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把字句相关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把字句相关研究论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标准是相当严格的,对于论文的重复率是严格把控的,会根据研究生论文查重结果来判断是否符合研究生论文查重标准。更加准确来说就是,就是查抄袭率。一般一篇论文的抄袭率不能够超过20%,低于5%,可以直接送审或者答辩,5%-20%之间则需要导师审核做出判定。20%-35%之间的就需要重新进行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了。

2004年《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也谈能性述补结构“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词典编纂“规范观”的更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3期。2004年《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4期。《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外国语》2004年3期。《语法研究的目标——预测还是解释?》,《中国语文》2004年6期。《规范工作和词典编撰》,《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2期。《动结式“追累”的语法和语义》,《语言科学》2004年6期。《再谈“有界”与“无界”》,《语言学论丛》第三十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说“不过”》,《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期2003年《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从“分析”和“综合”看<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 》,《马氏文通与汉语语言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第6期,483—493。2002年《如何处置“处置式”——试论把字句的主观性 》,《中国语文》第5期。《行、知、言 》,《论证》第1期。2001年《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 》,《中国语文》第6期,483—493。2000年《句式与配价 》,《中国语文》第4期,291—297。《说“偷”和“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19—24。《“认知语法”的概括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9—33。《语法中的“标记颠倒”现象 》,《语法研究与探索》第10辑,1—18。1999年《英汉方所概念的表达 》,载赵世开主编《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8—63。《转指和转喻 》,《当代语言学》第1期,3—15。《语法化和形义间的扭曲关系 》,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17—230。《“在”字句和“给”字句 》,《中国语文》第2期,94—102。《语法研究中的分析和综合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7。1998年《二十世纪的话语语言学 》,载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743—774。《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 》,《当代语言学》第3期,41—46。《语用法的语法化 》,《福建外语》第2期,1—8。1997年《语用,认知,言外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10—12。《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74—76。《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10。(Shen,J.&Y.Gu),Conversation and sentence-hood. Text 17-4:477—490。《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第4期,242—250。1996年《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5。又载许嘉璐等主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45—354。《英汉对比语法三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8—13。1995年《“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第5期,367—380。《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 》,《语法研究与探索》第7辑,237—244。1994年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国外语言学》第1期,12—20。 《“语法化”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17—24。《“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 》,《中国语文》第4期,262—265。1993年《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8。A metalinguistic adverb hao 好 in Mandarin Chinese, In J.C.P. Liang and R.P.E.Sybesma eds.From classical fu to“three inches high”:Studies on Chinese in honor of Erik Zurcher,Leuven/Apeldoon,Garant.141—152.Slips of the tongue and the syllable structure of Mandarin Chinese. In Yau Shun-chiu ed. Essays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Scholars, Editions Langages Croises, Centre de 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sur I’ Asie Orientale,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139—162.“语用否定”考察,《中国语文》第5期,321—331。1992年《口误类例》,《中国语文》第4期,306—316。1991年《Hawkins<什么是语言共性>一书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65—68。《<类型和共性>评介》,《国外语言学》第3期,25—28。1990年《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界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6—35。1989年《神经语言学概说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23—28。《不加说明的话题——从“对答”看“话题—说明”》,《中国语文》第5期,326—333。《“判断语词”的语义强度 》,《中国语文》第1期,1—8。1988年《心理语言学述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9。《Simon Dik“功能语法”三部著作综合介绍》,《国外语言学》第1期,24—27。《讯递和认知的相关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62—65。1987年《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介绍 》,《国外语言学》第1期,17—24,第2期,62—65。.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Vol. XVI, , 195—年《汉语“也”、“还”、“倒”的英译 》,《中国翻译》第2期。《1965年以来国外汉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语文天地》第3期,32—33,25。《“差不多”和“差点儿”》,《中国语文》第6期,442—456。1985年《雷·贾肯道夫的<语义学和认知>》,《国外语言学》第4期,19—22。《英语中的歧义类型 》,《现代外语》第1期,26—35。《英汉空间概念的表达形式 》,《外国语文教学》第4期,33—40。《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96—104,又载杨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56—463。1984年《汉语“了”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语言研究》第1期,114—126。(赵世开、沈家煊)《英汉介词对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8。1983年《介绍<心理和语言——心理语言学导论>》,《国外语言学》第3期,40—45。1982年《国外汉语研究论文索引(英语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硕士论文。部分载《语文论集》1—3辑。 2000年《现代语言学辞典》(D.Crystal: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商务印书馆。1993年(周流溪,林书武,沈家煊)《支配和约束论集——比萨学术演讲》(N.Chomsky: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a Lecture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B.Comrie: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itc Typology),华夏出版社。1988年(沈家煊,周晓康,朱晓农,蔡文兰)《语言导论》(V.Fromkin & R.Rodman:Introduction to Language),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N.Chomsky: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在许多方面都有更严格的标准,对许多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差异也直接反映在论文的撰写和重复检测中。那么我们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的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介绍一下。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第一,研究生论文查重标准 1.最直观的体现在查重率的要求上。研究生论文查重率一般要求控制在20%以内,部分学校要求15%;当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率超过20%时,将面临相应的处理,如退回重改、延期答辩等;严重者将被取消毕业论文答辩资格。 2.在查重的内容和规则上,研究生论文与本科论文基本一致,如引言、正文、摘要等。都属于研究生论文查重的范畴,参考文献一般计算引用率。 二、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的方法 1.在查重系统的选择上,研究生论文可以选择与本科论文一致的论文查重系统,但选择的查重界面大多是系统中研究生论文查重的专用板块,使论文查重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获得更准确的查重结果。 2.在查重步骤上,研究生论文查重步骤与本科论文基本相同,具体如下:选择查重系统、登录账户、输入论文相关信息、上传论文、点击查重、下载查重报告。在上传论文文档时,我们应该记住上传符合论文查重系统要求的格式。如果查重系统要求PDF格式,不要上传到word文档。

硕士论文顺利通过查重的技巧有哪些?现在国内读硕士比较好,但是毕业的时候很严格,论文重复率要通过查重系统检测才能毕业。可以肯定的是,毕业越来越难了,不管好不好,因为打击学术造假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如果论文重复率不达标,毕业就很难了。但不用担心,如果你能看懂这篇文章,你成功通过知网硕士论文查重测试也就不难了。看你能不能按照下面的介绍去做了。自己做新课题的研究。其实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最简单的就是自己做一个新课题的研究,选题的时候要有所创新,而不是去研究别人学了无数遍的内容。如果研究是别人做的,重复率自然高。当然,做新课题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精力,这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能不能认真做研究。如果你能做到,成功毕业并不难。学习语言创新,论文可以用幽默的风格写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我个人不推荐幽默的散文,但是同样的说法很多。如果你能掌握语言创新的技巧,你很容易成功毕业。知网硕士论文查重涉及的数据库会比较大,所以不管是不是研究内容,都有可能重复数据库中的内容,这就需要大家在写作的时候注意语言的运用,合理的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不仅仅是按照一般的说话习惯来写,这也是降低论文重复率的一种方法。当然,语言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人们平时积累更多的语言。但是,如果论文已经完成,但是重复率不达标,那么最基本的重复词替换,或者是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变化,也会有助于降低重复率。以上就是硕士论文顺利通过论文查重的技巧有哪些的问题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查重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注意:论文查重比例高是相对情况,不是都得必须改,和学校要求的查重软件一致更重要。最大可能是你的抄袭的多,但是这个比例并不能代表什么,主要看这个比例是否是你们学校要求一样的查重软件的的查重比例,如果查重软件不一样,那么和学校的查重比例也不一样,这个要根据学校要求的查重系统定比例。好多的情况是,在第三方查重软件比例高,用知网查重比例变低,这个和数据库收录数据有关。前期可以用任何查重软件进行查重,都是可以作为前期参考。但是定稿了还是要用和学校一样的查重系统。如果是用的和学校不一样的查重系统,那么结果是不一样的,定稿了再用和学校一样的才能有保障。人工降重的方法1、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换种表述方式表达;比如2001年,可以写成二十一世纪初。2、变换表达法把字句换成被字句,类似这种方式进行替换。比如我把他打了,换成他被我打了。3、翻译法把论文中重复率高的句子,翻译成小语种,比如泰语,然后再翻译成英文,英文在翻译成汉语,这种方法虽然快,整体还是有可读性,但是质量还得人工润色。4、机器降重软件或者用Paperbye论文查重软件的机器人降重先整篇降重一遍,可以快速进行修改。辅助自己快速修改论文。

本文中,通过权威论文查重软件出现了一些重复内容,那么这些重复内容该如何修改?下篇论文查重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一、参考修改

较高的论文查重率将被视为抄袭或剽窃,因此查重率较高需要进行修改。一般而言,查重的高重复率可能是由于不恰当的格式或提前结束以句号结尾,导致查重的高重复率。因此,有必要提醒我们的作者注意并巧妙地引用一些技巧,例如,通过改变他们所有数据引用的一部分句子顺序,或者准确地书写引用的文件和作者信息,以避免引用过程中查重率过高。巧用引证不仅能增加论文的可信度,而且能保证降低查重率,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重复内容进行修改

要降低分数,首先要了解我们论文中内容的重复性,对重复的内容进行修改。通过学生词汇的变化和语言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复内容的可能性。

三、图片代替内容

文献查重率过高,必然会影响论文的通过率,而且对于查重率高的论文,修改时可以用图片代替内容。在这些方法中,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图片代替内容,并用图片或表格和代码的形式来表示内容,这样就可以改变重复的内容。只是,通过这种方法,论文的字数通常会减少,在调整论文的主要内容后,需要补充字数,确保字数足够。在此提醒您,对于那些论文重复率高的人来说,可以使用其他表达方式来降低专业材料的重复率。

编辑证书是对你论文语言文字已经达标的证明,是对润色服务专业度的保证。我们实验室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你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话可以去找一下看看ོ࿐

1、以图表的形式。

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表达式。大部分是用文字表达的,但是有些内容可以用图表代替,因为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直观,数据可以直接整理成表格,基本上可以有效避免被查重引用,因为图片和文字完全不同,但是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因为画面深,数据准,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重复率,但是内容也要分,不能做成画面的内容还是要自己改。

2.语言表达的多样化。

论文查重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查重的次数可能会多一些。要想快速通过论文查重,就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表达。如果发现内容检测到重复,我们需要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样就不会有大问题。有的同学会先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再加上自己的想法,融入自己的理解。用这种形式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形式,也是原作者思想的升华

网页链接

数字贸易相关研究论文

导语 当你身负企业领舵人的职责,肩负发展、创新、产业升级的压力时,茶谢饭后闭目养神之际,脑补外界的老牌国企、上市公司是怎样稳步转身前行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全球疫情对世界经贸合作的影响,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全球经济互通互联引发各国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不再虚度喊着口感,清晰数字化给未来商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和重构,数字贸易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驱动力。 例市场现象之一: 政企协作 共同推动数字化业态新升级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全社会正迈入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第四次全球化浪潮,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也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要求,行业的重构也势在必行。 站在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和公司发展战略的背景之下,在今年年初,江苏市政府与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投资亿元,成立(金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打造供应链数字贸易平台 - 金科链,让数字贸易真正面向世界走向全球市场,建立供应链全球化体系、营销网络,促进产业融合,激活企业创新力,打开新的市场领域,创造企业协作与联合的新机制,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使全球商业运作方式迎接新的转型。 二. “链系列” - “港口贸易“构建数字贸易新增长极 “链科”全球数字贸易平台,在基于“供应链+金融+数字贸易平台”的业态运营模式,为各企业实现渠道联合与规模增长,以供应链科技驱动,整合关检、物流、支付、金融等服务,提高企业效率,加快企业发展,助力产品、服务、运营各方面的提效升级,通过搭建简便、安全、高效的贸易通道,使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享受到更专业、更优质的便利服务,帮助海内外企业直连国际市场,实现对供应端和采购端的双向赋能,完成数字贸易生态圈的建设,赋能全球企业开启数字贸易新时代。 作为全球化数字贸易创新平台,“链科”正是期望给中小企业插上数字贸易的翅膀,通过科技创新来真正实现弯道超车、产业链升级、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地方乃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5年内,汇聚交易、物流、金融大数据,逐步构建以交易为核心的数字贸易生态系统。 三、战略布局型“1+1+N” 推动全球化贸易产业 该集团从1998年便开始布局集团供应链版图,形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贵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的经营格局,并已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俄罗斯、慕尼黑、土耳其、伊朗、巴西、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不断推动全球化贸易产业,赋能更多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同时,致力于迈进中国数字贸易平台第一梯队,积极打造成为“全国性数字贸易第一品牌”,为本区产业招商引贸,为中外贸企业提供强大支持,进而成为拉动该区数字贸易产业链跨越式发展的新增长极,实现港股 IPO计划,成为省级数字贸易企业的“闪亮名片”。 这种战略的远见,决定了该企业并非将跨境贸易业务视作纯粹“淘金”之举,而是真正基于市场的需求,国家发展战略方面,深入探索数字贸易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向。 “善战者谋其势而利导之”。家底殷实的区域一线企业,置身快速变化、时代变革的巨浪之中,需始终勇往直前、奋勇搏击,追随国家和民族“为国创业”的使命感,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坚持“创造企业价值 倾力回馈社会”的初心。始终贯彻,在传承中创新,努力推动国内数字贸易市场,强化“供应链+金融+数字贸易”三方立体式纵横发展,持续以数字化贸易平台为中心,做强供应链产业链,做深服务价值链,帮助地方政府、企业实现数字化形态,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字化贸易矩阵,加速构建全球数字化贸易共同体的使命感,做敢想敢做的领路人。

有助于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畅通新发展格局下,数字贸易不仅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而且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重点阐述对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影响。要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畅通,关键在于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循环发展。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消费,这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更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数字贸易的发展为供应商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可以实现差异化产品定制,销售渠道更加丰富,消费品也会随之向多样化、定制化转变,这样供给体系的适配性就得以提升。数字贸易的发展也会催生国内新的消费需求,这成为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途径。(二)有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我国经济的提质增效,既强调经济质量的提升,也强调经济效率的提升,二者缺一不可。要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就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借助针对性措施解决根本问题。数字贸易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贸易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改变,也不能满足贸易双方的需求,而数字贸易的出现恰好为贸易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机遇,数字化、智能化的贸易模式更加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数字贸易还有利于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升,数字贸易具有便捷性、打破时空与地域限制等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率。同时,数字贸易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数字化平台打造,为供求双方提供数字化信息产品,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三)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加经济活力目前来看,传统产业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都比较成熟,这是多年来发展的结果,传统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及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要想借助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活力,则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贸易可以带动数据流动,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等要素的共享,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与融合,从而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后,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产业本身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我国经济的活力也将随之增加。(四)数字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贸易已经逐渐成为数字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贸易有效带动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与进一步优化,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我国来说亦是如此。从数字贸易场景来看,制造环节借助数字化技术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跨境贸易中借助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分析、收付款、融资等多种功能,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售后服务环节更加畅通,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人力成本的节约,也可以实现贸易售后服务效率的提升。随着数字技术渗透到数字贸易的各个环节,数字贸易也将向高质量发展,并实现带动经济增长的目标。

1. 为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数字贸易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了服务提供方式,极大拓展了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各环节增效提质,为贸易结构调整和新型服务发展2. 拓展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凸显了数字贸易的发展韧性和巨大潜力。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受到严重冲击,同比下降3. 增长的关键动能是贸易对象的数字化。

汉字与文化研究相关的论文

汉字的文化魅力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她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汉字形体优美。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马”像骏马在奋蹄奔驰,“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集”似三只鸟儿在树上依偎栖息;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汉字音韵和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一个音节内,没有复辅音,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音节与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整齐。汉语的音节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而且,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音节乐音成分比例大。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许多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把这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听好记。诗歌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一规律构成的韵文。每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声调,阴平、阳平读起来比较舒缓,叫平声,上声、去声读起来比较急促,叫仄声,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字历史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文献中典故、成语、丰富多彩。几个汉字,可以表达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内容。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黔驴技究”、“江朗才尽”、“车水马龙”、“门可罗雀”„„数不清的简洁词汇,将含义丰富深远的内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老子》五千字,奥妙无穷,已形成一个学派《老子学》。《孙子兵法》几千字,变换不测,不仅适用与军界,世界多国的商界也在应用。而且,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便于高速新产品试销读。由汉字排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析字联等,讲究整齐、压韵、平仄、对仗,文字精炼,内涵丰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难以具备的。汉字是汉文化的创造物。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故可直接传递语义信息。“江、河、汛、汤、泊”与“水”有关,“扎、打、扑、扒、扔”与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据性。张斌指出:“汉字的理据性透露出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通过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远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记录有关经济活动的汉字都加上一个“贝”,如“贪、贫、货、贷、资、贱、财、购”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例如,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贬义色彩的汉字都加上一个“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鉴于这种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从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篆(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时期的“小篆”,实现了“书同文”,之后“隶变”实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阶段的转变,隶书、楷书以及

你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语言文化热的影响下,汉字文化研究逐渐形成一股热潮,一批中青年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表现出对汉字文化研究的极大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容否认,这些研究还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中多数是对某些个体字符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的孤立描写,一些著作在具体操作时还经常出现种种失误,缺乏必要的科学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汉字文化研究的理论探讨还十分贫乏,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一些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汉字文化概念的界定、汉字与文化关系的解说、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等,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因而,迅速进行理论建设,是当前汉字文化研究的当务之急。一、“汉字文化”概念的界定正确界定“汉字文化”的概念,科学解释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是汉字文化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目前,人们对于“汉字文化”概念的界定,虽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汉字文化的某些特点,但总体的研究力度还不够,挖掘还不太深刻,概括也不太全面。我们认为,界定“汉字文化”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着眼。宏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微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自身所携带的、通过构意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信息。宏观的汉字文化是建立在微观的汉字文化基础之上的,因而,在研究的步骤上,应从微观起步,逐步积累材料,总结规律,然后再上升到宏观的研究上。但微观的研究并不是对单个字符的孤立分析,而是要从整个汉字系统出发,着眼于宏观的背景,并以宏观的研究为最终目的。无论是宏观的汉字文化研究,还是微观的汉字文化研究,都必须围绕汉字这个中心,要以汉字的自身因素为根本的出发点,而不能脱离汉字,把本不属于汉字的东西生拉硬扯进来。科学解释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必须首先了解“汉字”和“文化”各自的本质。就汉字而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它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有声语言的不足。对此,清代陈澧曾做过精彩的描述:“盖天下事物之众,人日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成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构成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1](P8)意义是抽象的,是感觉器官所不能感知的;声音是一纵即失的,只能作用于听觉器官,而不能作用于视觉器官,它虽然能够成为意义的符号,但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却无法传之异地,留于异时。而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迫切需要在更加广泛的时空范围内进行思想交流。这种需要,促成了文字符号的诞生。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以一种特殊的符形将汉语的意义和声音物化下来,从而扩大了汉语的交际功能。可见,汉字的最根本的功能是记录汉语,是否与汉语的词相对应,是判断某一符形是否为汉字的决定性条件。汉语是各种社会文化的载体,汉字记录了汉语,因而也就与文化发生了联系。就文化而言,由于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对“文化”概念的界定也就成为难题,各家之说竟多达几百种。有人认为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活动,有人认为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也有人认为文化泛指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我们比较倾向于17世纪德国法学家S·普芬多夫的说法。他认为,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使人得到完善的、社会生活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根据这个定义,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汉字”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应该是上下位的种属关系。然而,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汉字这一结构成分必定要跟其他成分发生关系,所以“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为汉字与整个文化体系的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汉字与整个文化体系中除汉字之外的其他文化元素的关系。关于这一点,王宁先生曾作过明确的辩证:“‘汉字与文化’这个命题实际上属于文化项之间的相互关系范畴,具体说,它是指汉字这种文化项与其他文化项之间的关系。文化项之间是彼此有关系的,在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时,一般应取得一个核心项,而把与之发生关系的其他文化项看作是核心项的环境;也就是说,应把核心项置于其他文化项所组成的巨系统之中心,来探讨它在这个巨系统中的生存关系。如此说来,‘汉字与文化’这个命题,就是以汉字作为核心项,来探讨它与其他文化项的关系。”[2](P78)许多学者谈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时,总是笼统地将“汉字”和“文化”这两个概念简单地对应起来,让人觉得汉字似乎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这种割裂“汉字”与“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汉字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既是各种文化项之一,又是书写和表达其他文化项的载体。它通过记录语言中词的方式,保存了词的意义所反映的各种文化信息,因而同其他文化项之间建立了极为密切的联系。汉字的悠久历史与其跨时代性的特点,更使它具有了很大的文化考古价值,成了研究历史文化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汉字与文化的这种密切联系,使得二者之间具有着特殊的互证关系。人们既可以从汉字的角度去研究文化,挖掘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构形等各种规律中所包含的整体文化特质和具体文化信息;又可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汉字,探讨其他文化项对汉字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汉字自古至今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始终没有割断同文化的联系,这使汉字文化的研究对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汉字文化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二、“汉字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区别在汉字文化研究领域,一些人往往混淆“汉字文化”和“汉语文化”这两个基本概念,将汉语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当成汉字文化现象来研究,从而影响到汉字文化研究的科学性。其实,“汉字文化”和“汉语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汉字和汉语虽然同是文化的载体,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差别。就其构成要素来说,语言只有音、义两要素,而文字则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的音、义要素是从汉语那里承袭过来的,而形体要素才是它自身所独有的。字形虽然与音义有关,但却有着自己独立的作用和价值,具有自身的构造规律和系统。这就决定了汉字既与汉语有密切关系,又与汉语有着本质的不同。汉字与文化发生关系,一方面是以汉语为中介的,即通过记录汉语而成为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由于汉字形体的特殊性,使得汉字具有了汉语所不具备的文化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特别是早期汉字,形体与所记事物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可以从字形当中,窥探出与所记事物相关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有些是词义能够反映的,有些是词义所不能反映的。从主观上讲,汉字构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汉语中的词,它的表意特征是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也就是说,人们采用表意构字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据形知词,而不是据形知物。但从客观结果上看,汉字的表意构形不仅记录了词,而且还记录了除词以外的其他信息。如甲骨文中的“王”字,除了记录了“王”这个词外,还以其像斧头之形的构形告诉人们,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这些信息,由于远古文献的贫乏,我们无法从“王”的词义本身获得。在最初造字时,古人并不是有意识地要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字形之中,而是由于当时统治者必然拥有武器,人们看到武器极易联想到拥有武器的人,于是,便用武器之形作为记录“王”这个词的字形,以期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建立一种明确的联系。后来,统治者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王”的词义也随之改变,人们通过“王”的词义本身已无法了解到古代统治者的特点,而“王”的字形则成了古代统治者形象的历史见证,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文化考古价值。由此可见,汉字的文化功能实际上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于汉语中的词,一个来源于汉字的自身形体。前者是汉语的文化功能在汉字形体中的物化,是与汉语文化相重合的,因而仍应归于汉语文化的范畴。后者是汉字自身所独有的,因而才是真正的汉字文化。在具体研究中,不少人把汉语文化贴上了汉字文化的标签,把许多本属词汇范畴的现象也归到汉字身上。如有人在名为汉字文化研究的文章中,用《说文》“牛”、“马”二部字多的事实,去印证我国古代曾经历过畜牧业时代。我们且不说这种印证有何实际价值,仅在理论上,就存在着混淆汉字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倾向。“牛”、“马”二部的字多,只能反映出当时语言中与牛、马有关的词多,除此之外,汉字字形本身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因此,对“牛”、“马”二部字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只能算是词汇文化问题,而不能称为汉字文化。假如把属于词义的东西都归于汉字,汉字的文化功能就确实无所不包了。如果这样的话,任何文字都是记录词义的,因而也就必然记录文化,那么,汉字与其他文字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研究汉字的文化功能,必须从汉字的特殊构形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汉字文化的本质特点。三、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对汉字的文化功能把握不准,甚至随意夸大,是目前汉字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不少学者受“汉字优越论”的影响,将汉字夸得神乎其神,说“汉字是一串怪异的密码”,“是古代社会的活化石”,“每个汉字都成为了一定文化的镜像”。这些说法明显与汉字文化功能的实际量度不相符合。汉字与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互证关系,但这种互证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从总体上来讲,文化对汉字的证明功能要大于汉字对文化的证明功能,因为汉字毕竟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且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尽管它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它并不具备细致描写文化的功能,也不具备最终确认文化的功能,更不具备确认文化所属时代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汉字文化研究时,一定要对汉字文化功能的有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而不能随意加以夸大。在这方面,王宁先生等人所著的《〈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可谓成功的典范。该书《前言》中明确表示:“汉字中所贮存的文化信息,只能从每个字的构形——一个小小的方寸之地,简化了的线条、笔画,以及字与字的关系中得到,所以是有限的,如果夸大它,从自己的主观臆测出发,弄出许多玄之又玄,广之又广的新鲜事来,其实是难以说服人的,也就把《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这个题目给糟蹋了。”[3](P2)汉字创造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记录语言,而不是为了细致描写文化。汉字字形所体现出的除词义之外的其他文化信息,只是其创造过程中的副产品。如果将这种副产品上升为其主要功能,就会导致对汉字本质的误解。受夸大汉字文化功能观念的影响,一些学者不能正确摆放汉字的位置,不能正确看待汉字和文化的关系。他们不是把汉字看作记录汉语的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了考证和确认文化的灵丹妙药,试图通过汉字构形去构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于是,他们任意夸大汉字的文化功能,将本来毫无联系的汉字构形和文化现象牵强附会在一起。如有人说:“它的存在无疑是一个活化石,能使我们透过文字的静态形体步入到古人动态的文化意识中去,把文字内蕴所包含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宗教、艺术观念以及古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认识事物的方式等揭示出来。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4](P15)作者把汉字比喻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脊梁”,说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似乎中华民族文化的所有方面都可以在汉字字形当中找到根据,这无疑是对汉字文化功能的过分夸张。我们认为,汉字构形当中确实保存着不少有关古代社会状况的文化信息,但汉字并不具备细致描写文化的功能,它对文化的反映是有限的,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因而,仅靠汉字构形无法确认文化,更无法全面构建古代的文化系统。汉字构形系统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很强的历史层次性。但当汉字积淀为一个完整的构形系统时,这种历史层次性已深深地隐藏在整个构形系统的背后,变得很难甚至无法考察了,因而也就无法运用汉字去确认文化所属的时代。汉字构形中包含的一些文化现象,究竟应归属于哪一历史层面,是很难有确切的结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汉字考证文化时,一定要持谨慎的态度,要尽可能排除主观随意性,在汉字构形和文化现象之间建立起客观、真实的联系。有人不了解这一点,而是笼统地不分时代层次地去考察汉字的文化功能,其结果只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如同样是《说文·女部》字,有人根据从女的字多,认为“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完全可以从汉字字形中得到充分的证明。《说文》中女部下面有258个字,可以看出早先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5];又有人认为,女部中的“大量贬义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受歧视受侮辱”[6];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的结论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说文·女部》字本身的复杂性,它们决不可能是同一时代产生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反映某一个时代的社会观念。究竟哪些汉字起源于母系社会,哪些汉字起源于父系社会,现在已无法考察,所以,单凭女部字,既不能证明“早先”妇女的社会地位高,也不能证明“古代”社会女子地位低。《从女偏旁字看古代妇女的尊卑嬗变》一文[7],更是试图通过女部字去描述古代妇女地位的演变史。作者认为,我国古代妇女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地位极尊,从商代开始由尊向卑转化,到西周以后地位极卑,这种演变过程都可以在汉字构形中找到证据。作者似乎对哪个字起源于什么时代、反映哪个时代的文化现象胸有成竹,但实际上,他在证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地位高时,用的是商代的甲骨文;在证明商代是妇女地位的转化期时,用的还是甲骨文;甚至在证明西周时期妇女地位低时,仍然用甲骨文就已产生的例字。那么,究竟哪些甲骨文反映的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现象,哪些甲骨文反映的是商代的现象,又有哪些甲骨文预先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现象呢?这种缺乏历史观念的做法恐怕值得商榷。汉字是一个符号系统,每个字符的存在都受着系统的制约,它既以某种方式与其他字符相联系,又以不同的构形与其他字符相别异。联系和别异是每个字符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汉字符号的本质内涵。汉字符号的系统性特点要求我们在分析汉字构形时,一定要从系统性原则出发,而不能孤立地分析单个字符。有些学者受夸大汉字文化功能观念的影响,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汉字字形,习惯于到字形当中去为某种文化现象寻求印证。如有人认为甲骨文“母”字中的两个指事符号象征“胸前两乳十分发达”,并据此论证原始社会存在女性生殖崇拜。[8]我们认为这种论证是十分牵强的。汉字造字最初采取的是依类象形的方法,而象形就是要突出事物的显著特征,只有如此,才能将相类似的事物区分开来。如“牛”、“羊”二字的构形就突出了牛角和羊角一个向上弯、一个向下弯的特点,从而使二字的形体有了明显的区别。“母”字的构形之所以突出两乳,也是出于与其他字符相别异的考虑,因为“女”字所表示的母亲和“女”字所表示的女子在外形上很难区别,除了母亲的乳房比一般女子较为发达外,其他特征很难在字形中体现出来,于是,古人便在“女”字的基础上加上表示乳房的两点,作为“母”字的构形。这种构形,既保持了与“女”字的联系,又体现了与“女”字的区别,显然是为了满足汉字构形系统性特征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表示什么生殖崇拜。可见,汉字是一个具有严密系统性的符号体系,每个字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整个系统制约的。因此,我们不能为了一时方便而胡乱讲字,否则就会造成讲了一个乱了一片的严重后果,给读者造成困惑。总之,“汉字文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能违背汉字的发展规律,也不能违背文化的发展规律。汉字文化学是科学,不是幻想,更不是个人无根据的联想和猜测。”[9]汉字构形确实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在研究汉字文化时,一定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用谨慎的态度去操作,要树立正确的汉字文化观念,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合理分析汉字的构形;要明确汉字文化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弄清汉字文化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正确认识汉字文化学方法的适用对象,避免出于赶时髦心理的随意滥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汉字的文化功能得到正确的体现。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既需要有坚实的汉字学功底,又需要有较高的文化学修养,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言文字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

二、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

1、美学指导。汉语言文学的首要应用性既是美学指导,而不是相关文学的运用性。美学是理解文学的基础,也是理解世界万物的基础。只要适合美的标准的事物,其即可存在,如果不适合美的标准,其不可存在。美是维持世界存在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来说,理解文学的前提,就是要理解美学,美学给文学提供了内在的规律,是文学存在的根本保证。所以,汉语言文学的首要运用性就是美学指导。

2、文学理解。文学理解是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种运用性,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显现的一种运用性。美学可以解构文学作品,在解构的基础上,即可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理解,既是理解文学作品。汉语文学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并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很高层次的文学理解性。

3、写作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有写作的训练,也有相关的理论专业课。《写作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格式规范,《文学概论》则为其提供了深层次上规律总结,这两门课时写作运用的基础,也是写作运用的以进行的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即同于其它专业的写作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因其文科性质比较强,其写作追求的层面也“以文弄墨”,不过归之于个人,可能也会相应的转弱。写作的运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要求,也是其专业性质的一种体现。

4、语言规律。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其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总结是综合实用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比较实用的部分。语言规律的运用,变现在两个方面。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论文的分享,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寻找一些灵感,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做及时的整理与发布。

学习规范文字的心得体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如果细心观察,你将会发现身边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错别字。平时,为了简便、节省时间,把“点”字下面的四点水写成提横线,或是把四点水写成“大”,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在字典上找不到的字,算是一个字吗?这么一简化,变成了一个最新型的现代人发明的字。如果这个简化了的字继续写下去,那么以后中国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文字的发展历史是否会被扭曲呢?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这些情感、习惯、本能,我们可以随意更改吗?汉字它是产生汉字以前,我们远古人对社会的认识结晶,对自然的认识结晶,科学的认识结晶,还有哲学的认识结晶。难道,我们要否定这一切认识结晶吗?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令的畅通、法制的进步、人际交流的增多、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需要更加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让我们继续努力,深入贯彻《通用语言文字法》,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共和国的语言文字工作,从此矗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是一部实现顺畅交流,拉近你我距离的好法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文字障碍和误会。在教育领域,可能因为教师的普通话不好,使学生听不懂课;在商业领域,可能因为语言不通,错失许多商机,或者因为合同文字不同造成歧义而打官司等等。大量事实说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没有法律,只靠政策性文件,规范性差,权威性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于是,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在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呕心沥血、付出辛勤劳动的前贤以及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立法呼吁和做了大量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有识之士、语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终于诞生了第一部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语言文字法,是一部消除语言文字障碍,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好法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