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社区护理流行病论文

发布时间:

社区护理流行病论文

社会医学是医学 教育 的重要学科,加强社会医学教学是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并且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会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医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医学应满足社会的医学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维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因此医学又具有社会性。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体现在医学社会工作中。

1 医学的发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事实上也坚持了“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对象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命过程;并且医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与 经验 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疾苦。医生赖以进行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由于他的工作对象是人,因而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

医学的发达与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在上古时代医生就已经是专门的职业,如周礼天官就有正式文献提到医师的职责。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非每个医生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学问且自己对医事有所把握者,都可为人切脉开药,直到如今仍有其余迹。(2)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了中国,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 总结 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还有一本传世巨著,那就是《黄帝内经》,她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 文化 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4)到了金元时代,中国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到了现代,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联系紧密,历代许多医学伟人都是由儒入医,积极用世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仁”与“礼”同时也指导了医学的从业思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教含灵之苦,”清代袁枚评薛雪从医一语中的“圣学莫好仁,先生能以术全其民,使无夭礼,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从《周礼医师章》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一部中国医学院史,“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少人为攫取财富,践踏人性,毁灭人伦,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医学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以中国医史作为当今医学界澄澈的参照,作为对当今唯利是图的人的棒呵,积极意义是明显的[2]。(2)中国古代的医学伟人。常带着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疗活动。因而他们在当时以致对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从张机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大家,他们无不是科学地牢记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经验,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创立自己学说,推动中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2 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 方法 。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医学模式。(1)西周时已确定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政府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2)现在正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包括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探究到社会层次,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与社会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旧的模式下,不会因不被认识而不发生作用,也不会因被认识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影响生物因素成为医学模式的内容,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体生命,医学所研究的本质上依然是人体生命过程。因而新医学模式并未使医学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实质上就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同样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甚至在此认识上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也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观念上对健康与生命作出了这些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角度对之进行论证,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于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 儿童 精神健康的影响等等研究。这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医学观符合于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 医学的社会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区。医学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担医护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扩展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自愈力,构建医疗技术之外的另一条途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强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目前应把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医学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医学服务于社会,仅有医学是不够的。若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科学”可谓恰当,甚而可言为“一门大范围的政治学”。在使用医学过程中进行的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技术及标准评估、决策分析等已不可能是医生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一起,共同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这一点,医学应该超越狭窄的视野,在 社会实践 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进医学在社会实践中也不能只专注于医学,社会同样也需要战略的眼光,主动运用经济的、社会的手段,促进以医学为基石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既要落脚于医学,又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医学,又不能将医学的范畴扩大化。(2)医学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是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为此有很多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关系[6]。例如,患者对诊断治疗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尤其当前医学社会工作要特别协助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希望、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具有国际公认的涵义,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主导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有所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学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学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理解和真诚是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医学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角色,要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达到助人活动的有效性。他们要用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我国现在不能要求过高,但经过一定培训还是必要的[8]。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讨论也很重要;医学 健康知识 的具备有利于医学社会工作的专业需要[9]。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具有社会性。我们所作的医学社会工作还是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转型,医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蔡子微,胡怀明,侯维志.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 梁浩材.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2):1-3.

3 袁震.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6.

【摘要】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重要性 方法与途径

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 反思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时代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人文类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热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学生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使命。医学与人文的不解之缘,势必形成对医学人才的特殊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本身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内容。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应该摆在首要的位置。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内在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是由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构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医学教育只有在重视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才。

?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学的人文属性必定使医学突破以往生物、生命科学的框架,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医学涉及到了社会、心理、伦理、哲学、环境、经济以及法律等人文社会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对医学发展要求的变化和医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必然提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起医学教育目标的调整。 3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病人,医务工作者既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一颗慈善的爱心,只有与病人充分地交流合作,才能真正了解病人的痛苦,真正知晓疾病的根源,更好地治疗疾病。 因此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用自己的博学与专长去治愈病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医生素质的最好体现。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都是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必修内容,要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使施教者明白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同时也是“通才教育”,使受教者明白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精神支持、动力源泉。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医学院校应根据社会与医学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和重组医学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必修的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的开设人文科学课程。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 教学方法 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在加强人文教育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内容学习,还要让学生间接的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学校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引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发挥医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者,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创新潜能的积淀。?

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还包括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机会,而且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把握好这个环节,协同社会和家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建立起回报社会的理念和奉献情怀。

有关社会医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2.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4. 临床医学论文

5.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为提高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护理学生的学习动机,现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等内容,设计符合社区护理学特色的教学策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区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社区护理发展不够完善,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理论的综合,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护理工作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 范畴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①我国社区护理现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不少医院虽然开设了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其重点仍是病人,仍以基本医疗为主。对“六位一体”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②社区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网络化仍处于摸索阶段。③政府不重视,资金不到位,医院仍以营利为目的,工作开展很被动。④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缺乏,各项水平有限。⑤社区软件和硬件的缺失。⑥没有得到公众认可,居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五免六减只是一句空话。⑦社区护理 教育 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社区护理人才,由于社区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将难以开展好社区护理工作。⑧社区护理仍缺乏整体性。连贯性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社区护理的范畴

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进行生命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实施卫生教育;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慢性病管理及跟踪治疗,心理卫生指导;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保存正确纪录。

社区护理特殊性

包括社区卫生与护理两方面的内涵,除做好基本医疗外,社区护理主要是对社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六位一体”的健康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慢性病的防治及系统化管理等,促进社区每个人健康安宁,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的恢复以及增进健康。是社区护士亲切友善精神体现。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疾病系统化管理。运用有利用资源,发挥护理功能,协调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组织、政府机构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延伸到社区中,如与辖区政府街道居委会计生办共同合作,为社区每位成员提供健康保障,为社区护理发挥桥梁作用。

社区内优先服务对象

弱势团体(老弱残障)。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妇幼健康应得到特别注意和照顾,其原因是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母亲健康一旦遭到永久性伤害,不仅造成母子二人健康的损害,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日益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妇幼及老年人的健康。

社区护理要做好卫生服务的计划、评估和发掘

评估是指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评价,了解每个个体、家庭、团体以及整个社区健康的需求,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落实。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的办法。如缺乏孕育 经验 的孕妇,应让其尽快了解有关孕育知识。每一个人健康需要问题不尽相同,做好区域内高危人群的管理,疾病的筛查以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共建和谐社区,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社会效益为主,坚持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发展。

做好健康宣教

社区护士不仅要发现及评估个人、家庭、社区的卫生问题,而且要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认识到危害性,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如不少人对癌症认识不清,对待癌症病人就像对待传染病病人一样,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健康恢复。

按需提供护理服务

社区护士依照个人的特殊情况,提供适当的护理、转诊,或社会资源的利用,慢性病的防治,如对长期卧床的心血管病人的家属给予基本护理知识指导(擦浴、翻身、测血压等等),让病人得到正确的、舒适的、安全的护理。

优化社区环境

控制(或尽量消除)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社区护士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安全工作,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如意外事件、传染病疫源、药物成瘾、水源污染、噪声、空气及土壤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做好健康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社区护士通过借助各种健康筛检和对居民的健康评估,并劝导每一个人戒除不良卫生习惯。

提高观察力

一般情况下是独立工作的,零距离的居民接触,可以更好观察到家庭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并解决问题。

摘要:采用社区体验式 教学 方法 ,对5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试验,观察该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有着显著提高,并有助于护生的专业认知力的培养,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社区体验式教学;儿科护理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这种 学习方法 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1941年迁居英国的德国教师科翰(kurt Hahn)在威尔士成立了一所"户外学校",用来训练军人、工商业人员、学生等群体的生存、管理能力以及心理、人格品质,由此创立了体验培训机构的先河[1]。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基础教学中也开始了体验式学习的探索。这种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小学理化教学、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 、 职场 培训等课程中,如案例式教学、角色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情感体验式教学等形式都属于体验式教学的范畴。

《儿科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分为理论与技能操作两部分。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所有的实践课程均使用婴儿模型模拟护理过程。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所在学院的护理班学生进行了社区体验式教学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入学的护理专业大专班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选取4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各为20名学生。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课堂理论授课和婴儿模型示范护理操作。学习结束后实验组进行以下干预试验:将实验组20名学生随机分为10个学习小组,在社区服务站里,设置免费示范3~12个月龄的健康婴儿的护理点,并与10名婴儿家属达成口头共识,在每周二下午,带婴儿到社区服务站里,让学生与婴儿接触,练习与婴儿沟通技巧,并向家属传播护理知识,10组学生每周轮换,分别与不同的婴儿接触。试验期为1个月。对照组在实验室采用婴儿模型进行练习。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试验结束后,分别从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配乳、乳瓶喂乳共7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访谈,内容包括:①是否乐于接受体验式教学?②在体验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③体验式教学对你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哪些影响?④你认为体验式教学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2 结果

干预前后各项操作成绩比较 为期1个月的试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护理操作成绩评定,见表1。两组学生在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5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其余两项评分,P>,两组学生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学生访谈结果 在试验结束后,接受访谈的实验组学生全部愿意或十分愿意接受体验式教学,见表2。在遇到困难和问题中,主要集中为:在课堂或婴儿模拟护理中,从未考虑过真正的婴儿是活泼好动的,以至于面对的时候无从下手;缺乏对护理婴儿力度的掌握;婴儿的哭闹使得普通的护理变得异常困难;与婴儿交流存在困难。有90%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以后从事工作的影响,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适合从事婴儿护理相关工作,30%的学生认为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工作。其余50%的学生认为这是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以后工作性质的选择。

3 讨论

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循环模式 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一共有六部分组成(图1中椭圆形框)。感知作为新学习的开始,然后进入体验,然后进入分享交流,进而整合,最后把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应用。这是一个循环模式[2]。儿科护理的体验式教学与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出一辙。从课堂教学形成抽象概念(感知),到教师实验室现场示范模型护理(体验),然后由学生在实验室学习模型的护理技巧(分享与交流),进而多次练习深化操作(整合),最后在社区里进行婴儿护理(应用)(图1中长方形)。体验式教学在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视的是实践。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单纯在实验室里用模型练习操作的效果,低于在社区里进行健康婴儿护理的效果。

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的影响 在七项护理操作技能中,实验组有五项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社区服务点使学生进入到真实护理工作情景中,有助于培养爱心和工作耐心,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处境和掌握工作要领。因此,在试验期结束后,参加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学生操作技能成绩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 职业规划 的影响 社区体验式教学与学生的理论学习是同步的,与 毕业 前一年的医院临床实习是完全不同的。在进行职业素养训练的时候,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儿科护理,增加学生对专业认知力的理解,从而在心里层面上接受和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对于专业认知不清,左右摇摆的学生,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但对于学习主体来讲,由于 兴趣 爱好 各异,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体验也会有所不同[3]。一少部分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体验式学习,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否将来真的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形象,从而更好进行人生规划。

4 小结

总之,社区体验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专业学习的情感水平和技术水平,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在专业认知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方法的应用在国内的仍在探索阶段,本文证明了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能为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一条优化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体验式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2.

[2]江智霞,何琼,梁园园.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21-323.

[3]夏同霞,张亭亭,江智霞.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9-1561.

有关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产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关于护士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6.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7. 关于护理教育论文范文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2000字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的社区护理论文范文,内容很精彩,大家快来一起看看吧。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2000字一

摘要: 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保证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有效的进行治疗,创建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修复能力下降,老年病人的发病率、门诊或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在门诊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老年心理问题已成为输液室护士必须面对且要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门诊临时静脉输液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恐惧紧张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对医疗知识比较缺乏,对所患的疾病以及接受的治疗不了解,加之老年患者理解及记忆能力下降,对医生及护士的解释不能明白,故在输液中易出现恐惧紧张的不良心理问题。另外,还有许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当其身体又出现其他的疾病时,就愈发恐惧紧张,担心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

焦虑忧虑

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的经济条件不充裕,而所患的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因而经济负担较重,思想顾虑较多,思想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出现焦虑不良心理问题。同时由于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不好,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且输液时滴速较慢,耗时较长,这都易造成患者忧虑等不良情绪。

易怒急 躁

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疼痛折磨,因而有易激惹发怒的情绪。同时由于医院在输液高峰期,患者就诊时间长且就诊程序繁琐,从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等排队时间过长,体力不支,因而容易出现急 躁 情绪,影响病情改善。

2 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静脉输液,积极配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寻求最佳治疗和护理的心理,首先要和蔼、真诚的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病情,讲明输液的必要性、药品作用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力求有效沟通。

人性化操作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为脆弱,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在每项操作前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该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操作中边穿刺边交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穿刺失败道歉,并征求病人是否换人,穿刺成功感谢协作,定时观察与问候病人,则体现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人性化关爱[1],操作完毕后给患者摆好体位,盖好被子,患者有不适时,用手轻轻抚摩患者的头部,以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当患者询问病情或其他情况时,应热情、诚恳、准确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和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摩,就可起到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2]。

舒适护理

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有序的就诊环境,在输液过程中多巡视病人,多与患者交流,做一些健康教育,协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解决如:如厕,喝水等生理需求。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对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减少和避免了输液并发症,提高了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2000字二

内容摘要: 通过对社区护理现状的调查,发现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区护理人才匮乏,社会对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等。针对目前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即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多渠道开展卫生保健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病保健意识。

关键词: 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综合而来的,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为重点,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捷的护理服务。目的是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对护理技术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生命质量。服务对象是以社区的人群为主,面向个人、家庭提供服务。现将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介绍如下。

1社区护理的意义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实现了病人在家中享受到和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服务,社区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在社区工作中,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护士进入社区,用知识与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人们不良卫生习惯等,增进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护士对事业荣誉感和自信心。

2社区护理现状

社区护理人才匮乏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1个社区服务站服务1条街,1个街道居民有3000人~5000人,护士仅1名~3名,社区服务只有初步的治疗,社区保健知识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开展。长久以来,我国护理服务一直注重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社区护理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其服务不同于临床,要求社区护士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而目前的社区护士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再加上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也未受到社区护士的足够重视,致使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无法提供高素质、深层次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急需大量的全科护士,而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薄弱环节,缺乏培养专门的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社会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然而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一,这样病人的护从性必然很低,护理效果自然受影响,反过来势必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

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没有相应提高,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重点放在院内治疗,对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传少,现在社区中的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也很低。另外,目前一些人下岗,经济收入低,影响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投入,他们的钱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谈不上无病防病。

3社区护理发展对策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扩大,在护理实践中承担多种角色。未来大部分的初级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护士除了一般的护理工作外,还应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工作,如社区护理学、健康评估、康复护理学等。作为社区护士必须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角色,树立现代护理观,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及精湛熟练的护理技能,针对社区个人、家庭、群体和组织开展保护、预防和促进工作,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目标。这就要求应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多渠道开展卫生保健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病保健意识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力量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医疗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是有效而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社区护士的服务。

社区慢病护理论文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对其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可提高教学质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专生护理毕业论文电子版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发展对策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1]。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2]。国内护理界正努力探索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为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健康做着积极贡献。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3]。

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4]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 min,人均护理时间是。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5]。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6]。据统计资料表明[7],目前有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8]。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9],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据调查统计,2001年的社区护士中有91%为中专学历,而且临时聘用人员占社区护理人员的2/3[10]。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专家分析,合理的社区服务医护之比为1∶8~1∶12[4],我国开设的社区服务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有专家统计[4],社区护理服务项目花费人次最多的是输液,占;花费时间最多的仍是输液,占。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在社区护理中,居民健康教育是社区服务项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护士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又最有时间和机会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她们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国内专家也指出:健康教育应首先纳入到目前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

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

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故社区护理人员在帮助居民形成良好行为方面要求拥有行为改变的知识和处理策略;要求拥有评估健康行为和确认对象是否执行健康行为能力以及协助人们改变、评价行为的技能[13]。社区护理人员应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护士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改善社区服务体系及人力配置

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可行的、统一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建立各种规划和评价体系,使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服务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我国社区护理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应该逐渐扩大护理的活动范围。同时,有关部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上应增加护士的比例,使她们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

<<<下页带来更多的大专生护理毕业论文电子版

为提高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护理学生的学习动机,现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等内容,设计符合社区护理学特色的教学策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区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社区护理发展不够完善,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理论的综合,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护理工作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 范畴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①我国社区护理现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不少医院虽然开设了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其重点仍是病人,仍以基本医疗为主。对“六位一体”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②社区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网络化仍处于摸索阶段。③政府不重视,资金不到位,医院仍以营利为目的,工作开展很被动。④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缺乏,各项水平有限。⑤社区软件和硬件的缺失。⑥没有得到公众认可,居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五免六减只是一句空话。⑦社区护理 教育 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社区护理人才,由于社区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将难以开展好社区护理工作。⑧社区护理仍缺乏整体性。连贯性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社区护理的范畴

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进行生命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实施卫生教育;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慢性病管理及跟踪治疗,心理卫生指导;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保存正确纪录。

社区护理特殊性

包括社区卫生与护理两方面的内涵,除做好基本医疗外,社区护理主要是对社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六位一体”的健康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慢性病的防治及系统化管理等,促进社区每个人健康安宁,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的恢复以及增进健康。是社区护士亲切友善精神体现。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疾病系统化管理。运用有利用资源,发挥护理功能,协调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组织、政府机构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延伸到社区中,如与辖区政府街道居委会计生办共同合作,为社区每位成员提供健康保障,为社区护理发挥桥梁作用。

社区内优先服务对象

弱势团体(老弱残障)。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妇幼健康应得到特别注意和照顾,其原因是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母亲健康一旦遭到永久性伤害,不仅造成母子二人健康的损害,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日益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妇幼及老年人的健康。

社区护理要做好卫生服务的计划、评估和发掘

评估是指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评价,了解每个个体、家庭、团体以及整个社区健康的需求,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落实。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的办法。如缺乏孕育 经验 的孕妇,应让其尽快了解有关孕育知识。每一个人健康需要问题不尽相同,做好区域内高危人群的管理,疾病的筛查以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共建和谐社区,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社会效益为主,坚持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发展。

做好健康宣教

社区护士不仅要发现及评估个人、家庭、社区的卫生问题,而且要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认识到危害性,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如不少人对癌症认识不清,对待癌症病人就像对待传染病病人一样,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健康恢复。

按需提供护理服务

社区护士依照个人的特殊情况,提供适当的护理、转诊,或社会资源的利用,慢性病的防治,如对长期卧床的心血管病人的家属给予基本护理知识指导(擦浴、翻身、测血压等等),让病人得到正确的、舒适的、安全的护理。

优化社区环境

控制(或尽量消除)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社区护士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安全工作,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如意外事件、传染病疫源、药物成瘾、水源污染、噪声、空气及土壤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做好健康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社区护士通过借助各种健康筛检和对居民的健康评估,并劝导每一个人戒除不良卫生习惯。

提高观察力

一般情况下是独立工作的,零距离的居民接触,可以更好观察到家庭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并解决问题。

摘要:采用社区体验式 教学 方法 ,对5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试验,观察该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有着显著提高,并有助于护生的专业认知力的培养,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社区体验式教学;儿科护理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这种 学习方法 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1941年迁居英国的德国教师科翰(kurt Hahn)在威尔士成立了一所"户外学校",用来训练军人、工商业人员、学生等群体的生存、管理能力以及心理、人格品质,由此创立了体验培训机构的先河[1]。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基础教学中也开始了体验式学习的探索。这种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小学理化教学、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 、 职场 培训等课程中,如案例式教学、角色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情感体验式教学等形式都属于体验式教学的范畴。

《儿科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分为理论与技能操作两部分。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所有的实践课程均使用婴儿模型模拟护理过程。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所在学院的护理班学生进行了社区体验式教学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入学的护理专业大专班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选取4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各为20名学生。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课堂理论授课和婴儿模型示范护理操作。学习结束后实验组进行以下干预试验:将实验组20名学生随机分为10个学习小组,在社区服务站里,设置免费示范3~12个月龄的健康婴儿的护理点,并与10名婴儿家属达成口头共识,在每周二下午,带婴儿到社区服务站里,让学生与婴儿接触,练习与婴儿沟通技巧,并向家属传播护理知识,10组学生每周轮换,分别与不同的婴儿接触。试验期为1个月。对照组在实验室采用婴儿模型进行练习。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试验结束后,分别从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配乳、乳瓶喂乳共7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访谈,内容包括:①是否乐于接受体验式教学?②在体验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③体验式教学对你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哪些影响?④你认为体验式教学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2 结果

干预前后各项操作成绩比较 为期1个月的试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护理操作成绩评定,见表1。两组学生在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5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其余两项评分,P>,两组学生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学生访谈结果 在试验结束后,接受访谈的实验组学生全部愿意或十分愿意接受体验式教学,见表2。在遇到困难和问题中,主要集中为:在课堂或婴儿模拟护理中,从未考虑过真正的婴儿是活泼好动的,以至于面对的时候无从下手;缺乏对护理婴儿力度的掌握;婴儿的哭闹使得普通的护理变得异常困难;与婴儿交流存在困难。有90%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以后从事工作的影响,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适合从事婴儿护理相关工作,30%的学生认为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工作。其余50%的学生认为这是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以后工作性质的选择。

3 讨论

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循环模式 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一共有六部分组成(图1中椭圆形框)。感知作为新学习的开始,然后进入体验,然后进入分享交流,进而整合,最后把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应用。这是一个循环模式[2]。儿科护理的体验式教学与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出一辙。从课堂教学形成抽象概念(感知),到教师实验室现场示范模型护理(体验),然后由学生在实验室学习模型的护理技巧(分享与交流),进而多次练习深化操作(整合),最后在社区里进行婴儿护理(应用)(图1中长方形)。体验式教学在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视的是实践。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单纯在实验室里用模型练习操作的效果,低于在社区里进行健康婴儿护理的效果。

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的影响 在七项护理操作技能中,实验组有五项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社区服务点使学生进入到真实护理工作情景中,有助于培养爱心和工作耐心,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处境和掌握工作要领。因此,在试验期结束后,参加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学生操作技能成绩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 职业规划 的影响 社区体验式教学与学生的理论学习是同步的,与 毕业 前一年的医院临床实习是完全不同的。在进行职业素养训练的时候,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儿科护理,增加学生对专业认知力的理解,从而在心里层面上接受和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对于专业认知不清,左右摇摆的学生,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但对于学习主体来讲,由于 兴趣 爱好 各异,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体验也会有所不同[3]。一少部分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体验式学习,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否将来真的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形象,从而更好进行人生规划。

4 小结

总之,社区体验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专业学习的情感水平和技术水平,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在专业认知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方法的应用在国内的仍在探索阶段,本文证明了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能为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一条优化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体验式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2.

[2]江智霞,何琼,梁园园.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21-323.

[3]夏同霞,张亭亭,江智霞.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9-1561.

有关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产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关于护士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6.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7. 关于护理教育论文范文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2000字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的社区护理论文范文,内容很精彩,大家快来一起看看吧。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2000字一

摘要: 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保证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有效的进行治疗,创建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修复能力下降,老年病人的发病率、门诊或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在门诊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老年心理问题已成为输液室护士必须面对且要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门诊临时静脉输液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恐惧紧张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对医疗知识比较缺乏,对所患的疾病以及接受的治疗不了解,加之老年患者理解及记忆能力下降,对医生及护士的解释不能明白,故在输液中易出现恐惧紧张的不良心理问题。另外,还有许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当其身体又出现其他的疾病时,就愈发恐惧紧张,担心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

焦虑忧虑

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的经济条件不充裕,而所患的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因而经济负担较重,思想顾虑较多,思想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出现焦虑不良心理问题。同时由于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不好,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且输液时滴速较慢,耗时较长,这都易造成患者忧虑等不良情绪。

易怒急 躁

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疼痛折磨,因而有易激惹发怒的情绪。同时由于医院在输液高峰期,患者就诊时间长且就诊程序繁琐,从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等排队时间过长,体力不支,因而容易出现急 躁 情绪,影响病情改善。

2 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静脉输液,积极配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寻求最佳治疗和护理的心理,首先要和蔼、真诚的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病情,讲明输液的必要性、药品作用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力求有效沟通。

人性化操作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为脆弱,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在每项操作前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该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操作中边穿刺边交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穿刺失败道歉,并征求病人是否换人,穿刺成功感谢协作,定时观察与问候病人,则体现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人性化关爱[1],操作完毕后给患者摆好体位,盖好被子,患者有不适时,用手轻轻抚摩患者的头部,以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当患者询问病情或其他情况时,应热情、诚恳、准确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和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摩,就可起到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2]。

舒适护理

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有序的就诊环境,在输液过程中多巡视病人,多与患者交流,做一些健康教育,协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解决如:如厕,喝水等生理需求。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对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减少和避免了输液并发症,提高了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2000字二

内容摘要: 通过对社区护理现状的调查,发现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区护理人才匮乏,社会对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等。针对目前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即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多渠道开展卫生保健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病保健意识。

关键词: 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综合而来的,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为重点,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捷的护理服务。目的是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对护理技术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生命质量。服务对象是以社区的人群为主,面向个人、家庭提供服务。现将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介绍如下。

1社区护理的意义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实现了病人在家中享受到和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服务,社区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在社区工作中,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护士进入社区,用知识与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人们不良卫生习惯等,增进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护士对事业荣誉感和自信心。

2社区护理现状

社区护理人才匮乏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1个社区服务站服务1条街,1个街道居民有3000人~5000人,护士仅1名~3名,社区服务只有初步的治疗,社区保健知识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开展。长久以来,我国护理服务一直注重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社区护理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其服务不同于临床,要求社区护士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而目前的社区护士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再加上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也未受到社区护士的足够重视,致使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无法提供高素质、深层次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急需大量的全科护士,而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薄弱环节,缺乏培养专门的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社会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然而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一,这样病人的护从性必然很低,护理效果自然受影响,反过来势必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

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没有相应提高,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重点放在院内治疗,对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传少,现在社区中的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也很低。另外,目前一些人下岗,经济收入低,影响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投入,他们的钱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谈不上无病防病。

3社区护理发展对策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扩大,在护理实践中承担多种角色。未来大部分的初级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护士除了一般的护理工作外,还应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工作,如社区护理学、健康评估、康复护理学等。作为社区护士必须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角色,树立现代护理观,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及精湛熟练的护理技能,针对社区个人、家庭、群体和组织开展保护、预防和促进工作,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目标。这就要求应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多渠道开展卫生保健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病保健意识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力量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医疗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是有效而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社区护士的服务。

慢病管理护理社区护士论文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对其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可提高教学质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专生护理毕业论文电子版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发展对策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1]。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2]。国内护理界正努力探索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为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健康做着积极贡献。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3]。

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4]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 min,人均护理时间是。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5]。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6]。据统计资料表明[7],目前有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8]。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9],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据调查统计,2001年的社区护士中有91%为中专学历,而且临时聘用人员占社区护理人员的2/3[10]。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专家分析,合理的社区服务医护之比为1∶8~1∶12[4],我国开设的社区服务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有专家统计[4],社区护理服务项目花费人次最多的是输液,占;花费时间最多的仍是输液,占。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在社区护理中,居民健康教育是社区服务项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护士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又最有时间和机会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她们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国内专家也指出:健康教育应首先纳入到目前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

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

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故社区护理人员在帮助居民形成良好行为方面要求拥有行为改变的知识和处理策略;要求拥有评估健康行为和确认对象是否执行健康行为能力以及协助人们改变、评价行为的技能[13]。社区护理人员应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护士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改善社区服务体系及人力配置

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可行的、统一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建立各种规划和评价体系,使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服务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我国社区护理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应该逐渐扩大护理的活动范围。同时,有关部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上应增加护士的比例,使她们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

<<<下页带来更多的大专生护理毕业论文电子版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模式任何一门独立的专业性学科都应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以指导实践的基础,护理学的护理理论或模式在指导护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如: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等,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关键词】社区护理 问题 发展对策

社区护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工作内容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与生命质量等多方面服务。社区护理在我国目前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社区护理目前现存问题

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 国家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导致一些服务站内只具备基础的医疗设备,缺乏先进的医疗仪器。

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得到普及, 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 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大多高校护理专业 毕业 生都还未摆脱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导致社区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另外由于社区护理工作的繁忙, 导致规范化的培训和继续 教育 没能得到很大的重视,缺乏综合型的全科护士。

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 社区护士数量、知识培训不足,社区护理 经验 和解决其健康问题的能力和应变力参差不齐,还有些护理部基本不管社区护士,使得社区护士所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全因素,社区管理制约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性的社区管理。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对策

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 完善社区护理的运行体制及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 措施 ,使社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同时注意改善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社区护士的职业资格准入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配备先进的医疗仪器,并适当提高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待遇。 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 社区护士的选拔标准为: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判断力,不怕吃苦、素质高、亲和力强,均为骨干护士,经培训合格后竞争上岗。护理管理者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中选拔,要求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做到团结、激励每位护士。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护士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技术等。同时,护理部应每月召开一次社区服务对象和护士共同参与的座谈会,为二者提供沟通平台,保证了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护士中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争建立良好、健康的护患关系;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丰富护理人员的社会、人文知识。

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大对社区护士的上岗培训,使护士具有独立判定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征兆的鉴别能力。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 还要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拓宽知识面是社区护士的必修课。

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社区护理中质量管理是个难点,社区护士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复杂性,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自身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每月召开例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反馈护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交流护理经验,改进工作 方法 ,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呼救网络,让大医院内的诊疗规范等资源与社区共享,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并实现畅通的“转诊通道”,自成体系、配套并运转协调,或应聘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堂行医,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李春玉,李剑媛.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 赵红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17(9):689-691.

【摘要】 总结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运动健身指导、扩大调查范围、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等。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 并发症严重, 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 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 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 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 女112例; 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社区护理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 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 文化 程度和个体特征, 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 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 得到同龄人的理解, 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应激能力, 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 造成血管收缩, 使血压升高。

2. 2 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1], 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 新鲜蔬菜每日500g 左右, 水果每天100g左右, 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运动。

根据全体差异科学健身, 如步行、 游泳 、慢跑,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 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 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 太极拳 、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 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养成按时起床就餐,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扩大调查范围 有资料显示, 从低年龄组开始预防效果更好, 以往大多筛查范围都在30岁以上的人群, 而忽视了18岁-30岁这一人群, 从高血压一级预防的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随访, 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 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5 定期监测血压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 教会病人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值, 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 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 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 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还要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变化。

2. 6 坚持合理用药 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 能自觉遵医嘱服药, 要详细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 强调规律服药, 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 并了解药物的副反应, 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 报告 医生, 调整用药,养成每日晨备好当日药, 分别放人小药杯中餐前服用的习惯, 提醒病人在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健康教育讲座指导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而查出高血压病人, 并进行登记。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鼓励病人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 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实施随访管理。

3 小结

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患者,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 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 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延续, 摆脱了那种病人一出院, 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护理工作者要细心观察, 全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 全面评估, 制订健康档案,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 加强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对控制高血压,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尤红.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家庭护士》, 2008, 6.

[3]王静.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

[2]吴勇霞,王青丽.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8, 3.

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2. 有关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社区护理学毕业论文

5.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6.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为提高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护理学生的学习动机,现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等内容,设计符合社区护理学特色的教学策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区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社区护理发展不够完善,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理论的综合,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护理工作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 范畴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①我国社区护理现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不少医院虽然开设了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其重点仍是病人,仍以基本医疗为主。对“六位一体”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②社区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网络化仍处于摸索阶段。③政府不重视,资金不到位,医院仍以营利为目的,工作开展很被动。④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缺乏,各项水平有限。⑤社区软件和硬件的缺失。⑥没有得到公众认可,居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五免六减只是一句空话。⑦社区护理 教育 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社区护理人才,由于社区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将难以开展好社区护理工作。⑧社区护理仍缺乏整体性。连贯性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社区护理的范畴

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进行生命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实施卫生教育;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慢性病管理及跟踪治疗,心理卫生指导;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保存正确纪录。

社区护理特殊性

包括社区卫生与护理两方面的内涵,除做好基本医疗外,社区护理主要是对社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六位一体”的健康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慢性病的防治及系统化管理等,促进社区每个人健康安宁,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的恢复以及增进健康。是社区护士亲切友善精神体现。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疾病系统化管理。运用有利用资源,发挥护理功能,协调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组织、政府机构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延伸到社区中,如与辖区政府街道居委会计生办共同合作,为社区每位成员提供健康保障,为社区护理发挥桥梁作用。

社区内优先服务对象

弱势团体(老弱残障)。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妇幼健康应得到特别注意和照顾,其原因是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母亲健康一旦遭到永久性伤害,不仅造成母子二人健康的损害,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日益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妇幼及老年人的健康。

社区护理要做好卫生服务的计划、评估和发掘

评估是指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评价,了解每个个体、家庭、团体以及整个社区健康的需求,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落实。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的办法。如缺乏孕育 经验 的孕妇,应让其尽快了解有关孕育知识。每一个人健康需要问题不尽相同,做好区域内高危人群的管理,疾病的筛查以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共建和谐社区,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社会效益为主,坚持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发展。

做好健康宣教

社区护士不仅要发现及评估个人、家庭、社区的卫生问题,而且要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认识到危害性,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如不少人对癌症认识不清,对待癌症病人就像对待传染病病人一样,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健康恢复。

按需提供护理服务

社区护士依照个人的特殊情况,提供适当的护理、转诊,或社会资源的利用,慢性病的防治,如对长期卧床的心血管病人的家属给予基本护理知识指导(擦浴、翻身、测血压等等),让病人得到正确的、舒适的、安全的护理。

优化社区环境

控制(或尽量消除)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社区护士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安全工作,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如意外事件、传染病疫源、药物成瘾、水源污染、噪声、空气及土壤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做好健康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社区护士通过借助各种健康筛检和对居民的健康评估,并劝导每一个人戒除不良卫生习惯。

提高观察力

一般情况下是独立工作的,零距离的居民接触,可以更好观察到家庭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并解决问题。

摘要:采用社区体验式 教学 方法 ,对5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试验,观察该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有着显著提高,并有助于护生的专业认知力的培养,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社区体验式教学;儿科护理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这种 学习方法 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1941年迁居英国的德国教师科翰(kurt Hahn)在威尔士成立了一所"户外学校",用来训练军人、工商业人员、学生等群体的生存、管理能力以及心理、人格品质,由此创立了体验培训机构的先河[1]。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基础教学中也开始了体验式学习的探索。这种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小学理化教学、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 、 职场 培训等课程中,如案例式教学、角色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情感体验式教学等形式都属于体验式教学的范畴。

《儿科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分为理论与技能操作两部分。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所有的实践课程均使用婴儿模型模拟护理过程。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所在学院的护理班学生进行了社区体验式教学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入学的护理专业大专班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选取4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各为20名学生。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课堂理论授课和婴儿模型示范护理操作。学习结束后实验组进行以下干预试验:将实验组20名学生随机分为10个学习小组,在社区服务站里,设置免费示范3~12个月龄的健康婴儿的护理点,并与10名婴儿家属达成口头共识,在每周二下午,带婴儿到社区服务站里,让学生与婴儿接触,练习与婴儿沟通技巧,并向家属传播护理知识,10组学生每周轮换,分别与不同的婴儿接触。试验期为1个月。对照组在实验室采用婴儿模型进行练习。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试验结束后,分别从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配乳、乳瓶喂乳共7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访谈,内容包括:①是否乐于接受体验式教学?②在体验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③体验式教学对你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哪些影响?④你认为体验式教学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2 结果

干预前后各项操作成绩比较 为期1个月的试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护理操作成绩评定,见表1。两组学生在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5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其余两项评分,P>,两组学生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学生访谈结果 在试验结束后,接受访谈的实验组学生全部愿意或十分愿意接受体验式教学,见表2。在遇到困难和问题中,主要集中为:在课堂或婴儿模拟护理中,从未考虑过真正的婴儿是活泼好动的,以至于面对的时候无从下手;缺乏对护理婴儿力度的掌握;婴儿的哭闹使得普通的护理变得异常困难;与婴儿交流存在困难。有90%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以后从事工作的影响,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适合从事婴儿护理相关工作,30%的学生认为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工作。其余50%的学生认为这是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以后工作性质的选择。

3 讨论

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循环模式 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一共有六部分组成(图1中椭圆形框)。感知作为新学习的开始,然后进入体验,然后进入分享交流,进而整合,最后把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应用。这是一个循环模式[2]。儿科护理的体验式教学与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出一辙。从课堂教学形成抽象概念(感知),到教师实验室现场示范模型护理(体验),然后由学生在实验室学习模型的护理技巧(分享与交流),进而多次练习深化操作(整合),最后在社区里进行婴儿护理(应用)(图1中长方形)。体验式教学在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视的是实践。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单纯在实验室里用模型练习操作的效果,低于在社区里进行健康婴儿护理的效果。

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的影响 在七项护理操作技能中,实验组有五项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社区服务点使学生进入到真实护理工作情景中,有助于培养爱心和工作耐心,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处境和掌握工作要领。因此,在试验期结束后,参加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学生操作技能成绩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 职业规划 的影响 社区体验式教学与学生的理论学习是同步的,与 毕业 前一年的医院临床实习是完全不同的。在进行职业素养训练的时候,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儿科护理,增加学生对专业认知力的理解,从而在心里层面上接受和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对于专业认知不清,左右摇摆的学生,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但对于学习主体来讲,由于 兴趣 爱好 各异,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体验也会有所不同[3]。一少部分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体验式学习,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否将来真的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形象,从而更好进行人生规划。

4 小结

总之,社区体验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专业学习的情感水平和技术水平,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在专业认知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方法的应用在国内的仍在探索阶段,本文证明了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能为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一条优化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体验式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2.

[2]江智霞,何琼,梁园园.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21-323.

[3]夏同霞,张亭亭,江智霞.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9-1561.

有关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产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关于护士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6.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7. 关于护理教育论文范文

艾滋病社区护理论文

提供资料 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治疗此病的方法。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大家都应该关注艾滋病。了解艾滋病,进而预防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员及经费投入惊人。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成千上万人命丧于此。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这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几乎达100% 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免疫缺陷亚属。现已证实HIV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此病毒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极其重要的免疫细胞,它的破坏,逐渐导致免疫功能衰竭。这样,即使一个对正常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感染,如小伤口或普通感冒,也可以致艾滋病人于死地。 艾滋病机会感染的临床表现 所谓机会感染,即条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造成一种感染的条件,乘机侵袭人体致病,故称作机会性感染。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机会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1.原虫类 (1)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罗音。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但少部分患者(约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 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2)弓形体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人的感染途径,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隐孢子虫病: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2.病毒类 (1)巨细胞病毒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根据Guarda等对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济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并且经常影响两个或多个器官。 (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3)EB病毒: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可使病人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消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最终导致机体极度衰竭而死亡。自本世纪80年代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HIV感染人数正在急剧增长。1998年6月底累计对1 000余万人进行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 676例,艾滋病病人301例。艾滋病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现将笔者在新加坡医院护理艾滋病病人的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0例均为>男性,年龄25岁~40岁;其中泰国3例,新加坡4例,孟加拉国1例,马来西亚2例;性传播6例,吸毒感染2例,输血感染1例,器械刺伤1例。 临床表现:伴有消瘦、发热、腹泻3例,鹅口疮2例,顽固性咳嗽5例,玫瑰糠疹2例,全身淋巴结肿大6例,贫血6例,卡氏肺囊虫肺炎5例。 实验室检查:HIV-antibodies阳性10例,白细胞降低8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3例,乙型肝炎3例,维生素B12缺乏2例。 治疗:叠氮胸苷(AZT)每次100mg,每日5次。双脱氧肌苷用量:体重>49kg,每次200mg,每日2次;体重35kg~49kg,每次125mg,每日2次。[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2. 护理 消毒隔离: 隔离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隔离的目的、要求以及如何配合,使病人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隔离和护理。 尽可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房间,条件不具备时,床位应安排在通风处。合并肺结核时采取门窗紧闭,机械通风,嘱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用纸遮住口鼻,然后将纸扔入不透水的双层密闭袋中,做好标记送出病房。 床头、病历、交班的黑板上做明显的红色标记。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供病人专用,其它生活用品均与其它病人分开。 当病人接受手术及一些辅助治疗或检查时,注册护士应事先通知手术室及辅助科室做好预防准备。 在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人体组织或粘膜时应戴双层乳胶手套。在进行容易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穿一次性围裙、戴口罩及护目镜。 注意自身预防。医护人员做检查操作时要小心,避免被用过的针头、器械刺伤,避免破损的伤口直接感染,工作衣帽被血渍或分泌物污染后应立即清洗和消毒。 病人的排泄物、痰液、残余剩饭倒入不透水的双层密闭袋中,做好标记后送出病房。

写一篇关于艾滋病的论文,要从 写一篇关于艾滋病的论文,要从那几 个方面着手呢?给我设计个提纲啊。 那几 个方面着手呢?给我设计个提纲啊。

社区护理艾滋病论文

一、发病机理二、发病症状三、传播途径四、预防措施五、关爱艾滋病人...

写一篇关于艾滋病的论文,要从 写一篇关于艾滋病的论文,要从那几 个方面着手呢?给我设计个提纲啊。 那几 个方面着手呢?给我设计个提纲啊。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饮食护理中医十分注意病人的饮食,尤其艾滋病人体质虚弱,消化力弱,又往往兼挟其它系统的多种机会性感染,如隐孢子虫病腹泻、卡氏肺囊虫肺炎、粘膜或皮下出血等等,在饮食方面应注重下述原则和方法: (一)进食适宜 所谓适宜,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过多则易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过少则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人应少食多餐;二指冷热适当,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较弱,中医认为属脾胃虚寒者较多,所以大多数病例应给予温食热饮;三指不要偏嗜,正常人因地理环境习俗口味不同,有嗜烟酒、嗜酸辣、嗜甜腻、嗜海腥,但鉴于艾滋病人合并症多,体质虚弱,脾胃不强,免疫功能低下,尽可能避免烟酒,酸辣,如咳嗽痰多,尽量少吃甜腻食品,如皮肤疮疹,尽量不吃海腥发物(蟹、虾、带鱼这类),如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尽量不吃辛辣之食(辣椒、大蒜等);四指定时进餐,使病人消化系统有节律运动,艾滋病人以一日五、六餐为宜;五指选易消化之食品及流质(半流质),炸煎类食物尽量少吃(炸鸡、油饼之类),多吃易消化之蒸煮类菜肴食品(蒸鸡蛋、面条之类)。 (二)食物宜忌 中医从长期临床观察到各种食物的性质迥异,了解食物偏性是养生防病,甚至作为辅助医疗的重要环节,艾滋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变化多端,更为需要饮食的宜忌,这是中医饮食护理一大特色。中医对病证的认识分虚、实、寒、热,在讨论饮食如何适合病情,原则上,虚证用补,实证用消,寒证用温,热证用凉。 补益类:食物入口对人体都有一定补益作用,如猪肉、牛肉、蛋类、牛奶、黑鱼、豆类。如虚而偏寒,可用羊肉、狗肉、雀肉、鹿肉;如虚而偏热(中焦称阴虚内热),可用甲鱼、百合、鸭、淡菜。 消导类:主要指可帮助排除身体内不需要物质。如食积不化可用山楂制品以消食;外受风寒可用生姜煎汤服以发表;水肿可食冬瓜或鲤鱼以利尿。 温炒类:指身体感到寒冷,或外受风寒,可用生姜、葱煎汤饮,以祈发汗去寒,或内有虚寒,可食用生姜羊肉汤、当归炖鸡汤以温补机体。 清凉类:中医认为体内有热有火时适宜食用清热败火之食品,如绿豆、西瓜、黄瓜、苦瓜、菠菜、赤小豆。 证候护理中医诊治护理要针对不同临床表现而施,称为“辨证施治”“辨证施护(理)”,由于艾滋病人表现异常复杂,兹举例说明。 (一)肺系病症护理 肺系病症是指有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如感冒、鼻塞、咳嗽、咯痰、哮喘、鼻衄(鼻出血)等,可常见于艾滋病人并发感冒、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等。 中医护理要点: 1.病人住处应注意通风,但避免风直接吹到病人,包括电扇、空调引起的空气流动,保持空气新鲜,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要过热。 2.尽量避免烟雾的异味刺激,在室内的病人或其它人员绝对禁止吸烟。 3.如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咽干、干咳,可适量增加湿度,如用加湿器。 4.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宜食用百合、鲜藕、银耳、荸荠等。 (二)心系病症护理 心系病症指有心悸、失眠、胸痛、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等。可见于艾滋病人由于恐惧紧张而致的神经衰弱症候,也可见于贫血、艾滋病脑疾患等。 中医护理要点: 1.要格外注意保持病人安静,避免喧哗,器物碰击造成病人惊恐,心悸加重。 2.要加强精神护理,防止语言中无意伤害病人,尽可能了解病人的思想和情绪变化,作必要的安慰开导工作。 3.可采用梅花针、耳针埋豆等刺激微小的疗法,帮助病人安定;也可以教以气功疗法。 4.饮食护理要针对不同病情,如贫血、心悸可食用红枣、桂元;如内热火旺,可食用新鲜瓜果如西瓜、西红柿、黄瓜、生梨等。 (三)脾系病症护理 脾系病症泛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艾滋病人中多见,如隐孢子虫腹泻。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或用化学品、放疗后的毒副反应。 中医护理要点: 1.凡脾系病症首重饮食护理,饮食宜热食热饮,不食冰镇食品及饮料;不吃刺激性食品加烈性酒、辣椒;食不过饱,一般只吃“七分饱”。 2.腹痛、腹胀者可用针灸疗法,对虚寒腹痛、腹泻病人可用温灸或隔姜、隔蒜灸,亦可辅以按摩治疗。 3.呕吐、腹泻严重而致脱水者应注意充分补足液体,口服液体可以用生姜稀粥或西瓜汁等,这样不易引起呕吐,必要时输液,不在此述。 (四)肝系病症护理 中医的肝系病症与现代医学肝病概念不同,可出现头痛、眩晕、烦闷不寐、胁痛耳鸣、黄疸,以及痉挛等诸多表现,在艾滋病人可见于HIV神经症状,EB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中医护理要点: 1.肝病患者大多神情不安,心情烦躁,中医以“疏泄”为法,从精神上要给病人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如光线柔和,环境整洁,并应有可交谈的伴侣(医护人员或其它人员)。 2.饮食上应予以清淡芳香的食品,如芹菜、海蜇、白萝卜等。 3.目赤、头痛或带状疤疹红肿剧疼,可用银花菊花水煎后冷却,淋洗患部。 4.针灸对本系统症状有相当好的缓解作用,可采用体针、耳针、头皮针等。 (五)肾系病症护理 肾系病症常见有腰酸、消瘦、乏力、头昏、阳萎、闭经、小便不畅、整理水肿等,艾滋病人出现上述症候,中医辨证属肾系病症,可分别见于艾滋病进展期体重丧失、消瘦虚弱、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衰竭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