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次面上基金祈福,前两次青年没过,大龄博士超龄被迫申请面上,要是运气爆表能中,那要非常感谢前面两次的不中。今年改了口子,换换运气,这两年也积累了一些新的成果,希望能带来好运。目前报管理口子,24篇一作兼通讯SCI(11个1区,6个2区,6个3区,1个4区)+2篇会议+21篇非一作。团队方面:2个正教授+3个外面公司的高工+2个中级(我是中级)+2个博士生+3个硕士生。今年限项严重,花了心思联合合作单位,凑齐团队。今年本命年,希望给大龄博士来个好运气啊!
也是没办法,课题组大老板花了大血本了尽量帮我找资源了。
以前是没限项,会随意挂不少老师,目前中级都限项,想挂也不一定挂的到了。
这个领域这么卷的嘛?
嗯,确实需要这样,不过今年没找那么多人看。谢谢建议!
现在破五唯,sci不知道有没有以前那样管用了,还需要加油哦,现在这情况,没基金基本学术无法前进了。
面上需要这么强大的阵容么,今年副教授牵头能带个讲师就算不错了呀,有的还带不上讲师找博后凑数
本子可以找二三十个大小同行帮忙修改一下,严格按照八股文写法打磨。文章这么好,是一个绝对的优势,本子不拖你后腿的话,问题不大。
中科院1区和JCR 1区有很大区别,楼主说的是中科院1区还是JCR 1区?
中科院1区。
也不是,主要是我前两次本子写的不好,或者口子没选好。
谢谢!
这文章也太强了吧?在我们地本可以直接申请教授了
团队有点吓人,个人喜欢一个副教授,一个讲师,再来学生,说真的,如果我们是讲师,来俩个教授有点
嗯,可能是有点不妥。
思路就不对,你要考虑的是你的本子的思路和五篇代表作。作为评审过好几年面上的,我说一下,你说24篇文章,可能别人不关心,假如你真在研究基础里面都罗列了,不见得是好事。另外,团队都知道是啥回事(他们根本不会干你的活),我前几年中的俩面上,团队就我和俩博士,仨硕士。你搞的团队真没啥用,没人看。
你的思路是团队和基础没用咯,只看本子。我也询问过很多面上评审专家,这些都看。
我连博后都没有,只有学生,就一个人申请
估计今年都很难,大家都限项了,特别是中级,都很宝贵和谨慎。
基础五篇代表作而已。作为评审专家,以及会评专家团队的,团队真没用。都知道啥回事。
成果很好了
还需要加油哇。
祝贺楼主! 请问一下楼主,您多余5篇代表作的成果如何在申请书里面体现呢?
列在基础那里就可以了。
好的,多谢
281 浏览 5 回答
205 浏览 8 回答
342 浏览 6 回答
111 浏览 6 回答
250 浏览 8 回答
235 浏览 4 回答
303 浏览 3 回答
110 浏览 9 回答
237 浏览 6 回答
125 浏览 3 回答
197 浏览 3 回答
137 浏览 4 回答
203 浏览 4 回答
156 浏览 8 回答
288 浏览 4 回答
220 浏览 10 回答
102 浏览 5 回答
301 浏览 4 回答
326 浏览 5 回答
210 浏览 8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329 浏览 5 回答
333 浏览 3 回答
134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