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电脑和互联网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即使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网络也并不陌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文明而优秀的网民,将这把利剑挥舞得潇洒自如呢?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进入大学,网络会逐步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如选课、提交作业、查找各类学习资料等)、生活、娱乐都将和网络紧密相连。把网络作为学习的平台,将为你的学习提供很大的便利。利用网络可以在诸如google、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上检索到你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找到专业化的论文期刊数据库,你还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和学长学姐在线交流信息、进行学术讨论、发表感想。需要提醒的是要善于利用网络收集资料,但不能过分依赖网络,一味照抄照搬,从而失去了学习能力。 警惕网络陷阱,杜绝网络成瘾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让初涉网络的同学陷入其中。网络游戏成瘾就是网络中最致命的陷阱,有的同学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翘课、玩通宵,导致学业荒废甚至被勒令退学。同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待网上信息要理性的分析,以免受到欺和误导。在网上交友也要倍加谨慎,不要在网络中迷失自己。做一个文明网民 网络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注意自己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争取做一个文明上网的合格网民。
写作思路:首先阐述一下做一个合格网民的重要性和意义,然后详细说明一下做一个合格网民的具体措施以及方法等等。
正文:
互联网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迅猛的变化,它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互联网,我们的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亿,占比达。网民每天平均上网接近小时。诚然,不管互联网如何发展,它总归是一种工具,是为人服务的,而作为一个网民,就应该成为一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好网民。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就一定要遵守社会生活的规矩,否则,就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后果。网民使用互联网,也一定要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好网民。
第一,要成为网络规矩的践行者。成为守规矩的好网民,必须要知晓使用网络有哪些规矩,大致来看,网络规矩主要有两类,一是道德,二是法律。遵守网络道德主要是要文明上网,不说脏话,不辱骂他人,在公共聊天室使用文明用语,不浏览不健康不科学的网络内容;遵守网络道德主要是要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互联网利用的法律法规,不触碰网络法律的底线。在实际的网络活动中要积极利用好网络,严格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违反网络道德和法律。
第二,要成为网络规矩的布道者。网民在实践中遵守网络规矩的同时也要成为网络规矩的布道者,所谓布道者,就是在利用网络时要积极宣传网络规矩,特别是让身边的人也认真遵守网络规矩,增强规矩意识,养成遵守网络规矩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每个网民要率先垂范,充分发动身边的资源如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然后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发挥每个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影响更多的人遵守网络规矩。
总之,互联网是每个网民生活的大家园,它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改革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人人讲网络规矩、遵守网络规矩、践行网络规矩,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从而把我们的互联网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我们的生活创造得更加美好。
2007年12月13日,国内领先的白领门户MSN中文网与艾瑞市场咨询共同宣布了《中国白领网民工作形态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的"多数男性白领首选1000万以上才能够达到财富自由,而多数女性白领网民的财富自由观也达到500万元"的调查结论,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追求安全感据MSN中文网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有近300万的网民参加,收集到10万余份有效问卷,涉及中国白领工作困惑、职业期待、职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MSN中文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深入洞察白领网民的工作形态,提升白领网民的工作幸福指数,解决工作中的挑战和困惑。这次调查结果引起了很多白领的共鸣,而1000万的财富自由还是让很多人吃惊。此前曾有专业人士做过测算,如果一个30岁左右的白领想达到一种财富自由,那么需要的财富大约是600万。与之前的测算相比,这次的调查结果几乎高出1倍,MSN中文网总编辑李书说,这表明很多白领在财富的安全感上是很差的。李书解释,尽管近年来白领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消费品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增速更为迅猛,由此造成白领阶层对于财富的追逐也越来越热烈,财富自由的理想值不断提升,白领阶层实现财富自由的难度不断加大。按照发达地区一个中等收入白领月平均收入1万元计算,实现1000万元的财富自由需要83年来实现。这对于大多数的白领来说根本不切实际。为了实现财富自由,白领网民表现出了强烈的创业愿望。75%的白领网民愿意创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迅速积累财富。这些数据都反映出白领网民"一夜暴富"思想严重。更为严重的是,过高的财富欲望目标已经严重影响了白领网民的心理健康,形成恶性循环。拥有职业幸福感的白领网民不足一半,并且大多数白领网民频繁跳槽。当问及跳槽的原因时,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低。由于跳槽频繁,使得白领阶层的工作稳定性大大降低,近一半的白领网民没有职业安全感
变化分三个方面:第一,美国可能对中国大飞机发许可证百般刁难,而中国可能也会因此而减少波音客机,加大中国客机的市场占有以此对抗。第二,如果双方贸易战波及服务业,双方可能会停止增加,或者干脆减少对方航空公司的航班落地数量,这样就两败俱伤,方便第三国航空公司的收益。第三,中美关系如果恶化,中美之间的人员交流和旅游环境会恶化,人员流动减少,可能会对民航上座率有较大影响
大环境不好,各行各业都不好,没办法
广航院学子V5 不得抄袭,凡抄袭或雷同者,发回重写或以零分处理
我是老谭 老谭酸菜面就是这个味!谭谭谭,谭走鱼头纹
领导科学报1988年5月在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主持下创刊的,主要面向全国的各级组织系统、党校、政府政策研究室发行。此后该报换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主办,发行对象未变。2003年全国报业政策改革,划归由山东省社科联主管、主办,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指导。但报纸内容依然主流为组织系统稿件和各级领导的稿件,没有社科联的内容。估计内部情况读者们仍心知肚明。现对开八版,周二报,国内统一刊号 CN37—0810G,目前全国发行量万份。各省、市、自治区的常委、组织部长,山东省的市级以上领导都有该报。报纸还不错,融政治性、新闻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目前全国唯一面向领导阶层的报纸,很多文章被定为范文,有些地方将此报发表的稿件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之一。
陈 鹏~ 科学时报社社长、总编辑刘洪海~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社党委书记~ 科学时报社总编辑~ 科学时报社社长杨建华~ 科学时报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 科学时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李占军~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赵 彦~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林 珺~ 科学时报社党委副书记郑千里~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李浩鸣~ 科学时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何 岩~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科学时报社社长罗荣兴~ 中国科学报常务副社长、总编辑~ 科学时报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 科学时报社党委书记、常务副社长~ 科学时报社社长、党委书记谢鹏云~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黄安文~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李 士1996~1997 中国科学报代总编辑郭传杰1995~1996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中国科学报社长、总编辑1997~1998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兼中国科学报社长~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兼科学时报社社长张玉台1993~1995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中国科学报社长、总编辑王友恭1991~ 中国科学报副总编辑郭曰方1988~1993 中国科学报总编辑张云岗1988~1993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中国科学报社长王鹤山1985~1989 科学时报社、中国科学报副总编辑张 杉~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刘声远~ 科学时报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叶笃正~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科学时报社社长朱世和1980~1983 科学时报社专职副主编罗 伟~ 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兼科学时报社主编苏世生~ 科学时报社编辑室负责人张正光 科学时报社创始人、负责人之一陈晓原~ 科学时报社创始人、负责人之一
互联网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也直接能影响着电子商务领域的转型与消费观念。在网络上消费的大部是年轻人群、学生族、家庭主妇族,他们的时间相对自由、所需要的物品相对细化且不同种类,对于新鲜的物品或是美食等,都有喜欢尝试的想法。具体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进行分析:一、平台网络上的平台有很多,他们主要是针对不同的需求人群而创建的。如有:书店、商城、电子类平台、以及美食平台等;这些平台上,可以从地址能看出消费校园人群喜好、挑选种类、搜索意向等。二、搜索 在校大学生喜欢的种类与爱好是分类目的,大都可以从服装、美食、书籍类的点去参照。现在各大搜索引擎或是网购平台都有一种跟随式服务,近期的搜索关键词会在第二次上线时进行推荐类似的产品或是风格供参考或是点击购买。三、节假日对于网购日或是特殊节日前的购物旺季,各大院校里面的订单比较多。大都是生活用品类、旅游装备类、休闲食品等,这是他们为自己即将放假做的提前铺垫或是储备。四、消费金额随着家庭收入越来越稳定的情况下,很多在学大学生们的钱包也开始满满的状态。不过他们的消费金额还是有相应的限制的,他们会针对各自购买的产品会有一个整体的衡量或预算,这也是直接体验消费的一个明细显示。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到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也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在网上消费方面,选择网上实物购买占,娱乐支出占,虚拟产品,以及游戏充值占,其他的占。在实物的购买中,图书、电子或数码产品、软件、音像制品最受欢迎,但在年级上有所区别,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实物的购买概率远远高于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相关经验的增加,网上购物日益成为购物的一种方式。同时相比较而言,男生要比女生更能产生网上购买行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是浏览信息、查资料或学习、网上下载、聊天、玩游戏,以及收发邮件的比例占。网络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休闲娱乐业成为了上网的主要目的。虽然浏览信息、查资料或学习认识仍是大学生上网的普遍选择,但同时休闲娱乐也上升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这些表明与过去相比,大学生在网上对于信息、服务的多样性和娱乐性追求有所提高。网络不仅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网上购物的支付手段,首选银行汇款,选银行汇款的占,其次依次为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邮局汇款。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式诸如货到付款这主要考虑了安全性的必要,还有手机支付的方式,在访谈中大学生都表示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风险。(1)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对其网络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网络消费,大多数的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他们对于网络营销的态度越正面,年级越高对于网络经验越成熟,进行网上购物的行为就越理性、积极;性别与对待网络的态度有关;专业的差异,偏文科的大学生由于课程少,而且少了整天计算的烦恼,空闲的时间较偏理科的学生要多的多;月消费水平与网络购物相关性较小。(2)大学生的网上购物的态度,以及意向对其网络消费有成正比的影响。调研显示能够尽情投入网络世界的大学生一般都能享受到网络所带来的乐趣,并对于网络才生亲近的好感,这样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愿意为网络的服务付费,并且从于网络的接触过程中了解网上购物,偏好于网络,自然会转移接受网上购物这一便捷的消费方式。(3)大学生的网络经验对其网络消费也有成正比的影响。大学生们对网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会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而逐渐加深,不同的大学生对网络在自己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大学生网龄的长短与他们对网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成正相关;大学生们随着网龄的增加,会从全方位的考虑购买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产生购买的动机很理智,在如何选择商家上,会通过网络上的论坛对此商家的评价、征询朋友的意见、搜索商家本身的知名度和诚信度等方法搜集信息,有效比对,然后综合考虑比较网络风险系数,再做出购买的决策,这符合拥有较高素质大学生的纯粹消费者身份的特点。(4)感知风险度与大学生网络消费成反比。网上购物的风险指的是产品质量风险、安全性风险(网络欺或欺诈、人身及健康风险、财产风险、安全感心理风险等)、商家诚信度的风险、机制不健全权益无法保障的风险、配送的风险等,这些限制了大学生网上消费的步伐。为了规避风险他们会尽量减少网上购物,即使购物也是在那些知名度大的商家去选择。四、研究结论与展望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报告称,2007年我国网民将月收入的10%左右投向互联网领域,国内互联网用户消费总规模达3988亿元。而大学生网络消费者将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体。同样,对于网络消费的前景,大学生被调查者大多数对网上购物报有正确的心态,大多数的大学生很看好网上购物,对于网上购这种新的消费方式持正面的态度,调查对象5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上购物的前景一片光明,认为网上购物随着人们观念的改进和接受会被更多的人所采用的消费方式。目前网络消费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商家的信誉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网上商家的诚信度和名誉度有明显的质疑态度。从调查结果分析看,目前网络商家有诚信度与信誉度的缺失、安全性不确定,风险大、质量无保证、机制不健全;宣传不到位;权益无法保障、售后无法保障或达不到要求的共占95%。从社会角度来说,政府以及企业应联手出台新措施、新制度保障网络消费安全,只有这样网络消费才能健康发展。
网民特征:多为16岁以上学生,45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有着充沛的精力和对网络领域较高的兴趣.一般是知识型的中青年.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购物特征:男性主要是买一些电子产品,游戏产品,作为企业里的角色来说,买卖的主要是生产资料.女性多是购买美容保健,装饰打扮物品.这些群体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都很舍得投入.
第一:写中国民歌的分类。50---100字度。第二:写 中国民歌与流行歌曲(或者通俗歌曲)的比较。(在你看来,它们的的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100---200字度。第三:选一到两首(著名或比较广泛流传的)民歌来分析与评价。200---300字度一首。第四:写你对中国民歌的感想。可以用一首来做例子,从歌曲的曲调、节奏、风格、出自那里、怎样流传的?例如:从生活中、一个故事。。。200---300字度。在网上找,应该可以找到一些你需要的吧。。。。。
民歌的起源发展,高潮,作用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 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 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 由于民族不同, 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 不可能划一, 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 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 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 “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 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 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牧歌、 思乡曲、 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 闻名的曲目有 《辽阔的草原》 、 《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 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 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 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 响, 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其歌舞艺术以“十 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 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 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 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 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 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 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 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 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 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 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 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 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 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 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 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 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 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 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 较强, 曲调明快。 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 旋律细腻、 柔和。 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 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 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 老人。侗族大歌 50 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 《阿细跳月歌》等, 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 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 1949 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 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 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 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 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 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 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 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 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 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 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 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 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 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 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 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 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 支区和一个特区
北方的蒙古早原上,在西北的广大地区,世代流传着灿若凡星的各种民歌。 民歌,是土地上的声音,它载送着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源源不断,绵绵流淌。 民歌,深切的反映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因此,一切欢乐和痛苦、无奈和愤怒、爱意和离伤、热烈和谐谑......种种感情都会不可避免的反映到民歌中来。 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就是劳动人民自己,他们有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与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这就要求一定要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劳动人民创造民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如《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一片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川江船夫号子》、《打夯号子》等表现了劳动人民在与自然斗争时的豪迈气概;而《长工苦》、《揽工歌》则倾吐了遭受欺凌压迫的长工们的悲苦情怀。 在山东,一说起民歌,大多数人一定都会提起《沂蒙山小调》。小调还被称为“家曲”,在演唱时不受环境、对象的限制。由于小调根植本乡本土,与地方方言结合紧密,包孕着浓郁的民歌情调,展现绚丽的乡土风姿,深受人们喜爱。小调像历史长河中扬帆鼓浪的轻舟,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更新,具有茁壮的生命力。小调的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加上衬词的穿插,很有特色。小调歌词反映的社会面极为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角落,浓缩着不同的风华,是历史流光的折射,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表述。 民歌所表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非常真实和深切的,是劳动人民心声的深切体现。 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很广泛,其居住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50%以上,如此广阔的地域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必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民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辉煌的音乐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同汉族人民一样,都对中国的音乐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历史上的多次民族融合,使各民族的音乐在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共性。而伟大的中华民歌就是各民族音乐相互交融、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结果。民歌就在这一次次的交融中相互学习并被劳动人民广为传唱,正是这样一些朴实真切的民歌,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团结地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用民歌这种表达方式传达生活的幸福和民族的团结。所以数,民歌是各民族共同的结晶,是民族凝聚的纽带。 民歌是人与自然结合的产物,黄土民歌是黄土文化的积淀,是黄土人民世世代代的苦难凝成的歌。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先辈们特别不容易,他们需要凄凉婉转或高亢悲怆的调子来抒发情感,民歌就是他们心灵的呼喊。 虽然身在湖北的我从未亲睹黄土地,但我知道我的心连着那片土地,那是中国的脊梁,背负着民族沉重的历史,承受着长久的苦难。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为缓解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压抑感,创造了这样一种具有浓浓黄土味的黄土民歌。民歌记载着民族的历史,是先人生活的记录。不懂得黄土地,不懂得黄土地上的人们,就无法读懂中国。江南小调让我们认识阴性的中国,黄土民歌则使我们了解阳性的中国。听黄土民歌,你会想到寸草不生的黄土高原和浑黄浑黄的黄河水。黄土民歌是中国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黄土地区地广人稀,风俗淳朴而民风剽悍,加之茫茫的草原、高山大川对民族性格和乡土文化的直接影响,大部分黄土民歌粗犷、豪放、高亢而挺拔,极富阳刚之气。黄土民歌就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 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的,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民歌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或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各地的“花灯”歌舞、“花灯戏”“花鼓戏”;说唱音乐中的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中的大部分曲种;“河北吹歌”等乐种及许多民族器乐曲牌,如《梳妆台》、《剪剪花》等均由民歌发展移植或改编而来。所以说,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 常听到有人说:“我很喜欢音乐,可就是听不懂音乐。”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曾经这样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作为大学生,只要相信自己的音乐潜能,不断的倾听音乐,就会越来越多的获得音乐美感。而对于民歌,要在倾听民歌的前提下主动去体验民歌,这样就会产生自己对民歌的感受和理解。作为一个大学生,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增多,求知欲的盛切,如果对祖国民歌知之甚少,当在事业上成功时,会感到自己感情深处的欠缺。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学习、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歌。除了通过反复的“听”,还需要理性的去理解民歌作品,与审美体验相结合,才能进入一个更崇高的情感境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在一个各种文化、各种潮流交汇撞击的时代,中国人不能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不能丢掉自己的民族特征。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当为保护和延续这些劳动人民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做出贡献。愿真正的民歌不要在我们这个时代成为绝响。 一、《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的任务除了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欣赏之外,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现在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的吹奏乐器——陶埙。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56年)就曾出现过庞大的宫廷乐队。特别是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音乐高度发展,处于当时世界音乐的先进行列;对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音乐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二、 民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性,也就是烘托一种精神氛围,一种心灵感受。比如《高山》、《流水》,并非直接对景色进行细致的描写,而是写情,以情见景。正如子期所说----“巍巍乎志在高山”、“荡荡乎志在流水”,是 “志在”,而非景在也。在这里,有人会认为笔者把写意(和写实相对)和写情混为一谈了。但实际上,写意描绘了客观事物经过心灵投影之后的影象,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人的感情的加工,并进一步抽象化为音乐形式表露出来,落在纸上而为谱,发于声则为乐。民乐的这种写意性与民乐体裁大多为独奏或少量乐器合奏,而很少有乐队合奏、协奏这一事实十分吻合。大型乐队长于细致入微的景物、色彩描写,精于大范围气氛的烘托,而心灵深处的意境所至,则是独奏和少量乐器合奏的专利。在西洋古典体裁中,最贴近心灵的是室内乐,如弦乐四重奏之类,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听听民乐吧,你不会失望的。民乐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性----写个人之意,抒个人之情。这与西洋音乐中的室内乐很相似,但在民乐中似乎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与西洋交响音乐相匹配的体裁与作品。不只沉浸在个人情致里,而是反映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的音乐作品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江河水》等,但是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应当说,过于强调意境,过分地沉浸在个人世界中严重地限制了民乐的发展,使民乐的音乐体系没有达到西方音乐体系的广度和繁荣程度。这是十分可惜的。你听民乐,大部分时间不会感到酣畅淋漓、热血沸腾,也不太经常感到缠绵悱恻,美得醉人,但它却能充分调动起你的心灵(如果你真的在听的话),让你产生一种意境、氛围,并融化在其中,从心底里产生最细致、最真挚的情感。这就是民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