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三角函数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三角函数的研究论文

三角学与天文学 早期三角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依附于天文学,是天文观测结果推算的一种方法,因而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球面三角学.希腊、印度、 *** 数学中都有三角学的内容,可大都是天文观测的副产品.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文学家把需要测量的天体按远近不同分成好几个等级.离我们比较近的天体,它们离我们最远不超过100光年(1光年=万亿1012公里),天文学家用三角视差法测量它们的距离.三角视差法是把被测的那个天体置于一个特大三角形的顶点,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直径的两端是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二个顶点,通过测量地球到那个天体的视角,再用到已知的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直径,依靠三角公式就能推算出那个天体到我们的距离了.稍远一点的天体我们无法用三角视差法测量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在地球上再也不能精确地测定它们的视差了. 〔河内天体的距离又称为视差,恒星对日地平均距离(a)的张角叫做恒星的三角视差(p),则较近的恒星的距离D可表示为:sinπ=a/D〕 若π很小,π以角秒表示,且单位取秒差距(pc),则有:D=1/π 用周年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恒星离我们愈远,π就愈小,实际观测中很难测定.三角视差是一切天体距离测量的基础,至今用这种方法测量了约10,000多颗恒星.因此从天文学中又衍生出了三角学,而三角学则为天文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角学起源于古希腊.为了预报天体运行路线、计算日历、航海等需要,古希腊人已研究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掌握了球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球面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两个直角,等边对等角等定理.印度人和 *** 人对三角学也有研究和推进,但主要是应用在天文学方面.15、16世纪三角学的研究转入平面三角,以达到测量上应用的目的.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系统地研究了平面三角.他出版了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的书.此后,平面三角从天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平面三角学的内容主要有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和三角方程. 而三角学的发展历程又是十分漫长的. 最早,古希腊门纳劳斯(Menelaus of Alexandria)著《球面学》,提出了三角学的基础问题和基本概念,特别是提出了球面三角学的门纳劳斯定理;50年后,另一个古希腊学者托勒密(Ptolemy)著《天文学大成》,初步发展了三角学.而在公元499年,印度数学家阿耶波多(ryabhata I)也表述出古代印度的三角学思想;其后的瓦拉哈米希拉(Varahamihira)最早引入正弦概念,并给出最早的正弦表;公元10世纪的一些 *** 学者进一步探讨了三角学.当然,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天文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直到纳西尔丁(Nasir ed-Din al Tusi,1201~1274)的《横截线原理书》才开始使三角学脱离天文学,成为纯粹数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而在欧洲,最早将三角学从天文学独立出来的数学家是德国人雷格蒙塔努斯(J•Regiomontanus,1436~1476). 雷格蒙塔努斯的主要著作是1464年完成的《论各种三角形》.这是欧洲第一部独立于天文学的三角学著作.全书共5卷,前2卷论述平面三角学,后3卷讨论球面三角学,是欧洲传播三角学的源泉.雷格蒙塔努斯还较早地制成了一些三角函数表. 雷格蒙塔努斯的工作为三角学在平面和球面几何中的应用建立了牢固的基础.他去世以后,其著作手稿在学者中广为传阅,并最终出版,对16世纪的数学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对哥白尼等一批天文学家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最先使用三角学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数学家皮蒂斯楚斯(B.Pitiscus,1561~1613),他在1595年出版的《三角学:解三角形的简明处理》中创造这个词.其构成法是由三角形(tuiangulum)和测量(metuicus)两字凑合而成.要测量计算离不开三角函数表和三角学公式,它们是作为三角学的主要内容而发展的. 三角测量在中国也很早出现,公元前一百多年的《周髀算经》就有较详细的说明,例如它的首章记录“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复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商高说的矩就是今天工人用的两边互相垂直的曲尺,商高说的大意是将曲尺置于不同的位置可以测目标物的高度、深度与广度)1世纪时的《九章算术》中有专门研究测量问题的篇章. 16世纪三角函数表的制作首推奥地利数学家雷蒂库斯(G.J.Rhetucus,1514~1574).他1536年毕业于滕贝格(Wittenbery)大学,留校讲授算术和几何.1539年赴波兰跟随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学习天文学,1542年受聘为莱比锡大学数学教授.雷蒂库斯首次编制出全部6种三角函数的数表,包括第一张详尽的正切表和第一张印刷的正割表. 17世纪初对数发明后大大简化了三角函数的计算,制作三角函数表已不再是很难的事,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三角学的理论研究.不过三角函数表的应用却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科学研究与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角公式是三角形的边与角、边与边或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式.三角函数的定义已体现了一定的关系,一些简单的关系式在古希腊人以及后来的 *** 人中已有研究. 文艺复兴后期,法国数学家韦达(F.Vieta)成为三角公式的集大成者.他的《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1579)是较早系统论述平面和球面三角学的专著之一.其中第一部分列出6种三角函数表,有些以分和度为间隔.给出精确到5位和10位小数的三角函数值,还附有与三角值有关的乘法表、商表等.第二部分给出造表的方法,解释了三角形中诸三角线量值关系的运算公式.除汇总前人的成果外,还补充了自己发现的新公式.如正切定律、和差化积公式等等.他将这些公式列在一个总表中,使得任意给出某些已知量后,可以从表中得出未知量的值.该书以直角三角形为基础.对斜三角形,韦达仿效古人的方法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对球面直角三角形,给出计算的完整公式及其记忆法则,如余弦定理,1591年韦达又得到多倍角关系式,1593年又用三角方法推导出余弦定理. 1722年英国数学家棣莫弗(A.De Meiver)得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三角学定理 ?(cosθ±isinθ)n=cosnθ+isinnθ, 并证明了n是正有理数时公式成立;1748年欧拉(L.Euler)证明了n是任意实数时公式也成立,他还给出另一个著名公式 ?eiθ=cosθ+isinθ, 对三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三角学是从欧拉的《无穷分析引论》开始的.他定义了单位圆,并以函数线与半径的比值定义三角函数,他还创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三角形三条边,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三角形三个角,从而简化了三角公式.使三角学从研究三角形解法进一步转化为研究三角函数及其应用,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学分支学科.而由于上述诸人及19世纪许多数学家的努力,形成了现代的三角函数符号和三角学的完整的理论. 如今,人们从更高、更深的角度来认识“三角学”,是由于复数的引入.人们对复数的思考由来已久,例如对方程x2+1=0的根的思考,但人们认真地将虚数=i引入数学则是16世纪的事了.之后欧拉建立了著名的欧拉公式:eiθ=cosθ+isinθ,使得三角学中的问题都可以化归为复数来讨论,于是三角学中一大批问题得以轻松地解决.有了复数与欧拉公式,使人们对三角学的已有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可以把一些原始的、复杂的处理三角学的方法与工具“抛到一边”. 事实上,三角学是一门实用的数学分支,尽管源自于天文学,但在很多其他学科中都有用. 百年前,希尔伯特在他那著名的讲演中,用以下这段话作为结束语:“数学的有机统一,是这门科学固有的特点,因为它是一切精确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为了圆满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让新世纪给这门科学带来天才的大师和无数热诚的信徒吧!”我深信,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用好数学,21世纪一定会“给这门科学带来天才的大师”,而且其中肯定有许多来自我们90后! 注:简单的将网上的排了一下序,仍需修改!

原文链接:几何中的两个基本量是: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三角函数的本质就是用线段长度之比来表示角的大小,从而将两个基本量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变换或三角计算来解决一些较难的几何问题.三角函数不仅是一门有趣的学问,而且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1. 角函数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在解三角函数问题之前,除了熟知初三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外,还应该掌握: (1)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当a为锐角时,sina与tga的值随a的值增大而增大;cosa与ctga随a的值增大而减小;当a为钝角时,利用诱导公式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讨论. 注意到sin45°=cos45°=,由(1)可知,当时0<a<45°时,cosa>sina;当45°<a<90°时,cosa<sina. (2)三角函数的有界性|sina|≤1,|cosa|≤1,tga、ctga可取任意实数值(这一点可直接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导出). 例1(198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备用题)在△ABC中,如果等式sinA+cosA=成立,那么角A是( )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分析 对A分类,结合sinA和cosA的单调性用枚举法讨论. 解当A=90°时,sinA和cosA=1; 当45°<A<90°时sinA>,cosA>0, ∴sinA+cosA> 当A=45°时,sinA+cosA= 当0<A<45°时,sinA>0,cosA> ∴sinA+cosA> ∵1, 都大于. ∴淘汰(A)、(C),选(B). 例2(1982年上海初中数学竞赛题)ctg67°30′的值是( ) (A)-1 (B)2- (C)-1 (D) (E) 分析 构造一个有一锐角恰为67°30′的Rt△,再用余切定义求之.

因为对于任意a∈r,都有在(a,a+π)内,f(x)与y=0有且只有两个交点又因为函数为三角函数,且在区间长度为π的区间内恒成立!所以π为该函数的一个周期!因为函数为f(x)=sin(wx)。所以w=2π/π=2

三角函数模型研究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近几年,不仅每年高考都出了应用题,中考也加强了应用题的考察,这些应用题以数学建模为中心,以考察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但学生在应用题中的得分率远底于其他题,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数学意识。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应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一些学习体会。 ⒈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的缩略表示,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说明这一过程: 实际问题 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 根据某种“定律”或“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 解析地或近似地求解该数学问题 解释、验证 投入使用 通不过 通过 审题 建立数学模型,首先要认真审题。实际问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涉及的名词、概念较多,因此要耐心细致地读题,深刻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弄清问题中的主要已知事项,尽量掌握建模对象的各种信息;挖掘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明确所求结论和对所求结论的限制条件。 简化 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简化。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根据数量关系,联系数学知识和方法,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 抽象 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起来,恰当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建立坐标系,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按上述方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是不是符合实际,理论上、方法上是否达到了优化,在对模型求解、分析以后通常还要用实际现象、数据等检验模型的合理性。 ⒉具体的建模分析方法 ① 关系分析法:通过寻找关键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方法来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方法。 ② 列表分析法:通过列表的方式探索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③ 图象分析法:通过对图象中的数量关系分析来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⒊掌握常见数学应用题的基本数学模型 在初中阶段,通常建立如下一些数学模型来解应用问题: ① 建立几何图形模型 ② 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模型 ③ 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④ 建立函数模型 案例 例1 王小姐参加了某晚会,晚会中共有40人,若每两人均握手一次,问参加者共握手多少次? 例2 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 ⑴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 ⑵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 例3 已知 、 、 均为非负实数,求证: 前两个问题比较明显的须建立几何图形模型来加以分析,第三个问题若用不等式变形来解决则非常困难,但建立几何图形模型解决则轻而易举, 如下图。 例4 甲、乙两厂分别承印八年级数学教材20万册和25万册,供应A、B两地使用,A、B两地的学生数分别为17万和28万,已知甲厂往A、B两地的运费分别为200元/万册和180元/万册;乙厂往A、B两地运费分别为220元/万册和210元/万册。(1)设总运费为w元,甲厂运往A地x万册,试写出w与x的函数关系式;(2)如何安排调动计划,能使总运费最少? 例5 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测量方法,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学校中较高的物体,如教学楼、旗杆、大树等等,如何测量它们的高度呢? 本题显然要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来分析解决 例6 爸爸准备为小明买一双新的运动鞋,但要小明自己算出穿几“码”的鞋。小明回家量了一下妈妈36码的鞋子长23厘米,爸爸41码的鞋子长厘米。那么自己穿的厘米长的鞋是几码呢? 本题较合理的数学模型是一次函数。 例7 1997年11月8日电视正在播放十分壮观的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实况。截流从8:55开始,当时龙口的水面宽40米,水深60米。11:50时,播音员报告宽为米。到13:00时,播音员又报告水面宽为31米。这时,电视机旁的小明说,现在可以估算下午几点合龙,从8:55到11:50,进展的速度每小时减少米,从11:50到13:00,每小时宽度减少米,小明认为回填速度是越来越快的,近似地每小时速度加快1米。从下午1点起,大约要5个多小时,即到下午6点多才能合龙。但到了下午3点28分,电视里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大江截流成功!小明后来想明白了,他估算的方法不好,现在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设计一种较合理的估算方法(建立一种较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使你的计算结果更切合实际。 建模合理性分析:本题建模合理性有以下两个评价点 ⑴回填速度以每小时多少立方米填料计。这样,能否建立合理的回填速度计算模型便成为第一个评价要点。 ⑵注意到回填速度是逐渐加快的:水流截面越大,水越深,回填时填料被冲走的就越多,相应的进展速度就越慢。反之就越快。在模型中对回填速度越来越快这一点如何作出较合理的假设,这是第二个评价要点。 ⒋数学建模教学活动设计的体会 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把教学过程更自觉地变成学生活动的过程。 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总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②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逐步地推进。 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数学建模活动时,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应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在开始的教学中,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介绍知识的应用背景。在应用的重点环节结合比较多的训练,如实际语言和数学语言,列方程和不等式解应用题等。逐步扩展到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结果,描述一些实际现象,模仿地解决一些比较确定的应用问题,到独立地解决教师提供的数学应用问题和建模问题,最后发展成能独立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它。 ③重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 由于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建模思想,因此老师既要重视实际问题背景的分析、参数的简化、假设的约定,还要重视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的原理、过程,数学知识、方法的转化、应用,不能仅仅讲授数学建模结果,忽略数学建模的建立过程。 ④注意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的“活动性”。 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给学生扩充大量的数学课外知识,也不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因此我们不应该沿用老师讲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套路,而应该重过程、重参与,更多地表现活动的特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中学数学建模

基于网络环境下《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堂教学的探讨数学论文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教育模式将有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网络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网络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键词:教学 数学 网络 新课标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的优化了教师群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有两大优点: 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也极大的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 如“二次函数即: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移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b,c,m,n的动态控制,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更能有效的掌握它,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互联互动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网络与学生的关系 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加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创新。在选好教育资源后,教师要努力探索适时、适用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环境。加上学生对网络应用知识基本掌握,达到网络与人的和谐统一。 (2)网络与教师的关系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优势空前,实践中发现,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教师灵活生动的讲解和创新的适时评价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协调传递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和教师的优势。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与教师的主导相互作用的关系。专题教学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成,即将教师从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Windows,Authorwear,3Dmax,Flash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搜索,筛选,创新信息的能力,甚至包括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原文链接:几何中的两个基本量是: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三角函数的本质就是用线段长度之比来表示角的大小,从而将两个基本量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变换或三角计算来解决一些较难的几何问题.三角函数不仅是一门有趣的学问,而且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1. 角函数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在解三角函数问题之前,除了熟知初三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外,还应该掌握: (1)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当a为锐角时,sina与tga的值随a的值增大而增大;cosa与ctga随a的值增大而减小;当a为钝角时,利用诱导公式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讨论. 注意到sin45°=cos45°=,由(1)可知,当时0<a<45°时,cosa>sina;当45°<a<90°时,cosa<sina. (2)三角函数的有界性|sina|≤1,|cosa|≤1,tga、ctga可取任意实数值(这一点可直接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导出). 例1(198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备用题)在△ABC中,如果等式sinA+cosA=成立,那么角A是( )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分析 对A分类,结合sinA和cosA的单调性用枚举法讨论. 解当A=90°时,sinA和cosA=1; 当45°<A<90°时sinA>,cosA>0, ∴sinA+cosA> 当A=45°时,sinA+cosA= 当0<A<45°时,sinA>0,cosA> ∴sinA+cosA> ∵1, 都大于. ∴淘汰(A)、(C),选(B). 例2(1982年上海初中数学竞赛题)ctg67°30′的值是( ) (A)-1 (B)2- (C)-1 (D) (E) 分析 构造一个有一锐角恰为67°30′的Rt△,再用余切定义求之.

对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锐角三角函数作为初中数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掌握好该知识点不但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成绩,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其今后更高层次几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做好该方面教学。然而结合笔者实践来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当前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如此一来不但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更会对后续三角函数教学任务有效开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对此教师必须认清该知识点的重难点,紧抓学生常见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教学。

一、锐角三角函数与学生常见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是中学阶段几何学基础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之后进一步学习,通过对其开展研究能够使得学生可以后续其他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该知识点呈现正弦函数概念上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实践探索到证明”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实验、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求知过程,有利于学生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关系的建立,深化函数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凸现数学建模的思想;重视分析图形特点,强化数形结合思想。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学生常见的认知误区和思维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能准确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容易混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3)过分依赖计算器,对于常用的30°、45°、60°等函数值不能熟记;(4)解直角三角形,特别在解圆中的直角三角形时,易把直角边当做斜边;(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很难通过身体建模来解决问题;(6)容易把坡度与正弦函数混淆。

二、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策略思考与探讨

1.揭示三角函数相关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对于三角函数的教学都是采用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授,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书写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记忆,而很少运用实践操作或探究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三角函数的概念,但是这种方式是呆板的,非常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通过向学生揭示三角函数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2.重视对直角三角形的讲解

学生掌握好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和掌握有很大促进作用,因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重视并做好对其教学。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之间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利用这些关系,首先要理解好对边与角的关系,这5个元素中,如果知道2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3个。即“在直角三角形中,角定边的比值也确定了,反之,边的比值确定了,角的大小也确定”,并通过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调,对学生进行强化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与运用也非常的重要,在理解概念、推理论证、计算化简的过程中,通过画图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中理解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对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来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与掌握。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理论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得到答案,再将数学问题的答案回归到实际问题的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这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又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确定台阶的倾斜程度问题引出正切函数,也可以例举学生熟悉的跷跷板问题等等。

4.对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晰

明晰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对于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此重视不够,在求解某个锐角的相应三角函数值时,该锐角往往置于直角三角形中,学生易形成惯性思维,当需求三角函数值的锐角置于一般三角形时,部分学生缺乏对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的理解。

例如图1所示,点E(0,4),O(0,0),C(6,0)在⊙A上,BE是⊙A中的一条弦,则tan∠OBE=。

许多学生遇到这类题时,很容易出错或者无从下手,教师经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做错的原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要先连接EC(如图2所示),然后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推知∠OBE=∠OCE,但到这一步,学生就陷入了困惑,因为△EOC是直角三角形,而△OBE不是直角三角形。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这类题型无法解答或出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内涵的实质的理解不够透彻。

5.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解题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规范解题过程有利于他们理清思路,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其能力与成绩之目的。数学学科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逻辑性比较强,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解决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时,学生通过规范解题过程,按照步骤来进行解题就更加能够便利地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对于解题思路的梳理很重要,首先要明确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其次,针对问题寻找解题突破点,并作出解答的计划;最后,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解题,并整理回顾。总之,解题过程规范了,步骤明确了,解题思路也就清晰了。

三角函数最值研究论文

对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锐角三角函数作为初中数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掌握好该知识点不但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成绩,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其今后更高层次几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做好该方面教学。然而结合笔者实践来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当前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如此一来不但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更会对后续三角函数教学任务有效开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对此教师必须认清该知识点的重难点,紧抓学生常见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教学。

一、锐角三角函数与学生常见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是中学阶段几何学基础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之后进一步学习,通过对其开展研究能够使得学生可以后续其他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该知识点呈现正弦函数概念上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实践探索到证明”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实验、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求知过程,有利于学生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关系的建立,深化函数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凸现数学建模的思想;重视分析图形特点,强化数形结合思想。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学生常见的认知误区和思维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能准确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容易混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3)过分依赖计算器,对于常用的30°、45°、60°等函数值不能熟记;(4)解直角三角形,特别在解圆中的直角三角形时,易把直角边当做斜边;(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很难通过身体建模来解决问题;(6)容易把坡度与正弦函数混淆。

二、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策略思考与探讨

1.揭示三角函数相关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对于三角函数的教学都是采用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授,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书写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记忆,而很少运用实践操作或探究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三角函数的概念,但是这种方式是呆板的,非常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通过向学生揭示三角函数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2.重视对直角三角形的讲解

学生掌握好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和掌握有很大促进作用,因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重视并做好对其教学。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之间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利用这些关系,首先要理解好对边与角的关系,这5个元素中,如果知道2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3个。即“在直角三角形中,角定边的比值也确定了,反之,边的比值确定了,角的大小也确定”,并通过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调,对学生进行强化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与运用也非常的重要,在理解概念、推理论证、计算化简的过程中,通过画图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中理解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对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来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与掌握。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理论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得到答案,再将数学问题的答案回归到实际问题的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这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又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确定台阶的倾斜程度问题引出正切函数,也可以例举学生熟悉的跷跷板问题等等。

4.对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晰

明晰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对于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此重视不够,在求解某个锐角的相应三角函数值时,该锐角往往置于直角三角形中,学生易形成惯性思维,当需求三角函数值的锐角置于一般三角形时,部分学生缺乏对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的理解。

例如图1所示,点E(0,4),O(0,0),C(6,0)在⊙A上,BE是⊙A中的一条弦,则tan∠OBE=。

许多学生遇到这类题时,很容易出错或者无从下手,教师经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做错的原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要先连接EC(如图2所示),然后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推知∠OBE=∠OCE,但到这一步,学生就陷入了困惑,因为△EOC是直角三角形,而△OBE不是直角三角形。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这类题型无法解答或出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内涵的实质的理解不够透彻。

5.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解题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规范解题过程有利于他们理清思路,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其能力与成绩之目的。数学学科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逻辑性比较强,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解决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时,学生通过规范解题过程,按照步骤来进行解题就更加能够便利地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对于解题思路的梳理很重要,首先要明确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其次,针对问题寻找解题突破点,并作出解答的计划;最后,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解题,并整理回顾。总之,解题过程规范了,步骤明确了,解题思路也就清晰了。

原文链接:几何中的两个基本量是: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三角函数的本质就是用线段长度之比来表示角的大小,从而将两个基本量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变换或三角计算来解决一些较难的几何问题.三角函数不仅是一门有趣的学问,而且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1. 角函数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在解三角函数问题之前,除了熟知初三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外,还应该掌握: (1)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当a为锐角时,sina与tga的值随a的值增大而增大;cosa与ctga随a的值增大而减小;当a为钝角时,利用诱导公式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讨论. 注意到sin45°=cos45°=,由(1)可知,当时0<a<45°时,cosa>sina;当45°<a<90°时,cosa<sina. (2)三角函数的有界性|sina|≤1,|cosa|≤1,tga、ctga可取任意实数值(这一点可直接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导出). 例1(198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备用题)在△ABC中,如果等式sinA+cosA=成立,那么角A是( )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分析 对A分类,结合sinA和cosA的单调性用枚举法讨论. 解当A=90°时,sinA和cosA=1; 当45°<A<90°时sinA>,cosA>0, ∴sinA+cosA> 当A=45°时,sinA+cosA= 当0<A<45°时,sinA>0,cosA> ∴sinA+cosA> ∵1, 都大于. ∴淘汰(A)、(C),选(B). 例2(1982年上海初中数学竞赛题)ctg67°30′的值是( ) (A)-1 (B)2- (C)-1 (D) (E) 分析 构造一个有一锐角恰为67°30′的Rt△,再用余切定义求之.

因为对于任意a∈r,都有在(a,a+π)内,f(x)与y=0有且只有两个交点又因为函数为三角函数,且在区间长度为π的区间内恒成立!所以π为该函数的一个周期!因为函数为f(x)=sin(wx)。所以w=2π/π=2

三角函数教材的比较研究论文

对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锐角三角函数作为初中数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掌握好该知识点不但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成绩,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其今后更高层次几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做好该方面教学。然而结合笔者实践来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当前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如此一来不但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更会对后续三角函数教学任务有效开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对此教师必须认清该知识点的重难点,紧抓学生常见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教学。

一、锐角三角函数与学生常见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是中学阶段几何学基础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之后进一步学习,通过对其开展研究能够使得学生可以后续其他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该知识点呈现正弦函数概念上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实践探索到证明”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实验、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求知过程,有利于学生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关系的建立,深化函数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凸现数学建模的思想;重视分析图形特点,强化数形结合思想。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学生常见的认知误区和思维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能准确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容易混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3)过分依赖计算器,对于常用的30°、45°、60°等函数值不能熟记;(4)解直角三角形,特别在解圆中的直角三角形时,易把直角边当做斜边;(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很难通过身体建模来解决问题;(6)容易把坡度与正弦函数混淆。

二、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策略思考与探讨

1.揭示三角函数相关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对于三角函数的教学都是采用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授,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书写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记忆,而很少运用实践操作或探究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三角函数的概念,但是这种方式是呆板的,非常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通过向学生揭示三角函数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2.重视对直角三角形的讲解

学生掌握好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和掌握有很大促进作用,因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重视并做好对其教学。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之间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利用这些关系,首先要理解好对边与角的关系,这5个元素中,如果知道2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3个。即“在直角三角形中,角定边的比值也确定了,反之,边的比值确定了,角的大小也确定”,并通过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调,对学生进行强化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与运用也非常的重要,在理解概念、推理论证、计算化简的过程中,通过画图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中理解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对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来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与掌握。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理论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得到答案,再将数学问题的答案回归到实际问题的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这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又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确定台阶的倾斜程度问题引出正切函数,也可以例举学生熟悉的跷跷板问题等等。

4.对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晰

明晰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对于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此重视不够,在求解某个锐角的相应三角函数值时,该锐角往往置于直角三角形中,学生易形成惯性思维,当需求三角函数值的锐角置于一般三角形时,部分学生缺乏对锐角范围内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的理解。

例如图1所示,点E(0,4),O(0,0),C(6,0)在⊙A上,BE是⊙A中的一条弦,则tan∠OBE=。

许多学生遇到这类题时,很容易出错或者无从下手,教师经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做错的原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要先连接EC(如图2所示),然后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推知∠OBE=∠OCE,但到这一步,学生就陷入了困惑,因为△EOC是直角三角形,而△OBE不是直角三角形。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这类题型无法解答或出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同角或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内涵的实质的理解不够透彻。

5.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解题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规范解题过程有利于他们理清思路,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其能力与成绩之目的。数学学科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逻辑性比较强,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解决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时,学生通过规范解题过程,按照步骤来进行解题就更加能够便利地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对于解题思路的梳理很重要,首先要明确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其次,针对问题寻找解题突破点,并作出解答的计划;最后,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解题,并整理回顾。总之,解题过程规范了,步骤明确了,解题思路也就清晰了。

基于网络环境下《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堂教学的探讨数学论文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教育模式将有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网络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网络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键词:教学 数学 网络 新课标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的优化了教师群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有两大优点: 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也极大的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 如“二次函数即: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移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b,c,m,n的动态控制,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更能有效的掌握它,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互联互动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网络与学生的关系 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加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创新。在选好教育资源后,教师要努力探索适时、适用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环境。加上学生对网络应用知识基本掌握,达到网络与人的和谐统一。 (2)网络与教师的关系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优势空前,实践中发现,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教师灵活生动的讲解和创新的适时评价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协调传递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和教师的优势。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与教师的主导相互作用的关系。专题教学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成,即将教师从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Windows,Authorwear,3Dmax,Flash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搜索,筛选,创新信息的能力,甚至包括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原文链接:几何中的两个基本量是: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三角函数的本质就是用线段长度之比来表示角的大小,从而将两个基本量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变换或三角计算来解决一些较难的几何问题.三角函数不仅是一门有趣的学问,而且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1. 角函数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在解三角函数问题之前,除了熟知初三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外,还应该掌握: (1)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当a为锐角时,sina与tga的值随a的值增大而增大;cosa与ctga随a的值增大而减小;当a为钝角时,利用诱导公式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讨论. 注意到sin45°=cos45°=,由(1)可知,当时0<a<45°时,cosa>sina;当45°<a<90°时,cosa<sina. (2)三角函数的有界性|sina|≤1,|cosa|≤1,tga、ctga可取任意实数值(这一点可直接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导出). 例1(198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备用题)在△ABC中,如果等式sinA+cosA=成立,那么角A是( )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分析 对A分类,结合sinA和cosA的单调性用枚举法讨论. 解当A=90°时,sinA和cosA=1; 当45°<A<90°时sinA>,cosA>0, ∴sinA+cosA> 当A=45°时,sinA+cosA= 当0<A<45°时,sinA>0,cosA> ∴sinA+cosA> ∵1, 都大于. ∴淘汰(A)、(C),选(B). 例2(1982年上海初中数学竞赛题)ctg67°30′的值是( ) (A)-1 (B)2- (C)-1 (D) (E) 分析 构造一个有一锐角恰为67°30′的Rt△,再用余切定义求之.

三角函数最值问题的研究论文

最值问题是高中数学中永恒的话题,可综合地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均值不等式、线性规划、向量等知识的应用;涉及到代数、三角、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函数与方程等思想与方法,并能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历届高考中的焦点、热点、难点.本文就近几年高考中的常见类型略作探讨,难免有不当之处,权作抛砖引玉. 中国论文网 /9/一、代数问题一般通过考察常见函数的单调性,或者能够利用导数问题研究其单调性,在定义域内求最值,或者通过方程思想,得到不等式再求最值.【例1】(2008·江西·第9题)若02,=,==2.评注:求在有限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关键抓住两点:①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②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与所给闭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此类型最值必然在区间端点或图像顶点处取得.【例3】(2005·全国卷Ⅱ·文21题改编)设a为实数,函数,求的最值.解析:令=3x2-2x-1=0得=-,=1∵,≥0,∴函数在上是增函数,∴==a+显然不存在最小值.与本题类似,2008全国卷I第19题、全国卷Ⅱ第22题(文)都出现了与导数有关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问题.评注:导数知识放在高中阶段学习,为高中数学增添了许多亮点,同时也为高考数学的考查方向和难度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例4】已知,,求的最小值.解法1:==5+≥5+=9(当且仅当且x+y=1,即时取“=”号)∴的最小值等于9.说明:此法符合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解法2:∵x+y=1,令,()∴====≥=9说明:此解法运用了三角换元,最后又运用了重要不等式,与法1实质相同.解法3:利用柯西不等式==≥==9说明:实质上令,,是的应用.解法4:令=t,由,消去y可得:转化为上述方程在内有解,故有,可得到t≥9.所以最小值等于9.说明:本解法体现了转化思想、方程思想.评注:对本题的四种解法中,我们可看到解法1、解法2是较为简洁的.我们提倡一题多解,善于发现、总结,从中找出最优解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三角函数问题三角函数作为一种重要的函数,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三角函数常借助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或利用换元转化为代数的最值问题.【例5】(2008·全国卷Ⅱ·第8题)若动直线与函数与的图像分别相交于M、N两点,则的最大值为( ). B. C. 分析:画图像,数形结合是很难得到答案的.易得,,则,利用正弦函数的有界性易知最大值为.【例6】(2004全国卷)求函数的最大值.解析:,而,∴评注:令,则,这样转化为区间或其子集上的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类似的结构还有:,,等.【例7】(2008重庆·第10题)函数的值域为( ).A. B. C. D.分析:观察式子结构,若化为∵,∴但最小值不能直接观察出.因为分子取最小值时,分母取不到最小正数.变形为另一种形式:,观察结构,再配凑,会发现什么?令,,问题转化为求的最值问题,数形结合,易知的范围是[],从而选B.可见向量作为工具的重要应用,应多观察、联想、对比、发现,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上述介绍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根据近几年部分高考试题总结的,也是最值求解问题中最常用的,只要在平时注意归纳,加强训练,就能够熟练运用.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包打天下”,因此在具体实施时,还需要注意解题方法的选择,及各种思想方法的综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够“游刃有余”.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一类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意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由于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它并不具有单值函数意义上的反函数。 三角函数在复数中有较为重要的应用。在物理学中,三角函数也是常用的工具。 基本初等内容: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正割 余割

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通常有以下类型:

类型一:一次齐次式型。

辅助角公式,化成一个角求最值。

类型二:二次齐次式型。

降幂引辅助角,需要用到降幂公式和辅助角公式,二次一次化,求最值。

类型三:二次非齐次式。

转化成二次函数形式,配方求最值,需要注意范围。

类型四:分式型。

反求法,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

类型五:换元法。

换元之后的参数t要注意范围,换元之后通常是二次函数,通过配方求最值。

要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题设给定的区间。

(2)注意代数代换或三角变换的等价性。

(3)含参数的三角函数式,要重视参数的作用,很可能要进行讨论。

三角函数定义: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以角度(数学上最常用弧度制,下同)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

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三角函数在研究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形状的性质时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周期性现象的基础数学工具。在数学分析中,三角函数也被定义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的取值扩展到任意实数值,甚至是复数值。

方法一:第一步,先明确定义域;第二步,在图上找出来。方法二:求导,这一点也是先要找到定义域。然后找出极值点,在极值点和定义域端点处就可以找到最值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