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法学论文发表周期

发布时间:

法学论文发表周期

这个主要看所选的目标期刊了,都是不一样的,半年一年的都有,主要是审稿周期的长短的问题,如何判断审稿周期,参考以下文章内容:

教你如何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

审稿周期是衡量出版社的重要标准,因此许多出版社会定期公布审稿周期,对于作者而言,审稿周期同样重要,学术研究具有时效性,每一个作者都希望所投期刊能快速完成审稿程序,并顺利发表。那么,该如何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呢?

查看期刊主页

大多数的作者会查看期刊的主页,在期刊介绍或投稿须知里一般都会找到该期刊的审稿周期,不过,即便是同一个期刊,审稿周期都不是固定的,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如遇一些特殊的情况,如补充实验等耗时比较长的情况,整个审稿周期会更长,所以,期刊会提供给作者一个平均的审稿时间。

自主推算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查找该期刊最近发表的文章,一般会在文章的页脚处,有些期刊会在摘要里或参考文献后注明,如在文章的脚注上会有这样的信息:Received:1/1/2017  -Accepted: 4/4/2017 -Published:1/5/2017 ,这便是该篇文章从接收到见刊的时间,作者可以就此判断该期刊的审稿周期。

直接联系期刊

作者也可直接联系目标期刊,询问该期刊的审稿周期。

咨询图书馆

对于高校的学者,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很可能掌握着许多相关SCI期刊的信息,包括审稿周期,作者可向本校图书馆咨询。

期刊投稿系统

目前,大多数的期刊使用在线的投审稿系统,在你投稿的时候,系统会发送邮件告知下一步的时间,这样作者便可知道初审的时间。

审稿周期是作者考量目标期刊的标准之一,通过以上方式,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让文章尽量早日发表,作者也可结合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的曾发表的文章《目标期刊选择必备工具》来综合考量目标期刊。

参考资料: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网页链接

通常来说,发表的时候是核心就够了,某些单位有对应的延时处理。 你要发的抓紧呀,推荐你可以去壹品优刊论文发表网,还可以和他们编辑直接面谈。

论文发表最快的时间,这个需要看你想发表什么级别的刊物,比如说,你想发表核心期刊,或者SCI,这个没法在3个月内发表,凡是告诉你3个月内核心期刊的都是,因为光审稿就得3个月。如果你是想发表普通CN期刊,那么最快发表6-11个月。如果你是找论文服务机构办理加急,我同事找的淘淘论文加急的是2个月发表出来的,这算是比较快的了。再就没有了,那些说半个月,一周发表出来的,都是,你要警惕。

核心期刊正常都是3-7月左右录用,录用后2-4个月左右出刊,这个是正常的周期,有部分方向以及期刊 可以加急录用。

软科学发表周期

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

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

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

直接网站上投的,每次外审基本都会邮件通知

2007年是我国软科学事业发展20周年。20年前,人们对这个舶来的概念还很陌生,而今,软科学已和科学技术一样,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非凡的影响,“只生一个好”的提出,“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三峡工程的上马等等,均为“软科学”支撑的经典案例。充满希望的2007年正向我们走来,辞旧迎新之际,本报特奉献一组软科学发展20周年纪实报道,以期广大读者更加了解软科学,运用软科学,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1986年8月。一份几经斟酌的讲话稿,送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案头。小平同志看完后,未改一字便提笔批示:“很好,全文发表!”与此同时,陈云同志也批阅了这份讲话稿:“这个讲话,解决了我们党多少年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986年7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在首届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上述讲话。讲话的主题非常鲜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至此,“软科学”就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软科学”研究在全中国落地、生根……舶来的概念,“软科学”应运而生新中国初期到1978年,我国软科学事业开始起步,并缓慢发展着。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首先提出并发展了技术经济学,另外,运筹学和系统科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并成立了众多研究机构院所,培养了一大批软科学研究人才。这期间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是我国早期最成功的软科学研究案例之一。追溯“软科学”一词的由来,有业内权威曾专门进行了考证。 “软科学”的涵义最早源于英国出版的《科学的科学》一书。日本是最早使用“软科学”具体名称的国家。1970年5月,日本科学技术厅举办了“软科学讨论会”。1971年日本出版的《科学技术白皮书》正式使用了“软科学”的这个概念。1977年,在日本科学技术会议第6号报告中,给出了软科学的定义。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将正在实践中的软科学研究与此联系起来,考虑到要给我国的这个新兴的、具有巨大潜力的学科命名。时任原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局长的张登义回忆,“科学学”、“政策科学”、“决策科学”、“战略科学”等,都曾作为参考方案进行广泛的探讨。但是,这些名称都难以准确概括和描述这一学科的特点。最后,中国借鉴了日本学术界的提法,将之命名为“软科学”。其实,我国“软科学”的实质内容与西方传统的“软科学”范畴是相通的。如果追溯西方文献,早在1914年的一次讲座上,英国学者罗素创造性地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切知识系统分为“软”知识和“硬”知识两大类。学者研究认为,西方“软科学”概念从其本身在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检验性方面的程度来理解。而中国“软科学”概念更侧重于从决策宗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1993年为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8号《中国软科学》所写的前言中说,支撑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在国内外简称“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认为,软科学是社会、经济等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的系统工程、宏观层次的管理科学以及政治、经济等领域内的决策科学。就中国软科学的内涵和实质,学术界已有广泛的共识。成思危概括软科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等包含人为事物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二是其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三是其研究成果是为了支持各级各类的决策。在中国软科学名称确立的过程中,学术界始终强调的一点是,“软科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时代的选择,“软科学”呼之即出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7月首届全国软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是我国软科学事业从多角度、多层次发展壮大阶段。“这次座谈会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张登义这样描述,软科学界也这样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拨乱反正、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启动,树立了富有新意的“科学”和“民主”在中国的地位。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等著名论断,极大地鼓舞了科技工作者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与此同时,党和国家正在酝酿科技、教育、经济、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从哪里入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是当时中央领导集体亟须思考和给出答案的问题。伴随改革开放等各项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人们在各类发展与建设的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决策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很多问题仅凭个别领导人或领导班子的意志已经难以进行正确决策。人们开始探索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的科学依据和方法。从1978年以后,很多科学家和领导同志都大力提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增强对研究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要求和呼声,为中国软科学的兴起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张登义回忆,在首届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筹备过程中,时任原国家科委司长的邓楠请示万里,敬请他出席并作重要讲话。那段时间,中央核心领导层正在探寻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问题。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等从“科学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的角度向万里汇报,引起了万里同志的高度关注。万里同志的讲话引起会议内外热烈和强烈的反应,一致要求全文公开发表。万里同志非常慎重,把讲话稿送呈邓小平和陈云同志审阅,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万里同志在题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大力推行科学民主决策。他指出,“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软科学研究就是决策研究,就是在把科学引入决策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的、有科学依据的、有制度保证的过程,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新华社在对外发的通稿中,主题也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副题是“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宏观决策的本领”。历史的必然,开启勃兴的阀门20年前的那次座谈会,开启了软科学勃兴的动力阀门。从此,中国软科学名正言顺地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潮。张登义等学者认为,有四类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策者,他们手中握紧一柄由科学和民主浇灌而成的宝剑,在软科学的支撑下,披荆斩棘阔步前行;长期以来在政府各部门从事调研的秘书班子,其工作内容成了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他们也积极地为决策者提供智力支持;一直以来从事软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其工作性质明确以后,软科学成果倍出;还有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庞大队伍,成为软科学兴起的最直接受益者。座谈会的成功举行,引起全社会对“软科学”的浓厚兴趣。软科学事业蒸蒸日上。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管理”奖项被“软科学”奖项替换,一系列重大软科学成果获得奖励。“若干重要领域技术政策”、“中国人口控制”等课题研究影响深远,成为软科学历史中的经典。1988年,国家软科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为全国软科学研究的路径做了正确指导,也为现代化建设进行论证、规划和管理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是其中之一。1994年,中国软科学研究会成立,还设有“地方网”、“部门网”,成为从事软科学研究或管理工作的机构、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为实现其宗旨自愿联合起来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全国软科学工作者进行了众多重大决策研究,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科教兴国”被确立为重大国策,“技术创新”思想的广泛传播等,软科学工作者功不可没。20年来,软科学的蓬勃发展,是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绝对分不开的。1990年、1991年、1994年、1997年、2002年、2004年……中央在党的重要会议上,不断阐述和强调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从制度建设到机制建设,从程序建设到机构建设,软科学研究范畴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历史跨入了新世纪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强调,我们党要实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所有这些,无疑为软科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时代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要求。人们不会忘记,20年来软科学与中国发展的休戚与共、命脉相关。人们不会忘记,20年前那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学科面纱对于科研课题来说,技术的攻关、最后的成果是最引人关注的,但执行之前的方案制定阶段往往被忽视。为什么要设置这个项目?可行性如何?经济社会效益如何?如何对类似的技术方案进行筛选,集中利用有限的资源?……这些都是软科学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所谓软科学,是一门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新兴学科,是为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的系统科学。”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软科学组织处处长赵刚说,“软科学的突出特点,一是软科学服务的对象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问题的重大决策。二是它集成科学家和社会的意见,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第三,它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决策科学。”1986年7月,原国家科委召开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软科学研究被提到了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服务的高度。1988年和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软科学”、“加强软科学研究”的号召和要求。这些重要决策奠定了软科学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软科学研究工作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软科学研究机构近2000家,研究人员近4万人,每年开展软科学研究项目1万多项。我国软科学工作者开展了许多重大决策问题研究和重大工程项目论证,取得了重大效益,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对工程建设而言,软科学研究投入少,作用和效益显著,被钱学森誉为“一本万利的大事”。

我们与上百家杂志合作,我可以帮你发

ei发表周期

即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所创办,每年摘录世界工程技术期刊约3000种,还有会议文献、图书、技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等,内容包括全部工程学科和工程活动领域的研究成果。 EI和SCI(科学引文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并为世界三大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其主要收录内容分为两种: 会议论文集和期刊 EI会议 :也叫作EI(CA),CA是指Conference Article。EI会议的上下跨度比较大,有含金量很高的文章,也有一些水分较重的文章。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EI就是指EI会议。 EI源刊 :也就是EI期刊,也叫作EI(JA),JA是指Journal Article。相比EI会议,EI源刊的刊物含金量整体来说都是比较高的。 因此在发表难度上, EI源刊>EI会议 。当然,也有一些顶级的会议,发表难度不亚于EI源刊和SCI。 另外,EI收录的也基本是理工科,其中收录的国内刊物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国内基本都属于一级刊物,含金量和认可度都比较高。 EI会议:录用- 开会 -出刊-检索 EI源刊:录用-出刊-检索 PS:EI会议中开会这一步,作者是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的,并不会影响论文的出版和检索。不过会议上大佬云集,多看看神仙打架学习学习,也并没有坏处~ EI会议:审稿周期在 1周-1个月 不等。一般来说EI会议的代理价格都是 几千 块钱。 EI源刊:审稿周期 3-7个月 不等,甚至更久。EI源刊的代理价格通常为 2-3万 左右。 虽然比起EI源刊和SCI,EI会议好像一下子就变得普通了起来,但对于一些本科生或者在校硕士之类的科研小白,想要获得学校加分或是让自己的简历更加好看,EI会议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ei会议截止投稿后还在审稿是因为审稿周期在一个月左右,即便ei会议截止,但还是会继续审稿。EI期刊也分为国际刊物和国内刊物,审稿周期都是比较长的,而且多是双盲审制度,审稿周期在1个月左右,EI期刊的投稿周期一般在2-6个月,出刊后1-2个月可以在上面检索到文章。对论文内容审核是比较严格的,要判断论文内容适合符合刊物要求,以及论文的质量,语言都要进行把关,EI期刊多是要求的英文写作,作者要提前准备英文论文,以利于更快的审稿。

普刊(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比如现在是3月,现在基本都是征收四月的稿件,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在2到4个月,现在大部分本科学报基本都是安排的六七月的版面。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在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一个月。三月安排的话,基本上要十月十一月的版面了。更高端的一些期刊已经在征收13年版面了,如SCI EI等。 ————中国期刊库

期刊升区了不能重新开检索证明科研学者要发表EI级别的论文,而单位不仅要求论文见刊, 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检索证明,在此建议作者尽早的去开检索证明,论文被EI数据库收录后,检索证明早开比晚开要好一些,提前拿到证明避免后期产生不必要的变化。EI收录了许多工程技术类期刊,这些期刊目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自己发表的期刊被EI数据库剔除,就难以再去开具检索证明了。EI检索证明是文章被EI数据库收录的凭证, 一般具有查新资质的学校图书馆可以开具,作者还是要提前去做准备的。EI一般发表周期1-2个月,见刊后会立即送交数据库收录, 一般收录周期3-6个月, 最快的可能1-2个月完成收录。EI收录的文章是评价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成绩、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高校、科研单位也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从事工程领域的学者更加青睐于EI工程索引,作者无论是发表EI期刊论文,还是会议论文都要早做准备,会议的水平,期刊级别高低直接关系论文发表是否有价值,对个人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更多关于EI的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关注我,让你的学术研究不走弯路

岩土力学发表周期

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1 水利学报2 泥沙研究3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水利水电技术5 人民黄河6 水力发电7 水科学进展8 人民长江9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0 水力发电学报11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3 长江科学院院报1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综合性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铁道学报2 铁道车辆3 中国铁道科学4 铁道运输与经济5 内燃机车6 中国铁路7 铁道建筑8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改名为: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9 铁道工程学报10 路基工程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汽车工程2 中国公路学报3 汽车技术 4 公路5 桥梁建设6 公路交通科技7 现代隧道技术8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的一部分合并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 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10 世界汽车11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2 中外公路

太多太多太多了,建筑类的期刊那么多,每本期刊上有上百篇文章。论文发表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向壹品优刊了解。

为土建学术刊物。刊载与土工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论述、工程实录、情报简讯等方面的文章。不是核心级期刊,你要发核心级期刊可以找我呀!你也可以冲主管单位得知!

有一本土木工程,是现在的开源类型的刊物,审稿的周期大概在半个月

情报学报发表周期

《情报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本刊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情报学报》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情报学报的投稿难度是比较大的。它是图情期刊中周期最长的,专家外审环节特别长(大约3个月给答复),稿件需要新方法做基础研究,解决重要问题,结合实例分析,选题严格。

北大中文核心类的图书馆情报类期刊: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大学图书馆学报 3.情报学报4.图书情报工作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 7.图书馆建设8.图书馆杂志 9.图书情报知识10.情报理论与实践 11.情报科学1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3.情报杂志14.情报资料工作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7.图书馆学研究(分为:《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和《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现在期刊审稿周期和版面费都差不多的。

万方智搜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学术资源检索与获取平台,致力于通过专业的检索及知识挖掘技术,帮助用户精准发现、获取与沉淀学术精华,让用户更加愉悦的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同时,万方智搜携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科睿唯安、WILEY、Taylor & Francis等50余家世界著名出版商共建知识服务基石,共促开放科学服务,优化学术价值生态,助力科研创新发展。万方智搜收录了包括期刊、学位、会议科技报告、专利、标准、科技成果、法规、地方志、视频等10余种资源类型在内的3亿多篇中外文学术文献,全面覆盖各学科、各行业。在此基础之上,万方智搜通过深度知识加工及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了2千万余条专家和机构数据、3亿多条文献引证数据、1万多本期刊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基于海量高品质知识资源和知识发现技术,万方智搜为用户提供专业文献检索、多途径全文获取、云端文献管理及多维度学术分析等功能,全面服务于用户的科研创新。第二部分 使用说明一、文献检索1.统一检索万方智搜首页的检索框即为统一检索的输入框,实现多种资源类型、多种来源的一站式检索和发现,同时,它还可对用户输入的检索词进行实体识别,便于引导用户更快捷的获取知识及学者、机构等科研实体的信息。在统一检索的输入框内,用户可以选择想要限定的检索字段,目前共有5个可检索字段: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关键词和摘要。用户可以单击检索字段进行限定检索,也可以直接在检索框内输入检索式进行检索。例如,用户想检索题名包含“青蒿素”的文献,用户可以单击“题名”字段检索,检索式为:(题名:青蒿素)。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自主输入检索式检索,例如:(标题:青蒿素)、(题目:青蒿素)、(题:青蒿素)、(篇名:青蒿素)、(t:青蒿素) (title:青蒿素)。万方智搜默认用户直接输入的检索词为模糊检索,用户可以通过双引号“”(英文符号)来限定检索词为精确索。例如,用户想要“信息资源检索”方面的文献,检索式为:(信息资源检索),即为模糊检索,检索式为:(“信息资源检索”)为精确检索。另外用户也可以在检索框内使用者not、and、or对检索词进行逻辑匹配检索,其中and可以用空格代替,逻辑优先级关系为 not > and > or。例如,用户想要“信息检索”和“本体”方面的文献,检索式为:(信息检索 and 本体)或(信息检索 空格 本体)。2. 智能识别智能检索指的是用户输入检索词,系统可以识别检索词的实体类型,智能提示用户是否要查找该实体。例如,在检索框里,输入检索式:张建国,系统识别张建国属于学者,因而优先展示作者张建国发表的文献,并提供所有同名学者的名片供用户选择。例如,在检索框里,输入检索式:情报学报,系统识别情报学报为期刊名称,提示用户是否要查看《情报学报》这本刊。3. 结果中检索在检索结果页面,还可以对该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二次检索可以对检索字段进行限定检索。二次检索的检索字段根据不同的资源会有所不同,主要有标题、作者、关键词、起始年、结束年。例如,在检索框里,输入检索式:信息,得到如下检索结果。对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限定标题为:资源管理。点击“结果中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精简,得到如下检索结果。4. 分类检索万方智搜为用户提供了不同资源类型的检索,包括期刊、学位、会议、专利、科技报告、地方志等资源。用户可以通过单击检索框上部的资源类型进行检索范围切换。万方智搜可检索篇级文献,也可以检索期刊母体、会议、志书。期刊检索可以实现期刊论文检索和期刊检索,输入检索词或限定字段并输入检索词,点击搜论文按钮,实现对期刊论文的检索;输入刊名、刊号,点击搜期刊,实现对期刊母体的检索。如下图所示为期刊资源的检索页面。5. 高级检索万方智搜检索框的右侧有高级检索的入口,单击进入高级检索界面。高级检索支持多个检索类型、多个检索字段和条件之间的逻辑组配检索,方便用户构建复杂检索表达式。在高级检索界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想要检索的资源类型。系统通过以下检索条件,帮助用户提升检索的准确率。或者 ,表示添加或者减少检索条件; “与”、“或”和“非”,表示限定检索条件,优先级为:非>与>或;主题、作者、作者单位等,表示检索的限定条件。发表时间和更新时间,表示限定的文献发表时间和万方智搜更新的时间。精确,表示系统对于用户输入的检索词拆分进行检索。例如,输入信息管理学院,检索仅包含 “信息管理学院”的文献;模糊,表示系统对于用户输入的检索词拆分进行检索。例如,输入信息管理学院,检索不仅包含 “信息管理学院”的文献,还包含信息系统管理学院的文献;6. 专业检索万方智搜检索框的右侧有高级检索的入口,单击进入高级检索界面,然后选择专业检索。专业检索是所有检索方式里面比较复杂的一种检索方法。需要用户自己输入检索式来检索,并且确保所输入的检索式语法正确,这样才能检索到想要的结果。每个资源的专业检索字段都不一样,详细的字段可以单击“展开”进行选择。用户如果对自己想要检索的检索词不确定,可以使用“推荐检索词”功能,输入一些语句,单击搜索相关推荐词,得到规范的检索词。例如检索主题为推荐,发表在情报学报上的期刊文献,检索式为“主题:(推荐) or 刊名:(情报学报)”,专业检索得到如下检索结果。7. 作者发文检索作者发文检索是通过输入作者姓名和作者单位等字段来精确查找相关作者的学术成果。用户可以选择想要检索的资源类型,通过或者 添加或者减少检索条件,通过“与”、“或”和“非”限定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可以检索第一作者,并且能够同时检索多个作者的成果。8. 智能检索高级检索添加了智能检索的功能,智能检索包括中英文扩展和主题词扩展。中英文扩展指的是对检索词进行中文英文的扩展检索,扩大检索范围;主题词扩展指的是基于主题词表,对检索词扩展同义词和下位词,帮助用户保证查准率的条件下,扩大检索范围,提升检索的查全率。9.检索历史万方智搜提供对用户的检索行为的记录即检索历史。检索框的右侧有检索历史的入口,单击进入检索历史界面。在检索历史界面,可以导出检索历史,包括检索式、检索结果数量、检索时间等。未登录状态下,用户没有清除缓存或清空检索历史,最多保存50条检索记录。在个人用户登录状态下,系统默认保存30天内最近500条检索记录,便于用户快捷的检索获取文献。另外,用户也可以在检索历史页面,单击检索式进行重新检索。二、文献导航资源导航分为资源类型导航和数据库导航。从首页“数字图书馆”模块即可进入。1. 资源类型导航展示万方收录的资源类型及相关资源的更新情况介绍。例如,点击上图中的期刊,可进入期刊资源的导航页,首先呈现的是该资源的介绍,以及本周更新期刊推荐。左侧为期刊的学科分类导航,中间部分为刊首字母、核心收录、收录地区、出版周期、优先出版的期刊导航。可对过创刊时间、影响因子、被引次数、更新日期排序。点击期刊,进入期刊详情页。2. 数据库导航展示万方智搜收录的数据资源,包括万方来源的数据库,以及第三方合作的45个数据库。三、检索结果1.结果展示:详情式/列表式检索结果页中通过设置每页显示条数,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切换,每页显示20、30或50条。列表式只展示标题、作者、来源、时间等简要信息。2. 结果排序万方智搜提供对检索结果的多维度排序,除了传统的相关度、出版时间、被引频次指标外,我们还提供了下载量等排序指标。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提供了不同的排序指标。例如,针对专利资源,我们提供了专利的申请时间、公开时间等排序指标。针对科技报告资源,我们提供了编制时间排序等排序指标。针对成果资源,我们提供了成果级别、公布年份等排序指标。3. 结果筛选在检索结果页面,通过资源类型、出版时间、语种、来源数据库等限定条件进一步缩小检索结果范围。例如,期刊的检索结果页面下,可以通过出版时间、学科分类、核心收录、语种、来源数据库、刊名、出版状态、作者、机构等限定对期刊论文进行筛选。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为用户提供一键筛选 “核心期刊论文”的功能。4. 结果限定用户可通过“获取范围”的分面来对结果获取范围进行限定,包括原文链接、有全文的资源、原文传递的资源、国外出版物。“只看第一作者”限定可在检索作者时限制显示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文献。5. 结果操作系统通过严密的嵌接用户检索发现的过程,提供针对文献的多种便捷操作,包括对单篇操作或批量操作、下载、导出、分享、收藏等。对于单篇文献,用户可在检索结果页进行在线阅读、下载、导出、收藏、分享操作。用户点击“导出”按钮,可根据需要导出不同的文献格式。例如导出规范的基于国家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以及导出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工具格式。对于多篇文献,用户可全选、清除、导出操作,实现多篇文献的统一操作管理。6. 智能扩展从所属范畴、同义词、上下位词、优选术语等维度出发,以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检索词的知识关系。范畴指检索词所属的学科或领域,同义词指与检索词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语,上位术语指概念上外延更广的词,下位术语指概念上内涵更窄的词,优选术语指概念优先选择的术语。用户可自由浏览或点击,以此获取更符合需求的准确结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