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sci论文最有成就感的是:历经多年甚至百年,你的文章一直被人拿来学习,索引,可以说你在某一方面的学术成就已经载入史册。那些造假的科研项目剽窃的文章,在你的权力失势以后,迟早成为人民的笑柄
一定要有白纸黑字客观的评价标准,不要加入专家评议等人为因素
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讨论。特别是《通知》明确提出,要破除论文“SCI至上”。
对此,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学术界之外,都引起大家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教育部和科技部的这个文件,意味着SCI论文已经不受欢迎、甚至没有用处了。真的是这样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教育部和科技部对高校SCI论文作出规范,并不意味着SCI论文真的没用了。读文件,一定要看细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文件中,有两个字,非常关键——“规范”。
也就是说,教育部和科技部的目标,重在规范SCI论文的指标使用,而不是废除SCI论文的指标使用。什么是规范?也就是说,过去出现了使用上的混乱。因此,现在要重新梳理,规范程序,规范标准,规范结果使用,而不是废除。
其次,看文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表述。教育部和科技部发文,主要的目标,正如文中表述的那样——目的是要在科研评价中,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而不管是在从定性的角度,还是从定量的角度,论文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内容。
再次,教育部和科技部发文,即便是在规范SCI论文使用的同时,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文件仍然指出,对于基础研究,论文是成果产出的主要表达形式。
只是,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点强调的是:今后,对于科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者的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而非是否属于SCI论文。也就是说,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但是 ,SCI论文在现实中,依然会有存在价值。
因此,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文件,重点是在破除论文“SCI至上”,并不意味着SCI论文被“打入另册”了。在经过规范之后,那些能够体现学术创新和科学价值的SCI论文,会呈现出更大的价值。相比之下,如果论文本身是“水货”,不管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都没有意义。对此,你怎么看?
能。被踢出SCI数据库的论文仍然可以在其他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和引用,不是SCI期刊并不意味着该刊物的发表毫无意义了,凡是能道选入SCI期刊目录的期刊,说明都是非常优秃的刊物,被ei检索后可以是ei刊物,所以sci被剔除后还能算ei。
作用挺大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每个单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只认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有的是前五位作者都是认可的。具体的情况还是要以作者所在单位的要求为准。
在国内,二作之后的作者往往是随意挂上去的,对于一区也是如此。由于学生对文章的需求量很,如果不加限制的话很难评定一个学生或者老师做的工作的好坏。因此,对于学生,国内的高校几乎清一色地要求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的文章,或者学生第一作者的文章作为毕业标准或者奖助金评选标准。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SCI论文,顾名思义,即为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中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曾经到现在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而由于南京大学率先引用并愈来愈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就SCI论文本身来说,中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中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一方面使得中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准,同时中国科技工作者也需要经常善于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
WOSCI沃斯编辑:高级职称评审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吗?据我所知评高级职称论文大多数都要求评职人员为第一作者,也有一部分也认可通讯作者。建议大家在评高级职称时最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即使不要求是第一作者,但是如果你以第一作者的发表的论文对你评职是有帮助的。不过,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要求不同,具体以单位下发的评职文件为准。 评职时评审是根据论文中作者署名的前后加分的,一般第一作者是加分最高的,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单位认可通讯作者的话,那么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加分是相同的。其次是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以此类推,前一名作者要比后一名作者职称加分高。 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第一作者是论文的主要撰笔者;通讯作者是论文的组织者和联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负责人,是负责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在某种意义上讲,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对论文的贡献是不相上下的。只是,目前国内对通讯作者的认可度不是很高,所以最好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投稿。 除了上述情况下,有的论文还会存在共同第一作者的情况。这是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不确定双方哪个研究者贡献更大时,就会有共同第一作者出现。那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可以用吗?经常会有作者问到这个问题。其实能不能用,要看单位是否认可。如果认可那是没有问题的。反之,如果不认可,那么就需要评职人员按照评职文件中的要求,准备论文。
费用从1000-1500美元不等。
一般来说,初投稿者的稿件是很难一次命中的,这可能是投稿者因经验不足而没有选对期刊造成的,也可能是期刊编辑对投稿人不了解、用稿十分谨慎造成的。
比如有时候,作者所在单位名不见经传也会增加论文录用难度,这是因为审稿人可能对作者的研究条件以及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SCI论文的重要性:
从科学研究到论文发表、产生影响是一个价值提炼的过程。所做的研究并不都是有效的,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取得效果的研究并不是都值得写成报告或论文,值得写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而且就算是论文可以成功发表,但其研究成果是否有人关注、值得一读,还要打个折扣。所以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想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并获得读者的认可,成为公认的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是难关重重的。
SCI刊物不一样,费用不一样,由于是国外的期刊,所以得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来付,这个过程一般是在线完成。发表的版面费,费用一般是几千美元到几百几千欧元不等,折合成人民币,是小一万块到一万多这个范围。所以也算不便宜的。这还是前提你文章审核通过的情况下。如果你文章通不过,这个钱你想花也花不出去。如果你觉得发表sci论文有难度,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上看下,那边可以帮一些快速发表。但是如果不是很着急,还是自己投稿吧。
要钱的,SCI运营成本也是比较高的,所以也是收取版面费的,也有不收的,收的是大多数吧。而且SCI的版面费不便宜,少则几百欧,多则几千美元,算下来上万人民币,是这样子的。但是关键还不是钱,是发表难度。所以能够顺利发表才是你该关心的,如果有心发表SCI论文,最好先去熟悉几个SCI期刊的论文,觉得你够得着的你认真写好去投稿,但是被拒是大多数情况,所以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另外还有一些机构提供一些SCI论文的辅助发表服务,你也可以了解了解,比如淘淘论文网。但是一般来说,建议你先自己投稿试试。
博士就业相比硕士和本科需要权衡的地方更多,毕竟年龄大了,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优势就是学术经验多。一般的就业渠道我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向:1、你特别优秀,硕博连读,发了很多高水平论文比如SCI十几篇,如此这般学校生怕你会被别的学校抢走,会用高额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留住你。比如当时我们学院一个学霸,家里农村的,本硕博连读,我们学校给了150万的安家费留住了他,留校当老师了。2、你不是特别优秀,学校没有留住你的意愿。那就去别的学校。比如我们实验室的一个老乡师兄,去了宁波大学当老师。还有一个船长考研后去了浙江海洋大学当老师。这些外校老师的渠道,可以是自己通过学校的官网查询招聘信息,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校招官网查到,还可以通过自己导师介绍。但是导师介绍的一般要一些打点费用。当时我研究生毕业时候,导师说介绍我去渤海大学当老师,我当时觉得打点费太高,也不想给家里要钱,没拿打点费,还影响了老师的关系,真是悔不当初。3、我记得有一个高校人才招聘网,可以去查看高校的招聘通知。没事可以去看看,有合事的就赶紧投递资料,早一点发邮件就提高一点成功的概率。4、还有一些渠道可以去研究所。比如大连化物所,上海705研究所,或者西北工业XX研究所等等。这些不一定需要特别硬的关系,可以直接投简历,和普通校招的过程类似,笔试面试后就业。5、还有可以去做博士后。我一个初中同学从武汉理工博士毕业后去了香港理工大学当老师。但是香港的中位数工资就是2万港币,他那边的生活成本太高了。所以今年回深圳了,去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做博士后,包吃包住,工资也高,生活成本比香港不知道低多少去了。6、我们学校当时有个学霸学姐,博士毕业后也去了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我是通过参加高志强博士在天津理工大学举办的ADRC交流学术会议认识了不少人。所以多参加一些学术圈内的会议、聚会等等,也能认识不少人脉,甚至工作机会。7、还有不少海龟博士选择了去大企业做研发,比如比亚迪电池领域的海龟博士年薪最高的达到了300万。包括华为在内,尤其IT互联网领域的博士起薪高达百万。只要你足够优秀。引用:经公司决定,对八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年薪制方案如下:1、钟钊: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4、管高扬: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5、贾许亚: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这 8 名员工全部为2019 届应届学生,均为博士学历,最高两名员工的年薪为 182 万 - 201 万元,另外两名员工的年薪为 140.5 万 - 156.5 万元,其他四名员工的年薪为 89.6 万 - 100.8 万元。
C刊在核心期刊领域应该都不错
主要看所在单位的评职要求,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用,如果你有什么疑问还可以询问网站上的编辑老师,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会指导你解决这件事。
发一篇非核心期刊没有坏处,文章发表,自己写的文章有一定水准的,最好还是选择核心期刊发,发在非核心期刊上肯定会降低文章的价值。反之,自己写的文章一般,估计核心期刊也不会收。文章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其拥有的固有价值,是由文章本身的质量决定的,而另一部分是由其传播带来的附加价值。发学术文章的目的在于向同行阐述自己的发现、观点,从而得到同行认可,赢得在这个领域内的认可
有没有用要看你的学校或单位对期刊等级的要求,如果要求的正规期刊,普刊就可以,C扩自然更高级,如果是核心期刊 C扩也勉勉强强了 虽然比不上正儿八经的南北核。
论文署名只采用前三位的,论著不分,只要注明你的著作部分就可以。
有用肯还是有用的,毕竟也是论文的一个作者,只是论文作者多了,那学术研究成果相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少了。建议作者自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有需要的话可以到一起问道官网发表。
要看地区,五个作者确实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