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许昌霸陵论坛期刊号

发布时间:

许昌霸陵论坛期刊号

许昌东张潘有一个化工园区,规模不小。去看看就知道了

本来他死后是作了鬼的,但是因为他一个朋友是和尚,把他超度了,然后他就发心从此保护佛法。菩萨这个并不是广义的那个等地菩萨,而是指发菩提心的人。在佛教里面任何一个人只要发菩提心就可以称为菩萨。

这显示了忏悔法门的力量。阿阇世王生前犯下杀父杀母的五逆重罪,但死前真诚忏悔,得到往生极乐上品中生的果报.显示出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另外古人对关公的评价一直很高,比如印光法师在文钞中说:。夫关帝者.在生时乃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大丈夫。殁後皈依智者.愿为伽藍.护持佛法。可见关公除了杀业,其它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佛教原本是无神论的。传到我中土以来,我们不断用自己的思维将其汉化,中间也加入了不少“我们以为是”的东西,比如寺院护法神伽蓝菩萨(关公),因为僧人也是需要保护的,所以从心里上来说,希望有个孔武有力的人来保护他们的寺院,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佛教本身是无神论的,所以各种护法神,都是后来人给加进去的。比如武则天当皇帝,很多佛像就被女性化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汉传佛教已经不是原本的佛教了。

许昌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许昌学院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许昌学院坐落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

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 学校为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许昌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15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21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345人,博士29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师德先进个人6人,中原学者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9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有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5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5个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许昌学院

好不好,得有比较才能行,一些资料,供参考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三国文化底蕴深厚,钧瓷艺术独具魅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卫生城、中国花木之都、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许昌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民国时期即为省属中等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在全国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400多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8万册,电子图书资源丰富。拥有功能齐全的音乐厅、学术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先进的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高标准塑胶运动场等,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学校现有教职工1169人,其中专任教师912人,有副高以上职称271人,硕士以上学位71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拥有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3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举办有40多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史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两万人。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与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学校成立有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魏晋文化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工笔画研究所、钧瓷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设有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许昌中国钧瓷研究院等。拥有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许昌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全国学报特色栏目。城市与环境(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的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科。1988年更名为地理系,2003年撤系建院,更名为城市与环境学院,2011年5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与城市与环境学院合署办公。1983年创办以来,只有地理教育一个专业(专科),1995年增设城市规划与建设专业(专科),2002年增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专科),2003年地理教育升为本科,2005、2006年增设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2010年创办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在校生1200余人。学院下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五个教研室,目前,学院具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岩土工程三个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专兼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及教授级高工8人、副教授19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2人。有2人次荣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次荣获“许昌学院教学名师称号”、有4人次获得“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获得“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1人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获得“许昌市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办学条件优良,现已建成资源开发与生态过程许昌市重点实验室、地理基础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三个模块15个分实验室,2个专业绘图室。拥有现代化教学实验设备固定资产1300余万元。资料室、阅览室藏书2万余册,各类期刊杂志30余种。目前在建《区域分析与规划》、《植物地理学》精品课程2门,获得《地质学基础》、《植物地理学》、《地图学》、《工程地质学》、《房屋建筑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教学论》等优质课程7门,在建地理科学专业校级教学团队1个。

文名: 许昌学院 外文名: XUCHANG UNIVERSITY 校训: 崇德砺志 博学敬业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别: 省属本科大学 现任校长: 陈建国 知名校友: 张志和,马雅君,沈战东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 建筑面积: 60万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生: 18000人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许昌学院坐落在汉魏古都河南省许昌市八一大道上,东邻京珠高速公路,西傍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南拥310国道,北临新郑国际机场,比邻省会郑州。许昌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昌学院地图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三国时期,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改革开放以来,许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城市之一。许昌三国文化独具魅力,自然环境优美宜人,获得了中国宜居城市第四位、中国宜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称号。中原腹地的优越位置、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优美高雅的育人环境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省内外学子到此就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许昌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成人教育在读生6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24个省份。下设文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直属学院以及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五年部与社科部、公体部、公外部等教学辅助单位。截止2010年,学校共开设52个本科专业与方向,覆盖了文、史、理、工、法、管、教、经等八个学科门类。拥有应用化学和应用数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美术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英语等三个省级特色专业,以及微纳米结构与应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许昌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实验室。学校还与许继集团、双汇集团、河南旅游集团等国内著名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与印度斯坦文理学院、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联合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同时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举办河南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名称 本科专业设置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法政学院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国际贸易方向)、日语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历史学(编辑出版方向)、旅游管理、人文教育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济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房屋建设方向、 道路桥梁建设方向)、测绘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教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美术学院 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社会体育(高级武术保安管理方向) [编辑本段]教学设施 学院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分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西校区与设施现代化的东校区。校园绿树成荫,花草烂漫,被评为省级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邵逸夫、方润华等知名人士为学校慷慨捐资。一个规划理、建筑美观、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一亿元,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日趋现代化;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和训练室100多个,建有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可直接进行网络教学,学校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许昌网络中心和豫南网络中心节点;学校建有高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各类体育运动设施齐全。图书馆馆藏丰富、设施先进,东校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新逸夫图书馆设施居高校前列,现藏书120万册,存有《四库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珍贵文献以及旧中国时期全套影印本《民国日报》、《晨报》等历史资料,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设有方便学生学习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等 ,拥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资料、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国硕博论文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据资料,建有先进的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现代化管理评比中位居前列。学院物业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管理体系认证,满意率达95%以上,后勤服务方面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学院学生生活、学习环境服务为省内高校一流。[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人,教师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507人,中级职称25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50人,归国学者9人,外籍教师8人;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在国内外聘请了50位包括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师(河南省仅有10人,分布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许昌学院)省级劳模和先进人物,有青年骨干教和拔尖人才,有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同时,学院与印度斯坦文理学院、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办学,同加拿大西安大略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开展科研教学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与许继集团、帝豪集团、黄河集团等一批科研实力雄厚企业共同研究科研课题,共享4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资源。[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许昌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 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走在同等高校前列。在纳米新材料科学、应用分析化学、魏晋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科学等方面拥有领先实力。 学校成立有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魏晋文化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中(国)加(拿大)微纳米材料合作研究室、许昌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包括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技术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课题。特别是仉建涛教授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郑直博士主持的两项新材料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和杨凤岭博士后主持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高层次课题,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化学化工学院郑直博士主攻新材料技术,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就已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均有较高的学术影响指数,在同领域中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张立汉、李希圣教授在地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先后撰写出版的《地学大事典》、《灾害大百科》、《中华地学通志》、《中国山河志》等大型著作,在我国地学研究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许昌学院学报》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学报百强特色专栏、河南省一级期刊和河南省“十佳学报”。

许昌学院 普通本科 理工类 公办

官方网址:

官方地址: 河南许昌市

官方电话:

电子邮箱:

许昌学院座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区位优势突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郑许一体化正加速推进。许昌交通条件便利,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许昌经济基础雄厚,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第一方阵。许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腊梅文化之乡,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1946年7月,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成立,五区联师并入许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高校,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支撑服务体系完善,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119830册,拥有高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文化活动场馆和智慧校园系统,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 学校有教职工1764人。有中原学者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4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中原领军人才,2人入选中原青年拔尖人才,6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2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有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5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个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聘请有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学术领军人才在内的一批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有69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融入地方、贴近产业、理工为主、突出应用的专业格局,电力装备与信息工程、新材料与能源、食品医药与健康等专业集群特色明显。有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试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收有外国留学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6343人。 学校有6个河南省重点学科,有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8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设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试点单位等,与地方重点企业联合成立有17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颍川众创”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许昌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许昌市政府每年财政预算1000万元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许昌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美国俄勒冈理工学院、美国贝尔维尤大学、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加拿大荷兰学院等国外高校联合举办有合作办学项目。与许继集团、森源集团、瑞贝卡集团、西继电梯、黄河旋风等地方知名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成立行业学院,共建产业联盟,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金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艺术节“金刺猬奖”等。 学校秉承“崇德砺志、博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教学神圣、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着力建设“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学术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形成了“团结和谐、勤奋严谨、文明诚信、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曾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扎根地方办学,强化内涵提升,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开放融合,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1.许昌是全国卫生城市,当然很干净,许昌学院是全日制本科算是一所一般的本科,教室有大教室,小教室,和阶梯教室,有不错的学习环境,大学不存在管的严不严,全在自己自学,播音专业和其他专业都是一样的,勤奋的学生当然会起的早。 2.在校生,许昌市物价不算贵的,环境很好,生活节奏慢,全国宜居城市。

许昌学院专业权威期刊

好不好,得有比较才能行,一些资料,供参考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三国文化底蕴深厚,钧瓷艺术独具魅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卫生城、中国花木之都、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许昌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民国时期即为省属中等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在全国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400多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8万册,电子图书资源丰富。拥有功能齐全的音乐厅、学术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先进的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高标准塑胶运动场等,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学校现有教职工1169人,其中专任教师912人,有副高以上职称271人,硕士以上学位71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拥有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3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举办有40多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史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两万人。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与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学校成立有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魏晋文化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工笔画研究所、钧瓷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设有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许昌中国钧瓷研究院等。拥有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许昌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全国学报特色栏目。城市与环境(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的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科。1988年更名为地理系,2003年撤系建院,更名为城市与环境学院,2011年5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与城市与环境学院合署办公。1983年创办以来,只有地理教育一个专业(专科),1995年增设城市规划与建设专业(专科),2002年增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专科),2003年地理教育升为本科,2005、2006年增设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2010年创办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在校生1200余人。学院下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五个教研室,目前,学院具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岩土工程三个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专兼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及教授级高工8人、副教授19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2人。有2人次荣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次荣获“许昌学院教学名师称号”、有4人次获得“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获得“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1人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获得“许昌市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办学条件优良,现已建成资源开发与生态过程许昌市重点实验室、地理基础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三个模块15个分实验室,2个专业绘图室。拥有现代化教学实验设备固定资产1300余万元。资料室、阅览室藏书2万余册,各类期刊杂志30余种。目前在建《区域分析与规划》、《植物地理学》精品课程2门,获得《地质学基础》、《植物地理学》、《地图学》、《工程地质学》、《房屋建筑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教学论》等优质课程7门,在建地理科学专业校级教学团队1个。

cssci: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它是由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综合下文内容:应该是cssci 自然科学版为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等5家二次文献的固定收录期刊源。该刊长期坚持“凸显特色,质量至上”的办刊原则和“新、真、深、慎”的编辑方针,其学术水平和整体质量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同。 1999、2002、2006年三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获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奖。本刊重点栏目有: 魏晋史研究——发表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的学术新论。20年来已发表国内外学术文章近300篇,成为该学术领域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通讯》多次发表专文综述介绍该栏目文章,2004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教授的专题文章,认为该栏目已成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阵地。2006年4月该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钟嵘与《诗品》研究——我国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钟嵘,祖籍许昌,其代表作《诗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近百年来,《诗品》研究一直是国际显学。本刊于2000年首创这一栏目,并在全国文学评论界 组织了“21世纪钟嵘与《诗品》研究展望笔谈”,六年来所发表文章多被转载复印,颇受学术界重视和好评。“理论之光”、“国情国策”——旨在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和宣传,探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学术回顾与展望―― 从宏观上把握学术方向,丰富信息含量,通过学术回顾与检讨科学预测某专业、某领域的学术走向,使其具有前沿性、前瞻性,为学界提供科学的富有指导意义的学术信息。中华名镇研究——推进城市化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目标和标志,该栏目宏观、微观相结合,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小城镇建设及农村城市化的方向、道路、规律和举措。

许昌学院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许昌学院坐落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

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 学校为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许昌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15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21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345人,博士29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师德先进个人6人,中原学者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9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有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5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5个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许昌学院

是省级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许昌学院学报是什么期刊

是省级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许昌学院学报目前还不是cssci,只是普通高校学报。

挺好的,听说今年有8个学生考上了研究生。老师们听热心的

地理科学专业包括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测量与地图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教学论、遥感概论等。本专业以重基础、重技能、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与课时设置上重视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与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因学生而异开设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具体由于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而不同其实许昌学院也就一般......不过上了就要努力了

许昌学院学报

一、许昌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许昌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 二、许昌学院简介 许昌学院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区位优势突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郑许一体化正加速推进。许昌交通条件便利,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许昌经济基础雄厚,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第一方阵。许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腊梅文化之乡,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1946年7月,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成立,五区联师并入许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并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16万册。拥有功能齐全的学术会议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报告厅和先进的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高标准运动场等,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1565人,其中专任教师1334人,副高以上职称410人,博士学位教师284人、硕士学位教师79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师德先进个人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9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有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聘请院士、*、专家、国家杰青、中原学者等学术领军人才在内的30余名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举办有65个本科专业和14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融入地方、贴近产业、理工为主、突出应用的专业格局,电力装备与制造、信息技术、食品医药与健康、商务服务等专业集群特色明显。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6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试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与华中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收有外国留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251人。 学校现有6个河南省重点学科、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设有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复杂系统建模与高性能计算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与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地方重点企业联合成立有17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颍川众创”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依托学校建设的许昌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许昌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大学、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比灵斯)、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美国科罗拉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英国伍斯特大学、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加拿大荷兰学院等国外高校联合举办有合作办学项目。成立有瑞贝卡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等行业学院,与瑞贝卡集团、西继电梯、许继集团、森源集团、众品集团、黄河旋风等地方知名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强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校园文化独具特色,学生社团十分活跃,各类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省全国竞赛活动中屡屡获奖,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成绩优异,先后获得河南省首届大专电视辩论赛冠军、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金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艺术节“金刺猬奖”等,舞蹈啦啦队获全国第四届健康活力大赛亚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队锦标赛。

许昌学院学报目前还不是cssci,只是普通高校学报。

比如橡胶工业,轮胎工业,饲料工业,中国水产。这些都是国内比较有权威的学术期刊,大家可以免费去查看,值得赞赏这个行为。

一、许昌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 教育部美术学本科专业试点:美术学 省级特色专业:美术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 、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 、电子商务 、应用化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市场营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产品设计 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 河南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应用数学、产业经济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二、许昌学院简介 许昌学院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区位优势突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郑许一体化正加速推进。许昌交通条件便利,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许昌经济基础雄厚,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第一方阵。许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腊梅文化之乡,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1946年7月,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成立,五区联师并入许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并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16万册。拥有功能齐全的学术会议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报告厅和先进的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高标准运动场等,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1565人,其中专任教师1334人,副高以上职称410人,博士学位教师284人、硕士学位教师79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师德先进个人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9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有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聘请院士、*、专家、国家杰青、中原学者等学术领军人才在内的30余名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举办有65个本科专业和14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融入地方、贴近产业、理工为主、突出应用的专业格局,电力装备与制造、信息技术、食品医药与健康、商务服务等专业集群特色明显。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6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试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与华中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收有外国留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251人。 学校现有6个河南省重点学科、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设有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复杂系统建模与高性能计算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与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地方重点企业联合成立有17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颍川众创”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依托学校建设的许昌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许昌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