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昌宁县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昌宁县发表的论文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为不确定,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然而,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创意、激发灵感、提高生产力的办公空间,同时也要具备美学、文化和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在设计这样的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环保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昌宁—孟连构造带位于滇西南地区,北起昌宁,经耿马、双江、澜沧,向南延至孟连、景洪地区。大地构造上属滇西古特提斯造山带的一部分,介于保山地块与思茅地块之间,总体近南北向展布。昌宁—孟连构造带已知最老地层为下泥盆统,晚古生代地层发育,分布广泛,下、中三叠统零星分布,上三叠统为磨拉石组合,出露极少,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关系,中侏罗统至下白垩统为红层组合。

造山带是由古海洋演化而来,古海洋不同盆地形成不同的地层序列,这些地层序列在大地构造属性上存在岩石圈动力学联系,在空间上存在相变关系,在物源上有些地层序列是另外一些地层序列的母源区,我们将这些有成因联系、能够反映古海洋构造地理格局的区域地层体系称为造山带地层系统。在造山过程中,造山带原生地层系统发生了强烈的破坏、位移,甚至混杂。所以,识别和恢复各构造地层带的地层序列,并将这些地层序列重新配置,建立反映古海洋发展演化历史的造山带区域地层体系,是造山带地层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昌宁—孟连构造带区域地层系统恢复见图2.4。

2.2.1.1 耿马地体被动边缘地层带

在滇西南耿马、沧源、澜沧一带,分布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前人将它命名为南皮河组和怕拍组,并分别定为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我们的研究表明,这是一套断片型地层体,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至中三叠世,代表了耿马地块被动陆缘至残余洋盆的沉积序列。

以耿马四排山南皮河剖面、耿马南碧桥剖面、沧源怕拍剖面、沧源班奈剖面和澜沧小拉巴剖面为基础,恢复被动边缘地层带地层层序。恢复后的地层序列包括了早泥盆世至中三叠世。

在恢复层序的基础上,重新厘定研究区岩石地层单元,划分为温泉组、弄巴组、南皮河组和怕拍组。怕拍组包括怕拍村剖面、班奈剖面及耿马南碧桥剖面上部地层,其底部为细砾岩、粗砂岩,向上主要由黄色、褐黄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砂岩组成,夹灰黑色硅质岩,厘定后的怕拍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

南皮河组包括南皮河剖面一些地层断片,南碧桥剖面下部地层。以灰褐色、灰绿色泥质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有层状硅质岩、粉砂岩和砂岩,与怕拍组及弄巴组岩性容易区分,地质时代暂定为早二叠世至中二叠世。

弄巴组包括南皮河剖面一些地层断片,以及小拉巴剖面,恢复后的层序底部为灰黑色、黑色硅质岩、硅质泥岩,往上为灰黄色、黄绿色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地质时代为石炭纪。

温泉组,未见底,其上被新近系南林组不整合覆盖,厚大于830.77m。主要为浅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细—中粒岩屑石英(杂)砂岩、薄—中层状粉砂岩、浅—深灰、灰绿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和含角砾的(粉砂质)泥岩,夹数层浅灰、青灰色薄层状硅质岩、浅—深灰色薄层状硅质泥岩、凝灰质泥岩和浅灰紫色薄层状凝灰岩。在以碎屑岩、泥质岩为主的岩性组合中,普遍发育三种沉积层序:一为代表浊流沉积的鲍马序列,二为由泥质岩与呈透镜(层)体产出的岩屑石英(杂)砂岩构成的水道沉积序列,三为由薄层状砂岩与泥岩呈韵律状互层构成的浊流远端低密度流序列。代表了次深海大陆边缘环境的沉积。含有泥盆纪植物、笔石和牙形石化石。

图2.4 昌宁—孟连构造带地层划分对比图

2.2.1.2 洋盆地层带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许多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洋盆地层带在昌宁—孟连构造带分布较广,但断续出露,已知最老地层为下泥盆统,往上延续到上二叠统,晚二叠世晚期转化为残余洋盆。从地层保存来看,南部孟连地区保存较好,微体化石较丰富,而北部地区保存较差,化石稀少。

孟连地区洋盆地层序列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982)将其划分为下泥盆统腊垒组、中—上泥盆统和上泥盆统。吴浩若等(1989)在这套地层中发现早石炭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Feng(1992)以回库剖面、腊垒剖面、岔河东剖面和岔河西剖面为基础,根据放射虫古生物学研究,提出用岔河组代表区调队的“中—上泥盆统”,地质时代修订为中泥盆世至早二叠世,用中寨组代表“上泥盆统”,地质时代为中、晚二叠世。《云南省岩石地层》(1996)则将中—上泥盆统和上泥盆统合称为曼信群,地质时代仍然划归中、晚泥盆世。吴浩若等(1994)认为这套地层十分复杂,可与“构造杂岩”类比,并建议称为“南基河杂岩”。

冯庆来等(2000)对回库、腊垒、岔河东和岔河西4条剖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孟连地区洋盆地层序列既不是连续地层体,也不是混杂化的无序地层体,而是由许多地层断片组成的断序地层体。通过逐个地层断片的地层学研究,可以进行洋盆地层序列的恢复。恢复后的地层序列包括了早泥盆世至中二叠世,以浅灰色、灰白色夹褐色泥岩、硅质泥岩和薄层硅质岩为主,夹有陆源碎屑浊积岩。含有丰富的放射虫化石,下泥盆统含有大量笔石化石。

目前,洋盆地层带仅追索到中二叠统顶部,更新的地层尚未发现。但其分布范围十分广泛,除孟连地区外,向北至澜沧老厂、太尔布一带也有很好露头,但其出露厚度有限,可能缺失某些地层层位。更北的沧源、耿马一带,硅质岩减少,多为含泥硅质岩、硅质泥质板岩和细粒碎屑岩,岩层单层变薄,地层厚度也变薄。

另外,在昌宁—孟连构造带北部的昌宁、凤庆地区,分布一套由细碎屑岩、泥质岩和硅质岩组成的岩石地层,前人称其为温泉组,根据所含笔石化石将其划归早泥盆世。冯庆来(1992)冯庆来,滇西南海西、印支期放射虫古生物学及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博士论文,1992。在乌木龙地区研究发现,该套地层硅质岩含有保存较好的茅口阶放射虫化石。由此看来,昌宁—孟连构造带北部的温泉组比较复杂,不同剖面、不同地层断片地质时代不同,可能包括了早泥盆世至二叠纪地层,即由腊垒组和岔河组混杂组成。由于地层变形较强、变质较深,研究程度较低,目前难以详细划分和精细对比。

2.2.1.3 海山—洋岛地层带

昌宁—孟连构造带火山岩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是重要的含矿岩系。人们曾认为火山岩普遍位于中石炭统灰岩之下,故将其划归下石炭统(1:100万普洱幅,1965);1:20万凤庆幅(1981)、孟连幅(1982)分别创立平掌组、依柳组用以代表该构造带北部和南部的这套火山岩地层,后被广泛采用,并认为其时代和地层对比问题已经解决(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然而,方宗杰等(1992)、吴根耀(1993)、冯庆来等(1993)认为昌宁—孟连带火山岩是不同层位、不同成因的地层体,并根据火山岩岩石特征和放射虫地质时代,将其划分为两套,即依柳(平掌)组和老厂组,地质时代分别为早石炭世和晚二叠世。《云南省岩石地层》(1996)认为平掌组与依柳组为同一套地层,平掌组命名在先,故废除“依柳组”,用“平掌组”表示这套地层。

关于昌宁—孟连构造带平掌组火山岩及其上覆碳酸盐岩的沉积背景,长期以来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形成于裂谷环境(范承钧,1982);有人认为发育于滇缅马地块东缘的碳酸盐岩台地(方宗杰,1990);还有人认为是逆冲推覆岩片(吴根耀,1991)。刘本培等(1991,1993)明确指出,平掌组及其上覆碳酸盐岩地层形成于受海底火山喷发控制的海山环境。He Fuxiang等(1993)证明,平掌组上覆碳酸盐岩Al2O3含量很低,缺乏陆源物质,是海山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下形成的。笔者研究表明,尽管目前还不能断定昌宁—孟连构造带火山岩、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海山—洋岛环境,但该构造带的确存在早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海山—洋岛地层序列。

(1)曼信地区石炭系、中—上二叠统海山—洋岛地层序列:在昌宁—孟连构造带,火山岩地层序列以曼信地区研究最为深入。1:20万孟连幅(1982)沿中寨—曼信公路实测了火山岩地层剖面,该剖面沉积夹层稀少,地层时代研究缺乏依据,根据岩性对比为下石炭统依柳组。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量火山岩、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集中在南垒河两侧。但由于该区气候温暖潮湿,火山岩容易风化,地层露头较差,人们一直引用1:20万孟连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2)研究成果,将这套火山岩地层视为连续、单斜的下石炭统地层序列。冯庆来等(2000)和云南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2000年)云南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2000.1:5万曼信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万区域地质填图研究,发现该区火山岩地层有3套:第一套,分布于曼信桥附近的河谷,为枕状玄武岩,见燧石沉积夹层,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代表洋壳顶部岩石组合;第二套,分布于南垒河东侧南部地区,为块状玄武岩,沉积夹层发育,放射虫化石丰富,地质时代为中—上二叠统,其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洋岛拉斑玄武岩(OITB);第三套,强富集碱性玄武岩组合,分布于南垒河西部地区,为洋岛碱性火山岩组合,与上覆碳酸盐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碳酸盐岩主要为白云岩,缺乏化石,一般据岩性对比为上石炭统鱼塘寨组。所以曼信地区存在石炭系和中—上二叠统两套海山—洋岛地层序列。

(2)依柳地区平掌组海山—洋岛地层序列:依柳地区依柳剖面是依柳组的命名剖面,其底部被拉巴群逆冲断片掩盖,顶部与上石炭统鱼塘寨组灰黑色结晶灰岩整合接触。下部为灰黄色、灰绿色、黄绿色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气孔玄武岩和褐黄色、紫红色凝灰质碎屑岩构成的6个喷发—沉积旋回;中部为主要由灰紫色、土黄色凝灰岩、凝灰质碎屑岩,夹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薄层状凝灰质硅质岩;底部含硅质海绵骨针,中部含腕足、双壳及植物化石;下部为紫红色、黄色凝灰岩夹灰黑色、浅灰色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厚度为851m。

经过室内研究,形成如下认识:①该剖面下部为多个喷发相—溢流相交替形成的地层组合。溢流相玄武岩是以高钛为特征的洋岛玄武岩(莫宣学等,1998),喷发相火山碎屑岩被浊流改造,再沉积形成火山碎屑浊积岩;上部喷发相凝灰岩系占绝对优势,并受到海浪作用改造,形成凝灰质碎屑岩,含有海绵骨针、双壳类、腕足类及植物化石,反映了滨浅海环境;②该剖面平掌组与上覆上石炭统鱼塘寨组灰岩之间岩性存在渐变过渡关系,应为整合接触。

(3)澜沧老厂地区上二叠统海山—洋岛断层序列:在老厂矿区及其周围,火山岩相当发育,含有大型铅、锌、银、铜、金等多金属矿床,化石稀少,因岩性与依柳地区依柳组相似,将其对比为早石炭世,并称为依柳组(1:20万沧源幅,1986)。冯庆来等(1993)认为该区火山岩系分为两类:一类为深水二叠纪火山岩,另一类为浅水二叠纪火山岩、凝灰质碎屑岩。两者关系不清,暂时统称为老厂组。

深水二叠纪火山岩地层主要分布于老厂水库以西。主要由致密块状玄武岩、气孔状和杏仁状安山岩、安山玄武质凝灰岩、灰色凝灰岩夹浅灰色硅质岩组成,凝灰岩具粒序层理,硅质岩含二叠纪放射虫。厚度345~660m。

该地层与上覆灰岩貌似整合接触,据野外探槽揭露及大量切片观察,两者均为断层关系。与下伏泥岩、硅质岩和砂岩为整合关系,硅质岩中含有Follicucullus scholasticus Ormiston et Babcock等放射虫化石,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其顶部层位含有小个体神螺类,颇似早三叠世神螺类化石。另外,矿区报告曾记载发现Claraiasp.等早三叠世化石。所以,老厂组地质时代很可能为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

该火山岩枕状构造发育,气孔微小。硅质岩夹层中含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缺乏硅质海绵骨针,为深水放射虫组合类型。凝灰岩、泥质岩层含有大量铁锰质结核,其化学成分与现代大洋铁锰质结核化学成分类似。所以,这套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深水环境。顶部出现小型腹足类、腕足类等化石,表明海水已变浅。

范承钧(1985)、杨开辉(1993)认为该地区火山岩是典型的碱性玄武岩系列,属板内玄武岩范畴。Wu G.Y.(1994)则认为这种碱性火山岩系列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均可与亚速尔型洋岛火山岩类比。

(4)海山—洋岛碳酸盐岩层序:海山火山岩之上碳酸盐岩十分发育,最低层位为下石炭统上部,最高层位为上二叠统,不同地区发育程度不同,多数地区缺乏上二叠统。在耿马、沧源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之上发育喀斯特风化面,存在厚度不等的铁铝质风化壳,上覆陆源碎屑岩。在澜沧老厂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地层之上为风化壳,并被上二叠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覆盖。在耿马勐撒忙怀地区,海山碳酸盐岩地层内部还存在喀斯特风化壳。由此来看,海山碳酸盐岩沉积背景不稳定,可能于晚二叠世早期发生增生。

岩石化学研究表明,昌宁—孟连构造带碳酸盐岩岩石化学成分较纯,指示陆源物质含量的地球化学标志普遍很低,宏观上,普遍无陆源碎屑、粘土沉积夹层。

2.2.1.4 洋内弧地层带

该地层带被其他地层带覆盖,目前仅见于澜沧县拉巴乡一带河谷内,下部为长石岩屑杂砂岩、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局部夹有泥灰岩透镜体,其层序及时代尚未研究清楚。杂砂岩在矿物成分和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上与大陆边缘(包括被动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的砂岩存在很大差别。应用Bathia(1983)提出的判别方法,发现这些砂岩具有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型洋内弧远洋盆地沉积特征(方念乔,1993),上部为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硅质泥岩和泥岩,被命名为牡音河组(Liu Benpei et al.,1991),地质时代为早、中三叠世(Feng et al.,2001)。

在昌宁—孟连构造带南段,硅质岩发育的地层还有拉巴群和岔河组。拉巴群硅质岩多呈夹层产出,分布于泥、页岩中,部分层位相对集中,其厚度与牡音河组大致相等。但拉巴群硅质岩主要呈浅绿色、灰白色,夹薄层紫红色泥岩,野外与牡音河组容易区别,岔河组硅质岩颜色较杂,包括灰色、浅灰色、灰绿色、灰白色等,含泥质和炭质,与牡音河组亦容易区分。

牡音河组富含放射虫的硅泥质岩类在厚度上占绝对优势,沉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和陆源碎屑浊积岩的厚度很小(< 1cm)、粒度很细(< 200μm),具有典型的远源沉积特征;粉砂质杂砂岩REE分析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远离陆源、邻近大洋岛弧的马里亚纳型盆地环境(方念乔等,1996)。

2.2.1.5 弧前盆地地层带

临沧地体东部为南澜沧江构造带主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昌宁—孟连构造缝合带。基底变质岩系称为澜沧群,盖层为南段组和拉巴群,两者呈隐蔽不整合关系。

(1)澜沧群:澜沧群分布于临沧花岗岩基西侧,呈南北向展布,分为南木岭组、惠民组和西定组。南木岭组为深灰色、灰黑色含炭绢云石英片岩与石英岩互层,夹石英绢云千枚岩;惠民组由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变基性岩、铁矿层、大理岩组成;西定组为灰色石英白云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绢云片岩、含铁二云片岩等组成。根据微体古生物化石对比为中元古代。

(2)南段组地层层序:南段组是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1:20万孟连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命名的一个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命名剖面位于澜沧县的南段至阿里之间,主要由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泥质板岩组成,根据砂岩、泥质板岩的比例和单层厚度等特征,该组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在南段剖面,南段组较厚(达6113m),变质较浅;向北,南段组明显变薄,变质加深,板理发育,局部出现微晶片岩。凤庆一带的澜沧群习谦组及惠民等地的澜沧群南坑河组均可能与南段组层位相当,是同时代的产物(1:20万孟连幅、凤庆幅等)。

(3)拉巴群地层层序:拉巴群原名为“拉巴组”,是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1:20万孟连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命名的一个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建组剖面位于澜沧县拉巴乡南畔村。因“拉巴组”岩石类型较多,在不同的剖面上沉积组合不尽相同,厚度较大,后改称拉巴群(1:20万沧源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6;谢学文等,1992)。在拉巴群命名剖面——南畔剖面,拉巴群顶、底均为断层,地层保存不全,由此引起拉巴群地质时代归属的争议。所以,为了探讨其地质时代,有必要正确恢复拉巴群地层层序。冯庆来(1996)以命名剖面为基础,结合阿里、海邦和团结吊桥剖面资料,恢复拉巴群地层层序,分为5个岩性段。

下碎屑岩段:在孟连县城至南段公路48.6km处,拉巴群与南段组呈整合关系。拉巴群下碎屑岩段出露较好,主要为黄绿色、灰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厚约150m。下伏南段组为黄灰色厚层砂岩,夹灰绿色薄层泥岩,含大塘阶孢粉化石(Liu et a1.,1991)。两者岩性、颜色、单层厚度均有明显差异,野外容易识别。南畔剖面底部(拉巴群命名剖面第1层)砂岩相当于该岩性段顶部层位。

硅—灰—泥岩段:以南畔剖面第2~5层为代表,主要为黄绿色泥质岩、岩屑石英砂岩和灰色层状硅质岩,夹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在阿里村东(孟连县城至南段公路47.9km),海邦剖面和团结吊桥剖面均有该岩性段出露,其中南畔剖面和海邦剖面含有马平阶早期至中二叠世早期 、孢粉化石。厚约400m。

上碎屑岩段:以南畔剖面第6~10层为代表,主要为黄绿色、灰白色泥岩、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含植物碎片、薄壳双壳类、菊石及牙形刺等化石。该段泥岩成分较多,颜色偏灰,缺少紫红色岩层,不同于下碎屑岩段。在阿里村西、海邦剖面及团结吊桥剖面,该段也出露较好,厚约300m。

硅—泥岩段:以南畔剖面第11~12层为代表,主要为黑色层状硅质岩,夹紫红色、黄红色泥岩,顶部出现岩屑石英砂岩,含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厚约400m。该岩性段特征鲜明,出露较广,是较好的标志层。

凝灰岩段:仅见于团结吊桥剖面,为棕红色、灰绿色流纹质复屑凝灰岩,厚120m(谢学文等,1992)。

(4)南段组和拉巴群地质时代:由上可知,南段组和拉巴群地质时代争论的焦点在于南段组上段和拉巴群下碎屑岩段地质时代归属。1993年,笔者在孟连县腊垒乡至糯福公路4.1km处,于南段组上段采获一批菊石、双壳类等化石,经杨逢清教授鉴定,菊石类包括Stenopronorites sp.,Prolecaniies sp.等,相当于菊石带的E带(阮亦萍,1981;杨逢清等,1983),地质时代为纳缪期早期。杨敬之(1987)认为上、下石炭统界线应置于H带和E带之间。所以,南段组上段地质时代应为早石炭世末期。刘本培等(1993)报道的南段组顶部大塘期孢粉化石,产于厚层砂岩之灰绿色泥岩夹层中,该层无滑塌及角砾等沉积构造,孢粉时代能够反映围岩时代。总之,南段组上段菊石时代和孢粉时代基本一致,充分证明南段组上段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

肖荫文(1981)曾报道,在阿里海邦拉巴群剖面,相当于硅—灰—泥岩段底部灰岩中,含有Triticites sp.,Schwagerina sp.等 化石,一般将Triticites带置于马平阶早期(陈旭和王建华,1983;夏国英,1987)。在该蜒动物群上部泥岩层中,杨伟平(1993)分离出阿丁斯克期Artinskian阶孢粉化石。所以,拉巴群硅—灰—泥岩段地质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由此推论,位于南段组和硅—灰—泥岩段之间的下碎屑岩段,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中期。

拉巴群硅—泥岩段含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放射虫化石,从下至上可以划分3个组合带:Follicucullus scholasticus m.Ⅱ组合带、Neoalbaillellaoptima组合带以及N.ornithoformis组合带(冯庆来等,1993b)。第一个组合带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后2个组合带地质时代分别为吴家坪期中、晚期和长兴期。凝灰岩段缺少化石,推测其地质时代为二叠纪最晚期,也有可能延至三叠纪早期。

另外,在东岗一带和阿里东部地区,出露一套颜色鲜艳的紫红色泥岩,1:20万孟连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2)将其划归拉巴群,但目前所有拉巴群研究剖面均没有包括这套地层。方念乔教授在东岗一带该套地层中曾发现早三叠世牙形石化石(张舜新鉴定),说明这套地层可能与凝灰岩段层位大体相当。

综上所述,南段组中、上段地质时代为大塘期,相当于欧洲韦宪期至纳缪期早期,推测下段主体应为岩关期;拉巴群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很可能延续到早三叠世。

2.2.1.6 盖层地层部分

昌宁—孟连洋盆于中三叠世彻底闭合,并形成山系。上三叠统(三岔河组)为山间盆地磨拉石沉积组合,出露极少,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关系;中侏罗统(龙海组、柳湾组、勐嘎组和花开左组)至下白垩统(景星组)为红层组合;新近纪(南林组和芒棒组)同腾冲地层分区、保山地层分区能够对比;第四纪主要为河湖相沉积物,零星分布(图2.4)。

三岔河组仅零星分布于凤庆、双江一带,厚386~662m。凤庆三岔河组为一套灰色砾岩、砂砾岩、砂岩、泥岩组成的多个下粗上细的沉积旋回,中部夹炭质页岩和泥灰岩,上部紫红色层逐渐增多。双江勐勐河由灰绿色砾岩、砂砾岩、细砂岩、粉砂质页岩组成三个下粗上细的沉积旋回,中部旋回夹煤线和碳质页岩。由北而南由近海河湖相向河湖沼泽相变化。

龙海组、柳湾组和勐嘎组地层特征能够与保山地层分区对比,花开左组和景星组地层特征能够与思茅地层分区对比。

关于杨振宁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学术成果

1、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T>0)的严格解,这个模型和结果后来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2、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

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3、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对称性是物理学之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20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之一。从经典物理以及晶体结构,到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对称性分析是物理学中的有力工具。杨振宁对粒子物理的诸多贡献表现出他对对称性分析的擅长。

他往往能准确利用对称性,用优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结果,并且突出本质和巧妙之处。1999年,在石溪(Stony Brook)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杨振宁被称为“对称之王。

4、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却极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

1952年,杨振宁还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 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

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二、论文著作

1、论文: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

2、著作:

《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英文)

《杨振宁文集》(中文) 、《曙光集》(中文)

2018年5月,杨振宁及其夫人翁帆编著的科学随笔《晨曦集》出版发行。

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读书教学四十年》《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技》《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与物理》等。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1、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

2、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

3、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

4、作家江才健: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有标志意义的事。中国一向自视为天朝大国,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自此一蹶不振,信心大失。

杨振宁的获奖,如他自己所说,是“帮助改变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不但影响许多年轻学子投身物理,他后来的思言行止,也对中国人的学术文化带来深远影响。

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杨振宁先生或与其同等伟大的前沿物理学家才有资格入围,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一、先看一些对他的不同评价

1.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次年即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华人诺奖得主。杨振宁创建了并主持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1997年该研究所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有7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通过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而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的(3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

盖尔曼是夸克之父。他处处和费曼较劲不服气。但是盖尔曼在杨振宁面前很谦虚,他自己多次声称量子色动力学不过是将杨振宁标准模型的su(2)对称性扩展到su(3)而已。杨振宁多次生日,他都不远万里赶过来参加。

3.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富兰克林学会排名,杨振宁在前四名。前三位都去世了,在世的杨振宁是第一没有争议吧?

4.说一些题外话,杨振宁是世界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美中俄三个超级大国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获得的荣誉奖章奖项数不胜数,科学界重要奖项全部囊括。可以确定的说,华夏子孙自炎黄算起只有杨振宁一个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引领文明的发展。

不完全统计:杨振宁接受过院士头衔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等。

5.“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之一。”学术界习惯于把他排在历史前十甚至前五。

6.Yang-Mills场是基础理论的基石之一。过上十万年,百万年,千万年,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这造福了全人类的伟大工作,真正值得万世瞻仰。能拿去跟牛顿、爱因斯坦相比。

7.杨振宁真的太伟大了,至少目前在美国人心中是这样,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一些美国人甚至认为他是在世的爱因斯坦。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世界级贡献。(见后文)物理学家按照贡献排名,第一梯队是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和杨振宁。其他人请到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去找。

8.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9.在2000年的时候,《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10.据搞理论物理的朋友说,杨老有12项诺贝尔奖级别的贡献,当世理论物理贡献第一,有史以来前五。去全世界哪所大学都会享受最好的待遇,何况中国的养老条件和医疗水平还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一句话概括:你能认识到的杨振宁的伟大程度=Exp(你的学识程度)。

早在五十年代,杨振宁在美国物理学界就差不多是最高薪酬者,年薪五十万美金,他被称为战后最伟大的天才,战后著名天才有盖尔曼,费曼,图灵,冯.洛伊曼,哥德尔,但是所有这些人认为第一伟大的天才还是杨振宁。

五十年来所有的粒子物理学家的诺奖,大半功劳来自杨振宁,比如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使用杨振宁的标准理论做的预测,希格斯粒子是宝石但藏宝图是杨振宁提供的,杨振宁徒子徒孙诺奖几十个,标准理论描述了62种基本粒子,也解释了四种基本力,已经是一统天下的物理教皇了,地位超爱因斯坦。

二.科学上的贡献

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1475001(2014)

2012年,90岁的杨振宁收到的一件生日礼物是一个8cm×8cm×6.6cm的黑色立方体。立方体的底部刻着“恭祝/杨振宁教授/九十华诞/清华大学”,上平面刻着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而4个垂直平面则从左侧开始顺时针依次刻着他对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重要贡献。这让人联想到所谓的朗道(Landau)十诫。

事已至此,连上述论文题目都看不懂的喷子们,也只好拿邓稼先和翁帆说事儿了。这十三项贡献的简单说明放在附录,有兴趣的自己去慢慢看吧。

三.对清华的贡献

现在杨在清华,清华物理系建系区区三十年,在杨的远见卓识下,如今清华的物理科研水平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物理系。当年张守晟来找杨做粒子物理,杨劝其做凝聚态理论,张如今因理论预言拓扑绝缘体并被实验证实,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巨大的领域,并成为了诺贝尔奖的热门获选人。而杨当时不看好的粒子物理,这几十年来,除了实验缓慢地不断验证几十年前的理论以外少有进展。杨当年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而张如今也一定程度上因杨的人脉而在清华兼职,并且帮助培养了清华本土博士祁晓亮成为斯坦福的教授。

在清华物理基地科学班的教学模式,清华IAS的建立,以及凝聚态和冷原子领域方面,我国的物理学研究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和老杨有关系,尤其是08年前后那些个论文,很大程度上对于我朝理论物理的研究团队培养做出了贡献。90年代清华物理系甚至请不到一些一流的研究者来组建团队,甚至某些课还要请外校的来上,杨振宁以个人影响力把清华物理系的基础给打了起来,以私人社交圈招了不少大牛研究者。而这个影响是全中国业界都受益的,那代人或多或少都受了老杨物理学界私人社交圈的影响,而凝聚态和冷原子恰恰也是我朝弯道上赶上世界水平的一些领域。包括偏向工科的东南大学,物理学在凝聚态的水平也是极高,所以老杨对于我朝物理学的成长确实是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对中国的贡献

杨振宁早在WEN革期间就回国讲学,成为中美关系解冻后的第一位来华访学的知名华裔科学家,为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浩劫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杨振宁多次回国讲学,为被浩劫阻碍的中国物理学界带来了前沿知识。他在八十年代推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促成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的设立。到了九十年代末,杨振宁促成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优秀科学家回国服务,其中包括首位亚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这些年,杨振宁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数不清的贡献,把中国在部分领域拉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还推荐了上千名优秀学生赴国外深造。

附录A 杨振宁的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中国安徽合肥三河镇,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

1938年夏,杨振宁以高二学历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以出色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1942年,20岁的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

1944年,杨振宁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清华大学王竹溪教授。

留学海外:

1945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了美国考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

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5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2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分道扬镳。杨振宁拒绝谈论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的。他说:“这是我生命中最令我感到遗憾的事情。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他们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讲话了。

加入外籍:

1964年,杨振宁成为美国公民。此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为中国公民。

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1年夏,杨振宁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

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2002年担任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回国定居:

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2009年,杨振宁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照澜院里的一栋别墅是他的寓所“归根居”。

2012年6月30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庆祝90岁生日,并获得了校方赠送的刻有其重大贡献的黑水晶一尊。

2004年12月24日,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步入婚姻殿堂。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附录B 杨振宁的主要工作与成果

一、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漂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又极重要的模型,直到1960s才被理论物理界广泛认识,看到了杨的尾灯。

1952年,杨振宁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这个理论精品至今翻出来放到统计力学和场论中仍然可以优雅到令人高潮。

二、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但是时间时间会给你答案,就象现在的分子生物学去证实达尔文,最近的引力波去印证爱因斯坦。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杨振宁的判断也得到了实验证实。

三、杨—Baxter方程

1960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杨振宁发现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杨—Baxter方程。1967年,杨振宁还写了一篇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此问题的S矩阵。后来人们发现杨—Baxter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杨振宁当年讨论的1维费米子问题近年来在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发明的嵌套Bethe假设方法次年被Lieb和伍法岳用来解出了1维Hubbard模型。Hubbard模型后来成为高温超导的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

四、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T > 0)的严格解。最近这个模型和结果也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五、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跨界为王。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六、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long-range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 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 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七、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对称性是物理学之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20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之一。从经典物理以及晶体结构,到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对称性分析是物理学中的有力工具。杨振宁堪称最美物理学家,对对称性分析极为擅长,能准确利用对称性,用优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结果,并且突出本质和巧妙之处。1999年,在StonyBrook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杨振宁被称为“Lord ofSymmetry”。

1950年,杨振宁关于π0衰变的论文以及他和Tiomno关于β衰变中相位因子的论文奠定了他在此领域中的领先地位。1956年,θ—τ之谜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难题,当时普遍讨论宇称是否可以不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从θ—τ之谜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走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提出“宇称在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守恒,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许不守恒”的可能,将弱相互作用主宰的衰变过程独立出来,然后经具体计算,发现以前并没有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

吴健雄于1956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60Co β衰变的实验。次年1月,她领导的实验组通过该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为这项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long-range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 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 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八、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质疑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预印本引起Oehme于1956年8 月致信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P)、电荷共轭(C )、时间反演(T)三个分立对称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导致杨振宁、李政道和Oehme 发表论文57e,讨论P、C、T 各自不守恒之间的关系。此文对1964年CP 不守恒的理论分析有决定性的作用。

九、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1960年,为了得到更多弱相互作用实验信息,利用实验物理学家Schwartz 的想法,李政道和杨振宁在理论上探讨了高能中微子实验的重要性。这是关于中微子实验的第一个理论分析,引导出后来许多重要研究工作。

十、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1964年,实验上发现CP不守恒后,引发出众多乱猜其根源的文章。杨振宁和吴大峻没有理会那些脱离实际的理论猜测,而作了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建立了后来分析此类现象的唯象框架。Fermi名师高徒,我自当独辟蹊径。

十一、杨—Mills 规范场论

1954年,杨—Mills规范场论(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发表。这个当时没有被物理学界看重的理论,通过后来许多学者于1960 到1970年代引入的自发对称破缺观念,发展成今天的标准模型。这被普遍认为是20 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此论文从数学观点讲,是从描述电磁学的阿贝尔规范场论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推广。而从物理观点上讲,是用此种推广发展出新的相互作用的基础规则。

引力波最近大热,大家更了解了在主宰世界的4 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弱电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都由杨—Mills 理论描述,而描述引力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与杨—Mills 理论有类似之处。杨振宁称此为“对称支配力量”。杨—Mills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物理成就,杨—Mills 方程与Maxwell方程、Einstein方程共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堪称物理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但是杨振宁的出发点并不是要颠覆什么,而是要在复杂的物理现象背后寻找一个原理,建立一个秩序。这种秩序的建立是杨振宁追求物理学之美和追求对称性的一个主要表现。

十二、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

杨—Mills 理论还把物理与数学的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1970年左右,杨振宁致力于研究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发现了不可积相位因子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规范场有深刻的几何意义。

十三、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1975年,杨振宁和吴大峻发表了论文75c,用不可积相位因子的概念给出了电磁学以及杨—Mills场论的整体描述,讨论了Aharonov—Bohm效应和磁单极问题,揭示了规范场在几何上对应于纤维丛上的联络。这篇文章里面附有一个“字典”,不禁让人想到牛顿给这个地球写《原理》,杨也当了一把翻译,把物理学中规范场论的基本概念准确地“翻译”成数学中纤维丛理论的基本概念。这个字典引起数学界的广泛兴趣,大大促进了数学与物理学以后几十年的成功合作。

附录C杨振宁的个人荣誉

所获荣誉称号:

1958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6年,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1997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1999年,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2015年3月,被台湾大学授予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2015年3月,被澳门大学授予2014年度荣誉博士学位。

此外,杨振宁还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院士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既要靠老师“扶着走”,也要主动学会“自己走”。特别对于物理,自学更不可少。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学。也许有人认为自己不具备自学能力,这不要紧,只要你有了对学习的兴趣,自学自然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后天养成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由自学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学,可以自己精读课本,也可以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扩充知识面。这样,自学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又带来了兴趣。兴趣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学习又为自学提供了基础,自学与学习可以互为补充,共同前进。自学除了平时挤一点时间外,寒暑假是自学的好时机。一般来说,对比较集中的时间,要注意支配,充分利用;而零散的时间,主要用于搭配日常课程。

自学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首先得要有一个自学计划,这是自学起步的关键。制定计划要讲究科学性:早期要着重于打好基础。注重自学课本;中期重于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后期注意教材与参考书的结合,全面发展。一旦制定时间表后,不宜轻易更改,一定要实践一段时间,才能作出改动决策。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自学计划要有可行性,不要好高骛远,妄想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注意循序渐进。要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精神。面对众多的刊物,一定选几本内容精彩的加以精读,如《中学生数理化》等,力争吃透它,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那些有关物理学史的书,也可以浏览一下,对于培养兴趣还是有益的。自学笔记在自学过程中也特别重要,最好物理科的笔记集中在一起,制成卡片,便于查阅、记诵。尤其对那些疑难点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一、成就:提出宇称不守恒、创建了并主持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提出量子色动力学。

二、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

杨振宁早在文革期间就回国讲学,成为中美关系解冻后的第一位来华访学的知名华裔科学家,为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浩劫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杨振宁多次回国讲学,为被浩劫阻碍的中国物理学界带来了前沿知识。他在八十年代推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促成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的设立。

到了九十年代末,杨振宁促成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优秀科学家回国服务,其中包括首位亚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这些年,杨振宁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数不清的贡献,把中国在部分领域拉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还推荐了上千名优秀学生赴国外深造。主要提出了以下著名的理论: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漂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又极重要的模型,直到1960s才被理论物理界广泛认识,看到了杨的尾灯。

1952年,杨振宁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

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这个理论精品至今翻出来放到统计力学和场论中仍然可以优雅到令人高潮。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但是时间时间会给你答案,就象现在的分子生物学去证实达尔文,最近的引力波去印证爱因斯坦。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杨振宁的判断也得到了实验证实。

3、杨—Baxter方程

1960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杨振宁发现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杨—Baxter方程。1967年,杨振宁还写了一篇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此问题的S矩阵。

后来人们发现杨—Baxter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杨振宁当年讨论的1维费米子问题近年来在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发明的嵌套Bethe假设方法次年被Lieb和伍法岳用来解出了1维Hubbard模型。Hubbard模型后来成为高温超导的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

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宁夏关于医学的期刊投稿

宁夏医科大学药学报是宁夏医科大学主管的一份期刊,创刊于1991年,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录取比是指文章被该期刊录用的比例,是评估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录取比通常意味着该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较低,文章发表的难度相对较小,而低录取比则说明该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文章发表的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宁夏医科大学药学报,其录取比与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仅凭录取比来评价该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需要综合考虑该期刊的投稿数量、投稿质量、审稿周期、论文被引用情况等多个因素。此外,录取比还受到期刊主题、范围、发表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期刊的录取比不能互相比较。总之,对于作者来说,选择期刊时需要综合考虑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而不能仅凭录取比来判断。对于期刊编辑来说,需要通过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高水平的论文投稿,提高录取比,从而提高期刊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宁夏医科大学2020年本科报录比为1:6。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考人数和实际宁夏医科大学考研录取人数的比例。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数值根据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考人数来定,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人数少,就说明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考人数比录取人数少。

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是指: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考人数和实际宁夏医科大学考研录取人数的比例。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怎么看:如果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考人数比录取人数多。同理,如果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考人数比录取人数少;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两种情况:考试前的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因此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可以小于1。考试后的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衡量标准: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或岗位的好坏。因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决定宁夏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比如个人喜好,学校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所在城市等。查看研究生招生单位历年考研报录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昌宁发表论文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滇红工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 汤色红艳,香气高醇,滋味浓厚。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据《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 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普洱茶就已大量生产,至今普洱沱茶、饼茶、方茶、紧茶仍有相当数量的生产与销售。云南是古茶树分布最多的地方,树龄千年以上、树高数十米的大茶树仍有不少数量。从这些大茶树演化选育出的云南大叶种是制造红茶的优良品种,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芽叶肥壮,茸毛多,制造出红茶,金黄毫多而显露,滋味浓醇鲜爽,是我国出口红茶的姣姣者。滇红产区主要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6个地州的20多个县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的香气滋味依然浓烈。冲泡后的滇红茶汤红艳明亮,高档滇红,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 滇红工夫茶最大的特征为茸毫显露,毫色分淡黄、菊黄、金黄。凤庆、云昌等地生产的滇红工夫茶,毫色呈菊黄;临沧、勐海等地所产,毫色则多为金黄。即使是在同一茶园,不同季节的茶色也各不相同,春茶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秋茶则多为金黄色。滇红工夫茶的另一大特征为香郁味浓。香气以滇西云县、凤庆、昌宁为佳,尤以云县部分茶区所出为最,这里所产滇红工夫的香气中带有花香。滇南所产之茶。滋味浓厚,刺激性较强,但回味不及滇西之工夫茶。 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 滇红主产区位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包括凤庆、勐海、临沧、双江等县。1939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利用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当时命名云红。1940年,采纳香港富华公司建议改名滇红。滇红问世后,因产品"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而博得市场赞赏。 滇红碎茶于1958年试制成功,1964年开始批量生产。勐海茶厂红碎茶一号于1984、1985年荣获省优、部优、国家银质奖。 名茶鉴赏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 冲泡后的滇红茶汤红艳明亮,高档滇红,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芽叶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 滇红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工夫红茶。 滇红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另外,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是淡黄色的,而夏茶的毫色则多为菊黄,只有秋茶多呈金黄色。 优质红碎茶外形颗粒重实、匀齐、纯净,色泽油润,内质香气甜醇,汤色红艳,滋味鲜爽浓强,叶底红匀明亮。滇红产区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昼夜温差悬殊,而且土壤肥沃。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和红河等地。1、是因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导致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 2、是由于日夜温差大及长年午后云雾遮蔽的缘故,使得茶树的生长趋于缓慢,让茶叶具有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等的优点。 3、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烈,空气中的氮很容易离子化,浸入土壤,充足的氮源,为茶树积累芳香物质 4、高山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茶叶甜度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红茶中,找到一款高品质的滇红呢?“眼”    就是要看其外形肥硕显毫,条索完整,褐色。观其外表,可以知道鲜叶的老嫩,是一芽两叶,还是一芽三叶。根据芽叶的大小也可以判断其在萎凋过程中是否适度,如果萎凋不足,细胞紧张状态未消除,叶质硬而脆,揉捻时芽叶易断碎,茶汤稀薄易充失,在发酵进展不均匀而难掌握,制成毛茶条索短碎多片末,香低味淡,水色浑浊,叶底茶杂带青;萎凋过度时,芽毫枯焦,叶质干硬,揉捻时茶汁不出,不易紧卷,发酵不匀,毛茶松泡多扁条,色泽灰枯不显毫,香味淡薄,汤色、叶底暗杂。 “鼻”     通过闻可以了解茶叶的香气。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比较复杂,在滇红香气中多有樟香、栗香,多与茶树生长环境中与樟树或其它树处混种。鲜叶中含有“棕榈酸”,它本身没有香气,但是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收香气,也能吸收异味,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闻,知道茶叶的运输和存贮是否正常。 “喉”     茶只有喝到嘴里,才能真正知道其“今生”的滋味。高品质的滇红醇厚浓郁,汤色红艳明亮,入喉生津。滇红中的茶黄素是影响茶汤亮度、香味鲜爽程度、浓烈程度的重要因素。茶红素是关系茶汤浓度的主体,收敛性较弱,刺激性小。如“发酵”程度偏轻,茶黄素含量高,茶汤显淡薄欠红艳,滋味不够浓厚;如“发酵”程度偏重,茶红素含量高,汤色深红欠亮,滋味平淡,叶底暗红,降低了品质。因此,只有比例适当才能制成优质的滇红。 “心”     一款好茶通过身体的体验可以直达心灵的愉悦。长生在云南高原上的原生态茶山的滇红,更是集天地灵气于一身。高山云雾出好茶,高品质的滇红在出生即带着山野的气息,闭上眼睛可以让身心处于高山之颠。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说说滇红工夫茶与滇红碎茶。滇红工夫选用云南大叶种芽叶加工而成,内含物丰富,一般水浸出物42%以上,茶多酚类物质26%-30%,咖啡碱3.8%-5%,氨基酸3.9%-5.5%,粗纤维12%以下。 滇红工夫茶品质以芽叶肥壮、金毫显露、香气馥郁,滋味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为好。 滇红工夫茶以甜香为主,因此审评的时候,主要审评香气的类型、鲜纯、高低和持久性。一般高级茶香高而持久,冷后仍能嗅到余香;中档茶香高而稍短,持久性较差;抵挡茶香低而带有粗气。 品评汤色主要是比较深浅、明暗、清浊,汤色红艳,碗沿金圈大的品质为好;红亮或红明次之;深暗或深暗浑浊者为差。 叶底就是比较嫩度和色泽。嫩度比芽尖的多少,以及叶质软硬、厚薄。一般芽尖含量多,叶质柔软、肥厚,用手指按压感觉柔软如棉的为好,反之较差。 而滇红碎茶其品质要求汤味浓、强、鲜。发酵程度偏轻。总的来说,其品质要求外形匀称、粒型较小,净度好,内质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香气高锐持久。滇红工夫茶的等级介绍1、特级滇红:特级滇红外形比较紧结肥硕。干茶的颜色为乌润特显金毫。冲泡出来的汤色比较艳亮。闻之鲜郁高长的香气,品之鲜爽醇厚的茶汤。那是特级滇红独有的魅力。 2、一级滇红:外形肥硕雄壮,色泽乌黑润泽。金毫比较显著。茶汤鲜亮,香气比较长。茶味浓厚鲜爽。 3、二级滇红:紧结肥硕的外形。带有少些的金毫。呈现出乌黑润泽的颜色。冲泡出来茶水比较明亮。品一口刺激性较弱但是回味很鲜爽。 4、三级滇红:三级的滇红工夫茶叶外形虽然没有那么的肥硕雄壮,但其蕴含有兰花的香味。滇红茶的历史发展天岭红茶1937年秋,中国茶叶公司派遣公司技术专员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先生到云南实地观察并调查茶叶产销情况,觉得凤庆县的凤山有着很适合茶叶的生长自然条件,于是开始试制红茶;然而结果大大的出人意料,红茶试制成功了,茶叶条索肥实,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闻所未见。在试制红茶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的艰辛,从大理至凤庆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五尺宽的石板山路,古道悠悠,却隔着澜沧江天险。马帮必须在江边放下驮子,商人们乘竹筏而过,马自己凫水到对岸;当时没有现在这样通畅的公路,机器设备必须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马帮驮运到凤庆,来回需费时半月。为了试制成功,冯老先生等先人们土法上马,用木质揉桶,脚踏烘干机,竹编烘笼等等,保证了试制工作的顺利展开。 1939年,第一批滇红500担终于试制成功了,先用竹编茶笼装运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铝罐包装投入市场。滇红茶创制出来了,冯老先生终从众人之意,定名“滇红”;“滇红”名茶就这样诞生了。此后,滇红茶产业年年向前发展,成为祖国茶叶生产上一朵璀璨的名茶之花;滇红特级工夫茶,中国著名红茶;其在前苏联、东欧各国和伦敦市场上享有崇高声誉,是中国出口红茶中售价高创汇多的佼佼者。科普__种质资源保护  种质资源是指携带遗传物质的植物材料,又称遗传资源。从基因水平看,两株不同基因型的茶树就是两份不同的种质。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的基本资源、是育种创新的原始材料;新品种不能凭空产生,必须有种质资源作为原始材料。茶产业未来的竞争之一就是品种资源的竞争,谁先拥有了品种资源,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云南省凤庆茶厂茶叶试验站成立至今的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茶叶科学研究院,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开发利用工作历经几代滇红人的持续承接与坚守,先后建成了品种园(资源圃一)、资源圃二、资源圃三、资源圃四、资源圃五,资源圃面积由3.92亩扩大到15亩,保存种质材料(品种)从66份(个)扩大到1000多份(个)。资源材料收集从国内扩大到国外,从一般材料发展到对稀缺资源和古茶树资源的科学收集保护,有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有的属于保存型树种,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茶树种质材料,为滇红集团茶科院茶叶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资源圃一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收集保存了71个(份)品种(材料)。有来自印度的阿萨姆种、云南特色品种紫鹃。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铁观音、龙井43、黄旦、梅占、毛蟹等国家级优良品种及全国各产茶省代表性品种福鼎大白、英红1号、长叶白毫、储叶齐等,还有自选单株材料及育成品种清水3号、凤庆9号等,有勐海南糯山大茶树王、凤庆新源本山茶等珍贵古茶树单株材料及目前发现不含咖啡碱的野生茶树资源可可茶。濒危资源十里香及昔归、冰岛、玛玉茶等地方名山种也寄存于此。本圃按现代茶园标准种植,统一株行距和农艺管理措施,以观测对比茶树品种适应当地环境的能力,更好确定其推广价值,另外也是茶树基本知识教学材料。资源圃二是由培育茶苗的固定苗床改建而成。本圃收集保存珍稀、濒危的单株古茶树资源,比较典型的有凤庆小湾“锦秀茶王”、凤庆大寺“羊山大茶树”、云县白莺山“本山茶王”、镇沅县“千家寨1号”等,有印度、斯里兰卡的国外品种,有国家级良种福建水仙、黔湄502、中茶108等,有省级良种乌牛早、安吉白茶、佛手、英红九号、凤凰单枞、春兰、鄂茶一号、黄观音等,有地方良种浙农139、桂绿1号、景谷大白茶、雪芽100号等,有武夷山名枞大红袍,有叶片黄化的中黄1号,有广西、湖南、云南文山、云南凤庆等地的优质油茶资源。本圃种植模式为自然生长,充分展示品种个性,做到科研和观赏有机统一,每种材料(品种)保留5~10株。资源圃三始建于2007年。是由大棚苗圃改建而成,本圃收集保存的茶树品种及种质材料主要有金萱、金观音、湘波绿、高桥早、劲峰、菊花春、寒绿、台茶13号、短节白毫、雪芽100号、矮丰、早春翠芽、探春、石洞寺一号、石洞寺二号、滇红三号、滇红四号等。资源圃三采取现代茶园加自然生长模式种植,充分呈现茶树现代管理技术和自然状态下的强烈反差。2016年我院开展了“不同种植管理模式茶树主要内含物变化趋势”课题研究,为了解探索同龄品种在不同管理生长条件下内含物变化趋势,客观反应管理模式对茶叶自然品质的影响程度,其间撰写了一篇名为《不同管理模式对茶树生理指标和内含成分的影响》的论文,并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上刊登发表。现已形成滇红集团的一大亮点,同时引起同行及茶界专家学者的强烈关注。       资源圃四始建于2013年。收集保存有来自全国产茶区的品种紫牡丹、春波绿、紫玫瑰、大叶乌龙、九龙大白茶、瑞香等,有凤庆、云县、双江等地的单株古茶树资源,有格鲁吉亚实生种以及部分优质油茶资源。资源圃五建于2017年。资源圃五是由中英友好茶园中种植清水4号的地块改建而成。资源圃五可以说是为纪念滇红集团茶科院成立40年而建立的一个资源圃,收集种植了283份材料,品种有冰岛、昔归、小户赛、邦骂、坝糯、懂过、地界、凤庆鲁史、永德乌木龙、凤庆平河等名山头珍贵的单株古茶树材料。       40年来,在历任企业负责人的支持重视下,我院积极开展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采取单株育种与无性繁殖相结合,育成了清水3号、凤庆9号、凤庆3号、清水4号、早春翠芽、探春等一批优良品种(品系)。1994年,“凤庆茶厂茶科所”完成的茶树良种“凤庆9号、清水3号”选育项目就荣获临沧地区(现为临沧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临沧甚至其他地方发展建设高优生态茶园,推广优良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广良种进程中,我院积极协调,采取与科技局、茶办、乡镇、村办等有关部门进行科技协作的方式,在全市推广我院培育的清水3号、凤庆9号,推广面积达到近15万亩,有力支持了临沧市高优生态茶园建设。       同时我院培育的清水3号、凤庆9号等品种目前已被贵州等省引种,并在省内的大理、保山、普洱、德宏等地州市得到大力推广,到目前为止,已累计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2500万株,极大地加快了茶园建设良种化、标准化的进程。其次,以这些品种为原料,开发了早春绿、经典58、中国红等为代表的高品质滇红茶,使滇红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另外,滇红集团茶科院种质资源圃是一座茶树基因库,已形成凤庆茶叶科普园地,也是滇红集团的一张名片、一个窗口,每年来参观学习、指导交流的人员不断增加。“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应用”曾荣获2009-2010年度临沧市科学技术评比三等奖。我院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是通过信函交流、利用出差机会、专业收集与项目推动等方式和渠道实现的,倾注了参与者的大量心血。所收集的种质材料中,“友谊材料”居多。茶树种质材料收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辉事业。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时间积淀、点滴积累和不计功名的付出。从良种选育到良种推广再到新产品开发等等,茶科院都已创造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成绩。文化 《咏滇茶》年代:清 作者: 陈维崧 胭脂绣缬,正千里江南,晓莺时节。 绛质酣春,红香宠午,惟许茜裙亲折。 晓印枕痕零乱,浅晕酒潮明灭。 春园里,较琪花玉茗,娇姿更彆。 情切,想故国。 万里日南,渺渺音尘绝。 灰冷昆明,尘生洱海,此恨拟和谁说?空对异乡烟景,蓦记旧家根节。 春去也,想蛮花[犬旁+乞]鸟,泪都成血。咏滇茶[清] 陈维崧 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 残莺天气香棉坠,惆怅最宜著此。 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 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

云南是中国知名度很高,非常有存在感的一个省份。要说云南哪个城市知名度最高,很多人会说是大理、丽江,其实在国内的确是这样,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曾经做过一期介绍中国 旅游 的专题,节目中就提到,在国外,云南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不是大理丽江,而是腾冲,很多人会感到惊讶,其实,这还是源于二战那段难忘的 历史 ,远征军血战腾冲让这个边陲小城扬名世界,还有就是腾冲有35万海外华侨在国外宣传着腾冲,而要说云南知名度最低的城市,也和腾冲有关,这就是保山了。

腾冲是保山代管的县级市,这两年在国内是如日中天,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城,现在风头强劲,已经成为继大理、西双版纳之后,云南最受追捧的宜居养老之地,一时间,各路资本也蜂拥而入,房地产大鳄也纷纷进驻,房价更是一路飙升,其风头早已经盖过了其东家保山,其实保山在云南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那么腾冲和保山究竟哪个地方更适合养老?

保山是中国开发很早,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边疆地区,战国中期,这里就建立了哀牢国,公元69年,哀牢国归汉,东汉在保山设永昌郡,时为东汉的第二大郡,其后的保山在中国 历史 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至近代的滇西抗战更是扬名中外。

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郡,唐设羁靡州,南诏时设腾冲府,这里地理位置重要,茶马古道的重镇,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被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现代的腾冲为何比保山还出名?这源于一条线,即胡焕庸线,也叫“黑河-腾冲线”。

80年前,当时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地理学报》发表的论文上首次划出了这条线,并说明了这条线两边的差异,线的东南边一侧,有全国96%的人口生活在全国36%的面积上;西北边一侧,在64%的面积上只生活着4%的人口。这条线的一头是黑龙江的黑河,另一头就是云南的腾冲。

保山和腾冲的气候

很多人介绍腾冲的气候总是说这里冬无寒冬,夏无酷暑,云南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会让你云里雾里相当于没说。看一个城市的天气如何,必须以 历史 记录为依据,我研究了腾冲和保山的 历史 天气数据,两者还真有明显差别。

保山城区和腾冲两地相距140多公里,两地海拔相近,保山海拔1650米,腾冲市海拔1600米。

冬天最冷的一月份,腾冲的低温在1 -5 度,高温在15 -20 。同期保山的低温在4 -9 ,高温在16 -21 。夏天最热的月份,腾冲的低温在17 -18 ,高温在22-28 , 保山低温在20 -21 ,高温在20 -29 。

由此可见,保山和腾冲的夏季都很凉爽,相差不大,都很舒服。差别在冬季,腾冲温差大,温度更低,保山冬季要相对温暖。从气候的潮湿度上,保山气候要更干燥,腾冲则比较潮湿,腾冲冬天的温度跟大理一样,但由于潮湿,体感会更感觉有点阴冷,夏天腾冲的降雨量也多,所以有风湿的人还是要注意这里的潮湿度。所以气候上看,用“温润”来形容保山更恰当,更适合“春城”这一称号。

但是到云南旅居养老,我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气候立体多变,同一个地方会有多种气候,上面所说的保山气候仅指的是保山隆阳区,这也是保山的唯一的一个城区,但这个区面积也不小,尽量不要选择潞江坝地区,因为这里是中国少有的几个典型的亚热带干热河谷之一,夏天会比较热。

空气质量和环境

保山和腾冲的森林覆盖率都比较高,腾冲73%,保山66%,两地都有很好的空气质量,按昨天(4月3日)云南126个主要县市空气质量排名来看,保山在第五名,腾冲则在70名以后了,但空气质量同样是一级、优质,只是空气质量系数有差别。

民风民俗、文化传承上的差异

腾冲和保山之间横着一座高黎贡山,差异的不仅是气候,还有文化上的差异。

查看两地的县志可以发现,保山的移民主要是明朝初年来自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而腾冲移民时间要晚至明中期,主要是以四川移民为主,从口音上就有明显差别,保山口音近似江淮口音,腾冲口音则近似川音。

从性格上看,保山人内敛不张扬,随遇而安,保守,恋家,不太注重细节。而腾冲做事干练性格独立有闯劲,并且会算计,为人处事精明。

文化传承上,在明清时期,保山出了很多读书人,中进士、做大官的人不计其数,甚至有做到户部尚书、兵部主事、浙江巡抚,可见这个时期的保山文化极盛。保山也被称为兰城,兰花文化源远流长,现在保山又流行下围棋,永子文化开始复兴。

而腾冲在民国时期人才也开始大量涌现,最有名的还属哲学家艾思奇了,在重教育、爱读书和礼仪这些方面腾冲也有很好的传承。二战期间,又曾是远征军鲜血浸润的主战场,这里是一个有浓厚家国情怀的地方。

风景名胜各有千秋

去保山不要忘了 去看看隆阳的玉皇阁、卧佛寺和昌宁的龙潭寺,这里面有保山的 历史 , 保山 周边还有宝盖山,去梨花坞,太保山森林公园,北庙水库等风景,去金鸡古镇可以泡温泉,到宝鼎寺看日出,这里2700多米的海拔,冬天这里还可以赏雪。保山还有龙陵和施甸的抗战遗址,如惠通桥,松山战役遗址,老滇缅公路遗址等都非常值得一看。

腾冲的风景则更要丰富多彩,这里有温泉,有火山公园,还有古镇文化,有北海湿地 , 火山热海 旅游 区已经晋升为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高黎贡山更是国内外徒步爱好者公认的探险者乐园,这里还有秋天的银杏村, 云峰寺、来凤寺,绮罗文昌宫,野猪箐桥,以及全国独 有的洗衣亭都是不错的经典,自驾游是腾冲适配度最高的游玩方式。

生活配套和房价物价上

我的感受,保山和腾冲的物价都不贵,在云南比较适中,但房价上差别却不小,现在看到的房价指数都体现的是保山市的均价,在8千多/ 浮动,实际上是最高房价已经近1.7万以上,其中大部分高价楼盘都位于腾冲,随着碧桂园、 雅居乐等大地产商纷纷进驻腾冲,腾冲的房价这两年飙升很快, 稍微好点的房子价格都在1.4万。

一个县级市的经济总量和消费能力,如何能带动房价如此快地上涨?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的发展空间。保山隆阳区的房价则相对温和,要便宜得多。保山隆阳区人口接近百万,腾冲常住人口在70万左右,城市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差不多,医疗条件上,隆阳区要明显更好,这里有保山市人民医院和保山市中医医院两所三甲医院,而腾冲只有一所原来的县人民医院,2019年刚晋升为三级乙。两个城市生活节奏都很慢,都很悠闲。

在交通上,保山和腾冲都处于滇西边陲,区位不算好,好在有机场。保山有两个机场,一个是保山机场,位于保山市南郊。还有一个机场是位于腾冲县的腾冲(驼峰)机场,机场位于距腾冲县城约10公里的清水乡驼峰村。 都有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班。

至于铁路,现在很多人都对大瑞铁路的开通有强烈的预期,这也是腾冲房价飙升的原因之一。大瑞铁路东起大理市,经保山、施甸、龙陵、芒市至瑞丽,全长约330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每小时,大理到瑞丽将由七八个小时缩短至三个小时,原来预计2022年左右建成,但由于龙陵县境内长34公里的高黎贡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目前进展缓慢,30多公里的隧道现在仅完成一半,这段隧道估计2023年9月底才能贯通,通车也要等到2023年底了。

保山和腾冲,看似很远,随着铁路的即将开通,离我们将越来越近,如果让你选择旅居养老之地,你会选哪一个?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

昌宁-孟连成矿带是位于澜沧江结合带上的成矿带,已知矿床的形成大都与海西期基性火山喷溢活动有关,如铜厂街铜矿床和老厂铅锌银矿床。昌宁-孟连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及其演化问题,是三江地质问题中的热点之一。至今认识不一,分歧较大,同样的对有关矿床的成因问题也是意见不一的。主要是对规模大、品位富的老厂矿床而言,它是海西期火山成因,还是多阶段的包括喜马拉雅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的铅锌矿床?这不仅是理论上的看法,而且直接涉及外围找矿问题,因此在本节中将对此问题稍事讨论。

(一)区域成矿背景

昌宁-孟连带即澜沧江结合带,它经历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洋盆开裂,二叠纪的洋盆俯冲封闭,以及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陆内碰撞和挤压,形成近南北向的狭窄条带,中间又被北东向的南汀河断裂和北西向的木嘎断裂切割成3段。带内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少数为中新生界陆相红层。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石炭、二叠系等,由硅质岩、碳酸盐岩、砂泥页岩夹大量基性火山岩及凝灰岩等组成。岩性岩相变化大,包括浅水陆棚到深水大洋环境沉积物,加之后期变动强烈,划分对比意见不一。岩浆作用以海西期基性岩为主,可能包括不同时代、不同阶段和不同系列(拉斑系列和碱性系列)的产物。此外尚有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酸性小型侵入体,沿昌宁—永德—耿马—西盟—线呈近南北向分布。

(二)成矿系列、特征及成矿模式

成矿带内已知大型矿床仅澜沧老厂铅锌矿1处,小型及矿点10余处,大多以铅、锌、铜为主,主要产于晚古生代地层中,主要成矿系列有:

扩张阶段,大洋环境下与洋脊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Ⅰ2),以云县铜厂街铜矿为代表。

碰撞阶段,与喜马拉雅期酸性岩体有关的铅锌矿床叠加在扩张阶段与海西期裂谷玄武岩有关的铅锌矿之上的矿床(Ⅰ2+Ⅲ2),以澜沧老厂铅锌矿为代表。

1.铜厂街铜锌矿床

矿床位于昌宁-孟连带北端,规模较小。矿区范围内早石炭世海相基性火山岩广为发育,含矿岩系为一套变质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火山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洋脊玄武岩,含矿的下石炭统平掌组分上下两段。铜矿赋存于下段中部绿片岩化凝灰岩及斜长斑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少量碧玉条带的岩层中,岩层厚63~148m,含铜黄铁矿共两层,呈层状、似层状(图11-28)。两层间间隔5~10mm,层状矿体又由若干串珠状排列的透镜体及更小的透镜体构成,其间为绿片岩化凝灰岩,矿石矿物以黄铁矿、磁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少量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黝铜矿等。黄铁矿呈它形粒状,早期细微粒,晚期为粗大的变斑晶,组成硫化物细层、条带,呈定向排列。黄铜矿晶出较晚,常呈微晶斑点状集合体,与其它矿物组成条带状、块状或角砾状矿石、矿石的质量分数w(Cu)为0.3%~1.87%,平均为1.39%,w(Zn)为0.54%,w(S)为23.66%,w(Co)为0.014%。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中,黄铁矿-磁黄铁矿组合为2.4‰~3.6‰,平均为3.0‰,黄铜矿-黄铁矿组合为﹣0.5‰~0.4‰,平均为﹣0.15‰,表明矿床硫主要来自块状矿体之下的中基性火山岩系,系与洋脊型玄武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Cu-Zn矿床,虽然规模很小,但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图11-28铜厂街矿区勘探剖面图

2.老厂铅锌银矿床

矿床位于澜沧县城北西27km,老厂铅锌银矿床是一个经过古人长期开采,又经过10年以上正式开采历史的大型矿床,平均质量分数Pb为4.25%,Zn为3.52%,Ag为96×10-6~193×10-6,Cu为0.92%,部分含Au。该矿床分布于长约1.3km的由南东转向南北的断裂带上,主要矿体出现在下石炭统依柳组基性—中性火山岩系破碎带中,以及下石炭统火山岩与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系相接触的断裂破裂带中。该矿床的研究工作较详,已有许多专著论文发表(叶庆同,1992;杨开辉、徐楚明,1991),对矿床成因大都持有两种看法,即矿床中存在与早石炭世裂谷玄武岩有关的火山岩型Pb-Zn成矿作用,以及与隐伏的喜马拉雅期酸性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铅锌铜成矿作用。两种成矿作用叠加在一起,形成这个大而富的铅锌银矿床。

火山岩成矿的依据有:①主要含矿岩系为早石炭世海相火山岩系,据研究,矿床位于古破火山口内(杨开辉,1994);②含矿岩系中存在三位一体关系,自下而上为火山碎屑岩→硫化物似层状矿体→化学沉积岩(硅质岩,层凝灰岩);③块状矿体中的均一矿石由单矿种组成矿层交替产出,亦见有不同矿物组成细层交替出现,显示层理构造。层状矿体中含有细粒火山碎屑薄层,具层理构造,硫化物碎屑具分选性和磨圆度,有的矿石含块状硫化物矿石角砾并具塑性变形,在含硫化物的凝灰质砂岩中,硫化物呈条纹状顺层分布显马尾丝状构造;④矿物分带性,横向上自中心向外为块状多金属矿→雄黄、雌黄;垂向上自下而上为黄矿(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黑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⑤主要蚀变分带为绿泥石、绢云母化、绢云母化、硅化以及硅化、黄铁矿化。

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成矿的依据有:①矿区深部多个钻孔中发现花岗斑岩,Rb-Sr年龄值为50.27Ma,属喜马拉雅期,岩体特征数值及年龄与西盟小马撒岩体十分近似(表11-12);②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而不是受层位或岩体控制,下石炭统火山岩中有矿,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中也有矿;③自下而上的矿物分带为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方铅矿、闪锌矿、雄黄、雌黄,相应的蚀变分带为夕卡岩化、角岩化、绢云石英岩化→青磐岩化、大理岩化→铁锰碳酸盐化(图11-29);④矿石矿物以中晶粒结构为主,晶粒粗大,交代结构发育,存在多世代关系;⑤矿石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矿石硫源主要来自岩浆,而与火山喷气矿床的海水来源硫有重大差别。各种矿物的δ34S值为黄铁矿-0.1‰~5.2‰;方铅矿-1.7‰~2.4‰;闪锌矿-0.6‰~3.6‰;黄铜矿1.3‰~2.0‰。全区平均值在3‰左右范围内变化,δ34S在0‰~5‰之间,表明以岩浆来源为主;⑥成矿流体中大气降水成分较多;⑦矿石组分中Sn的质量分数w(Sn)高达120×10-6~350×10-6,而矿区基性火山岩中Sn的质量分数很低。因此,它可能来源于深部的酸性岩体。

表11-12老厂矿区隐伏岩体与相关岩体的比较

图11-29老厂矿区横剖面图

(据云南冶金309队,1992)

1—下二叠统;2—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3—下石炭统凝灰岩;4—下石炭统玄武岩;5—夕卡岩;6—花岗斑岩;7—铜矿体;8—黄铁矿体;9—铅锌矿体;10—断层

此外,矿区下石炭统玄武岩及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中所含矿石的包裹体组分,铅、硫、碳同位素组分特点等,都有一定差异,暗示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因此,目前对老厂铅锌矿的成因,多数人趋于两阶段叠加成矿的观点,第一阶段发生在海西期裂谷环境下,成矿作用与基性火山喷发作用有关,形成部分块状、似层状、网脉状铅锌矿体。第二阶段发生在喜马拉雅期陆内伸展环境下,成矿作用与伴随西盟变质核杂岩形成的酸性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形成受剥离断层控制的铜、铅锌矿体,或叠加于前者之上,对早期成矿作用产生了不同性质的改造和富化。因之,也可以认为这个矿床是在喜马拉雅期最终形成大矿的,对于早阶段的成矿作用,就其成矿环境、岩石组合、主要成矿元素比例,与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很值得研究。

3.成矿模式

成矿带内成矿作用,主要与海西期的裂谷型小洋盆阶段和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陆内汇聚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考虑到在老厂矿区,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段与下段火山岩段之间,存在平缓断层并有强烈矿化;矿区坑道中在此断面上见有碳酸盐糜棱岩和鞘皱皱;矿区外围也发现玄武岩(C1)与上覆碳酸盐岩之间存在有伸展剥离断层,玄武岩层向上有尖灭之势。联想到该矿西部西盟群为一变质核杂岩,杂岩东侧发育有一系列剥离断层,并形成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西盟锡矿就位于花岗质糜棱岩与上覆大理岩间的剥离断层带中。而西盟岩体中的小马撒岩体与老厂矿区隐伏的花岗斑岩为同时代、同岩石系列的酸性岩体,新厂夕卡岩型铅锌矿的形成表明深部有岩体侵入。因此,老厂铅锌矿的最终形成,以及新厂铅锌矿和西盟锡矿的形成,可能与伴随西盟变质核杂岩形成的剥离断层和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由此可以得出本矿带的区域成矿模式(11-30),即海西期洋盆(或裂谷)阶段,与深部来源玄武岩共生的Cu-Zn和Pb-Zn矿床,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陆内汇聚阶段,发育于昌宁-耿马褶冲带后缘的伸展作用和核杂岩的构造剥露,造成这个时期出现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于海西期形成的矿床之上,形成大而富的叠加型铅锌矿床(老厂)并使矿体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剥离断层控制。

图11-30昌宁—孟连带成矿模式示意图

1—矿体;2—碳酸盐岩

(三)找矿远景区

成矿带内根据化探扫描结果,已发现7条以Pb、Zn、Ag为主的综合异常带,多呈近南北或北北东向展布,其中以南部的异常较好,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如老厂环形异常带,是由多个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展布的似圆形或纺锤形单个异常组成的环形异常带。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异常带内组合元素复杂,包括Pb、Zn、Ag、Cd、Cu、Au、As、Hg等24种元素,它们的叠合性都较好。②异常浓度值高,其中以Pb、Zn、Ag、Cd的浓度值最高,其次为Cu、Au。Pb的异常浓度为10926×10-6,异常衬值(异常值/背景值)为786;Zn浓度为5760×10-6、衬值为169;Ag浓度为7.9×10-6,衬值为109;Cd浓度为20.8×10-6,衬值为150;Cu浓度为115×10-6,衬值为7.2;Au浓度为120×10-6,衬值为98。③元素异常具有分带性,内带以Cu、Au、Sn、Y、La为主,中带为Pb、Zn、Ag、Cd、W,外带则为As、Sb、Hg。④异常均沿断裂展布,明显受断裂控制,尤其在断裂交汇部位,异常浓度明显增高,强度增大,各元素异常的重叠性更好。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该环形异常带中,Au异常有明显显示,矿石中也有Au的存在,部分样品Au含量在3g/t以上,今后应加强工作,以期发现金矿体,提高老厂矿床的综合利用价值。

其它如老面寨澜沧异常带;拉巴孟连曼信异常带等,也有类似特点。总之,昌宁-孟连带中的7条多金属元素异常带,都具有比较相近的特点,其异常带规模大、元素浓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组合复杂、且具有分带性,异常带中单个异常密集,异常带均沿近南北向或北西方向的断裂带展布,明显受断裂控制。

从异常带本身具有的特点,结合其产出地质背景及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分析,这些异常带多数具有找矿前景,特别以南部的3条异常带前景更为可观,它们产出的地质环境有3个特点:即喜马拉雅期陆陆碰撞后所产生的近南北向断裂或北北西向断裂特别发育,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容矿场所;老厂一带的环形异常带可能预示深部存在大的喜马拉雅期花岗岩体,目前已在老厂矿区的深部发现喜马拉雅期花岗斑岩(Rb-Sr年龄值为50Ma),它与成矿显示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老厂外围,可能还有新的隐伏岩体的存在,也可能发现新的矿床;第三个特点是具有有利的岩石组合:基性火山岩-大理岩-碳质页岩,前二者有利于矿体的赋存,后者则为它们提供屏蔽的条件。从以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显示(异常带、蚀变带等)来看,在昌宁-孟连带的南段具有较好的老厂类型Pb、Zn、Ag矿床的找矿前景。

其中,澜沧老厂矿区本部及外围,即为本矿带中很有希望的找矿远景区,该区已探明为一大型矿床。它具有最佳的成矿条件组合,在构造上它处于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线性构造的交汇部位,近南北向构造是区内的主要构造线,矿区本部为一短轴背斜;深部已揭示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从卫片上显示的清楚的环形影像和环形异常带两方面分析,在老厂矿区深部有可能存在大的花岗岩体;矿区及外围有利的容矿岩石组合稳定存在;化深异常具有极好的显示。结合成矿模式,改变找矿思路,不仅在老厂矿区通过加强矿区外围,特别是南部和西部的普查工作,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矿区的规模,在整个成矿带内还有可能取得找Sn、Au和Pb、Zn矿的突破。

昌宁发表论文的地方

大部分论文都在期刊上发表,CN期刊。

少数的是发表到国外的期刊,或者直接是在杂志的官网上线,比如SCI。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表CN期刊就可以了。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1)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

(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

(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通常所说的普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要看你是什么论文,我的在CNKI(知网)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