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或者(无线通信)
我进图书馆的万方系统,搜索“无线传感”,有3814个论文,好多呀,我把前10篇题目复制一下,你看看要哪个? [论文标题] 无线传感器车载自动投放装置及控制[英文标题] Automatically Vehicular Launching Device and Control for Wireless Sensor[作者] 刘光 孙凤池 苑晶 郭长波[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300071[作者信息] 刘光、孙凤池、苑晶、郭长波,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300071[作者英文名] LIU Guang SUN Feng-chi YUAN Jing GUO Chang-bo[第一作者] 刘光[第一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300071[作者个数] 4[刊名] 自动化与仪表[英文刊名]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期刊类别] TP[期刊ID] zdhyyb[核心期刊标记] H0H00[年] 2009[卷] 24[期] 09[页码] 36-40[栏目名称] 计算机应用[栏目英文名] COMPUTER ALPPLIATIONS[分类号]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控制器 自动投放装置[摘要] 分析无线传感器的应用趋势,提出了动态布置无限传感器的需要,然后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无线传感器车栽自动投放装置及其控制器.详细介绍了该自动投放装置的结构、控制原理、软硬件设计、抗干扰措施.实验证明该装置具有运行稳定、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PDF全文] zdhyyb/zdhy2009/0909pdf/[URL文摘] zdhyyb/zdhy2009/090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605021)[论文编号] 1001-9944(2009)09-0036-05[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zdhyyb200909011[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分布式多机器人通信仿真系统[英文标题] A simul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distributed multi-robots[作者] 蔡自兴 任孝平 邹磊[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作者信息] 蔡自兴、任孝平、邹磊,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作者英文名] CAI Zi-xing REN Xiao-ping ZOU Lei[第一作者] 蔡自兴[第一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作者个数] 3[刊名] 智能系统学报[英文刊名]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期刊类别] TP[期刊ID] xdkjyc[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4[期] 04[页码] 309-313[分类号] [关键词] 多机器人系统 仿真系统 通信网络 连通覆盖 虚拟力[摘要] 针对目前多机器人通信仿真系统较少的问题,进行了多机器人通信仿真系统的设计研究.提出的多移动机器人通信仿真系统设计方案,侧重于反映通信网络的拓扑变化情况,以及多个机器人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仿真系统预留了机器人控制算法的接口,便于结合机器人避碰、任务分配、连通覆盖等进行综合研究.多机器人覆盖研究是目前多移动机器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针对这个问题,采用了虚拟力分配策略,使得多机器人在保持连通性的同时尽可能大地覆盖某一区域,最后以六边形覆盖为约束条件进行了区域覆盖,并实现了该仿真系统的原型.实验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准确地模拟多机器人在保持相互通信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化的区域覆盖.证实了基于虚拟力覆盖策略的有效性.[PDF全文] xdkjyc/xdkj2009/0904pdf/[URL文摘] xdkjyc/xdkj2009/090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820302,60805027);国家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805330005);湖南省院士基金资助项目(2009FJ4030);质检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1002).[论文编号] 1673-4785(2009)04-0309-05[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xdkjyc200904005[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基于CC2420的ZigBee犯人劳作安全管理系统[英文标题] ZigBee for Prisoner's Work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C2420[作者] 翁哲[作者单位] 武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86[作者信息] 翁哲,武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86[作者英文名] WENG Zhe[第一作者] 翁哲[第一作者单位] 武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86[作者个数] 1[刊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NATURAL SCIENCE EDITION)[期刊类别] NA[期刊ID] xajyxyxb[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12[期] 03[页码] 42-45[分类号] TN914[关键词] 射频 无线通信 CC2420 PICl8[摘要] ZigBee技术是近年来通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低复杂度的特点和高可靠性、组网简单、灵活的优势,被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国际标准.鉴于犯人外出劳作或在监区内活动无法有效监控的情况,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射频收发芯片CC2420和以PIC18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犯人劳作无线安全管理系统,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设计思路和软硬件流程设计.该系统将可大大提高对犯人的管控.[PDF全文] xajyxyxb/xajy2009/0903pdf/[URL文摘] xajyxyxb/xajy2009/0903/[论文编号] 1008-5564(2009)03-0042-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xajyxyxb200903012[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基于微粒群模型的移动传感器网络部署研究[英文标题] Deploy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obile Nodes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del[作者] 户晓玲 曾建潮[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复杂系统与计算智能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作者信息] 户晓玲、曾建潮,太原科技大学复杂系统与计算智能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作者英文名] HU Xiao-ling ZENG Jian-chao[第一作者] 户晓玲[第一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复杂系统与计算智能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作者个数] 2[刊名]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英文刊名]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期刊类别] TP[期刊ID] wjfz[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19[期] 10[页码] 81-84,88[栏目名称] 智能、算法、系统工程[分类号] TP393[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部署 微粒群算法 覆盖盲区[摘要] 传感器节点的部署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反映了传感器网络的成本和监视能力.为了减少传感器节点部署时产生的覆盖盲区,提高网络的覆盖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微粒群模型的移动传感器节点位置优化配置算法.该算法根据节点的位置信息建立节点部署优化模型.利用微粒群算法求解该优化模型,优化过程中的最优解作为节点的最终配置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网络中的覆盖盲区,有效改善了网络的覆盖率.[PDF全文] wjfz/wjfz2009/0910pdf/[URL文摘] wjfz/wjfz2009/091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4104)[论文编号] 1673-629X(2009)10-0081-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wjfz200910022[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分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英文标题] Research on PSO Algorithm of Task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作者] 陈庆枝[作者单位] 福建莆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作者信息] 陈庆枝,福建莆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作者英文名] CHEN Qing-zhi[第一作者] 陈庆枝[第一作者单位] 福建莆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作者个数] 1[刊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英文刊名]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期刊类别] TA[期刊ID] szcjhbxyxb[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22[期] 03[页码] 58-61,69[分类号] TP391[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任务分配 粒子群优化[摘要] 为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减少网络能量消耗和均衡网络负载,引入了离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粒子群优化的任务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任务总完成时间和能量损耗,建立代价函数,实现优化任务分配策略.引人变异算子,很好地保持了种群的多样性并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PDF全文] szcjhbxyxb/szcj2009/0903pdf/[URL文摘] szcjhbxyxb/szcj2009/0903/[论文编号] 1672-0679(2009)03-0058-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szcjhbxyxb200903015[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簇首生成算法的比较研究[英文标题] Comparison of Cluster-head Selection Algorithm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作者] 万润泽 许芷岩[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武汉430205[作者信息] 万润泽、许芷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武汉430205[作者英文名] WAN Run-ze XUN Zhi-yan[第一作者] 万润泽[第一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武汉430205[作者个数] 2[刊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期刊类别] GA[期刊ID] pxyyj-hbjyxyxb[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26[期] 08[页码] 24-26[栏目名称] 基础理论研究[分类号] TP393[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簇首生成 比较[摘要]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簇首节点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负责其所在区域的内信息的处理和转发,因此簇首的选取对于网络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本文对几种典型簇首生成算法从簇首产生速度、簇的形成速度、簇的维护开销、簇的负载均衡性和算法的健壮性、扩展性、节能性等方面做了综合分析.[PDF全文] pxyyj-hbjyxyxb/pxyy2009/0908pdf/[URL文摘] pxyyj-hbjyxyxb/pxyy2009/0908/[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校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号:T200904);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管课题.[论文编号] 1674-344X(2009)08-0024-03[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pxyyj-hbjyxyxb200908011[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基于ZigBee的工业环境监测网络节点的设计[英文标题]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Node Based on ZigBee[作者] 郝宪锋 刘广孚[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东营,257061[作者信息] 郝宪锋、刘广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东营,257061[作者英文名] HAO Xian-feng LIU Guang-fu[第一作者] 郝宪锋[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东营,257061[作者个数] 2[刊名] 科学技术与工程[英文刊名]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期刊类别] NT[期刊ID] kxjsygc[核心期刊标记] 00H00[年] 2009[卷] 9[期] 18[页码] 5562-5564,5581[栏目名称] 研究简报[栏目英文名] Research Notes[分类号]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 ZigBee CC2430[摘要] 介绍了Zigbee技术及网络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Zigbee的工业环境监测网络.以CC2430芯片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工业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并详细阐述了网络节点中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PDF全文] kxjsygc/kxjs2009/0918pdf/[URL文摘] kxjsygc/kxjs2009/0918/[论文编号] 1671-1819(2009)18-5562-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kxjsygc200918072[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基于虚拟栅格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英文标题] VIRTUAL GRID BASED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作者] 云春峰 王培康[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27[作者信息] 云春峰、王培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27[作者英文名] Yun Chunfeng Wang Peikang[第一作者] 云春峰[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27[作者个数] 2[刊名]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英文刊名]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期刊类别] TP[期刊ID] jsjyyyrj[核心期刊标记] H0000[年] 2009[卷] 26[期] 09[页码] 200-202,218[栏目名称] 网络与通信[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虚拟栅格 拓扑控制 路由协议[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栅格的分簇路由协议.在本协议中汇聚节点动态、随机地建立虚拟栅格,同时形成簇结构;并依据剩余能量以及簇的整体能量消耗选择簇头.本协议不但减少了控制信息和冗余信息,而且均衡了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仿真的结果表明本协议是能量有效、可扩展的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PDF全文] jsjyyyrj/jsjy2009/0909pdf/[URL文摘] jsjyyyrj/jsjy2009/0909/[记录ID] jsjyyyrj200909064[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距离无关定位算法研究[英文标题] Research on Range-fre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作者] 许秀兰[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作者信息] 许秀兰,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作者英文名] XU Xiu-lan[第一作者] 许秀兰[第一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作者个数] 1[刊名] 计算机与现代化[英文刊名] COMPUTER AND MODERNIZATION[期刊类别] TP[期刊ID] jsjyxdh[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期] 10[页码] 6-9[栏目名称] 算法与分析与设计[栏目英文名]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LGORITHM[分类号] TP301[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定位 距离无关定位 定位算法 定位系统[摘要] 网络自身定位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和重要问题之一.由于range-based定位机制的局限性,无需配置测距或测角设备,硬件成本低的距离无关定位算法被提出.根据是否有无锚节点来论述和比较现有的距离无关定位算法,提出距离无关定位算法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PDF全文] jsjyxdh/jsjy2009/0910pdf/[URL文摘] jsjyxdh/jsjy2009/0910/[论文编号] 1006-2475(2009)10-0006-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jsjyxdh200910003[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异常检测方案[英文标题] A Scheme for Routing Anomaly Det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作者] 宋建华[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作者信息] 宋建华,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作者英文名] SONG Jian-hua[第一作者] 宋建华[第一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作者个数] 1[刊名]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BEI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期刊类别] FA[期刊ID] hbcjgdzkxxxb[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21[期] 04[页码] 53-55[栏目名称] 教育研究[分类号]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攻击 异常检测[摘要] 路由安全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如何将异常检测技术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安全中的方案.[PDF全文] hbcjgdzkxxxb/hbcj2009/0904pdf/[URL文摘] hbcjgdzkxxxb/hbcj2009/090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0306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1306ABA016);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SE20080709).[论文编号] 1009-170X(2009)04-0053-03[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hbcjgdzkxxxb200904015[入库日期] 20091124------------------------------------------
1、AODV的本地修复改进机制 出处: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期刊名: 《 计算机工程》 介绍自组网和路由协议,对AODV中的链路修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并给出具体实现。优化方案使用overhearing技术侦听邻节点路由信息,通过广播数据包来完成路由查找和修复的任务。通过模拟试验发现,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案可以减少重路由带来的时延,在一定程度减少了路由开销2、IPv6的网络安全性 期刊名: 《 电信快报》 出处: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摘要: 下一代网络互连协议(IPv6)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人们对新协议提出了许多期望,其中网络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的IPv6在网络安全方面能完全达到人们的要求吗?人们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么?文章从IPv6最基本的原理入手,介绍了IPv6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和不足3、MPLS组播流量工程综述 期刊名: 《 电子科技》 出处: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介绍了MPLS网络、组播技术和流量工程技术的特点与特征,结合它们之间的优势和对单播与组播流量工程的比较,重点综述了目前在MPLS网络上实施组播流量工程的几种建树方法、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MPLS组播流量工程的研究作出了展望。4、NS-3下新队列管理模块的实现 期刊名: 《 软件导刊》 出处: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摘要: 网络仿真是网络技术研究的一种基本手段。NS-3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离散事件驱动的网络模拟器NS-2的后续版本。目前NS-3版本中的实现的队列管理模块只有默认的使用DropTail方式的队列管理模块。以实现主动队列管理算法RED算法为例,阐述了如何在NS-3中实现一个新的队列管理模块并进行仿真的方法。5、标题: 基于GMPLS的多层网络故障恢复框架设计 期刊名: 《 光通信技术》 出处: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 针对GMPLS控制平面的生存性提出了一种故障恢复机制,以实现多层网络生存性机制之间的迅速协调,通过对方案的分析能减少故障恢复时间的总和,优化网络效率6、标题: 基于PNS—PGrid的P2P路由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期刊名: 《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7、标题: 基于Sigma Designs EM8551芯片的MPEG4 IPTV机顶盒设计 期刊名: 《 计算机时代》 出处: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8、标题: 基于分类广告的网格副本选择 期刊名: 《 计算机时代》 出处: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9、标题: 基于蓝牙的WPAN无线Mesh组网构架 期刊名: 《 网络与信息》 出处: [1]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610064 [2]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徐州221004 10、标题: 基于移动IP的组播协议 期刊名: 《 电子科技》 出处: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61006 11、标题: 基于移动预测的DSR路由缓存管理改进 期刊名: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出处: [1]四川大学信息管理中心,成都610065 [2]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610065 [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西昌615000 12、即时通信中一种新的群拓扑结构——三层K叉树13、可信计算及其对Ad Hoc网络安全的启发太多了...光吕光宏的文章就45篇了。
很开心回答您的问题: 业余无线电方面的杂志多为人民邮电出版社的 其中有《无线电》 但是这本杂志HAM通信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 关于HAM通信介绍较多的是《CQ》杂志 《无线电爱好者》好像没有听过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自1955年1月创刊以来,秉承“普及电子技术知识,培养电子科技人才”的办刊宗旨,为普及、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的电子事业培养了几代人才。办刊特色 40多年来,《无线电》不断调整着报道内容,逐步形成了新颖实用、通俗严谨、信息量大、资料性强的特点,深受海内外广大无线电爱好者所喜爱,被誉为“良师益友”,是电子爱好者不可缺少的常备工具书。
作为在业余无线电界耕耘10年的菜鸟,曾经横跨多个不同领域,现在主要精力集中在电台设备DIY和专修中高端短波设备和仪器,以及组织本地协会参加各种国际短波通信比赛。有很多新加入的朋友都是从玩对讲机开始,包括我也一样,从拿到执照,与附近朋友通信,再到车上装电台,通过中继呼叫……似乎大部分人在无线电爱好的追求上就止步于此。最终变成家里摆着对讲机,但打开机器似乎不知跟谁说话的尴尬境地,爱好者之间活动可能只剩吃喝腐败之类。有一些稍有追求的,考了升级执照,入手短波电台,开始电波全球之旅,结果遇到了讲英文的老外,立即咋舌,果断溜回聊天口水频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相信其实一大部分选择入行的爱好者是聪明的。每个人都有能在自己当前状态下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扩展自己可以涉猎的范围。其实很多时候,进步就是一个槛,买过这个槛,打破自己的界限,你会获得更多成功。举个栗子。当年在短波频率上第一次和老外通信,是一个日本电台,双方英语都很烂,大概聊了几句自己情况就草草结束了,非常紧张。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善自己通联技巧,要说什么,无线电通信常用英语内容有哪些之类的(当然顺便也是要提升一下自己英语听力和口语)。后来又找了几个老外电台来练手,慢慢的终于有点感觉了。之后就从寻找别人联络,到自己主动呼叫等别人联络。曾经在20米波段上被欧洲DX爱好者包围,一小时联络近100个电台。另一个栗子。当年独自一人参加CQWPX比赛,15米低功率有辅助。比赛是既轻松又艰辛的过程。这个比赛是2天48小时(单人36小时非连续制)。第一天还好,很舒服的过,第二天中午开始发现大部分电台都是联络过(再次联络不算分)的,需要自己非常仔细去寻找那些没有联络过的电台。这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耗费精力的事。就像爬山,前半程体力充足,山路平缓,后半程精力耗尽却又山路崎岖陡峭。但是,比赛这一段是分数提高最快的时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坚持。在结束最后一个联络时候,我长舒一口气,感觉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也没想过等待我的是亚洲第2,世界第11的成绩。诚然无线电是一项爱好,或者上面朋友说的不是主业,如果只凭兴趣来参与,也许我到现在也只是个拿着对讲机在中继频道上聊聊天的普通腿子。走过这么多年,体验过很多兴奋难忘的快乐,也遇到过无数艰辛和困难。也许全因自己的追求,或者按照BA6QH阮老师的说法,就是“爱”,让自己能永无止境的学习,在无数个即将放弃的时候,调整状态,发现新技巧,继续努力,翻过另一座高山。我相信其他爱好也是一样的。实在点说,无线电基本可分为设备技术派,比赛DX派,聊天派等几种大类玩法。第一类需要一定电子技术功底,当然也有非电子功底类爱好者有师或无师自通,DIY焊接套件,自制和改进天馈系统,维修电台设备等,能成功就行;第二种有无数各行各业不同功底的人参与,包括语音,莫尔斯码(CW),数据通信,EME之类等多种方式,如何参与和提升技巧网上也有非常详尽的中英文教程和讨论。DX比赛和本地通联的主要区别是你很难预料下一次联络对象会是哪里的谁,属于猎奇操作。当然这可能需要不太一般的设备和天线,对场地,操作技巧也有一定要求;聊天派参与人数最多,现在通过电台,中继和网络相互连接,对讲机的联络已经可以不限于本地。我可能不太感冒没有目的长时间闲聊,很难加入这个派系。每个派系都有非常多细分的分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支,深度挖掘,收获快乐。
无线电是指在所有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THz(太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 在各种射频规范书, 常见的有3KHz~3THz(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9KHz~3THz,10KHz~3THz[1]。中文名无线电外文名Radio类别电磁波应用电子通讯学科物理快速导航原理简介 应用 各波段的应用 展望发展历程电磁波的发现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的理论,并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可惜他英年早逝,只活了48岁,未能用实验来证明自己推测的正确性[2] 。1887年,年仅29岁的德国人赫兹首先发现并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的重大发现,不但为无线电通信创造了条件,而且确定电磁波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和偏振等性质,验证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一种电磁波的理论推测[2] 。赫兹发现,电磁波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过墙壁,不过遇到大而薄的金属片便被阻挡住了。他还测定了电磁波的波长,并计算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光一样快。现在我们常说的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电磁波[2]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物理学和数学的一些概念,如“赫兹波”、 “赫兹”、“矢量”、 “赫兹函数”等,并采用“赫兹”(Hz)作为频率的单位[2] 。无线电的发明 3万次播放01:49纪录片赫兹认为电磁波无用,马可尼却由此发明了无线电通信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 Guglielmo Marchese Marconi,1874-1937)成功进行了以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实验,次年即前往英国申请专利。他于1897年成立“无线电报及电信有限公司”( WirelessTelegraph&Signal Co.,Ltd.,1900年改名为Marconi's WirelessTelegraph Co.,Ltd.),1899年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英法之间的无线电通信。1901年12月又在加拿大用风筝牵引天线,成功接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无线电报,这一试验成功的消息轰动世界。自此,多个国家的军事要塞、海港船舰上开始配置无线电通讯设备,并在远洋航行的船舶与陆地保持联络,保障海上安全以及军事通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但有关无线电的发明者也存在争议,另一种说法认为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是无线电的发明人。1893年夏,特斯拉在演讲时详细阐述了无线电发送和接受方面的六项基本要求。1897年,特斯拉提交了关于无线电的专利,专利的具体不是很清楚,哪些用于无线输电,哪些用于信号通信,一目了然。专利于1900年3月20日获得批准,编号为645576号,早于马可尼的四电路调谐装置。由于与特斯拉发明专利的类似性,1900年马可尼申请专利时遭到了拒绝。1901年,马可尼首次连接大西洋彼岸,该技术采用了17项专利。而后,特斯拉对马可尼发起诉讼,但特斯拉的撤诉使得发明人成为一个争议性问题。直到1943年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承认马可尼发明权的关于无线电的发明人,认为特斯拉才是无线电专利的发明人。[4]无线电技术的传播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一日(1897年5月2日)《时务报》第25册刊出译文《无线电报》,这是无线电报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现。自此,拉开了无线电报经由期刊传播的序幕。早期的无线电报技术传播主要以综合类期刊为主,多为介绍新鲜事物的文章,随后才出现了介绍原理的科技类论文,其中不乏最新的技术及发明的篇目。随着无线电报技术的发展,在期刊中传播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出现了诸多法令性的文章。
只是国家级期刊而已
《技术篇》专家从这儿起步无线电技术既有百余年悠久历史,但也是当今刷新速度最快的技术。从点点滴滴入手学习和钻研浩如烟云、深如海洋的无线电技术,掌握常人所不知的奥秘,与搭载电波遍访世界同样是令人快乐和激动的事情。“业余无线电”的主要特征是“纯出于个人对无线电技术的爱好”和“不赢利”。但就无线电技术而言,业余无线电和其它业务的无线电没有本质的区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今天的发现、创造和经验会不断被明天的其它业务所使用,其它业务今天开发的无线电应用也会不断为明天的业余无线电界移植采用,况且我国无线电主管部门分配给业余业务的频谱总宽度大于23GHz,而目前有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利用记录的频段的总宽度还不到1%,从业余频率资源利用率的角度讲,发展空间还无比巨大,任重而道远。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开发自己而学习技术是没有界限和止境的。随着无线电技术内容越来越丰富,火腿或多或少还要涉及低频模拟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是本篇这样的小书有能力去包罗的。好在有关无线电技术的国内外网站多如繁星,而且随着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无线通信市场,国内围绕移动、宽带等主流商用无线电业务的无线电技术书刊正快速增多,加上我国一些书局和杂志社几十年来陆续出版过一些专题书籍、电路大全、制作集锦之类的资料,尤其是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关于特定内容的经验心得交流文章, 这些都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汲取知识提供了重要源泉,不过相比之下,比较系统地介绍射频技术感性知识的基础资料还不算太充裕,本篇的宗旨只是努力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元器件的快速换代带动着业余无线电实践课题、工具和技术细节的不断刷新。但是作为底层支撑的无线电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石,才能更加自如地深入学习,有效地从广泛的信息源中提取有用的营养,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迅速提高。所以本篇的重点既不是捕捉和定格瞬息万变的最新动态,也不是详尽展开具体实践的细节指导,而是试图从比较广泛的视角介绍最常见的现象和最基本的原理,希望具有不同经历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能从本篇中发现自己的一些兴趣点,以便有的放矢地从其它信息来源去搜索更为具体的实践指南。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再回到本篇,寻找能够帮助进一步理解的线索。为方便读者深入查询有关中外资料,本册在一些常用术语首次出现时用括弧给出相应的英文单词。为帮助读者亲身接触业余无线电界常见的不同表达方式,一些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技术插图保留了原来的风格,虽然其中有些历史原图的图面质量不够理想,但它们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时期无线电技术的原貌。我国无线电应用历史相当悠久,但留下的实物资料极少,作为一种技术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此本篇也顺便以少量篇幅介绍了一些我国早期业余无线电设备和战时国产名机的梗概,用意在于唤起研究。本篇很多内容系笔者长期学习拾得,不少来自依稀的记忆以及个别凌乱的笔记,原文的准确出处很难再查考注明,谨请谅解。《操作篇》开篇语本篇的第一章至第四章部分是操作篇的上半部分,此部分章节是针对那些要入门和刚入门的爱好者写的,所以它只是入门的初级篇。回想1993年,北京无线电运动协会对首批四十多名刚入会的会员进行培训,时间是每周日下午,当时每周还只是休息周日一天。经过近三个月的十多次集中培训,大家就无线电一般技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相关知识、法规、通信技巧等,听讲座,进行讨论,晚间在家里还要练习抄收老师在7兆低端播发的莫尔斯电码。当时取得的四级操作证书,只是收听级的,一年后通过考试合格的,才可获得有发射资格的三级操作证书。可不同了,有的入会后,集中培训加考试就两个多小时……。由于门槛低,又跳过了收听级这一段,对大多数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来说,有必要进行一些补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本篇前半部分就业余电台、业余业务、业余频段、业余爱者等基本问题,以及业余电台的呼号、分区、通用时间、地理位置报告等相关知识等作些简单介绍,供朋友们进行自学。本篇对收发信机的使用、天馈系统的架设安装、电源系统的维护以及对具体通信用语、操作程序等作一般性介绍,供朋友们操作实践中参考。以前法规规定,持三、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不允许进行RTTY、PSK31等模式的数据通信和SSTV慢扫描电视通信,2001年这些法规已经废止。因此,这里也向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介绍了除语音通信外的其它通信模式,供朋友们选择使用,以提高大家对玩业余电台的兴趣,并为将来上短波作些准备。由于本人是学文科的,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成文。受水平所限,文中肯定有不少错误之处,也请朋友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指正。《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开篇语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是一部业余无线电操作的进级篇。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理解了呼叫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后,如何能够在业余无线电领域内更进一步,了解和进入更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无线电操作世界。本章节从传播规律、IARU的游戏规则、DXCC、追卡、业余无线电竞赛、奖状、远征、日志软件、各种辅助工具、极低频段和超高频段操作、QRP、空间通信操作、EME、射电天文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说明,并配以具体的例子,力图使读者了解和掌握神秘的业余无线电通信世界中许多精彩的部分。鉴于篇幅的原因,本书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在涉及的点上不可能每一点都讲得非常细,但是每个部分都会提供至少一个入门的介绍和互联网上相关的资源链接,便于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BD6CR协助编写了“绿色通信-QRP”一章,BD4OS协助编写了“向太空冲刺”章节中的大部分内容,BA7IA、BA4RF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补充了一些章节的内容。另外,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曾经联系过以下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BA1HAM、BA7NQ、BD7OH、BA4EG、BD0AAI、BA1AA、BA1EO、BD1WC、BA1AAX、BD1BYV、BA4ALC、BA3CE、BG1DO、BG1MW、BD1ES、BD5RV、BA5TT、DL3MBG、K5SF以及在网站上的其他爱好者,他们给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此对所有关心本书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以便在以后的版本中修正和完善。《史记篇》写在前面业余无线电在中国有一部坎坷、曲折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供传言励志的章节,能集文成卷留予后人知,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笔者多年的夙愿。老一辈业余无线电家的探索与进取,为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兴衰,同时还是中国当时社会风貌、价值取向、特别是科技人员志向情怀的生动反映,每每翻阅总让我受益匪浅。笔者有幸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接触业余无线电事业,又因工作需要,曾访问了一批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上卓著且有成就的老业余无线电家。在他们中间有些曾是社会名流、国家精英或实业家,不少还是中国业余无线电团体或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大名赫赫,备受社会推崇与爱好者的仰慕,对他们的访问,为我整理、撰写民国时期业余无线电的历史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笔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曾经访问过以下各位老业余家:已故去的有:朱其清、孟昭英、赵振德、张宗汲、潘仁庸(潘仁荣)、陈仁慕、沈明刚、谢棣华、李石麟(李欧儒)、郑观森、郑光祖、陈实忻、朱悦民、赵超尘等。尚健在的有:周海婴、王传善、钱皋韵、许道通、张家齐、韩铸文、徐树滋、高昌镕、朱天赋、冯国祥、黄耀曾、许毓嘉、郭德文、张志诚、金贤藻、顾元庄、王耿介等。所有被访的老业余家均毫无保留地向笔者介绍过他们那段亲历亲为的历史,有的还写成文字向笔者提供,成为编纂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翔实凭证。更有前辈还慷慨地贡献出他们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献,对于这些文献,笔者在使用时,都注明了提供者的姓名,以示资料来源和归属。笔者还常向健在的老业余家们核对情况,他们更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甚至亲自推敲、修改。这些耄耋高龄的老者,其信其义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令我敬佩,应该说这篇史记能够成稿也有着前辈们的功劳,我将永远感谢这些前辈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在编写的过程中笔者除查阅了解放前相关的一些报刊和业余无线电团体的刊物外,还参考了人民邮电报社出版的《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子报社出版的《中国电子报》、中国台湾《无线电界》杂志社出版的《无线电界》、上海地方志、浙江省地方志、汉口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特别是笔者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上海市无线电运动协会、中国民航通信设备修造厂等单位以及张宗汲前辈的夫人汪秀娟老师的鼎力相助,允许笔者查阅并使用他们保存的档案、资料。另外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福建、江苏等全国各地均有爱好者或协会工作人员协助笔者查阅、复制资料或核对史实,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这次应约撰写《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中之史记篇,对我也是一个学习和系统了解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历史的机会。本想将资料收集的更加完整、全面,对已有资料考证得更加翔实些,无奈《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五篇必须同时出版,“史记篇”仅是其中一篇,其他各篇都已完成,出版方已数次催稿,为了不至因我而使出版时间拖得太久,只得匆匆交卷,权作一个征求意见的草稿先交付印。同时原来准备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历史,也因需要查阅很多历史资料和文件,且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查阅档案、核实情况的手续极为繁杂,要赶上本书的出版日期,实无可能,所以只能对这段历史做一个极为简单的概括,详细叙述,只能以后择机另行撰写、另行出版了。对于已经完成部分,也只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手头资料编写而成,难免会有不少遗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尚请老前辈和知情者们补充、斧正,也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求将来得以增《交流篇》 自1992年我国恢复开放个人业余电台十余年以来,各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队伍迅速壮大,并积极通过空中联络学习和交流技术,他们的体会、经验和见解也反映在一些刊物和互联网上的文章中。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也为了留下一些反映这个时期我国业余无线电界交流的实况记录,本篇随机收集了一部分有代表性或启发性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没有署名,有的是经过改写转载的,难以与原作者联络,也无法在印书时正确署名,敬请谅解,并请原作者与出版者联系,在此谨向本篇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设备篇》设备篇522-666无线电收发信设备是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必备装备,也是空中联络、交流的主要通信工具。从早期完全靠无线电业余家前辈们亲手制作各种发射机和接收机,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由专业化制造生产出来的各档次业余无线电通信机,经过百年演变,曾经登场亮相的商品化业余无线电台设备已有千余种机型,自制设备的品种更是只能以“无数”来描述,它们留下了一条漫长的历史足迹。追踪这一足迹,无疑有助于加深对无线电技术的各阶段进步的理解,探索今天的无线电设备之所以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的理由。为了帮助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展情况,本书的《设备篇》收入了一部分业余无线电收发信设备的简单资料,以供读者将来进一步深入了解时作为索引。限于收集的能力和资料的来源,篇中内容比较集中在商品化业余无线电设备鼎盛时期的国外商品机种上,其中有些曾经成为世界业余无线电界的主打机种,有些并没有成为流行产品,也有少数机型是通用机型。历史上曾经为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一些其它设备因为缺乏准确的资料,未能收入。为此敬请读者谅解并予指正。《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附录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业余无线电的摘录附录三、ITU国际呼号序列划分表附录四、DXCC实体呼号前缀及分区对照表附录五、CRSA推荐的业余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附录六、我国岛屿的IOTA编号表附录七、计算通信方位角和大圆距离的BASIC程序附录八、我国(以北京为中心)与世界部分城市或国家的方位角和大圆距离附录九、CQ- World-Wide WPX 竞赛规则节选业余无线电家礼仪…………这一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使用至今已经将近七十年了,但是其中所描述的业余无线电家精神,至今依然活神活现,早已被奉为业余无线电家之圭臬。可惜的是,这一精神标帜如何落实到每位业余无线家身上。过去从没有听过有人倡导,而自己根据这些标语文字又学不来,因此下面我以古贤曾子的精神:日省三次,来探讨这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下面都是一些根据保罗君制定的业余无线电家礼仪,发展出来的自省题目,希望对於业余无线电家修养有帮助。互谅互解 -- 凡是让人不舒服的事我不干:进行 CQ 呼叫或是履行约定通讯之前,是不是要提前准备先倾听一阵子?确定频率上无人使用之后,再进行呼叫。碰到频率使用权纷争时,是不是能尽量给对方方便?而不是高谈阔论,以「根本无人有权拥有频率」等语相应,或只是一味地坚持你是优先使用者。如果友台指出自己有技术上的瑕疵,是不是应该马上停止操作,就这些问题先解决?而不是若无其事的继续操作。使用中继台时,有没有考虑到可能随时有人需要使用,或者是紧咬着中继台不放?如果对方提出交换 QSL 卡时,是不是应尽速履行实现?产生射频扰问题时,是不是能彻底反躬自省,即使知道射频扰问题根本与自己的通讯设备无关?面对远征电台讯号时,是不是要完全配合对方的呼叫指示;或者只顾自己就缺这个国家地区通讯而显得不耐烦,或者是表现出「丛林战术」以对?高贵情谊 -- 以高贵的情操支持并鼓舞业余无线电同好、地方性及全国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我是不是已经加入了地方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或者是以单飞的姿态对应?如果我使用了公共资源 ( 例如中继台、OSL 卡服务 ),是不是心存回馈?如果对於所属社团有意见或不满,是不是应透过适当管道表达,或者迳自在空中发炮,散播自己的情绪与不满?是否意识到无线电波无远弗届,你的一举一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监听到,不管监听的是一般人士或者是业馀特定监听站,都有可能影响到业馀无线电家的形象?日新又新 -- 集优良科学素养、有效率的电台设备与操作习惯、及水准以上的业馀家精神於一身:是否尽全力学好无线电设备的操作技术?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只认为技术问题对我而言太深了,无从学起。考虑到拥挤频率内的扰问题,是不是应该主动把线性放大器关掉?你是不是有了开启操作桌照明灯时,顺手也把线性放大器打开的坏习惯?是不是应该设法取得无线电设备的维修手册,并且好好自修或是向别人请益研习?以便彻底了解使用设备的线路原理。检讨过去几年的业余无线电生涯当中,是不是亲自动手制做过一些简易的业余无线电设备?例如天线等。距离最后一次仔细看有关业余无线电杂志内的技术文章有多久了?你曾要求朋友监听你的发报能力,并且提出挑惕性质的批评吗?通讯程序或是常用的 Q 码,你熟悉吗?最好能倒背如流。如果临时受邀客串主控网路,你对於自己的通讯技巧有信心吗?是不是曾以「不熟悉通讯程序」或其它理由加以推诿?友善互助 -- 如有需要,对新手应慢而有耐性,温文儒雅以对。热心助人、充份合作、体谅他人,这些都是业余无线电家的本行:常到新手聚集的频率报到吗?他们需要鼓励、指导、及归属感,这些都是你做得到的。无意监听到友台有触犯法规的行为,或是操作程序不符约定,应设法私底下提出指正规劝,而不是把自己想像成空中警察,迳自就地指正或教训。很具建设性地鼓励新手在技术上升级,应以技术升高可以得到更丰富的通讯享受为诱导,使得新手自然向往升级,而不是冷嘲热讽。应该严禁与种族、族群,或是黄色有关的笑话,即使对非常熟悉的人也不行。尽量不要涉足在空中的争吵,尤其是不要加入任何挑少数团体的行为。在空中听到不熟悉的呼号时,应该有礼貌地趁机打个招呼,不要因为「他不是我们这一夥」的念头所影响,而置之不理。如果得知附近的业余无线电同好因故住院,或是亲人丧故,只有在通讯时表示慰问之意够吗?应该考虑拨空带束鲜花或是慰问卡,亲临表示关心之意。在空中与人交谈时,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不要忘了,随时都是向人讨教的好机会,应重视与珍惜别人的看法或意见。碰到一流的、完美的操作者,别忘了向他称赞、褒扬几句。均衡发展 -- 对个人而言,业余无线电是消遣、嗜好,不要影响家庭、工作、课业、或是参与社会活动:每天只切割成工作、睡眠、和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时间吗?有没有注意到家人需要你;除了业余无线电外,你也需要朋友。我有非业余无线电的挚友吗?我参加非业余无线电团体的活动吗?已经多久了,完全不是因为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缘故,而陪同家人出去旅行?应能够暂时撇开业余无线电与家人在一起。何时才能在讨论年终奖金时,不要提及业余无线电设备的添购计画?与朋友或家人旅行、打保龄球、或是任何聚会时,能够完全放下〈不提及〉自己有趣的业余无线电,而关心别人的嗜好吗?对於购买自己的数万元业余无线电设备出手大方,而家人因所属的嗜好要花费时,你却不甘不愿。爱乡爱国 -- 电台设备与操作技巧永远为乡为国准备:对於慈善或是公益的社团活动,你自动自发帮忙过吗?对於法规的看法或意见,你正式向有关当局提出过吗?或者只是消极的向他人抱怨?你真正了解国家在什麽时候有权徵召你的业余无线电台吗?
国家级刊物期刊名称 无线电 期刊CN号 11-1639/TN 主管单位 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 人民邮电出版社 文种 汉文 发行范围 公开
计算机病毒论文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 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 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 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 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故意制造出来的, 有时一旦扩散出来后连编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 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几年前,大多数类型的病毒主要地通过软盘传播,但是,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随着现在电子邮件被用作一个重要的企业通信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扩展得快。附着在电子邮件信息中的病毒,仅仅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侵染整个企业,让公司每年在生产损失和清除病毒开销上花费数百万美元。 今后任何时候病毒都不会很快地消失。按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发布的统计资料,已有超过10,000种病毒被辨认出来,而且每个月都在又产生200种新型病毒。为了安全,我们说大部分机构必须常规性地对付病毒的突然爆发。没有一个使用多台计算机的机构,可以是对病毒免疫的。 计算机病毒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 (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 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 风险小破坏大, 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环节, 易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 只能在运行中发现、修改错误, 并不知道还有多少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几年前计算机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国才是近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热潮。微机的广泛普及, 操作系统简单明了, 软、硬件透明度高, 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 能够透彻了解它内部结构的用户日益增多, 对其存在的缺点和易攻击处也了解的越来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目前, 在IBM PC系统及其兼容机上广泛流行着各种病毒就很说明这个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有哪些?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资料: 还有很多: 自己看吧
你去w3c上边学习
《HTML5布局之路》
《CSS禅意花园》
HTML5学堂
W3C
mozilla
这类范文在计算机科学与应用这本期刊上有很多的,你自己去找找吧
是。期刊简介 《无线互联科技》国内标准刊号:CN 32-1675/TN,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6944,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无线互联科技》文章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知网)、万方数据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等网站收录。《无线互联科技》栏目"业界前瞻""专家视野""无线天地""管理论衡""经贸视点""通信观察""网络地带""计算机世界""软件透视""实验研究""市场纵横""教学实录""社会广角""传播经纬""新媒体"等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无线互联科技》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江苏省科技情报所主办的大型科技月刊,国内标准刊号:CN 32-1675/TN,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6944 月刊知网 万方 维普 收入本刊栏目:“业界前瞻”“通信观察”“无线天地”“网络地带”“软件透视”“实验研究”“计算机世界”“技术应用”“市场纵横” “ 管理论衡”“设计分析”“教学探讨”“图书情报”“计算机教育”“新媒体”
这本杂志不错的,有刊号,是正规杂志,你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者网都可以查到的,评职称一版没什么问题,。栏目设置有“业界前瞻”“专家视野”“无线天地”“管理论衡”“经贸视点”“通信观察”“网络地带”“计算机世界”“软件透视”“实验研究”“市场纵横”“教学实录”“社会广角”“传播经纬”“新媒体”等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你可以参考一下,如果想要投稿的话可以去咨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