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期刊论文发表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

期刊论文发表计量分析

这个也要看具体要求,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篇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扩展资料:文献(拼音wénxiàn),汉语词语,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出自《论语·八佾》。

1.文献计量学的理论

中国早在数年前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口号,邓小平同志也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强调“共产党人必须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而学术期刊是科技及先进文化的载体,面对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趋势,面对信息通讯技术及信息处理现代化方式日臻完善的今天,作为载体的学术期刊就应先行一步,高瞻远瞩这是形势使然。

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结果主要表现在发表科技论文、科技成果获奖和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科技论文一般指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性论文,它是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学研究最直接产出形式之一。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效率,特别是论文的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以及科研人员科技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科技论文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国内外管理人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如利用模糊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其中,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通过对文献特征的统计分析,来研究文献体系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文献的变化规律和科学管理。近几年来,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情报学以外的科学技术领域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标用于科学技术生产效率的评价,使决策者可以对科技研究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简单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例如出版著作数、发表论文数、被引用次数等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部门中作为考核、奖惩、晋升职工的评估依据。这些简单指标的组合,就可以评价大学、研究所、工业公司以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能力。在近10年中,文献计量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各方面更趋成熟,研究层次更趋深入,定量化描述的手段与方法也日益改善。同时寻求更系统全面的数据集合,更现代化的文献数据处理手段,最终有效地指导文献情报工作。

近几年来,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应用研究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在科技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有关领导部门和研究者的重视。国外对此十分重视,例如,美国、英国、匈牙利、印度等许多国家不仅把文献计量指标作为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从管理的高度,认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献计量学应用所必需的大量数据,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我国著名学者赵红洲、蒋国华等人曾经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并以“学术榜”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从1987年起,国家科委为了从一个侧面评价我国学科发展、科技投入产出情况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成就,委托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今改名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利用ISI的三套出版物,对我国学者从1983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接着,国家科委专门下达资助课题,要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逐步形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统计结果。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从1998年起也逐年出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简称《指标集》)。集内有100多项统计指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我国科技论文的产出力和影响力及其分布情况从总体上进行了客观的描述。该书的内容包括:统计源概貌,机构研究计量统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研究计量指标,地区研究计量指标,科技基金计量指标,合作研究计量指标,人才研究计量指标,文献评价计量指标。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连续资助了6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使其研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由于文献计量指标的评价功能与其它社会评价指标的功能是一致的,而且其研究成果和计量数据可以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因而越来越受到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广泛重视。这一重要进展表明,文献计量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正在由课题研究向事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这是90年代以来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应用发展的显著特点与趋势之一。

2.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建立的背景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建立正规的文献信息计量工具,为应用提供大规模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来源,必须依托较为适宜的文献数据库才能进行。目前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大多利用SCI为数据源进行统计研究,但在本研究进行项目调研中发现SCI创建时间较短,在可追溯性方面不如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检索工具(如地质学方面有200多年收录史的GeoRef),虽然SCI收录5000多种期刊,但由于其专业覆盖面很广,故每个学科的收录数量都不够。并且SCI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各科学间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此外SCI中没有“分类号”一项,不能按学科进行分类检索,因此用它进行某学科的统计就很困难,一些文献统计项目为了用SCI进行各学科综合统计研究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对原始数据重新进行分类等加工、录入,这一点可反映出数据源选定的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结果和效率。可以认为利用SCI对国内外地球科学进行分学科和领域论文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论文使用的分析测试方法统计分析,论文研究的区域分布统计分析,论文提出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本项目组自行设计并完成了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公共查询系统技术实现对地学文献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输出,实现地学文献的信息化管理。

(1)系统运行环境:

a.服务器:WINDOWS NT及其以上平台,PIII 800、RAM/256M、Disk/20G;

b.客户机:DINDWOS 9X或WINDOWS NT及其以上平台,PII 350、RAM/64M、Disk/9G;

c.网络:互联网;

d.数据库:MS-SQL 2000。

(2)系统结构: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采用了三级B/S体系结构,三层结构包括客户机、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方式又称瘦客户机系统,在客户机端没有或者有很少的应用代码。客户机负责数据结果的显示和用户请求的提交。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负责响应和处理用户的请求。而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空间数据和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是提出请求,所有的响应都在服务器端完成。其中,Web服务器位于系统的中间,是原型系统的枢纽与核心部分,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前端是Client/Brower,中间是Web Server,后端是Sql Server。

图1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应用的结构图

(3)系统总体功能:

a.数据库管理:实现数据输入与维护、查询、显示输出等,系统也提供Web环境下的数据管理,数据信息可在远程或本地进行编辑、浏览、维护。

b.系统可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初评估、总评估:依据文献查询结果进行学科、主题、作者、研究单位、研究区域等相关度的统计和分析。

c.数据交换功能:系统可通过转换工具将数据转换为其它标准格式,如2709等国标数据。

d.系统具有完整的桌面管理和帮助系统。

(4)系统构成框图(图2)与主要功能图(图3)。

图2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的构成框图

(5)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在中文WIN2000下利用SQL2000、ULTRADEV、VBSCRIPT进行开发。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源选定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建库主要收集和利用《GeoRef检索系统》(以下简称GeoRef)、《中国地质文献库及检索系统》(以下简称GDS)作为数据源,GeoRef是中国地质图书馆在1982年开始引进的美国地质调查所信息中心所建的地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北美地区自1785 年以来的和世界上其它地区自1933年以来的地质文献,包含了地球科学领域国际上公认的5000余种期刊、会议资料等,总共约220万余条,其收录范围覆盖了地球科学近40 个类目,是目前国际最权威的地质学文献检索数据库。GDS由中国地质图书馆所建,收录1985 年至今的400 余种期刊、专著、论文集和国际会议中文资料,累积文献量达20 余万条,收录范围基本覆盖了地球科学、土地科学等40个类目,是我国地球科学和土地科学研究领域最大型的检索系统,是国内最权威的地质学文献数据库。选取上述两个数据库作为本系统数据源的主要原因是:①GDS的基本结构和选刊原则等诸多方面与GeoRef接轨,建库依据了文献计量学的结果;②两种数据库均有较为严格选刊标准,收录文献的种类较多,即将国家级单位主持的地球科学类专业杂志悉数收录,也将一些地方主办、流通区域有限因而影响较小的地球科学杂志收录;③两种数据库收录时间较长,GeoRef已有200年数据,GDS的数据年限已有近19年,非常适合于我们对多年来地球科学论文情况进行分析;④两种数据库的分类系统设立既遵循了地球科学的学科分类,又是从检索文献的实际需要出发,并且GDS是参考了GeoRef的类目名(表1、表2)。所以根据GeoRef和GDS得到的分析结果应该是代表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水平。不足之处是两种数据库都缺少引文分析。

图3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示意图

表1 GeoRef数据各学科使用代码列表

表2 GDS数据各学科使用代码列表

续表

3.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实例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是利用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检索提取科技人员和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的统计数据,进行科技人员群落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榜的测定;检索提取分类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学科的学科体系演变和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研究机构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框架结构中的选项有:题目、作者/单位、刊名、出版社、出版年、卷、页、文献索取号、语言、载体形态、关键词、分类号、文献识别号、记录状态、文献类型、目录级别、文献载体、ISSN号、ISBN号、会议、版次。如想了解我国近年来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情况,通过系统选择框架结构中“出版年”,输入“年代(1997、1998、…2001)”,检索出各年代收录的全部文献,再选择系统框架结构中的“作者/单位”输入、并通过Excel运算处理,即可得到如下的统计数据(表3)。

表3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1997~2001年收录国内研究机构论文数量

国内外学科结构统计分析

利用国内外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对GeoRef数据库100年、GDS数据库15年期刊论文进行学科的统计分析,数据采集的方法是利用分析系统框架结构中的“分类号”进行检索,GeoRef数据库的检索式:分类号的字段代码、GDS数据库的检索式:选择检索系统框架结构中的“分类号”,输入分类代码,采用上述方法我们采集了国外100年、国内15年的分类数据,编制了国际地质科学体系学科结构的百年演变图及国内地质学科体系学科结构近20年演变图(详见第一章)。

中外综合性期刊地学论文对比研究

(1)《科学通报》、《中国科学(D辑)》、《Nature》和《Science》的地学学科结构的统计分析

《Nature》和《Science》分别是英国和美国主办的世界顶尖的综合性科学杂志,所发表的地学文章一般都反映了地质科学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而《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也可以算是我国顶尖的综合性科学杂志,4种杂志的学科结构,反映了近年来地质科学基础和前沿研究领域及其变化趋势。

比较4种期刊可知,第四纪地质学方面的论文数都居于其它学科之上,说明近年来对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日趋重视。词频统计结果也表明与其相关的术语出现最多,如“第四纪”、“新生代”、“全新世”等。因为第四纪从时间上离人类活动的历史最近,因此研究第四纪地质、环境、气候变化等,无不与我们人类的生存这个重大问题密切相关。《Science》和《Nature》上关于宇宙地质(或球外地质)的论文排名在前5位,比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的排名要靠前。球外地质实际上也是一个涉及到未来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科学问题,当然它还反映了我们对地球起源等根本问题的不懈探索。之所以国内这方面的论文还比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可能与国家经济实力、技术设备水平有关,其次是对人类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从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国外两著名期刊上关于经济地质(包括矿产、能源等)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而国内两大期刊在油气地质、金属矿床两类论文数量均名列前茅,这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矿产、能源的需求量大有关。另外,地质找矿仍然在我国地质工作中占相当大比重,这方面的成果(论文)也就很多。

(2)《Nature》和《Science》国别分布的统计分析

从表4、表5可看出,前10位除中国之外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更是遥遥领先,英、法、德为第二梯队,明显落后于美国。这表明只有经济上相对强大了,科技的发展才能得到有力支持。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较快,也很重视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因而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之所以能够跻身前10强,说明我国在地学领域已取得了一些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表4 在《Scienc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

图4反映了过去20多年以来我国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地学论文的情况,论文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近6年以来迅速攀升,表明我国地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表5 在《Natur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

图4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地学论文数量变化曲线

(3)《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Nature》和《Science》机构分布的统计分析

对《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Nature》和《Science》4种期刊1996~2001年每一年不同单位发表论文数的多少进行了排序,从图5、图6看,在《Nature》上大学、研究所、国际组织、公司和其他分别占58%、28%、15%、11%、0.2%;《Science》上大学、研究所、国际组织、公司和其他分别占47%、27%、0.4%、0.05%、24%,大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研究所。这与《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情况完全相反(表6、表7)。

从表6、表7中可以看出,我国发表地学论文最多的单位是研究所,其次才是大学或学院。按发表论文的多少进行排序的结果表明,中科院地质所、地球物理所及其所属各实验室发表论文数最多,其次为地科院、地震局、海洋局等所属研究所。中科院论文数遥遥领先于其它研究所。大学中学术论文数量较多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排名未分先后)。

图5《Natur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机构分布

图6《Scienc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机构分布

表6《中国科学D辑》1996~2001年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分类统计

表7《科学通报》1996~2001年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分类统计

中外期刊地学论文研究领域的对比分析

根据选定的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源,采集和分析了16000多个数据,从而对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全球变化、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能源地质学、行星与宇宙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地质观测技术等研究学科和领域进行了专题调研,反映了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详见学科分述部分)。

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怎么写如下:

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步骤以及需要遵循的一般指南,是帮助学者写作的重点。具体的步骤可分为四步:定义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目的和范围;选择可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技术;收集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运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报告研究结果。

第一步:确定检索主题词,确定检索数据库,确定检索范围进行检索 操作方法:如何确定主题词:可以阅读相关主题的meta分析文章。第二步:确定纳排标准进行文章筛选操作方法: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献计量文献确定主题词和检索范围。第一步筛选时可选择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选择,这时需要采取一些文献管理器,英文推荐endnote,中文推荐notexpress。

第三步: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章,全文下载进行精读下载方式:各数据库直接下载或者运用百度学术。第四步:精读5-10篇,确定要分析的主要内容,建立excel表注意:这个时候纳入的数据宁多勿少,以免书写论文过程中由于缺少数据再次返工。

最后,学者们应该使用数字和表格中的文献计量可视化来策划分析而非简单的描述性讨论。写作中也应该谈谈内容和上下文的概念。在解释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结果时,重要的是要理解每个主题集群的内容以及该集群中出版物的主题所包含的意义。

文献计量分析投稿英文期刊

1.文献计量学的理论

中国早在数年前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口号,邓小平同志也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强调“共产党人必须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而学术期刊是科技及先进文化的载体,面对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趋势,面对信息通讯技术及信息处理现代化方式日臻完善的今天,作为载体的学术期刊就应先行一步,高瞻远瞩这是形势使然。

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结果主要表现在发表科技论文、科技成果获奖和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科技论文一般指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性论文,它是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学研究最直接产出形式之一。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效率,特别是论文的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以及科研人员科技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科技论文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国内外管理人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如利用模糊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其中,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通过对文献特征的统计分析,来研究文献体系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文献的变化规律和科学管理。近几年来,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情报学以外的科学技术领域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标用于科学技术生产效率的评价,使决策者可以对科技研究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简单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例如出版著作数、发表论文数、被引用次数等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部门中作为考核、奖惩、晋升职工的评估依据。这些简单指标的组合,就可以评价大学、研究所、工业公司以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能力。在近10年中,文献计量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各方面更趋成熟,研究层次更趋深入,定量化描述的手段与方法也日益改善。同时寻求更系统全面的数据集合,更现代化的文献数据处理手段,最终有效地指导文献情报工作。

近几年来,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应用研究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在科技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有关领导部门和研究者的重视。国外对此十分重视,例如,美国、英国、匈牙利、印度等许多国家不仅把文献计量指标作为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从管理的高度,认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献计量学应用所必需的大量数据,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我国著名学者赵红洲、蒋国华等人曾经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并以“学术榜”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从1987年起,国家科委为了从一个侧面评价我国学科发展、科技投入产出情况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成就,委托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今改名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利用ISI的三套出版物,对我国学者从1983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接着,国家科委专门下达资助课题,要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逐步形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统计结果。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从1998年起也逐年出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简称《指标集》)。集内有100多项统计指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我国科技论文的产出力和影响力及其分布情况从总体上进行了客观的描述。该书的内容包括:统计源概貌,机构研究计量统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研究计量指标,地区研究计量指标,科技基金计量指标,合作研究计量指标,人才研究计量指标,文献评价计量指标。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连续资助了6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使其研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由于文献计量指标的评价功能与其它社会评价指标的功能是一致的,而且其研究成果和计量数据可以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因而越来越受到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广泛重视。这一重要进展表明,文献计量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正在由课题研究向事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这是90年代以来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应用发展的显著特点与趋势之一。

2.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建立的背景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建立正规的文献信息计量工具,为应用提供大规模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来源,必须依托较为适宜的文献数据库才能进行。目前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大多利用SCI为数据源进行统计研究,但在本研究进行项目调研中发现SCI创建时间较短,在可追溯性方面不如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检索工具(如地质学方面有200多年收录史的GeoRef),虽然SCI收录5000多种期刊,但由于其专业覆盖面很广,故每个学科的收录数量都不够。并且SCI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各科学间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此外SCI中没有“分类号”一项,不能按学科进行分类检索,因此用它进行某学科的统计就很困难,一些文献统计项目为了用SCI进行各学科综合统计研究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对原始数据重新进行分类等加工、录入,这一点可反映出数据源选定的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结果和效率。可以认为利用SCI对国内外地球科学进行分学科和领域论文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论文使用的分析测试方法统计分析,论文研究的区域分布统计分析,论文提出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本项目组自行设计并完成了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公共查询系统技术实现对地学文献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输出,实现地学文献的信息化管理。

(1)系统运行环境:

a.服务器:WINDOWS NT及其以上平台,PIII 800、RAM/256M、Disk/20G;

b.客户机:DINDWOS 9X或WINDOWS NT及其以上平台,PII 350、RAM/64M、Disk/9G;

c.网络:互联网;

d.数据库:MS-SQL 2000。

(2)系统结构: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采用了三级B/S体系结构,三层结构包括客户机、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方式又称瘦客户机系统,在客户机端没有或者有很少的应用代码。客户机负责数据结果的显示和用户请求的提交。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负责响应和处理用户的请求。而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空间数据和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是提出请求,所有的响应都在服务器端完成。其中,Web服务器位于系统的中间,是原型系统的枢纽与核心部分,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前端是Client/Brower,中间是Web Server,后端是Sql Server。

图1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应用的结构图

(3)系统总体功能:

a.数据库管理:实现数据输入与维护、查询、显示输出等,系统也提供Web环境下的数据管理,数据信息可在远程或本地进行编辑、浏览、维护。

b.系统可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初评估、总评估:依据文献查询结果进行学科、主题、作者、研究单位、研究区域等相关度的统计和分析。

c.数据交换功能:系统可通过转换工具将数据转换为其它标准格式,如2709等国标数据。

d.系统具有完整的桌面管理和帮助系统。

(4)系统构成框图(图2)与主要功能图(图3)。

图2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的构成框图

(5)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在中文WIN2000下利用SQL2000、ULTRADEV、VBSCRIPT进行开发。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源选定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建库主要收集和利用《GeoRef检索系统》(以下简称GeoRef)、《中国地质文献库及检索系统》(以下简称GDS)作为数据源,GeoRef是中国地质图书馆在1982年开始引进的美国地质调查所信息中心所建的地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北美地区自1785 年以来的和世界上其它地区自1933年以来的地质文献,包含了地球科学领域国际上公认的5000余种期刊、会议资料等,总共约220万余条,其收录范围覆盖了地球科学近40 个类目,是目前国际最权威的地质学文献检索数据库。GDS由中国地质图书馆所建,收录1985 年至今的400 余种期刊、专著、论文集和国际会议中文资料,累积文献量达20 余万条,收录范围基本覆盖了地球科学、土地科学等40个类目,是我国地球科学和土地科学研究领域最大型的检索系统,是国内最权威的地质学文献数据库。选取上述两个数据库作为本系统数据源的主要原因是:①GDS的基本结构和选刊原则等诸多方面与GeoRef接轨,建库依据了文献计量学的结果;②两种数据库均有较为严格选刊标准,收录文献的种类较多,即将国家级单位主持的地球科学类专业杂志悉数收录,也将一些地方主办、流通区域有限因而影响较小的地球科学杂志收录;③两种数据库收录时间较长,GeoRef已有200年数据,GDS的数据年限已有近19年,非常适合于我们对多年来地球科学论文情况进行分析;④两种数据库的分类系统设立既遵循了地球科学的学科分类,又是从检索文献的实际需要出发,并且GDS是参考了GeoRef的类目名(表1、表2)。所以根据GeoRef和GDS得到的分析结果应该是代表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水平。不足之处是两种数据库都缺少引文分析。

图3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示意图

表1 GeoRef数据各学科使用代码列表

表2 GDS数据各学科使用代码列表

续表

3.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实例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是利用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检索提取科技人员和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的统计数据,进行科技人员群落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榜的测定;检索提取分类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学科的学科体系演变和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研究机构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框架结构中的选项有:题目、作者/单位、刊名、出版社、出版年、卷、页、文献索取号、语言、载体形态、关键词、分类号、文献识别号、记录状态、文献类型、目录级别、文献载体、ISSN号、ISBN号、会议、版次。如想了解我国近年来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情况,通过系统选择框架结构中“出版年”,输入“年代(1997、1998、…2001)”,检索出各年代收录的全部文献,再选择系统框架结构中的“作者/单位”输入、并通过Excel运算处理,即可得到如下的统计数据(表3)。

表3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1997~2001年收录国内研究机构论文数量

国内外学科结构统计分析

利用国内外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对GeoRef数据库100年、GDS数据库15年期刊论文进行学科的统计分析,数据采集的方法是利用分析系统框架结构中的“分类号”进行检索,GeoRef数据库的检索式:分类号的字段代码、GDS数据库的检索式:选择检索系统框架结构中的“分类号”,输入分类代码,采用上述方法我们采集了国外100年、国内15年的分类数据,编制了国际地质科学体系学科结构的百年演变图及国内地质学科体系学科结构近20年演变图(详见第一章)。

中外综合性期刊地学论文对比研究

(1)《科学通报》、《中国科学(D辑)》、《Nature》和《Science》的地学学科结构的统计分析

《Nature》和《Science》分别是英国和美国主办的世界顶尖的综合性科学杂志,所发表的地学文章一般都反映了地质科学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而《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也可以算是我国顶尖的综合性科学杂志,4种杂志的学科结构,反映了近年来地质科学基础和前沿研究领域及其变化趋势。

比较4种期刊可知,第四纪地质学方面的论文数都居于其它学科之上,说明近年来对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日趋重视。词频统计结果也表明与其相关的术语出现最多,如“第四纪”、“新生代”、“全新世”等。因为第四纪从时间上离人类活动的历史最近,因此研究第四纪地质、环境、气候变化等,无不与我们人类的生存这个重大问题密切相关。《Science》和《Nature》上关于宇宙地质(或球外地质)的论文排名在前5位,比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的排名要靠前。球外地质实际上也是一个涉及到未来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科学问题,当然它还反映了我们对地球起源等根本问题的不懈探索。之所以国内这方面的论文还比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可能与国家经济实力、技术设备水平有关,其次是对人类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从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国外两著名期刊上关于经济地质(包括矿产、能源等)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而国内两大期刊在油气地质、金属矿床两类论文数量均名列前茅,这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矿产、能源的需求量大有关。另外,地质找矿仍然在我国地质工作中占相当大比重,这方面的成果(论文)也就很多。

(2)《Nature》和《Science》国别分布的统计分析

从表4、表5可看出,前10位除中国之外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更是遥遥领先,英、法、德为第二梯队,明显落后于美国。这表明只有经济上相对强大了,科技的发展才能得到有力支持。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较快,也很重视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因而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之所以能够跻身前10强,说明我国在地学领域已取得了一些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表4 在《Scienc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

图4反映了过去20多年以来我国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地学论文的情况,论文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近6年以来迅速攀升,表明我国地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表5 在《Natur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

图4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地学论文数量变化曲线

(3)《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Nature》和《Science》机构分布的统计分析

对《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Nature》和《Science》4种期刊1996~2001年每一年不同单位发表论文数的多少进行了排序,从图5、图6看,在《Nature》上大学、研究所、国际组织、公司和其他分别占58%、28%、15%、11%、0.2%;《Science》上大学、研究所、国际组织、公司和其他分别占47%、27%、0.4%、0.05%、24%,大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研究所。这与《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情况完全相反(表6、表7)。

从表6、表7中可以看出,我国发表地学论文最多的单位是研究所,其次才是大学或学院。按发表论文的多少进行排序的结果表明,中科院地质所、地球物理所及其所属各实验室发表论文数最多,其次为地科院、地震局、海洋局等所属研究所。中科院论文数遥遥领先于其它研究所。大学中学术论文数量较多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排名未分先后)。

图5《Natur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机构分布

图6《Scienc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机构分布

表6《中国科学D辑》1996~2001年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分类统计

表7《科学通报》1996~2001年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分类统计

中外期刊地学论文研究领域的对比分析

根据选定的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源,采集和分析了16000多个数据,从而对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全球变化、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能源地质学、行星与宇宙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地质观测技术等研究学科和领域进行了专题调研,反映了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详见学科分述部分)。

SCIENTOMETRICS;JOURNAL OF INFORMETRICS

相信很多人会遇到这样一个类似的问题,那就是在英文论文写好之后,却苦于找不到国内经常使用的论文发表期刊有哪些。下面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期刊,希望对您有一定帮助。至于查重可以了解一下paperfree。谢谢!z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Acta Geologica Sinica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Acta Oceanologica Sinica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Acta Seismologica Sinica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pplied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ll Research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a Welding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uansmitted Infections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English Edition)Chinese Medical Journal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Electricity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High Technology Letters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Newslett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Rare Earths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 Edition)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Numerical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English SeriesPedosphere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Rare MetalsReproduction & ContraceptionScience In China (Chemistry)SCIENCE IN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Life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Mathematics Physics Astronomy)Science In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校园英语》省级知网跨库,是12月出刊,可以收全英文文章2版4600字符或9200英文字符起发。

《海外英语》省级知网首页可查,只收21年上半年的加急版面(注意截止到2020年9月3日,他还是只收加急的上半年版面)。

《英语广场》省级知网首页可查,SCD期刊,目前正常收21年2-3月的刊期,另外有个别年内版面可以免费加急到年底出刊,注意他的版面是按字算,不是字符。

《现代英语》万方收录的期刊,只收英语高教的文章。如果是文学的,如果必须是年内的。

《青年文学家》《作家天地》《今古文创》《文化学刊》也可以考虑去发心理学专刊《心理月刊》。

英文期刊:

《有机化学》创刊于197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有机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设有综述与进展、研究论文、研究通讯、研究简报、学术动态、研究专题、亮点介绍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化学工作者。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被SCI-CD、SCI-E、Scopus、EI、CA、INSPEC、JICST、AJ、MR等国际核心检索系统收录。

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发文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交叉学科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是1981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主要刊登激光光谱测量、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显微光谱、光谱化学分析、国内外光谱化学分析最新进展、开创性研究论文、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综合评述、研究简报、问题讨论、书刊评述。

《无机材料学报》是1986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主要刊登包括纳米无机材料、功能陶瓷(铁电、压电、热释电、PTC、温敏、热敏、气敏等)、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晶体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

无机薄膜材料、特种玻璃、环境材料、特种无机涂层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上述材料性能的最新检测方法以及获得上述材料的新工艺等。

《金属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领域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设置有原始论文、短文快报、综合评述等栏目。

科研论文发表量统计分析

建议你看看(数据挖掘)这本刊物吧~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全世界每年的论比这个你怎么探讨的

这个还真查不出来,毕竟那些统计一般是搜集的正规世界级期刊上的论文数量统计,但不同国家还有自己的国家级期刊,这就无法统计了。不过有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了约2万篇科研论文,到2008年,这一数字剧增至11.2万篇;而同期美国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由26.5万篇增至34万篇。由此应该可以大致地推断世界上的数据。

我来帮帮你大哥风范复合化肥 大哥你也真是,咋在这做广告来了,,你看你,这题目可是关于医学论文的。你怎么做广告也不看地方。真是浪费发帖者的心血。。哎!可悲啊!

化学分析计量是省级期刊吗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版面费300,发表后会给稿酬300,等于无版面费

不是核心期刊-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化学分析计量

《化学分析计量》(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国防科工委化学计量一级站)主办。 《化学分析计量》主要刊登化学分析测试技术、计量技术,计量行业的法规、政策、标准,管理经验;标...

一个月内一般审稿期为一个月。若稿件内容超出报导范围、内容缺乏创新写作质量较差而未通过初审,一般在收稿一个月内发出退稿通知。文学作品可以通过邮局投稿和网络投稿两种。1、邮局投稿看清楚你想投稿编辑社的约稿函,就是对所投稿件的要求。你的作品最好是符合报社杂志社的要求的。不然退回来几率较大。将写好的稿件用平信或者特快专递通过邮局寄出。在稿件里附注你的联系方式,邮编、通信地址。真实姓名。。编辑联系你后就会问你如何给你稿费的方式。2、网络投稿第一种可以选择你想要投稿的网站,注册作者,填写相关信息,选择你要投稿的栏目,小说类型等,然后进行创作。第二种发送到该家报社或者杂志期刊所标注电子邮件地址,此类刊物的收稿信息会有相关的要求。再将写好的稿件用电子邮件发到编辑的信箱里。然后等待编辑回复。有回复就是有被录取的希望。

期刊论文发表量分析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

《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

(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万方数据库》;

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

6)中国地学期刊网;

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

8)CA《化学文摘》;

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

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

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

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

20)SJR网站(国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0.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

《地球学报》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0.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卡方检验你的数据应该用交叉列联表做,数据录入格式为:建立两个变量,变量1是组别,正常对照组用数据1表示,病例组用数据2表示;变量2是疗效等分类变量,用1表示分类属性1,用2表示分类属性2,还有一个变量3是权重,例数数据录入完成后,先加权频数后点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把变量1选到rows里,把变量2选到column里,然后点击下面的statistics,打开对话框,勾选chi-squares,然后点continue,再点ok,出来结果的第3个表就是你要的卡方检验,第一行第一个数是卡方值,后面是自由度,然后是P值。

通过论文集合网站webofscience查询某领域论文每年的发表数量。如果这个刊物同时被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收录,你可以登上其中任何一个数据库,查该刊物收录的文章篇数直接看刊物目录,同理,确定该刊物是某一个数据库收录,直接在该数据库查询即可。如果自己没办法登陆该期刊所在数据库,可以用刊物页码除以其中一篇文章的版面数,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大概的篇数。如果你只是想知道中国知网2014年更新的学术论文量,直接选择“从2014年到2014年”,截止今天,更新期刊2373640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