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护理论文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最主要的就是靠养了,首先呢,在做一些低头的事情的时候,就要少做一些,比如说玩手机了,因为在你低头的时候,这个颈椎呢,是受伤很严重的,还有就是说嗯,在平时锻炼的时候呢,可以前后沿着颈椎的自然生理弯曲的方向活动,活动千万不要,左右虾摇晃这样呢,他会违背了颈椎自然生理弯曲,对颈椎其实是有害的,一定要记住正确的方式,然后平时多按摩呀,总之就是还有就是睡觉时枕头的高度的控制好

颈椎疼,头晕是颈椎病的症状,另外头、颈、肩、背、手臂酸痛,下肢无力,行走麻木,视力模糊,也是颈椎病症状。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中医保守治疗,外敷萄宝的(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工作中颈椎病的注意事项为:

1、颈椎病患者需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抬起头并向四周各方向适当地轻轻活动颈部,不要老是让颈椎处于弯曲状态。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续很长时间,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持续低头工作,则难以使颈椎椎间隙内的高压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缓解,这样会加重加快颈椎的退变。       2、已经有颈椎病症状的患者,应当减少工作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发作频繁者,应当停止工作,绝对休息,而且,最好能够卧床休息。这样在颈椎病的治疗期间,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缓解,机体早日康复。       3、颈椎病患者在工作中应该避免长时间吹空调,电风扇. 由于颈椎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寒冷和潮湿容易加重颈椎病的症状。应当尽量减少在气温过低或者寒冷潮湿的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以防止颈椎病症状的出现,或者颈椎病诱发颈肩背部酸痛的症状。

4、颈椎病患者应当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提取重物等等,平常应当注意保护颈部,防止其受伤。上肢应该避免提取重物, 当上肢提重物时,力量可以经过悬吊上肢的肌肉传递到颈椎,从而使颈椎受到牵拉,增加了颈椎之间的相互压力。颈椎病患者在参加重体力劳动后症状有可能会加重。

很多人在办公室因为做得太久了,所以导致有很多的颈椎问题,如果经常觉得自己的颈椎很痛的话,就要采取措施让自己的颈椎病有所缓解,要不然对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食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那么到底颈椎病有什么危害?颈椎病如何护理?1、颈椎病的危害1、颈椎病是由于椎骨受颈脖周围的水肿压迫而导致的身体其他部位与颈部与头部的供血不足,经常会引起头晕、头疼、颈椎酸疼、骨刺等常见,这直接影响到对身体的伤害。这些症状可进行对颈部以及全身的肌肉,可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2、颈椎病严重者可造成亚,有时候还会引起对身体的早衰、心烦、记忆力减退、眩晕、耳鸣等,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有的人认为颈椎病无非就是一些颈肩疼痛,感觉没什么,很容易被忽视,但颈椎病一旦到了晚期,重者会对人体造成瘫痪的危险。有时候还会大小便失禁、出现幻觉,所以要早防早。4、颈椎病依人体的情况,有的会造成血压过高或过低,严重者会造成心脑血管。5、有很多的患者经常感觉到严重失眠,半夜颈椎疼痛难忍,躺着根本睡不着,有时候就是坐在沙发睡一晚。所谓打蛇打七寸,而颈椎却恰恰在身体的七寸,颈椎一旦出现问题,全身都跟着不舒服。2、劲椎病如何护理1、晚上不宜高枕卧,俯首工作有限时,看书毋妨添支架,沈思亦可托腮颐,头晕忌望天花板,手软宜常牵脖子;早起嗽口练抬头,闲时多躺靠背椅,俯卧垂头能复位,自行“吊颈”少求医。2、低头屈颈长时间工作,颈后椎旁肌肉因持续紧张而容易疲劳,颈椎关节亦会劳损。因此伏案不宜过久,最好一两小时便休息一下,或变换一下体位或动作。3、晚上睡高枕亦使颈椎屈曲,长年如此,会增加颈椎劳损。看书时自然要低头对着书本,如果把书用支架斜放,头可以略为抬起,不必长时间屈颈。4、用脑子时以手支撑下颏,对颈椎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习惯,可以减轻颈肌的负担,避免颈肌过劳。颈椎病如果椎动脉受压会引起脑缺血而产生晕眩,头后仰动作时会增加压迫,故每抬头望天花板时便晕眩,应注意避免这个动作。5、颈椎压迫到神经根则会引起从上肢至指端的麻木痹痛无力,做颈部牵引可以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的压迫,自然会缓解,颈椎病患者应多做颈部功能,尤其是伸颈动作,一方面可使颈椎关节保持一定的活动范围,避免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退化僵硬:另一方面可使颈部肌肉发达,增加支撑力,避免劳损萎缩。6、早上嗽口时顺便活动一下脖子,是一举两得的事。为着避免颈肌长时间因支撑头颅而产生疲劳,休息时多躺靠背椅,使颈肌放松,亦是避免劳损的一法。由于椎间盘变性变窄,颈椎小关节松弛,有时会在某个位置卡住了,即发生了移位,此时会有颈痛、活动不灵、容易疲劳,甚至引起晕眩、头痛等症状。用推拿、牵引等方法可以迅速复位,症状便缓解。没有就医时,亦可以俯卧靠近床边,使头自然下垂到床沿外,利用头颅本身的重量自行牵引,有时也能复位。不过年纪大,有高血压者忌用;没有人在旁也不可擅用此法。3、颈椎病的食疗方1、葛根五加粥原料及做法: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原料洗净,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与余料同放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可加冰糖适量。功用:祛风除湿止痛。适应征: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颈项强痛。2、清炖乌蛇原料及做法:乌蛇1条,葱、姜、黄酒、清水适量。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长5厘米段块,人沙锅,加葱、姜、黄酒、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炖至熟透,再加盐即成。分次服食。功用:祛风通络。适应征:颈椎病肢体疼痛麻木者。3、山丹桃仁粥原料及做法:山植30克,丹参15克,桃仁(去皮)6克,粳米50克。原料洗净,丹参先煎,去渣取汁,再放山楂、桃仁及粳米,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应征:气滞血瘀型颈椎病。4、穹归蚕蛹粥原料及做法:川穹10克,当归、蚕蛹各15克,粳米50克。原料洗净,加水适量,先煎川穹、当归,去渣取汁,再加蚕蛹、粳米,武火熬成粥。功用:养血活血。适应征: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体质虚弱者。5、薏米赤豆汤原料及做法:薏米、赤豆各50克,山药15克,梨(去皮)200克。原料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加冰糖适量即可。功用:化痰除湿。适应征: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颈椎病。保存治疗方法,你了解了多少?我觉得颈椎病我了解的不算太多,但是首先就是要少去玩手机,少去做地图,朱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颈椎病是非常严重的,颈椎。病严重之后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晕厥甚至到尾休克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少去做一些低头的工作,而且每天要注意些,颈部的按摩。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论文

颈椎病。保存治疗方法,你了解了多少?我觉得颈椎病我了解的不算太多,但是首先就是要少去玩手机,少去做地图,朱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颈椎病是非常严重的,颈椎。病严重之后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晕厥甚至到尾休克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少去做一些低头的工作,而且每天要注意些,颈部的按摩。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所谓保守治疗,绝大多数时候指的是非手术治疗。不要动手术就能治好病,这简直是病友喜闻乐见的。那么有多少颈椎病能够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呢?80%以上。对于以脖子疼为主的颈型颈椎病、胳膊手麻疼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头晕为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和心慌头晕看不清耳鸣为主交感型颈椎病,大多数是可以保守治疗的。但是保守治疗也是治疗,不代表说你该干嘛干嘛,该上班上班,该熬夜熬夜,该玩手机还玩手机,只要不手术就叫保守治疗了。很多门诊患者,我问他,你试过保守治疗了吗?患者反应很强烈,嚷嚷着我都试遍了,就是没啥作用,要么就是没好几天又不行了。我接着追问才知道,人家照常天天玩着手机;牵引两次不去了;理疗就是去路边按摩店按按;吃药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哪叫治疗?这叫放弃治疗。尤其上述类型的颈椎病症状,大多是由于颈椎不稳、骨赘增生、颈椎间盘增生、颈项肌肉劳损引起的,所以规范的保守治疗也应该针对这些原因。具体方法A:减少或避免继续让颈椎疲劳的动作、姿势、习惯。例如低头玩手机、长时间玩电脑、长时间伏案工作、反复长时间仰头、睡觉枕过高的枕头、葛优躺、靠在床头看电视、俯卧睡姿、喜欢频繁快速转脖子发出咔咔声、经常喜欢坐着打瞌睡等等。如果工作需要避免不了,则每20-30分钟要改变一会姿势,休息一下,看看远处,做做颈椎保健操。关于颈椎保健操,本系列后续文章专门讲解。B:颈椎牵引。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根受压患者。通过牵引,将椎间隙和椎间孔隙拉开,椎间盘的压力会减少一些,突出水肿的椎间盘会弹性回缩一些(要求椎间盘退变的不太厉害,还有一定的水分和弹性)。回缩一些对神经根的压迫就会减轻一些。那么牵引时要注意哪些呢?①坐姿牵引和卧姿牵引均可。②牵引时颈部微屈,避免脖子后仰牵引。③牵引重量一般3~5kg,不超过体重的1/10.④牵引时出现头部症状或颈部症状加重则不适合做牵引治疗。⑤疼痛明显的,应该牵引配合药物。⑥症状轻的可以间断牵引,每天1-3次,每次30-60分钟。⑦症状重的可以持续牵引,每天6-8小时。⑧牵引治疗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尤其是颈椎严重退变患者,效果不好。家用枕颌带牵引,可以进行坐姿牵引,有反复手臂麻疼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以考虑在家中配备一个,很便宜方便。C:理疗。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减轻颈部重要结构周围的炎症反应、水肿和粘连。常用的理疗方法有超短波、超声波、高电位、光疗等等。对一部分患者效果良好,可以尝试。D:药物治疗。我一般喜欢给确实需要药物治疗的神经根压迫导致手臂麻疼的患者用几天消炎止痛药+肌松药+甘露醇+地塞米松+维生素B。配合休息后,大多数人可以在几天内得到急性症状的缓解。各种名目的中成药物、活血化瘀什么的,我个人感觉效果一般,不推荐。E:推拿按摩,颈椎保健操和颈项部肌肉力量锻炼。推拿按摩要求到正规中医院或者理疗科进行,你要实在想去不正规的地儿也行,但是千万记住,千万记住,千万记住,不要让操作人员给你猛地扳脖子,我们已经接诊好几个这种导致截瘫的了。你知道给你按摩的人培训几天几周就上岗了吗?你敢让她这么给你这样搞?没看过好莱坞大片里都是怎么转脖子杀人的吗?至于保健操和功能锻炼,在本系列后续篇幅会详解。F:颈围领或颈托。可以维持颈椎的稳定,改善颈椎不稳对神经根和交感神经、椎动脉的刺激,从而缓解症状。一般带2-3周,最好不要超过3周,佩戴时间过长可以导致颈部肌肉的萎缩和僵硬。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保守治疗颈椎病论文

1.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同术式选择,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56-572. 56例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椎压缩骨折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51-523.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11):6-74. “治未病”与骨质疏松症中医特色健康管理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317-3195.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10年回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08-712,7326. 单“∞”贴胸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6例临床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54-26557. 巨大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临床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3).-58-608. 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广东医学.2008,29(6).-1046-10479. 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45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8,40(5).-73-7410. 飞燕式背伸肌锻炼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慢性腰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207-120811.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496-49912. 局麻下摇摆牵引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及屈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广东医学.2008,29(3).-460-46213. 林定坤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 新中医.2008,40(2).-7-914. 薄智云腹针疗法治疗腰腿痛经验总结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30-3115.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原因探讨 广东医学.2008(1).-166-16616. OBIF棒内固定治疗家兔股骨髁骨折的实验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786-79017. USS脊柱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 广东医学.2007,28(10).-1646-164718. 薄氏腹针结合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9).-48-4919. 平衡针配合孙式手法治疗落枕48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7,39(8).-50-5120. OBIF可吸收材料植入对小鼠T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河北医药.2007,29(6).-542-54421. 孙氏手法合薄氏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7,39(7).-53-5422. 孙氏手法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按摩与导引.2007,23(6).-7-823.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新中医.2007,39(5).-38-3924.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治疗临床文献的评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4).-34-3725. 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5).-365-36726. 孙氏手法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临床评价 按摩与导引.2007,23(5).-8-927.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15-1628. 张力带内固定+爱克曼线修补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18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6).-63-6429. 233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特点与效果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61-256230. 试论中西医结合诊治颈椎病的切入点 新中医.2006,38(11).-4-531. 参麦液关节腔内注射对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2006,18(10).-9-1032. 旋转手法结合五籽散外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 陕西中医.2006,27(10).-1278-128033. 三仁汤治疗脊柱病术后湿阻发热的临床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45-104634.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广东医学.2006,27(4).-476-47735.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运用 广东医学.2006,27(4).-494-49536. 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广东医学.2006,27(1).-66-6737.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影响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15-1838.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虚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21-2439.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2).-1139-114240. 药浴、早期功能锻炼配合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按摩与导引.2005,21(9).-32-3341.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68例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5).-33-3442.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广东医学.2005,26(10).-1391-139243.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8例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73-207444. 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5,37(10).-64-6545. 邓晋丰治疗退行性颈腰痛用药特点初探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880-88146. 石仰山从痰湿论治骨伤科疾患经验 中医杂志.2005,46(9).-664-66547.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4).-444-44548.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初步报告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7).-758-76149. 腹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按摩与导引.2005,21(8).-29-3050. 从虚论治颈性眩晕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1).-977-97851. 邓晋丰教授以通法治疗腰腿痛经验介绍 新中医.2005,37(6).-13-1452. 参麦液对早期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NO、TGF-β1表达的影响 中国骨伤.2005,18(3).-142-14353. 石仰山教授从痰湿论治骨伤科疾患经验 中医药导报.2005,11(2).-8-8,2254.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骨伤.2004,17(12).-753-75455. 关节腔内注射参麦液对膝骨关节炎的初期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2004,16(4).-37-3756.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7).-795-79757. 负重可活动半月板TACK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观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2).-804-80658. 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60例 中国骨伤.2003,16(3).-154-15459. 骶管封闭结合药油盆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48-4960. 改良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胫骨结节骨折 中医正骨.2002,14(1).-27-2861. 外固定支架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中医药学报.2002,30(5).-42-4362. 运动疗法对腰腿痛的发生及复发的防治 广东医学.2002,23(9).-947-94863. 腰椎管狭窄征术后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4).-51-5364. 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新中医.2001,33(1).-29-2965. 牵引推按法配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广东医学.2001,22(5).-444-44566.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4).-372-37467. 多方位床边持续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9).-80-8068. 高能震波结合外敷双柏油膏治疗跟痛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7).-55-5669. 高能震波结合外敷双柏汕膏治疗跟痛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4).-316-31770. 严重撕脱性断臂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3,10(3).-129-130

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者注意保持脊柱的正直,注意间隔休息,避免颈椎长时间维持在屈颈姿势。锻炼肩颈肌肉游泳是比较好的锻炼颈肩腰背部肌肉的运动方式。此外,平时还可适当做些头颈部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尤其是在较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后。既可缓解疲劳,又能锻炼肌肉力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保护颈椎间盘和小关节。适当做些颈后部肌肉等长收缩抗阻训练,如双手五指交叉放于枕后部、头后仰对抗,可以明显增强颈后部肌肉力量,纠正颈椎不稳定。药物治疗适当的用药可以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急性期发作时,可选择加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缓解症状,必要时给予、激素等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于肩颈臂疼痛的患者,主要是针对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损伤性炎症,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常伴有恶心、呕吐、饱胀、胃疼等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有以及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类药物(例如、依托考昔)等。肌松药用于缓解肌肉痉挛所致的颈肩痛,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常伴有血压下降、、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镇静剂适于精神兴奋、紧张、激动的患者,可减轻神经的兴奋性,也能使肌肉的紧张得到缓解,会有嗜睡、头晕、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常用药物为安定类,也可用健脑安神的中成药。手术治疗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采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者尽管有效,但是停止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上肢某些肌肉出现肌无力、甚至肌萎缩,经保守治疗2~4周后仍有发展趋势。此外,由于脊髓型颈椎病随着疾病发展,症状将逐渐加重,甚至可以致残,故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较重且病程时间长者,手术疗效差。颈椎病手术费用目前存在较大幅度差异,与病变性质、病变节段、病变复杂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材料、所在地区、医院等有关,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术式可分为颈椎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指在颈部前方或侧前方进行手术,手术步骤包括减压和重建稳定两大部分。减压是指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或者大部分椎体、肥厚和骨化的后纵韧带,彻底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压迫。重建稳定包括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融合术指采用自体骨块、同种异体骨块、椎间融合器、钛笼、3D打印人工椎体等材料填充减压时切除的椎间盘、椎体,辅以钛板和螺钉固定,实现永久稳定。对于椎间隙退变较轻、单纯椎间盘突出等“软性”压迫的患者,采取非融合技术,即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后路手术指在颈部后方进行的手术,主要包括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和椎板切除加固定融合术。通过扩大椎管的有效矢状径,实现解除脊髓压迫的目的。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牵引、中药外用和内服等。但须注意,并不是所有类型都适合中医治疗,建议在正规医院明确诊断之后,到有相关医疗资质的专业机构接受治疗。针灸治疗包括针法与灸法,可以取颈项部的夹脊穴、风池、风府、天宗、大椎、外关、合谷进行针刺或艾灸以调整气血。推拿按摩治疗以颈项部局部松解为主,配合手法整复,能够使颈部气血得以调畅,肌肉得以松弛。牵引治疗一般采用颈椎牵引带牵引治疗,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中药外用将有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或清热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药制剂,应用在颈椎病患者的有关部位,如苏木、葛根、杜仲、川芎等。常用治法有敷贴药、喷药等。中药内服需要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风寒湿型可以给予防风汤;气滞血瘀型可以给予通窍活血汤;痰湿阻滞型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其他治疗物理治疗常用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高电位疗法等治疗方法,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血管痉挛,消除神经根、脊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减轻粘连,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其他目前有研究表明,治疗的药物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可能对颈椎病患者有疗效,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后进入颈椎病的临床治疗用药范畴。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最主要的就是靠养了,首先呢,在做一些低头的事情的时候,就要少做一些,比如说玩手机了,因为在你低头的时候,这个颈椎呢,是受伤很严重的,还有就是说嗯,在平时锻炼的时候呢,可以前后沿着颈椎的自然生理弯曲的方向活动,活动千万不要,左右虾摇晃这样呢,他会违背了颈椎自然生理弯曲,对颈椎其实是有害的,一定要记住正确的方式,然后平时多按摩呀,总之就是还有就是睡觉时枕头的高度的控制好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颈椎病的护理与治疗论文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 思维方式 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篇1 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 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篇2 浅析中医临床思维 摘要: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思维方式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因此,要掌握这门科学就必须具有中医思维。中医医生应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疾病的诊疗。而在临床中,患者的主诉、需求与医生头脑内掺入的西医的信息,并与中医的信息混合或交织在一起,使中医自身学术的临床思维淡化、异化、西化,从而降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故中医医生应建立良好的中医思维及正确的临床思维。? 关键词:中医思维 临床思维 1 关于中医思维的概念? 中医学思维是中国医学体系构建中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体系,它是在长期的实践医疗活动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并采纳了古代的天文、历算、地理、气象、生物、心里等科学知识,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治则等进行了 总结 、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1]? 2 中医思维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 辩证法思维是古代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医诊疗决策的基本方法。它包含着三大内容:①阴阳五行学说;②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③多端思维[2]?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 抽象思维 。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受这一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基本指导思想。历代的中医名家无一例外地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这一哲学层次的理论指导着自己的医疗实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以取类比象的直觉认识和推演为特征的形象思维; “比类取象”是中医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以相似的现象进行简单明洁的援比,常能突破常规的概念抽象。在中医古籍的记载中运用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获得了比 逻辑思维 更多的认识。在说明中药作用机理和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时,都其重要作用。历代医家都大量借助比类取象的方法,或借以求得新知,或借以论证说理。? 类比思维是中医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不仅用于一些未知现象的解释与推演来进行理论的阐述,而且还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古代医案中用类比思维进行辨证者甚多,此类医案,巧取比喻,深入浅出,形象明了,发人深思,易于让后学体会领悟。当然类比思维于临床,不仅要启示于自然社会现象之理,更要与中医基本原则不相违背,所以只有善于将二者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才能正确地应用类比思维于临床。? 因其简洁明了的特点,尽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思维方法在人们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仍不能被完全取代。况且,目前仍有一些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无法解释,因此类比思维仍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而形成的多端思维。 多端思维法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分析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得到启发或结论。因为疾病本身就如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一样,是由相关联的多个因素并错综复杂促交织在一起而形成,而多端思维的方法使我们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复杂的因素,从而把握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中医以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中的六淫、七情等来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无不体现多端思维的方法。由于多端思维常常从一个方面展开,而向多个方向延伸,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多种思路,使医生在临床中思路广阔,有助于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提出。? 3 关于临床思维的探讨? 目前对临床思维的认识。 对临床思维这个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多数人是从局限的角度来看待的:第一种理解为临床诊断思维,即认为临床思维是认识疾病和判断疾病过程中的推理和思维方法,也就是临床医生将疾病的一般规律应用到判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3]第二种理解为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 医学知识 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4]? 目前对临床思维认识的局限性。 虽然以上对临床思维的理解第二种较第一种要进步,但是从临床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只考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考虑较少。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的复杂化,医学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利用 自然科学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二是局限于诊断与治疗。对疾病的预防、康复等考虑不多。使一些临床医生在实践中预防医学思维缺乏。对群体健康问题,尚未纳入考虑之中。而医学的目的不是在于治愈疾病,而是促进、保护和维持健康。当健康受到损害时,将疾病的痛苦最小化。三是以疾病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就关系到从医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医德高尚的的医生是以病人和社会的利益为追求目的。而不良的职业道德则易引起错位的临床思维,使思维浅表化、狭窄化、金钱化,导致诊治失败。另外,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易患的沟通与理解,提高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也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良药”。四是重 经验 ,对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方法注意不够,要么“夜郎自大”,要么“固步自封”。五是过分依赖仪器及化验指标。在当代医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虽然日趋形象化、客观化、数量化、精密化,促进医学诊断和治疗。但过分地依赖先进仪器检测,而忽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传统的诊断和常规检查方法,思维就容易局限化、简单化、偏激化甚至思维逆转现象,造成误诊误治。[5]? 对临床思维的探讨。 临床思维应是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中医思维是从病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结合生理与病理现象,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的临床思维,形成有利于病人的综合诊断、治疗、康复、预防方案,提高医学处理的效果与效率。可见,中医思维在临床当中更符合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绪论[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61? [2] 颜德馨.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J].上海中医药杂志. [3] 赵书云,姚有为,刘豫安等.医学生临床思维欠缺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 教育 .1998,6(42-43)? [4] 王凤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6)? [5]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9-107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颈椎病的理疗康复治疗论文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