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
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我整理的防病毒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一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方法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计算机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高教教学科研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大提高了人们工作时的工作效率,但是,随着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使用频率的增加,经常外接移动的硬盘,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程度不一样,爱玩游戏的人经常玩游戏等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经常会感染病毒,严重阻碍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本文就对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多媒体;计算机;防病毒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02-02 多媒体计算机病毒是使用者在编制或者是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的数据遭到了破坏,感染了一系列病毒,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出现屏幕显示异常,声音异常,系统工作异常、文件丢失等情况,再加上病毒传播速度比较快,破坏性比较大等特点,一旦感染上,轻则降低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便会造成网络崩溃,致使网络系统瘫痪,破坏服务器的系统资源,使得多年工作毁于一旦,因此,本文就针对病毒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预防与维修 措施。 1 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 1.1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安装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早就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的课堂,成为高校正常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病毒的困扰,多媒体计算机一旦被病毒侵入,轻则毁坏设备,重则影响到重要的学术科研数据,因此,针对多媒体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要安装必要的防病毒软件,然而世面上的防病毒软件多不胜数,但是有的软件对硬件的需求比较高,甚至有的软件会损坏系统文件等,另一种是软件是对新型病毒的更新不完善,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这些都是防病毒软件安装不到位而引起的多媒体计算机病毒侵入,从而导致数据受损的重要原因。 1.2 相关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高速发展起来了,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步入了人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为了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现在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网络如何正确使用的法律也频频出台,但是目前,我国多媒体计算机相关部门对网络病毒传播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许多商家或不法人士投机取巧,钻法律的漏洞,进行一些违法的勾当来传播网络病毒,从而导致某些单位或个人甚至国家遭受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相关部门对网络病毒传播的打击力度不够强,对释放病毒的单位或个人没有做到深究,及其严厉惩罚,从而让不法分子徘徊在犯罪道路的边缘,让病毒肆意横行,所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相关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1.3 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现在的许多多媒体计算机使用与管理者的责任感不强,对工作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也不愿意去深入学习,从而使得,在实际的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使用者在不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去操作计算机,不按照规定使用计算机软件,安装非法软件等,从而由此引发的病毒感染多不胜数,还有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外接U盘进行数据连接时操作不当从而使得计算机被非法病毒感染,再加上自身基础知识水平低,身边又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维护,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 2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技术和措施 2.1 建立与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多媒体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做好防病毒工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则、制度,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规范性规则、制度,用文字资料写出来,制度中要明确多媒体计算机维护的组织框架及职责,要对多媒体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过程、时间、方法等进行比较详尽的规定,还要制度出一些具体的维护操作流程和预防、应急措施,还要制定出相应的奖励与惩罚规则,对于一些操作时不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则进行工作、随意更改安全规则制度的人员进行警告,并适当做出一些惩罚,要给他们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则制度。 2.2 安装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定期进行维护 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多媒体计算机防病毒的一种很好的技术方法,现在,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防病毒软件层出不穷,不同的软件有着不同的杀毒原理,但是,它们都具有对多媒体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测,对病毒进行清除以及对病毒进行预防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安装防病毒软件时,不需要特别的考虑防病毒软件的功能,而是要考虑不同的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资源的消耗程度,考虑哪个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影响不大,同时在安装时还要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安装,以免出现安装不到位的情况,除了对多媒体计算机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外,还要对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对于计算机中的一些软件要时常进行升级,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在日常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借助其它系统的启动方式,定期对系统病毒进行彻底查杀,此外,由于一些查杀工作可能导致资料的丢失,所以在查杀时一定要注意对于一些重要数据的保存,从而真正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 2.3 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维护人员的培训 力度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需要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好防病毒工作,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及管理人员是其中防病毒工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防病毒工作的成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低,责任感也越来越不强烈,对于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不看着,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不当,这些都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为此,相关部门领导人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维护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病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的从自身做起,规范操作,积极宣传,真正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 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这些病毒传染速度快,扩散范围比较广,彻底清除的难度比较大,破坏性比较强等原因,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意识与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病毒的危害,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与完善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安全管理制度,使防病毒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多媒体计算机要定期进行维护,安装好防病毒软件,真正从源头上遏制病毒的感染,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 参考文献 [1]秦志光,张凤荔.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吕妍昱,苗峰.公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 [3]谢峰.公共多媒体教室电脑防病毒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18). [4]程胜利,谈冉,熊文龙.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二 基于系统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的网络安全的设计 【摘要】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检测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及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漏洞扫描技术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准确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的图形报告,并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判断,同时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加固建议,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提供直观、简洁且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网络防病毒技术主要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系统的方式实现,管理方式主要通过跨广域网Web方式集中管理,并集中分发防毒系统策略。 【关键词】漏洞扫描 防病毒技术 网络安全 一、引言 漏洞扫描检测技术是保证互联网安全运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由于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实施网络安全策略方面的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漏洞扫描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帮助网络技术人员及时找到包括防火墙系统、主机和web站点等系统在内的一些系统漏洞,漏洞扫描技术能够检测到的漏洞总体来说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漏洞、WEB应用程序漏洞、DNS漏洞、CGI应用漏洞、后门类漏洞、FTP类漏洞、网络设备类漏洞、缓冲区溢出漏洞、信息泄漏漏洞、MAIL类漏洞、PROXY漏洞、RPC漏洞、NFS漏洞、NIS漏洞、进程守护漏洞、SNMP漏洞等等。网络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安全威胁,其病毒程序可以通过许多方式传播并潜入企业内部网,如WEB网站下载、电子邮件传播、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植入等。因此,网络病毒对系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网络中一旦有某些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感染,那么计算机病毒就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并感染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极有可能造成数据信息泄漏、重要文件丢失、服务器突然死机等不安全因素。曾经爆发过的典型的CIH、Codered和Codeblue等病毒就是可怕的例子。网络防病毒技术可以通过本地控制中心对客户端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和管理控制。制定并采取统一的防病毒策略既可以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确保在整个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包括所有重要的服务器具有最强的防计算机网络病毒能力。网络防毒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集中管理机制和集中分发防护策略手段,并集成生成防病毒日志报表,这样就可以使网络管理员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系统,有效地保证了防病毒系统策略的一致性原则。构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网络防病毒技术体系,针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驻留场所进行有效的病毒防范,同时在网络中加强并构建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让病毒在网络中没有传播和生存的网络空间。 二、网络安全设计思想 因特网越来越复杂,实施网络安全策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一些网络系统中,安全漏洞的增长已大大超出了技术人员可以有效解决的能力范围。更糟糕的是,新的漏洞随时都会出现。由于在Internet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进行评估和保护网络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在安全策略和实际的安全实施之间的出现更大漏洞。为了降低安全策略和实施之间的差距,需要有效的手段和高效的工具来随时评估和实施网络安全。 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性,导致网络的主机和网络设备将直接面对大量的网络攻击的可能。网络攻击可能来自于网络的各个方面。而日益增加的网络攻击手段,也不断地降低网络的安全性。网络操作系统的日益复杂和网络协议本身的安全漏洞都对网络造成大量的漏洞威胁。 网络是病毒传播的最好、最快的途径之一,并且是存在于计算机安全中的主要威胁。病毒程序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投放等传播途径潜入内部网。因此,病毒的危害的不可以轻视的。网络中一旦有一台主机受病毒感染,则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传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不安全因素。 三、设计目标 为了全面的进行漏洞扫描检测,在网络中设置一个安全控制中心,此中心可以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一台桌面PC机,安装一套漏洞扫描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网络安全评估系统是对Internet和Intranet中所有部件如WEB站点、防火墙、路由器、TCP/IP及相关协议服务进行实践性扫描、分析和评估,发现并报告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建议补救措施。 系统漏洞扫描与分析的功能要求:能够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报告;能够对检测结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的安全加固建议;提供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 系统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报告,能够对检测结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的安全加固建议提供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 本地中心网络对各个客户端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进行管理控制。制定和采用统一的防病毒策略,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确保在整个局域网中每一台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具有相同的最强的防病毒能力。 跨广域网Web方式集中管理、集中分发防毒系统策略,网络防病毒系统实现了集中管理机制,集中分发防护策略、病毒代码、扫描引擎,并集成生成日志报表,使得一个管理员就可以完成整个所辖网络的整个防毒系统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保证了防毒系统策略的一致性。 全方位、多层次防毒体系,网络防毒系统针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驻留场所进行有效防范,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让病毒在网络中没有传播和生存的空间。 四、设计方法 漏洞扫描系统选择的是启明星辰公司的天镜漏洞扫描系统,它的功能特色符合网络的安全设计目标,能够支持进行渐进式扫描,也就是根据被进行漏洞扫描主机的操作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程序等相关信息智能的确定下一步的扫描流程;能够支持授权扫描,该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被扫描主机的权限来获得更加深入、全面的漏洞消息;并且能够在扫描过程中实时并准确地处理“资源耗尽”等各种意外故障,具备扫描过程中系统资源占用少、扫描速度快、误报率低、漏报率低及稳定性高的显著特点。 通过实践证明,对于一套网络系统,运行时间越长,系统的安全性越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系统运行中开启的服务,改变的配置,网络中增加或减少的设备,都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应经常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评估,随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发现、审计并由管理员进行修补。 (1)分布式管理并集中分析。在网络中部署天镜漏洞扫描系统时采用分布式部署的形式,使各扫描引擎按照不同的漏洞扫描策略同时进行多网络系统的漏洞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进行集中显示和集中分析。 (2)采用多级管理的方式。对于拥有不同地域、大规模网络的用户,各个地域的网络安全管理员管理着本地域的网络安全状况,其上层的安全管理员可以上传检测结果、下达检测策略、统一管理、统一分析、统一升级;实现大规模网络环境下的全局风险控制、降低管理成本。 (3)采用策略管理的方式。此漏洞扫描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默认的十余种不同的扫描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最适合的策略方式。同时,利用其灵活的策略自定义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特殊需要进行扫描策略的更改和编辑,应用为特定用户特定配置的相关策略,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对于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级别以及不同网络层次的漏洞扫描。 (4)自定义分类结构显示。对漏洞的检测结果分类窗口进行自定义,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并且以树状结构分类显示扫描的详细结果。 (5)对扫描结果筛选过滤。漏洞扫描出来的结果往往有很多信息,此时,可以通过设置窗口属性,对扫描结果进行筛选过滤,实现针对性地检查漏洞信息。网络防病毒系统采用趋势科技的InterScan进行防病毒系统的设计。采用中央控管系统实现跨广域网的管理,通过TCP/IP协议实现跨广域网的远程管理、调用、远程监控等功能,使其它的分支病毒防护系统的管理及其维护更加简便、有效,实现从单一客户端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的任务。 利用中央控管系统提供的全面病毒活动追踪报告及病毒分析报告,并提供多种病毒报警方法,帮助网络管理员加强整个网络病毒防护产品的管理工作。中央控管系统可以进行集中防毒元件的更新,从而节约网络资源,保证了整个网络系统防范病毒的高效和一致性的特点。 五、总结 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检测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及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漏洞扫描技术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准确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的图形报告,并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判断,同时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加固建议。 参考文献: [1]周亮.信息系统漏洞风险定量评估模型研究[J].通信学报,2009. [2]高翠艳.基于主动服务的网络防毒技术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2. 看了“防病毒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计算机病毒论文总结 2. 浅析计算机病毒论文 3. 计算机病毒防范毕业论文范文 4. 安全防范技术论文 5. 计算机病毒防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所有的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计算机带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病毒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这一科技产品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提升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也使得科技改变生活这件事情被演绎的越来越精彩。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降低这种问题出现的概率,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计算机网路中毒这一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而言,轻则引起无法使用计算机,重则会导致重要资讯丢失,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计算机网路中毒问题成为了制约计算机网路资讯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计算机网路病毒的危害研究,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已经不断的对计算机网路病毒的传播和发展建立模型研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模型对计算机网路病毒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控制这些计算机网路病毒传播和发展的措施,从而提升计算机系统抵御网路病毒侵害,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路环境。
一、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一***非授权性
正常的计算机程式,除去系统关键程式,其他部分都是由使用者进行主动的呼叫,然后在计算机上提供软硬体的支援,直到使用者完成操作,所以这些正常的程式是与使用者的主观意愿相符合的,是可见并透明的,而对于计算机病毒而言,病毒首先是一种隐蔽性的程式,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时,对其是不知情的,当用户使用那些被感染的正常程式时,这些病毒就得到了计算机的优先控制权,病毒进行的有关操作普通使用者也是无法知晓的,更不可能预料其执行的结果。
***二***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影响使用者使用计算机的程式,其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病毒不仅会对正常程式进行感染,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体,这是一种恶性的破坏软体。在计算机病毒作用的过程中,首先是攻击计算机的整个系统,最先被破坏的就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一旦被破坏,使用者的其他操作都是无法实现的。
二、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模型稳定性
计算机病毒网路的传播模型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只对计算机病毒的网路传播模型———SIR模型进行介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SIR模型的英文全称为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这是对SIS模型的一种改进,SIR模型将网路中的节点分为三种状态,分别定义为易感染状态***S表示***和感染状态***I***状态,还有免疫状态***R***表示,新增加的节点R具有抗病毒的能力。因此,这种模型相对于传统的SIS模型而言,解决了其中的不足,也对其中存在的病毒感染进行了避免,而且阻碍了病毒的继续扩散。图一即为病毒模型图。
三、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的控制
对于计算机病毒在网路中的传播,我们应依据病毒传播的网路环境以及病毒的种类分别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对于区域网的病毒传播控制,我们主要是做好计算机终端的保护工作。如安装安全管理软体;对于广域网的病毒传播控制,我们主要是做好对区域网病毒入侵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从前端防止病毒对于广域网的入侵;对于***病毒传播的控制,我们确保不随意点选不明邮件,防止个人终端受到***病毒的入侵。
总结:
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不过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的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对计算机网路病毒传播的模型进行研究,然后提出控制措施,希望在入侵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关人士能积极思考研究,促进计算机病毒防护安全技术的发展,能有效应对威胁计算机网路安全的不法活动,提升我国计算机网路使用的安全性。
0引言
如今,资讯网际网路的软硬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而日益氾滥的计算机病毒问题已成为全球资讯保安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同时因为加密和变形病毒等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出现,使得过去传统的特征扫描法等反毒方式不再有效,研究新的反病毒方法已刻不容缓。广大的网路安全专家和计算机使用者对新型计算机病毒十分担忧,目前计算机反病毒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中,却未能改变反病毒技术落后和被动的局面。我们从网际网路上的几款新型计算机病毒采用的技术和呈现的特点,可以看得出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传播方式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比如可以隐蔽附在邮件传播、档案传播、图片传播或视讯传播等中,并随时可能造成各种危害。
1目前计算机病毒发展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软体和网路技术的发展,资讯化时代的病毒又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传播方式和功能也呈现多样化,危害性更严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许多病毒已经不再只利用一个漏洞来传播病毒,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漏洞和应用软体漏洞综合利用来实现传播;部分病毒的功能有类似于黑客程式,当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后能够控制并窃取其中的计算机资讯,甚至进行远端操控;有些病毒除了有传播速度快和变种多的特点,还发展到能主动利用***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以上新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和许多的新特征,可以了解到网路和电脑保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
笔者运用统计学习理论,对新计算机病毒的自动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下面来简单介绍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2.1利用整合神经网路作为模式识别器的病毒静态检测方法
根据Bagging演算法得出IG-Bagging整合方法。IG-Bagging方法利用资讯增益的特征选择技术引入到整合神经网路中,并通过扰动训练资料及输入属性,放大个体网路的差异度。实验结果表明,IG-Bagging方法的泛化能力比Bagging方法更强,与AttributeBagging方法差不多,而效率大大优于AttributeBagging方法。
2.2利用模糊识别技术的病毒动态检测方法
该检测系统利用符合某些特征域上的模糊集来区别是正常程式,还是病毒程式,一般使用“择近原则”来进行特征分类。通过利用这种新型模糊智慧学习技术,该系统检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3利用API函式呼叫短序为特征空间的自动检测方法
受到正常程式的API呼叫序列有区域性连续性的启发,可以利用API函式呼叫短序为特征空间研究病毒自动检测方法。在模拟检测试验中,这种应用可以在检测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这在病毒库中缺少大量样本特征的情况下仍然可行。测验表明利用支援向量机的病毒动态检测模可能有效地识别正常和病毒程式,只需少量的病毒样本资料做训练,就能得到较高的检测精准确率。因为检测过程中提取的是程式的行为资讯,所以能有效地检测到采用了加密、迷惑化和动态库载入技术等新型计算机病毒。
2.4利用D-S证据理论的病毒动态与静态相融合的新检测方法
向量机作为成员分类器时,该检测系统研究支援病毒的动态行为,再把概率神经网路作为成员分类器,此时为病毒的静态行为建模,再利用D-S证据理论将各成员分类器的检测结果融合。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资讯融合的关键就是证据信度值的确定。在对实际问题建模中,类之间的距离越大,可分性越强,分类效果越好,因此得出了利用类间距离测度的证据信度分配新病毒检测方法。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对未知和变形病毒的检测都很有效,且效能优于常用的商用反病毒工具软体。
2.5多重朴素贝叶斯演算法的病毒动态的检测系统
该检测系统在测试中先对目标程式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然后获得目标程式在与作业系统资讯互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API函式相关资讯的特征并输入检测器,最后检测器对样本集进行识别后就能对该可疑程式进行自动检测和防毒,该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当前越来越流行的变形病毒。3结语新型未知计算机病毒发展和变种速度惊人,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检测方法不可能十全十美,出现一些新型的计算机病毒能够突破计算机防御系统而感染系统的现象不可避免,故反计算机病毒工作始终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新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来应对。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李 刚和一般的生物学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是以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及读写磁盘为基础的。没有这样的条件,计算机病毒是不会传染的,因为计算机不启动、不运行时,就谈不上对磁盘的读写操作或数据共享,没有磁盘的读写,病毒就传播不到磁盘上或网络里。所以只要计算机运行,就会有磁盘读写动作,病毒传染的两个先决条件就很容易得到满足。系统运行为病毒驻留内存创造了条件,病毒传染的第一步是驻留内存,一旦进入内存之后,便寻找传染机会,寻找可攻击的对象,判断条件是否满足,决定是否可传染。当条件满足时进行传染,将病毒写入磁盘系统。而且,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有时一旦扩散出去连制造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因此,病毒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为此,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来源,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懂得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就成为了目前比较急迫的问题。1 计算机病毒概述1. 1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目前世界上估计有20多万种病毒,按照基本类型划分,可归结为6种类型: (1)引导型病毒; (2)可执行文件病毒;(3)宏病毒; (4)混合型病毒; (5)特洛伊木马型病毒; (6) In-ternet语言病毒。1.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风险小破坏大,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脆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到输出等环节,易被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计算机病毒蔓延到我国才是近些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的高潮期。1. 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之所以称之为病毒是因为其具有传染性的本质。传染渠道通常有以下几种:(1)可移动媒体。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恶意软件最初的也可能是最多的传送器是文件传输,开始于软盘,慢慢发展到一切移动介质。(2)网络共享。一旦为计算机提供了通过网络彼此直接连接的机制,就会为恶意软件编写者提供另一个传输机制,从而可以传播恶意代码。(3)对等(P2P)网络程序。QQ对等程序的出现,为P2P文件传输提供了途径,这种途径同样也被计算机病毒利用。目前,已经出现多种针对QQ对等程序的病毒。(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已成为许多恶意软件攻击所选择的传输机制。(5)远程利用。恶意软件可能会试图利用服务或应用程序的特定漏洞来复制,此行为在蠕虫中见到。2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2. 1 病毒的危害性级别计算机病毒绝大多数危害性不大,此类病毒又统称为良性病毒,它们占用一定的内存和磁盘空间,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干扰显示器屏幕的显示等,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破坏。还有少数计算机病毒会破坏磁盘甚至只读存储器(ROM)芯片里的数据,使计算机系统瘫痪,它们具有可运行性、复制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欺性、精巧性、可触发性、隐藏性和顽固性等特点,这类病毒又统称为恶性计算机病毒,它们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便会自身复制并传播,使计算机资源、程序或数据受到损坏。通常它们对计算机资源的破坏情况及破坏程度完全不一样。2. 2 防范病毒的感染计算机病毒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以预防为主。防止病毒入侵要比病毒入侵后再去检测和清除更重要,所以病毒的防治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消灭传染源、堵塞传染途径、保护易感染部分是防治病毒入侵的有效方法。虽然计算机病毒有成千上万种,但它们有一定的共性,即传播途径基本相同,只要把好关口,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使用软盘、光盘和移动磁盘时要慎重,更不能用来历不明的磁盘,特别是游戏程序盘,应养成先清查病毒后再使用的习惯。不轻易从不可靠的网站下载软件,不要打开或浏览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定期检测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将自己的重要数据定期备份保存,给系统盘和文件盘加上写保护,常备一张真正“干净”的引导盘,将其写保护,尽可能做几个备份,在以后准备查、杀病毒或相应场合时用这张干净引导盘启动你的计算机。有时仅仅通过人工预防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计算机中安装防病毒软件,仔细研究所使用的反病毒软件的各项功能及不同模块各负担什么样的职责、都有哪些应用组合、不同的运行命令(选项设置)参数具有怎样不同的查杀效果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反病毒工具的作用。在计算机中设置病毒防火墙,实现在线检测。将病毒防治软件常驻内存,它对操作系统当前的文件实时检测病毒,以保证在病毒试图感染你的系统前发现病毒并报警。这样无论你是从软盘拷贝文件、光盘安装程序还是从网上下载文件,病毒在线检测软件会首先将它检测一遍以确保没有病毒。3 整体防御病毒的实施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医生们除了需要诊治病人之外还需要发表论文,不少医生都觉得写医学论文难,发表医学论文难上加难,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医生如何发表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五、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作者们也不用在版面费上纠结,关键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花点钱也是必要的了。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
医学本科生发表论文的方法如下:
第一,确立发表目标。
确立一个跳起来可以够得着的学术发表目标。什么是学术发表目标?就是我们要在哪个杂志发表。为什么要确定这个?因为不同的学术杂志啊,对于学术成果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相应的发表难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特别难,有的一般难,有的就相对容易。
不同的发表目标,决定了你最后预期的收益率,而我们应该挑选一个预期收益最大的期刊,作为努力发表的目标。
第二,选择研究方向。
大家都知道,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方向正确极其重要,一个错误的方向,会极大化你的失败概率。而对于一个普通的本科生,什么样的研究方向是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呢?
对医学而言,我的答案是综述,新的数据,新的方法和新的案例。
第三,提高写作能力。
那第三件事情应该是什么呢?是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最后一个问题,好的写作是发表论文十分重要的方面,很多人研究做的很好,但是写不出来,有些人研究一般,但是可以发顶级期刊。
第四,发表。
选择期刊。先确定你要发表的期刊的级别,普刊还是核心?国家级还是省级?每个期刊的风格以及收稿方向是不一样的,在关注期刊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期刊收稿风格和方向,不然被退稿的可能性比较大。普刊一周之内可能有回复,核心为1-3个月。
投稿。投稿最重要的是找到正规投稿邮箱或者在线投稿官网。一般来说正规的期刊知网收录的话可以在知网查到征稿启事,这是比较正规的,千万不要百度!不要百度!不要百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百度,那么你的几率就会飙升。
等待通知。如果退稿就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再投或者转投其它期刊。录用就等待录用通知和见刊就行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医生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临床医生的创新
【摘要】临床医学的特点是研究未知数最多的人类自身,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探索与创新的本质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但近几年来,国内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们宁愿做“太平医生”而不敢创新了。本文就此问题做一简要浅析。
【关键词】临床医生 探索 创新 风险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01-02
我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的一个品牌栏目----探索与发现,也经常由此想到临床工作一线的医生,在日复一日大量而又繁琐的临床工作中,有没有探索和发现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医学是一门仍在探索的科学,人类对自身和疾病的认识,至今还是处于“童年阶段”。面对充满未知的医学世界,医生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或发现新的认识。一部医学史,充满了探索与发现,才成就了今天的医学。我们临床医生现在所学习、认识、掌握和应用的医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无论内科还是外科,无论手术还是用药,都是由无数“医学哥伦布”先驱们为我们所探索、发现和揭示的。探索与发现的起点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永无止境。
临床医生们身边的病例和诊疗工作中有着许多未知与疑难的问题,带着疑问去查找文献资料,求教老师或同仁,参与会诊讨论,上网发帖求助,使出浑身解术利用各种渠道来寻求解决办法,这就是在探索。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奥秘,找到了新的、好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术式,甚或会有小小的创新与发明,这就是发现。看似很普通,很平常,却深刻地反映出科学活动的思维认识过程,目的是找到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以帮助医生们战胜疾病。
然而,世事都有两面性,探索就意味着冒风险。最近几年,国内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带着钢盔开着坦克”行医,自我防护意识越来越强,该做的手术不做了,该冒的风险不冒了,该创新的不创新了。临床医生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愿做“太平医生”。在医患关系和谐的年代,医生的失误往往能够得到患者的理解,这才促使医生不遗余力地为患者治病,从而加快医学的进步。对于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状况,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内心都充满了矛盾与苦闷。我们既希望探索医学禁区,又害怕患者无理取闹,使本来单纯的医学问题,最终上升为法律纠纷。为此,许多医生不得不选择“无为而治”。
一代名医张孝骞曾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现在国内从医的谨慎。医生面临的病人个体差异巨大,诊疗过程时刻存在犯错误的可能。因此,有些医生感叹,如果把每个医疗过程倒过来分析,多数都能发现一些治疗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为此,美国医学会于1999年发表了著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告,指出:公众必须认识到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把所有医疗缺陷的责任都归结在医生身上是不公正的。有资料显示,即使在医疗技术更发达的西方国家,医疗缺陷的发生率仍高达10%~15%,比一些恶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都多。
我们目前对医疗缺陷还缺乏理性对待的态度,医生对自己的医疗缺陷有种神经质的忌讳。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对医疗缺陷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飞机失事,国家有一套赔偿标准来安抚家属,可是对医疗缺陷却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于是医疗纠纷中的争执和天价赔偿屡屡见诸报端,这更加剧了医务人员对医疗缺陷的逃避。如此,在面临患者质疑的时候,就把医德、规章抛在脑后,通过修改病历来“保命”。而我国法律规定的医生“举证责任倒置”,也使我们医生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当前医生和医院的隶属关系,使得某个医生的过失,成为某个医院的过失。一旦发生了赔偿,一般也需要医院承担大头。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在共同利益的作用下,会不遗余力地为医生修改病历创造条件,甚至敦促、指导当事医生修改病历。
相比起来,国外医生的独立执业的管理方式就显得合理些。在很多国家,医生尽管和某些医院发生工作关系,但其利益是独立的,其和保险公司直接挂钩,病人找医生看病,然后到保险公司报销,包括医疗缺陷,也可能由保险公司来买单。可是一旦某位医生经常遭到患者投诉,赔偿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可能和该医生解约,而医生一旦失去了保险公司的支持,就意味着病人找他看病没有保险公司报销,那么一般也就很少有患者会找他,他也很难和医院签订工作合同。这种医生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模式,既可以增强医生的责任感,也可以避免医院和医生因为利益关系,玩“猫腻”共同应付患者的情形。面对医疗缺陷,如何让医生相对独立出来,应该是当前医疗改革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没有失误也可能失败,没有失误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错误就等于完美无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更何况,从来不犯错误的医生是没有的。医生们的这种“无为而治”,不仅阻碍了医学进步,也损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医生应该怎么办?医学应该怎么办?
医生这个职业,是相当特殊的职业。因为人命关天,所以,对这个职业的要求更高一些。就拿大学本科来说,正规的医科大学的学制要比普通大学多上一年。毕业以后,必须要当相当长时间的住院医师,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才有可能真正当上医生。但是,医生又是个高风险职业。除了确实因为医术不高或因为疏忽可能发生人命关天的问题外,来自病人家属的误会也不得了。因为医生接触病人,而没有一个病人不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医生又不能保证每个病人都尽快好起来,这样,势必会发生医生和病人的摩擦,经常听到的新闻是某某医院某某医生又受到了病人家属的攻击。受攻击的医生中,应当有不少人是无辜的。不是他们不想治好病人,而是他们回天乏术。这个回天乏术不是医生的手段不高强,而是病人已经病入膏肓。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是最多的。医学的局限性在于认识的局限,而认知也是相对的,也许是片面的,过后是错误的。医学原理也会如此。科学并不会说“我什么都知道”,科学只知道一部分。“包治百病”肯定是谎言。医生对病人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治;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意味着没有作用。医学的局限性还在于方法的局限性,100年前没有输血、没有抗生素、没有真正的麻醉。疾病不可能被人类征服,它们总是伺机反扑,或者“提升水平”,把人类推向陷阱。
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治疗并不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而已。2004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曾刊登这样一段话:对于有些“病”(至少60余种),没有必要采取什么方法去治疗,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有什么方法有效,也许不治疗比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更好,也许最好的方法是不去治疗。
医疗也有很大的风险性,因为医疗的特点是在获的人体上实施诊断和治疗。医疗的风险性存在以下几种,诊断风险:误诊、误伤。用药风险:毒副作用、剂量耐受差异、过敏。手术风险:麻醉、出血、损伤、感染。风险在于疾病的复杂、认识的局限、技能受阻,也有责任心和经验不足。医疗是服务性行业,却是特殊的、极大风险的服务。医学是一辆行使在高速路上的破车。各种媒体电台将医学推向尴尬,使医生陷入无奈。医生的手谨慎而颤抖。医生只能以“尽可能”“尽力而为”的表达得到理解。
作为临床医生,要有为科学、为患者献身的精神。一名医生如果不愿冒险,就只能成为“修机器”的匠人,而不能成为医学大师。医生的冒险精神不仅来自于对真理的追求,也来自于对患者的感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医生深怀仁爱之心,患者都是通情达理的。当然,患者理解医生也是有条件的。在临床中,尽管误诊是客观存在的,但医生不能以此为借口,无视生命的尊严,随意让患者付出无谓的牺牲,承受无谓的痛苦。患者可以宽容正常的失误,却无法宽容因敷衍塞责、草菅人命造成的失误。
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说:做事要“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作医生也当如此,对医生而言,天理即为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情即为人的思想、意识、情感和意愿。而国法即为诊治的原则、规范、技术路线、方法技巧和政策。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探索的本质就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先病家之忧而忧,后病家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医学仁爱的真善美精神,这种精神正深深地植根于现代医务人员之中。无论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仍然是中国医学的主流。
郎景和教授的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好好回味的:珍视自然的每一种状态,是客观地看待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认识无限,而我们认知的程度和探索的范围总是十分有限的。疾病的诊治要遵循两个原则:科学原则与人文原则。科学的原则是针对病情而言的,需要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和技术路线而采取科学谨慎的原则;人文原则是针对人情而言的,需要对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属要求而采取人文关怀的原则。
现金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生要将科学与人文交融: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繁荣思维品质,有效地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医生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是诊断、治疗、医学发展和医疗纠纷防范的关键环节,也是医德的表现。新时代的临床医生必须是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的交流者。
临床医生们的探索与发现之路就是一条临床医学研究之路,是理论联系实践、修炼求道、功成自然之路。临床科研的土壤就在临床诊治的病例、病案之中,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要有思维、学术的敏感性,抓住问题就去研究、去探索,在探索中产生创造性。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的探索与发现之路更是一条深入云端的羊肠小道,需要咱们临床医生们具备一种执著的献身精神,一种事业激情,一种睿思智慧和一种行动习惯,不是为了寻求功利,而是为了选定的目标和使命而去苦苦探索的。真正使医生能力和智慧提高的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只有这时(在病人面前,而不是在书本上),医生的双眼才能焕发智慧。病人是医生真正的老师。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必要的。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具有根本性、终身性。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我们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医生学术论文
学习《失传的营养学》第十章:慢性炎症与癌的关系,笔记总结如下: 1、所有疾病都来自于损伤: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1.1、急性损伤:导致急性病,病因明确。如身体所受的那些硬伤:刀伤、摔倒了头破血流,还有细菌感染等; 1.2、慢性损伤:经常性的轻度损伤(是一个积少成多的发展过程),如糖尿病等(温水煮青蛙)。病因复杂多样,不明确。(谁能确定到底是那根柴火放进去后,烫死了青蛙?)。 2、产生损伤,身体的自我修复就让慢性病变得更慢了(修复拖慢了慢病发展的进程) 2.1、修复是需要原材料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Tips:受损的身体,需要原材料的量会更多!(请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最高可耐受量) 2.2、停止修复会导致两个结果: (1)修复完成 → 恢复健康; (2)材料不够 → 症状出现。 2.3、所有的慢性病,都是营养素长期严重不足或者长期营养不均衡造成的(由于营养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当某一种营养素过多时,也会导致其他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族中的一些成员)。 3、应对慢性病和急性病不同步骤: 3.1、慢性病:先治病,简单、快捷、有效的办法:给足原材料,让身体自己去修复(不但咱省了不少的心,活干得还漂亮。身体才是天才医师);然后再从长计议(1学,2改,3减、四降)(这也是我们进入健康管理之门后,正在走,或者即将要走的路。); 3.2、急性病:先找病因,明确病因,去除掉,再治病。(先治病,后补充营养素。Tips:哪里有病,哪里就有损伤。出现创伤面,必须及时给它修补好。否则又带来其他的并发症,可就麻烦了)。 4、炎症的产生: 4.1、身体把损伤部位的死亡细胞清除掉 → 炎症反应; 4.2、炎症因子刺激身体,告诉它这里有敌情,抓紧处理 → 炎症反应; 4.3、外来异物意图从伤口处侵入,为阻止它们,还得及时消灭他们 → 炎症反应。 5、为什么一个人会有炎症体质? 损伤一直在,原材料一直给不全,给不够 → 炎症反应一直都在。 比如:关节炎、咽炎、鼻炎等炎症,以及长年低烧等 6、癌细胞的适应能力更强,当身体内环境已经很差了,也影响不到它常规的复制效率。 另外,它也有不需要像正常细胞那样努力工作,分泌胰岛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雌激素等等。所以它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怎么好好的活下来,好好复制上了。 7、癌细胞是这么来的: 7.1、细胞在复制增生时,出岔子了,生出了畸形细胞。 → 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处理掉它 7.1、身体内环境太差,影响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导致细胞复制增生畸形 → 免疫系统弱,没有多余的能力去应付这个不紧急要命的情况 → 任其发展 8、无论做了哪种手术 → 损伤, 放、化疗 → 对体内细胞无差别杀伤, 所以,营养素要及时大量补充 → 修复组织,修复受损的细胞,及时清扫残局; 9、选择错误 → 方向性错误 → 黑洞治疗(有时,坚持到底就是灭亡。红军过草地,为什么两支部队,最后就剩毛主席那支呢?) 10、专家的审核条件:活得久+高学历+论文发表(有些脱离治病的现实了。干什么的,就得重点吆喝什么,这样才能成为专才。所以得出:专家≠专才。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找专家看病,和赌博差不多。健康必须把握在自己手里,凭实力去赢 > 靠运气去赌。) 11、营养素可以启动癌细胞自杀机制,这让我想起十多年前一个笑话:中国人去法国玩, 出了机场就倒地昏迷不醒了,来了一辆小汽车,用排气管子突突两下,就醒过来了。原来是醉氧了
从医70多年,吴孟超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推动中国的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满腔热忱,守望初心,矢志不渝。
***,女,1982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初级医师职称,共产党员。2014年7月毕业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4年3月经招考进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传染病监测与管理、传染病信息分析与反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工作。该同志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直,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为捍卫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不懈努力着。该同志参加工作几年以来,于2014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予她"2014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先进个人"称号,于2014年**市人民政府授予她"2014年度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于2014年**市人民政府授予她"卫生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思想上,该同志政治素质良好,政治信念坚定,积极要求进步,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在预备党员期间,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项活动,读书笔记过万字。作为一名普通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该同志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牢固树立"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工作上,该同志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一方面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吸取他们好的工作经验,工作上积极主动,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工作。
2014年6月,该同志在熟悉了3个月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后就正式投入到传染病监测与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中。首先,她将全市每月的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形成《**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计分析月报》,让传染病信息分析与反馈工作有了新进展。该《月报》以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将监测信息形象、直观的呈现,让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数字生动的跃然纸上,形象地描绘出其所表达的意义。既便于准确理解,又一目了然,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为制定全市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策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此,受到单位领导与同事以及上级督导检查团的一致好评。
工作中,该同志不仅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工作经验,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前提下,还尽可能地帮助一些老同志。她耐心地教一位不会电脑的老同志做excel表,直到其可以熟练完成自己的工作。自此,同事操作excel表有困难时就找小张,她总是笑眯眯的尽自己所能伸出援手。excel表格也因她的到来在疾控中心开始流行,取代了word中的表格使用权。
2014年**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异常增多,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自此至9月2日全国对手足口病实行严防严控。期间,在中心领导的统一部署下,该同志的信息审核管理工作自觉从正常情况的两小时一次变更为随时(至少半小时一次),并且主动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以便及时掌握全市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尽早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苗头。同时认真学习卫生部逐步出台的一些相关方针指南,及时掌握全国、全省的手足口病疫情动态,为制定全市手足口病疫情防控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
2014年3月份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期间,该同志时刻在网络上关注甲型h1n1流感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及时学习卫生部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技术方案和技术指南,防控策略等资料。
2014年5月初,我市首次发现由墨西哥打工归国的甲型h1n1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当时正值五一假期,该同志在接到单位领导电话后,迅速赶来单位,日夜坚守工作第一线,轻松的假期被与方便面为伍的加班生活取代。尽管如此,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只是更加深入地研究学习领会卫生部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技术方案和技术指南,防控策略,并于5月中旬在我中心组织六县(区)疾控中心传染病分管主任、传染病负责人及相关信息员学习了《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等相关方案、指南。提前为我市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做好知识和技术储备。
5月底我中心在内部组织经验丰富的同志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模拟演练,该同志态度积极,认真观摩学习,熟悉掌握了模拟演练的各个环节,做好了现场应急处置的技术能力储备。后期在参与市卫生局组织的包括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联合现场模拟演练过程中,该同志临时担任解说任务,解说准确、到位受到现场领导及专家的好评。
2014年10月24日我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入紧急状态。学校聚集性疫情相继出现,中心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现场指导防控工作。该同志亦是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及时指导基层防控工作,督导信息报告工作。为保证上级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掌握甲型h1n1流感相关疫情信息,该同志配合检验科同事,整理阳性病例相关信息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反馈下级有关单位,以便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开展。因为检验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该同志常常等到午夜时分,检验结果才能出来,等一切工作结束,已是凌晨一两点,次日工作照常进行。长时间的连续作战,身体提出了抗议,阑尾发炎了,但没时间输液,只能加双倍的服用抗生素。
2014年绩效考核时,该同志所涉及的16个考核指标完备详细,均获得高分。因此,在后期参与考核县级的绩效考核工作。
***作为一名疾控人,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只是秉持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关系到广大人民健康问题的社会基础性工作岗位上,为捍卫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坚持不懈地努力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该同志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顾全大局,他坚信,医乃仁术,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我院地处革命老区,收治的病人大多是来自偏远山区,为了能让病人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及时的治疗,总是牺牲自己的时间,加班加点地为病人做手术,经常忙到凌晨二三点回家。有一次,做完手术已是凌晨4点过的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刚躺下,总住院医生打来电话说有一位疑难病人需要紧急处理,于是他赶紧穿上衣服赶到医院,一直忙到天亮,第二天又接着做了三台手术;女儿出生时早产,又是极低体重儿(1.4kg),病情很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和呼吸暂停,而妻子又是剖腹产,加之孩子病情危急,妻子处于极其伤心的状态,特别需要丈夫陪在身边,但当时担任总住院医生的他没有请假,他把妻子和女儿托付给年迈的老人照顾,自己则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几年前的一天,刚查完病房的他突感胸闷,气促,频繁咳嗽,同事们劝他休息一会儿去做一下相关检查,而他却说,把今天安排的手术做了再去。手术做完后经呼吸内科医生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且有胸水,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将胸腔内的胸水抽出后再抗痨治疗,并且要注意休息,而他根本不听医生的,抽完胸水后又继续站在手术台上。他说,我也是医生,我自己的病情我自己知道,没有那么娇气;因患阑尾炎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的他却一心想着他的病人,在伤口还没完全长好时,又回到病房投入到工作中;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有一次不小心脚趾摔骨折了,听说病房特别忙,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很多,人员又紧缺,xx拖着病脚,又站在了手术台上……
对于很多医生来说,上班时间很累,下班后最怕的是被病人打扰,但xx同志的想法却不同,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每位病人,便于病人随时求助或咨询。一位来自遵义城郊、才30多岁的妇女不幸查出患了卵巢癌,于是到xx同志所在的科室接受手术治疗。因为手术顺利,而且在随后的2个多月里恢复得不错,这位妇女专程前往医院,感谢xx同志。临走时,这位妇女将一个装了1000元现金的信封塞到xx的手中,xx拒绝了。他告诉患者说:“给病人治病是医生的职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他的举动,让这位病人很是感动。随后,这位病人因为生计问题,前往广州打工,因此无法按时到医院复查。于是,她便一直通过打电话,接受xx同志的康复指导,每次接到这位病人的电话,xx总是耐心地解答,指导她在当地医院接受什么样的检查,提醒她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只要是他诊治过的病人,很多都像这位妇女一样,一旦病情有点什么变化、或想咨询什么问题,总是毫无顾忌地拨打xx的电话,而面对每位打来电话的病人,xx总是耐心地回答,对病人胜似亲人。看到他把手机号码留给每位病人,便于病人咨询,有些人表现出不理解,对此他说:“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没理由不这样做。”
作为上级医生,非常重视对年轻医师的培养,经常结合自身经历,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给他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经常用社会上、医疗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无价的生命,要想成为治病救人的称职医生,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勤学苦练,严格要求,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并尽量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自己出资购买各种妇科手术录像光碟,供年轻医生学习之用。在科内积极采用多形式教学方法,提高青年医生及实习医生临床思维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鼓励大家借助互联网了解专业新动态,查阅文献积极撰写论文,提高医院妇科整体医疗水平。他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待人和气,从不摆主任架子,长期二线值班。科内年轻的医生深有感触,当他们值班时遇到处理不下的问题,杨主任总是随喊随到,周六、周日坚持查房,从不间断。
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善于总结,博采众家之长并积极创新,促进我院妇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经阴道途径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丰富了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手段并在《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及《现代妇产科进展》发表论文两篇。在攻读博士期间,首次发现pece水凝胶具有预防手术后腹腔粘连作用并对其防粘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在国际权威期刊杂志《bmcbiotechnology》及《journalof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b:appliedbiomaterials》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博士毕业后返院工作期间,开展了多项新手术,尤其是对传统女性盆底修复手术进行了大胆改良;遵义是革命老区,我院所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大多来自农村,生活艰苦,经济困难,她们无力承担需要购买进口网片经行修补手术所需的大笔资金,而传统手术方式效果不佳,通过采用他所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好。博士毕业返院工作后,临危授命为妇科主任,没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他没有退缩,积极学习医院管理相关知识,并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沿着上一任主任铺好的道路锐意进取,大胆改革,使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稳步前进,发展事态良好。在工作中,他特别尊重和关心老同志,妇科领域女同志多,精力不如男生,很多时候他都积极主动承担各种事务,对年轻同志关怀备至,时常告诫他们不仅要好好工作,更要好好的生活。
xx同志思想上严于律己,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业务上精益求精。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医生一心替病人着想的工作热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医德风尚和敬业精神,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做出了特别伟大的贡献,首先就是培养了很多这方面的医学工作者和人才,而且在这个方面突出了特别优秀的医学著作,还有就是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
医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把医生比作“白衣天使”,不仅蕴涵着人们的期望和要求,也承载着社会赋予医生的神圣使命。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生的先进 事迹 ,希望对大家有用~ 医生的先进事迹1 王爱丽,女,汉族,1966年6月出生,1989年 毕业 于海南大学医学部,是海口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的创始人。现任海口市中医医院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是中华医学会海南省妇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海南省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海南省计划生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是海南省“降消项目”指导专家,海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从2010年至今,分别被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海南医学院聘为副教授。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她长期从事该专业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两项,在各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她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具有较高的临床医疗水平。临床工作擅长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利用微创内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尤其是应用腹腔镜及宫腔镜为不孕患者明确病因进行治疗,在治疗不孕症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医20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爱岗敬业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深受病人信赖。经常应邀到各级医院会诊,协助基层医院解决疑难病例,并传授新技术和新知识,为基层医院培养十多名腔镜医师骨干。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到过屯昌、黄流等边远乡镇,立足于本职,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务。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2012年获得“海口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的殊荣。获得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好评。 一、敢创、敢干,廉洁行医,淡泊名利。王主任于2011放弃海口市人民医院优越的条件,到条件差的海口市中医医院工作。为创建海口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她呕心沥血,加班加点,以院为家。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创科方针,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为实际行动,终于2011年6月28日创建了海口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科室成立以后,她狠抓医疗安全,撰写本科室的诊疗常规,认真督促科室加强落实各项常规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注重医疗安全,从苗头抓起,杜绝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按照医院党委的总体要求,通过集体讨论,加强对反腐倡廉及庸懒散奢贪 教育 的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罚并举,使全科医务人员遵守医院及科室的 规章制度 、爱院敬业、团结携作,塑造良好的医护人员整体形象。建科后短短一年时间,就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省级重点专科。只要到过妇产科看病,或者到过妇产科住院的病人,都说:“海口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真的好” ! 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妇产科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 经验 。 临床工作擅长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利用微创内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 特别是腹腔镜下输出卵管复通术,复通率达100%,妊娠率达90%以上。联合应用腹腔镜及宫腔镜为不孕患者明确病因进行治疗,为千千万万不孕患者带来福音和喜悦。 三、重视人才培养,投身医院 文化 建设。妇产科成立不久,年轻医生较多,王主任严谨求实,言传身教,毫无保留,认真做好“传、帮、带”。她时刻把同事的冷暖记在心上,及时解决困难和矛盾,以真心赢得信任。帮助她们成长,或在临床,或在科研,或在教学上发挥她们的特长。当同事工作、家庭、生活中有困难时,王主任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予帮助,她还鼓励年轻医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有什么风险却自已担起来,科室的人才梯队成长讯速,现已建设成为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每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及先进个人。 四、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从医二十多年来,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 五、工作严谨,责任心强。从医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她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从医二十多年来,无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六、坚持“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服务理念,视病人如亲人,关心体贴病人,在群众中树立医师的良好形象,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 对待病人热情耐心,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王主任最关心的是两种病人,一种是危重病人,另一种是贫困病人,对于前者,她奋力组织抢救,经常日夜守护病人直到病人病情稳定才离开病房;对于后者,她经常慷慨解囊,侠义相助。曾记得,有一对夫妇从四川省来海南打工,才来十多天就患崩漏,到我院住院治疗,经检查发现子宫粘膜下肌瘤,决定手术治疗,患者刚来海南打工没钱做手术,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但借来的钱远远不够,王主任决定先做手术,并发动全科医务人员捐款填补欠款,病人出院时王主任还拿出200元给她以解决出院后的急用生活费,患者感动落泪。 王主任在救治病人过程中牢记自己是一名“白衣天使”,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她除了出门诊看病,就是做手术, 中午不休息,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由于超负荷的工作,过度劳累,不按时吃饭,胃病经常发作;她腰间盘突出,手关节受伤,医生建议她休息一个星期,做理疗,打封闭,她平静地说:“我休息了,排队等待做手术的病人怎么办”?固执地给慕名而来的病人看病,做手术。王爱丽主任几乎没休过假,周末、过年过节都在上班,始终奋战在临床工作的第一线。 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拒绝红包,获得“人好,技术好,值得托付生命”的口碑。 医生的先进事迹2 王天松,男,汉族,1971年出生,2005年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三亚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海南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兼任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病专业分会全国委员、海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擅长冠心病支架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治疗、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缓及心力衰竭安装起搏器治疗。其中冠心病手术难度与技术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是海南省内屈指可数的能全面掌握各种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的专家之一。主持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1项,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7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 2008年中旬,王天松副主任医师作为医疗稀缺人才、学科带头人,被引进到三亚市人民医院,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筹备并成立心内科,打造优势专科。当时的三亚市人民医院,在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方面是空白的,没有能够独立开展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对矮旧的病房、落后的设备和微薄的收入,及琼南地区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他决定留下来开辟一块新天地,为本地的病患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刚开始工作时,困难重重,但他没有因此退缩,而是毅然留了下来。他说“医疗现状越差,就越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来带领大家一起奋斗,我看好三亚的医疗发展前景”。经过细心、缜密策划和筹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成功地组建了心血管内科和心导管介入室,并开展了第一例冠心病介入手术,填补了我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空白。此后,心内科陆续开展了各种新技术新项目,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疾病的介入手术等。据统计,从2010年至今,王天松副主任医师开展的新技术达30余项,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开展开创了琼南地区的先河;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冠脉旁路移植治疗冠心病尚属海南省首例;此外还有血管内超声、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项目的开展标志着三亚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跨入了省内先进行列,他不仅精于医术,且善于管理,宽厚包容,博采众长。在他的带领和管理下,心内科成为院里的精干和谐团队、重点专科,技术先进、设备完善、业务收入在院内名列前茅。工作有了成绩、名气大了,很多医院都希望他能去工作。省级某家三级甲等医院院长亲自来三亚找他,许诺给他一套住房和一大笔安家费,重用他到这家医院,但他拒绝了:“我对三亚有感情了,我看好三亚的前景!”,他仍是这样说。 从医的十九年里,他始终以进取、博爱、人道、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热爱的卫生事业中,孜孜不倦,并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2009年7月25日,心内科充满着喜庆的气氛,首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痊愈出院,心内科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三亚市人民医院首例冠心病介入手术。该名患者因反复胸闷、胸痛1年余,曾到许多医院就诊,被诊断是冠心病。虽然服用许多药物,但效果不佳,并因此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非常痛苦。医院心内科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诊疗方案,7月23日由心内科主任王天松亲自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进行非常顺利,术后患者就可以自己下床走回了病房,2天后顺利出院。 2009年8月18日夜里, 38岁患者黎某,因突发剧烈胸痛,被救护车送至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经检查,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病人随时可能因心跳停止而失去生命。时间紧迫,王天松主任迅速召集介入技术骨干,为患者开通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只用了60多分钟,成功地施行了急诊介入手术,患者转危为安。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三亚市人民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在琼南地区具备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能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健康保障。 他精进审慎、胆大心细,性格果断坚毅,遇到疑难危急情况时,他遇事冷静、思路清晰,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于患者们,不仅是感从心生,更多的是敬佩他的医德与娴熟的专业技术。他是当地的名医,许多患者慕名前来点名就医,他经常帮助生活贫困的病人,送钱送物,并且组织医疗队,深入贫困山区、街道社区义诊,送医送药,深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爱戴。 他平等仁爱,始终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一个周末,他开车回海口与家人团聚,刚下高速公路就接到紧急电话,说是有一位游客在三亚旅游途中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需要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他二话没说,立即掉转车头,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三亚。经过一小时的辛苦奋战,患者手术成功,转危为安。患者的友人为了表示感谢,硬是把一个红包塞进了他的口袋里,拒绝不行,王天松主任微微一笑,将红包交给护士代患者交了住院费。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只要病人需要,不分昼夜,他总是24小时随叫随到。 2009年10月23日,陕西一位60岁崔性男患,在三亚旅游途中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友人将其送入院时发病已2小时。王天松主任立即率领科内介入治疗组成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术前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闭塞血管开通,置入1枚药物涂层支架,在手术台上患者的胸闷、胸痛症状即完全消失,术后带着感激的心情安返病房,1周后病愈顺利返回西安。 一位姚姓印尼华人,已80岁高龄,携夫人回国观光,游至三亚时突发胸闷、胸痛伴全身大汗,因与亲属反复商议,拖延了4小时,致使病发加重,方才同意介入治疗。该患者随时都有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衰及心源性休克的危险,怀着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顶着高危患者的巨大心理压力,王天松主任凭借精湛娴熟的操作技巧,艰苦奋战历时1个多小时,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手术,使姚老先生在5天后怀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感激之情,踏上了归国旅途。 2009年12月25日,一名出租车司机患者,两个月来经常感觉胸闷、气短和头晕,发病当天突然晕倒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低血压、呼吸衰竭,生命垂危。心内科医护人员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必要的检查,确诊为肺栓塞。这是一种肺动脉被血栓栓塞导致的致命的疾病,最容易发生在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分夺秒,必须尽快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手术。王天松主任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苦鏖战,终于成功完成了手术,患者很快恢复意识,康复出院。该项技术是我市首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填补了琼南地区的空白。 2010年4月,三亚民族中学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罗明,高考前的体检得知自己患有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必须手术治疗,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家人无能为力,该名学生面临着不能上大学的困境。王天松主任得知情况后,非常同情他,经与院领导商讨,医院决定为这位患者免费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了健康,顺利地走进大学校门,圆了学子梦,此事被媒体广泛报道。 2010年11月20日,一名中年男性患者, 8年前已经得了心肌梗死,当时没有介入治疗的技术,因病情再度加重,到三亚市人民医院就诊。王天松主任为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心脏的冠脉很细且有多处严重的狭窄,随时危及生命。经专家会诊,明确了只有进行“杂交手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为此,他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冠心病杂交手术”,患者转危为安。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终于康复出院。该项技术是冠心病海南医疗领域的新突破,是我省首例成功开展的新技术,为我省填补了又一项技术空白,对提高我省心血管病诊治水平具有着重要意义,为三亚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做出了伟大贡献。 2011年10月,一名老年女性, 在省内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出现胸闷、心悸、气促,水肿,于其他医院反复药物治疗病情无改善,慕名前来找王天松主任就医,经过严格的病情讨论后决定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仪。成功植入CRTD,术后患者心衰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项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为三亚市人民医院创建琼南区域医疗中心奠定了基础。 在三亚市人民医院工作的这几年里,王天松主任救治的患者不计其数,很多人把他称作“救星”。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广为报道。为表彰其成绩,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授予“三亚市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面对荣誉,在荣誉面前王天松主任表现得很平静,因为他人生的座右铭是:修身无亦有,行医苦也甜。 医生的先进事迹3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自觉 提高思想认识,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 总结 经验。能组织党小组全体党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立足岗位,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认识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开展了专题研究讨论会,并且各自写出 学习心得 上交党支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党支部主持下,积极参与支部活动,协助支部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新“自选动作”,深入到周边的部队医院了解情况,给予他们技术指导,给医院战士卫生员上专业知识课,不断提高他们医疗卫生水平,更好地为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服务。在部队医院我们也学到了部队的严谨纪律和他们素质,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素质起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受到医院党委的高度评价。 二、工会工作方面 自从任医技分工会主席以来,业余时间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开展工作,有特色,有活动,重视维护职工权益,热心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积极完成院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各种活动,组织职工对四川地震捐款、捐物,关心职工生活、病探工作,组织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在工会各项工作中和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并获江苏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 三、教学方面 每年完成医学影像班的《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设备》二门课程及选修课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学时共约40学时,并带教医学生物工程教学工作和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工作,20小时指导江苏大学生课题一项。获多媒体教学优秀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骨干教师。 四、科研论文及专著 完成市级课题一项,2016年完成省教育厅指导性课题《数字成像CR、DR性能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一项。发表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核心期刊3篇,核心期刊医疗卫生装备杂志3篇,出版专著《医学影像技术》,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约150万字;主编《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医学影像技师考试一本通》人民军医出版社,编委;2016年9月即将出版(已鉴定合同)医学影像技术——学习指南及高频考点,主编约60万字,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 五、业务能力方面 能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思想,能精通医学影像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术,具有较好的学术造诣。能分析国内外,本专业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内有一定见解。工作中,24小时保持信息畅通,设备故障报修,随叫随到,经常半夜三更维修CT,为急诊病人抢出急救时间,能独立完成GE多层螺旋CT、西门子3.0TMR维修、保养工作。MR两年节约维修费300万元,降低运行成本。CT保证了开机率在95%以上。及时处理故障发生,解决问题,减少运行成本节约资金150万,曾获医院1000元奖励。同时,对多层螺旋CT技术层面上进行研究,发表论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对该病诊断手术 方法 术后评价起着重要作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腰椎外伤中的应用及其防护价值研究》大大降低X线辐射对患者影响,中华放射与防护杂志已修回,10月份发表。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的重要论文:研究人员们指出,过去得过的普通感冒,可能会影响新冠疾病的严重程度。由于目前全球疫情依旧居高不下,普通感冒又是如此常见,这篇论文马上获得巨大的关注。
这项研究来自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Charité)与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的团队。研究中,科学家们从18名确诊新冠患者的血液内分离出了免疫细胞,并用合成的新冠病毒棘蛋白片段,对这些细胞进行接触。其中,15名患者(83%)的辅助T细胞被活化,表明免疫系统对此具有反应。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Claudia Giesecke-Thiel教授说道:「这和我们预期的完全一致。这些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对抗这种新型病毒。」至于剩下3名没有出现免疫反应的患者,她认为原因可能在于病情较急较严重,因此T细胞无法在人体外活化。
然而在这项研究里,科学家们也招募了68名从未暴露于新冠病毒的健康志愿者,并分离出了他们的免疫细胞。颇为出乎意料,有24位健康志愿者(35%)的辅助T细胞也能识别来自新冠病毒的抗原。
为了确认他们的结果,研究人员们对这些健康志愿者又做了检查,发现他们体内的确没有新冠病毒特定抗原的IgG抗体,表明他们先前确实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那么,他们体内的免疫反应又是怎么来的呢?
经过序列比对,研究人员们指出,新冠与一些常见的冠状病毒棘蛋白序列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大多数成年人,大约每 2 – 3 年就会感染一次常见的冠状病毒。它会引起普通感冒的症状,不是很严重。
为此,研究人员们做了一个假设:这些健康志愿者过去也许曾感染了某种冠状病毒,并已痊愈。然而,他们的身体却留存下了一份记忆。在看到长相类似的新冠病毒抗原时,就会启动免疫反应。与这个假设相一致,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些对新冠病毒抗原有反应的患者,同样也会对常见冠状病毒的抗原有反应。
这种「交叉反应」对患者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讲,这可能会起到保护的作用;然而,这还有另一种让疾病变严重的可能,也就是在免疫系统加速产生抗体后,反而会造成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让病情恶化。在登革热中,就曾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不幸的是,目前我们不知道哪一种情形是真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们计划开展一项研究,调查常见的冠状病毒感染,是否会更好地保护患者,免于新冠病毒的感染,或是减轻感染的症状。
抑制病毒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喝了这款药可以起到85%以上的保护作用,还可以抑制病毒的传播。
5月10日,在我国科学家看到的新冠医治药物得到国家发明专利受权。专利说明书表明,10uM(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止新冠病毒拷贝的倍率为15393倍。
一万五千多倍的数据代表什么意思?5月12日,新闻记者采访了这一药物的发明专利人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医生童贻刚专家教授。“这一数据简单地讲,可以解释为不用千金藤素药物时如果有15393个病毒感染,在使用10微摩尔/升千金藤素药物的情形下,病毒感染数将仅有1个。换句话说,很少许的千金藤素就能阻拦新冠病毒增加和散播。”
童贻刚表明,从现在的科学研究数据信息看,该药物抑止新冠病毒的功能在全部人们发觉的新冠病毒缓聚剂中排行靠前。美国专家学者先前也在《科学》论文发表确认,千金藤素的统计数据在其分析的26种药物中数据醒目,并且好于已经获准发售的瑞德西韦和帕罗乔丹。
“在我国重点专项的大力支持下,千金藤素这类药物和数千种药物一起很早已被列入到了大家研究组的化学物质库文件。”童贻刚说,“在新冠病毒刚产生时,大家的任务是用更快速率在这种药物中找出最有期待的,也就是抑止新冠病毒最有效的。”
“因为挑选服务平台不用独特试验室、负压力实际操作等机器设备,因此大家挑选的速度更快;也因为服务平台借助的中药穿山甲新冠病毒与新冠病毒在基因和重要蛋白质(S蛋白)上的开放阅读框高,挑选出去的效果更靠谱。”童贻刚说,团队于2020年2月最开始原创设计发觉千金藤素具备极强抗新冠病毒活力,同一年3月发布的有关毕业论文,现在已经变成ESI高被引论文。
2年多来,世界各国科学研究团队均在持续找寻抑止新冠病毒的合理药物。科学家们根据毕业论文、学术会议等方法发觉新的案件线索、持续咨询证实、探寻作用机理。2020年4月,日本国国立大学传染性疾病研究院院长胁田隆字专家教授团队论文发表确认了千金藤素抗新冠病毒的实际效果;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间,好几个科学研究团队在国际性期刊论文发表了千金藤素抗新冠病毒研究成果。
此外,童贻刚进一步协同钟南山团队赵金存专家教授和石正丽教授团队用新冠病毒对千金藤素的抗新冠病毒实际效果实现了认证,确定了该药物的抗新冠病毒实际效果。“千金藤素抗新冠病毒的基酶数据信息是经得住较为的。”童贻刚说,“无论是大家团队的测试数据信息或是美国团队的科学研究数据信息,都对包含千金藤素以内的好几个化学物质抑止新冠病毒开展了比较研究。”
此项专利说明书中表明,对千金藤素、西拉子菌素、硫酸甲氟喹这三种挑选出的抗新冠病毒合理化学物质开展实验,10uM的千金藤素、西拉子菌素、硫酸甲氟喹在体细胞感柒72小时后各自能抑止病毒复制15393倍、5053倍、31倍,试验结论均可反复。
2021年7月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文章内容证实了这一结果:学者将千金藤素与25个别的的备选化学物质放到一起实现了比较研究,数据显示,千金藤素抗新冠病毒的EC50(造成50%较大效用的浓度值,数据越低越好)只需0.1uM,远小于别的备选药。
“大家根据转录组学的方式进一步诠释了千金藤素抗新冠病毒的体制。”童贻刚说,现阶段觉得千金藤素关键根据影响体细胞应激状态反转受感柒体细胞中大部分失衡的遗传基因和通道,进而充分发挥抗新冠病毒实际效果。
现阶段,已经有加拿大的一家医药行业与美国FDA洽谈进行千金藤素的新冠肺炎医治的临床研究科学研究,预估该临床研究将在今年下半年全面启动。
“大家我国最开始发觉千金藤素抗新冠的实际效果,科学研究也得到了科技部、北京市、教育部等众多新项目的适用,大家期待能尽早进行临床研究科学研究让科研成果落地式、进一步用以抗疫。”童贻刚说,本次专利授权将助推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科学研究。
这个千金藤,它抑制病毒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的话,目前也是申请了专利,我觉得还是比较厉害的
(1)声明:本人发表过有关《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论文,可以谈谈。(2)论文框架如下: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1.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2.1按寄生媒体分2.2按破坏程度分2.3按入侵方式分 3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3.1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规则3.2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4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4.1通过硬件(硬盘、U盘、光盘)4.2通过软件4.3通过网络(局域网、互联网) 5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5.1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 5.2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判断 6 常见的杀毒软件介绍6.1卡巴6.2瑞星
病原: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对多种理化因素和常用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10度存活6个月,37度存活2周,56度存活24小时,80度存活15分钟,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该病毒对乙醚,氯仿,醇类有抵抗力,对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氧化剂敏感。 流行特点:CPV主要感染犬,尤其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发。饲养管理条件骤变,长途运输,寒冷,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病犬是主要传染源,呕吐物,唾液,粪便中均有大量病毒。康复犬仍可长期通过粪便向外排毒。有证据表明人,虱,苍蝇和蟑螂可成为CPV的机械携带者。健康犬与病犬或带毒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 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7-14天,多发生在刚换环境后(如新买的幼犬),洗澡,过食是诱因。该病多数呈现肠炎综合症,少数呈现心肌炎综合症。肠炎病犬初期精神沉郁,厌食,偶见发热,软便或轻微呕吐,随后发展成为频繁呕吐和剧烈腹泻。起初粪便呈灰色,黄色或乳白色,带果冻状粘液,其后排出恶臭的酱油样或番茄汁样血便。病犬迅速脱水,消瘦,眼窝深陷,被毛凌乱,皮肤无弹性,耳鼻,四肢发凉,精神高度沉郁,休克,死亡。从病初症状轻微到严重一般不超过2天,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周。心肌炎型多见于4-6周龄幼犬,常无先兆性症状,或仅表现轻微腹泻,继而突然衰弱,呻吟,粘膜发绀,呼吸极度困难,脉搏快而弱,心脏听诊出现杂音,常在数小时内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症状和血清学反应,可作出诊断。该病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往往呈局部暴发性,临场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等肠炎综合症,死亡率高。血清学反应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国内外都有其试剂盒,该手段技术成熟,检出率高。 治疗: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配合高免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治疗。成犬治愈率高,幼犬预后谨慎。对症治疗:1.呕吐:爱茂尔0.5~1ml肌注。2.出血:安络血0.2~0.5ml肌注 止血敏0.5ml肌注。3.调整酸碱平衡:初期碱中毒可用醋10~20ml内服;中后期腹泻为主(酸中毒),5%碳酸氢钠10ml静注。4.灌肠:可用温水,生理盐水,一般用0.05%~0.1%高锰酸钾,液体呈粉红色即可。 预防措施:CPV对外界的抵抗力强,存活时间长,故其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犬,对病犬污染的犬舍饲具、用具、运输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剂可采用2%的NaOH、漂白粉、次氯酸钾等。仿佛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并停用2周。对饲养员应该严格消毒,并限制流动,避免间接感染。疫苗免疫是预防发根本措施。但有可能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这和疫苗品质及免疫干扰有关。主要是疫苗毒株选取不当和母源抗体的干扰。疫苗应选用品质可靠的疫苗,首免时间一般认为在10周龄左右,但考虑到10周龄以前亦是幼犬易感期,故一般可在6周龄时注射小犬二联疫苗(此疫苗可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10周龄时注射六联苗,以后每隔3周注射1次六联苗,连续2-3次,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反向遗传学 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病毒发病机制和疫苗开发的认识。大型的RNA病毒基因组,如冠状病毒基因组,由于基因组较大且不稳定,很难在大肠杆菌宿主中克隆和操作。 两位通讯作者均来自瑞士的University of Bern Transformation-Associated Recombination cloning TAR克隆 基因组DNA片段和过量的TAR载体在去除细胞壁的酵母细胞中进行混合。每个载体中都含有对目的基因特异的两段序列(标为蓝色和红色)以及酵母的筛选标记HIS3和CEN6(淡蓝色原点)。由于载体过量,酵母细胞便会将DNA片段全部接受。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三类:1)未分到基因组DNA的;2)分到基因组DNA但未被整合到TAR载体上的;3)分到基因组DNA且通过自身同源重组被整合到TAR载体上的。显然我们是只需要第三种情况的阳性克隆,怎么把其它两种过滤掉呢?答案是进行电泳。 下图是对上述过程的简化示意: 2010年5月20日,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在美国 Science 杂志上报道了首例人造细胞的诞生。向山羊支原体 Mycoplasma capricolum 细胞中转入人工合成的蕈状支原体 Mycoplasma mycoides 的基因组而来,产生的人造细胞表现出的是蕈状支原体的生命特性。利用该平台,研究人员在拿到合成DNA片段后一周内,对新冠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改造和病毒拯救。研究团队于1月14日向试剂公司下单,以化学合成方式得到上述14个DNA片段,并在2月4日拿到其中的12个含片段载体(有pUC57、pUC19、pUC57mini和PCC1-His3)。其中片段5 和7 未获得,原因不详。研究团队最终通过对一位来自慕尼黑患者的新冠病毒样本(BetaCoV/Germany/BavPat/2020)进行RT-PCR 扩增,获得了第5和第7个片段。 利用TAR 克隆,研究人员获得了6 组正确组装的新冠病毒构建体的分子克隆。随后用酵母的同源重组系统依据末端重复的序列将这些DNA 序列拼到一起。获得完整的病毒序列后,用T7 RNA 聚合酶将其通过脱落转录,得到病毒RNA,将该RNA 用电穿孔技术导入到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 cell)中,使其感染。将用于培养绿猴肾细胞(~2d),含释放出的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注入到别的培养基中,发现可以感染别的细胞,说明新构建的酵母合成平台可以拯救病毒。 同理,作者团队在鼠肝炎病毒A59(MHV-A59)和MERS-CoV进行病毒拯救的测试,发现效果依旧很好,测试的克隆中正确组装了病毒基因组的YAC均可达到90%,这表明病毒在酵母中的组装效率相当之高。 TAR 克隆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可以先对全基因组进行设计,通过对小的具有重复序列的片段的合成,进而再依靠酵母的同源重组系统进行片段的正确组装,极大的降低了合成的难度,也大幅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无需得到变异毒株的临床样本,通过对病毒变异的分析,可以合成构建出该变异毒株的基因组片段,再通过酵母平台进行重建与拯救。论文中还提到对局部片段的重新设计,以测试改变前后对病毒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一方法即利用酵母人工染色体在酵母体内将合成的SARS-CoV-2的DNA片段进行体外重组,获得全长cDNA克隆。再将cDNA体外转录为RNA,利用电穿孔将病毒RNA转染进哺乳动物细胞,实现病毒拯救。 化学合成的基因组DNA所产生的SARS-CoV-2可以绕开病毒分离物的来源限制,而且还可以对单个基因进行遗传修饰和功能表征。 对于这一篇论文,我起初有许多地方不明白。 首先是病毒的基因组合成,理论上讲,比病毒更高级的生物基因组,并不是没有人合成出来过,因此这篇论文的技术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了,那为什么还可以发表在顶级杂志 Nature 上呢? 从时间线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1月11日病毒序列正式被公布(据我所知应该是中国CDC发布的),但是国外第一个提取出病毒毒株的时间却是到了2月26日,与序列的公布整整相差1个多月。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次的Pandemic,一个多月可以新增多少感染者和死亡者,时间就是生命啊!而作者在序列公布后的第3天便下出了订单,在ICTV正式公布新冠病毒名称的第2天便得到了拯救完成的病毒。可以想象,如果以后没有可能及时得到病毒的毒株,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序列得到病毒的毒株, 这是本篇文章最大的亮点之一,即在此类形势下给人一种研究病毒的范式。 第二个亮点,可以关注到作者不仅做了SARS-CoV-2,还做了MHV和MARS-CoV。看不明白的话给个提示:这三种病毒都是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的!此外,作者在表格中还列出未实现拯救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B)、寨卡病毒(ZIKA virus)和流感病毒(HCoV)。这意味着作者想 通过对一系列冠状病毒的拯救验证来说明这一平台广泛的适用性 ,将难缠的冠状病毒,乃至其他病毒的毒株获取难度降低。这或许对科学界是件好事,但是可能也是件坏事吧… Craig Ventor;冠状病毒亚基因组; 《COVID-19全景综述》,为一张大图,涉及基本信息,免疫学过程等内容, 很震撼且 非 常华丽 !在 公众号“炫亦”回复“cv”即可获得云盘链接! [1] Thao, et al. Nature , 2020. [2] Natalay Kouprina & Vladimir Larionov. Nat Protocol , 2008. [3] Daniel G. Gibson, et al. Science , 2010. [4] 孙明伟, 李寅, 高福. 生物工程学报 , 2010.
【我试下 ,O(∩_∩)O~,还请多指教】提纲一,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分为 1, 2 3 点,第二点分为1 2 3 4小点)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五小点a b c d e)三,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非常危险型)四,计算机病毒介绍(熊猫烧香,红色代码)五,坚决抵制病毒,共创安全网络《计算机病毒论文》一,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新的计算机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传播速度之快和扩散之广,其原因决不是偶然的,除了与计算机应用环境等外部原因有关以外,主要是由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原因所决定的1.计算机系统自身的缺陷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是一个结构庞大复杂的人机系统,分布地域广,涉及的系统内部因素及环境复杂。这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在使用环境上都难以严格地统一标准、协议、控制、管理和监督。2.人为的因素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制造的程序。可以认为,病毒由以下几个原因产生:①某些人为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认为手段高明,编制了一些具有较高技巧,但破坏性不大的病毒;②某些入偏离社会、法律或道德,以编制病毒来表示不满;③某些人因受挫折,存有疯狂的报复心理,设计出一些破坏性极强的病毒,造成针对性的破坏;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计算机深入家庭,现在的青年一代被称作“在计算机中泡大”的一代,他们了解计算机,以编制并广泛传播病毒程序为乐,他们非法进入网络,以破获网络口令,窃取秘密资料为荣,这都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不安定因素;3.计算机法制不健全各国现有的法律和规定大都是在计算机“病毒’尚未肆虐和泛滥之前制定的,所以法律和规定中“病毒”均没有作为计算机犯罪而制定应有的处治条款,因此各国开始研究和制定或修走已有的计算机法规。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a) 自我复制的能力。它可以隐藏在合法程序内部,随着人们的操作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b) 它具有潜在的破坏力。系统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般不即时发作,而是潜藏在系统中,等条件成熟后,便会发作,给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c) 它只能由人为编制而成。计算机病毒不可能随机自然产生,也不可能由编程失误造成。(d) 它只能破坏系统程序,不可能损坏硬件设备。(e) 它具有可传染性,并借助非法拷贝进行这种传染。三,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下面着重介绍一两种病毒。【熊猫烧香】其实是一种蠕虫病毒的变种,而且是经过多次变种而来的。尼姆亚变种W(Worm.Nimaya.w),由于中毒电脑的可执行文件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所以也被称为“熊猫烧香”病毒。用户电脑中毒后可能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同时,该病毒的某些变种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进而感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企业局域网瘫痪,无法正常使用,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等文件,它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该文件是一系统备份工具GHOST的备份文件,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病毒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使用户无法使用ghost软件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exe .com. f.src .html.asp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在硬盘各个分区下生成文件autorun.inf和setup.exe,可以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并且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来运行,搜索硬盘中的.exe可执行文件并感染,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熊猫烧香”图案。“熊猫烧香”还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系统弱口令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该病毒会在中毒电脑中所有的网页文件尾部添加病毒代码。一些网站编辑人员的电脑如果被该病毒感染,上传网页到网站后,就会导致用户浏览这些网站时也被病毒感染。据悉,多家著名网站已经遭到此类攻击,而相继被植入病毒。由于这些网站的浏览量非常大,致使“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广,中毒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超过千家,其中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江苏等地区成为“熊猫烧香”重灾区。这是中国近些年来,发生比较严重的一次蠕虫病毒发作。影响较多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且对于一些疏于防范的用户来说,该病毒导致较为严重的损失。由于此病毒可以盗取用户名与密码,因此,带有明显的牟利目的。所以,作者才有可能将此病毒当作商品出售,与一般的病毒制作者只是自娱自乐、或显示威力、或炫耀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另,制作者李俊在被捕后,在公安的监视下,又在编写解毒软件。红色代码 面对“美丽莎”、“爱虫”等蠕虫病毒,媒体曾经大喊“狼来了”,然而人们感觉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这次确实是真实的。红色代码II是大规模破坏和信息丢失的一个开始,而这种程度是我们前所未见的。对于我们所依赖的互联网结构而言,这是第一次重大的威胁—— 红色代码及其变异的危害7月16日,首例红色代码病毒被发现,8月4日红色代码Ⅱ又被发现,它是原始红色代码蠕虫的变异,这些蠕虫病毒都是利用“缓存溢出”对其它网络服务器进行传播。红色代码及其变异红色代码Ⅰ和红色代码Ⅱ均是恶意程序,它们均可通过公用索引服务漏洞感染MicrosoftIISWeb服务器,并试图随机繁殖到其它MicrosoftIIS服务器上。最初原始的红色代码带有一个有效负载曾致使美国白宫网站服务器服务中断。红色代码Ⅱ比原来的红色代码I危险得多,因为它安装了通路可使任何人远程接入服务器并使用管理员权限执行命令,且行踪无法确定。红色代码Ⅱ带有不同的有效负载,它允许黑客远程监控网站服务器。来自主要网络安全厂商———赛门铁克公司的安全响应中心的全球请求救援信号表明,大量的网站服务器(IIS)受到了感染。这进一步说明,红色代码Ⅱ的危害性很强。令人恐怖的是,人们还发现这种蠕虫代码程序如此成功:一旦受到感染,人们只需扫描计算机的80端口就能发现大量危及安全的文件包,而无需已公布的病毒列表。尽管红色代码的危害性令人恐惧,但仍未引起舆论的深层重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前一段时间媒体的报道并没有深层剖析原始红色代码蠕虫及其变异间的区别,媒体对报道这类病毒的深度也不够,这可能会使用户有一种已经安全的错觉,使得他们集中精力对付红色代码变种的劲头减弱,但是这种变异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原始蠕虫。如果用户没有对其WindowsNT或Windows2000服务器进行完全评估,它们可能更容易被入侵,从而导致瘫痪。这些Web服务器有良好的带宽,我们可以想象分布的服务机构中断会对带宽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而且这些Web服务器与其它重要的系统如信用卡交易服务器和秘密文件等也有潜在的依赖关系,这将危及其它机器的安全。还要明确的是,一个易被红色代码攻击的系统不一定是运行之中的IIS。客户必须了解,当一个标准操作环境安装网站服务器时,微软操作环境默认安装,这一系统也因此容易受蠕虫攻击。除非用户明确设定关掉此类服务,或命令不初始安装IIS。测定一台服务器是否容易被攻击的唯一办法是评估其是否安装了IIS,假如是的话,最好采用修补方法或移开IIS予以补救。红色代码可怕的原因揭秘受红色代码Ⅱ感染的成百上千台机器都在互联网上做过广告,这使得黑客很容易就能得到大批受感染的机器名单,然后远程登陆到这些机器上,得到一个命令提示符,随后黑客便可在这些机器上任意执行所需命令了。此时,黑客极有可能利用这次机会来全面替代这些文件包。他们可能会使用自动录入工具退出并安装根源工具包(root包),发布拒绝服务代理到易感染红色代码的文件包,并对它们进行修改。实现这些非常简单,红色代码Ⅱ文件包宣布它们是易于攻入的,黑客不需要非法进入,他只需远程登录该进程并获得一个命令提示符,那么他便可为所欲为。所有这些黑客都可以用自己的电脑就能帮他完成———不断连接到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件包,安装根源工具包,进行修改,然后转向另一台机器。黑客可以堆积上千个根源文件包,每一个进程都是一个分布式的“拒绝服务”代理。一组300至500个分布式“拒绝服务”代理足以使一个大型互联网站点瘫痪。通常情况会看到黑客每次可以攻击10,000或更多的服务代理,这就意味着黑客可以使互联网的主要部分如ISP、主要供应商和多重互联网电子商务站点同时瘫痪。由此可见,红色代码的真正危害在于单个流窜的黑客。拿暴动作为比喻,暴动中群众的心理是,一旦暴动展开,都想参与进去,因为人们可以用他自己以往不能独立采取的方式做想做的事情。有了红色代码Ⅱ蠕虫病毒,黑客会更加厚颜无耻,他们可以对更多的机器直接取得控制,因为文件包已经是易于攻入的了,并且被红色代码Ⅱ蠕虫病毒暴露在那里,安装根源工具包和拥有这些文件包也不再感觉是违背伦理的。总而言之,他们不用“破门而入”,只是“进入”而已。因为最艰苦的部分已经由蠕虫病毒完成了。而对防范者而言,一般用户都感觉旁若无人,因为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蠕虫病毒上,而没有放在到处流窜安装root包的单个黑客上。可以说,面对“美丽莎”、“爱虫”等蠕虫病毒,媒体曾经大喊“狼来了”,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这次确实是真实的。红色代码II是大规模破坏和信息丢失的一个开始,而这种破坏程度是我们前所未见的。这对于我们所依赖的互联网结构而言,堪称是第一次重大的打击。如何解除红色代码的武装现在,广大的受害者都陷于未能对这些成百上千台机器进行修补而是进行操作系统重新安装的尴尬境地。此时受害者还不知道自己的机器上运行着什么。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进行修补;要么进行非常详尽的分析并安装补丁。但是是否我们肯定必须要这么做吗?修补这些文件包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烦之又烦。任何处身在互联网环境中并享受服务的人都有责任采取合理的步骤来保护他们的系统,确保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好以及开销的合理。网络安全专家赛门铁克主张使用最佳实施方案作为控制风险的最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您的系统要与一整套基于80-20规则被验证后的系统设置保持统一。无论其是否通过最佳标准的审核,或是在实际设置过程中参照其它标准,每一个构造项目都会有一个业务成本。这也是80-20规则为何显得格外重要的原因,因为它能够识别一个系统所需的最重要转变是什么,比如说赛门铁克的ESM最佳实施策略。它将着重审核最关键的能够为您的安全投入带来收益的系统设置。80-20规则对于信息安全十分适用,它强调了您系统中80%危及安全的问题有20%来自于您系统的不合理构造。用学术的语言来说,这意味着保证补丁的及时更新、消除不必要的服务,以及使用强大的密码。对于消除红色代码病毒的举措方面,安全厂商大都是在病毒发作后,才开始对其围追堵截。与之相反的是只有赛门铁克一家在2001年6月20日发布了EnterpriseSecu�rityManager(ESM)可对IIS弱点做风险管理,利用它可阻止红色代码蠕虫。由于ESM的发布几乎正是在红色病毒被发现前一个月(在7/16/01),这使得ESM的用户能够在6月———红色蠕虫通过网络传播之前就可以评估和修补他们的系统而最终逃过了一劫。红色代码只是互联网威胁的一个开始,但是否每一次都能有厂商未雨绸缪推出最新产品,是否用户都能对即将到来的重大威胁保持高度警惕而提前防范,这就需要用户与厂商共同努力。四,坚决抵制病毒,共创安全网络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便拥有了一项本能的思想——欲望。起初,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欲望,便残杀了一些不属于同类的生命;接着,人类在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后,便想着去建立自己的势力、拥有自己的土地,从而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人类在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钱财后,便对身心上的享受产生了兴趣,从而推进了科技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科技取得的极大成就,人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便开始得不到满足,从而便创造了另一个空间——网络。经历过这个空间内的各种风雨,才渐渐感觉到文明、道德的重要,只有让所有游览者共同维护空间内的安宁,共同创造空间内的诚信,才能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文明,你我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