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统编三年级语文论文

发布时间:

统编三年级语文论文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仍然是个问题——即使面对同一文本,在不同教师那里,“教什么”仍然存在很大差异。正如王崧舟所说,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本体”?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换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将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为语文课的主要目标,更不应该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来组织教学过程。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是课文中所包含的语文知识或语文方法,就是要有“语文味”,语文的本体论使人们关注到语言的学习是语文的根本属性。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它的工具性,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语言教学上来。而语言教学就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上。一、“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吕淑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通过阅读(包括有声的阅读)培养语感是可行的途径之一。语感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形象感。1.比较品味,培养分寸感。分寸感是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感受和把握。语感是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在对语言不断地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中逐渐积累的。因此教学时,我们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字、词、句或看似平常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比较、揣摩,细细品味,掌握其内在含义,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分寸感。第一小学王语执教的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朗读体会句子“春天到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时,教师是这样启发学生通过对比感受用词的。师:句子中为什么用“抽出”呢?用“长出”不行么?甲生:我觉得树木发芽的速度特别、特别快。乙生:我觉得树木是迫不及待得长出来了的。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生朗读。师:还不够快,能再快一点吗? 读出树木发芽的迫不及待。在这里,教师在理解重点词“抽出”后,通过朗读指导学生感受“抽出”与“长出”的不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语言的表达效果,学生在“品味”活动中感受了语言运用的准确。再如赵英老师教授的四年级《自然之道》一课时出示句子:“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将“探出”与“伸出”进行的比较,都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推敲,加深体验,通过对比使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得到逐步提高。2.正确流利,培养畅达感。畅达感主要是对语流的感受。它包含对语句通顺以至畅达的感受,句与句之间上下衔接、句式搭配、语气呼应等方面的感受。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做到口齿清楚,发音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能按标点符号读出句间不同的停顿。这样,可增强语言的正误感。然后力求学生读时达到通顺流畅,能读出各种语气和语调,这样,可增强语言的畅达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就是畅达感的培养。3.入情入境,培养情味感。情味感是指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感受。要想用朗读培养语感,就必须训练学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文句的思想内容读出语句的感情。第一小学王语执教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指导句子“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的朗读时,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对小鹿的喜爱之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感情朗读指导。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愈发深刻。四十四小学甘乐乐执教三年级《秋天的雨》时,请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选出喜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汇报后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尊重了学生的读书体验,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学生兴致盎然,教学效果好。4.想象入境,培养形象感。形象感不仅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所描绘的“形象”的感受。还主要指对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整体性感受。对语感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会把眼前的文字内化为鲜明的形象,并激发丰富的感情,从而更好的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和深蕴的思想感情。如尚晨老师教授的《和时间赛跑》一课,首先要求学生画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后进行出示:“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再用一个词概括出作者的心情,学生找到“忧伤”,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忧伤,找到后读一读。通过学生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那个先是因为失去外祖母而忧伤的男孩形象,进而因为感慨时间里的事物失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而产生忧伤的那个男孩形象赫然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课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它是要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想象进入作品本身所形成的艺术氛围,在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来。“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我们应以这个核心来进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即帮助学生变课文中的文字为鲜明、生动、具体的图像,变活生生的精彩的生活图景为文质兼佳的文字。重视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提供学生一个好的习作氛围。

一个好的习作氛围可以让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除了可以提高学生作文动机,还可以促进和提高他们自由联想能力。能够让记忆清晰明确,思路反映敏捷,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样的写作氛围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营造,一个是物质提供方面,一个是心态组织方面两大部分。物质主要是指一些硬件设施,比如说教室的环境方面还有可以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场地。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提高他们写作的欲望。心态方面主要是指老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爱心来刺激学生写作的激情,通过亲切的笑貌脸来点燃同学们创作激情。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在三年级作文的教学阶段,老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写作乐趣,让他们从心里觉得写作文是件好玩儿的事儿。提前为学生以后的创作学习打下心理基础。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玩儿,好动手,对新鲜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作文教学就要根据和适应儿童的这些特点,做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让孩子们在自然的轻松的环境下就可以把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

故事式:老师先讲几个小故事,要讲到生动,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让同学们把听到的内容大概上写下来,再点名让几位同学复述,这样加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的故事,就成了一篇非常好的作文。

活动式:针对孩子们好玩爱动的特点,把游戏适当的引入课堂,在无意中有意中让孩子们对写作有了新的兴趣。

情境式:三年级的孩子,容易被真实的、具体的、非常形象化的东西所感动。他们的情感一般都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

(三)肯定孩子们的创作。

这就要求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发现学生的成功或者是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沿着成功的方向更加努力的前进。这是一种非常正面的强化手段。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孩子们心理上上的需求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1、因材施教,目标得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的目标才能限度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可是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学习能力优劣悬殊很大。三年级以后,习作训练的质和量都在慢慢的发生变化。所以,学生们面临的差别也非常大。因为,在习作目标上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可以设计多层次的可变性目标。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同学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学会正确的评价和肯定。

老师的评价和肯定要面向全体,贯穿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孩子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到的就怎么写出来。只要是作文达到了制定的习作要求和目标,就要打高分,多鼓励肯定。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大力肯定其文章中的特点。增强他们写作文的自信心。

3、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表现欲。

在三年级这个年龄段上的孩子们,有很强烈的表现欲,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同,得到长辈的称赞,得到同伴们的欣赏。

由此可写,要提高习作氛围营造的重视度,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的满足孩子们好奇心、表现欲,满足孩子们作文的应用需要。才能够有效的激发起三年级学生们的写作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学生方面

(一)观察能力是学生乐写、趣写的前提。

重视观察,就是方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观察事物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等;并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细节进行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

(二)阅读、积累是趣写的前提。

一位教育家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习作情况调查时,学生有如下情况:写,提笔无话可写;说,启齿无词可言,或者写了、说了,但不尽人意,言词单调,表达肤浅。分析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缺少丰富的素材、深入的思考;二是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达积累。而阅读恰好是他们的天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很多孩子很少读课外书,所以教师应从课文入手,因为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易学易诵,可供学生鉴赏或临摹,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假设迁移的桥梁,通过引导,培养他们模仿写作的能力。每学习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断,其中,有些课文非常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学完之后,我就让他们悟其法、学其法、用其法,仿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是不够的。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阶段,让学生读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如果一直由学生随意阅读,没有目标,不加以引导,那么就很难有较好的收效。

作文教学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地去渗透引导,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整个习作教学过程,我们应相信“持久的兴趣”最终会变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成就。 【篇二】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这些必须观察。让他们从平常的生活观察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能按顺序选材,抓住特点展开联想,让观察为写作服务。如习作《我的同桌》,我向同学们提问:你的同桌长得什么样子?看看他(她)的脸,是白白的、黑黑的,还是黄黄的?是圆脸,还是瓜子脸?眉毛是弯弯的还是细细的“一”或是明显的“八”字?眼睛亮不亮?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鼻子高不高?鼻梁塌不塌?……进而让学生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同桌的特点进行观察,写一写同桌的外貌,把最有特征的部分写详细。尤其是像翘鼻子,缺牙,小痘痘等就一定要写详细。

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二、从教材开始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并用来帮助自己写好作文。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这段话中哪句话是中心句,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具体写了哪几种事物?学生齐声说:原野热闹非凡;写了大豆、高粱、榛树。这就是总分构段的范例。我因势利导,出示一组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挂满了枝头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道:秋天的水果真多呀!围绕这句话写一段总分结构的话。为了防止学生过于简单,“有苹果,有葡萄,有桔子……”特意板书时写道:大豆笑、高粱唱、榛树红。苹果会怎么样了?你是苹果、葡萄或是桔子你是什么样子的,你挂在枝头你会做什么,想什么……

教材注意内容的整合,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讲的都是童话———写事,要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同时要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如《哪吒闹海》抓住人物的动作,《三袋麦子》抓住人物的神态,《蒲公英》抓住人物的语言……

三、从体验着手

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孩子在生活中都学过某种本领,但三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做过的事只记得大概,不记得细节,因此很难把学本领的过程写具体。如我在教学生写《跳绳比赛》时,我特意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比赛,在比赛时我要求学生体验跳绳前后的生理变化,心跳的次数加快吗?腰腿酸不酸?比赛前后对手的神态、动作怎样?你的神态、动作又怎样,比赛前后你心里想些什么?其他学生呢?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与对手内心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及外部动作,还有写出的比赛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体验,然后都来写这件事。在学生掌握了如何把内心的体验写具体之后,再拓展到生活中大家学过的各种本领,由此及彼地回顾、挖掘自己在学某种本领时的真实体验,把学本领的经过写下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体验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就水到渠成了。

四、从口语起飞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作文教学时,我重视口语的训练,先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或同学当中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成文,即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比如在写《桂花》这篇作文时,我是这样指导的:说说桂花的名称,桂花的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花瓣的形状(有管状、丝状、条状……),花的姿态(伸展的、弯曲的、上伸的、下垂的、四射的……),由此展开想象……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尽管每一部分的语句不多,也能把一朵花说得形象了。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如何来提高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呢?是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作文起步教学势在必行。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把作文起步教学重视起来,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让他们充分地显现自己的特点,感受真实的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学生起步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即我国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本文整理的 310个"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范例", 为大家展现语文教育研究热点。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一: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7、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8、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40、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41、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3、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44、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45、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4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7、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4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4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二: 5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5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5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5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5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5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57、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58、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5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60、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61、"小先生制"--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62、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6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64、关注"幼小衔接" 提高小学语文起始年段教学实效 6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66、 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67、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谈 68、 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69、 "微"中见大: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0、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1、 多措并举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2、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73、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7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7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76、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7、 运用微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78、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79、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80、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81、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 8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83、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84、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85、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8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87、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88、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89、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90、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91、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2、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93、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94、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95、青春期教育研究 96、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97、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98、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99、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10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三: 10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0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0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0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0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0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0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11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11、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12、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113、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114、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15、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6、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117、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118、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 119、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120、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 121、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2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123、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124、浅论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模式的研究 125、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26、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127、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28、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有趣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129、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30、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 13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 13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13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 13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13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3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137、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策略 138、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模式初探 13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书法教育 140、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用型"课堂教学策略 141、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刍议 14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分析 14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144、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 145、谈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 146、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47、小学高年级语文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148、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149、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50、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四: 151、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5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分析 15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54、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李祥 155、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56、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57、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丁光忠学周刊-- 158、搞好语文教学 彰显语文魅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和分析 15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妙用游戏朱 160、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16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6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6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6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6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6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6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68、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169、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微探 170、试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171、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72、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7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174、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7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76、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177、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178、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9、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80、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8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8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8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8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8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8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8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88、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189、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190、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变 19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与建构 192、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19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4、论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195、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小学语文质量 196、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197、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98、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199、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人文性进行培养的分析 200、关于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 201、浅议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五: 20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3、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 204、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5、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206、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8、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 209、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210、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11、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21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1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 21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21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216、课本剧编演让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21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1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策略 219、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构建 220、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21、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22、关注学科特点 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凸显学科特色 22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24、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225、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6、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27、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策略 228、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9、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 230、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231、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2、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 23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34、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35、略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236、让小学语文课堂童心飞扬的策略 237、浅析小学语文优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238、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3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突破策略探析 240、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3、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44、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245、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6、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24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48、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249、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250、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六: 25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5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绘有效结合 25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精读策略分析 254、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255、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56、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57、古诗文教学情境创建杨晓丽 258、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59、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260、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研究现状及有效策略 261、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62、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 26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方法与价值 264、论基于教学反思角度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策略 265、关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266、小学语文教学中减负的策略 267、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68、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9、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应用探讨 270、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271、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7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73、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74、基于模块化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5、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研究 27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教学实施 27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几点认识 278、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279、小学语文高年段提问策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80、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281、实现"活动型"写作教学--微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策略 282、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83、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原则和策略研究 284、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5、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方法研究 286、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探讨 287、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 288、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89、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 290、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入与价值探寻 29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29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29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探究 29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95、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96、谈如何让创新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297、巧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98、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29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书香味儿呈现策略探析 300、关于以五步教学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301、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0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30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04、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05、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 306、探析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智慧教学策略 307、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308、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309、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310、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点击下列相关推荐。

如今,人们对小学 教育 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 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 面相 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05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 说说 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 文化 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 经验 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15-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语文之美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 造句 、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 总结 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0月.

三年级部编版的论文

很凸显人生积极的态度,应该是乐观向上的生活

语文教育即我国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本文整理的 310个"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范例", 为大家展现语文教育研究热点。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一: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7、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8、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40、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41、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3、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44、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45、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4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7、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4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4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二: 5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5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5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5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5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5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57、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58、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5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60、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61、"小先生制"--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62、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6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64、关注"幼小衔接" 提高小学语文起始年段教学实效 6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66、 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67、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谈 68、 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69、 "微"中见大: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0、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1、 多措并举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2、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73、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7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7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76、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7、 运用微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78、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79、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80、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81、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 8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83、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84、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85、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8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87、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88、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89、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90、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91、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2、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93、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94、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95、青春期教育研究 96、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97、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98、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99、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10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三: 10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0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0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0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0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0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0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11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11、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12、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113、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114、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15、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6、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117、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118、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 119、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120、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 121、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2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123、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124、浅论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模式的研究 125、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26、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127、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28、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有趣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129、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30、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 13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 13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13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 13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13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3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137、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策略 138、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模式初探 13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书法教育 140、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用型"课堂教学策略 141、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刍议 14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分析 14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144、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 145、谈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 146、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47、小学高年级语文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148、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149、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50、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四: 151、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5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分析 15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54、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李祥 155、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56、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57、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丁光忠学周刊-- 158、搞好语文教学 彰显语文魅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和分析 15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妙用游戏朱 160、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16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6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6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6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6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6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6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68、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169、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微探 170、试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171、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72、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7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174、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7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76、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177、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178、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9、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80、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8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8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8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8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8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8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8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88、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189、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190、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变 19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与建构 192、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19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4、论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195、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小学语文质量 196、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197、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98、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199、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人文性进行培养的分析 200、关于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 201、浅议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五: 20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3、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 204、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5、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206、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8、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 209、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210、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11、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21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1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 21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21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216、课本剧编演让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21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1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策略 219、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构建 220、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21、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22、关注学科特点 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凸显学科特色 22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24、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225、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6、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27、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策略 228、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9、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 230、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231、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2、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 23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34、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35、略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236、让小学语文课堂童心飞扬的策略 237、浅析小学语文优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238、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3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突破策略探析 240、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3、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44、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245、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6、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24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48、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249、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250、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六: 25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5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绘有效结合 25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精读策略分析 254、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255、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56、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57、古诗文教学情境创建杨晓丽 258、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59、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260、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研究现状及有效策略 261、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62、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 26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方法与价值 264、论基于教学反思角度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策略 265、关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266、小学语文教学中减负的策略 267、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68、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9、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应用探讨 270、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271、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7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73、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74、基于模块化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5、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研究 27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教学实施 27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几点认识 278、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279、小学语文高年段提问策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80、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281、实现"活动型"写作教学--微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策略 282、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83、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原则和策略研究 284、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5、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方法研究 286、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探讨 287、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 288、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89、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 290、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入与价值探寻 29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29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29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探究 29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95、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96、谈如何让创新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297、巧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98、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29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书香味儿呈现策略探析 300、关于以五步教学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301、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0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30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04、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05、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 306、探析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智慧教学策略 307、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308、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309、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310、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点击下列相关推荐。

把自己的人生,现在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人生心态,面对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充满好奇,充满斗志不忙。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第二单元的课文设置中有三篇演讲词,所以教学时,我兼顾了议论文知识的复习和演讲词知识的初步学习,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在研讨探究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多列举事例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已是第二年执教《春酒》,再读课文,这坛春酒仍旧那么浓郁,细细品读,浓郁中又增多了几份味道。

针对去年“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悟乡愁”几个环节,今年我围绕“春酒”这一个民俗,以此为切入点,设置“春酒之乐”“春酒之俗”“春酒之情”三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春酒这个节日的乐趣入手,表层了解春酒,然后再跳读课文找出民俗,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积累,最后品读课文重点段落,领悟情感达到走进春酒,品出乡愁的情感目的。对比这两年的教学设计,结合今年执教的.感受,有几点反思和心得。

一、教师装好自己的酒,才能酿出学生的酒

都说教师积累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确如此。今年,在讲解课文之前,我把很多时间用在了搜集和整理琦君的个人资料上面。经过整理发现了琦君的很多生平经历,让即使未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已经了解了琦君其人其事其情。尤其是将琦君的一些作品中的一些原话汇总串联,让学生对琦君的心情有了先前的感知。我在读过这些作品后很感动,也很理解了琦君的心情。正是这种情愫才会让她想写《春酒》。

结合暑假培训研修所感,教师可以将自己搜索到的这些资料在课前或课后发在班级博客上,引导学生浏览了解。也可以将自己的个人空间开放给学生。

二、讲解课文,设置环节一定要贴近文本制定

本文在第一单元中属于民俗这个主题,所以在制定教学环节时一定要考虑单元主题。针对民俗这个主题,搞清琦君写作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设计。通过设置以上三个环节,了解了民俗,感受了童真童趣,领悟了乡愁。主线明晰,简洁而实用。

读懂文本,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才能带给学生一个不同的书中世界。

经历了一场中考总复习,再反思三年来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1、从七年级开始就让学生阅读《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要求学生做一篇读书笔记,对自我喜欢的文章或片断进行欣赏,把感悟写下来。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中考复习时,老师只是启发和点拨即可。

2、平时注意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抄写作业,名言警句和优秀的段落或文章。这既能够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背诵虽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却是一个礼貌的办法”。

3、课堂教学中落实大语文观,丰富课堂资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平时教学能够放开手脚,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是拘限于教材,能够大胆旁征博引,介绍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学故事、名人轶事、成语故事等资料,并关注其他的相关学科,以此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课堂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4、课堂教学当注重有效地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使教学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习,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潜力,并落实到了笔端。

5、重视点滴的作文训练。平时教学中,当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时刻用眼用心体会生活,及时用笔记录生活,以此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提高观察感悟潜力,并为写作积累鲆活真实的素材。让学生写日记或写随笔不失为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精神,三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那么,怎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大纲要求呢?我认为应切实抓好段的读、写训练。

读段

在段的读、写过程中,读是基础,应抓好三个环节的读。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在此基础上,才转入讲读,指导理解课文内容。二是讲读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第一遍读,初步了解整段话写什么;第二遍读,概括每句话写什么;第三遍读,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这句话写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写鱼的多。)第三句话写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可以知道鱼的数量多。)讲读后的读,要突出"熟"字,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写段

三年级作文重点是练习"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在实践中,我把写好总分段作为写段的基本训练。并坚持写好总分段的几条具体要:

1、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

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

初三上学期,学生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对待语文学科越来越有遁形,所以开学初我根据我班的语文教学特点,配合学校工作,指定了个人成长计划。在这一个月,我根据自己的成长计划,制定了一下措施,并且有较好的收获,以下是我的反思。

1、坚持每两天做一套语文中考题,总结规律讲阅读的时候,适当增加题型,保证每套阅读题给学生拓展两道题,保证学生的阅读试题的宽泛性。

2、坚持每周听杨老师三节课,学习杨老师的讲课方法,体会精髓,并且下课及时与杨老师沟通,学到了很多东西。

3、上课时,时刻关注学生状态,起初有打瞌睡的,溜号的现象,但经过私下沟通,学生们状态大有提高。

4、根据学情,我注意主抓中下等的学生,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他们多提问,较难的问题留给资质和潜力较好的学生。这样在考试中两头成绩都有所提高。

5、给有能力的学生私下留语文阅读,并且坚持批改,有不会的地方鼓励学生多质疑,多解决,在重点阅读方面,我只告诉学生扣了几分,让他们自己去查看扣分处,锻炼他们答题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我坚持每天给他们补课,甚至一些简单的古诗文默写的批改,由他们完成,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以上是我开学出的成长反思,其中还有很多不足,我会在下个月改正并实施。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摘 要: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规范、准确、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五美 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教师的语言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这要求语文教师既要以广博的知识为依托,精心备课,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表达能力,锤炼课堂表达艺术,其中教学语言美是关键。什么是语言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美重在规范、准确 语文教师规范、准确的语言,应比其他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感染学生。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即语言符合语法,逻辑,语句完整,简洁,说话有条理,语音的高低,快慢适度。如说“我们现在先朗读课文”。就不能说:“我们现在朗读课文先。”“我骑自行车上班”,不能说成“我骑单车上班”。 初读课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整体感知的框架,但仍需要教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笔者以精练准确的问题达成这一作用,即在初读前,布置2~3个贯穿阅读过程的问题。如在教《梅花魂》一课时,抓住文眼之“魂”,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魂?梅花有魂吗?课文中的“梅花魂”究竟是指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阅读边思考,结合教师的讲解,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美重在抑扬顿挫,生动形象 教师语言应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使教师讲解表达富有情趣,重点突出;又富有感染力,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还借助教师的神情、动作和体态来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文章形象的感染力。 如学习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范读课文时笔者适当辅之以相应的神情和体态语,读铁罐说的话时做出铁罐傲慢无礼、盲目自大的神情和动作;读陶罐的话时则表现为谦虚有礼,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涵。 三、美重在幽默机智、含蓄 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能愉快主动地学习。 有次上三年级的课,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写着:谢教师是个差教师。笔者就顺着这个话题说了优缺点、爱好、教学成绩。然后把题目改成谢教师是个差教师吗?并让学生仿拟题目, 是个 吗?介绍周围的同学。学习气氛马上从学生想看热闹、调皮学生害怕担心教师的惩罚变成了拟题目,写学生的氛围,课堂氛围也随之显得活跃、和谐和轻松,并且顺利完成了一次随堂作文训练。 四、美重在声情并茂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做表情达意,以情动人。小学语文教材每篇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善于“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后“情动辞发”把自己深深体验过的感情传送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种感情。 如教学《秋思》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情诵读,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深情颂读)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花谢了,草枯了,大地一片枯黄。老树上那茂盛的绿叶,也变成片片蝴蝶,随风飞舞了。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合家团聚的时候了,可是……诗人心头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念他们的心情,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忙中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这是一个游子怎样的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啊,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学生读诗)这样动情导读,使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于是学生在读诗时就能读出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人的忧伤。 五、美重在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均产生了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词汇:如菜鸟、网虫、忽悠、粉丝、80后 、山寨版、大虾……一些网络语言新颖、鲜活、生动、形象,不仅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话一出口,往往能够让人印象深刻,过耳不忘。教师在讲课中若能信手拈来加以灵活运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探求知识奋发向上的热情。 要想让课堂有着春天的希望,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阳光的味道。要使语言充满阳光的味道,我们要不断向古今中外名篇汲取,向鲜活的生活汲取。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用教学语言美引导学生走向语言百花园;拨动学生美的心灵,塑造出学生美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李琴主编.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向度语文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发布时间:2006-6-16 17:26:37 论文发布人:chjchjchj 语文学科学什么,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祖国语文”而非“ 祖国语言”,措词异乎寻常,耐人寻味。 或许是为避免人们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理解的以概偏全, 抑或是为平息在“语文”涵义的意见纷争而作出选择。 的确用心良苦。然而,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名称, 它代表的是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教育的课程。按叶圣陶先生的解说, 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统称。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其本质属性就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因此, 对语文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预设, 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效能的大小。 一. 把握语文本质,明确价值向度 1. 辨析语文的本质 对语文本质问题,自古就有“文道之争” ,或是只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语言形式,忽略语言所载的文化, 思想内容和思维过程;或是只突出思想内容,而忽略了语言形式。“ 文”“道”有机结合,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阅读中热衷于课文内容分析, 将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当作语文课的主要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围绕着课文内容理解来进行, 即强调文本内容的“意化”过程,因文阐道,因道悟文,相得益漳。 现代语文教育中转变为“工具性和思想性” 。提出;“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语文教学通过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实现知识性,思想性双重教学目标, 突出的是语言和思维、思想的统一,即思维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又演化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形式”教育,更是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的“实质”教育, 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这里,突出“ 语言这个工具 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完整性千万不能阉割。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想达到目的, 目前最具本色又最有实效的方法就是“读”。通过读, 让学生接触文中哪些生疏而精炼的语言, 不知不觉地吸纳与发展语言,形成良好地语感,培养基本的听、说、 读、写能力,通过读,让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积累大量的,美的语言材料和感性认识, 加宽加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为自己提供一片寻找自我, 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通过读, 让学生对文学作品反复吟咏中体会美,懂得美;通过读, 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多角度接受语言材料的全息刺激, 以培养语言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2. 从《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看语文教育价值向度 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的基本属性,工具性和人为性的统一, 正体现了语言的性质。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 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达意上, 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情思和人格培养上。因为语言是交际工具, 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 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 语文教学的首先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 人文性突出了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文化性。《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那么,用什么去影响并感染学生?毫无疑问,主要凭借的是课文, 是课文的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而这种内涵是要靠教师去深入地领会并挖掘的。 我们固然要提倡创新,但不可忘记“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 我们固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会, 但不可忘记尊重决不意味着肯定错误(包括有较大偏差的) 理解和感受。 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 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 所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 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常言说“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 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语言所载负的人文思想、 情感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必须寓教于文,在理解、 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 3. 科学整合“三个维度”目标,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作为课程价值具体化的课程目标随之而建。理清“三个维度” 目标的关系和抓住核心, 语文教育就不会陷入不知道学什么的茫然和困惑的尴尬境地。 力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目标的和谐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新课程目标制定的突出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课程标准》十项总目标,1—4项侧重于“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兼有“过程方法”的目标, 第五项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后五项分别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使用工具书与搜索处理信息五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语文能力目标, 侧重于“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第10项“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资源网求采纳

(一)提供学生一个好的习作氛围。

一个好的习作氛围可以让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除了可以提高学生作文动机,还可以促进和提高他们自由联想能力。能够让记忆清晰明确,思路反映敏捷,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样的写作氛围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营造,一个是物质提供方面,一个是心态组织方面两大部分。物质主要是指一些硬件设施,比如说教室的环境方面还有可以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场地。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提高他们写作的欲望。心态方面主要是指老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爱心来刺激学生写作的激情,通过亲切的笑貌脸来点燃同学们创作激情。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在三年级作文的教学阶段,老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写作乐趣,让他们从心里觉得写作文是件好玩儿的事儿。提前为学生以后的创作学习打下心理基础。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玩儿,好动手,对新鲜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作文教学就要根据和适应儿童的这些特点,做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让孩子们在自然的轻松的环境下就可以把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

故事式:老师先讲几个小故事,要讲到生动,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让同学们把听到的内容大概上写下来,再点名让几位同学复述,这样加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的故事,就成了一篇非常好的作文。

活动式:针对孩子们好玩爱动的特点,把游戏适当的引入课堂,在无意中有意中让孩子们对写作有了新的兴趣。

情境式:三年级的孩子,容易被真实的、具体的、非常形象化的东西所感动。他们的情感一般都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

(三)肯定孩子们的创作。

这就要求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发现学生的成功或者是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沿着成功的方向更加努力的前进。这是一种非常正面的强化手段。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孩子们心理上上的需求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1、因材施教,目标得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的目标才能限度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可是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学习能力优劣悬殊很大。三年级以后,习作训练的质和量都在慢慢的发生变化。所以,学生们面临的差别也非常大。因为,在习作目标上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可以设计多层次的可变性目标。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同学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学会正确的评价和肯定。

老师的评价和肯定要面向全体,贯穿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孩子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到的就怎么写出来。只要是作文达到了制定的习作要求和目标,就要打高分,多鼓励肯定。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大力肯定其文章中的特点。增强他们写作文的自信心。

3、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表现欲。

在三年级这个年龄段上的孩子们,有很强烈的表现欲,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同,得到长辈的称赞,得到同伴们的欣赏。

由此可写,要提高习作氛围营造的重视度,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的满足孩子们好奇心、表现欲,满足孩子们作文的应用需要。才能够有效的激发起三年级学生们的写作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学生方面

(一)观察能力是学生乐写、趣写的前提。

重视观察,就是方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观察事物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等;并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细节进行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

(二)阅读、积累是趣写的前提。

一位教育家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习作情况调查时,学生有如下情况:写,提笔无话可写;说,启齿无词可言,或者写了、说了,但不尽人意,言词单调,表达肤浅。分析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缺少丰富的素材、深入的思考;二是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达积累。而阅读恰好是他们的天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很多孩子很少读课外书,所以教师应从课文入手,因为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易学易诵,可供学生鉴赏或临摹,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假设迁移的桥梁,通过引导,培养他们模仿写作的能力。每学习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断,其中,有些课文非常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学完之后,我就让他们悟其法、学其法、用其法,仿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是不够的。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阶段,让学生读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如果一直由学生随意阅读,没有目标,不加以引导,那么就很难有较好的收效。

作文教学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地去渗透引导,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整个习作教学过程,我们应相信“持久的兴趣”最终会变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成就。 【篇二】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这些必须观察。让他们从平常的生活观察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能按顺序选材,抓住特点展开联想,让观察为写作服务。如习作《我的同桌》,我向同学们提问:你的同桌长得什么样子?看看他(她)的脸,是白白的、黑黑的,还是黄黄的?是圆脸,还是瓜子脸?眉毛是弯弯的还是细细的“一”或是明显的“八”字?眼睛亮不亮?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鼻子高不高?鼻梁塌不塌?……进而让学生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同桌的特点进行观察,写一写同桌的外貌,把最有特征的部分写详细。尤其是像翘鼻子,缺牙,小痘痘等就一定要写详细。

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二、从教材开始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并用来帮助自己写好作文。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这段话中哪句话是中心句,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具体写了哪几种事物?学生齐声说:原野热闹非凡;写了大豆、高粱、榛树。这就是总分构段的范例。我因势利导,出示一组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挂满了枝头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道:秋天的水果真多呀!围绕这句话写一段总分结构的话。为了防止学生过于简单,“有苹果,有葡萄,有桔子……”特意板书时写道:大豆笑、高粱唱、榛树红。苹果会怎么样了?你是苹果、葡萄或是桔子你是什么样子的,你挂在枝头你会做什么,想什么……

教材注意内容的整合,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讲的都是童话———写事,要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同时要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如《哪吒闹海》抓住人物的动作,《三袋麦子》抓住人物的神态,《蒲公英》抓住人物的语言……

三、从体验着手

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孩子在生活中都学过某种本领,但三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做过的事只记得大概,不记得细节,因此很难把学本领的过程写具体。如我在教学生写《跳绳比赛》时,我特意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比赛,在比赛时我要求学生体验跳绳前后的生理变化,心跳的次数加快吗?腰腿酸不酸?比赛前后对手的神态、动作怎样?你的神态、动作又怎样,比赛前后你心里想些什么?其他学生呢?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与对手内心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及外部动作,还有写出的比赛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体验,然后都来写这件事。在学生掌握了如何把内心的体验写具体之后,再拓展到生活中大家学过的各种本领,由此及彼地回顾、挖掘自己在学某种本领时的真实体验,把学本领的经过写下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体验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就水到渠成了。

四、从口语起飞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作文教学时,我重视口语的训练,先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或同学当中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成文,即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比如在写《桂花》这篇作文时,我是这样指导的:说说桂花的名称,桂花的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花瓣的形状(有管状、丝状、条状……),花的姿态(伸展的、弯曲的、上伸的、下垂的、四射的……),由此展开想象……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尽管每一部分的语句不多,也能把一朵花说得形象了。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如何来提高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呢?是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作文起步教学势在必行。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把作文起步教学重视起来,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让他们充分地显现自己的特点,感受真实的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学生起步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探讨是我校研究立项课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及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的问题。新教学目标和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不断完善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本文基于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自推行《语文课程标准》后,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这两个话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效[1]。但就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从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

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题材,而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体基础知识的了解度不够,经常出现应用固定教学模式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讲解的问题。例如: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讲解时,只认识到虚构、夸张及叙事等文体特点,但缺乏对文体知识内涵的分析;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2]。教师不能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就会影响童话体裁文章的虚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实化,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

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同其他文学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如果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具体体现为:(1)使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过分成人化。教师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课文,通过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课文的主旨,必然会搀杂着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过分成人化会丧失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2)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只重视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作品时,没有将其看待成儿童文学课文,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义,机械式总结文章主旨和线索,单方面重视工具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特质,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问题在新教材的实施后日益严重,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3]。由于大多数教师在上岗前并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加上工作后也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对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性不强,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体现为:(1)对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不够了解。教师没有掌握儿童文学基本知识中的美学特质、文体特点、功能价值和体裁等基础知识;(2)尚未形成现代化的儿童文学观及儿童文学理念。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内涵存在错误的理解,教师的儿童文学观相当落后;(3)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教师没有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阅读相关作品,从而导致教师的审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差。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点

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了解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构成要素,因为面对的是儿童群体,其文体形式同其他文学形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话、儿歌等,语文教师应了解文章的文体形式分类、因素和特征;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文学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的采用教学手段,结合不同体裁的文章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儿诗、儿歌等具有押韵特征的韵文体进行讲解时,应严格把握该类文章的特点,通过诵读法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音乐美[4]。但是这两种形式的儿童文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还需要加以区别,合理的应用播放音乐、游戏和颂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将成人文学同儿童文学区别开来,准确的抓住不同文体间的差别和特征,儿童文学具有其特殊的语言和风格,同成人文体存在显著的差异,风格特异,即使在同种文体形势下,儿童文学及成人文学也各不相同。此外,儿童歌曲、诗歌等文体在语言运用风格及写作目的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同,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艺术品性、审美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儿童情趣,因为儿童时期的思想极为单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独特,而儿童文学所蕴含的儿童情趣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可以主动对儿童问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进行发现和探索,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5]。教师可以从儿童生活、儿童行为动作、抒发儿童纯真情感或儿童心理等角度进行研究,把其中的儿童情绪放大,跟儿童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感受儿童内心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睿智的眼光。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都渗透在作品中,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的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教师在把握儿童美学特质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从儿童情绪入手,根据作品中的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让儿童深刻的感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扩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教师的审美想象力和感受力

儿童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加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经常翻阅中外优秀文章,尝试理解不同作者对儿童文学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儿童的内心的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文章,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美想象能力[6]。

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关键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能够自主意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新型的儿童观及现代幼儿教育观、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明确以下概念:

(1)儿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面对的对象,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能够作为单独的精神个体来看待,儿童文学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儿童而形成的,满足了儿童阶段的审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认知和审美等功能于一体[7];

(2)文学系统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学形式,是作者为了抒发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3)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儿童心理活动是创作儿童文学的基础,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儿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广大儿童的青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形成形象思维,了解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现代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文章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拥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师儿童文学素质的缺失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从根本上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拓宽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扩展视野,提升教师的感受力、审美想象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03(01)

[5]赵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初期的历史透视[J].教育科学,2003(02)

[6]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侯慧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1(10).

摘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并且有助于优化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中渐渐的凸显出来,本文就其优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优点

1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与学生自身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的喜爱,而且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速度十分快,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分类,而且他们通过课前的视频教学模式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而且重点是他们能够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学习习惯相互联系,通过整理教学素材,观看教学视频,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课堂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的将学生的地位与老师的地位放在了同一个高度,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问题的探讨者,学生们在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下得到了自我的生活和认识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完成老师布置得语文教学任务也不在是应付差事,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完成功课,或者是更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语文老师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展开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多种聊天软件。例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与学生交流意见。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学生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课堂讲演活动,并且结合集中讲授、个别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环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课前学习,课上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要想使得课上学生讨论呈现出精彩的环节,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深入的开阔,就需要老师在讲课之间给学生们提供较多,具有针对性的、十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作为辅助。通过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丰富他们的观点和意识,在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在利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储备,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开展起来十分的困难,然而如果让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自觉里去进行知识的阅读那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的教授。这样一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节省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开阔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人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含量增加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讲解《少年闰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鲁迅,我向学生介绍了他的又一部小说作品《故乡》在对《少年闰土》讲解的同时,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讲述了少年闰土与我发生的一些事情。在结合《故乡》分析了鲁迅创作的特点,坚强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样的联合讲解,很容易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水平。当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本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教材编写部门进行层层筛选之后留下来的精华内容,有一些文章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所写,有一些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内容精彩、字词句优美、为了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内涵,更好的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有没得语句进行渲染,营造出一种有没得环境。在这个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台上进行片面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征。这个时候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的构思,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意境和情感。教学视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感觉神经,从而让学生对这种形式产生兴趣,从而热爱学习。这种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形象,具有很强的美感和艺术性。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蕴含着各种美。“翻转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枯燥地灌输阅读鉴赏时要用到的术语,而是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3增加了语文课堂师生互动

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就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不用害怕得到不指导,使自己的学习陷入困境。当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从教学视频以及教材课本中还有相关的学习资料中去找寻答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老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之外的问题。只有这样老师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彰显出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是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就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教学视频、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基础知识的建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充分与语文老师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多向旳教育传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方洁扬州大学2014-05-01

如今,人们对小学 教育 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 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 面相 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05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 说说 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 文化 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 经验 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15-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语文之美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 造句 、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 总结 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0月.

近年来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基础型教育,而小学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1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 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 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2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优化导入的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三、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五、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新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不多,学生压力不大,但要想给学生留下语文学习轻松有趣的印象,却是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还存在强烈的愿望。如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算是极为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方义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J].教学艺术,2012(7) [2]耿中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