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馆重视档案学术研究工作,学习研究氛围浓,自觉学习的风气正,馆内对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予以保护和支持。现已有三位同志修完了网络学院法学专业专升本全部课程,取得本科毕业文凭。还有三位同志正在参加学习,其他同志也能结合自己分管业务,认真学习相关知识。1997年以来共有27篇论文在档案刊物和学校刊物上发表。其中 9 篇论文获得省、市级奖,6 篇论文获中国档案学会高校分会奖,16篇论文获省高校档案协会优秀论文奖。档案馆参与了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业务标准的研究、论证、编写、试行工作。 近年来该校档案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1996年被国家档案局授予“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1997年被铁道部办公厅评为全路档案系统先进单位。五次蝉联“四川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曾有五位档案工作者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个人,两人被成都市人事局和成都市档案局评为先进档案工作者。档案、校史党支部多次被校党委评为先进支部,档案馆党小组两次被校党委评为先进党小组。先后5人次被校党委评为模范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为学校在档案工作领域赢得了地位。现档案馆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协会理事单位、四川省高校档案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市档案学会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馆长任四川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理事长,四川省档案学会高校学委会主任。
当然有奖励的,尤其是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在国际知名期刊上的文章,你自己努力啊!!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有哪些?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学生。其实,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也会不断更新。但是,有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始终是比较好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西南交通大学性质公办 西南交通大学概况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ChineseRailway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学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学校先后经历了两次院系调整,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系组调整支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2002年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现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 在12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2位海内外院士和31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学校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学校还在国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以及物理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8名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含15名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此外,还聘请了近50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领导? 党委书记:王顺洪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宜兴人,出生于1963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5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2002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2004年7月评为教授(2005年聘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4年5、6月,赴法国巴黎各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交流。 2010年3月-2011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班(一年期)学习培训。 2013年12月,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莱斯大学、A&M等交流学习。 1991年11月至1995年6月,历任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主持工作)。 1995年6月至2001年7月,历任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兼校党委统战部部长(正处级)、土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其中,1999年11月当选为校党委常委); 2001年7月至2014年9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峨眉校区党委书记;2004年5月至2007年7月兼任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2008年1月至今兼任校纪委书记和学校党校校长); 2014年9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70余篇(详见学校教师个人主页网站中经济管理学院列表)。 曾获四川省优秀教师,铁道部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 曾任成都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副主席;曾任成都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成都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党委书记。全面主持校党委工作(校长离校期间,负责党政全面工作)。分管部门:党委办公室(含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兼任保密委员会主任、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联系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政治学院。 校长:徐飞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徐飞,男,1964年出生,汉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博士后流动站系统工程方向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访问学者。先后任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上海展望集团总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党办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务。兼任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中国大体联副主席,中国大体联篮球分会主席,全球经济治理与产业运行研究基地主任,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秘书长,上海市青联副主席。 2013年9月,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常委,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创新创业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学会组织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行为科学学会会长,《管理学家》特邀主编、《战略管理》副主编、《系统管理学报》编委、《商业评论》编委、《创新与创业教育》编委会副主任,《FrontiersofBusinessResearchinChina》学术顾问,《北大商业评论》学术指导,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理论与案例》、《二象对偶空间与管理学二象论——管理科学基础探索》、《战略联盟稳定性、破缺性与演化实证》、《企业发展理论与成长机理》、《公私合作制(PPP)研究——基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过程》、《成蹊集》、《赢利模式3.0:变革时期的竞合》、《系统学二象论:理论与方法》、《中小企业创业管理》、《文化的力量》、《大象无形》、《学者笔谈》、《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等著作和译著。 主要研究领域:战略管理,博弈论,战略联盟与竞争战略,创新战略,创新思维与战略领导力。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党委书记离校期间,负责党政全面工作)。分管部门:校长办公室(含法律事务办公室)、战略发展部。联系单位:经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当然有奖励的,尤其是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在国际知名期刊上的文章,你自己努力啊!!
1. 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收到反映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学术不端的邮件。收到该邮件后,在院、校两个层面相继组成了调查组,当天即着手调查此事。2008年10月23日,在学校着手调查贺海波学术不端行为一周后,“新语丝”网站披露了其一稿多投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春节后,事件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贺海波2006年6月博士毕业后进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合作导师为李连达院士。李连达是该校聘任的药学院院长。在整个“贺海波论文事件”处理过程中,学校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除作为合作作者的1篇论文外,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有鉴其问题确凿,本人供认不讳,学校当即作出了处分:去年11月决定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合同。由于贺的行为在国内外范围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校决定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贺海波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的通讯作者均署为我校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XX副教授。根据至今近4个月的调查,没有证据指向吴直接参与了上述论文的写作和最初投稿;但他在贺海波的部分问题论文录用或刊出后,作为通讯作者将其用于申报项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也存在重复发表学术论文等问题;此外,中药药理研究室的学风监管失范,作为研究室主任严重管理失职。最近,我们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撤销吴担任的中药研究所所长助理及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职务,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解除其聘用合同。根据所有相关人员的陈述、笔迹鉴定和目前掌握的其它材料来看,涉及贺海波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中李连达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贺海波擅署的,没有证据说明李连达参与了论文造假、剽窃和抄袭等。李连达院士作为院长、学术带头人和合作导师,对贺海波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察不严的责任。现院长任期届满,学校将不再续聘。2. 2009年的岁尾对于井冈山大学的讲师刘涛和钟华来说将是难跨过的一道年关,他们在2007至2008年共发表70篇论文的骄人战绩变成了一场难以收拾的闹剧。日前,一份三人署名的社论通告近期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上,认为刘涛和钟华的70篇论文涉嫌伪造数据,明确指出,这些研究“是不可能从这些数据中产生的操作”的“学术欺”。消息在国内引起热议,对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来说,更是平地惊雷。张泰城:原来从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感到非常震惊。其中一个人在外面学习,我们把他叫回来,停职调查,一经查实我们会严肃处理。这是他们个人的行为,学校对这样学术造假、篡改数据的行为是非常痛恨的,井冈山精神就是实事求是。除了论文数据涉嫌造假,两名作者的身份也从讲师摇身变成了教授和博士,许多网友对这双重欺非常愤慨。记者采访了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万继抗,在万继抗的介绍中,第三重造假又浮出水面。万继抗:刘涛是搞工学的,从专业发展上他不可能在这个领域里研究,但他偏偏在这个领域里发这么多文章(27篇)。他也是受到钟华的启发,钟华私下里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他,然后他就也有意在上面发文章。名利驱使应是关键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使两名讲师为了发表论文不惜频频犯错,许多评论都指向职称评定,调查中记者发现,名利的驱使才是关键。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跟他们两个评职称应该都没有关系,如果2007年的文章应该在2007年初或2006年做的,但他们都是讲师,到现在还是讲师。万继抗:不好认定他们是为了评职称而造假,如果是为了评职称他不会要求这么多论文,不会要求在一个刊物、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发几十篇,这已经是有点疯狂的行为了。他不是职称评定的导向功能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被三大检索系统检录的文章,篇数都很低的,不会要求有几十篇之多,(应该是)是个人名和利的驱使了。万继抗也表示了对刘涛和钟华的痛心。万继抗:这两个老师这种情况我们也很痛心,30多岁,正在一个好的趋势当中,出现这么严重的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肯定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一条“高压线”啊。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表示,论文涉嫌造假1年前也引起了学校的怀疑,但刘涛和钟华草率的解释导致了有关职能部门的忽视。张泰城:他们发论文的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是知道的,因为我们会统计。一开始就怀疑他造假,觉得怎么会发表这么多,后来他们说晶体这种比较容易,发现一个分子的结构有点差异。《晶体学报》社论表示,调查仍在继续,所有由井冈山大学投递到《结晶学报》相关卷册的稿件现已被标记,并检查其真实性,问题论文数量可能继续攀升。不少人评价,这是“井冈山大学”被拖入了黑名单,这意味着,未来,有可能来自这个学校的任何论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万继抗坦言,负面影响需要一一面对。万继抗: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广泛,这个是肯定的。对井大的形象、对井冈山大学的教师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晶体学报》采取一些制裁的措施,这也是情理之中,网友有批评也是情理之中。3. 黄宗英,男,1993年攻读北大美国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留校任教,1997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事发前是系工会主席。对黄展开调查起因于今年1月2日,一网民在学术批评网上发表《一部不折不扣的抄袭之作———评北京大学英文系副教授黄宗英先生著〈艾略特———不灭的诗魂〉》。这位署名为“钟南虎”的网友以7000余字篇幅详细罗列《艾》书的剽窃细节,认为黄的《艾》书乃基本直接剽窃自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所著《艾略特传》。此后,北大外语学院成立学术小组进行调查。2月18日,黄宗英提交《自查报告》,认为“直接从《艾略特传》中译本抄袭而来的”文字只占总字数的25.6%,其他是用“采用”、“参照”、“改写”、“改译”等方法,不算直接抄袭。对于其他书稿以及论文存在的问题,黄则予以否认。但《北京大学英语系核查组关于黄宗英学术剽窃行为的评价报告》称,根据《美国语文学会研究论文写作指南》对剽窃行为的定义,黄宗英的《艾》书剽窃部分占到全书的74%。同时,黄宗英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威廉斯的〈帕特森〉》,基本上是对三位美国学者论述长诗《帕特森》的原文进行缝补连缀而成的抄袭作品。《北京大学英语系有关黄宗英学术违规问题的定性意见和处理意向》显示,今年1月起,北大英语系学术小组对黄宗英1999年至2003年期间的学术成果:《艾略特———不灭的诗魂》(长春出版社1999年)、《抒情诗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英诗《古舟子咏》详注、8篇学术论文,以及1篇英文国际会议论文的审查发现,“所有发表著作均有明显剽窃问题,且程度严重,面积大……有严重剽窃情节的文章达20篇”。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因学术剽窃行为,日前被院方解聘。黄的剽窃细节以及北大外语学院的处理意见已在学术批评网上公开发表。4. 黄庆,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历任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和西南交大副校长。西南交大经管学院院长贾建民在内的7名教授,实名举报黄庆9年前的博士论文抄袭。西南交大学术委员会作出认定结论,称“黄庆博士论文第四章抄袭事实成立,且性质较严重”。随后西南交大对黄庆的抄袭问题作出处理,取消其博士学位,撤销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最近记者从西南交大的官方网站上看到,该校现任领导名单中,曾经担任该校副校长的黄庆没有名列其中。5. 学生举报导师:全国最早的案例是2011年山东大学博士后甄鹏举报其硕士阶段的导师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华学术不端。 与此相关联,甄鹏将其同事起诉到法院,最后闹到最高人民法院。此事经《济南时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和公共频道报道,科学网、新浪网等转载,引起当时的广泛关注。2014年初,复旦大学王宇澄举报其导师王正敏院士成为舆论热点。 这是第二起学生举报导师事例。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有哪些?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学生。其实,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也会不断更新。但是,有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始终是比较好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西南交通大学性质公办 西南交通大学概况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ChineseRailway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学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学校先后经历了两次院系调整,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系组调整支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2002年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现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 在12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2位海内外院士和31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学校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学校还在国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以及物理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8名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含15名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此外,还聘请了近50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领导? 党委书记:王顺洪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宜兴人,出生于1963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5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2002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2004年7月评为教授(2005年聘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4年5、6月,赴法国巴黎各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交流。 2010年3月-2011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班(一年期)学习培训。 2013年12月,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莱斯大学、A&M等交流学习。 1991年11月至1995年6月,历任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主持工作)。 1995年6月至2001年7月,历任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兼校党委统战部部长(正处级)、土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其中,1999年11月当选为校党委常委); 2001年7月至2014年9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峨眉校区党委书记;2004年5月至2007年7月兼任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2008年1月至今兼任校纪委书记和学校党校校长); 2014年9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70余篇(详见学校教师个人主页网站中经济管理学院列表)。 曾获四川省优秀教师,铁道部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 曾任成都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副主席;曾任成都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成都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党委书记。全面主持校党委工作(校长离校期间,负责党政全面工作)。分管部门:党委办公室(含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兼任保密委员会主任、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联系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政治学院。 校长:徐飞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徐飞,男,1964年出生,汉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博士后流动站系统工程方向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访问学者。先后任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上海展望集团总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党办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务。兼任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中国大体联副主席,中国大体联篮球分会主席,全球经济治理与产业运行研究基地主任,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秘书长,上海市青联副主席。 2013年9月,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常委,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创新创业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学会组织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行为科学学会会长,《管理学家》特邀主编、《战略管理》副主编、《系统管理学报》编委、《商业评论》编委、《创新与创业教育》编委会副主任,《FrontiersofBusinessResearchinChina》学术顾问,《北大商业评论》学术指导,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理论与案例》、《二象对偶空间与管理学二象论——管理科学基础探索》、《战略联盟稳定性、破缺性与演化实证》、《企业发展理论与成长机理》、《公私合作制(PPP)研究——基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过程》、《成蹊集》、《赢利模式3.0:变革时期的竞合》、《系统学二象论:理论与方法》、《中小企业创业管理》、《文化的力量》、《大象无形》、《学者笔谈》、《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等著作和译著。 主要研究领域:战略管理,博弈论,战略联盟与竞争战略,创新战略,创新思维与战略领导力。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党委书记离校期间,负责党政全面工作)。分管部门:校长办公室(含法律事务办公室)、战略发展部。联系单位:经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其增刊主要收录硕士研究生的,也包括教师及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稿件。投稿邮箱:,请注明增刊投稿。电话:唐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英文名称:Journalof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0258-2724国内刊号:51-1277/U邮发代号:62-104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54期刊收录: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EI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联系方式免费咨询:400-6611-896编辑电话:编辑QQ:861817761;635375618投稿邮箱:期刊简介综合科技B类综合期刊发表-工程科技II期刊发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创刊于1954年,原刊名为《唐山铁道学院学报》,其前身为1919年6月创办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TheTangshanEngineeringCollegeMagazine),是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理工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信息报道。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和学生等。《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为全国核心期刊,得到了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机构的认可,被美国EiCompendex、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以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20多个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也是中国数学、力学、岩土工程、机械工程、无线电等众多文摘的引文源。目前列“综合性交通运输类”第1名。
徐飞,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1982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四川第十三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和2003年7月分别被张江高科技园区党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出版《战略管理》《成蹊集》《大象无形》等著作和译著。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博士后流动站系统工程方向出站后,曾任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上海展望集团总裁。从2002年6月起至201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先后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党委书记,校党办主任、校长助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创业学院院长,校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等职务。[1]2008年9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2012年11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2013年9月12日起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2]2017年5月起,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创新创业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学会组织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体联副主席,上海市青联副主席,上海市行为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5年9月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访问学者。[1]《管理学家》特邀主编、《战略管理》副主编、《系统管理学报》编委、《创新与创业教育》编委会副主任,《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学术顾问,《北大商业评论》学术指导,“管理前沿”、《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栏撰稿人。1998年3月起,先后受聘为上海豫园集团、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展望集团、正泰集团等多家公司的战略顾问和咨询专家,出任3家公司的独立董事,曾为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提供战略管理咨询服务。2001年4月17日,作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优秀青年企业家和创业者代表,受到了朱鎔基总理的亲切接见。[1]2019年1月,任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2019年2月26日上午,第三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徐飞当选第三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科学技术组副组长。[4]2019年7月9日,徐飞不再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5]2019年7月11日,徐飞任中共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6]
六月中旬。经查询显示,所有盲审22年对象都会在六月中旬进行盲审,所以成都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盲审时间是六月中旬。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交通大学校长等职。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他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创作(茅以升)《中国石拱桥》一文,是1962年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散文,后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至今仍在沿用。近几年来,有不少中学教师来信或来访,向我反映课堂讲授中的一些情况。教育家叶苍岑教授也曾为本课备课的问题和我四次通信征询意见。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转载于有关语文教学的刊物中。现行语文课本,采集了各个方面的文章,知识面无比广阔。从我接触到的中青年教师中,深深感到他们对讲授中的每一篇范文,是那样字斟句酌地认真研究,一丝不苟。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最近,郑州《教学通讯》编辑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谈中学语文课文》,要我谈谈创作经过。作家这个称号,我不敢当,但由于上述情况,借此机会,回忆一下撰写此文时的构思活动,如果对广大语文教师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自是有益之举。首先,本文写的是中国的石拱桥。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观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20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6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领,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取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茅以升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交通大学校长等职。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他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其增刊主要收录硕士研究生的,也包括教师及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稿件。投稿邮箱:,请注明增刊投稿。电话:唐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英文名称:Journalof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0258-2724国内刊号:51-1277/U邮发代号:62-104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54期刊收录: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EI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联系方式免费咨询:400-6611-896编辑电话:编辑QQ:861817761;635375618投稿邮箱:期刊简介综合科技B类综合期刊发表-工程科技II期刊发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创刊于1954年,原刊名为《唐山铁道学院学报》,其前身为1919年6月创办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TheTangshanEngineeringCollegeMagazine),是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理工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信息报道。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和学生等。《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为全国核心期刊,得到了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机构的认可,被美国EiCompendex、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以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20多个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也是中国数学、力学、岩土工程、机械工程、无线电等众多文摘的引文源。目前列“综合性交通运输类”第1名。
当然有奖励的,尤其是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在国际知名期刊上的文章,你自己努力啊!!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