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测绘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发布时间:

测绘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同时也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7):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3):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韩绍伟.GPS组合观测值理论及应用.测绘学报,1995,21(2):8-13.

[2]常青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理论研究.航空学报,1998,5(19):614-616.

[3]王泽民,柳景斌.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6):723-727.

[4]申俊飞,何海波,郭海荣,王爱兵.三频观测量线性组合在北斗导航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2,37(6):690-695.

[5]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版)[R].2013,12:3-6.

[6]邢喆,王泽明,伍岳.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筛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23-26.

[7]黄令勇,宋力杰,刘先冬.基于自适应聚类算法的GPS三频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优化选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4):99-102.

[8]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0]熊伟,伍岳,孙振冰,王泽民.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4):319-322.

[11]伍岳.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

[12]楼晓俊,李隽颖,刘海涛.距离修正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3):646-648.

[13]徐军,陶庭叶,高飞.GLONASS三种载波频率组合值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1):86-89.

[14]陶庭叶,高飞,李晓莉.一种高精度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3-4:56-61.

[15]何伟,陶庭叶,王志平.基于改进FCM的北斗三频组合观测值选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已录用).

[16]何伟,李明,阚起源.抗差加权非等时距GM(1,1)模型在大型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3,34-37.

[17]徐军,陶庭叶,高飞,张京奎.基于GLONASS三频组合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6):45-49.

[18]罗腾,白征东,过静珺.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在北斗三频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测绘通报,2011(4):1-3.

[19]范建军,王飞雪,郭桂蓉.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5):24-26.

[20]刘旭春,伍岳,黄学斌等.多频组合数据在原始载波观测值预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7(2):14-17.

[21]梁开龙,张玉册.现代化GPS信号的宽巷组合及其求解模糊度研究.测绘通报,2002年第4期:l-3

[22]张成军,许其凤,李作虎.对伪距/相位组合量探测与修复周跳算法的改进[J].测绘学报,2009,38(4):402-407.

[23]刘旭春,伍岳,张正禄.GPS三频数据在周跳和粗差探测与修复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6,31(5):334-339.

[24]王帅,高井祥.利用三频组合观测值进行GPS周跳探测与修复[J].测绘科学,2012,37(5):40-42.

WORD自动生成的参考文献怎么自动生成在目录中? word中大纲级别跟目录级别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在目录选项中设置。 首先确定将“参考文献、致谢部分”所对应的样式,然后在目录选项中为该样式设置(能显示的)目录级别。这样,“参考文献、致谢部分”就能出现在目录中并能更新。 在Word的目录里,怎样把摘要和参考文献加进去 把“摘要”和“参考文献”也设为标题骸式,然后在目录文字上右键,更新域-选择“更新整个目录”就可以了。要使目录能够跟踪链接,在设置应勾选“使用链接而不使用页码”项 请问怎样把“致谢”和“参考文献”设置在自动生成目录里。 把“致谢”和“参考文献”那几个字的大纲等级提高到自动生成目录包含的等级,选中文字点“工落”-“”大纲级别“word文档的前言、摘要、参考文献如何加到目录中显示? 光标选中前言、摘要、参考文献这些字,然后应用‘标题一’格式,最后修改它们的格式触字体、删1级标题符等) 为什么我的参考文献在目录中全部显示了 5分 就是你的大纲标题没有弄好。。。 光标置于正文处,格式刷 或者选中参考文献 右键段落,大纲级别设为无或者正文 结语和参考文献怎么不能生成目录 自动目录是个域,也就是个小程序,要自动生成目录,就要有依据。就要在大纲视图里,把大小标题分出级别,参考文献等也要分出级别,不然找不到依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和致谢是怎样设置进目录中去的拜托各位了 3Q 参考文献和致谢没法生成,是由于你把参考文献和致谢都放进尾注里边了,目录的生成是要在正文中(包括标题)才能显现,解决的方法很容易。你只需要在尾注的分隔符前面打入“参考文献”4个字,接着空1格,接着点击“插入”——“分隔符”——“分节符类型“点击”下1页“——”肯定“,这时候”致谢“就会自动分配到下1页了。然后给参考文献和致谢都标上1级标题,再在目录中点击右键”更新目录“,选择”更新目录内容“就能够了。”摘要“生成时为1大段是由于你没将”摘要“孤行,这样生成才会出现1整段的现象,解决的方法只需将”摘要“独立成为1行就好了。 查看原帖>> 如何将论文摘要、致谢、参考文献加入到自动生成目录 把摘要、致谢、参考文献都改成一级标题,然后在第一章前、摘要后生成目录。如果你用的是WORD07,这样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目录是什么 一般学位,硕士,博士论文都要求写参考文献,按等级不同,文献要求的数目也不同。主要是,你的文章里借鉴了某个文章的某句话,所以,这个文章就变成了你的参考文献。目录一般先写英文书目,后写中文书目,按作者的姓氏首字母排顺序。一般是,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代这样的顺序写。如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求解:如何将注释和参考文献加到目录里?

工程测量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关于工程测量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以下是我整理的工程测量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李青岳.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84

[2] 李青岳, 陈永奇.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5

[3]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正禄等.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

[5] 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网信息系统[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

[6] 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7] 张希黔,黄声享,GPS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8] 黄声享,尹 晖,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9] 张正禄主编. 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0] 尹晖 编著.时空变形分析与预报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2

[11] 张正禄等.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12] 齐民友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3] 张正禄等. 科傻系统使用说明书[M], 2006.

[14]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5] 潘正风,杨正尧等.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6] 李庆海,陶本藻. 概率统计原理和在测量中的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2

[17] 张正禄, 吴栋材等. 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2

[18] 吴翼麟, 孔祥元等. 特种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3

[19] 陈龙飞, 金其坤. 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20] 于来法, 杨志藻. 军事工程测量学[M]. 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4

[21] 覃辉等. 土木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22] 王兆祥等. 铁道工程测量[M] . 北京: 铁道出版社, 1998

[23] 陈永奇, 李裕忠等. 海洋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

[24] 吴子安, 吴栋材. 水利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0

[25] 钱东辉. 水电工程测量学[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6] 秦昆, 李裕忠等. 桥梁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

[27] 吴栋才, 谢建纲等. 大型斜拉桥施工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6

[28] 张项铎, 张正禄. 隧道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

[29] 田应中,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网探测与信息管理[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

[30] 冯文灏. 工业测量[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吴战广,张献州,张瑞,杨龙杰。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的地下工程测量机器人远程变形监测系统[J].测绘工程,2017,02:42-47+51.

[2]付海军。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6:5-6.

[3]赵红强,成晓倩,韩瑞梅。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12:33-36.

[4]张冠海。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7,01:84.

[5]何屹雄,花向红,许承权,姚周祥,黎洋。全站仪建筑物立面图测量方法研究及工程实践[J].测绘地理信息,2017,01:10-13.

[6]冯志成。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控制测量平面及高程精度[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1:111-113.

[7]练伟东。提高水利工程测量水平的措施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285.

[8]丛林,孙梅君。城市规划管理中工程测量的作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42.

[9]黄维。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96.

[10]程永刚。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和意义[J].江西建材,2017,02:228.

[11]缪健军。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68-69.

[12]尤潇华。大伙房输水工程TBM2标隧洞测量贯通控制技术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7,01:8-10+71.

[13]张健,魏峰,詹勇。现代工程测量新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219-220.

[14]岳太恒。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施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1:251.

[15]高爽。浅析摄影测量与遥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3:98.

[16]胡杨。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7,03:157-158.

[17]史雨露,李宗义。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01:340.

[18]崔继忠。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4:282.

[19]卢秋羽,殷润浩,张俊毅。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01:282.

[20]杨紫薇。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2:95-96.

[21]赵海龙。工程测量技术现状与发展[J].门窗,2017,01:235.

[22]吴涌泉,石频。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门窗,2017,01:240.

[23]胡斐。施工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7,03:205-206.

[24]张建媛。浅论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3:216.

[25]汤棹颖。路桥工程测量中GPS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福建建材,2017,01:27-28.

[26]王献奇,张翠萍。激光跟踪测量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的应用[J].水电与新能源,2017,02:22-25.

[27]徐辉,袁子喨。发电工程测量中UTM投影变形的处理与实践[J].工程勘察,2017,03:53-58.

[28]罗毅。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48+50.

[29]王芳,戴建安,晏承志,孟伟。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29-130.

[30]王学强。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高程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08-209.

[31]罗琼。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6,23:179-180.

[32]杨天。精密工程测量中全站仪三角高程精度分析[J].四川建材,2017,02:187+191.

[33]陆立飞。浅论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其优点[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83+85.

[34]李宇。工程测量中GPS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69+71.

[35]熊金鹤。现代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57+59.

[36]史晓峰。影响工程测量中的精度因素及控制分析[J].地下水,2017,01:117+172.

[37]庞秀淼,李胜利。免棱镜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16-117.

[38]陈晨。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26-127.

[39]唐信东。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4.

[40]张树升。建筑工程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7+221.

工程测量参考文献二:

[41]杨雪芬。浅析工程测量技术及应用[J].低碳世界,2017,03:97-98.

[42]张城泉。探讨RTK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2:7-8.

[43]朱庆伟,王家伟,王涛。工程测量中高精度对中杆设计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02:280-284.

[44]王文贤。工程测量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J].交通世界,2017,08:126-127.

[45]刘勇。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2:92-93.

[46]张欣,王章朋,罗斌,丁剑。基于参考线方法的大型建筑工程放样测量[J].施工技术,2017,06:136-138.

[47]李宗义,史雨露。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战略跨越中的拓展[J].四川水泥,2017,02:278.

[48]潘雨竹。公路工程中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6:225+228.

[49]章锦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课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2:63-65.

[50]姚海军。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77+105.

[51]张莞玲。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78+102.

[52]田峰,苏宗跃。基于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8:88-89.

[53]许东昕。电力线路设计工程中的测量设备结合卫星地图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121+126.

[54]胡兴强。浅论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03:272.

[55]李晓伟。轨道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在地铁轨道运营维护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勘察,2017,02:1-6.

[56]王素权。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1:276-277.

[57]黄勇。对于工程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分析与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98-199.

[58]郭伟。GPS实时动态(RTK)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7:54-55+58.

[59]张元。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6-17.

[60]娄义康。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3-14.

[61]何民华。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7,09:29.

[62]付鹏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17,06:161+163.

[63]王秀春。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建材,2017,10:215+219.

[64]屈秀杰。工程测量与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05+207.

[65]黄勇。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测量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0-231.

[66]王恩强。地质工程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8+240.

[67]孙立业。论工程测量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03-204.

[68]李石贵。浅谈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特点[J].价值工程,2017,15:126-127.

[69]李贝,陈羽,孙平,李冰,刘万锋。滚动摩擦系数工程测量方法与验证[J].工程机械,2017,04:29-32+7-8.

[70]许康艳。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1:215+218.

[71]宁林春,方荣华,黄辰虎,王玉春。海港工程浚后测量的实施[J].海洋测绘,2017,02:39-41+50.

[72]王朕。论建筑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测量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71-72.

[73]何小文。建筑工程测量施工的放样方法及具体运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7:170-171.

[74]王恩强。地质工程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8+240.

[75]郭刚,贾卫国,张社安,李静,张静波。配电网工程电缆长度测量仪的研制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7,02:19-21.

[76]何小文。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8:155-156.

[77]廖全军。浅析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8:165-166.

[78]赵敏。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完善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05:70-71.

[79]冯宇华。工程测量与三维测绘技术发展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149-150.

[80]霍栋良。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因素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243.

地籍测绘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已经从传统的人工测绘发展为数字化测绘,测绘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数字测绘技术的优点以及应用。 数字技术测绘技术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而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数字化工程的启动,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相应进一步延伸,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1。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而且一目了然,基本上改变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和数字、文字等综合包罗,非具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的缺陷。 2。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 3。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4。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较,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达到新的高度。除此以外,在其他方面还显示出很多优越性,但从以上几点足以可见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很符合现代社会信息的要求,是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因而,以前以传统测绘为主的专业测绘单位,现在是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二、数字化测绘中作业模式的选择问题 数字化测绘设备是全站仪加电子手簿或电子平板,作业分为编码方法和无码方法。编码方法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必须按碎部点的类型及相互间几何关系输入特征编码,作业员不仅要熟记编码,为正确输入编码,测站与棱镜间还需要较多有关测点的信息交流,因此作业速度慢。尤其当地形复杂、通视困难、对一个地物的测量是不连续的,甚至要经过几个测站的观测才能完成时,作业难度大,出错机会多。无码作业则不需输入任何编码,代之以绘制草图记录所测点位及相邻关系。测站与棱镜间联络较少,测站照准目标操作电子手簿驱动全站仪测取数据后,只需向棱镜处作业员报告碎部点号而已。具有平板测图知识的作业员随棱镜现场绘制草图,轻松且不易出错。测图工作实际上主要在棱镜处进行,测站观测速度很快,一台全站仪可观测2~3个棱镜,相当2~3个图板的平板测图。所以无码作业方法更容易为测量人员所接受。数字化测绘记录设备过去以电子手簿为主,但目前有关电子平板的介绍、报道较多。所谓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即利用电子平板(便携机)在野外实现碎部点展绘成图被描绘成最先进的方法。但实际上若电子平板与全站仪联机则由于通视不一定好,加之数字化测图测程较远,绘图员在电子平板上编辑绘图很困难。若靠远距离观察辅之以镜站作业员的描述来绘图,则不仅对电子平板绘图员的技术、经验要求较高,且既慢又容易出错。就这一点而言,类似传统的平板测图的作业方法,不同之处仅在于不需展点、计算机编辑代替手工绘图而已。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推出了遥控电子平板。虽然采用遥控平板可使绘图员随棱镜现场绘图,但设备投资远高于电子手簿。野外作业速度也低于电子手簿加草图方法。实际上是付出高昂的代价以外业时间换取内业时间。若考虑到野外作业条件艰苦,作。。。。。。 文秘杂烩网

你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啥?我给你说说网络rtk的参考文献1. 柯福阳,王庆等. GNSS网络RTK算法模型及测试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2009,39(4):. 景维立,孙仁锋. GPS网络RTK技术及其应用[J]. 四川测绘,2005,28(4):. 晏红波,黄腾. GPS网络RTK 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探讨[J]. 现代空间定位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2007,5(3):66-73。4. 陆贤东,顾和和,王飞. 网络RTK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J]. 矿山测量,2008(2):.过静郡,王丽,张鹏. 国内外连续运行基准站新进展和应用展望[J].全球定位系统,2008(1):.李征航,何良华,吴北平. GPS技术的最新进展——网络RTK [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27(2):. 张琼,王建文. VRS技术原理及网络RTK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4):. 李成钢,黄丁发,周乐韬,等. GPS/VRS参考站网络的对流层误差建模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2007,32(4):. 卫柳艳. GPS网络RTK系统的算法及定位精度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与应用探讨 摘要]鉴于GPS相对于全站仪等传统测量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优势,本文通过对几个工程测量实例的实 施、对比及分析,就工程测量中如何对GPS技术进行优化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GPS静态定位动态定位工程测量 定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 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 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宽,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 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过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 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 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 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 科。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全面建成和发展,必将给导航和测绘行业 带来深刻影响。 定位技术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对比分析 自2003年单位引进4套美国TRIMBLE(天宝)5700 GPS双频接收 机(静态定位精度5mm+×D)以来,笔者一直从事GPS的定位和 测量工作。分别完成了朝阳区温榆河河道改造工程控制测量、海淀区莲 西商务楼竣工控制测量、顺义残疾人培训中心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燕 山石化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大安山矿区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天津塘 沽滨海旅游度假村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天津地铁勘察定位、京沪高速 铁路勘察定位、沈大客运专线勘察定位、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等 大小数十项工程的控制和测量工作。在近几年来的工程测量中,通常都 是天宝3602DR全站仪(测量精度±2'',±(2mm+2ppm×D))和天宝 5700GPS联合进行,两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更 有效发挥各种仪器的使用价值。全站仪测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 势,但是受通视条件影响较大,遇有障碍物时需多次转点,使其优势得 不到充分发挥;而GPS测量对通视条件则没有要求,但由于测量数据都 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得来,只有保证仪器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才能保证测量成果,因此,它对仪器周边的建筑、构筑物要求较高。全站 仪测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各个方面已经是十分成熟,而GPS测量 在国内刚开始不久,好多技术都在试验阶段,各方面都有待完善。虽然 这两种测量技术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但两者在实际工程测量中应 用时,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同时两者之间相对测量精度能达到多少,特别 是GPS测量相对业已成熟的主流的全站仪测量之间的测量误差,笔者 多方查询,各方面文献均未作出相关报道。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法 和手段,对两种测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研究,希望能对今后的测量工 作起到一个指导和借鉴作用。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试验,笔者选取了 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对GPS测量和全站仪测量在测量成果 精度上作了一些对比、总结和探讨。 GPS静态定位(四等)和全站仪定位工程对比 静态定位基本上都是用在测量控制上,故本研究分别是朝阳区温 榆河河道改造工程控制测量和海淀区莲西商务楼竣工控制测量的控制 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两种定位方面的坐标成果数据,具体测量 数据如表1、表2所示。通过以上工程实例,可以看出现在的GPS静态 定位(四等)和全站仪定位精度已经很接近,平面和高程误差都能控制 在10mm之内,测距相对误差在7万分之一以上,都能够满足3等以下 导线测量和3等以下水准测量的测量规范和生产要求,但是GPS静态 定位比全站仪定位更高速、高效,应用范围更广阔,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GPS测量已经成为工程测量的首选手段。 GPS动态测量(RTK)和全站仪测量 动态测量一般用在精度要求较低的测量工程。如地形测量、勘察定 位等方面,本研究选用天津塘沽滨海旅游度假村控制,沈大客运专线勘 察定位和数字地形测量和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成果进行比较, 相关测量数据及比较结果如表3、表4和表5所示。通过以上工程实例, 可以看出GPS动态测量(RTK)与全站仪的平面误差基本上在250mm之 内,高程误差在50mm之内。能够满足工程勘察初勘平面误差 m,高 程误差5cm,详勘平面误差,高程误差5cm的规范要求,同时还 能满足常规地形测量1∶500比例尺以上地形测量的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GPS动态测量可以很好避免全站仪测量时繁琐复杂的分级控制过程, 能够很好克服测量点之间的通视问题,能减少一半的测量人员,从而节 约大量工作时间、大幅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经验与思路 通过对以上的测量数据对比和经验总结,我们对GPS测量定位技 术的性能、精度和使用条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们后续的许多 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技术要求,制定 不同的施测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使 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后来进行的大兴黄 村动车段勘察定位工程中,施工场地建筑密集,通 视条件极差,我们根据设计规定平面误差不超过1米、高程误差不超过 10cm的技术要求,利用RTK动态定位技术,有效克服了测量点之间通 视不畅的问题,测量人员也从两个测量组减少到一个组,五百多个钻孔 定位在三天时间就全部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如果要使用常规全站仪定 位,在如此困难的施测条件下,两个测量组估计七天才能完成。 团河行宫数字地形测量工程也是利用前面的理论成果,我们因地 制宜的制定出相应的施测方案。根据场地位于交通条件极不便利的郊 区且场地附近没有控制点的情况,利用GPS静态定位从6公里外把城 区的控制点引测过来,然后再用RTK动态技术进行数字地形测量,一 个测量组两天时间就完成了1平方多公里的地形测量。如果用全站仪 测量,仅控制测量一项就需一个测量组工作四~五天,加上地形测量至 少要花费一周的时间。利用以上的测量结论,沈大客运专线勘察定位、 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等工程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 充分验证了上述经验总结的正确性。 3.结论 通过多年来对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测量成果相对精度高,质量可靠。点位范围可以方便地控制在 米之内,并且点与点之间误差均为随机误差,不会产生累积误差。 (2)定位系统可以全天候作业,不受视线通视影响。 (3)可实时提供定位点的坐标及其点位精度,方便快捷,定位情况 一目了然。 (4)野外作业简单,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小了劳动强度, 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5)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a.测量定位前应该做好作业地区的星历预报分析,明确测量的最 佳时段,通常卫星数量少于6颗时,不宜进行作业。因为卫星数量过少, 会对观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测量成果精度不高不说,还会给内业解算 带来许多麻烦。 b.静态观测时,对于空旷、无干扰的地区,至少要连续观测30分钟 以上;对于城市建筑密集、干扰众多地区,最少要观测1个小时以上,才 能确保外业观测质量。 动态测量(RTK)时一定要在初始化完成后,在卫星fixed(固 定)情况下测量,如果在float(浮动)情况下测量,结果差别很大,少则几十 公分,多的有近十米。 (6)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GPS实时静态定位在变形测量(位移、沉降)中的应用,它和全站仪 定位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解算软件对GPS定位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主编《.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 程》(CJJ73-9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李天文.GPS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胡伍生,高成发.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2.

论文关键字:工程测量监理 论文摘要:在目前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行业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为了提高施工质量,规范工栏的作业标准,急需制定一个符合工程施工实际并切实可行的测量监理工作规程。...

地形图测绘论文参考文献

[4]朱华统.常用大地坐标系及其变换.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5]李英冰,徐绍铨.利用RTK进行数字化测图的经验总结.全球定位系统,2005[5][6]金继读,詹家民,吴庆忠.GPS-RTK配合全站仪联合进行数字化测图.全球定位系统,2003[6][7]靳海亮,韩奎峰,周兴东.矿区地形图测绘中RTK技术的应用.测绘通报,2003[10][8]乔月娥,詹家民.RTK联合全站仪实现官山镇1:1000地形图的测绘.现代测绘,2003[6][9]张书华,刘绍堂.RTK技术在郑东新区测图中的应用.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5][10]张晓明,高旭光.浅谈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10][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这些看看够不够,其他的要加些你论文相关的文献比如RTK规范等

计 算 机 图 形 学 简 介 课程号: 06191130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英文名称:Computer Graphics周学时:2-2 学分:3预修要求:计算方法、c语言内容简介:计算机图形学的原理、算法及系统,并用c语言编写绘图程序。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概况、图形设备及系统;线段、园、区域填充、线型线宽、字符、裁剪、等基本图形生成算法;样条、Bezier、B样条等常用曲线的概念、生成算法和性质;Coons曲面、Bezier曲面、B样条曲面等常用曲面的基本概念和生成算法;用c语言编写绘图程序。选用教材或参考书: <<计算机图形学>>(新版),孙家广 杨长贵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计算机图形学》 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计算机图形学是随着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近代计算机科学与雷达、电视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汇合而产生的硕果。在造船、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机械、土建工程、影视广告、地理信息、轻纺化工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通过<<计算机图形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有关原理、算法及系统,并能用c语言编写绘图程序。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概况、图形设备及系统,掌握直线、园与椭园、区域填充、线型与线宽的处理、字符、裁剪、反走样等基本图形生成算法,掌握样条曲线、Bezier曲线、B样条曲线等常用曲线的概念、生成算法和性质,掌握Coons曲面、Bezier曲面、B样条曲面等常用曲面的基本概念和生成算法,利用c语言编写大量绘图程序。二、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 用多媒体投影教学。2、上机实验课,每周2学时。三、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2+2学时,共18周。主要内容(一)概述―― 图形设备、系统和应用 2学时1.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2. 图形的输入设备3. 图形的输出设备4. 计算机图形系统组成(二)直线的生成算法 5学时1. 数值微分法2. 中点法3. Bresenham算法4. 逐点比较法 (三)园与椭园的生成算法 5学时1. 园生成算法:中点法、数值微分法、Bresenham算法、逐点比较法2. 椭园生成算法 (四)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6学时 1.区域填充算法 2.线宽与线型处理 3.字符 4.裁剪算法 5.反走样(五)常用曲线生成算法 5学时1. 样条曲线生成算法2. Bezier曲线生成算法3. B样条曲线生成算法 (六)常用曲面生成算法 4学时1.Coons曲面2.Bezier曲面3.B样条曲面 (七)图形变换 2学时1. 图形变换基础2. 窗口视图变换 (八)图形程序设计基础(用C语言) 7学时1. 图形系统2. C语言图形函数3. 图形程序设计及编程实例 (九)上机实习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计算机图形学>>(新版) 孙家广 杨长贵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计算机图形学>> 孙家广 杨长贵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还不容易吗?你找基本专业课书,到后面随便扒,或者到网上下载些相关的论文,PDF格式的,后面不都有参考文献吗?太容易了,一般没人看你的参考文献的

测绘科技信息工作在波澜壮阔的测绘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测绘科技论文3000字,仅供参考!

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字] 数字地球 现代测绘 科技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17-1

0引言

所谓的数字地球也即是指一个用地球坐标为依据,同时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以及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而现代测绘科技则是以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同时加上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并且将地面原有的特征点以及界线都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从而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中,各种技术和理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而在当前的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也不例外,随着大量先进技术以及理论在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发展,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测绘学的现代发展出发,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测绘学的现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改造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测绘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地球的重要手段,随着测绘学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测绘领域中也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使得现代测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而利用现代测绘学将测绘我国的地图就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从而解放了许多劳动力,进而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

2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3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代发展趋势。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

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

4结束语

随着这些测绘技术以及测绘理论的应用,使得现代测绘科技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从而为帮助人们认识地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同时加上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发展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测绘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

如何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十二五"期间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刚召开的党的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硬件、软件的两手共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向,结合经济发展的动态,科学谋划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蓝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脚步,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测绘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字]测绘 地理信息 科技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1]记者,周湛.推动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发展[N]. 中国测绘报. 2011-06-03.

[2]把握大好机遇努力奋发作为全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再上新台阶[N]. 中国测绘报. 2011-12-20 (002).

[3] 本报记者 徐红.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N]. 经济日报. 2010-01-25.

测绘gps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4]朱华统.常用大地坐标系及其变换.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5]李英冰,徐绍铨.利用RTK进行数字化测图的经验总结.全球定位系统,2005[5][6]金继读,詹家民,吴庆忠.GPS-RTK配合全站仪联合进行数字化测图.全球定位系统,2003[6][7]靳海亮,韩奎峰,周兴东.矿区地形图测绘中RTK技术的应用.测绘通报,2003[10][8]乔月娥,詹家民.RTK联合全站仪实现官山镇1:1000地形图的测绘.现代测绘,2003[6][9]张书华,刘绍堂.RTK技术在郑东新区测图中的应用.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5][10]张晓明,高旭光.浅谈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10][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这些看看够不够,其他的要加些你论文相关的文献比如RTK规范等

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同时也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7):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3):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韩绍伟.GPS组合观测值理论及应用.测绘学报,1995,21(2):8-13.

[2]常青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理论研究.航空学报,1998,5(19):614-616.

[3]王泽民,柳景斌.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6):723-727.

[4]申俊飞,何海波,郭海荣,王爱兵.三频观测量线性组合在北斗导航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2,37(6):690-695.

[5]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版)[R].2013,12:3-6.

[6]邢喆,王泽明,伍岳.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筛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23-26.

[7]黄令勇,宋力杰,刘先冬.基于自适应聚类算法的GPS三频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优化选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4):99-102.

[8]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0]熊伟,伍岳,孙振冰,王泽民.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4):319-322.

[11]伍岳.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

[12]楼晓俊,李隽颖,刘海涛.距离修正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3):646-648.

[13]徐军,陶庭叶,高飞.GLONASS三种载波频率组合值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1):86-89.

[14]陶庭叶,高飞,李晓莉.一种高精度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3-4:56-61.

[15]何伟,陶庭叶,王志平.基于改进FCM的北斗三频组合观测值选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已录用).

[16]何伟,李明,阚起源.抗差加权非等时距GM(1,1)模型在大型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3,34-37.

[17]徐军,陶庭叶,高飞,张京奎.基于GLONASS三频组合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6):45-49.

[18]罗腾,白征东,过静珺.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在北斗三频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测绘通报,2011(4):1-3.

[19]范建军,王飞雪,郭桂蓉.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5):24-26.

[20]刘旭春,伍岳,黄学斌等.多频组合数据在原始载波观测值预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7(2):14-17.

[21]梁开龙,张玉册.现代化GPS信号的宽巷组合及其求解模糊度研究.测绘通报,2002年第4期:l-3

[22]张成军,许其凤,李作虎.对伪距/相位组合量探测与修复周跳算法的改进[J].测绘学报,2009,38(4):402-407.

[23]刘旭春,伍岳,张正禄.GPS三频数据在周跳和粗差探测与修复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6,31(5):334-339.

[24]王帅,高井祥.利用三频组合观测值进行GPS周跳探测与修复[J].测绘科学,2012,37(5):40-42.

你好,我是专门从事GPS应用的,对于GPS的应用,可谓是各行各业都在使用GPS,有GIS的地方,GPS基本上都能用到。具体应用的话我大致知道GPS在40多个行业中的应用,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我仅简单罗列下。首先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如林业部门,可以进行林区面积的采集,包括属性的添加,主要应用在林业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以及林权改革等方向。在农业部门,在农作物对地调查当中,可以起到导航,采集,最终核实耕地面积,从而推算出粮食产量等。在精细农业方面,可以把GPS安装在大型收割机或者播种机上,实现无人驾驶等操作。在国土方面,可以通过软件加载国土二调数据,完成国土土地变更和国土执法以及土地核查等工作。在通信光电方面,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基础地物的采集,并实现与行业GIS软件的无缝兼容,如采集电杆、井盖,等具体的地物。在石油或者电力行业,主要用在管线的管理和维护方面,具体的工作可以完成日常的巡线工作,并做工作考核的电子考勤。在大众导航领域可以通过GPS定位与详细的地图实现智能选路、智能导航,也就是通常说的沿路导航等功能。另外在高精度方面,主要可以应用在测绘和测量部门,一些大坝尾矿等的变形监测。先简单说这么多,没有详细的阐述,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像上面说的这些我都有比较成功的解决方案。 各行业的应用论文也有一些,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我要。

测绘类论文参考文献要求

工程测量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关于工程测量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以下是我整理的工程测量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李青岳.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84

[2] 李青岳, 陈永奇.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5

[3]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正禄等.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

[5] 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网信息系统[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

[6] 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7] 张希黔,黄声享,GPS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8] 黄声享,尹 晖,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9] 张正禄主编. 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0] 尹晖 编著.时空变形分析与预报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2

[11] 张正禄等.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12] 齐民友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3] 张正禄等. 科傻系统使用说明书[M], 2006.

[14]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5] 潘正风,杨正尧等.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6] 李庆海,陶本藻. 概率统计原理和在测量中的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2

[17] 张正禄, 吴栋材等. 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2

[18] 吴翼麟, 孔祥元等. 特种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3

[19] 陈龙飞, 金其坤. 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20] 于来法, 杨志藻. 军事工程测量学[M]. 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4

[21] 覃辉等. 土木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22] 王兆祥等. 铁道工程测量[M] . 北京: 铁道出版社, 1998

[23] 陈永奇, 李裕忠等. 海洋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

[24] 吴子安, 吴栋材. 水利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0

[25] 钱东辉. 水电工程测量学[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6] 秦昆, 李裕忠等. 桥梁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

[27] 吴栋才, 谢建纲等. 大型斜拉桥施工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6

[28] 张项铎, 张正禄. 隧道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

[29] 田应中,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网探测与信息管理[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

[30] 冯文灏. 工业测量[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吴战广,张献州,张瑞,杨龙杰。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的地下工程测量机器人远程变形监测系统[J].测绘工程,2017,02:42-47+51.

[2]付海军。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6:5-6.

[3]赵红强,成晓倩,韩瑞梅。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12:33-36.

[4]张冠海。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7,01:84.

[5]何屹雄,花向红,许承权,姚周祥,黎洋。全站仪建筑物立面图测量方法研究及工程实践[J].测绘地理信息,2017,01:10-13.

[6]冯志成。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控制测量平面及高程精度[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1:111-113.

[7]练伟东。提高水利工程测量水平的措施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285.

[8]丛林,孙梅君。城市规划管理中工程测量的作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42.

[9]黄维。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96.

[10]程永刚。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和意义[J].江西建材,2017,02:228.

[11]缪健军。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68-69.

[12]尤潇华。大伙房输水工程TBM2标隧洞测量贯通控制技术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7,01:8-10+71.

[13]张健,魏峰,詹勇。现代工程测量新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219-220.

[14]岳太恒。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施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1:251.

[15]高爽。浅析摄影测量与遥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3:98.

[16]胡杨。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7,03:157-158.

[17]史雨露,李宗义。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01:340.

[18]崔继忠。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4:282.

[19]卢秋羽,殷润浩,张俊毅。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01:282.

[20]杨紫薇。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2:95-96.

[21]赵海龙。工程测量技术现状与发展[J].门窗,2017,01:235.

[22]吴涌泉,石频。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门窗,2017,01:240.

[23]胡斐。施工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7,03:205-206.

[24]张建媛。浅论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3:216.

[25]汤棹颖。路桥工程测量中GPS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福建建材,2017,01:27-28.

[26]王献奇,张翠萍。激光跟踪测量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的应用[J].水电与新能源,2017,02:22-25.

[27]徐辉,袁子喨。发电工程测量中UTM投影变形的处理与实践[J].工程勘察,2017,03:53-58.

[28]罗毅。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48+50.

[29]王芳,戴建安,晏承志,孟伟。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29-130.

[30]王学强。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高程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08-209.

[31]罗琼。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6,23:179-180.

[32]杨天。精密工程测量中全站仪三角高程精度分析[J].四川建材,2017,02:187+191.

[33]陆立飞。浅论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其优点[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83+85.

[34]李宇。工程测量中GPS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69+71.

[35]熊金鹤。现代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57+59.

[36]史晓峰。影响工程测量中的精度因素及控制分析[J].地下水,2017,01:117+172.

[37]庞秀淼,李胜利。免棱镜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16-117.

[38]陈晨。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26-127.

[39]唐信东。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4.

[40]张树升。建筑工程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7+221.

工程测量参考文献二:

[41]杨雪芬。浅析工程测量技术及应用[J].低碳世界,2017,03:97-98.

[42]张城泉。探讨RTK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2:7-8.

[43]朱庆伟,王家伟,王涛。工程测量中高精度对中杆设计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02:280-284.

[44]王文贤。工程测量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J].交通世界,2017,08:126-127.

[45]刘勇。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2:92-93.

[46]张欣,王章朋,罗斌,丁剑。基于参考线方法的大型建筑工程放样测量[J].施工技术,2017,06:136-138.

[47]李宗义,史雨露。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战略跨越中的拓展[J].四川水泥,2017,02:278.

[48]潘雨竹。公路工程中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6:225+228.

[49]章锦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课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2:63-65.

[50]姚海军。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77+105.

[51]张莞玲。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78+102.

[52]田峰,苏宗跃。基于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8:88-89.

[53]许东昕。电力线路设计工程中的测量设备结合卫星地图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121+126.

[54]胡兴强。浅论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03:272.

[55]李晓伟。轨道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在地铁轨道运营维护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勘察,2017,02:1-6.

[56]王素权。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1:276-277.

[57]黄勇。对于工程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分析与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98-199.

[58]郭伟。GPS实时动态(RTK)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7:54-55+58.

[59]张元。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6-17.

[60]娄义康。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3-14.

[61]何民华。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7,09:29.

[62]付鹏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17,06:161+163.

[63]王秀春。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建材,2017,10:215+219.

[64]屈秀杰。工程测量与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05+207.

[65]黄勇。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测量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0-231.

[66]王恩强。地质工程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8+240.

[67]孙立业。论工程测量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03-204.

[68]李石贵。浅谈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特点[J].价值工程,2017,15:126-127.

[69]李贝,陈羽,孙平,李冰,刘万锋。滚动摩擦系数工程测量方法与验证[J].工程机械,2017,04:29-32+7-8.

[70]许康艳。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1:215+218.

[71]宁林春,方荣华,黄辰虎,王玉春。海港工程浚后测量的实施[J].海洋测绘,2017,02:39-41+50.

[72]王朕。论建筑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测量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71-72.

[73]何小文。建筑工程测量施工的放样方法及具体运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7:170-171.

[74]王恩强。地质工程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8+240.

[75]郭刚,贾卫国,张社安,李静,张静波。配电网工程电缆长度测量仪的研制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7,02:19-21.

[76]何小文。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8:155-156.

[77]廖全军。浅析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8:165-166.

[78]赵敏。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完善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05:70-71.

[79]冯宇华。工程测量与三维测绘技术发展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149-150.

[80]霍栋良。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因素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243.

这就要看你是评高级职称还是初级咯,不同职称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类,不如直接找早发表网,告诉他们你的要求,马上就会告诉发哪里。

自己去找下(测绘科学技术)期刊里面的论文参考撒~写论文不就是要找一些参考文献吗

你参考了什么就如实写下来不就行了,只要格式按参考资料的模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