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古代文学硕士投稿期刊

发布时间:

古代文学硕士投稿期刊

考研一般没这种要求吧,一般来讲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都很难的,打电话到学校招生部门问一下吧。

核心的话从你投稿到发表最少也要半年吧,有能力发表的话题前准备下。

上面举的那些核心期刊,特别是进入2004中文核心期刊大多对学历、职称和单位级别有较高要求,比如直接写明收受博士、教授来稿,或拒绝本科以下院校教师来稿等)。相对来讲较好发的,个人觉得是《名作欣赏》,版面费如果不通过中介,直接和编辑部联系可能便宜点。一般核心期刊版面费都比较贵,各刊物不等,大概千字四五百元左右。

我是刊物组稿编辑,你可以将文章投给我,只要交纳相应的版面费,我给你发表。你可以发邮件咨询。我的邮箱是:我所代理的刊物有:《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版,月刊,国家一级期刊,CN11—3669/T;ISSN1006—656X;上中国期刊网,上万方数据库,设有法制与建设,质量与维权,经济与管理,贸易与营销,科技与教育,经济与文化,财政金融,工程技术,学术前沿等栏目。封面有核心字样。《学理论》半月刊,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上中国期刊网,ISSN1002—2589,CN23—1106/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十佳期刊,主要栏目有:科学发展观、政治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等。《经济与法》月刊上中国期刊网上万方数据库CN44-1541/T ISSN1671-2498栏目设置:博士论坛、经贸观察、管理世界、金融财经、人文社科、法学研究、法治聚焦、行政与法、科教纵横、学术前沿等。稿件按论文一般规范,采用尾注,加注作者简介(篇幅低于2800字的稿件拒收)《岁月》下半月,省优秀文学类期刊,上万方数据库,ISSN 1002-2791,CN 23-1142/I,黑龙江省优秀文学类期刊,属国家二级期刊,下半月主要栏目:文学评论、佳作赏析、艺海拾贝、史海钓沉、哲学天地、文学教育研究、文艺理论探索、宗教与宗教文化、中外艺术硏究、影视作品评论、图书情报论坛、百家争鸣论坛、岁月艺术苑•名作赏柝等栏目。《知识经济》半月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上中国期刊网,ISSN 1007-3825 ,CN 50-1058/F,主要栏目有:管理纵横、法制在线、金融经济、社会发展、商业研究、教育时空、工程技术、技术开发、建筑与工程、机械与电子、图书与档案管理等。不是高级期刊,但对于学生毕业,评职称已经很足够了。

古代文学专业总体评价: 文学类专业考研都是一根线,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还有文艺学,美学等等,都是这一大类,文学类的线算是文科里面最高的。全国有33所重点高校是自主划线,包括了北大、清华、复旦等等名校,所以它们的分数线一般都会比国家线高,而且古代文学也是文科类的热门专业,所以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像北大每年古代文学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而且复试淘汰率也很高,算是精英教育了……所以,英语要求很高。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总体评价: 湖南师大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历年属于热门专业,每年报录比大概120(以上):20(以下)的样子;湖南师大的古代文学属于B+,现当代文学属于A,所以比不上现当代文学的专业水平;湖师大古代文学虽然是湖南历史最永久的,但是现在没落了,一句老话说就是“青黄不接”,人才断层,反是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后来居上(据说湖师大人才都被这两所学校挖走了,特别是中南大学05年成立的文学院,现在学术活动搞得风风火火,湖师大文学院反而死气沉沉,中南毕竟是211、985教育部直属,发展经费充足);若要报考,可以试着报考中南和湖大的古代文学(湖南大学更强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其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创办于湖南蓝田的原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著名学者钱基博、杨树达、骆鸿凯、马宗霍等教授曾在这里执教,确立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和优良的学术声望。改革开放以来,马积高、周秉钧、宋祚胤等教授也为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目前已形成一个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结构合理、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我院目前共有在编教师98人,其中教授32人,占教师人数的32.7%,副教授39人,占教师人数的39.8%。56岁以上者8人,36—55岁者70人,35岁以下者20人,教师年龄结构正在向年轻化方向发展。我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2人、占教师总数的42.9%,具有硕士学位者32人、占教师总数的32.7%。目前还有12位青年教师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每年均在增长。我院教师中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潇湘学者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一和三层次人选3人。我院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科的学缘开放,同时还常年派出骨干教师出国访问交流,提升学科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教师访学的足迹遍布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十多个国家。我院拥有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验室,其中语言实验室1间、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1间、多媒体教室3间、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间,重点学科多功能会议室1间、小型实验室4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得到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较好地实现了教学与科研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了文学院图书分馆和文献研究中心。其中包括两个重点学科资料室、中文综合资料室、基地班资料室、工具书资料室、古籍资料室、过刊室和现刊室。共计中外文专业藏书7.78万册;我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先后进入CSSCI来源期刊,在国内外学界具有较高学术声望,是我院重要的学术窗口。 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130部,教材21部,发表学术论文608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3篇;近五年来,我院共承担各类基金项目共计8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7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20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16项;我院科研成果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五年来共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唐贤清教授的《〈朱子语类〉副词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截止于2007-7-27)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素以培养文史方面的人才而著称于世。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国立湖南大学文学院拥有如国学大师杨树达先生等一大批知名教授,培养了如著名语言学家郭锡良教授等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在国内高校中享有盛誉。后来由于院校调整,包括文学院在内的纯文科被分离出去,大量高水平的教师和珍贵的图书资料流往外校。 近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走综合性大学的道路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大学领导高瞻远瞩,周密计划,果断决策,很快设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于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共72人。被中断了近50年的传统重新接续起来,它传达给人们的,是湖南大学重振传统文科的决心与信心,是令人振奋的希望与号角。 在湖南大学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一年多来,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条件业已基本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决定于2002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并特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张炯教授担任湖南大学文学院的首任院长。 湖南大学文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工35人。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有博士学位的19人、在读博士2人。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和学科分布等方面都是比较合理的。 湖南大学文学院下辖一部和五个教研室,即大学语文教学部、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汉语言文字教研室、文艺学与写作学教研室。(截止于2011-02-24)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文学院座落在古城长沙美丽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系于2002年5月在原文法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在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学院和中南大学一起成长,以特色文科创学院品牌,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一个基础文科学院的快速发展。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专职教师从不足20人发展到现在的40人。其中有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博士后3人。 建院8年来,学院本科专业从1个发展到2个,硕士点从1个增加到11个,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一个对外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点。本科生从不足200名发展到700余名,研究生从不到2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余名,从规模到水平都有了跨越式发展。(截止于2011-12-13)湘潭大学——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前身为湘潭大学中文系,创建于1976年,是湘潭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图书资料丰富,实验设施齐全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下设中文、广告、新闻3个系;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传媒文化、民间文学、古籍整理等4个研究所;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汉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硕士研究生;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新闻学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为湖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比较文学》是国家精品课程,《普希金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学》为湖南省精品课程;《中国韵文学刊》是在全国有影响的理论刊物。近10年来,学院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0多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20多项,其中,国家教育部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3项;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4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博士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中外文论与美学教学团队”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建院30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各类人才4000多人。其中有凤凰卫视著名电视策划人王鲁湘,花城出版社社长、总编、著名作家肖建国,《计算机世界》杂志总编刘九如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多人,研究生400多人。(截止于2010-11-15)吉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吉首大学办学历史最长、招生人数最多、办学成绩最显著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成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人。历届学生在课程学习、研究生升学考试、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专业目前有教师50余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博士(含在读)22人。这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各方面都有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共出版《艺术思维哲学》、《颠狂之美:美学语境中的狂禅》、《土家族文化精神》、《锉刀下的风景》、《黄永玉年谱》、《徘徊在边缘的女性主义叙事》、《吉首方言研究》、《李白新考论》等专著23部,主持《沈从文研究》、《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湘西鄂西杂居区少数民族语言受汉语影响研究》、《 里耶秦简校诂——探寻湘西失落的文明》、《与侗语有关的三个湖南土话:那溪话、本地话和草苗话》、《在别一个国度:汉文学中的湘西形象研究》、《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民初遗民文学研究》、《旅游语境中湘西民间艺术变迁的人类学研究:以德夯、里耶、山江为考察点》《从语言到话语——20世纪西方文化论的“语用学转向”研究》《齐梁乐府音乐与文学关系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12项,主持省部级各类研究课题40余项,主持校级各类课题6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种奖励10余项,显示出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学校“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边区、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及湖南省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要求,在近50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大湘西本土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上水平,科研出特色,人才创品牌。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置特色。立足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优个性”的人才培养要求,开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等课群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将滋生于湘西的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语言资源转化为课程体系,进入专业选修课群和通识课群,增强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开发方面的运用能力。 2、科学研究特色。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注重学科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结合,注重科研成果社会转化与教学转化的结合。 3、人才培养特色。求实创新、服务基层。 本专业拥有各类实验设备600余万元,图书资料4万多册,校内外各级各类实习基地35个,学生社团有西湘风文学社、学生通讯社、民俗学社、虎雏话剧社等,为学生发挥才干、锻炼专业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截止于2007-5-10)

古代文学硕士发表论文

费秉勋,1939年9月生于陕西蓝田;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从事编辑工作14年;1978年考取西北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悲剧文学史》等课程,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发表论文百余篇,内容涉及到历史、哲学、语言学(包括方言研究)、戏曲、美术、民俗、艺术史等。现为中国易学院院长、全国国学产业研究院陕西分院院长、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费秉勋(1939—),陕西蓝田人,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78年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历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编辑,西北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中国神秘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研究委员,西安市文史馆馆员,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还兼任西安终南书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9年开始研究中国舞蹈史,发表舞史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古舞丛说》、《中国舞蹈奇观》、《舞蹈与社会生活》等三种。[1]1980年开始研究贾平凹,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出版专著《贾平凹论》。1984年开始研究易学,在2007年哈尔滨举行的“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上被授予“世界著名易学导师”荣誉称号;2008年在深圳由建设部组织的建筑风水文化论坛上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易学名家”;2009年,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授予费秉勋(易学高人)荣誉称号。著有专著《舞蹈与社会生活》、《舞蹈篇(中国社会生活丛书)》、《中国神秘文化》、《八卦占卜新解》、《奇门遁甲新述》、《飞盘奇门遁甲》、《易学万年历》、《白话易林》、《方术异闻实录》,评论《黄庭坚诗艺发微》、《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等。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

有关于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哪里找呢?古代文学硕士论文是怎样写的?下方是由我整理的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试析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论【1】

论文关键词:元代 遗民诗歌 特征

论文摘要:元遗民诗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元遗民诗歌以其特有的思想内涵、激越凄美而又多姿多彩的风格特征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现了遗民诗歌传统的道德及政治特征,而且结合现实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时代特征以及处变求新的艺术风格特征,在诗风由元及明清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文学的兴衰,也常常与政治情形的好坏相悖。

元末国运衰微,社会动荡,但对文学来说不但没有出现荒芜,相反却展现出末世的文化盛景。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元遗山集》)。

多难的时代带给诗人更多真切的生命个体体验,更多对现实清醒、深切的认识。

元遗民诗歌正是经历国变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诗人们以自己独特的感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元末复杂而广阔的社会生活,士人丰富而多折的`心理路程,处变世而求变化的独特艺术追求。

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由于同处相似的人生境遇、共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的作品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共同的主题特征,如悯时伤世,感慨疮咦;处山临泉,寄情娱性;故国之思,君臣之义。

此外还有很多表达深笃友情的题赠唱和,表达志向高洁的写景咏物。

又由于元代社会文化背景相对开放、自由,诗人的主体个性意识比较强,因此具体展现在诗人笔下的作品又各具特色。

1元遗民诗歌丰富多样的时代特征

1.1悯时伤时,感慨疮痛

元朝末季,世风颓败,战争造成山河破碎,百姓生活痛苦多艰。

易代的残破景象在诗人笔下多有描绘,如王冕的《悲苦行》、《秋夜雨》、《伤亭户》、《冀州道中》、《江南民》、《江南妇》等诗篇展示了苦难人民的悲剧生活。

《伤亭户》描写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盐户在官吏的勒索搜刮之下难以为生,被迫走上绝路。

《痛哭行》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

《冀州道中》写“……程程望烟火,道旁少人居。

小米无得买,浊醒无得沽……”。

杨维祯古乐府诗《盐商行》、《江南谣》、《贫妇谣》等篇章同样都反映了民间疾苦,表达诗人的悯时伤世之情。

元遗民通过大量的咏怀、咏史诗感叹时危事艰,抒发了遗民诗人浓重的凄凉、愁苦、无所依傍归依的感伤。

如戴良《咏怀二首》其一“……谓将究安宅,何意逢乱离。

三年去复还,邻室无一贵。

所见但空巷,垣墙亦尽颓。”所写之处满目疮痰,残垣断墙,一片荒凉。

其《杨本初见访别后却寄》诉说着诗人内心万般愁苦:“事违人已衰,别多心更苦。

朝来数鬓丝,近复添几缕。”他的《自述二首》其二:“家无十日程,归计苦难成。

为客忧饥馁,频年仗友生。

刚肠随世屈,白发向人明。

争似湖居好,扁舟载月行。”《岁暮感怀四首》其三:“已被虚名误,偷生亦偶然。

兵戈十年久,妻子几家全。

往事溪云外,余龄逝水前。

艰难有如此,何日赋归田。”诗句里见出时事多艰而又无奈的心情。

其《寄鹤年》:“横门之下可楼迟,且抱遗经住海涯。

东海已编高士传,西方仍诵美人诗。

衰年避地方蓬转,故国伤心忽黍离。

天末秋风正萧瑟,一鸿声彻暮云悲。”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故国黍离之悲,同样主题的作品还有丁鹤年《暮春感怀二首》:“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彩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迹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兵后还武昌二首》其二:“乱后还家两鬓苍,物情人事总堪伤。

西风古爆游狐兔,落日荒郊卧虎狼。

五柳久非陶令宅,百花今岂杜陵庄。

旧游回首都成梦,独数残更坐夜长。”诗中诗人感慨往日的韶华眼前尽逝,一切烟云如梦,事已成昨,人情堪伤。

再如叶额《至正戊戌九日感怀赋十律见意》云:“岁月无情天地老,江山不尽古今愁。

黄花谩引杯中物,白发空惊镜里秋。”张星《惆怅五首》:“惆怅繁华成逝水,尽归江海作潮声。”同样弥漫着无尽而凄苦的感伤。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浅谈西晋初期儒学对文学的影响【2】

论文关键词:晋初;儒学;文人心态;文学创作

论文摘要:西晋初期,儒学重新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

儒学的积极影响和晋初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士人“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心态。

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恢复了儒家传统的诗教精神,继承了“美刺”的文学观念;在作品中,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用世精神,以“兼济天下”作为创作主题。

西晋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西晋文学的成就,刘册《文心雕龙》云:“晋室群才,稍人轻绮。

张、潘、左、陆,比肩诗衙;才褥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

此其大略也。”钟嵘《诗品序》在描述了建安文学的“彬彬之盛”后,接着指出:“尔后凌迟衰微,迄于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而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刘、钟二人都热情洋溢地描绘出了西晋文学的繁荣景象。

一个时代之文学,其思想内容、形式、风格及发展变化不可避免要受到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影响。

西晋文学的发展,同西晋的思想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玄学的兴盛,是西晋文化学术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西晋玄学崇尚清谈,标榜任达,西晋士人的心态与士风的形成均与其密不可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亦不可忽视。

由于玄学的兴盛,其被视为此时期的主流思想,就连很多以儒学立身的士人都沾染了玄风的余绪,似乎儒学在西晋走向衰微。

事实上,儒学在西晋衰微,只是从严格经学意义的角度而言,尤其是相对于儒学在两汉的地位而言。

西晋实质上常被以后的士人誉为儒礼之学的盛世。

晋武帝登基后多次下诏倡导儒学,“……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典,无为百家庸末,致远必泥”《(泰始四年诏》)。

他还采取扩建太学、封崇孔子后裔等措施,复兴儒学,“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师徒相传,学士如林,犹选张华、刘皇居太常之官,以重儒学”。

处于低潮的儒学在西晋之初逐渐显露出撅而复振的局面。

在西晋初期,士人尤其是那些出身寒素的士人又重新回归“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轨迹,掌握儒家的礼仪知识和具备儒家伦理道德成为士人人仕的重要工具。

儒学思想在普初重新上升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作为一种为皇权所推崇的思想,儒学的政治思想和处世原则不可能不对百姓产生影响,也不可能不对晋初士人的心态产生影响,并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

儒家思想有很强烈的政治追求,儒学本就是积极入世的学说。

孔子有治世之心,“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出疆必载质”《(孟子·膝文公下》)。

孟子与孔子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求政治上的突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在孔孟的影响下,儒家后学都有一种自觉的政治要求,都有学而为民生政治的信念。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官方的形式强化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儒学及儒学引发的自觉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民族性的精神存在。

西晋去汉不远,儒家士族在社会上还普遍存在,再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儒学在西晋的影响力依然极大,在儒家建功立业、追求不朽的思想指导下,晋初士人亦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意识。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从此,追求“不朽”成为士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成为一种人生观。

据《晋书》记载,“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现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杜预好为后世之名,追求不朽的心态可见一斑。

而“立德”既为“太上”,唯圣人所能,一般士人莫能当之,况且西晋的政治环境亦无道德可言,所以西晋士人往往把自己的追求目标放在“立功”“立言”上,犹以“立功”为要。

古代文学期刊投稿

文史知识文史哲古典文学知识

1.专业期刊:复印资料,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国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评论,中国韵文学刊,中国文学研究,文史,文史哲。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名作欣赏。2.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新疆,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宁夏,青海,北方论丛,东南学术,东岳论丛,福建论坛,湖湘论坛,晋阳学刊,兰州学刊,岭南学刊,鄱阳湖学刊,齐鲁学刊,社会科学论坛,唐都学刊,天府新论,天中学刊,殷都学刊,阴山学刊,云梦学刊,中州学刊3.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 ,安徽师大,安庆师院,北华,北大,北师大,渤海,长安,长春,长春师大,成都,成都师大,重庆大学,重庆师大,重庆第二师院,东北大学,东北师大,东南大学,广西师大,贵州,赣南师院,广东第二师院,福建师大,福州大学,复旦,贵州师大,杭州师大,海南,海南师大,合肥师院,河北,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师大,河南,华东师大,华南师大,河南教育,河南师大,衡阳师院,湖北,湖南师大,华中师大,淮阴,惠州,吉师大,吉首,集美,济南,暨南,佳木斯,江汉大学,江汉学术,江南,江苏第二师院,江苏,江苏师大,江西师大,喀什,开封,兰州,辽师大,聊城,鲁东,洛阳师院,牡丹江师院,南昌大学,南开,内蒙,内蒙师大,宁波,宁夏,南大,南师大文学,齐齐哈尔,青海师大,清华,三峡,山东师大,山西师大,陕西师范大学,汕头,商丘,上海大学,上海师大,深圳,沈阳师大,首师大,四川,四川师大,苏州,太原师范学院,天津师大,同济,温州,五邑,武陵,武大,厦门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大,西华,新疆师大,信阳师院,湘潭,烟台,燕山,扬州,云大,云师大,社科院,中南大学,中南民大,中山,人大,浙大,浙师大,郑州。

专门的古典文学期刊没有,文学类核心期刊如下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 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9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10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11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2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13 文学自由谈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全面点的如《文学遗产》发表的文章基本代表古典文学研究最高水平,还有各大学的期刊都不错你可以询问一下,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北方论丛》就很不错,再就专门些的有《中国韵文学刊》,《红楼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根据你的兴趣选择 至于版面费就只有亲自咨询刊社了 虽然我没投过 不过凭感觉如果好见地的文章该是不收费的 毕竟知识共享是种快乐PS:期刊都是些深奥点阐述观点及意见 不像杂志那么通俗 看来你是个人才!

古代文学投稿期刊

1.专业期刊:复印资料,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国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评论,中国韵文学刊,中国文学研究,文史,文史哲。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名作欣赏。2.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新疆,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宁夏,青海,北方论丛,东南学术,东岳论丛,福建论坛,湖湘论坛,晋阳学刊,兰州学刊,岭南学刊,鄱阳湖学刊,齐鲁学刊,社会科学论坛,唐都学刊,天府新论,天中学刊,殷都学刊,阴山学刊,云梦学刊,中州学刊3.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 ,安徽师大,安庆师院,北华,北大,北师大,渤海,长安,长春,长春师大,成都,成都师大,重庆大学,重庆师大,重庆第二师院,东北大学,东北师大,东南大学,广西师大,贵州,赣南师院,广东第二师院,福建师大,福州大学,复旦,贵州师大,杭州师大,海南,海南师大,合肥师院,河北,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师大,河南,华东师大,华南师大,河南教育,河南师大,衡阳师院,湖北,湖南师大,华中师大,淮阴,惠州,吉师大,吉首,集美,济南,暨南,佳木斯,江汉大学,江汉学术,江南,江苏第二师院,江苏,江苏师大,江西师大,喀什,开封,兰州,辽师大,聊城,鲁东,洛阳师院,牡丹江师院,南昌大学,南开,内蒙,内蒙师大,宁波,宁夏,南大,南师大文学,齐齐哈尔,青海师大,清华,三峡,山东师大,山西师大,陕西师范大学,汕头,商丘,上海大学,上海师大,深圳,沈阳师大,首师大,四川,四川师大,苏州,太原师范学院,天津师大,同济,温州,五邑,武陵,武大,厦门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大,西华,新疆师大,信阳师院,湘潭,烟台,燕山,扬州,云大,云师大,社科院,中南大学,中南民大,中山,人大,浙大,浙师大,郑州。

考研一般没这种要求吧,一般来讲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都很难的,打电话到学校招生部门问一下吧。

核心的话从你投稿到发表最少也要半年吧,有能力发表的话题前准备下。

<<文学遗产>>,邮发代号18-266

报录比就是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是一门比较偏的专业,因此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报录比是2.3:1

古代文学硕士如何发表论文

文学学术论文的创作一定是基于现有工作的提高和改进,那文学学术论文要如何发表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如何发表文学学术论文的方法,谢谢你的阅读。 如何发表文学学术论文 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 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 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 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 关于文学的学术论文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结合 摘要: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逐渐的走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慢慢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文学与传统的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与传统的文学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和体系的不断完善,网络文学必将和传统的文学一样,成文文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现状的比较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结合两个方面来对进行了探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口头形式的文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人们发明了造纸术,传统的文学逐渐取代了口头文学。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文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网络文学正在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网络文学从外表看上去只是对写作的形式进行了改变,其实这是在文学领域正在进行的一场革命。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现状的比较 网络文学为文学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网络文学的写作改变了以前一个人写作的模式,变成了一个集体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写作和修改。但是,归根结底网络文学还是一种文学,它与传统的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复杂的关系。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并不是由二者不同的文学特征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不同的载体,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比较实际上是构建于两种不同的文学传播载体之上。 (一)存在方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的比较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变,主要从文本形式、文类界限和文本载体方面进行比较。 (1)文本形式的不同 对于传统文学的文本形式大都是由线性平面的文本结构构成。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尽管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等手法,但是受到媒介的三维空间的限制,其文本的容量是有限的,大大的限制了传统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的文本形式是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在阅读的时候显示出超线性或多线性,既由刚线性结构转变为线性结构,又线性结构转变为链接性结构,由封闭式结构转变为开放式的结构。 (2)文类界限的不同 在传统的文学类型中,有诗歌、散文、剧本和小说,生活实录和文学创作、虚构文学和纪实文学、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都非常的明确。当我们在欣赏一个传统的文学的时候,我们能够清楚的分辨出这篇文章是哪一种的体裁。但是在网络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文学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中,我们很难将这些作品进行分类,因为这些文学作品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模糊不清,应用传统的文学分类也无法对他们进行归类。 (3)文本载体的不同 传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报纸、杂志和书本等载体呈现出来,它们摆放在书架或者书桌上面,构成了一种物质性的存在。网络文学则是是电子符号呈现在电脑上,传输在网络之上。网络文学的创作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开放性。 (二)创作模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的不同主要是从构思方式和创作手段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构思方式的比较 传统文学的创作是一个人进行的,它的构思是基于个人的艺术思维,主要表现出作者一个人的生命感悟和生命的体验,不断为传统文学的内容而寻找新的形式,用整体的艺术来施展个人潜在的艺术价值,为作品的形成创造出审美原创的艺术基础。而网络文学的构思方式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构思方式,网络文学的写作是随意的,不需要对作品进行整体的艺术构思。网络文学就是第一时间记录下当时的生活状态和真实的感受,只是简简单单的写下个人的喜、怒、哀、乐,写下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一些事物的看法,不是因为写文章而去思考。 (2)创作手段的变化 在传统文学创作的时,作者是通过笔在纸上一字一字的写作出来,然后在对其进行修改。而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作者只需要在键盘上输入或者是用交互语言的平台上进行语音输入。这种创作手段的变迁,使得作者创作起来更加的具有效率,创作的环境更加的舒适。 (三)传播模式的比较 (1)传统文学是以书面材料为载体进行传播。 传统文学的传播途径属于单方向的,传播模式只是作者——传播载体——读者。对此,有人就认为:“在这里作者是核心元素,对作品内容具有极大的控制能力,而读者只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思维来进行阅读和品味。 (2)网络文学具有双向交流的特性。 网络文学信息的传播是双方向的,它的传播模式是作者——载体——读者——作者(或者是其他的读者)。在一般的情况认为,读者得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时,才会更容易的去进行阅读和交流。在网络文学中文章的作者和读者可以互换角色,这样就形成了作品再被创作的过程,将作品的创作变成了一种欣赏。 (四)语言的比较 网络文学在存在方式、创作模式和传播模式的改变必将会对语言带来一定的变化。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它的语言突破了传统语言的束缚,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 传统的文学特别注重文学语言的情感性,常常通过气氛的渲染、景色的烘托来表达出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为了丰富作品中的思想和感情上的表达,作者往往会对某些故事情节进行长篇的叙述。而对于网络文学的的阅读和传播,网络文学的作品其语言往往追求简单、直观、形象的表达形式。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需要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文学中的语言的描述,在读者的脑海中会勾勒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但是网络文学语言改变了传统语言的色彩,程序化的语言模块取代了个人的色彩,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的生动形象。 作为一种新的 文学形式而出现, 网络文学的出现适应时代的 发展。它最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在文坛中还没有像传统文学那样的根深蒂固,但是与传统的文学相比其还有极大的优势。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网络文学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们更好的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 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力会与日俱增,传统的 写作与网络写作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文学的优势逐渐的表现出来,网络文学有压倒传统文学的趋势。但是,它们归根结底都是属于文学,它们只有在相互弥补和完善中才能共同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正在慢慢的结合,具体的表现主要体现在: (一)开发工具的结合 在传统的文学模式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是在一张桌子上拿着笔慢慢的进行文学的创作,在种创作模式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在现在的写作过程中是作者 应用电脑和网络的写作方式,无论你是在家里、郊外或者是公交车上都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创作和修改。当文学作品创作完需要 发表时,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将 文学作品发送到相关出版社的网站或者邮箱当中,彻底代替了以前通过邮信的方式来发表文章,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安全性。美国信息传播学家保罗·利文森曾经说过:“个人计算机以及它对书写的影响可以被看成是书写缺陷的补救媒介。”在开发工具这方面,传统文学的作者在应用网络文学 工作方式的模式,是对开发工具方式的结合。 (二)发布方式的逐渐结合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发布方式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将两种文学的发布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两家作者希望达到的目标。传统文学作者在将自己的作品发布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微博和网站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宣传。建立一个与读者交流的平台来与读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得每一个作家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发布中心”和“出版社”;一些网络文学的作者也应用传统的文学发布模式,他们在网络上发布作品的同时,也 联系相关的出版社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出书卖和报纸进行连载,网络文学的作者借用传统的文学评价的标准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要求,以获得传统文学界的肯定,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的文学,文学作品的发布方式的改变都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 (三)思维观念的逐渐结合 网络文学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逐渐的成熟起来,也认识到了自身的缺点和劣势,应该努力学习其他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对传统的文学进行学习,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身水平。在这段时期内,传统的文学也逐渐认识到了网络文学的本质,对网络文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学习网络文学的优势,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文学的评价标准方面,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也正在逐渐的结合,对于传统文学它的受众面很窄,影响力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传统文学的作者往往认为凡是发表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精品。但是受到网络文学的影响后,他们看到只要是面向大众的文学作品,能够更好的达到对文学作品进行普及的作用。所以在传统文学在创作和发布传播工具方面,以及反映 社会新气象和新的生态 环境等方面,大力向网络文学靠近。 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但是想要将网络文学融入到传统的文学中,让传统文学完全容纳网络文学,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例如一些生命力很强、具有深刻内涵小说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努力之后,最终成为经典之作。传统文学虽然根深蒂固,但是也经不起时间的磨损,它的劣势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网络文学为弥补传统文学的缺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网络文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为传统的文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二者逐渐的结合为读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并不是意味着文坛的破裂,实际上是各个板块之间的紧密互动。一方面,商业出版社将大众文学与网络文学自然的结合在一起,网络文学中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通过出版社出版,传统的文学又可以通过网上付费的模式在线阅读。传统文学逐渐的结合网络,在创作上频繁的交流,作者之间不断的研讨和培训,两种写作方式展开积极的对话,寻找更多的关联点。 三、结语: 从根本上来讲,网络文学就是对传统文学的一场改革。对于这场改革传统文学领域的大多数作家对网络文学还不是非常的了解,我们必须对网络文学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到网络文学的优势和长处。这场文学的改革异常的盛大,意义注定重大,有网络文学引发的新的文学高潮,为中国当代文学开辟了崭新的时代。 看了“如何发表文学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大学学术论文怎么发表 2. 本科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3. 发表学术论文的心得 4. 大学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5. 大学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最后一门课程考试(以全国统考为最后一门课为例)→撰写、发表小论文→在考试成绩出来前,准备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大约七月底,八月上旬,公布全国统考的成绩,明确自己已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在9月初人大开学之时,关注人大相关学院的同等学力的教学公告,填写《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撰写论文申请表》→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如法学院在9月1日—9月15日),按各个学院规定的时间,要求递交《论文申请表》和开题报告。→学院教务老师根据开题报告,给您配备相应的导师,(约在10月份左右)→学员和导师建立联系,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书籍、撰写论文,送导师审阅、修改、再审,直到通过。(约到第二年的1月左右)——填写《同等学力论文答辩报名表》,一般在每年的3月初或9月初,等一系列表格文件,同时递交论文及小论文等。→各学院教务老师把论文答辩报名表,交导师签字。把论文送相关专家评审,学员做答辩准备。约到4月中下旬。→学院领导和教务老师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时间。约在4月底,5月初。→学员参加论文答辩,约在5月中旬。→如通过,填写《申请硕士学位的申请》。如没通过,在准备一次答辩→领取硕士学位证书,约7月—8月。可去北京领取,或等北京老师带来上海。

至少要到省级刊物上发表,省级刊物就是由地方主办的一些期刊杂志。用过早发表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