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动物营养学论文带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动物营养学论文带参考文献

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文献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在一般状况下需要笔者将论文之中的学术资料、论文研究文献、注释文献等等诸多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与整合,进而集中地展现在论文形态之中,下面是店铺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食品营养与健康文献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微生物在宠物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 除臭剂 益生菌 摘要: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宠物散发出的异味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微生物除臭技术 微生物除臭是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一种脱臭技术。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达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标。 生物除臭的发展状况最早利用微生物处理恶臭的报道是1957年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处理H2S废气”的美国专利。70年代后,各国开始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研究,其中日本、德国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脱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装置设备及操作工艺条件、能降解臭气的微生物种群和其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的条件、生物吸收剂的成份等。8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部分微生物除臭的产品和设备开始运用于治金、石油、化工、屠宰、污水处理等实际中,并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微生物种群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开发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它对环境除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这可能与有效微生物种群中含有光合细菌群有关。光合细菌作为有益菌群,一方面抑制了腐败细菌的生长,改善有机物的分解途径,减少NH3和H2S的释放量和胺类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可利用H2S作氢受体,消耗H2S,从而减轻环境中的恶臭,减少蚊蝇孳生。 微生物法除臭的原理恶臭物质的活性基团一旦氧化,气味就消失。一般认为微生物处理臭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的恶臭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一种过程。基本上分为三个过程:①恶臭气体的溶解过程,即由气相转变为液相的传质过程;②溶于水中的臭气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③臭气进入细胞后,在体内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臭气得以去除。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是该过程的限速阶段,可见微生物处于生物脱臭的核心地位。微生物消化吸收恶臭物质后产生的代谢物再作为其他微生物的养料,继续吸收消化,如此循环使恶臭物质逐步降解。真菌生长速度快,形成的菌丝网可有效增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适用于难溶性臭气。从微生物除臭的原理可知,微生物除臭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更有利于吸收、分解产生的SO2、H2S、CH4等具恶臭味的有害气体。同时,这些微生物又可以产生无机酸,形成不利于腐败微生物生活的酸性环境,并从根本上降解分解时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1)脱氮除臭生物除氮法的应用较广,处理底物的范围大,产物为氮气,无二次污染。包含硝化反应:2NH4++3O2=2NO2-+2H2O+4H+,2NO2+O2=2NO3;脱氮反应:2NO3+10H++10e=N2+4H2O+2OH— 。硝化细菌可以进行上述生物反应。日本福冈县一机构利用土壤、发酵鸡粪、活性污泥中培养出的微生物,使鸡舍排出的恶臭气只需停留便可使氨减少到15mg·L-1的低浓度。(2)脱硫除臭光合细菌的脱硫反应为:2H2S+CO2+hv=2S+H2O+[CH20],H2S+2CO2+2H2O+hv= H2SO4+2[CH20];好气微生物的脱硫反应为:2H2S +O2=2H2O+2S,2S+3O2+2H2O=2H2S+O4。发现H2S首先被转化为单质硫,再转化为硫酸且硫酸为主要产物。硫氧化分中性、酸性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化能自养菌是脱除无机硫的主力,但自然界中去除有机硫的菌株极少,多为经变异处理的异养菌,厌养脱硫菌的研究更少。国外从不同生境中分离高效脱硫菌,如日本的研究者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分解甲基醚的氧化硫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测定这种菌对甲基醚的分解是把这种菌吸附在泡沫塑料上,采用填料塔方式的脱臭装置,空塔线速度为·s-1,其对硫化氢、甲基硫醇、甲基硫醚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缺氧条件下,氮与硫的联合去除的反应如下:2H2S+2NO3=SO4+S+N2+ 2H2O,两者因为中和作用吸收会更快。 微生物抗菌除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恶臭污染会对人体产生不容忽视的危害以及各国对恶臭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关注,对恶臭的处理研究也日益活跃。虽然微生物脱臭法的历史尚短、部分工作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由于其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性和安全性,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相当广阔。微生物抗菌除臭技术及微生物抗菌除臭剂在研究与应用中的意义及优势如下:(1)纯绿色环保性质。由于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化恶臭为无臭。不含任何化学药品,也不含转基因产品成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代表着生物环保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2)处理功效高。运用微生物除臭技术大大增强了其处理污染的功效,与一般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比较,微生物除臭技术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是传统方法的100倍。污染物在投放微生物除臭剂,可迅速祛除臭味,净化水质,降低COD、BOD5、氨、氮等指标。 (3)适应性更广。微生物除臭技术特别是混菌微生物除臭剂降低微生物生存条件要求,增强适应性,减少过滤,适应多种温度和pH值范围,在低氧环境中也能有效发挥作用。 (4)更有针对性。微生物除臭技术可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用途和不同的污染环境;并可根据具体治理对象的具体情况,专门研发出针对性的、最具效力的配方。 (5)治理成本最低。微生物除臭技术品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不用征地建厂或购买庞大设备,综合治理成本和动态投资成本最低,而治理效果显著。(6)化害为益。以前认为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城市污水厂的污泥经微生物除臭制成肥料,如氨和硫酸化合成硫酸铵肥料,其中各种元素可被植物吸收;提高了污泥中有机碳的利用率;而且脱臭微生物大多是土壤中的有益菌群。 (7)微生物除臭剂与传统化学产品比较。每种化学产品都是针对性强的产品,当遇有复杂的其他化学基质时,便会失效;使用化学产品之后,在水体中总有化学残留物,它可能带来副作用或新的污染;使用化学产品可掩盖臭味,却不能改变臭味的生成或阻止其散发。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自然分解和在分解过程中的积极生化作用,不会产生上述问题。(8)微生物除臭剂与传统生物净化剂相比。微生物除臭技术可以极大祛除臭味,使液体状污物、有机物质迅速新陈代谢,减小固体物质体积,快速净化被污染物质。微生物脱臭法具有传统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所需的设备简单、易操作、费用低廉、管理维护方便等,其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是相当广泛的。但是由于受研究和发展时间的限制,微生物脱臭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①适合于特定恶臭有机物降解的微生物菌种筛选和驯化的方法;②恶臭气体的去除率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定量化;③装置与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施工还需规模化;④对高浓度的恶臭废气、复杂的混合气体处理还有待研究;⑤混菌发酵工艺有待优化。抗菌除臭微生物的种类除臭菌株主要是光合细菌类、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假单胞菌属、链球菌类、酵母菌、丝状真菌以及放线菌类,共计12个属73个种的微生物。现就主要种属的除臭菌简介如下:(1)光合菌群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 简称:PSB)属细菌中的一类,有紫硫菌、绿硫菌、紫色非硫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本实验室分离到的兼性厌氧菌主要是紫色非硫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光能异养型原核生物门,红色光合细菌纲,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红假单胞菌属(Rhoropseudomonas)和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光合菌群(好气性和嫌气性),如光合细菌和蓝澡类。光合菌群由自养微生物分离而来,具有化害为利的特殊功能,即可将有害物质转变成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的分泌物、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氨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氨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也可以成为其它有益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因此,随着光合菌群的增殖,其它有益微生物也相应增殖。(2) 乳酸菌群乳酸菌(LAB,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能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目前已发现的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至少包括18个属,主要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本实验主要筛选的主要是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若干个种。乳酸菌群(嫌气性)它以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等物质为基础,制作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使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变得容易分解,并且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在有机物发酵分解上发挥突击队的重要作用,它将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养份。乳酸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一般情况下,致病菌如果增加,植物就会衰弱,有害线虫也会急剧增加。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的活动,有害线虫也逐渐消失。(3) 假单胞菌类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到具有很强抗菌除臭能力的一株荧光假单胞杆菌陕西变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ar shanxigensis)。荧光假单胞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是定殖于植物根际的优势细菌种群。由于此类细菌大量存在于植物根围,又称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此类细菌以其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易于人工培养、对许多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成为近年来报道最多、最具生防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生防菌。 (4) 酸母菌群酸母菌群(好气性)它利用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产生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菌群中对于促进其它的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的生产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有效养份。(5)放线菌群放线菌(好气性)是细胞和霉菌的中间形态。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氨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组成的混合菌群,其抑菌作用比单一放线菌成倍增加。另外,被放线菌分解的物质容易被动植物吸收,从而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性和免疫性。 (6)醋酸菌群醋酸杆菌(好气性)它是氨素合成中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它从光合细菌中摄取糖类固态氮,然后一部分供给植物,另一部分再还给光合细菌,形成好气性和嫌气性细菌结构的共生态。 新型微生物抗菌除臭菌系的发酵工艺研究微生物抗菌除臭菌系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活性菌群。它由光合菌类、醋酸杆菌类、放线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及假单胞菌类六大菌群微生物组成的一个功能群体,如何将上述好气性微生物和嫌气性微生物按一定的比例加以混合培养,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各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有用物质及其分泌物形成相互生长的基质和原料,通过相互共生、增殖关系形成一个组成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广泛的具有多种多样细菌的微生物群落的生物菌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待解决的问题,其本身的生产工艺更表现出世界性的高科技水平。二、益生菌益生菌利用生物高新技术制成的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微生态制剂。是预防、改善肠道疾病,增强宠物免疫力。含超强活力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放线菌、酵母菌及促进有益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可调整和维持宠物肠道菌群平衡,对肠炎、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力弱等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作用原理1、形成占位,产生抑菌物质:高活性有益菌可在肠道粘膜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对肠道保护的菌群屏障,保持有益菌的优势,从而减少病菌的生长机会。有益菌分泌的益生菌素可有效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起到预防、治疗各种肠炎、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菌及其代谢物可提高宠物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和巨噬细胞的活性,活化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宠物对病原性物质(细菌、病毒)的抵抗力,因而可减轻宠物因运输、惊吓、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抗应激能力。对宠物幼仔可补充母源抗体不足,提高成活率。对老年宠物可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健康水平。 3、排毒、除臭:有益菌能有效转化宠物肠内的游离氨(胺)、硫化物,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使肠毒素失活。因此,可大大降低宠物排泄物的臭气,减少毒素。从而达到有利宠物健康,优化饲养环境的目的。 4、提供营养促进吸收:有益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能分泌乳酸。有利于宠物消化吸收,提高动物体对饲料中钙、磷、铁的利用率。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使宠物更健康。 5.产生有机酸,降低发病率:有益菌可发酵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维持宠物肠道的酸性环境,从而达到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宠物肠道发病率。参考文献: · 微生物除臭评价与分析 - 江苏环境科技 - 韩艳忠,韩梅,吴英春, · 污水微生物除臭技术分析 - 安徽农业科学 - 周春火,邱雪红,眭光华,彭艳玉, · 微生物除臭技术及产品 - 科技开发动态 - 无 · 微生物除臭剂的制备 - 今日科技 - 冷云伟

记录16条 上页 下页 序号 文献标题 文献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在我院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华夏医学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的体会 食品工程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在师范院校开展《食品营养学》教育研究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食品营养学》课程命题说明 河北自学考试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魔芋葡甘聚糖园二色性与食品营养学性能相关性初探 食品科学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转基因植物食品的营养学评价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学评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学评价——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营养健康新观察 2001/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用现代食品营养学研究中国药膳学的精粹──21世纪新兴的边缘学科“中华食疗营养学” 食品科技 1995/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我国某些市售婴儿断乳食品的营养学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在 能搜到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你在搜索引擎上打你想知道的就可了

动物营养学报参考文献要多少

纳米蒙脱石与氧化锌在乳仔猪饲料中的对比应用 陈大水1,叶志惠1,吕大丰2,韩秀山2,黄周可2,谌刚3 (1金华市格瑞特动物营养技术有限公司,浙江金华,3113002;2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71;3中国地质大学纳米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高锌对仔猪的腹泻有控制作用,并且效果显著,但高锌对仔猪生长发育造成危害,纳米蒙脱石可以完全替代氧化锌。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克解决高锌问题。此外,纳米蒙脱石中含有丰富的铜、锌、钴、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弥补微量元素的不足,对畜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纳米蒙脱石;氧化锌;腹泻;吸附;乳仔猪饲料; 以往饲料营养的研究和养猪的经验都认为高锌对仔猪的腹泻有控制作用,并且效果显著。大量研究表明:补锌均能提高溶菌酶活性,高锌3000mg/kg对溶菌酶活性的提高程度更显著;高锌能提高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并能大幅度降低仔猪腹泻率;高锌可提高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可增加胃、胰脏、小肠的相对重量,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降低了粪中大肠杆菌数量[1-20]。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却发现高锌对仔猪生长发育造成危害:高锌首先打破原有各种元素的平衡,造成仔猪对铜、铁的吸收不利,可导致铁、铜继发性缺乏,出现贫血。San—dov al等(1998)研究认为,当锌摄入量超过体内各种排泄器官的排泄能力,则会破坏内恒稳机制。所以高锌的饲料使用时间受到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使用半个月以上仔猪就会出现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卷曲、贫血等现象。仔猪断奶后2周使用高锌具有防腹泻促生长效果,若一旦停止添加高水平锌,更换日粮,仔猪腹泻现象又会发生。原因是对肠道内细菌的抑制作用对有害菌和有益菌都起作用。当不存在高锌时,病原菌比有益菌更容易在肠道内定植和繁殖,因此,常导致肠道菌落紊乱而诱发腹泻。高锌大部分随粪便排泄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21]。锌的重金属(镉)含量较高,高锌容易造成畜禽镉中毒。因为高锌的上述问题,几乎所有饲料厂家均在寻找高锌的替代产品,如复合益生素、益生元、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然效果均不如意。 据报道已有人将用于人治疗腹泻的蒙脱石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成分申请了专利[22];用纳米蒙脱石治疗仔猪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表明用纳米蒙脱石治疗仔猪腹泻疗效显著[23]。蒙脱石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霉菌毒素、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蒙脱石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连同所固定的攻击因子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不改变大便颜色和正常的肠蠕动[24]。纳米蒙脱石比普通蒙脱石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力更强[25]。为了验证纳米蒙脱石应用于断奶仔猪饲料中的防腹泻效果,特进行了本试验。 l 材料与方法 材料 纳米蒙脱石,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产;型号:SD3004禽畜类纳米蒙脱石护肠剂(以下简称纳米蒙脱石,标准备案号:)。 氧化锌:市售,用于乳猪浓缩饲料的饲料级氧化锌。 基础饲料配方:玉米61﹪;膨化大豆8﹪;豆粕18﹪;进口鱼粉4﹪;乳清粉5﹪;乳猪预混料(金华市赛福饲料有限公司提供)4﹪。 试验动物及分组 实验动物选择: 试验选择25日龄正常断奶的杜长大健康仔猪64只,按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每组16头,经统计分析体重差异不显著。 方法 试验Ⅰ组每吨饲料添加氧化锌; 试验Ⅱ组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 试验Ⅲ组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 试验Ⅳ组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 试验Ⅰ组饲喂添加了氧化锌的断奶仔猪料,其它组饲喂添加纳米蒙脱石的饲料。试验期15天。试验期间出现的腹泻治疗方法:以100ml生理盐水加60克纳米蒙脱石粉成混悬液,每次喂服7ml/头。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对出现腹泻猪进行治疗,并记录为一头.次。 2 试验结果 试验各组饲料于同一栋保育猪舍,各组均自由采食。试验期间的防疫、消毒工作等按猪场正常程序进行。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添加纳米蒙脱石和氧化锌的饲料对仔猪的影响 组别 头数 初始重,kg 末重,kg 耗料量,kg 日增重,g 料肉比 腹泻,头.次 Ⅰ组 16 ± ± 8 Ⅱ组 16 ± ± 11 Ⅲ组 16 ± ± 7 Ⅳ组 16 ± ± 6 3 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纳米蒙脱石和氧化锌对仔猪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纳米蒙脱石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治疗效果有递增的趋势。每吨饲料添加1500pp与2000ppm效果显著优于1000ppm。但试验Ⅲ组与试验Ⅳ组间差异不显著。考虑成本因素,以1500ppm添加最为经济。 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可以完全替代氧化锌,由于蒙脱石没有氧化锌的副作用,其生长速度、料肉比与使用氧化锌组相比,性能更佳。 纳米蒙脱石替代高锌的优势:成本相对较低,纳米蒙脱石在饲料中的使用剂量为每吨饲料,只有氧化锌的一半左右;纳米蒙脱石在体内能够吸附病毒、细菌和各种毒素,保护和修复肠道粘膜。不会被机体吸收,所以能够长期使用,不产生抗药性;纳米蒙脱石中含有丰富的铜、锌、钴、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弥补微量元素的不足,对畜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本次试验由于挑选的猪只均匀数和健康水平较好,腹泻程度均较轻,加上样本数量较小,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试验。 据资料报道,纳米蒙脱石与抗菌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断奶仔猪腹泻主要是非感染性腹泻。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也会继发细菌性腹泻。在生产实际中如果有继发细菌性腹泻可以跟抗菌药物配伍使用。 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D3004禽畜类纳米蒙脱石护肠剂是和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开发的,是利用富镁蒙脱石改性纳米化的,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总之,纳米蒙脱石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优异的经济性能和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自科,马学会,Hanne . 谈高剂量氧化锌降低断奶后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J].饲料工业,2006,(12):18 [2] 李凯年.用氧化锌控制猪的断乳后腹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0,(6):45 [3]周小秋.断奶仔猪饲粮氧化锌适宜水平研究[J].饲料研究,1999,(03):14 [4]Noel kavanagh,张代坚.在仔猪饲料中添加氧化锌[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93,(02):11 [5]张庚华.谈断奶仔猪补喂氧化锌[J]. 饲料博览 , 1993, (06):11 [6]陈艳珍,李其风,赵玉兰,乔良,孙广东.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氧化锌的试验[J] .中国畜牧杂志,1998, (04):6 [7]郑家茂,赵国芬,许梓荣. 氧化锌和硫酸锌对仔猪断奶后腹泻率和生长的影响[J]. 饲料工业,2000, (07):4 [8]杨立彬,李德发,谯仕彦,张伟芳,胥学新.高铜高锌水平预混料对断奶仔猪促生长防下痢效果比较[J] .饲料工业,2000,(05):10 [9]颜新春,汪以真,许梓荣.早期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状况[J] .饲料工业 , 2000, (04):6 . [10]许梓荣,王敏奇. 氧化锌和蛋白锌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饲料养分消化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00,(04):6 . [11]王敏奇,许梓荣. 饲粮中添加高剂量无机锌对断奶仔猪消化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2003, (01):3 . [12]郑家茂,许梓荣,赵国芬. 在日粮中添加高锌的研究状况[J] .饲料工业 , 1999, (12):33 . [13]邝声耀,唐凌,张纯,曾礼华. 有机锌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畜牧兽医 , 2006, (07):11 . [14]汤继顺,吴金节,王希春,唐萍,徐雪松,刘智. 锌源和锌水平对断奶应激仔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06):12 . [15]方俊. 不同饲料添加剂锌源对仔猪的影响[D] .湖南农业大学,2003 . [16]计峰,罗绪刚,李素芬,刘彬,余顺祥.高锌对断乳仔猪促生长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2003,(03):10 . [17]冷静,戴志明,杨国明,顾平生.日粮锌对断奶仔猪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J] .四川畜牧兽医,2003, (11):12 . [18]雷宁利,宋代军.仔猪高锌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2005, (06):11 . [19]冷静,戴志明,杨国明,顾平生.高剂量锌及抗生素对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和促生长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技,2003, (12):17 . [20]易中华.高锌的作用机理及其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J].江西饲料,2003,(06):4 [21]辜玉红,童晓莉,钟正泽. 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铜锌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研究[J]. 当代畜牧,2005,(8):20 [22]翟永功,刘蓉,冯保华.蒙脱石做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成分[P] .CN:1326746, 2001-12-19 [23] 谢长青,吕大丰,谌刚,黄周可,韩秀山.纳米蒙脱石治疗仔猪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畜牧兽医,2006,(12):7-9,11 [24] 苏海涛,李宜姝,等. 天然蒙脱石防治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05,21(2):89-92 [25] 李辉,皮振邦,李丹,晏高华. 纳米蒙脱石对大肠杆菌吸附作用的研究[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4):275-276,280 点图进入相册

《动物营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动物营养学报》主要内容涵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动物营养学报》主要分专论、综述、猪营养、禽营养、反刍动物与草食动物营养、水产动物营养、特种经济动物营养、饲料营养、饲料安全、饲料资源开发、饲料检测、研究简报等多个栏目。在动物营养学报投稿是有320一版的稿费。

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 2009年8月,第7届中日韩反刍动物瘤胃生理与调控学术研讨会Keynote speech,韩国,首尔。2. 2008年9月,第13届亚澳动物科学代表大会 (13th AAAP Animal Science Congress)作动物营养专题报告(invited paper),越南,河内。3. 2007年9月,第七届国际草食动物营养研讨会,大会特邀报告(plenary paper),北京;发表的主要论文 (* 为通讯作者)1) Dai ZL, Zhang J, Wu G, Zhu W-Y*, 2010. Utilization of amino acids by bacteria from the pig small intestine. Amino Acids, 39 (5): ) Huang RH, Qiu XS, Shi FX, Hughes CL, Lu ZF, Zhu W Y*. 2010. Effects of dietary allicin on health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weanling piglets and reduction in attractiveness of faeces to flies. Animal, (first view)3) Pei CX, Mao SY, Cheng YF, Zhu W-Y*, 2010. Diversity, abundance and novel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of methanogens in rumen liquid, solid and epithelium fractions of Jinnan cattle. Animal, 4(1):20–294) Sun YZ, Mao SY, Zhu W-Y*. 2010. Rumen chemical and bacterial changes during stepwise adaptation to a high concentrate diet in goats. Animal, 4(2):210–2175) Cheng Y F, Edwards J E., Allison G G., Zhu W-Y* and Theodorou M K., 2009. Diversity and activity of enriched ruminal cultures of anaerobic fungi and methanogens grown together in consecutive batch cultur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0 (2009) 4821–) Lu Y, Sarson AJ, Gong J, Zhou H, Zhu W-Y, Kang Z, Yu H, Sharif S, Han Y. Expression profiles of genes in Toll-like receptor-mediated signaling of broilers infected with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 2009, 16(11):) Iqbal MF, Zhu W-Y*, 2009. Characterization of newly isolated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like strain MF-07 isolated from chicken and its role in isoflavone biotransformation.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91 (2): 180-187, FEB 20098) Iqbal MF, Zhu W-Y*, 2009. Bioactivation of flavonoid diglycosides by chicken cecal bacteria.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9, 295, ) Cheng YF, Mao SY, Liu JX, Zhu WY*, 2009. Molecular diversity analysis of rumen methanogenic Archaea from goat in eastern China by DGGE methods using different primer pairs.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9, 48(5):) Zhou, W, Wang, GJ, Han, ZK, Yao, W, Zhu, WY. 2009. Metabolism of flaxseed lignans in the rumen and its impact on ruminal metabolism and flora.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50 (1-2): ) Zhou, W, Han, ZK, Zhu, WY, 2009. The metabolism of linseed lignans in rumen and its impact on ruminal metabolism in male goats. Journal of Animal and Feed Science, 18 (1): 51-60 200912) Su Y, Yao W, Perez O, Smidt H, Zhu W-Y*, 2008. Changes in abundance of Lactobacillus spp. and Streptococcus suis in stomach, jejunum and ileum of piglets after weaning.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66:) Yu ZT, Yao W, Zhu WY*, 2008.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quol-producing bacterial strains from cultures of pig faeces. FEMS Microbiol Lett 2008, 282:73–) Su Y, Yao W, Perez-Gutierrez ON, Smidt H, Zhu WY*.2008. 16S ribosomal RNA-based methods to monitor changes in the hindgut bacterial community of pigle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 sobrius S1. Anaerobe, 14(2): ) Mao SY, Zhang G, Zhu WY*, 2008. Effect of disodium fumarate on ruminal metabolism and rumen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goat as reveal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16S ribosomal DNA.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0 (2008) 293–) Mao SY, Zhang G, Zhu WY*, 2008. Effect of disodium fumarate on ruminal metabolism and rumen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goat as reveal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16S ribosomal DNA.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140: 293–) Iqbal MF, Cheng YF, Zhu WY*, Zeshan B, 2008. Mitigation of ruminant methane production: current strategies, constraints and future options.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4:) Sun YZ, Mao SY, Yao W, Zhu WY*. 2008. DGGE and 16S rDNA analysis reveals a highly diverse and rapidly colonising bacterial community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in the rumen of goats. Animal, 2008, 2 (3): 391–39819) Guo, YQ, Liu, JX, Lu, Y, Zhu, WY, Denman, SE, McSweeney, CS, 2008. Effect of tea saponin on methanogenesi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 mcrA gene, in cultures of rumen micro-organisms.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47(5):) Zhang, CM, Guo, YQ, Yuan, ZP, Wu, YM, Wang, JK, Liu, JX, Zhu, WY. 2008. Effect of octadeca carbon fatty acids on microbial fermentation, methanogenesis and microbial flora in vitro.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6(3-4):) Mao SY, Zhu WY*, Wang QJ, Yao W. 2007, Effect of daidzein on in vitro fermentation of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goat rumen.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6:) Mao SY, Zhang G, Zhu WY*, 2007, Effect of disodium fumarate on in vitro rumen fermentation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rumen bacterial communities as reveal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16S ribosomal DNA. Asia-Austral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 (4): ) Liu W, Mao SY, Zhu WY*, 2007. Impact of tiny miRNAs on cancer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3(4):) Yu QH, Dong SM, Zhu WY, Yang Q, 2007. Use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to monitor Lactobacillu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chicken.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75 (2): ) Wang HF, Zhu WY, Yao W, Liu JX, 2007. DGGE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colon content and feces of pigs fed whole crop rice. Anaerobe 13: ) Li MY, Zhou GH, Xu XL, Li CB, Zhu WY. Changes of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main flora in chilled pork during storage using PCR-DGGE. Food Microbiology, 2006, 23: ) Zhu WY*, Mao SY, Liu JX, Cheng YF, Iqbal MF, Wang JK, 2007. Diversity of methanoge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microorganisms in methanogenesis in the rumen. Plenary Paper,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Nutrition of Herbivores, pp 125-139, Beijing, September 17 – 22, ) Zhu WY*, Iqbal M F, Cheng YF, Liu JX, Mao SY, 2008. Rumen methanogenesis and nutritional approaches to the mitigation of ruminant methane. Invited paper, The 13th Animal Science Congress of the Asian – Australasian Association of Animal Production Societi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Recent Advances in Ruminant Nutrition”, pp 33-40, 2008/9/2229) Zhu WY*, Mao SY, Cheng YF, Liu JX, Wang JK, 2009. Rumen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methanogenesis and nutritional strategies to mitigate. Invited Keynote Speech: The 7th Korea-Japan-China Joint symposium on Rumen Metabolism and Physiology, 2009/8/) Han ZK, Wang GJ, Yao W, Zhu WY*. 2006. Isoflavonic phytoestrogens - new prebiotics for farm animals: a review on research in China. Current Issues in Intestinal Microbiology, 7:) 毛胜勇,王新峰,朱伟云,2010. 体外法研究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草业学报,19(2):69-75。32) 毛胜勇,龙黎明,朱伟云,2010. 体外研究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及与酵母联用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草业学报,19(8):176-186。33) 陆扬,姚文,苏勇,朱伟云*, 2010. 大豆苷元对断奶仔猪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33(2):) 成艳芬,朱伟云*,2009. ARISA方法研究产甲烷菌共存及去除条件下瘤胃真菌多样性变化。微生物学报,2009, 49(4):) 杭苏琴,戴兆来,朱伟云*,2009,甘露寡糖对纯培养和共培养的乳酸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 于卓腾,姚文,朱伟云*,2009,体外培养发现二花脸猪粪样菌群具有降解大豆黄酮产生雌马酚的能力。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1):164-167。37) 刘相玉,毛胜勇,朱伟云*,2009,高精料日粮条件下酵母培养物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9,21(2):) 龙黎明,毛胜勇,苏勇,朱伟云,一株瘤胃源乳酸利用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代谢特性研究。微生物学报,2008,48(12):1571-1577。39) 苏勇,姚文,朱伟云*,代表性差异分析比较两株来自不同地区的猪源Lactobacillus 菌株。微生物学报,2008,48(5):1~6。40) 戴兆来,董红军,林勇,黄瑞华,朱伟云*,合生元组合筛选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2):81-85。41) 裴彩霞, 毛胜勇, 朱伟云*,晋南牛瘤胃中古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微生物学报,2008,48(1):8-14。42) 俞晓辉,姚文,施学仕,朱伟云,大豆发酵蛋白替代鱼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8,20(1):46-51。43) 罗玉衡,朱伟云*,2007,消化道微生物区系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报,47(6):1115-1118。44) 刘威,朱伟云*,姚文,毛胜勇,2007,一株乳酸利用、丁酸产生菌的分离与鉴定及代谢特性的初步研究。微生物学报,47(3):435-440。45) 张耿,朱伟云*,刘相玉,毛胜勇,2007,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不同饲料成分的影响。草业学报,16:112-117。46) 于卓腾 姚 文 毛胜勇 朱伟云*,2007,黄豆苷元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营养学报,29(1):82-86。47) 姚光国,姚文,陆扬,朱伟云*,2007,乳酸菌肽聚糖部分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微生物学通报,34(1):105-107。48) 成艳芬,毛胜勇,裴彩霞,刘建新,朱伟云*,共存于厌氧真菌分离培养液中瘤胃甲烷菌的检测及其多样性分析。微生物学报,2006,46(6):879-883。49) 孙云章,毛胜勇,姚文,朱伟云*,2006,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共培养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微生物学报,46(3):422-426。50) 姚文,朱伟云*, 毛胜勇,2006,16S rDNA技术跟踪分析新生腹泻仔猪粪样细菌区系的变化。微生物学报,45(1):150-154。专利等成果1. 发明专利:一种芽孢乳杆菌及其生产的活菌制剂。(授权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2. 国家发明专利受理一项:绞股蓝皂甙用于减少动物瘤胃内甲烷产生的方法。3. 成果鉴定: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研究及芽孢乳杆菌S1研制。苏科鉴字【2004】第1308号。鉴定形式:会议鉴定。组织鉴定单位:江苏省科技厅。鉴定日期:2005年1月29日。

水产动物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概述萧峰西南大学11111111111 1111111摘要: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渔用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中草药、无公害养殖、发展前景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和海洋水域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量和质量持续下降,此外,水产养殖业也存在水体污染与滥用各种渔药与添加剂等情况,因而环境保护与鱼产品安全成为捆饶人类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国际法院法官所说:“通观历史,人类由于经济的或其他的原因一直不断地干扰自然,由于我们的科学知识和日益认识到一欠考虑和未减缓的速度从事这种干扰对人类的危险,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需要”。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3,水产养殖量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2/3,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4570万吨,养殖量达2600多万吨,且养殖方式趋向于集约化、现代化,但是伴随经济腾飞的同时,各种弊病也接踵而至,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鳜鱼体内的孔雀石绿残留超标等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更重视食品的安全,自身的健康,不仅如此,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如1998年和1999年的中国出口日本的部分鳗鱼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退货,2002年中国出口给欧盟的小龙虾因检出氯霉素而被退货。水产品被拒事例既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1、 中草药的发展随着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重点,在养殖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具有许多化学物质不能媲美的优点,既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药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将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总草药的有效成分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重要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指民间所应用的药物,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的绿色药物,其来源广,成本低,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长。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种中草药中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来说,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这些成分可增强食欲,促进机体代谢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急能力,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水产品品质。根据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表明,黄颡鱼在在食用了中草药添加剂后,不仅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经济效益高,尤其是当党参,甘草等回味中草药的组成,不仅增重比例高出饲料系数降低了.,蛋白质效率也提高了。增重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初始重*100%饲料系数=饲料摄食量/净增重蛋白质效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总投饲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100%而且益气补血,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中草药提取于自然并保存了其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已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低残留、毒副作用小、多功能性、能全面调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兼具营养物质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其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多糖、有机酸、疳类,生物碱及其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每一种有效成分对肌体的免役系统的调节方式都不一样,多糖具有刺激网状内及系统,诱导淋巴细胞,脾脏细胞再生,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从细胞杀伤活力,诱导产生干扰素等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反映能力,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疳类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及淋巴毒素,增加体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多数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含有的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抑制DNA合成,黄酮能影响细菌的呼吸,抑制起RNA的合成。金银花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黄芪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直接抑制或破坏病菌的繁殖能力。作为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在水产动物机制处于病理状态时还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和抑制)均衡调整,直至起正常为止,即时于亢进的状态,同时对其进行抑制直至降低至最低水平,既可使异常高的DNA合成亢进状态降低至生态状态,又可将DNA的合成抑制状态调至兴奋,直至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中草药的多功能性的独特表现之一,每种中草药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的含有对某一器官组织起兴奋的作用,又有对这一器官起抑制作用的成分,虽然有的中草药含有二种作用相反的成分,但有的成分对某器官组织的不同系统进行调节,起到反向的调节作用。.防治水产养殖疾病的几种常用的中草药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量,用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与浓度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10克/公斤体重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对草鱼出血病效佳。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大黄、克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服3天。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1公斤拦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竖鳞病。.地锦草。红茎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主治鱼类肠炎、烂腮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水菖蒲。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 白菖蒲,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油中主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含有非结晶性苦味。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水霉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 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促使其腐烂。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公斤,加食盐~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苦楝。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喜野生于田野、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或果各10~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3. 6.五倍子。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 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冲溶,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4ppm。.乌桕。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木。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ppm计算药量,兑20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有抗炎、镇静、抗菌性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尾柄病等。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三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用法是将干的黄柏、黄苓、黄连、板蓝根和大黄(合用和单用均可),每千克鱼五克,打成粉后拌盐五克,投喂或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喂7天。 生姜。姜科, 多年生草本,高40到100cm,含姜醇、姜烯等挥发油,性微温,味辛,具有杀菌、解毒、杀虫和消炎的作用。将姜汁涂抹于鱼体伤口处即可。 芦苇。 多年高大草本,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可防治草鱼肠炎病,按每万尾鱼种用芦苇根5千克,加大蒜千克和食盐千克。打成浆。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喂4-6天。4、中草药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 中草药本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对水生动物的免疫增强效果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期采集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相差很大,而且对其产品难以进行准确的药萧评价和质量控制。目前尚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很难保证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定型产品, 科技含量低 目前绝大多数中草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味,仍停留在原始的散剂和煎剂上,精制品少,因此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远远不能解释真正的作用机理,因而有研究一般只限于对中草药饲料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水产动物的增重,抗病等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到其对水产品品质的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5.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日益增加,中草药也符合人们的安全和环保要求,所以中草药运用也越来越多,今后运用中草药应针对适应水生动物特点,研究药物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运转规律、转化过程及药物结构和药效关系等,尽快搞清鱼药和中草药的水生动物作用中的吸收、分布很转化和排泄规律及药物对环境规律的影响,提出在重要养殖水产品体内的掺留期及残留量,制定水产品上市前的保留期,研究制定使用方法,随着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推广,对防治有效的绿色中草药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中草药成为中国的传统魂宝将会成为防治鱼病的主要药物,也必然会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 李登来 水产动物疾病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1-442. 魏清和 水生动物营养和饲料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 王权 谢献胜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 2006(4)163-1684. 胡梦红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2006(5) 217-2215. 刘玉林 周永奎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运用 淡水洋鱼2006(7)62-636. 褚小林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启示 水利渔业 2006(5)60-627. 田海军 郑阳 渔用中草药复方疗效等研究概述 水利渔业 2006(6)78-1008. 孙克年 用林产重中药防治鱼吓鱼病 养殖与饲料 2006(9)22-249. 韩庆 马雨林 不同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 养殖与饲料 2006(12)54-5610. 曹克驹 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2)

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两个水产渔业类论文投稿期刊供大家参考:1.国家级期刊推荐:《福建水产》《福建水产》(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福建水产》创刊于1972年,是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主管、福建省水产学会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海洋渔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水产资源、捕捞技术、水产增养殖、渔船和渔机、仪器、水产品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和应用技术等,适时少量地刊载一些国家和省级相关的渔业产业政策与法规、专论等.主要读者对象是水产科技、教育工作者,各级水产行政领导、基层干部和水产专业户等.一贯秉承科学、严谨、公正、客观、宁少勿滥的办刊原则,及时地报道了我省海洋、渔业界的新成果与新技术,经过近40年的出版发行,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即保持注重学术性又兼顾实用技术,这在我国海洋与渔业界省级刊物中已不多见,受到了各级读者的好评.在我国海洋、水产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相当的影响力;是中国科技期刊数据、中国期刊全国数据库、《中国水产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中文期刊等国内外众多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收录期刊.核心北大核心双核心期刊推荐:《水产科学》《水产科学》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食品科技文摘》、《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台湾华艺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数据库收录.杂志主要刊载渔业资源、海淡水捕捞、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水产饲料与营养、水产品保鲜与加工综合利用及水产基础科学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等.读者对象为水产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水产、生物、环保等专业师生,渔业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及广大知识渔民.获奖情况:中文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全国农业系统期刊,全国水产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2003年获中国水产学会科普作品三等奖、2004年获优秀农业期刊编号.

水产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目的: 目的是充分认识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机制、营养代谢的变化规律和需求数 量,为水产动物配合饲料的研制与生产加工奠定基础,力求用最少的饲料消耗, 饲养出量多质优的水产动物产品,为提高养殖生产水平服务。水产动物营养学是 饲料学的基

动物营养学报sco

《动物营养学报》是由我国畜牧科学界的先躯、动物营养学科的奠基人许振英教授等老一辈专家者于1989年创办的,创办初始,以内部刊物的形式试刊,刊名《中国动物营养学报》。1994年7月,经国家科委及新闻出版署批准,1995年更名为《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好。1、中国农业科学1960年创刊,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的综合性、学术性月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任编委会主任/主编。2、动物营养学报是由我国畜牧科学界的先驱、动物营养学科的奠基人许振英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于1989年创办的。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首先"动物营养学报"和"水产学杂志"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术期刊,各有特点,并不能简单比较哪个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刊物。其次以下是它们各自的特点:1.动物营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办的权威学术期刊,主要涉及家畜及家禽的营养和饲料方面研究。其文章内容通常围绕着畜禽营养和饲料方面的基础理论、新技术和实践经验等展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2.水产学杂志:水产学杂志是国际知名水产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关于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管理、水生生态学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该杂志刊登的文章包括经济鱼类的养殖、水质管理、遗传多样性、环境污染以及水产食品中的安全问题等,对水产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果你是从事家畜或家禽饲养、饲料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选择《动物营养学报》;如果你从事水产相关领域的研究,如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管理等,则可以选择《水产学杂志》。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期刊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并结合期刊的影响力、读者群体以及国内外的知名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方向不同。看你个人更倾向那个专业领域吧1、动物营养学报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中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中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中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2、畜牧兽医学报力求报道中国畜牧兽医行业最具创新性、突破性及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科研成果,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

运动营养学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运动营养补剂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作用及其优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运动营养补剂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作用及其优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在世界各地的比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确定的是,要取得出色的运动成绩,运动员不仅需要具有非凡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身心健康。

关键词:

食品营养管理;体育运动员;生理机能;影响;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传统饮食中,食物不够丰富,膳食不够健康,并且无法预期营养组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理饮食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如果缺少某些物质,人们可能会生病。这就是为什么在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时候,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特别是对身体水平要求很高的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艰巨任务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因此我们发现,在运动领域,好的运动员通常来自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与国家提供的丰富的营养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膳食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水分

最常见的是水分占人体的60%至70%。在整个人体中,我们可以说水很重要:水是由细胞和体液组成的,其主要功能包括块:其一,可以滋润身体的各个器官,在营养物质的运输、,吸收、,代谢排泄中起着非常很重要的作用。其二,可以调节人体内的循环,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其三,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防止有害物质在体内的堆积,还可以帮助人体的代谢。其四,具有很重要的润滑作用。因此,缺水的运动员会遭受新陈代谢问题和内部器官的循环系统的困扰,这会导致更高的心律值,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我们尽管每天都喝水,但应确保在运动过程中喝足够的水,以取得最佳效果。

、糖分

糖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成分之一,是最丰富的有机物质,但是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美丽的女性快速衰老并发胖。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女孩即使在减肥时控制糖分摄入的原因。但这对运动员来说不是很好。他们需要糖进行高分辨率训练。因此,运动员应确保自己能具备足够的糖分,而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减少糖分。

、脂类物质

碳、氢、氧以及磷等元素是脂肪的构成部分,而且许多人对脂肪的概念理解有误。他们认为脂肪对人体没有用,应强行清除,为了健康,最好少吃脂肪。实际上,脂肪是我们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释放能量,因此活动量取决于糖的消耗量。由于脂肪在运动过程中提供温暖,维持体温并保护重要器官,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确保足够的脂肪吸收并维持正常循环至关重要。显然,运动员需要适当地摄入脂类食物,使他们的运动正常进行。

2、运动营养补剂的新型功能性成分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咖啡因

咖啡因即三甲基黄嘌呤,具有提神的作用,咖啡、茶叶、可乐中均含有咖啡因。除了提神外,咖啡因还能拮抗腺苷受体、调节肌肉收缩,减少运动过程中对疼痛及疲劳的感知,是一种有较大潜能的运动营养补剂成分。专家认为,耐力训练期间摄入一定量的咖啡因可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研究证明,反弹测试及模拟篮球比赛前饮用含咖啡因的某维生素功能饮料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平均移动速度。咖啡因在运动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磷酸二酯酶的生物活性产生抑制作用,通过减少环腺苷磷酸(cAMP)的分解及拮抗腺苷受体,使细胞内cAMP合成增多,从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延缓精神疲劳;另一方面,咖啡因还可通过改变细胞膜内外钙离子浓度来增加神经肌肉的传导,从而增强骨骼肌的收缩力,减少运动反应时间,促进运动能力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剂量的咖啡因可导致运动员神经兴奋,在赛前应该避免大剂量服用。

、茁-丙氨酸

茁-丙氨酸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可与组氨酸共同合成肌肽。肌肽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与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相比,肌肽更易接受质子,可在大强度运动训练时快速发挥缓冲作用;肌肽还可消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延迟运动性疲劳;肌肽还是Ca2+/H+交换器,可以增加肌节的Ca2+浓度,增加骨骼肌收缩性、调节肌糖原代谢及兴奋中枢神经。茁-丙氨酸作为合成肌肽的前体物质,对应的外源性补充茁-丙氨酸可以提高体内肌肽的浓度,从而对运动员身体机能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单次大剂量补充茁-丙氨酸并不能明显提高运动能力,反而会产生皮肤刺痛现象,连续4周每天补充4g~6g的茁-丙氨酸可使肌肉中肌肽浓度提高64%,连续补充8周甚至可以达到80%,对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表现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补充茁-丙氨酸可通过增加体内肌肽浓度来提高运动能力,减少精神疲劳。由此可见,茁-丙氨酸是一种重要的运动营养成分,适用于多次长时间补充。

、烟酰胺核苷

烟酰胺核苷是烟酸(维生素B3)的核苷形式,近年来备受营养学家们的关注,其是骨骼肌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前体物质,NAD经还原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可将电子传递至氧,释放能量并被氧化磷酸化过程利用,生成ATP,为机体供能;此外,NADH还能保护细胞,降低氧化损伤,提高机体修复能力,促进受损组织恢复。研究发现,烟酸可用于预防由细胞凋亡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运动方面,外源性补充烟酰胺核苷可提高线粒体蛋白质的含量。肌肉损伤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伤害,补充烟酸可以使受损的组织得到快速恢复。烟酰胺核苷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营养补充剂,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肯定的是其运动营养价值较高,是最有潜能的运动营养补剂成分之一。

3、运动员膳食营养优化

、及时补给运动员糖分

运动员在日常运动训练过程中会比常人消耗掉更多的ATP,训练指导员在平时要加强对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培训教育工作,促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到体内的一切活动所利用的都是ATP水解时产生的能量,其作为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重要来源,在人体内含量并不高。比如,人体预存的ATP能量通常只能够维持15s左右,当人快速跑完一百米左右就会直接消耗掉储存的ATP能量,此时只能够通过呼吸作用持续生成ATP。糖不仅能够无氧酵解,还能够进行有氧氧化,以游离糖分子和糖原的形式存在。因此,训练指导人员要指引每个运动员基于合理饮食及时补给人体所需糖分,人体糖分的补充能够帮助运动员有效延缓疲劳的发生,避免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产生体内糖过早被排空现象。我们在日常观看运动员进行持续性比赛时,在休息中场会通过吃一些香蕉、饮料补充糖,促进体内糖的恢复,帮助自身缓解疲劳感。此外,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比赛和训练前的一到两个小时之内也要进行补充350g左右的糖,避免人体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升高。

、科学补给运动员体内微量元素

《高级运动营养学》一书中提出,微量元素补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比如以铁元素摄入为例,人体内的氧主要是依赖于血红蛋白进行有效运输的,而铁元素含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人们血细胞的载氧和供氧能力。一旦运动员缺铁就会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该症状会导致人们四肢软弱无力、活动后气急疲劳、心跳加快等。运动员在参与强度较高的运动训练后,会因为大量流汗造成体内铁的流失,此时就必须通过膳食营养及时补给铁元素,合理在膳食方案中安排食用各种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在生活中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主要包括了猪血、豆类、动物肝脏、海带以及黑木耳等。

、合理管控蛋白质摄入量

蛋白质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能量。当运动员在进行完高负荷运动后,会消耗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缺失就会造成人体机能下降。此时,当运动员在进行任何活动就会容易感到疲劳,因此需要及时恢复体内的蛋白质平衡,通过健康食物摄入适当量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的合理摄入能够满足运动员日常训练需求,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人每天最低应该摄入30-50g的蛋白质,而作为运动员在参与高强度比赛和训练后,需要通过膳食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生活中常见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蛋、瘦肉、牛奶、黄豆以及鱼虾蟹等。

结语

尽管大量营养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由于长期训练,运动员需要更多营养。短期营养不良可以通过在运动期间食用饮料或营养液来弥补;永久性营养不良需要适当的饮食管理。运动员训练、竞赛期间会消耗大量能量,如果缺乏足够的营养会改变运动员的身体表现和效力。因此,为了提高运动员身体健康和运动平衡水平,要均衡营养,加强食物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彬食物营养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6):1884-1888.

[2]程泽鹏.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营养调查及营养指导的效果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9.

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文献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在一般状况下需要笔者将论文之中的学术资料、论文研究文献、注释文献等等诸多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与整合,进而集中地展现在论文形态之中,下面是店铺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食品营养与健康文献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中国知网搜索相关主题的论文有很多,可以直接做参考文献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 胡承康; 白玉成 浙江省平湖市卫生监督所 【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09-30 1 1042 基于Internet的食品营养评价系统的开发 于平 【期刊】食品工业 2001-12-20 1 663 关注食品营养 打造健康生活——记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天津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7-30 0 1024 食品营养强化与营养增补 刘志皋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期刊】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3-02-15 6 2845 Food,Nutrition and Health 【会议】Abstracts of 14th World Congress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10-01 0 146 科学对待食品营养成分标示 杨蕾 【报纸】中国食品质量报 2010-12-23 0 127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应用及“江苏省食品营养成分与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胡义东; 姚义刚; 贾涛; 赵厚民; 周小平; 徐慧; 李新丽; 杨凤岩; 汤伟; 左红; 唐晶晶; 吴秋云; 杨艳红 【科技成果】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 2006-12-20 08 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 陈义凤; 游海; 何金明; 邓泽元; 陶秉莹 【期刊】南昌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1994-06-30 6 2929 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刘志皋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 【会议】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成立十周年暨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展览会学术论文集 2003-04-01 0 4210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保障体系研究 刘清珺; 张经华; 陈舜琮; 刘清; 夏敏; 范筱京; 王欣欣; 贾丽; 朗爽; 王覃 【科技成果】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2008-07-22 0 311 帝斯曼:为企业提供食品营养强化方案——访帝斯曼营养产品部大中华区技术市场经理Kenny Koh PhD 房慧 【期刊】食品安全导刊 2009-03-15 0 3112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监督局 【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07-31 0 4813 卫生部发布《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卫生 【报纸】消费日报 2008-08-26 0 1014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姜忠丽; 代岚; 王俊伟 沈阳师范大学 【期刊】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11-20 0 1915 Maillard反应与Strecker降解及其对食品风味与食品营养的影响 冯大炎; 周运友 安徽师大化学系 【期刊】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7-02 3 10816 解析: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名单新资源食品 张俭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期刊】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0-03-25 0 4317 2003:决战营养强化——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座谈会侧记 东方竹 【期刊】中国食品工业 2003-03-30 0 2818 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强化法规标准的研究 师朝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4-01 0 3419 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发明专利申请及技术发展分析 潘珂 【期刊】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1-02-16 0 3620 我国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农志荣; 覃海元; 黄卫萍; 杨昌鹏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广西南宁 【期刊】高等农业教育 2008-06-15 3 22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