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全文转载

发布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报全文转载

《当地中国政治学研究现状管窥》,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20日,政治学理论版。《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政府公信力》,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8日版(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头条)。《公民资格与我国公民教育的历史逻辑》,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此文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教育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政治学报》2011年第1期。《影响公共参与强度的主体性因素分析》,载《城市问题》2011年第1期。《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政治学新兴学科的影响》,载《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2期。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全文转载《公民资格视角下外来工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载《中山大学政治学评论》(第5辑)2011年12月版。《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缘起、方法与理论论争》,《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年第1期。《社会转型期公民意识的良性构建:以社会各领域关系的分析为视角》,《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公民资格视域下当代中国公民教育浅析》,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论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地位和作用》,《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论转型期中国公民治理的主体性制约因素》,载《东南学术》2007年第3期。《后福利国家社会政策调整的理论路径与政策选择》载《文史哲》2007年第3期 收录于2007年《新华文摘》第3期篇目辑览《公民资格视阈中的中国公民意识培育基础初探》载《人文杂志》,2007年第3期。《浅析中国社会政策的价值选择与伦理定位》,载《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论转型期中国公民治理的社会基础》,载《复旦大学公共管理评论》2007年12月版。《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拓展》 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资本主义福利制度模式:以公民资格为视角的比较分析》载《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全球化视野下福利国家的治理危机》 载《东南学术》 2005年第6期。《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探析》载《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 。此文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8期。《论制度化政治整合》 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此文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论全球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能困境及其出路》,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论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载《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1期。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2期。《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条件与保障》,载《学术交流》2003年第1期。《论福利国家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东亚文明与儒学创新》,载《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3期。《尊重不完善:论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性观》,载《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6期。《势在必行的改革:论英国议会上院的制度变革》,载《21世纪》2000年第1期。

[1]曹海军.“国家学派”评析:基于国家自主与国家能力维度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CSSCI),2013,01:68-76.[2]曹海军,霍伟桦.城市治理理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3,07:94-99.(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3年第9期、《社科论坛》[内刊]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常士訚、曹海军主编:《比较政治研究》第一辑,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全文收录)[3]曹海军,霍伟桦.基于协作视角的城市群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4,08:67-71.[4]曹海军,刘少博.京津冀城市群治理中的协调机制与服务体系构建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5,09:21-25.[5]曹海军,刘少博.印度大都市区治理的制度逻辑与结构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6,03.[6]曹海军.国家能力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变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04:25-28.(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7]曹海军.中国未来改革之路:社会改革基础论[J].理论与改革(CSSCI),2008,01:38-4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8]曹海军.作为社会管制的社会管理理论初探[J].探索(CSSCI),2010,03:138-143.(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9]曹海军,韩冬雪.“国家论”的崛起: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与研究框架[J].思想战线(CSSCI),2012,05:58-64.(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0]曹海军.城市政治学: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J].思想战线(CSSCI),2013,06:101-10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1] 曹海军.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京津冀协同治理及其制度创新[J]. 天津社会科学,201(CSSCI)5,02:68-74.(《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12]曹海军,张毅.对政治道德的几方面理论思考[J].理论探索(CSSCI),2005,04:121-123.[13]曹海军.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哲学前提[J].探索(CSSCI),2005,03:55-59.[14]曹海军,张毅.生态主义背景下政策分析方法的变革与局限[J].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06,02:109-113.[15]文长春,曹海军.行政伦理合法性的语境分析[J].探索(CSSCI),2006,02:66-69.[16]曹海军,张毅.生态文明视野下政策分析的理论建构[J].人文杂志(CSSCI),2006,03:154-161.[17]曹海军,文长春.“统合主义”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J].理论探讨(CSSCI),2006,04:14-16.[18]曹海军.西方民主理论视野下的两种政治道德观[J].学海(CSSCI),2007,04:73-78.[19]曹海军.改革三十年:党、国家和社会关系再思考[J].探索(CSSCI),2008,06:61-64+73.[20]曹海军.论公民身份的二重性[J].学海(CSSCI),2008,03:72-76.[21]曹海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CSSCI),2009,01:56-61.[22]曹海军.走出“边缘”:“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战略的经济政治分析[J].北方论丛(CSSCI),2010,04:127-130.[23]曹海军.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国家建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2010,06:5-10.[24]于海峰,曹海军,孙艳.中国语境下非政府性教育中介组织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2011,04:73-78+91.[25]曹海军,张毅.统筹区域发展视域下的跨域治理:缘起、理论架构与模式比较[J].探索(CSSCI),2013,01:76-80.[26]曹海军,黄徐强.城市政体论:理论阐释、评价与启示[J].学习与探索(CSSCI),2014,05:41-46.[27]张毅,曹海军.超大型发展小国家治理悖沦——基于印度民主的反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15,04:154-162.[28]曹海军,张毅.转型期公共利益的实现路径选择[J].长白学刊,2002,05:15-18.[29]张毅,曹海军.对立与统一: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的张力关系[J].行政与法,2002,12:19-21.[30]曹海军,张毅.人才测评:人才价值链上的伯乐[J].人力资源,2002,06:13-14.[31]曹海军,张毅.社会公正的经济、道德和政治之维——当代社会公正问题的三个研究路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3:39-43.[32]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博士学位论文)[33]张毅,曹海军.国家角色与社会资本建构的双重效应[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01:19-22.[34]曹海军.试论国家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46-48.[35]曹海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个问题[J].行政与法,2006,11:29-31.[36]曹海军.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的哲学思考——罗尔斯“万民法”思想评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05:28-32.[37]曹海军.中国未来改革之路:社会改革基础论[J].理论导刊,2008,04:8-11.[38]曹海军.“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背景、倡议与基础[J].拉丁美洲研究,2010,03:14-19+79.[39]曹海军,邱兆亮.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路径辨析[J].长白学刊,2012,03:59-63.[40]曹海军.后发展视阈下的社会管理——抗争政治与国家构建的视角[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04:45-49+55.[41]曹海军.国家构建理论:范式转移与模式构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1:29-32.[42]曹海军,霍伟桦.国家构建与制度建设:转型国家的分析框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9-26.[43]曹海军,霍伟桦.基于协作视角的城市群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乡社会观察,2014,00:116-125.[44]曹海军,熊瑞涛.城市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01. [1]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 曹海军.中国资本应将东盟变成“中国制造模式”的延伸[N].第一财经日报,2011-10-25A07.[2]曹海军 黄徐强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抗争政治:蒂利理解欧洲国家的线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5-04A05.[3]曹海军.“美丽城市”由经济竞争力走向生态竞争力[J].南风窗,2013,25:85.[4]清华大学博士后财经评论人 曹海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改革需警惕两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3-02-21B05.[5]清华大学博士后财经评论人曹海军.转售业务试点中的欢呼与警惕[N].中国经济时报,2013-02-21012.[6]曹海军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美国城市治理困境重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27B02.[7]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孙允铖.回归马克思主义城市政治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3B02.[8]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霍伟桦.“京津冀”协同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7-10005.[9]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霍伟桦.城市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研究述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10007. [1]巴斯蒂安·扬茨,沃纳·詹恩,张敏,杨柳,曹海军.劳动力市场管理中问责的变化:由集中式问责到共担式问责?[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2):39-59.[2]玛丽琳·S.格林德尔,王冬芳,张平平,曹海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公共部门改革?对世界银行《2011-2020年公共部门管理方法》的评论[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3):10-17.[3]萨索·帕戈努,吕文增,董乾坤,曹海军,翟校义,沈桂花.分权化的善治过程中司法审查的作用:以多哥为例[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3):153-168.[4]肖卫兵,李放,黄徐强,曹海军,王冬芳,张敏.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信息流分析[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187-204.[5]帕西可·帕雷,弗兰克易斯·格里玛,丹尼斯·伯纳德,韩艳,张敏,曹海军.当下属感受到管理者的支持时:对支持、信任、承诺和工作结果间关系的研究[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85-102.[6]詹姆斯·道恩,理查德·考卫尔,亚历克斯·陈,凯伦·摩根,崔玲,曹海军,庞诗.英格兰地方政府公众信任的决定因素:当选议员的道德操守有多重要?[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6-26.[7]加文·德鲁里,孙春晖,张毅,曹海军.行政科学,从过去到未来(经由环形路口)[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18.[8]吉瑟林·龙多,袁沁茹,孙广厦,曹海军.论现代化进程中组织认同的动力:对比利时某一行政机构的分析[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00-117.[9]贾斯珀·艾休斯,埃里克·汉斯·林恩,埃里克·布劳恩,庞诗,曹海军,孙春晖.区域营销与公民参与:将品牌推广作为处理政策制定中情感维度的策略?[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37-155.[10]迈克尔·豪利特,克劳斯·H.戈茨,孙彩红,曹海军,韩志明.导论:公共行政与政策中的时间、时间性与时间图[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5(1):1-16.[11]亚伊尔·扎尔曼诺维奇,李欣,王欣红,曹海军.勿令车轮倒转:对公共行政身份的探寻[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5(2):114-131. [1](英)布莱恩·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著;曹海军等译.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3](法)皮埃尔·莫内(PierreManent)著;曹海军译.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英)约翰·格雷(JohnGray)著;曹海军,刘训练译.自由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5](美)达尔著;曹海军等译.民主及其批评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法)哈列维著;曹海军等译.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修订版2016年商务印书馆待出[7](英)布莱恩·巴利(BrianBarry)著;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8](英)巴利,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重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9](美)达尔著;曹海军,佟德志译.民主及其批评者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0](美)罗伯特·A.达尔著;曹海军,佟德志译.民主及其批评者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修订版人民大学出版社待出[11](英)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2](英)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3](美)贝茨著;曹海军,唐吉洪译.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农业政策的政治基础[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4]埃莉·哈列维著;何怀宏丛书主编;曹海军,周晓,田玉才译.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功利主义套装上、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5] (美)亚历山大·加文. 曹海军等译.《规划博弈:从四座伟大城市理解城市规划》[M].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16]古典功利主义,译林出版社,2016待出 [1]曹海军编.权利与功利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常士訚,曹海军主编.比较政治研究第1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1]韩冬雪,曹海军著.功利主义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曹海军.权利与功利之间[M].2006.[3]曹海军.罗尔斯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4]曹海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5]曹海军,李筠著.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6]《城市政治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6待出)[7]《国外城市治理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待出)

1、《<丧礼撮要>笺释》(20万字,独著),台北:秀威出版社2012年版。2、《明清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25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6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3、《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 续编》(20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7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4、《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 三编》(15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7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待出版。5、《『朱子家礼』한국 进路:정치 문화정체递嬗》——《The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es》(《中国史研究》,韩国:中国史学会主办)2013年总第83号。6、《<韩国礼学丛书>所见朝鲜王朝礼学著述》——《书目季刊》(台湾:学生书局主办)2013年第47卷第3期。7、《“诸夏不如夷狄”?——从<燕行录>看李氏朝鲜的华夷情结》——《学术界》(CSSCI)2013年第3期。8、《朝鲜燕行使节中华认同观的递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年第5期。9、《朝鲜王朝礼书考略——兼论<韩国礼学丛书>在域外汉学中的价值》——《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3年第5期。10、《朝鲜王朝政书考略——从通制与典章看中国礼学的朝鲜化》——《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4年第8期。11、《明代南昌墓地案:一则结构功能主义无法解释的案例——兼评卜正民<明代的社会与国家>》——《中国图书评论》(CSSCI)2012年第6期。12、“清代汉学:在‘兴奋’与‘紧张’之间——读张循先生《汉学的内在紧张: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一个新解释》”——《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并收入王绪芬:《2011年清史研究索引》,《清史研究》2012年第6期】。13、“在‘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清代‘汉宋之争’的内在理路”——《史学汇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主办)2010年6月总第25期【该文为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研究新进展》第29、31期推介,成功大学三位台湾学者做出评价】,简要版《作为思想的历史:清代“汉宋之争”的内在理路》刊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清代汉学内部的‘汉宋之争’”——《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2年第9期。15、“我国台湾地区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的盱衡与启示”——《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3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16、“失落的期刊分级与本真的同行评议——再论我国大陆与台湾学术评鉴制度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2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17、“社会科学成果的取舍标准:我国台湾与大陆学术评鉴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1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出版业》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该文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社会科学的责任与使命”成果二等奖,同文并收入该年会论文集】。18、“断裂与联结——儒学整体性格的‘汉宋之争’”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1月10日<历史版>,【《国学新知评论》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并为人民网、光明网等近百家网站转载】。19、“家奠吊祭仪制发微”——《中华人文社会学报》(台湾)总第10期【《儒教邮刊》总第15、16、22期分期全文转载】。20、“实质评鉴还是“予取予求”——台湾社会科学成果评鉴的盱衡与启示”——《学术界》(CSSCI)2011年第6期【本文英文版“Substantial Assessmentor Freewheeling Observation and Elightenment on Assessment of Social 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 in Taiwan”,同刊《学术界》英文版《Academics》2011年第6期】。21、“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9年第3期】。22、“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一)——婚制、宗法与家族政治摭谈”——《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9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23、“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二)——敬宗收族:家祭、谱法中的宗族政治”——《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6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24、“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三)——铭旌的祭祀符号:身体、秩序与权力”——《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1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25、“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四)——于心有安:《茗洲吴氏家典》所见神主的昭穆涵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4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26、“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五)——超越时空的礼学对话:《<丧礼撮要>笺释》跋”——《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1期。27、“君子儒与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09年第11期。28、“边缘到共同体:符号学视野中的女权主义”——《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09年第5期。29、“中国古代的家奠吊祭制度”(第一作者)——《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2009年第1期。30、“中国传统民间社会的礼生与民间丧仪”——2013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之“第五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第二场“政体与礼法:历史的视野”宣读【本文英文版“ 'Li Sheng' and Folk Rituals: An Analysis of Folk Funeral Ritu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risprudence”,同刊《学术界》(CSSCI)2014年第6期。】31、“失控的革命话语:梁启超革命观的十年嬗变”——《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5年第1期。32、“共同富裕:历史省思与中国梦的进路”(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33、“传统中朝关系研究的三种话语体系”——《人民论坛》(中文核心)2014年6月(下)。34、“坚守学术底线,建立正和博弈”——《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4年6月18日学术评价版。 【人民网理论学术动态2014年6月18日以“学术生产过程是一种博弈的过程”为题摘编。】35、“同行评议的权威在于公信”——《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4年7月16日学术评价版。36、“著书岂能只为稻粱谋”——《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5年9月19日学术评价版。37、“把握学术传统与时代使命”——《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5年4月8日学术评价版。 38、“端视当前两种‘学术中心论’导向”——《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2年7月2日争鸣版。39、“TSSCI的随想:学术生产的永续发展”——《社会科学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2012年2月16日学术版。40、“边界与自觉:清代汉学家的问学心态”——《社会科学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9月1日学术版。41、“版面费的罪恶在于牟利动机”——《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10月18日评论版。42、“《中国社会科学报》与学林新人”——《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10月20日评论版。43、“想象的乌托邦:16世纪朝鲜使节对明帝国的批判”——《中国民族报》(北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2013年12月13日理论版。

中国社会科学与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期刊分为几类?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是一种合法的期刊。正式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家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和独特的方针。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全国性报纸

愚蠢加无聊最近的哲学新闻就是出了你们这些渣滓

您是想问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三亚学院赋分算哪种级别吗?算国家级的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创立于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杂志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建议您收看CCTV科教频道

中国首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2009-07-01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刘奕湛)中国首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1日正式创刊。同日,以《中国道路:全球视野与历史维度》为第一版主要内容的《中国社会科学报》60版创刊号在全国正式发行。 据介绍,每周二、四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报纸将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厚的学术积淀,积极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趋势,展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研究成果。提倡学术争鸣,鼓励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创新,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报》,是时代的需求,是学术发展的必然,是全国新闻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说,要把《中国社会科学报》努力办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不断扩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了《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揭牌仪式,并为报纸揭牌。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学术报刊编辑出版机构。

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报和光明日报都挺好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光明日报的办报目的是最广泛的团结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建设民主新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和光明日报都挺好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光明日报的办报目的是最广泛的团结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建设民主新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