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求索杂志原主编

发布时间:

求索杂志原主编

1. 《教育技术学概论》李康 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 《教育模式》 Bruce Joyce等,荆建华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3.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 巴巴拉.希尔斯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4. 《教育技术学》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教育哲学通论》 黄济 山西教育出版社6.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 《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 加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 《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 李克东 教育科学出版社9. 《思维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 《教育心理学》 邵瑞珍 上海教育出版社11. 《学习论》 施良方 人民教育出版社12. 《课程理论》 施良方 教育科学出版社13. 《教学论稿》 王策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14.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5.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16. 《教育信息处理》 傅德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7. 《教学模式论》 高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18. 《教学系统设计》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 《教育哲学》 黄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21. 《计算机辅助教学》 师书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2.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威廉.维尔斯曼 教育科学出版社23.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余胜泉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4.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Linda Campbell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5. 《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斯滕伯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7. 《求索》丛书 钟启泉主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8. 《学校心里干预的技术与应用》 岑国桢 广西教育出版社29. 《现代教育技术学》 胡礼和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30. 《教育社会学》 金一鸣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31. 《教学论研究二十年》 李定仁 徐继存 人民教育出版32. 《教育组织行为学》 罗伯特.欧文斯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3. 《人的潜能与价值》 马斯洛 北京大学出版社34. 《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 桑新民 教育科学出版社35. 《教育哲学对话》 桑新民/陈建翔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36. 《自主课堂》 沈湘秦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7. 《现代教学设计》 盛群力等 浙江教育出版社38. 《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 王善迈 河北教育出版社 39. 《走向新课程》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0.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教育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0年代求是杂志的主编是赵虹。1、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80年代求是杂志的主编是赵虹,英文名Rainbow,天蝎座,导演、制片人,是80年代求是杂志的主编。2、80年代求是杂志设置有资讯、时评、医院管理、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案例、人物风采、护理、探索、职场等。

期刊名称:《求索》英文:Seeker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单位:湖南省社科院周期: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490X国内统一刊号:CN43-1008/C (杂志封面)邮发代号:42-36创刊年:1981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求索》为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2003年在《新华文摘》的详载和观点转载全国排名第一。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求索》是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国内总发行:湖南省报刊发行局(代号:42—36);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号:BM1215)。国内定价12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亦可直接向求索杂志社邮购。

《求索》杂志原主编乌东峰

乌东峰, 男,199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 后、浙江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任《求索》杂志总编,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三创一争”先进个人,湖南省四个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第三届十大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优秀专家(全省文科近四年仅评出的一人)。

《消除农民低素质屏障研究》获第九届湖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不对称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获第八届湖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小康社会》获第七届湖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并获 “五个一工程”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获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大型理论刊物《求索》杂志,2003年在《新华文摘》的详载和观点转载全国排名第一,且一直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期刊。

求索杂志主编是谁

80年代求是杂志的主编是赵虹。1、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80年代求是杂志的主编是赵虹,英文名Rainbow,天蝎座,导演、制片人,是80年代求是杂志的主编。2、80年代求是杂志设置有资讯、时评、医院管理、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案例、人物风采、护理、探索、职场等。

1、《理性的觉醒与悲剧的诞生》杨乃乔,《文学评论》1989年第4期,12000字。2、《对既成的屈原美学界定模式之求异性思考》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13000字。3、《“功能圈”:禁锢与超越》杨乃乔,《文论报》1993年1月30日第4期,6000字。4、《华夏文化血缘谱系与屈原的先祖崇拜意识》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1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6期,第36-44页。5、《神话三界与华夏神话的生成》杨乃乔,《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6期,第29-40页。6、《巫舞:华夏舞蹈的滥觞──从语言符号释义学看华夏舞蹈审美形态的发生》杨乃乔,《舞蹈艺术》1993年第2期,6000字。7、《关于舞蹈本体论建构的反思》杨乃乔,《舞蹈》1993年第2期,8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3年第6期,第72-73页。8、《美的欺性和虚伪性──西方美学本体反思系列之一》杨乃乔,《文论报》1993年9月4日第35期,8000字。9、《从校园文化中孤独出的一脉文学思潮──学院派文学》杨乃乔,《大学生》1993年第10期,8000字。10、《在两种理论冲突的表象背后》杨乃乔,《文艺报》1993年11月第45期。11、《大众艺术的媚俗性与波普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杨乃乔,《东方论坛》1994年第1期,7000字。12、《萨伊德和他的后殖民主义文艺批评理论》杨乃乔,《文艺争鸣》1994年第2期,7000字;转载于《文艺报》1994年第36期。13、《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形态生成的内在文化关系》杨乃乔,《南方论坛》1994年第4期,7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4、《神话的本体反思──关于希腊神话与华夏神话审美形态悖立的比较研究》杨乃乔,《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5、《中华民族最高文化血缘先祖的追寻》杨乃乔,《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12000字。16、《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学院派诗歌》杨乃乔,《现代与传统》1995年第3期,9000字。17、《20世纪末的“文化复古”与两个层面的贫困──文化转型期当代世纪末情绪的反思》杨乃乔,《河北学刊》1995年第4期,8000字。18、《经学的学术宗教地位和“经世致用”》杨乃乔,《求索》1995年第5期,7000字。19、《经学与儒家诗学──从语言论透视阐释主体在经典文本上的“立言”》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论道家诗学对‘六经’经典文本的颠覆与解构》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1、《儒道与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透视“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一)杨乃乔,《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6000字。22、《儒道文学理论在言意冲突中走向互补的学术文化背景》杨乃乔,《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3期,11000字。23、《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后殖民主义现象及理论失语症》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4、《偏见与误读──文学阐释学的哲学反思》杨乃乔,《文艺争呜》1996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于《东方丛刊》1996年第2期。25、《“经”与“道”:两种诗学本体论的悖立与冲突──魏晋“言意之辨”前期学术语境的描述》杨乃乔,《学术季刊》1996年第4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6、《经学中心主义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论德里达解构策略在东方语境下的使命》杨乃乔,《东方丛刊》1996年第4期,14000字。27、《王弼的阐释学思想与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兼论儒道诗学的“内道外儒”人格构成》杨乃乔,《浙江学刊》1996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8、《视域的融合与意义的让位──在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中走向自觉的中国古典诗学》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11月冬季卷,18000字。29、《功底深厚·匠心独具:评〈古朴的文学〉与〈朦胧的文学〉》杨乃乔,《新闻出版报》1996年9月16日第1443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30、《儒道与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透视“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二)杨乃乔,《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6000字。31、《互补与整合──论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内儒外道”人格类型构成》杨乃乔,《江海学刊》1997年第1期,11000字。32、《批评的中心指涉结构与阐释的破坏性误读──论经学的玄学化与中国古典诗学走向自觉的阐释学景观》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33、《古代文学研究与两种方法论的整合》杨乃乔,《文艺研究》1997年第3期,7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34、《隐逸精神原型与魏晋隐逸文学》杨乃乔,《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第3集,12000字。35、《后现代艺术景观下追寻一种奉献精神──话剧〈保尔·柯察金〉再度公演备忘录》杨乃乔,《信息市场报·文化副刊》1998年1月9日。36、《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六经注我”》杨乃乔,《文艺争呜》1998年1期,第8000字;转载于《世纪论语·文艺争鸣获奖作品选》贺雄飞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507-513页。37、《后现代性、后殖民性与民族性──在世纪之交,艺术创作与批评应该追寻一种比较的视野》杨乃乔,《东方丛刊》1998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8年第8期,第66-76页。38、《西方的后民族主义与东方的民族性──关于世纪之交艺术话语权力的争夺》杨乃乔,《民族艺术》1998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39、《崛起的比较艺术学》杨乃乔,《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7期,第27-30页。40、《玄学误读的暴力文化与儒家诗教之“鼎”的坍蹋》杨乃乔,《文艺争鸣》1998年第2期,13000字。41、《“立言”与“立意”:从经学透视儒道诗学的冲突与互补》杨乃乔,《人文杂志》1998年第3期,第128-136页,11000字。42、《经学与儒家诗学》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8年第4期,相当于汉语16000字。43、《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在疯狂和毁灭中崛起的大陆学院派文学》(上篇)杨乃乔,《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代、当代文学研究》。44、《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在疯狂和毁灭中崛起的大陆学院派文学》(下篇)杨乃乔,《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代、当代文学研究》。45、《德里达诗学理论解构的终极标靶──论西方诗学文化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杨乃乔,《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1期,第120-132页,1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46、《“诗言志”:一个关涉隐喻的诗学命题》杨乃乔,《浙江学刊》1999年第1期,第146-151页,13000字。47、《论儒家诗学的向日情结》杨乃乔,《学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1期,第120-125页,13000字。48、《终极缘光:西方诗学本体论的“向日式隐喻”》杨乃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第62-73页,14000字。49、《“诗言志”与批评的话语权力──论儒家诗学的隐喻对经学的承诺》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第93-103页,12000字。50、《是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与东方主义的崛起》杨乃乔,《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51、《人,究竟在那里可以诗意地栖居──写在博士后出站报告之前及比较诗学方法论感想》杨乃乔,《东方丛刊》1999年第2期,15000字。52、《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消解》杨乃乔,《中华文化论丛》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辑,第459-465页,8000字。53、《知识分子的选择》杨乃乔,《21世纪》1999年第4期,第38-41页,7000字。54、《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研究是历史的必然》杨乃乔,《文学前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期,第253-258页,5000字。55、《世纪之交的反思:再论“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杨乃乔,《文学理论学刊》2000年第1辑,第313-341页,20000字。56、《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上篇)杨乃乔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77-86页,13000字。57、《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下篇)杨乃乔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76-83页,13000字。58、《钱钟书的生存境界与人格力量》杨乃乔,《文艺争鸣》2000年第3期,第74-75页,5000字。59、《文人:士大夫、文官、隐逸与琴棋书画》杨乃乔,《人文中国学报》(香港)第4期,中华书局(香港)2000年版,第49-108页,33000字。60、《从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关系透视人的选择与较量》杨乃乔,《中外文化与文论》2000年第7辑,第130-135页,6000字。61、《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上篇)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第81-85页,12000字。62、《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下篇)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第84-88页,12000字。63、《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杨乃乔,《人文杂志》2002年第10期(马来西亚出版),第118-138页,24000字。64、《批评的职业性与话语的专业意识――论电影批评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出路》杨乃乔,《文艺争鸣》2001年第2期,14000字。65、《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倾向与比较文学的本科建制》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4日,4000字。66、《后殖民批评及其世界宗教背景》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8日,4000字。67、《论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的宗教背景》杨乃乔,《人文杂志》2001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68、《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批评的学缘谱系追溯》杨乃乔,《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4000字。69、《比较文学是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杨乃乔,《文艺报》2001年10月30日第161期,4000字。70、《评〈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杨乃乔,《人文中国学报》(香港)第8期,中华书局(香港)2001年9月版,5000字。71、《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身份与女性主义批评》杨乃乔,《开放与传播特刊》2002年5月,8000字。72、《解构的阐释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论德里达诗学及其解构主义阐释学思想》杨乃乔,《中国诗歌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第287-312页,30000字。73、《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及五种相关学科概念的界分》杨乃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68-81页,2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第111-124页;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1期。74、《劣质译著:我们遭遇另一种学术腐败》杨乃乔等,《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0日。75、《所指与能指的序列关系:在索绪尔与德里达之间——论在场形而上学及本体论的终极意义》杨乃乔,《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第94-103页,13000字。76、《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65-75页,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12期,第96-106页。77、《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杨乃乔,《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第151-152页,7000字。78、《智者与愚者的对话》杨乃乔,《蓦然回首文存——世纪印象: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朱竞编著,华龄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162页,10000字。79、《比较文学教学中学科本体论意识的强化及其重要性:论比较文学属于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140-143页,3000字。80、《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482-500页,16000字。81、《比较文学系总体教学改革》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501-510页,12000字。82、《学术文化电影〈德里达〉:一个解构主义者及其思想的视觉化叙事》(上)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8日,4000字。83、《学术文化电影〈德里达〉:一个解构主义者及其思想的视觉化叙事》(下)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22日,4000字。84、《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及五种相关学科概念的界分》杨乃乔,《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汪介之、唐建清主编,艺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486-504页,10000字。85、《关于“poetics”的意义及其误读》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12月8日,4000字。86、《“博导”制度是否有利于青年才俊》杨乃乔,《光明日报》2004年12月22日,3000字。87、《图象与叙事:论诸种叙事及知识分子的小叙事者身份》杨乃乔,《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第29-41页,23000字;《文艺报》2005年3月版第二版《理论与争鸣·学术新见》介绍,题目为《视图远没有取代语言成为时代文化的出场者》);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三期,第79-80页;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5期,第13-25页;转载于《21世纪年度文学批评论文选:2005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转载于《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张未民,朱竞编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转载于《北大年选2005理论卷》陈晓明、李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8-402页。88、《论中西学术语境下对“比较诗学”产生误读的可能性》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第24-39页,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6期,第50-60页。89、《论中国诗学文化传统的写意语境──从语言学的视角为中国古典诗学研究提供一个语境背景》杨乃乔,《汉语的危机》朱竞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286页,18000字。90、《高校的比较文学与英语教学归属》杨乃乔,《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9日,3000字。91、《平淡中的厚重与朗净中的纯粹》杨乃乔,《文艺争鸣》2006年第1期,第150-152页,4000字。92、《比较文学:一种无可回避的国际学术研究现象》杨乃乔,《求是学刊》2006年第2期,第106-109页,4000字。93、《全球化时代的语际批评家和语际理论家——谁来评判刘若愚及其比较文学研究读本》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11-16页,8000字。94、《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比较视域的互文性原则》杨乃乔,《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第31-41页,18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于《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严绍璗、陈思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8-424页。95、《论中西学术语境下对“poetics”与“诗学”产生误读的诸种原因》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106-111页,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11期,第83-87页。96、《从文艺理论走向比较诗学——论6卷本〈向峰文集〉学术视域的汇通性》杨乃乔、秦兰君,《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2卷第3期,第257-261页,10000字。97、巴尔登斯伯格的《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杨乃乔、钟厚涛,《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乐黛云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286页,13000字。98、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杨乃乔、钟厚涛,《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乐黛云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7-366页,13000字。99、《论比较诗学及其他者视域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104-113页,16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2期学术卡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第147-148页;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6期,第66-74页;转载于《比较文学研究》吴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100、《今天,艺术何为?美于何方?》笔谈,《复旦青年》复旦大学团委主办,复旦青年报社出版,2007年4月18日,第11版,2000字。101、《比较诗学的诠释态度:互文关系与交集理论》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31-33页,5000字。102、《踏着谢阁兰的足迹》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4日,3000字。103、《摧毁:都市雕塑及其内部空间外翻的视觉冲击文化》杨乃乔,《美与时代》2007年第6月下,总第314期,第24-26页,8000字。104、《比较诗学研究的困境及其策略性突围》杨乃乔、钟厚涛,《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3000字。105、《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杨乃乔,《人民日报》2007年8月16日,2000字。106、《西方的汉字偏见与东方的汉字精神》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12日,3000字。107、《后现代都市的栖居与反抗》杨乃乔,《香港商报》2007年09月16日。108、《文学性的叙事与通俗化的经典——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书写策略》杨乃乔,《学术月刊》2007年第12期,第105-113页,17000字;转载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问题探究》杨生平、叶险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0年版,第124-142页。109、《边界的危机与学科的死亡: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的“去边界化”中领受的本质》杨乃乔,《人文杂志》2008年第1期,第119-122页,6000字。110、《两极对话:杨乃乔与方世聪》杨乃乔、方世聪,《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1期,第69-74页,3000字。111、《方世聪的油画精神及其对汉语画者“去中国化”的抵抗》杨乃乔,《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1期,第75-76页,3000字。112、《21世纪中国美术批评跌向道德底线后的困惑与拯救》杨乃乔,《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2期,第6-7页,3000字。113、《为艺术而痴狂的人们》杨乃乔,《济鲁晚报》2008年7月3日,3000字。114、《路径与窗口:论刘若愚及在美国学界崛起的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67-76页,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5期,第32-41页。115、《天真的纯粹与平静的简单:评江衡的“后卡通”油画系列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然失忆》杨乃乔,《艺术家·图像志》马钦忠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28-33页,8000字。116、《多元文化研究的“大通”视域及对学术山寨文化的抵抗》杨乃乔,《东方丛刊》2009年第1期第2-7页,7000字.117、《唐代经学阐释学与两种文学观念的悖立》杨乃乔、李丽琴,《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第86-95页,21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4期。118、《“红色记忆”:从延安走向国际画坛的中国军旅画家》杨乃乔,《美与时代》2009年第9期,第20-23页,8000字。119、《第三文化空间: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命脉》杨乃乔,《文艺争鸣》2009年第11期,第43-50页,10000字。120、《中西学术文学交汇中的诠释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建构》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14-24页,23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1期。121、《〈比较文学概念〉教学须坚持本学科的理论深度》杨乃乔,《现代教授报·教材周刊》2009年12月4日第3版,2000字。122、《历史的沧桑与千年的庆典:中华世纪坛的建筑美学原则》杨乃乔,《美与时代·创意》2010年第1期,第21-25页,8000字。123、《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精英化培养规划》本专业全体教师制定、杨乃乔执笔、陈思和审订,《中国比较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第11-23页,15000字。124、《无主义时代的女性身体绘画及后波普艺术》杨乃乔,《文艺争鸣》2010年第2月号下半期,第103-107页,8000字。125、《从〈干妈〉到〈剪出的四季〉——民间剪纸艺术的生态美学原则》,杨乃乔,《文艺争鸣》2010年第3月号下半期,第4-12页,22000字。126、《是技艺学诠释学还是存在论诠释学——论中国诠释学的主脉:经学诠释学》,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13-116页,5000字。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个人经历: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及各种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阅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等活动,并且担任《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

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2000年出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000年5月担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天津市作协主席,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顾问。2001年,冯骥才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

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和他的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4年冯骥才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是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发起并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以当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间机构。

2006年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央视《感动中国》推选委员。2007年担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参事。

2009年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2011年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7月12日任2014年春晚艺术顾问。

参考:百度百科-冯骥才

求索杂志主编年轻照片

期刊名称:《求索》英文:Seeker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单位:湖南省社科院周期: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490X国内统一刊号:CN43-1008/C (杂志封面)邮发代号:42-36创刊年:1981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求索》为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2003年在《新华文摘》的详载和观点转载全国排名第一。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求索》是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国内总发行:湖南省报刊发行局(代号:42—36);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号:BM1215)。国内定价12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亦可直接向求索杂志社邮购。

探索杂志主编

截至2020年10月,是属于EI收录的,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Scopus数据库 它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任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 EI检索就是工程索...2020-10-16 回答者: tangxiaoxiaomi 1个回答中国宇航学会的介绍答:中国宇航学会1979年10月成立于北京,是中国宇航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航天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宗旨,以“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际一流科技社团”为发展目标,在改革与发展中开拓进娶勇于探...2016-05-30 回答者: ☆异鸣★7630 1个回答任章的介绍答:任章,男,1957年9月生于河南濮阳。著名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精确制导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飞行器...2016-06-03 回答者: 石榴妹pqRE0宇航学报怎么样?答:核心期刊,中国宇航学会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国内统一刊号:11-2053/V,国际标准刊号:1000-13282021-01-06 回答者: zyzg0607 2个回答 1国内哪本物理刊物比较好?问:RT,主要为理论物理方面,我高一答: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主编:孙再龙 主任:赵雪艳 地址:天津市225信箱32分箱 邮政编码:300192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irla@vip...2009-10-13 回答者: qongqi 4个回答 19航天二院203所是国企吗答:是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即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创建于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五日。航天203是以计量测试技术为总体,以溯源性研究为主线,以发展计量校准技术、频率控制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综合保障技术为支柱的国防技术基础研究所...2021-11-04 回答者: jnwdcm454 1个回答航天一院15所是做什么的?问:效益如何?纪律很严吧?全称是什么?答:航天一院第十五研究所是从事发射技术研究和特种发射平台研发的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宇航学会发射工程及地面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发射技术及地、舰面设备专业组组长单位 为国家武器、运载型号研制了一系列高质量、高...2019-08-09 回答者: Smile灬微光丶 4个回答 28束锋的学术论文答:中国科学,系统工程与电子(英文),电子学报,高技术通讯,宇航学报, 通信学报以及电子信息学报等发表论文60余篇 。 现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 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兵工学会会员。IEEE Trans on Wireless ...2016-06-04 回答者: 子乔70OY47 1个回答中国航天包含哪些单位?问:主要在东北3省,最好说全了 ,越详细越好。谢谢答:(一)总部机构 办公厅、规划计划部、财务金融部、人力资源部、研究发展部、质量技术部、武装部、宇航部、经营投资部、航天技术应用部、国际合作部、行政保卫部、企业文化部、监察与法律部、审计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部。 [编辑本段](二)大型科...2015-06-05 回答者: 知道网友 3个回答 8据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主编周武介绍,随...问:据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主编周武介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答: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步伐加快,太空旅游业的时代已经到来”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故A项不合题意,可以入选;对于世界富翁而言,太空旅游并非属于超前消费,故B项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体现消费对生产...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是核心期刊,而且影响因子很高,非常不错的刊物。刊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167CN: 31-1707/T邮发代号: 4-83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曾用刊名:研究与探索创刊时间:198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SA 科学文摘(英)(2011)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不是的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杂志是教育部主管、华东地区七省、市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研究会合办、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创刊16年来,《实验室研究与探索》追踪实验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理论,进行研究探索,在推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辟有“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仪器设备管修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办产业”、“技术物资供应与管理”、“科学家谈实验室”、等到栏目。刊物内容丰富,风格朴实,技术实用,是广大实验室工作者及技术物资工作者之友。ISSN 1006-7167 CN31-1707/T双月刊,1982年创刊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华东七省、市高等学校实验室与管理研究会合办主编:夏有为教授编辑:《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包图1516室,200030Tel: (0086-21)-62932952,62932875发行:上海交通大学设备管理处Laborator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s a biomonthly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sponsored b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jointly run by the Lab Management Society of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and six Provinces in east China, and have charge of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P. R. China. In the last 16years after its foundation, it consistently fo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situation, experiment and theory in the various fields of laboratory work. In the magazine, there are a lot of featured items such as “experiment training”, “experi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lab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ab evaluation”, “state key lab”, “lab facilities supply and management”. It very helpful to those people who work in the fields of lab and facilities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现在是北大核心 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