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高校鼓励创业:创业实践报告可替代毕业论文 新华社杭州6月17日专电(记者周竟)毕业论文一定要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吗?浙江农林大学为减少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只要创业实践报告能达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同等要求,该毕业生就能免写专业论文。 应届毕业生王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刚刚得到消息,他的创业实践报告《杭州简玩——打造大学生最有格调的旅行社交活动平台》通过了答辩委员会认定,可以替代毕业论文。 王帅是浙江农林大学林学121班的学生。从底开始,他与另外4名同学携手成立了临安梦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为大学生提供各类特惠旅游产品的微信平台“简玩校园”。截至目前已经开发了草莓采摘烧烤游、百元苏州一日游、厦门鼓浪屿半自助游等近10项旅游产品,受到了学生的热捧。 如今,王帅的公司入驻浙江农林大学创业孵化园,月销售额近10万元人民币,各高校代理近50人,合作景区商家超过30家,更有风投公司找上门来。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正当王帅准备暂停创业撰写毕业论文时,他得知学校今年出台了新政策,便进行了尝试。 根据该校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本科生发表论文、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修订)》,参加过创业活动的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其完成相关的实践报告,经创业学院——集贤学院答辩委员会答辩与审核,达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同等要求,可以申请以创业实践报告替代毕业论文。 “创业没有后顾之忧,感谢学校的支持。”王帅说。 该校教务处处长梅亚明表示,学校出台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据介绍,该校从2006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通过开设创业班、建立创业园、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经费、提供创业法律援助等举措,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近年来,该校每一届毕业生中都有近百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不少学生毕业前正式成立了公司,获得了风险投资。
浙江农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好。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智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智能系统研发、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该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1年本科历史。经过51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 经济学、法学、医学等 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学院坐落于杭州西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临安市,交通便利,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学院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林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浙江林学院理学院、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林学院体育军训部等。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院工会、学院团委等。行政系统:包括院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 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 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124.4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 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2009年,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 学校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本科专业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和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授予点2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8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94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426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70篇。《浙江林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超过1.0,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5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8人;硕士生导师19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院任教。浙江农林大学风景
浙江一高校鼓励创业:创业实践报告可替代毕业论文 新华社杭州6月17日专电(记者周竟)毕业论文一定要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吗?浙江农林大学为减少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只要创业实践报告能达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同等要求,该毕业生就能免写专业论文。 应届毕业生王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刚刚得到消息,他的创业实践报告《杭州简玩——打造大学生最有格调的旅行社交活动平台》通过了答辩委员会认定,可以替代毕业论文。 王帅是浙江农林大学林学121班的学生。从底开始,他与另外4名同学携手成立了临安梦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为大学生提供各类特惠旅游产品的微信平台“简玩校园”。截至目前已经开发了草莓采摘烧烤游、百元苏州一日游、厦门鼓浪屿半自助游等近10项旅游产品,受到了学生的热捧。 如今,王帅的公司入驻浙江农林大学创业孵化园,月销售额近10万元人民币,各高校代理近50人,合作景区商家超过30家,更有风投公司找上门来。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正当王帅准备暂停创业撰写毕业论文时,他得知学校今年出台了新政策,便进行了尝试。 根据该校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本科生发表论文、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修订)》,参加过创业活动的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其完成相关的实践报告,经创业学院——集贤学院答辩委员会答辩与审核,达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同等要求,可以申请以创业实践报告替代毕业论文。 “创业没有后顾之忧,感谢学校的支持。”王帅说。 该校教务处处长梅亚明表示,学校出台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据介绍,该校从2006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通过开设创业班、建立创业园、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经费、提供创业法律援助等举措,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近年来,该校每一届毕业生中都有近百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不少学生毕业前正式成立了公司,获得了风险投资。
1999年,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学科建设大会后,原园林系制订了学科建设规划,开展学科管理体制改革,2001年6月成立了设计艺术学学科。设计艺术学学科于2006年3月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1月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设计学升格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7月成立了美术学学科。2006年2月成立了服装设计学科和摄影学科。学院现有设计学、美术学、摄影、服装设计、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生态文化(茶文化)等7个学科,涵盖艺术学、文学、法学三大学科门类,新闻传播学和生态文化(茶文化)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占11.64%,副高19人、占21.84%,中级53人、占60.92%;博士10人、占11.49%,硕士48人、占55.17%;50岁以上7人、占8.05%,35-50岁35人、占40.23%,35岁以下45人、占51.72%。1、设计学学科 设计学学科成立于2001年6月,是在1994年设置的工艺美术专业基础上创立而成,2006年3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0月获得副高职称评审权,2007年1月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升格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包装与企业形象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告及书籍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近三年来有关教师先后在《装饰》、《中国陶瓷》、《浙江林学院学报》、《陶瓷研究》、《新美术》、《美术观察》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学科带头人:何征教授2、美术学学科美术学学科成立于2002年7月,初创于1986年的美术教研室。美术学学科是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摄影、园林、园林艺术、广告学等专业的基础支撑学科。目前,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美术学基础理论、美术创作、绘画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等。近五年来,该学科教师在学术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发表艺术作品130多幅。多次参加国内各种美术大展并获奖。有5位教师分别在“活力钱塘-2005杭州油画大展”和“月映浙潮-2005浙江油画大展”中获奖。每年有教师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了《华海镜书画集》、《黄小金油画集》、《何启陶专集》、《中国历代线描》、《画像砖艺术鉴赏》和《画像石艺术鉴赏》等专著20余部。承担各类课题2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2项。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2人。学科负责人:吴学峰教授3、服装学科服装学科成立于2006年2月, 2001年艺术设计专业增设服装设计方向招收本科生,2002年筹建服装设计实验分室,2003年增设服装设计学科组。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服装设计和服装工程。2005届和2006届服装设计毕业作品展演在浙江世贸中心举行,2007届服装设计毕业作品展演于2007年5月在校活动中心剧院举行。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学科负责人:彭景荣教授4、摄影学科摄影学科成立于2006年2月,2001年面向园林专业开设《风景摄影》课程,2002年增设摄影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3年增设摄影学科组。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摄影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摄影史、摄影批评史、摄影造型艺术论等摄影创作研究:主要包括艺术摄影、商业摄影、纪实摄影等数字影像艺术研究:主要包括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影像传播等影视艺术研究:主要包括影视摄影、影视编辑、影视理论等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共计11项,科研经费达10多万元。学科师生在各类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达20多项,现已出版专著及教材共8部。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3人。学科负责人:曾立新教授5、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科是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学科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0%。教师中有2名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名中国市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获得浙江省高校“教坛新秀”称号、3人获得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担任浙江省传播学会副会长、1人担任浙江省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中国广告教育学会理事、1人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专业委员会理事。近年来,学科教师主持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获各类科研奖励22项。学科负责人:孙文清教授6、中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立于2005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生态文学研究为发展方向和特色,学科教师划分三个研究方向:一是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研究,二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研究,三是外国生态文学研究。近年来,学科教师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近10部,主持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学科负责人:高旭国教授。7、生态文化(茶文化)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2人。
嗯,咋的了?你要问什么?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 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1999年,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学科建设大会后,原园林系制订了学科建设规划,开展学科管理体制改革,2001年6月成立了设计艺术学学科。设计艺术学学科于2006年3月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1月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设计学升格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7月成立了美术学学科。2006年2月成立了服装设计学科和摄影学科。学院现有设计学、美术学、摄影、服装设计、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生态文化(茶文化)等7个学科,涵盖艺术学、文学、法学三大学科门类,新闻传播学和生态文化(茶文化)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占11.64%,副高19人、占21.84%,中级53人、占60.92%;博士10人、占11.49%,硕士48人、占55.17%;50岁以上7人、占8.05%,35-50岁35人、占40.23%,35岁以下45人、占51.72%。1、设计学学科 设计学学科成立于2001年6月,是在1994年设置的工艺美术专业基础上创立而成,2006年3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0月获得副高职称评审权,2007年1月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升格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包装与企业形象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告及书籍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近三年来有关教师先后在《装饰》、《中国陶瓷》、《浙江林学院学报》、《陶瓷研究》、《新美术》、《美术观察》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学科带头人:何征教授2、美术学学科美术学学科成立于2002年7月,初创于1986年的美术教研室。美术学学科是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摄影、园林、园林艺术、广告学等专业的基础支撑学科。目前,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美术学基础理论、美术创作、绘画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等。近五年来,该学科教师在学术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发表艺术作品130多幅。多次参加国内各种美术大展并获奖。有5位教师分别在“活力钱塘-2005杭州油画大展”和“月映浙潮-2005浙江油画大展”中获奖。每年有教师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了《华海镜书画集》、《黄小金油画集》、《何启陶专集》、《中国历代线描》、《画像砖艺术鉴赏》和《画像石艺术鉴赏》等专著20余部。承担各类课题2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2项。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2人。学科负责人:吴学峰教授3、服装学科服装学科成立于2006年2月, 2001年艺术设计专业增设服装设计方向招收本科生,2002年筹建服装设计实验分室,2003年增设服装设计学科组。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服装设计和服装工程。2005届和2006届服装设计毕业作品展演在浙江世贸中心举行,2007届服装设计毕业作品展演于2007年5月在校活动中心剧院举行。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学科负责人:彭景荣教授4、摄影学科摄影学科成立于2006年2月,2001年面向园林专业开设《风景摄影》课程,2002年增设摄影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3年增设摄影学科组。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摄影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摄影史、摄影批评史、摄影造型艺术论等摄影创作研究:主要包括艺术摄影、商业摄影、纪实摄影等数字影像艺术研究:主要包括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影像传播等影视艺术研究:主要包括影视摄影、影视编辑、影视理论等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共计11项,科研经费达10多万元。学科师生在各类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达20多项,现已出版专著及教材共8部。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3人。学科负责人:曾立新教授5、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科是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学科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0%。教师中有2名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名中国市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获得浙江省高校“教坛新秀”称号、3人获得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担任浙江省传播学会副会长、1人担任浙江省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中国广告教育学会理事、1人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专业委员会理事。近年来,学科教师主持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获各类科研奖励22项。学科负责人:孙文清教授6、中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立于2005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生态文学研究为发展方向和特色,学科教师划分三个研究方向:一是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研究,二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研究,三是外国生态文学研究。近年来,学科教师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近10部,主持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学科负责人:高旭国教授。7、生态文化(茶文化)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2人。
曾任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7年4月至2020年8月,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2020年8月7日,浙江农林大学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周国模同志不再担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职务,保留本科高校正职待遇。
教育部高等学校林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省部共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林业碳汇与计量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森林经理学》负责人。
2020年4月,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院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
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等研究。
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0年被评为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1年获国务院 *** 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8年入选浙江省 "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2009年获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2011年入选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年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
作为森林碳汇方面的专家,自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以来,连续九年应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多年来,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位、第2位、第4位),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排名第1位),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1位),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排名第1位)。近十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项。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IEEE TGRS》、《Energy》、《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0多篇,其中SCI收录100多篇,出版科技专著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
自2002开始,开展了竹林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在竹林固持CO2的特征、动态与功能,碳储量遥感估算技术,竹林生态系统经营增汇技术,竹林全生命周期的碳汇功能评价,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2008组织实施了全国第一个毛竹碳汇林的建设,2010年编制完成全国首个碳汇林业建设总体规划,2010年获得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资格单位。2012年起,其团队开始在南美、非洲等地区进行竹林碳汇研究成果的推广,并在肯亚、衣索比亚等国家开展竹子碳汇造林试点,为非洲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中国智慧。2014年开发出我国第一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随后开发的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2017年项目"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套用"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些工作为推动国际社会深化对竹林碳汇功能的认识,开辟并推动我国竹林碳汇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农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8000字以上,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30000到50000字。本人就是浙农林的。
嗯,咋的了?你要问什么?
2009年至2013年10月,该校共承担包括国家级科技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3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近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50篇,授权专利368件,出版专(编)著229部。学校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等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完成开发项目13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带动20多万人脱贫致富,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5月,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54万余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800多种,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中国基本古籍库》、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CALIS农学中心学位论文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资讯行(ChinaInfoBank)、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网上报告厅、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万方科技成果库、万方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 。 学术刊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原《浙江林学院学报》)是浙江农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园林学、动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生物技术、水土保持学、土壤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简报。学报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Biosis),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等,是全国林业类和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此前曾获首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第二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 。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1年本科历史。经过51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 经济学、法学、医学等 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学院坐落于杭州西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临安市,交通便利,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学院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林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浙江林学院理学院、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林学院体育军训部等。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院工会、学院团委等。行政系统:包括院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 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 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124.4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 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2009年,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 学校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本科专业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和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授予点2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8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94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426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70篇。《浙江林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超过1.0,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5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8人;硕士生导师19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院任教。浙江农林大学风景
浙江农林大学2015外语学院优秀我给你发一份参考下
浙江农林大学专硕毕业要求有:1、研究生深造念书这个时间段的各主要科目标成绩一定要达到合格或者以上,即不可以有挂科的情况产生。2、在平日间表现方面,理工科的研究生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跟着导师进行一项或多项与本学科有直接关系的项目研究,并得出阶段性的成果。3、在毕业设计方面,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一定要有明确的数据及资料支撑,严禁抄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好是自己参加并获取一定成果的研究的报告,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