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小学德育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小学德育论文发表时间

回答:一只小洋羔新手5月23日 14:23 这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各个学校不一样,给你一个参考一下,是从网上下的论文格式-论文网一、学年论文基本要求1、每位学生论文选题应有所区别,不得几位学生选同一题目;2、论文写作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音流畅;3、论文内容较为新颖,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需要引用时,应注明引文出处;4、论文排版整齐,插图清晰准确,全文篇幅恰当,字数在5 000~8 000之间。5、学年论文定稿及交稿时间为7月6日。二、打印格式1. 毕业论文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 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4. 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 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 论文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 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8. 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9. 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10. 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11. 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请参见附件样张)三、学年论文装订顺序1、学年论文封面(标准格式见管理学院网站)2、指导教师评语(标准格式见管理学院网站)3、目录4、正文5、参考文献学 年 论 文题 目姓 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 号指导教师日 期 年 月 日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学 生姓 名 专 业班 级 学号(论文)题目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学年论文评语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国有企业“错位”与非国有化问题94市场营销 卢家茂 指导教师 蒋良揆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职能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国企改革的最佳途径,…………。关键词: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Abstract: This paper relocates enterprise of country’s function……Keywords:1 一级标题1.1 二级标题1.1.1 三级标题国有企业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表1 95年 — 98年统计表95年 96年 97年 98年项 目图1 增长趋势图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既受产业性质所约束,又受国有企业的目标及制度优势所指导,……参考文献[1] 李桂陵 《国有企业的规模及其演变轨迹》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2] 王平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该回答在5月23日 14:31由回答者修改过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上好“时事新闻课”。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时事新闻课”下载、收看工作,进一步扩大“时事新闻课”开课的覆盖面及受众群体。参加长春市教育局组织的“时事新闻课”主持人选拔赛、“我的课堂我做主”时事新闻课录制活动;发挥新媒体互动交流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化传播。

2.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剧展演活动。通过童话剧、心理剧、课本剧、音乐剧、戏剧等多种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生动活泼。学校利用一节班会课,开展校园剧活动,形成“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各中队选出优秀剧目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校园剧展演活动(具体方案另行下发)。

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研究、总结、推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4.开展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各中队建立完善师生志愿服务体系,以“学雷锋世界因我更美丽”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社会担当的核心素养。

二、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三”特色校

1.认真落实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品质的指导意见》,把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凝结学校个性特征、地域特色、历史底蕴、励志育人的学校文化蓝图。积极参加长春市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三”特色校、“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少年”创建活动。树立典型,交流经验,深化成果。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拟定六月份组织网络教育主题班会。

3.参加第xx届“校训是什么”展播活动,通过校训展播、校歌传唱、校徽展示,引导各学校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进校园系列活动

1.落实“诗书礼乐”进校园活动。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发放使用工作的通知》(吉宣电[201x]6号)要求,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围绕读本内容,举行“我们的节日”等经典主题诵读会活动,增强小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十月份开展“迎国庆、诗书礼乐”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

2.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墨香书法展示”、“小小百家讲坛”、“寻访红色足迹”、“红歌天天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从小熟悉历史、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树立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

四、大力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课程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开足课时,尤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高。

2.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面向学生开放,做好个体团体咨询服务,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及时疏导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拥有健康心理。

五、继续开展科技教育与环境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加强科学课程建设,保证开齐开足课时。任科学课教师要认真研读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充分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主组织的培训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科技教育专题。

2.广泛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利用校园广播进行科学普及教育,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学生进生产车间、进科技展览馆、进博物馆、进图书馆等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科普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3.积极参加长春市“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组织开展“节水、节电、节粮”、“变废为宝”、“光盘行动”、“禁塑宣传”等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六、积极组织开展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各中队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开展以“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绿色环保卫士”、“发展特长放飞梦想”、“培育健康心灵守护生命阳光”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富有时代特征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七、加强家庭教育工作

1.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课件、光盘、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教子观,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开展“写家信、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助成长”活动。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在全社会传承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八、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1.注重德育队伍建设,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学科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参加专家、学者就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学生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班级建设、应急事件处理、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教育活动。注重校本培训,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能力。

2.参加xx市班主任业务能力大赛。

3.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和研究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新手段,充分发挥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全力做好“十三五”《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

九、做好评优选先工作。

认真做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评比、推荐、审核、审批、表彰工作。激励广大教师和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篇二】

本学年,我们德育条线在校长室、党支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特别是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的智慧与努力,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加强学校“三风”建设,引导师生获得知识,遵守基本道德准则,努力实践,不断拼搏,积极探索发现,实现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进一步推进“以扎实的德育管理推进学风的有效转变,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的管理思路。目前我校急需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队伍,班主任队伍也如此。所以计划:

1.抓住“选拔、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将定期组织班主任观摩学习、沙龙活动、研讨交流以及各类班主任基本功竞赛。

2.继续抓好新老班主任结对工作,并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作用。

3.在班队活动的设计、班主任工作手册的规范填写、教育案例分析等方面加强指导,特别是落实并发挥好日常班会课的功效。

4.安排好见习班主任工作,着力建设储备一批班主任后备队伍,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本学期将借助于校园电视台开展优秀班主任一日工作展示活动,为年轻班主任和新班主任创造更多近距离的学习机会。

5.结合本次学校绩效考核的修改,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二、抓好学生管理工作

要在校园里、学生中大力宣传“尊重知识”、“努力读书”、“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正能量,抵制“违反纪律”、“混日子”、“抄作业”、“大吵大闹”等歪风邪气;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个学生、每个班、每个年级都要制定适切的发展目标并辅以过程管理细则及时达成考核标准;要经常性地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励志教育、心理疏导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为学生排忧解难;继续尝试小组文化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要让班主任重视起来,任课教师重视起来,学生重视起来,同时在推进、评估与考核过程中求创新、求实效;继续推进班干部竞选制,发挥并提高班干部管理班级能力;我们还需努力,要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1.全程育人。从学生一进入我校到初三毕业,我校利用好每个育人的时机,不要等到学生问题重了才予以关注教育。如为了更充分的实施全程育人,今年我校依旧将初一新生家长会提前到7月初进行,让家长和学生及时进入初中的角色,充分准备;确立9月份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强化常规纪律、规章制度、文明礼仪专题教育。初一新生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包含军训,让他们尽快了解、熟悉和适应实验中学的学习与生活;平时关注常规细节管理,对进校、升旗、请假、课间、卫生、礼仪、考试、集会、作业、课堂等常规方面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班级德育量化考核,并在初一年级实行和小组合作两化合并,使管理尽量做到扁平化、精细化。

2.全员育人。由于生源的显著改变,迫使我们要更充分的全员育人,包括我们的门卫,我们的任课老师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面;对于部分的特殊学生,我们将继续予以重点关注,继续强化和改进学生成长导师制,进一步探索成长导师制的有效方法,在此对以往辛勤奉献的导师们表示衷心感谢,也真诚的期望接下来一如既往群策群力做好这块工作,还是重方法重实效,具体以后再通知麻烦各位;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干部的影响。通过加强对少先队大队委的选拔机制,严格对学生的入团审核程序以及细化对学生干部的分类分层培训,来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良好示范作用;加强值班管理。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日学生的检查制度,维护纪律,保障安全,提升质效。

三、深入开展主题活动

本学期,继续以“文明礼仪,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开展“知善懂礼仪”活动。通过开展“日行洒扫”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利用宣传栏、橱窗、板报、征文、摄影等形式在学生中传诵“善”的理念。

2.开展“行善献爱心”活动。结合重阳节等重要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送温暖献爱心。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维护公共卫生、环保宣传、植树护绿等公益活动,争做小小志愿者。

3.开展“扬善颂美德”活动。结合美德少年评选,以文明小博客、网上签名寄语作为“日行一善、月习一德”的展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努力使日行一善、月习一德成为校园新风尚。

4.开展“乐善知感恩”活动。结合德育亲情课题,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小礼物送给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学会感恩。

5.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通过班级道德讲堂和学校道德讲堂两种模式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明礼、自强、守信、尽责、孝亲、友爱、崇俭”的道德规范,把道德讲堂建设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全员育人的重要平台。

具体还要结合上级的要求通知再部署实施。

四、推进“一校一品”,德育工作特色化、品牌化

以成语文化建设整合学校已有的德育品牌亮点,在成语文化的环境布置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融进学校的“爱心教育”、“公平教育”内涵,使成语文化与“爱心教育”、“公平教育”有机融合,并以校园电视台为载体,使成语文化的呈现多元化。

根据学校自身特色,找准学校定位,打造学校德育特色项目,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3+1”工程。以校园电视台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利用校园电视台探索学生自主德育管理新途径。加大校园电视台品牌建设力度,对行政楼五楼进行整体文化环境布置,改造“蒲公英电视台”演播室,添置录像器材、文字提示器等设备。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电视台创作队伍,培养专职或兼职教师,招聘电视台成员,不断丰富节目内容,积极推进成语文化建设,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成语节目;要依托校园电视台,不断净化德育环境,创新丰富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实效;同时要通过校园电视台、互联网等形式,大力宣传、报导我校师生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所取得的成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力宣传学校正能量。

五、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通过政治课、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图片展、演讲比赛、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专题法制讲座等各种途径,尤其是在12月的法制宣传月中集中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以及法制教育活动,进行学法、知法和守法教育;同时大力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与措施,按照校园安全要求进行防灾抗灾安全演练,做到警钟常鸣,全面培养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针对学校实际,对食堂、课余活动以及大型活动的组织等重点安全工作,细致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切实打造平安校园。

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通过班会、板报、国旗下讲话、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度关注,细致观察学生有无重大的情绪变化、行为变化等明显表现,特别要对家庭离异、有厌学现象的学生倾注更多的关怀与关注,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帮助。

另外要充分发挥好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重要作用,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帮助。组织好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参加进阶培训。任课教师也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这里也建议我们老师掌握一点点基本的心理常识,对正常学生的教育教学也有帮助,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区别对待,而不是简单的从思想品德的角度。本学期将进一步完善初一年级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师资,初步编写完成心理健康校本教材。

七、重视家校联系,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以五星家长学校要求为指导认真办好家长学校,不断丰富家长学校授课内容及活动形式,努力要求授课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出发,加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家长不断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和校规校纪;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本学期,每位主要学科教师需进行家访,提倡科任教师联合家访,要求家访前做好准备,让家访真正起到实效。

其次通过家校路路通、家校联系卡、告家长书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继续开展“蒲公英优秀家长之星”的评选,让家校联系更加紧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深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模式,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沟通,依靠相关社区管理人员、教师、志愿者等,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型校外活动和课外学习辅导,让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能得到良好的关心与教育。

八、深入开展德育科研

深入推进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德育课题《利用校园电视台构建学生自主德育机制的实践研究》的研究,鼓励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当前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艺术,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从写心得、写案例逐步上升到撰写德育论文,通过德育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工作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我校德育科研的发展,力争有更多的德育论文发表或获奖。

九、做好体卫艺工作

1.体育方面:抓好广播操、阳光长跑、眼保健操、课外活动日常常规工作,落实好花样跳绳项目的开展和运动队训练工作;组织开展好校运动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校各运动队训练工作,积极组队参加各项比赛;做好传帮带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为我校的中坚力量。

2.卫生方面:开展健康教育卫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增强学生自我预防疾病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减少、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并且在初一年级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做好初一初二学生体检工作;继续抓好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在防治工作上下功夫;认真做好学生体检收集汇总工作,及时上报资料;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

3.艺术方面:组织合唱队有序编排,迎接各类大合唱比赛;做好学校秋季“艺术节”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市各项比赛;积极配合学校团委、德育部门,开展艺术指导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每周一次的艺术兴趣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大市级以上的书画类比赛。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x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围绕今年我校中心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三爱、三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二、工作重点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落实“我们的节日”、“我的中国梦”、“三爱三节”等教育实践活动;

3、开展一日常规评比,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进一步锻炼、培养学生干部;

4、加强班主任及少先队为主题的德育队伍建设。

三、主要工作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1、明确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2、师生熟知并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知晓率达到100%;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德育活动中。

(二)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我的中国梦”、“三爱三节”等教育实践活动

1、主题月形成系列。除了开展日常的德育活动外,制定每个月的德育主题,每个月将围绕主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将“我们的节日”、“我的中国梦”、“三爱三节”、等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德育月工作计划;

2、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学习雷锋、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3、开展“我们的节日”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系列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4、开展“三爱三节”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三)开展一日常规评比,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进一步锻炼、培养学生干部

1、将一日常规评比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2、通过一日常规评比,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干部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锻炼和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德育管理网络建设。本学期将进一步健全班主任例会、大队委员例会制度。形成校领导主管、德育处分管、班主任共管、学生干部协管的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网络。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对照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与各班主任签定班主任书,强化教育意识,改善教育态度,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对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爱学生、乐意奉献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真正让我们的老师用良好的师表形象影响学生,拿爱心关爱学生(特别是对贫困生以及学困生和问题生),用高昂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培训、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利用经验交流、事迹报告等形式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期结束将综合各班在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公物管理、一日常规评比、各级各类活动竞赛成绩、各项检查考核、班主任手册记载、撰写德育论文等各种因素进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及表彰,树立典型,争取在班主任参与的各级各类大赛中荣获佳绩。

3、创设学校全员育人氛围。把教师整体队伍建设放在德育工作的突出位置,注重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真正使“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育无小事,事事作表率”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4、加强少先队、骨干学生队伍建设。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对大队部、班级小干部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好地协助大队辅导员及班主任做好大队部及班级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一日常规的检查、记载、汇总工作,做好升旗仪式和红领巾广播的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及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各级各类主题活动,争取使本校的中队主题活动及大队主题活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全校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晨会课或班队课时间,设计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搜集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材料给学生一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进一步发挥心灵小屋的作用,设法开展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各班的心理健教工作起示范作用。

(六)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1、结合“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校园内强化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强化消防、交通、校园安全意识,开展安全逃生演练,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2、加大法制教育力度。督促各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法制知识的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各类橱窗、黑板报、画廊的出版宣传工作,教育学生从小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的好少年,净化学校的校园风气。

3、以组织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观看法制节目、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等形式让学生知法守法,预防和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七)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发动家长委员会作用,倡导家长志愿服务。

学校将继续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教育。通过家校群、电话、上门家访等形式及时做好家校信息的互通工作。通过举办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指导,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监督管理作用。倡导家长志愿服务,让家校联动更为密切,维护校园环境的同时,更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八)关爱留守儿童及贫困生

1、继续落实上级有关贫困生补助的相关工作;

2、关爱留守儿童,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思想。通过开展关爱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3、关爱学困生、贫困生。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详实的后进生转化计划并坚决落实。

德育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

一、论文标题。文字概括精练,一般要求不超过15-20个汉字;单行题目要居中,双行题目上行要长于下行题目。

二、摘要。

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提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并按照一定顺序逐次排列出来的。其标引质量直接影响到二次文献的收录与利用,便于对全文的检索。一般要求一篇论文要有3-5个全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

四、引言。

引言(前言、概论、序言、绪论、绪言、导言、导论)。

五、正文。

正文是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陈述、论证的过程、结果和讨论都要在此得以展现。

要求观点要正确、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选材要新颖;论述要有条理,有较好的逻辑性、可读性和规范性;表达要以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信息量为原则;量、单位、名词术语的使用要统一、规范。

六、结论(结语、结束语)。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

七、致谢。

科学研究通常不是只靠一二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力量支持,协助或指导。特别是大型课题,更需联合作战,参与的人数很多。

八、附录。

附录是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要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

九、参考文献。

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

德育论文发表时间

中国德育投稿容易。只要发表的论文满足《中国德育》期刊的要求,保证论文发表质量,投稿《中国德育》审核通过率还是非常容易的。

其论文《师德建设是学校德育的关键》2002年8月发表于《人民教育》。《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和基础》发表于2002年嘉兴市高中校长论坛,并获一等奖。《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科技英才》发表于2002年11月浙江省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并作为论坛的主题报告。《素质教学的课堂教学艺术》发表于《教育现代化》,并获2002年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关于示范性重点中学教育创新的思考》发表于《创新教育》,并获2003年中国教育学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以人为本,科学管理》2003年2月18日发表于浙江《教育信息报》。

发表小学德育论文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日渐开放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盛,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深受侵染,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尤其是小学阶段,应下大力气进行德育,而应重视学校这个德育的主阵地,利用课堂渗透德育。

关键词:课堂;德育;主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子女的关爱程度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达到溺爱的地步,加之社会环境日渐开放、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兴盛、社会活动增加等诸多因素,使现在的小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给小学阶段的教育以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呢?

一、加强对德育的认识

党的报告中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

然而,对于德育这个问题,部分教师和领导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一种活动,完全在于个别问题上的指导。事实上,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同时小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启蒙期,如果在此阶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必将为学生以后的道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一个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德育的教育。

二、树立全员德育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

既然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所以认为学校组织的有很强政治性的活动才是德育活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去人们总是采取灌输的方式理解德育教育,灌输一种什么道德,被灌输者就要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被教育者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但对方甚至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的年龄根本无法接受灌输,而只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养就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我们应该动员全体教师树立德育思想,形成时时显教育、人人抓德育的全方位、无缝隙的德育局面。只要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就不能忽略了德育活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不仅要很好地利用周会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还要多与任课教师交流,帮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喜欢和尊重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班主任要积极与任课教师统一思想,统一教学要求,使任课教师为班级工作。如果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能够同心携手,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德育理念,那么就会改变班主任唱德育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就一定能够把学生的德育素养提上去,这样就不仅解决了学校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家庭和社会中的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重要性和全员参与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还要在根本上寻找小学教育中德育实施的方略。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如果把课堂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德育,那对德育工作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小学课堂教育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堂上德育教育才是可能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从德育工作的规律来看,有效的德育必须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在学校教育中,要保证教育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必须通过重视和发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来实现。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都在课堂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如果抓住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那么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德育的落实就有了途径、有了载体、有了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使其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每门课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数学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语文课可以培育学生各种各样的品质;自然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地球的环保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班主任可以在任课教师之间进行协调,切实将德育与各门学科进行渗透。

培育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关键需要教师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一种主动的精神,并且还需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贯彻一种德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和课堂行为的一致性,否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教师与课堂活动中的差距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怀疑,这样就会影响德育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陈洪庆.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3.乔建中.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1.2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1.3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1.4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2.1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2.2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2.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小学德育论文发表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1.2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1.3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1.4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2.1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2.2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2.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发表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1.2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1.3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1.4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2.1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2.2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2.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