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欧拉从多少岁开始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欧拉从多少岁开始发表论文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

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

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

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欧拉丰富的头脑常常为他人做出成名的发现开拓前进的道路。例如,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创建一方程组,叫做“拉格朗日方程”。此方程在理论上非常重要,而且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力学问题。

但是由于基本方程是由欧拉首先提出的,因而通常称为欧拉—拉格朗日方程。一般认为另一名法国数学家让·巴普蒂斯·约瑟夫·傅立叶创造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叫做傅里叶分析法,其基本方程也是由伦哈特·欧拉最初创立的,因而叫做欧拉—傅里叶方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莱昂哈德·欧拉

欧拉需从小学习带数学。

世界公认的三大著名数学家为:阿基米德、牛顿与高斯。他们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伟大的数学家还有欧拉、拉格朗日、冯·诺依曼等。

1、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2、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3、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

生于布伦瑞克,卒于哥廷根。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享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高斯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高斯专注于曲面与曲线的计算,并成功得到高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曲线)。其函数被命名为标准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并在概率计算中大量使用。

4、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

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欧拉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

5、约翰·冯·诺依曼(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依曼是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扩展资料:

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工作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一般认为,历史上可考的最早的数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

近代现代中国世界著名数学家有胡明复、冯祖荀、姜立夫、陈建功、熊庆来、苏步青、江泽涵、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吴文俊、陈景润、丘成桐、冯康、周伟良、萧荫堂、钟开莱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三大数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学家

欧拉公式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V+F-E=2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认识欧拉 欧拉,瑞士数学家,13岁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著名数学家贝努利的精心指导.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在世时发表了700多篇论文。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整整用了47年。 欧拉著作惊人的高产并不是偶然的。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可以使他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盖上完成论文。即使在他双目失明后的17年间,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口述了好几本书和400余篇的论文。当他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计算要领后离开了人世。欧拉永远是我们可敬的老师。 欧拉研究论著几乎涉及到所有数学分支,对物理力学、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音乐都有研究!有许多公式、定理、解法、函数、方程、常数等是以欧拉名字命名的。欧拉写的数学教材在当时一直被当作标准教程。19世纪伟大的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曾说过“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欧拉还是数学符号发明者,他创设的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i,e,sin,cos,tg,Σ,f (x)等等,至今沿用。 欧拉不仅解决了彗星轨迹的计算问题,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完美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关系V+F-E=2,此式称为欧拉公式。V+F-E即欧拉示性数,已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那么什么是“拓扑学”? 欧拉是如何发现这个关系的?他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今天让我们沿着欧拉的足迹,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欣赏的态度探索这个公式.欧拉定理的意义(1)数学规律: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特有的规律(2)思想方法创新:定理发现证明过程中,观念上,假设它的表面是橡皮薄膜制成的,可随意拉伸;方法上将底面剪掉,化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平面拉开图)。(3)引入拓扑学:从立体图到拉开图,各面的形状、长度、距离、面积等与度量有关的量发生了变化,而顶点数,面数,棱数等不变。 定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新几何学领域:拓扑学。我们用一种可随意变形但不得撕破或粘连的材料(如橡皮波)做成的图形,拓扑学就是研究图形在这种变形过程中的不变的性质。(4)提出多面体分类方法: 在欧拉公式中, f (p)=V+F-E 叫做欧拉示性数。欧拉定理告诉我们,简单多面体f (p)=2。 除简单多面体外,还有非简单多面体。例如,将长方体挖去一个洞,连结底面相应顶点得到的多面体。它的表面不能经过连续变形变为一个球面,而能变为一个环面。其欧拉示性数f (p)=16+16-32=0,即带一个洞的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为0。(5)利用欧拉定理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正多面体只有5种? 足球与C60的关系?否有棱数为7的正多面体?等欧拉定理的证明 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 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 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V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 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Σα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Σα = [(n1-2)·1800+(n2-2)·1800 +…+(nF-2) ·1800]= (n1+n2+…+nF -2F) ·1800=(2E-2F) ·1800 = (E-F) ·3600 (1)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0,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0,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0。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Σα = (V-n)·3600+(n-2)·1800+(n-2)·1800 =(V-2)·3600. (2)由(1)(2)得: (E-F) ·3600 =(V-2)·3600 所以 V+F-E=2. 欧拉定理的运用方法(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 v-e+f=2-2p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5) 多边形设一个二维几何图形的顶点数为V,划分区域数为Ar,一笔画笔数为B,则有:V+Ar-B=1(如:矩形加上两条对角线所组成的图形,V=5,Ar=4,B=8) (6). 欧拉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它的外心Circumcenter、重心Gravity、九点圆圆心Nine-point-center、垂心Orthocenter共线。其实欧拉公式是有很多的,上面仅是几个常用的。

欧拉多少岁发表论文

科学家大多都很多产,一生写下几十部书不算稀奇的事,但是能写出886本书的恐怕就只有瑞士数学家欧拉了。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利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这在科学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欧拉于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一位牧师的家庭,父亲是一个数学家。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欧拉天生聪慧,13岁时便就读巴塞尔大学,15岁获得学士学位,次年获硕士学位。

离开学校后的欧拉在瑞士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1727年,他应邀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做著名教授丹尼尔的助手。1731年,他领导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教研室的工作。两年后,年仅26岁的欧拉接替丹尼尔,成为彼得堡科学院数学部的领导人。

在彼得堡科学院期间,欧拉勤奋地工作,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1735年,欧拉使用自己发明的新方法,仅花了三天时间就计算出了一颗彗星的轨迹。长时间的持续工作使他在这一年右眼失明,但这并没有降低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1736年,欧拉出版了《力学,或解析地叙述运动的理论》,提出质点或粒子的概念,同时,他还创立了分析力学、刚体力学,丰富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18世纪中期,在研究物理问题过程中,欧拉写成了《方程的积分法研究》,创立了微分方程这门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对函数用三角级数表示的方法和解微分方程的级数法等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1766年他在出版的《关于曲面上曲线的研究》中,建立了曲面理论,给出了空间曲线曲率半径的解析表达式。这篇著作在微分几何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微分几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长期而繁重的科学研究,使他的左眼也慢慢失去了光明,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科学研究。1768年,他在圣彼得堡出版了《积分学原理》第一卷。两年后第三卷出版,并且口述完成了《代数学完整引论》,这部书在数学界引起了一番浪潮,几乎成为整个欧洲人学习的教科书。

在天文学上,欧拉对月球运动及摄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创立了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精确理论,解决了连牛顿都没有解决月球运动的疑难问题。为了提高天文观测的效果,他还对天文望远镜、显微镜进行了研究。

欧拉是科学历史上著作最多的数学家,除了写大量的研究性论文外,他还写了大量数学方面的课本,如《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无穷小分析引论》等都成为数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其中《无穷小分析引论》为他赢得了“分析学的化身”的美誉。

欧拉是18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他不仅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推广到了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数学界把他和阿基米德、牛顿和高斯并称为数学史上的“四杰”。1783年9月18日欧拉在俄国圣彼得堡突然疾病发作离开了人世,终年76岁。

欧拉、阿基米德、牛顿、高斯等四位被称为有史以来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欧拉:欧拉是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欧拉从小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13岁上大学,两年后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1725年,欧拉来到彼得堡,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右眼失明,时年28岁.1741年欧拉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1766年,重回彼得堡任职.没过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一场大火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当大火烧掉他几乎全部的著述之后,欧拉用了一年的时间口述了所有这些论文并作了修订.欧拉知识渊博,著作丰富,令人惊叹不已!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一生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可以说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到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等等,数也数不清.他对数学分析的贡献更独具匠心,《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便是他划时代的代表作,当时数学家们称他为"分析学的化身".19世纪伟大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说过:"读读欧拉、读读欧拉,它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阿基米德: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从小就善于思考,喜欢辩论。早年游历过古埃及,曾在亚历山大城学习。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所以他从小受家庭影响,十分喜爱数学。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几何著作是希腊数学的顶峰。他把欧几里得严格的推理方法与柏拉图先验的丰富想象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从而“使得往后由开普勒、卡瓦列利、费马、牛顿、莱布尼茨等人继续培育起来的微积分日趋完美”。阿基米德是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特别是在几何学方面.他的数学思想中蕴涵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据说罗马兵入城时,统帅马塞拉斯出于敬佩阿基米德的才能,曾下令不准伤害这位贤能。而阿基米德似乎并不知道城池已破,又重新沉迷于数学的深思之中。一个罗马士兵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命令他到马塞拉斯那里去,遭到阿基米德的严词拒绝,于是阿基米德不幸死在了这个士兵的刀剑之下。另一种说法是:罗马士兵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还有一种说法他在沙滩上画图),士兵将图踩坏,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圆!"士兵拔出短剑,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竟如此地在愚昧无知的罗马士兵手下丧生了。马塞拉斯对于阿基米德的死深感悲痛。他将杀死阿基米德的士兵当作杀人犯予以处决,并为阿基米德修了一座陵墓,在墓碑上根据阿基米德生前的遗愿,刻上了"圆柱容球"这一几何图形。牛顿: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爸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 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在1665~1666年,伦敦流行鼠疫的两年间,牛顿回到家乡。这两年牛顿才华横溢,作出了多项发明。1667年重返剑桥大学,1668年7月获硕士学位。1669年巴罗推荐26岁的牛顿继任卢卡斯讲座教授,1672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成为皇家学会终身会长。1699年就任造币局局长,1701年他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被封为爵士。1727年牛顿逝世于肯辛顿,遗体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顿的伟大成就与他的刻苦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他的助手H.牛顿说过,“他很少在两、三点前睡觉,有时一直工作到五、六点。春天和秋天经常五、六个星期住在实验室,直到完成实验。”他有一种长期坚持不懈集中精力透彻解决某一问题的习惯。他回答人们关于他洞察事物有何诀窍时说:“不断地沉思”。这正是他的主要特点。对此有许多故事流传: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牛顿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他有数学王子的美誉。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 ,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为(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但是据更为精细的数学史书记载,高斯所解的并不止1加到100那么简单,而是81297+81495+......+100899(公差198,项数100)的一个等差数列。当高斯12岁时,已经开始怀疑元素几何学中的基础证明。当他16岁时,预测在欧氏几何之外必然会产生一门完全不同的几何学。他导出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将其成功的运用在无穷级数,并发展了数学分析的理论。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世界公认的三大著名数学家为:阿基米德、牛顿与高斯。他们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伟大的数学家还有欧拉、拉格朗日、冯·诺依曼等。

1、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2、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3、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

生于布伦瑞克,卒于哥廷根。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享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高斯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高斯专注于曲面与曲线的计算,并成功得到高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曲线)。其函数被命名为标准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并在概率计算中大量使用。

4、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

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欧拉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

5、约翰·冯·诺依曼(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依曼是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扩展资料:

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工作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一般认为,历史上可考的最早的数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

近代现代中国世界著名数学家有胡明复、冯祖荀、姜立夫、陈建功、熊庆来、苏步青、江泽涵、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吴文俊、陈景润、丘成桐、冯康、周伟良、萧荫堂、钟开莱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三大数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学家

欧拉需从小学习带数学。

欧拉发表多少论文

欧拉是哪国的科学家?一生写了多少篇论文? A.英国,700篇B.法国,600篇C.瑞士,856篇D.俄国,888篇正确答案:瑞士,856篇

欧拉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是世界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尤其是在微积分领域,欧拉取得了很深的造诣,对数学乃至物理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欧拉每年能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是产量最高的数学家之一,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公式、定理有很多。欧拉的成就主要在数学领域,十八世纪被人们称为欧拉世纪,他对数学分析学和微积分的研究相当透彻,偏微分方程、椭圆函数论等著名的论著是数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他的很多研究成果是数论的基础,他还总结了前人对代数学的研究,完成了《代数学入门》这本书,为初学代数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无穷级数、初等函数、单复变函数、微积分学、微分方程,欧拉的成绩几乎覆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除了数学上的造诣,欧拉在力学、几何学、经济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甚至将音乐和数学结合起来,用数学诠释了音乐的独特之处。欧拉的成就不仅仅在学术方面,他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培养出了另外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拉格朗日,据说为了推荐这个天才一般的学生,欧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藏了起来,发表了拉格朗日的论文。在欧拉毫无保留的培养下,拉格朗日成为了数学大师。晚年的时候,欧拉双目失明,但这仍然没有阻挡他对数学的热情,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研究,让助理帮助他写文章,欧拉的成就有不少是在他失明之后做出来的,实在是让人敬佩不已。

欧拉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的相处不好。正在这时,俄皇叶卡杰琳娜二世盛情邀请。1762年,欧拉返回彼得堡。在他59岁时,他的双眼全部失明了。这对一般人来说打击是沉重的。然而欧拉在黑暗中整整17年依然工作和研究。他性格乐观,开朗热情。他一生发表的成熟著作有860多篇论文,其中400多篇是双目失明后研究得出的。然而不幸接连而至,64岁的欧拉遇上了大火灾。住宅着了火,他差点葬身火海之中。仆人把他救出来,然而异常不幸的是:他的著作几乎丧失殆尽!我们所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心都会一沉,因为欧拉的成果和藏书是他一生的心血,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生命凝聚;而且如果这些著作丧失,将会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不知要经过几百年要由几百个人才能重新做出来!然而,天才在这时充分展示出来:坚强的欧拉毫不灰心,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开始口述,由他的大儿子A•欧拉记录,把自己损失的著作一卷一卷地口述出来,他的脑子宛然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仅将自己失去的著作全回忆出来,而且借回忆口述的机会全都订正心算加以完善,更加完美!欧拉与拉格朗日,都被称为是当时伟大的数学家。欧拉的品质和业绩真正令人感动和无限钦佩。

写论文大概多少岁开始发表

这要分是什么样的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的就叫论文!小学生也能写简单的论文。只是年龄段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罢了!

20左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需要留出4个月的时间准备,因为第1个月是要我们查阅文献的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至少需要120天的时间。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甚至是最后一学期,这是具有合理性的。

1、本科生通过低年级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理论的掌握比较系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2、一般情况下,为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课程较少,且通过实习阶段,学生们对书本知识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较容易写出较好的文章。

基本要求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欧拉发表了多少论文

欧拉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的相处不好。正在这时,俄皇叶卡杰琳娜二世盛情邀请。1762年,欧拉返回彼得堡。在他59岁时,他的双眼全部失明了。这对一般人来说打击是沉重的。然而欧拉在黑暗中整整17年依然工作和研究。他性格乐观,开朗热情。他一生发表的成熟著作有860多篇论文,其中400多篇是双目失明后研究得出的。然而不幸接连而至,64岁的欧拉遇上了大火灾。住宅着了火,他差点葬身火海之中。仆人把他救出来,然而异常不幸的是:他的著作几乎丧失殆尽!我们所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心都会一沉,因为欧拉的成果和藏书是他一生的心血,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生命凝聚;而且如果这些著作丧失,将会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不知要经过几百年要由几百个人才能重新做出来!然而,天才在这时充分展示出来:坚强的欧拉毫不灰心,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开始口述,由他的大儿子A•欧拉记录,把自己损失的著作一卷一卷地口述出来,他的脑子宛然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仅将自己失去的著作全回忆出来,而且借回忆口述的机会全都订正心算加以完善,更加完美!欧拉与拉格朗日,都被称为是当时伟大的数学家。欧拉的品质和业绩真正令人感动和无限钦佩。

欧拉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是世界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尤其是在微积分领域,欧拉取得了很深的造诣,对数学乃至物理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欧拉每年能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是产量最高的数学家之一,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公式、定理有很多。欧拉的成就主要在数学领域,十八世纪被人们称为欧拉世纪,他对数学分析学和微积分的研究相当透彻,偏微分方程、椭圆函数论等著名的论著是数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他的很多研究成果是数论的基础,他还总结了前人对代数学的研究,完成了《代数学入门》这本书,为初学代数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无穷级数、初等函数、单复变函数、微积分学、微分方程,欧拉的成绩几乎覆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除了数学上的造诣,欧拉在力学、几何学、经济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甚至将音乐和数学结合起来,用数学诠释了音乐的独特之处。欧拉的成就不仅仅在学术方面,他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培养出了另外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拉格朗日,据说为了推荐这个天才一般的学生,欧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藏了起来,发表了拉格朗日的论文。在欧拉毫无保留的培养下,拉格朗日成为了数学大师。晚年的时候,欧拉双目失明,但这仍然没有阻挡他对数学的热情,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研究,让助理帮助他写文章,欧拉的成就有不少是在他失明之后做出来的,实在是让人敬佩不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