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效教学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效教学的论文

高中数学是培养高中升思维能力的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考试中占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篇一: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一切实把握好“度”。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掌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认真挑选与教学目标密切关联的作业内容,合理安排作业的量,正确把握作业的难易度,哪些是必做题,哪些是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量力而行。 二做好作业前期准备。 作业前期准备有学生和教师的准备。学生首先认真阅读课本,本节知识点有哪些,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络,研究例题,反思老师怎么分析、怎么讲解、怎么板书。其次反思本节知识难点的分解,反思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最后再做作业。教师根据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学情来把握是否有必要题意解释,适当地点拨,甚至详讲。 三精选作业内容。 1.选择涉及本节知识的部分较易的作为作业。如:学习全集补集概念课后布置作业:1若C∪A={5},则5与U,A的关系如何2已知全集U={1,2,3,4,5,6},C∪A={5,6},则A=____2.选择以涉及本节知识为主,但相对稍难的作为选作作业。例如,学习全集补集概念课后布置作业:已知 *** A={1,3,x},B={1,x2},设全集为U,若B∪〔UB=A,求〔.选择以章节知识为主,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拓展性的作为章节复习作业。例如, *** 复习课后布置作业:设全集U={x∈N+|x≤8},若A∩C∪B={2,8},C∪A∪C∪B={1,2,3,4,5,6,7,8},求 *** A 四精选题型 要注重变式题、同类题、多解题、易错题、探究题题型的精选。1.变式题变式题指对原命题交换条件和结论或变换部分条件得出新题。这类题型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思维灵活多变,培养解题的灵活性,思维的发散性以及创新能力。例如,学习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后布置作业:在平面几何中,对于三条直线a,b,c存在下面三个重要命题:若a‖b,b‖c,则有a‖c;若a⊥c,a‖b则有b⊥c:若a⊥c,b⊥c则有a‖b,它们都是真命题,若把a,b,c换成i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条直钱,ii三个平面α,β,γ,iii其中两条直线换成两个平面,另一条还是直线,iv其中一条直线换成平面,另两条还是直线。一共可得到16个不同的命题,其中将正确的命题写在空白处。2.同类题同类题指具有多题一解的一类题。这类题型让学生领悟一类题解题的一般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类聚思维,化归思想。例如,学习了简单的幂函式后布置作业:1已知fx+2f1x=2x,求fx的解析式。2若函式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式,偶函式,且满足fx-gx=x3+2x2+1求fx的解析式。3.多解题多解题是指是有多种解法的一类题。这类题型可以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但要注意多解不是目的,主要是能从多解中寻求最佳解法。例如,学习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布置作业:已知x,y满足x+y=3,求证:x+52+y-22≥184.易错题易错题是一类具有隐含条件,解题稍一疏忽,就会因考虑不周到而失误的题目。这类题型能够考察出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思维是否缜密。例如,在学习了 *** 间的基本关系后布置作业:已知 *** A={x|-2≤x≤5},B={x|m+1≤x≤2m-1},若B哿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没有考虑B=Φ时的特殊情况而失误在学习了导数后布置作业求过点P1,2且与曲线fx=x3-2x+3相切的直线方程。没有考虑P不是切点的情况而失误5.探究题探究题是指提供情境,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类问题。这类题型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学习完指数函式后布置作业:fx是定义在R上的函式,且满足fx•gx=fx+y,当x>0时,fx>1,f0≠0,求证:1f0=1;2fxf-x=1;3当x<0时,0 五做好作业的指导 对学生作业的指导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喜欢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不善于独立思考,喜欢依赖别人。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情况预知作业进展情况,预料学生做作业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布置作业前在课堂上进行提示或讲解,之后学生再做作业,效果会更好一些,真正达到做作业的实效。 六改进作业的评价 批改作业,教师要做到及时,认真,把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错误以及所犯错误的数量,性质进行记录分析,并在下一次课中有针对性的指出,纠正。教师往往对作业评价只打“√”或“×,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改变对作业简单地打“√”或“×”的评价方式。可以改“×”为在出错的地方打“?”或提示语的方式,使学生明确错在何处或何因出错。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馈资讯及时作出正确评价。对于优秀作业或解题有创意的作业用赞美的语言或采用优秀作业展览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总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以及自己勤奋严谨获得的成功,增加学好数学自信心。 作者:姜长虹 单位:内蒙古扎兰屯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篇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在高中数学实现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数学是培养高中升思维能力的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考试中占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纵观高中数学的内容,我们发现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大,单单依靠学生自学是无法完全掌握这门学科的,还需要教师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供给学生一种解题的思维和技巧。因此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实现高中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中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初中课程,高中每门课程的难度都比较大,要全面兼顾好每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学习效率对于高中生而言尤为重要,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身体锻炼和学习更多的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全面的人才,贯彻新课改的要求。 二、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沉闷的教学氛围。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往往忽视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枯燥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对课程的学习也不感兴趣。因此为了使高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率,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要创新和改革,改变以往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抛物线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上课时,用一根粉笔,直接用手将粉笔往上抛,以这种生动的形式来作为课堂导课。这样不仅仅在一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络在一起,不仅仅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总所周知,学生对于这个老师的好感与学好这门课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难,考验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高中数学时常常有挫败感和恐惧感,这些挫败感和恐惧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这样做,例如,在为学生讲述数列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求学生做相应的基础知识的练习,刚开始对学生要求做的练习的难度不应该太大,慢慢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于高中数学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课程的速度也不应该太快,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不要随意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对于基础差的,跟不上全班学习进度的学生,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为这些学生在课前找一些基础的练习题,让这些学生提前练习,学会笨鸟先飞,逐步跟上全班的数学水平。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自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得到肯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仅作为一名传授课堂知识的工作者,还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将课堂知识传授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课堂知识的传授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吸收了多少。在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中,例如高中教师在讲授函式的单调性的时候,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次函式的单调性,然后再想想我们所学的函式方程,他们的单调性又存在什么特点,通过问题教学法,层层的问题的设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自己发现函式单调性的内在规律,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常常对学生微笑,运用肢体语言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成就感。 作者:黄兵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篇三: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虽然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具有较高要求的一门学科,但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知识特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所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函式和三角函式这一类的知识点采取数形结合、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要根据立体几何的立体空间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方式开展教学;要根据 *** 、命题、概率等内容采取透析概念、侧重语言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等等.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找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 *** ”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 *** 、元素、子集、 *** 的特征等概念的学习,加强学生对 *** 的基本运算交集、补集、并集的概念区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对 *** 内元素的互异性这一具体运用以及具体的教学例子的讲解,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和发展.通过这样一种细化不同知识点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 *** 内各个概念的理解,也将更好地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二、注重教学的启发性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因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所以,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从而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行思维和经纬网式的综合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和内容来锻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去探究有关的知识点和激励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力。这样一改,学生能够在第一眼就发现这个题目解答的最便捷方法就是属性结合,可以将已知内容看做一个圆,而需要求解的内容则是一条直线.然后就是求解该直线与圆之间相交的范围.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切入到之前的题目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启发了学生思考. 作者:陈督武 单位:浙江乐清市白象中学 看过"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的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 教育 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 【摘 要】 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 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 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 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 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 儿童 的心理特征和认知 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适时点拨,指导参与 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当学生探究出用加法 计算:3+3+3+3+3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写成乘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 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创造空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生日”,时我设计让学生填生日蜡烛卡片,然后将手中的生日蜡烛卡片交到相对应的春、夏、秋、冬四个小使者手中,再通过数实物(卡片)来完成统计,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动手动脑,这样既避免了统计过程中的混乱,又保证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统计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 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 总结 、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不排斥接受学习。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 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 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二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效”含有效果、功效、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学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这里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指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大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很辛苦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时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组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是重视数学活动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性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的倾心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而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体验、理解和认识,在积极活动中求得发展、进步和提高。 1、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活动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从生动直观的思维转变到抽象理性的思维,学生也在活动中摸索出认识规律。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设计直观形象中包含抽象概括,和学生一起操作、演说、活动、讨论、思考,带动学生眼、脑、口并用,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有本质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2、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到收放自如,放得开、放得真,收得实、收得紧。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探索,得到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学习效率的自我提高。 3、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 自我评价 和对他人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对数学学习进行 反思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才能。而学生积极客观地对他人的评价也是在和他人学习、交流和合作、共进的过程。学生能受到启发,产生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数学教师要凝心聚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行动,在数学课堂上开垦智慧的土地,浇灌智慧的花朵。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要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三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要构建高效、优质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教法和学法确实使我们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折射出的是放任与浮躁,多的是形式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失去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导致到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特别是数学科的成绩。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反思: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堂充满活力?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 教学方法 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上一节有关小数除法计算的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很精彩、很多过年放烟花的美丽画面。可是学生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外,一无所获;一片茫然。这样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吗?这种天马行空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还是不要的好。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张学生写 作文 的纸和一张写生字的纸说:“哪张大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然后说:“作文纸大些。”接着又问:“作文纸的大,是指它的什么大?”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它的面积大。”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2、注重课堂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根据上课的内容;决定主要采取哪种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如:有的课堂需要以老师的启发、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好好的设计好该怎样启发、怎样做好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的有效性 学法,就是 学习方法 。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顾埋头上课。其实不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才能学好。方法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告诉学生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学习方法可以是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型的学习、模仿的学习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公正、合理的评价好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效的评价,会催人上进,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评价,能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心理得到平衡。同时,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者要做好个别学习方法的指点。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三、注重总结的有效性 总结几乎是每节课堂教学都有的,但如何使总结实效、对学生产生效应;却有很大学问。如:有一位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问:这一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就不好回答了。学生就说开了:“我学到怎样跟同学合作。”“我学到了怎样求比例尺”“我学到了怎样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五花八门,可见总结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的总结才算有效?总结一个是要点到点子上;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总结。不能随便问一句完事。总结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识得到系统化、归纳化再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所追求的,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有效教学的论文题目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

教育是对人的完善,就是实现人的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统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希望你会喜欢!

1、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4、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5、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6、教师的素质研究

7、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8、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9、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10、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11、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12、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13、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14、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5、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6、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17、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18、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19、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20、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21、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1、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2、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3、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教育资源差异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2、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4、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义务教育决策的影响

5、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7、绿色教育视野下华德福课程思想研究

8、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

9、HW公司互联网教育商业模式研究

10、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11、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2、教育信息化中数据处理与数据可视化研究

13、基于教育传播学视角的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研究

14、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5、远程教育运用于羽毛球教学的方法研究

16、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17、盲聋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18、后平权时代美国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

19、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20、高中生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21、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角色研究

22、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3、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城乡差异分析

24、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6、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7、基于体感交互的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28、心理游戏在中小衔接心理教育中的策略探究

29、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30、数字化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课堂实践研究

31、云南边疆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干预研究

32、县域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3、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4、县域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二战后台湾原住民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36、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7、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38、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9、孟子人性论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40、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41、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42、基于儿童本位理论下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研究

43、农民工随城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44、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5、新媒体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网站建设研究

46、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47、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推行方案研究

4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需求与胜任的分析

49、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程观形成的叙事研究

50、凉州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51、智能教育物理平台中基于前向推理的解题子系统的研究

52、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

53、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

54、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55、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56、我国义务教育政府支出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57、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58、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研究

59、教育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60、中国民办培训教育办学规制问题研究

61、微视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62、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分析

63、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64、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65、美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研究

6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发展案例研究

6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求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68、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9、中芬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70、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71、湖北省黄梅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72、聋哑学校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73、盘锦市农村贫困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74、后现代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75、延边州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查研究

76、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77、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8、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

79、黑龙江省教育考试机构发展改革研究

80、武威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81、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研究

8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岗教师教育信念研究

83、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84、基于政策视角的广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85、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制度研究

86、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87、教育管理视角下的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

88、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89、解构基础教育的性别迷思

90、人际与群际视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

91、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92、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93、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

94、台湾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评述及启示

95、教育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供给及均等化影响的研究

96、基于信息技术的`义务教育阶段酸和碱教学研究

97、全球化时代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研究

98、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99、农村失学儿童的受教育权保护现状及救助对策

100、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

10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02、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

103、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

104、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保障问题研究

105、教育不公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106、无锡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07、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0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同城待遇研究

109、洛克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10、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111、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

112、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113、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114、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研究

115、基于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研究

116、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117、基于教育技术学语境的先秦儒道技术思想价值阐释

118、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119、我国青少年的孝道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

12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需关系研究

121、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研究

12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影子教育治理的政策研究

123、日本对非洲数学和科学教育援助研究

12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5、S教育培训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26、民国时期福建省教育视导制度研究

127、基于学校教育视角的家校合作的个案研究

128、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129、论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130、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研究

131、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13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研究

13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计算机焦虑的状况研究

134、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135、社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136、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137、教育手段的正当性研究

138、同侪互助在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的案例研究

139、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资源设计与开发

140、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41、江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142、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研究

143、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教育观念的变迁

144、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14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146、基于罗尔斯正义思想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47、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148、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

149、新疆沿边经济带教育、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50、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研究

151、沈阳市民办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152、大连金州新区教育综合改革案例研究

153、话语视角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反思

154、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155、精神分析思潮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156、论教师的教育习惯及其更新

157、国家教育考试舞弊防治及其改进研究

158、外来务工者子女自信心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159、秦皇岛市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160、夏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161、中美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162、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3、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设计与开发

164、中韩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165、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

166、我国农村离异家庭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167、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68、经验道德认识论及其道德教育启示

169、学校礼仪教育的失落及其可能出路

多感官教学法的有效学报

“多感官学习法”,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觉,使学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体)受到信息的刺激,有助于学生用多感官的方式去吸收,去体验,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包括“体能、识别、感官、音乐、语言、人格和社交”在内的七大潜能。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在消耗相同的时间与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 方法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实现小学数学的阶段性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内部互帮互助,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除此之外,学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也可以有所差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只需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目,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继续完成拓展题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 课前预习

在教师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也能在课堂学习中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预习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习惯。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较为欠缺,在预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例如教师第二天要讲鸡兔同笼的典型习题,教师就可以在前一天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例题理顺思路,并额外做十道相同类型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见解,为教师课堂讲授奠定基础。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几何体时,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黑板上的平面图形不够形象直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比的意义》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给学生出示了10个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要求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长方形。结果,大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两个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比均为“黄金分割比”)。正当同学们为彼此之间的不谋而合而倍感费解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入了如下的数学 典故 :早在1000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也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的结果与同学们惊人的相似。这时,同学们纷纷产生了以下的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长方形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美的呢?其中蕴涵怎样的奥秘呢?于是,我趁机引入: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一起走进“比”的世界。

针对特点,大胆创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数学科目自身的特点规律,尝试性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一些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教法,做到新旧交替、动静结合,真正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通过听、说、看、动、做、学,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人人动脑,个个主动的良好教学局面。

例如:在五年级下学期教学圆周长公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工具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自己再算出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引导学生用此方法对于不同大小的圆分别作以测量和运算,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即: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灵巧地利用双手,并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地记忆这一知识点,而且也提高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技巧

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处于积累知识的初期,具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生活的实例引出学习的知识点,最终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门科学,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但是对基本的生活已经有所了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可以将生活引入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片段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展开对数学的学习,这样才能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形象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学到“时、分、秒”这一课时,时间本身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小学生从上学的那天起就已经对时间有初步的概念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没有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用了多少分钟吃饭和洗漱,几点从家出门,到学校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呢?学生在听了这些他们几乎每天都经历的问题,便会立刻投入回忆和思考,然后分别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在学生说出他们分别的不同的小时与分钟之后,教师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来继续提问:那么既然你们知道了时间的初步知识,那么你们知道时间单位之间是怎么换算的吗?你们想知道时间的计算吗?学生在前面的问题中产生的兴奋情绪仍然存在,会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时教师可以立即开启新课的讲解,让学生在兴奋之中,带着乐趣走进知识的海洋。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前的准备,利用先进科技

随着 网络技术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开始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网络为教师做课前的准备提供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方案,借鉴出色的教学方案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动画的图景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的积极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师教授分数知识的课堂准备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课件,比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分桃子的例子就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并结合事例中分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分数中二分之一的表现,在教学之前教师设置相关的小问题,比如看完播放的图片后回答“如何将一个桃子分给两个人”,这样带着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愿意思考和接受,教学的效果也很满意。但是网络教学也会有一些小小的弊端,并不是网络中的所有策略都适合信手拈来的借鉴,有些事例是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改进的,比如网络中也许有些词语表达不够 儿童 化,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改,知道适合自己的学生为止,这样才能够使得多媒体这些先进科技真正为我所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快乐学习法―愉快教学、学在乐中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快乐学习是学习的宗旨。数学知识本身偏于枯燥与抽象,其快乐学习的应用更是尤为重要快乐学习法即将学习的乐趣置于教学,使愉快教学,学在乐中。如讲“兔同笼”题:“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兔同笼”题即在愉快的教学中轻松的学习理解。

综观之,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践操作法,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思维发散法,开拓思维、问题引导;生活链接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快乐学习法,愉快教学、学在乐中等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方式,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既与新课程标准的宗旨一致,也符合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规律,是可采取的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动手操作、探究学习

实践操作法即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结合动作的演练,探究与合作式深入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导入形象化与有趣化。据记忆知识的规律,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最不容易遗忘。因此以动手操作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既有利于长期巩固,也有助于加强理解。实践操作既可通知相关知识器材的操作,也可通过同学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事例的操作,在操作中讲授相关知识,既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也符合学习内化的途径。

辟如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体积”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摆设中探究思考,这个长方体是如何摆出的,它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在思考的引导中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摆出各种长方体造型,进而思考长方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不同的正方体个数摆出的长方体从哪些方面影响了长方体的体积,在实践操作与发问思考中,推演出长方体的计算方式即长宽高,即在动手操作中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学生中。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相关 文章 :

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工作反思范文

3. 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工作反思

5. 小学优秀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6. 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7.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8. 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反思范文

9.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10.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 教育 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 【摘 要】 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 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 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 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 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 儿童 的心理特征和认知 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适时点拨,指导参与 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当学生探究出用加法 计算:3+3+3+3+3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写成乘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 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创造空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生日”,时我设计让学生填生日蜡烛卡片,然后将手中的生日蜡烛卡片交到相对应的春、夏、秋、冬四个小使者手中,再通过数实物(卡片)来完成统计,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动手动脑,这样既避免了统计过程中的混乱,又保证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统计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 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 总结 、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不排斥接受学习。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 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 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二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效”含有效果、功效、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学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这里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指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大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很辛苦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时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组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是重视数学活动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性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的倾心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而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体验、理解和认识,在积极活动中求得发展、进步和提高。 1、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活动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从生动直观的思维转变到抽象理性的思维,学生也在活动中摸索出认识规律。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设计直观形象中包含抽象概括,和学生一起操作、演说、活动、讨论、思考,带动学生眼、脑、口并用,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有本质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2、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到收放自如,放得开、放得真,收得实、收得紧。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探索,得到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学习效率的自我提高。 3、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 自我评价 和对他人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对数学学习进行 反思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才能。而学生积极客观地对他人的评价也是在和他人学习、交流和合作、共进的过程。学生能受到启发,产生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数学教师要凝心聚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行动,在数学课堂上开垦智慧的土地,浇灌智慧的花朵。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要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三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要构建高效、优质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教法和学法确实使我们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折射出的是放任与浮躁,多的是形式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失去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导致到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特别是数学科的成绩。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反思: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堂充满活力?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 教学方法 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上一节有关小数除法计算的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很精彩、很多过年放烟花的美丽画面。可是学生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外,一无所获;一片茫然。这样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吗?这种天马行空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还是不要的好。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张学生写 作文 的纸和一张写生字的纸说:“哪张大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然后说:“作文纸大些。”接着又问:“作文纸的大,是指它的什么大?”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它的面积大。”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2、注重课堂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根据上课的内容;决定主要采取哪种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如:有的课堂需要以老师的启发、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好好的设计好该怎样启发、怎样做好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的有效性 学法,就是 学习方法 。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顾埋头上课。其实不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才能学好。方法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告诉学生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学习方法可以是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型的学习、模仿的学习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公正、合理的评价好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效的评价,会催人上进,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评价,能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心理得到平衡。同时,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者要做好个别学习方法的指点。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三、注重总结的有效性 总结几乎是每节课堂教学都有的,但如何使总结实效、对学生产生效应;却有很大学问。如:有一位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问:这一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就不好回答了。学生就说开了:“我学到怎样跟同学合作。”“我学到了怎样求比例尺”“我学到了怎样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五花八门,可见总结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的总结才算有效?总结一个是要点到点子上;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总结。不能随便问一句完事。总结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识得到系统化、归纳化再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所追求的,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审视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老师们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是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是一种低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下面我将根据搜集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体会,与各位交流、共勉。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反之,如果我们自己对课文内容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得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谈何高效?所以我们在教学前一定要吃透教材。除了要吃透教材,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他早教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时,并没有问学生“饱经风霜”这个词在词典典里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的。他只是说:“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大家想好后,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话便有饱经风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则案例,便可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既高效又简洁,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喜欢才怪。刚才我们说老师在上课前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那是不是说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就够了呢?当然不是,因为老师要达成的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课前预习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二、抓好学生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老师们都知道,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而且必须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后上课。当然,我们平时都布置让学生预习课文,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认识生字,读不通句子……遇上这种情况我就很生气,往往把学生批评一通,横加指责,说他们态度不端正,预习不到位。但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要求到位吗?明确吗?是啊,我们并没有对学生预习什么,如何预习,做出明确的要求,也并没对学生的预习做充分的指导,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做才算预习到位了。所以老师们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要基本做到:1、课文要多读,读通读顺读准确,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资料或作记号,以便课堂中提出来解决;3、想想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明白,并作个记号等。学生们若能按要求做好课前的预习,那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更好地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如果长期坚持预习,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教学目标也定会事半功倍。三、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老师们都知道,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并运用好听说读写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先说说听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录音朗读,听教师范读等,来激发情感,培养兴趣。比如我们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后,再向学生介绍《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并配乐朗读给他们听,这样便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更深理解课文内容,并深入体会总理就是这样为人民奉献一生,这样“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这一感人至深的主题也得到深化。其次是说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实际,设计“主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然后,让同桌、小组讨论,或是全班性汇报,或是让学生质疑、释疑解难,使学生积极地多动脑筋多动口。这样,一则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二则通过教学信息互通交流与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导”,以促进学生认知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知。说的训练形式多样,可采用看课题,说题旨,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看插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口头表达能力;学词语,说句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读语句,说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说段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说体会,培养学生语言传情能力。接着是读的训练。《新课标》非常重视读,总目标,阶段目标都着重指出读的重要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实质就是导读过程。读的形式也很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略讲、精讲的需要等,选择读的时机和形式,而不能为读而读,流于形式。最后谈谈写的训练。只要我们随手翻开语文课本,就可以发现课后有许多练习都与写有关。如读读写写,听写、默写,造句、小练笔等。老师切不可简单地以讲来代替,应让“写”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写,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闻,写自己所感。加强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充分利用“写”这一练习来巩固记忆四、精练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越是简洁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课堂效率也相应较高。(1)精心预设提问语。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他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例如我们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如果我们提问:“鸟的天堂好在哪里?”这样一提问,由于领域太宽,学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但假如我们再换一种问法:“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不加引号?”这样的质疑,思维的焦点就在“有没有加引号”的差异上,指向比较明确。思考的目标相对集中,探究的过程有具体的支点,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前精心预设好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2)压缩锤炼讲授语。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师讲授,讲授法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问题是作为老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这一点感触在我这次去西安听课后犹为强烈。11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观摩了陕西省首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评优大赛活动的12节参赛课。12节课下来,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些老师的基本功是如此的扎实,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富有启发性,精神饱满、富有激情。其中咸阳市三原县中山街中心小学梁娟老师执教的古诗《游园不值》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梁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学生学得轻松自在,知识的掌握扎实有效,老师引导到位,且沉着和蔼,这些都归功于梁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措词的准确性,语言的生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外,似乎从老师的语言中也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包括词语的运用及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乐于学习,乐意听讲。我想这肯定是他平时积累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平时也应该苦练基本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更上一层楼。(3)点拨巧用评价语。一、两句简洁的话总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或激励,或赏识,或尊重,或期待,例如孙全胜老师在上《落花生》这一课时,他在听了学生的朗读之后,就有这样一段巧妙的评价语,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听了同学们的读书,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不理解的做个记号,打个问号。看谁提的问题大,看谁提的问题响,看谁提的问题多?”。就这样一、两句简洁的话却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不言而喻。同样是在西安听课的过程中,商洛市镇安县城关小学的余紫燕老师执教的《小稻秧历险记》一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灵活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堪称完美。记得当时课堂上有一个环节是师生合作表演杂草抢夺小稻秧的营养,这位老师演小稻秧,六七个孩子演杂草。抢营养时,“杂草们”在老师的身上乱抓,本是十分尴尬的事,但余老师没乱方寸,而是立刻提醒孩子们“营养应该在哪儿?”,孩子们马上弯腰在“小稻秧”周围的地上“抢”了起来,将情景表演推向高潮。之后,余老师提问说:“谁还有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没——问——题”,此时,余老师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过渡语,她说:“没问题是超常的,有问题也很正常。”余老师这么诙谐的一说。简单的一语,巧妙过渡,引出后面的预设问题,其课堂应变能力可见一斑!五、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课堂上老师激情飞扬,提出的问题也是精妙绝伦,然而学生的反映却如一潭死水。因此,有些语文教师常常发出“语文课真的没法上”的感叹;而前几年社会上一些批评家却发出了“语文老师误人子弟”的论调,他们认为语文老师霸占了语文课堂,自导自演独角戏,并把学生本来读得懂的文章讲得高深莫测。语文老师如此吃力不讨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且慢为自己喊冤,因为喊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不妨冷静下来,作一次深刻的自我检讨,也许我们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妨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作一个分析:就其性质而言,语文是情感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就其内容而言,语文包含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此,设计语文课时应给学生留足情感体味的空间,应给学生留足听说读写的时间。很多语文教师对此点的认识是颇为不足的,他们总以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花很多时间将自己以为是标准答案的理解叽哩哇啦地向学生说个不停,并要求学生一字不漏地做好笔记。这样,语文教师就成了播音机,学生了成了写字机。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觉得枯燥无味呢?这样的老师怎么会不被人认为是“误人子弟”呢?其实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靠充分的感悟和训练来获得的啊!古人云“师傅不过引路人”,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无论古今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教师指引学习方向,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因此,我们可以给语文课堂这样一个设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他们邀请来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嘉宾;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维持他们学习秩序的主持人。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找到语文教师自我解放的途径,那就是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学生一片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空,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这片广阔而充满魅力的园地中茁壮成长起来,而语文教师也才能从自导自演独角戏的泥潭中走出来,并甩掉“误人子弟”的“罪名”。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的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不是几句话能够涵盖的。但是只要我们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教学有艺术,不断寻觅,上下求索,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呈现实效。

教学论文,指的是教师用来表述研究成果和阐述学术观点的论说性文章,这些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有教育理论性论文、教育时评、教育管理、教育案例、读后感、教育调查报告、班主任工作论文、家庭教育论文、教育现象评析、课题研究报告等。从教21年,写过一些教学方面的论文,也有一些论文获得省市级奖励,并在部分期刊发表。参加这次国培研修,大家也讨论了许多这方面的话题,借此机会,将个人在论文撰写上的一些心得体会交流如下。一、端正态度,明确为什么要写论文。态度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写作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行为。一个人写文章,不外乎是将自己的工作轨迹留下来,通过研修促进工作提升,对自己的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肯定。教育教学论文有很多种类,在明确为什么写论文后,从哪方面着手写,也是需要明确的。我认为,教学论文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否定某一教学领域中的一些陈旧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二是收集、整理一些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三是在某一教学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的论文是临时去写,拼凑而成。平时没有研究,平时没有收集资料,没有关注、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实证研讨,等到学校说要交论文了,才临时到网上去东拼西凑一点资料,仓促而成,质量可想而知。作为一名默默耕耘的教师,我们要明确的是,发表文章目的是为了参与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并通过文章的发表受到激励,使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双提高。二、选题恰当,明确自己要写什么。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因此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我认为,在选题上,一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的题目;三是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四是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题目。写作确题时,有些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选题就不要再去写了,除非你想推翻已有的结论。同时,选题不宜过大过宽。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1.抓住难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选题。2.挖掘亮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选题。3.寻找盲点。盲点就是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选题。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各个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很多人在研究,我们再去研究,很难有所突破。4.关注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三、积累素材,做好写什么的准备。教师的职责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撰写或发表文章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必须以搞好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前提。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首先,要善于学习,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方法通常是记笔记或制做卡片,写教后感。相对而言,制作卡片灵便使用,卡片积累多了,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1.从工作中搜集。有心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每堂课后或每一单元教学后都要认真思考总结,将其写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2.从听课中搜集。有些教师为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任务去听课,有的教师听课仅仅是抄上板书或课件的文字内容了事,这样的听课是无法为课题研究服务的。确定研究课题后,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选择哪些最有价值的环节、细节或教学方法,及时记录下来。3.从观察中搜集。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既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种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并随时记录,用心思索,见微知著。4.从调查中搜集。调查研究是公论的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行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方法上,可举行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访,开展问卷调查,等等。5.从实验中搜集。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记录,整理获得实验数据,包括成功的、失败的、需要改进的各种信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教育研究来讲,都是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6.从阅读中搜集。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一定要学会读书,学会向他人学习。一是写读书笔记。将阅读中获得的材料以及感受较完整地记录。下来。二是做好摘录。将文中有用的部分记录下来并做好分类,以便日后查找。三是做好剪辑。将报纸杂志上对自己研究有用的文字材料剪下来分类保存。7.利用学术会议搜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是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重要渠道。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教育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或新课题,因此,能使人们获得报刊文件中得不到的信息资料。8.通过互联网搜索。计算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上网查询、搜集教育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得教育科研资料的快捷、有效的重要渠道。其次,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精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做整理和综述工作。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考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零散的东西变为整体,孤独的东西变得联系起来。四、多思多写是教学论文的写作途径。在明确了为什么写、写什么并完成了资料积累后,对于有一定写作水平的人来说,起草论文初稿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把构思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就可以了。一旦动笔,就必须趁热打铁、全神贯注、连续不断,把想到的都写出来。尽管有时反过头来看,有些想法很简单、很朦胧,甚至很不成熟,但绝不可轻易放弃。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思路已经打开,如果中断,将是十分遗憾的。所以一定要克服一切外界干扰,一鼓作气地写出初稿。初稿写出之后,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对此,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总之,一篇教学论文是逼出来、多写多练出来的,只有多读、多写、多思、多积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就一定会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来。

有效教学论文2000字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论文2000字

论文题目: 浅谈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导入法

摘要: 俗话说“良好胡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犹如一本小说中的“引子”、一首交响乐中的“序曲”、一部电视剧中的“序幕”,起着提领主题、渲染气氛、抓住人心、提升效果的作用。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与求知欲,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恐惧、怀疑心理,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是对英语课堂导入所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导入 意义 基本要求 方法

俗话说“良好胡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犹如一本小说中的“引子”、一首交响乐中的“序曲”、一部电视剧中的“序幕”,起着提领主题、渲染气氛、抓住人心、提升效果的作用。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与求知欲,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恐惧、怀疑心理,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是笔者对英语课堂导入所进行的探讨。谈一谈肤浅的感悟。

1英语课堂导入的意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如果能运用好的导入方法,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便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是课堂教学良好的开端。

课堂导人,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虽占用的时间不长,但“牵一发而动全身”。新颖而富有时代性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到课堂中去,形成对新学习内容的“兴奋”,把其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中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恰当的导入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新款课导入时,教者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定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课课有变、堂堂出新,使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感到新鲜而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因此,导入要求教师讲究艺术,如果能做到巧妙导入、以趣启思,便能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激发其学习兴趣,唤起其学习动机,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内容。

2英语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学习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是教学的起点,所以其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的针对性

课堂导入不能千篇一律,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但前提必须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忌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

“奇”招的新颖性

导课形式要多样化要出“奇”招,“出奇制胜”。新颖有趣的导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21世纪的初中学生不仅富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新颖而富有时代性的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泼,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我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上找到了多种方法。

3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角色表演法

学生分角色表演不仅很适用而且很具有吸引力和可操控性。是一种经过提炼、升华的交际活动形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把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在做中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有不同外貌特征的人物上台表演,这样导入:

Teacher:Oh,Tom,you look so cool.

Student A: have a new look.

Teacher(to other students):What does he look like?

Student B:She is she has black straight hair.

Student C:She´s of medium height.

再如在讲七下Unit5 I´m watching TV 中,如jump,run, clean, swim, talk on the phone等,让学生做,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介绍现在进行时态,学生会更好理解。

在表演中,学生会揣摩不同身份的人物的心理,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

直观导入法。

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例1.对初学者用实物介绍一些人或事物名词和新句型是非常必要的。

如:教师(指着书):What´s this?

学生:It´s a book/pen/pencil.

再如:学习七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新句型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banana, pear, apple.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熟句型)

S: It´s a banana/pear/apple.

T: Do you like bananas? (过渡)

S: Yes/No.

又如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也可用实物导入。

例2.图片对于一堂英语课导入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如学习七下Unit1 Where´s the post office? 用求先准备好的一张城市平面图,建筑物的关系一目了然,路线图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歌曲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相辅相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词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这音乐声波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唱歌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Bodylanguage时我用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如果高兴,你就拍拍手》这首歌导入课文;在导入形容词的比较级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 will be《人越多,越高兴》这首简单易学的英文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对语法点的认识加深了,教语法let sb do sth , see sb do sth和can 等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时, 课堂就引用《挥着翅膀的女孩》导入,let me fly,I´m singing in the sky believe me, I can fly…… see me fly…

我发现优美的歌声能引导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学习兴趣剧增,学习也就由被动转主动了。

谜语(Guess riddles)导入法

人们总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利用谜语导入新课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如在教学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教师教学动物类单词时:

Teacher: They´re black and white. They´re from chengdu. They eat bamboo.

What kind of animal is it?

Students: They are pandas.

提问式导入法

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以“连珠炮式的提问”、“突如其来的提问”等形式,使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讲过去时前,可以从提问现在时入手。

练习导入法

练习导入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上语法课,我在上完成时态语法课时先出了一些与过去时态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再做一些完成时态的题。通过对比练习,学生对新时态有了初步印象,对语法也就不怕了。

4对英语课堂导入的感悟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但都异曲同工,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为此,要成功地导入新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我愿同所有英语同行们协作努力、共同探讨,让“导入”这朵艺术鲜花在课堂上绽放得越来越绚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莫幸华:《中小学外语教学》

[3]钱希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深加工”》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田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初探”,《中学外语教与学》,2004年第四期。

[6]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大出版社

[7]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张厚 粲 :《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 教育 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 【摘 要】 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 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 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 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 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 儿童 的心理特征和认知 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适时点拨,指导参与 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当学生探究出用加法 计算:3+3+3+3+3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写成乘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 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创造空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生日”,时我设计让学生填生日蜡烛卡片,然后将手中的生日蜡烛卡片交到相对应的春、夏、秋、冬四个小使者手中,再通过数实物(卡片)来完成统计,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动手动脑,这样既避免了统计过程中的混乱,又保证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统计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 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 总结 、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不排斥接受学习。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 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 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二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效”含有效果、功效、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学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这里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指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大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很辛苦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时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组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是重视数学活动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性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的倾心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而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体验、理解和认识,在积极活动中求得发展、进步和提高。 1、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活动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从生动直观的思维转变到抽象理性的思维,学生也在活动中摸索出认识规律。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设计直观形象中包含抽象概括,和学生一起操作、演说、活动、讨论、思考,带动学生眼、脑、口并用,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有本质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2、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到收放自如,放得开、放得真,收得实、收得紧。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探索,得到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学习效率的自我提高。 3、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 自我评价 和对他人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对数学学习进行 反思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才能。而学生积极客观地对他人的评价也是在和他人学习、交流和合作、共进的过程。学生能受到启发,产生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数学教师要凝心聚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行动,在数学课堂上开垦智慧的土地,浇灌智慧的花朵。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要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三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要构建高效、优质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教法和学法确实使我们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折射出的是放任与浮躁,多的是形式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失去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导致到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特别是数学科的成绩。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反思: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堂充满活力?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 教学方法 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上一节有关小数除法计算的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很精彩、很多过年放烟花的美丽画面。可是学生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外,一无所获;一片茫然。这样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吗?这种天马行空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还是不要的好。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张学生写 作文 的纸和一张写生字的纸说:“哪张大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然后说:“作文纸大些。”接着又问:“作文纸的大,是指它的什么大?”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它的面积大。”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2、注重课堂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根据上课的内容;决定主要采取哪种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如:有的课堂需要以老师的启发、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好好的设计好该怎样启发、怎样做好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的有效性 学法,就是 学习方法 。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顾埋头上课。其实不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才能学好。方法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告诉学生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学习方法可以是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型的学习、模仿的学习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公正、合理的评价好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效的评价,会催人上进,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评价,能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心理得到平衡。同时,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者要做好个别学习方法的指点。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三、注重总结的有效性 总结几乎是每节课堂教学都有的,但如何使总结实效、对学生产生效应;却有很大学问。如:有一位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问:这一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就不好回答了。学生就说开了:“我学到怎样跟同学合作。”“我学到了怎样求比例尺”“我学到了怎样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五花八门,可见总结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的总结才算有效?总结一个是要点到点子上;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总结。不能随便问一句完事。总结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识得到系统化、归纳化再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所追求的,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