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改革开放军事论文

发布时间:

改革开放军事论文

写作思路及要点:首先写对军事理论课本里内容的阐述,再谈自己的感悟。

正文: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

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

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

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

在大学的四年,我想这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感恩的心,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

让我感谢那些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可以从国家和军事层面切入、结合我国的军事历史,改革开放的进步等等方面着手:

1、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2、首先,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3、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

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经济建设,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4、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就越是要巩固国防。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国防建设是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也是实现我国“富民强国”的重要保障,又是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无防的历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国防力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形势下,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全球对手”,周边国家纷纷加强军事建设,对我国采取“防御”措施,我国周边的军事环境、安全环境十分严峻。 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富强。 一、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的军队。针对我国海岸线长、邻国多的情况,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确保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入交战,并取得胜利。 二、集中科技力量,重点解决武器装备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国防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与美俄等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高精尖武器人家对我们实行禁售。因此我们要集中科技力量,自力更生,有重点的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和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我国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 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尽管我国的国防投入近年呈增长的状态,但占财政支出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占GDP比例维持在%左右的较低水平,国防费总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政治、军事大国水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只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国防,才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不被别国掠夺。 四、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和经济的发展。要从小抓好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增强全国军民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论文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 答案补充 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如能帮到您,望您采纳!!谢谢~~)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主要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开辟新道路、在理论上获得新认识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维护统一、走向富强、实现和谐的正确道路。●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继续向前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开辟新道路、在理论上获得新认识的历史,其中包含着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的经验和发展的趋势都表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贡献。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排除了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在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定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打破教条主义束缚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是结合中国实际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成功实践者。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实践。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摒弃那些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符合中国国情相结合。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等有着很大不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国家只能根据本国实际,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汲取脱离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教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我们党通过实践探索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等等。这些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把借鉴他国社会发展模式与保持独立自主相结合。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各国社会发展模式都是该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摆脱了封闭式发展的束缚,也摆脱了照搬照套他国模式的束缚,坚持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结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面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顺应时代潮流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党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保持着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改革创新自我完善,焕发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体制机制上焕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改革也是创新,创新包含改革。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发展创新文化,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已深深融入广大党员的世界观之中,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已成为广大群众的普遍意识。尽管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也经历过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新旧中国的对比中、从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中、从国内外的对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生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就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富强,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在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境界。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看病、上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社会矛盾,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环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放大的天空

我是在**县的一条深沟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的。那是1977年秋天,所以,我心里的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1年。

我初中毕业没能被推荐上高中,便在那条深沟里劳动。那是一个果园,头顶只有簸箕大一块天。我一边劳动一边备考,默记数学公式,在心里给自己出作文题,天空似乎在一点一点放大。我只能报考中专,结果被县上的师范学校录取,一夜之间成为方圆几十里的名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我正坐在师范学校的教室里。那段时间,我天天看报纸,偶尔抬头看看天,天空似乎真正换成新的了。

1980年春天,没满18岁的我,开始在老家所在的公社中心小学教书,月工资41元,订文学报刊花去三分之一,此外还要花掉一部分购买文学书籍。当然,我也花钱为自己缝制了一条喇叭裤。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何士光的《乡场上》,还有铁凝的《哦,香雪》。我在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之余开始创作,然后把习作装进信封、寄给文学刊物。

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长辈,他要我谈谈对农村包产到户的看法。我跟他说,他也跟我说:大概我们会有好日子过了。

田间地头反倒安静些了,而从前总是充斥着那么多坚硬的喊叫。我在星期天帮家里种责任田。乡场上却一天比一天热闹,不断冒出来的“万元户”轮番亮相。一个学生家长半年前还穿着补疤衣服来求我给他的孩子减免学费,再见面时却已经穿上了呢子大衣。露天电影里有了爱情,甚至突然有了接吻,惊得女人们不敢抬头。我写的小说却没有起色,尽收到退稿信。直到1987年,我调到水边的一个小镇教书,终于在《青年作家》杂志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县城里的文朋诗友和我一样兴奋,以跳一场舞来庆祝。

1989年夏天,我调到市报任编辑。报纸每一天都在完成对一方热土的书写,不断开列出改革开放的成绩清单。一句话新闻可能是盼望了40年而终于打通的一条道路,豆腐块消息可能是拔地而起的一片新城区,长篇通讯可能是一个县甩掉贫穷帽子之后露出的鲜活而生动的脸。一张照片,定格的是工厂生产线运转的节奏,或是稻子饱满灌浆的声音。一则广告,传达的是乡镇企业的焦灼或是农副产品的顾虑。副刊上那些精短的作品,则有着比我创作之初更多的理性。城市却是越来越感性了,干瘪的荒河滩一点一点丰满起来,新建的开发区甚至有几分媚态。我在一天一个样的城市游来荡去,然后坐下来开始我的文学书写。我不断发表作品,但这已不能让我兴奋,因为生活本身似乎每一天都让我兴奋不已。我把新闻采访得来的素材写成中篇小说,并获了奖。我在31岁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

**年夏天,我调入成都,从事文学创作及组织工作。从我的老家出发到达这座城市,**年前需要三天,我调来时需要一天半,而今半天足矣。今天,高速公路也渐渐甩开了关于盘山公路的记忆。蜀道,已经不再是难的代名词。我算是生活在大地方了,但一出门就迷路。过了10年,这座城市的大多数街道对我来说依然是陌生的。我舍近求远,出了两趟国门。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世界,我在那条深沟里看天时想的却是此生能去一趟北京就好了。文学的世界更大,永远没有边界。我不敢懈怠,像农民一样笔耕,长篇小说《草房山》和《香车》相继出版。《草房山》让我重回乡下,《香车》则让我穿行在都市的车流中。事实上,我一直游走在城乡之间,哪一头都不敢轻慢。

成都平原的天空一望无垠,常常让我头晕目眩,我只得在心里让它变小,小得勉强能够罩住头顶。一双巨手把我从一条深沟里拽上来,我需要那块簸箕大的天空,来为我的**年做一个起点的标记。我的身份由学生而教师而编辑而作家变化着,但感恩的心一直没有变。我知道我的这点经历是平庸而微不足道的,但对一个准备在深沟里扎根一辈子的回乡青年来说,这无异于插翅飞上了蓝天。

这会儿,我站在坚实的大地上。

(篇二)

时间的坐标,人生的轨迹

单位举办“我与改革开放**周年”征文活动,自己刚好也有写点东西的冲动,提起笔,发现原来一手好字差点被电脑废了。很久没用笔来写东西了,电脑、互联网、手机这些现代化信息工具及技术的普及,应该是改革开放**周年来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了。调整思绪,时光倒转,穿过时空隧道,尘封已久的记忆片断又浮现眼前。

1978年,那时我才四岁,儿时的记忆不是那么的美好,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只让我深深记得,为了吃上一根三分钱的冰棍,与好多小伙伴一起去捡蜡烛头、牙膏皮换钱。嘴馋得实在顶不住时,便去菜地里摘辣椒,洗干净,去掉里面的籽,加点盐巴,放进嘴里嚼。现在想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记忆应该没有欺我。接下来的几年,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父母忙里忙外,干完农活就做些馒头、红糖包子挑到其他村去卖,换些米、钱回来,生活渐渐有所改善,82年盖了新瓦房。那年,弟弟出生了,家里的笑声也多了起来。还依稀记得奶奶曾经对我说过,几个兄弟姐妹中,带我最累最辛苦,哭得最多,十个月断奶,没有什么营养,有时候整晚上哭个不停,现在想想,估计是饿的。

1988年,我上初中了,学习成绩还不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那时候家里温饱问题虽然早就解决了,但想“奢侈”消费一下还是不大可能的。印象最深的是,整天穿着解放鞋的我非常羡慕一些同学脚上穿的白球鞋,高帮的,“酷毙了”(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几次请求父母买双给我,都被告知,穿白色的不吉利,不能买。第一次穿上白球鞋应该是两年后,我考上一所重点高中,离家住校,手头有了些许自主的零花钱,自己攒钱偷偷买了双高帮的白蓝相间的篮球鞋。穿上它时的感觉虽然没有记录下来,但我想肯定是非常OK的。

**年,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我已经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里,攻读硕士学位,每个月有二百多元的生活补贴,不用花家里的钱了。父亲把大学期间给我汇款的收据全部收藏起来,有次暑假在家时,我把它们加了加,总共不到一万元。**年我弟上大学了,一年下来的各种费用就一万了。靠着种田、做点小生意的多年积蓄,父母不仅供我们兄妹几人念完了大学,还盖起了一幢三层的楼房,算是“奢侈”消费了一把。

**年,不知不觉,我已经在三明烟草工作了十个年头。这十年来,我和企业共同成长,一起进步。改革、创新,让三明烟草充满生机和活力,严格规范使企业的发展后劲十足。企业如此,国家更是如此。当我坐在八月的北京奥运赛场观看比赛时,听着“中国,加油”的呐喊声响彻云霄,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今日之祖国,已经不是**年前的中国了,贫穷落后已成了过去式,繁荣昌盛的现代化中国正用它的似火热情款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用它的非凡成就吸引着全球的目光。51枚金牌,100枚奖牌,多项世界纪录被打破,数字的背后是国力的强大、人民的幸福。

1978到**,短短**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滴,弹指一挥间。然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年,是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年,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年,在历史画卷上绘出了不朽的华彩篇章!在时间的坐标上,十数亿人的人生轨迹正印证着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脚步!

(篇三)

学费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普通农村家庭,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神州大地时,正值上小学的年龄。那时学费是二块五毛钱,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父母起早贪黑一年结余的工分,加上爷爷奶奶长年累月积攒的压箱底的零花钱,总算凑出了我上学的书本费,至于一些零碎杂费,家里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将平日烧火做饭的木柴,一担担送到学校抵账,如果学校不要就先欠着。一个打满补丁的粗布书包里面,躺着不多几本课本,怕磨破书皮,我用报纸包裹得严严实实。每到期末,老师开始催缴学费,常常是期末了,仍欠着本学期的学杂费还不上,往年欠的就更指望不上去还了。令人担忧的是,还不上一欠再欠的学费,决定着下学期我失学与否……好在我没有失学。

一晃几年过去,转眼就升中学了。这时,田地已经分到户,中国百废待兴,农民的日子眼看着一天天好起来。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经济还是相当困难的。当时上初中的学费只有几十元,这对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农村家庭来说,负担还是相当繁重的。大豆卖了,棉花卖了,肉猪卖了,可学费还是不够。父亲一咬牙,决定砍柴去卖为我交上学费。父亲砍柴要去几十里的大山深处,然后挑到十多里外的集镇上卖掉,而一百斤木柴才值一块多钱,为积攒我的学费,他付出了很多辛劳。

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我与同伴商量一起去山里砍柴。天还没有大亮,我带些干粮、拿着柴刀出发了。坎坎坷坷的山路走一程又一程,一块块木柴重如千斤,肩膀被扁担磨破了,全身的汗水挥雨如下,一阵阵火辣辣地疼痛。天渐渐黑了,林中不知名的鸟叫声,令人毛骨悚然,我不禁加快了脚步,不小心闪进渠沟里,木柴散了一地,我的脚踝也扭伤了……同伴急得直哭。这时,父亲提着马灯找到了我们。第二天,我砍的木柴被父亲卖到镇上,一过磅有一百多斤,这对于十多岁还不够一米五身高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后来学校知道了这件事,特地为我免去了那个学期的部分学杂费。

得到父亲忽然逝去的消息,正是复习功课全力冲刺高考的关键时刻。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家中的顶梁柱顿时消失。为了弟妹能够继续完成学业,我选择了辍学。就这样,我很快融入到90年代南下打工的滚滚浪潮……在辗转各地的流浪生涯中,我一边用微薄的工资支撑着弟妹的学费,一边自学完成了中文课程。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弟妹也顺利考入国家提供学费的师范学院,不久即将加入到支持中西部农村教育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

前不久,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从现在起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还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呢,以后你再也不用在邮局排队往家里汇钱寄学费了。我想,刚上小学的女儿,比起曾经的我们,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啊!

(篇四)

《车眼看变化》

首先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我叫丁丁,是一辆汽车,我的个子不高,身材也不强壮,但是请不要歧视我们小排量哦。我今年10岁了,在为主人奉献的这10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

以前,我一直把载我的主人走在家乡的泥路上当作最痛苦的事。因为那时家乡的路还是泥路,弯弯曲曲的,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每次在这条路上行走,我都得一蹦三跳,跌跌撞撞,如果不小心掉进“陷阱”里,就得费尽全身的力气才能爬出来。我那件崭新的红外套就是在这条路上被蹭破的,这条路还在我的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路面上随处可见的垃圾、家畜的粪便,每次出行,我的脸上,脚上都沾满了又臭又粘的淤泥、粪便。到了夏天就更可怕了,那些四处乱飞的蚊子、苍蝇严重影响我的视线,给我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和不安全。这种噩梦般的遭遇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那一天……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家乡的经济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经济好了,乡民们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乡民们开始修路,植树,治理污染……

那条让我吃尽苦头的路现在已经被一条笔直的柏油路所取代了,路边原本属于杂草的地盘,现在已经被花草树木彻底占领了,路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垃圾箱,在那些空地上,布满了美丽的鲜花,经常能看见蝴蝶、蜻蜓在那里“开舞会”,现在走在家乡的路上,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走在这美丽宽敞的大道上,看着沿途美丽的风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家乡的变化真大啊!

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篇五)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2018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40年回顾人生,日月如梭。我国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引领者。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中国自力更生的快速发展,是对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改革开放成为“中国通过改变自身而影响世界”这一道理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已经走出多远。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使人类在“做梦”、“寻梦”、“追梦”的征途上正在从空想、梦想走向现实、变为现实。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发展机遇,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坚定行动,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开放发展是观念、是体制、是格局。开放理念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开放发展理念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必将进一步拓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世界经济发展空间。******同志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开放的中国造福世界,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努力在扩大开放中同世界各国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使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紧紧相连、息息相通。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曾长期在世界发展中领先,尤其是在我国宋朝,科技发明创造走在世界前列。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中国的首都有一百五十万人。一千年前中国的城市规模的超过二十万人口的有六个,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四十六个。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中国11世纪开始使用纸币,而欧洲17世纪后才开始使用纸币。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福利设施,这是城市高级现代化的特征。从《马可波罗游记》就能看到外国人对中国的崇拜,从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就能想到中国人的创新,更不要说遣隋使、遣唐使、遣宋使的记载。但由于后来的统治阶层没有抓住机会,坐井观天、盲目自大、不思进取,以致闭关自守,被动挨打。犹如四大发明中的火药,西方进行技术革新,创造出枪炮,而我们发明几百年后主要还在于制造鞭炮;西方借助于指南针进行航海,拓展海外殖民地,而我们主要用于观天象测算命,仍然几百年不变。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东方古国丧失了四次机会导致发展滞后。

第一次,人性的解放。欧洲黑暗漫长的中世纪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对人文精神的回归和人性的解放,它借助于文学、艺术、音乐等形式唤醒人们的记忆,肯定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出现了如达芬奇、但丁、米开朗基罗、哥白尼、布洛诺、伽利略、莎士比亚等。同时,以发现新大陆,掠取海外更多资源为目的的航海兴起。与此同期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朝。他们在做什么呢?明初郑和七下南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但除了赏赐沿途小国显示富有及寻找建文帝外,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走后沿海在全面实行海禁却倭寇猖獗,军民在修固长城收缩战线,任性的太监在午门外打大臣屁股,血腥的锦衣卫在为追踪探听各级官员的隐私而罗织罪名,有的皇帝不是在豹房就是在游戏的路上,有的皇帝大部分时间不上朝不理政,虽有徐光启、袁崇焕等人但难扭转乾坤。

第二次,人的解放。十八、十九世纪是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对人类思想自由的新要求,是欧洲社会全面的创新,是人的解放,提出自由、平等、博爱。这时期出现了如孟德斯鸠、卢梭、霍布斯、康德、黑格尔等杰出人物,在经济领域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提出发展经济要靠市场经济——一只看不见的手。而这一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建国。在地球的另一边正是清朝时期。虽有夸大的康乾盛世,但毫无人性的场面却层出不穷,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三藩之乱、大兴文字狱等,遑论编撰《四库全书》之名而行销毁众多古籍之实。有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在承德会见英国公使嘎玛尔觐见时是否下跪的问题上竟然说出“野蛮人天生腿不能弯曲,免跪”的话,更不必说言必称“奴才”使整个朝代再也没有看见大臣在朝堂上有过尊严。既是人才的蜕变更是人性的泯灭,以致龚自珍发出“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叹。

第三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兴起技术革新之风,蒸汽机、电的发明运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变革。汽车、火车、轮船、枪炮,加上基督教、天主教,成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获取利润的手段。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的海外殖民地越来越多,累计的财富越来越大。在远东,两个朝廷都在向西方学习,这就是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当时清朝的实力远强于日本,在欧洲购买的船舰也多余日本,但洋务派官员基于“立国之道,尚礼义廉耻;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的狭隘政治目标,制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策略,也就是在不变更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向西方学习制造先进武器的技术。而日本维新派自始就全面鼓动起日本整个民族的热情,而以争取日本国际地位的平等为其首要目标,从政治制度,经济组织、社会结构、文化教育和生活习性学习西方。尽管中日两国在现代化初期处于相似的基础和起点,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结果完全不同。日本国力全面上升,国民素质跃升;清朝的国力则停滞不前,从一等强国堕落为三流末国。结果众多周知,在甲午海战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败于日本。中国权力集团自此失去了自我更新的机会,政治变革只好通过你死我活的暴力革命来完成,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血腥战乱。内战、分裂、外族入侵和瞎折腾,把中华民族折腾得体鳞伤,人类文明史上最关键的几十年,中国人在混乱中错过了。一群久称奴才惯了没有思想的李鸿章、张之洞之流怎不败于在欧洲学习过的福泽渝吉、伊藤博文之辈呢!

第四次,后工业化。二战后,西方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所谓第三次浪潮(从蒸汽机到电力,再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迅速积累而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战败的日本齐头并进提升工业化水平超越欧洲国家而很快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位的国家。历经战乱饱受忧患的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绩,氢弹、原子弹的发明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赶上超过欧美,但帝国主义的封锁,更主要的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使中国又失去一次机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了让十亿中国人吃饱肚子,推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再度把中国推入现代化的门槛。改革开放使我国抓住了机遇,展开了一系列既有自己特色又同国际接轨的合作,融入到世界格局中。如技术引进、观念革新、深化改革、市场经济、加入WTO等重大变革。今天中国国力增强,经济总量已到世界第二。在这一轮的信息化革命中,我们抓住了机会,我们借鉴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勇于搏击,我们坚定,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还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40年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天,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而自豪,为我们所处的幸运时代而骄傲,为实现强国的目标而充满信心。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抓住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展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曾经拥有的自豪和辉煌,让制度更加完善、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获得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时代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一、要多学习,掌握知识,对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一种看法。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思想的建立来源于学习,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在知识的海洋中,任何人都只是沧海一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要有恒心。学习贵在坚持。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二、要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使我们做事更好更高效。要学以致用,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从成功中掌握好的方法,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争取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开动脑筋,想他们所想。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三、要学会转变,灵活运用,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灵活运用,不同于简单的发散思维,更不同于天方夜谭,解放思想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很好地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跳出中国看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解放思想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时期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时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修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发展、上升和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品质,是贯串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指导思想的生机活力、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还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永葆其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使自己的指导思想、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与不断变化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开辟新境界。在这里,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加强全党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不丢掉“老祖宗”,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讲新话,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如果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谈不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会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使全党思想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团结全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前提条件。我们干的是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对于别国的经验,我们又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论改革开放论文

OK ,需要帮忙吗?

中国自从1978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以来,距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可以说这是一种飞跃,这些改变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先从教育说起吧,教育的改革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我国七七年恢复了高考,文革十年那种单位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上大学的模式被招生考试代替,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公平的接受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民众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教育制度的不断进步,使得大学已经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出现了出国留学热潮,发展到如今许多家长把孩子从初中、高中、和大学都送出国外教育。这样为我国和世界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掌握现代化。有了火车,我们可以更方便的去远的地方学习,旅行,工作。有了飞机,我们可以花短时间出国。这些便捷、迅速的交通工具,组成了一张交通网,通往各个方向,并在不停的完善,不断的深入内部地区。便利的交通节约了人们出行的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还促进了一些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例如,近几年,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都离不开交通的便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我国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加,让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和涌现了一大批优势产业群,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的日益繁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的不断增强,使得区域发展呈现互联互动的良好态势。外贸、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逐步扩大,使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总,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不但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高的提高,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全体居民也共享了改革成果。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人们从温饱走到了富裕。从吃饱到吃好,从穿暖到穿好,并向着一切更好在发展着。现在的我们,享受着先一辈人奋斗的成果,所有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要保持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品质。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运用现代化技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你可从就业、收入、养老、科技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议论改革开放对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

改革开放论文1500

改革开放 政治小论文 1500字如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伴随改革开发的就是高考制度的恢复。就在那一年冬天,关闭长达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那年的高考,犹如中国大地上的一声春雷,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整个国家也开始有了新的活力。现在看来,一年一度的高考似乎只是一种规模扩大了的例行公事的人才选拔方式,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但对于30年前的千百万的知识青年而言,高考不啻于一场命运攸关的鏖战。是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是高考,书写了我崭新的人生目标。没有改革开放,迎接我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我的祖祖辈辈一样从事农业生产,是改革开放,让我这个农家子弟也能进大学读书。 1979年,我步入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行列。面对这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我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专心埋头于书本,参加完高考,我感到并不理想。当年高考,不像现在出了考场就有标准答案,供你进行比对估分,考得怎么样,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去揣度。等待的心情至今难忘,最终我接到了师专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挤过了独木桥,搭上了最后一班车。经过2年的学习。我顺利毕业并走上讲台,从学生、农民转变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 那时的教学条件非常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我上课十几年的“三大件”。上课都要在黑板上反反复复写字,不够写了,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一层白白的粉笔灰。很多老师的手指都被粉笔烧出了裂口,那时,哪里能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上课居然用起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只需鼠标轻轻一点,资料应有尽有。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录音机,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30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这是我最深切的感受。 除了工作条件的巨变,我们人民教师的待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每月的工资只有元。进入90年代,改革的成果开始在我的工资中显现出来:从100多元到200多元,从200多元到500多元,基本上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变化。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的工资也水涨船高,第一次突破了800元的底线,让我也成了一个光荣的纳税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添砖加瓦了。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的工资套改,我的工资第一次突破了1000元的大关,国家也相应修改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了1600元,2008年3月1日又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2000元。随着工资的增长,购买家用电器不用再勒紧裤腰带了,家用电器也开始了鸟枪换大炮:录音机换成了VCD;黑白电视机换成了二十九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冰箱、电热水器等也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位。

你自己扩一下。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比如现在我们的私家车很多,有的人家一户就有一两辆。还有些致富的农民他们根本不可能想到现在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别墅、车,更别提手机、电脑啊这些越来越普及的电子消费品了。当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现在都一一实现了。 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原来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现在花花绿绿了、各种各样了,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了,创新力强了,人也聪明起来了,文明起来了。国家从封闭、半封闭走向了开放和自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是我们要防止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空虚。人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表明,不改革开放只能让国家落后;社会的发展还将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和,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改革开放小论文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 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 值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年度策划“一日30年”,以每天两个版的“日志中国”,通过还原“卅年今日”的标杆性事件,来记录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记录30年的思想解放史。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报道将陆续回放中国30年来所走过的路。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我们试图梳理发展脉络。我们不局限于对过往记忆的“叫醒”,更试图“窥斑知豹”,见微知著。我们不忘记抬头远眺社会森林之广阔,也更会低头审视一草一木生根发芽成长之生动。我们想从社会的每一个风云变幻、脉搏跳动中,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和判断,得出中国前进的逻辑和路径。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30年的成果,改革给了人们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纪念过去是为了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达至理想彼岸,回顾和总结30年历程,必能找到答案。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第33位跃至世界第四,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万亿元,外汇储备由亿美元增加到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这样写到: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全国贫困人口亿。

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8700元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6倍。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1487万,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

30年巨变,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和影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成为时代坐标,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古老的中国正在驶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特别是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北京第29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谐世界的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同,一个文明、发展、开放的中国生动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事实证明,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对于这个论文来说的话,可以从许多方面就行讲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