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发吗?我帮您发表的。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致谢(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xxx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xx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xxx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
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xxx老师寻求帮助,而xxx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xxx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xxx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xx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本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xxx等同学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时间如梭,转眼毕业在即。回想在大学求学的四年,心中充满无限感激和留恋之情。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够在此专心学习,陶冶情操。谨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致以最诚挚的谢意!xxx老师不仅在学业上言传身教,而且以其高尚的品格给我以情操上的熏陶。本文的写作更是直接得益于他的悉心指点,从论文的选题到体系的安排,从观点推敲到字句斟酌,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师恩重于山,师恩难报。我只有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做出点成绩,以博恩师一笑。
另外,我必须感谢我的父母。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作为他们的孩子,我秉承了他们朴实、坚韧的性格,也因此我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也因为他们的日夜辛劳,我才有机会如愿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进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朋友,正是因为他们在电脑技术上的无私指引,我才能得以顺利完成该论文。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xxx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xxx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xxx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谢xxx老师和研究生助教xxx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又到了一年本科毕业答辩的时候了,大部分的本科学生现在开始整理自己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了,仔细的看学生的论文,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最后的《致谢》几乎是同一个模板进行了一下填空,或者在电脑上面只需做以下替换即可。底下的xxx就是待替换的老师的名字,后一句更简单,只需老师的姓即可,男女老师均可使用。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细心指导,得到同学和朋友们的热心帮助。在他们热心的鼓励、率直的批评和无私的帮助下,自己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在选题和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xxx的耐心指导,x老师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使我获益非浅。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我一次又一次度过难关。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使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学生谨向成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的所有老师和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在我即将跨出象牙塔之际,我的心情早已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最诚挚、最衷心的感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和一直关心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香平老师,没有您的悉心指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班主任牛永斌老师,四年的生活相处不久,却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必将终身受益。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暨南大学的老师们,是你们诲人不倦才有了现在的我。
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感谢陈小烦,安农礼堂里挥汗如雨,日月湖畔闲庭信步,绿荫场上把酒言欢……最难忘的记忆里都有你身影。感谢一起欢笑一起惆怅的日子,不论何时,请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
感谢馨悦,最黑暗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为了梦想,我们永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梦想的天堂再次相遇。
感谢xx帮忙校对,论文的顺利完稿也有你的功劳;感谢总在家里的xx,每次回来都是在“革命”最需要的时候,感谢你的悉心照顾。四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感谢我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
感谢身边所有的朋友与同学,谢谢你们四年来的关照与宽容,与你们一起走过的缤纷时代,将会是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在xx理工度过了四年的紧张学习时光,系统地学习了工商管理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中我不仅学习到管理知识,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x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x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x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x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xx理工的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对管理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受益匪浅。而且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继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重新走进校园的温暖,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多位同学为我提供了信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再次感谢华东理工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在xx学院学习期间,我得到了商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xx项目部的老师和班主任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我的论文开题、撰写提纲、着手初稿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导师xxx教授悉心指导,使我懂得了如何写出一篇学士论文,他严谨的治学风范令我敬仰,使我受益匪浅。论文写作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回首在xx学习的难忘日子,专家学者精心备课,班级同学精诚团结,各种活动丰富多彩,3班是一个快乐和谐的大家庭。
感谢xx学院,让我收获丰富知识;感谢老师,让我夯实理论基础;感谢同学,让我收获珍贵友谊;感谢导师,让我学会潜心学问;感谢岁月,让我增添宝贵经历。
再次感谢导师。
我选择了周老师的课题,作设计的过程中,我有许多不懂得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步步的解决问题完成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老师指导我去怎么选择资料,如何去利用网络资源,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MATLAB的实用价值,更深的理解数字调制技术的调制原理。对键控方式的调制原理也理解的更加透彻。这都是老师的功劳。老师一次次为我解答思路及仿真上方方面面的问题。对论文的要求及答辩时间的改动老师都及时地联系我,通知我。在作毕业设计中,没有老师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完成的。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经过我的努力和周老师的耐心指导毕业设计顺利按时完成,它是对我们把本科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次系统的检验。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经历,我感觉自己学到了:收集、整理资料、共同协作、分析及处理问题等许多方面的知识。我真诚感谢这期间老师给予我的全力帮助,细心指导以及对我的严格要求,是她在我遇到问题时,不辞辛苦帮我解决,感谢她在设计和任务安排上长时间的指导。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还从老师身上学到好多东西:周老师热心工作的精神感动了我们,她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在学术上要严谨,在思维上要活跃,在学业上要勤奋刻苦。还有,在设计过程中感谢给我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得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最后感谢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专栏·熊丙奇 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近日在其博客贴出一篇书面发言(这篇发言是写给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专题研讨会”的,但被研讨会“留中不发”),批评科学界领导和政府官员的不端行为和不正之风,并列出一名领导做博士后以来的20年中,每年发表SCI论文的统计,其中2003年高达51篇。郝院士认为,在自己没有实质性贡献、甚至根本没有看过稿子的文章上署名,而且官做得越大,每年所出文章越多,是目前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 按理说,官做得越大,做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越少,发表的文章会越少,而且真正搞过学术研究的学者都知道,全身心投入研究,一年能发表三五篇论文就相当不错了。某些领导能一周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要这些领导认识并检讨自己的“不端行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是占据别人的劳动果实吗?今天,主动把领导作为自己论文和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完成人的群体,规模不小。这个群体,大致包括领导所带硕士、博士(其实大多是以领导名义招收、由其他教师所带),领导所在学科的教授、副教授,下级研究人员,等等。领导没有参与的论文、成果,一些学者、专家却署上领导的大名,显然等于变相的学术行贿。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没有为研究“作出贡献”吗?不会。领导都会认为自己对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作用巨大,因为正是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配置权力,为学者、专家获得项目、课题、经费,这不就是贡献么?也正是他利用自己与企业界、科技界的交往,为本学科、本部门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这不也是贡献么?至于参加立项会、开题会、座谈会等,那更是直接的研究行为了。 学者、专家会检举这些领导的“不端”,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侵吞,人格尊严被践踏么?他们深知“靠着大树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得到领导的赏识,树起领导的大旗,可以获得更多的课题、经费;否则便立项难,论文发表也难。领导在外通过自己的权力争取资源,学者在内做好研究,把领导放在论文作者首位,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何乐而不为呢? 显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行政导向的学术资源配置体制和学术行政化评价机制,让领导和学者、专家们紧密配合、“各取所需”。如果学术资源的配置权不在行政领导手中,如果学术评价权不被行政领导所掌控,那么,行政领导就不可能在学术圈里左右逢源,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学者、专家放弃尊严,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替他们做学问、写论文。所以,只有行政领导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专心做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把学术资源配置权、评价权交给学者、专家,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在国外,即便担任大学校长,不管此前有多大学术成就,担任行政职务之后,往往就做职业校长,不再从事科学研究。原因之一便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允许有额外的精力去搞研究,而校董事会(理事会)对其的业绩评价,是校长当得怎样,而非学问做得如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长再做科学研究,难免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获取学术资源谋求方便。既担任行政领导,又能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取得更大“学术成就”,不导致学术的严重行政化,不出现严重的学术腐败才怪呢。
呵呵,这个很现实。你不情愿也没有办法。毕竟是导师所谓的辅导你。可能帮了你很多。 可能什么都没有帮上。但是你发文章导师如果想挂名的话你也没招。认了吧。研究生毕业满足相应的论文发表数量就行了。你发完导师作为第一作者。相当于大部分是他的功劳。他没干什么得了一个功劳当然爽了。又可以在自己简介里加一篇了。。而且有时候发表文章,联系出版地什么的。导师能说上话,如果没有他。你可能发不出去。望采纳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专栏·熊丙奇 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近日在其博客贴出一篇书面发言(这篇发言是写给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专题研讨会”的,但被研讨会“留中不发”),批评科学界领导和政府官员的不端行为和不正之风,并列出一名领导做博士后以来的20年中,每年发表SCI论文的统计,其中2003年高达51篇。郝院士认为,在自己没有实质性贡献、甚至根本没有看过稿子的文章上署名,而且官做得越大,每年所出文章越多,是目前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 按理说,官做得越大,做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越少,发表的文章会越少,而且真正搞过学术研究的学者都知道,全身心投入研究,一年能发表三五篇论文就相当不错了。某些领导能一周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要这些领导认识并检讨自己的“不端行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是占据别人的劳动果实吗?今天,主动把领导作为自己论文和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完成人的群体,规模不小。这个群体,大致包括领导所带硕士、博士(其实大多是以领导名义招收、由其他教师所带),领导所在学科的教授、副教授,下级研究人员,等等。领导没有参与的论文、成果,一些学者、专家却署上领导的大名,显然等于变相的学术行贿。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没有为研究“作出贡献”吗?不会。领导都会认为自己对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作用巨大,因为正是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配置权力,为学者、专家获得项目、课题、经费,这不就是贡献么?也正是他利用自己与企业界、科技界的交往,为本学科、本部门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这不也是贡献么?至于参加立项会、开题会、座谈会等,那更是直接的研究行为了。 学者、专家会检举这些领导的“不端”,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侵吞,人格尊严被践踏么?他们深知“靠着大树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得到领导的赏识,树起领导的大旗,可以获得更多的课题、经费;否则便立项难,论文发表也难。领导在外通过自己的权力争取资源,学者在内做好研究,把领导放在论文作者首位,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何乐而不为呢? 显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行政导向的学术资源配置体制和学术行政化评价机制,让领导和学者、专家们紧密配合、“各取所需”。如果学术资源的配置权不在行政领导手中,如果学术评价权不被行政领导所掌控,那么,行政领导就不可能在学术圈里左右逢源,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学者、专家放弃尊严,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替他们做学问、写论文。所以,只有行政领导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专心做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把学术资源配置权、评价权交给学者、专家,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在国外,即便担任大学校长,不管此前有多大学术成就,担任行政职务之后,往往就做职业校长,不再从事科学研究。原因之一便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允许有额外的精力去搞研究,而校董事会(理事会)对其的业绩评价,是校长当得怎样,而非学问做得如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长再做科学研究,难免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获取学术资源谋求方便。既担任行政领导,又能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取得更大“学术成就”,不导致学术的严重行政化,不出现严重的学术腐败才怪呢。
这不但是为忌的事情,而且是作假,被查到以后会很严肃处理的
可以一起写上,视为共同创作,具体是把领导的名字写在前面还是写在后面,这要看你自己心里是怎么考虑的。
您要发吗?我帮您发表的。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专栏·熊丙奇 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近日在其博客贴出一篇书面发言(这篇发言是写给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专题研讨会”的,但被研讨会“留中不发”),批评科学界领导和政府官员的不端行为和不正之风,并列出一名领导做博士后以来的20年中,每年发表SCI论文的统计,其中2003年高达51篇。郝院士认为,在自己没有实质性贡献、甚至根本没有看过稿子的文章上署名,而且官做得越大,每年所出文章越多,是目前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 按理说,官做得越大,做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越少,发表的文章会越少,而且真正搞过学术研究的学者都知道,全身心投入研究,一年能发表三五篇论文就相当不错了。某些领导能一周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要这些领导认识并检讨自己的“不端行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是占据别人的劳动果实吗?今天,主动把领导作为自己论文和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完成人的群体,规模不小。这个群体,大致包括领导所带硕士、博士(其实大多是以领导名义招收、由其他教师所带),领导所在学科的教授、副教授,下级研究人员,等等。领导没有参与的论文、成果,一些学者、专家却署上领导的大名,显然等于变相的学术行贿。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没有为研究“作出贡献”吗?不会。领导都会认为自己对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作用巨大,因为正是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配置权力,为学者、专家获得项目、课题、经费,这不就是贡献么?也正是他利用自己与企业界、科技界的交往,为本学科、本部门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这不也是贡献么?至于参加立项会、开题会、座谈会等,那更是直接的研究行为了。 学者、专家会检举这些领导的“不端”,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侵吞,人格尊严被践踏么?他们深知“靠着大树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得到领导的赏识,树起领导的大旗,可以获得更多的课题、经费;否则便立项难,论文发表也难。领导在外通过自己的权力争取资源,学者在内做好研究,把领导放在论文作者首位,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何乐而不为呢? 显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行政导向的学术资源配置体制和学术行政化评价机制,让领导和学者、专家们紧密配合、“各取所需”。如果学术资源的配置权不在行政领导手中,如果学术评价权不被行政领导所掌控,那么,行政领导就不可能在学术圈里左右逢源,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学者、专家放弃尊严,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替他们做学问、写论文。所以,只有行政领导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专心做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把学术资源配置权、评价权交给学者、专家,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在国外,即便担任大学校长,不管此前有多大学术成就,担任行政职务之后,往往就做职业校长,不再从事科学研究。原因之一便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允许有额外的精力去搞研究,而校董事会(理事会)对其的业绩评价,是校长当得怎样,而非学问做得如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长再做科学研究,难免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获取学术资源谋求方便。既担任行政领导,又能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取得更大“学术成就”,不导致学术的严重行政化,不出现严重的学术腐败才怪呢。
这种事情是要提条件的,论文是个人研究成果,不能随便就让领导用了,即使是县长也不行。我最讨厌那些不劳而获的家伙!
可以一起写上,视为共同创作,具体是把领导的名字写在前面还是写在后面,这要看你自己心里是怎么考虑的。
(1)CPI统计需要改进(中国经济观察2011.3)(2)重视低收入居民价格指数及其政策含义(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11.6)(3)使用民生指标应明确统计概念和口径(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11.4)(4)最低工资标准与“副作用测算”(文汇报2010.11.29)(5)讨论劳动者报酬占比问题应注意科学定位(探索与争鸣2010.5)(6)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究竟是多少(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6,人大复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2011.4(7)对新一轮“调结构”要有新认识(文汇报2010.1.14)(8)60年来上海发展战略的演进(文汇报2009.6.1)(9)应当慎用“幸福指数”的概念(学习与探索2008.1)(10)“人类发展指数”(HDI):含义、方法及改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3)(11)索尼公司的公司治理变革与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5)(12)“纽约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及对上海的启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4)(13)“纽约市的GDP到底是多少——兼论上海市与纽约市的经济比较”(上海经济研究2005.2)(14)“杜邦公司的安全信念及其实践”(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4。人大复印《管理科学》2004.4)(15)“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领导能力建设”(青海社会科学2004.4)(16)“我国中央公布GDP与地方统计之和差异的实证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5)(17)“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障碍与突破”(学习与探索2004.3)(18)“美国GE公司董事会的运作理念与模式”(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5;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转载2003.7)(19)“对微软公司与福特公司的比较与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6;复印《W-F8国际经济文摘卡》2003.3)(20)“领导者的思维弹性”(领导科学2002.8)(21)“知识经济呼唤新会计体系”(上海会计2002.10)(22)“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光明日报2001.8.30;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转载2001.9)(23)“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劳动力资源的适应”(经济研究参考2000.4)(24)“构筑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梯队”(南开管理评论2000.1)(25)“美国经济调整中的劳动力问题研究”(经济学动态2000.1)(26)“人力资源开发谬误举要”(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1)(27)“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及其特征”(社会科学1997.4)(28)“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原因和对”(中国经济问题1996.6)3.科研成果获奖(1)“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获上海市(1996—1997)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人力资源开发者的思维与行为误区”,获上海市(1998—1999)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3)“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获上海市(2000—200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内部讨论奖;(4)“劳动价值论和上海经济发展”(主要参与者),获上海市(2000—200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内部讨论奖;(5)劳动价值论和上海经济发展(主要参与者),获中央党校2001年调研特等奖
论文发表有权威的网站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17年前是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网站只是展示,最好通过线下面谈或者签订合同进行
一、发百论文拿奖学金,评三好学生二、发论文保研推研究生三、发论文找工作需求四、学分不够,论文来凑,四级不过,发论文拿学位证!一是发表论文来丰富自己的科研方面成果,二是评选奖知学金的需要,更多同学是为了考研或是保研的需要,希望自己的研究生面试的时候让自己的学术成就道方面更突出一点。我只是列了部分,在校期间,还是少打游戏,少买衣服,少诳版街。多看书,多写论文,多搞发表,多年以后,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多年发表经验的我,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再有其他发表方面的问题,或者论文方面的问题,可以追问哟。或者看头像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完美的解释!!!
您好,发表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研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因此,对于发表论文的奖赏应由多个单位共同负责。首先,研究机构应该是主要的奖赏单位。研究机构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科研资源和平台,为其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因此,研究机构应该对其所属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给予积极的奖励,如提供一定的奖金、晋升职称等。其次,学术期刊也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奖赏单位。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渠道,其对于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评估作用。因此,学术期刊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稿费、特别贡献奖等方式,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向其投稿并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最后,政府和社会也应该为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奖励。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成果奖励机制,设立科研成果奖金、荣誉称号等奖励措施,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社会可以通过向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激励其更加努力地从事科研工作。总之,发表论文的奖赏应由多个单位共同负责,形成多方合力,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目前来说,学历可以说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找工作的时候,它就代表了你的身份和水平,这是必不可少的。有一个高学历不代表你一定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者是高学历,但是有了它,就为你的求职和晋升带来了一块敲门砖和保障,而对于很多的优秀企业,是肯定需要学历的。可拜访壹品优刊
有用啊,对您晋升职称有用的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专栏·熊丙奇 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近日在其博客贴出一篇书面发言(这篇发言是写给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专题研讨会”的,但被研讨会“留中不发”),批评科学界领导和政府官员的不端行为和不正之风,并列出一名领导做博士后以来的20年中,每年发表SCI论文的统计,其中2003年高达51篇。郝院士认为,在自己没有实质性贡献、甚至根本没有看过稿子的文章上署名,而且官做得越大,每年所出文章越多,是目前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 按理说,官做得越大,做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越少,发表的文章会越少,而且真正搞过学术研究的学者都知道,全身心投入研究,一年能发表三五篇论文就相当不错了。某些领导能一周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要这些领导认识并检讨自己的“不端行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是占据别人的劳动果实吗?今天,主动把领导作为自己论文和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完成人的群体,规模不小。这个群体,大致包括领导所带硕士、博士(其实大多是以领导名义招收、由其他教师所带),领导所在学科的教授、副教授,下级研究人员,等等。领导没有参与的论文、成果,一些学者、专家却署上领导的大名,显然等于变相的学术行贿。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没有为研究“作出贡献”吗?不会。领导都会认为自己对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作用巨大,因为正是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配置权力,为学者、专家获得项目、课题、经费,这不就是贡献么?也正是他利用自己与企业界、科技界的交往,为本学科、本部门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这不也是贡献么?至于参加立项会、开题会、座谈会等,那更是直接的研究行为了。 学者、专家会检举这些领导的“不端”,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侵吞,人格尊严被践踏么?他们深知“靠着大树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得到领导的赏识,树起领导的大旗,可以获得更多的课题、经费;否则便立项难,论文发表也难。领导在外通过自己的权力争取资源,学者在内做好研究,把领导放在论文作者首位,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何乐而不为呢? 显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行政导向的学术资源配置体制和学术行政化评价机制,让领导和学者、专家们紧密配合、“各取所需”。如果学术资源的配置权不在行政领导手中,如果学术评价权不被行政领导所掌控,那么,行政领导就不可能在学术圈里左右逢源,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学者、专家放弃尊严,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替他们做学问、写论文。所以,只有行政领导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专心做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把学术资源配置权、评价权交给学者、专家,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在国外,即便担任大学校长,不管此前有多大学术成就,担任行政职务之后,往往就做职业校长,不再从事科学研究。原因之一便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允许有额外的精力去搞研究,而校董事会(理事会)对其的业绩评价,是校长当得怎样,而非学问做得如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长再做科学研究,难免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获取学术资源谋求方便。既担任行政领导,又能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取得更大“学术成就”,不导致学术的严重行政化,不出现严重的学术腐败才怪呢。
发表论文对毕业生有什么好处