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11月11日,《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新一届编委会产生,杂志总编辑由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雷寒教授兼任。编委会由69名编委组成,其中编委63名,顾问3名,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医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专家。《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名单顾 问:钟南山 郑树森 王德炳 游苏宁 程伯基 文历阳总编辑:雷寒副总编辑:胡大一 吕兆丰 孙宝志 杜贤 黄爱龙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德品(哈尔滨医科大学) 崔慧先(河北医科大学) 杜小平(哈尔滨师范大学) 冯泽永(重庆医科大学) 郭永松(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贺加(第三军医大学) 胡鸿毅(上海中医药大学) 黄爱龙(重庆医科大学) 李红玉(辽宁医学院) 李俊伟(浙江中医药大学) 厉岩(华中科技大学) 刘毅(泸州医学院) 鲁映青(复旦大学) 吕力(昆明医学院) 马兆明(西安交通大学) 彭泽平(西南大学) 孙宝志(中国医科大学) 孙慕义(东南大学) 唐文(南京医科大学) 万学红(四川大学) 王县成(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 闻德亮(中国医科大学) 温世浩(第二军医大学) 吴小翎(重庆医科大学) 冼利青(中山大学) 徐晓媛(中国药科大学) 殷进功(第四军医大学) 俞方(浙江大学) 曾诚(四川大学) 赵明杰(大连医科大学) 周建军(重庆三峡医药高专) 周增桓(南方医科大学) 陈刚(复旦大学) 董志(重庆医科大学) 杜贤(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立(北京大学) 何萍(汕头大学) 胡大一(北京大学) 胡质毅(广州中医药大学) 雷寒(重庆医科大学) 李俊(安徽医科大学) 黎孟枫(中山大学) 刘佩梅(天津医科大学) 娄红祥(山东大学) 罗萍(重庆医科大学) 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 孟群(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石鹏建(教育部高教司) 孙连坤(吉林大学) 孙玉萍(新疆医科大学) 陶立坚(中南大学) 王维民(北京大学) 王心旺(广州医学院) 文民刚(南方医科大学) 吴仁友(上海交通大学) 线福华(首都医科大学) 谢宗豹(上海交通大学) 杨耀防(九江学院) 余保平(武汉大学) 于晓松(中国医科大学) 张勤(北京协和医学院) 郑家伟(上海交通大学) 周倩(郑州大学)
中国医学人文是国家级别的期刊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详细内容如下: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创刊于201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医学人文类杂志。
据2019年第10期《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内页显示,该刊顾问委员会成员有12人,文字编辑4人,新媒体2人,美术编辑1人,宣传推广1人。
据2019年12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医学人文》共出版文献1840篇、总被下载67505次、总被引40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9年12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
《中国医学人文》载文量为1653篇、基金论文量为51篇、被引量为274次、下载量为23146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医学人文》影响因子为,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6190名。
据2019年12月28日维普网显示,《中国医学人文》发布文量为1733篇、被引量为250次、H指数为5、平均引文率为。
2021年10月16日,《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第三届编委会在京成立。
不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 1979年2月,为了及时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提高医科院医药卫生工作水平,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创刊号作为向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于1979年9月20日问世。 创刊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以下简称《学报》)为季刊,64克凸版纸,64页。设有论著、研究工作报告、经验总结、综述、学术讨论、学术活动消息和专题讲座、纪要等栏目,每期附英文目录,论著附英文摘要。封面为蓝色,刊头为陈毅同志亲笔题名。1979年为赠阅,1980年始在国内公开发行,1980年3期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82年为适应院校科研成果快速增长的需要,《学报》改为双月刊。1982年为体现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 从第4期开始将学报主办单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4年《学报》封面改为网纹米黄色,中文刊名改用长体美术字;正文改用80克胶版,并增至80页。1985年随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名,《学报》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1988年为保证学报质量,并加强责任制,从第4期开始刊登责任编辑姓名。同年,为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促进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以适应开放和竞争的需要,《学报》开始向国内外开放,吸收院校外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的论文在学报发表。自此,《学报》便由仅刊登本院校来稿的“校自为战”的办刊模式改为面向全国各医疗、科研单位的“开放模式”。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学报》已办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性生物医学期刊。目前《学报》已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MEDLARS/PubMed网络版)及其《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増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俄罗斯《文摘杂志》(Рефсратнвньй Журнал, РЖ/AJ)及波兰《哥百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等世界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同时, 还被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检索期刊及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其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及其《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收录。1992及1996年在国家科委、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举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二等奖;是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和中国被引频次最高的500种科技期刊之一;在2001年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届中国期刊展”中入选代表我国高水平期刊的“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4 年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
《协和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办 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学术性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7月创刊。创刊时间太段,产生不了影响因子,所以目前什么核心也不是的。
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主要报道我国在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设有院士论坛/述评、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研究简报、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科技消息、书评等。自2000年第4期开始,《学报》根据医学领域研究前沿或热点课题及当前重大疾病,每期开设一个重点专题,以突出每期报道重点。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出版的.这个杂志社是核心期刊,审稿也挺快,版面费好像是七八百。我发表过一篇出版挺快的。投稿Email:我信得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期刊是国家级科技期刊。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医科院与协和医大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5所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医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下称协和医大)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本科教育的重点医科大学,其前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医科院与协和医大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协和医大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大为医科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
《协和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办 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学术性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7月创刊。创刊时间太段,产生不了影响因子,所以目前什么核心也不是的。
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主要报道我国在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设有院士论坛/述评、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研究简报、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科技消息、书评等。自2000年第4期开始,《学报》根据医学领域研究前沿或热点课题及当前重大疾病,每期开设一个重点专题,以突出每期报道重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期刊是国家级科技期刊。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医科院与协和医大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5所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医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下称协和医大)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本科教育的重点医科大学,其前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医科院与协和医大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协和医大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大为医科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
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主要报道我国在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设有院士论坛/述评、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研究简报、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科技消息、书评等。自2000年第4期开始,《学报》根据医学领域研究前沿或热点课题及当前重大疾病,每期开设一个重点专题,以突出每期报道重点。
您好,湖南天星教育团队为您解答以下都是国家级医学期刊中国妇幼卫生杂志中国卫生工程学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中医临床研究中国真菌学杂志磁共振成像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实用防盲技术口腔科学杂志(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抗癌之窗(科普期刊)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糖尿病天地器官移植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协和医学杂志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卫生产业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医疗保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学报(英文版)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临床研究转化医学杂志当代医学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当代医药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分册(英文版)航空军医中国处方药中华医史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医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国药物经济学中国医学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中西医结合研究心理研究药物分析学报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警戒中国药事中国药店中国药品标准慢性病学杂志医药工程设计药学进展现代药物与临床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福建医药杂志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空军医学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眼科学报皮肤病与性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肿瘤基础与临床中国肿瘤临床(英文版)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生殖与避孕(英文版)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国伤残医学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罕少疾病杂志国际老年医学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国际内科学杂志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护理教育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CT和MRI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工程医院管理论坛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疗养医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中医药通报中医药临床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现代中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民间疗法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卫生职业教育光明中医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院统计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杂志中国卫生法制中国卫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国民康医学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中国辐射卫生中国城乡企业卫生预防医学论坛卫生软科学社区医学杂志临床医学工程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中医药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国医学装备中国医疗设备中国医疗前沿中国实用医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新医学新疆医学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辽宁医学杂志国际医药卫生导报中国临床护理新中医中国现代医生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执业药师临床医药实践中医外治杂志东方药膳亚太传统医药中医杂志(英文版)世界中医药环球中医药海峡预防医学杂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食品安全导刊养生大世界中国医药指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外医疗总装备部医学学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海军医学杂志法医学杂志
金征宇金征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江苏省南通人,1960年10月21日生于北京,1984年7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从事影像诊断及介入放射工作30余年,于1996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于1995年开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始任博士生导师。曾分别赴美国、德国学习专业技术,在美国完成Fellowship学业,获毕业证书。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系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中文名:金征宇外文名:ZhengyuJi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60年10月21日职业:医生毕业院校:河北医科大学主要成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北美放射学会(RSNA)终身荣誉会员欧洲放射学会(ECR)终身荣誉会员第十八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法国放射学会(SFR)终身荣誉会员德国放射学会(DRG)终身荣誉会员代表作品:《医学影像学》(第三版),2015年7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人物履历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医疗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材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杂志主编,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实用放射学杂志编委,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编委,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负责人,北美放射学会(RSNA)会员,美国伦琴放射学会(ARRS)会员,欧洲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会(CIRSE)会员。专业技术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包括普通X线、各种传统造影、CT、MRI等)及介入治疗工作。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方面主要从事普通及疑难重症病例的会诊工作,侧重于心血管系统、脑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腹部实质脏器及胃肠道系统,能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检查手段诊断临床疑难病例,应用国际前沿影像检查技术对早期病变提出预警,为预防工作提供形态及功能学的客观依据。在介入治疗方面主要从事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对于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有支气管大咯血、消化道出血、子宫大出血、外伤性大出血的造影及栓塞术;尤其在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完全闭塞逆行途径成形术,在移植肾动脉成形术、肾透析通路失功的介入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担任医学教育工作的18年里,曾三次获得院校级优秀教师奖,现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负责人。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完成卫生部级及医科院级课题各一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二项、医科院级课题一项;受到CMB基金资助课题二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二项,卫生部药政司临床药物验证一项。在研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二项,卫生部重点课题二项,院内重点科研课题一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在研科技部攻关课题一项,作为教育部重点学科负责人承担“211”工程一项、“十五”攻关课题一项。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青年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中华科技三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医疗工作方面共获得医科院级医疗成果奖三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医院级医疗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加编写专著6部,并在其中一部中任主编,一部中任副主编。团体任职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放射学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副总编辑/常务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磁共振成像杂志副主编、实用放射学杂志编委、放射学实践杂志编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委、ChineseMedicalSciencesJournal编委、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杂志主编、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编委、北美放射学会(RSNA)会员、美国伦琴放射学会(ARRS)会员、欧洲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会(CIRSE)会员。访谈实录2004年11月,中国首台西门子超高速64层螺旋CT系统SOMATOMSensation64落户北京协和医院。该款设备在扫描速度、图像清晰度、降低辐射剂量等技术方面有了质的突破,在探索心脑血管系统以及全身其它部位的血管及脏器无创成像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此次安装距离该机在2003年12月北美放射年会上向全球发布仅仅11个月,距离2004年5月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投入临床使用也仅7个月,北京协和医院因此成为全球首批使用64层螺旋CT的前30位用户之一。美迪医疗网专程访问了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金征宇教授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医疗系统集团CT产品中国市场总经理曹永胜先生。采访地点:北京协和医院采访时间:2004年12月22日采访人物:曹永胜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医疗系统集团CT产品中国市场总经理(以下简称曹)a金征宇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以下简称金)访谈内容:美迪:金主任、曹经理,你们好!西门子新近推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64层CT系统——SOMATOMSensation64,而协和医院也率先引进了该设备。能不能请两位介绍一下SOMATOMSensation64的装机情况?安装这台设备后,为科室和医院带来了哪些效益?金:由于SOMATOMSensation64拥有最快扫描速度、高分辨率、最低辐射等优势,它能显著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及诊疗能力。其优异的性能主要表:以前一些不能做的检查能做了,以前不清楚的成像能看得很清楚,它弥补了以往检查上的空缺,提高了医生的诊断信心,这是最关键的。美迪: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64的主要技术优势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临床突破?金:SOMATOMSensation64的技术是突破性的。特别是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方面,短短的几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美迪:在医院影像学方面,医院也会安装和使用其它公司的产品,那么,西门子的医疗设备在兼容性上会有问题吗?金:所有西门子医疗产品都遵循DICOM标准,在兼容性方面没有问题。我们在西门子设备上的扫描图像,也可以在其它工作站读取。美迪:SOMATOMSensation64会不会增加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患者能从哪些方面受益?金:SOMATOMSensation64具有最快的扫描速度、超高分辨率和最低辐射等优势,为患者带来多方面的的益处。以前应用4层、8层、16层CT做冠状动脉成像,只能是初步筛选。而用64层CT做检查时,患者屏气时间短,扫描速度更快,图像更真实,医生可以进行明确的诊断。由于该机采用了技术,可以自动控制剂量使用,最多可使剂量降低了66%,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受辐射剂量,尤其适合儿童、妇女、多次复查的患者。美迪:曹先生,作为一名拥有数年CT产品经验的专业人士,您如何评价全球CT市场?曹:技术的飞速发展使CT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在多层螺旋CT问世以前,我们曾一度认为CT已经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了。然而,随着多层CT的革命性开发,CT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以前没有应用过的一些领域都有突破,比如说心脏领域,以前CT成像在该领域一片空白,不能做冠脉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包括心脏冠脉无创性检查等多方面的临床应用。美迪:与同行业的其它公司相比,西门子在CT领域具备哪些优势?曹: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根本策略就是技术创新。我们几乎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出,通常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不会超过两年。例如我们推出了40层和64层螺旋CT。而且几乎每年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都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产生,比如Sensation64层CT就应用了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率先推出的Speed4D技术,它使医生在CT上就可以看到跳动的心脏。美迪:在中国市场上,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所提供的CT机型号主要有哪些,市场反响如何?曹: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向中国市场提供的CT设备全部是螺旋CT,从单层螺旋CT如欢星、欢悦到最高端64层CTSOMATOMSensation64,覆盖了西门子CT机的全部型号。中国用户对西门子CT机的普遍评价是技术先进、设备稳定、图像质量好、临床应用范围广。而且使用的运作成本也较低,如球管的使用寿命普遍比同类设备长。
刘士豪,原名明允,曾用名执中。1900年12月24日出生在湖北省武昌市保安门外一个破落的木材商家庭,排行第五。因经济困难,4个哥哥都先后当学徒工。他天资聪颖,父亲刘润轩破例供他入学。上中学时,母亲孙氏忽染重病,数年方愈。为治母病,全家举债度日。从此,他便萌动了学医的念头,更加发奋读书,学业成绩很好。1913~1917 年在武昌文华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时,他用4年时间完成了6年的学业,以平均分的成绩,在全班夺魁。1917~1919年,他就读长沙湘雅医学院医预科。1919年,他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25年,他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刘士豪毕业后,北京协和医院聘请他任内科住院医师。一年后,晋升为总住院医师,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生中第一个担任总住院医师的中国人。在担任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系助教的3年时间里,他初步研究了低血糖症、急性氯化汞中毒、慢性幼年型搐搦症、慢性成年型特发性搐搦症、疟疾的酸碱平衡等,撰著有关论文13篇,其中7篇发表在国外医学杂志上。1928~1930年,他在美国洛克斐勒氏医学研究院进修,在著名生物化学家Donald van Slyke(1883~1971)的实验室里主修血液气体分析技术。他和其他人一起,改进了压力分析混合气体中,血液和一氧化碳测定技术,为研究血液酸碱平衡提供了有效手段,得到van Slyke的青睐。从美国回来后不久,被晋升为副教授。1934~1942年,刘士豪与朱宪彝一起,研究骨软化症的钙磷代谢。他们更深入研究了维生素与钙磷代谢的关系,以及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许多研究成果当时处于世界前沿,迄今仍为国际一再引用。他提倡临床-科研-理论紧密结合,把临床中碰到的问题,带到生物化学实验室中解决,并使之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临床,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返,不断深化、提高。他的临床科研工作严谨、细致、踏实。在进行钙磷代谢研究时,他对骨质软化症患者每天从膳食和饮料中吸入多少量的钙和磷,从粪、尿中排出多少量的钙和磷,都要进行精密的实验测定。医院配膳房按照他的实验要求,给患者设计食谱,喝的水一律蒸馏。按他的要求,每个患者的每顿膳食配膳房都要提供两份,一份供患者食用,一份送实验室捣碎后测试其中钙、磷的实际含量。有时,他还要求主管这类患者的实习医师食用与患者同样的膳食和饮料,然后将患者的钙磷代谢测定结果,与实习医师的钙磷代谢测定结果相对照,以便更为准确地研究患者钙磷代谢的异常情况。一次,一住院患者用膳时不小心掉了一小团米饭,他立即与实习医师一起把米饭拣起测量,并通知配膳房补足。如此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至今许多协和老专家仍不曾忘怀,他们称他是“临床科学研究的典范”。美国著名的骨病专家 1983年来中国访问时,特地要求到刘士豪工作过的实验室和配膳房参观。1937~1938年,刘士豪被选派赴英国伦敦柯氏生物化学研究所进修。在Dodds指导下专攻动物实验研究,在促性腺激素对靶器官生理作用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从美国回来后升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临床襄教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系襄教授。1941年,晋升为教授,这使他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第一个中国内科教授。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和医学院被日军关闭,刘士豪失业。当时美国皇家医学院重金聘请他任研究员,他与妻子王意贞决定留在自己的国土上,给同胞治病。于是,他在北平挂牌行医。1946~1957年,他受聘兼任北平(后北京)同仁医院内科主任。1946~1948 年兼任北平陆军医院内科特约医师。在此期间,在科研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他将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在这两家医院首次开展科研临床课题,使当时发病率很高的斑疹伤寒、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1948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先后复院,刘士豪受聘兼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临床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这两个职务。1949年,他兼任北平陆军医院后身——华北军区医院的内科主任,兼同仁医院院长。1955~1957 年,他辞去同仁医院院长之职,专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此期间及以后,他深入研究了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性尿崩症以及这些疾病与钙磷代谢的关系。在这些研究工作中,他的临床-科研-理论相结合的作风,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他带领科室人员走出医院大门,深入厂矿企业,开展对糖尿病的普查普治及科研工作,创造了一套教育患者掌握糖尿病复发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使该院糖尿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55~1956年,他编著了32万字的《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一书,1957年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用现代生物化学、生理学的理论观点,探讨了钙磷代谢和骨质病,钠和钾代谢,糖尿病,水电解质平衡,蛋白质营养,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等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这是他几十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当时,在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有些大医院的内科,几乎人手一册。研究基础理论的人读后,知道如何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临床医师读后,对诊断、治疗疾病,有了更可靠的依据。1960年代中期,人民卫生出版社应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准备将此书再版,但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未果。此外,刘士豪共撰写内科学、内分泌学方面的论著63 篇,其中钙磷代谢方面的论著27篇。刘士豪是中华医学会的常务理事。刘士豪能够取得较好成就,完全得力于勤奋。他生活俭朴,每月2/3的工资都用于订购图书、杂志。他通过美国友人订购的国外医学杂志和书刊,往往比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订购的早到半年。他家里就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晚上和节假日,学校图书馆下班后,他就在自己家中的小图书馆里查资料、备课、写论文。1960年代初,刘士豪身患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硬变等多种疾病,但他始终带病坚持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残酷打击迫害,病情也不断加重,却仍坚持工作。1974 年5月19日下午,他要到北京协和医院参加会诊,这天,他心慌腿沉,挪步艰难。家里人劝他请病假,但他坚持与会。四点半钟会诊完毕,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家走,路上还绕道诊视一位肺气肿患者。正当患者向他诉说病情的时候,他的一条腿不停地抽搐。人们扶他起来,他怎么也站不起来了。这是他诊疗的最后一个患者。他的病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脑血栓综合征。6月2日,刘士豪病逝于北京。为了纪念这位有杰出贡献的中国内分泌学的主要奠基人,1990年,刘士豪诞辰90周年之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在南京召开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会议期间,专门为他举行了纪念活动,发表了纪念文章。
主要学历1932——1939年成都华西大学医牙学院牙医学博士1942——1948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科学博士1948——1951年成都华西大学医牙学院医学博士主要经历1939——1942年成都华西大学医牙学院助教、讲师1943——1948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1948——1951年成都华西大学医牙学院教授1948——1951年成都华西大学口腔医院院长1951——1952年西南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1952——200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1952——1957年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1957——196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业务院长1969——1979年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1979——1990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所长1983——1990年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1983——1993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委员 七届常务委员1983——2003年 国际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理事会理事1985——2003年 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终身会员1985——2003年 国际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1985——1990年 中华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1985——1990年《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杂志》总编辑1985——2003年中国残疾人协会理事会理事1990——1991年东方美容整形外科学会主席1990——200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名誉院长、所长1990——2003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咨监委委员会常委1990——2003年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90——2003年《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杂志》名誉总编辑1990——2003年中国医疗卫生对外技术合作公司高级顾问1990——2003年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