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铜陵学院论文答辩顺序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铜陵学院论文答辩顺序是怎样的

毕业论文从写作到答辩全过程,随着高校对论文原创越来越重视,查重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此小编把从论文写作,论文查重,毕业答辩的全部流程给大家梳理一下方便同学有个心里准备:1、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选题是开始也是最关键的,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感兴趣的论文方向对以后论文材料的收集,写作更加得心应手。2、论文写作题目选择好之后,写好开题报告我们就要进行正文的写作,正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中心,论文要尽量少去引用这样重复率就会底很多。其实我们大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并不像硕博生那样深入,论文阐述的观点和论点都是比较肤浅的,我们也不能去简单的复制学长以及硕博的毕业论文(毕竟这些论文都已经收录在检测数据库里面了),最简单安全的办法是可以把相关的学术论文全部下载下来,自己综合这些论文的观点用自己的文字去阐述,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系统是检测不出来的。3.论文修改即使是自己的原创论文在检测的时候也有可能重复,论文写作修改也是漫长过程,都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调整的,写这篇论文时候可以结合papertime检测系统,边写边查重提高降重的效率,用知网系统查重的结果有针对性,根据知网系统报告把重复的文字用同义词替换或者更改表达语序,这样都能有效的降低重复率。4.论文定稿论文修改完之后后,最后用学校要求的系统在复查一遍(最好比学校要求的重复率底个5%这样最为安全)。5.论文答辩论文定稿提交到学校过了之后,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论文答辩了,在答辩之前可以像导师或者学长了解答辩主要提问是什么,针对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演练,避免上台之后紧张,本来论文都写得很好上台就断片了。最后预祝大家顺利毕业,更多资讯关注papertime官网,提供在线查重、改重服务!

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

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说到毕业答辩,相信很多大学生已经开始头疼了,毕业答辩对大学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答辩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那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一直是所有大型会议的一个开场白,同样是答辩导师了解你的最直接的方式,毕业生需要介绍姓名,学号,专业等信息,并且介绍是以低昂要自信大方,礼貌得体,行为举止也是影响答辩导师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2、答辩人陈述

完成自我介绍后,介绍该篇论文课题内容时论文答辩的第二环节,毕业生介绍的内容需要详细的包括整篇论文,从最先的课题背景,选择该课题的原因以及该课题的现状,之后是毕业生个人的观点,研究方法,该课题实验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最后是介绍该课题研究的到的成果。

3、提问与答辩

这是整个毕业答辩最重要的缓解,主要是有答辩导师再听完毕业生介绍课题内容后,对该课题内容提出问题,由毕业生进行回答,一般答辩导师都会提三个问题,大部分都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难度提问问题。

4、总结

毕业答辩最后的环节就是毕业生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在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体会和感悟,之后是毕业答辩的收获,最后答辩导师会对毕业生的表示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都是毕业生成绩,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最后的建议。

流程如下: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3、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4、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关于论文答辩的流程

一、论文答辩的流程

(一)宣讲论文开场白

答辩硕士生用15-30分钟报告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建议答辩者根据事先准备的开场白演讲稿,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边演示边介绍,并尽可能脱稿演讲。

(二)高校专家提问

专家以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基础并兼顾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所提问题应具有考察性而非询问性,应难易程度适中、大小适度,先易后难、逐步深入,表述明确、具体、容易理解等。同时,专家对答辩硕士应适当启发、深入引导。

(三)回答专家问题

答辩硕士宣讲论文完毕后,要集中注意力记录专家提出的问题,以便做出完整的答复;并将幻灯片返回到“论文题目”页,以便专家准确提问。通常,经过短暂的准备后,答辩硕士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对专家提问做出认真回答。

(四)专家同意表决

答辩完成后,答辩硕士生暂时离开会场,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讨论,并对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小结,肯定优点,指出错误或不足之处。答辩委员会的小结内容包括评述论文内容和论文结构、提出论文存在的问题、评价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等。最后,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通常,至少要有2/3的答辩委员同意通过,才能确定硕士生通过论文答辩。此外,答辩委员会的投票结果要记录在案。

(五)宣布答辩结果

答辩开场白的硕士生重新进入答辩会场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答辩的《决议书》和投票表决结果。对不能通过答辩的硕士生,答辩委员会要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允许答辩者在1年内修改论文后另行答辩。

二、论文答辩的技巧

论文答辩并不等于是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论文的要点进行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阐述,并对专家的提问做出全面、准确的回答。论文答辩是显示真才实学的好机会,硕士生应该掌握答辩技巧,善于表现自己。

(一)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1.熟悉论文,写好提纲

硕士生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特别是要对论文的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审查。首先,要明确论文开场白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点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其次,要仔细查阅论文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以及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如果发现有上述问题,要在答辩前做好充分准备,即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解说等。第三,在答辩提纲中首先要确定讲述的要点,然后围绕这个要点按照逻辑顺序列出以下内容: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研究是怎样进行的、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等。最后,根据答辩提纲分别从论文中提取需要简要论述的有关内容,重点突出所研究课题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2.科学预测,处处设防

首先,要预先准备一份口语化的论文答辩讲稿,这可避免宣讲时因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而出现过多的停顿。其次,论文答辩讲稿写完后,要进行多次的校核,以确保用语的准确。硕士生可先进行一次由导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预答辩。正式答辩前的预答辩非常重要,可以让答辩学生及时补充论文内容的不足、修正谬误等。而且,预答辩时,专家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也是正式答辩时专家提出的问题。这可以使答辩学生对答辩问题有所准备。第三,要进一步熟悉论文答辩讲稿,以保证宣讲时可以做到脱稿,并有效地控制各部分内容的宣讲时间。

3.精选图表,强化效果

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常要求将讲稿与多媒体幻灯片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准备答辩幻灯片时,幻灯片的内容要简洁,控制在25~30页;宣讲用的图表数量要少,要使用可视性强、趋势明显的图,且不同曲线最好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由于学位论文使用的表格不一定适合宣讲时用,所以幻灯片中的表格项目应尽量简化,一般行不超过4项、列在10项以内为宜。此外,由于图比表更易理解,解释起来更节省时间,所以说明趋势、表示差距的表格可以改用图来表示[3-5]。

答辩流程:

1、每人总分100,答辩占30分,论文占50分,表现占20分。

2、提前到达答辩地点,抽签抽出答辩顺序。号码靠前者早上答辩,号码靠后者下午答辩;号码在中间者,建议留在答辩地点等候,以防错过点名,从而影响分数。

3、时间为每人约10分钟。点到名者从教室后面大方地走上讲台,鞠躬、问候答辩官并作自我介绍。

前5分钟为自述部份,包括论文概述/简介、框架/结构、亮点/重点、解决方案/对策及致谢,自述介绍须讲感谢语;后5分钟为答辩官提问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问题。

4、答辩官提问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①.提问方式可能为即兴提问,也可能会在学生答辩前给出写有问题的纸条,让学生提前准备,在提问部份则不再提出新的问题;

②.答辩官有可能提出与该学生论题不相关的,但与该学生的专业相关的问题;

③.答辩官有可能会根据该学生的论题,提出与此相关的常识。

5、答辩结束,须礼貌鞠躬并致谢,方可离开。离开后是否需要修改论文或补充记录内容,则视情况而定。

准备工作:

1、毕业论文答辩之前一定要熟悉论文的内容。

学生对毕业论文答辩要充分的准备和重视,熟悉论文及相关资料,作好应答准备;预测论题,作好答辩准备。对论文的谋篇布局和论文的内容要相当熟悉,才能应答如流。

2、毕业论文答辩之前一定要加强锻炼,提高自己自信心。

答辩之前自己要对照镜子多模拟,加强训练,提高自信心,答辩之前要调整好心态,作好心理准备,在答辩场上要析事明理、针对性强、谦虚谨慎、态度平和、冷静思考、不忙不乱,灵活机动、变被动为主动。

3、毕业论文答辩应该注重外在形象。

答辩的一般问题:

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理论依据?

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

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在答辩这段时间内,导师可能来不及彻底了解你的论文内容,所以他们一般会直接看到你的论文摘要,论文目录,数据图表来进行提问。

这意味着,你要有针对性的对论文的分标题,也就是目录进行准备,关键论点在自己带上太的文稿上标注出来,方便查找。数据图表研究结果更不必说,重点提问对象。

铜陵学院论文答辩老师

铜陵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0383。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简介:

学校创建于1978年4月,初建时为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1983年5月,更名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各类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历史沿革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1978年,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创建。

1979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

1983年,升格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

1959年,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60年,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2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撤销建制。中专层次改建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大专层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3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中专部)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

1978年,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学校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更名为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铜陵师范学校

1958年,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创建。

1960年,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61年,铜陵师范学校停办。

1970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训队创建。

1978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训队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79年,铜陵市第十中学并入(合署)铜陵师范学校。

1982年,铜陵师范学校独立办学。

1984年,铜陵市长江路小学、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并入铜陵师范学校。

合并发展

2000年,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2002年,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8年12月,铜陵学院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单位。

2009年,铜陵学院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学院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

2015年,学院获批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4月,“铜陵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成功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成为安徽省唯一依托高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

2022年,铜陵学院团委被授予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称号。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该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铜陵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16人,外聘教师233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0337人,成人教育在籍生99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设有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0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自动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社会保障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

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税法学》、《C语言程序设计》、《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金融学》、《社会保障概论》、《经济法》、《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电路》、《人力资源管理》。

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工程实训(实验)中心、会计实务实验教学中心、法学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用友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应用平台。

省级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会计学。

省级人才创新实验区:应用型高校联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科研平台

学院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努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拥有“工程液压机器人”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17个科研机构,建成“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智库、“面向铜基新材料智能加工技术”省级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校校互利共赢、共生共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建有省高校智库1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11个。

省高校智库: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面向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光电检测与智能装备。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铜陵学院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铜陵学院)。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皖中南光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皖江地区经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铜加工及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铜陵学院系(部)所合一科研机构:公司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所、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自动化设计研究所、铜工艺品研发中心、岩土研究所、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1-2014年,铜陵学院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5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

2013年-2017年,铜陵学院发表专著33部,授权专利21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铜陵学院图书馆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馆藏有纸质藏书近150万册,电子图书116万种,各类中外文报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7种。图书馆藏书以经济、管理学文献为主体,兼有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形成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铜陵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2002年8月30日,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ASPT和中国期刊网的来源刊。《铜陵学院学报》内容以财经为主,并适当兼顾其他学科;设“本刊特稿”、“经济理论”、“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皖江区域经济”、“政法论坛”、“工程科技”、“文化艺术”、“铜文化研究”、“教育研究”等栏目。

学校荣誉

2009年1月,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3年,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2017年6月,铜陵学院获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7年,铜陵学院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2017年6月20日,铜陵学院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2005年,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2012年,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与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3+1+1”、“2+2”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与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学校联合开展硕士学位培养。

铜陵学院论文答辩老师要求

毕业答辩是毕业前必须通过的一关,评委老师也不会刻意为难你,如果你怕答辩时紧张表现不好,可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练习,熟能生巧。一、毕业答辩的准备1、学生提前准备好纸质的论文、毕业登记表以及答辩PPT。其中毕业论文除了给到场评委老师各一份还要给答辩秘书备份一份。毕业登记表一式两份交给答辩秘书处。PPT也提前交于答辩秘书提前拷贝到答辩新媒体中。2、在毕业答辩中现场回答的表现对于是否能顺利通过答辩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家可提前整理一些评委老师容易提问的热点问题:为何选择该课题?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课题开展过程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课题未来发展方向课题中关键研究方法的细节课题相关热点领域的问题对某未解决的问题的个人想法同类相似课题的不同,本课题的亮点课题核心概念的体现和应用课题结论的深远意义3、毕业答辩前要多练习,在讲解PPT内容时不要念PPT,要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出来。熟能生巧即便当时你或许非常紧张 ,但好的讲解可以给你的答辩增色不少,得到评委老师的赞同。二、毕业答辩的注意事项1、关注院校毕业答辩相关通知,严格按照通知行事。2、答辩时穿着得体举止大方,给评委老师一个好的第一印象。3、讲解PPT时,语速适中,声音放大抑扬顿挫,这样才能让听者舒服,听清内容。4、严格遵守答辩要求时长,避免未论述完就被终止了。5、答辩时要谦卑有礼,在评委老师提问环节先自我批评,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些不足等之类话,简单两句即可。认真提取老师的建议,并感谢老师的指点。当老师提出你的哪些问题时虚心接受,切勿强硬打断或推翻老师的结论。避免当场争论。三、毕业论文细节毕业答辩现场,评委老师手中会有一份你的毕业论文文本材料。在注重你的答辩现场效果时,评委老师也会非常注重你毕业论文的文本撰写。毕业论文中的细节一定要把控好,这体现了你的个人能力强弱和态度是否端正。1、封面完整,让大家一目了然的获悉到你的个人信息及论文的基础内容。如:学校、姓名、学院、专业、年级、课题题目及指导老师等,要认真核实无误。2、目录准确,与文本内容一致。错误的页码会大打折扣文章的质量。3、参考文献格式要准确,参考文献格式错误直接会影响到全/半角符号、空格、斜体、简写以及缩进,所以也会影响到整篇论文的格式准确性。四、答辩PPT内容展示文字要简明扼要,结合图表分点分条清晰的呈现。PPT页面大方简洁,主次分明,避免大段文字,要突出重点。PPT内容讲解要提前多练习,流程的讲解和准确的转折、承接能更好地表达内容的逻辑性PPT讲解过程中语速适中,声音放大抑扬顿挫,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不要有过多的小动作。可与听众适时目光交流,不要一直低头看课件

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一般来说硕士答辩都得副教授以上的,有些甚至需要教授以上的。

不去自然是不行的,不过论文答辩的要求也不难的,首先得树立自信。可以做几个排除紧张的方法1、深呼吸;2、在考前跟陌生人交谈半个小时,这样会排除在陌生环境下的紧张感。希望会对你有帮助哦

1、答辩材料提交。在论文答辩会举行日期确定后,答辩者须在该日期提前15天之前,将通过论文导师审核并签署意见的论文一式三份,连同论文提纲、草稿等相关材料提交至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会事先认真研读答辩者的论文,并根据论文内容准备好答辩时拟提出的问题,在确定日期进行论文答辩

2、答辩者概述论文内容。 在答辩会上,答辩者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论文的标题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详细地就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作出介绍,并谈论自己写作论文的体会。

3、答辩老师提问。根据答辩者的论文内容,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三个答题,答辩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就问题作出相应回答。部分学校规定答辩者在回答问题前有15—20分钟的准备时间,而根据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的规定,答辩者须立即作答,无准备时间。 三个问题可以由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也可以以对话的方式提出。答辩者听清楚问题后,按照相应顺序依次作答。作答过程中,答辩老师有权根据答辩者回答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当地打断提问。

4、答辩委员会讨论答辩结果。答辩者对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全部作答后退场等候,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的质量以及答辩情况,集体商讨论文是否通过,并拟定论文成绩与评语。

5、答辩结果宣布。在答辩结果确定之后,答辩者回到会场。主答辩老师根据论文内容与答辩情况作出总结,指出答辩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适当地作出必要的指导与补充,同时当场宣布论文是否通过。论文成绩一般情况下不当场宣布。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未能通过论文答辩者,由答辩委员会提出论文修改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半年后可参加另一次论文答辩

铜陵学院学报官网

不可能是核心期刊,只能算是省级期刊罢了。只有少数工科二本学校学报才能评上核心期刊,这种地方性小学院学报根本不可能是中文核心期刊

对啊 您想问啥?

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沿江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陵学院。2009年9月,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328亩(约885357平方米),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翠湖校区), 位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地段,老校区(育秀校区)位于铜陵市文化、商业繁华地段--铜陵市北京中路。学院现有教职工767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教授、副教授191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270人,成人教育在籍生2000多人。学院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0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各类校舍面积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学院现有12个系,34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设有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教育教学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铜文化研究中心、铜刻艺术研发中心、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学院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管理学》、《成本会计》、《税法学》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实务实验室、自动化工程实验中心等多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阿根廷、智利等国高校建立正式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被列为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培养基地。近几年来,我院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安徽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学院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10分、535分,分别超出安徽省二本线9分、15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达到95%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为实现学院科学发展上水平,学院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提出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奋斗目标。为积极推进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开放办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贴近地方,融入地方,深入开展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四个中心”(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中心、地方产学研合作中心、地方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和地方文化教育中心)、“四个基地”(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基地、研究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12月,学院发起成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积极推动联盟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学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先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地址:安徽省铜陵市北京中路297号(育秀校区)新校区:翠湖一路

铜陵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0383。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简介:

学校创建于1978年4月,初建时为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1983年5月,更名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各类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历史沿革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1978年,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创建。

1979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

1983年,升格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

1959年,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60年,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2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撤销建制。中专层次改建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大专层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3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中专部)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

1978年,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学校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更名为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铜陵师范学校

1958年,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创建。

1960年,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61年,铜陵师范学校停办。

1970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训队创建。

1978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训队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79年,铜陵市第十中学并入(合署)铜陵师范学校。

1982年,铜陵师范学校独立办学。

1984年,铜陵市长江路小学、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并入铜陵师范学校。

合并发展

2000年,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2002年,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8年12月,铜陵学院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单位。

2009年,铜陵学院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学院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

2015年,学院获批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4月,“铜陵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成功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成为安徽省唯一依托高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

2022年,铜陵学院团委被授予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称号。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该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铜陵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16人,外聘教师233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0337人,成人教育在籍生99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设有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0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自动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社会保障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

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税法学》、《C语言程序设计》、《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金融学》、《社会保障概论》、《经济法》、《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电路》、《人力资源管理》。

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工程实训(实验)中心、会计实务实验教学中心、法学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用友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应用平台。

省级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会计学。

省级人才创新实验区:应用型高校联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科研平台

学院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努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拥有“工程液压机器人”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17个科研机构,建成“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智库、“面向铜基新材料智能加工技术”省级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校校互利共赢、共生共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建有省高校智库1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11个。

省高校智库: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面向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光电检测与智能装备。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铜陵学院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铜陵学院)。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皖中南光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皖江地区经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铜加工及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铜陵学院系(部)所合一科研机构:公司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所、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自动化设计研究所、铜工艺品研发中心、岩土研究所、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1-2014年,铜陵学院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5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

2013年-2017年,铜陵学院发表专著33部,授权专利21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铜陵学院图书馆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馆藏有纸质藏书近150万册,电子图书116万种,各类中外文报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7种。图书馆藏书以经济、管理学文献为主体,兼有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形成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铜陵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2002年8月30日,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ASPT和中国期刊网的来源刊。《铜陵学院学报》内容以财经为主,并适当兼顾其他学科;设“本刊特稿”、“经济理论”、“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皖江区域经济”、“政法论坛”、“工程科技”、“文化艺术”、“铜文化研究”、“教育研究”等栏目。

学校荣誉

2009年1月,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3年,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2017年6月,铜陵学院获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7年,铜陵学院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2017年6月20日,铜陵学院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2005年,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2012年,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与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3+1+1”、“2+2”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与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学校联合开展硕士学位培养。

铜陵学院四类期刊

铜陵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0383。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简介:

学校创建于1978年4月,初建时为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1983年5月,更名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各类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历史沿革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1978年,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创建。

1979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

1983年,升格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

1959年,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60年,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2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撤销建制。中专层次改建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大专层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3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中专部)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

1978年,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学校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更名为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铜陵师范学校

1958年,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创建。

1960年,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61年,铜陵师范学校停办。

1970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训队创建。

1978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训队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79年,铜陵市第十中学并入(合署)铜陵师范学校。

1982年,铜陵师范学校独立办学。

1984年,铜陵市长江路小学、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并入铜陵师范学校。

合并发展

2000年,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2002年,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8年12月,铜陵学院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单位。

2009年,铜陵学院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学院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

2015年,学院获批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4月,“铜陵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成功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成为安徽省唯一依托高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

2022年,铜陵学院团委被授予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称号。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该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铜陵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16人,外聘教师233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0337人,成人教育在籍生99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设有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0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自动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社会保障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

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税法学》、《C语言程序设计》、《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金融学》、《社会保障概论》、《经济法》、《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电路》、《人力资源管理》。

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工程实训(实验)中心、会计实务实验教学中心、法学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用友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应用平台。

省级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会计学。

省级人才创新实验区:应用型高校联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科研平台

学院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努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拥有“工程液压机器人”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17个科研机构,建成“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智库、“面向铜基新材料智能加工技术”省级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校校互利共赢、共生共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建有省高校智库1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11个。

省高校智库: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面向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光电检测与智能装备。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铜陵学院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铜陵学院)。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皖中南光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皖江地区经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铜加工及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铜陵学院系(部)所合一科研机构:公司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所、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自动化设计研究所、铜工艺品研发中心、岩土研究所、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1-2014年,铜陵学院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5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

2013年-2017年,铜陵学院发表专著33部,授权专利21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铜陵学院图书馆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馆藏有纸质藏书近150万册,电子图书116万种,各类中外文报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7种。图书馆藏书以经济、管理学文献为主体,兼有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形成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铜陵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2002年8月30日,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ASPT和中国期刊网的来源刊。《铜陵学院学报》内容以财经为主,并适当兼顾其他学科;设“本刊特稿”、“经济理论”、“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皖江区域经济”、“政法论坛”、“工程科技”、“文化艺术”、“铜文化研究”、“教育研究”等栏目。

学校荣誉

2009年1月,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3年,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2017年6月,铜陵学院获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7年,铜陵学院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2017年6月20日,铜陵学院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2005年,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2012年,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与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3+1+1”、“2+2”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与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学校联合开展硕士学位培养。

学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与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自动化、财务管理;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税法学、C语言程序设计、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金融学;省级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团队(主持人:倪国爱)、工商管理应用型教学团队(主持人:谭艳华);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工程实训(实验)中心、会计实务实验教学中心、法学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用友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应用平台;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会计师教育培养计划;省级人才创新实验区:应用型高校联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铜陵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2005年,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2012年,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与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3+1+1”、“2+2”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与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名校联合开展硕士学位培养。 铜陵学院建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11个。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铜陵学院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皖中南光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皖江地区经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铜加工及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公司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所、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自动化设计研究所、铜工艺品研发中心、岩土研究所、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铜陵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图书馆。2000年9月,铜陵师范学校与铜陵有色冶金工业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图书馆,2002年3月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图书馆正式更名为铜陵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面积28800㎡,使用面积23353㎡,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馆藏现有纸质藏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各类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报纸132种,中外文数据库26种,微机220多台,各类光盘800余张,另有合订本报刊6万余册。已购进13个中外文数据库并建成镜像站点,如:超星电子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VIPExam 网络学习资源数据库》(试用)等。 学术期刊《铜陵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1999年,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ASPT和中国期刊网的来源刊。

学校名称:铜陵学院 高校代码:1038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