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骆法成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骆法成发表的论文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以上两题 。书上就有啊 看书即可了

该院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理论物理”、“光学”和“物理教育硕士”“凝聚态物理和光学工程”等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光学”专业是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承担了培养学科教学(物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任务,2012年增加学位工程硕士(光学工程领域)。上世纪 90 年代,先后成立了江西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现代光学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另外,江西省光电子重点实验室挂靠在该院。该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截止到2012年,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24人,讲师,助教3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3人。同时,聘请了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本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校内与校外、老中青相结合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 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创办于1994年10月。截止到2012年,该专业有专任老师24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6人,其中2人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有8位博士,8位硕士,5位在读博士。该专业拥有光纤通信实验室、综合通信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等数十个专业实验室,以培养能在电子与计算机通信方面从事设计、开发的“综合性、技术性、应用性”人才为宗旨,现已形成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光通信网络与器件、信息安全与量子通信与信息对抗与射频技术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办于2000年。截止到2012年,该专业有专任教师19人,教授4人,博士4人,硕士6人,其中2人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人为江西省教学名师。该专业拥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等多个电子基础实验室和传感器技术实验室、ARM和可编程控制器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并拥有大学生电子科技创新创业实验中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实验能力提供了平台。 物理专业物理学专业源自1942年8月成立的中正大学师范专修科理化组,是我校发展史上创办最早的系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截止到2012年,该专业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博士16人。该专业先后于 1986 年和 1993 年获得理论物理和光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为省内最早。现硕士学位招生专业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和“光学工程”,其中光学硕士点是江西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理电学院实验中心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由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通信实验室和开放创新实验室组成。截止到2012年,中心有800元以上设备2335台套,资产1062万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采取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实验中心形成了一支省学科带头人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教学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截止到2012年,中心有教师30人、实验辅助人员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者18人。 光学工程学科光学工程学科于2006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作为研究平台,2011年本学科组成员王燕博士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Nature Photonics》上发表首次成功验证红外光波段逆多普勒效应的研究论文。截止到2012年,光学工程专业有专任老师24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6人,其中2人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有8位博士,8位硕士,5位在读博士。该专业已形成了激光传输控制、光信号与信息处理、光通信网络与器件、量子保密通信与光子晶体技术五个主要研究方向。以陶向阳教授、袁彩雷教授、徐波博士等领衔的团队在激光等离子体中自生间歇磁流和相对论非线性效应、强激光传输通道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强激光热畸变和光束质量控制技术及部分相干光束的空间整形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学院在Opt.Commun、Optik、物理学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次),主编出版教材一部。以张祖兴副教授、桑明煌副教授、况庆强博士等领衔的团队在光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领域在江西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在《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光学学报》在内的国际国内一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3篇,其中18篇被SCI收录,8篇被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2009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以叶志清教授、饶春芳副教授、刘木林博士等领衔的团队在光通信网络与器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工业攻关项目多项基金资助,获2007年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以聂义友教授、王资生教授、段正路博士等领衔的团队在量子保密通信方向开展研究工作,该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研究项目等多项基金资助,近五年该研究方向在《Phys. Rev. B》等在内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7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39篇。以骆兴芳教授、王燕博士、刘桂强博士等领衔的团队在光子晶体研究方向取重大突破。首次成功验证红外光波段逆多普勒效应,该团对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包括《Nature Photonics》《Phys. Rev. A》在内的高水平论文多篇。 理论物理专业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学科硕士点于1986年获批。截止到2012年,共有指导教师1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本学科要求掌握理论物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统计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及复杂系统理论,凝聚态物理理论,量子物理、量子信息理论及其应用等。主要的研究内容集中在经典统计模型的相变、复杂网络的统计力学,新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制备,量子物理基础理论及其在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应用等。 光学专业该专业于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江西省“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该专业下设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激光物理与光通信、光学材料与器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四个研究方向。所授主要课程有:高等量子力学、高等电磁场理论、光学原理、高等激光物理学、计算物理、量子光学、量子电子学、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非线性光学、纳米材料与纳米光子学、非线性光纤光学、物理学中的几何相、光学前沿研究专题、物理学专业英语等。本专业人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高等院校教学。 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信号检测与处理是现代光学、电子学、信息传感、材料学等基本理论及相关应用技术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到信息采集、分析与处理、加工、传播、存贮与显示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现代科学技术。本专业侧重把光、电子学原理与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光电信号的检测、获取、传输与处理、光纤传感技术以及光电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201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方向:信号变换与处理,信号检测与传感器,系统分析与设计,光纤通信技术。 无线电物理专业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于2011年获无线电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无线电物理学学科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超导电子学和电磁信息检测与处理,主要研究内容为: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该专业主要研究复杂系统电磁辐射与散射的规律、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在遥测遥感、目标特性、电磁兼容、通信和人类电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微波、毫米波传输理论及其在通信、雷达、遥感和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微波毫米波信息获取、处理与成像技术。该方向应用多在手机终端、无线通信、RFID等领域;军用则涉及到国家安全、装备的方方面面,雷达、导航、卫星等等,海陆空天都需要,是国家急需的专业。超导电子学:本专业方向是超导体物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科学,以超导体的约瑟夫逊效应等为基础,主要研究物体处于超导状态下超导电子所具有一系列效应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我校该方向主要研究基于低温技术的超导量子逻辑器件和电路的设计、分析及制备工艺;研究超导量子电路中的隧道效应及其应用、长相干超导量子逻辑器件和电路的设计与操纵。电磁信息检测与处理: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图象算法、运动图象捕捉与识别、Linux硬件测试和嵌入式系统、 电子设计自动化和DSP。我校该专业主要从事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建立智能化检测系统的理论及工程方法,根据不同工业生产过程的要求研制出先进的工业过程检测及自动化控制装置。 凝聚态物理专业江西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硕士点于2005年获批并于2006年开始招生。截止到2012年,该学科形成了多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学术团队,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12人,博士其中4人具有两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方向有:无序与强关联体系;介观物理与低维系统;新能源材料及其相关物理问题;计算材料学;计算凝聚态物理;相变与临界现象;统计物理理论等。

家族名人骆牙:临安(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梁文帝任吴兴太守时,其为将帅,勇冠三军。文帝即位后,封为临安县侯,累迁散骑常侍,入直殿省。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徐失败后,他不知所终。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整炼缜密,为初唐四杰之一,辑有《骆临海全集》。骆炳贤:1934年出生,原名骆宜大,浙江诸暨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及高师工委会主任,《中学物理教学》期刊主编等。任教以来,先后在大学本科、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助教进修班讲授普通物理学、光学、物理教学论、中国物理教育史、物理教育测理与评价、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并指导物理教育进修学者3人,出版专著《中国物理教育简史》,合编教材、教参《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初中物理教育通论》等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中国物理教育简史》1994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优秀专著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原则》荣获浙江省高师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主持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工作期间,从浙江高师院校的实际出发,竭力开拓师资培训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1995年被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授予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师资培训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骆承烈:1935年5月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孙子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孔子与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原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40余职,中共党员。早在山东师大历史系毕业前,就多方调查、搜集资料、写出《济南惨案》。毕业后连续出版了四本书,加上教学工作出色,1958年被山东省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至今为止出版物有:自撰《孔子故里史迹》等19本,主编《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等25本,任副主编的《孔子资料汇编》等12本,参编的有《孔子评传》等10本,任顾问的《中华传统美德》等15本。其中参编的《孔子故里志》等获国家奖,编写的《孔子名言》等获省级奖。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章360多篇。还将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法予以表现,撰文井主讲电视专题片《孔子与儒家思想》36集,900分钟,《三字经》80集,1000分钟,还有许多短片,均由电视台上卫星播出,有的国外播映。年青时曾演过话剧、歌剧、京剧、曲艺等100多场,日后参加编剧并任顾问的大型舞剧《孔子畅想曲》是全国优秀舞剧之一。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历史、考古、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但以孔子与儒家研究为主。在孔子研究领域中又以微观见长。仅以收藏2500多种孔子像来说,1997年就获世界吉尼斯记录“收藏孔子像最多的人”。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夫人刘桂林副教授研究人体科学10年,做过5000次实验,发过多篇文章,1994年被全国人体科学研究会授予“15年来对人体科学作出突出贡献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编印过300万字的讲义,教出四千名学生(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曾应邀到国内10个省、市(含台湾省)及日、新、马等国作过学术报告。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国际文化名人”称号。骆沙鸣:副主任医师。男,汉族,1957年出生,中国台湾人。台盟盟员。毕业于福建晋江地区医科学院。现任晋江市医院五官科料主任。福建省八届政协委员。主要业绩: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五官科疾病,注重穴位注射疗法。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AGL液穴位注射治疗额窦炎100例分析》获东方医药杂志主办的全国基层医药论文大奖赛二等奖,创新了下鼻甲注射甲氰咪胍治疗变应性鼻炎,获良好疗效。《下鼻用注射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应用》获首届“淇滨杯”全国医药论文论著大赛二等奖,该疗法为全国首创治疗眼底病新的用药途径。参加编著专业书籍6册,1996年被晋江市委、市政府评为晋江市第二批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骆恒光,书法家, 号翼之,1943年6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1964年9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美术、书法编辑工作。曾从陆维钊先生研习古典诗文、书法和书论。并请益于余任天、诸乐三、沙孟海等前辈书家。学书从《兰亭序》《圣教序》入手,遍临历代名家碑帖,尤倾心于隋智永、宋米芾诸家法帖,后攻汉魏碑刻。作书以行草为主兼及楷隶。作品入编《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全国中青年书法家22人作品集》《中国著名书家百人作品展》(日文版),并参加在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书法展。致力于书论研究,出版有《骆恒光论书》《行书法图说》《王羲之圣教序及其笔法》等专著9种和《骆恒光行书墨迹》《集句对联字帖》《唐宋绝句行楷字帖》等字帖40余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骆尚骅:副研究员。男,1942年3月生,云南昆明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现任职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系中国蜂产品协会理事、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主要业绩:长期从事蜜蜂及蜜类物品的研究与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众多。是《南方山区有毒蜜源植物调查和有毒蜂蜜检验方法的研究》的主要执行人和撰稿人,获1978年湖南科技大会奖。主持过“蜜蜂纯种保存”、“蜜蜂近交系选育技术研究”、“蜜蜂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蜂王浆的高产和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等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持鉴定的“活性蜂王浆口服液的研制”、“西洋参蜜、西洋参王浆蜜的研制”,农业部主持鉴定的“山植营养蜜的研制”的第一主持人;农业部主持鉴定的“中植营养素8号及其制剂天然有机硒口服液的研制”的第二主持人。参译《昆虫生物化学》;参编《现代养蜂和蜂产品加工技术》;主编《国外产品文摘》;参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昆虫卷》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骆文光:高级工程师。男,1942年9月出生,四川营山人。九三学社社员。1964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内江市水电局总工程师,内江市三届政协委员,四川省九届人大代表。主要业绩:长期从事水利工作,在担任书房坝水库新建、黄板桥水库溢洪道扩建、瓦店子水库开裂漏水整治等工程设计中,首次采用含石土、立柱加横担启闭闸门取代门楼式间房、聚氯乙烯胶泥补缝等新材料、新结构。曾参与或担纲内江段主要城镇新水源和综合治理10年规划等5个课题研究。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了《提高小水电站防洪能力的措施》、《砌石坝病害的对症施治》、《用免耕垄作覆盖技术提高耕地抗旱能力》等30余篇文章,大多数被评为优秀论文,编辑的《奇特的砌石拱坝裂缝》、《水稻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等3部录像,在地方台播放、在全国性学术会上交流。参与和主研课题,已获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明“一种可拆取旋转推移窗”获国家专利。骆锡耀:男,1930年8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总工程师。业绩小传:195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系,“一五”计划期间,参予前苏联援建的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显著。1958年—1993年任职于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最终职务为总工程师,在多项重要工程中起技术骨干和主导作用。1980年在舟山定海山顶上负责我国自制的第一台直径30米微波天线的整体吊装中,克服山高风大地理环境恶劣等困难,自己设计和制造吊装设备,使安装顺利成功。1980-1984年全面负责镇海炼化总厂引进大化肥工程的安装技术,创造出多项超大件设备卸船、运输和吊装新方法,对促进该工程获国家银奖起重要作用。1987—1989年在宁波北仑港发电厂60万千瓦机组的我国第一座240米烟囱钢内筒建造中;为主创造出“气顶倒装法”工艺,并成功应用,该工艺获建设部和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发明专利,先后获建设部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专业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获省部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担任浙江省土木建筑为会理事兼安装分会会长,1993年退休,现在多家单位任高级顾问。骆祥发:男,1935年2月生,浙江省义乌市人。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196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为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从80年代初开始,先后担任浙江师大教务处长、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为浙江师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兼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为浙江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期间,根据当时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狠抓教育观念的更新,大力进行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扩展学校规模,提高学校档次,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的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全省的教育发展和经济振兴作出贡献。由于业绩显著,被评为浙江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繁忙的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余,长期坚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近年来专攻初唐文学,先后出版有《骆宾王评传》(与人合作)、《骆宾王诗评注》、《初唐四杰研究》和四九录《碌碌人生旅》等著作。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现正撰写《文章四友与吴中四士》、《碌碌人生旅》、《书斋田园录》等著作。骆 丽:女,1959年生,山东人。大专毕业,辽宁省朝阳市副食品厂工程师。主要学术成果:完成课题“利用价值工程,提高酱油出品率”、“采用 SWK系列控制,提高成曲蛋白酶活力”,获市级科技成果奖;在国家级科技刊物上发表《浅谈对甲醛法成曲酶活力测定的一点看法》、《酱曲酿造不可忽视糖类物质的作用》、《谈谈如何抓好酱油生产的基础工作》等论文5篇,其中2篇获市优秀论文奖,《浅谈对甲醛法成曲酶活力测定的一点看法》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骆胜:1940年9月生,浙江义乌人,大学文化,浙江省衢州市碰柑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要学术成果:从事柑桔生产研究工作,主持开展劈山种桔试点和万亩优质碰柑试验示范及国家、省级红壤种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同时完成“碰柑砂囊罐头的研制和开发”,属国内首创。发表论文122篇。曾获全国垦火三等奖。浙江星火一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星火技术管理先进工作者。骆传洲: 男,1952年6月生,湖北省人。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骆传洲头痛治疗中心主治医师。擅长诊治各种顽固性头痛。更多:骆春墀:工程师。男,1930年5月生,广东龙川人。大学。顺德市汇丰有机玻璃厂顾问,广州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建华化工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195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曾在广州塑料一厂、广州塑料五厂任职,从事塑料吹塑成型生产技术研究工作。废旧料回收利用和LDPE、HDPE的改性改塑研究成果引起同行关注;开发钙塑材料、无毒PVC瓶、聚烯烃、PS、ABS、PMMA板材等产品。1987年试制成功大型塑料卫生肉食砧板,获广州科技进步奖。撰有论文3篇。研究方向:塑料成型加工。骆光明:男,1956年出生,四川省新都县人。电子科大在职博士生。1984—1996年在电子工业部第三十研究所工作。现任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系统工程总体部副总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1984年获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通信网体系结构及总体技术研究,数字和程迭交换技术、数字接入网技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网络特性测试评估、嵌入式处理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发工作以及通信系统工程科研的组织和管理。1997年调入电子科学研究院,参与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总体工作,任电子部专家组成员,拟任副总设计师。近年发表、撰写论文、译作及研究报告20余篇,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1993年全国十大电子科技成果。1991年被机电部授予“优秀科技青年”,1993年被中电总和总参通信部联合表彰为“七五”国家重点通信装备先进个人。被授予电子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7年首批入选国家“人才工程”计划。骆国杰: 男,1926年9月生,浙江省玉环县化工仪表配件厂技术科专业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管路阀门、管件及附件的设计、生产管理工作。1987年受聘于化工仪表配件厂专门从事各种自控专业。常用管阀件及辅助容器等的设计制作工作。主要科技成果有:1988年负责试制生产的锥面密封管接头及阀门,经化工部基建局主持鉴定进行批量生产,荣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负责试制生产MC系列过滤减压调压器,由省工业厅组织七位专家、教授进行书面鉴定,认为是创优产品,可出口创汇,荣获台州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该产品最新一代过滤减压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进口压力高,流量大,寿命长等特点,在国内属首创。骆焕香:男,1946年4月生,湖北省监利县人。现任监利县网市棉花采购站财会股长、主管会计,1961年参加工作,1962年起担任会计工作,先后在监利县刘市、网市、三官粮站,棉组等基层单位担任会计,后调(北口)现改为网市等棉站,担任主管会计、财务股长。1983年被评为会计员,1988年被授予会计师职称。他从事基层财会工作30多年,在企业工作期间,特别是在现阶段能刻苦钻研市场经济学理论,准确运用会计学原理,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领导当好参谋,能结合本单位实际,主持制定出了一系列适应企业经营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居全县同行业之冠,多次被评为经营管理先进单位,他也年年评为优秀财务工作者。骆家刚:男1932年11月生,浙江省义乌县人。浙江金信集团,高级会计师。现任浙江金信集团总会计师、浙江金迪期货公司和金华粉末冶金公司董事长。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金华中心支行信贷员、计划股长,金华量具厂财务科长,金华市二轻工业局和金华市二轻总公司企管财务科长、财务开发部经理、总会计师等职,并兼任浙江会计师事务所顾问。1991年,曾赴美国西堤大学国际财务班学习结业。在70年代曾组织实施班组核算,建立内部银行,创立“一个目的,二个作用,三个观点,四个体系,五项结算”群众参加管理的工作方法,为全系统树立了榜样。在二轻局工作期间,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进行了改革,改革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统一,分别实行“单轨”与“双轨”核算的实施方案,并推行目标成本、价值分析和ABC物资管理等现代化管理。先后30多次参与企业技改和企业改制有关政策性问题的制定和实施,为企业增效作出了贡献,被授予省优秀会计。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已先后撰写了专业理论研究和工作经验文章27篇。他从基层企业到主管部门,现在仍担负着一个大型集团总会计师重任,将近半个世纪一直从事财会专业,为金华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骆家宗:男,1958年4月生,广州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任广州市三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广州市三和广告有限公司)总裁。广州市广告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广告户外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委员。广州市海珠区工商联理事。1.为第一个发现并推广使用全电脑电动控制霓虹灯技术的广告人;2.“松下电器”霓虹灯广告获全国第三届广告作品评比优秀奖(1992中国广告协会),“太阳神”灯饰系列、广州市环市路灯饰长廊和广州白云宾馆灯饰群分获广州市建筑灯饰大赛“繁华奖”、“光华奖”(1992),“XO马爹利”霓虹灯广告获794广州市“新大新杯”广告灯饰大赛银奖,霓虹灯广告“NEC日本电气”、“高露洁牙膏”、“广氏菠萝啤”均获794广州“新大新杯”广告灯饰大赛优秀奖,“高露洁”、“生力啤”获“古汉杯”95中国广告奖优秀奖,“不落的太阳”获“古汉杯”95中国广告大奖佳作奖,“太阳神”、“生力啤”获广东省第四届广告优秀作品评比金、银奖;3.公司在1994年首届中国广告公司实力评价排序中位于综合实力排序第32位,营业额排序第29位,广州地区私营企业综合实力60强第5名,1995年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186位,获1994年广州地区“十佳广告公司”称号,1993、1995、1996、1997年四度获得广州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纳税大户称号。主要著述:论文《后现代广告观》(《现代广告》1994)、《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报》1994)、《后现代广告观论纲》(《粤港信息报》1994)、《论广告市场》、〈如何使企业更具生命力》、《户外广告随笔》。骆景茂:男,1945年5月生,陕西省临潼县人。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会计师。1968年毕业于西北财经学院。先后在县百货公司、市农副产品公司、棉烟麻公司从事会计、物价、统计等工作。在干校讲过会计专业课,在主管部门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1984年调任陕西省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主管工交商贸企业财会工作,曾任市会计专业职称评审组组长、市第一届会计学会会长、《咸阳财会》杂志主编。从事会计工作认真负责,善于理论研讨。先后在《财政》、《财会》、《陕西会计》、《陕西财政》、《陕西财政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荣获财政部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佳作奖,多次获省级2、3等奖。论文曾入选上海编印的《审计文集》及《中国经济文库》。在市直企业中曾组织实行《目标利润管理》,收效良好。多篇论文受到市上党政领导的好评及推广应用,对提高市直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基层会计工作到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几十年勤奋不息,作风严谨,理论基础扎实,至今仍在财务会计战线上耕耘不止。现仍担任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主管会计工作;市第三届会计学会会长,并兼任陕西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咸阳分校副校长、会计专业课兼职教师。骆统:会稽乌伤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年二十,拜为乌程相,有惠政。后官至建忠郎将,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骆峻: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名士。曾官扬州士曹,后弃官隐居三十六年。善画山水,喜论当代利病,尤不信佛。骆知祥:合肥(今属安徽)人,五代吴大臣、理财家。为淮南支计官时,励精为理。徐温秉政时,其掌管财赋,与严可求齐名,时称严骆。后迁中书侍郎。骆仕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初官吏。洪武年间进士。授崇阳知县,居官廉介,抚民有方。官终太原知府。骆问礼:浙江诸暨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任南京刑科给事中时,因直言敢谏,得罪皇帝和宦官而被贬。后起为湖广按察副使。有《万一楼集》。骆日升:字台晋,福建惠安人,明代官吏、学者。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副使。死于奢崇明的叛军之手。有《骆台晋文集》。骆从宇:浙江武康(今属德清)人,明代官吏。万历年间进士。由翰林官累迁礼部侍郎,忤魏忠贤,罢归。魏忠贤败,官南京礼部侍郎。有《澹然斋存集》。骆绮兰:江苏句容人,清代女画家、诗人。为袁枚女弟子。工诗,作画亦有天趣。有《听秋轩诗稿》。骆秉章:广东花县人,清朝大臣。骆为龙:1933年2月生,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高级记者。骆伟里:男,1941年10月生,浙江安吉人。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苏州师专。现任《汉语大词典》编委、分卷副主编,《汉语大词典简编》编委,苏州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中文系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苏州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他从事辞书和训诂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论著有《汉语大词典》第九卷(分卷副主编),第一卷、第四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定稿编委)。《试评《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首卷复审定稿札记》、《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收获—《近代汉语词典》简评》、《一部颇具特色的新字典—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谈相关条目的处理》、《读辞典相关条目偶记》、《“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辞书疏误举例》、《训诂拾零》、《从“见猎心喜”的语源谈起》、《部首史话》、《释“街鼓”》、《释“行香”》、《觥与觥筹交错》、《“解手”来源之我见》、《“三阳开泰”的来历》等等。上述论文均发表在《辞书研究》、《词典研究丛刊》、《语言研究集刊》、《咬文嚼字》、《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等书刊上。另有辞书编纂札记及字词考释文章多篇。因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有突出贡献,1994年应邀赴京出席庆功会,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表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6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骆文胜:1967年生,广东龙川人。谜家。惠州大众实业投资服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自幼喜谜,1987年开始从事灯谜研究。从谜十余年来,在全国性灯谜大赛上,荣获猜射金奖26项,被授予“猜谜状元”、“谜王”、“最佳射手”等荣誉称号;荣获创作金奖十项。在公开发行报刊及电台、电视台表灯谜作品逾5000则;发表谜论、谜评文章100多篇。首创“桥牌谜”。谜文《灯谜与三十六计》被誉为开拓了灯谜理论的新领域。《中华谜报》曾先后两次以整版篇幅报道其人谜来绩。大量作品被收入《中华当代谜海》、《实用灯谜大全》、《毛泽东诗词灯谜集粹》等多部有影响的谜著中。

骆法成发表论文

笔名拓之。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张 鹃,赵志雄,张定柒,黄文强,刘国术,杨随心,李鉴峰,张效林,郭芳忠,王佐东,陈新长 郑清泉,雷国强

浅谈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工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工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新建筑工程的建设和旧建筑工程的拆除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大量资源,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建筑废弃垃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剪切性能以及抗震性能,探讨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性能指标;建筑垃圾;应用前景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兴土木的建设时期,土木建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也成为了消耗资源和产生垃圾最多的行业.为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破环,减少废弃混凝土的数量,做到可持续协调发展,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只有再生利用,于是跟再生混凝土有关的一些技术和研究也快速发展起来。

再生骨料或再生混凝土骨料[1-2]是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级配混合后形成的骨料,而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是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的重要一部分,也 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讨论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探讨再生混凝土应用工程的发展前景。

1、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比较早,可以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连年的战争破坏了大量的建筑物,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因此许多欧洲国家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2].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德国为了处理大量废弃混凝土同时为城市重建提供新的原材料,相继开展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工作.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JIS TR A 0006《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对于废弃物再利用,美国政府也制定了《超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这个规定给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操作依据和法律保障.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不过政府对再生混凝土研究工作相当重视,相继投入了不少的资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济大学对再生混凝土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3],包括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废弃混凝土破碎及再生工艺研究、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再生混凝土梁柱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等.2007年同济大学编写了地方标准《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 08-2018-2007),为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另外,中科院、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也对再生混凝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开发了相关的再生混凝土技术。

2、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

2.1物理力学性能东南大学陈亮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对比分析[3],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从破坏形态来看,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基本上始自粗骨料和水泥凝胶体面的黏结破坏,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有所差异.分析还指出,全部采用废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与相同配合比的普通碎石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降低9%,抗拉强度降低7%,抗压弹性模量降低28%,抗拉弹性模量降低34%,说明再生混凝土脆性降低,韧性增加.而全部采用废弃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较相同配合比的普通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增大28%,拉伸弹模降低34%,抗压强度比有所增加,说明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好。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骆行文等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对静力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声波传播特征参数随再生混凝土轴向压缩变形的变化规律[4].指出随着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峰值在减小,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也在降低.分析还表明再生混凝土声波传播速度随着再生混凝土的轴向压缩变形先增大后减小,在再生混凝土轴向压缩过程中,超声波在再生混凝土中波幅先增大后减小。

同济大学肖建庄通过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和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及极限应变的影响[5].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总体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的相似,但曲线上各特征点的应力和应变值有所区别;再生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高于普通泥凝土;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大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分析还指出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可以分别用3次多项式和有理分式分别进行拟合。

浙江大学徐亦东等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成功配制出C40—C60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并采用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进行单轴受压试验,测得其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了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6-7]。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M.Etxeberria等设计4种不同的再生混凝土粗集料取代率,通过4种混凝土的搭配比例来得到相同的抗压强度,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8].试验中,回收集料处于吸水状态,但不饱和,以控制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有效水灰比和更低的强度偏差.结果表明采用中低抗压强度的集料生产再生混凝土,其必要性已被证实归结于水泥的用量,测定了再生混凝土相对较低的弹性模量,此结果验证了几位学者提出的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N.Fonseca等通过不同的养护条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弹性模量和磨耗值,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的养护条件大体上跟普通混凝土一致[9]。

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Valeria Corinaldesi等采用取代率为30%的再生集料配制再生混凝土,分析了梁柱结合处再生混凝土在周期荷载下适用于结构的可行性[10].当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有几乎相同的抗压强度,然而,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劈裂强度和弹性模量比普通混凝土偏低.基于周期荷载试验结果,通过参数裂缝类型、分布能、延展性和设计值来评价梁柱结点处的性能,结果显示,利用再生混凝土浇筑的结点具备充足的结构性能。

2.2耐久性能

武汉大学刘数华、饶美娟对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主要包括弹性行为、干缩与徐变、温度变形性能,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渗透性、抗冻耐久性和抗化学侵蚀性能[11].对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虽有不同影响,但亦可满足于工程应用。

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龚先兵和长沙理工大学刘朝晖、李九苏对道路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包括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抗冻性试验和干缩性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能够满足道路工程的需要[12]。

浙江大学徐亦冬,沈建生根据再生骨料的特性并结合当今的研究热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使再生混凝土向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13].研究表明,尽管再生骨料属于低品质骨料,但通过将粉煤灰、矿渣及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充分利用粉体的优化组合以及界面强化效应,可使再生混凝上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及较高的强度等级。

安徽水利水电学院的魏应乐对再生混凝士的抗渗性、抗冻融性、抗碳化、氯离子渗透性、硫酸盐侵蚀、耐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水灰比、掺加粉煤灰、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减小再生骨料最大粒径、采用半饱和面于状态等改善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14].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行、抗硫酸盐侵蚀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和耐磨性均较普通混凝土弱。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A.Gokce等在中干试验环境下,对引气型再生混凝土和非引气型再生混凝土进行自由状态下冻融耐久性试验[15],结果表明,直接冻融坚固性试验为判断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坚固性提供了更为实际的试验条件,硫酸盐坚固性试验不能预测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冻融难易程度。

英国诺桑比亚大学Alan Richardson等基于质量损失和极限抗压强度2个指标,采用对比试验,对再生混凝土的冻融耐久性试验进行研究[16],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几乎有着相似的耐久性,原因归结于在分批前对再生集料仔细的选择和处理.耐久性是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生集料需要被大量的测试以便用于工业生产,本文表明了未来应用的可能性。

2.3抗剪性能

广西大学黄莹、邓志恒等通过对四点受力等高变宽梁进行剪切试验,探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剪切性能的.影响[17].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剪切破坏形态和普通混凝土相似,但其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均低于普通混凝土.在对再生混凝土抗剪强度、剪切变形和剪切模量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再生混凝土的剪应力应变曲线,建议了剪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和剪切模量的计算公式。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黄健和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肖建庄、雷斌对影响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各因素作了定性分析,得出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机理,包括剪跨比、混凝土强度及配箍率在内的诸多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趋势与普通混凝土梁基本一致的结论[18].同时指出增大荷载分项系数可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指标,但在配箍率较小时,荷载分项系数提高至1.5时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也不能满足可靠度要求.增大再生混凝士抗压强度平均值,使其标准值达到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水平,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可靠度均可满足规范要求,这是提高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指标的最佳途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丰、白国良等试验采用等高变宽梁,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再生骨料取代率,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及其发展规律[19],得出了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极限承载力与取代率没有直接关系的结论,同时还得出再生混凝土梁的切应力主应变曲线接近直线,试验所得抗剪强度相对普通混凝土较低的结论。

郑州大学的张雷顺通过13根再生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对比试验,对再生粗骨料取代2.4抗震性能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的肖建庄、朱晓晖完成了3种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在恒定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23],指出再生混凝土节点的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相类似,虽然再生混凝土节点的抗震性能略低于普通混凝土,但再生混凝土节点的延性等抗震性能仍满足相应抗震设防要求,说明再生混凝土可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节点中。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的孙跃东等通过对3榀1∶2比例框架模型在不同的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以及不同轴向力作用下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24].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在不同轴力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其受力特性、破坏形态和破坏机制没有明显的差别,破坏机构均表现为明显的“强柱弱梁”类型;再生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框架的滞回曲线均比较丰满,表明框架都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框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76~4.34,表明框架延性良好,再生混凝土框架的位移延性小于普通混凝土框架,随着轴向荷载的增加,框架的延性降低。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张建伟、曹万林等进行了7个剪跨比为1.5的中高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25],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剪力墙的承载力、延性、刚度、滞回特性、耗能及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使再生混凝土中高剪力 墙的抗震性能有所降低以及随着配筋率的提高,其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指出轴压比的提高,使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力提高,弹塑性变形能力降低。

北京工业大学的尹海鹏等进行了1根普通混凝土柱和3根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柱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26],模型按1/2缩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减小,试件初始刚度明显下降、承载力呈下降趋势、耗能值下降,抗震能力呈下降趋势,并指出再生混凝土柱可用于多层结构轴压比较小的柱的抗震设计。

3、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3.1存在问题最近几年再生混凝土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鉴于再生骨料自身的局限性和目前我国对再生混凝土利用的实际情况,还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合适的处理废弃混凝土的设备与相关技术较少,对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认识还不到位.

(2)废弃混凝土来源广泛且非常复杂,如何合理分级处理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相应的标准规范太少,实际操作时比较困难,目前还难以大面积推广。

3.2应用前景

再生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虽然在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上稍有逊色,但毋庸置疑的是,再生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应用时,可根据结构所处的部位进行选择性替代[27-28].对于主要的承重结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可以适当减少,设定限值或容许范围.对于一般结构工程,例如人行道板、桥梁护栏、防护砌块和其它附属结构,取代率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大。

摘要:

为了有效减轻不断增加的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保压力,减少资源浪费,建议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处理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来配置再生混凝土,使废弃混凝土变成土木工程领域的绿色资源。文章从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性能,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其耐久性等方面介绍了再生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材料、结构、力学性能,耐久性方面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基本特性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为再生混凝土技术在科研与工程应用中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力学性能;耐久性

1、再生混凝土简介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再生混凝土(Recycled Concrete),是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裂解、破碎、清洗与筛分后,制成混凝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而成新混凝土。它是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的简称。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逐年上升,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其中主要是废弃混凝土,这些垃圾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处理这些废弃混凝土的方法有两种:一、运往郊外堆存。这会成为新的垃圾源,显然不可取;二、作为回填材料简单地使用。这会浪费资源,不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据估计,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远远超过中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如何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再生混凝土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加工来恢复其原有性能,形成新的建材产品,从而既能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又解决了部分环保问题。这既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2、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及性能

2.1 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

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充分再利用的前提是要保证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是经济可行的。再生骨料的生产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对废弃混凝土块或钢筋混凝土块的回收、破碎与筛分等。简单的混凝土破碎及筛分工艺如图1所示。

2.2 再生骨料的性能

经过破碎处理的废弃混凝土,生产出的再生骨料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浆,这些水泥砂浆大多独立成块,只有少量附着在天然骨料的表面,导致了再生骨料密度小,吸水率高,粘结能力弱的特点。一般地,再生骨料棱角较多,表面比较粗糙。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再生破坏过程中,由于积累了损伤,会使再生骨料内部产生大量的微裂纹。研究表明,同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孔隙率较高,密度较小,吸水性增强和骨料强度较低。

3、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

3.1 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

由于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比天然骨料小,因此再生混凝土的密度比普通混凝土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密度有规律地减小,如果再生混凝土全部采用再生骨料,则其密度比普通混凝土相比,降低了7.5% 。再生混凝土有自重低的特点,这能降低结构自重,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同时,由于再生骨料孔隙较高,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3.2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与基体混凝土(相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用来生产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基体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破碎工艺、再生骨料的替代率以及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密切相关。由于基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环境各不相同,裂解、破碎的'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的差异,导致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不同的研究者所得的结论也有所差异。Hansen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体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一般情况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基体混凝土或相同配比的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更低,降低范围为0%-30%,平均降低15%。邢振贤等全部采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制作出再生混凝土,指出再生混凝土的抗弯强度约为基准混凝土强度的75%-90% 。和配合比相同的基准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降低了9%,抗拉强度降低了7%。

应该注意的是,再生骨料表面包裹着水泥砂浆,使再生骨料与新的水泥砂浆之间弹性模量基本一样,界面结合可能得到一定的加强。以此同时,再生骨料表面的大量微裂缝会吸入新的水泥颗粒,使得接触区的水化更加完全,最终形成致密的界面结构。由于界面结合得到加强,一定程度的补偿了因再生骨料强度较低而导致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劣化。

3.3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由于再生骨料中有大量的老旧砂浆附着于原骨料颗粒上,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通常较低,一般约为基体混凝土的70%-80%。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变形大,因此它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动荷载的能力较强。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影响较大,当水灰比由0.8降低到0.4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增加33.7%。

3.4 再生混凝土的干缩与徐变

再生混凝土的干缩量和徐变量比普通的混凝土增加了40%-80%。再生骨料的品质、基体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决定了干缩率的增大数值。Yamato等人研究表明,当天然骨料与再生骨料共同使用时,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会增加;水灰比增加时,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也会增加。

4、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

4.1 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

与混凝土渗透性有关因素主要分为两类。

(1)混凝土拌和料的组分、拌和物配合比以及工艺参数,即拌和料的制备、成型和养护等;

(2)混凝土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即在外部环境、结构应力、流体性能和渗透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由于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因此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比普通混凝土低。但是往再生混凝土里掺加粉煤灰之后,由于粉煤灰能使再生骨料的毛细孔道细化,因而很大地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

4.2 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

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及渗透性较高,它的抗硫酸盐侵蚀性比普通的混凝土差。同样的,往里面掺加粉煤灰,能够减少硫酸盐的渗透,使其抗硫酸盐侵蚀性有较大改善。

4.3 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极限伸长率增加了27.7%。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拉压比较高,因此再生混凝土抗裂性比基体混凝土更好。

4.4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比普通混凝土差。Yamato等人研究表明,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共同使用时或者减小水灰比可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

5、结语

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希望能够引起行业或者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一,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出路问题,既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省天然骨料资源,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主要途径之一,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第二,在工程应用研究中,不单要对如何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其耐久性如抗渗性、抗裂性等加强研究,来逐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第三,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均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区别对待。

第四,对再生混凝土进行合理设计,基本上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再生混凝土技术,我们还需要对其结构性能(抗弯,抗剪,抗冲切及抗震等)和设计方法多加强研究。

第五,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有重大差异,按照现行普通混凝土的标准、规程等显然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另一方面,国内的水泥、骨料与国外使用的水泥、骨料在成分和性能上差别也较大,因而更不能直接使用国外的相关标准。因此,建议结合再生骨料分级情况,尽早制定出适合国内情祝的再生混凝土的有关标准和规程。

第六,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性进行综合研究,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再生混凝土,同样需要xx积极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

参考文献

[1] 苏南,王博麟.废混凝土回收粗粒料品质与再生混凝土工程性质之探讨[J].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2009,12(03):435-444.

[2] 吴中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科技创新[J].建筑材料学报,2011 (01):1~5.

[3] 邢锋,冯乃谦,丁建彤.再生骨料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9(02):10~13.

[4] 孙跃东,肖建庄.再生混凝土骨料[J].混凝土,2014(06):33-36.

[5] 邢振贤,周日农.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开发思路[J].建筑技术开发,2005,25(05):28-31.

鲁秉杰鲁秉杰,男,1957年生,本科在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供职,甘肃永靖县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艺术研究院终身客座教授。在首届盛世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荣获金奖,全国书法竞赛获银奖5个。善长草书,自6岁练楷书,得到诸多名家指点,用沙盘铁笔苦练书法42年,笔下有千钧之力,俗称鲁铁笔。在第四届当代 秦理斌笔名文杉(闻山),出生于1955年,甘肃礼县人。现职于兰州大学艺术学院,任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现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日本国艺书道院理事等。书法作品风格平实简静,清新淡远,含蓄秀劲,雅逸雄健,力追藏魂魄于天然,纳灵秀 安继越安继越 1948年9月生,祖籍天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兰州市文联副主席。安继越先生自幼习书,七十年代开始参加省内外各种书法交流展出活动,作品曾 王炳文王炳文艺术简介王炳文 字笔耕,别署翰缘居士。1955年生于甘肃省通渭县。先后毕业于甘肃靖远师范。甘肃教育学院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陇中画院聘任画师。定西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定西市知识分子优秀拔尖人才。政协通渭县委员会委员。通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美术高级教师。书法初效二王,后习颜米及明清诸家 杨金鹏笔名阳雪,别号耕云堂主,1949年生于甘肃兰州市。幼承家训,学书习画,书法追求苍劲厚重之感,着力笔意情趣之发挥。近年来又以书法线条与笔法入西部山水画,力求表现出陇原山川之苍雄,黄土地山野里的泉声泥香。1994年获唐诗宋词书画印赴日展铜1995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书画家作品展金奖。1991年获甘肃省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 张巨鸿1966年10生,甘肃靖远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金城画院副院长。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著名画家龙瑞、陈绶祥、等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艺术团体及社会人士珍藏、并入编《当代中国山水画集》、 翟万益翟万益,1955年出生于甘肃,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修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获甘肃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三等奖,2000年获甘肃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一等奖,论文获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全国隶书学术研讨会一等奖,书法作品曾 殷望成殷望成,男,字莫极,甘肃通渭人 ,号三分居主人。1965年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陇西师范书法课讲师,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陇中画院特聘书画师,定西市文联委员,陇西县政协委员。书法曾先后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七届、第八届中青展、中国书坛第四届新人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第八届全国展、纪 周伍德周伍德,字力行、立行,号羲里娲乡人,1951年8月出生,甘肃天水秦安人,甘肃省书协会员,甘肃省羲皇画院副院长,天水市书协常务理事,政协甘肃天水秦安委员会常委。自幼爱好书法艺术,对二王、苏轼、米芾、张瑞图、黄道周、傅山、何绍基诸贴多有研习,二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刻苦练习,于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多有心得。同 牛尔惠汉族,号山里人。1971年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甘肃省通渭县,现就职于华夏西部影视城:专职书法师、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书画家的父亲之熏陶,由衷酷爱书法艺术。九岁始学书,临池不辗于至今。对书法楷、隶、行、草、篆、西夏文无不擅长、有所研究。上溯魏碑,下承唐楷。溶唐隶、汉隶、魏碑、泰山金刚经诸体于一炉的独家隶书更显 张康惠张康惠:(笔名劲夫,崇兰山人,字号墨池斋主人)1934年3月出生,甘肃榆中县人。毕业于西安艺术学院,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白银书画学院副院长、教授。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书画院高级荣誉顾问,荣誉会员,济南书画院、云南碧海书画院、会州书画院名誉院长、九州书画家协会、白银市书法家 赵福翰字瑞之,男,1938年生,甘肃省礼县人。曾任过县文化局副局长,县剧团团长等职务。原甘肃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现任华夏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东方书画院 副院长,华夏京都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院士,翰墨书画院院士,环球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书法师。在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大 赛中获优秀奖,在文化部文化艺 穆钧穆钧 1975年生,甘肃秦安人,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部书画艺术院副院长。近几年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一届大字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大展。在《美术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均有作品发表,在省市展览中多次获奖。 王福安王福安 男,1942年6月生,甘肃渭源县人。笔名一草,五味斋主人。渭源县文联 、书协理事,甘肃兰山印社、兰州聚文社、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国际 美术家联合会会员。现为甘肃书画艺术进修学院教授,陕西省渭南市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特邀会长,山东菏泽地区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几十年 廉继东廉继东,又名老廉。1965年出生于甘肃省通渭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水画家。师从张海、何家安先生等诸家。现读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中国画高研班。作品散文见于《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青年书法家辞典》等报刊辞书。现任河南三门峡市书画院副院长。 景维新号三野小吏,自署静心斋主,1938年9月生,大学学历,祖籍甘肃镇原人。中国牧青网顾问,原甘肃画院党委书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顾问,甘肃省美术馆顾问。 黎泉(19371-)笔名黎泉,斋号师简楼、饮墨斋、食纸斋、洮砚斋。甘肃山丹人。1956年就学于西北师范学院。1960年至今在甘肃省博物馆工作,现为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暨学术委员,甘肃省老年大学书画系主任、教授,兰州市书协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委员会甘肃分会理事,甘肃省政协委员。擅长书法,主要致力于汉简书法及理论探讨。 王志宾王志宾 1962年生于甘肃通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省书协会员。近年来,先后有10件作品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中展出。1990 年:书法作品入选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甘肃省第一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获《遵义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入选作品编入《作品精选集》。1991 年:获《牡丹杯》 何飞鹏何飞鹏、字健羽、青云斋主人1964年7月生,甘肃通渭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自幼好书法,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6年荣立二等功。其书法作品严谨深刻,精于小楷,并擅真、草、隶、篆。创作上上追秦汉,下及明清书家,博洽融合,化人为我,书风雄俊健美、潇洒大度,为雅俗所共赏。作品自1993 张宏武张宏武,1957年生于甘肃,就学于西安矿业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高级经济师书法名誉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外书画名人研究院名誉教授、甘肃省煤炭产业文联理事、书协副主席、甘肃省窑街煤电公司供应处副处长。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书展、全国书展和大赛,在国际国内书法大展赛中获奖30多次。先后被

骆勇发表的论文

骆勇以前是我们的专业指导老师。前年(2011年)已经调走了。现在交通工程的系主任是李慧。

还在的。 骆勇,工学硕士,交通运输系主任。1993年毕业于西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与拖拉机设计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4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智能运输系统(ITS)。作为主讲教师主要讲授《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汽车测试技术》,《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工程》,《客运场站枢纽设计》,《城市交通规划》《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其沿线设施设计》等多门本科学生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并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若干名。现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两项。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公开发表4篇,在国际交通学术大会发表英文论文1篇)。成都市交通工程专委会会员。

男,工学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四川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及成都市交通工程专委会理事。主讲《交通工程学》、《道路工程基础》》、《城市交通规划》等课程。同时从事交通安全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方向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骆郁廷发表的论文

骆郁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现为国家社科基金委评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负责人,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武汉大学)基地负责人,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委宣传思想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编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刊《思想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骆郁廷教授先后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软实力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它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多项。个人学术专著《精神动力论》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精神动力的整合》获教育部社科中心全国首届德育科学创新奖一等奖,《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源》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合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骆郁廷教授担任主编并出版《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等专著或教材。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合肥骆丽华医生发表的论文

骆医生是在周二到周四,有在总院安排门诊的,所以你要注意你预约的时间。目前省立医院的网上预约服务,是可以提供7日内的预约挂号的。因此,你根据骆医生的门诊排班,就可以选好哪个时间最好预约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