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并购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并购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在我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有所发展。首先,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关财务风险的研究多以财务交易状态与绩效、投资机会与风险测量等为研究重点。其次,国内学者致力于从企业的视角考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这类研究通常以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越来越依靠兼并、收购(以下简称并购)这一手段来进行企业整合,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外部增长目标。

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资本运作活动,企业并购蕴含着大量风险,它由多种风险组成,其中财务风险是核心。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概率,几乎成为每个参与并购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健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并购至少己经历了四次高潮,而且至今为止依然热潮不退,第五次并购的高潮又方兴未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也无法比拟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企业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购范围已从并购境内企业发展到并购境外企业,企业并购对并购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巨大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蕴藏巨大风险的投资业务。并购成功,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失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为最大限度减少并购风险,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从目标企业选择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融资风险控制、支付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进行论述。

一、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风险与控制。

目标企业的选择即并购前的决策问题,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一个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一旦对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对自身能力评估失误,轻则造成并购效率低,使企业失去机会成本;重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针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判断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这作为判断条件之一进行初步遴选,把不符合公司战略的初选企业淘汰掉;其次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初步判断人围的目标企业进行筛选,根据初步调查的资料,可参考目标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预测企业并购情况,判断并购的投入能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最后,对筛选出的目标企业进行深人的重点跟踪,同时评估自身状况,基于资源与能力对并购动因进行分析判断,对目标企业进行进一步取舍。总之,审慎地选择目标企业,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控制公司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节约并购成本。

二、目标企业并购评估风险控制。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主要活动,恰当的企业价值评估、合适的交易价格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分析判断过程,企业价值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主体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以及实现未来收益可以承担的风险,即可接受并购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主体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支付的并购成本大于并购收益,形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目标企业的估值与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成败,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因此,控制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需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要避免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首先要加强尽职调查,以有效降低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多风险,为控制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分析依据;其次应重视尽职调查,完善尽职调查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第三,做好尽职调查,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从并购实践来看,做好尽职调查,仅依靠公司内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力量是弥补尽职调查内部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把尽职调查工作完全外包,这种做法也是不J哈当的,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利用好外部中介机构,协助公司并购决策。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需考虑中介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如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中介机构选派项目组成员与公虱尽职调查组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是否具有互补性等等,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加入目标并购项目是尽职调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重视尽职调查资料的分析是控制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通过外聘中介机构、行业专家与公司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团队,从资产、负债、财务、经营、市场、战略与法律等多角度对目标企业进行一系列深人调查核实,取得详尽的调查资料是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尽职调查取得的资料进一步甄别,分析判断,利用财务分析方法、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等,利用调查资料,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并根据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对现有的估价模型进行完善。对同一目标,企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并购价格,主体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并购动机和对目标企业的基础分析评估资料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和模型。在价值评估的过程,企业价值估算涉及的因素,均应全面考虑,通过估算出的企业价值为支付对价和并购谈判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山乙并购的支付n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与并购资金使用风险、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现金十股票十债券),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

(2)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并购方面临汇率风险。

(3)加重目标公司股东的税收负担。

2、股票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稀释并购方的股东权益,损害股东价值,使并购交易流产。

(2)导致并购企业的控制权旁落,股权结构变化,甚至导致大股东变换。

(3)对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3、混合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2)支付往往分多次完成,延迟了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支付风险的控制,要对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进行准确评估,结合并购目标的情况,考虑并购动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实践证明,基于并购动因,选择灵活的对价支付方式,是有效控制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例如A公司在2003年并购湖北某民爆企业时,由于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选择现金支付,会带来较大的融资成本及风险。通过与并购目标企业谈判沟通后,在不丧失绝对控股地位的情况下,A公司选用股票支付方式。这样不但节约了并购资金的支付,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及其他的并购项目所需资金,也实现了并购方与被并购方股东双赢,减少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随后,A公司在并购湖南及重庆某企业的.过程,又采用“现金+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使并购交易成本达到最低,现金支付满足了被购企业原股东退出的要求,承担债务也减轻公司现金支付的规模。同样,在并购西南某矿业公司的民爆资产时选择股票支付方式。采用这一支付方式主要基于以后整合及矿产开采业务合作双方共赢的基础所做出的决策。综合分析并购参与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适合的支付方式,是有效避免支付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企业并购的融资J又L险。

融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往往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而并购的资金需要主要取决于并购成本所产生的。对并购企业而言,并购的成交价并不等于并购的全部成本,并购成本一般由并购完成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机会成本等构成,企业融资额度的确定是由并购资金需要量决定的。由于目标企业的选择、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的不确定性,整合与营运成本所需投人的资金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增加并购完成成本确定的难度。同时,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所采取的筹资方式会导致自身的财务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是否可以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国际并购中,是否考虑支付货币的选择以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对于融资风险的控制,必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资金预算。具体而言,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融资比例问题。如果债务融资所占比例太高,将会导致债务风险加大,最终无法清偿债务,加大并购企业融资风险;而如果负债融资比例太低,又会导致并购成本加大,失去财务杠杆作用。二是在并购融资决策中,需结合并购项目的特点及周期,预测利率周期的变化,并测算不同利率对融资成本造成的影响,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预算可接受利率变化的风险范围,对融资试点及时间周期进行决策。三是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表明,企业的一切财务风险最终表现为资本结构风险。这进一步说明了收购方在为企业并购融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企业只有在最优资本结构条件下进行融资安排,才能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如果只考虑企业能否融到资本,而不考虑融资的比例安排,不顾融资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动,势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陷人长期困境,甚至被并购拖跨。四是国际并购中需要结合货币支付与汇率波动来灵活安排,采取必要的套期保值操作。五是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的组合,做到内外兼顾,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并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瑞娟、英艳华。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技术与创新管理,2002。陈蓉平。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2乏其控制。现代经济信。息。11。

财务风险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摘 要]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和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指出企业财务管理应着重在知识和人才上进行积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夯实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经济条件;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b] 一、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b] 对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可从宏观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环境来看,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从微观环境分析,表现为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等。而每一方面都对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1.经济全球化浪潮。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广泛应用,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网络经济大行其道;二是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三是WTO等多边组织、非政府组织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财务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的是金融全球化[1].金融已经成了改变我们生活的关键性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未来不是信息时代,而是金融时代。金融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它使企业筹资、投资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选择权是有价值的,所以说,金融全球化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但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可以看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如何寻找机遇、规避风险,是财务管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更加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这将极大影响我国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企业理财环境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从企业外部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WTO的加入,将使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发展的速度将更快。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全面可兑换将指日可待。这是因为,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利率放开和外汇管制解除、货币实现自由兑换,是为许多国家经验证明过了的一条必然发展道路。利率市场化和货币自由兑换,意味着企业外部金融风险的加剧。如何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二,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带进许多先进的金融服务项目,包括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是各种新型金融服务产生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的出现,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意味着企业将获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理财活动的需要,这也意味着企业财务管理将面临更多选择。如何利用这些金融工具将成为我国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内部来看,WTO的加入,将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首先,WTO的加入,意味着我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服从企业的这种战略发展,因此,财务管理也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必然要求财务管理要谨慎控制财务风险、恰当选择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上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使企业财务状况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以增强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再次,企业生存压力的加大,必然要求降低各项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同时,为争取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还可能运用多种财务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例如,企业向顾客提供各种信贷以促进产品销售。因此,如何充分运用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最后,为接受加入WTO后的挑战,企业必然加强内部各项管理,财务管理的计划、控制和评价工作必将大大加强[2]. 2.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以促使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美国近10年来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那么,对知识资本如何进行确认、计量和管理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3.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企业主体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交易过程中的数据、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和直接化的一种全新的运作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网络财务最显著的特点是实时报告(real-timereporting),企业进行在线管理。网络财务发展前景是诱人的,但它引起的安全问题同样让人担心。 [b]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b]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冲击,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在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已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价值。 2.当代财务管理的手段落后,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势在必行。 3.当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范围狭窄,仅限于财务风险,而对于风险投资的管理很少论及。 4.现行财务制度呆板,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等、不相容。 5.现行财务评价体系主要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财务指标,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等缺乏适当的指标加以考核评价。 另外,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还有两个显著问题。第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如资金筹集方式更加多样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保险管理和税金管理等陆续出现。第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主要工作上比较薄弱,日常财务管理一直是以资金管理为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有关外,可能与认为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是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大事,单单依靠财务部门很难完成有关。另外,也可能与有些人把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混淆起来有关。 [b] 三、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b] 针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为了更好地满足21世纪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将以环境变迁为契机不断进行创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以预见财务管理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理论基础建立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的基础上,既重视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即传统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又重视无形的知识资本管理,即知识资本的取得、使用以及对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进行企业剩余分配。在工业经济时代,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企业的物质资本越雄厚,其发展就越有优势,所以在企业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就占据统治地位,其利益高于其他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并掌握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扩展了资本的范围,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企业新的资本结构中,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这一变化将引起财务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特征:(1)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将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甚至政府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如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仅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如果我们把企业的财富比做一块蛋糕,这块蛋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属于企业契约关系的各方———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等。那么,当企业财富总额一定时,各方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当企业的财富增加后,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2)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主导地位的形成,必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变化。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3)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分担企业的风险,同时也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目前,国内外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员工进行送“红股”,以及一些传统产业对企业经理实行“股票期权制”,都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形式,可以预见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url][/url]

2.公司理财手段与方法以网络财务为主,并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网络财务是以互联网INTRENET、内部网IN TRANAT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网络财务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网络财务环境下,从空间看,企业的财务可以进行远程处理,便于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时间看,企业的财务活动可以实时报告,便于企业进行在线管理,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2)在网络财务环境下,对于拥有许多下属机构,而这些下属机构又呈复杂结构且行业多种多样的集团型企业来说,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从而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使用资源。(3)在网络财务环境下,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将得到普遍使用。电子单据可以节省许多中间环节,从而促进财务流程速度和效率的提高。而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也是网络财务的重要基础。货币的电子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但是网络财务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不能等同于也不能代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已从20世纪60~70年代的物料需求规划(MRP),发展到80年代的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再进一步演化到90年代的企业资源规划(ERP)。ERP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和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由此可见,网络财务的发展趋势是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的。 3.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安全管理并重,风险投资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企业所面临的金融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等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所产生的“网上银行”及“电子货币”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快捷,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使货币的形式及本质发生变化,从有形形态演化成无形形态,从直接价值演化成间接价值。知识经济将使信息传播、处理、反馈以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些新变化既给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同时,往往忽视财务安全管理,无意中为经济犯罪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特别是金融性业务的拓展,往往容易出现一种严重的脱节现象,这就是业务发展与有效监督机制不能同步进行,业务和技术有新的发展,而有效的监督跟不上,从而严重威胁企业的财务安全。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财务软件的“防火墙”技术等。 “创新”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承担知识与技术创新主体之一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比大中型企业要大得多,所以它们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风险资本市场,吸收风险投资。所谓风险投资是指风险投资公司为有发展潜力但缺少资金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最初的风险资本投入,待被投资企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股票上市或转让方式收回投资,获取利润。处于初创和成长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如何才能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争取到风险资本注入,随后又如何使用好风险资金,如何偿还风险资金等问题,将成为21世纪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4.财务制度更加灵活多样,既降低现代企业的代理成本,又增加企业的亲和力。财务制度作为一种公开的“财务合约”用来规范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激励与约束机制又是为了降低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成本。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包括顾客与公司、债权人与股东、股东与经理以及经理与雇员等多种关系。在组成和约集的众多关系中,都会出现代理难题和代理成本,而和约集又构成了现代公司。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有多次利益背离,委托人为了确保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有必要进行激励、约束、惩罚和监督,而这些强制措施都会带来代理成本。财务危机使情况更加复杂,它加剧了大多数的代理难题和成本。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价值,可以预见,企业将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持股、利润分成、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以及灵活的福利制度等,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同时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另外,对于财务和约中的债务和约、管理和约等的执行情况要进行监督,从而建立健全约束机制。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如政府法规、债券条款、债券评级、财务报表审计、维持良好声誉等等。激励与约束是相对应的,缺一不可。 5.财务评价体系创新。21世纪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对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比重增加。现代企业在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方面,除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近年来又提出了经济附加值(EVA)、自由现金流量(FCF)和市场附加值(MVA)等财务指标。经济附加值等于企业税后利润与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差额,它是一个静态指标,测算的是一个公司过去年度的经营成果,可用以分析经营者经营企业的得与失,促使经营者千方百计用较少的资本做更多的事。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一个营业周期内(例如一年)债权人获得的利息和股东获得的运营现金流减去企业当期的投资总额,它是一个动态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期间实际的资金实力。它与经济附加值相结合能较好地评价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有助于围绕资本增值,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市场附加值等于企业价值(市场上公司股价总值)与全部投入资本的差额,它主要用来衡量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公司账面价值的差额,反映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评价。 [b] 四、启示与对策[/b] 研究未来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对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也同样是为了进一步改进与创新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财务管理实务。我国理论界对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报刊杂志中,多见有关环境变革对于宏观经济、企业组织以及对会计的影响,少见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这主要因为我国一向以“大会计”论点为主流,认为财务管理包括在会计之中,再加上目前会计准则建设引人瞩目,理论界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上,较少顾及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因此,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财务管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附属于会计理论研究,财务管理实务几乎处于一种无序状态;(2)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刚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3)我国目前企业组织结构正处于大变革阶段,至今没有比较成熟规范的企业改制、公司改组、兼并与收购、跨国经营等财务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从无序走向有序,财务管理必将越来越受重视,企业管理必将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型”或“市场导向型”为中心,转移到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中心。有关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问题,无论是对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企业如何面对和适应新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革,关系着它们的生死存亡。 比较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21世纪新的环境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不难发现,两者间的差距还较大。前面的分析是以我国的优秀企业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现状研究为基点的,由此可以推想,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发展的一般水平还远未能达到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但是,这也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应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知识和人才上进行必要的积累。财务管理观念的变化和新技能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以及产品市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管理在许多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如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等。同时,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国际化,给了财务管理较大选择空间。从我国实务发展现状来看,这方面工作在有些企业已开始了,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都显得非常“稚嫩”。因此,企业从现在开始注意进行这方面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要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研究队伍,创办专门的财务管理刊物,倡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要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加快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进行科研攻关,加强对企业改制、公司改组、兼并与收购、跨国经营等财务管理专题研究。 2.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我国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是以营运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性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筹资和投资、企业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所占比例较低,使人感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层次较低,不能从大局上把握。然而,“入世”后的环境却要求财务管理特别注重以上几方面,因此,从现在开始,注重财务管理的大局,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是很有必要的。理论界要与实务界合作,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案例研究,将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传授给企业,共同促进财务管理发展。 3.夯实财务管理工作基础。从发展现状看,涉及现金、应收应付、存货等的营运资金管理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旋律”。然而,尽管如此,这些工作在目前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一些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例如,存货管理中“压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ABC分类和经济定货量等较为科学的方法运用反倒不多。另外,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催收”方法很常见,但信用分析、账龄分析却很少。这说明,虽然日常工作比重大,但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要想在“入世”后的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控制现金流量、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将会很困难。

意义:资金筹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必须拓展融资渠道,并权衡不同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持续性、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够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发展潜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筹资风险的管理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筹资活动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当前,资金短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筹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资金的合理筹集和使用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探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产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扩大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许多以前的私营及合伙企业,由于其融资渠道的相对狭小,不能满足大规模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由此产生了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把社会游闲散资金集合起来,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也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带来许多崭新的研究内容。 美国的三位著名经济学家Markowitz、Sharpe和Miller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52年,Markowitz发表的关于理智投资行为的论文,他指出投资者自行引导自己进行明智的决策,这种决策方式首先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即他们不愿意承担没有相应预期收益加以补偿的外加风险,随后,他又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60年代初,Sharpe继承并发展了Markowitz的理论,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58年米勒在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策划上,同Modigliani提出MM理论,MM理论论证了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公司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从资本成本的角度论证了由于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杠杆风险同步涨落,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后来Stiglitz等学者引入市场均衡理论和代理成本、财务拮据成本等因素,对MM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资本结构理论为企业筹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指导决策行为。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提出了“詹森—麦克林委托代理模型”,其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研究企业价值、股东风险偏好和管理者风险道德的财务规则。 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公司在为新项目融资时,应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是举债,最后才是发行新股。同时,布瑞理和Myers指出,从1965到1982年,在美国非金融企业筹资总量中,平均内部积累筹资占61%,债券筹资占23%,新股发行筹资占,显然,Myers和Majluf的融资次序理论和美国企业的经验统计相一致。 1987年Carl. M. Sandberg将财务战略研究的焦点放到了筹资决策中的财务杠杆使用度上,他指出杠杆决策即是选择公司的债务和资本总额的目标比率,也是财务和战略相结合的关键点。 1990年James E. Walter在研究财务战略关于筹资战略的制定中,研究了负债政策、通货膨胀的影响,也研究了财务杠杆的限度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还将租赁决策也纳入到筹资战略的决策内容中。 1998年Stephen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Janette Rutterford在2000年编辑的关于财务战略的文集中,有关筹资战略的内容主要由一篇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研究文献和三个分别关于资本结构、项目筹资、股利分割的案例研究构成。 筹资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随着财务风险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由财务风险理论的发展来看,初期国外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险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应付及摆脱财务危机的策略主要研究方向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很少对事前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研究,现在财务风险理论逐渐转向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涉及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带来的价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中国财务学界对有关筹资风险理论达成共识,认为筹资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因不能还本付息,是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可能性。筹资风险的成因主要是投资收益不确定,即投资风险、利率变动和资本结构不合理等。 1987年郭仲伟编写了《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书中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1989年刘思录、汤古良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向德伟在1994年发表的《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他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并且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1995年张涛、侯红兵也先后发表了关于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文章。1999年于川等人所写的《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是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 庄仁敏在2000年论述了筹资风险的分类和衡量方法,结合航空工业企业的现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针对国内企业筹资风险的现状提出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和具体措施。盛连东也在2000年指出筹资风险的定性分析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资金分布和成长能力五个角度考虑,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杠杆系数法和概率分析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贷款筹资决策模型,针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和成因,给出了简单的优化策略。吴长煜在2002年以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理论基石,围绕着企业风险及风险经营这一核心,把企业财务决策作为风险决策的选择过程加以研究,通过分析企业不同阶段的风险状况来科学的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拓宽和深化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2007年马建威、卢秋实将筹资风险分为支付风险和财务杠杆风险,并提出筹资风险的综合影响因素:负债率。因为支付风险是负债率的函数,财务杠杆风险也是负债率的函数,所以他们得出这一结论:企业筹资风险是负债率的函数。用函数关系表示即为:σ=C*f(D/V),式中,σ表示筹资风险;D/V 表示负债率;C 是一个常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筹资风险的影响程度。2008年,王志忠、吴君民认为筹资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是筹资风险控制不容忽视的三个重要环节,以这三个环节为核心建立筹资风险控制的模型,对筹资风险进行控制,是提高筹资控制策略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途径。2009年李兴刚将企业筹资风险分为三种即债务性资金风险、权益性资金风险、利润分配风险,针对这三种筹资风险类型,他提出利率风险规避措施和外汇风险规避;分析企业资金需求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分析筹资成本,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正确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股利政策应一方面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 我国的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研究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传统财务理论将企业筹资风险定义为“由于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认为筹资风险就是负债风险,但是这种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企业筹资风险既包括负债筹资风险,又包括权益筹资风险。对权益筹资风险的忽视,会导致权益资金的用资成本被人为降低,所有者获得红利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企业管理者不需为此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无偿地使用这些资金,而风险却最终由投资者承担。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独特功能,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填补大型企业的空白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为各界所认可。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难题中,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小企业的筹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企业筹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既定目标下的企业筹资框架的选择,也即企业筹资行为合理与否是通过筹资结构来反映的。对于各企业而言,如何选择筹资方式;怎样把各种筹资方式组合成最适合企业的筹资框架;怎样去把握筹资的规模,这些问题都是在筹资之前就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一般来讲,企业的筹资方式有9种,即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筹资租赁、内部积累、联营筹资、信托筹资。这9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筹资方式。筹资风险这个因素是必须得考量的。 筹资风险指假使企业违约是否可能导致债券人或投资人采取法律措施以及是否可以引起企业破产等潜在风险。如何看待这些风险,本文将通过内因、外因把握这些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更好的识别和防范筹资中的风险。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国内综述 早在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就在《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中,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借鉴国外风险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1989年,北大商学院的刘思录、汤谷良发表“论财务风险管理”一文,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1994年,基于我国国情,北京大学于川等著《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是针对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对我国财务管理方向树立了一个大体的风向标。于此同时,财政部向德伟博士发表“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该文中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他运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项。”文章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怯来法在1995年为财务风险下立定义,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公司资本结构中的借入资本比例愈大,则公司没有剩余现金支付股息的可能性也愈大。普通股东承受的这种股息减少或没有股息的风险称为财务风险”。我国学者纪连贵在1998年也采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融资风险、使用资金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并认为筹融资风险表现为:筹资数量不当风险、筹资时机不当风险和资本结构恶化风险。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方面,直到2002年,张延波、彭淑雄提出通过建立一系列财务报表监控指标来达到财务风险监测的目的。才使得财务风险能实体化,范围化。 在财务预警方面,早在1932年,菲兹帕特里克最早运用单变量进行企业财务风险以及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并得出结论,判断企业是否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两个财务比率为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然而相比之下,直到1996年,我国周首华等人所发表的《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中,以企业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提出了如何预测企业 陷入财务危机的F分数模式。但是到了2001年,余廉、胡华夏等人所著《企业预警管理实务》中,在实证考察和分析我国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由于管理失误等原因所导致的经营困境或破产倒闭等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构建了初步的预测指标体系和数理分析模型,为我国财务风险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4年,黄锦亮、白帆认为应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提出针对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的风险建立起由“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三个环节组成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其中狭义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指标分析法和财务杠杆系数法来进行。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国外综述 国外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年,Haynes在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一书中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风险的概念。他认为:“风险一 词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 世界上第一个对风险进行理论探讨的经济学家是美国学者威雷特博士,1901 年他在其学位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威雷特博士简明的定义却概述了风险的三层涵义:(1)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 风险被人们厌恶、不愿其发生。 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里查德·M·汉斯在他们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明确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奈特的观点为后来风险的评估和测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块基石。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引起人们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关注。尽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管理和经济学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风险管理终于在1998年的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引起了业界重视。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时任主席Stephen在大学的主 席演讲中特别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国际上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 早在1952年,马可威茨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一文,该文同时采用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均方差研究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问题,被学界视为现在资产组合理论的起点。他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即在相同风险下,效率边界上的组合收益最高;在相同收益下,效率边界的组合风险最。 60年代初威廉·夏普继承并发展了马可威茨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他提出的这一理论结论是:一种股票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为了承担风险,投资者必须得到补偿,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大,他提供了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米勒的贡献是在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策划上,1958年他和莫迪格利尼提出了MM理论,MM论严密验证了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公司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他们从资本成本的角度论证了由于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杠杆风险同步涨落,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发表了《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一文,该文中的“詹森—麦克林委托代理模型”已成为经济学界研究企业价值、股东风险偏好和管理者风险道德的财务规则。从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先前主要集中于保险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处理方式主要研究财务危机发生后如何应付和如何摆脱危机的策略问题,而很少对财务风险的事前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后来研究逐渐转向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对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创造价值有所涉及。希望采纳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越来越依靠兼并、收购(以下简称并购)这一手段来进行企业整合,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外部增长目标。

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资本运作活动,企业并购蕴含着大量风险,它由多种风险组成,其中财务风险是核心。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概率,几乎成为每个参与并购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健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并购至少己经历了四次高潮,而且至今为止依然热潮不退,第五次并购的高潮又方兴未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也无法比拟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企业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购范围已从并购境内企业发展到并购境外企业,企业并购对并购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巨大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蕴藏巨大风险的投资业务。并购成功,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失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为最大限度减少并购风险,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从目标企业选择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融资风险控制、支付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进行论述。

一、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风险与控制。

目标企业的选择即并购前的决策问题,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一个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一旦对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对自身能力评估失误,轻则造成并购效率低,使企业失去机会成本;重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针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判断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这作为判断条件之一进行初步遴选,把不符合公司战略的初选企业淘汰掉;其次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初步判断人围的目标企业进行筛选,根据初步调查的资料,可参考目标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预测企业并购情况,判断并购的投入能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最后,对筛选出的目标企业进行深人的重点跟踪,同时评估自身状况,基于资源与能力对并购动因进行分析判断,对目标企业进行进一步取舍。总之,审慎地选择目标企业,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控制公司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节约并购成本。

二、目标企业并购评估风险控制。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主要活动,恰当的企业价值评估、合适的交易价格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分析判断过程,企业价值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主体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以及实现未来收益可以承担的风险,即可接受并购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主体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支付的并购成本大于并购收益,形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目标企业的估值与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成败,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因此,控制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需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要避免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首先要加强尽职调查,以有效降低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多风险,为控制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分析依据;其次应重视尽职调查,完善尽职调查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第三,做好尽职调查,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从并购实践来看,做好尽职调查,仅依靠公司内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力量是弥补尽职调查内部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把尽职调查工作完全外包,这种做法也是不J哈当的,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利用好外部中介机构,协助公司并购决策。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需考虑中介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如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中介机构选派项目组成员与公虱尽职调查组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是否具有互补性等等,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加入目标并购项目是尽职调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重视尽职调查资料的分析是控制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通过外聘中介机构、行业专家与公司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团队,从资产、负债、财务、经营、市场、战略与法律等多角度对目标企业进行一系列深人调查核实,取得详尽的调查资料是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尽职调查取得的资料进一步甄别,分析判断,利用财务分析方法、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等,利用调查资料,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并根据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对现有的估价模型进行完善。对同一目标,企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并购价格,主体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并购动机和对目标企业的基础分析评估资料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和模型。在价值评估的过程,企业价值估算涉及的因素,均应全面考虑,通过估算出的企业价值为支付对价和并购谈判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山乙并购的支付n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与并购资金使用风险、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现金十股票十债券),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

(2)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并购方面临汇率风险。

(3)加重目标公司股东的税收负担。

2、股票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稀释并购方的股东权益,损害股东价值,使并购交易流产。

(2)导致并购企业的控制权旁落,股权结构变化,甚至导致大股东变换。

(3)对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3、混合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2)支付往往分多次完成,延迟了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支付风险的控制,要对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进行准确评估,结合并购目标的情况,考虑并购动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实践证明,基于并购动因,选择灵活的对价支付方式,是有效控制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例如A公司在2003年并购湖北某民爆企业时,由于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选择现金支付,会带来较大的融资成本及风险。通过与并购目标企业谈判沟通后,在不丧失绝对控股地位的情况下,A公司选用股票支付方式。这样不但节约了并购资金的支付,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及其他的并购项目所需资金,也实现了并购方与被并购方股东双赢,减少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随后,A公司在并购湖南及重庆某企业的.过程,又采用“现金+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使并购交易成本达到最低,现金支付满足了被购企业原股东退出的要求,承担债务也减轻公司现金支付的规模。同样,在并购西南某矿业公司的民爆资产时选择股票支付方式。采用这一支付方式主要基于以后整合及矿产开采业务合作双方共赢的基础所做出的决策。综合分析并购参与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适合的支付方式,是有效避免支付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企业并购的融资J又L险。

融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往往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而并购的资金需要主要取决于并购成本所产生的。对并购企业而言,并购的成交价并不等于并购的全部成本,并购成本一般由并购完成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机会成本等构成,企业融资额度的确定是由并购资金需要量决定的。由于目标企业的选择、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的不确定性,整合与营运成本所需投人的资金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增加并购完成成本确定的难度。同时,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所采取的筹资方式会导致自身的财务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是否可以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国际并购中,是否考虑支付货币的选择以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对于融资风险的控制,必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资金预算。具体而言,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融资比例问题。如果债务融资所占比例太高,将会导致债务风险加大,最终无法清偿债务,加大并购企业融资风险;而如果负债融资比例太低,又会导致并购成本加大,失去财务杠杆作用。二是在并购融资决策中,需结合并购项目的特点及周期,预测利率周期的变化,并测算不同利率对融资成本造成的影响,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预算可接受利率变化的风险范围,对融资试点及时间周期进行决策。三是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表明,企业的一切财务风险最终表现为资本结构风险。这进一步说明了收购方在为企业并购融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企业只有在最优资本结构条件下进行融资安排,才能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如果只考虑企业能否融到资本,而不考虑融资的比例安排,不顾融资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动,势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陷人长期困境,甚至被并购拖跨。四是国际并购中需要结合货币支付与汇率波动来灵活安排,采取必要的套期保值操作。五是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的组合,做到内外兼顾,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并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瑞娟、英艳华。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技术与创新管理,2002。陈蓉平。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2乏其控制。现代经济信。息。11。

二班四班的是谁,我是王平阳~叫你们不要百度你们还给我百度!

坦白说,我粘贴的2008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恰逢改革开放30年。近来,金融海啸波及全球,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与走势,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初见端倪。但是,全球经济的寒风并没有吹灭中国并购市场的热火,反而使其越烧越旺。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未能幸免。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但是所谓危机,当然是既有“危”,又有“机”的。所以,国际金融危机,既是跨国并购的机遇,也是跨国并购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使我们的并购活动能够在危机中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跨国并购是指外国企业拥有被收购企业10%以上股份的收购和合并活动(UNCTAD,2000)。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外国直接投资(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跨国并购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国际产业重组的进程、结构和趋势。1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转移,外商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一些变化,外资以并购国内企业的形式进入国内,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并购份额日益扩大。2007年全国共批准外商并购国内企业1264件,占全国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数的,外商实际投资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同比增长。能源生产、机械制造、食品消费品的生产、商业金融服务业成为外资并购的重要领域。同时外资在华并购出现了单向并购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2000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有一半以上的单数并购案值超过1亿美元,更有些超过10亿美元。2为什么说跨国并购是金融危机中的机遇呢?1、跨国并购具有先天优势:(1)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扩大产品供给;(2)跨国并购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促进我国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3)有利于国内企业更有效的参与国际分工。跨国公司优先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后,使中国较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得一定技术的优势。2、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商务服务业及采矿业等产业,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也主要为国有资源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大型民营企业。前两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国家战略,因此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大型民营企业也大都成功上市甚至海外上市,有利于从国内国际金融市场获得并购资金。制造业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立国之本,而快速提升我国主要制造行业实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与欧美国家的行业领先企业进行股权层面的深度合作。欧美公司参股中国企业比比皆是,而中国企业参股欧美大公司却屈指可数,如今这种局面可能出现转机。3 3、次贷危机正逐步侵害到实体经济:一方面为寻求国际化、进行产业升级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以较低的价格并购国外企业;另一方面,力求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分散风险的全球跨国企业也对具有庞大潜力的中国市场表现出愈加强烈的兴趣。这些因素均为中国并购市场中的跨国并购提供了较为强劲的动力。4、金融危机下,跨国并购更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购的核心要素在于市场支配能力和获得垄断地位。对企业的成长而言,单靠自身的积累是非常缓慢的,必须借助于并购重组这一外生扩展形式。近代以来,全球相继发生了5次大的企业并购浪潮,每次并购浪潮都产生一批巨型公司,我国企业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带动规模和效率的提升。(1)利于获取战略性资源获取战略性资源是中国大型国有能源开发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机。中海油的跨国并购通过收购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5大油田的部分股权和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获得了数千万吨原油地质储量;中石油的跨国并购则通过跨国收购戴文能源集团在印尼的油田和天然气资产,扩充了自己的海外油气探采资产规模。所以中国企业应根据金融危机的演化,相应地调整发展思路。(2)利于扩张与整合市场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在不加载行业生产能力下达到临界规模,是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取更多利润的主要途径。此外,在垄断市场追求市场力量和市场支配地位也是进行并购的推动力量。通过横向并购活动跨国公司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借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跨国公司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并借助对方的品牌,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从而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扩大原有企业市场总份额。(3)利于获得实效性较强的研发技术“自主知识创新”是未来国家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目前普遍存在的将自主技术局限于独立自主研发,独立研发不确定性大、周期长,可能会使企业丧失一些战略性的时间机会,从而错过最佳市场时机。实际上除此之外,技术引进、并购其他公司来获取关键技术并快速提高技术和商业竞争力也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与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成本,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另一企业时,并购就成为获取该优势的唯一途径。(4)可以绕过贸易壁垒跨国并购避开了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壁垒,快速进入战略性行业。5、现阶段中国的有关政策支持企业向外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政府出台的配套措施是中国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出海购买股权能否成功的关键。4跨国并购可能给产业安全带来一些问题:一是并购之后的国内企业可能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民族品牌可能逐渐流失;二是专业技术转移难,关键技术很难通过市场换技术来获得;三是军工、国防等行业的产业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并且对于刚刚起步、竞争不充分、容易形成区域性垄断的行业,尤其要权衡并购的利弊。既然金融风暴的来临给跨国并购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那么当前应如何做好跨国并购这一国际交易呢?(1)要以反垄断法为主要的规制外资并购和监管跨国界并购的主要法律依据。反垄断法是各国控制并购交易对市场竞争影响的最重要的法律根据,我国要尽快完善反垄断法,建立规制国际并购的法律框架。(2)在高技术行业领域,政府应通过适度限制外资新建进入,鼓励并购进入的规制方式,这样可以得到外资向国内企业转让较高程度技术的更大好处。因此在高技术领域现实的方法是取消外资控股的比例限制,允许外资控股甚至完全控股。5(3)减少跨国并购控制的有关程序,为正常并购企业的交易活动节约成本。我国政府对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审批程序十分复杂,费时费力,这在当前国际市场剧烈动荡,机遇转瞬即逝的情况下会延误许多并购时机。在目前这种国际特殊时期,政府相关部门可适当放宽有关审批条件,对于有时间要求的跨国并购申请,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并购,只要是合法的就可以放行,支持民营企业抓住机会走出去。 (4)跨国并购的目的不仅是生产、市场和资本的扩张,还是利润的扩张,这方面客观存在着复杂的价值风险。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并购者不能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并分析并购对象的财务及运作情况。所以要及时与国外政府就跨国并购的控制取得协调,为共同监管跨国并购交易制度有效协调监管的措施。(5)在成立自己的专门团队的同时,还必须借助国际上专业的中介力量参与并购,包括金融、保险、法律、理财、审计、教育与培训以及公关公司等机构,利用他们的优势,全面了解并购方所在国的有关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并购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及其企业文化,以便于预测、分析并购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尽量消除阻力以促使并购成功。(6)拓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合理估计财务风险。信息是交易成功的关键因素,很多并购交易当中或之后经常出现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黑洞等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并购经验,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业务调查是合理估计财务风险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一些表外融资项目和过于乐观的盈利预测,直接关系到并购完成后企业的财务负担及经营控制权。 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放缓使得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将会提速。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在金融危机蔓延的今朝,增加跨国并购这种“走出去”战略的优势大于其他国家的竞争者。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使我们的跨国并购活动能够在危机中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5《跨国并购与国际资本流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姚战琪·著 P211 P2402 国际商报3 中国经济周刊4 金融之星网站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探索的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并购背后,新企业财务压力通常会更加沉重,部分企业财务危机显现,深刻影响其持续运营能力。本文选择F分数分析模型,以20家完成并购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持续降低态势;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更多计算机网络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论文

一、引言

经过多年迅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参与者,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并购态势越来越强。尤其是2012年以后,经过激烈并购活动,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大增强了互联网行业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众多学者及调研机构进行研究。Edmans(2009)对企业并购后管理成效与财务健康水平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由于新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新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财务水平下滑。等(2011)从组织适应性角度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如果新企业组织适应性低,将难以完成两家或者多家企业资源整合,从而导致运行混乱,影响财务健康水平。Megginson等(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并不会必然增加企业价值,它与并购企业业务匹配度等因素有关。DavidW.等(2005)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调是关键。尽管国内企业并购历程较短,然而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张远德等(2014)学者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大样本研究,发现存在最佳并购方案。然而,该方案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灵活变化。王蕾(2012)对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AHP-GRAM模型。吴泗宗等(2014)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周雪等(2009)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危机预警。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模糊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F分数模型以及SPSS分析软件,本研究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改善互联网企业并购效益有积极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财务风险模型的选取

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研究人员提出过众多理念与方法。经过不断验证,最终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务风险模型包括Z-Score模型与F分数模型。二者在适用范围与分析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时,为确保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具有可靠性,首先须确保所选择分析模型具有最佳可靠度。(1)Z-Score模型。Z-Score模型由美国财务研究人员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在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须对主要财务预警因素赋予一定权重,并根据最终加权得分来表征其财务风险综合水平。基于该理念,Z-Score模型基本表达式为:Z=(1)其中,X1为产规模及其变现能力;X2为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为总资产利润率(税前);X4为股东权益总值与企业总负债比值;X5为总资产周转率。根据Z值计算结果,不同得分预示所评估企业处于不同财务风险水平。在研究实践中,形成如下判别规则:当Z<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极高,正面临“财务困境”状态;当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较低,企业未处于财务困境状态,且经营效率良好。(2)F分数模型。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且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成复杂。在这种背景下,为确保财务风险分析过程能够包含足够大样本,财务分析人员提出F分数模型,其表达式为:F=(2)其中,X1为资产变现能力;X2为累计获利能力;X3为实际偿债能力;X4为股东权益理论偿债能力;X5为总资产现金创造能力。如表1所示,为上述各参数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运用F分数模型时,对其计算结果参照如下规则进行判断:当F<时,所评估企业(行业)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经营水平差;当f>时,所评估企业(行业)生存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低。(3)模型比较。为检验Z计分模型与F分数模型适用性,本研究以TG公司(被标记为ST公司)财务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模型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可靠度。如表2所示,为TG公司2012~2015年度财务数据统计结果。由表3可知,TG公司2012年未发生财务危机,从2013年开始便一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由表4可知,TG公司2012年、2013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2014年以及2015年则处于财务水平正常状态。事实上,TG公司于2012年被作ST标记处理;2014年公司完成重组,财务指标恢复健康,并被摘除ST标记;2015年,公司财务水平正常。对比可知,Z计分模型存在预测滞后,而F分数模型预测结果则更加及时,其可靠度更高。因此,本研究将运用F分数模型对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二)样本数据选取

在选择样本数据时,遵循如下几点基本规则:公司于2013年完成并购;持续经营,且近四年财务数据完整;从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随机选择,降低主观干扰;以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未研究对象。通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数据库,本研究共随机选择20家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公司代码分别为:、、、、、、、、、、、、、、、、、、、。

(三)财务风险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运用软件进行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完成并购后,所选取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发生财务危机风险偏高,须及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如表6所示,为置信区间下样本公司描述性统计F值计算结果。由表6可知,在完成并购前,样本公司财务F值均值为;在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当年F值降低至;后续经营过程中,F值持续下降至、。可见,在完成并购后,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显著增加,且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如表7所示,为各个样本公司F值分年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为20家样本公司多重比较F值计算结果。结合表7与表8可知:完成并购后,各公司F值呈明显波动,表明并购活动加大了公司财务压力,提升了公司财务危机;在完成并购后第二年,样本公司F值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财务风险,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并购前一年与并购后第三年的F值均值差达到,且显著性水平为(小于)。可见,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危机应对措施,然而其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是产业规律所致,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行业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督促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确会增加其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在并购前、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应对策略。(一)并购前的'应对措施在提出并购目标后,须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需要确定资本回报率、短期财务压力以及并购后公司中长期经营目标。互联网技术及产品存在更新换代快、客户群体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在确定并购目标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及合理预测。若企业财务储备不足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且并购后可能带来的资本会回报率又难以积极支撑企业发展目标,则需要谨慎做出并购决策。(二)并购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合理分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与显现有一个过程,在预测时需要确定合理的测试时间长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少需要分析并购后三年的财务风险。若预测年限过短,既有可能由于过于短视而夸大财务风险水平,也有可能难以预测到后续财务状况改善的希望。(2)构建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既需要结合原公司、新公司实际情况选择财务指标,也需要根据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尤其是在引进国外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一定要进行合理改造及优化。(三)并购后的应对措施(1)积极改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及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尤其是在完成并购初期,会对新企业现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并购预算,并在完成并购后严格实施预算方案。同时,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监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提供准备金。(2)快速整合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完成并购仅仅是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端。对新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体系,尤其是对原公司经营场所、人员结构、资产分布、市场份额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避免由于治理混乱而带来成本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财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家互联网上市互联网合并企业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如何应对该类风险进行讨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相比较于并购前一年,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各年度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其二,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逐渐降低态势;其三,并购财务风险显现及发生存在时间持续性,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藏秀清、张远德:《并购风险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2]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

[3]杨柳、吴泗宗、佟爱琴:《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30期。

[4]周雪、顾晓敏:《动态现金流量模型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9年第2期。

吉利并购财务风险研究论文

有特别大的风险,有可能会影响世界格局,有可能会影响经济收益价值,有可能会影响股票价格,有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会影响融资结果。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探索的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并购背后,新企业财务压力通常会更加沉重,部分企业财务危机显现,深刻影响其持续运营能力。本文选择F分数分析模型,以20家完成并购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持续降低态势;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更多计算机网络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论文

一、引言

经过多年迅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参与者,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并购态势越来越强。尤其是2012年以后,经过激烈并购活动,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大增强了互联网行业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众多学者及调研机构进行研究。Edmans(2009)对企业并购后管理成效与财务健康水平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由于新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新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财务水平下滑。等(2011)从组织适应性角度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如果新企业组织适应性低,将难以完成两家或者多家企业资源整合,从而导致运行混乱,影响财务健康水平。Megginson等(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并不会必然增加企业价值,它与并购企业业务匹配度等因素有关。DavidW.等(2005)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调是关键。尽管国内企业并购历程较短,然而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张远德等(2014)学者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大样本研究,发现存在最佳并购方案。然而,该方案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灵活变化。王蕾(2012)对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AHP-GRAM模型。吴泗宗等(2014)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周雪等(2009)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危机预警。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模糊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F分数模型以及SPSS分析软件,本研究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改善互联网企业并购效益有积极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财务风险模型的选取

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研究人员提出过众多理念与方法。经过不断验证,最终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务风险模型包括Z-Score模型与F分数模型。二者在适用范围与分析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时,为确保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具有可靠性,首先须确保所选择分析模型具有最佳可靠度。(1)Z-Score模型。Z-Score模型由美国财务研究人员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在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须对主要财务预警因素赋予一定权重,并根据最终加权得分来表征其财务风险综合水平。基于该理念,Z-Score模型基本表达式为:Z=(1)其中,X1为产规模及其变现能力;X2为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为总资产利润率(税前);X4为股东权益总值与企业总负债比值;X5为总资产周转率。根据Z值计算结果,不同得分预示所评估企业处于不同财务风险水平。在研究实践中,形成如下判别规则:当Z<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极高,正面临“财务困境”状态;当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较低,企业未处于财务困境状态,且经营效率良好。(2)F分数模型。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且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成复杂。在这种背景下,为确保财务风险分析过程能够包含足够大样本,财务分析人员提出F分数模型,其表达式为:F=(2)其中,X1为资产变现能力;X2为累计获利能力;X3为实际偿债能力;X4为股东权益理论偿债能力;X5为总资产现金创造能力。如表1所示,为上述各参数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运用F分数模型时,对其计算结果参照如下规则进行判断:当F<时,所评估企业(行业)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经营水平差;当f>时,所评估企业(行业)生存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低。(3)模型比较。为检验Z计分模型与F分数模型适用性,本研究以TG公司(被标记为ST公司)财务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模型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可靠度。如表2所示,为TG公司2012~2015年度财务数据统计结果。由表3可知,TG公司2012年未发生财务危机,从2013年开始便一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由表4可知,TG公司2012年、2013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2014年以及2015年则处于财务水平正常状态。事实上,TG公司于2012年被作ST标记处理;2014年公司完成重组,财务指标恢复健康,并被摘除ST标记;2015年,公司财务水平正常。对比可知,Z计分模型存在预测滞后,而F分数模型预测结果则更加及时,其可靠度更高。因此,本研究将运用F分数模型对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二)样本数据选取

在选择样本数据时,遵循如下几点基本规则:公司于2013年完成并购;持续经营,且近四年财务数据完整;从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随机选择,降低主观干扰;以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未研究对象。通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数据库,本研究共随机选择20家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公司代码分别为:、、、、、、、、、、、、、、、、、、、。

(三)财务风险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运用软件进行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完成并购后,所选取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发生财务危机风险偏高,须及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如表6所示,为置信区间下样本公司描述性统计F值计算结果。由表6可知,在完成并购前,样本公司财务F值均值为;在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当年F值降低至;后续经营过程中,F值持续下降至、。可见,在完成并购后,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显著增加,且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如表7所示,为各个样本公司F值分年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为20家样本公司多重比较F值计算结果。结合表7与表8可知:完成并购后,各公司F值呈明显波动,表明并购活动加大了公司财务压力,提升了公司财务危机;在完成并购后第二年,样本公司F值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财务风险,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并购前一年与并购后第三年的F值均值差达到,且显著性水平为(小于)。可见,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危机应对措施,然而其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是产业规律所致,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行业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督促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确会增加其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在并购前、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应对策略。(一)并购前的'应对措施在提出并购目标后,须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需要确定资本回报率、短期财务压力以及并购后公司中长期经营目标。互联网技术及产品存在更新换代快、客户群体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在确定并购目标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及合理预测。若企业财务储备不足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且并购后可能带来的资本会回报率又难以积极支撑企业发展目标,则需要谨慎做出并购决策。(二)并购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合理分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与显现有一个过程,在预测时需要确定合理的测试时间长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少需要分析并购后三年的财务风险。若预测年限过短,既有可能由于过于短视而夸大财务风险水平,也有可能难以预测到后续财务状况改善的希望。(2)构建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既需要结合原公司、新公司实际情况选择财务指标,也需要根据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尤其是在引进国外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一定要进行合理改造及优化。(三)并购后的应对措施(1)积极改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及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尤其是在完成并购初期,会对新企业现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并购预算,并在完成并购后严格实施预算方案。同时,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监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提供准备金。(2)快速整合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完成并购仅仅是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端。对新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体系,尤其是对原公司经营场所、人员结构、资产分布、市场份额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避免由于治理混乱而带来成本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财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家互联网上市互联网合并企业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如何应对该类风险进行讨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相比较于并购前一年,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各年度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其二,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逐渐降低态势;其三,并购财务风险显现及发生存在时间持续性,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藏秀清、张远德:《并购风险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2]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

[3]杨柳、吴泗宗、佟爱琴:《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30期。

[4]周雪、顾晓敏:《动态现金流量模型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9年第2期。

可能遭到,可能出现问题,车辆可能会出现问题,维修方面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

(财务管理)借款费用在税法中的处理模式研究——基于同会计处理的对比(财务管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以余额宝为例(财务管理)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财务管理)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和对策研究(财务管理)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某地产公司财务风险分析(财务管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财务管理)某房地产公司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对比方案设计(财务管理)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并购特点研究(财务管理)基于上市公司信息的财务风险分析--以万科为例(财务管理)上市企业品牌价值研究——以海信电器为例(财务管理)基于和谐社会视角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研究(财务管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中小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以某服装公司为例(财务管理)出口退税管理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财务管理)企业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分析——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商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财务管理)资产减值政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以某药业公司为例(财务管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研究—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小微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以云南白药为例(财务管理)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云南白药为例(财务管理)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以吉利公司为例(财务管理)企业横向并购的绩效分析--以燕京啤酒收购月山啤酒为例(财务管理)财务困境原因及摆脱困境方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TCL公司内部控制应用研究(财务管理)会计政策选择在税收筹划中的应用(财务管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研究--以海尔为例(财务管理)基于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财务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财务管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核算问题研究(财务管理)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财务管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特点及相关税收筹划探讨(财务管理)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财务管理)EVA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财务管理)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机制与运用研究(财务管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问题研究(财务管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分析(财务管理)基于某公司并购重组的非法内幕交易研究(财务管理)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财务管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中石油为例(财务管理)房地产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研究—以某地产为例(财务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杜邦分析——以某物流为例(财务管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规避——以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集团中的应用研究(财务管理)美特斯邦威服饰公司财务综合分析(财务管理)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损益的影响——以某航空公司为例(财务管理)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策略探析——以某钢铁公司为例(财务管理)企业竞争战略和盈利模式演变的研究——以安踏为例(财务管理)企业资产管理研究(财务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财务管理)股权激励会计问题探讨(财务管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以某集团为例(财务管理)海外并购及融资方式的研究(财务管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研究论文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一、引言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一)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1.债务性融资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2.权益融资风险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一、引言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一)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1.债务性融资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2.权益融资风险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一、引言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一)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1.债务性融资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2.权益融资风险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上市和非上市的目标企业在高质最的信息资料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形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风险。2.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其相关的规定也多为原则性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对并购影响很大,并购并不能按市场价值规律来实施。3.缺乏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无法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和对并购行为提供指导和监督,增加了并购的交易成本及新企业的整合风险和成本。(三)缺乏规范运作的中介机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为双方牵线搭桥,降低企业并购的信息成本;二是能提供中立、公正的判断,避免较强的主观倾向,从而最终导致交易的达成。我国的企业并购中,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较少,完全依靠并购企业自己自主搜寻目标、设计方案、筹集资金、谈判价格等等,结果由于并购方信息不灵,缺乏操作的经验,又苦于兼并融资困难,往往使应该成功的并购旷日持久,成本过高,甚至归于失败。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规避(一)利用杠杆收购杠杆收购(Leverag Buyout,LBO)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在西方国家兴盛一时。它是指通过增加并购企业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交易的一种方式。这种并购方式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主要以借债方式购买被收购企业的产权,继而以并购后目标企业的资产或现金流来偿还债务。杠杆收购融资的积极意义在于:1.可以满足资金不足而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融资需要。采用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企业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迅速获得大量的资金使用额。2.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并购,能有效地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缩短并购时间,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3.并购企业通过杠杆收购可以获得意外的收益。由于在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的售价一般会低于其内在价值,通过杠杆收购,并购企业可以获得目标企业资产增值的价值。4.杠杆收购可以使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杠杆收购中的债务资本往往占全部资产的0%~90%。由于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因而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另外目标企业并购前的亏损可以递延冲抵并购后产主的盈余,从而降低了纳税基础。5.杠杆收购有利于管理协同效应的发挥。杠杆收购可以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使并购方更加重视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完成与目标企业的有机整合。(二)合理运用并购中的纳税筹划并购企业在完成兼并后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创造更多的税收收益和更多的价值。最佳的债务权益比率,是当增加债务所致的边际税收收益等于增加债务所致的边际财务困境成本时所对应的债务权益比率。当一个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经营合同中所要求的款项时,如不清偿到期应付利息,它就将陷入财务困境。因为并购会产生某种多元化效应,联合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会比持有这些现值的两个单一企业的小,所以,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创造更多的税收收益和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经营净损失形成的纳税亏损。如果一家企业有税收减免额度,却由于处在亏损状态而无法使用这个额度,而另一家企业由于处于盈利状态而必须缴纳税款时,这两家企业的合并就可以使它们获得税收利益。这种增效作用的价值等于并购所产生的税收利益的现值,因此,可选择并购有累计经营亏损的企业,以亏损企业账面亏损冲抵盈利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就会减少企业的所得税税基,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能降低适用税率,降低企业整体税负,从税务上降低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三)做好资产评估,防范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资产评估,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资产评估组织,其中应有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充分考虑被评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尤其要注意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资产评估。三是评估方法的采用应灵活,对待继续运营的企业产权,应采用预期收益净现值法,对待破产的企业或企业的部分资产时,应采用重置资本计算的账面净现值法。(四)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大力推广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人才、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发挥其在并购中的服务和监督职能。首先,利用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其次,利用中介机构掌握的目标企业的各类信息,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估价风险;再次,参考中介机构制定的并购方案。只有合理估计财务风险,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现代企业并购涉及金额大,只有充分合理的估计到并购可能产生的各种财务风险才能做好并购工作。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探索的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并购背后,新企业财务压力通常会更加沉重,部分企业财务危机显现,深刻影响其持续运营能力。本文选择F分数分析模型,以20家完成并购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持续降低态势;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更多计算机网络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论文

一、引言

经过多年迅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参与者,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并购态势越来越强。尤其是2012年以后,经过激烈并购活动,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大增强了互联网行业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众多学者及调研机构进行研究。Edmans(2009)对企业并购后管理成效与财务健康水平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由于新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新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财务水平下滑。等(2011)从组织适应性角度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如果新企业组织适应性低,将难以完成两家或者多家企业资源整合,从而导致运行混乱,影响财务健康水平。Megginson等(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并不会必然增加企业价值,它与并购企业业务匹配度等因素有关。DavidW.等(2005)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调是关键。尽管国内企业并购历程较短,然而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张远德等(2014)学者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大样本研究,发现存在最佳并购方案。然而,该方案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灵活变化。王蕾(2012)对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AHP-GRAM模型。吴泗宗等(2014)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周雪等(2009)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危机预警。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模糊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F分数模型以及SPSS分析软件,本研究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改善互联网企业并购效益有积极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财务风险模型的选取

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研究人员提出过众多理念与方法。经过不断验证,最终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务风险模型包括Z-Score模型与F分数模型。二者在适用范围与分析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时,为确保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具有可靠性,首先须确保所选择分析模型具有最佳可靠度。(1)Z-Score模型。Z-Score模型由美国财务研究人员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在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须对主要财务预警因素赋予一定权重,并根据最终加权得分来表征其财务风险综合水平。基于该理念,Z-Score模型基本表达式为:Z=(1)其中,X1为产规模及其变现能力;X2为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为总资产利润率(税前);X4为股东权益总值与企业总负债比值;X5为总资产周转率。根据Z值计算结果,不同得分预示所评估企业处于不同财务风险水平。在研究实践中,形成如下判别规则:当Z<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极高,正面临“财务困境”状态;当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较低,企业未处于财务困境状态,且经营效率良好。(2)F分数模型。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且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成复杂。在这种背景下,为确保财务风险分析过程能够包含足够大样本,财务分析人员提出F分数模型,其表达式为:F=(2)其中,X1为资产变现能力;X2为累计获利能力;X3为实际偿债能力;X4为股东权益理论偿债能力;X5为总资产现金创造能力。如表1所示,为上述各参数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运用F分数模型时,对其计算结果参照如下规则进行判断:当F<时,所评估企业(行业)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经营水平差;当f>时,所评估企业(行业)生存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低。(3)模型比较。为检验Z计分模型与F分数模型适用性,本研究以TG公司(被标记为ST公司)财务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模型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可靠度。如表2所示,为TG公司2012~2015年度财务数据统计结果。由表3可知,TG公司2012年未发生财务危机,从2013年开始便一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由表4可知,TG公司2012年、2013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2014年以及2015年则处于财务水平正常状态。事实上,TG公司于2012年被作ST标记处理;2014年公司完成重组,财务指标恢复健康,并被摘除ST标记;2015年,公司财务水平正常。对比可知,Z计分模型存在预测滞后,而F分数模型预测结果则更加及时,其可靠度更高。因此,本研究将运用F分数模型对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二)样本数据选取

在选择样本数据时,遵循如下几点基本规则:公司于2013年完成并购;持续经营,且近四年财务数据完整;从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随机选择,降低主观干扰;以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未研究对象。通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数据库,本研究共随机选择20家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公司代码分别为:、、、、、、、、、、、、、、、、、、、。

(三)财务风险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运用软件进行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完成并购后,所选取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发生财务危机风险偏高,须及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如表6所示,为置信区间下样本公司描述性统计F值计算结果。由表6可知,在完成并购前,样本公司财务F值均值为;在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当年F值降低至;后续经营过程中,F值持续下降至、。可见,在完成并购后,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显著增加,且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如表7所示,为各个样本公司F值分年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为20家样本公司多重比较F值计算结果。结合表7与表8可知:完成并购后,各公司F值呈明显波动,表明并购活动加大了公司财务压力,提升了公司财务危机;在完成并购后第二年,样本公司F值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财务风险,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并购前一年与并购后第三年的F值均值差达到,且显著性水平为(小于)。可见,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危机应对措施,然而其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是产业规律所致,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行业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督促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确会增加其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在并购前、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应对策略。(一)并购前的'应对措施在提出并购目标后,须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需要确定资本回报率、短期财务压力以及并购后公司中长期经营目标。互联网技术及产品存在更新换代快、客户群体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在确定并购目标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及合理预测。若企业财务储备不足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且并购后可能带来的资本会回报率又难以积极支撑企业发展目标,则需要谨慎做出并购决策。(二)并购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合理分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与显现有一个过程,在预测时需要确定合理的测试时间长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少需要分析并购后三年的财务风险。若预测年限过短,既有可能由于过于短视而夸大财务风险水平,也有可能难以预测到后续财务状况改善的希望。(2)构建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既需要结合原公司、新公司实际情况选择财务指标,也需要根据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尤其是在引进国外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一定要进行合理改造及优化。(三)并购后的应对措施(1)积极改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及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尤其是在完成并购初期,会对新企业现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并购预算,并在完成并购后严格实施预算方案。同时,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监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提供准备金。(2)快速整合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完成并购仅仅是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端。对新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体系,尤其是对原公司经营场所、人员结构、资产分布、市场份额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避免由于治理混乱而带来成本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财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家互联网上市互联网合并企业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如何应对该类风险进行讨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相比较于并购前一年,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各年度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其二,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逐渐降低态势;其三,并购财务风险显现及发生存在时间持续性,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藏秀清、张远德:《并购风险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2]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

[3]杨柳、吴泗宗、佟爱琴:《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30期。

[4]周雪、顾晓敏:《动态现金流量模型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9年第2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