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域外汉籍研究热点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域外汉籍研究热点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2005年 《二十六种朝鲜时代汉籍书目解题》(下) 载《文献》2005年第一期 《华西先生说孟子“浩然章”义平议》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 中华书局2005年5月版 《翁方纲致金正喜书释文并跋》(署名二庵) 同上 《〈文镜秘府论〉与中日汉诗学》 载《中国诗学》第十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朝鲜时代目录学新探》 载《中国学术》第十九、二十合辑 2005年9月版2006年 《域外汉籍研究答客问》 载《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期 《域外汉籍研究——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 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二期(此文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 中华书局2006年5月版 《论唐代的规范诗学》 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四期 《佛经科判与初唐文学理论》 载《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理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2007年 《再论骑驴与骑牛——汉文化圈文人观念比较一例》 载《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一期 Buddhist kepan and literary theory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Volume 1 Number 1, 2007 《李钰〈百家诗话抄〉小考》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三辑 中华书局2007年5月版 《汉文学东传研究法举例》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版2008年 《汉文学史上的1764年》 载《文学遗产》2008年第一期 《论唐代的诗学畅销书》 载《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 中华书局2008年4月版 《近年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に関する一见解》 载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七十五册 2008年4月 《廓门贯彻〈注石门文字禅〉谫论》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四辑 中华书局2008年6月版 《抒情诗诠释的多元性问题——以杜甫〈江村〉的历代诠释为例》 载台湾《政大中文学报》第十期 2008年12月2009年 《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 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一期 《廓门贯彻‘注石门文字禅’浅论》 载《东アジア文化交流と经典诠释》,関西大学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センタ-,2009年3月 《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新论》 载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十五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版 《中国古典学研究的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 载《典范转移:学科的互动与整合》,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2009年9月版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载《中国文化》2009年秋季号 《从朝鲜书目看汉籍交流》 载《书籍之路与文化交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2010年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oetry Wri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载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2010 (2010年第一期), Higher Education Press & Springer 《东亚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变迁——以文学与绘画中的骑驴与骑牛为例》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中华书局,2010年5月版

汉语言文学论文的题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 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 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1. 论 艺术真实

2.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 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 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域外汉籍研究热点论文

不是这可吧朋友 看看在复制过来啊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全球化进程日益明显,东亚古典学研究也需要超越传统的国境限制,而从东亚全局的视野出发来加以观照。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张伯伟教授提出了“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的学术理念,即在进行东亚古典学研究时,将研究的问题置于东亚汉文化圈的整体中加以把握,研究中国与东亚诸国之间的文化互动、文明交涉与知识环流,从而提炼出东亚知识生产与人文传播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职是之故,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于2016年7月2日举办了东亚汉籍研究国际工作坊,以“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为主题,邀请美国莱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布兰代斯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成均馆大学、汉阳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外16名学者与会,就“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展开讨论。

从新材料、新问题到新方法:东亚汉籍研究的演进

本次工作坊,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作为引言人,对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进行了深入阐发与深刻反思。他认为,综观30余年来的东亚汉籍研究,经历了从新材料、新问题,到新方法的三个阶段。

张教授首先回顾了20世纪初以来,新材料在中国学术界学术转型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他指出,东亚汉籍是21世纪东亚古典学的新材料,其价值和意义完全可以和上世纪的新学问——敦煌学相媲美,甚至有以过之。张教授进一步指出,研究东亚汉籍,其基本观念就是把所有的汉籍文献当作一个整体,也因此要把所有的研究文献当作自身工作的前提。既然是新材料,就必然涉及对文献的收集和考辨。他说,在东亚汉籍的收集整理中,我们往往会以域外文献中载录的中国人不见于其本集的作品当作其佚文佚诗,同样,也往往容易将中国文献中载录的域外人不见于其本集的作品当作其佚作,其实是需要非常慎重的。

东亚汉籍中所保存的新文献、新材料,固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但毕竟这些新材料是有限的,而如何利用这些新材料提炼出新的问题才是东亚汉籍研究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张伯伟教授提炼出了书籍的“环流”、东亚的女性写作、文人的交往、文化意象的形神之变(地域上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媒介上包括文学和图像)、文学典范的转移和重铸、各种文体的变异和再生等等东亚汉籍研究中的新问题。张教授认为,东亚汉籍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我们的研究总结出具有示范意义的方法论,为未来的东亚古典学研究提供借鉴意义。经过多年的研究,张教授提出了“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这一核心概念,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其一,把汉字文献当作一个整体。即便需要做分类,也不以国家、民族、地域划分,而是以性质划分。其二,在汉文化圈的内部,无论是文化转移,还是观念旅行,主要依赖书籍的“环流”。人们是通过对于书籍的直接或间接的阅读或误读,促成东亚内部的文化形成了统一性中的多样性。其三,以人的内心体验和精神世界为探寻目标,打通中心与边缘,将各地区的汉籍文献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寻求其间的内在联系。其四,注重文化意义的阐释,注重不同语境下相同文献的不同意义,注重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时段上人们思想方式在变化中的一致。

张教授在引言的最后指出,在进行自身理论和方法建设与探索时,应该坚持以文本阅读为基础,通过个案研究探索具体可行的方法,走出模仿或对抗的误区,形成与西洋学术的对话。在今天的人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探求中,套用西方固不可为,无视西方更不可为。我们的观念和方法应该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独立于而不孤立于西方的学术研究。

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吴正岚教授《“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如何成为可能——以张伯伟教授的东亚汉籍研究为中心》具体探讨了张伯伟教授提出的“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在学术上的创获。她认为,本世纪以来,张伯伟教授在东亚汉籍研究方法论上的探索,从重视新材料和比较研究开始,经由以文献学为基础的综合研究法的阶段,于2009年实现了以“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为核心的理论突破。通过一系列的个案研究和方法论探索,以汉文化圈为方法的宗旨逐步明确,即追求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独立于而不孤立于西方的东方知识生产方式。其核心是强调环流的视角,兼重时间和空间、统一性和多样性。其实质是通过对实证主义和新文化史研究方法论的双重超越和吸收,来实现方法论的创新。

波士顿大学东亚系魏朴和(Wiebke Denecke)教授在题为《未来学术的全球性遗产:新编英文学术期刊〈东亚汉籍与文化〉的目标与期许》(A Global Legacy for the Future: Some Goals and Hopes for the New Journal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s)的报告中从比较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东亚汉籍比较研究的意义。魏教授认为,东亚汉籍比较研究在未来的学术界会是有前途和“力量”(power)的。首先,可以挑战以国家为中心的“东亚学”的基本导向,摒弃最近百年以国家、国学和国文学为主的研究方向。其次,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比较研究能够鼓励欧洲研究的重新审视拉丁语源头,以及后古典时代拉丁语的重要性。最后,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东亚文化圈的特质和特色。魏教授在发言的最后再次强调东亚汉籍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应该从世界历史角度来看东亚文化圈的特质,发掘东亚共同的文化遗产,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主义和竞争环境的各范畴中,重新演绎汉字文化圈的定义和定位。这对东亚各国人民重新找寻共同愿景和文化根源尤其重要。这个过程会矫正过往民族主义视域下所理解的历史,重新定位长期被扭曲的中、韩、日、越文化与历史。学者亦可以研究成果协助 *** 和东亚各国的民众提供正面交流,以致形成和解的平台,从而共同保护这块重要的文化遗产。她认为,汉文化圈是世界上最后的古代 “象形文字圈”(logographic script sphere)。她呼吁,在现在全球化的历史时刻,我们应极力守护人类文明史上这最后一片象形文字圈。

意义之探寻:东亚汉籍与东亚文学文化的交流

各位学者围绕着张伯伟教授的引言,分别从各个角度来阐发和充实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

韩国首尔大学国文学系李锺默教授报告了《康熙年间中韩书籍与诗文交流的意义》一文。他认为,明朝末年,中国文士们来到朝鲜,采集朝鲜的汉诗,并将其带回中国。又以此为基础,在整理中国历代汉诗之时,将朝鲜的汉诗也一并收录在内。其中,包含了中国将朝鲜的汉诗视作“国风”之一,用以装饰中华文明之博大和兴盛的“帝国主义”意图。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和清朝的正式交流之中。尤其是康熙帝为了使朝鲜认识到清朝作为文明中心的地位,下令编纂了与汉诗有关的庞大类书,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了朝鲜。此外,为了在收集中国的历代汉诗之时将朝鲜的汉诗也一并收录进去,同时也为了探查朝鲜的文化力量,中国一直有意持续地采集朝鲜的汉诗。对此,17世纪的朝鲜文人们基于朝鲜处于文明中心地位的小中华意识,为了展示朝鲜文明的优越性,便积极遴选朝鲜的汉诗送往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夷虏之国的清朝作为文明的接受者反而会陷入文治主义从而走向没落,并由此提出了朝鲜要对此早作准备的理论。综上可见清朝和朝鲜各自将自己放在文明的中心位置上的对决意识。

近年来,“燕行录”受到东亚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南京大学域外汉籍所也承担了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的大型科研项目,选择一百部左右的《燕行录》进行点校和解题,南京大学文学院俞士玲教授所报告的《以几部〈燕行录〉为例谈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就是她在整理《燕行录》时的心得。俞教授认为,《燕行录》与一般的旅行文字有很多不同,如为使团中人所撰写,旅行目的明确,有行程和旅行路线受限等消极因素,但也有与一般旅行者不易获得之优势,比如燕行者见到的中国人的分层最丰富的,上到皇帝、权臣,下到拾粪的乡间幼童;接触到的中国社会的层面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法律、思想、伦理、教育、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博物、技术、农业、医学、环境、风俗等都有丰富的材料。《燕行录》提供了可确定的时间、地点、场景、情境,具有田野调查报告的意味,可对之进行知识考古式的研究。朝鲜人的关注点、观察视角与中国人颇有不同,即使对中国史料中也有涉及的问题也有颇为有趣的视角;《燕行录》因写作者的不同对同一问题亦有不同的观察;朝鲜人对某些问题的诱导性提问影响被提问者的回答,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朝鲜人对被提问者暧昧回答的解读方向;而多种《燕行录》的历时性考察具有了解中国、朝鲜社会变迁的参照系的意义。

讲起前近代的东亚外交关系,发生于1592—1599年持续七年的万历朝鲜之役,是影响近世东亚世界决定性的大事件,也是中日韩三国学术界相当关注的课题。但是这场战争,无论是当时留下来的原始史料,还是后来的学术论著,都有千差万别的观点。三国各自构筑了本国的学术话语,包括这场战争的名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也各不相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卫国教授报告了《东亚汉籍与万历朝鲜之役研究》,从史学研究的角度阐发了东亚汉籍的意义。他认为,在全球化的当下,应当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重新建构更为客观的评价体系。所谓东亚视野,孙教授认为,就是要尽可能做到超越狭隘民族国家的立场,站在东亚全局的观念上,来看待历史,研究问题,其重要表现与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从资料上来说,要尽可能地收集中日韩三国资料,互相比证甄别,决不能只执一端,不及其余,否则难以获得历史真相。第二,朝鲜战场上的事情,与明朝国内政局息息相关,也与日本政局的变化关系紧密,因而要全面深入地把握战场上事情的真相,必须联系国内政坛的变化。第三,要重视周边各国的材料的关联性及史料作者的动机。对于万历朝鲜之役的研究来说,当然可以从域外汉籍中获得很多“新材料”,而“新问题”层面可能更为重要,因为从东亚汉籍中,可以重新认识这场战争中的明朝将士,甚至可以重新评价这场战争的影响,因而东亚汉籍的地位相当重要。孙教授还认为,当我们“从周边看中国”的同时,也有一个“从中国看周边”的视角,哪一种都并非绝对,哪一种都有局限,关键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便能够用多重史料、从多重视角,去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真相。

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史之学,域外汉籍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童岭教授发表了《中国中古文史与域外汉籍研究——以旧钞本为中心的初步讨论》一文,分别以《讲周易疏论家义记》、隶古定“伪《古文尚书》”、南监本《南齐书》荻生徂徕之批校、《秘府略》《琱玉集》《翰苑》《文选集注》、上野本《文选》等经史子集四部域外汉籍旧钞本为例,具体阐述了域外所藏旧钞本对中国中古时代的经学、史学、思想史、文学史研究的巨大意义。这些遗存在日本的宝贵的汉籍钞本涉及面极广,为现代学者再现六朝隋唐的文学、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原本无法涉及的学术领域,也可由此渐窥门径。童岭认为,域外汉籍研究,需要打破学术的“国境线”。从美国学者科文(Paul A. Cohen)的“在中国发现历史”到“在东亚发现历史”,域外汉籍为此提供了可能。

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卞东波教授《发现与发明之间:唐宋诗日本古注本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的报告从域外汉籍古注本的角度讨论了唐宋日本古注本对唐宋文学研究的意义。他认为,在明治时代之前,日本即有悠久的中国古典研究史,这其中就有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前近代时期,日本对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主要研究形式就是注释。现存的日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注释主要有汉文和假名两种,特别是唐宋诗的日本汉文古注本很值得研究唐宋文学的学者关注。唐宋诗的日本古注本还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这表现在:一,唐宋诗的日本古注本具有辑佚价值,一些在中国失传的中国古注本就保存在这些汉籍之中。如宋人施元之、顾禧、施宿所著的《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被视为苏诗宋注中的精品,但目前仅存三十六卷,仍有六卷散佚不存,但日本苏诗古注本《翰苑遗芳》中还保存着施顾注失传六卷的佚文。二,很多中国没有注本的唐宋诗集,在日本却有详细的古注本,如唐代的寒山诗,中国古代没有注本传世,但在日本却有《首书寒山诗》《寒山子诗集管解》《寒山诗阐提记闻》及《寒山诗索赜》四部古注本。三,即使中国古代有注的唐宋诗集,日本古注本亦可以加以补充。杜甫的诗集在中国有所谓“千家注杜”之说,但日本江户时代尚有不少杜律的古注本可以补充。四,唐宋日本古注本中还有不少部帙较大的唐宋诗集注本,如日本苏诗集注本《四河入海》,汇集十三家注释的日本黄山谷诗集注本《山谷幻云抄》。总之,研究这批唐宋诗日本古注本,对于深化我们对唐宋诗的认识,了解唐宋诗在日本的阅读史都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墡谟教授《高丽文坛的“东坡风”考》一文,以具体的个案,讨论了中国古典文学对高丽汉文学的影响。他指出,从高丽中期开始,高丽诗坛出现了专习苏东坡的风气,高丽文坛上出现了“崇尚东坡”的现象。他认为,苏东坡在高丽的传播与北宋和高丽外交的恢复有很大关系。熙宁四年(1071),北宋与高丽重新开启邦交关系之后,双方使臣开始定期往来。随着两国使节团往来的日益频繁,北宋中期重新兴起的诗文革新运动以及北宋文人的诗文集等最新资讯,也随之传入高丽,并在高丽汉文学的各个层面陆续产生了影响。据现存文献记载,苏东坡在高丽文坛上的出现,始于熙宁六年(1073)以金良鉴为首的使节团在途经杭州之时,与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曾有过会面。三年后,以崔思谅为首的使节团也途经杭州地区,并在当地市场上购入了苏东坡的诗文集。在高丽中期的文坛,苏东坡的诗文集不仅仅在士大夫中十分流行,甚至遍及到了僧侣和女童。事实上,苏东坡对于高丽文人的影响远不止于诗文创作方面,还涉及到诗文评论、书法、绘画等多种文艺批评。

东亚汉籍与东亚古典文本

本次工作坊的与会代表还对具体的东亚汉籍文本进行了研讨,主要集中在诗话、笔谈、稿本等古典文本。

诗话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受到中国诗话影响,日本、韩国古代也产生了本国的诗话,作为批评本国汉诗的主要批评形式。美国布兰代斯大学马修凡(Matthew Fraleigh)教授认为,19 世纪的日本诗话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这个时代的作家们如何将汉诗创作加以概念化。例如,他们如何在日本国语文学传统中理解他们的书写表达的。他们如何在中国的文学形式与历代创作中,定位日本汉诗的。在多大程度上,他们将自己代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地域框架之中的。他们到底认为什么是日本汉诗的特异之处。他们的著作对日本汉诗经典的形成有何贡献。在本次工作坊上,他发表了《“诗无唐宋明清”:日本十九世纪的诗话——以〈淡窗诗话〉为中心》一文,聚焦于江户时代汉诗人广濑淡窗(1782—1856)所著的《淡窗诗话》。《淡窗诗话》并非用汉文写成,而讨论的对象则是江户时代的汉诗。如在《淡窗诗话》中,淡窗讨论中国诗歌与日本诗歌之别,对于中国诗歌经典,淡窗认为没有必要对其亦步亦趋。

韩国诗话也是本次工作坊的研讨对象,上个世纪,赵锺业教授整理出版了《韩国诗话丛编》,为韩国诗话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文献基础,成均馆大学汉文学系安大会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韩国诗话的翻译与研究。本次工作坊上,他报告了《韩国诗话史研究的新尝试》一文,从诗话史的体系化、主要诗话的翻译及研究、资料收集和定本化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他目前工作的进展。他说,韩国诗话较少理论色彩、偏重于诗歌品评和逸话叙述的特点,使得研究者难以阐明韩国诗话间的差异,韩国诗话历史谱系的整理也因之而成为一项棘手的问题。目前有关韩国诗话史的研究尚为稀少的原因也即在此。安教授一直致力于韩国诗话的翻译工作,他打算将这些译本编订为“韩国诗话丛书”出版。安教授认为,《韩国诗话丛编》以及以此为蓝本的《韩国诗话全编校注》存在很多的问题。安教授计划以之前个人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出版新的韩国诗话丛书,此丛书将补充《韩国诗话丛编》中未收录的诸多诗话。在韩国诗话的翻译与整理过程中,安教授又发掘了不少诗话资料,改变了对单篇诗话评价的视角,从而对韩国诗话史的建构也发生了变化。安教授曾著有《朝鲜后期诗话史》一书,在此基础之上,他下一步打算撰写整个韩国诗话史,将于2018年完成并出版。

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金程宇教授,在出版了70册的《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之后,目前又致力于日本所藏的稿钞本汉籍的研究,他在工作坊上发表《从稿本看东亚古典诗学文本的生成——以田边华〈碧堂绝句〉〈衣云集〉为中心》一文,具体阐述了如何探究东亚汉籍中稿本的问题。他认为,在东亚古典诗学研究中,文本形态的研究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其中,稿本由于较能反映原生态的文本面貌,学术价值尤高。本次工作坊,金教授以他个人所藏的日本现代汉诗人田边华的两种旧体诗歌集《碧堂绝句》《衣云集》稿本为例,探讨古典诗学文本生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碧堂绝句》有1914 年排印本、1920 年改削本、1921 年本。金教授藏有《碧堂绝句》稿本“诗草”一册,与已刊文本对照,可见其删削之痕迹。《衣云集》有田边绫夫1932 年排印本,系绫夫据其父田边华誊清本排印。金教授所藏即其底本,此本虽是誊清稿本,但从贴签、圈改等方面来看,文本的改动颇大,排印本无法全面体现。金教授最后指出,田边华诗集的出版均采用的定本式整理,而通过以上两种稿本之比较,可窥见其诗句之异同、诗思之变化。域外汉诗之整理出版,也需要加强底本式的工作。

韩国汉阳大学国文系教授郑珉报告了《18世纪东亚文化交流媒介“笔谈”:以笔代舌的语言》一文,介绍了“笔谈”的形制与特征。郑教授指出,笔谈不是用语言进行的对话,而是通过使用毛笔你来我往的书写所进行的“以笔代舌”式的独特对话。这种方式是18世纪后期东亚社会中通用的特殊交流方式,如今在中国、韩国以及日本都留下了丰富的材料。笔谈有一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发生在中国和朝鲜、朝鲜与日本等国家之间。笔谈在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国家间展开时,依照不同的对象,其对待笔谈的态度也会产生差异。郑教授指出,朝鲜文人对于中国与日本文人的“亲密感”的差异相当明显。在与中国人笔谈时,朝鲜人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带走谈草。但是,与日本文人交流情况就不一样了。当然与每年多达三四次的中国使行不同,断断续续每隔几十年才成行的日本通信使行对于朝鲜人来说并没有多少人气。而且在与日本人进行笔谈时,朝鲜人总是展现出一种对话上的优越感。郑教授还研究了笔谈中朝鲜使臣心态的变化。初期,日本人处于守势。然而在长崎港口开航通商之后,中国江南地区的出版物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这样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朝鲜通信使的随行成员也深切感受到日本人的学问一夜之间大变的情况,进而渐渐害怕与之展开笔谈了。这时,便出现了日本人不再把笔谈看作是吐露心扉的谈话,而是把它作为轻视对方并让对方出丑的一种手段了。

综上所述,本次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主办的“东亚汉籍的研究意义”国际工作坊经过一天密集的讨论,圆满结束。来自中、美、韩三国的学者就“东亚汉籍的研究意义”畅所欲言,为未来的东亚汉籍研究拓展了方向。

1.《朝鲜王朝最后一任朝天使---金堉使行研究》,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页219-242;2.《朝鲜王朝关王庙创设之本末与关王崇拜之演变》,《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页1-13;3.《<皇明通纪>及其续补诸书对朝鲜之影响》,《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页157-176;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试论清初朝鲜之“复仇雪耻”理念及其演变:以宋时烈为中心》,《九州学林》(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春季号,7卷1期,第66-100页。5.《日本宝历辛巳版<明史朝鲜传>考论》,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页441-455。6.《朝鲜入明海上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举办《韩国学论文集》第17辑,2009年3月;又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12月)第6卷,页138-151;7.《历史、传说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的塑造与演变》,《复旦学报》,2008年第5期,页19-32;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8.《清修<明史>与朝鲜的反应》,《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页124-133;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文史知识》转摘提要;9.《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考论》,《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页109-115;10.《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页25-31;11.《义理与现实的冲突:从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鲜王朝之尊明贬清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页187-210;12.《清乾嘉时期中朝士人之学术交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7年11月第47期,页191-216;13.《朝鲜<韩客巾衍集>之西传清朝及其影响》,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七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辑,页40-47;14. “Different Types of Scholar-Official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The Interlaced Careers of Wang Shizhen and Zhang Juzheng”, Ming Studies明史研究(美国明史研究会会刊), (Spring, 2006), ;15.《清对朝鲜宗藩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东方文化》(香港大学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合办),41卷1期(2006年6月),页91-122;16.《王世贞及其著作对朝鲜的影响》,《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页94-100;17.《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历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页98-107;18.《满洲之道与满族化的清史-读欧立德教授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民族认同>》,《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10月)总第七卷,页399-410;19.《朝鲜燕行士人与清朝儒生:以洪大容与严诚、潘庭筠、陆飞交往为中心》,杨龙主编:《东北亚社会经济文化与区域合作》(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页351-371;20.《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摘录提要),页117-122;21.《朝鲜吴庆元<小华外史>考论》(与乔治忠先生合著),《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页63-70;22.《登莱事变及其对明、后金与朝鲜的影响》,陈尚胜主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页119-142。23.《王世贞未完成之明史与<弇州史料>》,《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年11月;24.《十六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中国社会史评论》,(2005年)第6期;25.《王世贞<史乘考误>对<明实录>之辨证及其影响》,《成大历史学报》(台湾成功大学),2005年10月总第29号26.《淝水之战:初唐史家们的虚构?——对迈克尔·罗杰斯用后现代方法解构中国官修正史个案的解构》,《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页77-83【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录提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2004年第2期转载】;27.《王世贞明史研究之成就与特点》,《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页28-35;28.《略述美国史学评论与总结机制》,《南开学报》2004年第2期,页92-99【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2期摘录提要】;29.《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页44-50;30.《从正朔看朝鲜王朝尊明反清的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4年6月,页191-218;31.《试论朝鲜王朝崇祀明朝东征将领的祠庙》,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12月总第11辑,页25-33;32.《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总第10辑,页144-167;33.《试论多尔衮与朝鲜的几个问题》(与郑克晟先生合著),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月),页247-262;34.《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被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提要,第180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2003年第1期,页12-19;35.《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3期;36.《朝鲜王朝大报坛创设之本末及其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新第11期,页247-272;37.《朝鲜<皇明遗民传>的作者及其成书》,《汉学研究》(台湾),2002年第20卷第1期,页163-188;38.《朝鲜王朝尊周攘夷及其对清关系》,《韩国学报》(台湾),2002年第17辑,页255-281;39.《试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页66-73;40.《<明实录>之东传朝鲜及其影响》,《文献》,2002年第1期,页237-247;41.《<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页74-80;42.《朝鲜王朝所编之中国史书》,《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2期,页66-75;43.《试论朝鲜儒林之尊周思明—以华阳洞万东庙为中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9辑,页37-57;44.《朝鲜王朝尊周史书论略》,南开大学古籍所编《文史论集》第二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406-428;45.《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下),《大陆杂志》(台湾),2001年元月,第102卷第1期,页6-14;46.《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上),《大陆杂志》(台湾),2000年12月,第101卷第6期,页277-287;47.《钱谦益与王世贞》,《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120-127;48.《“土木之变与倪谦使朝》,陈尚胜主编《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14-244;49.《清修<明史>与王世贞》(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9年6期全文转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页78-88;50.《沈德符与王世贞》,《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页98-101;51.《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纪念南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暨古籍所成立十六周年文史论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页146-163;52.《人性演变与文学发展—读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署名黎正衡),《书目季刊》(台湾)1999年第33卷第1期,页73-84;53.《<明季辑略>之东传及其引发之事件—中韩书籍交流史研究之一例》,《书目季刊》(台湾),1998年第2期,页60-65;54.《试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8年6期全文转载),《南开学报》,1998年第2期,页74-80;55.《试论朝鲜李玄锡<明史纲目>之编撰、史源、刊行与评价》,《清华学报》(台湾,1997年)新第27卷第3期,页313-345;56.《试论丽末鲜初的中韩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6期,1997年,页33-41;57.《朝鲜王朝的一部明史著作--<明史纲目>之研究》,《中国历史与史学—祝贺杨翼骧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页346-359;58.《丙辰京察与嘉靖后期党争》(与郑克晟先生合著),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120-140;59.《陈璘与李舜臣》,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一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页224-233;60.《翁万达在广西》,《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页129-140;61.《试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页34-42;62.《朝鲜入明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第2集,页39-47;63.《胡适之与明实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页21-24;64.《试说明代行人》,《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页11-16;65.《试论明代监察官的考选制度》(与关汉华先生合著),《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页116-124;66.《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翁万达》,《文史知识》,1993年第6期,页56-60;67.《史学至精微,微处见大义---浅谈郑天挺先生的治史方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页30-34;68.《明代宦官与中朝交往》,《韩国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11期,页135-149;69.《明代使臣述论》,《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页69-74;70.《试论崇祯皇帝的用人观》,《历史教学》,1990年1期,页3-12。

管理领域研究热点论文

大纲:工程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管理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程建设的持续繁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已成为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领域中一个尤为突出的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建设企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建设企业在工程承包中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如何有效地管理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对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工程安全管理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实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并重点对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就实际案例进行了安全管理分析。(备注:只给标题内容自己写了)一、工程安全管理概述。……二、我国实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三、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热点研究……四、风险处置……五、结果……

创新意识的缺乏和创新能力的薄弱一直都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企业运营 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

摘要:重大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使企业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对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国内外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然后着重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新模式。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

近年来,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商业巨头相继倒闭,株冶、中储棉、新加坡中航油和中盛粮油等巨亏事件连续发生,企业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企业运营风险更是因为其“操作程序、人员和系统上的不足或失误或外部事件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公司重大损失”的特征成为企业风险防范的重点。

风险的产生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只要能及早发现,做到“防微杜渐”,将风险及早发现并控制,就能避免更大的风险事件发生。风险有来源于企业外部的,也有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但人们通常只关注企业外部风险,较为忽视企业内部风险。一项错误决策、一次操作失误都会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正如前例所示,内部风险已成为企业的最大隐患。当前,我国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盲目投资、扩大规模、生产流程无序、信息管理失败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就会显露出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这些风险因素无处不在,又难于把控。因此,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要从理论上探讨企业运营中风险因素的管理 方法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的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形成一套防范风险的工作机制,使运营流程中的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提高企业运营绩效。

一、国内外关于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发展研究的状况

1.国外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虽然运营风险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但运营风险管理的提出却经历了大约80年的时间,它是在风险管理的发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如下:

(1)20世纪3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萌芽。20世纪30年代,风险管理最早应用于 保险 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博士1930年在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年,美国成立了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思想的初步兴起。保险是转移企业运营过程中纯风险的损失,对保险的管理也就是对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运营风险管理的思想也在萌芽。

(2)20世纪5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最早出现在1950年Russell Gallagher的调查 报告 “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则以梅尔与赫尔奇斯1963年出版的《企业风险管理》和Williams&Heins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为标志。同时,成本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极力推动了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业开始普遍重视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其结果是产生了著名的《巴塞尔协议》(1988)。该协议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范,标志着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性研究的开始。

(3)20世纪9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后,非金融领域中严重的风险事件(即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绩效,而且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企业主们发现这些风险因素绝大部分能够管理却没能得到有效管理,风险管理逐步向监督、管理和控制有关组织机构和流程的方向发展。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 。

国际结算银行在2001年1月在发放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首先给出了运营风险的准确定义,并在修订案中要求“为运营风险专门拨出法定资本金”及“建立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架构”。2001年新加坡的《证券和期货法案》则要求确认、解决并监控所有与业务活动相关的风险,要求核实内部政策是否得到遵守,自行决断的权限及运营和会计程序等是否得到遵守和监控。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法案),要求所有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以确保提交的财政报告的正确性。Jack・L・King在《运作风险:度量与建模》中也提出运作风险管理通过降低影响公司收益的整体风险来增加股东价值,其代表了一个新的前沿学科。

2.国内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1986年的“期限管理”为起点,以1993年7月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严肃金融纪律,推进金融改革,强化宏观调控”为风险管理实质发展的开始。之后,国家先后出台的一些法规政策,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等,极大的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为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6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提出了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对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代表着国内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实践发展的新方向。

在国内学术界,1984年台湾学者宋明哲出版了《风险管理》一书,1987年郭仲伟出版了《风险管理与决策》,1990年金润圭出版了《企业风险与管理》,林义出版了《风险管理》。1993年香港保险总会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手册,1997年王诚出版了《竞争策略与风险管理》,1998年赵曙明出版了《国际企业风险管理》,这些著作主要是针对财务风险进行的研究。1999年张纪康出版的《企业经营风险管理》、2004年严晖出版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张坤等出版的《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等这些著作中逐渐开始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研究,不过大部分的研究只是提出了运营风险的初步概念,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作为一门学科,运营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二、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研究

本文在 总结 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建立了一套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如下:

(1)分析企业运营风险因素:首先对企业的运营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企业运营系统中价值创造流程,确立企业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其次是通过对价值链模型的分析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模型。再次通过对企业运营价值创造活动的分析确立企业风险因素的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分解模型。

(2)建立运营风险评估体系: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确定后,必须对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进行风险管理。本部分主要是通过确定指标权重的分配、制定量化公式和规则、定位数据来源、确定控制目标、区分管理周期等步骤来分析风险因素指标的体系,采用控制图法来实现对关键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

(3)建立组织体系保障:我们拟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引入了运营监控单元(OCU)的概念, OCU单元负责管理企业日常运营流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OCU管理层,然后监督相关部门的风险控制成果,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的管理过程。具体设计如下图:

(4)建立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运营风险管理体系运用于实际,通过建立各级OCU单元(运营监控单元),利用各种有效沟通 渠道 传递信息,及时反馈,确保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总结

运营风险管理体系是根据企业运营风险的特点建立,对企业内部的运营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而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形象化的操作界面、清晰明确的风险等级和完备的风险数据库,不仅使风险管理的过程简单明了,而且实现了信息集成和共享,有助于风险的防治。

作者单位:童利忠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李国祥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旭香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振钦,崔子栋.风险管理的研究与 教育 [J].北方经济,2007,4:42.

[2]陆晓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面――全面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1999,8:51.

[3]严复海,党星,颜文虎.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趋势综述.管理现代化,2007,2:30.

《高速公路运营 企业管理 决策科学化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国内高速公路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其起步晚,发展受限,与西方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并且为当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本文拟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决策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滞后的问题,探索其决策科学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改善国内现有的高速公路管理的不足,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高速公路 运营企业 管理决策 科学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离不开快捷的交通方式。就目前形势来看,高速公路的发展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经济发展保持鲜活的动力奠定基础。由于中国历史条件和历史发展的限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高速公路建立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发展比较晚,把高速公路投资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是近些年来的事情,因此, 中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如何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国内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国内高速公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为早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弱点和缺陷慢慢地凸现出来。

高速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管理相分离

在中国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管理脱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他们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性,给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带来很大的阻碍,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在初期,由于国内很多省市投资的影响,使得公路建设刚开始的时候面对的问题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无暇顾及后期管理和规划,就形成了管理和建设相分离,影响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实施。

高速公路运营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运营方面长期以来缺少较高力度地管理,使高速公路运营体制出现不完善不合理等现象。当前,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体系,不可分割,这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管理不仅要注意其统一性,还要提高其效率,保证其高效性,而对于集成性和跨区域的协调性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当前国内的高速公路管理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分段建设,分割管理,很少采用跨省联网,这就产生了一系列一路多制的问题,管理主体的混乱性给高速公路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当前的高速公路管理主要采取的模式是政企分开,这就使政府对于高速公路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督不严格,这就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盈利,而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显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民众甚至整个社会对于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有很多的误解,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做法不了解,不熟悉,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这给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又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高速公路投资和融资体制不健全

当前社会的发展给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速公路的投资和融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速公路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步伐越来越跟不上时代需要,存在着很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大多是高速公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融资主体和建设经营主体也相分离,这就为融资和投资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高速公路建设所用的贷款到期后,融资主体就承担着很大的风险,经营主体不能真正体会到融资的困难,在资金使用方面便不懂得节约和利用,这为融资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养护 措施 不到位

高速公路亦属于消耗品,只有充分重视其养护,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率。但是当前国内高速公路的养护效率极其低下,养护机构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养护制度和规则,对于高速公路的维修维护也没有科学的管理措施、规划和方法,这就使得高速公路的使用率低,养护费用高,维护周期短,维护相对频繁,维护费用利用率低,加之,很多高速公路养护设备都比较陈旧,因此在对高速公路进行维护的时候,效率水平低,很多应该养护技术不到位,养护手段陈旧落后,科技含量低,不能满足时代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出现的这些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交通需求,国内高速公路供求之间不平衡,甚至存在很大矛盾,加之高速公路网储备不足,滞后性明显,投资力度不够,管理部门协调性差,融资制度滞后,给国内高速公路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地障碍。

管理体制多样化

当前,我国《公路法》中提出,高速公路建立可以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框架,目前,很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已经入手实施,但是很多具体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细化,很多问题都是由相关的地方政府自行解决,这就影响了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和统一性,自然也会对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我国目前有关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各地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各种侵犯高速公路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车辆违章现象也屡见不鲜,给民众安全和高速公路管理带来的极大隐患。

管理单元分散化。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都是采用谁投资谁经营的模式,这就给多元化的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造成了分散化的管理局面,加之,恨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合理,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管理规范的实施。加之,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其相关的管理内容均由交警及交通部门分开管理,分别负责,这就造成管理职能的分割,影响高速公路管理的集中性、统一性、高效性,并时时造成冲突的发生,这对于高速公路建设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收费系统与标准的差异性 当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系统收费系统与标准有很大的差异性,体制多样,管理疏散,收费不统一,设备收费各异,各路段收费标准没有一致的统计方法,使民众难以理解和认同,这对于高速公路后期的建设有很大阻碍。

2.国内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措施

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中,很多相关部门也了解到了其中的问题,同时认识到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高速公路的作用和利用率,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整体效益。

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模式

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模式的统一性、健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精简性、高效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促进高速公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资金规划和管理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资金规划和管理是提高运营企业利润的最有效的方法,加强投资管理,完善投资体制,增加融资渠道,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充足,才能确保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统一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建设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对于当前的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公路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大片区域的统筹规划,加之高速公路建设的系统性和不可分割性,这就决定了必须统一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法律法规,提高监督力度,才能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完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体系

高速公路管理是复杂的,专业性强,专业化要求高,因此晚上高速公路法规体系势在必行。只有加强高速公路立法建设,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良性发展,才可以使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企业有法可依,为国内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设奠定基础。

提高信息化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方面,高速公路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来,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越来越长,业务越来越多,而传统的高速公路信息采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速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信息化管理,会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工作效率,改善传统公路建设中错位现象,而且可以实现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不同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效率。

3.结语

高速公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促使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管理要紧跟公路建设的步伐,以科技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时代化为背景,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化,才能充分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利润与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建忠.我国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体制的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02(10): 16-22.

[2]刘细茂,秦旌力.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8):123-124.

[3]朱军,刘建锋.中国高速公路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 7):71-72.

有关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推荐:

1. 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2.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3. 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4. 服务运营管理论文

5. 有关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

6. 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论文范文

7. 运营管理方向论文

8. 有关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学术堂提供了一些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1、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3、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4、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研究5、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6、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7、解析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8、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9、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0、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11、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12、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3、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综述14、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15、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6、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17、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18、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19、基于嵌入式学习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20、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能力的ERP实验教学探讨21、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分析22、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23、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间工商管理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与分析2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25、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2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27、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28、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以普通财经类院校为例29、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3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31、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32、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33、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34、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35、国外工商管理教材浅析36、工商管理情境教育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协同效应37、论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8、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39、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的分析40、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41、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42、以ERP模拟实验室平台打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4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4、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45、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6、浅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47、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48、Wiki环境下“工商管理模拟”教学的探索49、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50、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51、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52、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53、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54、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实践与探索55、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识来源与结构——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分析56、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57、论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基于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分析58、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59、工商管理学位论文 质量分级评价问题的探讨60、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61、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62、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63、浅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6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65、浅析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66、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68、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69、工商管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70、工商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71、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72、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74、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75、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探讨——基于一项案例教学实践调查76、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77、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内分流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78、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79、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8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81、高校工商管理案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82、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83、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84、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85、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86、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87、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互动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88、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89、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90、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及培养模式研究——来自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大学城其他高校的研究启示9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92、论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研究9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94、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95、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96、走特色之路建设工商管理专业97、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98、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以英国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99、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00、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眼外伤研究热点论文

健康是公平的,人人有权享有。 健康是无价的,胜过你的财富。尊重自己,爱护家人。优质工作50年,健康生活100年。您的健康需要权威指点。新闻晨报为您开出“名医讲坛”,凭借强势媒体的平台,遍邀中外名医,———指点您规避疾病,强健身心。 ■专家简介 王宁利,47岁,眼科一级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同仁眼科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眼科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家。 现任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超声工程学会眼科分会常委,美国视觉科学学会会员。曾赴美国加州大学Shiley眼科中心进行研修和博士后工作。 近20年来从事眼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现主要从事专业为青光眼、白内障、屈光,在此领域具有丰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娴熟的手术技巧。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篇,主编出版专著4部,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 ■现代生活方式让都市人处于视觉“亚健康” ●视觉与都市化环境相适应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居住的环境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在不断改变着环境的同时,本身又受变化了的环境影响。都市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在带给人类各种方便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功能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谈到视觉,大家都知道就是看不看得见东西,其实视觉和生物进化是密切相伴随的过程。人类的视觉是在生物界发展得最完美、最高水平的视觉,不但能看见东西,还有立体视觉和视觉认知过程。人类在远古时代,要有很好的远视力、追踪能力、运动视觉、夜视力才能适应当时的生存条件和生产方式。现在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大中城市已进入都市化阶段,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视功能、视觉也有了新的要求。 人类接受外界信息,其中8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器官。古代中国人就造词“聪明”,代表一个人有思想、有智慧,“聪”代表有很好的听力,“明”代表视力,其实古代的人就知道了,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接受知识的能力与他的听力、视力的好坏密切相关。 艺术家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医学生物学的角度讲,眼睛确实是心灵的窗户,因为人的全身唯一能够用肉眼看到的血管就是眼底血管,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动脉硬化等一些全身疾患,唯一能看见的神经也是颅神经中的视神经。当一个人丧失了视力,他所累及的不是一个人,而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压力。 ●视觉“亚健康”值得每个人关注 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类更多的视觉感受,都市里的人们享有比农村的人们更缤纷复杂的外部世界,视觉认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人类更多的视觉体验。从普通意义上讲,近几年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眼的健康,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得到有关视觉健康的知识。 环境对人们视功能的影响呈多方面和多层次。都市化带给人类视觉功能和疾病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例子是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眼病、高血压眼病、以及目前非常“流行”的“干眼症”亦逐渐增多。 反过来,由于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都市中传染性眼病如沙眼和营养不良性眼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视觉的“亚健康”问题。许多人的眼睛并没有明显器质性损害,但却影响平时的生活质量。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曾对门诊的病人进行了调查,发现6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他们感觉眼睛不舒服,眼睛出现干涩,易疲劳,充血。另外,长期视疲劳还会引起黑眼圈。 ●都是都市生活惹的祸 都市化的文明已造成了人类眼部疾病和功能的变迁,近视眼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近视眼的发生除与遗传有关外,与环境的关系亦非常密切,特别是和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本世纪近视眼的发病率还会逐渐增高,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讲,这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与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越来越依赖近距离的视觉功能,远视力的功能用的时间相对较少,特别是都市化的环境进一步限制了我们一部分视功能的发展。 虽然我们的“眼球”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视功能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类的运动视觉亦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可能不能像长期生活在具有宽阔视野的环境中的人们有那么灵敏的扫视功能。 都市中的人们受环境、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与之相关的糖尿病眼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第3位的致盲眼病。 大气环境的污染、电脑屏幕的辐射、环境中各种反光材料等造成角结膜及泪腺功能的下降,“慢性结膜炎”、“干眼症”的发病情况亦不容忽视。 随着都市交通的发展,眼外伤的数量亦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对眼睛有害的机会增多,增加了眼受伤的机会。 ●视频终端综合征———办公一族抵挡不了 视频终端综合征,是指由于长期注视电脑或者电脑屏幕,眼瞬目动作减少,泪液不能很好地均匀分布在眼表,导致眼干、眼涩、疲劳,慢性结膜炎等眼部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干眼症的一种。 长时间用眼对眼睛的危害是很大的,比如现在很多人来就诊的时候就说,觉得自己看电视时间长了眼睛就会特别涩、特别干,有时候也有头疼、眼睛疼的状况,看东西也很模糊,长时间操作电脑、玩电子游戏机或看电视后常会有眼睛疲劳、干涩、发痒、灼痛、畏光等问题出现,令办公室一族防不胜防。 由于视觉环境的改变,因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脑所造成的“视频终端综合征”,越来越成为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眼科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由于视觉环境的改变,“视频终端综合征”的发生将大量增加。 由于电脑荧光屏由小荧光点组成,眼睛必须不断地调整焦距,以保证视物清晰,时间过长,眼肌就会过于疲劳。同时在注视荧光屏时,眨眼的次数会降低10%,减少了泪液的产出;而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眼睛干涩不适,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办公楼环境中空调的频繁使用导致眼泪水加速被吹干。 预防电脑终端综合征,首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保持电脑屏幕跟眼睛的距离50~60厘米; ■配备专用的电脑椅,调整好座位高度和靠背角度; ■荧光屏的几何中心最好位于视平面以下,但在15度角以内;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次使用电脑的持续时间不要太长,每隔50分钟休息10分钟。 ■应特别强调定时休息的重要性,这是预防眼睛疲劳的最有效方法,最好每隔一小时左右站起来走一走,到窗口远望一会儿。不仅对眼睛有好处,对健康也大有益处。还可以滴一些可以使眼部保持润滑的眼药水。对于驾驶、阅读等视力疲劳引起的眼睛不适,也可以用定时休息的办法来调节。

健康是公平的,人人有权享有。 健康是无价的,胜过你的财富。尊重自己,爱护家人。优质工作50年,健康生活100年。您的健康需要权威指点。新闻晨报为您开出“名医讲坛”,凭借强势媒体的平台,遍邀中外名医,———指点您规避疾病,强健身心。 ■专家简介 王宁利,47岁,眼科一级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同仁眼科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眼科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家。 现任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超声工程学会眼科分会常委,美国视觉科学学会会员。曾赴美国加州大学Shiley眼科中心进行研修和博士后工作。 近20年来从事眼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现主要从事专业为青光眼、白内障、屈光,在此领域具有丰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娴熟的手术技巧。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篇,主编出版专著4部,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 ■现代生活方式让都市人处于视觉“亚健康” ●视觉与都市化环境相适应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居住的环境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在不断改变着环境的同时,本身又受变化了的环境影响。都市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在带给人类各种方便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功能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谈到视觉,大家都知道就是看不看得见东西,其实视觉和生物进化是密切相伴随的过程。人类的视觉是在生物界发展得最完美、最高水平的视觉,不但能看见东西,还有立体视觉和视觉认知过程。人类在远古时代,要有很好的远视力、追踪能力、运动视觉、夜视力才能适应当时的生存条件和生产方式。现在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大中城市已进入都市化阶段,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视功能、视觉也有了新的要求。 人类接受外界信息,其中8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器官。古代中国人就造词“聪明”,代表一个人有思想、有智慧,“聪”代表有很好的听力,“明”代表视力,其实古代的人就知道了,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接受知识的能力与他的听力、视力的好坏密切相关。 艺术家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医学生物学的角度讲,眼睛确实是心灵的窗户,因为人的全身唯一能够用肉眼看到的血管就是眼底血管,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动脉硬化等一些全身疾患,唯一能看见的神经也是颅神经中的视神经。当一个人丧失了视力,他所累及的不是一个人,而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压力。 ●视觉“亚健康”值得每个人关注 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类更多的视觉感受,都市里的人们享有比农村的人们更缤纷复杂的外部世界,视觉认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人类更多的视觉体验。从普通意义上讲,近几年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眼的健康,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得到有关视觉健康的知识。 环境对人们视功能的影响呈多方面和多层次。都市化带给人类视觉功能和疾病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例子是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眼病、高血压眼病、以及目前非常“流行”的“干眼症”亦逐渐增多。 反过来,由于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都市中传染性眼病如沙眼和营养不良性眼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视觉的“亚健康”问题。许多人的眼睛并没有明显器质性损害,但却影响平时的生活质量。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曾对门诊的病人进行了调查,发现6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他们感觉眼睛不舒服,眼睛出现干涩,易疲劳,充血。另外,长期视疲劳还会引起黑眼圈。 ●都是都市生活惹的祸 都市化的文明已造成了人类眼部疾病和功能的变迁,近视眼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近视眼的发生除与遗传有关外,与环境的关系亦非常密切,特别是和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本世纪近视眼的发病率还会逐渐增高,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讲,这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与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越来越依赖近距离的视觉功能,远视力的功能用的时间相对较少,特别是都市化的环境进一步限制了我们一部分视功能的发展。 虽然我们的“眼球”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视功能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类的运动视觉亦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可能不能像长期生活在具有宽阔视野的环境中的人们有那么灵敏的扫视功能。 都市中的人们受环境、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与之相关的糖尿病眼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第3位的致盲眼病。 大气环境的污染、电脑屏幕的辐射、环境中各种反光材料等造成角结膜及泪腺功能的下降,“慢性结膜炎”、“干眼症”的发病情况亦不容忽视。 随着都市交通的发展,眼外伤的数量亦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对眼睛有害的机会增多,增加了眼受伤的机会。 ●视频终端综合征———办公一族抵挡不了 视频终端综合征,是指由于长期注视电脑或者电脑屏幕,眼瞬目动作减少,泪液不能很好地均匀分布在眼表,导致眼干、眼涩、疲劳,慢性结膜炎等眼部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干眼症的一种。 长时间用眼对眼睛的危害是很大的,比如现在很多人来就诊的时候就说,觉得自己看电视时间长了眼睛就会特别涩、特别干,有时候也有头疼、眼睛疼的状况,看东西也很模糊,长时间操作电脑、玩电子游戏机或看电视后常会有眼睛疲劳、干涩、发痒、灼痛、畏光等问题出现,令办公室一族防不胜防。 由于视觉环境的改变,因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脑所造成的“视频终端综合征”,越来越成为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眼科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由于视觉环境的改变,“视频终端综合征”的发生将大量增加。 由于电脑荧光屏由小荧光点组成,眼睛必须不断地调整焦距,以保证视物清晰,时间过长,眼肌就会过于疲劳。同时在注视荧光屏时,眨眼的次数会降低10%,减少了泪液的产出;而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眼睛干涩不适,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办公楼环境中空调的频繁使用导致眼泪水加速被吹干。 预防电脑终端综合征,首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保持电脑屏幕跟眼睛的距离50~60厘米; ■配备专用的电脑椅,调整好座位高度和靠背角度; ■荧光屏的几何中心最好位于视平面以下,但在15度角以内;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次使用电脑的持续时间不要太长,每隔50分钟休息10分钟。 ■应特别强调定时休息的重要性,这是预防眼睛疲劳的最有效方法,最好每隔一小时左右站起来走一走,到窗口远望一会儿。不仅对眼睛有好处,对健康也大有益处。还可以滴一些可以使眼部保持润滑的眼药水。对于驾驶、阅读等视力疲劳引起的眼睛不适,也可以用定时休息的办法来调节。 ●白领患上“老年病” 许多疾病与老化密切相关,而且目前的情况是,白领中老年眼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不过许多眼疾如果能早发现、治疗,便可以避免或减轻。 白领最常见的“老年”眼疾包括高度近视、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等。高度近视导致玻璃体出现浑浊,眼前有飞蚊,这与白领对眼睛保健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应定期检查。 老花眼一直是老年人的常发病。一定年龄后,由于晶体老化失去弹性,调适能力降低.导致看近物时模糊。但有很多未到40岁却已有老花眼症状的人,与所配眼镜度数不正确有一定关系。 白内障是晶体老化浑浊而导致的。目前并无药物可以医治,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的白内障影响日后生活与工作的人来说,手术可以帮助病患恢复极佳的视力。轻度白内障病患可配戴适当的眼镜及太阳眼镜,点眼药水及口服药物可延缓白内障进展。白领在平时出门就应该戴上太阳眼镜,防止紫外线过度照射伤害眼睛。 青光眼的成因是老化使泪水出口阻塞,眼球内水分无法顺利排出,造成眼内压升高,进而压迫视神经,导致视野、视力受损,中国人似乎更易发作青光眼,情绪是其中的一个诱发因素。40岁以上的人至少每年要检查一次眼压,如果早期发现可以采用医疗手段控制眼压,防止恶化。 ■近视是生活方式关联性疾病 数据显示 ■近视眼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近视率可达50%-60%,在医学院校,近视率甚至高达70%-80%,小学3、4年级的近视率也达到30%-40%。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中学生为,而大学生高达。 ■我国是近视眼的患病大国,1995年的调查显示有3亿人患有近视眼,占世界近视眼病人的33%,其中病理性近视眼超过200万人。 ■一些资料显示,女性的近视眼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东方人、犹太人较多,而黑人较少。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等亦存在联系。 ●大城市近视率越来越高 近视眼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人们对它的认识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随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化进程,近视眼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眼病,WHO已把它列入亟待解决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 对近视的成因,现在有很多种说法,但比较公认的原因是与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密不可分,这样可以导致睫状肌在极度调节的状态下工作,初期可以成为调节性近视(就是一般说的假性近视),不能缓解后就发展成为病理性近视。也有人认为黄种人的基因对近视的易感性比较高。现在已经筛查到了很多基因突变点,但对近视的真正成因还没有定论。 在城市,大家把很多精力花在近距离阅读上,近视眼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近视率可达50%-60%,在医学院校,近视率甚至高达70%-80%,小学3、4年级的近视率也达到30%-40%。 在大都市中,我们依赖的信息大多来自书本、网络,可以说,90%的信息是依靠近距离阅读而获取的。所以视力依赖于近距离阅读,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近距离阅读的进一步依赖,要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人就产生了新的所谓的现代文明病———近视眼。 ●应正确看待近视眼 现在很多人对于近视眼还有误区,一旦近视了就被认为眼睛有毛病。 其实,西方人对待近视眼非常坦然,因此西方国家对近视的关注度没有亚洲国家来得高。西方人对戴眼镜看得很平常,甚至没把近视当病,把戴眼镜当做戴帽子、打伞一样自然。而东方人就不一样了,有些人觉得戴了眼镜就不完美了,与众不同了,很难接受。 怎样正确看待近视眼这个问题呢?近视眼是一种生活方式关联性疾病,是人类为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采取的一种适者生存的进化,你为了应付近距离工作,必须要有很好的近距离阅读能力,但适应性过度了就造成了疾病。 为了揭示近视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各国的眼科学家分别进行了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近视眼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群、地区和种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我国是近视眼的患病大国,1995年的调查显示有3亿人患有近视眼,占世界近视眼病人的33%,其中病理性近视眼超过200万人。 一些资料显示,女性的近视眼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东方人、犹太人较多,而黑人较少。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等亦存在联系。 美国约25%的成人有近视眼,全美国每年用于近视眼检查和矫正的费用是46亿美元。中国尚未见此方面的报告,但由于中国的人口和近视眼的患病率都远远高于美国,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密度大,近视眼的发病率高,加上每年医疗费用的递增,估计在中国用于近视眼检查和矫正治疗的费用也会远远超过美国。由此可见,近视眼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经济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近视眼的防治研究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遗传并非近视决定因素 我们常把近视眼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常伴发视网膜疾病、白内障及青光眼等各种合并症从而严重影响视功能。 近视眼是不是可以遗传?目前,说法很多。但是近视眼发病率的种族差异从侧面提示,近视眼是一类和遗传有关的眼病,特别是病理性近视大多具有家族遗传性。 有研究显示,父母单方或双亲均有近视眼病史的观察对象比无近视的父母的观察对象具有更高的近视眼易感性。也就是说,高度近视者的子女是近视的高危人群。 大于600度的高度近视眼遗传倾向比较大,父母高度近视的人是近视发病的高危人群。可以说,在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情况下,小孩又有近距离阅读的环境,他发生近视的几率就会大大高于其他人。相比起遗传因素来说,生活方式对近视的影响更大。 ●儿童屈光不正可能来自胎儿时期 人在刚出生时眼球是扁的,几乎百分之百都是远视眼。随着人的长大,眼球逐渐被拉长,变成正视眼,长过头的就成了近视眼。而不少眼球拉过头造成的近视眼,是由于现代人普遍运动少,从怀孕时期起,就已经被种下祸根,成长期又被进一步恶化。 从前准妈妈怀孕时,大多一直劳作到临盆前,而现在的准妈妈比较娇生惯养,在孕期就坐着不动,长时间躺在床上,缺乏活动,一方面会使婴儿发育不良增多,同时准妈妈不良的体质也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根据统计,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的小样儿和早于7个半月的早产儿,其眼球更易缺氧,在青春期的近视率会比正常孩子高出近倍。同时,准妈妈的少动,以及现代独生子女的缺乏锻炼,使得孩子的眼球晶体弹性减弱,在发育过程中,眼球容易长过头而发生近视。 在屈光不正高发的情况下,要尤其注意预防青少年的屈光不正,一旦发现儿童看物体的姿势古怪,家长最好尽快送去医院检查。 孩子的古怪看姿主要有如下3种:1、歪头斜脑看东西。2、眯着眼睛看物体。3、冲着头看东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做瞳孔放大验光检查,确定孩子是远视、近视还是散光,并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能轻信虚假的医疗广告。 ●夜间灯光可导致青少年近视率升高 视觉环境与近视眼有密切关系。我国近视的发病率位居世界之首。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中学生为,而大学生高达。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由于父母亲有高度近视的遗传外,大部分还属于用眼不当所造成,尤其是与近距离工作有关,如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姿势不良等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关。 都市内缺少可以提供给青少年极目远眺的环境。而且,在城市中,由于马路、公用设施等建筑物,常彻夜通明,改变了光线的自然节律性的昼夜变化。城市中并没有真正的“黑夜”。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光线的明亮程度可以明显地干扰动物的生物节律,干扰人体松果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并有试验证明在夜间开灯睡眠的孩子中,近视眼的发病率高。 我国著名学者胡诞宁教授在八十年代中期,对我国青少年进行过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视眼的发生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具有明显的关系。。 ●单纯近视并不可怕 单纯性近视并不可怕,你只要戴眼镜,如果有特殊工作需要,就戴隐形眼镜,甚至做准分子激光手术都可以。麻烦的是中高度近视,即近视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眼轴变长,视网膜、脉络膜发生变性的时候,就进入病理性近视,带来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玻璃体液化后脱离等后果,甚至失明。所以中高度近视不得不成为老百姓和眼科工作者高度关心的问题。 没有近视眼家族史和其他遗传性危险因素的近视儿童,成年后大多只发展成为中度近视,但是那些具有危险因素以及近视眼的进程发展较快的儿童则很可能将受到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困扰,因此对这一部分人群的治疗和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类预防和阻碍近视眼的努力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但有关用眼卫生、眼部保健操、某些滴眼液和仪器的使用多只能起到微弱的作用,而且对病理性近视无效。 ●近视矫正需正视 家长给孩子验光后,发现有了200°的真性近视,但家长不让孩子配眼镜,认为一戴上眼镜,度数就会越来越深。有的老师为让孩子看得清楚,也会把孩子的座位从后排换到前排,还有的人时戴时不戴,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会影响到孩子的视觉发育,除了会导致近视加重,还会发生斜视、弱视。 我认为,戴眼镜是矫正视力较好的方法。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得近视眼了,就应戴上眼镜矫正视力。 手术矫正近视眼成为很多希望摘掉眼镜的病人新的选择,但并非通过手术治愈了近视眼。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虽然视力得到了提高,但近视眼的并发症的可能依然存在。近十年来角膜屈光手术已广泛应用于矫正视力,对于这些手术的适应范围、长期效果随访和安全性的评价还多在进行中。我个人的态度是既不提倡也不反对。 ●戴隐形眼镜要关注透氧率 戴了隐形眼镜后,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膜缺氧,角膜原先是靠直接从空气中摄取氧气来呼吸的。现在,你在上面盖了一层东西,虽然氧气还是能通过,总是变少了。根据研究,大多数人戴了隐形眼镜后,角膜能使用的氧气,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那怎么办呢?身体对抗局部缺氧的方法,就是增加局部血流量(让血管扩大),或者是长新血管,好让血液能把氧气和养分多送一点过去。就好像如果要增加公路的运能,一是拓宽,一是新建。结果,不管是血管扩张或是长出新血管,所谓的“红丝”(就是血管)就变得明显可见了。 戴隐形眼镜还会出现结膜发炎。软式隐形眼镜上的蛋白质过敏、隐形眼镜本身造成的慢性外物刺激、洗眼镜的药水、杀菌的药水、附在隐形眼镜上没被杀掉的细菌、霉菌、阿米巴等都会引起结膜的发炎反应。一发炎,红、肿、热、异物感、痛、分泌物都会出现。 ●激光治近视有“禁区” “三十秒摘掉眼镜”,对患有近视的人来说总是显得特别具有诱惑力,但并不是所有患有近视的人均可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它对治疗对象的选择有严格要求。 部分近视眼患者往往会伴有一些眼底病或其他眼病,他们并非适合准分子激光手术。根据上万例手术资料统计,在前来进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患者中约有10—15%不适合该手术。如果勉强接受手术,术后早期视力可能也很理想,但在1至2年后就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圆锥角膜等,严重损害视力健康。 对于术后视力情况,除了少数先天条件较好的近视患者外,并不像有些宣传那样人人都可以恢复至视力。根据近几年的上万例手术记载:85%的近视患者术后第一天视力可达到以上,90%在术后一周达到以上,98%在术后三个月达到以上。专家建议,近视患者选择激光治疗近视时,应到眼科实力强的医院进行,进行准分子手术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医院的设备、成像质量的检验仪器、手术先进程度,再予以选择。不要轻信广告,务必要了解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成功率不是100%,而术后裸视也不代表成像好、看物体会清楚。同时,术前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手术的安全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当然,矫正视力最好的手段还是戴眼镜。 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对象条件·年龄18-55周岁;·近视2000度、散光800度、远视800度以内者;·近2年内近视度数稳定;·镜片最佳矫正视力以上(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者视力在以上);·经全面专业检查,无眼部炎症、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糖尿病等眼部和其它影响手术的身体疾病;·戴软性隐形眼镜者须停戴3天以上,戴硬性隐形眼镜者须停戴2周以上;·有接受治疗愿望而无不切实际的期望者。 ■眼睛保健全攻略 ●创造眼睛保健的环境 要创造一个适合眼睛保健的小环境,提供望远的机会,让睫状肌有松弛的可能。 像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在家面对电视机是近距离,在办公室也是近距离对着电脑,出门楼对楼还是近距离,这样的环境对眼睛保健不利。 工作中应注意改善工作环境和调整工作方法,办公室应保持通风和一定湿度,工作注意适当休息,每工作1—2小时休息10—15分钟(闭眼或向远方注视)。工作时注意调整好显示器高度,并将键盘靠近显示器,这样可以缓解眼疲劳和眼干症状。 在夜间看电视时,最好在电视机的背侧开一盏灯,在15瓦-30瓦左右,灯光要柔和,这样能起保护眼睛的作用。 ●选择眼药水学问大 眼药水有非处方用药和处方用药。一般来说,即使是保健型的眼药水也不能经常点,而且不能点很长时间,因为里面有一些防腐剂,长时间使用对眼睛不利。所以挑选眼药水的时候要注意看说明书,上面是否写了含有防腐剂。 治疗性的眼药水就更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了,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在大多数居民家中,可能都备有一到两种眼药水,用于“消疲劳”或者“消炎”。殊不知,眼科疾病千变万化,仅凭外眼的观察而不能把握病的根本就随意用药,常可祸害终身。如“红眼”可能是结膜炎,也可能是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下出血、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也可能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有一些眼痒或者慢性结膜炎的患者,因视力无碍,便自行到药店买药,药店工作人员并非眼科医生,也并不完全知道病人的用药时间长短,便根据病人需要给药,就这样,一大批的“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就产生了,而且,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往往不易及时发现,至晚期才被确诊为青光眼,此时,损害的视力已无可挽回。 我建议,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家庭中没必要备有眼科用药,有眼部问题出现,应及时找眼科医生进行咨询或者诊治,即使家庭中备有药物或需长期使用,也应不定期地进行眼科咨询。 我记得曾有一位八十岁老翁,曾因“眼红”在医院开了一瓶妥布霉素,3天后好转了。3个月后,再次眼红,便如法炮制,继用此药,3天后“中风”了,此时的“眼红”非彼时“眼红”,是结膜下出血,这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一个先兆。 ●点眼药水的正确方法也必须普及 我觉得正确的点眼药水的方法是一个必须普及的知识,不正确的点滴方法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问题。 点眼药水以前一定要洗手,最好是躺着点,打开眼药水以后第一滴眼药水不要使用,可以用第一滴眼药水把瓶口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给冲洗掉。然后用食指拉开下眼睑,眼睛往上看,把眼药水滴在下眼睑的沟槽里面,千万不要把眼药水直接点在黑眼珠上。点完后还要用手轻轻拉一下上眼皮,这样可以使眼药水均匀地涂抹在眼睛表面。最后还要记住点完药水要用棉签放在眼内眦处挤压3-5分钟。 这样做因为眼睛和鼻腔是相通的,而且正好是在眼角处相通,如果不按压住眼角,滴入的眼药水很快就会到达鼻腔、喉咙。通常一次点一滴眼药水就足够了。点药水时往往会长期保持一种固定的体位,时间长了也会引起身体不适。 ●吃好也能防眼病 民间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虽然并无什么科学道理,但眼睛是一个高耗能、高耗氧的器官,所以我们一日三餐都应该保证健康的饮食,包括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比例要合适。 在肝脏、蛋黄、胡萝卜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对于因为缺乏维生素A而导致眼病的人来说,吃一些这类食物肯定是对眼睛有帮助的。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可多吃一些水果,由于水果里面含有很多维生素C、D、E,在抗氧化和抗老化方面有一定作用。枸杞子有养肝明目的作用,长期服用对眼睛保健是有益的。美国已有实验室专门在研究枸杞子、银杏等植物对眼睛的帮助。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蛇胆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但是这种明目作用是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的,还要跟其它药物放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且需要的时候才能吃。 我不主张眼睛不好的人靠吃蛇胆这种东西来达到明目的作用。胆汁应该是入药以后再食用,像南方有些地区吃新鲜的胆是很危险的,有可能感染疾病。 ●远离烟酒危害 据研究,在烟气中含有7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许多有毒物质。通过对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人的观察,这种有毒物质能直接影响眼部组织新陈代谢功能,发生双眼无痛性、进行性视力减退、色觉障碍等。长期吸烟者,尤其是同时伴有饮酒过量或者营养不良者,将会形成烟草中毒性弱视。 抽烟还可引起眼压升高,有研究表明,在青光眼患者中,抽一支烟即引起眼压升高超过5mmHg者达37%。在正常人中,抽一支烟仅有11%的人眼压升高超过5mmHg。因此,有青光眼病史或者家族史者,应尽量避免抽烟。 酒精可使血管痉挛,加上心情兴奋促进痉挛加重、血压升高,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更容易破裂,导致视网膜出血。如果出血发生在后极部可使视力极度下降,发生在黄斑部则会导致失明。另外,长期过量饮酒,特别是经常大量饮烈性酒,可引起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体内维生素B族缺乏,出现结膜炎、视神经炎,发生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 当然少量饮酒也会对眼睛有好处,可能具有所谓“活血”的功能。已有研究证实,饮酒可以导致暂时性的眼压下降,尤其对青光眼患者,下降幅度更大。 ●不当饮食引发眼部炎症 我们发现,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可以成为眼部“麦粒肿”和“急性泪囊炎”的诱因。而一些海鲜类的食物,可能与葡萄膜炎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因此,对有葡萄膜炎病史,尤其是复发性葡萄膜炎患者,应注意节制自己的饮食习惯。 老人中有25%到40%的人患有慢性结膜炎。喝酒后眼部血管扩张充血,球结膜充血,造成眼睛干涩难受。所以结膜炎患者要注意少饮酒,并少吃辛辣食物。 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具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不是中文核心,是科技核心《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原《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学术类(科技卫生)期刊,由张效房教授、扬敬文所长及楼苏生主任于1979年创办。2010年12月更名为《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 本刊入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版),被《中文科技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 34年来,本刊以高、中级眼科及医学科技人员为主要读者。报道我国眼外伤、职业眼病、眼科手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及国外眼科学方面的新发展。成为我国内地及港、澳、台湾诸多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及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所)等重要的参考期刊。并拥有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波、马来西亚等国大学、医院、科研单位和图书馆等长期订户。本刊为推动我国眼外伤、职业眼病和眼科手术方面学术交流及国际眼科界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促进了我国眼科各级临床医师在眼外伤诊治水平的提高,架起了与世界各地在眼外伤科研与诊疗、防治工作的交流桥梁,为我国眼外伤诊治和研究处于国际前列,奠定了基础。 自2011年起,本刊将以全新的面貌奉献给读者,在中华医学会的科学、规范管理下,不断努力,关注眼科医学专业的最新动态,为广大的读者和作者构筑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我国的眼科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刊新名称新刊号已于2011年1月正式出版,卷期延续,常设栏目主要包括: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临床报道、经验介绍、病例报告、护理技术、基层园地、综述、讲座,还有通讯、会议通知、新书预告等。诚挚欢迎广大眼科医学工作者赐稿。

最好去药店或者医院看一下,如果是角膜有损伤,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买眼药水治疗。

机械工程领域研究热点论文

在机械专业教学中,以不借助电脑、投影仪和幕布等多媒体设备而进行教学的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已经日益凸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机械工程导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范文 一:农机安全风险评析

1农业机械安全风险评价过程

农业机械安全风险评价是采用科学的 方法 和程序识别、分析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 措施 以消除或减少农业机械在安装、使用、维修等环节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安全。其过程包括风险分析(产品限制的确定、危险识别、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定和风险减少。安全风险评价为迭代过程。通过安全风险评定,对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应采取消除或减少风险的措施,并重新进行风险(包括再生风险)分析和评定,直至安全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2农业机械危险识别

在对危险识别前,首先应确定机械的限制。即描述产品作业功能、预定使用范围、可预期的误用、使用和维修环境,以确定危险识别范围。一般可根据产品功能及使用操作来描述。如 拖拉机 加油、加水、上车、启动、前进、转向、倒退、制动、停车、驻车、下车、悬挂、牵引、提升、维修等。危险是指潜在的伤害源。农业机械产品存在的主要危险包括:机械危险(如挤压、剪切、冲击、缠绕、吸入或卷入、切割、高压流体喷射等)、电气危险(如与带电部件接触)、热危险(如与高温物体接触、热辐射等)、噪声危险、振动危险(如座椅、手把振动)、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如人体与农药接触)及滑落、绊倒及跌落危险。不同农业机械产品,可能产生危险的形式及多少各异。危险识别目的是在机械限制范围内确定并形成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事件的清单。危险识别应在农业机械的寿命期间内系统地识别所有阶段(如运输、安装、使用、停用、维修等)的全部相关任务中可预见的危险。危险识别一般采用至上而下及至下而上两种方法。至上而下法是以潜在的后果(如挤压、烧伤)清单为起点,确定造成伤害的危险。至下而上法是以检查所有的危险为起点,考虑确定的危险状态下所有可能出错的途径(如制动功能失效、人为差错)及其导致伤害的方式。相比而言,至下而上法更为全面彻底,但过程较复杂。

3农业机械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为伤害发生的概率及伤害造成严重程度的综合。农业机械安全风险评估是依据农业机械产品的危险识别结果,确定各种伤害发生概率及伤害造成严重程度的过程。目的是确定每个危险状态或事故的最高安全风险。通常用等级、指数、或分数表示安全风险的大小。评估伤害发生概率应在考虑暴露危险区人员、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产品特征、产品成熟度、生产企业规模、生产方式)、避免或限制伤害等因素后确定。伤害造成严重程度可在考虑伤害或影响健康的程度(如轻微、严重、死亡)及伤害的范围(如人数)后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分为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两类。常见方法有风险矩阵法、风险图法、数值评分法、定量风险评估法和综合评估法。其中风险矩阵法和风险图法较简单,也较常用。

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针对每一识别的危险,将决定危险事件风险的两个因素即伤害严重程度和引起伤害的概率划分为相应等级,形成风险矩阵,用交叉单元来定性地衡量风险大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风险矩阵选择、伤害严重程度评价、伤害发生的概率评价和得出风险等级四个步骤。

风险图法

风险图以决策树为基础发展而来,其特点是使所评价的危险形象化,便于分析比较。风险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风险参数(严重程度、暴露度、危险事件发生概率、避免可能性),每个节点的分支分别代表相应风险参数的等级(如轻微的、严重的)。风险评估时,从起点开始,在每个节点处沿着所确定等级的分支向前,末端指向就是风险等级。

4农业机械安全风险的减少

安全风险评价目的是减少或消除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由安全风险因素构成,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就要减少或消除影响风险等级的风险因素(危险源、发生的概率或伤害程度)。而减少或消除影响风险等级的风险因素可通过在产品设计阶段及在使用阶段采用相应措施来实现。

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采取消除或减少安全风险的措施

1)本质安全设计制造。即通过产品设计制造消除或减少危险。如去除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覆盖件上存在的锐角,加大拖拉机操作手柄与相邻部件的间隙可以消除其带来的划伤或挤压危险。不是所有的危险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制造完全消除,当存在设计不能消除的危险时,应通过设计制造减少风险。如降低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的行驶速度和质心高度来提高稳定性;采用减震机构减少拖拉机座椅振动等。本质安全设计制造是减少安全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应优先采用。2)安全防护措施。当不能通过产品设计制造消除或充分地减少安全风险时,应采用限制暴露于危险、减少危险事件发生概率或消除或降低伤害可能性的安全措施。如对收割机、拖拉机外露旋转件加装防护罩,对动力喷药机安装安全阀限制压力。3)使用信息。使用信息是对采取本质安全设计和防护措施后的遗留安全风险提出使用警告,以降低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如在农业机械危险部位粘贴安全警告标志、标签;安装喇叭、后视镜等信号装置;在产品使用 说明书 中说明安全使用规则;限制使用范围等。

在产品使用阶段采取减少风险的措施

多数农机产品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采取安全风险减少措施后,因产品具有的固有特性、生产与设计的差异等原因,仍然会遗留安全风险。对此,应在使用阶段对遗留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实施行政许可管理,即通过实施许可制度减少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如我国实施的拖拉机驾驶员驾驶证制度;拖拉机、收割机安全年检制度;植保机械实施CCC认证制度等。二是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三是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四是使用个体防护装置,如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安全帽等。5结束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减少农机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提高农业机械产品使用安全性。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估的结果是科学制定农业机械产品安全标准、安全监管措施的基础。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二:农业机械技术变化及维护

1.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

农业机械在投入使用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其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会逐渐与初始标准值产生偏离。当技术性能指标尚未超出允许的极限值时,机械满足基本要求而正常工作,可以认为这时的技术状态是正常的。当超出允许的极限值以后,机械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例如工作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急剧下降、机械故障急剧增加等,这种现象称为技术状态恶化。这时应当停止使用,进行修复或报废。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具体变化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曲轴与轴承、活塞与缸套等运动配合件的基本恶化形态是配合间隙增大,其规律是:配合间隙的增加速率在工作初期较大,当工件相互磨合之后,间隙增加,速率下降,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当配合件间隙增大到极限值后,在配合件之间将出现撞击作用和润滑条件恶化,如果继续工作,会造成机器的损坏。

又如过滤式机油滤清器,其基本恶化形态是滤网脏堵,它的变化规律是:在工作初期由于过流量大,滤网表面隔滤机油中杂质的作用较强,杂质积累速度较快。随着工作时间加长,滤网表面脏堵程度加大,机油通过量减少,隔滤杂质的作用减弱,杂质积累速度减慢。一旦滤网表面完全堵塞,就会完全丧失其隔滤杂质的作用。机械的 其它 零部件,也都有自身的技术状态变化规律。由于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工作条件和所起的作用不相同,在工作过程中技术状态的变化形态和规律也有差别,他们都对整机的技术状态变化规律产生影响。其中,主要零件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各主要零部件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整机技术状态的变化趋势,以便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技术措施。比较复杂和贵重的农业机械,并不是一次性使用后立即报废,而是经过反复 修理 继续使用的。在机械的主要性能指标临近极限时,适时进行修理,使主要性能指标基本恢复到标准值,机械就可以再次投入使用。在技术指标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保持和恢复机械的技术状态。

2.农业机械的维护制度

农业机械的技术维护制度,是在使用过程中为保持和恢复机械的正常技术状态而执行的一种技术维护体制,它包括应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内容、进行方式以及必须达到的标准。尽管目前农业机械大部分由农机户自主经营,但是,科学的维护制度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延长农业机械使用寿命,才能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主要有三种维护制度:

一是故障维护制度。机械一直使用到出现故障或损坏时才被迫停车进行维护。当前农机户普遍采用这种被迫的维修制度,虽然可以节省日常的维护费用,并且有可能使某些零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由于机器技术状态早期恶化,非但不能使全部机器零件的技术寿命得到充分利用,还常常引起严重的损坏,使机械无法修理而早期报废。

二是定期维护制度。按固定的周期对机械进行强制性技术维护。它的周期是根据机械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确定的,可以按计划对机械采取技术维护措施,预防机械发生故障而损坏,保持机械工作的可靠性。这是一种科学的维护制度,但未引起农机户的普遍重视。

三是按需维护制度。定期对机械进行不拆卸检测,按照技术状态的需要对机械进行维护。这也是一种计划预防维护制度,它既可以保持机械有高度的使用可靠性,又可以使机械零部件的技术寿命得到充分利用,它比定期维护制度还先进。建议农民朋友广泛采用。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机械工程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 要: 随着近些年以来汽车行业的崛起,汽车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性、有效性、节能性成为电子控制系统和技术研发领域的主要项目之一。众所周知,整车综合性能的改进和提高要凭借子系统的协调工作来完成,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手段作为提升车辆性能的手段之一,在车辆工程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车辆工程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底盘集成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底盘各个系统的工作性能,使底盘各系统在协调稳定的条件下运行,从而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整车的综合控制性能和标准。本文立足于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车辆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汽车底盘集成控制;集成控制背景;集成控制技术

DOI:

0 引言

汽车底盘的整体性性能是通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对汽车所进行的控制意识,如转向、加速、减速、缓行等的调控的来实现的。汽车底盘控制技术实现的核心目标是向集成控制方向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集成控制的对象、手段、互联网技术等内容的控制,对于提高汽车在运营过程中的指定性和舒服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正在朝着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1 汽车底盘集成控制背景概述

汽车集成控制思想的提出

控制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最早应用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燃油经济性、排放合理性方面出台了相应了法律规定,由此拉开了控制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帷幕:驱动控制系统(TC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TRC)、主动悬架系统(ASS)等控制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汽车的性能,与此同时,汽车底盘技术也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现代学术界通常把研究的重点内容集中于车辆底盘控制系统中的悬架,转向,驱动、制动系统等方面,由于这些因素彼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的时候,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实现这些系统对应的控制目标,但是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些系统被糅合进车辆运动控制中对其他子系统的带来的影响结果。

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研究的发展

有关汽车的集成控制理论,上世纪末期的理论成果颇多。美国的和从汽车稳定性基本特征出发,提出了比例微分控制和状态反馈控制理论措施,从根本上实现了制动防抱死和驱动控制的集成控制目标。转向工况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是日本的和所提出来的理论,该模糊控制达到了对转向系统和主动悬架的集成控制的`目标,对于汽车的操纵性和平顺性进行了调控,从整体上达到了完美的效果。英国学者提出了基于双向作用的多目标集成控制理论,这种理论被应用在汽车底盘系统的主动控制中。德国研究者Chtler设计出了一整套ABS/ASR和ASS等内在集成系统,从而实现了汽车垂向、侧向、纵向的有效集成控制。通过设计多变量的协调控制技术对汽车底盘系统实现了集成控制,在这个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构建成一整套动力学制动、驱动以及转动模型。

国内的学者李君和喻凡提出了转向系统与制动系统、悬架系统与制动系统的集成控制理论,提高了汽车的动力学功能。2004年,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实验室引入了轿车ABS/ASR/ACC集成电控技术,通过捷达GTX样车的试验实现了控制单元硬件电路和软件逻辑的整合,所研制出来的集成电控系统功能优越,在实用性和扩展性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轿车的安全控制装置集成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2 车辆底盘集成控制技术研究

底盘集成控制结构研究

集成控制

集成控制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单元呈现一切信息动态,其中涵盖传感器等信息,这一动态信息的实现是经过多个目标的计算过程实现执行器的规范化控制,这种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实现集成控制,通过一个集成控制器技术的研发成功,取代了各个子系统控制器,促进了控制集成技术的发展。

协调控制

协调控制是集成控制与各子系统控制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控制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控制模块进行充分利用,在各个子模块的序列中添加协调控制器,达到协调各个子系统工作的目标。协调控制器会准确探究出车辆运行当中的状态,对驾驶员工作状态中的意识进行识别,以及对控制感知命令进行分散识别,传达到中间层的各个控制器,之后由中间层面的控制器对各个子执行器实行管理控制。

底盘主动控制系统探索

底盘主动控制系统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横向的转向和横摆力矩控制、纵向的制动和驱动控制、垂向的悬架控制等要素。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技术的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在开发过程中注重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力度。由于汽车的运动轨迹并不相同,因此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执行器的控制而言,各个子系统都对其有制约作用,比如制动器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驾驶员的意识、电子稳定系统ESP、防抱死系统ABS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且同一个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其他数个控制体系达成,比如转向过程中的稳定性的实现是借助于主动前轮转向AFS、主动后轮转向ARS以及ESP等要素来完成的,除此之外,也同时反馈控制时间、相位的实现时间、系统、传感器的冗余度等因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公路行业开始不断壮大,汽车作为经常应用的交通工具,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从改革开放以来对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的研究课题一直没有停滞,研究者把关注的焦点聚焦于如何引入先机技术,使汽车底盘的各项功能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汽车底盘体系的整体性能。本文针对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这一课题展开讨论,为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做出理论探索。

参考文献:

[1]贾晓峰. 电动汽车底盘多目标集成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陈文才.浅谈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6(05):136-137.

[3]贝绍轶,赵景波,刘海妹.汽车底盘集成系统的重构控制技术评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29(04):1-4.

机械工程技术作为工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生产手段,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其还是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工具。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 摘要: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难度高、危险、工作量大的工程都是需要机械装置的使用。文章首先对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之后着重分析了其实践应用。 关键字: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实践运用 在工业经济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自动化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其在相关技术的支援下不断革新,当前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将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慧技术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程式来模拟人的思维,用机械装置代替人类进行各项活动,当前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1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概述 总结来说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具备以下优点:首先,能够节省大量人力,机械装置自动化被应用以后,很多产业真正实现了批量生产,一个机床甚至一个车间只需要一个操控人员,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其次,机械装置在计算机系统的操控下能够精确完成各项动作指令,只要指挥没有失误,机械动作就不会出现失误,可以说装置技术水平比经验最丰富的生产师傅还要高,因此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最后,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排除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大大提升生产速度,人们可以根据标准生产速度预计月、季度以及年生产量,而且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产速度仍有上升空间[1]。 2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的实践运用 各类刀具的自动化应用 工业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各类刀具,尤其是与金属加工相关的行业,切削过程中都要将刀具作为主要工具,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使用这些刀具时对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换刀以及走刀过程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切削时还容易出现失误,随着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刀具的使用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普通机床以及自动机床在使用刀具时对人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工人们不再需要亲自动手完成选刀、换刀以及走刀等一些列过程,这些刀具会根据计算机程式自动完成这些动作,不仅节省时间,且不容易出现失误,技术人员只需要在操控室里观察整个过程,如果出现偏差直接在电脑中调整引数即可,既便捷又安全。 运用于机械加工中 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比较典型的就是自动化加工装置,自动化加工装置主要有两种型别,一种是全自动化,其能够完全实现回圈自动化加工,同时装卸工件的过程也完全实现自动化,另一种是半自动化,只能做到前半部分,装卸工件过程需要依靠人工,加工过程自动化可以代替人们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甚至可以代替一部分脑力劳动。例如当前大多数机械加工过程所使用的都是数控机床,对加工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能够按照人们的要求批量加工出各类零件,实现流水作业。 运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艺中 计算机辅助制造包含很多内容,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帮助,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设计内容包括所有与物流相关事项,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指生产装备间的活动,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数控程式设计,无论是广义的角度理解还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设计中都要将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作为根本依据。而在一些辅助工艺的设计中,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升程式设计效率的同时,还能提升技术的精准度。而无论是设计过程还是在生产过程,都涉及到大量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资料,将这些资料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生产物料资讯、生产工艺流程、年度生产计划、成本控制计划以及产品订单资讯等,这些资讯共同构成了生产过程的资讯流,资讯流的自动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整个产品生产周期的管理。 运用于物流供输中 机械制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物流供输,只有物流供输过程顺利进行,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物料才能被及时运送到装置处或者是仓储处,机械生产过程才能持续下去。物流供输过程的自动化,就是在生产系统中输入物料名称,系统就会根据流程判断出该物料应该输送到何处,并作出输送指令,输送机械就会根据指令完成输送动作。物流供输系统中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其一是单机供料装置,该装置中包括五种机器,分别用于存料、隔料、上料以及输料,另外其中还包括一组定位装置,用来判断物料输送的具 *** 置;其二为连续输送装置,其中包括带式、棍式以及链式输送系统,还包括很多传送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叫做返回装置,如果由于输入错误或者是指令错误导致物料运输失误,就可以启动该装置将物料运回;其三为运输小车,对于一些特殊物料就需要使用运输小车运输,例如钢厂会使用有轨小车运煤,使用悬挂车运输钢卷等;其四是工业机器人,由于位置特殊其他装置无法将物料输送到时,工业机器人就能发挥作用;其五的储存装置,其中包括中央刀库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 应用于装配过程中 工业生产除了加工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转配,就是将加工好的零件按照技术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基础部件或套件,最终装配成完整的产品,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最初发展起来的时候人们都将重点放在加工环节,而装配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大量技术工人由加工环节向装配环节转移,但是实践表明人工装配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实际需求,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自动化装配。零件装配质量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从技术角度来说,装配过程要比加工过程更加复杂,因为其不属于完全的流水化生产过程,需要自动化装配系统具有一定的判断力,能够自动判断出连线处或者是接触处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连线的是否牢靠等,这就需要人工智慧技术提供支援,使自动装配系统能够模仿人脑思维。 应用于检测过程中 检测是所有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可少的环节,能够及时发现零件或者成品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例如汽车制造业就会对每一个零件进行检测,确认尺寸、材料等所有特性都符合标准要求以后才可以进行装配,同样装配完成以后仍旧要对装配情况进行检测,随着加工和装配过程的自动化,人工检测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各类自动化识别技术应运而生,例如,在对切削刀具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查时,就可以将电流讯号作为依据,也可以根据人工神经网路做出判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也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其仍旧处于进一步发展中,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慧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仍旧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学俊.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装置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1330:60-61. 篇2 浅析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与展望 一、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与理论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有许多的关键技术与理论,它们对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和应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归结起来,其中的主要关键技术与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思想和理论;优化方法;建模技术;结构分析技术;结构重分析技术;敏度分析技术;软体开发技术。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不断有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出现,也有一些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新理论被引入结构优化设计,并且大大拓宽了该方法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为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 1.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综合水平与实力,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推广应用或发明、开发,而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作用最大的领域也在航空航天。由于该领域的特殊地位,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充分的重视。目前,结构优化设计的大量研究集中在航空航天领域,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国内进行了有关飞机机身、飞机翼面、飞机结构整体、火箭发动机壳体、航空发动机轮盘、机身承力框架等结构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而在国外,有关结构优化设计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一些著名的结构优化设计专家学者都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等。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应用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必将成为越来越大的角色之一,为我国航海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2.船舶工业 船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我国开始研究船舶结构优化设计比国外晚了近十年。但是,我国的船舶结构优化设计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潜艇结构、中小型集装箱结构、油船剖面、潜艇外部液压舱等结构优化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提高了相关研究物件的效能,为船舶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精确的设计方法。 3.通用机械和机床 通用机械和机床的结构优化设计也是一个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成功应用的领域,把有限元技术与优化技术结合起来,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对大型复杂机械结构件的设计是一种有效、精确的方法。由于一般的机械零部件都是连续体结构,结构分析非常复杂,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比较困难。国内的相关研究比较突出,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报告,陈立周、孙焕纯等根据机械设计中离散设计变数较多的情况,提出了离散设计变数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孙靖民、米成秋对机床床身等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赒济等研究了圆柱拉压弹簧动载下的结构优化设计;钟毅芳、唐增宝等进行了液力传动系和双级齿轮减速器的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方宗德等完成了斜齿轮三维修形的优化设计;秦东晨、方刚等完成了复杂箱形梁的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通用机械和机床的设计有了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设计方法,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 4.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行业,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先进的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也就在此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冯振东等进行了万向节传动布局的支承动态结构优化设计;田振中研究了特种汽车车身的结构优化设计;冯国胜对汽车车架的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章一鸣等研究了汽车悬挂系统的优化设计;上官文斌等进行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秦东晨等对汽车车身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等。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广泛应用的一个领域。 三、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展望 结构优化设计随着最优化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改善,已逐渐得以发展。 拓扑优化、材料优化和形状优化的整合在机械结构和部件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是近年来出现的并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拓扑优化能够为结构的方案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复杂结构和部件在概念设计阶段即可灵活地、理性地优选方案,有望用于大型实际结构优化设计求解。拓扑优化研究中提出的均匀化方法等,可以将材料选择,布局优化和形状优化整合一体,为并行地设计材料、工艺和结构提供科学的手段,有关方法的研究,实用化软体开发及应用是有意义的。但是要处理庞大的有限元和优化模型计算量增大,应力约束处理、对“多孔状”材料分布圆整化,单元消失可能会对计算模型造成病态等问题。 动态特性优化是机械系统和结构设计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征向量、动力响应量的灵敏度分析、高度密集频率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和优化设计,大型动力优化问题的建模和求解方法,非线性分析在优化中的应用,使优化技术的作用从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延伸到加工工艺过程的优化,仍是极富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结构优化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仍具实用价值,要解决优化设计的有限元模型的庞大性,解决结构优化与多学科设计问题交叉问题。对于机构、结构和机械装置的可靠性与健壮性是大型工业装备设计时十分关心的问题,综合考虑可靠度,健壮性及成本的全效能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将给出更为接近实际的结果,应予重视。在这类问题的研究中,对包括模糊性和随机性的不确定因素应予注意。为促进优化设计为工程实际服务,进一步开展实用性,通用性的结构化设计软体的开发和完善工作也是十分迫切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