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双非院校,申报的口一直是E06方向。
15年第一次审青基,没报任何希望,反正中了。但是因为所在学院就我一人做这个方向,根本就没相关设备。等主要设备到位,已经差不多过去一年多了。然后是疯狂做实验,结题。最终结题是2篇行业内Top二区,1篇4区,1个发明专利结题。随着这点成果放在这里,可能很多人要嗤之以鼻,但是这是我单干,且每学期2-3门新课的基础上做出来,我觉得还算满意吧。
但结题之后,要继续做什么?也很茫然。沿着青基继续做吧,实验条件根本达不到,去外地做实验,对于我每学期都有课孩子又没人带的情况,也不太现实。所以,准备出国,打算学点先进技术。19-20年,将近2年的时间,都在折腾出国事宜,但因为没有研究生,所有的实验都停滞了。20年出国,但是遇到疫情,几乎没在国外的实验室呆着。20年回国,开始带第一届研究生。截止到今天,已经带着第三届研究生,每年基本2个左右。我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双非院校,没有经过科研训练,所有的科研训练都是手把手带,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这几年带的学生做的实验都是尽量简单再简单些。所以这几年发的文章都是三区,四区的文章。可是,即使是三区或四区的文章,引导着学生写,怎么也写不出来,无奈只能我亲自上手了。
总结一下,这几年做的实验已经和青基时期的实验没啥关联了,而为了学生能够在三年内顺利毕业,实验的难度也在不断降低,有点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的感觉了。
面上申报书上写的主要研究内容都是延续着青基的内容拓展,去年的评审意见主要提到要有相应的研究成果来支撑这个想法。今年不出意外,估计还是这个结果。以前是觉得面上太难了,有些想放弃。但是通过申省内项目,起码国家自科项目还能拿到评审意见啊。现在想:1. 沿着已经写好的申报书内容方向走,但是实验条件不太好,估计做出来的结果也就三区,四区的水平、2. 沿着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内容走,相当于换方向,但觉得没啥科学问题要解决啊。而且,自己的科研经费也已经见底,做实验也撑不了多久的。
一些胡言乱语,各位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