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的论文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急性起病,男性多于女性。(1)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不超过24小时,恢复完全,不遗留任何后遗症。间歇性跛行和下肢远端发作性无力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单侧或双侧下肢沉重、无力甚至瘫痪,休息或使用血管扩张剂后缓解,或仅有自发性下肢远端发作性无力,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间歇期症状消失。(2)脊髓梗死卒中样起病,脊髓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达高峰,因闭塞的供血动脉不同而分为:①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以中胸段或下胸段多见,首发症状常为突然出现病变水平的相应部位根性疼痛或迟缓性瘫痪,脊髓休克期过后转为痉挛性瘫痪,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存在。尿便障碍较明显,脊髓休克早期多为尿便潴留,大便之后逐渐恢复,很少出现大便失禁,尿失禁在后期较为常见。②脊髓后动脉综合征:脊髓后动脉极少闭塞,即使发生也因侧支循环良好而症状较轻且恢复较快。表现为急性根痛,病变水平以下深感觉消失,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痛觉和肌力保存,无尿便障碍。③中央动脉综合征:病变水平相应阶段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减低、肌萎缩、多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损害。(3)脊髓血管栓塞少见,与脑栓塞病因相同,临床表现为根痛、下肢单瘫或截瘫、尿便潴留等。转移瘤所致的脊髓血管栓塞,由于伴发脊髓和椎管内的广泛转移,病程进展较迅速。2.脊髓出血很少见,可分为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髓内出血,均可突然出现剧烈的背痛、截瘫、尿便障碍,病变水平以下感觉缺失等急性横贯性脊髓损伤的表现。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然背痛、脑膜刺激征和截瘫等;如今为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可能只有背痛而无脊髓受压的表现。3.脊髓血管畸形通常发生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9:1。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30~70岁。疾病的发生常与外伤、运动、怀孕和月经有关。最常见的部位是胸段和腰段的背侧和背外侧。以突然发病和症状反复出现为特点。多数患者以急性疼痛起病,有不同程度的截瘫、呈根性或传导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少数以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动静脉畸形症状的周期性加剧与妊娠有关,可能与妊娠期内分泌改变使静脉压增高有关。脊髓血管畸形发展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4.脊髓静脉疾病脊髓静脉系统疾病较动脉性疾病少见。表现为突发背痛、下肢单瘫或截瘫、尿便潴留等。[1]

、脊髓损伤:可为脊髓受压或脊髓实质性破坏,早期呈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消失或减低。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及时解除压迫后,脊髓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但若压迫过久或损伤过重,造成脊髓缺血、缺氧,发生出血坏死或脊髓横断,则在脊髓休克消失后损伤平面以下转为痉挛性瘫痪,健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无出汗功能,在气温较高时患者常出现高热;四肢无力、麻木、走路困难。2、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胸至腰间骨折脱位,可导致脊髓损伤,但神经根完整或脊髓损伤合并部分神经根损伤或脊髓和全部神经根损伤三种情况,脊髓横断后,功能不能恢复,神经根若损伤不重,经过神经再生,可恢复功能。脊髓内出血是指脊髓组织实质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本病较为罕见,发病原因有创伤性或自发性两种,由创伤引起的人较为常见所有患者均突然出现严重背痛、截瘫、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异常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脊柱血管畸形的病因治疗可行输精管切除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可使用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代谢性药物。

1. 丁月霞,张丽,叶翠飞,王文,李林*.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和细胞凋亡调控因子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1):73-78.核心期刊2. 刘莹,张兰,李雅莉,李林*.淫羊藿苷对基因转染P12细胞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1):79-83.核心期刊3. 尹琳琳,林丽莉,王蕾,李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特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1):84-89.核心期刊4. 张兰,刘芳,万岁桂,贾建平,李林*.阿尔茨海默病转线粒体DNA细胞模型胞质钙稳态的改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1):67-72.核心期刊5. Lin-Lin Yin, Wei Li, Yan-Qi Chu, Lin Li*.ERK pathway activation is required for amyloid-β1-40-induced neurotoxicity of THP-1 human monocytes towards SK-N-SH neuroblastoma. Brain Research. 2011,1378:. 李雅莉、赵玲、魏海峰、李林*.开郁胶囊对抑郁动物模型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14):182-185.核心期刊7. 杨翠翠,李林*.中药有效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29(9):2006-2008.核心期刊8. 白颖,李林*.中药抗血小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26(4):770-773.核心期刊9. Fangling Sun, Lan Zhang, Ruyi Zhang, Lin Li*..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 protects human neuroblastoma SH-SY5Y cells against MPP+ -induced cytotoxicity..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1,660:. 尹琳琳,林丽莉,李林*.淫羊藿黄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病理特征的干预. 中国药学杂志. 2011,46(18):1412-1416.核心期刊11. 亚白柳,李林*.高脂血症与微循环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11,17(20):3041-3043.核心期刊12. 张丽,叶翠飞,沈芊,李林*.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方法的改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1,19(5):376-380.核心期刊13. Ruiqin Yao, Lan Zhang, Xiaoli Li, Lin Li*. Effects of Epimedium flavanoids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vitro. Neurological Research. 2010,32(7):. Li-hong Zhao, Yue-xia Ding, Lan Zhang, Lin Li*.Cornel iridoid glycoside improves memory ability and promotes neuronal survival in fimbria-fornix transected rats. .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0,647:. Yu-Jing Chen, Xiao-Bo Huang, Zong-Xin Li, Lin-Lin Yin, Wen-Qiang Chen, Lin Li *.Tenuigenin protects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against methylglyoxal-induced neurotoxicity.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0,645:. 王文*,许栋明,相婕,李蕾,王培昌,艾厚喜,张丽,李林.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6(1):27-28.核心期刊17. 丁月霞, 张丽, 叶翠飞, 王文, 李 林*.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穹隆海马伞切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生长素的影响. 中国新药杂志. 2010,19(2):133-138.核心期刊18. 王文*,许栋明,相婕,李蕾,王培昌,艾厚喜,张丽,李林.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9(2):133-138.核心期刊19. 王蓉,赵志炜,张丽,张兰,李林*.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0,31(1):60-64.核心期刊20. 相婕,许栋明,王文*,云彩麟*,张丽,艾厚喜,李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发生及药物对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6(2):103-105.核心期刊21. 赵玲,魏海峰,李雅莉,张丽,李林*.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分析肾上腺素致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8(2):188-190.核心期刊22. Bai-liu Ya, Chun-yang Li, Lan Zhang, Wen Wang, Lin Li*.Cornel iridoid glycosides inhibits inflammation and apoptosis in brain of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Neurochemical Research. 2010,35(5):. 王娜,李林*.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3(15):255-259.核心期刊24. 叶翠飞,张丽,张兰,李林*.参乌胶囊对东莨菪碱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中国药学杂志. 2010,45(9):661-664.核心期刊25. 张如意,张丽,艾厚喜,叶翠飞,孙雪静,李林*.金童颗粒治疗拟抽动秽语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药理机制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0):910-912.核心期刊26. 张如意、艾厚喜、张丽、叶翠飞、左萍萍、李林*.拟抽动秽语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再评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36(9):552-554.核心期刊27. 张丽,赵宁,王蓉,李林*.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对老年大鼠脊髓腰节段细胞凋亡调节因子及p-CREB的影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20(8):6-9.核心期刊28. 白颖,王世全,张兰,张如意,尹琳琳,张丽,李雅莉,李林*.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家兔、大鼠血小板聚集及出血时间的影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15(12):1373-1376.核心期刊29. 王文*,孙芳玲,安宜,艾厚喜,张丽,李林.莫诺苷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凋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5(5):428-430.核心期刊30. 李雅莉,赵宁,张丽,李林*.大鼠脊髓腰节段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及凋亡调控因子的增龄变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30(2):179-181.核心期刊31. 王文,孙芳玲,安宜,黄文婷,艾厚喜,张丽,李林*.莫诺苷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钙超载和细胞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5(3):201-202.核心期刊32. 林丽莉,宋秋洁,叶翠飞,张丽,李林*.淫羊藿黄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5(2):123-125.核心期刊33. 王文,许栋明,相婕,李蕾,王培昌,艾厚喜,张丽,李林.莫诺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凋亡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5(12):1101-1103.核心期刊34. Wen Wang, Fangling Sun, Yi An, Houxi Ai, Li Zhang, Wenting Huang, Lin Li*.Morroniside protects human neuroblastoma SH-SY5Y cells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cytotoxicity.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9,613:. 王蓉,唐玉,张丽,赵志炜,张兰,李林*.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9,19(4):18-22.核心期刊36. Ruiqin Yao, Lan Zhang, Xiaoli Li, Lin Li*.Effects of Epimedium flavanoids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vitro. Neurol Res. 2009,Epub:【未填写起止页码】.SCI37. Ruiqin Yao, Lan Zhang, Wen Wang, Lin Li*.Cornel Iridoid Glycoside Promotes Neur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and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fter Stroke in Rats.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2009,79(1):. 杨潘,宋秋洁,王月华,杜冠华,李林*.淫羊藿黄酮对APP695基因转染神经细胞β-淀粉样肽及β-分泌酶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5(2):126-128.核心期刊39. Wen Wang, Fangling Sun, Yi An, Houxi Ai, Li Zhang, Wenting Huang, Lin Li*.Morroniside protects human neuroblastoma SH-SY5Y cells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cytotoxicity.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9, 613 :. 刘丽,李林*,赵玲,张丽,李雅莉,叶翠飞.二苯乙烯苷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8,22(2):. 赵玲,李春阳,张丽,崔巍,张兰,李林*.二苯乙烯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草药. 2008,39(3):. 赵玲,李林*,魏海峰,张丽,李雅莉,.痰瘀阻窍证高脂血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动态变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6(4):. 刘莹,李林,杨慧,李雅莉,张兰.二苯乙烯苷对过度表达-synuclein蛋白的转基因COS-7细胞株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14(4):. 魏海峰,亚白柳,赵玲,叶翠飞,张丽,李林*.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血瘀证舌象表现的评价方法及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6(1):. Wen Wang,Wenting Huang,Lin Li*,Houxi Ai,Fangling Sun,Ci Liu,Yi Prevents Peroxide-induced Apoptosis by Induction of Endogenous Glutathione in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 Cell Mol Neurobiol. 2008,28:. 黄文婷,王文,艾厚喜,安宜,李林*,王玉兰.莫诺苷对SH-SY5Y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对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保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13(9): . 王文,田丰,艾厚喜,胥云,李林*.HPLC测定泰思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中国新药杂志. 2007,16(2):. 魏海峰,叶翠飞,吴燕川,王玉兰,丁月霞,赵宁,李林*.安神补脑液对睡眠剥夺大鼠脑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褪黑素的影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7,18(5):. 亚白柳,魏海峰,赵玲,叶翠飞,张丽,李林*.从高脂饮食家兔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探讨中医痰瘀相关的生物学基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5(10):. 赵玲,张兰,李雅莉,张丽,李林*.5-羟甲基糠醛对脑缺血再灌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中国药房. 2007,18(13):. 李玮, 李林*, 褚燕琦, 李雅莉, 索爱琴, 张健.β-淀粉样肽诱导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致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7,14(3):121-123, . 李玮, 李林*, 褚燕琦, 张兰, 李雅莉.人参皂苷对Aβ诱导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中国药学杂志. 2007,42(21):. 张兰,于顺,邢颖,叶翠飞,陈彪,李林*.APP转基因拟痴呆小鼠模型脑内-synuclein 的增龄改变. 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 2007,23(12):. 张兰,李林,安文林,薛冰.山茱萸拮抗线粒体缺陷致神经细胞微管及微管相关蛋白表达异常.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7,23(3):. 艾厚喜,黄文婷,王文,安宜,李林.莫诺苷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氧化损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13(11):. Rong Wang, Yu Tang, Bo Feng, Lan Zhang, Lin Li*. .Changes in hippocampal synapses and learning-memory ability in age-increasing rats and effects of 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 in aged rats. Neuroscience. 2007,149:. 张丽,李春阳,赵玲,张兰,李林*.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和神经损伤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13(3):. 李春阳,李林*,魏海峰,张兰,赵玲.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血瘀证相关指标和脑损伤病理生理的动态变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7,14(5):. 李雅莉,赵玲,张兰,李林.二苯乙烯苷对缺糖缺氧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中国新药杂志. 2007,16(20):. 张如意,王蓉,叶翠飞,赵玲,李春阳,李林*.参乌胶囊对大鼠皮肤老化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27(20):. 姚瑞芹,李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血管新生、神经发生和神经保护作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13(3):208-211.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会发生运动、感觉、大小便障碍。脊髓损伤通过治疗,可能慢慢发生变化,可能会发生部分恢复。但对部分完全性脊髓损伤,可能预后比较差,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慢慢恢复。最早的恢复过程,在临床中可以看到感觉平面开始慢慢下降,比如本来肚脐以下没感觉,慢慢感觉平面下移,肚脐以下慢慢有感觉,这是感觉平面的下降,感觉往往从上往下开始下降。运动从远端开始,末梢、脚趾头可能会慢慢出现肌力的改变、恢复,但大小便、括约肌可能恢复的较慢,比较晚。脊髓位于人体中空的脊柱内,位于后背正中。脊髓作为连接大脑与周围神经的通道,传递大脑对头部以下各身体器官的控制信号。一、早期康复误区长期以来,康复被认为是在临床治疗结束以后才开始的,是临床治疗的延续。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康复与临床治疗应同时开始,只是后期以康复为主。脊髓损伤必须开展早期康复, 在脊髓损伤的即刻,伤后第 1 天即应开展康复。在患者病情不太稳定的时候,主要进行床旁康复训练,以肺部功能训练、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残存肌力训练和并发症防治为主。而病情稳定后要开展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其含义是根据脊髓损伤的情况确定康复程序,在身体可承受的情况下增加康复训练的时间及康复内容,同时完善训练方法,适当增加强度。早期康复的内容很多,包括康复护理、心理康复、运动功能康复、膀胱功能的恢复、假肢的选用、轮椅的使用等许多方面。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康复观念的偏差,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区。手术做完等着自然恢复,忽略康复治疗,这样做的结果是容易产生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合并症,即使将来神经功能恢复,关节和肌肉也失去了作用。1、盲目进行早期康复早期康复的介入并非盲目地介入,而是全面衡量病情,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急性期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尽管这一时期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患者需要卧床和必要的制动,但这一时期也是开展早期康复的重要时期。如果盲目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关节大范围活动有可能造成内固定或外固定的失效,造成脊柱不稳定,再次引起脊柱畸形或脊髓损伤加重。尤其是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有复合伤,容易造成其他复合伤的复发。2、只注重运动功能,忽略小便的功能脊髓损伤会造成患者肢体的瘫痪和感觉的丧失,以及大小便的不正常。但是,患者及一些医疗人员只注意运动的问题,常常忽略大小便的处理,尤其是有些患者的小便功能貌似正常,实际尿并不能排干净,残余尿很多,从而导致尿路感染、结石, 甚至尿液反流至肾脏引起肾积水,严重者出现肾功能下降、肾衰而死亡。3、忽视护理工作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4、锻炼过度锻炼的强度越大,需要的营养越多,需要的休息质量就越高。否则,就会疲劳过度,将会大大影响康复进程。5、忽略锻炼安全要预防扭伤筋骨、撕伤肌肉和韧带等事故。在开始锻炼时,应先做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时应由家属在旁保护,以保证安全。6、无故中断锻炼想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不能缺课和中断,除非疲劳过度而有意休息几天。时断时续的锻炼,不能使被锻炼的部位感受到一定的重复性刺激,并不能产生适应性的反应。7、不合理偏重避免在康复锻炼中偏重多练某些部位,而忽视锻炼其他部位,要全面兼顾各关节、肌肉及各种不同功能。二、主要康复疗法1、运动训练急性期康复治疗中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预防压疮及其他并发症。方法包括良肢位训练、正确体位的摆放、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体位变换以及个人卫生护理等。恢复期的运动训练主要有良肢及残存肌肉力量的增强训练、耐力训练、体位变换训练、站立及行走训练、矫行器的使用等,目的是最大程度发挥机体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使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并回归社会。2、矫形器及辅助用具的应用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合适的矫形器和辅助用品用具,是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所必需的;特别是在作业治疗时,选用和定制适合患者的矫形器和辅助用品用具,完成特定动作,能使患者尽早恢复独立生活能力。3、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可使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地激活运动皮质和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促进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4、物理因子电刺激在脊髓损伤后早期可以减少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再生;后期减少损伤后的并发症,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机能状况。

缺血性脑血管病论文

个案报道学术论文篇二 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 舒血宁注射液自1995年上市以来,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药品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分别对文献中的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剂量、疗程、溶媒、ADR发生时间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研究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ADR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7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其ADR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舒血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超说明书用药致ADR/ADE的比例不高,尚未发现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合并用药有关联,其ADR的发生不完全是药品的问题,溶媒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溶媒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报道分为群案报道和个案报道,群案报道主要来自某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和某个省份的ADR中心报告,报道的病例数相对较多,但缺少患者个人信息及其使用药品的描述。个案报道则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单例或几例的病例报告,患者个人信息及其使用药品的描述较为详细。二者从不同的层面反映药物所引发的ADR特征,可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近几年,关于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的文献分析陆续发表,发表病例最多的1篇为32例[1],最近发表的1篇为27例[2]。然而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多个数据库,发现其例数应不少于50例,说明之前的发表研究文献检索均不够全面。笔者将检索到的病例收集全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个案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和频数分析,以期寻找舒血宁ADR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VIP医药资源信息系统。检索时段为:建库时间到2013-01-11。检索策略优先查全率,检索式为:全文包含“舒血宁”and题名or关键词or摘要包含“ADR”or “过敏”or “ADR”or“输液”and不含“舒血宁片”,获得文献题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查重,并根据摘要筛选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通过CNKI,VIP,万方数据库下载全文,根据全文筛选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 纳入标准 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个案报道,内容应包括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和临床表现等。 排除标准 安全性监测研究或若干例ADR汇总分析;有效性临床试验提到舒血宁注射液的ADR;舒血宁注射液的ADR文献综述;未报道不良事件表现的个案;重复发表的文献。 文献信息提取与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7篇个案报道,共计50个案例,按照设计的ADR个案信息提取表,逐项填写信息,提取项目包括文献的题目、刊载的期刊名、报道者单位、文献发表年份、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ADR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溶媒、给药途径、剂量、滴速、合并用药、药品批号和发生ADR后患者接受的处理措施及预后,然后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 2 结果 文献发表情况 年份和期刊:自2006年起,开始有舒血宁ADR的个案报道,之后每年都有报道,其中报道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有14篇。2006―2012年,各年份发表数量为2,4,2,7,14,3,5篇,共计37篇。这些文献分别发表于国内33种期刊,其中《中国药物警戒》3篇,《中国实用医药》、《山东医药》各2篇,其余均为1篇。 作者单位与地域:37篇文献的作者来自国内33 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7家,二级医院16家。发文量数据显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3篇,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解放军第253医院各2篇,其余均为1篇。作者所在地遍及17个省市,发文量最高的3个地区分别为吉林(5篇)、黑龙江(4篇)、陕西(4篇)。北方地区共发表32篇,而南方地区只有5篇。 性别与年龄 50例个案中有49例标明了性别和年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31岁,详见表1。数据显示舒血宁注射液发生ADR的男女比例相当,51~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 过敏史 50例个案中,标明有药物过敏史者6例,其中4例为青霉素过敏、1例为炎琥宁注射液过敏、1例有药物过敏史,但具体过敏药物不详。标明无过敏史者25例,另有19例未标明是否有过敏史。 原发病 舒血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本研究的50例个案全部标明了原发病,60%(30/50)属于以上适应证范围内。由于部分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合并计量分析结果显示,50例患者的原发病共计29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构成比为,仍为主要疾病,具体分布见表2。 给药方式、剂量、溶媒和滴速 舒血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中对静脉滴注的一日剂量和溶媒有明确说明:每日20 mL,用5%葡糖糖注射液稀释250 mL或500 mL后使用,或遵医嘱。本研究的50例个案中,静脉滴注49例,静脉推注1例;一次配药的剂量大部分为20 mL,有32例,其余均小于20 mL;使用的溶媒70%(35/50)为5%葡糖糖250 mL,24%(12/50)为生理盐水250 mL,另有6%(3/50)未注明所使用的溶媒;详细记录滴速的报告只有34%(17/50),滴速大致为40~50滴/min。 合并用药 50例个案中,标明合并用药的10例,标明“无合并用药”的3例,其他37例未注明。10例合并用药的患者在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期间,均未同时使用其他注射剂,没有混合用药。但有联合用药,例如滴注舒血宁注射液前后,使用其他注射剂,或者口服其他药物。合并用药多为降糖、降压、抗血小板、扩冠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也有少许抗菌、抗病毒药物。10例合并用药患者所发生的ADR程度一般,并未发现合并用药与ADR的发生程度有关联。 ADR特征 50例个案中无死亡病例,但有10例严重不良反应,7例过敏性休克,3例严重过敏样反应。舒血宁注射液的ADR累及7个系统/器官的49种临床表现,见表3,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ADR发生时间 50例个案中全部标明了ADR发生距离开始用药时间,其中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既有速发型变态反应,也有迟发型变态反应。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见表4,70%(35/5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舒血宁注射液ADR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药品批号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中有32例标明了药品批号,涉及国内9个厂家和1个国外的产品。其中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1例,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例,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例,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4例,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1例,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公司1例,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1例,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1例,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1例,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1例。 发生ADR后患者接受的处理措施及预后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发生ADR之后都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症状均得以缓解/消失,最短时间为10 min,最长时间为15 d。 3 讨论 过敏史与ADR发生程度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计量数据显示,10例严重ADR患者均为无过敏史者或未记录是否有过敏史,6例药物过敏史患者所发生的ADR程度一般,并未发现过敏史与ADR的发生程度有关联。其中严重药品ADR的评价,参照国家药品ADR监测中心发布的《常见严重药品ADR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监测与评价综201026号),对严重药物ADR进行判定,余下同。 临床研究多认为,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是影响其ADR发生最重要的因素。近年也有类似报道[3],既往有过敏史者发生药品ADR的机会增多。例如在过敏史阳性人群中,头孢类药物变态反应和总ADR发生率比过敏史阴性者高14,10倍[4]。然而,也有报道认为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与无过敏史的患者对药物ADR发生的情况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5]。有研究发现许多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并不过敏[6]。可以认为,既往过敏史并不一定会增加ADR的发生率。目前,尚无关于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与过敏史的关系的大样本研究,尚不能确定过敏史对于ADR发生率的影响。另在本次研究中,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严重ADR的患者都没有过敏史或未记录有无过敏史,而有过敏史的患者发生的都是一般ADR。未注明厂家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个案信息分析也显示同样结果。后查阅其他厂家的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个案报道,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目前所有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共计37篇文献,50个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没有关联,故既往过敏史并不一定会加重ADR的发生程度。提示在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时,患者无论有无过敏史,都有可能发生重度ADR,故所有的用药患者,用药期间都应密切观察。另既往过敏史(非银杏叶制剂过敏)患者也可先做皮试,若皮试结果阴性,则能酌情用药。 用药情况与ADR/事件 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舒血宁注射液具有对缺血心肌、受损肝脏再灌注以及缺血区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血流量、清除自由基、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活性等[7]。临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通过分析50例个案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适应证或医嘱用药,超说明书用药致ADR事件的比例不高。 ADR特征与发生机制 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ADR表现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中轻度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具体临床表现见表3。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发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为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发生ADR患者应采取立即停药,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几乎所有的ADR都可以得到控制。通过分析ADR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其ADR主要为I 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和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I 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可能是银杏叶注射液中含有较高的银杏酚酸类成分有关,这些生物大分子基团本身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即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迅速与体内预存的相应亲细胞过敏抗体IgE相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物质,使多种脏器组织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系列负反应,包括小血管扩张充血,渗透性增强,以呼吸系统损害多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受抗原攻击后产生淋巴因子,造成组织损伤,故多见过敏性皮炎。提示临床使用中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特别是在静滴1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严重ADR与溶媒 之前有多篇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舒血宁注射液容易和生理盐水发生盐析反应,这可能是国内舒血宁注射液的使用说明书注明溶媒为5%葡糖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以生理盐水为溶媒,也较为普遍。并且有报道,舒血宁与葡萄糖配伍ADR发生率高,而与生理盐水配伍则明显降低,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表明,舒血宁注射液严重ADR的发生与使用的溶媒5%葡糖糖有较大关联。舒血宁注射液10例严重ADR个案中,使用的溶媒都是5%葡糖糖。另有相关文献报道,联合用药发现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配液发生严重ADR较多,而用氯化钠配液发生率较低[8]。舒血宁注射液严重ADR的发生与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是否存在正相关系,5%葡糖糖作为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有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配伍后混合溶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有较大差别,同一个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后混合溶液中所含2 μm不溶性微粒数差别甚至最大达40倍[9]。同一成分的溶媒,由于厂家的不同,且不论质量的优劣,其pH、溶解度等存在一定范围区值内的区别,这些因素可导致同一个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成分的溶媒配伍后溶液质量的不同,若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较多,这些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血管堵塞和供血不足, 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静脉炎、肉芽肿,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10]。可以认为,有些ADR并不一定是中药注射剂的问题,而是溶媒的因素。因此,建议临床不良事件报告不仅要标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厂家和批号,也要标明溶媒的生产厂家和批号。 输液微粒是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颗粒杂质,直径多在1~15 μm,少数可在50~300 μm[11]。普通输液器只能截留>10 μm的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 μm。大的微粒会引起血管栓塞,小的微粒进入肺循环引起肉芽肿。关于如何减少溶液的不溶性颗粒,有研究表明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可截留大量不溶性微粒,可以减少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进而减低静脉炎、过敏反应等药物ADR的发生[12]。建议厂家配备专用溶媒,或者静脉滴注时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有效降低其ADR的发生率。 ADR/事件相关信息记录的重要性 引起药品不良事件的因素甚多,每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时并不一定是药品的问题,而应该考虑是否规范用药。例如注射用药操作环境、配置药液的放置时间、连续使用其他注射剂前后是否冲管等。因此,全面、及时、详细记录ADR事件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准确评判ADR事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部分个案报道中有部分重要信息的缺失和错误,如合并用药、过敏史、滴速、药品批号等,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发现ADR/ADE时,应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各项相关信息。 局限性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为数不多的ADR个案的分析之上,代表性不强,不足以反映舒血宁注射液ADR/事件发生的全貌;个案来源于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文献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信息缺失。然而,以上分析结果可以为舒血宁注射液安全性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 [参考文献] [1] 吴昭璇.32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变献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20):16. [2] 蔡志琴,周福永,章灵兮.27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29. [3] 郑妙琼,庄惠玲,孙冀芳.碘对比剂ADR与过敏史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221. [4] 徐瑞琴,冯喜英,汪海燕.患者应用头孢类药物ADR与其过敏史相关性的调查[J].临床医学,2009,29(4):119. [5] 曹虹,曹芳,孙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ADR与药物过敏史的关系[J].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624. [6] 李勇.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或可选择头孢菌素[N].中国医药报,2010-3-16. [7] 史勇,王雷.舒血宁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0):1555. [8] 杨德平.154例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ADR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0):620. [9] 黄佳,史卫忠,邢轶华.6 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变化[J].吉林中医药,2009,29(8):715. [10] 李鑫, 雷莉. 输液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J].兵团医学,2006,1(1):16. [11] 杨丽丽,历雅,康玉斌.三种中药注射剂配置后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下的微粒变化[J].护理与康复,2011,10(1):5. [12] 韩红梅,支英杰.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58.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se reports for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I Qing-hua1, WEI Xu2, XIE Yan-ming2* , LIAO Xing2, WANG Zhi-fei2 ( Statio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Institute of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ha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ince its use in 1995.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hence concern over its safety has gradually arisen. Based on published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case repor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c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data including: gender, age, history of allergies, primary disease, dose, treatment course, solvent, ADR occurrence and time scales. This will provide a clinical reference regarding ADRs to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ir occurr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ADRs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e systemic damage, with damage to the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most common. ADRs occurred earliest after 1 minute of infusion, and after the 11th day at the latest. 70% cases of ADR occurred within 1 hour, therefore rapid occurrence is a primar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The medication was largely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ug manual, and of the association of ADRs with allergies or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 was not high. The occurrence of ADRs may not be entir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rug but the solvent used in its manufacture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Key words]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verse drug events; solvent doi: 看了“个案报道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个例报道的书写攻略 2. 新闻报道策划的范文3篇 3. 传播学学术论文 4. 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 5. 护理个案研究论文范文

嗯哼  楼主想要多少(zi)呐,有木有  小题目Y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其防治的重要意义。方法 就近年我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9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预测相对的危险度。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变、高脂血症、血液黏度增高、低血压、嗜烟酒及其他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键在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深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它们的影响。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5年9月~2006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96例,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96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脑CT或MRI扫描确诊。其中男231例,女165例,平均年龄岁。 主要危险因素 见表1。有些患者致病因素并非单一。表1 3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例(略) 2 讨论 上述统计数字分析表明,准确地找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早期采取有效干预,可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血压 目前高血压病已经被公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首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促使脑动脉硬化,血压持久增高可引起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胶原纤维暴露伴随二磷酸腺苷(ADP)浓度升高,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血小板大量聚集,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于微循环中激活补体,释放超氧自由基等,可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使前列环素(PGI2)生成减少,而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TXA2)增加,导致脑血管收缩,脑血栓形成。文献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呈直线关系[2]。本组患者中有285例患高血压病,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本组结果同文献报道一致,绝大多数脑梗死均由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引起[3],故高血压病是首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内分泌、免疫以及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弥漫或局限性基底膜增厚,进而阻塞管腔:高血脂则加重大动脉存在的硬化病变,使全身大、中、小血管均受累,导致远端小血管营养障碍、管壁变性、坏死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多部位脑梗死[4]。由于糖尿病患者血黏度增高,血中有形成分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下降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之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增加。本组有126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占,从中可以看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学者统计,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5],故积极防治糖尿病可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心脏病变 对各种心脏病变,都会并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流减慢,循环血量下降,进而导致脑低流量灌注,脑供血不足,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心房纤颤导致左心房内血流淤滞,心房肌失去收缩力,容易产生附壁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即有可能导致脑栓塞。本组有104例患者有心脏病变,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因此加强对心脏病变的积极防治也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脂血症 文献报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LDL-C/HDL-C、比值增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比值降低均是诱发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6]。高脂血症可以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和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变异常,使血液向浓、黏、聚、凝方向发展;由于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降低,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及血栓形成。本组共检出血脂异常151例,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胆固醇增高63例,甘油三酯增高116例,高血脂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假如与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并存则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会更多。 血液黏度增高 血液黏度是衡量血液流动和变形的重要指标,血液黏度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的聚集性、血浆黏度、白细胞数、血液温度和pH值、血管壁平滑度、血管的弹性以及血管张力有关。血浆黏度的高低是和蛋白质、糖类以及脂类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和浓度成正比关系的。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液黏度增高有118例,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饮酒及精神因素 大量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黏度及血管壁损伤,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减少脑血流量,促发缺血性脑血管病。长期慢性饮酒或酒精中毒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可引起血小板功能和活性异常。长期大量饮酒或酒精中毒可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流凝固,从而使脑局部血流量减少。长期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等精神因素使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失衡,导致脑血管痉挛及血压升高。因此吸烟、饮酒、精神之间同样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促发因素。本组男性吸烟、饮酒分别占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因此我们要提倡戒烟、酒,并宣传不吸烟、少饮酒的好处。 脑动脉炎 脑动脉炎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则是血管浸润、渗出、增殖、坏死等炎性改变,并由此而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低血压 由于低血压,血流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长期低血压引起脑低灌注;严重低血压持续数分钟就会发生脑损伤,尤其是在灰质。另外,分水岭区特别易受缺血损害。缺血中心部分的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缺血半暗带的细胞由于继发的代谢改变而损伤[7]。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 根据本文资料显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发病年龄以65~75岁最多。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变、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酒嗜好是男性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大多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一旦发现危险因素存在,应对症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应该指出的是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不是单一的。上述危险因素有3种并存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无危险因素者的10倍,有四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发病率为无危险因素者的30倍。可见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率将成倍数增加。故针对危险因素应早治疗、早预防,同时应向人们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防治教育,防患于未然。

中医毕业论文怎么写?学术堂来告诉你:一、题目论文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一)内容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枣全文缩影.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枣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二)要求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三)注意事项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二、作者和单位(一)作者资格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二)要求1、真名、全名.2、按贡献排序.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一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一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三、摘要(一)内容1、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2、完成了哪些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途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3、主要发现具体结果:主要数据、统计结果及结论性意见.4、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学术价值和贡献.(二)要求1、内容精湛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核心、创造性内容.虽然字数少但内容完整、系统、准确、便于收录文摘及检索系统.2、写作上要概括性强,文字精炼,字数150个字左右.四、关键词和主题词(一)定义关键词:作者采作的能够表达文献内容的未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主题词:将提出的关键词根据相应的主题词表进行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二)提取方法1、主题分析:剖析、浓缩、提炼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性词和词组.2、分解复合概念:将多个词组构成的复合概念分解成简单概念的词或词组.3、提出关键词或词组阿期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老年食管癌性狭窄内镜下五种治疗效果评价(三)注意事项1、关键词应尽可能表达简单概念,词组应是习惯使用的复合概念.对主题的表达应准确,防止过粗或过细.例如: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白介素类四、前言(引言、序言)(一)目的论文正文前面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本文的背景知识,主题、目的和总纲,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二)内容1、简述研究课题来源及理论依据,包括密切相关的少量文献资料.2、该项研究重要价值.3、研究目的、范围、方法及特点.(三)写作1、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直接切题.2、观点鲜明,问题突出,反应本文研究问题,需求迫切,意义重大以引起共鸣.3、字数一般150-300字.(四)注意事项1、文章的帽子枣引出文章枣恰到好处.2、回顾研究历史应避免繁琐,一言以敝之才好.3、不要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4、评价水平的用词要科学有依据,慎用国内外未见报道,首次报道创造性等词语.五、材料与方法(一)受试对象1、实验的受试对象如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疾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情判断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性别年龄以及有关情况加经简介,还应说明观察条件.正常对照应说明来源、健康含义、性别、年龄及有关情况.2、受试对象若是动物,则应说明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情况、麻醉与手术方法等等.3、中医临床研究还要注意病证结合,对动物要扼要描叙模型复制的方法.4、应说明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二)被试因素1、被试因素是药物时,应说明药物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中草药还应注明学名,说明产地与制剂方法.2、倘若以疗法作为被试因素,那么该疗法的出处、施加等级与方法、疗程等等都应加扼要介绍.3、被试因素与受试对象如何组合安排,均可以设计方案形式明确地予以表达.(三)反应指标至于反应指标的测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规方法,仅提名称即可;如系较新方法,则应注明出处;如果为了适应本实验的需要,对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则应说明修改的根据与内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的方法事先应另行成文,不要将新方法介绍与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论文属于报道新的方法,则应详尽具体,特别是试剂配制与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应当清楚,便于读者学习与推广应用.试剂如系常规试剂,说明名称、来源、规格、批号即可;若系新的试剂,还需写出分子式与(或)结构式;如需要配制,则应将配方与制备方法一并交代清楚.所用重要仪器也应注明生产厂家与型号.如果在一篇论文中涉及几个不同方法与材料的实验,而且方法与结果关系甚为密切,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必要时可将方法与结果合在一起,标题为"方法与结果".(四)实施或实验路线及步骤1、实验方法的原理及设计.2、技术路线、实施过程程序.(五)统计方法在材料与方法项中,还应简要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处理方法与显着性标准,必要时还应说明计算手段与软件名称.

脊髓血管病综述论文

脊髓出血,医学病理名称,是指脊髓出血渗血,系指脊髓组织实质内出血导致的病变。本病比较少见,发病原因有外伤性或自发性两种,以外伤所致者多见。概述【医】hematomyelia脊髓出血通常指实质内出血.特点为起病突然,首先有剧烈的背痛,数分钟或数小时后痛止,代之以驰缓性瘫痪及各种感觉丧失,膀胱、直肠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呼吸麻痹,脊髓休克症状。腰椎穿刺为均匀血性脑脊液。概述:脊髓内出血(spinalhemorrhage)系指脊髓组织实质内出血导致的病变。本病比较少见,发病原因有外伤性或自发性两种,以外伤所致者多见。病因当背部重伤或跌伤、臀部外伤、猛力举重、剧烈咳嗽等情况下,皆可直接或间接的诱发脊髓内出血。自发性脊髓内出血可见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急性CO中毒等病。临床表现:多为骤然发病。外伤后多先有根性背痛,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即突然截瘫或四肢瘫痪,且多是“脊髓休克”状态。此时瘫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引不出病理反射。待数周后,可渐渐出现痉挛性瘫痪的表现。受损脊髓节段以下可有深浅感觉缺失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几乎皆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脊髓出血多发生在胸段,颈段脊髓内出血常伴有发热或呼吸困难。脊髓血管病的辨病论治(一)专病专方补肾活血汤:熟地黄10g,当归12g,肉苁蓉15g,党参10g,黄芪15g,黄精20g,丹参15g,续断12g,川牛膝15g,虎杖8g,桑枝8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之治疗。(二)单味中药治肝肾虚痿证,胎盘粉3~6g,每日2次。脊髓血管病的分证论治气虚血瘀(1)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2)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味。(3)组成:黄芪40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5g,红花lOg,牛膝10g,葛根10g,瓜蒌10g。(4)备选方:七厘散。(5)加减:血瘀甚者,加全蝎10g、丹参20g;夹痰浊者,加半夏12g、陈皮12g、生南星6g。(6)临证事宜:血压高用之无妨,阴虚内热者忌用。预后处理注意安全生产,注意运动安全,防止外伤。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会发生运动、感觉、大小便障碍。脊髓损伤通过治疗,可能慢慢发生变化,可能会发生部分恢复。但对部分完全性脊髓损伤,可能预后比较差,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慢慢恢复。最早的恢复过程,在临床中可以看到感觉平面开始慢慢下降,比如本来肚脐以下没感觉,慢慢感觉平面下移,肚脐以下慢慢有感觉,这是感觉平面的下降,感觉往往从上往下开始下降。运动从远端开始,末梢、脚趾头可能会慢慢出现肌力的改变、恢复,但大小便、括约肌可能恢复的较慢,比较晚。脊髓位于人体中空的脊柱内,位于后背正中。脊髓作为连接大脑与周围神经的通道,传递大脑对头部以下各身体器官的控制信号。一、早期康复误区长期以来,康复被认为是在临床治疗结束以后才开始的,是临床治疗的延续。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康复与临床治疗应同时开始,只是后期以康复为主。脊髓损伤必须开展早期康复, 在脊髓损伤的即刻,伤后第 1 天即应开展康复。在患者病情不太稳定的时候,主要进行床旁康复训练,以肺部功能训练、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残存肌力训练和并发症防治为主。而病情稳定后要开展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其含义是根据脊髓损伤的情况确定康复程序,在身体可承受的情况下增加康复训练的时间及康复内容,同时完善训练方法,适当增加强度。早期康复的内容很多,包括康复护理、心理康复、运动功能康复、膀胱功能的恢复、假肢的选用、轮椅的使用等许多方面。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康复观念的偏差,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区。手术做完等着自然恢复,忽略康复治疗,这样做的结果是容易产生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合并症,即使将来神经功能恢复,关节和肌肉也失去了作用。1、盲目进行早期康复早期康复的介入并非盲目地介入,而是全面衡量病情,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急性期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尽管这一时期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患者需要卧床和必要的制动,但这一时期也是开展早期康复的重要时期。如果盲目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关节大范围活动有可能造成内固定或外固定的失效,造成脊柱不稳定,再次引起脊柱畸形或脊髓损伤加重。尤其是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有复合伤,容易造成其他复合伤的复发。2、只注重运动功能,忽略小便的功能脊髓损伤会造成患者肢体的瘫痪和感觉的丧失,以及大小便的不正常。但是,患者及一些医疗人员只注意运动的问题,常常忽略大小便的处理,尤其是有些患者的小便功能貌似正常,实际尿并不能排干净,残余尿很多,从而导致尿路感染、结石, 甚至尿液反流至肾脏引起肾积水,严重者出现肾功能下降、肾衰而死亡。3、忽视护理工作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4、锻炼过度锻炼的强度越大,需要的营养越多,需要的休息质量就越高。否则,就会疲劳过度,将会大大影响康复进程。5、忽略锻炼安全要预防扭伤筋骨、撕伤肌肉和韧带等事故。在开始锻炼时,应先做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时应由家属在旁保护,以保证安全。6、无故中断锻炼想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不能缺课和中断,除非疲劳过度而有意休息几天。时断时续的锻炼,不能使被锻炼的部位感受到一定的重复性刺激,并不能产生适应性的反应。7、不合理偏重避免在康复锻炼中偏重多练某些部位,而忽视锻炼其他部位,要全面兼顾各关节、肌肉及各种不同功能。二、主要康复疗法1、运动训练急性期康复治疗中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预防压疮及其他并发症。方法包括良肢位训练、正确体位的摆放、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体位变换以及个人卫生护理等。恢复期的运动训练主要有良肢及残存肌肉力量的增强训练、耐力训练、体位变换训练、站立及行走训练、矫行器的使用等,目的是最大程度发挥机体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使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并回归社会。2、矫形器及辅助用具的应用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合适的矫形器和辅助用品用具,是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所必需的;特别是在作业治疗时,选用和定制适合患者的矫形器和辅助用品用具,完成特定动作,能使患者尽早恢复独立生活能力。3、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可使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地激活运动皮质和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促进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4、物理因子电刺激在脊髓损伤后早期可以减少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再生;后期减少损伤后的并发症,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机能状况。

说到脊髓我们大家都明白了,就说这个地方肯定是要必须要注重的,同时在这个地方也会发生相应的血管疾病,也是我们大家都感觉到非常的不好,同时也是一种血液疾病。而对于这个事情的发生也是让我们大家所能进行想象的了,就是说对于脊髓血管畸形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对于这个事情的发生,我们大家都感觉到非常的恐怖,因为对于脊髓血管这个畸形症状也是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非常的可怕了。

因为对与人体的血液项链如果发生了问题的话,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所成的影响都是非常不好的。所以这也就告诉了我们这边的热问题的时候还是要进行相应的注意。首先出现的就是说关于脊髓蛛网膜的相关组织进行出血,而对于这个地方进行需要出血,它不同于关于脑部网模进行下焦出血。首先我们会感觉到的是自己的身体感到相映的头痛。而同时也会感觉到自己心里没有任何的影响。

对这个事情的发生,我们大家都感觉非常的恐怖,因为对于这个事情如果说自己真正得到的这样患病的话,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印象里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这也就告诉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对你自己的生命一定要进行过接触的事情,我们要去摒弃那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话才能够做的,最大程度上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也说明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啊,然后把第二个问题的出现就是说脊髓之间会出现间接性的跛行,也就是告诉了我们在走路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进行疼痛这个事情的发生也是我们大家的感觉到非常的恐怖,因为我们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说对于自身而言他是会连接到自己走路的过程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进行相应的注意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我们的治理进行相应的残疾。

对这个事情的发生也是我们大家都感觉到非常恐怖,所以根据这个事情我也可以明白了,就是说这个问题的发生也是我们大家都感觉到非常的难以想象。就告诉我们在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要进行注意,不然的话对于我们自身还要做成了一家也说不在枷锁,难以进行想象了。所以这也就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生了这样相关的症状,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应的救助,这样的话对我们自身而言才是非常重要的。

脊髓血管畸形是指脊髓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形成的血管病变。它不包括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等血管性肿瘤。脊髓血管畸形占脊髓肿瘤的少部分。硬脊膜动、静脉瘘(AVF)患者中,大多数为男性,发病在40岁以上;而硬脊膜下血管畸形,男女有相似的发病率,10~30岁为发病高峰。症状:1.神经根性疼痛2.进行性神经根和脊髓功能障碍3.急性出血4.合并其他畸形。

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论文

个案报道学术论文篇二 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 舒血宁注射液自1995年上市以来,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药品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分别对文献中的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剂量、疗程、溶媒、ADR发生时间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研究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ADR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7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其ADR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舒血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超说明书用药致ADR/ADE的比例不高,尚未发现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合并用药有关联,其ADR的发生不完全是药品的问题,溶媒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溶媒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报道分为群案报道和个案报道,群案报道主要来自某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和某个省份的ADR中心报告,报道的病例数相对较多,但缺少患者个人信息及其使用药品的描述。个案报道则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单例或几例的病例报告,患者个人信息及其使用药品的描述较为详细。二者从不同的层面反映药物所引发的ADR特征,可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近几年,关于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的文献分析陆续发表,发表病例最多的1篇为32例[1],最近发表的1篇为27例[2]。然而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多个数据库,发现其例数应不少于50例,说明之前的发表研究文献检索均不够全面。笔者将检索到的病例收集全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个案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和频数分析,以期寻找舒血宁ADR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VIP医药资源信息系统。检索时段为:建库时间到2013-01-11。检索策略优先查全率,检索式为:全文包含“舒血宁”and题名or关键词or摘要包含“ADR”or “过敏”or “ADR”or“输液”and不含“舒血宁片”,获得文献题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查重,并根据摘要筛选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通过CNKI,VIP,万方数据库下载全文,根据全文筛选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 纳入标准 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个案报道,内容应包括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和临床表现等。 排除标准 安全性监测研究或若干例ADR汇总分析;有效性临床试验提到舒血宁注射液的ADR;舒血宁注射液的ADR文献综述;未报道不良事件表现的个案;重复发表的文献。 文献信息提取与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7篇个案报道,共计50个案例,按照设计的ADR个案信息提取表,逐项填写信息,提取项目包括文献的题目、刊载的期刊名、报道者单位、文献发表年份、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ADR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溶媒、给药途径、剂量、滴速、合并用药、药品批号和发生ADR后患者接受的处理措施及预后,然后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 2 结果 文献发表情况 年份和期刊:自2006年起,开始有舒血宁ADR的个案报道,之后每年都有报道,其中报道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有14篇。2006―2012年,各年份发表数量为2,4,2,7,14,3,5篇,共计37篇。这些文献分别发表于国内33种期刊,其中《中国药物警戒》3篇,《中国实用医药》、《山东医药》各2篇,其余均为1篇。 作者单位与地域:37篇文献的作者来自国内33 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7家,二级医院16家。发文量数据显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3篇,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解放军第253医院各2篇,其余均为1篇。作者所在地遍及17个省市,发文量最高的3个地区分别为吉林(5篇)、黑龙江(4篇)、陕西(4篇)。北方地区共发表32篇,而南方地区只有5篇。 性别与年龄 50例个案中有49例标明了性别和年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31岁,详见表1。数据显示舒血宁注射液发生ADR的男女比例相当,51~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 过敏史 50例个案中,标明有药物过敏史者6例,其中4例为青霉素过敏、1例为炎琥宁注射液过敏、1例有药物过敏史,但具体过敏药物不详。标明无过敏史者25例,另有19例未标明是否有过敏史。 原发病 舒血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本研究的50例个案全部标明了原发病,60%(30/50)属于以上适应证范围内。由于部分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合并计量分析结果显示,50例患者的原发病共计29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构成比为,仍为主要疾病,具体分布见表2。 给药方式、剂量、溶媒和滴速 舒血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中对静脉滴注的一日剂量和溶媒有明确说明:每日20 mL,用5%葡糖糖注射液稀释250 mL或500 mL后使用,或遵医嘱。本研究的50例个案中,静脉滴注49例,静脉推注1例;一次配药的剂量大部分为20 mL,有32例,其余均小于20 mL;使用的溶媒70%(35/50)为5%葡糖糖250 mL,24%(12/50)为生理盐水250 mL,另有6%(3/50)未注明所使用的溶媒;详细记录滴速的报告只有34%(17/50),滴速大致为40~50滴/min。 合并用药 50例个案中,标明合并用药的10例,标明“无合并用药”的3例,其他37例未注明。10例合并用药的患者在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期间,均未同时使用其他注射剂,没有混合用药。但有联合用药,例如滴注舒血宁注射液前后,使用其他注射剂,或者口服其他药物。合并用药多为降糖、降压、抗血小板、扩冠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也有少许抗菌、抗病毒药物。10例合并用药患者所发生的ADR程度一般,并未发现合并用药与ADR的发生程度有关联。 ADR特征 50例个案中无死亡病例,但有10例严重不良反应,7例过敏性休克,3例严重过敏样反应。舒血宁注射液的ADR累及7个系统/器官的49种临床表现,见表3,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ADR发生时间 50例个案中全部标明了ADR发生距离开始用药时间,其中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既有速发型变态反应,也有迟发型变态反应。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见表4,70%(35/5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舒血宁注射液ADR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药品批号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中有32例标明了药品批号,涉及国内9个厂家和1个国外的产品。其中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1例,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例,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例,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4例,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1例,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公司1例,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1例,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1例,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1例,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1例。 发生ADR后患者接受的处理措施及预后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发生ADR之后都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症状均得以缓解/消失,最短时间为10 min,最长时间为15 d。 3 讨论 过敏史与ADR发生程度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计量数据显示,10例严重ADR患者均为无过敏史者或未记录是否有过敏史,6例药物过敏史患者所发生的ADR程度一般,并未发现过敏史与ADR的发生程度有关联。其中严重药品ADR的评价,参照国家药品ADR监测中心发布的《常见严重药品ADR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监测与评价综201026号),对严重药物ADR进行判定,余下同。 临床研究多认为,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是影响其ADR发生最重要的因素。近年也有类似报道[3],既往有过敏史者发生药品ADR的机会增多。例如在过敏史阳性人群中,头孢类药物变态反应和总ADR发生率比过敏史阴性者高14,10倍[4]。然而,也有报道认为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与无过敏史的患者对药物ADR发生的情况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5]。有研究发现许多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并不过敏[6]。可以认为,既往过敏史并不一定会增加ADR的发生率。目前,尚无关于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与过敏史的关系的大样本研究,尚不能确定过敏史对于ADR发生率的影响。另在本次研究中,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严重ADR的患者都没有过敏史或未记录有无过敏史,而有过敏史的患者发生的都是一般ADR。未注明厂家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个案信息分析也显示同样结果。后查阅其他厂家的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个案报道,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目前所有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共计37篇文献,50个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没有关联,故既往过敏史并不一定会加重ADR的发生程度。提示在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时,患者无论有无过敏史,都有可能发生重度ADR,故所有的用药患者,用药期间都应密切观察。另既往过敏史(非银杏叶制剂过敏)患者也可先做皮试,若皮试结果阴性,则能酌情用药。 用药情况与ADR/事件 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舒血宁注射液具有对缺血心肌、受损肝脏再灌注以及缺血区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血流量、清除自由基、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活性等[7]。临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通过分析50例个案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适应证或医嘱用药,超说明书用药致ADR事件的比例不高。 ADR特征与发生机制 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ADR表现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中轻度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具体临床表现见表3。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发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为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发生ADR患者应采取立即停药,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几乎所有的ADR都可以得到控制。通过分析ADR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其ADR主要为I 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和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I 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可能是银杏叶注射液中含有较高的银杏酚酸类成分有关,这些生物大分子基团本身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即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迅速与体内预存的相应亲细胞过敏抗体IgE相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物质,使多种脏器组织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系列负反应,包括小血管扩张充血,渗透性增强,以呼吸系统损害多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受抗原攻击后产生淋巴因子,造成组织损伤,故多见过敏性皮炎。提示临床使用中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特别是在静滴1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严重ADR与溶媒 之前有多篇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舒血宁注射液容易和生理盐水发生盐析反应,这可能是国内舒血宁注射液的使用说明书注明溶媒为5%葡糖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以生理盐水为溶媒,也较为普遍。并且有报道,舒血宁与葡萄糖配伍ADR发生率高,而与生理盐水配伍则明显降低,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表明,舒血宁注射液严重ADR的发生与使用的溶媒5%葡糖糖有较大关联。舒血宁注射液10例严重ADR个案中,使用的溶媒都是5%葡糖糖。另有相关文献报道,联合用药发现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配液发生严重ADR较多,而用氯化钠配液发生率较低[8]。舒血宁注射液严重ADR的发生与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是否存在正相关系,5%葡糖糖作为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有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配伍后混合溶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有较大差别,同一个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后混合溶液中所含2 μm不溶性微粒数差别甚至最大达40倍[9]。同一成分的溶媒,由于厂家的不同,且不论质量的优劣,其pH、溶解度等存在一定范围区值内的区别,这些因素可导致同一个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成分的溶媒配伍后溶液质量的不同,若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较多,这些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血管堵塞和供血不足, 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静脉炎、肉芽肿,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10]。可以认为,有些ADR并不一定是中药注射剂的问题,而是溶媒的因素。因此,建议临床不良事件报告不仅要标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厂家和批号,也要标明溶媒的生产厂家和批号。 输液微粒是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颗粒杂质,直径多在1~15 μm,少数可在50~300 μm[11]。普通输液器只能截留>10 μm的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 μm。大的微粒会引起血管栓塞,小的微粒进入肺循环引起肉芽肿。关于如何减少溶液的不溶性颗粒,有研究表明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可截留大量不溶性微粒,可以减少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进而减低静脉炎、过敏反应等药物ADR的发生[12]。建议厂家配备专用溶媒,或者静脉滴注时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有效降低其ADR的发生率。 ADR/事件相关信息记录的重要性 引起药品不良事件的因素甚多,每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时并不一定是药品的问题,而应该考虑是否规范用药。例如注射用药操作环境、配置药液的放置时间、连续使用其他注射剂前后是否冲管等。因此,全面、及时、详细记录ADR事件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准确评判ADR事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部分个案报道中有部分重要信息的缺失和错误,如合并用药、过敏史、滴速、药品批号等,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发现ADR/ADE时,应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各项相关信息。 局限性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为数不多的ADR个案的分析之上,代表性不强,不足以反映舒血宁注射液ADR/事件发生的全貌;个案来源于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文献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信息缺失。然而,以上分析结果可以为舒血宁注射液安全性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 [参考文献] [1] 吴昭璇.32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变献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20):16. [2] 蔡志琴,周福永,章灵兮.27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29. [3] 郑妙琼,庄惠玲,孙冀芳.碘对比剂ADR与过敏史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221. [4] 徐瑞琴,冯喜英,汪海燕.患者应用头孢类药物ADR与其过敏史相关性的调查[J].临床医学,2009,29(4):119. [5] 曹虹,曹芳,孙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ADR与药物过敏史的关系[J].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624. [6] 李勇.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或可选择头孢菌素[N].中国医药报,2010-3-16. [7] 史勇,王雷.舒血宁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0):1555. [8] 杨德平.154例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ADR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0):620. [9] 黄佳,史卫忠,邢轶华.6 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变化[J].吉林中医药,2009,29(8):715. [10] 李鑫, 雷莉. 输液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J].兵团医学,2006,1(1):16. [11] 杨丽丽,历雅,康玉斌.三种中药注射剂配置后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下的微粒变化[J].护理与康复,2011,10(1):5. [12] 韩红梅,支英杰.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58.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se reports for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I Qing-hua1, WEI Xu2, XIE Yan-ming2* , LIAO Xing2, WANG Zhi-fei2 ( Statio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Institute of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ha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ince its use in 1995.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hence concern over its safety has gradually arisen. Based on published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case repor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c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data including: gender, age, history of allergies, primary disease, dose, treatment course, solvent, ADR occurrence and time scales. This will provide a clinical reference regarding ADRs to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ir occurr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ADRs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e systemic damage, with damage to the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most common. ADRs occurred earliest after 1 minute of infusion, and after the 11th day at the latest. 70% cases of ADR occurred within 1 hour, therefore rapid occurrence is a primar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The medication was largely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ug manual, and of the association of ADRs with allergies or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 was not high. The occurrence of ADRs may not be entir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rug but the solvent used in its manufacture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Key words]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verse drug events; solvent doi: 看了“个案报道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个例报道的书写攻略 2. 新闻报道策划的范文3篇 3. 传播学学术论文 4. 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 5. 护理个案研究论文范文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范文题目: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达到40%。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预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预开始时机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方法。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弛缓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鼓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时机在发病7d后。观察指。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预措施后,可使这部分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较安全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目前对于早期干预时机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缺乏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参考文献[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11):187-188.作者:肖丹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护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护理专业地位与服务品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前后的初产妇更是心情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理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人员,我们有责任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渡过分娩的全过程。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临产前孕妇的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 由于孕妇的 文化 程度,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孕产史的不同,孕妇的心理状态及各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1. 恐惧,紧张,兴奋 由于从媒体和亲戚朋友那里得来的片面的分娩知识,对分娩时将会出现的阵痛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焦虑、烦躁 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对自己既要承受分娩的痛苦又要担心自己能否生一个满意的孩子。另外社会因素,例如本次分娩以初孕或者初产住院,对以往自己的孕产史如果说出来怕家人知道,不说又怕对本次分娩有影响。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着装整洁大方,表情和蔼可亲。接触到孕妇后首先要与其亲切的交谈,掌握其第一手生理及心理资料,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程度,给予孕妇不同语言方式的沟通,总之要让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另外对一些特殊的孕妇,要在沟通中巧妙的让其领会到医院会对她的隐私做好充分的__。要耐心倾听孕妇的陈述,解答要热情自信,作各项检查一定要动作轻柔,准确无误。只有让孕妇对自己充分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 临产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分娩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孕产妇情况,给其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

第一产程从规律官缩到官口开全这段时间,是孕妇最痛苦也是决定产程能否顺利最重要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做好胎心、宫口情况的检测及 其它 一些医疗检测外,生活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这时,孕妇阵痛加剧,表现出异常紧张和焦虑,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得到关怀。紧张和焦虑能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根据调查显示,98%的产妇在分娩中有恐惧感,根据这样的情况,我院十年以来一直开展一对一陪产工作,效果很好,得到了家属和产妇的一致好评。

这个过程我们会有一个比较有 经验 的助产土一直陪着产妇,为产妇做产程观察,心理护理和帮助指导家属做好生活护理。我们所做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产妇尽量减轻疼痛,缩短产程。要尽量在宫缩间歇时给产妇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例如孩子的名字,怎样带孩子或者别的产妇比较感兴趣的),宫缩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产妇按摩腰骶部,教会产妇吸气呼气的 方法 ,或者根据需要采取一些药物阵痛 措施 。鼓励产妇进食(尽量是一些营养丰富利于消化的事物),及时排小便,提倡自由体位,尽量满足产妇的各种合理需要。使产妇对你产生信赖感,鼓励其说出除阵痛外一切不舒服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鼓励产妇使用分娩镇痛,会大大减轻产妇第一产程的痛苦,这就需要助产士更加严密的观察产程。

第二产程 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产妇被送上产床,疼痛较前减轻,也由于之前已经把很多注意事项和产妇沟通的差不多了,这时产妇一般情绪比较镇定,但是不会配合用力,另外这时由于胎头的下降,脐带受压等原因胎心经常出现异常情况。这段时间助产人员更应该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给产妇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出现异常情况要 报告 上级医师,一定要回避产妇,免得为其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鼓励产妇喝水,吃高热量的食物(巧克力等),为其擦汗等。要尽量一直陪在产妇身边,即使是写记录,也尽量要在产妇视野范围内,让她感觉到你一直在关心着她,给她信心,这样相互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 3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要及时抱给产妇看,尽量做好早期皮肤接触工作。产妇触摸新生儿,使其享受阵痛后的喜悦,并对其分娩过程中的配合作出肯定和表扬,是对产妇的极大精神安慰。同时要求她尽量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不可以太激动,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对于新生儿性别不理想的产妇,首先要向她输入正确的性别关(第一产程应该作好的),另外可以告诉她 家属特别满意,特别高兴,一家人都很感谢她。帮助产妇做好早期母乳喂养。

3. 体会

精神因素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分娩,如何给予产妇安定情绪,精力充沛地完成分娩。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士,必须深刻地了解产妇的心理,用美好的语言,文雅的风仪,委婉的谈吐,轻而敏捷的动作去关怀、爱护产妇,从而取得产妇对我们的信赖和配合,顺利结束分娩。

只要我们能全心全意的为产妇作好各项工作,满足她们的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即使遇到产科某些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及时手术来结束分娩,产妇和家属也会体量和满意我们的工作。工作时间越久越感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一个优秀的助产士不光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和提高自己判断,评价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医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人类医学的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修复不仅与营养因子、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等有关,还取决于缺血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AG)营造的微环境[1]。AG是缺血区组织的抗损伤和神经元修复的结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AG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的再生[2]330[3],并受AG相关因子的调控[4]。近年来,中医药对AG的研究逐渐展开,中医的“生脉”法、活血化瘀法、电针疗法等能促进缺血周围区的AG,从而挽救脑缺血半暗区濒死的周围组织细胞,减少后遗症。现将近些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中西医研究概述如下。

1 脑缺血后AG相关因子的表达及调控机制

AG的概念首先由Hockel等于1993年提出。AG是指先前已经存在于组织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增殖和游走以发芽或者嵌入的方式形成新的子代血管的过程。AG是从内皮细胞(EC)受到刺激增殖游走开始的,其 EC 来源于已存在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成人,EC 和血管平滑肌不进行有丝分裂 ,但在生长发育、缺血缺氧、炎症及其他应激情况下,可以发生游走和分裂,从而启动AG的一系列过程[3]6-18。

血管生成生长与抑制因子

研究发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内的血管一经新生即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受到许多具有正负向调节性质的关键分子(key molecule)即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5]。血管生成生长相关因子参与AG的信号转导并起决定作用。目前已发现300多种AG诱导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Ang-1)等促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增生抑制因子如血管新生抑制素、内皮细胞抑制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栓反应素-1,2 (thrombospodin-1&2,TSP-1&2)、血小板因子-4(PF-4)等。其中VEGF、Ang-1、TSP-1和TSP-2与AG密切相关。VEGF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和活体AG诱导者,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明对血管形成起关键和特异性作用的生长因子[6], 在成体组织中,它能通过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2个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KDR/Flk)结合启动AG中最初始的出芽过程,形成未成熟的血管;Flt-1可控制细胞的适度增殖和有组织地组合;KDR/Flk则启动细胞的增殖;Ang-1可通过与其同样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表达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Tek结合,参与新生血管的稳定、成熟和重构;TSP-1和TSP-2则与其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CD36结合,通过抑制细胞迁移和诱导凋亡以实现其血管增生的抑制作用[2]331。

细胞外基质(ECM)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调节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微环境。ECM和内皮细胞特异性的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调节内皮细胞的形状和结构,促进增生。内皮下基底膜的降解、BBB的破坏和血浆外渗是内皮细胞迁移和新血管出芽的必要条件。许多血管因子参与了ECM成分的调节,如VEGF增加血管渗透性,Ang21可抑制其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及其特异性内源性的组织抑制剂TIMPs参与了所有ECM成分的调节。MMPs是一族钙依赖性的蛋白水解酶,水解ECM[7]。它的作用可被TIMPs抑制。

MMPs还通过激活和释放VEGF、bFGF、IGF21 等影响血管新生。Romanic等用大鼠MCAO模型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MACO后12 h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MMP29的染色主要存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的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中。MMP22表达的时间性同MMP29接近。在MACO前1 h静脉内注射MMP29的单克隆抗体可使梗死体积缩小30%[8]30-31。

AG的调控机制

AG机制在脑缺血后立即启动。许多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在缺血后1 h即开始表达增加,TSP同时增加,1 d后与对照组相比,TSP下降到较低的水平[2]331。这表明缺血后经历一个从血管保护到血管新生的转换过程。脑缺血后许多分子相互和谐的作用有助于脑缺血后的血管新生。缺氧通过诱导缺血区周围的血管新生来代偿局部血供不足。缺氧诱导因子(HIF)在介导缺氧与血管新生的信号传递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缺氧细胞通过激活HIF 诱导VEGF等基因的表达。提示缺氧-HIF-VEGF/VEGFR系统-血管新生可能是主要的调节通路[9]。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系统、血管外基质、蛋白水解酶系统、血管生成生长因子以及血流的剪切应力等因素参与了血管的生成。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不但与促进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关,而且也受到基质降解蛋白酶和细胞间基质等因素的调节。

2 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影响

中药

AG属于中医学“生脉”的范畴。“生脉”应该涵盖3方面的含义:一是血管管腔增粗;二是处于

关闭状态的血管出现再通现象;三是生成新的血管。中医认为,脉的柔韧、舒缩、生成以及血液的畅行与五脏的功能均有关系,其中以肾气为本,并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濡养。“气血互根、脉为血之府”,“经乃脉所有由之真路也,脉者,资使之肾间动气,资生胃中谷气,贯出于十二经脉”(《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因此,调整五脏阴阳气血,益气通脉使之平衡协调,可促进血脉之生成达到“生脉”功效,且益气活血生脉也包含有“祛瘀生新”的含义,瘀血去,则新血及新脉生,生新脉又反过来促进瘀血祛除。

梅爱农等[8]32-33观察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干预大鼠脑梗死皮层AG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通心络干预组缺血皮质血管密度和VEGF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为高(P<);wstern><)。还观察了当归在mcao缺血损伤再灌注后3、6、12 h,1、3、7="" d不同时间点对vegf和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归组除再灌注后3="" h外各个相应时间点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当归组层粘连蛋白在缺血再灌后3、7=""><)。提示当归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周琴等[11]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右旋糖苷标记血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阿魏酸钠(川芎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血管形态和脑微血管直径的变化。结果显示,阿魏酸钠组在术后2、7、14 d的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术后7=""><3>

电针

传统针刺疗法具有“整体良性的调节”作用,对机体发挥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调节作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显效是否与调控血管新生有关的认识,正倍受关注。有研究表明,针刺可增加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16],促进短暂性大脑中动脑闭塞(MCAO)大鼠VEGF星状胶质细胞的表达和梗死大脑血管的形成,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Flt-1的表达,减轻缺血后脑损伤,促进脑功能的康复。电针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时神经黏蛋白表达递增有一定调控作用[17]。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大椎、百会穴可改善脑血流量,阻止脑缺血后血流量的下降,从而保护缺血性脑神经元的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数量上升,增进缺氧缺血模型的神经修复功能,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表达在细胞数量上及强度上明显递增,从而阻止神经细胞内Ca2+超载,稳定细胞内环境。

3 展望

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中西医研究是近些年来医学的 热点 。AG是机体在血管闭塞状态下的病理生理性代偿反应,除受其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严密调控外,还受到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交互作用的影响。AG属于中医学“生脉”的范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的“生脉”法、活血化瘀法、电针等能促进缺血周围区的AG和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由于中医药对AG研究刚刚开始,因而对单个指标研究较多,而对AG因子之间作用规律研究较少,应从AG系统出发,研究中医药促进AG的作用环节,以及这些环节相互作用规律。拓展中医药对AG的研究范围,开展对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单体的研究,以开发能促进AIS的AG特效中药。如果能用中医理论深入阐述疾患与AG的关系,这将会从AG视角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临床治疗与应用开辟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谭 峰.脑缺血中的微血管重建[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4):330-331.

[2] 谭 峰,顾 卫,万赛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

护理论文开题报告相关 文章 :

1. 护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2. 护理开题报告范文

3. 急救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4. 浅谈护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5.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

6.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

精神医学毕业论文

你还在愁精神医学毕业论文吗?那么,精神医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我整理的内容吧!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 DD)含量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乳胶颗粒法对31例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5名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病史的女性正常人(对照组)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对照组[(±)mg/L],P<。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mg/L],P<;且治疗后血浆DD含量[(±)mg/L]较治疗前降低(P<)。结论 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女性正常人,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

【关键词 】 精神分裂症; D-二聚体

已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与高粘滞综合征(HVS)关系密切[1]。D-二聚体(D-dimer, DD)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2],是交联纤维蛋白D区降解的肽片断,主要由D区的D(α)、D(β)及D(γ)- D(γ)链组成,可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功能及调节纤维蛋白原在肝脏的生物合成[3]。为了探讨两者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40岁以上的31例女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精神分裂症组:共3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8分。为排除年龄和性别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1例均为≥40岁的女性。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57±9)岁;病程3个月至17年;头颅CT或MRI未见脑血管病征象。31例中首次采血前未服用任何精神药物者12例,另19例均停用精神药物>7天;将31例再分为以阳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阳性,阳性症状量表(SAPS)≥28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12分]和以阴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阴性,SANS≥30分,SAPS≤10分)的两组,分别为11例和20例。

2.对照组:共25名,均系我院女职工,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病史,年龄42~78岁,平均(58±12)岁。采血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任何精神药物。

二、方法

所有对象均于早晨9时前空腹采血,枸橼酸钠抗凝,采用乳胶颗粒法、进口胶体金标准法试剂盒(南京弘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血浆DD含量,正常参考值为< mg/L。阳性组患者在精神症状消失后复查1次血浆DD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对照组[(±)mg/L],t=,P<。阳性组血浆DD含量[(±)mg/L]高于阴性组[(±)mg/L],t=,P<;且前者治疗后血浆DD含量[(±)mg/L]较治疗前降低(t=,P<)。

讨论

DD是纤溶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FXIII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DD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5]。近年来对DD的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DD含量增高,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检测血浆DD含量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5,6]。我们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精神疾病与血浆DD含量之间关系的报道。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组血浆DD含量高于对照组(P<)的结果提示,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高粘滞综合征的观点[1],也符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的精神分裂症是由“内结血瘀”所致的观点[7,8]。

本结果还显示,阳性组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阴性组患者(P<),且随病情的好转较治疗前降低(P<),并趋于正常。关于精神分裂症与DD之间内在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我们推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机体存在着凝血-抗凝两大系统,正常时两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发病时机体反馈性地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加;(2)发病时患者蛋白C系统活性增强而加速上述过程,导致自发性血栓溶解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表现为血浆DD水平增高。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迄今未明,血浆DD含量是否有可能作为判定精神分裂症复发、判断预后、观察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的检测指标之一,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黄诚,邵胜利,柳振清.血液流变学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上的应用动态.四川精神卫生,1996,9:139-140.

2,Fisher M, Francis R. Altered coagulation in cerebral ischimia. Arch Neurol, 1990,47:1075-1081.

3,王建,李建章.DD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74-77.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5,黄慰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D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71-74.

6,张景,郭英华,赵慧元.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D和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9:202-205.

7,王松菊.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初探.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03.

8,朱运斋.活血化瘀在神经精神科的应用体会.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6,10:17-18.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论文总结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其防治的重要意义。方法 就近年我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9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预测相对的危险度。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变、高脂血症、血液黏度增高、低血压、嗜烟酒及其他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键在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深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它们的影响。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5年9月~2006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96例,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96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脑CT或MRI扫描确诊。其中男231例,女165例,平均年龄岁。 主要危险因素 见表1。有些患者致病因素并非单一。表1 3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例(略) 2 讨论 上述统计数字分析表明,准确地找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早期采取有效干预,可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血压 目前高血压病已经被公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首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促使脑动脉硬化,血压持久增高可引起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胶原纤维暴露伴随二磷酸腺苷(ADP)浓度升高,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血小板大量聚集,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于微循环中激活补体,释放超氧自由基等,可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使前列环素(PGI2)生成减少,而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TXA2)增加,导致脑血管收缩,脑血栓形成。文献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呈直线关系[2]。本组患者中有285例患高血压病,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本组结果同文献报道一致,绝大多数脑梗死均由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引起[3],故高血压病是首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内分泌、免疫以及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弥漫或局限性基底膜增厚,进而阻塞管腔:高血脂则加重大动脉存在的硬化病变,使全身大、中、小血管均受累,导致远端小血管营养障碍、管壁变性、坏死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多部位脑梗死[4]。由于糖尿病患者血黏度增高,血中有形成分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下降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之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增加。本组有126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占,从中可以看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学者统计,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5],故积极防治糖尿病可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心脏病变 对各种心脏病变,都会并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流减慢,循环血量下降,进而导致脑低流量灌注,脑供血不足,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心房纤颤导致左心房内血流淤滞,心房肌失去收缩力,容易产生附壁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即有可能导致脑栓塞。本组有104例患者有心脏病变,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因此加强对心脏病变的积极防治也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脂血症 文献报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LDL-C/HDL-C、比值增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比值降低均是诱发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6]。高脂血症可以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和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变异常,使血液向浓、黏、聚、凝方向发展;由于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降低,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及血栓形成。本组共检出血脂异常151例,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胆固醇增高63例,甘油三酯增高116例,高血脂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假如与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并存则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会更多。 血液黏度增高 血液黏度是衡量血液流动和变形的重要指标,血液黏度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的聚集性、血浆黏度、白细胞数、血液温度和pH值、血管壁平滑度、血管的弹性以及血管张力有关。血浆黏度的高低是和蛋白质、糖类以及脂类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和浓度成正比关系的。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液黏度增高有118例,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饮酒及精神因素 大量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黏度及血管壁损伤,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减少脑血流量,促发缺血性脑血管病。长期慢性饮酒或酒精中毒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可引起血小板功能和活性异常。长期大量饮酒或酒精中毒可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流凝固,从而使脑局部血流量减少。长期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等精神因素使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失衡,导致脑血管痉挛及血压升高。因此吸烟、饮酒、精神之间同样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促发因素。本组男性吸烟、饮酒分别占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因此我们要提倡戒烟、酒,并宣传不吸烟、少饮酒的好处。 脑动脉炎 脑动脉炎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则是血管浸润、渗出、增殖、坏死等炎性改变,并由此而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低血压 由于低血压,血流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长期低血压引起脑低灌注;严重低血压持续数分钟就会发生脑损伤,尤其是在灰质。另外,分水岭区特别易受缺血损害。缺血中心部分的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缺血半暗带的细胞由于继发的代谢改变而损伤[7]。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 根据本文资料显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发病年龄以65~75岁最多。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变、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酒嗜好是男性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大多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一旦发现危险因素存在,应对症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应该指出的是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不是单一的。上述危险因素有3种并存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无危险因素者的10倍,有四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发病率为无危险因素者的30倍。可见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率将成倍数增加。故针对危险因素应早治疗、早预防,同时应向人们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防治教育,防患于未然。

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这个问题需要重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注意: 1.保持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2.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3.空气负离子治疗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 4.其他 积极治疗已有的心脑血管疾病

个案报道学术论文篇二 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 舒血宁注射液自1995年上市以来,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药品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分别对文献中的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剂量、疗程、溶媒、ADR发生时间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研究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ADR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7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其ADR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舒血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超说明书用药致ADR/ADE的比例不高,尚未发现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合并用药有关联,其ADR的发生不完全是药品的问题,溶媒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溶媒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报道分为群案报道和个案报道,群案报道主要来自某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和某个省份的ADR中心报告,报道的病例数相对较多,但缺少患者个人信息及其使用药品的描述。个案报道则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单例或几例的病例报告,患者个人信息及其使用药品的描述较为详细。二者从不同的层面反映药物所引发的ADR特征,可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近几年,关于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的文献分析陆续发表,发表病例最多的1篇为32例[1],最近发表的1篇为27例[2]。然而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多个数据库,发现其例数应不少于50例,说明之前的发表研究文献检索均不够全面。笔者将检索到的病例收集全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个案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和频数分析,以期寻找舒血宁ADR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VIP医药资源信息系统。检索时段为:建库时间到2013-01-11。检索策略优先查全率,检索式为:全文包含“舒血宁”and题名or关键词or摘要包含“ADR”or “过敏”or “ADR”or“输液”and不含“舒血宁片”,获得文献题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查重,并根据摘要筛选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通过CNKI,VIP,万方数据库下载全文,根据全文筛选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 纳入标准 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个案报道,内容应包括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和临床表现等。 排除标准 安全性监测研究或若干例ADR汇总分析;有效性临床试验提到舒血宁注射液的ADR;舒血宁注射液的ADR文献综述;未报道不良事件表现的个案;重复发表的文献。 文献信息提取与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7篇个案报道,共计50个案例,按照设计的ADR个案信息提取表,逐项填写信息,提取项目包括文献的题目、刊载的期刊名、报道者单位、文献发表年份、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ADR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溶媒、给药途径、剂量、滴速、合并用药、药品批号和发生ADR后患者接受的处理措施及预后,然后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 2 结果 文献发表情况 年份和期刊:自2006年起,开始有舒血宁ADR的个案报道,之后每年都有报道,其中报道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有14篇。2006―2012年,各年份发表数量为2,4,2,7,14,3,5篇,共计37篇。这些文献分别发表于国内33种期刊,其中《中国药物警戒》3篇,《中国实用医药》、《山东医药》各2篇,其余均为1篇。 作者单位与地域:37篇文献的作者来自国内33 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7家,二级医院16家。发文量数据显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3篇,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解放军第253医院各2篇,其余均为1篇。作者所在地遍及17个省市,发文量最高的3个地区分别为吉林(5篇)、黑龙江(4篇)、陕西(4篇)。北方地区共发表32篇,而南方地区只有5篇。 性别与年龄 50例个案中有49例标明了性别和年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31岁,详见表1。数据显示舒血宁注射液发生ADR的男女比例相当,51~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 过敏史 50例个案中,标明有药物过敏史者6例,其中4例为青霉素过敏、1例为炎琥宁注射液过敏、1例有药物过敏史,但具体过敏药物不详。标明无过敏史者25例,另有19例未标明是否有过敏史。 原发病 舒血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本研究的50例个案全部标明了原发病,60%(30/50)属于以上适应证范围内。由于部分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合并计量分析结果显示,50例患者的原发病共计29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构成比为,仍为主要疾病,具体分布见表2。 给药方式、剂量、溶媒和滴速 舒血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中对静脉滴注的一日剂量和溶媒有明确说明:每日20 mL,用5%葡糖糖注射液稀释250 mL或500 mL后使用,或遵医嘱。本研究的50例个案中,静脉滴注49例,静脉推注1例;一次配药的剂量大部分为20 mL,有32例,其余均小于20 mL;使用的溶媒70%(35/50)为5%葡糖糖250 mL,24%(12/50)为生理盐水250 mL,另有6%(3/50)未注明所使用的溶媒;详细记录滴速的报告只有34%(17/50),滴速大致为40~50滴/min。 合并用药 50例个案中,标明合并用药的10例,标明“无合并用药”的3例,其他37例未注明。10例合并用药的患者在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期间,均未同时使用其他注射剂,没有混合用药。但有联合用药,例如滴注舒血宁注射液前后,使用其他注射剂,或者口服其他药物。合并用药多为降糖、降压、抗血小板、扩冠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也有少许抗菌、抗病毒药物。10例合并用药患者所发生的ADR程度一般,并未发现合并用药与ADR的发生程度有关联。 ADR特征 50例个案中无死亡病例,但有10例严重不良反应,7例过敏性休克,3例严重过敏样反应。舒血宁注射液的ADR累及7个系统/器官的49种临床表现,见表3,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ADR发生时间 50例个案中全部标明了ADR发生距离开始用药时间,其中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既有速发型变态反应,也有迟发型变态反应。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见表4,70%(35/5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舒血宁注射液ADR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药品批号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中有32例标明了药品批号,涉及国内9个厂家和1个国外的产品。其中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1例,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例,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例,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4例,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1例,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公司1例,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1例,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1例,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1例,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1例。 发生ADR后患者接受的处理措施及预后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发生ADR之后都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症状均得以缓解/消失,最短时间为10 min,最长时间为15 d。 3 讨论 过敏史与ADR发生程度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计量数据显示,10例严重ADR患者均为无过敏史者或未记录是否有过敏史,6例药物过敏史患者所发生的ADR程度一般,并未发现过敏史与ADR的发生程度有关联。其中严重药品ADR的评价,参照国家药品ADR监测中心发布的《常见严重药品ADR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监测与评价综201026号),对严重药物ADR进行判定,余下同。 临床研究多认为,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是影响其ADR发生最重要的因素。近年也有类似报道[3],既往有过敏史者发生药品ADR的机会增多。例如在过敏史阳性人群中,头孢类药物变态反应和总ADR发生率比过敏史阴性者高14,10倍[4]。然而,也有报道认为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与无过敏史的患者对药物ADR发生的情况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5]。有研究发现许多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并不过敏[6]。可以认为,既往过敏史并不一定会增加ADR的发生率。目前,尚无关于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与过敏史的关系的大样本研究,尚不能确定过敏史对于ADR发生率的影响。另在本次研究中,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严重ADR的患者都没有过敏史或未记录有无过敏史,而有过敏史的患者发生的都是一般ADR。未注明厂家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个案信息分析也显示同样结果。后查阅其他厂家的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个案报道,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目前所有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共计37篇文献,50个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没有关联,故既往过敏史并不一定会加重ADR的发生程度。提示在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时,患者无论有无过敏史,都有可能发生重度ADR,故所有的用药患者,用药期间都应密切观察。另既往过敏史(非银杏叶制剂过敏)患者也可先做皮试,若皮试结果阴性,则能酌情用药。 用药情况与ADR/事件 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舒血宁注射液具有对缺血心肌、受损肝脏再灌注以及缺血区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血流量、清除自由基、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活性等[7]。临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通过分析50例个案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适应证或医嘱用药,超说明书用药致ADR事件的比例不高。 ADR特征与发生机制 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ADR表现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中轻度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具体临床表现见表3。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发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为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发生ADR患者应采取立即停药,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几乎所有的ADR都可以得到控制。通过分析ADR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其ADR主要为I 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和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I 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可能是银杏叶注射液中含有较高的银杏酚酸类成分有关,这些生物大分子基团本身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即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迅速与体内预存的相应亲细胞过敏抗体IgE相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物质,使多种脏器组织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系列负反应,包括小血管扩张充血,渗透性增强,以呼吸系统损害多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受抗原攻击后产生淋巴因子,造成组织损伤,故多见过敏性皮炎。提示临床使用中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特别是在静滴1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严重ADR与溶媒 之前有多篇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舒血宁注射液容易和生理盐水发生盐析反应,这可能是国内舒血宁注射液的使用说明书注明溶媒为5%葡糖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以生理盐水为溶媒,也较为普遍。并且有报道,舒血宁与葡萄糖配伍ADR发生率高,而与生理盐水配伍则明显降低,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表明,舒血宁注射液严重ADR的发生与使用的溶媒5%葡糖糖有较大关联。舒血宁注射液10例严重ADR个案中,使用的溶媒都是5%葡糖糖。另有相关文献报道,联合用药发现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配液发生严重ADR较多,而用氯化钠配液发生率较低[8]。舒血宁注射液严重ADR的发生与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是否存在正相关系,5%葡糖糖作为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有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配伍后混合溶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有较大差别,同一个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后混合溶液中所含2 μm不溶性微粒数差别甚至最大达40倍[9]。同一成分的溶媒,由于厂家的不同,且不论质量的优劣,其pH、溶解度等存在一定范围区值内的区别,这些因素可导致同一个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成分的溶媒配伍后溶液质量的不同,若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较多,这些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血管堵塞和供血不足, 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静脉炎、肉芽肿,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10]。可以认为,有些ADR并不一定是中药注射剂的问题,而是溶媒的因素。因此,建议临床不良事件报告不仅要标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厂家和批号,也要标明溶媒的生产厂家和批号。 输液微粒是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颗粒杂质,直径多在1~15 μm,少数可在50~300 μm[11]。普通输液器只能截留>10 μm的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 μm。大的微粒会引起血管栓塞,小的微粒进入肺循环引起肉芽肿。关于如何减少溶液的不溶性颗粒,有研究表明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可截留大量不溶性微粒,可以减少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进而减低静脉炎、过敏反应等药物ADR的发生[12]。建议厂家配备专用溶媒,或者静脉滴注时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有效降低其ADR的发生率。 ADR/事件相关信息记录的重要性 引起药品不良事件的因素甚多,每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时并不一定是药品的问题,而应该考虑是否规范用药。例如注射用药操作环境、配置药液的放置时间、连续使用其他注射剂前后是否冲管等。因此,全面、及时、详细记录ADR事件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准确评判ADR事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部分个案报道中有部分重要信息的缺失和错误,如合并用药、过敏史、滴速、药品批号等,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发现ADR/ADE时,应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各项相关信息。 局限性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为数不多的ADR个案的分析之上,代表性不强,不足以反映舒血宁注射液ADR/事件发生的全貌;个案来源于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文献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信息缺失。然而,以上分析结果可以为舒血宁注射液安全性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 [参考文献] [1] 吴昭璇.32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变献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20):16. [2] 蔡志琴,周福永,章灵兮.27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29. [3] 郑妙琼,庄惠玲,孙冀芳.碘对比剂ADR与过敏史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221. [4] 徐瑞琴,冯喜英,汪海燕.患者应用头孢类药物ADR与其过敏史相关性的调查[J].临床医学,2009,29(4):119. [5] 曹虹,曹芳,孙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ADR与药物过敏史的关系[J].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624. [6] 李勇.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或可选择头孢菌素[N].中国医药报,2010-3-16. [7] 史勇,王雷.舒血宁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0):1555. [8] 杨德平.154例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ADR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0):620. [9] 黄佳,史卫忠,邢轶华.6 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变化[J].吉林中医药,2009,29(8):715. [10] 李鑫, 雷莉. 输液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J].兵团医学,2006,1(1):16. [11] 杨丽丽,历雅,康玉斌.三种中药注射剂配置后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下的微粒变化[J].护理与康复,2011,10(1):5. [12] 韩红梅,支英杰.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58.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se reports for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I Qing-hua1, WEI Xu2, XIE Yan-ming2* , LIAO Xing2, WANG Zhi-fei2 ( Statio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Institute of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ha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ince its use in 1995.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hence concern over its safety has gradually arisen. Based on published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case repor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c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data including: gender, age, history of allergies, primary disease, dose, treatment course, solvent, ADR occurrence and time scales. This will provide a clinical reference regarding ADRs to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ir occurr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ADRs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e systemic damage, with damage to the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most common. ADRs occurred earliest after 1 minute of infusion, and after the 11th day at the latest. 70% cases of ADR occurred within 1 hour, therefore rapid occurrence is a primar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The medication was largely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ug manual, and of the association of ADRs with allergies or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 was not high. The occurrence of ADRs may not be entir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rug but the solvent used in its manufacture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Key words]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verse drug events; solvent doi: 看了“个案报道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个例报道的书写攻略 2. 新闻报道策划的范文3篇 3. 传播学学术论文 4. 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 5. 护理个案研究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