年4月29日上午,宕昌县秦峪乡羊骨堆村小学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成年男子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冲进教室,将15名学生及两名农民砍成重伤,行凶者袁某后被诊断患有精神病;2004年7月26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事后证实劫机者杨劲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并有精神病史;同年7月27日,长春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崔显海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51岁的门卫徐和平持菜刀将15名 儿童 和3名老师砍伤,事后查明,徐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就在同一天,四川崇州发生了“犯病孙儿手刃祖母”的惨剧: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村民沈奇龙将85岁的奶奶杀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曾到某县调研,听说该县今年以来共发生16起杀人案件,其中30%为精神病人所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一个“导火索”的不期而至,就会在瞬间点燃这个“炸药包”。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进入到无情的“精神疾病时代”,正面临着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的现象必然有增无减。 二、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重大恶性杀人案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面对一个个鲜活无辜的生命被无缘无故的剥夺,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不适用刑罚,刑罚的报应和预防目的如何实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三、精神病及其病理 精神病是大脑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机能紊乱,并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具体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智能障碍、行为障碍等不同表征。人类精神活动的正常标志是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如果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被不同程度地阻隔和破坏,个体的精神活动就会存在缺陷,进而出现精神病态的反映,也就是个体的正常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在这种状态下,受心理指导的行为必然会出项异常。 (一)精神医学中的“精神病”概念 1.广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精神医学中,人们曾广义地将“精神病”一词用以泛指各种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即把各种精神活动障碍均称为“精神病”,在涵义上等同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只是从程度上将精神分裂症、偏执狂等这类严重的精神障碍称为“重性精神病”,而把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较轻的精神障碍称为“轻性精神病”。 2.狭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现代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是不同的概念。“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为总类概念,是各种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按其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组疾病:(1)精神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病和其他精神病);(2)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发育不全。而“精神病”则为属类概念,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即具有特定的病理基础,精神活动异常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并且持续达一定时间的精神障碍。 (二)刑法中的“精神病”概念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通行证观点认为,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疾病、精神疾患,它包括两大类疾病:一是精神病,包括以下几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这些明确诊断的精神病;严重智力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精神病系统状态,其中包括癔症性精神错乱和病理性半醒状态、病理性激情、一过性精神模糊这四种罕见的例外状态。二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 精神病的形成一般与个体的经历、生活处境、遭遇以及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有时会给自己及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社会造成伤害,甚至违法犯罪。实际上就是个体与社会环境适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割裂。精神病人在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且多数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精神病人犯罪的基本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如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传统的和外来的低级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传媒的误导、他人的落后言行,都可与精神病人的犯罪发生密切的联系。首先,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对精神病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易于犯罪的素质。其次,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培养、早就精神病人的犯罪意识,成为精神病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条件的原因 有的精神病人工作能力差,不容易找到职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微薄,也有些本身有工作的精神病人因精神疾病而失去工作。其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可能会发生盗窃、抢劫。经济地位的低下还可能使一些精神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和反社会意识。有些人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蔑视社会秩序,常常寻衅滋事。还有些人为人冷酷,情感淡漠,遇到激惹容易发怒,经常使用暴力,而且手段凶狠。 (三)文化程度的原因 一些研究报告发现,精神病犯罪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精神病人由于学习机会少,或者天生智力低下,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低的情况比常人多见。而文化程度低必然使精神病人的辨别是非、利弊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容易在社会上不良因素的熏染下失足堕落。文化程度低也使精神病人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趣味,偏好感官刺激和物质利益,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采取非法的、不道德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欲望。 五、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深层原因 (一)主要特点 第一,侵害目标随意: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非常随意,经常是见谁打谁,受害人往往猝不及防,突遭横祸。 第二,报复心理极强: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与自己稍有矛盾的人都可能进行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的报复,而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三,人身危险性大:有关人士曾对精神病人犯罪进行过统计,发现杀人的占91%,平均每名被监管的精神病患者杀人,最多的杀死7人。 第四,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多:众多的精神病患者在犯罪后,依照刑法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并没有被送到指定的医院强制治疗,而是重新回到社会上,致使精神病人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日益增多。 (二)深层原因 第一,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从笔者了解的情况:一个家庭中出现精神病人,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将背负沉重的包袱象掉进深渊一样,生活质量和心理的痛苦不必说了,经济和人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精神病治疗费用的庞大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治疗后病情稍微控制便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复发作,再治疗起来更难时间更长。还有病人的不配合,几乎所有精神病的病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一旦脱离医院的强制治疗和吃药,要让他们自觉的吃药很甚至会对给予他治疗的亲人有报复行为,使亲人产生恐惧心理,惧怕再次治疗后病情复发对他们人身的伤害。精神病人拒绝治疗,犯病会越来越频繁。此时出现了两种困境:精神病人去医院治疗没有钱,在家治疗病人不配合。从而形成了种种隐患。 现在的精神病人并不像人们所想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甚至有的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混杂在我们正常人中,如果不出现比较明显的侵害行为,人们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往往等到结果出现时悲剧已经发生。 第二,政府的责任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没有对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力不足也使许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精神病人提供足够的治疗费用。 第三,我国对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缺少实施细则。因为对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治疗措施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剥夺问题,还有采取强制治疗措施的条件、程序的启动、案件的审理机关等等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处理精神病人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面临着制度性的困境。 六、关于精神病人犯罪刑罚和预防的理论基础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因为自由意志不能行使,精神迷乱状态下的行为非但不是犯罪,根本不算一种理性意义的行为,因而精神病与犯罪是严格区分的,处置手段也不同。在他们看来,危害行为的实施者要么是一个精神病人,要么是一个罪犯。如果他是一个精神病人,就不能再把他当作罪犯,对他的处置便与刑事司法无关,不应强制他们进精神病院;如果他是一个罪犯,那么对他的处置就与精神病院无关,他应当进监狱。 (二)刑事实证学派的观点 刑事实证学派则认为,精神病人和其他人一样,行为受到生理状况、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的支配。他的行为完全是由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外部条件共同决定的。因而犯了罪的精神病人应该属于罪犯的一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和菲利。 1.龙勃罗梭 通过实证研究,龙勃罗梭认为尽管部分精神病犯在犯罪前后可能了解自己行为的犯罪性质,甚至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所处的特殊地位,但那些在精神病发作时受病变因素的刺激而犯罪的精神病犯是缺乏或部分缺乏责任能力的。他认为在犯罪人和那些被认为犯了罪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是精神失常者,对于这些人,监禁是不正当的,释放又是危险的,而采取的一些有损于道德和安全的中间措施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龙勃罗梭认为只有建立刑事精神病院才能克服审判与正义以及与社会安全之间的不断冲突。通过刑事精神病院中的永久监禁,可以制止犯罪的遗传、犯罪结伙,防止匪帮的形成;可以防止累犯,减少诉讼开支,从而减少那些经常产生于模仿的新犯罪;可以使那些想假装精神病人的罪犯打消装假的念头,也不让那些辩护律师有机可乘。龙勃罗梭建议:“当出现精神失常的嫌疑时,陪审团应当由公民、法官和精神病医生共同组成”。龙勃罗梭这样构建改革措施:“应当根据法律尽快建立两个至少能容纳300个床位的刑事精神病院,并且在我国主要地区的监狱设立7个关押精神病人的区域。” 2.菲利 菲利认为,尽管法律认为精神病犯没有道义责任,但仍然建立监管精神病犯的精神病院。在对防范具有犯罪倾向的精神病人没有任何保证的现行制度之下,对其予以管理的费用比这些人造成的损失要大的多。菲利在对有些人针对残暴情景提出的其他批评置之不理,经验已经表明,在精神病院中,在具有专业知识并能够防止残暴行为爆发的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罪犯的倾向性对其进行分类,所以认为犯罪精神病院难以避免犯人暴行的预言是没有根据的。菲利的社会防卫受到了高度重视,以至于绝大多数古典派犯罪学家现在都接受了设置犯罪精神病院的提议。 两派的争论以刑事实证学派的胜利而告结束。随后更多的国家设置了犯罪精神病院。到20世纪初,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强制收容进犯罪精神病院已经成为保安处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处遇中,更强调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医学控制。在一些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中,强制收容的概念已经被强制医疗这个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概念所取代。 七、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一)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第一,在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应当投入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好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精神医疗场所,凡收进此类场所的精神病人,一律实行国家免费治疗,并要在专门的心理、生理医生专家小组给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评估结果后方可准许其出院。这种投入时完全值得的,是收益大于支出的。 第二,虽然此类医疗场所是高度人道化的,但毕竟由于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原则上应以精神病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的。对于那些有严重肇事倾向和苗头的,应责令其家人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如其家人或监护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此类精神病人没有家人或适当的监护人,流落街头,则应考虑将其收进此类场所加以治疗。 第三,决定某个精神病人是否进入此类场所,或者可否离开此类场所,应由专门的心理、生理专家小组提出意见,经法院司法裁决。 第四,对于监狱等其他场所发现的精神病人,应及时转入此类场所,对其进行治疗。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一法律条款明确了政府对精神病人在危害社会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在政府性质的卫生防治机制中,并不包含对精神病人的调查统计,实质上政府本身也没有具体职能部门管理精神病人,更说不上治疗了。所以,法律的这一规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意义并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人问题,就需要政府做到: 1.加快立法进程,保障病人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精神病人犯罪在法律上不被认定为犯罪,而只是表明由于精神病人不具有责任能力从而不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由于意识及意志方面的缺陷,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也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但是,一概将行为人放回社会,不仅被害人的心理得不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威胁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这种作法的缺陷可见一斑。首先,精神病人犯罪多为凶杀等暴力性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都很大,法律采取一味的"放任"态度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次,法律对精神病人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事后不承担责任的程度,是无法根本保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使得精神病人犯罪的严峻性问题的解决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机制;最后,法律的规定过于抽象,实践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把对精神病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对精神病人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加以保护,同时,对政府医疗措施、费用等相关方面,以及法律责任加以规定,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2.健全保障体系,提供良好治疗条件 精神病人病情的性质决定了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家属根本无能力给病人治疗,而且法律规定的政府"强制"医疗,由谁出钱?到哪里治?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病人得不到彻底治疗,就很难防止伤人事件再次发生,悲剧再次重演。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机制上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和治疗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和长期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庭无法承担,而医院也不可能全部支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或者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救助基金,解决治疗的经费。 (三)社会应大力帮扶,开展爱心救助行动 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高、时间长,单靠家庭和政府的力量进行全面康复治疗难度很大,社会也应发挥其囊括范围广、组织发动易获支持的优势,开展爱心救助行动,通过发展公益事业或者组织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精神病患者康复,让精神病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更感到社会的关爱,加快康复进程。 如此,则精神病人幸甚,社会幸甚,人民幸甚。 注释: 刘仁文.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省略cn/zywn44/. 黄辛.我国应加强严重精神疾病的前沿研究.科学时报.2006(6). 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高铭喧.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刘白驹.精神障碍与犯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法正居士.犯罪精神病院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前景.http://blog.省略/fzhjsh/.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第376页,第392页. [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刘仁文.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1. 精神病院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精神病见习心得

对老年病认识的论文

老年护理是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和健康 教育 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结构比例不断改变。老龄化的速度很快,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的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的时间里,预期健康寿命只占1/3左右。老年期的患病随年龄的增长呈正增长,而在各种患病因素中,心理因素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做好心理护理以预防和降低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个永恒的主题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心理保健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老年期是人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此阶段人处于衰老的过程,身体各个结构老化,功能下降,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如老年斑增长,骨质疏松,泌尿生殖系统改变等;而从社会角度讲,老年期面临着许多重大生活改变,如退休,配偶亲人死亡等,对老年人来说这些变化都是痛苦的,生活改变随之会出现相应的心理改变,那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原因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因素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理改变 、 社会地位改变、环境因素、疾病因素 、生活方式 文化 程度、营养缺乏及生活事件的影响。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老年人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所给予的心理护理:

孤独

孤独的心理护理

①维持与社会的接触,应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来摆脱孤独。

②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和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将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适应。在护理中应与老年人的家庭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

③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用语言交流外,还应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

④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例如,下棋、听音乐、 唱歌 等娱乐活动,以及打 太极拳 、练气功、自我按摩等。

⑤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应经常指导老人保持开朗、平静、乐观的情绪。培养其生活情趣,使老人摆脱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乐观、开朗、健康的心境。

⑥做好躯体疾病的护理: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如果老年人患有某种躯体疾病,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孤独心理,护理人员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可使老年人增加信心,同时,应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锻炼等情况,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生活的信心。

⑦确保老年人安全,重点护理有消极言行的老人,以防发生自杀等意外事故。

抑郁

抑郁的护理

①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包括了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经常与他们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老年人的信任。

②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

③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使其精神愉快,减轻衰老的感觉及疾病的负担。

④帮助老人们学会自我排遣寂寞,调剂生活的办法,使老年人克服困难,保持良好心态。

健忘

健忘的护理

①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有时会将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的安排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制定日程安排,以便于加深记忆,例如,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用规律的日常活动。

②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应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要过分担心。同时,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减少因健忘所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③加强健脑锻炼:健忘是一种衰老的表现,老人们仍然不应放弃健脑锻炼,护士应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做加强记忆的思维活动锻炼,如背诵诗词,英文单词,经常下棋等,有条件都还可以学习计算机。

3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护理

目前我国城市老人前三位的死因是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例如,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受过精神刺激和爱生闷气的人,易患胃癌,专家认为,忧郁消沉的人,其免疫力下降,促使癌症发生或日趋恶化,乐观爽快的,其免疫力增高,肿瘤生长受到抑制。[2]因此,老年的心理卫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问题,让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利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的 方法

首先应教育老年人:对人生要有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向老年人讲述及示范各种情绪调解法,如自我教育法,言语暗示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解法及适当发泄法。

培养适当的兴趣及 爱好 ,老年人退休后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因此应帮助老年人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多用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

消除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小妹.《社区护理学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许能锋.《预防医学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

?【摘要】 目的 总结 各种老年人的家庭护理的 措施 。方法 阅读文献,总结老年人家庭护理的措施,得出全面的结论。结果 开展老年人家庭护理,对于老年人及家人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至关重要。结论 老年人家庭护理模式还不完善,不能全面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还有待完善。

?【关键词】 老年人;家庭;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我国居家养老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养老护理员尚缺乏规范性的培训。由此就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对老年人的家庭护理提供更好的依据,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康复指导、老年病人及健康老人的营养指导和生活指导、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

1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服务单位,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护士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维护家庭健康的系列化和多样化护理活动。以促进和保护家庭健康为目的,预防家庭成员发生或减少疾病及并发症,并帮助家庭成员护理和适应疾病,以发挥成员最大的健康潜能,家庭健康护士需在健康连续状态的任何领域为家庭提供护理,家庭护士还可选择不同的地点为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如可在社区护士的办公室里、在家庭所在地或家里等。同时,家庭护士还要为不同的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包括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有急、慢性病人的家庭,正处在变革中的家庭等。

2 方 法

?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

? 高血压家庭护理1 高血压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各重要脏器有严重损害。

? 依据病情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 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 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

? 帮助病人避免遗忘 将服药和生活中的某些必做的事相联系,将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用醒目的字体标明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让老年人易于识辨。

?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教 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饮食上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等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 老年糖尿病的家庭护理 病情不重的老年人,只需要饮食加以控制,口服一种降糖药片就可以了。若出现并发症则应及时就医。糖尿病人饮食要按病人的身高、体重、性别、和血糖、尿糖的变化来定,再按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出每天总热量和三餐分配,并按食物成分转为食谱。这些应由医师和医院营养师提出,有家庭护理遵守实施。为了测定血尿糖变化家庭护理人员要学会使用尿糖试纸。

? 老年震颤的家庭护理

? 保持情绪稳定 患者的震颤症状与精神因素、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应避免刺激和情绪激动。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其家属,都应对这一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应始终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

? 生活上多照顾 肌肉的震颤、关节功能的障碍,家人应给予多方面的照顾。患者服药时,要事先为其准备好开水;穿着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及开襟在前、不必套头的衣服。刮胡子使用电动刮须刀,使用纸杯或塑料杯刷牙。进餐时不要催快吃快喝,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喝热饮用有宽把手、且质轻的杯子。在患者的碗成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垫以防滑动。

? 坚持终身服药 由于治疗所用的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必须强调按时、定量服用,不要轻易停止或自行改用其他药或加大剂量。对于中晚期病人应把药物送至病人口中,看着他服下。

? 老年痴呆的家庭护理

? 理解和宽容老人 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止或指责。不能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老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不能侮辱人格,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可以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写在卡片上,放在他的口袋里。

? 注意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老人所服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着服下;睡床要低,必要时可加栅栏。

? 注意饮食营养及个人卫生 进食缓慢,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 老年人心理家庭护理

? 掌握特性有的放矢 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几乎每个老年人身上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个性脾气,做到有的放矢,因时而变,合理适度。

? 热情关怀,精神安慰 帮助老年人正视现实,鼓励老人要有新的人生追求,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胸怀坦荡,情绪乐观。同时要多关心老人物质和精神需要,与其共享天伦之乐。

? 稳定情绪,启发疏导 老年人处境特殊,常因生活中细小事件引发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中要注意细微观察,尽量满足老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督促和帮助老人注意仪表整洁,将衰老的不良刺激降低到最小限度。另外,在老人面前尽量避免谈论家里或个人不愉快事件,避免谈论死亡话题,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3 小 结?

居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健康。运用现代护理技术,通过护理手段尽可能稳定或延缓慢性病的发展,一旦发展则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预防各类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对慢性病的晚期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安全的姑息性诊疗护理支持系统,以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生活质量;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生活、饮食营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使人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处于接受有效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2] 乐晓平.从日本老年介护发展过程看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73—75.

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关于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摘要】回顾总结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护士首先应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灵活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疾病的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以帮助,从而降低了病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由于社会、心理、个性和生物等诸多易患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该病多发生于40~50岁之后,患病率为3%~5%,近年大有增高趋势。关于冠心病的研究很多,尤其是行为医学在综合防治冠心病过程中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临床资料

在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两年间,共对98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48~70岁,平均岁,文化程度小学45例,中学33例,大学20例;患者家属100位,男32位,女68位,年龄在23~60岁之间,平均41岁,文化程度初中26位,高中、中专共43位,大学31位。

2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心理指导: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应激密切相关,外界的应激源,如理化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经常持久地作用于机体,会产生心身紧迫状态,导致疾病。所以患者所处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减少各种噪音,应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作好充分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使患者烦恼、激动的事。

饮食指导: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低脂低盐,不能过饱,宜少食多餐,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禁烟酒,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水,供给新鲜蔬菜,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及保护血管。对于饱和性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猪油、牛油、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易导致动脉硬化的食物应适当限制,不宜过量。少食多餐是为避免吃得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

休息指导:重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置于心电监护室,保持病室安静,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在护士的帮助下逐渐增大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室内步行,逐步增加医疗体操,直至院内行走,允许探视、看报、看电视等,但应避免过于疲劳。恢复期患者可恢复原先日常活动,逐步增加散步等活动。

用药指导:硝酸甘油是冠心病的首选药,应告诉病人要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应用扩血管药物后要定期测量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病人应慢慢起床,头晕时平卧片刻,必要时给予吸氧。抗凝药使用时应注意身上有无出血点、瘀斑,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对于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不能漏服或随意停药,因食物能延缓药物的吸收,故应在饭前服用,静脉输液的速度不可随意调整,应由护士严格掌握。

生活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者可用首演结肠走形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者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

出院后健康教育

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心功能Ⅰ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Ⅱ级患者应增加休息,但可起床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心功能Ⅵ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进食量,低盐低脂,忌烟酒。

按医嘱准时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如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到门诊随访,坚持服药,不能中断。

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从理论上阐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冠心病发作的因素,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学习互相配合,掌握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个别指导:在日常的治疗护理或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建立健康教育手册:内容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如冠心病发作的机制、诱发原因、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等。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患者和家属掌握。

4结果

改变了护士角色与护理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照顾者和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和研究者;护理方法不是过去的“以监管为主”的看护方式,而是以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考虑。

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诱发冠心病发作的因素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在不同时期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避免诱发因素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有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健康指导过程中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有一定的授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

5结论

通过我们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可激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使重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防病能力。把健康知识教给冠心病人,使他们改变认识模式,调整饮食结构,降低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作为护士应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社会背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使每个病人都能接受与理解,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肖春芳.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2005,5(2):102-103.

[2]曹翠蓉.心血管病恢复期的护理.中华误诊学杂志.2005,2005(3):393.

[3]程建初,邱桂香.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2005,3(13):1235-1236.

作者简介:马海静,黑龙江省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管护师,本科学历。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达到了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