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发表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发布时间:

论文发表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一、不列提纲,写作胸中无数,二、不做调研,写作无米下锅,三、不明主题,写作缺乏新意,四、不善修辞,写作直白无味,五、不重标点,写作忽视细节,六、不擅修改,写作粗枝大叶,所以关键的还是需要从这几点去侧重的寻找对策。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误区介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误区

1.误区——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

科学研究是以已知求未知,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创新性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这种创新要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为背景,不应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以近三年我院为例,总计677篇论文,选题方向包括:文学(古今中外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等)470篇,占69.4%;语言学36篇,占5.3%;新闻传播学61篇,占9%;写作学、秘书学20篇,占3%;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40篇,占6%;其他50篇,占7.3%。这难以归类的其他方面的选题,大多属于偏离专业方向、缺乏专业根基的选题。具体说来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关系,完全脱离了专业知识背景;二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只有间接的、松散的关联。前者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无锡茶馆的文化定位和经营方略”、“无锡城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思考”、“关于《刑法》中“间接故意”的理解与辨析”、“论乡镇企业教育”、“关于秘书腐朽问题的思考”、“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江南大学品牌构建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后者如“儒家精神在荣氏家族中的体现”、“扬泰地区姓名文化初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走进苏州——浅析苏州文化遗产”、“找准市场竞争中的平衡点——浅析中国电影期刊困境中的出路”、“对大学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等。

孤立地看,这些论题大多是一定社会时期里的热点间题,而且不乏地域特点,的确具有学术探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同学不具有释疑解惑的专业知识。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像是开锁的钥匙。例如:我们对经济学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就其主要目的而言,它应该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在对相关专业性问题的探讨中,训练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选题具有专业性,才能有效防止毕业论文走过场,才能有望充分实现预期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称这种选题为片面求新,是因为这里的“新”,只是与合乎专业方向的论题在横向比较中所显现出的差异性。它不是对该论题理论研究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新拓展。好比是错误地耕种了别人家的田地,而那片田地非但不是处女地,相反可能是肥田沃土,是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

2.误区——满足“通说”,缺乏学术价值

“通说”即通行的说法,是被认可了的结论性意见,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大多反映在专业教科书里,是我们用以探索未知的理论工具。选题应该着眼于通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的方面,进行深化、扩展或争鸣。仅仅满足于通说,实际上是在炒冷饭,是在打死老虎。

学生的,围绕某一论题,以“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的结构模式展开分析论证的,并不鲜见。这行文脉络仿佛是教科书中的章节,周密严谨,但内容上却仅限于对常识性问题的静态阐释,缺乏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要致力于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说、做出新的解释、构成新的体系、找到新的方法。它们是衡量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主要尺度。

选择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选择“填补空白的论题”,也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做拓荒者,无疑具有创新性,而且是“原始性创新”。但一般说来,独辟蹊径,创立新学说是力所不及的。“渐进性创新”,即通过量变的积累,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前人创立的理论或学说,应当成为选题的自觉追求。

这种“渐进性创新”,可以是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论题。学术研究重在指出客观对象“是什么(本质)”、“为什么(规律)”,也就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现真理、发展真理。以新材料论证旧的论题,着力点不在于“发现”,而是以新的典型例证去加以证实和“发展”。例如: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必须格守的原则,这早已成为共识。但新闻失实作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一直危害着传媒的公信力,而且,失实原因和表现形式随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就为相关选题预留下广阔的空间。或者说,有关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以新的病症作为解剖的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开出医治的药方。

“渐进性创新”还可以是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论证旧的论题。任何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要素相统一的复合体。如果仅仅做整体直观,难免空泛笼统,而选择角度实际上就是限定了一个研究的范围和区域。以文学作品为例,文学作品研究的“基本项”、“共同项”包括:主旨、题材、语言、创作方法、人物形象、风格流派等。选择角度为单方面切 入,而不是面面俱到。

角度是客观地存在于研究对象当中的,研究者可以自己选择,但不可以强行地植人。比如法院张贴的布告、街头胡乱涂画的非法小广告,通常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如果执意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布告、小广告,就显得不伦不类。

方法是认识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常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比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形式主义批评那样精细。形式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合理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提高理论修养,长于分析,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问题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问题,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问题,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分析,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广告业的冲击”的,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广告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广告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广告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其实,“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掌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因为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常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去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好比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如果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常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常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常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外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去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选题对策】

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就业形势紧张,同学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时间和精力;用人单位往往只重视学历文凭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质量(甚至未完成论文就已签约),又对同学形成一种误导;而常规教学和毕业论文专项工作上的某些疏漏,则是质量滑坡的主观原因。这里侧重于教学管理,谈谈提高质量,把好选题关的对策。

1.——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是由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立足点。

培养问题意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学术热点的评介,也可以是前 瞻 性问题的引导,还可以是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阐发以及冷门问题、盲点问题的告知……它是多学科教学合力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坚持在“教中教”,即在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教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鼓励自主选题

选题概括说来有三种类型:学生自主选题、师生商议选题和教师命题。它们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较,更应该鼓励、倡导的是学生自主选题。这是因为,选题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主选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文曾说,选题好比采矿。选题之前,有关学术信息的搜集就像这采矿之前的勘探,这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强调自主选题,选题要以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为前提。这必要的学术信息包括:前人对这一论题作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是什么?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有哪些代表性意见?代表人物是谁?等等。如果说论题是观照的对象,它总有一个学术背景。就像我们观照一个苹果,苹果树是它的背景;观照一棵苹果树,一片果林是它的背景;观照果林,莽莽群山又是它的背景。老舍说,要想写好一座小岛,要知道整个大海的全貌;画画,也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人著述非常讲究的一点是“蝎泽而渔”,另外还有“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说法。“长袖”是“善舞”的条件,“多财”是“善贾”的条件。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而且能够在横向的现实和纵向的历史这个坐标轴当中去观照研究对象,才会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硬着头皮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难免陷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严格说来,不能自主选题,是不善于学习的表现。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就好像“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之间的关系。如果迫不得已,必须依赖教师命题,那么,由近及远、逆流而上地查阅相关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是堪称“捷径”最为实用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顺查法和倒查法,作为命题作文的急就章应该采用倒查法;顺查法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皓首穷经。此外,要先学术期刊,再学术论著。

自主选题,要立足于专业、专长,凝练方向,不断升华;要把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内容上的关联,精心培育,持续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参加读书报告会、“挑战杯”等活动的机会,善于积累,锻炼提高。

3.——强化指导环节

大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工作不可或缺。要通过统一组织的专题讲座,明确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要通过动态的监管,把握步骤,分解落实。不无夸张地说,毕业论文有多少写作环节和内容要素,就相应地存在着多少问题。例如论题、题目、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差错,至于观点的深刻性、材料的典型性、论理的透彻性以及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价值等宏观上的问题,更需要指导教师全面监控,帮助把关。以本文所着力探讨的的论题为例,面对“无法拒绝的爱——关注手机短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经典影视改编的得与失”、“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零距离”、“新闻策划的临门一脚”,以及夹杂着漫谈、杂感、随想等字眼的论题,如果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出这种感性化的、描述性的语言运用不当,而不善于小题大做,由此发现文体感的缺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小洞不补的结果,势必是大洞叫苦。当然,上文论及的偏离专业方向、缺乏学术价值、脱离主观实际、忽视长远发展的选题更应该及时校正。参考文献(略)

每篇论文的最佳状态都是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调整而获得的;整个结构需要合理,逻辑清晰,论点突出,论据有力,句子连贯流畅;只有在查重层面,才需要原创性高的内容,重复率在学校要求的范围内;但是,在查重降重的过程中,我们的方法和理解存在一些误区。今天,paperfree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查重误区:1.搜索排名第一。第一页很好,这只能表明公司花了很多广告费,我希望你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他;它不一定与重复检查的准确性成正比,通常高质量的公司依靠声誉,专注于产品;2.价格昂贵的产品是好产品。学校内部论文查重系统价格比较高,大部分学校都使用内部查重系统,所以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其他产品达不到学校查重系统的准确率;但是也有一些比较知名的论文查重系统准确率也很高,比如paperfree、papertime等。3.所有高校都有指定的论文查重系统,定稿查重必须要以学校的的查重系统为准,其他的论文查重系统只能作为参考。降重误区:1.很多同学查重降重,比较片面。学校查重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提高文章的原创性,不仅仅是重复率;2.对查重规则非常了解。查重系统一般连续重复13个字,判断为重复,拆解连续重复字数,导致单词不满意;3.论文重复飘红,直接删除;上下句连续性不强,导致逻辑不清晰。4.机械调整论文句子的顺序,导致句子不流畅;5.大量增加论文字数,降低重复率;但增加的内容相关性不强,使得整个内容句子拖延,不够精炼;从而反映出作者的态度不够严谨认真;6.大量使用表格和图片来解释内容,使文章混乱,减少文字数量。

1、认为论文查重结果不准确,造成论文没通过导师这一关。2、直接删除论文重复部分。3、为了降低论文重复率添加论文字数。

论文发表的常见误区有那些

没办法确定立意,学论文的时候内容不充分,没有理论内容支撑,要提前确定立意和主题,同时要多找一些支撑内容的点,之后要不断扩充。

一、不列提纲,写作胸中无数,二、不做调研,写作无米下锅,三、不明主题,写作缺乏新意,四、不善修辞,写作直白无味,五、不重标点,写作忽视细节,六、不擅修改,写作粗枝大叶,所以关键的还是需要从这几点去侧重的寻找对策。

1、 无规则排版对文章内容来讲是个陷阱,我们不可以觉得文章内容的排版不重要,实际上排版是会对最终查重结果造成影响的,每所高校以及年级的不同对论文格式的要求都是存在差别的,不可以随便去进行排版,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文件进行最终的排版,符号要求后再上传到论文查重系统进行检测,不但能避免主观因素对查重结果造成影响,导师审核也能顺利通过,避免论文内容的错误。

2、其次引用部分文献太多的话也会是个陷阱,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难免会引用到一些文献,那么适当的去进行引用是允许的,大部分导师也会鼓励学生多去参考高质量的文献,其中部分同学就会耍小聪明,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大量的引用后标记好引用符合,就觉得这种情况下就会避免标红,实际上查重系统都是设置了灵敏度的,假如超出了最大值的引用篇幅,系统就会判定为抄袭。那么我们最好是合理的引用文献数据,也要提前对查重系统的门槛设置规范到底有多高进行了解。

3、引用没有标记脚注也是个陷阱,我们要知道脚注与引证是同时使用的,论文基本都需要引证前人的研究成果,部分学生为了有效降低查重率就不去进行引证。引文的要求比较多,除了要标注引文标签外,还要标注脚注,脚注要包括作者、文献、书刊以及引文页码等引文的详细内容。自己参考的部分指导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千万不要耍小聪明,没有标注标注标注的结果就是论文查重结果的问题,这样会引起指导老师的怀疑,造成文章内容不过关。

1、认为论文查重结果不准确,造成论文没通过导师这一关。2、直接删除论文重复部分。3、为了降低论文重复率添加论文字数。

论文发表的常见误区有

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一直是责任编辑所关注的话题,尽管早就有了相关标准与要求,但至今很多学术期刊中的论文摘要却并不规范。学术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它以简短而易懂的文字直接陈述论文的内容,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不加注释和评论,清楚而完整地显示出论文的概貌,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简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排除性原则。 造成摘要写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责任编辑的角度看,造成这种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责任编辑业务水平不过关,无法按规范要求修改摘要;由于出版周期短,修改摘要需要耗费责任编辑过多时间,导致责编对摘要未作规范化要求;责任编辑责任心不强,对不规范摘要置之不理。从作者的角度看,造成摘要不规范的原因有:作者过于注重论文发表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摘要的重要功能,因而对摘要的撰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第三种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学术期刊因各种原因,忽视本刊摘要的规范化,让自己的刊物呈现出摘要写作多样化,使不少投稿作者按期刊摘要的“样式”依样画葫芦,写出不合规范的摘要。甚至一些资深的学者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不断地变换“摘要”的写作格式。但总的来说,摘要写作误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摘要过于简单,未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摘要应在最简约的字数内向读者表达论文的观点或者结论,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但有的学术论文,创新内容很多,但摘要却过于简单,甚至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把不重要的内容进行详述,而需详述的部分却只是寥寥数笔,一语带过,导致摘要无法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1)实习工作不单单是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工作,也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每一位学生而言,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是顺利完成专业实习的法宝。分析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心态,提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心态的现状与对策》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2)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 (《英语学习型词典中Black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1)是比较典型的摘要写作本末倒置、繁简失当的问题。作者对关于实习工作这一常识问题过多介绍,而对本应详述的“影响学生完成实习的心态”“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实习的策略”等未反映,使读者看过此摘要后,不明白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也不清楚作者提出什么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写作规范不够重视,只想简单介绍论文大概内容所致;也有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 这类摘要写作不规范非常常见,作为责任编辑尤其要把好关,可以联系作者完善摘要中应详述之内容,或者责任编辑自行修改。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首先,精炼实习工作中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的关系;然后,补充完善三方应为实习工作创造什么条件,以取得什么效果。例(1)修改后的摘要见例(3)。 (3)实习工作需要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实效。而学生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对顺利完成专业实习至关重要。学校和实习单位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学生自我调节好实习心态,真正把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成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旅游企业和学生共赢的和谐局面。 例(2)也是比较常见的摘要写作不规范,是典型的摘要过于简单。这类“摘要”字数较少,缺少基本要素,没有概括出论文的观点,也没有体现出论文的创新点与特色之所在,提供的信息量不足,不能发挥摘要应有的功能。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对它不够重视,导致摘要过于简单。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应详述“Black”一词的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修改后的摘要见例(4)。 (4)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对“Black”一词本义的释义加入了科学义值和语文义值,有利于学习者对该词的精确理解,也为转义的形成提供了理据;同时,它的词类排列顺序也要以所指释义为基础,符合认知规律,从本义到转义的排列建议以逻辑顺序排列为主,可以有效地展现义项间的认知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这类摘要不规范,责任编辑应主动与作者联系,让作者意识到写好摘要的重要性,以及摘要对文章转引和选目的重要作用。使作者真正对摘要写作重视起来,自觉自愿配合责任编辑修改摘要,使之客观反映出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之所在。 二、摘要过于复杂,不能凸显论文观点 规范的摘要应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让读者能迅速了解论文的观点,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全文,同时也为二次文献的编写提供了方便。但有的论文摘要内容写得过多,使读者看了云里雾里,感觉不知所云,不能凸显论文观点;有的论文摘要铺垫过长,将无关紧要的文字植入其中,字数一大堆,但是内容空泛、言之无物,甚至连一句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对于这类摘要应精炼内容,去掉常识性内容,开门见山地直陈论文观点,在最简约的字数内把论文观点呈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5)白居易不仅是中唐大诗人,有自己完备的诗歌理论,而且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诸多领域也有一定的理论建树。笔者以他前期名作《策林》为考察中心,较全面梳理其政治经济思想,其政治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仁政爱民,重农薄赋;二、统一政令,严格吏制;三、均衡发展,调控思想;四、勤俭节约,珍惜民力等等,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然,白居易的政治经济思想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白居易<策林>中政治经济思想述论》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5)虽然是直陈作者的观点,但它没有遵循“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这一标准,使读者有种读之意义含混之感;这个摘要还存在罗列论文小标题的问题,是摘要写作中易犯的一个错误。这种社科类综述性论文,摘要应采用非结构性摘要,这样,既可增加论文的文字特色,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此增加论文的阅读性。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精简摘要内容,采用非结构性摘要的写法,客观、简洁、完整、规范地反映论文观点。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6)。 (6)《策林》体现了白居易在农业、吏制、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政治经济思想,他的政治经济思想虽然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三、摘要与内容介绍混淆 摘要应该客观、简洁、准确地反映论文观点,但在编辑部收的稿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稿件的摘要未反映论文观点,只是文章的内容介绍或提要而已。从内容上看,摘要是原文献的浓缩,它的信息量与原文等值。提要的内容则比摘更广泛,即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信息,对原文献进行评价,介绍研究的背景,或对文章进行评价等。从写作目的上看,摘要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客观呈现论文的观点或创新点,方便读者判断是否有再读原文的必要。而提要主要目的是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社会作用与价值等,起提示、推荐作用。 (7)从2001年到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通过对这十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把这一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并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的加大、信贷资金的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7)属于摘要与提要混淆,此摘要依序把原文的内容显示出来。这类摘要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摘要中有“本文……分析/研究”。例(7)中提到“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论文研究了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但并未反映出效果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论文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进行了预测,但没显示出预测的具体内容。因此,这不符合摘要应准确反映论文观点的要求。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8)。 (8)从2001年到2010年,为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此期间的准备金率曲线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信贷资金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总体来看,央行试图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效果并不理想。控制通胀已成为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核心问题,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问题,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四、摘要语言表达欠妥当 语言表达欠妥当也是摘要中常见的问题。语言表达欠妥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摘要中加入主观性过强或过于夸大的结论,比如出现“国内首创”“填补了空白”“首次报道了”等夸大性评价。这类表述是学术论文中必须要避免的。这类评价不宜作者自己来说,给人以自吹自擂之嫌,还可以看出作者学术作风不严谨、不谦虚。鉴定论文的学术价值,应该由权威学术机构或者专家来做,而不是原文作者自己去标榜。 第二,摘要中出现“本文”“本研究”“笔者”等做主语,这是由摘要必须客观报道文献内容,不加评论性文字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摘要中用“本文”“笔者”等字眼属画蛇添足,摘要本来就是反映这篇论文观点的,所以无需再注明“本文”;观点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无需再用“笔者”。例(5)、例(7)就属于这类问题。例(2)中“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虽然回避了“本文”一词,但又缺少了主语。 第三,有的作者因为自己写作风格的原因,在撰写摘要时,过多使用抒情式的语言,如疑问句、感叹句或文学描写性语言,而学术论文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摘要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反映论文的观点,彰显其学术性,所以摘要与散文是不同的,也不能进行描写或抒情。 结语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误区介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误区

1.误区——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

科学研究是以已知求未知,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创新性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这种创新要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为背景,不应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以近三年我院为例,总计677篇论文,选题方向包括:文学(古今中外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等)470篇,占69.4%;语言学36篇,占5.3%;新闻传播学61篇,占9%;写作学、秘书学20篇,占3%;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40篇,占6%;其他50篇,占7.3%。这难以归类的其他方面的选题,大多属于偏离专业方向、缺乏专业根基的选题。具体说来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关系,完全脱离了专业知识背景;二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只有间接的、松散的关联。前者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无锡茶馆的文化定位和经营方略”、“无锡城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思考”、“关于《刑法》中“间接故意”的理解与辨析”、“论乡镇企业教育”、“关于秘书腐朽问题的思考”、“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江南大学品牌构建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后者如“儒家精神在荣氏家族中的体现”、“扬泰地区姓名文化初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走进苏州——浅析苏州文化遗产”、“找准市场竞争中的平衡点——浅析中国电影期刊困境中的出路”、“对大学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等。

孤立地看,这些论题大多是一定社会时期里的热点间题,而且不乏地域特点,的确具有学术探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同学不具有释疑解惑的专业知识。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像是开锁的钥匙。例如:我们对经济学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就其主要目的而言,它应该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在对相关专业性问题的探讨中,训练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选题具有专业性,才能有效防止毕业论文走过场,才能有望充分实现预期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称这种选题为片面求新,是因为这里的“新”,只是与合乎专业方向的论题在横向比较中所显现出的差异性。它不是对该论题理论研究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新拓展。好比是错误地耕种了别人家的田地,而那片田地非但不是处女地,相反可能是肥田沃土,是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

2.误区——满足“通说”,缺乏学术价值

“通说”即通行的说法,是被认可了的结论性意见,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大多反映在专业教科书里,是我们用以探索未知的理论工具。选题应该着眼于通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的方面,进行深化、扩展或争鸣。仅仅满足于通说,实际上是在炒冷饭,是在打死老虎。

学生的,围绕某一论题,以“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的结构模式展开分析论证的,并不鲜见。这行文脉络仿佛是教科书中的章节,周密严谨,但内容上却仅限于对常识性问题的静态阐释,缺乏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要致力于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说、做出新的解释、构成新的体系、找到新的方法。它们是衡量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主要尺度。

选择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选择“填补空白的论题”,也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做拓荒者,无疑具有创新性,而且是“原始性创新”。但一般说来,独辟蹊径,创立新学说是力所不及的。“渐进性创新”,即通过量变的积累,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前人创立的理论或学说,应当成为选题的自觉追求。

这种“渐进性创新”,可以是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论题。学术研究重在指出客观对象“是什么(本质)”、“为什么(规律)”,也就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现真理、发展真理。以新材料论证旧的论题,着力点不在于“发现”,而是以新的典型例证去加以证实和“发展”。例如: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必须格守的原则,这早已成为共识。但新闻失实作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一直危害着传媒的公信力,而且,失实原因和表现形式随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就为相关选题预留下广阔的空间。或者说,有关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以新的病症作为解剖的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开出医治的药方。

“渐进性创新”还可以是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论证旧的论题。任何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要素相统一的复合体。如果仅仅做整体直观,难免空泛笼统,而选择角度实际上就是限定了一个研究的范围和区域。以文学作品为例,文学作品研究的“基本项”、“共同项”包括:主旨、题材、语言、创作方法、人物形象、风格流派等。选择角度为单方面切 入,而不是面面俱到。

角度是客观地存在于研究对象当中的,研究者可以自己选择,但不可以强行地植人。比如法院张贴的布告、街头胡乱涂画的非法小广告,通常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如果执意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布告、小广告,就显得不伦不类。

方法是认识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常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比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形式主义批评那样精细。形式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合理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提高理论修养,长于分析,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问题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问题,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问题,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分析,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广告业的冲击”的,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广告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广告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广告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其实,“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掌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因为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常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去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好比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如果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常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常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常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外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去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选题对策】

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就业形势紧张,同学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时间和精力;用人单位往往只重视学历文凭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质量(甚至未完成论文就已签约),又对同学形成一种误导;而常规教学和毕业论文专项工作上的某些疏漏,则是质量滑坡的主观原因。这里侧重于教学管理,谈谈提高质量,把好选题关的对策。

1.——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是由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立足点。

培养问题意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学术热点的评介,也可以是前 瞻 性问题的引导,还可以是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阐发以及冷门问题、盲点问题的告知……它是多学科教学合力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坚持在“教中教”,即在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教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鼓励自主选题

选题概括说来有三种类型:学生自主选题、师生商议选题和教师命题。它们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较,更应该鼓励、倡导的是学生自主选题。这是因为,选题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主选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文曾说,选题好比采矿。选题之前,有关学术信息的搜集就像这采矿之前的勘探,这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强调自主选题,选题要以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为前提。这必要的学术信息包括:前人对这一论题作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是什么?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有哪些代表性意见?代表人物是谁?等等。如果说论题是观照的对象,它总有一个学术背景。就像我们观照一个苹果,苹果树是它的背景;观照一棵苹果树,一片果林是它的背景;观照果林,莽莽群山又是它的背景。老舍说,要想写好一座小岛,要知道整个大海的全貌;画画,也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人著述非常讲究的一点是“蝎泽而渔”,另外还有“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说法。“长袖”是“善舞”的条件,“多财”是“善贾”的条件。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而且能够在横向的现实和纵向的历史这个坐标轴当中去观照研究对象,才会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硬着头皮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难免陷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严格说来,不能自主选题,是不善于学习的表现。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就好像“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之间的关系。如果迫不得已,必须依赖教师命题,那么,由近及远、逆流而上地查阅相关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是堪称“捷径”最为实用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顺查法和倒查法,作为命题作文的急就章应该采用倒查法;顺查法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皓首穷经。此外,要先学术期刊,再学术论著。

自主选题,要立足于专业、专长,凝练方向,不断升华;要把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内容上的关联,精心培育,持续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参加读书报告会、“挑战杯”等活动的机会,善于积累,锻炼提高。

3.——强化指导环节

大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工作不可或缺。要通过统一组织的专题讲座,明确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要通过动态的监管,把握步骤,分解落实。不无夸张地说,毕业论文有多少写作环节和内容要素,就相应地存在着多少问题。例如论题、题目、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差错,至于观点的深刻性、材料的典型性、论理的透彻性以及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价值等宏观上的问题,更需要指导教师全面监控,帮助把关。以本文所着力探讨的的论题为例,面对“无法拒绝的爱——关注手机短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经典影视改编的得与失”、“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零距离”、“新闻策划的临门一脚”,以及夹杂着漫谈、杂感、随想等字眼的论题,如果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出这种感性化的、描述性的语言运用不当,而不善于小题大做,由此发现文体感的缺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小洞不补的结果,势必是大洞叫苦。当然,上文论及的偏离专业方向、缺乏学术价值、脱离主观实际、忽视长远发展的选题更应该及时校正。参考文献(略)

1、 无规则排版对文章内容来讲是个陷阱,我们不可以觉得文章内容的排版不重要,实际上排版是会对最终查重结果造成影响的,每所高校以及年级的不同对论文格式的要求都是存在差别的,不可以随便去进行排版,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文件进行最终的排版,符号要求后再上传到论文查重系统进行检测,不但能避免主观因素对查重结果造成影响,导师审核也能顺利通过,避免论文内容的错误。

2、其次引用部分文献太多的话也会是个陷阱,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难免会引用到一些文献,那么适当的去进行引用是允许的,大部分导师也会鼓励学生多去参考高质量的文献,其中部分同学就会耍小聪明,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大量的引用后标记好引用符合,就觉得这种情况下就会避免标红,实际上查重系统都是设置了灵敏度的,假如超出了最大值的引用篇幅,系统就会判定为抄袭。那么我们最好是合理的引用文献数据,也要提前对查重系统的门槛设置规范到底有多高进行了解。

3、引用没有标记脚注也是个陷阱,我们要知道脚注与引证是同时使用的,论文基本都需要引证前人的研究成果,部分学生为了有效降低查重率就不去进行引证。引文的要求比较多,除了要标注引文标签外,还要标注脚注,脚注要包括作者、文献、书刊以及引文页码等引文的详细内容。自己参考的部分指导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千万不要耍小聪明,没有标注标注标注的结果就是论文查重结果的问题,这样会引起指导老师的怀疑,造成文章内容不过关。

1、认为论文查重结果不准确,造成论文没通过导师这一关。2、直接删除论文重复部分。3、为了降低论文重复率添加论文字数。

论文发表的常见误区

没办法确定立意,学论文的时候内容不充分,没有理论内容支撑,要提前确定立意和主题,同时要多找一些支撑内容的点,之后要不断扩充。

论文查重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有:

在知网检测中不只是连续出现多少字会被算作重复。

在知网检测系统中只要连续十三个字符重复会被视为抄袭。每个论文查重系统对于抄袭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就知网这个系统来讲,如果论文中某段的引用比例高于系统的预设值那么就会标红。假设查重系统的引用率阈值定在5%,那么一个3000字段落中的引用字数就不能多于150字,否则就会被系统认为抄袭。

认为知网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论文没通过导师这一关。

虽说知网查重结果与学校是一致的,但有些导师在审核你的论文时却给了不通过的结果,那么原因是什么呢?这可能是因为你论文中的语序不通顺,词不达意,文章过于空洞等原因,毕竟机器是没有感情的,对于那些堆砌起来的文字,是无法进行辨别的,只能按照系统的设定走。

直接删除论文的重复部分。

论文的重复率的计算方法是重复字数占全文字数的一个比例,如果直接将重复的部分进行删除,不仅会导致论文逻辑不同,还会将整篇论文的字数减少了,可能会大致论文的字数不达标,不建议直接删除论文的重复部分。

为了降低论文重复率添加论文字数。

重新添加内容是可以的,但是就怕你添加的内容和之前的内容会组成一种新的重复。建议在修改时尽量用不常用的替代词进行替换,或者合理修改语句顺序,这些都能起到很好的修改效果。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误区介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误区

1.误区——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

科学研究是以已知求未知,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创新性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这种创新要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为背景,不应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以近三年我院为例,总计677篇论文,选题方向包括:文学(古今中外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等)470篇,占69.4%;语言学36篇,占5.3%;新闻传播学61篇,占9%;写作学、秘书学20篇,占3%;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40篇,占6%;其他50篇,占7.3%。这难以归类的其他方面的选题,大多属于偏离专业方向、缺乏专业根基的选题。具体说来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关系,完全脱离了专业知识背景;二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只有间接的、松散的关联。前者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无锡茶馆的文化定位和经营方略”、“无锡城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思考”、“关于《刑法》中“间接故意”的理解与辨析”、“论乡镇企业教育”、“关于秘书腐朽问题的思考”、“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江南大学品牌构建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后者如“儒家精神在荣氏家族中的体现”、“扬泰地区姓名文化初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走进苏州——浅析苏州文化遗产”、“找准市场竞争中的平衡点——浅析中国电影期刊困境中的出路”、“对大学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等。

孤立地看,这些论题大多是一定社会时期里的热点间题,而且不乏地域特点,的确具有学术探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同学不具有释疑解惑的专业知识。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像是开锁的钥匙。例如:我们对经济学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就其主要目的而言,它应该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在对相关专业性问题的探讨中,训练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选题具有专业性,才能有效防止毕业论文走过场,才能有望充分实现预期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称这种选题为片面求新,是因为这里的“新”,只是与合乎专业方向的论题在横向比较中所显现出的差异性。它不是对该论题理论研究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新拓展。好比是错误地耕种了别人家的田地,而那片田地非但不是处女地,相反可能是肥田沃土,是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

2.误区——满足“通说”,缺乏学术价值

“通说”即通行的说法,是被认可了的结论性意见,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大多反映在专业教科书里,是我们用以探索未知的理论工具。选题应该着眼于通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的方面,进行深化、扩展或争鸣。仅仅满足于通说,实际上是在炒冷饭,是在打死老虎。

学生的,围绕某一论题,以“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的结构模式展开分析论证的,并不鲜见。这行文脉络仿佛是教科书中的章节,周密严谨,但内容上却仅限于对常识性问题的静态阐释,缺乏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要致力于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说、做出新的解释、构成新的体系、找到新的方法。它们是衡量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主要尺度。

选择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选择“填补空白的论题”,也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做拓荒者,无疑具有创新性,而且是“原始性创新”。但一般说来,独辟蹊径,创立新学说是力所不及的。“渐进性创新”,即通过量变的积累,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前人创立的理论或学说,应当成为选题的自觉追求。

这种“渐进性创新”,可以是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论题。学术研究重在指出客观对象“是什么(本质)”、“为什么(规律)”,也就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现真理、发展真理。以新材料论证旧的论题,着力点不在于“发现”,而是以新的典型例证去加以证实和“发展”。例如: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必须格守的原则,这早已成为共识。但新闻失实作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一直危害着传媒的公信力,而且,失实原因和表现形式随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就为相关选题预留下广阔的空间。或者说,有关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以新的病症作为解剖的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开出医治的药方。

“渐进性创新”还可以是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论证旧的论题。任何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要素相统一的复合体。如果仅仅做整体直观,难免空泛笼统,而选择角度实际上就是限定了一个研究的范围和区域。以文学作品为例,文学作品研究的“基本项”、“共同项”包括:主旨、题材、语言、创作方法、人物形象、风格流派等。选择角度为单方面切 入,而不是面面俱到。

角度是客观地存在于研究对象当中的,研究者可以自己选择,但不可以强行地植人。比如法院张贴的布告、街头胡乱涂画的非法小广告,通常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如果执意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布告、小广告,就显得不伦不类。

方法是认识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常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比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形式主义批评那样精细。形式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合理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提高理论修养,长于分析,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问题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问题,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问题,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分析,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广告业的冲击”的,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广告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广告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广告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其实,“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掌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因为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常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去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好比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如果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常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常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常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外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去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选题对策】

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就业形势紧张,同学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时间和精力;用人单位往往只重视学历文凭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质量(甚至未完成论文就已签约),又对同学形成一种误导;而常规教学和毕业论文专项工作上的某些疏漏,则是质量滑坡的主观原因。这里侧重于教学管理,谈谈提高质量,把好选题关的对策。

1.——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是由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立足点。

培养问题意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学术热点的评介,也可以是前 瞻 性问题的引导,还可以是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阐发以及冷门问题、盲点问题的告知……它是多学科教学合力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坚持在“教中教”,即在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教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鼓励自主选题

选题概括说来有三种类型:学生自主选题、师生商议选题和教师命题。它们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较,更应该鼓励、倡导的是学生自主选题。这是因为,选题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主选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文曾说,选题好比采矿。选题之前,有关学术信息的搜集就像这采矿之前的勘探,这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强调自主选题,选题要以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为前提。这必要的学术信息包括:前人对这一论题作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是什么?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有哪些代表性意见?代表人物是谁?等等。如果说论题是观照的对象,它总有一个学术背景。就像我们观照一个苹果,苹果树是它的背景;观照一棵苹果树,一片果林是它的背景;观照果林,莽莽群山又是它的背景。老舍说,要想写好一座小岛,要知道整个大海的全貌;画画,也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人著述非常讲究的一点是“蝎泽而渔”,另外还有“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说法。“长袖”是“善舞”的条件,“多财”是“善贾”的条件。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而且能够在横向的现实和纵向的历史这个坐标轴当中去观照研究对象,才会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硬着头皮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难免陷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严格说来,不能自主选题,是不善于学习的表现。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就好像“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之间的关系。如果迫不得已,必须依赖教师命题,那么,由近及远、逆流而上地查阅相关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是堪称“捷径”最为实用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顺查法和倒查法,作为命题作文的急就章应该采用倒查法;顺查法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皓首穷经。此外,要先学术期刊,再学术论著。

自主选题,要立足于专业、专长,凝练方向,不断升华;要把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内容上的关联,精心培育,持续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参加读书报告会、“挑战杯”等活动的机会,善于积累,锻炼提高。

3.——强化指导环节

大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工作不可或缺。要通过统一组织的专题讲座,明确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要通过动态的监管,把握步骤,分解落实。不无夸张地说,毕业论文有多少写作环节和内容要素,就相应地存在着多少问题。例如论题、题目、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差错,至于观点的深刻性、材料的典型性、论理的透彻性以及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价值等宏观上的问题,更需要指导教师全面监控,帮助把关。以本文所着力探讨的的论题为例,面对“无法拒绝的爱——关注手机短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经典影视改编的得与失”、“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零距离”、“新闻策划的临门一脚”,以及夹杂着漫谈、杂感、随想等字眼的论题,如果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出这种感性化的、描述性的语言运用不当,而不善于小题大做,由此发现文体感的缺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小洞不补的结果,势必是大洞叫苦。当然,上文论及的偏离专业方向、缺乏学术价值、脱离主观实际、忽视长远发展的选题更应该及时校正。参考文献(略)

一、不列提纲,写作胸中无数,二、不做调研,写作无米下锅,三、不明主题,写作缺乏新意,四、不善修辞,写作直白无味,五、不重标点,写作忽视细节,六、不擅修改,写作粗枝大叶,所以关键的还是需要从这几点去侧重的寻找对策。

论文发表的常见误区有几种

每篇论文的最佳状态都是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调整而获得的;整个结构需要合理,逻辑清晰,论点突出,论据有力,句子连贯流畅;只有在查重层面,才需要原创性高的内容,重复率在学校要求的范围内;但是,在查重降重的过程中,我们的方法和理解存在一些误区。今天,paperfree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查重误区:1.搜索排名第一。第一页很好,这只能表明公司花了很多广告费,我希望你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他;它不一定与重复检查的准确性成正比,通常高质量的公司依靠声誉,专注于产品;2.价格昂贵的产品是好产品。学校内部论文查重系统价格比较高,大部分学校都使用内部查重系统,所以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其他产品达不到学校查重系统的准确率;但是也有一些比较知名的论文查重系统准确率也很高,比如paperfree、papertime等。3.所有高校都有指定的论文查重系统,定稿查重必须要以学校的的查重系统为准,其他的论文查重系统只能作为参考。降重误区:1.很多同学查重降重,比较片面。学校查重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提高文章的原创性,不仅仅是重复率;2.对查重规则非常了解。查重系统一般连续重复13个字,判断为重复,拆解连续重复字数,导致单词不满意;3.论文重复飘红,直接删除;上下句连续性不强,导致逻辑不清晰。4.机械调整论文句子的顺序,导致句子不流畅;5.大量增加论文字数,降低重复率;但增加的内容相关性不强,使得整个内容句子拖延,不够精炼;从而反映出作者的态度不够严谨认真;6.大量使用表格和图片来解释内容,使文章混乱,减少文字数量。

论文查重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有:

在知网检测中不只是连续出现多少字会被算作重复。

在知网检测系统中只要连续十三个字符重复会被视为抄袭。每个论文查重系统对于抄袭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就知网这个系统来讲,如果论文中某段的引用比例高于系统的预设值那么就会标红。假设查重系统的引用率阈值定在5%,那么一个3000字段落中的引用字数就不能多于150字,否则就会被系统认为抄袭。

认为知网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论文没通过导师这一关。

虽说知网查重结果与学校是一致的,但有些导师在审核你的论文时却给了不通过的结果,那么原因是什么呢?这可能是因为你论文中的语序不通顺,词不达意,文章过于空洞等原因,毕竟机器是没有感情的,对于那些堆砌起来的文字,是无法进行辨别的,只能按照系统的设定走。

直接删除论文的重复部分。

论文的重复率的计算方法是重复字数占全文字数的一个比例,如果直接将重复的部分进行删除,不仅会导致论文逻辑不同,还会将整篇论文的字数减少了,可能会大致论文的字数不达标,不建议直接删除论文的重复部分。

为了降低论文重复率添加论文字数。

重新添加内容是可以的,但是就怕你添加的内容和之前的内容会组成一种新的重复。建议在修改时尽量用不常用的替代词进行替换,或者合理修改语句顺序,这些都能起到很好的修改效果。

一、不列提纲,写作胸中无数,二、不做调研,写作无米下锅,三、不明主题,写作缺乏新意,四、不善修辞,写作直白无味,五、不重标点,写作忽视细节,六、不擅修改,写作粗枝大叶,所以关键的还是需要从这几点去侧重的寻找对策。

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一直是责任编辑所关注的话题,尽管早就有了相关标准与要求,但至今很多学术期刊中的论文摘要却并不规范。学术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它以简短而易懂的文字直接陈述论文的内容,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不加注释和评论,清楚而完整地显示出论文的概貌,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简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排除性原则。 造成摘要写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责任编辑的角度看,造成这种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责任编辑业务水平不过关,无法按规范要求修改摘要;由于出版周期短,修改摘要需要耗费责任编辑过多时间,导致责编对摘要未作规范化要求;责任编辑责任心不强,对不规范摘要置之不理。从作者的角度看,造成摘要不规范的原因有:作者过于注重论文发表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摘要的重要功能,因而对摘要的撰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第三种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学术期刊因各种原因,忽视本刊摘要的规范化,让自己的刊物呈现出摘要写作多样化,使不少投稿作者按期刊摘要的“样式”依样画葫芦,写出不合规范的摘要。甚至一些资深的学者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不断地变换“摘要”的写作格式。但总的来说,摘要写作误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摘要过于简单,未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摘要应在最简约的字数内向读者表达论文的观点或者结论,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但有的学术论文,创新内容很多,但摘要却过于简单,甚至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把不重要的内容进行详述,而需详述的部分却只是寥寥数笔,一语带过,导致摘要无法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1)实习工作不单单是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工作,也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每一位学生而言,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是顺利完成专业实习的法宝。分析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心态,提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心态的现状与对策》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2)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 (《英语学习型词典中Black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1)是比较典型的摘要写作本末倒置、繁简失当的问题。作者对关于实习工作这一常识问题过多介绍,而对本应详述的“影响学生完成实习的心态”“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实习的策略”等未反映,使读者看过此摘要后,不明白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也不清楚作者提出什么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写作规范不够重视,只想简单介绍论文大概内容所致;也有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 这类摘要写作不规范非常常见,作为责任编辑尤其要把好关,可以联系作者完善摘要中应详述之内容,或者责任编辑自行修改。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首先,精炼实习工作中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的关系;然后,补充完善三方应为实习工作创造什么条件,以取得什么效果。例(1)修改后的摘要见例(3)。 (3)实习工作需要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实效。而学生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对顺利完成专业实习至关重要。学校和实习单位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学生自我调节好实习心态,真正把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成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旅游企业和学生共赢的和谐局面。 例(2)也是比较常见的摘要写作不规范,是典型的摘要过于简单。这类“摘要”字数较少,缺少基本要素,没有概括出论文的观点,也没有体现出论文的创新点与特色之所在,提供的信息量不足,不能发挥摘要应有的功能。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对它不够重视,导致摘要过于简单。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应详述“Black”一词的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修改后的摘要见例(4)。 (4)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对“Black”一词本义的释义加入了科学义值和语文义值,有利于学习者对该词的精确理解,也为转义的形成提供了理据;同时,它的词类排列顺序也要以所指释义为基础,符合认知规律,从本义到转义的排列建议以逻辑顺序排列为主,可以有效地展现义项间的认知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这类摘要不规范,责任编辑应主动与作者联系,让作者意识到写好摘要的重要性,以及摘要对文章转引和选目的重要作用。使作者真正对摘要写作重视起来,自觉自愿配合责任编辑修改摘要,使之客观反映出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之所在。 二、摘要过于复杂,不能凸显论文观点 规范的摘要应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让读者能迅速了解论文的观点,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全文,同时也为二次文献的编写提供了方便。但有的论文摘要内容写得过多,使读者看了云里雾里,感觉不知所云,不能凸显论文观点;有的论文摘要铺垫过长,将无关紧要的文字植入其中,字数一大堆,但是内容空泛、言之无物,甚至连一句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对于这类摘要应精炼内容,去掉常识性内容,开门见山地直陈论文观点,在最简约的字数内把论文观点呈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5)白居易不仅是中唐大诗人,有自己完备的诗歌理论,而且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诸多领域也有一定的理论建树。笔者以他前期名作《策林》为考察中心,较全面梳理其政治经济思想,其政治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仁政爱民,重农薄赋;二、统一政令,严格吏制;三、均衡发展,调控思想;四、勤俭节约,珍惜民力等等,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然,白居易的政治经济思想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白居易<策林>中政治经济思想述论》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5)虽然是直陈作者的观点,但它没有遵循“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这一标准,使读者有种读之意义含混之感;这个摘要还存在罗列论文小标题的问题,是摘要写作中易犯的一个错误。这种社科类综述性论文,摘要应采用非结构性摘要,这样,既可增加论文的文字特色,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此增加论文的阅读性。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精简摘要内容,采用非结构性摘要的写法,客观、简洁、完整、规范地反映论文观点。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6)。 (6)《策林》体现了白居易在农业、吏制、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政治经济思想,他的政治经济思想虽然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三、摘要与内容介绍混淆 摘要应该客观、简洁、准确地反映论文观点,但在编辑部收的稿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稿件的摘要未反映论文观点,只是文章的内容介绍或提要而已。从内容上看,摘要是原文献的浓缩,它的信息量与原文等值。提要的内容则比摘更广泛,即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信息,对原文献进行评价,介绍研究的背景,或对文章进行评价等。从写作目的上看,摘要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客观呈现论文的观点或创新点,方便读者判断是否有再读原文的必要。而提要主要目的是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社会作用与价值等,起提示、推荐作用。 (7)从2001年到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通过对这十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把这一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并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的加大、信贷资金的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7)属于摘要与提要混淆,此摘要依序把原文的内容显示出来。这类摘要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摘要中有“本文……分析/研究”。例(7)中提到“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论文研究了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但并未反映出效果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论文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进行了预测,但没显示出预测的具体内容。因此,这不符合摘要应准确反映论文观点的要求。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8)。 (8)从2001年到2010年,为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此期间的准备金率曲线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信贷资金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总体来看,央行试图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效果并不理想。控制通胀已成为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核心问题,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问题,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四、摘要语言表达欠妥当 语言表达欠妥当也是摘要中常见的问题。语言表达欠妥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摘要中加入主观性过强或过于夸大的结论,比如出现“国内首创”“填补了空白”“首次报道了”等夸大性评价。这类表述是学术论文中必须要避免的。这类评价不宜作者自己来说,给人以自吹自擂之嫌,还可以看出作者学术作风不严谨、不谦虚。鉴定论文的学术价值,应该由权威学术机构或者专家来做,而不是原文作者自己去标榜。 第二,摘要中出现“本文”“本研究”“笔者”等做主语,这是由摘要必须客观报道文献内容,不加评论性文字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摘要中用“本文”“笔者”等字眼属画蛇添足,摘要本来就是反映这篇论文观点的,所以无需再注明“本文”;观点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无需再用“笔者”。例(5)、例(7)就属于这类问题。例(2)中“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虽然回避了“本文”一词,但又缺少了主语。 第三,有的作者因为自己写作风格的原因,在撰写摘要时,过多使用抒情式的语言,如疑问句、感叹句或文学描写性语言,而学术论文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摘要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反映论文的观点,彰显其学术性,所以摘要与散文是不同的,也不能进行描写或抒情。 结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