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逻辑学论文发表小说

发布时间:

逻辑学论文发表小说

人工智能与现今逻辑学的发展-.〔摘要〕 本文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面貌。至少在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重点关注下列论题:(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可错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关键词〕 人工智能,常识推理,归纳逻辑,广义内涵逻辑,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 现代逻辑创始于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早期,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数学中的公理化运动。当时的数学家们试图即从少数公理根据明确给出的演绎规则推导出其他的数学定理,从而把整个数学构造成为一个严格的演绎大厦,然后用某种程序和方法一劳永逸地证明数学体系的可靠性。为此需要发明和锻造严格、精确、适用的逻辑工具。这是现代逻辑诞生的主要动力。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20世纪逻辑研究的严重数学化,其表现在于:一是逻辑专注于在数学的形式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二是逻辑采纳了数学的方法论,从事逻辑研究就意味着象数学那样用严格的形式证明去解决问题。由此发展出来的逻辑被恰当地称为“数理逻辑”,它增强了逻辑研究的深度,使逻辑学的发展继古希腊逻辑、欧洲中世纪逻辑之后进入第三个高峰期,并且对整个现代科学特别是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21世纪逻辑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何处?大致说来将如何发展?我个人的看法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这一点在20世纪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如用计算机去进行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数学证明,“深蓝”通过高速、大量的计算去与世界冠军下棋),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中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例如选择性地搜集相关的经验证据,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尝试性的判断或抉择,不断根据环境反馈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由此达到实践的成

逻辑学论文发表小说app

小说阅读网,应该是

小黑屋、快乐码字、码字精灵等写作软件。小黑屋是有名的强制写作软件,设定任务字数锁定屏幕,达成任务目标解锁电脑其他使用功能。其他写作软件有完全免费,有注重写作互动“拼字”,有付费开通使用,有自动创作(伪),有及时在线存储等等功能侧重。所有软件,目前没有直接发表功能,都是附属写作软件。可以在完成作品创作后,复制到各文学网站作者后台上传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写作者,有一些 APP,你得有。写作大体分三个过程,素材、灵感整理收集,选择写作工具以及写,选择发表平台发布文章。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些我在多年写作过程中,感觉必不可少的三类与写作相关的APP.一、写作素材及灵感规整1 自己寻找写作素材素材今日头条,它的推荐机制是基于用户的兴趣点、浏览习惯等量身定制的讯息资源库,当你去查询某些信息资源的时候,可以借用这个 APP,多方参考不同意见和讯息。网易新闻,新闻类 APP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要知道,现实的荒诞和离奇曲折远超小说的想象力,这里面你可以择取很多新闻,挖掘你的写作点,规整你的灵感。微博,当今最紧扣时代热点的一个平台,里面的热门话题和热门文章,都可以为你提供最新的写作素材,当然,还得看你怎样切入自己的角度去诠释一个热点了。事实证明,紧随热点且角度新奇论述有据的文章,往往很受欢迎。知乎,最具思辨性和最能启发你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平台,没事儿去看看,可能会有意外发现。比如,我曾想写一篇上古神话题材的小说,就从知乎上扒到过一个资料整理超级完整条条是道的关于上古神话小说体系的文章。2 看别人在写什么,来寻找写作素材学习果仁小说,一个很纯的小说、诗歌发表平台,我曾投过七八篇小说,都石沉大海。这个 APP 大概就是 APP 界的“《收获》文学杂志”了吧。里面的文章不妨一看,毕竟主编阿丁、编辑张不退的文学品味很棒。片刻,页面设计很美,和简书类似的文风,会分一些板块,如读书、旅行、故事等,上首页的文章都是片刻编辑所倚重的,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简书,直接参考7天热门,30天热门以及每日首页里的文章,看看大家最近都在看什么,那些作者们又是怎么来写的,热门文章里的内容很有参考价值的,通过学习别人的取材及写作角度,获取自己的写作素材。豆瓣,豆瓣首页的文章大多是豆瓣人气作者写的豆瓣日记,同理,看看别人在写什么,怎么写,才会被推到首页。一个,这个知名度很高,好多“一个”常驻作者,大多都出版了实体书。每天一篇文章,根据点赞数也可以判断一下,哪些文章会更受读者青睐。3 记录你的素材以及突如其来的灵感记录备忘录,我指的是 iPhone 的备忘录,对其他手机的备忘录不太了解。这是我最常用的手机小笔记本,临时有什么想法都会记在这上面,而且还可以画画,画笔功能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锤子便签,有了备忘录还留下锤子便签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锤子便签够美观,锤子便签可以做成“长微博图片”,而且锤子便签支持 markdown编辑。有道云笔记,好多新闻、网页等都支持同步到有道云笔记,收集素材很管用。有道云笔记据称已经支持 markdown,不过还没用过。印象笔记,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印象笔记的强大,几乎无处不在,大多数平台的文章内容都可以同步到印象笔记,这个功能和有道云笔记一样,只不过似乎印象笔记支持的平台更多,相信我,你一定需要一个印象笔记。奇妙清单,每日的日常管理,一篇文章分几个板块来写,一部小说分多少卷多少章等,都可以用这个 APP,日常管理、项目管理简单直接。二、写作工具写作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这两个算是竞争对手吧,用来写作的体验差不多,就是看颜值和个人喜好来决定取舍了。有时候选择这俩平台写作的原因是,他们支持云同步。WeicoNote,专为微博头条文章而生的一个APP,习惯在微博发表头条文章的写作者,可以用这个在手机上码字。Zine,号称是APP 界文字排版最美功能最全的 APP,最常用来保存文字图片,它的字体、型号、颜色、位置等都可以选择,页面背景可选,支持一键发布到豆瓣、微信、微博等。我用来发布“长微博图片”以及微信公众号里的文字图片的首选。简书,冲着 markdown 推荐一发。简书上发出来的文章,真的很美观,文字大小、段落行距等都是最心旷神怡的。思维导图,前几天发布了一片读书清单的文章,用到了一个思维导图,如下:思维导图好多朋友询问是什么做的,就是这个APP "思维导图",觉得文章中可能会用到这种相对简易的思维导图的朋友们,可以试试,操作极其简单。三、发表平台1 短篇文章发表平台短篇发表平台犀牛故事,版块比较清晰,一直没搞太懂这里的文章推荐机制,而且它的编辑排版比较奇怪,用户体验不如简书。(我不是犀牛黑,只是用不习惯)介于好多朋友也在这上面写作,人气还不错,不妨试试,体验一下。片刻,片刻的文章想要上首页比简书的门槛高多了,而且它的推荐机制是片刻编辑凭自己的审美判断来决定谁的文章可以上首页的。所以,要是和片刻的编辑关系混好了,你的文章质量还不错,可以在这上面发文章,要是质量不高且不认识编辑,在片刻会很憋屈。(我也不是片刻黑,毕竟还上过三次首页,认识了一个编辑好友。)简书,目前体验最佳的就是简书了,上首页的门槛比其他平台低多了,上首页之后,靠文章的热度来决定谁的文章可以爬到首页的最上方,多么人性化,完美地体现了公平竞争的机制,能不能上首页会决定你的文章是否质量过关,上了首页能不能爬上去会决定你的文章是否质量以及热度够硬。(其实我是简书粉,这也是我所有的文章都会发在简书上的原因,其他的平台就会看心情,有选择的发布一些。)果仁,有志于纯文学,想写严肃小说(概念很难厘清,但意思你们都懂)的同志们,可以给这个 APP 投稿,毕竟这上面发表文章的大多数是已经成名的且在严肃文学界辛苦耕耘的人。一个,“一个作者群”大多混得风生水起,有知名度,有认知度,也有粉丝,可以出版,可以办签售,还会抱团做展览等,这上面的文章的主要目标受众就是大学生、白领等16-30岁的人群,当然,这些人也是畅销书的主要消费群体。豆瓣,豆瓣日记写着吧,说不定哪篇文章就被推荐到首页去了。(本人至今没有被推荐过。)所以,我这种段位太低的写作者所钟爱的短篇文章写作平台,从喜欢的程度高低排名依次为:简书、片刻、果仁、豆瓣、犀牛故事、一个。(果仁、一个投稿多次,都被拒绝了,所以才说自己段位太低。)2 自出版发表平台自出版自出版大多支持的是3-5万字的中短篇小说,或者图片集,当然,也可以发表长篇、中篇小说。网易云阅读,百度阅读,没体验过,只是存在这么个平台,所以提一下,不便多介绍。豆瓣阅读是最早兴起且功能发展最完善作品收录也比较齐全的。我大学毕业论文研究的就是豆瓣阅读。这个平台,支持中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支持连载、专栏,文学性比网络文学强多了,可以这么说,这上面的作品介于纯文学和网络文学、鸡汤情感文学之间。文章发表的门槛比文学杂志低多了,用户体验挺好的。总之,如果有志于短故事合集、中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文学性更强的创作,可以选择豆瓣阅读这个平台。(网易云阅读和百度阅读的自出版功能和豆瓣阅读近似,选择一个即可。)

3 自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是最典型的最早兴起的自媒体平台,现在已经实现了文章变现的功能,有赞赏和流量、广告等方式,只要你粉丝够强大,阅读量够多,就有肉吃。这个网上说得太多,而且几乎人手一个公众号,在此不提。今日头条,近年来对自媒体这一块发展支持力度最大文章变现能力最强的平台,只要获得头条广告的资格,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实现收益,下个月就即时打进你的银行卡。文章阅读量越高,收益越高。今日头条的推荐机制决定了哪怕你粉丝很少,只要文章好,也可以实现几十万的阅读量。如果做得足够好,获得原创资格,还有可能获得它们宣传的“千人万元”补助计划,每个月赞助你一万元写文章,诱惑不?我最钟爱的平台,在这上面写故事,坚持不懈,会有所得。网易媒体平台、腾讯媒体平台、凤凰媒体平台、搜狐媒体平台、一点咨询媒体平台、QQ 公众号,这些都类似,都是可以发表文章的。有一个词叫做“媒体矩阵”,就是将你的文章全面铺开,在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发出去,指不定哪个平台就会有所收获呢。现在各种网站都在五花八门地发展自媒体平台,都支持用户实现自我书写,不管你是怎么经营的,都试试呗。反正你写完一篇文章,剩下的就是复制粘贴到这些平台,花不了多少时间的,万一有意外之喜呢。就算没有意外之喜,增加你和你文章的曝光面积和推广力度,也不会损失什么吧。任何一行,爬到衣食无忧自在怡然的境地,都需要让自己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想靠写字吃饭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一个,每天看着别人宣传自己的新书,心里也怪羡慕的。不过,我每天都会提醒自己,别人之所以比你走得快走得好,是因为付出了很多你没有付出过的东西,所以,你要努力了。纵使艰难,依然执着前行。愿好。尹沽城,青年编剧,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微博|简书 ID:尹沽城

逻辑学的意义小论文如下: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获取新的知识,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准确的表达思想,严格的论证思想,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揭露和纠正谬误,批驳诡辩论。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又称理则学。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到抽象逻辑到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学,具体来说形式逻辑,是建立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没有古希腊的逻辑学,就不会产生始于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由于大家每天在习惯性的使用逻辑规则,而感觉不到逻辑学的重要性,这是十分遗憾的,中国高中或大学忽视这种教育也是十分遗憾的。

逻辑学论文发表小说文案

逻辑学的意义小论文如下: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获取新的知识,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准确的表达思想,严格的论证思想,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揭露和纠正谬误,批驳诡辩论。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又称理则学。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到抽象逻辑到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学,具体来说形式逻辑,是建立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没有古希腊的逻辑学,就不会产生始于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由于大家每天在习惯性的使用逻辑规则,而感觉不到逻辑学的重要性,这是十分遗憾的,中国高中或大学忽视这种教育也是十分遗憾的。

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优秀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逻辑思维是具有创新性质与创新功能的思维,是撬动科学发展的思维工具。我们只有培养富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为科学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力军,才能促进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路径是高水平的逻辑教学,为此就必须加强逻辑学的学科和教学建设,切实保证和提高逻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创新功能

在一些高等院校,并不重视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原因是他们以为逻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没有创新意义。这种观点颇有影响,很有市场,像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彭加勒也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认为,“科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非经验、超逻辑和思维程序与常规思维相倒置为根本特征的反常思维方式”。[1]所以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没有创新意义的。二是认为,纯粹逻辑是同义反复,不能创造任何新的科学观点,所以逻辑思维对科学发现没有创新意义。事实并非如此,逻辑思维不仅自身有创新性,而且引发科学研究的繁荣和进步。所以,高等院校要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我国科学的发展输送生力军,务必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翻开科学发展史,人们就会发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运动,往往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先导。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带来了古希腊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空前繁荣;培根的归纳逻辑掀起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狂飙;而现代逻辑则促进了现代科学和哲学全方位的拓展。

正是基于科学发展的这种史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世界著名科学家,都充分肯定了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2]因此科学家必须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逻辑之对于它,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3]他们如此肯定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道理非常简单,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科学都具有创新性;而逻辑思维则是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据此,有理由说,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看到中国人在古代取得了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历史基础,但近代科学革命恰恰没有发生在中国,对此他感到困惑不解,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是“用不着惊奇的”,[4]中国贤哲没有创造出科学创新发展所需的逻辑基础。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认为:“古代中国赢过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有限的。”[5]而技术优势没能转化为科学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缺少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工具。

人们知道,技术在于利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劳动中偶然获得。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大自然客观规律,但要获得对未知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只有通过艰苦复杂的逻辑分析、推论,才能最终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国历来偏重整体直觉顿悟,而缺乏逻辑思维传统,而且注重实际应用,轻视基础科学研究,这就使中国虽然有许多伟大的技术发明,却没有产生一门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状元、举人、秀才,却没有培养出一名牛顿般的科学家;有发明了火药的著名实践,却没有发现火药的成分结构,没弄懂科学意义上的火药的爆炸性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说明离开逻辑思维,知识、技术就是片面的和离散的,只有逻辑思维的.介入,才能最终整合成科学理论。

逻辑思维自身就有创新功能

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能够引发科学研究的创新,成为知识、技术转化为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思维工具,就在于逻辑思维本身具有创新功能。逻辑思维的创新基质在于它是一种理性的创新思维,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再用概念进行判断,形成命题,再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运用命题进行推理,于是就会推演出新的思想认识。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知道,关于某事物的概念尚未形成时,人们的感性认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概念思维,对许许多多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之后才抽象出该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可见概念思维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一种理性创新。没有概念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现象层面上,不可能对事物的本质产生全面的新认识。

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它不是对感官所反映情况的简单重复。一位农学家来到某地考察畜牧业发展情况,当地人向他咨询能否发展养羊业,他说“要养羊先养猫”,这个判断体现了农学家与众不同的眼光。当人们疑惑不解时,他说:“要养羊就要大量种植三叶草,但三叶草要靠蜜蜂传粉,而本地田鼠太多,蜜蜂巢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三叶草的发展,所以应先养猫灭鼠。”可见判断是经过逻辑分析后对事物情况作出的新断定。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本身具有创新的特征。

推理是从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的逻辑思维形式,它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些推理都有创新性质。

演绎推理以其严密性、必然性在逻辑学中奠定了重要地位。同样以其创新功能而在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演绎推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分析现状而发现问题,还能帮助人们提出和论证新的思想观点。人们所熟知的关于物体重量与其下落速度关系问题的新认识就与演绎推理密切相关。人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重量与其下落速度成正比”,即物体重量越大,其下落速度越快的观点,在一千多年里被公认为无可置疑的真理,但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一个演绎推理的思想试验,对该观点提出质疑,他设想:若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其中A为重物体,B为轻物体,A与B捆绑丢下,其下落速度是比A物体单独落下时快还是慢呢?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和B相加重量加大,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快,但两个物体重量悬殊,下落时慢的B拖住了快的A,所以A与B绑在一起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慢。通过演绎推理,亚里士多德观点中的逻辑矛盾暴露出来,而包含逻辑矛盾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最后被新的观点所取代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经验知识直接推出一般知识的推理,这种推理天生就有创新功能,因为作为推理结论的“一般知识”,相对于作为前提的“个别知识”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例如,人们发现柳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亦如此,柳树、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由此人们推出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关于归纳推理推陈出新的创新实例随处可见,都证明归纳推理是一种创新思维。

类比推理也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思维。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异,断定这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另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异的推理。在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中,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原有的已知知识,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也相同则是全新的知识。在医学史上,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当蛇的动脉被夹紧后,蛇心由于充血变大、变紫,松开动脉则正常,夹住其静脉,蛇心由于缺血而变瘪、变白,松开则正常,由蛇推及人,于是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观点,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诸此等等的思维事实,都证明类比推理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是非逻辑思维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非逻辑思维通常被称为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性的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在科学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仍然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和基础的。

在人类的发明创造过程中,直觉、灵感、联想起着巨大的作用,但直觉、灵感、联想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先前艰苦的逻辑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顿被下落的苹果砸着脑袋,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踏上火车的一瞬间,悟出了元素周期表;凯库勒梦见蛇自咬尾巴,悟出了苯的分子结构……;凡此种种,科学家们似乎是凭非逻辑思维悟出科学真理的。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顿悟无论多么奇特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在顿悟之前,都曾冥思苦想,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了无数次分析、推理和论证。门捷列夫曾三天三夜未合眼,不断思考和计算;牛顿在实验室里忘记了自己是否已经进餐;凯库勒在参加舞会时仍在想着他的苯分子结构。可以说,没有逻辑思维的帮助,非逻辑思维是不可能“顿悟”出科学真理的。正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的那样,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邦格说得更直接,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直觉。很明显,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的确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的。

逻辑思维不仅是非逻辑思维的前提,而且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因为,“在紧张的创造思维活动中,没有逻辑,思维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没有逻辑就没有道路。任何直觉、想象、联想等,如果是有目标的,那只能是在逻辑思维指引和统率下进行的,如果离开逻辑思维,就等于是神经错乱,或者是裂脑人的互相矛盾的杂乱的思维。”[6]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和联想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的,而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的,正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不仅为非逻辑思维确定目标和方向,而且还为直觉、灵感、联想产生的结论作逻辑的分析、论证。非逻辑思维的特点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不能对非逻辑思维产生的新思想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这种思想就不可能有逻辑上的确定性和自恰性,就是一种无根据的臆想。凯库勒风趣地说:“假使我们学会做梦,我们也许就会发现真理,不过我们务必要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们。”因为臆想的东西人们是不可能接受的。由此可见,非逻辑思维的结果出现之后,随之就应是逻辑思维的整合论证,只有这样,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才能成为逻辑严密的科学观点。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具有创新功能,是创新性思维。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诸多路径,但最基本的路径是加强逻辑学科的建设,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6.

[2]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574.

[3]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99 .

[4]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74 .

[5]詹克明,李约瑟.难题与吴大猷疑惑[N].杂文报,1996-11-19.

[6]葛润林.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J].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7,7:23.

逻辑学论文发表小说图片

论文逻辑分析法怎么写如下:

逻辑分析法的一种应用如下: 原因-后果分析方法,即把事件树“顺推”特点和故障树“逆推”特点融为—体的方法,该方法表示了事故与许多可能的基本事件的关系。

它的优点是使用了从两个方面展开的图解法,向前的是事件的结果,向后的是事件的基本原因。由于故障树和事件树比较繁琐,cea的优点是用简单的模型来表示事故的原因和后果。

论文结构:

论文一般由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论文正文: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T 7714-2015》进行。

逻辑学的意义小论文如下: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获取新的知识,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准确的表达思想,严格的论证思想,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揭露和纠正谬误,批驳诡辩论。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又称理则学。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到抽象逻辑到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学,具体来说形式逻辑,是建立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没有古希腊的逻辑学,就不会产生始于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由于大家每天在习惯性的使用逻辑规则,而感觉不到逻辑学的重要性,这是十分遗憾的,中国高中或大学忽视这种教育也是十分遗憾的。

逻辑学专业推荐书目A 类:必读书目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载《亚里士多德全集》(苗力田主编)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载《亚里士多德全集》(苗力田主编)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4 年版。3. [英]培根著,许宝骙译:《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4. [英]威廉.涅尔、玛莎.涅尔著,张家龙、洪汉鼎译:《逻辑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5.金岳霖著:《逻辑》,三联书店1961 年版/1978 年重印。6.周礼全主编:《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7.金岳霖著:《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8. [美]S·F·巴克尔著,田龙九,孚道译:《逻辑原理》,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 9.雍琦主编:《实用司法逻辑学》,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10.雍琦、金承光、姚荣茂著:《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2 年版。11. [波兰]齐姆宾斯基著,刘圣恩等译:《法律应用逻辑》,群众出版社1988 年版。 12.王路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13.王雨田主编:《现代逻辑科学导引》(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1988 年版。14.江天骥著:《归纳逻辑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15.陈波著:《逻辑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16. [英]A.G.汉密尔顿著,朱水林译:《数理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6 年版。17. [美]P·苏佩斯著,宋文淦等译:《逻辑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8. [英]苏珊·哈克著,罗毅译:《逻辑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19. [德]罗伯特·阿列克西著,舒国滢译:《法律论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年版。20. [德]卡尔·恩吉施著,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B 类:进阶书目1.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2. [英]穆勒著,严复译:《穆勒名学》,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3. [德]亨利·肖尔兹著,张家龙译:《简明逻辑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4. [日]末木刚博等著,孙中原,王凤琴译:《逻辑学:知识的基础》,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5. [英]斯蒂芬·里德著,李小五译:《对逻辑的思考:逻辑哲学导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6.莫绍揆著:《数理逻辑初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7.彭漪涟著:《事实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年版。8.韩林合著:《分析的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9. [美]史蒂文·J·伯顿著,张志铭,解兴权译:《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10.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 年版/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版。11. [美]艾德华·H·列维著,庄重译:《法律推理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12. [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13. [英]L·乔纳森·科恩著,邱仁宗译:《理性的对话:分析哲学的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年版。14.解兴权著:《通向正义之路:法律推理的方法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0 年版。15.张保生著:《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16.林定夷著:《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17.李锡海著:《侦查思维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年版。18.倪北海著:《刑事侦查逻辑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李延铸,李文健主编:《侦查逻辑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20.周文英著:《中国逻辑思想史稿》,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21.周云之著:《先秦逻辑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版22.《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先秦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23.杨百顺著:《比较逻辑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24. [美]R·B·培里等著,刘继编选:《价值与评价:现代英美价值论集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25. [英]罗素著,张金言译:《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限度》,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一般而言,材料和案例在论文中是属于论据出现的。

在写论文时,作者需要使用相关的材料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证逻辑,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论据是指用来支持论点或者结论的事实、数据、证据、案例等信息。在学术论文中,论据通常被分为两类:定性论据和定量论据。其中,定性论据主要依靠文字描述和案例分析等方式,阐述某种现象或者问题的本质和特征;而定量论据则主要依靠数据和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数量化的论证和分析。

材料和案例通常是定性论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合理运用材料和案例,作者可以更好地展示并解释自己的观点,从而为读者提供充足的证据和支持,进而达到更好地说服目标读者的目的。

当然,在使用材料和案例时,作者必须注意材料和案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同时要保证其与自己的论点和研究目的紧密相关,避免“画蛇添足”或者“牵强附会”的情况发生。同时,作者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论据,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论证逻辑。

写论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写论文之前,需要对研究目标和问题进行明确和具体的定义,并对相关领域的前沿和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和调查。

2、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等。

3、收集和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研究材料和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档案,以备后续论文撰写和研究需要。

4、严格按照学术规范撰写:在撰写论文时,需要遵守学术规范和规定,包括格式、字数、引用方式、参考文献等方面。同时,避免抄袭和剽窃行为,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和独立性。

5、注重论文结构和逻辑:论文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和逻辑,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需要确保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都合理、清晰,以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

6、重视细节和语言表达:除了内容方面,论文的细节和语言表达也非常重要。需要遵循语法规范、用词精准、句式简明、逻辑清晰等原则,以提高文章质量和增强阅读体验。

7、及时反馈和修改: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或同行专家寻求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其反馈进行及时修订和修改。这样可以不断完善和改进论文,提高其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效果。

总之,在写论文时,需要注重全局和细节,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和研究目标撰写,同时兼顾语言和内容,以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逻辑学论文发表小说平台

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优秀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逻辑思维是具有创新性质与创新功能的思维,是撬动科学发展的思维工具。我们只有培养富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为科学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力军,才能促进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路径是高水平的逻辑教学,为此就必须加强逻辑学的学科和教学建设,切实保证和提高逻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创新功能

在一些高等院校,并不重视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原因是他们以为逻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没有创新意义。这种观点颇有影响,很有市场,像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彭加勒也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认为,“科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非经验、超逻辑和思维程序与常规思维相倒置为根本特征的反常思维方式”。[1]所以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没有创新意义的。二是认为,纯粹逻辑是同义反复,不能创造任何新的科学观点,所以逻辑思维对科学发现没有创新意义。事实并非如此,逻辑思维不仅自身有创新性,而且引发科学研究的繁荣和进步。所以,高等院校要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我国科学的发展输送生力军,务必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翻开科学发展史,人们就会发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运动,往往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先导。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带来了古希腊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空前繁荣;培根的归纳逻辑掀起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狂飙;而现代逻辑则促进了现代科学和哲学全方位的拓展。

正是基于科学发展的这种史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世界著名科学家,都充分肯定了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2]因此科学家必须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逻辑之对于它,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3]他们如此肯定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道理非常简单,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科学都具有创新性;而逻辑思维则是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据此,有理由说,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看到中国人在古代取得了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历史基础,但近代科学革命恰恰没有发生在中国,对此他感到困惑不解,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是“用不着惊奇的”,[4]中国贤哲没有创造出科学创新发展所需的逻辑基础。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认为:“古代中国赢过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有限的。”[5]而技术优势没能转化为科学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缺少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工具。

人们知道,技术在于利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劳动中偶然获得。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大自然客观规律,但要获得对未知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只有通过艰苦复杂的逻辑分析、推论,才能最终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国历来偏重整体直觉顿悟,而缺乏逻辑思维传统,而且注重实际应用,轻视基础科学研究,这就使中国虽然有许多伟大的技术发明,却没有产生一门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状元、举人、秀才,却没有培养出一名牛顿般的科学家;有发明了火药的著名实践,却没有发现火药的成分结构,没弄懂科学意义上的火药的爆炸性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说明离开逻辑思维,知识、技术就是片面的和离散的,只有逻辑思维的.介入,才能最终整合成科学理论。

逻辑思维自身就有创新功能

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能够引发科学研究的创新,成为知识、技术转化为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思维工具,就在于逻辑思维本身具有创新功能。逻辑思维的创新基质在于它是一种理性的创新思维,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再用概念进行判断,形成命题,再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运用命题进行推理,于是就会推演出新的思想认识。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知道,关于某事物的概念尚未形成时,人们的感性认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概念思维,对许许多多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之后才抽象出该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可见概念思维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一种理性创新。没有概念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现象层面上,不可能对事物的本质产生全面的新认识。

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它不是对感官所反映情况的简单重复。一位农学家来到某地考察畜牧业发展情况,当地人向他咨询能否发展养羊业,他说“要养羊先养猫”,这个判断体现了农学家与众不同的眼光。当人们疑惑不解时,他说:“要养羊就要大量种植三叶草,但三叶草要靠蜜蜂传粉,而本地田鼠太多,蜜蜂巢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三叶草的发展,所以应先养猫灭鼠。”可见判断是经过逻辑分析后对事物情况作出的新断定。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本身具有创新的特征。

推理是从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的逻辑思维形式,它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些推理都有创新性质。

演绎推理以其严密性、必然性在逻辑学中奠定了重要地位。同样以其创新功能而在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演绎推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分析现状而发现问题,还能帮助人们提出和论证新的思想观点。人们所熟知的关于物体重量与其下落速度关系问题的新认识就与演绎推理密切相关。人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重量与其下落速度成正比”,即物体重量越大,其下落速度越快的观点,在一千多年里被公认为无可置疑的真理,但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一个演绎推理的思想试验,对该观点提出质疑,他设想:若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其中A为重物体,B为轻物体,A与B捆绑丢下,其下落速度是比A物体单独落下时快还是慢呢?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和B相加重量加大,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快,但两个物体重量悬殊,下落时慢的B拖住了快的A,所以A与B绑在一起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慢。通过演绎推理,亚里士多德观点中的逻辑矛盾暴露出来,而包含逻辑矛盾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最后被新的观点所取代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经验知识直接推出一般知识的推理,这种推理天生就有创新功能,因为作为推理结论的“一般知识”,相对于作为前提的“个别知识”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例如,人们发现柳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亦如此,柳树、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由此人们推出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关于归纳推理推陈出新的创新实例随处可见,都证明归纳推理是一种创新思维。

类比推理也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思维。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异,断定这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另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异的推理。在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中,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原有的已知知识,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也相同则是全新的知识。在医学史上,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当蛇的动脉被夹紧后,蛇心由于充血变大、变紫,松开动脉则正常,夹住其静脉,蛇心由于缺血而变瘪、变白,松开则正常,由蛇推及人,于是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观点,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诸此等等的思维事实,都证明类比推理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是非逻辑思维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非逻辑思维通常被称为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性的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在科学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仍然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和基础的。

在人类的发明创造过程中,直觉、灵感、联想起着巨大的作用,但直觉、灵感、联想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先前艰苦的逻辑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顿被下落的苹果砸着脑袋,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踏上火车的一瞬间,悟出了元素周期表;凯库勒梦见蛇自咬尾巴,悟出了苯的分子结构……;凡此种种,科学家们似乎是凭非逻辑思维悟出科学真理的。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顿悟无论多么奇特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在顿悟之前,都曾冥思苦想,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了无数次分析、推理和论证。门捷列夫曾三天三夜未合眼,不断思考和计算;牛顿在实验室里忘记了自己是否已经进餐;凯库勒在参加舞会时仍在想着他的苯分子结构。可以说,没有逻辑思维的帮助,非逻辑思维是不可能“顿悟”出科学真理的。正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的那样,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邦格说得更直接,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直觉。很明显,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的确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的。

逻辑思维不仅是非逻辑思维的前提,而且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因为,“在紧张的创造思维活动中,没有逻辑,思维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没有逻辑就没有道路。任何直觉、想象、联想等,如果是有目标的,那只能是在逻辑思维指引和统率下进行的,如果离开逻辑思维,就等于是神经错乱,或者是裂脑人的互相矛盾的杂乱的思维。”[6]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和联想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的,而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的,正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不仅为非逻辑思维确定目标和方向,而且还为直觉、灵感、联想产生的结论作逻辑的分析、论证。非逻辑思维的特点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不能对非逻辑思维产生的新思想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这种思想就不可能有逻辑上的确定性和自恰性,就是一种无根据的臆想。凯库勒风趣地说:“假使我们学会做梦,我们也许就会发现真理,不过我们务必要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们。”因为臆想的东西人们是不可能接受的。由此可见,非逻辑思维的结果出现之后,随之就应是逻辑思维的整合论证,只有这样,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才能成为逻辑严密的科学观点。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具有创新功能,是创新性思维。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诸多路径,但最基本的路径是加强逻辑学科的建设,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6.

[2]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574.

[3]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99 .

[4]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74 .

[5]詹克明,李约瑟.难题与吴大猷疑惑[N].杂文报,1996-11-19.

[6]葛润林.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J].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7,7:23.

什么叫文章的逻辑结构 简单的说 对散文、小说这一类的就是指讲故事的逻辑,也就是时间发生的先后次序、七要素中的起因、经过、结果。。 对杂文、评书这一类的议论文就是指符合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比如引出的论据是否支持文章的论点,你的论证过程有没有前后矛盾、含糊不清、是否成因果关系。 总的来说就是写文章的时候是否连贯流畅。文章结构有哪些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文章都有哪些结构框架模式?有哪些文体? 文体,指文章的风格或结构、体裁。 按文章分类,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公文。 按文学分类,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文章的体裁,一般人把它分做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四类。现在分别说明如下: (一) 记叙文:记叙文是记事文和叙事文的合称。记事文又叫做记述文,是把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像的情形,将人物、地方或事物的形状、色彩、状态、情景、性质、效用、方法记述下来的文章。叙事文,又叫做叙述文,是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动作、变化,使人知道事实经过的文章。 (二) 论说文:论说文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说明文是解释事物、阐明事理、分析因果、说明意义,使人知道事物、事理或因果知识的文章;议论文是发表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列举理由和例证,来确立自己主张,使别人信服为目的的文章。 (三) 抒情文:凡是抒写个人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微妙情绪,如忧悒、颓唐、宁静、兴奋等心灵感触的文章,就叫做抒情文。 (四) 应用文:凡是人们日常生活上,为了处理公私事务所写的文字、文书,都属于应用文。常见的应用文如:书信、日记、便条、公文、契约、柬帖、启事、对联等等都是.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重在以情动人;说明文重在以事明人;而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 一、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常识 (一)记叙文 1、写作目的:通过继续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写人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通过写精装物抒发感情。 2、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表达感受,表明观点,挖掘含义,揭示本质)和说明(对事物、环境、背景做简明介绍或解说) 3、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4、方法:表现手法——人物肖像(外貌)、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景物)描写。 5、顺序或结构:顺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记叙。 倒叙——后发生的事情先说,先发生的事情后说。 插叙——记叙过程中插入某些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6、中心:通过写人记事反映中心(一般记叙文)或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联想借以揭示中心(散文)。 (二)说明文 1、写作目的:介绍事物特点,解说事理本质。 2、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用一些描写,目的在于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作一些必要的描绘,更具体的说明事物。 3、方法: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喻、配插图。 4、顺序或结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 5、中心: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三)议论文 1、写作目的:阐明道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穿插记叙(以事实论据的形式出现交代议论对象的情况或交代议论的背景) 3、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持的见解或主张,应正确、鲜明(文中的分论点 是中心论点的道理依据。)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事实和道理)应充足确凿。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 文章结构顺序有哪些 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文章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谢谢 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它有哪几种组织方式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用户可见结构。逻辑文件从结构上分成二种形式:一种是无结构的流式文件,是指对文件内信息不再划分单位,它是依次的一串字符流构成的文件。一种是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 是用户把文件内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称为一个逻辑记录(简称记录)。 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逻辑结构 你可以参考谭浩强的红书,如果你真的在学的话,我觉得这是初学者必备的工具书。 逻辑结构,不知道你指的是不是顺序结构这一类,如果是的话,还有选择结构(if),循环结构(for,while),不过我觉得switch即分支结构应该也可以归类到选择结构中。 这些我说的那本书里都有。 写作有哪些逻辑顺序。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组织有哪些 线性表、树、图 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并且逻辑结构有哪些 数据库逻辑结构是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数据库的构成,即创建数据库后形成的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 SQL的逻辑结构主要应用于面向用户的数据组织和管理,与传统关系模型术语相比,在SQL中,视图对应外模式,基本表对应模式,存储文件对应内模式。 Oracle的逻辑结构,逻辑存储单元从小到大依次:数据块、盘区、段和表空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