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新英格兰儿童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新英格兰儿童医学杂志

至少需要两周时间。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我个人觉得新英格兰杂志不好发,我觉得难度比较大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电子版的杂志,可以通过网上的数据库看到,国内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里面应该可以看,个人的话用pubmed可以搜索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

儿童c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位于新区赞贤路6号的赣州市人民医院分院最新引进的新一代飞利浦螺旋CT可以进行多器官功能灌注检查,可以对全身各器官的肿瘤进行功能学分析,适用于脑缺血、脑肿瘤、肝脏肿瘤等的检查。据了解,该院螺旋CT检查的收费价格每个部位225元,是严格按照《江西省医疗服务价格》收取的,相对而言比较实惠!至于儿间可否做CT,看下面报道:(如若还有似问,您可以过去医院找相关专家咨询一下便可)!说CT“致癌说”并非空穴来风。放射诊断检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像能清晰地分辨出病因,是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对人体是有伤害的,滥用可能会诱发癌症。可人们似乎对此并没有重视。美国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警告说,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于CT扫描技术的滥用导致两千多万美国人特别是儿童,遭受不必要的“超强X光”的辐射,使得他们面临更高的患癌风险。CT扫描辐射致癌率达2%这项研究报告由埃里克·赫尔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物理师大卫·勃伦钠共同完成,已在29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助。赫尔估计,在过去数十年中,美国有高达2%的癌症病例可能是由于CT扫描的辐射造成的。他说,虽然一次CT扫描就导致一个人患上癌症的风险不大,但是“我们非常担心长期累积下来给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统计数据显示,自从1980年以来,美国人接受放射性扫描(其中大部分是CT扫描)的平均数字增加了一倍。CT扫描技术得到更普遍的应用,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快捷、成本相对便宜,而且不会令病人感到痛楚。其生成的三维图像清晰度很高,对医生迅速诊断创伤、腹痛、慢性头痛、肾结石和其他病症提供很大的帮助。现在,美国人遭受的辐射,其中一半来自医学辐射,但这个比例过去只有六分之一,当时首要辐射源来自自然环境。但是,CT扫描的辐射性极强。一次对胸部的CT扫描,辐射量就达到10~15毫西弗特,相比之下,一次常规的X光胸透辐射量为~毫西弗特,乳房X光照射的辐射量为3毫西弗特,牙齿X光照射只有毫西弗特。辐射量因机器和人而异,胖人比瘦人需要更强的辐射——而辐射造成的危害能够不断累积,贯穿人的一生。加起来堪比原子弹辐射?赫尔研究小组此前的相关研究,促使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2001年建议医院减少让儿童接受CT扫描的数量。但是自此之后,CT扫描应用有增无减。有医生表示,一些患肾结石等慢性病的病人,接受CT扫描的次数很可能过多,甚至有些年龄只有30岁的病人,已经接受过至少18次的CT扫描。报告称,日本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曾经遭受过50~150毫西弗特的辐射,而几次CT扫描累加起来的辐射量已经与之相等。对于这一说法,有专家表示质疑,但也有专家表示支持。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出现,是放射诊断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临床应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广泛。据悉,仅在美国每年进行的CT扫描就多达6200万次,其中至少400万次针对儿童。但近期国外媒体有关CT扫描的辐射报道不禁引发人们深刻思考。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52(22):2277-2284.)刊载的一项最新研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估计,美国未来20~30年中将有高达2%的癌症患者可能是由于CT扫描的辐射造成的。辐射“有理”or“无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放射肿瘤学教授大卫·勃伦纳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指出,CT扫描带来的辐射毫无疑问会增加患癌风险。虽然一次CT扫描就导致一个人患上癌症的几率不大,但长期接受该检查给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许多放射学专家支持该观点的同时持保留态度,因为迄今尚缺乏严格的对照流行病学研究,究竟风险多大依然是个未解之谜。加州大学临床急诊学教授卡尔·舒尔茨表示,“这也许有点危言耸听,辐射当然对人体不利,但CT扫描增加患癌风险这一结论需要确切的证据来支持”。此外,有专家提出质疑,该结论仅仅是依据日本原子弹爆炸受害者数据推测出的理论预测,或许根本不可信。无独有偶,《美国医学会杂志》(,298:317-323.)刊载的一项研究也认为,应用一种新型快速的CT扫描(64层CT)检查心脏或其周边大血管能增加病人患癌症的风险。该风险对于乳腺癌或肺癌病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更明显。研究人员举例说,一名20岁的女性患者接受一次心脏和主动脉64层CT扫描,患癌的比率为1:114;倘若是一名80岁的患者,该比率会缩小至1:3000。CT成像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例如脑部出血、肺癌和阑尾炎。检查时X射线仪通过旋转拍摄人体横断面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可得到三维图像。与传统的X射线相比,CT扫描图像质量显著提高,但患者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受到的辐射增加。研究人员举例说,腹部CT扫描遭受的辐射是同部位X射线辐射的50余倍。该发现的意义在于,患者接受越有效的成像仪器检查则暴露的辐射剂量越强。美国癌症学会癌症筛查部主任罗勃特·史密斯提醒说,总而言之,滥用检查会导致过量的辐射,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儿童更易受辐射伤害?此次研究的结果同时披露,儿童受辐射后患癌的风险更高,儿童对辐射的敏感度是成人的10倍。梅奥医学中心的放射物理学家西娅·麦克洛解释说,儿童的组织对辐射更加敏感,他们年龄较小,因此与成人相比患癌症的可能性较大。但父母没有必要对此忧心忡忡,毕竟对于个体而言患癌的概率非常小。如果确实需要进行CT扫描,则时间不容耽搁。麦克洛说,25%的美国人一生中将患有癌症,儿童接受CT扫描后这种机会仅增加%。2007年出版的《儿科杂志》上的一篇报道则认为,儿童接受CT扫描利大于弊。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爱伦·布罗迪通过回顾性调查相关文献得出结论:对于需要接受CT扫描的儿童来说,患癌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他们发现,CT检查与此后患癌并无直接关联。临床上有多种检查方法可采用,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相对来说更安全,因为这两种技术不会对人造成辐射。鉴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布罗迪说,放射学家有责任考虑进一步改进扫描技术。对于儿科医生,则需考虑CT扫描是否必要,同时需要与家长沟通以取得一致意见。风险究竟如何?虽然放射学专家同意CT检查略微会增加患癌风险的观点,但对于“风险是否真的高到应该尽量让患者避免CT扫描”则不置可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的估计基于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广岛和长崎的25,000名幸存者患癌症死亡的风险非常高,而距原子弹爆炸地点数英里外的居民受到的微量辐射与患者接受CT扫描受到的辐射恰恰相当,均为5~150mSv。此外,最近一项纳入40万名核工业职工的大规模研究也支持该调查推测的结论。这些工人暴露的辐射剂量平均为20mSv,接近成人单次CT扫描特定器官受到的辐射量。结果也发现,受试对象暴露的辐射剂量介于5~150mSv时,辐射剂量与患癌风险高度相关。尽管如此,也有专家认为并不能仅以此推测CT扫描的实际风险,因为两者的辐射本质上大相径庭。原子弹爆炸发出的是γ射线,而CT扫描利用的是β射线,β射线能量较低且使用防护装置则完全可以减弱。舒尔茨说,这好比拿苹果和桔子来比较,两者没有可比性。此外,放射学家和研究人员也不得不承认,因为CT扫描技术的方便快捷,如今几乎达到了滥用的境地,如美国应用CT扫描的次数从1980年的300万次狂飙至今天的6800万次。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环境肿瘤学中心主任德芙拉·戴维斯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过分依赖于仪器检查诊断而忽视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日益凸现的医疗纠纷也迫使临床医生不得不对患者作出全面而细致的检查。尽管CT扫描为临床诊断立下汗马功劳,研究人员说,其实其中多达1/3的CT扫描可由其他方法代替或完全没有必要应用。这意味着仅在美国每年就有2000万成人和100万儿童无辜地暴露于辐射当中。戴维斯说,CT扫描对于真正紧急的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工具,但非紧急条件下可使用其他技术时仍然进行CT扫描则属滥用。舒尔茨对此表示赞同:“临床医生偏好CT扫描,多数是因为该技术可取代细致的体格检查。过去20年来CT检查的辐射量已下降了许多,但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要继续降低辐射量则任务比较艰巨了。因此,无论是医疗人员还是公众,对于应用有潜在危害的诊断工具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辐射当然大!孩子做cT有很大危害:有可能导致远期致癌及影响智力和遗传效应。因为年龄越小,对X射线越敏感,引起的辐射损伤越大!因此,婴幼儿、儿童应尽可能避免接触X射线,更要避免CT检查,因为这是目前医用X射线检查中剂量、辐射量较大的一种检查,尽量不要做!目前,滥用CT检查现象却屡见不鲜,病人稍有问题,即做CT检查,有人甚至在短内检查数次,这样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且有可能引起辐射损伤。远期有致癌危险!因此,婴幼儿最好别接触X射线检查!更不要做CT!!随着X射线及 CT 扫描技术的应用发展,X射线及 CT 检查已经成为医用检查的常用手段,但在大量应用的同时,也加大了电离辐射(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为保护人身安全,在医疗领域必须加大对放射防护管理与监督。现就 X射线和CT 检查 X 射线的危害与 X 射线防护加以总结如下:1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概念:电离辐射产生多种类型的生物效应,如辐射致癌反应、辐射遗传效应、组织反应、非癌症疾病、出生前照射的效应等。组织反应过去称之为非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它由大剂量照射引起,并且对他们来说存在阈值量。随机效应包括癌症及遗传疾患没有阈值剂量,其发生率与剂量成正比。所有组织反应都是躯体效应(发生在受照个体身上的效应)。而随机效应可以使躯体效应(辐射在受照者体内诱发的癌症),也可以是发生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遗传效应。 随机效应—— — 致癌效应:随机效应指癌症和遗传效应。电离辐射能量的沉积是一个随机过程,甚至在非常小的剂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细胞内的关键体积内沉积足够的能量,可引起细胞的变化或细胞的死亡。一个或少数细胞被杀死,在一般情况下对组织不会产生后果。但是,单个细胞的变化,如遗传变化,或最后导致恶性肿瘤的变化则具有严重后果。由一个细胞的变化导致的这些效应则是随机性效应。致癌效应是随机性效应,其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存在剂量阈值。 随机性效应—— — 遗传效应:辐射遗传效应是通过对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害使受害者后代发生的遗传性异常,它是一种表现于受害者后代的随机性效应。传统上将遗传疾病分为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畸变病和多因素病。 确定性效应:在较大剂量照射全部组织的情况下,大量的细胞被杀死,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偿,由此引起的细胞丢失可在组织或器官中产生临床上可检查出的严重功能损伤,所观察到的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因而存在剂量阈值。这种照射引起的效应即为确定性效应。综上所述:日常医学上的X光检查,对健康是有风险的,一张X光片就有可能致癌,因此,建议平时不要随意做X光检查,特别是CT更是要警惕啊,因为CT的剂量和辐射强度相当大!远期致癌和遗传效应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一定要谨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研究证实,做一次CT全身扫描体检,会使受检者辐射致癌的危险性增加约8%。辐射致癌及遗传性疾患是剂量线性无阈的,也就是说受照射越多,患致死性癌症及遗传性疾患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不论医护人员还是人民群众,都应该学习一点防护辐射的知识。能用非辐射方法(如超声、核磁共振等)的就用非辐射方法,尽量不做X射线检查。更要尽量避免CT检查。防患于未然,减少辐射对人类造成的伤害CT危害很大!CT是计算机控制的X射线断层扫描,X射线的剂量和辐射强度都很大,而年龄越小对X射线越敏感,正常组织收到的伤害越大,远期有致癌的危险!特别是人体的腺体容易受到损伤(腺体最敏感:眼腺、甲状腺、胸腺、乳腺、生殖腺、大小肠的上皮细胞、盆骨、淋巴。。),远期有致癌的可能。而且人体受X射线的伤害没有下限阀值!建议儿童一般不要做CT!可用核磁共振、彩超、内窥镜等替代。 最好一次也别做!因为CT是计算机控制的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在检查时,X射线的剂量和强度都很大,吸收1 Gy=1 Sv 换成常见的就是:毫希=豪戈瑞胸部扫描:477mGy*cm。上腹部平扫+增强3期扫描:40层图像 420mGy*cm×4=1680mGy*cm。腰椎间盘扫描:330mGy*cm。我院经常出现的多部位扫描头颅+胸部,1498mGy*cm。:头颅+颈椎间盘,994mGy*cm。头颅+上腹部,1441 mGy*cm。头颅+副鼻窦(以儿童最多),大约1600mGy*cm。2010年CT扫描总人次为41784人次,共有3528人次进行多部位扫描(2~4个部位),。2011年1-6月CT扫描总人次为22318,多部位扫描为2256人次,10%,呈上升趋势。多部位扫描基本上都超过了1000毫戈瑞,从一定程度上说,CT扫描的辐射堪比核辐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载文指出,CT扫描造成的辐射已成为美国人遭受辐射的首要来源,有2%的癌症源于此。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在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儿童的放射暴露癌症致死几率预计高出成人每剂量单位的2—4倍,儿童快速的细胞增殖和自身更长的平均寿命两者都会造成其产生后遗效应的风险增加。另外,不同生理组织对X光敏感程度不一样。高感受性组织包括: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英国医学杂志》● 成年期体重变化与全因和特定因素死亡率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潘安教授课题组分析了成年期体重变化与全因和特定因素死亡率的关系。2019年10月16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1988-1994和1999-2014年间的数据,共有36051名参与者,他们的年龄均超过40岁,测量基线体重与身高,并回忆25岁和10年前的体重。平均随访年后,共有10500人死亡。与保持正常体重的参与者比,从青年至中年开始变胖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脏病死亡率分别高出22%和49%,风险比为和,而从青年至中年由胖变不胖的参与者与死亡风险不相关。从中年至老年时期由胖变不胖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脏病因素死亡的风险增加,风险比分别为和,而从中年至老年变胖的参与者与死亡风险不相关。在整个成年期均肥胖的参与者始终与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有关:从青年至中年的风险比为,从青年至老年的风险比为,从中年至老年的风险比为。最大超重与成年期死亡率之间弱相关或零相关。不同体重变化的模式与癌症死亡率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之,成年期一直肥胖、青年至中年体重增加、中年至晚年体重减轻均与死亡率增加有关。若整个成年期保持正常体重,特别是青年期就防止体重增加,对于预防老年早死很重要。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极早产婴儿产后再转院预后较差近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Chris Gale及其课题组研究了极早产儿在非三级医院分娩和出生后,早期转院与死亡率和严重脑损伤的关系。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研究组分析了英国国家新生儿研究数据库中2008年至2015年间的人口数据,共有17577名小于28周的极早产婴儿出生,按出生医院和出生后48小时内转院分组:向上转院组2158例,由非三级转至三级医院;非三级护理组2668例,在非三级医院出生且未转院;对照组10866例,在三级医院出生且未转院;水平转院组305例,在三级医院之间互转。对这些婴儿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以消除一般资料的差异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向上转院组婴儿出院前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但严重脑损伤的几率显著增加,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显著降低。非三级护理组婴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严重脑损伤或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与向上转院组相比,非三级护理组的婴儿出院前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但严重脑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显著增加。水平转院组和对照组的预后无显著差异。总之,极早产婴儿在非三级医院分娩和48小时内转院与在三级医院分娩相比预后较差。研究组建议提供围产期服务,尽量使极早产婴儿在三级医院分娩,而不是产后再转院。相关论文信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他汀类药物治疗的20年随访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John . Kastelein课题组,近日公布了他们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服用他汀类药物20年随访的结果。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特点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严重升高和过早发生心血管疾病。儿童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短期疗效良好,但关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变化的长期随访却很少。研究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随访研究。共有214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他们的95名健康兄弟姐妹接受了随访。这些患者均参加过之前关于普伐他汀治疗2年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所有参与者均填写调查问卷,提供血样,并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平均LDL水平从 mg/dL降至 mg/dL,下降了32%;37名患者达到了治疗目标,即LDL水平低于100 mg/dL。在整个随访期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平均进展为 mm,而健康兄弟姐妹为 mm。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9岁时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原因所致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和0%,均显著低于其同样患病的父母。总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从儿童期开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减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进展,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论文信息:《细胞—代谢》● 酮症可改善多囊肾病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Thomas Weimbs课题组取得一项新进展,他们发现了酮症能够改善多囊肾病中肾囊肿的生长。2019年10月17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最近的研究显示,食物摄入量的轻微减少会减慢小鼠模型中PKD的进展,但尚不清楚其影响是仅由于卡路里减少还是饮食的其他方面所致。研究人员发现该益处是由于酮症的诱导。在PKD大鼠模型中,限时进食且无热量减少,可强烈抑制受影响肾脏中的mTOR信号传导、增殖和纤维化。生酮饮食具有相似的作用,并导致肾囊性负担的消退。大鼠、小鼠和猫的PKD模型的急性禁食可导致囊肿体积迅速减少,而大鼠口服β-羟基丁酸酮则可强烈抑制PKD进程。这些结果表明,PKD中的囊细胞在代谢上缺乏弹性,可以通过饮食干预或补充BHB加以利用,这提示了治疗PKD的新途径。相关论文信息:《癌细胞》● ATRX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亚型对EZH2抑制剂敏感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Emily Bernstein研究团队发现,ATRX基因框内融合突变的神经母细胞瘤对EZH2的抑制敏感,这是通过调节神经元特征基因来实现的。相关论文于2019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ATRX阅读框内融合蛋白从富含H3K9me3的染色质重新分布到活跃基因的启动子,并将REST基因鉴定为ATRX IFF目标,其激活促进了神经元分化基因的沉默。 研究人员进一步表明,由于神经生成基因的抑制,ATRX IFF细胞显示出对EZH2抑制剂的敏感性。因此,研究人员证明了ATRX结构的改变不是功能丧失,并提出了EZH2抑制剂作为ATRX IFF神经母细胞瘤的潜在疗法。据介绍,ATRX基因改变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神经母细胞瘤中频繁发生。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ATRX的N末端大片段缺失,可产生无关键染色质相互作用域的IFF蛋白,同时保留SWI/SNF样解旋酶区域。相关论文信息:《细胞—干细胞》● 研究揭示驱动神经诱导的调控元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Nir Yosef和旧金山分校的Nadav Ahituv等研究人员合作鉴定并表征了驱动神经诱导的调控元件。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019年10月17日的《细胞—干细胞》。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的神经诱导作为范例,研究人员通过使用RNA测序、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以及转座酶可及性染色质测序测试了在早期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七个时间点。研究人员发现,DNA可及性的变化先于H3K27ac,随后是基因表达的变化。通过使用大规模平行报道基因分析在所有七个时间点测试2464个候选调控序列的活性,研究人员显示这些序列中的许多序列具有与各自细胞内源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变化相关的时间活跃模式。研究人员结合所有基因组和MPRA数据的优先排序方法进一步确定了驱动神经命运的关键转录因子。这些结果提供了基因和调控元件的综合资源,即这些基因和调控元件可以在分化过程中协调神经诱导并阐明时序框架。据了解,表观基因调控和谱系特异性基因表达共同作用以驱动细胞分化,但这些过程之间的时序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相关论文信息:《细胞》:Volume 179 Issue 3● 体细胞重编程研究取得新进展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吴军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研究团队合作,从小鼠胚胎或成年细胞诱导产生了囊胚样结构。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从单一的干细胞类型出发,到潜能扩展多能干细胞,研究人员建立了3D分化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谱系分离和自组织的方式生成囊胚样结构。EPS- blastoids在形态和细胞类型划分方面都类似于囊胚,并且在体外模拟了胚胎着床前和着床后早期发育过程中关键的形态发生事件。转移后,一些EPS囊胚进行了着床,引起子宫内膜蜕膜化,并在子宫内产生了尽管杂乱但有生命的组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显示EPS囊胚包含所有三个囊胚细胞类型,且它们的转录水平与正常的囊胚很类似。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可以通过细胞重编程从成年细胞中产生EPS囊胚。 EPS囊胚为研究早期胚胎发生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并为通过使用培养的细胞创造可行的合成胚胎铺平了道路。据了解,从胚胎到8细胞阶段的单个小鼠卵裂球可以产生整个囊胚。实验室培养的细胞是否保留相似的细胞全能性仍然未知。相关论文信息:《科学》● 研究发现发育中小脑初级祖区的时空扩展美国西雅图儿童研究所Kathleen J. Millen团队研究发现发育中的人类小脑初级祖区的时空扩展。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他们提出了从受孕后30天到出生后9个月的人类小脑的组织学和分子分析。人与小鼠之间的发育方式差异包括脑室和菱形唇初级祖细胞区域的时空扩展,以包括含有基底祖细胞的脑室下区域。通过小脑发育,人的菱形唇比在小鼠中持续存在更长的时间,并经历形态变化以在后小叶中形成祖细胞集合,这在其他生物体中甚至在非人类灵长类猕猴中都没有看到。人菱形唇的发育受阻与小脑后小脑蚓体发育不全和丹迪-沃克畸形有关。 这些特定物种的神经祖细胞的存在完善了我们对人类小脑发育障碍的认识。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适应性古人类基因美国华盛顿大学Evan E. Eichler课题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发现拷贝数变异的适应性古老基因渗入和先前未知的人类基因。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8日发表于《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分层的CNV与美拉尼西亚人的正选择特征显著相关,并为分别来自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和染色体上的大量CNV的适应性渗入提供了证据。使用长读序列数据,研究人员重建了这些多态性的结构和复杂的进化历史,并表明这两种基因均编码大多数人群中不存在的正选择基因。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起源于古人类并渗入现代人类的大量CNV在当地人口适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代表了尚未充分研究的大规模遗传变异的来源。据介绍,CNV比单核苷酸变异承受更大的选择压力,但尚未系统研究其在古老基因渗入和适应中的作用。相关论文信息:《科学》:Volume 366 Issue 6463● 科学家揭示海洋和陆生群体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德国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中心Shane A. Blowes、美国丹尼森大学Sarah R. Supp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Maria Dornelas等研究人员合作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海洋和陆生群体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2019年10月18日出版的《科学》发表了这项成果。研究人员使用239个研究中的50000多个生物多样性时间序列,研究了物种丰富度和组成变化的空间变化,并发现了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明显地理变化。快速的成分变化是普遍的,并且海洋生物群落超过总体趋势,而陆地生物群落落后于总体趋势。尽管在一些海洋研究中发现群体的丰富度每年平均增加和减少的趋势高达20%,但其平均富集度并没有改变。在局部范围上,广泛的成分重组通常与丰富度变化脱钩,而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最强烈且变化最大。研究人员表示,人类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多样性。全球范围内下降的预测与地方范围内高度变化的趋势形成对比,表明生物多样性变化可能是具有空间结构的。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cn投稿事宜:.cn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儿科

肠道是预防过敏的关键角色之一,尽早让孩子接触多样性食物也很重要!罗巧微医师曾遇过已1岁多宝宝,在1岁前除了奶类,只有接触一种食物,就是米麦精。因为妈咪以为婴儿食品就是米麦精,于是没有给孩子其他食物!

别人过敏不代表孩子也会 虽然在2000年,美国儿科医学会曾建议尽量于1岁以后再接触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像是蛋、鲜奶、虾),但在2008年(至今已10年了)美国儿科医学会取消此建议,改成「高致敏的食物都可以吃!」目前一岁以下的婴儿,只建议不要食用蜂蜜和鲜奶(因为未经调整的完整酪蛋白确实可能让体质更过敏)。

罗巧微医师表示,爸妈应该要测试自己孩子对于哪些食物过敏,而不是别人会过敏的食物,我的孩子就不要吃。若是孩子都不吃这些可能会过敏的食物,长大之后反而更容易过敏。

把握肠道耐受性的训练期 2015年在医学界顶尖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一大型研究发现,不管一开始宝宝的过敏体质有多么严重,只要于4~11个月吃了花生,到了5岁对花生过敏的比例很低,反之,若都没有接触过花生的经验,对于花生过敏的比例就明显高很多。

罗巧微医师提醒爸妈应该把握宝宝4~11个月大的肠道耐受性训练期,在这段期间吃的食物,肠道会觉得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若一直没有接触,突然某一天吃到了,免疫系统就可能会有不正常的激烈反应。

罗巧微医师发现,若是没有特别叮咛台湾爸妈对于副食品的添加,大多数宝宝对于副食品的接触时间可能都太晚或速度太慢了!

4个月就可以接触副食品

许多宝宝到了6个月才吃副食品,其实4个月就要开始接触了,除非是宝宝吞不下、吐出来,或是宝宝看爸妈吃东西根本没有兴趣,可能可以稍微延后接触副食品的时间,否则当宝宝看到爸妈吃东西,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小嘴巴小手也很兴奋想吃的样子,就表示宝宝已经准备好尝试副食品了。

若没过敏,添加速度可快 不仅接触副食品的时间较晚,添加的速度也较慢!根据儿童健康手册的建议,一次加一种新东西,4~7天再加新的食物。罗巧微医师解释,基本上前几种食物的添加可以按照这样的速度,因为还不知道宝宝是否很容易过敏,若发现宝宝不会过敏,添加的速度就可以快一点,1~2天或2~3天即可加一种新的食物。

在诊间,罗巧微医师就曾看到整个人呈现黄澄澄状态的宝宝,一问之下才知道爸妈几乎只提供红萝卜、地瓜、南瓜…等「安全食物」给宝宝吃,因为许多爸妈担心宝宝过敏,于是让宝宝吃了红萝卜,发现宝宝可以接受红萝卜,就一直吃著红萝卜。 罗巧微医师提醒,食物多样化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关乎于营养的均衡摄取,对于预防过敏也是有所影响。

对于宝宝的副食品,罗巧微医师通常是自己制作,根据大人当天吃什么,就从中取几样食材来打碎,打到像是粥状,但带有颗粒状,或是让宝宝自己拿着吃的手指食物。

一有时间带孩子往外跑,看到他们吃土也无所谓,三宝妈妈罗巧微医师呼吁台湾爸妈别怕宝宝生病了!

从就读阳明大学医学系的寒暑假,参与医疗服务队,有了与孩子们接触相处经验,国泰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罗巧微发现自己蛮喜欢孩子,即便见习时,身处于宝宝轮流哭闹的婴儿室,也能够处之泰然地处理宝宝的问题,便确定自己走向儿科医师之路。

身为两子一女的妈咪,罗巧微医师说,台湾的家属太怕宝宝生病了,于是不让孩子玩土、不晒太阳,也不吹风,反而总是带孩子到容易招惹致病原的大卖场、亲子餐厅。

以「养出健康宝宝」为目标的罗巧微医师表示,由于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因此「预防过敏」更是自己养育宝宝的重点。有许多爸妈也想要避免宝宝过敏,但却做了许多让孩子过敏会更严重的「NG养育方式」。

延伸阅读:教你自制洗手、清洁用消毒水,预防肠病毒、流感、新冠肺炎

无论是吃得乱七八糟还是玩得翻天覆地,许多爸妈怕孩子搞得脏兮兮,探究原因是担心孩子会因此生病,或许爸妈认为把孩子弄干净没有错,但这有可能是使得孩子过敏越发严重的其中一个因素。

流行病学观察发现,在农场长大的孩子很少会过敏,而生长于环境干净的都市小孩反而较容易过敏。罗巧微医师指出,虽然过敏的致病机转还没有办法完全确定,但可知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之中,免疫系统学会「辨识敌我」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细菌不会致病 然而免疫系统的辨识敌我学习就与「细菌」有关!孩子的免疫系统要有机会遇到敌人,才能够学会敌我辨识,否则若都没有遇到几个敌人,分不清敌我,有时一不小心某个东西触发免疫系统,就打起自己了。

但现今许多爸妈认为细菌是坏东西,因此平时大多让孩子待在室内活动,以至于孩子能够接触的细菌种类十分有限。罗巧微医师表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细菌都不会让孩子生病,尤其是存在大自然(如:土壤、河流或树叶)之中的细菌,通常不是引起孩子生病的致病菌。致病菌大多存在于病患身上,因此医院诊所是致病菌的大总部,对于病患才是需要保持距离的!

孩子吃到一点土也没关系 如果爸妈没有刻意带孩子到户外,多数都市孩子一个月(甚至一年)没有玩过土!然而,许多研究发现,人类的过敏可能与太少接触土壤有关!土壤之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尤其是腐生性细菌,在人类长期演化过程中,已被认定为无害的细菌,当宝宝的手摸了土又吃了手,将一些细菌吞下肚,并不会使得身体极力地对抗而是耐受下来。

罗巧微医师笑着说:「我是可以看着孩子吃土的那种妈咪,但我知道一般爸妈很难做到!」不过,医师想要提醒的是孩子需要多接触的是大自然的无害菌,并不是家里的尘蹒霉菌蟑螂这些致敏原,所以家庭环境一样要尽量减少尘蹒霉菌蟑螂喔!

别剥夺宝宝动手机会 因为爸妈怕脏也可能限制了宝宝发展,许多爸妈(尤其是阿公阿嬷)担心宝宝自己拿着汤匙吃东西会弄脏衣服、地板,而总是喂孩子吃饭,剥夺宝宝学习动手的机会,其实可能会减少宝宝 *** 脑力发展。罗巧微医师指出,人的手就是 *** 脑部发育非常重要的关键,爸妈想要宝宝头好壮壮,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尽量让宝宝多自己动手。

新冠病毒现在已经影响三年时间了,新冠病毒在儿童中的影响也会很大。儿童的抵抗力差,更容易感染。也会影响新一代儿童以后的生活方式。

前不久,陕西一两岁女童,吃枣时不慎将枣核吞进肚子,结果发烧严重,才发现宝宝的小肠末端已被枣核扎穿,引起腹腔大量污染,造成了肠穿孔,好在治疗及时,并无生命危险。那么,到底如何给宝宝喂安全的水果,怎么从选水果和水果的食用方式上,严把关口和过程?

最要注意的几种水果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科学家们持续跟踪了5年,调查了51万人后,发现每天吃水果的人患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比例与不吃水果的相比减少了40%。

除此之外,水果还可以补充日常所需的维生素、预防和治疗便秘、改善消化功能。可是,冬季吃这些水果更要注意。

01

冬枣—食用要谨慎

冬枣脆脆甜甜,又能补充维生素,芽芽非常喜欢吃,可是因为枣核坚硬,一不留神就会卡住喉咙,如果不小心吞进肚子,两头尖尖的枣核很容易刺穿食道、肠壁、肠道。

如果不慎吞咽了枣核,一般情况下1~3天左右会自行排出。但是,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腹痛、呕吐、血便、发烧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所以芽芽妈建议不要给月龄低于16个月的宝宝吃冬枣, 如果要吃,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将枣肉切下,给宝宝少量服用,每次不要超过两颗。

②不要空腹食用,吃枣的时候最好有大人在旁边。

02

有过敏风险的水果

还有一些水果由于个人体质原因,很容易引起过敏、发痒等情况,妈妈们在给宝宝选择时也要谨慎投喂。

芒果、猕猴桃、菠萝这些水果,含有一些刺激性物质,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接触后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痒、舌头肿胀刺痛、喉咙嘴发痒等情况,所以在食用的时候,芽芽妈建议最好在宝宝一岁后少量食用。

食用方法:不要让宝宝直接啃食,可以切成小块,少量尝试,没有引起身体不适在食用,吃完后可以立即洗脸。

对于含糖量较高的桂圆、荔枝、榴莲等,由于糖分较高,吃完后一定要及时漱口,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

含“水果”的食物

这些食物包含水果干、果汁等,看似具有水果的营养成分,但是并不适合宝宝们经常食用。

01

水果干

小区里很多妈妈都给孩子准备了“果蔬干”,认为里面丰富多样的胡萝卜、芋头、秋葵,既可以解决宝宝不爱吃菜的问题,还可以获取营养。

其实,为了做成脆脆、有味道的果蔬片,在制作过程中,商家很有可能采用油炸工艺,或者添加过多的糖分和盐分,导致食品的热量偏高。

如果想让宝宝吃果蔬干,最好选择无添加“冻干类果蔬干”,因为这类食品是在低温的环境下抽取蔬菜水果内的水分,不仅少油,也保持了原有的营养成分,是天然的卫生食品。同时,风干、烤干,且没有任何调味品的水果干也可以适当给宝宝补充营养。

切忌不能过量,每天20g左右,因为果蔬干的糖分还是比较高的,过量食用很容易出现肥胖、龋齿等情况。

02

果汁

水果是我们食谱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有时家长会因为宝宝的年龄、饮食偏好、或者认为果汁更有营养,而选择将水果榨汁,或者购买成品果汁给宝宝喝。

但果汁 水果,即便是家中鲜榨的果汁,也不能作为水果的替代品。

网上有些流传的论点认为:果汁是水果的精华,喝果汁可以让宝宝更好的吸收营养。不过榨汁榨取的不是精华,只是丢弃了部分营养成分而已。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一岁以下儿童不要食用果汁。

随着宝宝年龄增大,如果日常过量饮用果汁,可能会造成以下的问题:

① 摄入过多的糖和热量,造成超重。

② 喝过多的果汁会让减少宝宝的喝奶量,从而减少如蛋白质、脂肪和钙等营养素的获取。

③ 果汁中有大量的糖,尤其是用奶瓶吸果汁,会增加龋齿的风险。

④ 喝过多的果汁可能会导致腹泻。

冬季吃什么水果

葡萄、梨、苹果、柚子、橙子、橘子、桔子、山楂都是宝宝们可以选择食用的水果,但是由于天气越来越冷,最好将水果放置至常温再食用,或者将水果切成块状,隔水加热一会,再给宝宝食用。

① 适量即可

吃什么东西都需要适量,水果也是,如果摄入过多只会打破饮食摄取的均衡状况。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提出:每天孩子的摄入水果种类不要超过三种。

12月龄之前,25~100g即可,可以加工成水果泥、或者蒸软的水果条。

3岁以前,150~200g即可;

3~6岁,200~300g水果就足以满足宝宝的日常需求。

② 食用时间

水果最好是在两顿的间隔中喂养,距离宝宝吃饭1小时以上,切忌不要因为水果食用过多影响日常正餐;同时,不要选择过甜、过酸的水果。

如果水果出现了发霉、冻伤等情况,一定要拒绝食用。

参考文献

【1】斯蒂文·谢尔弗,《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有限公司,2018

【1】刘遂谦,《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蒋一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0-3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郑玉巧,《郑玉巧教妈妈喂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6

儿童当中的新冠肺炎传播速度变得更快,出现了新型的变异株群。症状不同,对身体所产生的副作用不同,身体抵抗力的影响不同,免疫力的影响不同,长期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对儿童以及成人所造成的心理危害不同。

新英格兰新医学杂志

nejm是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简称。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Medical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journal和综合性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

nejm杂志创办历史: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NEJM至今已连续出版超过200 年,现在NEJM是世界上阅读、引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超过 60 万人每周阅读NEJM,NEJM集团出版的期刊还包括NEJMJournalWatch和 NEJMCatalyst。

NEJM Journal Watch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经过同行评审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文章是由NEJM的权威作者和编辑从250多本医学期刊及医学相关新闻来源中整理和总结的当前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成果。

同时附有来自于NEJM的专家评论,专家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以及解释该研究成果如何应用于医学实践吗,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最重要的医学进展。

不好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医学协会出版的医学期刊,创刊已200余年,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注重文章的实用性。NEJM是目前全世界阅读、引用及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此次投稿的栏目是《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该栏目刊登临床上罕见但具有启发性的病例,特别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栏目发表形式图文并茂,即典型照片加简明扼要的病例介绍。据NEJM官网显示,该栏目文章是NEJM点击量最高者之一,单篇周点击量可达6万余次。目前每年投稿量超过10000篇,拒稿率超过99%,竞争近乎惨烈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兰州

nejm是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简称。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Medical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journal和综合性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

nejm杂志创办历史: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NEJM至今已连续出版超过200 年,现在NEJM是世界上阅读、引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超过 60 万人每周阅读NEJM,NEJM集团出版的期刊还包括NEJMJournalWatch和 NEJMCatalyst。

NEJM Journal Watch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经过同行评审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文章是由NEJM的权威作者和编辑从250多本医学期刊及医学相关新闻来源中整理和总结的当前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成果。

同时附有来自于NEJM的专家评论,专家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以及解释该研究成果如何应用于医学实践吗,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最重要的医学进展。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目前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大概为70。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简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MMS)出版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至今已连续出版超过200年。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在文献党下载器资源库可以查询并下载《新英格兰医学》文献

1、在文献党下载器资源库双击“NEJ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名称即可进入该数据库:

(注:首先需要在文献党下载器首页()下载客户端,登录客户端进入资源库)

例如这篇2022年的文献,点击PDF下载全文:

下载完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