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儿科疾病保健论文

发布时间:

儿科疾病保健论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您具体几号要的呢? 能给你的。把要求发给我,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论文

关键词: 儿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摘 要: 健康教育通常会有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医护人员采用灵活和变通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并强化教育效果[1]。做好儿科健康教育,应该把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为患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积极落实人性化服务观念,将高超的医疗医护技术与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强化人文关怀、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安慰等。笔者针对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

医护人员方面

认识方面的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将健康教育看作卫生宣教,在疾病知识的传授上,常规性的知识宣传居多;在进行实际宣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等,无法在根源上协助患儿及其家长培养健康行为;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没有完全转变,仅仅是作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以及患儿的照顾者。

专业素质略有欠缺:儿科护理属于综合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完整和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从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看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落实的操作技能。

未能有效选择教育时机:①入院时的健康教育问题。患儿在入院时,护理人员便会对其或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新入院时的患儿及家长正在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化,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接受效果;②出院阶段的健康教育问题。出院指导比较常见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但是即将患儿出院时,患儿及家属只有较短的时间来接受医护人员的相关健康知识,因此患儿出院时,很难全部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真正意义。

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内容浮浅,方法单一,重视灌输式教育,缺少具体指导,未能因人施教,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未能有效发挥。

受教人员方面

教育对象具有特定性:儿科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不仅面对患儿,还要面对陪护者。学龄前儿童由于认知程度有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陪护者;而学龄期儿童教育的对象则为患儿及陪护者。儿科病房的患儿,缺少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而且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陪护者较多且不断交换,使健康教育不能持续进行,容易中断。加之在患儿住院期间,陪护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取得的疗效,对于有关这些疾病的预防、病因及护理措施等知识缺乏求知欲,从而使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具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陪护人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之医生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相关对策

正确认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求医护人员强制性地教授某些知识或者是改变患者的某种行为,而是预防性保健。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有必要尊重患儿及其家长的意见,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的始终,同时,要求医护人员端正态度,不要使健康教育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2-3]。

通过有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途径提高护士的素质。组织院内外的相关学术讲座;组织到其他医院学校参观学习;请科主任和年资高的医生讲解有关的专科知识;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鼓励自学自考;②组织健康模拟训练,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定期在科内举行各种情景对话,“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然后集体评价、讨论,护士长总结。通过情景对话,不断规范健康教育用语,提高年轻护士的实践能力;③把存在的不足反馈到护理部,由护理部专门组织护士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

落实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应该保持着与之同步的发展态势,让患儿及家长不会因为病情的变化而担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随着患儿的病情变化而进行合理地调整,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进行入院介绍时,除了向患者介绍责任医生、护士、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治疗计划等方面之外,协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目标,目标不能够过高或过低,如果过高,则很难实现,会削弱患者信心,如果过低,则拖延康复时间。因此,在制定康复目标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综合考虑机体组织、病理规律、生理规律,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定康复目标。在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该依据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于患儿迫切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有关健康知识,建议患儿调整睡眠与饮食习惯、坚持锻炼等。

重视定期复诊与随访时的健康教育:某些患儿需要定期的复诊以及随访,此时的健康教育应该注意:患儿及其家长按时复查时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服药情况(例如,是否按时按量),向其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意义。对于患儿及其家长反映的问题或者服药期间存在的问题,应该详细进行解释,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3 参考文献

[1] 安丽萍,宋莅萍,俞梅芬.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77.

[2]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l,17(3):54.

[3] 海 珠.浅谈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7):44.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儿科健康保健论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您具体几号要的呢? 能给你的。把要求发给我,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论文

关键词: 儿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摘 要: 健康教育通常会有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医护人员采用灵活和变通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并强化教育效果[1]。做好儿科健康教育,应该把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为患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积极落实人性化服务观念,将高超的医疗医护技术与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强化人文关怀、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安慰等。笔者针对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

医护人员方面

认识方面的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将健康教育看作卫生宣教,在疾病知识的传授上,常规性的知识宣传居多;在进行实际宣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等,无法在根源上协助患儿及其家长培养健康行为;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没有完全转变,仅仅是作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以及患儿的照顾者。

专业素质略有欠缺:儿科护理属于综合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完整和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从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看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落实的操作技能。

未能有效选择教育时机:①入院时的健康教育问题。患儿在入院时,护理人员便会对其或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新入院时的患儿及家长正在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化,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接受效果;②出院阶段的健康教育问题。出院指导比较常见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但是即将患儿出院时,患儿及家属只有较短的时间来接受医护人员的相关健康知识,因此患儿出院时,很难全部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真正意义。

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内容浮浅,方法单一,重视灌输式教育,缺少具体指导,未能因人施教,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未能有效发挥。

受教人员方面

教育对象具有特定性:儿科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不仅面对患儿,还要面对陪护者。学龄前儿童由于认知程度有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陪护者;而学龄期儿童教育的对象则为患儿及陪护者。儿科病房的患儿,缺少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而且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陪护者较多且不断交换,使健康教育不能持续进行,容易中断。加之在患儿住院期间,陪护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取得的疗效,对于有关这些疾病的预防、病因及护理措施等知识缺乏求知欲,从而使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具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陪护人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之医生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相关对策

正确认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求医护人员强制性地教授某些知识或者是改变患者的某种行为,而是预防性保健。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有必要尊重患儿及其家长的意见,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的始终,同时,要求医护人员端正态度,不要使健康教育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2-3]。

通过有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途径提高护士的素质。组织院内外的相关学术讲座;组织到其他医院学校参观学习;请科主任和年资高的医生讲解有关的专科知识;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鼓励自学自考;②组织健康模拟训练,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定期在科内举行各种情景对话,“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然后集体评价、讨论,护士长总结。通过情景对话,不断规范健康教育用语,提高年轻护士的实践能力;③把存在的不足反馈到护理部,由护理部专门组织护士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

落实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应该保持着与之同步的发展态势,让患儿及家长不会因为病情的变化而担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随着患儿的病情变化而进行合理地调整,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进行入院介绍时,除了向患者介绍责任医生、护士、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治疗计划等方面之外,协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目标,目标不能够过高或过低,如果过高,则很难实现,会削弱患者信心,如果过低,则拖延康复时间。因此,在制定康复目标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综合考虑机体组织、病理规律、生理规律,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定康复目标。在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该依据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于患儿迫切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有关健康知识,建议患儿调整睡眠与饮食习惯、坚持锻炼等。

重视定期复诊与随访时的健康教育:某些患儿需要定期的复诊以及随访,此时的健康教育应该注意:患儿及其家长按时复查时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服药情况(例如,是否按时按量),向其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意义。对于患儿及其家长反映的问题或者服药期间存在的问题,应该详细进行解释,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3 参考文献

[1] 安丽萍,宋莅萍,俞梅芬.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77.

[2]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l,17(3):54.

[3] 海 珠.浅谈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7):44.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了不少教育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一个粗浅的梳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对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儿科保健论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您具体几号要的呢? 能给你的。把要求发给我,

在幼儿园 教育 中国,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幼儿健康教育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一:《试谈幼儿健康教育》 摘要: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件。从狭义上看,幼儿健康教育是指幼儿园通过设置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幼儿增进 健康知识 、提高健康意识、端正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以更好地达到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目标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由于幼儿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身体正常发育,体质达标,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拥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第三,幼儿获得基础的健康常识外,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加强幼儿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做到统筹协调。 (一)家园合作,统一认识 1.营造适宜的家园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幼儿在踏入幼儿园大门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要有主题。除了幼儿园环境外,还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健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除了营造健康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外,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对幼儿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 2.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首先,幼儿园组织专题讲座,丰富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其次,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手段;最后,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长见面会,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与家长交流、沟通。 3.设立家园联系栏,便于家园合作 家园联系栏只要设立与幼儿园的宣传栏中,一般都位于幼儿园的大门口和教室的后墙壁,家长一进入幼儿园或者一进入班级就能马上看到。这样,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同时,会更加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4.创立家长学校、家园博客,易于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但较为重要的是家长学校的创立、家园博客的建立。幼儿园通过创立家长学校来增加家长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幼儿园每个月都会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习健康理论知识,传递怎么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等等;让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园的共同努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家园的真正合作才能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效果,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1.适应现实需要,充实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上讲,包括六个方面: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沐身体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生活教育,体育锻炼。 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其一或其二,所以,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的实际需要,把现实中实施的幼儿健康教育充实起来。 2.开展形式活泼,方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程度来有针对的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和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游戏项目,当然,游戏项目的设立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比如,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安排: 小班男幼儿应加强跑跳平衡等方面的练习。 3.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是指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的全面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幼儿健康教育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目标评价,即幼儿是否掌握的健康常识;其次是过程评价,即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评价,主要对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幼儿的特点相相应,健康教育内容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等等。当然,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也很难把握,不要教师的加倍努力。 (三)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条文却很少,只有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2-1993年国家教委分别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少,所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条例之外,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 规章制度 。 2.强化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人性化管理 重视幼儿园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管理办法时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既要尊重教师和幼儿的权益又要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具体做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选择权;第二,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第三,实行问责制,对幼儿的各项事宜都安排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可见,幼儿园如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建立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相互合作的工作平台 只有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幼儿健康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依靠幼儿园幼儿园健康教育收不到长远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有效的工作平台,这是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可以借鉴美国关于促进学校健康教育所设机构的 经验 ,设立“健康促进学校”,它是指通过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能够促进并保护学生健康的、全面的、积极的经验和组织机构的学校;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并且促使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校的社区成员的健康当然,这样的机构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拉动家长和社区一起参与,促进三者之间的积极配合,更好地完成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朱家雄.教育卫生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顾荣芳.学前 儿童 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郑雪霏.健康生活—健康教学的内涵.(台)心理出版社,1997. [6]晏涵文.健康教育——健康教学与研究.(台)心理出版社,1994.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 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启发,教师通过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等途径,尝试在生活中实施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也与幼儿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对幼儿终身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对幼儿健康教育有极大的启发。 一、健康的教育离不开健康的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同时,教育也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并提到“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因此,要想�幼儿接受健康的教育,就要让幼儿有健康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育元素,而健康教育尤其不能脱离幼儿生活。顾荣芳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生活与教育不是割裂开的,对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由此迁移到幼儿健康教育,则我们应明白:如若不是幼儿生活所需要,不是幼儿通过在生活中运用而学会,或是不能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更健康的,都不是真正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本身就与生活紧密相连,健康生活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健康教育也在健康生活中进行。因此,健康教育需要着眼于生活,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二、在生活中实现幼儿健康教育 意识到健康领域进行生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我们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操作来实现健康生活教育。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实施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途径进行 总结 ,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把幼儿生活所需要的健康内容教给幼儿。幼儿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教师应重视幼儿主体性,重视与幼儿的互动。在观察幼儿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发现幼儿对于健康教育的真正需求,挖掘幼儿关于健康的普遍问题,在经过专业处理后,生成课程,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有一段时间,很多孩子经常问:“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为什么男孩子可以站着尿尿?”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普遍的认知需求,是对基础性知识的好奇与探索,并且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于生活,随着幼儿性别心理的发展,教师挖掘相关的健康内容,将其生成了重点为“知道男孩女孩身体的不同点和学会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集体活动。 2.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 虽然集体健康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方式是无法达成健康教育目标的,尤其卫生、作息、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因此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教师将幼儿放在生活中,与生活摩擦产生教育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健康教育问题,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集体活动、小组、个别谈话等方式均可单独采用或结合使用。《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例如,幼儿每天都要上下楼梯,教师每次带幼儿上下楼梯之前和之后都是很适合的教育时机。除了常规的口头提醒,有时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随机行为,趁机对整体幼儿做出安全预警,也可对个别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幼儿进行个别谈话。 3.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 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健康教育如能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仅经济环保,还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共鸣和激发幼儿好奇心,充分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并且,这对幼儿是一种暗示――练习该技能可以直接对自己的生活发挥作用,材料来自生活,也被用于生活。比如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最适合的材料就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剪刀、筷子等。在体育游戏中,将幼儿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用品――纸盒、易拉罐、废旧报纸、塑料瓶等普通常见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产生多样的玩法,再结合生活情境,便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目标达成便可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自然资源也是生活资源的重要部分,幼儿通过玩沙玩水玩泥,身心得到锻炼,也得到了解放。 在一节重点为“攀爬翻越有一定高度物体”的大班体育活动中,教师利用了幼儿平时常见的材料――桌子来模拟高山高墙,简单、经济却十分有效。在活动中,从集中注意(有每天见到的桌子),到好奇惊讶(熟悉的桌子也有新奇的玩法),再到兴趣高涨(桌子跟垫子组合起来非常有挑战性),幼儿全程积极主动参与该体育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4.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含教育,习惯成自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提供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健全身体有重要作用。比如采光良好的空间、安全健康的食物搭配、定期检查的大型体育器械、用于玩沙玩水等活动的场地。其次,创设良好的心理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与幼儿、幼儿同伴之间、家长与幼儿等良好的 人际交往 环境与和谐的情感氛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言行形成了影响幼儿健康的隐性环境。倘若家长自己没有早睡早起、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幼儿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和卫生习惯,因为幼儿更容易受到成人行为的暗示,去模仿成人的行为。隐性环境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隐性环境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便向健康生活迈出了一大步。 三、结语 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应努力让幼儿健康教育回归生活。以健康生活助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生活。以健康教育推素质发展,以素质发展造就孩子美好未来。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论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逐步发展自我认识的阶段,如果说小学阶段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的话,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则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幼儿园的孩子尚未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帮助。本文将探究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家校联合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接触集体生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需要慢慢的学会与他人交流。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对于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可爱,还不懂得如何去识别好与坏,也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孩子们的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 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以适合孩子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需要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们,这相当考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上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融洽氛围中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第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游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离开家庭生活不久,在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同伴时,常常会有一些抵触的心理,幼儿园教师想要更好地贯彻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先抚慰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利用孩子们活泼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比较高效率地让孩子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且让孩子们在非常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在平时,许多孩子对于糖果等甜食是非常热爱的,长时间的吃这类食物会让孩子们的牙齿出现虫洞,也就是所谓的“龋齿”。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而通过牙齿咀嚼食物来获取营养是最重要的进食方式,如果孩子们的牙齿出现了问题,毫无疑问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就会变得不均衡,这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这一健康问题,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自己保护牙齿。幼儿园教师想要给孩子们传递大量吃甜食有害的观念,如果采取单纯说教的方式,那么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理解能力是比较差的,对着他们讲解大段牙齿健康的道理,孩子们实际上是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的。 因此,在这一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直观地教学方式来为孩子们讲明牙齿出现虫洞的危害,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选择。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龋齿的成因,使孩子们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又具体直接,孩子们能够很快的理解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鸡蛋壳、饼干、醋和一面镜子,然后让孩子们提前两天将鸡蛋壳浸入到醋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与牙齿有关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与龋齿有关的知识。在牙齿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各自去敲敲鸡蛋壳,然后询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会回答鸡蛋壳变得软软的,而且颜色也变黑了,接下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鸡蛋壳会变软。在得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之后,幼儿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龋齿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吃了许多饼干之后,牙齿里面会产生一些食物的残渣,如果不及时刷牙,那么这些残渣就会产生酸,酸就是像醋一样的东西,鸡蛋壳在这个游戏中就如同人们的牙齿,酸会让牙齿变得像鸡蛋壳一样黑黑的软软的,随后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镜子来照照自己的牙齿,看里面有没有虫洞。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吃了食物不刷牙会让牙齿出现虫洞了,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虫洞会让牙齿变得特别疼,这样就无法好好吃饭了,即使是非常喜欢的食物也吃不下了。如此一来,孩子们就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明白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了。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情境教学就是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种有利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情境教学这种方式直观、简单,能够让孩子们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授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用音乐、 故事 、视频等方式来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学,让孩子们明白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注重家校联合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许多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骄纵容易让孩子们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如果仅仅只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那么健康教学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在进行健康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设立“亲子日”,让家长们协调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活动中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的身体处于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因此加强孩子们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促进孩子们成长,使孩子们的四肢协调发展,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两人三脚”的游戏,或是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孩子们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在亲子活动中,如果孩子们出现了诸如挑食等不好的健康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 措施 ,让孩子们明白幼儿园和家里是一样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可以挑食,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率的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还需要教师注重家校联合,努力改变孩子们不好的健康习惯。 猜你喜欢: 1. 幼儿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幼儿教育的小论文范文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当中的基础,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健康教育。

然而目前的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忽视幼儿心理健康以及健康教育概念模糊等。本文就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期属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状态。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同时有助于幼儿今后的社会交流与成长。因此,积极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具有深远意义。①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在健康教育概念上模糊不清

因所学知识及教学阅历的局限性,部分幼儿园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园健康教育,或者对健康教育认识肤浅,甚至将健康教育简单地归纳为体育锻炼和营养保健。

一些幼儿园教师认为健康教育仅仅是指导幼儿注意卫生,预防生病,强化运动锻炼,增强免疫力。实质上,这些认识是比较狭隘的,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忽视了幼儿在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培养,认为健康教育属于保健医生的任务,使幼儿缺乏适应能力的培养机会。

(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应试教育指导下,家长存在较强的功利心,幼儿园教育更加重视幼儿文化知识的教学,强调智力开发,往往忽视心理教育,影响了幼儿的心理成长。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相对严峻,因心理不健康引发的行为问题实际发生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十四,甚至有一定比例幼儿存在抑郁心理、自卑心理、忧虑心理以及紧张心理等。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引起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从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增强其身体素质,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心理与生理发展。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人的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必须要将以上三种要素进行紧密结合,并将其统一到幼儿健康教育全过程中,从根本上提升幼儿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水平。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要制定出科学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方案以及计划,并结合幼儿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因材施教,不断丰富幼儿卫生保健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等,对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进行科学化培养,实现幼儿心理、身体的协调发展。

(二)高度重视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人属于系统化的整体,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力的健康,而且生理健康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心理健康、情绪变化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同时人的心理健康也会对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生理与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若一方面存在问题,则会造成各方面的严重失调,进而威胁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幼儿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尤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力提升等,把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使其统一起来,贯穿到幼儿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此外,幼儿园教师要认识到健康教育与幼儿园全体教师都息息相关,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关注其健康教育。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起健康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

现阶段,随着经济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多媒体已经逐渐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对于节奏感相对较强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动画展示,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时间,从而使幼儿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对学生实施灌篮高手教学的时候,因篮球的相关运动动作较为复杂,且运动难度比较高,对幼儿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篮球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运球和投球动作演示,利用慢镜头等方式进行逐个节拍的科学展示,给幼儿提供更多感悟时间。然后再结合幼儿的实际训练情况及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幼儿充分了解到篮球运动的规则,使其在篮球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总之,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增强健康教育意识,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儿科健康与保健论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您具体几号要的呢? 能给你的。把要求发给我,

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在幼儿 教育 过程中,应该重视并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供大家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示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世纪。而在我国,从在卫生部获悉,我国 儿童 、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点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已把幼儿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议事日程,它不仅和基础教育同等重要,同时还承担着“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 文化 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是大家一直在研讨之中的问题。 一、 确立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 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 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 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 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 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 有一定的 自我评价 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 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 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二、 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和 家庭教育 相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作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3、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项教育内容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教育关键,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紧跟形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 【摘 要】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个人地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如果一个人开朗乐观,不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过得洒脱、自如。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更有义务让每一位幼儿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师 家庭 教育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行问题 当今的儿童大多是家庭的过分溺爱中成长,许多家长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在儿童心中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会发展到破坏课堂纪律、说谎、打架等劣迹行为,甚至违反社会法纪,这常常令家长追悔莫及。 (二)情绪问题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 经验 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在儿童时期,其情绪问题极易受到家长们的忽视,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注重孩子情绪培养的话,可能孩子成长后将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三)人际关系问题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调查表明,许多儿童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 人际交往 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儿童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胆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众多方面。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会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反而加重了儿童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及来自社会的影响 1.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1)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懦弱、缺乏独立性,导致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3)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发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诱发剂。 (4)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并表现出害怕、拒绝、孤独等问题行为。 (三)教师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采取的应对 措施 (一)用爱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得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 反思 ,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不怕困难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 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通过“家长会”, “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园地”等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从事多年幼儿教育,越发的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幼教工作中凸显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关爱 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大家知道这个时期的幼儿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加之时代赋予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才会有针对性的教育。我看过一个对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 报告 ,报告中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另据某地区对3000 名4-6 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阶段年龄在3 至6 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行为方面。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非常好动。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你表达出“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 2.情绪方面。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很不稳定。比较顽固,会发脾气,出现这个阶段的叛逆,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起伏大,如果不做好疏导可能会影响到成年。 3.智力方面。能了解父母在想什么,会察言观色。有惊人的 想象力 ,带有夸张性,有时大人会认为他们在撒谎,其实他们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 4.语言方面。三、四岁的幼儿已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多。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幼儿到了五、六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心里所想的,嘴巴直接说,喜不喜欢谁会直接表达。 5.个性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不同,致使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这些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迹。 6.时代特点。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宠爱为“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普遍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使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加上家长的宠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 总体来说,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的心理特点。同时,因为独生子女增多,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懦弱、惧怕困难、率性、不理解关心人、缺创制性、缺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合群、攻打性行为、畏怯、多动、情感障碍等等。这种现象如不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注重和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躲避的课题。 二、教师关爱幼儿心理健康 (一)更新观念 1.树立新型的幼儿教育观。俗话说:“没有错误的学生,只有错误的老师”。我们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用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 2.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发展,多充电学习,自身素质跟上。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3.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学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催发幼儿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发芽。 (二)充满爱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 1.爱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2.鼓励孩子。多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得消极。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心理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浇花要浇根,育童先育心。”在施教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做好启蒙培养,引导幼儿拥有积极的心态。 1.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 故事 、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我在所带的班上曾经开展过“不做‘小皇帝’,要做‘小公仆’”为主题的试验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家长和同行的称赞。 2.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有效地渗透到每一天教学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学生在和教师、父母、同龄人、年长者的合作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直接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至关重要的。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要把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变家长教育方法、增进家长素质提高、加强沟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按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应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换等形式宣传,利用QQ群、手机等媒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承载着家庭全部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让我们关注幼儿心理,引导幼儿行为,不断探索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3). [2]卜翠平. 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14). [3]李娜.让幼儿寻找快乐的源泉[J].成才之路. 2012,(5). 猜你喜欢: 1.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3.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医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关键时期。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医疗环境相对复杂,儿科实习除了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培养外,还必须注重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儿科;素质教育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让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培养合格临床人才,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的实习是医学生实习的重要阶段之一。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除了应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外,还必须注重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及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浅谈如下。

一、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做好事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意识到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尤其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伤害,如何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心智和体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们要秉着对病人生命、健康绝对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让病人信任并愿意托付生命的好医生。爱心,即同情、怜悯之心。做医生首先要有爱心,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尤其是儿科医生,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爱,应不逊于孩子家长,看到孩子们生病,他们也很难受,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帮助患儿,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他们付出很多,即使常常不为家长所理解,他们也无怨无悔。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见到他们那么弱小,还要和病痛做着顽强的抗争,会使我们医务工作者悠然产生无限的怜悯和母爱之心。我们经常说,病儿们除了需要补充维生素A、B、C、D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必需维生素――I(爱),对于他们的一声呻吟、一声哭叫,医护人员都应以母爱之心给予回应,给予安抚。这样才能使疾病更快地去除。一个富有爱心的医生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医生,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而这对儿科医生来说,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烦琐的事情。由于儿科实习中,面对的患者大多数是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痛楚的幼儿及过度紧张患儿病情的家长,这就要求医生在病史采集中一定要耐心倾听,并快速、准确地收集患儿的起病因素、病情进展、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因患儿家属过度紧张,会提供一些与病情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医生应迅速而巧妙地引导家长,切忌粗暴的打断。在儿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面对哭闹的小病患们,儿科医生从来没有丝毫厌烦,他们一边给孩子听诊,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他们,有时候还拿起桌面上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玩,让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方便自己看病。在临床实习中,必须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贴心服务。心存仁爱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及无私的爱心去治疗每一位患者。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益发突出,加之某些媒体不切实际的报道,医务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患关系不协调,使得医患双方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产生的实质就是缺乏沟通。如何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重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医患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医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清医疗形势,改变服务观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医疗执业环境每况愈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疗纠纷不断,医患矛盾恶化,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广大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此以往,不利于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患者从以前的被动就医,到现在的主动择医,患者似乎成为医方的衣食父母,鉴于这种特殊关系,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举止得体、衣冠整洁、温文尔雅,体现了一个实习医师的良好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提倡使用礼貌性、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交流在与病患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雅观自然的姿势、轻柔娴熟的动作配合友好、和善的表情,都会令患儿及其家属感到亲切、舒心。以良好的形象面对病人,会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信任感,这样也才能在患者中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学会倾听,把握技巧

倾听,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儿科,面对的更多的是过度着急、紧张的父母,因此,学会倾听就变得极为重要。多听家长说几句,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医疗费用情况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这不仅是诊治患儿的第一步,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当然,在倾听中一定要把握技巧,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三、培养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病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体现在医患关系方面就是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群体,且儿科病情变化快,家属关注度很高,很多家属过分紧张、着急,医患沟通中如果缺乏耐心,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作为儿科医生,更应该增强法制观念,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更加严谨、规范。作为教学医院,应加强管理,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尊重病人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塑造临床实习医师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责任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同情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业务技术上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还有工作时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等。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更需要我们有母亲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同时,新的形势要求医生必须转变服务观念,讲究服务艺术,特别是善于为患者着想,将亲切、和蔼、宽容的态度和规范的语言融会在诊疗服务中,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赖,树立良好的形象。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到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因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周英.浅谈新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98-99.

[2]阎樱.关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89-591.

[3]徐美玉,赵建美.加强儿科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70-2372.

[4]许佩群,许双虹,罗坚,等.如何培养实习医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3):

[5]熊晖,陈永红,王玉燕,等.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07-909.

浅谈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 要]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医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儿科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到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 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儿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系统、综合多病种的临床学科。儿科医学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学科,其病种繁多,跨年龄阶段大,亚科分类多,工作量大;病儿不能表述主观体验,家长护子心切,容易激动等特点使儿科临床医学生无所适从,这对儿科临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1 打好临床基础知识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谈不上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儿科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有了扎实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可结合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外语等现代知识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培养自身探索前沿科学知识的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举办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等,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儿科医学知识掌握,以达到培养有牢固的医学基础,有创造和开拓的能力,有对实际工作较强适应能力,并具备一定综合科研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之目的。

2 培养儿科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病例分析时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病例的导人和问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并使学生面对真实病人,研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使学生们由原来的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学、去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例如,针对婴儿腹泻的病例讨论,首先让学生复习课堂理论,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明确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再让学生到临床查看患儿,由学生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直观地掌握由于腹泻导致的不同程度脱水患儿的临床表现,并根据临床表现制订出科学的补液方案,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有机结合。

3 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培养正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己有所了解。当一位新病人人院后能迅速做出诊断,为什么做这样的诊断,它和临床、基础理论是否相符,它应与哪些疾病鉴别,给出诊断依据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激发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热情。儿科临床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是医学生将在校所学过的理论在毕业学习中进一步吸收、消化、理解的过程,是为今后转人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较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临床实习时,带教教师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工作伙伴关系,多与实习医生交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充分尊重实习医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4 尊重病人,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要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医德,要尊重病人。医德是医术发挥良好作用的基础,是指导和支配医护行为的灵魂,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冈。我们提倡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病人的角度,把病人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尽自己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另外指导他们勤查房,应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多与病人沟通,注意倾听。通过与病人交谈,能深人了解病人及家属,同时能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和保健知识,使病人及其家属能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5 培养儿科临床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

临床医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这种服务需要在与其他医生、护士的协作中实现。因此,良好的医生与患者交流、医生与患者家属交流以及医生与其他医生、护士的交流有助于双方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愿,协调双方的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儿科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的培养他们交流能力,学生必须从个人形象、行为举止、说话技巧、倾听技巧等人际传播要素的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医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提高了学生的医患交流能力。

6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向学生强调循证医学思维的意义和重要性。所谓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不能单凭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或依据零星文献上研究报告来处理病人。循证医学不盲从经验,也不完全排除经验,它通过系统观察获得临床经验,并依照系统,严谨的研究和医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以科学依据、平均数据、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终点来评价疗效。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医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围绕这几个方面训练学生:提出患儿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评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将研究的结果指导患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3) :161-165.

[2] 宋艳秋,袁长吉,刘小玲.等.毕业实习中加强医德教育的探讨[J].医学教育,:33.

[3] 伟桂姬.规范带教程序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教育.2009,2(5) :92-93.

[4] 刘理.祝火盛,杜华.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12 (3): 97-98.

儿科健康保健论文范文

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在幼儿 教育 过程中,应该重视并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供大家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示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世纪。而在我国,从在卫生部获悉,我国 儿童 、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点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已把幼儿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议事日程,它不仅和基础教育同等重要,同时还承担着“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 文化 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是大家一直在研讨之中的问题。 一、 确立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 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 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 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 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 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 有一定的 自我评价 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 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 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二、 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和 家庭教育 相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作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3、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项教育内容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教育关键,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紧跟形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 【摘 要】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个人地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如果一个人开朗乐观,不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过得洒脱、自如。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更有义务让每一位幼儿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师 家庭 教育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行问题 当今的儿童大多是家庭的过分溺爱中成长,许多家长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在儿童心中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会发展到破坏课堂纪律、说谎、打架等劣迹行为,甚至违反社会法纪,这常常令家长追悔莫及。 (二)情绪问题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 经验 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在儿童时期,其情绪问题极易受到家长们的忽视,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注重孩子情绪培养的话,可能孩子成长后将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三)人际关系问题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调查表明,许多儿童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 人际交往 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儿童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胆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众多方面。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会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反而加重了儿童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及来自社会的影响 1.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1)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懦弱、缺乏独立性,导致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3)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发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诱发剂。 (4)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并表现出害怕、拒绝、孤独等问题行为。 (三)教师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采取的应对 措施 (一)用爱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得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 反思 ,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不怕困难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 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通过“家长会”, “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园地”等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从事多年幼儿教育,越发的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幼教工作中凸显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关爱 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大家知道这个时期的幼儿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加之时代赋予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才会有针对性的教育。我看过一个对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 报告 ,报告中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另据某地区对3000 名4-6 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阶段年龄在3 至6 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行为方面。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非常好动。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你表达出“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 2.情绪方面。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很不稳定。比较顽固,会发脾气,出现这个阶段的叛逆,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起伏大,如果不做好疏导可能会影响到成年。 3.智力方面。能了解父母在想什么,会察言观色。有惊人的 想象力 ,带有夸张性,有时大人会认为他们在撒谎,其实他们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 4.语言方面。三、四岁的幼儿已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多。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幼儿到了五、六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心里所想的,嘴巴直接说,喜不喜欢谁会直接表达。 5.个性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不同,致使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这些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迹。 6.时代特点。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宠爱为“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普遍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使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加上家长的宠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 总体来说,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的心理特点。同时,因为独生子女增多,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懦弱、惧怕困难、率性、不理解关心人、缺创制性、缺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合群、攻打性行为、畏怯、多动、情感障碍等等。这种现象如不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注重和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躲避的课题。 二、教师关爱幼儿心理健康 (一)更新观念 1.树立新型的幼儿教育观。俗话说:“没有错误的学生,只有错误的老师”。我们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用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 2.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发展,多充电学习,自身素质跟上。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3.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学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催发幼儿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发芽。 (二)充满爱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 1.爱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2.鼓励孩子。多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得消极。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心理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浇花要浇根,育童先育心。”在施教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做好启蒙培养,引导幼儿拥有积极的心态。 1.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 故事 、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我在所带的班上曾经开展过“不做‘小皇帝’,要做‘小公仆’”为主题的试验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家长和同行的称赞。 2.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有效地渗透到每一天教学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学生在和教师、父母、同龄人、年长者的合作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直接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至关重要的。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要把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变家长教育方法、增进家长素质提高、加强沟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按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应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换等形式宣传,利用QQ群、手机等媒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承载着家庭全部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让我们关注幼儿心理,引导幼儿行为,不断探索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3). [2]卜翠平. 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14). [3]李娜.让幼儿寻找快乐的源泉[J].成才之路. 2012,(5). 猜你喜欢: 1.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3.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在幼儿园 教育 中国,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幼儿健康教育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一:《试谈幼儿健康教育》 摘要: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件。从狭义上看,幼儿健康教育是指幼儿园通过设置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幼儿增进 健康知识 、提高健康意识、端正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以更好地达到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目标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由于幼儿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身体正常发育,体质达标,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拥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第三,幼儿获得基础的健康常识外,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加强幼儿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做到统筹协调。 (一)家园合作,统一认识 1.营造适宜的家园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幼儿在踏入幼儿园大门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要有主题。除了幼儿园环境外,还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健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除了营造健康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外,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对幼儿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 2.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首先,幼儿园组织专题讲座,丰富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其次,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手段;最后,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长见面会,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与家长交流、沟通。 3.设立家园联系栏,便于家园合作 家园联系栏只要设立与幼儿园的宣传栏中,一般都位于幼儿园的大门口和教室的后墙壁,家长一进入幼儿园或者一进入班级就能马上看到。这样,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同时,会更加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4.创立家长学校、家园博客,易于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但较为重要的是家长学校的创立、家园博客的建立。幼儿园通过创立家长学校来增加家长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幼儿园每个月都会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习健康理论知识,传递怎么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等等;让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园的共同努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家园的真正合作才能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效果,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1.适应现实需要,充实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上讲,包括六个方面: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沐身体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生活教育,体育锻炼。 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其一或其二,所以,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的实际需要,把现实中实施的幼儿健康教育充实起来。 2.开展形式活泼,方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程度来有针对的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和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游戏项目,当然,游戏项目的设立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比如,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安排: 小班男幼儿应加强跑跳平衡等方面的练习。 3.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是指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的全面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幼儿健康教育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目标评价,即幼儿是否掌握的健康常识;其次是过程评价,即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评价,主要对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幼儿的特点相相应,健康教育内容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等等。当然,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也很难把握,不要教师的加倍努力。 (三)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条文却很少,只有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2-1993年国家教委分别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少,所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条例之外,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 规章制度 。 2.强化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人性化管理 重视幼儿园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管理办法时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既要尊重教师和幼儿的权益又要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具体做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选择权;第二,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第三,实行问责制,对幼儿的各项事宜都安排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可见,幼儿园如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建立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相互合作的工作平台 只有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幼儿健康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依靠幼儿园幼儿园健康教育收不到长远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有效的工作平台,这是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可以借鉴美国关于促进学校健康教育所设机构的 经验 ,设立“健康促进学校”,它是指通过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能够促进并保护学生健康的、全面的、积极的经验和组织机构的学校;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并且促使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校的社区成员的健康当然,这样的机构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拉动家长和社区一起参与,促进三者之间的积极配合,更好地完成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朱家雄.教育卫生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顾荣芳.学前 儿童 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郑雪霏.健康生活—健康教学的内涵.(台)心理出版社,1997. [6]晏涵文.健康教育——健康教学与研究.(台)心理出版社,1994.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 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启发,教师通过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等途径,尝试在生活中实施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也与幼儿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对幼儿终身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对幼儿健康教育有极大的启发。 一、健康的教育离不开健康的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同时,教育也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并提到“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因此,要想�幼儿接受健康的教育,就要让幼儿有健康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育元素,而健康教育尤其不能脱离幼儿生活。顾荣芳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生活与教育不是割裂开的,对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由此迁移到幼儿健康教育,则我们应明白:如若不是幼儿生活所需要,不是幼儿通过在生活中运用而学会,或是不能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更健康的,都不是真正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本身就与生活紧密相连,健康生活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健康教育也在健康生活中进行。因此,健康教育需要着眼于生活,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二、在生活中实现幼儿健康教育 意识到健康领域进行生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我们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操作来实现健康生活教育。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实施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途径进行 总结 ,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把幼儿生活所需要的健康内容教给幼儿。幼儿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教师应重视幼儿主体性,重视与幼儿的互动。在观察幼儿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发现幼儿对于健康教育的真正需求,挖掘幼儿关于健康的普遍问题,在经过专业处理后,生成课程,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有一段时间,很多孩子经常问:“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为什么男孩子可以站着尿尿?”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普遍的认知需求,是对基础性知识的好奇与探索,并且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于生活,随着幼儿性别心理的发展,教师挖掘相关的健康内容,将其生成了重点为“知道男孩女孩身体的不同点和学会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集体活动。 2.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 虽然集体健康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方式是无法达成健康教育目标的,尤其卫生、作息、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因此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教师将幼儿放在生活中,与生活摩擦产生教育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健康教育问题,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集体活动、小组、个别谈话等方式均可单独采用或结合使用。《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例如,幼儿每天都要上下楼梯,教师每次带幼儿上下楼梯之前和之后都是很适合的教育时机。除了常规的口头提醒,有时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随机行为,趁机对整体幼儿做出安全预警,也可对个别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幼儿进行个别谈话。 3.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 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健康教育如能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仅经济环保,还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共鸣和激发幼儿好奇心,充分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并且,这对幼儿是一种暗示――练习该技能可以直接对自己的生活发挥作用,材料来自生活,也被用于生活。比如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最适合的材料就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剪刀、筷子等。在体育游戏中,将幼儿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用品――纸盒、易拉罐、废旧报纸、塑料瓶等普通常见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产生多样的玩法,再结合生活情境,便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目标达成便可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自然资源也是生活资源的重要部分,幼儿通过玩沙玩水玩泥,身心得到锻炼,也得到了解放。 在一节重点为“攀爬翻越有一定高度物体”的大班体育活动中,教师利用了幼儿平时常见的材料――桌子来模拟高山高墙,简单、经济却十分有效。在活动中,从集中注意(有每天见到的桌子),到好奇惊讶(熟悉的桌子也有新奇的玩法),再到兴趣高涨(桌子跟垫子组合起来非常有挑战性),幼儿全程积极主动参与该体育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4.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含教育,习惯成自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提供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健全身体有重要作用。比如采光良好的空间、安全健康的食物搭配、定期检查的大型体育器械、用于玩沙玩水等活动的场地。其次,创设良好的心理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与幼儿、幼儿同伴之间、家长与幼儿等良好的 人际交往 环境与和谐的情感氛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言行形成了影响幼儿健康的隐性环境。倘若家长自己没有早睡早起、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幼儿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和卫生习惯,因为幼儿更容易受到成人行为的暗示,去模仿成人的行为。隐性环境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隐性环境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便向健康生活迈出了一大步。 三、结语 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应努力让幼儿健康教育回归生活。以健康生活助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生活。以健康教育推素质发展,以素质发展造就孩子美好未来。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论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逐步发展自我认识的阶段,如果说小学阶段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的话,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则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幼儿园的孩子尚未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帮助。本文将探究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家校联合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接触集体生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需要慢慢的学会与他人交流。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对于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可爱,还不懂得如何去识别好与坏,也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孩子们的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 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以适合孩子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需要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们,这相当考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上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融洽氛围中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第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游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离开家庭生活不久,在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同伴时,常常会有一些抵触的心理,幼儿园教师想要更好地贯彻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先抚慰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利用孩子们活泼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比较高效率地让孩子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且让孩子们在非常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在平时,许多孩子对于糖果等甜食是非常热爱的,长时间的吃这类食物会让孩子们的牙齿出现虫洞,也就是所谓的“龋齿”。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而通过牙齿咀嚼食物来获取营养是最重要的进食方式,如果孩子们的牙齿出现了问题,毫无疑问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就会变得不均衡,这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这一健康问题,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自己保护牙齿。幼儿园教师想要给孩子们传递大量吃甜食有害的观念,如果采取单纯说教的方式,那么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理解能力是比较差的,对着他们讲解大段牙齿健康的道理,孩子们实际上是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的。 因此,在这一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直观地教学方式来为孩子们讲明牙齿出现虫洞的危害,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选择。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龋齿的成因,使孩子们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又具体直接,孩子们能够很快的理解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鸡蛋壳、饼干、醋和一面镜子,然后让孩子们提前两天将鸡蛋壳浸入到醋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与牙齿有关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与龋齿有关的知识。在牙齿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各自去敲敲鸡蛋壳,然后询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会回答鸡蛋壳变得软软的,而且颜色也变黑了,接下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鸡蛋壳会变软。在得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之后,幼儿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龋齿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吃了许多饼干之后,牙齿里面会产生一些食物的残渣,如果不及时刷牙,那么这些残渣就会产生酸,酸就是像醋一样的东西,鸡蛋壳在这个游戏中就如同人们的牙齿,酸会让牙齿变得像鸡蛋壳一样黑黑的软软的,随后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镜子来照照自己的牙齿,看里面有没有虫洞。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吃了食物不刷牙会让牙齿出现虫洞了,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虫洞会让牙齿变得特别疼,这样就无法好好吃饭了,即使是非常喜欢的食物也吃不下了。如此一来,孩子们就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明白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了。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情境教学就是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种有利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情境教学这种方式直观、简单,能够让孩子们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授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用音乐、 故事 、视频等方式来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学,让孩子们明白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注重家校联合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许多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骄纵容易让孩子们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如果仅仅只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那么健康教学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在进行健康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设立“亲子日”,让家长们协调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活动中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的身体处于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因此加强孩子们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促进孩子们成长,使孩子们的四肢协调发展,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两人三脚”的游戏,或是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孩子们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在亲子活动中,如果孩子们出现了诸如挑食等不好的健康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 措施 ,让孩子们明白幼儿园和家里是一样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可以挑食,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率的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还需要教师注重家校联合,努力改变孩子们不好的健康习惯。 猜你喜欢: 1. 幼儿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幼儿教育的小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