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论文

略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的技术更新。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本文就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自身的活力和竟争力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然而,由于受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在着许多的问题。1.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松散 大多数企业虽有成本管理的一些框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有些中小企业尚未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造成成本不断扩大,同时助长了贪污的风气。此外成本控制机制没有在全过程实施,仅仅在事后控制,也不能有效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另外个别企业领导成本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只凭主观印象算大帐,按产品成本切成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大块分摊;有的认为成本统计只是鸡毛蒜皮之小事,很少过问;还有的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工序少,不值得搞成本统计。凡此种种,都使成本管理存在着问题。 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企业维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多少。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企业科研投资占销售额的1%,则企业难以生存;占2%,企业才能勉强生存;占5%,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科研投入,即使有也远远低于这一指标。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加强管理可以降低成本,但降低幅度是有限的。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就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此外,会计核算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从成本管理手段看,虽然部分企业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但其作用并没有的到充分发挥。 3.产品设计的成本意识薄弱,市场观念不强 有的企业尽管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但效果有限,成本依然上升。其原因在于没有把好产品的设计关,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统计工作,致使产品一投产就出师不利。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高产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大,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明显例子就是国产彩电业之间的竞争,当初引进彩电生产线时,彩电厂商都希望通过上大项目来提高产量,从而拉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消费者。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的考虑彩电市场的容量,市场过度饱和带来的只是一次次的产品降价,有些厂商是在做赔本做买卖,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二、提高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加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越多,增加利润越多。决定着企业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命运。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想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必须改善现有的成本管理状况。 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立足于宏观与微观环境,建立并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加强成本审核监督,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另外,监督体系也要不断完善,很多企业的监督机构少,并且名存实亡,不能达到有效地监督。企业的管理应落实在制度上,使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形成一定体系。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如实统计各项指标,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核算体系。开展目标成本管理。依据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改进生产组织形式,精选生产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力,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努力节能降耗。企业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市场反应敏锐,经营决策更灵活,内部执行力强,能快速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使之效益最大化。但其劣势在于管理,主要依赖于经理个人能力,相对于成本控制,更重视企业的产量和营收。

关键词: 成本控制;中小型企业;中药制药;

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已经施行几年了,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设施、人员、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标准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虽然制药行业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较难实现成本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一、制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成本核算方法较片面,绩效考核不精准虽然药品生产更加透明化、更具可追溯性,但是企业在核算产品成本时,大部分中小企业未较好利用这一政策对生产的影响变化,在成本核算时,仍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将制造费用直接按产品品种或产量平均分摊,这种成本核算方法较粗糙,与制药流程没有紧密结合,无法充分体现各环节的成本及效率,使得成本控制也局限于单一的原材料或人工,并未从生产流程中综合考虑。其次,相对于成本控制来说,中小型制药企业更重视企业的产量和营收,员工考核大部分与产量直接关联,很少与质量挂钩,绩效考核不精准,这也使得成本控制很难得到落实。

(二)物料采购和储存不重视,合同签订不规范基于中药行业的特殊性,其原料大部分采购依赖于农户或个体户,并且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原料价格具有较大波动性,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大。由于原材料是中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原材料的采购过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较好地落实合同签订流程,导致采购单价波动幅度和药材质量对成本影响较大。在原材料储存方面,大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较难实现标准化储存,即储存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在大量采购原料且短时间内无法全部投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原材料变质的情况,从而产生相关损失。

(三)员工成本意识薄弱,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目前,大部分制药企业的员工,特别是生产部门的一线员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同时,由于中小型制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使得较难从基层员工中获得信息,生产流程中的细节问题得不到重视,各部门之间信息也不能共享,信息双向沟通较难实现。随着国家对中药企业各方面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制药行业的监管要求和监管力度也逐步增强。GMP政策的不断施行,为实现药品生产的更加透明化,制药企业生产流程制度的建立已经较为常见。上市药品的可追溯性、药品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固定性,为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也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在企业落实GMP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产工艺和流程,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加强成本控制。

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法与改进

(一)细化产品成本核算,改进成本控制考核首先,中药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具有固定性,主要步骤包括药材前处理、醇提、配液和灌装、包装等环节,如果在每个环节中增加一个物料平衡率的计算,也就能算出每批产品的生产在各环节的投入产出比,这个比例的计算也使得企业内部标准成本卡纵向比较及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竞争产品的横向比较,更好的反映产品成本可控制点,进行更精准的成本分析,从而达到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物料平衡率的计算应当划分到每个班组,建立各班组核算台账,由各个班组各自负责所在生产线各环节的平衡率,一方面可以做好分析,与标准成本卡作对比,找出差异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部门得以了解和利用相关的信息,生产管理人员也能从中找出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其次,对于制造费用的核算,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即明确作业成本动因,建立作业成本库。制造费用主要包括与生产相关的间接费用,应当结合生产流程,将生产环节和生产步骤梳理细化,确定作业动因,这一步骤中,应当考虑这一作业是否合理,是否会增加产品价值,剔除不合理作业,提高作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将成本核算细化至每个班组,明确各班组各岗位职责,随之各班组、各岗位的考核点也得以确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考核不能浮于表面,应当将它落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个岗位职责中,提高员工意识,加强成本控制。

(二)物料采购和储存标准化,加强内部控制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药企,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物料采购和储存制度,在物料采购上,一方面,应建立合同档案登记制度,规范合同管理,与供应商在合同中明确采购价格,减少采购环节的价格风险。另一方面,中药材的采购流程应当逐步规范,落实询价制度,避免因供应商规模较小带来质量问题,降低采购环节的质量风险。由于中药材在物料储存环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药材的品质、重量等会有重要影响,因此不仅需要设立专门的物料仓库,还应当对仓库实现恒温恒湿的储存条件,让药材的储存实现标准化,减少中药材因气候、储存环境变化因素引起的变质、损坏等现象,降低物料管理损失。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降低企业舞弊风险。医药制药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当加快落实合同管理制度,让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采购流程的效率。在物料保管方面,应当逐步完善物料储存标准化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减少物资因变质或舞弊引起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三)建立信息共享,增强全员成本意识信息的使用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原材料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生产部、物料部和财务部各部门之间各自核算,相互之间信息缺乏,不能实现共享,成本控制无从下手。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成为生产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突破点。信息化的建设依赖于信息系统,很多人误认为这是计算机编程或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实则不然,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仍然是企业自身信息化流程的梳理和落实。在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将每个生产环节的信息记录在相关文件和表格中,比如采购信息、物料入库信息、投料信息记录等等,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没有投入信息化硬件设施,可以通过岗位间、部门间文字表格的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视生产各环节的基础信息。一方面改进成本核算的方法,将成本核算细化至班组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的考核,另一方面,企业应该落实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将成本控制与制药企业的GMP规范结合。此外,制药企业要想降低企业成本,还应当考虑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应收款资金回流的管理等角度,落实相关的制度建设,成本控制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需要公司层面的统一协调和管理,需要每位员工、每个部门的积极参与。

四、参考文献

[1]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第二版)[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先福.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11):217.

[3]程晓瑜.医药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优化策略初探[J].财会学习,2016(11):136-136.

略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 要] 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空间,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指出中小企业必须要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取得最佳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成本管理 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的技术更新。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本文就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自身的活力和竟争力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然而,由于受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在着许多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松散 大多数企业虽有成本管理的一些框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有些中小企业尚未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造成成本不断扩大,同时助长了贪污的风气。此外成本控制机制没有在全过程实施,仅仅在事后控制,也不能有效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另外个别企业领导成本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只凭主观印象算大帐,按产品成本切成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大块分摊;有的认为成本统计只是鸡毛蒜皮之小事,很少过问;还有的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工序少,不值得搞成本统计。凡此种种,都使成本管理存在着问题。 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企业维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多少。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企业科研投资占销售额的1%,则企业难以生存;占2%,企业才能勉强生存;占5%,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科研投入,即使有也远远低于这一指标。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加强管理可以降低成本,但降低幅度是有限的。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就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此外,会计核算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从成本管理手段看,虽然部分企业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但其作用并没有的到充分发挥。 3.产品设计的成本意识薄弱,市场观念不强 有的企业尽管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但效果有限,成本依然上升。其原因在于没有把好产品的设计关,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统计工作,致使产品一投产就出师不利。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高产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大,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明显例子就是国产彩电业之间的竞争,当初引进彩电生产线时,彩电厂商都希望通过上大项目来提高产量,从而拉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消费者。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的考虑彩电市场的容量,市场过度饱和带来的只是一次次的产品降价,有些厂商是在做赔本做买卖,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4.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 产品的无形损失是指由于产品过时、过季及供过于求等原因造成的产品贬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产品的无形损失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产品无形损失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间存在着矛盾。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重复、产品档次低,产大于销,致使产品待售时间长,甚至大量滞销积压,只能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来实现销售,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市场和消费者缺乏及时足够的了解,没有掌握消费者对商品需变化,盲目生产毫无特色的大众化产品,顾客的认可度低,从而给企业造成无形损失。 5.成本管理队伍人才缺乏 人才的流失是成本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首先,在一些企业人才分配很不合理,存在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如果企业不采取一些措施,人才的流失将变得更为严重。其次,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是企业另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制定的一些指标不尽合理,且缺乏严格的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加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越多,增加利润越多。决定着企业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命运。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想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必须改善现有的成本管理状况。 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立足于宏观与微观环境,建立并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加强成本审核监督,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另外,监督体系也要不断完善,很多企业的监督机构少,并且名存实亡,不能达到有效地监督。企业的管理应落实在制度上,使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形成一定体系。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如实统计各项指标,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核算体系。开展目标成本管理。依据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改进生产组织形式,精选生产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力,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努力节能降耗。企业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3.提高全员的素质,健全成本管理专业队伍 首先,领导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提高他们的经营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艺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成本管理全民化。 其次,搞好成本管理,仅有成本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全员的素质。成本管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和生产工艺的特点,了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他员工也都应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学习和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保证与成本管理部门的良好配合。

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论文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炜炜,杨明

摘要: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低成本的优势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企业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DOI: (z).

被引量: 32

年份: 2013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竞争非常激烈,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现代企业必然面对的严峻课题。面对这种情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而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也就必须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诸多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一体化和科学进步节奏逐步加快,企业不仅要与本国的企业竞争,还要同世界范围的企业竞争;不仅要同原有的竞争对手竞争,而且要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这样,对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的剧变迫使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目标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战略性视野,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即“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其内容成本控制是指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二种基本思想为原则,它是以实现最佳财务目标,提高资本增值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促使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并对资本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区别于“生产型导向”的成本控制,这种定义下的成本控制也被称为“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事前控制,即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并据以制定各项节约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是成本控制的起点。事中控制,即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根据成本指标,审核成本开支和资源的消耗,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事后控制,即确定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确定差异形成原因和责任归属,然后消除不利成本差异,挖掘潜力,确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或修订成本标准的建议。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我国,企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企业产权问题等,内部的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为成本控制不善而腐蚀经济效益的现象仍相当严重,亟待纠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有些企业领导不重视成本管理,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和收入指标的完成。甚至有的领导还认为收入、成本、利润是财务算出来的,经常出现领导需要多少利润,财务就得算出多少利润,以达到被提升和多拿奖金的目的,无成本控制意识,也无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自觉性。由于没有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存在大量的“生产不计成本”、“工资侵蚀利润”和“总厂亏损分厂盈利”的现象,结果造成成本失控,企业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这与领导人的思想素质有关,一位好的领导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他会有责任有意识地降本增效,相反,思想素质差的领导就以自己私利为重,自然就不顾企业职工的利益发展了,除了企业领导人思想素质之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人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较差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没有原始记录制度,固定资产报废没有报废清单,材料出入库没有附相关的发票等原始单据,有的支付现金用白条作为支付凭证等;其二,在定额管理制度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资等消耗定额,不能据以评价耗费是否合理、节约,不能据以控制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其三,在计量验收制度方面,没有适当的计量手段和计量设施,难以保证各项实物计量的准确性,如企业电表未按生产用电和辅助用电分表计量,造成产品动力费用分摊不合理,且电力局统一按生产用电多收电费,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其四,没有企业内部价格制度,对于材料的领用、半成品转移等没有按计划价格结转,不能准确计算价格差异和产品的实际成本;其五,在存货的清查盘点制度方面,不能准确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和支出,帐实不符;其六,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没有预算和控制指标,没有部门、个人的控制指标和限额,也没有超额和节约的奖罚,用公款大吃大喝,差旅费随意开支,造成管理费用严重超支和失控。(三)会计人员素质较差,不能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监督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职称,实际业务水平较差,对有的成本不会核算或者核算错误时有发生(如作业成本分析、无形资产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问题等等),甚至什么是融资租赁业务、作业成本分析等都不清楚,根本不能正确核算,更谈不上成本管理。(四)会计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的严重失真,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有的领导为了表现自己的业绩,要求财务人员作假帐,虚报利润,隐瞒亏损,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有的领导思想不正,受利益驱使,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最终走向犯罪。其二,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会计法》没有较好地贯彻落实,会计制度的制定滞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三,由于会计人员素质问题,主观上造成会计失真,如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现行经济法规制度理解不透,日常工作不符合规范,导致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私利,知法犯法,与领导共同作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大量未暴露的违法违纪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和决策。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针对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强化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控制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首先使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懂得只有用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促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投入产出观念、成本效益观念,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领导人员的成本意识,这是强化企业其他人员成本意识的关键。(二)严格成本核算管理,治理会计基础数据失真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全力推行全员成本核算与层层控制,抓好单件产品核算,真正了解每种产品的制造成本,从原材料、水、电、气等的消耗到工时定额等的核算,作到准确、完整,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成本控制的根本点。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第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最后,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三)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和分析来检验。首先,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即改变过去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与销售收入“捆绑”起来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具体地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这里的差异分析是指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企业的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四、结束语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的【参考文献】1、赵志坚,浅谈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胡桂琴,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4期

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物流企业意识到控制物流成本的必要性与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从物流意识的提升、物流人才的引进以及运输设备的革新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因此物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物流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诸多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仍然不具备与其竞争的能力。物流成本严重过高制约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我国的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时,在仓储、装卸搬运、包装、运输各个环节都应当控制成本的耗费。

二、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先进、科学的仓储管理技术。先进、科学的仓储管理技术,能够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例如RFID技术是目前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应用广泛的物流控制技术,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信息化程度低、专业化人才很少、仓储技术未成熟运用于本企业,导致物流企业自身仓储水平落后,发展缓慢,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无法提升,并且仓库的建造成本、折旧费用、人力成本以及税负的提升使得物流企业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另外有的物流企业缺少资金购进先进仓储控制设备,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加大了货物的丢失几率,降低了仓储技术的提升。

(二)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在装卸搬运环节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机械化劳动不仅可以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货物的损坏率,从而降低装卸搬运的成本,以提高货物装卸搬运质量。而我国的物流企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能够使用专业设备的物流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为了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使用成本较低的人工劳动,但是对于装卸搬运这种反复次数最多的物流环节,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只限于搬运小型货物,对于搬运那些大宗型货物以及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货物,采用人力会造成人员的伤害,劳动力消耗过大的现象严重,从而影响装卸搬运的效率,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包装设计不合理。我国物流企业包装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是造成货物包装不当损坏货物的主要原因。很多物流企业没有充分考虑货物的特征和包装材料的经济适用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不同的货物使用相同的包装材料进行统一包装,特别是那些易碎、易腐、易变质的货物和精密仪器,如果包装形式和缓冲材料选择不当加之包装人员偷工减料没有责任感的去包装,以及在运输中碰上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话,这样会增加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的几率,这不仅仅会增加企业包装成本,加大重复作业的可能性,而且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提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

(四)运输环节信息化程度很低。在物流发达的国家信息化程度普遍很高,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对物流运输的实时监督难以实现,导致物流运输信息很分散,无法进行跟踪货物,来保证货物的安全,相关信息的堵塞,不利于向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此外,有的物流企业没有将GPRS 熟练运用于运输车辆上,使得物流企业无法确定车辆位置及运输情况,突发情况难以应对,车辆运输专用过度,空车返回的情况经常发生,没有将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和客户退换的货物带回本企业,降低车辆利用程度的同时,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仓储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首先,RFID 技术可以对货物的盘点、分拣、移库进行统一调度,由终端来接受反馈的数据,实时控制货物的进出,操作简单降低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出入库产品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其次,要培养仓储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到加强仓储的合理性降低货物堆放的毁损率;最后,加强货物的安全防范,认真仔细地做好各项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RFID技术的成熟运用是物流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重要发展,可以动态的监督货物的出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仓储是物流的首要环节,提升货物在库的.安全性,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环节的正常进行,所以提升仓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消耗。我国的物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是普遍现状,很多大型货物的装卸搬运工作依然是人工完成,这既影响了装卸搬运的效率,还严重消耗了劳动力,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所以提高物流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是当务之急,企业应当租入或是购买装卸搬运的机器设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又要提高对机器的监控维修工作,这样减轻了人工消耗,提升装卸搬运的效率。在进行货物的装卸搬运时,由机器来完成,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监督,在重要的环节适当的进行人工干预,保证装卸搬运环节的有序进行。

(三)树立节约意识,合理回收利用旧包装。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进行货物包装时,过度使用纸箱、泡沫塑料以及胶带等包装材料,这不仅增加了包装成本,而且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当重视对包装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对包装人员树立节约意识,制定节约标准,对那些浪费包装材料的人员进行惩罚。还可以对包装材料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实行鼓励或优惠的措施,让顾客返回可以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建立双方节约意识,保护了环境,包装物的重复利用,也减少了物流企业不必要的开支,而且在降低包装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对客户的服务。

(四)提高信息化管理,增加车辆利用率。物流企业应当建立物流信息网,实行信息化管理,对输运车辆进行监督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以及客户查询物流信息,体现了物流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物流的变化,随时调度运输设备,一方面GPS技术的推广实现了跨地区的服务,信息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业务量,加快资金周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当在回程过程中寻找货源,为新的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减少空车回程现象,有效增加车辆的利用程度,降低空载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段青莎.企业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

[2]秦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你是想抄啊?还是想干嘛?

中小企业采集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市场反应敏锐,经营决策更灵活,内部执行力强,能快速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使之效益最大化。但其劣势在于管理,主要依赖于经理个人能力,相对于成本控制,更重视企业的产量和营收。

关键词: 成本控制;中小型企业;中药制药;

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已经施行几年了,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设施、人员、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标准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虽然制药行业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较难实现成本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一、制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成本核算方法较片面,绩效考核不精准虽然药品生产更加透明化、更具可追溯性,但是企业在核算产品成本时,大部分中小企业未较好利用这一政策对生产的影响变化,在成本核算时,仍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将制造费用直接按产品品种或产量平均分摊,这种成本核算方法较粗糙,与制药流程没有紧密结合,无法充分体现各环节的成本及效率,使得成本控制也局限于单一的原材料或人工,并未从生产流程中综合考虑。其次,相对于成本控制来说,中小型制药企业更重视企业的产量和营收,员工考核大部分与产量直接关联,很少与质量挂钩,绩效考核不精准,这也使得成本控制很难得到落实。

(二)物料采购和储存不重视,合同签订不规范基于中药行业的特殊性,其原料大部分采购依赖于农户或个体户,并且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原料价格具有较大波动性,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大。由于原材料是中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原材料的采购过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较好地落实合同签订流程,导致采购单价波动幅度和药材质量对成本影响较大。在原材料储存方面,大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较难实现标准化储存,即储存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在大量采购原料且短时间内无法全部投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原材料变质的情况,从而产生相关损失。

(三)员工成本意识薄弱,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目前,大部分制药企业的员工,特别是生产部门的一线员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同时,由于中小型制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使得较难从基层员工中获得信息,生产流程中的细节问题得不到重视,各部门之间信息也不能共享,信息双向沟通较难实现。随着国家对中药企业各方面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制药行业的监管要求和监管力度也逐步增强。GMP政策的不断施行,为实现药品生产的更加透明化,制药企业生产流程制度的建立已经较为常见。上市药品的可追溯性、药品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固定性,为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也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在企业落实GMP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产工艺和流程,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加强成本控制。

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法与改进

(一)细化产品成本核算,改进成本控制考核首先,中药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具有固定性,主要步骤包括药材前处理、醇提、配液和灌装、包装等环节,如果在每个环节中增加一个物料平衡率的计算,也就能算出每批产品的生产在各环节的投入产出比,这个比例的计算也使得企业内部标准成本卡纵向比较及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竞争产品的横向比较,更好的反映产品成本可控制点,进行更精准的成本分析,从而达到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物料平衡率的计算应当划分到每个班组,建立各班组核算台账,由各个班组各自负责所在生产线各环节的平衡率,一方面可以做好分析,与标准成本卡作对比,找出差异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部门得以了解和利用相关的信息,生产管理人员也能从中找出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其次,对于制造费用的核算,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即明确作业成本动因,建立作业成本库。制造费用主要包括与生产相关的间接费用,应当结合生产流程,将生产环节和生产步骤梳理细化,确定作业动因,这一步骤中,应当考虑这一作业是否合理,是否会增加产品价值,剔除不合理作业,提高作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将成本核算细化至每个班组,明确各班组各岗位职责,随之各班组、各岗位的考核点也得以确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考核不能浮于表面,应当将它落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个岗位职责中,提高员工意识,加强成本控制。

(二)物料采购和储存标准化,加强内部控制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药企,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物料采购和储存制度,在物料采购上,一方面,应建立合同档案登记制度,规范合同管理,与供应商在合同中明确采购价格,减少采购环节的价格风险。另一方面,中药材的采购流程应当逐步规范,落实询价制度,避免因供应商规模较小带来质量问题,降低采购环节的质量风险。由于中药材在物料储存环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药材的品质、重量等会有重要影响,因此不仅需要设立专门的物料仓库,还应当对仓库实现恒温恒湿的储存条件,让药材的储存实现标准化,减少中药材因气候、储存环境变化因素引起的变质、损坏等现象,降低物料管理损失。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降低企业舞弊风险。医药制药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当加快落实合同管理制度,让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采购流程的效率。在物料保管方面,应当逐步完善物料储存标准化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减少物资因变质或舞弊引起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三)建立信息共享,增强全员成本意识信息的使用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原材料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生产部、物料部和财务部各部门之间各自核算,相互之间信息缺乏,不能实现共享,成本控制无从下手。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成为生产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突破点。信息化的建设依赖于信息系统,很多人误认为这是计算机编程或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实则不然,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仍然是企业自身信息化流程的梳理和落实。在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将每个生产环节的信息记录在相关文件和表格中,比如采购信息、物料入库信息、投料信息记录等等,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没有投入信息化硬件设施,可以通过岗位间、部门间文字表格的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视生产各环节的基础信息。一方面改进成本核算的方法,将成本核算细化至班组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的考核,另一方面,企业应该落实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将成本控制与制药企业的GMP规范结合。此外,制药企业要想降低企业成本,还应当考虑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应收款资金回流的管理等角度,落实相关的制度建设,成本控制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需要公司层面的统一协调和管理,需要每位员工、每个部门的积极参与。

四、参考文献

[1]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第二版)[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先福.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11):217.

[3]程晓瑜.医药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优化策略初探[J].财会学习,2016(11):136-136.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 要:内部控制成本是成本会计理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过高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问题

一、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最早是基于管理需要而产生,随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实践,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地演变与推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融资成本、税费负担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心病”。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其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忽视内部控制而导致成本过高这一问题,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普遍存在的缺乏成本预算和控制理念,以及控制成本过高、费用结构不合理、员工培训环节过于薄弱等问题,并从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尽快实现内部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规模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其在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成本的降低过程中存在一些理念、体制以及结构上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预算、控制的理念与价值观

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过程中,对此事先进行规划、预算和制定目标;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事后进行评价分析,在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修订和建立新成本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而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管理者好高骛远、员工对成本控制玩忽懈怠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缺乏成本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经营理念。从企业管理者来说,往往会有“业绩决定企业利润”的思维,使得其忽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在如今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越加严重的今天,通过增加销量、提高售价来增加企业利润的途径已经非常渺茫;为此,只有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才能保证企业足够的利润空间。同时从企业员工来说,朗科科技缺乏对员工在成本预算与控制方面的培训,而且企业管理者也没有带头做好表率作用,间接影响了员工的思维。

(二)内部控制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

内部控制成本是一个总体的费用,其由设计成本、实施成本等各部分所组成;因此,内部控制成本的结构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结构中,企业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一般占企业总成本的50%左右,而对于企业研发、销售等方面的费用则相对较少。管理费用比例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管理结构混乱、环节过多所造成的;而且较少的研发费用使得企业缺乏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动力。

(三)员工培训环节过于薄弱

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员工身上,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员工的素质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成本是否过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朗科科技限于自身财力、物力以及精力的有限性,在员工知识培训、业务操作以及素质拓展方面过于缺乏与薄弱。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例;目前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只能进行一般信息化操作,很难适应日常维护、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实施等高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工作,难以准确执行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制度。因此,员工较为欠缺的素质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障碍。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参考前人的观点,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解放思想,树立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理念

企业经营管理首先需要有一种理念与思想,正如现代管理学所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的理念与价值观,它是企业发展与员工奋斗的精神动力。在企业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中,理念同样重要。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理念是指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在平常的工作中,必须要有控制成本、使成本合理化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别花”。但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成本最小化。当然,这一方面需要保证各项成本费用的合法性;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另一方面,保证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体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做到经济合理。

(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减少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错误成本

培训是员工提高技能、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信息瞬息变化的今天,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定期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者对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的水平,增强其对企业与员工内部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培训,毕竟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同时,设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与激励机制,特别是在人事升迁、金钱激励方面要予以明确,保障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斗志与积极性。

(三)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评价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体现在内部控制中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否达到设计目标、是否实现有效控制等等。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可以评价管理层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职能发挥作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效率的途径,促进内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学习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鉴证与评价模式,定期选择第三方独立机构对自身内部控制的运行流程、运行效果等因素进行测评与鉴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结论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结合分析特点与实际情况,阐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理念、内部控制成本结构不合理以及员工素质与培训过于薄弱。最后,本文根据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理想理念、员工培训、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提出了3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士强,张暖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成本优化问题[J].财会月刊,2008,(20)

[2]霍社军,孔荣.基于成本效益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经界,2009,(7)

[3]朱萍.内部控制成本探析[J].会计之友,2010,(10)

[4]樊行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M].大连出版社,2010.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采购环节作为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制造生产的后续进行,维持运营,保证产品质量。采购成本的控制对于制造型企业至关重要。有效的采购成本控制能为企业利润提供保障,为企业的运营流转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以低成本高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的制造型企业对采购成本缺乏有效控制,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策略和采购计划,加强供应商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通过规范成本控制流程,构建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以及加强采购人员的管理予以解决。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管理

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在采购中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不够重视。控制好采购成本,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降低企业的成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制造型企业与其他的企业不同点就在于其面向的客户或者厂家,它的生产是大批量大规模,成本的细微变动就会对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所需物资的采购,制造生产、销售。采购虽然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部分,但却无比重要,因为它和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物资的合理采购关系到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一旦生产有中断,就会大大增加制造成本。因为原料的供应以及产品品质的保障都与采购质量密切相关,这都关乎一个企业的利润来源。制造型企业的采购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控制企业成本,采购成本的控制是重中之重。如果通过提高售价来增加利润,则会影响销售数量。市场竞争激烈,没有产品优势,要用提高售价的方式,增加利润几乎就是不可能。何况通过提升售价方式的空间有限。为什么说采购成本控制对制造型企业提升利润来说显得卓有成效呢?从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占比均值60%来看,如果控制销售量保持不变,采购成本降低5%,能带来净利润20%左右的增长。相比之下对于制造费用,营销费用等的控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依托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以及简政放权带来的福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兴起,不乏制造型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顾客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相比过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倘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放纵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就会大大缩小自身的市场份额。所以说,企业必须要不断改进创新,降低成本。产品创新,管理观念更要创新,采购成本控制作为制造型企业提绩增效的重要环节亟需引起企业的重视。合理改善采购环节,控制采购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最为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当销售成本中采购成本所占的比例高达60%以上时,制定科学采购计划,将有益于采购的顺利完成,有效控制成本,为企业增效提利。

2、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采购人员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存在缺陷

一是采购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很多制造型企业不重视采购管理,不注重培养采购人员综合素质,认为采购岗位没什么技术要求,采购人员按采购清单跑腿就好。由于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的物资管理知识和采购技能,导致本可以避免的成本增多。二是采购人员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可能会由于利益驱动选择购买给自己带来好处,却不是对企业最大利益的.物资,出现采购物资质量存在隐患、产品性价比低的现象。

缺乏中长期采购策略方案

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对成本控制采取一味地求低模式,单纯注重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压低采购成本节约企业成本,这种做法的确见效快也确实做到了降低采购成本的作用,但并非长远之计。这样的举措显得稍显肤浅。对供应商成本的压低不利于建立友好长期合作的关系,且以压价为方法极可能造成质量不达标的潜在威胁。互利共赢,长远发展才是上策。

缺乏完善的供应商管理策略

供应商的数量多,类型也多,合理甄别筛选也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即便筛选出最优供应商且与之合作,而没有完善的管理策略,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就面临着这样的窘迫,对供应商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位,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长久效益。采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消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在价格与质量方面双方不能达成最优方案、交货时间以及需求供应不及时等问题使得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3、解决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的策略

对于采购人员方面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聘用专业技术的采购人员,建立合理严格的选拔标准,同时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时对其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技能,顺应发展的需要;不定期的抽查审核,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抽查质量不达标物资时,不是采购员专业能力不达标就是违规欺,理应受到惩罚,用严格的管控加强采购人员成本控制意识。

对于采购部门方面

(一)构建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分析市场环境,制定适宜企业发展需求的采购成本控制制度,规范企业采购,使得与采购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及时的把握,利于决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申请、提交、批准,控制采购数量,合理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存货积压,增加闲置成本占用流动资金。公开所有运作流程,即时调整采购质量、价格,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规范各个部门成本控制流程采购程序中应该明确分工,将职责具体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人,保障管理机制高效率运行。从采购内容到规划采购数量,运输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要体系出成本方面的控制。首先合理控制采购请购环节。采购材料必须由生产部门提供生产需要的材料计划,根据生产需求,计划数量规划采购数量,保障原料物资供应,做到不闲置不浪费,从而控制采购成本。采购模式要多样化。时代在发展,现在有更多高效便捷的通道,采购管理的理念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如:电子商务采购、第三方采购等。在满足制造型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同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采购方法,将采购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采购策略和供应管理方面

(1)建立完善的采购策略和采购计划采购的合理规划策略是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采购工作开始之前要有详细的规划。为了增加员工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可以采取有效的奖励机制。采购人员要严格遵守企业的采购制度。采购前需提交计划书,交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通过后,采购任务才能予以执行。对采购工作完成出色的员工以奖励,增强企业向好的源源动力。采购计划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市场预测以及过往数据,加之生产部门进度,销售情况,做到采购有目的,合理高效运转。

(2)加强供应商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为降低供货风险,应该避免单一供应商的选择。如果供应商单一,可能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产品不容易切换的情况,因而要选择供应商替补策略。比如对于某部件来说,可以选择多个供应商规避风险。这样能保证产品的及时供应,可以避免被供应商控制。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使供应商之间在服务质量、产品品质和价格方面不断优化。对供应商的选择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统计要素,分析利弊,掌握最利己信息。应将有意向供应商存档储存,关注其动态,采购选择从中进行,将供应商管理工作落实到人,专人负责,及时更新供应商动态,挖掘更多优质合作商。成本控制是制造型企业提升效益所必需的观念。要让企业获得更大效益,就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合理地规划采购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支出。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对采购成本控制能力不高,需要相关学者对其成本的控制和完善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帮助我国制造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参考文献:

[1]叶秋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08).

[2]孙劼,吴金娜.从企业价值链角度看企业采购成本管理[J].北方经济,2012(24).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研究论文

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市场反应敏锐,经营决策更灵活,内部执行力强,能快速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使之效益最大化。但其劣势在于管理,主要依赖于经理个人能力,相对于成本控制,更重视企业的产量和营收。

关键词: 成本控制;中小型企业;中药制药;

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已经施行几年了,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设施、人员、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标准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虽然制药行业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较难实现成本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一、制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成本核算方法较片面,绩效考核不精准虽然药品生产更加透明化、更具可追溯性,但是企业在核算产品成本时,大部分中小企业未较好利用这一政策对生产的影响变化,在成本核算时,仍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将制造费用直接按产品品种或产量平均分摊,这种成本核算方法较粗糙,与制药流程没有紧密结合,无法充分体现各环节的成本及效率,使得成本控制也局限于单一的原材料或人工,并未从生产流程中综合考虑。其次,相对于成本控制来说,中小型制药企业更重视企业的产量和营收,员工考核大部分与产量直接关联,很少与质量挂钩,绩效考核不精准,这也使得成本控制很难得到落实。

(二)物料采购和储存不重视,合同签订不规范基于中药行业的特殊性,其原料大部分采购依赖于农户或个体户,并且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原料价格具有较大波动性,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大。由于原材料是中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原材料的采购过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较好地落实合同签订流程,导致采购单价波动幅度和药材质量对成本影响较大。在原材料储存方面,大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较难实现标准化储存,即储存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在大量采购原料且短时间内无法全部投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原材料变质的情况,从而产生相关损失。

(三)员工成本意识薄弱,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目前,大部分制药企业的员工,特别是生产部门的一线员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同时,由于中小型制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使得较难从基层员工中获得信息,生产流程中的细节问题得不到重视,各部门之间信息也不能共享,信息双向沟通较难实现。随着国家对中药企业各方面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制药行业的监管要求和监管力度也逐步增强。GMP政策的不断施行,为实现药品生产的更加透明化,制药企业生产流程制度的建立已经较为常见。上市药品的可追溯性、药品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固定性,为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也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在企业落实GMP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产工艺和流程,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加强成本控制。

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法与改进

(一)细化产品成本核算,改进成本控制考核首先,中药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具有固定性,主要步骤包括药材前处理、醇提、配液和灌装、包装等环节,如果在每个环节中增加一个物料平衡率的计算,也就能算出每批产品的生产在各环节的投入产出比,这个比例的计算也使得企业内部标准成本卡纵向比较及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竞争产品的横向比较,更好的反映产品成本可控制点,进行更精准的成本分析,从而达到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物料平衡率的计算应当划分到每个班组,建立各班组核算台账,由各个班组各自负责所在生产线各环节的平衡率,一方面可以做好分析,与标准成本卡作对比,找出差异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部门得以了解和利用相关的信息,生产管理人员也能从中找出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其次,对于制造费用的核算,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即明确作业成本动因,建立作业成本库。制造费用主要包括与生产相关的间接费用,应当结合生产流程,将生产环节和生产步骤梳理细化,确定作业动因,这一步骤中,应当考虑这一作业是否合理,是否会增加产品价值,剔除不合理作业,提高作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将成本核算细化至每个班组,明确各班组各岗位职责,随之各班组、各岗位的考核点也得以确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考核不能浮于表面,应当将它落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个岗位职责中,提高员工意识,加强成本控制。

(二)物料采购和储存标准化,加强内部控制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药企,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物料采购和储存制度,在物料采购上,一方面,应建立合同档案登记制度,规范合同管理,与供应商在合同中明确采购价格,减少采购环节的价格风险。另一方面,中药材的采购流程应当逐步规范,落实询价制度,避免因供应商规模较小带来质量问题,降低采购环节的质量风险。由于中药材在物料储存环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药材的品质、重量等会有重要影响,因此不仅需要设立专门的物料仓库,还应当对仓库实现恒温恒湿的储存条件,让药材的储存实现标准化,减少中药材因气候、储存环境变化因素引起的变质、损坏等现象,降低物料管理损失。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降低企业舞弊风险。医药制药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当加快落实合同管理制度,让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采购流程的效率。在物料保管方面,应当逐步完善物料储存标准化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减少物资因变质或舞弊引起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三)建立信息共享,增强全员成本意识信息的使用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原材料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生产部、物料部和财务部各部门之间各自核算,相互之间信息缺乏,不能实现共享,成本控制无从下手。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成为生产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突破点。信息化的建设依赖于信息系统,很多人误认为这是计算机编程或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实则不然,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仍然是企业自身信息化流程的梳理和落实。在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将每个生产环节的信息记录在相关文件和表格中,比如采购信息、物料入库信息、投料信息记录等等,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没有投入信息化硬件设施,可以通过岗位间、部门间文字表格的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视生产各环节的基础信息。一方面改进成本核算的方法,将成本核算细化至班组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的考核,另一方面,企业应该落实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将成本控制与制药企业的GMP规范结合。此外,制药企业要想降低企业成本,还应当考虑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应收款资金回流的管理等角度,落实相关的制度建设,成本控制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需要公司层面的统一协调和管理,需要每位员工、每个部门的积极参与。

四、参考文献

[1]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第二版)[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先福.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11):217.

[3]程晓瑜.医药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优化策略初探[J].财会学习,2016(11):136-136.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 要:内部控制成本是成本会计理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过高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问题

一、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最早是基于管理需要而产生,随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实践,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地演变与推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融资成本、税费负担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心病”。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其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忽视内部控制而导致成本过高这一问题,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普遍存在的缺乏成本预算和控制理念,以及控制成本过高、费用结构不合理、员工培训环节过于薄弱等问题,并从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尽快实现内部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规模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其在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成本的降低过程中存在一些理念、体制以及结构上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预算、控制的理念与价值观

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过程中,对此事先进行规划、预算和制定目标;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事后进行评价分析,在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修订和建立新成本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而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管理者好高骛远、员工对成本控制玩忽懈怠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缺乏成本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经营理念。从企业管理者来说,往往会有“业绩决定企业利润”的思维,使得其忽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在如今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越加严重的今天,通过增加销量、提高售价来增加企业利润的途径已经非常渺茫;为此,只有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才能保证企业足够的利润空间。同时从企业员工来说,朗科科技缺乏对员工在成本预算与控制方面的培训,而且企业管理者也没有带头做好表率作用,间接影响了员工的思维。

(二)内部控制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

内部控制成本是一个总体的费用,其由设计成本、实施成本等各部分所组成;因此,内部控制成本的结构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结构中,企业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一般占企业总成本的50%左右,而对于企业研发、销售等方面的费用则相对较少。管理费用比例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管理结构混乱、环节过多所造成的;而且较少的研发费用使得企业缺乏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动力。

(三)员工培训环节过于薄弱

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员工身上,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员工的素质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成本是否过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朗科科技限于自身财力、物力以及精力的有限性,在员工知识培训、业务操作以及素质拓展方面过于缺乏与薄弱。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例;目前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只能进行一般信息化操作,很难适应日常维护、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实施等高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工作,难以准确执行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制度。因此,员工较为欠缺的素质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障碍。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参考前人的观点,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解放思想,树立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理念

企业经营管理首先需要有一种理念与思想,正如现代管理学所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的理念与价值观,它是企业发展与员工奋斗的精神动力。在企业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中,理念同样重要。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理念是指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在平常的工作中,必须要有控制成本、使成本合理化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别花”。但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成本最小化。当然,这一方面需要保证各项成本费用的合法性;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另一方面,保证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体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做到经济合理。

(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减少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错误成本

培训是员工提高技能、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信息瞬息变化的今天,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定期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者对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的水平,增强其对企业与员工内部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培训,毕竟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同时,设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与激励机制,特别是在人事升迁、金钱激励方面要予以明确,保障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斗志与积极性。

(三)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评价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体现在内部控制中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否达到设计目标、是否实现有效控制等等。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可以评价管理层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职能发挥作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效率的途径,促进内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学习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鉴证与评价模式,定期选择第三方独立机构对自身内部控制的运行流程、运行效果等因素进行测评与鉴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结论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结合分析特点与实际情况,阐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理念、内部控制成本结构不合理以及员工素质与培训过于薄弱。最后,本文根据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理想理念、员工培训、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提出了3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士强,张暖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成本优化问题[J].财会月刊,2008,(20)

[2]霍社军,孔荣.基于成本效益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经界,2009,(7)

[3]朱萍.内部控制成本探析[J].会计之友,2010,(10)

[4]樊行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M].大连出版社,2010.

略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 要] 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空间,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指出中小企业必须要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取得最佳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成本管理 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的技术更新。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本文就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自身的活力和竟争力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然而,由于受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在着许多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松散 大多数企业虽有成本管理的一些框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有些中小企业尚未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造成成本不断扩大,同时助长了贪污的风气。此外成本控制机制没有在全过程实施,仅仅在事后控制,也不能有效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另外个别企业领导成本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只凭主观印象算大帐,按产品成本切成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大块分摊;有的认为成本统计只是鸡毛蒜皮之小事,很少过问;还有的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工序少,不值得搞成本统计。凡此种种,都使成本管理存在着问题。 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企业维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多少。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企业科研投资占销售额的1%,则企业难以生存;占2%,企业才能勉强生存;占5%,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科研投入,即使有也远远低于这一指标。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加强管理可以降低成本,但降低幅度是有限的。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就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此外,会计核算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从成本管理手段看,虽然部分企业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但其作用并没有的到充分发挥。 3.产品设计的成本意识薄弱,市场观念不强 有的企业尽管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但效果有限,成本依然上升。其原因在于没有把好产品的设计关,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统计工作,致使产品一投产就出师不利。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高产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大,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明显例子就是国产彩电业之间的竞争,当初引进彩电生产线时,彩电厂商都希望通过上大项目来提高产量,从而拉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消费者。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的考虑彩电市场的容量,市场过度饱和带来的只是一次次的产品降价,有些厂商是在做赔本做买卖,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4.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 产品的无形损失是指由于产品过时、过季及供过于求等原因造成的产品贬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产品的无形损失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产品无形损失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间存在着矛盾。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重复、产品档次低,产大于销,致使产品待售时间长,甚至大量滞销积压,只能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来实现销售,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市场和消费者缺乏及时足够的了解,没有掌握消费者对商品需变化,盲目生产毫无特色的大众化产品,顾客的认可度低,从而给企业造成无形损失。 5.成本管理队伍人才缺乏 人才的流失是成本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首先,在一些企业人才分配很不合理,存在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如果企业不采取一些措施,人才的流失将变得更为严重。其次,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是企业另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制定的一些指标不尽合理,且缺乏严格的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加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越多,增加利润越多。决定着企业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命运。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想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必须改善现有的成本管理状况。 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立足于宏观与微观环境,建立并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加强成本审核监督,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另外,监督体系也要不断完善,很多企业的监督机构少,并且名存实亡,不能达到有效地监督。企业的管理应落实在制度上,使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形成一定体系。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如实统计各项指标,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核算体系。开展目标成本管理。依据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改进生产组织形式,精选生产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力,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努力节能降耗。企业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3.提高全员的素质,健全成本管理专业队伍 首先,领导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提高他们的经营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艺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成本管理全民化。 其次,搞好成本管理,仅有成本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全员的素质。成本管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和生产工艺的特点,了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他员工也都应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学习和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保证与成本管理部门的良好配合。

论文企业成本问题控制研究现状

石油企业成本控制措施探讨分析论文

一、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观念、方法滞后

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成本管理研究方面的系统性较差。此外,很多石油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而且,我国虽然有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

(二)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定位失误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

(三)成本管理信息失真

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因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的驱动,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

(四)过分细化分工,导致成本过高

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企业进行高度的协作管理,由此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体成本过高;另外由于过细的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

(一)资源状况

油田企业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来自勘探、开发、油气生产的级差地租,而级差地租的多少受资源状况和追加投入和投入的效率的影响。

(二)勘探开发所处阶段

油田所处油藏类型不同,所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表现在油田递减状况和钻井的投资、生产费用等不尽相同。如在油田生产初期,由于地下能量较高,原油单纯依靠地层自然能量就可以流出井口,因此,这一时期的成本在总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而探井、开发井的折旧费用则比例很大。当油田进入生产中后期,地层能量逐渐下降,为保持油田产量,必须采取许多稳产增产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应费用在石油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从而会明显改变生产初期的成本构成情况。

(三)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的高低和不同方法的应用,影响着勘探、开发和生产等各阶段的成本。另一方面,采用高新技术会提高局部成本,但由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变化,有可能会引起整个油田成本水平的下降。

(四)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较臃肿,管理层次较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较严重。因此,石油成本中的非生产性因素太多,出现了成本不实现象,从而削弱了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五)财务费用的高低

从企业总成本的角度而言,负债成本(利息)已成为石油企业的固定负担。特别在低油价、企业营业毛利水平较低、债务包袱沉重的情况下,这种固定的负担就显得尤为沉重,再加上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更加大了石油企业的资金平衡压力。

(六)国家政策

不同的国家产业政策和税赋比例,对石油企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三、我国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思考

(一)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是根据预计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从企业的总目标开始,逐级分解成基层的具体目标。制定时强调执行人自己参与,专业人员协助,以发挥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成本管理法强调授权,给下级一定自主权,减少干预,在统一的目标下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成本否决法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成本指标在奖金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严格考核,实行成本否决制。基本内容是:如果成本指标完不成,其他经济指标完成得再好,也不能得奖。在考核中,成本考核不仅与奖金挂钩,而且与职工晋级挂钩,成本指标完不成,不仅不能得奖,同时也不能晋升。

(三)档次成本法

档次成本法是将产品的目标成本分为3个档次:最高目标、较高目标和最低目标。然后再将各种档次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出各种档次下的材料消耗、费用支出定额,并以各车间、管理部门为责任中心,核定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考核,以达到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四)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是指在较高效益下预计产品所耗费的原料、人工及制造费用发生的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详细的调查、认真分析和精确计算来制定的,用于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四、油田企业控制和降低油气成本的主要措施

1、全面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1)成立预算委员会。

成立以油田主要领导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算委员会,通过考察、研究和讨论,决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这与以往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统一“砍一刀”的预算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目标责任落实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油田要对部门和其所属单位进行细致的划分,把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做到“横向到边”。同时,要求下级单位在进行内部单位管理中,把成本进一步细分,使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实现“纵向到底”。

(3)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如为约束下级单位领导的行为,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为防止下属单位的短期行为,实行专项资金制度;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实行奖金与成本挂钩、工资与成本挂钩的制度等。

2、按成本类别实施控制。

按照责任与权力对等的原则,将油气成本按类别分别落实到相应的单位和分管者加以控制。

(1)将勘探成本和勘探费用落实到勘探部门,再由勘探部门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重点考核单位勘探成本及物化探成本占勘探总成本的比例和勘探干井成本占探井成本的比例。

(2)将开发成本和折旧折耗与摊销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再由各油气田企业将单位开发成本落实到开发部门。重点考核单位开发成本,同时考核折旧折耗与摊销。

(3)将现金

操作成本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再由各油气田企业落实到各采油(气)厂。

(4)将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分别落实到油田总部和各油气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然后再由财务管理部门分别落实到各职能管理部门。

3、控制老区油气成本,实现老区的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主力区块大多已进入“三高”阶段,呈现出原油产量下降,单位油气成本上升的趋势。采取合理措施,控制老区油气成本,是降低油气成本的关键和重要举措。

(1)改变生产方式,变低效无效为高效有效。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油田改变生产方式,通过捞油生产、低效井转注、生产井间开、注水井间注或停注、简化地面工艺流程等生产方式,可使许多按常规方式无法开采的油井实现经济有效开采。

(2)健全和强化财务管理功能。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要重点发挥其资金运营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及资本经营中心等四大功能。

(3)依靠科技进步,努力降低成本。

国外石油公司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我国只有40%多。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经验降低成本的空间还很大。

(4)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

目前,我国一般石油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是国外石油公司的4~4、5倍,人工成本过高且刚性化是当前成本构成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精简队伍降低人工费用是降低总成本的重要举措。

(5)处置高成本区块,优化产量的成本结构。

处于开发后期和特殊类型油田,勘探开发及油气操作成本相对较高。应依据经济产量原则,将这些高成本的油田(区块),通过出售、出租、委托开采及人员与资产整体分离等各种方式予以处置,优化产量的成本结构,降低油气成本的总体水平。

4、实行油气并举战略,优化油气产量结构。

天然气成本远低于原油成本。国外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产量占油气总产量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bp、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等公司的天然气产量甚至接近油气总产量的一半,而中国石化目前只有8、3%。因此,加大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天然气在油气产量中的比例是降低油气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 要:内部控制成本是成本会计理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过高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问题

一、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最早是基于管理需要而产生,随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实践,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地演变与推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融资成本、税费负担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心病”。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其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忽视内部控制而导致成本过高这一问题,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普遍存在的缺乏成本预算和控制理念,以及控制成本过高、费用结构不合理、员工培训环节过于薄弱等问题,并从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尽快实现内部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规模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其在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成本的降低过程中存在一些理念、体制以及结构上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预算、控制的理念与价值观

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过程中,对此事先进行规划、预算和制定目标;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事后进行评价分析,在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修订和建立新成本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而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管理者好高骛远、员工对成本控制玩忽懈怠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缺乏成本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经营理念。从企业管理者来说,往往会有“业绩决定企业利润”的思维,使得其忽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在如今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越加严重的今天,通过增加销量、提高售价来增加企业利润的途径已经非常渺茫;为此,只有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才能保证企业足够的利润空间。同时从企业员工来说,朗科科技缺乏对员工在成本预算与控制方面的培训,而且企业管理者也没有带头做好表率作用,间接影响了员工的思维。

(二)内部控制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

内部控制成本是一个总体的费用,其由设计成本、实施成本等各部分所组成;因此,内部控制成本的结构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结构中,企业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一般占企业总成本的50%左右,而对于企业研发、销售等方面的费用则相对较少。管理费用比例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管理结构混乱、环节过多所造成的;而且较少的研发费用使得企业缺乏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动力。

(三)员工培训环节过于薄弱

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员工身上,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员工的素质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成本是否过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朗科科技限于自身财力、物力以及精力的有限性,在员工知识培训、业务操作以及素质拓展方面过于缺乏与薄弱。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例;目前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只能进行一般信息化操作,很难适应日常维护、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实施等高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工作,难以准确执行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制度。因此,员工较为欠缺的素质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障碍。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参考前人的观点,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解放思想,树立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理念

企业经营管理首先需要有一种理念与思想,正如现代管理学所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的理念与价值观,它是企业发展与员工奋斗的精神动力。在企业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中,理念同样重要。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理念是指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在平常的工作中,必须要有控制成本、使成本合理化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别花”。但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成本最小化。当然,这一方面需要保证各项成本费用的合法性;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另一方面,保证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体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做到经济合理。

(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减少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错误成本

培训是员工提高技能、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信息瞬息变化的今天,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定期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者对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的水平,增强其对企业与员工内部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培训,毕竟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同时,设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与激励机制,特别是在人事升迁、金钱激励方面要予以明确,保障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斗志与积极性。

(三)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评价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体现在内部控制中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否达到设计目标、是否实现有效控制等等。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可以评价管理层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职能发挥作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效率的途径,促进内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学习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鉴证与评价模式,定期选择第三方独立机构对自身内部控制的运行流程、运行效果等因素进行测评与鉴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结论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结合分析特点与实际情况,阐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理念、内部控制成本结构不合理以及员工素质与培训过于薄弱。最后,本文根据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理想理念、员工培训、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提出了3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士强,张暖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成本优化问题[J].财会月刊,2008,(20)

[2]霍社军,孔荣.基于成本效益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经界,2009,(7)

[3]朱萍.内部控制成本探析[J].会计之友,2010,(10)

[4]樊行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M].大连出版社,2010.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标准化成本管理的含义及积极意义

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的标准成本是企业的理想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直保持正常及高效运转情况下,所需的产品制作成本。它与企业实际所需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一种将成本目标化的具体表现。标准成本是企业在不改变当前现状的情况下,所期望能够达到的成本标准。

标准成本管理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明确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当前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企业均会根据企业的不同层次,划分出不同的成本中心,这样有利于明确企业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帮助企业明确成本控制主体,找到具体的负责机制,搞好成本控制工作。(2)帮助企业更好控制成本。标准成本控制使企业能够在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有了一个具体的成本参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明确现实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并积极采取有效方式进行解决,以此达到更好控制成本的目的。

2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缺乏整体性、全面性

当前许多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管理时,往往存在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缺点,一是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普遍将焦点置于有利差异上。企业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是通过将企业的整体成本与标准成本做出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为了达到目的,而只关注有利差异的现象。而对造成有利差异的原因,缺乏思考,因此产生无法明确成本控制要点的现象。如此一来,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明确成本控制的具体信息,因而使标准成本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因而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现象。二是企业在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中,还经常会由于部门问题,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的现象。这是因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一般都只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缺少大局观,导致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例如采购部门,如果只是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就可能会出现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生产产品质量不过关现象。

标准成本确立不科学

多数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是根据企业的以往数据作为确立依据,因此导致标准成本缺乏科学性,很可能会造成确立的标准成本无法满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要求,不能发挥标准成本确立的作用。这是由于企业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等都处在不断的革新之中,以往的数据不能代表现在的水平,因此无法起到引导作用。此外,企业所选取出的数据,可能不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因此也导致数据缺乏指导意义。许多一般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将先进企业的标准成本作为参考标准,希望能够向先进企业看齐,以此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将先进企业的标准作为自身的'实践标准,导致标准的制定失去实用性。

3相关解决措施

制定科学的标准成本

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成本,是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前提,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标准成本,才能对企业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做到立足于企业与市场发展的实践,做到从实际出发,保证标准成本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作业标准成本来达到建立标准成本的目的。可以将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做出比较,从而达到找出差异的目的,适当地调整实际作业成本。科学制定标准成本需要对产品、作业、工时定额等做好研究分析。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物料清单不是难事,而对于“工”和“费”,则需要确定工艺路线,定义并划分成本中心。IE工程师在标准成本制定定额等工作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分解作业,测定工时节拍,利用小时工资率计算出标准人工成本。对于制造费用,还需要分析费用的发生与产品的产出是否有直接的动因关系,要选择适当的工时,如确定使用机器小时还是人工小时进行费用分配。

实行集中统筹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应当由财务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组成复合成本中心。在企业决策层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进行成本的统筹管理、协调和核算,并由各职能部门组成子级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自行开展其管辖范围内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时要纳入财务统筹管理的范畴。从而使得整个的企业的成本控制从整体出发且具有全面性,充分使得成本控制全员参与,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及协调,可以避免部门因为自身的成本控制导致损害企业利益的状况出现,规避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及相互损害。

建立管理体系

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是解决标准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对各个环节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成本实施有效管控,达到总体上对标准成本进行合理管理的目的。②注重在各环节的成本管理中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成本管理计划。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动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当前形势,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以便更好地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系列问题。③注重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以此来帮助企业减少无效作业,达到标准成本管理的目的。

划分成本中心

在设置成本中心过程中的标准不统一,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例如职能部门、作业中心、产品项目。根据职能部门进行划分对绝大多数企业的适用性更高。在全年度成本指标控制下,部门的成本项目可由该部门经理自行决定,由财务部门项目小组定期监督检查,核算项目费用,并对其进行汇总。在部门的整体费用上,部门经理拥有自主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关责任。根据职能部门进行成本中心划分,一方面能够充分授权给部门经理,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存在着联系,因此部门人员会以最低成本为追求目标,加强关注成本情况,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划分成本中心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业绩评价,增强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可操作性。

4结论

当前形势下,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标准成本管理又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做好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应当积极正视企业在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持续改善,在标准成本的引导下,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合理收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