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质量管理类的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质量管理类的论文发表

引导语: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关于质量管理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方电机5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自90年代东方电机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东方电机的质量管理走上了稳定上升的轨道,然而,我们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几年随着东方电机产值产量的大幅提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保证东方电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正常、有效,使企业能健康蓬勃发展,建设百年东电,是摆在全体东电人面前的难题。如果把东方电机比做一棵大树,要想这棵大树能枝繁叶茂,依靠的是每一条小枝和每一片叶子的茁壮成长。在东方电机,这些小枝和叶子就是我们的班组,班组是企业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是产品质量的直接控制者,班组质量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抓好班组产品的质量,搞好班组质量管理,打造产品质量磐石,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

一、影响班组产品质量的因素

(一)操作波动。质量波动一般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一般因原料质量差异,设备磨损,操作调节微小变化,工艺偏差控制范围的正常变动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异常波动一般因操作不按规程进行,工艺执行不严,设备带病运转,监视测量不准,原料不符合质量标准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影响班组生产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波动,操作波动是指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操作因素,影响班组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设备、工艺、材料、环境,切实有效地把这五个因素控制起来,及时消除异常波动,就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而五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因为班组生产是靠人监控的,监控者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最终结果。产生操作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是责任心不强,也就是质量意识问题,没有做到勤观察勤调节;二是没有“三按生产”,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操作失误多;三是技术素质低,既不会分析又不会处理;四是设备维护保养差,设备带病运转;五是上下工序协调配合差,生产不稳定。这五点是导致操作波动的主要问题,只有把造成操作波动的问题解决好,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原因”控制起来,才能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XXX电厂在安装汽轮发电机后做电气试验检查时发现转子有匝问短路现象。将转子汽端护环拆除后,发现在25#槽距槽口约300mm处1、2匝之间有一根磷铜焊丝,通过清理,共发现4根使用过的磷铜焊丝遗留在发电机转子内。事故原因是:在电机制造厂内焊接转子线圈接头时,由于操作者没有认识到该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未能将使用过的焊丝完全清理出去,使焊丝留在线圈端部内腔,在后序焊头、装拆木桶、配装极问块等多项工序的清理过程中,仍未能及时发现,致使将此问题遗留到电厂。前面的案例就是由于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等原因产生操作波动而造成质量问题。

(二)错误的思想观念:1依赖检查把关。“班组出产品,质量靠检查”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职工中依然存在。反正质量有检验人员把关,只要把工时挣到手,自检(特别是手工作业)做不做没关系。出了质量问题,找检查、找工艺,跑质量处理单回用了事。2生产进度第一。生产单位的口号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是,往往生产任务繁忙的时候就成了保量不保质,把“质量第一”放在嘴上,把“生产第一”放在手上,“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还存在。这是分配模式的考核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以产量为主的考核方式让一些人注重多挣工时,多拿奖金,反而忽视了产品质量。

(三)班组长领导意识。班组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单位,班组长俗称“兵头将尾”。面对“兵”,班组长是质量管理的策划者、监督者,质量工作的先行者;面对“将”,班组长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实践者。承担如此多职能的班组长,其质量意识好坏往往决定班组整体质量意识的好坏。XXX电机在进行厂内空载试验时,电机一次冷却水不能循环,导致电机高速空载运行时的空载损耗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的带出,电机温升过高,致使多个部件报废。事故原因是:由于试验负责人未按程序认真对试验前准备状态进行检查确认,试验人员未开启一次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进水阀门,就开车试验,从而造成质量事故。

(四)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班组内部缺乏质量监督机制,质量指标没有落到实处。质量上的大锅饭好坏说不清,责任落不实。凭感觉,“拍脑袋”定质量,不是靠数据说话。

二、搞好班组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一)班组质量管理应该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质量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影响企业声誉。不能把加强班组质量管理仅仅看做是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而要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来对待,建立以产品质量优劣作为衡量班组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建设以质量为核心的班组生产管理体系,创建质量优先的班组精神。

(二)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是抓好班组产品质量的思想基础,进行质量意识教育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懂得产品质量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优质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兴旺和发达,能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富强,劣质产品会导致企业丢失市场、亏损,甚至倒闭。作为企业的员工,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要有企业光荣我光荣,企业收益我受益,我与企业共命运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以一流的工作质量,为社会生产出优质产品。其次教育职工懂得产品质量优劣与生产进度,经济效益等的密切关系,没有产品的高质量,就谈不上生产的高速度,优质才能有效地增产,增加效益。产品质量低劣,是生产中最大的浪费,要克服那种只重视产量、进度而忽视质量的错误思想。

(三)严抓平稳操作,减少操作波动。平稳操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平稳操作就是要稳定工艺,一是要抓好交接班,交接班是了解上一班生产、工艺、质量、安全、设备运行及遗留问题等的过程,对于稳定下一班生产工艺和质量至关重要,要严格按交接班要求进行交接。二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求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如工艺操作法,工艺条件,工艺参数,安全技术要求等。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特殊情况听从班组长或上级指示进行调整。

(四)提升员工素质,打好质量基础,广泛开展QC攻关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技术素质。以练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学习基本理论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实际训练,通过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增强岗位实际操作本领。使其在生产

过程中同生产工具实现最佳结合,达到优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在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活动中,可根据生产中实际问题广泛开展QC活动,增强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员工自信心和责任心。

(五)建立质量看板。每个班组设立质量看板,将班组员工质量业绩状况,每日发生质量偏差情况,班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形成班组员工质量排名,质量排名和收入挂钩,建立严格的班组经济责任制。形成公开考评,公平考核的质量考核制度。班组员工每天的质量状况,产生了多少缺陷,质量评分如何,质量看板上一目了然,而到了月末,当月员工的质量考核结果也自然得出。由于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本月因质量问题该扣多少钱,员工心中有数。每个员工的质量评分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班组的产品质量达标成绩,将班组的质量达标成绩与班组长、工段长的月度奖金考核挂钩。这样,质量看板不仅是员工个人关心,管理人员从中可以看出各班组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质量管理员和技术人员从中可寻找质量改进的切入点。

(六)质量问题“三不放过”。质量问题“三不放过”要真正实施起来。目前,我公司在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我们很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很不明确,例如,大部分焊接件装配尺寸超差,原因分析都为“焊接变形”,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焊接变形?没有进一步分析。其二,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帮助班组进行原因分析,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帮助分厂、班组进行原因分析的义务,针对每张NCR单,将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来,便于我们进行改进。公司开展解决常见多发病的质量攻关,我们分厂、班组也应该针对长期同一问题开出的NCR单进行QC攻关。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一,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领导者不仅要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我们的班组长在班组质量活动中也应该让全体组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鄙视班组长与质量员的事,而是全体组员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的结果。让每个组员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班组中的角色;班组组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使每个组员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质量业绩状况;使员工积极地寻找机会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知识和 经验 。班组是公司的基石,是最小的团体单位,只有充分调动班组搞好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东方电机打造百年好店才有一个牢固的基础。

一、班组安全管理

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班组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组员学习安全操作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技能,提升本人和全组成员的自我保护能力;班组要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遵章守纪,检查员工安全完成任务的情况,设备环境等的安全状况,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情况,若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应及时制止。对新员工或调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等。班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全体员工实施。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的直接指挥者?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所有设备设施、物料、环境和所有的作业活动。

二、安全生产责任

班组长是生产经营作业的直接执行者,负责一线安全生产管理,对本班组安全操作的具体贯彻落实,检查督促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对本班组的安全负责,并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的知识、法规和信息。告知员工在操作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危害,应该佩戴的防护用品,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听从的命令。若发现新的危险是现场难以解决的,应及时与上级沟通汇报,以保证安全。

总之,各级安全责任人的都应做到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估事故预防工作。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班组长岗前安全培训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班组有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培训。班组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班组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班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可以有讲授、实际操作、案例研讨、读书指导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形式有: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事故现场会、安全业务培训班等。

(二)隐患和重大危险处理

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等方面的内容,一般结合企业有关要求进行,班组要关注在本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时是否有潜在的事故隐患存在,如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进行处置的及时进行排查处置,如属于较大的问题隐患,应汇报上级部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没有解决之前,应注意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在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有关岗位操作和工作的人员,应了解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和安全操作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对岗位操作的人员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应急与事故处理

当事故发生,岗位操作员工,常常是第一目击者,班组要重视员工对事故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快速响应。班组应经常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当发生事故时要第一时间上报领导。

三、班组安全检查

班组安全检查,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检查是对于安全 绩效 的监督和验证过程。通过检查实现对于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对于检查过程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采取及时的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发现问题或隐患,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检查过程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培训需求提出进一步要求,最终的目标是减少事故风险。在检查中,可以得到各种数据,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对于班组健全工作的重要的绩效评估手段,也为将来的整改和事故分析提供很好的依据。

(二)安全检查内容

查思想和安全意识水平,对法规政策的理解;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查隐患,在作业场所和活动中存在的,人的不规范性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查事故处理,报告、调查、分析和整改措施意见及最后的处理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qc管理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管理任务。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qc质量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QC小组活动与质量管理提升

摘要:QC小组活动在我国开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参与和不断的总结,已经成为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经验,重点阐述开展QC小组活动对于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促进质量管理创新的作用及如何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QC小组,质量管理,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1.QC小组概述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建筑施工领域,以质量取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 、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是营造项目文化价值观,增强项目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对项目的技术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不断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与经验

1.工程概况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阳曲制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录古咀村,占地面积约236.54亩,承担新建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工程2标北白跨北同蒲铁路特大桥至皇后园村跨原太高速公路特大桥段22座桥梁共651榀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运输及架设任务。

2.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

自2010年入场以来,大西客运专线站前二标阳曲制梁场对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视,通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在挖掘潜力、降本增效、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针对质量通病,动员全场职工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克服和预防质量通病,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例如:

2011年3月,阳曲制梁场质检人员在日常质量检查中发现,有部分箱梁翼缘板泄水孔出现尿梁现象,致使梁面严重污染,影响梁体外观质量,由安质部牵头成立“翼缘板泄水孔尿梁QC小组”, QC小组成员从进场原材料、现场施工等各方面逐次检查排除,找出致使梁体产生尿梁现象的主要因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分别采购堵漏胶、门窗密专卖店胶、PVC专用胶等胶液进行了施工试验。从质量、施工及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小组讨论,获得最佳施工方案应用于现场施工。杜绝了箱梁翼板泄水孔尿梁现象,改善了梁体质量外观。

同年7月,梁场技术人员又针对箱梁梁面龟裂、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张拉力不够、超张拉等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成立相应QC小组,解决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改善质量管理措施,应用QC活动PDCA循环,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通过QC小组活动促进梁场质量管理创新

求实创新是QC小组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梁场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围绕施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不断解决了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夯实了质量管理基础,同时也为质量管理创新起到了铺垫作用。例如:

梁场成立了“信息化管理QC小组”,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建立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自主开发了“阳曲制梁场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实现各质量管理环节之间的信息通讯和传输,实现数据集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梁面拉毛QC小组,小组成员针对梁面拉毛不到位的问题,分别从拉毛工装、过程控制、拉毛时间及改进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分析、讨论、对比,确定了梁面拉毛最佳操作方法,并制作改进了拉毛工具,经检验使用自制的拉毛工具,拉毛效果非常明显。

梁场通过开展创新型的QC小组活动,创新施工作业程序、工艺操作规范、技术措施及施工工具、管理方法等,丰富了质量管理形式,促进了梁场质量管理创新。并通过总结QC小组活动成果,将QC成果中有独到管理经验的纳入梁场管理标准中;将属于作业程序、技术指引类的纳入到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属于独到工艺操作规范的纳入施工工法中,将QC小组活动中的小发明、小创造纳入科技创新,通过QC小组活动创新管理。

阳曲制梁场2010年进场组织施工,QC小组活动起步于2011年3月,两年多以来,梁场共有100余人次参与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成果共计9个。其中4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2年度优秀QC成果奖”三等奖,2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3年度优秀QC成果奖”二等奖。现在QC小组工作已纳入制梁场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摆到重要地位,确定活动创建目标,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组织部门,强化活动组织领导。

三、阳曲制梁场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质量管理创新,意味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形式的丰富多彩,梁场通过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滚动推行PDCA循环,不断解决梁场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箱梁产品质量,同时形成各种质量管理创新成果,对质量创新意义重大,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应纳入梁场的战略管理提升范畴,综上,梁场结合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制定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将QC小组活动制度化,制订可行的QC小组活动注册制度、QC 小组活动计划制度、QC小组活动过程考核制度、QC小组活动激励制度,同时梁场安全质量部还设专人指导和协助梁场各QC小组开展活动,保证QC小组活动的工作渠道畅通和制度的实施。形成梁场QC小组活动的长效机制。

通过梁场QC小组活动的经验中,梁场归纳出开展好QC小组活动成功之处关键点是:重在推进,贵在参与,精在务实。

1.重在推进

QC小组活动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并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不同层次的推进工作至关重要,梁场的QC小组活动推进工作分3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决策层:领导带头参与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层的推进主要是建立健全全场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确实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参与QC小组成果发布和关键课题攻关活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工开展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管理层:组织发动,专业培训,负责小组和课题的注册登记,定期召开交流会。组织发表QC小组活动成果。目前,梁场的主要领导、大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均是QC小组活动的管理骨干,他们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推动QC小组活动,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目标迈进。

执行层: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选择课题、开展实践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的全过程QC小组活动中,发挥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目的。执行层是QC小组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保证,也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层面。梁场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全面质量管理的人才。

2.贵在参与

推进QC小组活动,每个人的直接参与是最可贵的,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参与QC小组知识培训:从梁场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职工,每个层次都要进行QC管理培训,掌握QC小组活动相关知识。

参与QC小组活动:梁场3个层次的人员根据各自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现场型、管理型、创新型、攻关型等不同类型的QC小组活动中。

参与成果发布会:参与QC成果的各级发布会,对QC小组活动的推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让QC小组成员在大庭广众下发表自己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并获得领导、专家的认可,必然会增强QC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和鼓舞士气,为今后的小组活动增加动力。

3.精在务实

开展QC小组活动,必须体现有效管理的原则,贯彻方针目标要务实,开展活动要扎实,活动成果要求实,在选题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切实结合施工情况,力求小、实、活、新,成果效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开展活动中,要正确处理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强调过程的系统管理,从选题理由,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主因,对策措施,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措施,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都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实效。

四、结语

持续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之一。质量改进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控制不同,质量控制是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质量改进的目的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现在企业要发展,仅仅是靠加强过程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才能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所有质量改进的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按照‘四阶段’的模式逐步开展。四阶段是;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质量改进有很多种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QC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QC小组是体现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中“全员参与”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质量管理。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共同探讨,团结协作,还能在工作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促进产品及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 中国社会出版社

《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邢文英 《QC小组活动指南》 中国社会出版社

全面质量管理之QC

摘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关键字:QC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而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管理是能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的现代化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意味着使用技术技巧和方法及系统,更强调能为公司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富于哲理实际可行的管理思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满足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本建筑物的各种需求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我们在将建筑物推向市场、加强建筑竞争机制的大气候条件下金融危机下寻求自身发展,加强自身实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使我公司我建设项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尤为重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现阶段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应该使全体职工都有质量的概念和参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不排除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3、进一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对一切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质量提高的质量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其其本观点是:

1、全面管理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2、 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切“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建筑市场这个竞争强专业行强的行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应以“质量”为中心,依靠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系统中各个层次和所有部门的人员即全体职工;强调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不断改进,以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级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核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达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实现符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的各种需求,又要不断地改进质量提高服务,提高全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职工潜力,提高起素质,促进建筑行业我公司的发展.

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中QC小组是指在施工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建筑职工,围绕建筑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性质是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质量管理的首要是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根据本工程点及实际情况、编制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使资源合理配置和工期最短、安全最可靠、质量最佳、成本最低,实现想技术求效益的方针。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同时搞好图纸会审工作,理该工程的设计构想和设计意图,对图纸存在的疑问及实施设计意图的困难提前解决。在开工前,由分公司总工程师想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使项目尽力部各级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由工长做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特殊部位由项目内业技术员做专项技术交底,使作业班组明确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文件和资料及时作好受控或作作废标识,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施工技术核定单应及时在施工图上标识,以免施工中误用作废的文件资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量管理,保证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并保证施工过程计量准确性。施工中各类有关人员应做好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办理、签证和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料与工程同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技术资料样饿把关,未经审核的资料不得向外和向下传递。对特殊工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把材料质量关,对进场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有进退记录。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三检”作用,把好质量关,防患于然,对某些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作好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分析其原因,及时进行修改纠正。施工过程中加强成品、半成品、预埋件的保护。开展QC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改进工序质量。

本建设项目的QC小组,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可使用的科学方法,还要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要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互发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素质,共同进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严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广泛的群众性--人人参与,献技献策,充分发挥群众优势的有效政治形式,是职工群众在活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大学校;高度的民主性--各抒己见,集思广义,各显其能,实现共同的目标.以提高企业公司整体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心情舒畅的施工生产,服务工作环境为宗旨.

在建设项目中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其作用为: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产品建筑服务上等级;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有利于全员参加管理;

6、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

8、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方针目标;

9、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0、职工岗位成材.

QC小组的活动过程即是质量教育过程,其质量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QC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要求,增强参与意识和参与职能!

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全新质量管理理念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重点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ISO9000族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贯彻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2.以顾客为中心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3.持续改进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1. 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以为对质量的追求达标化、零缺陷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现代企业创造一流的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检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义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织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2.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现代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 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3.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瓦里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精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桥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 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质量服务,使各方共赢。4.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5.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精神支柱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现代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参考文献:〔1〕(美)洛丝特著 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于献忠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5.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5.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5.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R.EVANS.TOTAL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质量管理类论文发表

中外顶尖企业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透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相关论文 href="http://www.lwlm.com/search/?Where=title&cid=0&Keyword=%BE%AD%BC%C3&x=22&y=8">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世界级质量”,就是要把质量生产、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真正地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法宝,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透视其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诀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增长。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派出跟踪产品质量与市场调查的专业小组就有20多个,质量调查人员常年深入到上海、广州等城市用户家庭。根据质量调研信息不断改进品种与服务,创出汰渍、玉兰油等17个中国品牌产品,成为高质量产品占据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重点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是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质量效益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质量经营。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战略是事关长远振兴企业与民族经济的大问题,极为重要。二、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认为对质量的追求就是追求达标化、零缺陷,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事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笔者曾到法国、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考察工业企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已从以企业为中心的“CI战略”转向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S战略”,CS即英文意为“顾客满意”的缩写。在谈到企业质量管理变革时,一位德国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们较为重视重建内部机制,以强化质量管理,而忽略了“顾客关系管理”,这是有失偏颇的。时下,“企业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中心位置顾客;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意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成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应当借鉴发达企业的做法,更新传统的质量管理思维,深刻认识顾客满意对质量管理内涵的重大作用。从改善顾客关系中,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培养更多的忠诚客户,营造利于制造质量提高的企业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质量。三、人的素质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相关论文 href="http://www.lwlm.com/search/?Where=title&cid=0&Keyword=%BE%AD%BC%C3&x=22&y=8">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发“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中外顶尖企业看到,当今质量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已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企业步入全球化市场竞争,需要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质量管理。在这之中,人的素质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视开发人才与知识资源,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升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开支高达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亿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希格玛”培训计划。在欧洲不少公司出现“老板出钱,员工充电”现象,德国知名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卡迈·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常年培训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使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从不必担忧使用过程中发生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等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面临跨世纪经济竞争与质量挑战,应当看到制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有必要下力气改变现状,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四、利益共同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德·瓦里新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欧美不少企业深刻看到,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整体质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整体质量经营与共同利益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严重亏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手之策,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教训使精明的大企业兴起了管理创新热潮,带来了质量管理观念更新飞跃。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乔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12.5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近年中,欧洲各大企业正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第三条道路”最先由英国政治经济相关论文 href="http://www.lwlm.com/search/?Where=title&cid=0&Keyword=%BE%AD%BC%C3&x=22&y=8">经济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认为要打破政治上的左右两分法,创造混合型经济和投资国家,主张追寻“制度平衡”与“效率超越”。欧洲企业正以此创新企业文化,追寻责任与权利、雇用与民主、控制与激励、企业与顾客、公司与社会学类论文 href="http://www.lwlm.com/search/?Where=title&cid=0&Keyword=%C9%E7%BB%E1&x=37&y=9">社会之间的平衡。欧美企业文化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念,重树企业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理念不断创新,推进了企业更快发展。[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lunwentianxia.com]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有效性的概念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四、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qc管理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管理任务。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qc质量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QC小组活动与质量管理提升

摘要:QC小组活动在我国开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参与和不断的总结,已经成为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经验,重点阐述开展QC小组活动对于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促进质量管理创新的作用及如何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QC小组,质量管理,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1.QC小组概述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建筑施工领域,以质量取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 、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是营造项目文化价值观,增强项目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对项目的技术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不断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与经验

1.工程概况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阳曲制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录古咀村,占地面积约236.54亩,承担新建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工程2标北白跨北同蒲铁路特大桥至皇后园村跨原太高速公路特大桥段22座桥梁共651榀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运输及架设任务。

2.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

自2010年入场以来,大西客运专线站前二标阳曲制梁场对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视,通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在挖掘潜力、降本增效、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针对质量通病,动员全场职工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克服和预防质量通病,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例如:

2011年3月,阳曲制梁场质检人员在日常质量检查中发现,有部分箱梁翼缘板泄水孔出现尿梁现象,致使梁面严重污染,影响梁体外观质量,由安质部牵头成立“翼缘板泄水孔尿梁QC小组”, QC小组成员从进场原材料、现场施工等各方面逐次检查排除,找出致使梁体产生尿梁现象的主要因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分别采购堵漏胶、门窗密专卖店胶、PVC专用胶等胶液进行了施工试验。从质量、施工及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小组讨论,获得最佳施工方案应用于现场施工。杜绝了箱梁翼板泄水孔尿梁现象,改善了梁体质量外观。

同年7月,梁场技术人员又针对箱梁梁面龟裂、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张拉力不够、超张拉等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成立相应QC小组,解决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改善质量管理措施,应用QC活动PDCA循环,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通过QC小组活动促进梁场质量管理创新

求实创新是QC小组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梁场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围绕施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不断解决了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夯实了质量管理基础,同时也为质量管理创新起到了铺垫作用。例如:

梁场成立了“信息化管理QC小组”,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建立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自主开发了“阳曲制梁场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实现各质量管理环节之间的信息通讯和传输,实现数据集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梁面拉毛QC小组,小组成员针对梁面拉毛不到位的问题,分别从拉毛工装、过程控制、拉毛时间及改进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分析、讨论、对比,确定了梁面拉毛最佳操作方法,并制作改进了拉毛工具,经检验使用自制的拉毛工具,拉毛效果非常明显。

梁场通过开展创新型的QC小组活动,创新施工作业程序、工艺操作规范、技术措施及施工工具、管理方法等,丰富了质量管理形式,促进了梁场质量管理创新。并通过总结QC小组活动成果,将QC成果中有独到管理经验的纳入梁场管理标准中;将属于作业程序、技术指引类的纳入到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属于独到工艺操作规范的纳入施工工法中,将QC小组活动中的小发明、小创造纳入科技创新,通过QC小组活动创新管理。

阳曲制梁场2010年进场组织施工,QC小组活动起步于2011年3月,两年多以来,梁场共有100余人次参与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成果共计9个。其中4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2年度优秀QC成果奖”三等奖,2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3年度优秀QC成果奖”二等奖。现在QC小组工作已纳入制梁场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摆到重要地位,确定活动创建目标,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组织部门,强化活动组织领导。

三、阳曲制梁场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质量管理创新,意味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形式的丰富多彩,梁场通过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滚动推行PDCA循环,不断解决梁场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箱梁产品质量,同时形成各种质量管理创新成果,对质量创新意义重大,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应纳入梁场的战略管理提升范畴,综上,梁场结合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制定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将QC小组活动制度化,制订可行的QC小组活动注册制度、QC 小组活动计划制度、QC小组活动过程考核制度、QC小组活动激励制度,同时梁场安全质量部还设专人指导和协助梁场各QC小组开展活动,保证QC小组活动的工作渠道畅通和制度的实施。形成梁场QC小组活动的长效机制。

通过梁场QC小组活动的经验中,梁场归纳出开展好QC小组活动成功之处关键点是:重在推进,贵在参与,精在务实。

1.重在推进

QC小组活动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并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不同层次的推进工作至关重要,梁场的QC小组活动推进工作分3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决策层:领导带头参与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层的推进主要是建立健全全场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确实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参与QC小组成果发布和关键课题攻关活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工开展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管理层:组织发动,专业培训,负责小组和课题的注册登记,定期召开交流会。组织发表QC小组活动成果。目前,梁场的主要领导、大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均是QC小组活动的管理骨干,他们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推动QC小组活动,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目标迈进。

执行层: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选择课题、开展实践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的全过程QC小组活动中,发挥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目的。执行层是QC小组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保证,也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层面。梁场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全面质量管理的人才。

2.贵在参与

推进QC小组活动,每个人的直接参与是最可贵的,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参与QC小组知识培训:从梁场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职工,每个层次都要进行QC管理培训,掌握QC小组活动相关知识。

参与QC小组活动:梁场3个层次的人员根据各自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现场型、管理型、创新型、攻关型等不同类型的QC小组活动中。

参与成果发布会:参与QC成果的各级发布会,对QC小组活动的推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让QC小组成员在大庭广众下发表自己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并获得领导、专家的认可,必然会增强QC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和鼓舞士气,为今后的小组活动增加动力。

3.精在务实

开展QC小组活动,必须体现有效管理的原则,贯彻方针目标要务实,开展活动要扎实,活动成果要求实,在选题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切实结合施工情况,力求小、实、活、新,成果效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开展活动中,要正确处理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强调过程的系统管理,从选题理由,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主因,对策措施,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措施,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都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实效。

四、结语

持续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之一。质量改进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控制不同,质量控制是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质量改进的目的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现在企业要发展,仅仅是靠加强过程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才能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所有质量改进的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按照‘四阶段’的模式逐步开展。四阶段是;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质量改进有很多种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QC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QC小组是体现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中“全员参与”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质量管理。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共同探讨,团结协作,还能在工作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促进产品及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 中国社会出版社

《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邢文英 《QC小组活动指南》 中国社会出版社

全面质量管理之QC

摘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关键字:QC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而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管理是能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的现代化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意味着使用技术技巧和方法及系统,更强调能为公司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富于哲理实际可行的管理思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满足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本建筑物的各种需求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我们在将建筑物推向市场、加强建筑竞争机制的大气候条件下金融危机下寻求自身发展,加强自身实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使我公司我建设项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尤为重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现阶段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应该使全体职工都有质量的概念和参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不排除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3、进一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对一切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质量提高的质量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其其本观点是:

1、全面管理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2、 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切“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建筑市场这个竞争强专业行强的行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应以“质量”为中心,依靠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系统中各个层次和所有部门的人员即全体职工;强调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不断改进,以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级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核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达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实现符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的各种需求,又要不断地改进质量提高服务,提高全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职工潜力,提高起素质,促进建筑行业我公司的发展.

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中QC小组是指在施工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建筑职工,围绕建筑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性质是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质量管理的首要是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根据本工程点及实际情况、编制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使资源合理配置和工期最短、安全最可靠、质量最佳、成本最低,实现想技术求效益的方针。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同时搞好图纸会审工作,理该工程的设计构想和设计意图,对图纸存在的疑问及实施设计意图的困难提前解决。在开工前,由分公司总工程师想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使项目尽力部各级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由工长做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特殊部位由项目内业技术员做专项技术交底,使作业班组明确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文件和资料及时作好受控或作作废标识,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施工技术核定单应及时在施工图上标识,以免施工中误用作废的文件资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量管理,保证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并保证施工过程计量准确性。施工中各类有关人员应做好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办理、签证和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料与工程同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技术资料样饿把关,未经审核的资料不得向外和向下传递。对特殊工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把材料质量关,对进场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有进退记录。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三检”作用,把好质量关,防患于然,对某些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作好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分析其原因,及时进行修改纠正。施工过程中加强成品、半成品、预埋件的保护。开展QC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改进工序质量。

本建设项目的QC小组,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可使用的科学方法,还要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要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互发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素质,共同进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严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广泛的群众性--人人参与,献技献策,充分发挥群众优势的有效政治形式,是职工群众在活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大学校;高度的民主性--各抒己见,集思广义,各显其能,实现共同的目标.以提高企业公司整体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心情舒畅的施工生产,服务工作环境为宗旨.

在建设项目中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其作用为: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产品建筑服务上等级;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有利于全员参加管理;

6、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

8、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方针目标;

9、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0、职工岗位成材.

QC小组的活动过程即是质量教育过程,其质量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QC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要求,增强参与意识和参与职能!

的质量管理论文发表

题目很大,两方面,一、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二,质量管理的理论实施和技术的运用与所在的行业和组织自身情况紧密相关。建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质量管理理论强相关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当然也可以从质量意识、质量管理的作用等方面入手。

引导语: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关于质量管理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方电机5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自90年代东方电机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东方电机的质量管理走上了稳定上升的轨道,然而,我们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几年随着东方电机产值产量的大幅提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保证东方电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正常、有效,使企业能健康蓬勃发展,建设百年东电,是摆在全体东电人面前的难题。如果把东方电机比做一棵大树,要想这棵大树能枝繁叶茂,依靠的是每一条小枝和每一片叶子的茁壮成长。在东方电机,这些小枝和叶子就是我们的班组,班组是企业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是产品质量的直接控制者,班组质量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抓好班组产品的质量,搞好班组质量管理,打造产品质量磐石,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

一、影响班组产品质量的因素

(一)操作波动。质量波动一般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一般因原料质量差异,设备磨损,操作调节微小变化,工艺偏差控制范围的正常变动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异常波动一般因操作不按规程进行,工艺执行不严,设备带病运转,监视测量不准,原料不符合质量标准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影响班组生产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波动,操作波动是指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操作因素,影响班组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设备、工艺、材料、环境,切实有效地把这五个因素控制起来,及时消除异常波动,就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而五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因为班组生产是靠人监控的,监控者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最终结果。产生操作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是责任心不强,也就是质量意识问题,没有做到勤观察勤调节;二是没有“三按生产”,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操作失误多;三是技术素质低,既不会分析又不会处理;四是设备维护保养差,设备带病运转;五是上下工序协调配合差,生产不稳定。这五点是导致操作波动的主要问题,只有把造成操作波动的问题解决好,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原因”控制起来,才能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XXX电厂在安装汽轮发电机后做电气试验检查时发现转子有匝问短路现象。将转子汽端护环拆除后,发现在25#槽距槽口约300mm处1、2匝之间有一根磷铜焊丝,通过清理,共发现4根使用过的磷铜焊丝遗留在发电机转子内。事故原因是:在电机制造厂内焊接转子线圈接头时,由于操作者没有认识到该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未能将使用过的焊丝完全清理出去,使焊丝留在线圈端部内腔,在后序焊头、装拆木桶、配装极问块等多项工序的清理过程中,仍未能及时发现,致使将此问题遗留到电厂。前面的案例就是由于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等原因产生操作波动而造成质量问题。

(二)错误的思想观念:1依赖检查把关。“班组出产品,质量靠检查”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职工中依然存在。反正质量有检验人员把关,只要把工时挣到手,自检(特别是手工作业)做不做没关系。出了质量问题,找检查、找工艺,跑质量处理单回用了事。2生产进度第一。生产单位的口号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是,往往生产任务繁忙的时候就成了保量不保质,把“质量第一”放在嘴上,把“生产第一”放在手上,“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还存在。这是分配模式的考核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以产量为主的考核方式让一些人注重多挣工时,多拿奖金,反而忽视了产品质量。

(三)班组长领导意识。班组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单位,班组长俗称“兵头将尾”。面对“兵”,班组长是质量管理的策划者、监督者,质量工作的先行者;面对“将”,班组长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实践者。承担如此多职能的班组长,其质量意识好坏往往决定班组整体质量意识的好坏。XXX电机在进行厂内空载试验时,电机一次冷却水不能循环,导致电机高速空载运行时的空载损耗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的带出,电机温升过高,致使多个部件报废。事故原因是:由于试验负责人未按程序认真对试验前准备状态进行检查确认,试验人员未开启一次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进水阀门,就开车试验,从而造成质量事故。

(四)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班组内部缺乏质量监督机制,质量指标没有落到实处。质量上的大锅饭好坏说不清,责任落不实。凭感觉,“拍脑袋”定质量,不是靠数据说话。

二、搞好班组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一)班组质量管理应该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质量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影响企业声誉。不能把加强班组质量管理仅仅看做是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而要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来对待,建立以产品质量优劣作为衡量班组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建设以质量为核心的班组生产管理体系,创建质量优先的班组精神。

(二)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是抓好班组产品质量的思想基础,进行质量意识教育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懂得产品质量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优质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兴旺和发达,能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富强,劣质产品会导致企业丢失市场、亏损,甚至倒闭。作为企业的员工,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要有企业光荣我光荣,企业收益我受益,我与企业共命运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以一流的工作质量,为社会生产出优质产品。其次教育职工懂得产品质量优劣与生产进度,经济效益等的密切关系,没有产品的高质量,就谈不上生产的高速度,优质才能有效地增产,增加效益。产品质量低劣,是生产中最大的浪费,要克服那种只重视产量、进度而忽视质量的错误思想。

(三)严抓平稳操作,减少操作波动。平稳操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平稳操作就是要稳定工艺,一是要抓好交接班,交接班是了解上一班生产、工艺、质量、安全、设备运行及遗留问题等的过程,对于稳定下一班生产工艺和质量至关重要,要严格按交接班要求进行交接。二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求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如工艺操作法,工艺条件,工艺参数,安全技术要求等。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特殊情况听从班组长或上级指示进行调整。

(四)提升员工素质,打好质量基础,广泛开展QC攻关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技术素质。以练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学习基本理论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实际训练,通过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增强岗位实际操作本领。使其在生产

过程中同生产工具实现最佳结合,达到优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在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活动中,可根据生产中实际问题广泛开展QC活动,增强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员工自信心和责任心。

(五)建立质量看板。每个班组设立质量看板,将班组员工质量业绩状况,每日发生质量偏差情况,班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形成班组员工质量排名,质量排名和收入挂钩,建立严格的班组经济责任制。形成公开考评,公平考核的质量考核制度。班组员工每天的质量状况,产生了多少缺陷,质量评分如何,质量看板上一目了然,而到了月末,当月员工的质量考核结果也自然得出。由于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本月因质量问题该扣多少钱,员工心中有数。每个员工的质量评分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班组的产品质量达标成绩,将班组的质量达标成绩与班组长、工段长的月度奖金考核挂钩。这样,质量看板不仅是员工个人关心,管理人员从中可以看出各班组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质量管理员和技术人员从中可寻找质量改进的切入点。

(六)质量问题“三不放过”。质量问题“三不放过”要真正实施起来。目前,我公司在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我们很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很不明确,例如,大部分焊接件装配尺寸超差,原因分析都为“焊接变形”,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焊接变形?没有进一步分析。其二,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帮助班组进行原因分析,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帮助分厂、班组进行原因分析的义务,针对每张NCR单,将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来,便于我们进行改进。公司开展解决常见多发病的质量攻关,我们分厂、班组也应该针对长期同一问题开出的NCR单进行QC攻关。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一,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领导者不仅要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我们的班组长在班组质量活动中也应该让全体组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鄙视班组长与质量员的事,而是全体组员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的结果。让每个组员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班组中的角色;班组组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使每个组员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质量业绩状况;使员工积极地寻找机会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知识和 经验 。班组是公司的基石,是最小的团体单位,只有充分调动班组搞好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东方电机打造百年好店才有一个牢固的基础。

一、班组安全管理

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班组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组员学习安全操作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技能,提升本人和全组成员的自我保护能力;班组要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遵章守纪,检查员工安全完成任务的情况,设备环境等的安全状况,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情况,若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应及时制止。对新员工或调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等。班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全体员工实施。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的直接指挥者?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所有设备设施、物料、环境和所有的作业活动。

二、安全生产责任

班组长是生产经营作业的直接执行者,负责一线安全生产管理,对本班组安全操作的具体贯彻落实,检查督促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对本班组的安全负责,并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的知识、法规和信息。告知员工在操作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危害,应该佩戴的防护用品,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听从的命令。若发现新的危险是现场难以解决的,应及时与上级沟通汇报,以保证安全。

总之,各级安全责任人的都应做到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估事故预防工作。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班组长岗前安全培训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班组有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培训。班组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班组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班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可以有讲授、实际操作、案例研讨、读书指导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形式有: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事故现场会、安全业务培训班等。

(二)隐患和重大危险处理

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等方面的内容,一般结合企业有关要求进行,班组要关注在本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时是否有潜在的事故隐患存在,如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进行处置的及时进行排查处置,如属于较大的问题隐患,应汇报上级部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没有解决之前,应注意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在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有关岗位操作和工作的人员,应了解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和安全操作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对岗位操作的人员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应急与事故处理

当事故发生,岗位操作员工,常常是第一目击者,班组要重视员工对事故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快速响应。班组应经常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当发生事故时要第一时间上报领导。

三、班组安全检查

班组安全检查,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检查是对于安全 绩效 的监督和验证过程。通过检查实现对于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对于检查过程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采取及时的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发现问题或隐患,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检查过程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培训需求提出进一步要求,最终的目标是减少事故风险。在检查中,可以得到各种数据,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对于班组健全工作的重要的绩效评估手段,也为将来的整改和事故分析提供很好的依据。

(二)安全检查内容

查思想和安全意识水平,对法规政策的理解;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查隐患,在作业场所和活动中存在的,人的不规范性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查事故处理,报告、调查、分析和整改措施意见及最后的处理结论。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有效性的概念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四、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qc管理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管理任务。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qc质量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QC小组活动与质量管理提升

摘要:QC小组活动在我国开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参与和不断的总结,已经成为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经验,重点阐述开展QC小组活动对于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促进质量管理创新的作用及如何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QC小组,质量管理,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1.QC小组概述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建筑施工领域,以质量取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 、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是营造项目文化价值观,增强项目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对项目的技术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不断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与经验

1.工程概况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阳曲制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录古咀村,占地面积约236.54亩,承担新建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工程2标北白跨北同蒲铁路特大桥至皇后园村跨原太高速公路特大桥段22座桥梁共651榀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运输及架设任务。

2.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

自2010年入场以来,大西客运专线站前二标阳曲制梁场对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视,通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在挖掘潜力、降本增效、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针对质量通病,动员全场职工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克服和预防质量通病,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例如:

2011年3月,阳曲制梁场质检人员在日常质量检查中发现,有部分箱梁翼缘板泄水孔出现尿梁现象,致使梁面严重污染,影响梁体外观质量,由安质部牵头成立“翼缘板泄水孔尿梁QC小组”, QC小组成员从进场原材料、现场施工等各方面逐次检查排除,找出致使梁体产生尿梁现象的主要因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分别采购堵漏胶、门窗密专卖店胶、PVC专用胶等胶液进行了施工试验。从质量、施工及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小组讨论,获得最佳施工方案应用于现场施工。杜绝了箱梁翼板泄水孔尿梁现象,改善了梁体质量外观。

同年7月,梁场技术人员又针对箱梁梁面龟裂、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张拉力不够、超张拉等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成立相应QC小组,解决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改善质量管理措施,应用QC活动PDCA循环,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通过QC小组活动促进梁场质量管理创新

求实创新是QC小组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梁场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围绕施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不断解决了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夯实了质量管理基础,同时也为质量管理创新起到了铺垫作用。例如:

梁场成立了“信息化管理QC小组”,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建立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自主开发了“阳曲制梁场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实现各质量管理环节之间的信息通讯和传输,实现数据集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梁面拉毛QC小组,小组成员针对梁面拉毛不到位的问题,分别从拉毛工装、过程控制、拉毛时间及改进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分析、讨论、对比,确定了梁面拉毛最佳操作方法,并制作改进了拉毛工具,经检验使用自制的拉毛工具,拉毛效果非常明显。

梁场通过开展创新型的QC小组活动,创新施工作业程序、工艺操作规范、技术措施及施工工具、管理方法等,丰富了质量管理形式,促进了梁场质量管理创新。并通过总结QC小组活动成果,将QC成果中有独到管理经验的纳入梁场管理标准中;将属于作业程序、技术指引类的纳入到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属于独到工艺操作规范的纳入施工工法中,将QC小组活动中的小发明、小创造纳入科技创新,通过QC小组活动创新管理。

阳曲制梁场2010年进场组织施工,QC小组活动起步于2011年3月,两年多以来,梁场共有100余人次参与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成果共计9个。其中4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2年度优秀QC成果奖”三等奖,2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3年度优秀QC成果奖”二等奖。现在QC小组工作已纳入制梁场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摆到重要地位,确定活动创建目标,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组织部门,强化活动组织领导。

三、阳曲制梁场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质量管理创新,意味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形式的丰富多彩,梁场通过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滚动推行PDCA循环,不断解决梁场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箱梁产品质量,同时形成各种质量管理创新成果,对质量创新意义重大,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应纳入梁场的战略管理提升范畴,综上,梁场结合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制定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将QC小组活动制度化,制订可行的QC小组活动注册制度、QC 小组活动计划制度、QC小组活动过程考核制度、QC小组活动激励制度,同时梁场安全质量部还设专人指导和协助梁场各QC小组开展活动,保证QC小组活动的工作渠道畅通和制度的实施。形成梁场QC小组活动的长效机制。

通过梁场QC小组活动的经验中,梁场归纳出开展好QC小组活动成功之处关键点是:重在推进,贵在参与,精在务实。

1.重在推进

QC小组活动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并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不同层次的推进工作至关重要,梁场的QC小组活动推进工作分3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决策层:领导带头参与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层的推进主要是建立健全全场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确实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参与QC小组成果发布和关键课题攻关活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工开展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管理层:组织发动,专业培训,负责小组和课题的注册登记,定期召开交流会。组织发表QC小组活动成果。目前,梁场的主要领导、大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均是QC小组活动的管理骨干,他们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推动QC小组活动,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目标迈进。

执行层: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选择课题、开展实践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的全过程QC小组活动中,发挥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目的。执行层是QC小组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保证,也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层面。梁场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全面质量管理的人才。

2.贵在参与

推进QC小组活动,每个人的直接参与是最可贵的,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参与QC小组知识培训:从梁场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职工,每个层次都要进行QC管理培训,掌握QC小组活动相关知识。

参与QC小组活动:梁场3个层次的人员根据各自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现场型、管理型、创新型、攻关型等不同类型的QC小组活动中。

参与成果发布会:参与QC成果的各级发布会,对QC小组活动的推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让QC小组成员在大庭广众下发表自己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并获得领导、专家的认可,必然会增强QC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和鼓舞士气,为今后的小组活动增加动力。

3.精在务实

开展QC小组活动,必须体现有效管理的原则,贯彻方针目标要务实,开展活动要扎实,活动成果要求实,在选题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切实结合施工情况,力求小、实、活、新,成果效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开展活动中,要正确处理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强调过程的系统管理,从选题理由,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主因,对策措施,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措施,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都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实效。

四、结语

持续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之一。质量改进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控制不同,质量控制是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质量改进的目的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现在企业要发展,仅仅是靠加强过程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才能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所有质量改进的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按照‘四阶段’的模式逐步开展。四阶段是;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质量改进有很多种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QC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QC小组是体现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中“全员参与”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质量管理。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共同探讨,团结协作,还能在工作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促进产品及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 中国社会出版社

《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邢文英 《QC小组活动指南》 中国社会出版社

全面质量管理之QC

摘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关键字:QC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而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管理是能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的现代化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意味着使用技术技巧和方法及系统,更强调能为公司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富于哲理实际可行的管理思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满足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本建筑物的各种需求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我们在将建筑物推向市场、加强建筑竞争机制的大气候条件下金融危机下寻求自身发展,加强自身实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使我公司我建设项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尤为重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现阶段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应该使全体职工都有质量的概念和参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不排除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3、进一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对一切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质量提高的质量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其其本观点是:

1、全面管理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2、 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切“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建筑市场这个竞争强专业行强的行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应以“质量”为中心,依靠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系统中各个层次和所有部门的人员即全体职工;强调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不断改进,以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级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核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达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实现符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的各种需求,又要不断地改进质量提高服务,提高全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职工潜力,提高起素质,促进建筑行业我公司的发展.

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中QC小组是指在施工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建筑职工,围绕建筑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性质是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质量管理的首要是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根据本工程点及实际情况、编制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使资源合理配置和工期最短、安全最可靠、质量最佳、成本最低,实现想技术求效益的方针。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同时搞好图纸会审工作,理该工程的设计构想和设计意图,对图纸存在的疑问及实施设计意图的困难提前解决。在开工前,由分公司总工程师想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使项目尽力部各级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由工长做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特殊部位由项目内业技术员做专项技术交底,使作业班组明确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文件和资料及时作好受控或作作废标识,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施工技术核定单应及时在施工图上标识,以免施工中误用作废的文件资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量管理,保证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并保证施工过程计量准确性。施工中各类有关人员应做好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办理、签证和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料与工程同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技术资料样饿把关,未经审核的资料不得向外和向下传递。对特殊工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把材料质量关,对进场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有进退记录。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三检”作用,把好质量关,防患于然,对某些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作好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分析其原因,及时进行修改纠正。施工过程中加强成品、半成品、预埋件的保护。开展QC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改进工序质量。

本建设项目的QC小组,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可使用的科学方法,还要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要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互发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素质,共同进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严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广泛的群众性--人人参与,献技献策,充分发挥群众优势的有效政治形式,是职工群众在活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大学校;高度的民主性--各抒己见,集思广义,各显其能,实现共同的目标.以提高企业公司整体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心情舒畅的施工生产,服务工作环境为宗旨.

在建设项目中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其作用为: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产品建筑服务上等级;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有利于全员参加管理;

6、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

8、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方针目标;

9、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0、职工岗位成材.

QC小组的活动过程即是质量教育过程,其质量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QC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要求,增强参与意识和参与职能!

质量管理的论文发表

题目很大,两方面,一、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二,质量管理的理论实施和技术的运用与所在的行业和组织自身情况紧密相关。建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质量管理理论强相关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当然也可以从质量意识、质量管理的作用等方面入手。

中外顶尖企业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透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相关论文 href="http://www.lwlm.com/search/?Where=title&cid=0&Keyword=%BE%AD%BC%C3&x=22&y=8">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世界级质量”,就是要把质量生产、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真正地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法宝,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透视其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诀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增长。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派出跟踪产品质量与市场调查的专业小组就有20多个,质量调查人员常年深入到上海、广州等城市用户家庭。根据质量调研信息不断改进品种与服务,创出汰渍、玉兰油等17个中国品牌产品,成为高质量产品占据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重点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是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质量效益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质量经营。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战略是事关长远振兴企业与民族经济的大问题,极为重要。二、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认为对质量的追求就是追求达标化、零缺陷,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事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笔者曾到法国、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考察工业企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已从以企业为中心的“CI战略”转向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S战略”,CS即英文意为“顾客满意”的缩写。在谈到企业质量管理变革时,一位德国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们较为重视重建内部机制,以强化质量管理,而忽略了“顾客关系管理”,这是有失偏颇的。时下,“企业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中心位置顾客;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意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成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应当借鉴发达企业的做法,更新传统的质量管理思维,深刻认识顾客满意对质量管理内涵的重大作用。从改善顾客关系中,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培养更多的忠诚客户,营造利于制造质量提高的企业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质量。三、人的素质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相关论文 href="http://www.lwlm.com/search/?Where=title&cid=0&Keyword=%BE%AD%BC%C3&x=22&y=8">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发“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中外顶尖企业看到,当今质量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已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企业步入全球化市场竞争,需要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质量管理。在这之中,人的素质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视开发人才与知识资源,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升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开支高达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亿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希格玛”培训计划。在欧洲不少公司出现“老板出钱,员工充电”现象,德国知名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卡迈·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常年培训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使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从不必担忧使用过程中发生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等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面临跨世纪经济竞争与质量挑战,应当看到制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有必要下力气改变现状,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四、利益共同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德·瓦里新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欧美不少企业深刻看到,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整体质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整体质量经营与共同利益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严重亏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手之策,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教训使精明的大企业兴起了管理创新热潮,带来了质量管理观念更新飞跃。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乔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12.5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近年中,欧洲各大企业正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第三条道路”最先由英国政治经济相关论文 href="http://www.lwlm.com/search/?Where=title&cid=0&Keyword=%BE%AD%BC%C3&x=22&y=8">经济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认为要打破政治上的左右两分法,创造混合型经济和投资国家,主张追寻“制度平衡”与“效率超越”。欧洲企业正以此创新企业文化,追寻责任与权利、雇用与民主、控制与激励、企业与顾客、公司与社会学类论文 href="http://www.lwlm.com/search/?Where=title&cid=0&Keyword=%C9%E7%BB%E1&x=37&y=9">社会之间的平衡。欧美企业文化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念,重树企业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理念不断创新,推进了企业更快发展。[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lunwentianxia.com]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有效性的概念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四、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你是想写?还是想发表的?

护理质量管理的论文发表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安全护理隐患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探口腔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护理安全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及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口腔门诊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暴露出来。

1 口腔门诊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护患纠纷

1.1.1 护士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2]。近年来由于聘用护士增多、流动性加大,护士口腔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能及时了解就诊患者的心理需求,或对患者的询问,解释告知不到位,使患者产生不满情绪,导致纠纷发生。如导诊护士专科知识缺乏,不能满足病人的咨询或发生导诊误导,导致病人重复挂号排队。

1.1.2 患者因素:随着患者对口腔保健意识及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过高,同时由于医疗费用的提高和医疗纠纷不断曝光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使得患者在就诊时就对医务人员抱有不信任情绪,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纠纷。

1.1.3 就诊环境差,就诊流程繁琐:我院口腔门诊由于建筑结构的影响,布局不合理,不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患者需重复排队划价、交费、取药等。预约制度不健全,在就诊高峰期间导致病人候诊时间过长甚至有退号现象等导致病人投诉,引起纠纷。

1.2 医院感染的危险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来自病人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及大量的共生微生物。

1.2.1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口腔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就诊次数多。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的细菌可因飞沫、气溶胶造成空气污染,从而导致肺结核、肺炎、流感等疾病的传播。

1.2.2 口腔器械的复杂性:口腔治疗中使用的器械种类繁多,且器械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这给器械消毒灭菌带来了困难。如牙科综合治疗台内水气路系统结构复杂,高速运转的设备在停转时瞬间可产生较强的回吸作用,使水气管道污染。若消毒灭菌处置不当,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在口腔诊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使用多种锐器物如探针、扩锉针、拔髓针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1.2.3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不注重标准预防:长期以来口腔科医务人员均认为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污染的环境,不可能做到无菌操作。工作中往往只注重自身的防护,忽视了对患者的保护。

1.3 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在门诊治疗结束后患者均离开医院,若忽视了用药告知及注意事项,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不能得到及时观察和救治,导致医疗纠纷。如麻醉药、丁香油、塑化液、甲酚醛等口腔科用药及镍铬、银汞等修复材料引起的过敏反应,封亚砷酸失活剂使用不当引起药物性根尖周炎和黏膜牙槽骨坏死。使用四环素类药物致使儿童牙齿发育缺陷等。

1.4 意外事件 口腔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断针、拔错牙、颞颌关节损伤、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病比例高,可由于紧张导致意外等。主要因护理人员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椅旁护理配合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所致。

2 防范措施

2.1 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3],认真落实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无菌操作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鼓励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定期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并进行整改。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防患于未然,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2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就诊流程 增强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改善服务态度 规范服务行为,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人文关怀体现在患者就诊的全过程 。加强护患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以真挚、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需求。改善就诊环境,为病人提供报刊杂志及健康教育专栏,消除病人由于等待引起的焦虑;改善就诊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对行动不方便者,可由护士代劳或提供上门服务;合理配置护士,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丰富的护士担任分诊、导医、咨询工作。完善挂号预约制度,避免候诊时间过长。

2.3 加强口腔专科技术及急救技术培训 由于四手操作的普及和口腔科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口腔门诊护士普遍对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缺乏应急能力。因此,应加强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术和急救设备使用的培训,及对突发事件如病人跌倒、突发晕厥、心跳呼吸骤停、药物过敏性休克等应急预案的防范训练,强化护士在急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2.4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强化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无菌操作原则和口腔器械消毒隔离制度。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环境及物体表面要定期消毒并进行监测。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正确处理。

2.5 对意外事件做到提前预防 护士应协助医生对就诊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了解其基本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如老年病人了解血压、近期有无心脏病发作史、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况、女性患者应了解是否是月经期,了解有无过敏史等。对胆小、紧张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在空腹状态下治疗。对地面湿滑,易摔倒地方应有警示。

2.6 加强告知义务 患者作为一名特殊消费者,在接受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有权利并希望知道其正在接受的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应该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应征得病人同意,履行签字手续。对所用药物及根管治疗后的患者、新安装义齿的患者、拔牙术后、正畸治疗患者等应告知其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前提,是防范医疗事故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4]。日常工作中要学会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及信号,定期分析讨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华卓君,杨淑洁.加强护理安全细节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8,8(4):51?52.

[2] 孙晓兰.浅谈护理与护理纠纷[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3):243?244.

[3] 段文瑜,赵玉英,张利霞.浅析血透室的护理纠份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1.

[4] 吴季平. 浅谈门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J]. 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 24):35?36.

试论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 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医疗行为是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性行为,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急诊科承担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任务,急诊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直接反映出 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因此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也一直是医院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但近年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医疗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而临床急诊护士却日趋年轻化,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这给急诊护理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1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1.1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生硬:来急诊科就诊的多为急重病人,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情烦燥,且痛苦不适,其家属也表现为情绪紧张和激动,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关爱、体贴和安慰。医护人员中的少数人缺乏同情心和耐心,说话生硬,训斥病人,不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极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发生纠纷。

1.2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遵守操作规程、询问病人不全面,病情观察不仔细,应该检查的项目不做、不讲 治疗原则,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三查七对不严格,交接班制度不落实,甚至推诿,不及时处置,延误病人的诊治与抢救,而出现医疗差错,形成纠纷。

1.3业务技术不过硬:护士在抢救中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而不能立即静脉给药,影响了抢救的速度,心脏骤停的病人人工气道不能马上建立而耽误抢救时机。

1.4急诊意识不强:急诊病人多为突发或急重情况,家属和病人往往心情焦急,希望病人人院后得到及时抢救,如护士接诊不及时,行动迟缓,不及时抽血作化验,不及时护送作检查,该用的药不立即使用,一旦病情恶化将发生纠纷。

1.5抢救用药不到位:急诊科是一个应急部门,急救物品、器械、药品要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如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是抢救后不及时补充,使得抢救工作忙乱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直接影响抢救效率和质量。

1.6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够完善:病历是记录医疗活动过程中的法律文件,而护理记录是病历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急救护理中,由于抢救护理措施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部分护士工作不认真,使抢救记录不规范,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而埋下纠纷隐患。

1. 7医护沟通不畅 由于急诊的急救工作忙,医生无暇书写书面医嘱,所以口头医嘱较多。此时,医护之间若不能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护士执行时,容易因没听清楚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再加上护士的护理记录不够及时,就造成了问题发生[1]。

2防范对策

2.1健全急诊风险管理机制

2.1.1落实组织,明确职责: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定期分析护理现状,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找准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2]。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组织及时的申报、控制和规避,做出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成本。

2.1.2制定 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急诊护理的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并组织好实施。

2.2完善急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在坚持和落实好日常护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着重完善下列制度。

2.2.1风险识别和监控制度:通过调查研究,随时了解急诊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等状况,及时把握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状态。 2.2.2风险分析申报制度:一旦发生护理风险,当事人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申报,护士长要组织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识别、评价、评估。

2.2.3风险的预防制度:为了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的临床护理中,要督促护士务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坚决落实各项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2.3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风险管理的成败,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2.3.1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 教育,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对护理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3.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特别要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

2.3.3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 法律法规和 医院规章制度,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2.4 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是急诊科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求护士对各种不同的病人给予理解、宽容、体谅病人的痛苦,避免生硬的语言和冰冷的表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反应迅速,沉着冷静。

2.5急诊抢救室的各种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完好率达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病人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逐条落实。

2.6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急诊科护士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密切观察输液病人的病情变化。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门 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 总结、不断学习,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加强风险教育,人人都要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

参考 文献

[1]谢晓红.急诊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对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1(1):143

[2]谢红莉,张秀华,王爱华.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持有原则.中国医院管理,2003,23(6):32

[3]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196

护理管理学论文3000字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护理管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针对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关键词]

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理管理对护理的质量、临床治疗水平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的影响[1],而且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高低。在护理管理中,坚持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2]。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就是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制度、流程均规范化,对其中的各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使护理工作能够实现标准化,且能从细节上监测病情,从而使护理质量提高,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3]。该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与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3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2.5±4.21)岁;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36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1.4±3.41)岁。两组患者均为心血管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

①日常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监控患者合理用药。

②心理护理:时刻关心患者,注意沟通交流,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

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1.2.1规范护理制度

在心内科中,应制定具体的规范制度,保证各项细节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措施。制作护理制度流程图,使护理人员按标准执行,减少误差;规整日常护理排班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每一项操作的细节进行掌握,对工作分配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各项工作。

1.2.2基础护理管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每天按时对病房杀菌并保持通风,以保证患者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

1.2.3心理护理管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多数患者的生活态度逐渐消极,加之经济的压力,常常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的状态。所以一定要重视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多与患者沟通,讲述有关疾病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多开导患者、聆听他们的倾诉,以增添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念。

1.2.4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太了解,所以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对自己疾病有更深的了解,以及今后如何预防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其更加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治疗。

1.2.5观察病情细节

对心内科患者来说,观察病情细节是护理人员很重要的一项素质,这与心内科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心内科患者容易焦虑不安、病情变化大、病程长等,稍不注意就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生命安危。医护人员应多去巡查,了解实时病情。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各项指标,并且做好实时的记录。

1.2.6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细节思维

在细节思维管理的过程中,应成立护理管理小组,请外来专家对小组成员展开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基础培训、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心电仪器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使用心电仪对心率等进行严格检测,以免在治疗中出现异常而导致生命危险。在培训期间还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可能的自我保护。

1.2.7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保证护理安全是工作的重点,有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这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才能保障护理的安全。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口服及静脉注射药很多,稍有差错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在工作中严守岗位,严格按照护理等级制度巡视患者,落实好交接班手续,及时发现患者微妙的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向患者就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

1.4评价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减少;不满意: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减少。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5统计方法

对数据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护理风险管理老年脑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例数等计数资料比较,并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度分析

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8%,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医疗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而且优质的全面护理能加快恢复身体。相反,护理工作欠缺将会导致护患纠纷[4]。而细节思维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近几年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上,其主要是从规范护理流程、落实细节方面出发,实现优质的.护理工作[5]。细节思维管理模式的任务量大,工作内容细致,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细节管理做到位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以达到满意。

该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思维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医疗单位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军燕.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10):173-174.

[2]蒋争艳.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8):2365-2366.

[3]管艺.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5):100-101.

[4]李红霞.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J].2013,3(7):381-382.

[5]徐平.医疗护理中细节管理的作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术中舒适度和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入细节管理,增强患者在术中的舒适性,可以明显提升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细节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医院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就是手术室,是对患者施行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诊室,也是医院内非常重视技能的诊室[1-3]。而护理手术室不仅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其承担的风险也明显高于其他部门,并且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治疗和抢救都有着较高期望值,同时护理手术室的工作将直接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十分重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基本需求。细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通常是补充、完善、分析以及辨认一些相关的细节问题,最大可能地去避免护理中的事故和差错,进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4-6]。细节管理的基本服务宗旨就是以患者为基本中心,为其提供最体贴、细致、周到的服务,提升患者的术中满意度和舒适度。本研究选取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2.8)岁;骨科手术21例,咽喉科手术24例,鼻科手术20例;手术时间36~325min,平均(180.5±12.5)min。实验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5±3.2)岁;骨科手术19例,咽喉科手术24例,鼻科手术22例;手术时间41~336min,平均(188.5±10.8)min。排除标准[7-9]:术中出血量>300ml患者;手术前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手术前,应当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简单介绍手术流程,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术中严密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后还应当延续监控重要指标,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须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予以解决。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成立手术室细节管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手术室护士和护士长等,展开会议细节的讨论,并且制订出一套具体的细节护理管理方案[10];要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及资深护理讲坛和经验交流会,对手术室护理的技巧和经验展开交流,不断强化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手术之前护士与护士长要对手术器械和用药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在术中出现差错;定期举办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分析近期出现的错误,吸取经验,并且加以改正,从根本上提升手术护理的安全性。

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统一穿着整洁干净的护士服,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使用温和可亲、礼貌谦逊的方式,问询患者病情时,确保言语清晰、流利。若患者对病情心存疑虑,护理人员要主动进行询问,进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解决疑惑,多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③术中护理。要严格控制手术设备,确保手术器械与设备为正常状态[11],照顾患者的手术举措,使用同情词安慰并鼓励,了解患者术中的不适,做出及时调整。

④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术后定期访视的情况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对于手术后的恢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告知患者,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12]。真正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至上的基本原则。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价根据参考文献制定,分为四个评价指标[13]:术前护理质量、术中护理质量、术后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形象。每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四部分的评价之和为护理总质量评分;使用自拟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每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9~10分为十分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5~6分为一般,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合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度、舒适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中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护理人员不仅仅要给予患者相关的医学服务,还要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所以加强手术室护理中的细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4]。相关研究表明,细化手术室护理的环节可以提升手术成功的概率,同时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在细节性的管理中,主要是严格落实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分析落实中的潜在风险,寻找一些薄弱环节[15]。比如手术室中经常出现人员欠缺,由于女性较多,导致病假、产假、婚假都比较多,外加医院手术较多,使得护理人员的身体都长期处在一个疲劳状态,这也导致护理的质量不断下降,操作不断出错;新老护士出现断层现象[16],一些新护士缺乏责任心、思想不稳定,带教困难;仍有一部分护理人员欠缺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忽视细节,对患者不能做到严格观察,对于操作规范也不能严格执行[17]。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细节管理加入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对管理细节不但强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护理技术零缺陷、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18]。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入细节管理,使得患者在术中更加舒适,可以明显提升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大力推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