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基金面向的是基础科研,但是实际上我们基础科研并不好。一方面是因为,申请基金的时候只是打着基础科研的幌子,钱到手了也就到手了。另一方面是,在急功近利的考核下,没人敢冒着“耽误”自己一生的风险安心科研。卡脖子为什么卡脖子,是因为那东西研究起来周期长,短期投入产出比不高。都说芯片卡脖子,其实软件卡脖子更严重。飞机设计的软件、汽车设计的软件、仿真软件、分析软件,哪个不是国外的?算法内核涉及计算机、数学,如果哪天欧洲美国高兴,把这些软件都给我们停了呢?J20怎么设计?航母怎么造?这些基础科研谁搞?基金支持吗?说句不好听的,基金里写的东西必须吹牛、必须好大喜功,实际上助长的是浮躁。
我这么说可能有很多人喷我,但我想问,如果基金不是你评职称的条件,你们还这么焦虑吗?如果基金真的绝对公平你们还会这么抱怨吗?大家都是科研圈的,基金怎么能中,除了好好写之外,评审时不找人能行吗?多少评审看人家团队厉害,主动找人家说我给你A了,大家心里没数吗?
我职称到头了,反过来看过去,觉得基金这玩意能整一个就整一个,整不了也别把他太当回事,横向不也一样挣钱吗?而且直接促进行业发展。说句不好听的,基金这玩意其实就是好结题,拿到就几乎是白给的,所以大家都想要,其本质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