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成果不再区分一作/通讯,但是应该将一作/通讯与其他作者进行区分,不然会导致导师抢学生的第一作者现象
个人理解:现在挂名现象太严重了,动辄一篇文章6个一作,我看见过我们学校一篇NC8个一作的。基金委这一句话基本意思就是不管文章上写不写contribute equally,反正你本子到我这里我不认*和#了。相当于指挥棒挥起来,以后大概率默认物理位置第一和最后的对文章共享是第一级别的,其他所有的共一共同讯,重要性都会大打折扣了
代表坐是什么?代表某人水平的作品!如果基金中的代表作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都不区分,那还叫代表作吗?笑话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我觉得这个政策是有好处的,现在挂共一和共通讯的太多了。
请你注意看题,不要扯一些不相关的
通讯作者看我心情,随便给朋友!
基金委肯定意识到共同通讯泛滥了 现在一篇好一点的文章 动辄三四个通讯 然后大家都能拿着去报项目 从而演变成 互相送通讯 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以后都别合作了,单干吧
高水平交叉学科和国际合作难道被基金委扼杀了?为了极个别“葡萄”通讯,阻断真正的交叉合作,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嘛,同时为广大真正做出贡献的中青年“二老板”们默哀
没搞清楚为啥这样弄,逼着抢一作?
可是唯一通讯的话 但是排名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 就不被认可了吗?
那看来以后得拿一作加通讯才保险
这应该不需要标注就能区分吧,第一和最后一个呗
看了好多回复的,许多人的看法都很极端,读书人如此而已。 (1)不排除挂多个通讯的,有提携后辈嫌疑。但是就论我们这个方向,既会搞实验,又会做理论计算,还是高端表征分析,这样的全才应该是没有的。那么问题来了,你要请人家帮你做计算,请人家帮你分析一些重要的表征结果,甚至还要请人家帮你提高论文水平,人家为什么要帮你?这就是出现多个通讯作者的原因。 (2)除了个别领域,大部分好的文章通常是好几个研究生甚至年轻教师一起经过数年的努力干出来的,那这样的文章谁做一作对其他付出的人都是不公平的,我通常的做法是最重要的几个人共一,排第一通过抓阄或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决定。 (3)最后,写那篇一字并天下文章的兰大老师,咱没有资格评论。莫非都希望大家闭门造车,减少合作,免得挂共同通讯受到个别函评专家的打压。
是的。 真不懂这些人天天在想啥?
我一篇中文重点学报,老板第一作者加通讯作者,我第二作者,这样不标注通讯作者是不是对我有利。我另外的SCI都是第一作者,这个中文学报是刚入学不懂,老板知道后叫我改,结果编辑不同意了。
你想法很好。 要不然,你申请基金,5代表你选用“非一作非通讯”,试试看。
不认可共一和共通讯,可能会催生这样一种合作模式:两个组合作,发2篇背靠背文章,侧重点略有不同。
中科院凭什么给人家分区啊,中科院也是个笑话
中科院分区是不是很水?
青椒的趋势就是高级博后自己当一作。国内环境正向国外发展,要么当独立PI,要么当博后,要么去企业,没有青年教师一说
工程方向没人关心最后一个是谁。很多其他方向也是那样的。
这个确实也是个问题,我们老师一般都是二作通讯
老板叫你改,是什么意思,是第一作者的SCI吗,要坚持原则,自己也同样需要的,
代表作成果不再区分一作/通讯“ 这句话不是一作等于通讯的意思吗?就是刚当PI的学生也有竞争优势了。 没看出来共同作者不香了啊
肤浅了吧!如果你有20篇一作排名第一,50篇2-3作按照排名,30篇通讯,你还存在这样问题吗?
青椒想哭,共同讯二,一下子就成了倒数第一(除了大佬)
基金委的初衷是啥
文章上的作者都有贡献 没贡献就叫学术作假了,都可以当代表作
中科院分区,非常体现了“我们的创新手段——在别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的优化”。
作者上面贡献度可以标识如张某某(60%)
因为评职称只认一作,没有一作评不上职称,没有职称申课题难,没有课题出文章难,就是恶性循环
问题是排在中间,没人知道哪个是通讯作者呀。不过也没事,既然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说明第一作者的人都不多,这样也就公平了吧
是的。
300 浏览 7 回答
119 浏览 5 回答
176 浏览 6 回答
192 浏览 6 回答
319 浏览 2 回答
150 浏览 6 回答
159 浏览 2 回答
127 浏览 7 回答
201 浏览 3 回答
185 浏览 3 回答
339 浏览 6 回答
188 浏览 4 回答
189 浏览 2 回答
337 浏览 4 回答
299 浏览 4 回答
257 浏览 3 回答
152 浏览 4 回答
198 浏览 8 回答
211 浏览 5 回答
165 浏览 6 回答
268 浏览 5 回答
146 浏览 5 回答
112 浏览 4 回答
215 浏览 4 回答
359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